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云斋遗稿卷之三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x 页
云斋遗稿卷之三
 杂著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3H 页
西征录序
昔子长以壮游名。马子才记其游。余亦慕子长游者。岂不欲一游子长之所游哉。处左海。亦无由已。至如我东方数千里。亦古称小中华。名区胜迹。往往多可观。而亦不得一游焉。则顾无以小酬物外之债也。此余之所西征也。内自崧阳箕都。外及龙湾而止焉。又遵海而西。怅望燕齐之墟。践阅四千馀里。凡百十五日而还。触景成吟。亦不下数千言。遂裒成一册。山川道里谣俗之异。古今沿革齐谐之谈。亦不可阙。此吾西征录之所以作也。篝灯秃颖。随处记付而辞拙语俚。实不足以收拾百千之一。然为他日卧游之资。则亦庶乎胜于无耳。岁辛未菊秋日。云斋主人书。
西征录
辛未八月。余与李大鸣束装发京行。时 国有大庆。朝廷称庆。试士于庭。余初无赴举意。为侪友所劝。且余素有关西之意。遂约李台甫诸人。舟会京师。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3L 页
二十八日发行。到咸昌店舍。逢一善金上舍昌国氏。玉山赵戚叔圣际同行。日将暮。相先后投新院止宿。是夕。高阳居李上舍载望。亦自比安来会。李即眉老高足李寝郎之孙。而蔡玉(明胤)之外孙。有能诗名。
二十九日。朝发。到东华院朝饭。午后齐步踰岭。山木皆黄。丹枫如锦。流目四望。面面可爱。因口占数绝。晡时。到水桥止宿。
三十日晨发。到达川朝饭。食已。投到崇善止宿。是日午后。遇姜汝成兄弟于大招院同行。
九月初一日。晨发踰毛道院。到道路院。
初二日。晨发到左赞。朝休老同行始来会。午后又先发。徐行到直洞。南士默亦来会同店。
初三日。余与士默先发。到悦院朝饭。初欲入京不得。遂北宿于汉江滨。汝成一行分向省坡津。大鸣及李上舍载望。向西冰库。
初四日。平明渡江。由崇礼门入泮村。
初五日。赵圣观来会。借其奴马。访焇桥彝甫家。阂阔之馀。得半饷稳。甚慰而台甫尚不来。且闻科儒之船多有覆没之患。不觉惊虑。日既午。还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4H 页
泮村。闻宣川知旧多赴举。送人探之。小顷。田宅良,一良,泰良三人来见。桂直长德海亦传喝。因留坐饮酒。桂汉楫,金润天亦在其座。余语以每欲一造先人杖屦之地。而路远未遂之意。诸人齐声言。果有是计。请同我西游。余笑曰。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况数千里之远。而其奈无一日之聚乎。诸人曰。吾辈归资颇足。此则无难矣。余感其厚意。遂许之。诸人皆喜之。
初六日。入场纳券。午后即出。
初七日。留泮待榜。见屈。每读每屈。固无唐𦤎之骂。受屈亦将谁尤。
十一日朝。新出身桂亨时自丹句洞而来。言朴友景涵。方在宣川京主人家。欲西行。此即宣川使君之玉润。而与我曾同研者也。闻来喜甚。即送奴抵书。要与同行。
十二日晨。小雨且雹。早发。朝食于新店。跟同行不遇。午后到临津江。江通海潮。巨舶簇立。津船多至三十馀只。而其制如梭。虽不能厚载者。往来甚捷。盖边报络绎。程限甚窄。难于迟滞故也。因吟一绝。津头岩隙。有所谓挹湖阁。即亭长所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4L 页
