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书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1H 页
与李学甫(宗洙○己亥)
退陶行录。自是老兄煞用心力。正亦禀质于湖上。鄙见何足赘焉。试就而考之。只以先生自铭揭表于首。高峰叙文结刷于后。而中间包得年谱各条。然编次之意。槩主晚隐二字而成。盖嫌以状体自居。假成别规。而终是一行状尔。然则其逐年记事。既立大目。而注中所录。似不得尽用谱例。何以言之。按朱子行状。隆兴九年。有旨崇道观条。末段。系以淳熙元年事而注中。只见鹅湖饯别及作晦庵二条。寒泉讲学则不载焉。岂不以逐年讲学。自是常事。有与送别营造自别。谱例则不遗细大。状体则撮其表著。故彼此详略有不同邪。今于此等处。一依谱例而毕录焉。未知如何。且又注中所录事实。各从大目类附。然后方有统纪。如言行大目之下。则注以管言行者附之。出处大目之下。则注以管出处者附之可也。今或间见层出。错陈互著。亦恐有妨于简洁也。又按朱子行状。只有注中癸亥诸生问疾之语。下条直书六年三月甲子。终于正寝。此则初无疾病微笃之渐。而感疾之始。只
退陶行录。自是老兄煞用心力。正亦禀质于湖上。鄙见何足赘焉。试就而考之。只以先生自铭揭表于首。高峰叙文结刷于后。而中间包得年谱各条。然编次之意。槩主晚隐二字而成。盖嫌以状体自居。假成别规。而终是一行状尔。然则其逐年记事。既立大目。而注中所录。似不得尽用谱例。何以言之。按朱子行状。隆兴九年。有旨崇道观条。末段。系以淳熙元年事而注中。只见鹅湖饯别及作晦庵二条。寒泉讲学则不载焉。岂不以逐年讲学。自是常事。有与送别营造自别。谱例则不遗细大。状体则撮其表著。故彼此详略有不同邪。今于此等处。一依谱例而毕录焉。未知如何。且又注中所录事实。各从大目类附。然后方有统纪。如言行大目之下。则注以管言行者附之。出处大目之下。则注以管出处者附之可也。今或间见层出。错陈互著。亦恐有妨于简洁也。又按朱子行状。只有注中癸亥诸生问疾之语。下条直书六年三月甲子。终于正寝。此则初无疾病微笃之渐。而感疾之始。只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1L 页
在前夕。故固不别立感疾之条。今先生。温溪时享感疾。与十二月八日日数甚多。乃以感疾一款录之于申乞致仕之注。而下条大目。直书十二月云云。似欠次序。以温溪感疾立一大目。而病倦以下属之注中。其下条。依旧存十二月大目。如何。至于或因前段注中年条。而下段大目。承之曰某月。曰明年。或以一月之事分作两项。前段既曰八月。后段又曰八月。恐亦大小易位。时序重复。然此或依仿于古人编年纪事之法则固无妨邪。前承一番翻阅之意。连汩未果。今始卒业。然哲匠用心。非众工所议也。辄有疑处。不敢旋隐。但恐愚陋。未详于作者体法而然耳。因此而得蒙开晓。又何幸焉。
与李学甫(辛丑)
幸近德仪。正副宿抱。缘身病缠缀。只烦履舄之勤。而不得躬造所馆以尽区区。别来怅仰。迨切依依。雨霁风清。景物正佳。伏惟静体益相。宗德。老人尚稽复常。自身所患。减得七八分。犹未入平顺境界尔。莲台题名。就考先生集所载及守拙堂墨藏先生手笔。则所相差异者。墨藏则先生首题。而文集则碧梧首题。墨藏则先祖居第九。而文集则先祖居第七。未知彼中
与李学甫(辛丑)
幸近德仪。正副宿抱。缘身病缠缀。只烦履舄之勤。而不得躬造所馆以尽区区。别来怅仰。迨切依依。雨霁风清。景物正佳。伏惟静体益相。宗德。老人尚稽复常。自身所患。减得七八分。犹未入平顺境界尔。莲台题名。就考先生集所载及守拙堂墨藏先生手笔。则所相差异者。墨藏则先生首题。而文集则碧梧首题。墨藏则先祖居第九。而文集则先祖居第七。未知彼中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2H 页