居之处。上流二里许。有花石亭。即栗谷栖息之所。称石室者此也。亭居野中。左右微砂挟涧而周。前去数十步。入于江。有古桧十馀株。离立江岸。花卉之属。往往有存者。亭几颓圮而无人修葺。可慨也。津下三里许。有来苏亭。襟带长江而江岸皆赤壁。亭之名以此。其前为东坡滩。越台有东坡拨。所名之亦非偶然。朝霞暮烟。背山临流。真湖海之胜而楼台之杰然者也。直千金累易主。今为沈青松家所有云。过临津馆。宿五穆店舍。揆伯诸人已先入矣。相与沽酒痛饮。小顷。李丈子明自朴渊回。邂逅可慰。因略传游览消息。坐语移时。夜深还店次。
十三日。晨发。入松都朝饭。未及松都八里许。有吹笛桥。有石碑刻。桥名一名冶桥。高丽之亡。冶隐将向乌山。痛哭于此。故因以得名云。旧时水通海潮。租税皆漕运。至此桥头。立漕衙以储之。今则填沙殆尽。几至断流。衰旺之理。果如是耶。橐驼桥在故都南门外。初名万夫桥。丽初。契丹送橐驼五十请和。丽祖以为无礼。流其使。絷驼于万夫桥。皆饿死故得此名。亦有石碑刻桥名。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5H 页
碑阴记其事。剥落不可读。二桥皆极致人力。广可并十辙。袤不下百馀步。尚宛然不颓。食后登南大门。周览故都山川。山势皆阔远低媆。山无杂木。往往樗杻最盛。盖铁岭南麓。迤而为圣居,天磨。两山之内。为大兴山城。天磨西麓。迤而为五冠山。又迤而为松岳山。山之势峻拔。龙飞凤舞。或如旗鼓。或如仓库。角者如斗。突者如立。向者如应。背者如走。至松岳而粗气始定。兀然盘据。正位镇山。起起伏伏。低迤为内城。环抱如拱。不见归宿。又内迤为半月城。月城之中。有突如瓜。周可二百馀步。高可十五丈。是为满月台。台砌皆用鍊石筑之。南有御路云栈。皆极壮丽。上有殿阁败础。不知其数。皆芜没荒莎乱蒿之中。其右转而下。亦皆宫阙遗址。败砌倾础宛然如昨。而皆耕食之。月城西涧外。亦有古别宫遗基。嫩麓幽涧。左右回互。真奇绝处也。大抵内城之内。只有宫阙。而公侯诸宅。皆在外城。中隔一砂。限界截然。丽朝上下壅隔。由于此云。周览毕。出东门过善竹桥。桥即郑文忠效节之处。有死节碑。碑面书一代忠义万古纲常八字。其越岸。有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5L 页
 当宁褒忠碑。碑样极壮大。前面刻道德贞忠亘万古。大义堂堂圃隐公十四字。碑阴有记事数行。皆 御制御笔。圭章银钩。照曜百代。先生可谓死得所矣。桥石多赤色。土人谓之当时血痕。大不足信。遂东行至新馆。即成均馆也。殿斋制置。一如太学。当初太学之建。全仿此制云。踰东岭至花潭。即徐先生隐居之所。有逝斯亭。亭在岩上。清流白石。奫汇成潭。面前石峰。高才数十丈。环抱当前。岩间皆杜鹃踯躅之属。潭之名。岂以此欤。去松京十五里而近。咫尺阛阓。便作别件天地。真隐者之所盘旋。而造物亦若相待者然。吁可异也。亭左有先生书院。院后是先生冠屦之藏。第恨其子孙残微。不能守而有之也。亭上及院壁。多有古今人题咏。皆不记。只记吴光运小子来寻鱼鸟契。先生曾在水晶宫一句语而已。遂穷源而上。踰小畔岭。入大兴山城南门。门之左为圣居。门之右为天磨。登天磨之上。眼界极敝(一作敞)豁。两西及畿湖数千里之内。皆在目下。乔桐沁岛之外。海色万里。诸州点烟。沧海鲛蜃。非云非雨。汗汗漫漫。披襟洒风。冷然有遗世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6H 页
出尘之想。真天下之壮观也。日西后下城内。遍观大兴寺中兴寺。宿大升寺。