所载次第如何。然要之当日同游诸贤。只有此数。金氏三公。其二即挹清,雪月。其一即为先祖。使彼中本非甲子录而前后游山。或参或不参则未可知也。若只甲子游山。而录中多少。无少参差则表德之有些异同。恐是传写之误。当以先生手笔为正也。况陶山先生与先祖手简尚在。而乙丑以前。连书旧字。(景庞)其后书以改字。(景仁)而仁字之上。或加景字。或加伯字。以意推之。其时先祖才过弱冠。其于表德。有意改定。先得仁字。而上下一字。姑未稳着。安知无仁字之下或着甫字耶。然旷代之下。有难揣度。只据先生手笔之外。无他道理。未知佥盛意以为如何。拟有一张文字。而事涉烦广。敢私布于下执事。伏望轮示同席。以与消详。从长处之。幸甚。
答李学甫(甲辰)
一番聚首。在所不已。因获亲近。深所愿望。乃因循差池。迄今未遂。自愧诚向之不继。今闻李别检行至密城。转浴蓬莱温泉而归。又失白露凉月之期。可待秋后。但念仲则久留。正已整顿。馀人恐不须劳力矣。编年之役。已就断手。师门遗迹。稍可考徵。吾党之幸。五十年首末。只为山林职事。乃排布此个间架。已非他
答李学甫(甲辰)
一番聚首。在所不已。因获亲近。深所愿望。乃因循差池。迄今未遂。自愧诚向之不继。今闻李别检行至密城。转浴蓬莱温泉而归。又失白露凉月之期。可待秋后。但念仲则久留。正已整顿。馀人恐不须劳力矣。编年之役。已就断手。师门遗迹。稍可考徵。吾党之幸。五十年首末。只为山林职事。乃排布此个间架。已非他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2L 页
人所及。况凡例有据。记述有法。吾辈何敢喙也。所喻未尽循格者。亦足以推明门路之正当。节度之完备。正是独造之见。间有不甚系关而逐名收入者。此则老兄平日。一般意思忠厚太重处耳。遣兴言志处。恐涉没没。寻常读书处。恐或烦复。望有稍存裁量否。仁具四德说。与此中本多有同异。盖此为定论。而文集编辑之初。只据彼中本写出也。其馀一二签标。各贡私疑。转成繁猥。旋用悚仄。何必曲有取舍耶。三诗。依然古人风味。少了俗态。恐惹指拈一句。尤堪讽咏。但与韵字差欠连贴。然恐不必拘于是而掩却好意也。行之不病遽逝。追想生此轮流世界。稍脱软熟气味。尤可念也。才有数句道意尔。
答李学甫
岁暮穷山。雪封柴门。虽有瞻远慕向之思。乃不动一足而安可得耶。乃者履舄临枉。得奉旬日之款。又得致道而羽翼之。殆前此所未有者。光生草屋。义重埙篪。上有以慰悦亲心。下有以警镇后辈。迨十日而不敢扫尘也。第奉别之夕。风威猝剧。决非摄衰扶病之行所堪冒。未效投辖。乃主人之过。而不即旋驾。未能无或者之疑也。不审静室温存。其无触伤之忧耶。想
答李学甫
岁暮穷山。雪封柴门。虽有瞻远慕向之思。乃不动一足而安可得耶。乃者履舄临枉。得奉旬日之款。又得致道而羽翼之。殆前此所未有者。光生草屋。义重埙篪。上有以慰悦亲心。下有以警镇后辈。迨十日而不敢扫尘也。第奉别之夕。风威猝剧。决非摄衰扶病之行所堪冒。未效投辖。乃主人之过。而不即旋驾。未能无或者之疑也。不审静室温存。其无触伤之忧耶。想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3H 页
阅历之馀。内省之功。益有精彩矣。宗德。才有风寒。老人辄发感疾。调护倍艰。焦悯不可容喻。无事之时。偷得閒隙。看读遗集。对症之方。提耳之诲。不待他求。而掩卷之后。更无发见处。自顾气质浮浅。应接轻易。虽使爱我者情旧之故而不置度外。彷佛乎乐易者。便是轻飏。疑似乎耿皎者。反归燥厉。若得老兄座下。与共数月起止。傍有如伯维者左右之。庶或变见分数。而未之幸而遂焉。切望无自金玉。时惠药石则受赐大矣。窃覸老兄贵于默契而不屑于极论。明于审择而偏重于容覆。非自得于观瞻察识之间者。未易有惩励之助也。更谅此悱郁之几。亟有以济之。
答李学甫
年来观居之状。非呻吟旷慨则乃惫惙宛转。虽或以书册遮眼。太半杂了唏嘘。不知有悦我之味。乃蒙作意眷抚。力疾劳动。雨夜风夕。对床联枕。得遂三五日脱略意思。其披沥倾倒。固其势也。分别之怀。隐侯已尽之。无以复加而闻青山旧渡。尚未直由云。早知其然。恨不能更迟一日也。诸处搬迤之馀。其无所损。依享清茂否。多少提警。无非示我周行。济拔迷途。而率性一段。最为大节目。只曰今释前疑而不言其由。则
答李学甫
年来观居之状。非呻吟旷慨则乃惫惙宛转。虽或以书册遮眼。太半杂了唏嘘。不知有悦我之味。乃蒙作意眷抚。力疾劳动。雨夜风夕。对床联枕。得遂三五日脱略意思。其披沥倾倒。固其势也。分别之怀。隐侯已尽之。无以复加而闻青山旧渡。尚未直由云。早知其然。恨不能更迟一日也。诸处搬迤之馀。其无所损。依享清茂否。多少提警。无非示我周行。济拔迷途。而率性一段。最为大节目。只曰今释前疑而不言其由。则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3L 页
无以考其实也。盖尝于老兄则服其性体道用之云。而疑夫所谓见于用者。方谓之道。行用以前。只属那性于典籍。兄则取其具于事物者。亦为循性。不必截自行用。方许以道之云。而疑夫所谓道与性俱立。不可以体用言。是盖由于邵子有性者道之形体之言。而未尝以道之静处为性也。朱子有当行之理。即所谓道。形而上者也。冲漠无眹者也之言。又曰。不可以冲漠无眹为体。天下之达道五为用。未或截其行用处为之道。胶守一见。转益昏惘。殊不知具于事物者可谓之道。不可曰率性而有是也。虽蒙寄示存斋四条。而一向不入于心。昨年冬。文字之外。忽尔思之。若单说道则果如所疑。既带性字而中着率字。诚可以行用处言。性具于心。道具于事物处。何以见率彼而有此也。然行用以上属之性一句。终未破惑矣。今承提诲。语未竟而居然若大寐之醒。盖性与道。虽有所禀所具之异名。而该涵贯通。无内外。无分段。明道所谓性即道。朱子所谓不待外求。未尝不在是也。而初无彼此之可分也。子思明传心之教。而首发天命之性一句。天下之本在是。而所谓当然之理。冲漠之妙。无不包了。只曰性无不足矣。至于下文道也者云。则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4H 页
既以道字作主。性亦包在其中。为道之体。而互涵并贯之妙则一也。果如此看否。一舍之地。后期无定。亦甚其衰也。
答李学甫
风扫霾阴。墟落清凉。霖湫沉郁之气。太半苏醒。只有往往呻喟。间见递呈。有非区区看读之力所能胜也。一幅情讯。自何入手。反复玩绎之间。蓦地驱屏。古人读檄而愈头风。果何如也。因念天用,支国次第零谢。俱是伯仲辈行人尔。一经怆悼。无由更接。馀者不惟益加警惕。惜取光阴。抑宜源源通信。以尽并世之谊。而不负相勉之责为庶几也。心经录。窃幸其稳受梳洗之惠。惟非甚不得已。稍存溪上旧色。乃师门遗旨也。宗德。自顾日用。毕竟从安排作为中过了。茫无真个消息。抚念古人提喻之勤。其何以担荷副塞也。宜有小山公之隐忧永叹也。日间拈取亡弟文字。欲效取舍。而相思之诗。期勉之书。便令动坠睫液。更无心识暇及于审覈也。第其气质稍平。门路不杂。假得岁年无事。如己卯庚辰间。所就正不止此。尤自伤痛耳。率性之义。只缘因人方有之戒。到此皆回互逡巡。怕他开口。犯涉寡陋之许久迷惑此也。盖道虽不由人
答李学甫
风扫霾阴。墟落清凉。霖湫沉郁之气。太半苏醒。只有往往呻喟。间见递呈。有非区区看读之力所能胜也。一幅情讯。自何入手。反复玩绎之间。蓦地驱屏。古人读檄而愈头风。果何如也。因念天用,支国次第零谢。俱是伯仲辈行人尔。一经怆悼。无由更接。馀者不惟益加警惕。惜取光阴。抑宜源源通信。以尽并世之谊。而不负相勉之责为庶几也。心经录。窃幸其稳受梳洗之惠。惟非甚不得已。稍存溪上旧色。乃师门遗旨也。宗德。自顾日用。毕竟从安排作为中过了。茫无真个消息。抚念古人提喻之勤。其何以担荷副塞也。宜有小山公之隐忧永叹也。日间拈取亡弟文字。欲效取舍。而相思之诗。期勉之书。便令动坠睫液。更无心识暇及于审覈也。第其气质稍平。门路不杂。假得岁年无事。如己卯庚辰间。所就正不止此。尤自伤痛耳。率性之义。只缘因人方有之戒。到此皆回互逡巡。怕他开口。犯涉寡陋之许久迷惑此也。盖道虽不由人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4L 页