十四日平朝。与同行诸人。齐步下北门。门外即朴渊瀑。瀑有上下。上瀑在门内。下瀑在门外。盖山内皆乱石聱牙。溪涧亦如之。百道飞泉。喷薄激射。同入于朴渊。两瀑之间。横崖悬嶂。净白如练。高可百丈。广可十馀丈。两岸石峰。高出天表。上瀑石坎。舂撞如臼。盈科而后披泻。下瀑水潨清泄。忽若虹蜺倒垂。崖畔有石角横突。迎著悬流。碎屑如雾。纷然而下。亦一奇观。左岸之麓。环迤如拱。陇头有泛槎亭。仰对瀑布泻前。渊畔四面。石嶂周匝如屏。渊中有盘陀大石突起。其上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十四字。其大如胫。笔势横逸。龙腾虎跃。虽不知的出谁手。而意者杨士彦之类也欤。世传古有朴进士吹箫于此。龙女引入渊中云。渊内周可三四十步。深不可测。回塘如釜鬲样。古人云不是庐山胜朴渊。盖庐山瀑得李白而遂名天下。若得李白赋奇壮。朴渊未必在于庐山之下。物亦有幸不幸耶。崖壁皆古今人题名。矗矗戢戢。无分寸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6L 页
完处。石亦良苦矣。观毕。从水而下。透到金川止宿。终日束峡䕺树蒙密。穿林越巘。正觉疲恼。大槩创业立规。各有所尚。伯禽治鲁而太公知寝弱之理。太公治齐而周公知纂弑之祸。二圣贤睿识鸿猷。亦不能制无弊之法。垂法诚难矣。试以松京言之。数百年沈痼之馀。王谢子孙。尽归于贩肆之利。固无足称。而大抵皆豪奢佻侠。泡姑盐妇。至有衣锦绣施朱铅者。匍儿尺童。亦皆操末利论锱铢。至于第舍沟桥。并皆壮丽。旧时淫奢征利之习。想亦有未尽祛。人物多轻清可爱。杜门洞。 朝家方议立石旌之。而初则不知。致失一见。可恨。古多节士。宋东莱象贤遗墟碑亦在城内。其他闾巷多见旌碑。皆不记谁某。
十五日。早发金川。金川之南。有石壁峭立。壁下大川襟带。源出朴渊。一派自兔山镇来入。水上有亭。名映水。甚清丽幽夐。此亦山郡之胜赏可爱者。水下二里许。有猪滩。一江又自瑞兴来会。通海潮。海舶往往上下之。滩下二里许。有游仙岩。石峰削出临江。峰头有仙人石局云。而危不可上。过平山三十里。过太白山城。到葱秀三十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7H 页
里朝饭。瑞兴地山势奇拔。石壁峭绝。层崖叠嶂。面面可爱。中有石窦三处。流泉渗出。唐人称甘露水。通天下只有剑阁与此地云。朱诏使之蕃。书玉溜泉悬流等大字。刻诸绝崖。红画灿然。掬而饮之。正觉爽然。店畔有馆。馆壁皆唐人题咏。亦有之蕃七律二首。皆不记。世传店基火山见。比年被郁攸之灾。之蕃令于峰上措置水瓮数十。自此虽无火患。而产子。盲者十居八九。村人遂撤去之。火灾又如前。余之行过也。村之受火亦才数日。延烧四十馀家。所见甚惨然。是日遇雨留宿。沽酒赋诗。亦足忘关雨之愁。
十六日晨发。到瑞兴朝饭。馆前有映波小楼。俯临翠潭。潇洒可爱。邑中有盲者。称善歌唱。往来行人无不招听之云。午后过兴寿院。龙湫横穿石峰。水势到此回凑。直泻地中。从山背涌出。穿川想亦如此否。甚可骇壮。投宿剑水凤山地。剑水亦胜地。水上百馀步。有石峰临江陡断。其下白石崚嶒。可结数架。
十七日早发。投凤山。午饭后即发。踰洞仙岭。此山延袤不甚遥远。而山势峻险。且有大小二岭。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7L 页