有。而其用之著见。非人则无以见矣。用之著见。虽在于人。而当行之理。不待人为。须两下思量。方免偏滞。且主性而言。性体而情用。主道而言。静体而动用。而道为性之全具。情是道之发见。所喻透熟宰割者。形容得到也。
别纸
道无影象。成性而后道之形体具焉。性之用处为道。则性之体。即道之静处。
前幅引邵子之言。而继之以未尝以道之静处为性云者。盖追言当初己疑之所由。疑既祛矣。则只如盛辨而已矣。但成性而后云云。似有先后等候之病。盖但谓之道。则散在事物而无绪之可寻。求之心理之在是者。皆有定体。是所谓性也。岂道无住迫。待了成性而后方有归宿也。性字下之体二字。亦似不稳。盖性是体也。如何。
达道亦冲漠无眹(止)非谓达道非道之用
是亦疑未祛时所引。明其不可。截自行用为道之义。来辨。正得朱子之旨也。
存斋所定张敬堂四条
闻命
别纸
道无影象。成性而后道之形体具焉。性之用处为道。则性之体。即道之静处。
前幅引邵子之言。而继之以未尝以道之静处为性云者。盖追言当初己疑之所由。疑既祛矣。则只如盛辨而已矣。但成性而后云云。似有先后等候之病。盖但谓之道。则散在事物而无绪之可寻。求之心理之在是者。皆有定体。是所谓性也。岂道无住迫。待了成性而后方有归宿也。性字下之体二字。亦似不稳。盖性是体也。如何。
达道亦冲漠无眹(止)非谓达道非道之用
是亦疑未祛时所引。明其不可。截自行用为道之义。来辨。正得朱子之旨也。
存斋所定张敬堂四条
闻命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5H 页
指其发见者而唤做率性之道
疑祛后。追言前疑之所由。不必费辨者。已见于上。但单说道时。恐不得因守此说。
天造草昧。何尝有所谓路。
天造草昧。人虽不行。而其在山川开通。地势关摄处。是为当行之路。故人来踏逐。若天作之初。不合有夷则人何得解从此中行。有或醉倒狂奔。创出私径者。不可谓路也。无或主张发用处太重。致令语意鹘突否。馀论活络无滞碍。一味佩服耳。
史氏蒋氏说
张子以精微带说立诚。游子以践履并言。高明先儒各说。何可逐旋辨砭。惟朱子章句。明白简当。要在取舍之如何耳。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
昨年申和卿承子长意。力言其不合。连了人知说必以为也悬吐。妄据语类。明其不然。今幸偶契于明见也。
杨子添两作三(止)有日星而无月
此是思索不到处。据今强究则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易也。三三九三九二
疑祛后。追言前疑之所由。不必费辨者。已见于上。但单说道时。恐不得因守此说。
天造草昧。何尝有所谓路。
天造草昧。人虽不行。而其在山川开通。地势关摄处。是为当行之路。故人来踏逐。若天作之初。不合有夷则人何得解从此中行。有或醉倒狂奔。创出私径者。不可谓路也。无或主张发用处太重。致令语意鹘突否。馀论活络无滞碍。一味佩服耳。
史氏蒋氏说
张子以精微带说立诚。游子以践履并言。高明先儒各说。何可逐旋辨砭。惟朱子章句。明白简当。要在取舍之如何耳。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
昨年申和卿承子长意。力言其不合。连了人知说必以为也悬吐。妄据语类。明其不然。今幸偶契于明见也。
杨子添两作三(止)有日星而无月
此是思索不到处。据今强究则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易也。三三九三九二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5L 页