中间如机阱。树木郁然。丙子之乱。胡骑至此。见其险阻。虑有伏兵。以龙骨大为诱来。挐出将斩之。龙乞贷愿使一细作探听。有警当死。探之果无备。遂一齐踰之。时黄海兵使。弃此险阻。退守凤山野地。皆被厮杀云。可胜叹哉。诸葛一死。剑门随开。天险不足恃。亦将谁尤。乱后。于小岭筑定坊山城。两岭之间。又置洞仙馆。欲使虞侯居之。朝议岐贰。遂不复成云。肉食之谋每如此。良可咄叹。日斜时到黄州。即海西兵营。城池高深。人物繁殷。列肆互市。可与松都等。登月波楼竹楼子城井干等处。多奇丽可观。而竹楼则只见短茅编苇。名实各异。而第高压江上。胜槩则颇自足矣。大抵自金川至凤山。四郡。皆海西之峡邑。山势峻险不雅。至黄州则脱卸无馀。人心极巧黠阴恶。号为难治。而是时节度使。会试别武士。其器械之精利。服饰之鲜华。座马之健实。为八路第一。真所谓朔方健儿好身手者也。然用之在将。驱市人而战。韩,彭得其死力。士卒乐为用。而马谡违令。自致败事。此实在将而不在兵也。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8H 页
十八日。晨发到中和。此则关西初界。午后进到平壤。未及平壤十五里。有所谓并墓。或云壬辰之乱。倭尸所埋处。过并墓。有所谓栽松院。渡咏济桥。壬辰。 大驾播越龙湾。有去邠之意。遂名桥为永济。及其回 銮之时。改以咏字云。桥傍有记迹碑。长林始于此。沿江直上二十馀里。止绫罗岛边。路出林中。才八九里。横出江岸则是为大同江津头。隔江高起大同门。层楼照曜。舸舰簇簇。双帆海舶。往来如织。津船四五十只。长时去来。遂到江。直上楼船。四面铺堂。中作房四间。堂可十四五间。丹雘玲珑。扁以乘碧亭。天使吴希孟书之。又有碧汉乘槎。天使许国书之。转入城。登大同楼。江山阔远。景物浩汗。楼台市肆。极其佳丽。真所谓帝王州者乎。上层为挹灏楼。轩爽无比。观毕。移上练光亭。所见与挹灏楼同。亭在德岩之上。附堞起楼。楼之北角。为光影楼。其前筑小塘。种芙蕖颇盛。亭扁本鹅溪李相国笔。而笔力可与鬼神争锋。谚传亭字过千年当化龙云。吊怪之言虽不说。而朱诏使之高眼。亦不敢议及。可见其神也。亦有之蕃扁额及第一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8L 页
江山等大字。尹尚书淳亦效朱法而不满人意。又书金黄元长城一面溶溶水。大野东头点点山一句诗。挂诸楹间。讽其诗迹其景。真可谓诗画。出钱贸碧香酒桂糖酒甘红露。与同行尽醉。到店次。
十九日早朝。直登集胜台。台处内城最高阜。为监营之内案。四望缥渺。嫩麓残砂。卫绕天际。海气蜿蜿。腾空上下。大观独与乙密台等。台之西边。有檀君东明王祠。南边有快哉亭。爽豁无比。皆唐人题咏。朱世勋书江山一览四大字。清宗室徵沛。书高风远寄四大字。俱极奇壮。年前敕来者博伦岱书山亦有五律数首。文笔俱可爱。其西边有清华馆。馆之梁上有剑痕。问之人。言壬辰之乱。倭将小西飞纳土女。屯驻于此。龙冈金将军者。忘其名。约其女。乘睡酣入斩之。西飞剑在手。无头者跳跃而上。以剑击之云。又其下有爱莲堂。作数亩回塘。筑室于岛中。桥边有八角门。嘉靖壬寅。庶尹李元孙建之。七星门右麓。迤而为监营之主山。又右迤为集胜台。又右迤为白虎门。门之内为庶尹府。差转而东。为大同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9H 页
察访。下处有阅云亭。杨士彦书之。白虎朱雀之外。为箕子旧都。地势平衍。一望无际。中有井田基址。立石如列柱状。意者四石之内为百亩欤。其中有箕宫旧基。筑方垣略四五十步。门曰八教。垣之内筑方坛二层。面石刻九畴坛三字。其西边有石碑可三尺。面刻箕子宫旧基五字。监司李廷修建。碑阴有廷修记文。校理李镇脩书之。其前十馀步。有下马碑。碑阴书仁贤里三字。又其前有箕子井。有石盖。井傍亦有石碑。刻箕子井三字。按箕城志。此井水味异于他井云。可用十寻绠。饮之甚清洌。其西五里许。有仁贤祠。奉安箕圣影帧。殿宇甚壮丽。报事可谓不薄。旧时文物。荡然无遗。而村落棋置。鸡鸣犬吠相接而达于四境。而土城遗址。周匝数十馀里。北有普通门。即箕子时旧门。城雉已圮而独巍然不颓。壬乱。宁夏侯李如松。以震天炮试之。欲占宗社存亡。顽然不动。甚可异也。城之东。为含毬门。今颓废无徵。平壤江自顺安法弘山南下。过普通门外西望月寺八九津溺水。与大同江合。佳丽之气。郁郁葱葱。真可谓画图中。东𦤎李相国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89L 页
尝叹圣人然后可都此地。此论甚的确。金陵佳丽。汴河风物。有德则守。无德则败。箕氏之能保有千年者。未必非乃祖垂裕之厚有以延之也。否者。何能待箕准而失之耶。
二十日。早出大同门。雇轻舠具酒肴。溯流而上。楼台彩霞。照曜天衢。真绝观也。自德岩至清流壁。袤可二里。悬崖绝嶂。皆古今人题名。红华灿然。过绫罗岛。直上浮碧楼。望眼与练光亭大同。而幽夐则倍蓰之。差西有永明寺。即古九梯宫。基内景物。可谓祇林之上乘。其东为涵碧亭。其上为乙密台。在锦绣山顶。平坦敞豁。称箕城第一景。青云桥,白云桥皆在永明寺后。石梯天然。不假人力。猉獜窟,朝天石亦在永明寺前后。东明王养麒麟马于此窟。立石志之。世传王乘麟马入此窟。出朝天石升天云。其马迹至今宛在石上。石没水中。潮退则露。盖香山南麓。起起伏伏。迤而为药山。宁边府在山内。城池险阻。为关西大治。有东台绝景。又南迤为九龙山。一名大城山。又行二十馀里。为锦绣山。此为平壤之镇。山之西为牧丹峰甚奇拔。如一朵牧丹故名。峰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90H 页
之北麓。回走为兔山。即箕子墓。墓前有箕子殿。奉安影帧。亦有箕子杖。有参奉二员轮直。以本孙备望受点云矣。右转而为婵妍洞。古今名妓所埋处。古人有愿作婵妍洞里魂之语。大抵平壤。始于檀君。中于箕子。终于句丽。三姓相承五千馀载。地利膏衍。人物繁殷。名区胜迹。为天下第一。朱诏使已称之。台榭楼亭。往往有千年旧物。游人词客。必以平壤为最古。多名宦。国子弘文亦前后相望。苏晹谷世让上奏沮之。其土人至今切齿云。
二十二日到安州。饭后入南大门。登观德堂小憩。移上百祥楼。附堞起楼。极其壮丽。前临清川江。江岸有七佛寺。谚传隋炀帝征句丽。到津头无船。忽有七僧乱水揭之。炀帝以为水浅。遂挥大军赶进。皆没死水中。土人立寺报之。有僧将。大抵安州为平安兵营。即关西一都会。前带浐水。城池高深。人物殷庶。市肆之盛。楼阁之壮。可与箕都相等。海舶亦随潮上下。浐水之西。亦有二大江。一则枫浦。一则大定。在博川地。舸舰迷津。江岸有草子店。居人户亦数千。殷庶无比。其
云斋遗稿卷之三 第 490L 页
前有草子市。市肆之盛。与全州并称云。
二十三日。踰晓星岭。过纳清亭。亭畔有老松枯死。谚传皇明高皇帝尝临盥。有松来映。以万里镜觇之。即送使来谂。枝叶果无差。因命此名云。亭今颓废。只有数楹草架。到定州。朝饭于西门内新安馆。定州亦西方一都会。城池人民俱壮丽。馆前有莲亭。其名三观亭。取观水观鱼观德之义也。甚幽静可爱。午后。踰当遏岭。过郭山新岘。日暮后投宿宣川东村虚项田泰良家。(自此至龙湾记游缺)
十月二十四日。发行宣川邑内。主倅复劝我一杯酒。桂万章,车万任,李占春,桂德海,桂德濂诸人。出饯于桥头。金南柱,刘泽,郑时铎,金润天,曹海天,高德普,文德润,李圣瑞,桂显文,田光栗,李得华等。出饯于相笺阁。
十一月十一日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