十七九九八十一。玄也。伏羲之易。以八节计十六卦。以十六气配四十八卦。文王之易。挑出坎离二卦。而有十二月配属之妙。此有气有朔。而焦延寿以八卦震离兑坎二十四爻值四时。则十二辟卦不当其位。太玄次第。全用焦法。则有气无朔之云。恐指此也。易之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当期之日为三百六十。以气而言则三百六十六日。而今计十二次日月相会之数。举其气盈朔虚之中数。而以三百六十为准。此为有日星与月。而太玄不计朔虚。以七百二十九赞。每二赞当一日。不足于六十卦六日七分之数。则乃立踦赢而又未免欠剩。此恐为有日星而无月。然臆揣之说。安知不为杜撰之甚也。恐恐。
火候抽添
朱子曰。一息之间。便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气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气之盈也。日沉于下而月圆于上也。晦朔之间者。日月之合于上。所谓举水而灭火。金来归性初之类。火候抽添。恐是吐吞呼吸之妙。而朱子略开其端。依此推究。或见彷佛否。自念少乏聪明。晚耗精力。区区之意。
火候抽添
朱子曰。一息之间。便有晦朔弦望。上弦者。气之方息。自上而下也。下弦者。气之方消。自下而上也。望者。气之盈也。日沉于下而月圆于上也。晦朔之间者。日月之合于上。所谓举水而灭火。金来归性初之类。火候抽添。恐是吐吞呼吸之妙。而朱子略开其端。依此推究。或见彷佛否。自念少乏聪明。晚耗精力。区区之意。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6H 页
本自寡约。要从卑近明白处分寸推循。其无进则末如何矣。至如理气象数之奥。每有畏僤不肯犯手之意。况乎别般摹撰。或凿或幻。有难立地破出者邪。自画狭小。未有以仰赞博采之美。愧仄愧仄。
拟与李学甫(乙巳)
尊兄一生精力。尽在刊补。今闻躬驾陶山。约束剞劂之期。可见阐明斯文之诚非他人所及。但恐一时擅裁之权未必得当。则末后之事。未卜其稳贴也。盖此书之本。出于讲录。讲录之作。在于溪门。只取门下诸公广考博搜之力而已。刊补之作。亦用是例。若以刊补补追入则其将表见本主邪。若尔。非凡例也。其将没其名而取其文邪。若尔。非直道也。夫义理者。天下之公也。讲录中有所未备而刊补足之。非讲录之有损也。刊补中有所未备而补中足之。非刊补之有损也。各成一书。见行于世。使读节要者。未该于讲录者。待刊补而该之。未达于刊补者。待补而达之。同得是书之味而共入于善。可见东方文雅之盛。顾何先何后。何古何今。何此何彼。何我何人。若使没密庵而拣收其精粹于讲录。没李公而拣收其的要于刊补。则其不见收而自在于本书者。只是无紧要。證故实若
拟与李学甫(乙巳)
尊兄一生精力。尽在刊补。今闻躬驾陶山。约束剞劂之期。可见阐明斯文之诚非他人所及。但恐一时擅裁之权未必得当。则末后之事。未卜其稳贴也。盖此书之本。出于讲录。讲录之作。在于溪门。只取门下诸公广考博搜之力而已。刊补之作。亦用是例。若以刊补补追入则其将表见本主邪。若尔。非凡例也。其将没其名而取其文邪。若尔。非直道也。夫义理者。天下之公也。讲录中有所未备而刊补足之。非讲录之有损也。刊补中有所未备而补中足之。非刊补之有损也。各成一书。见行于世。使读节要者。未该于讲录者。待刊补而该之。未达于刊补者。待补而达之。同得是书之味而共入于善。可见东方文雅之盛。顾何先何后。何古何今。何此何彼。何我何人。若使没密庵而拣收其精粹于讲录。没李公而拣收其的要于刊补。则其不见收而自在于本书者。只是无紧要。證故实若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6L 页
干目而已。不亦慨乎。老兄平日忠厚为德。剖判未足。要使是书备而又备。美而又美。把玩自得。抑不知局外岸上更有一个脱洒处邪。固知烦溷不屑梗槩。而亦不敢缄口结舌以负我贤兄。惶惧无任。
与李学甫(己酉)
礼书留在清案。不住修削。非昧劣者所可觅索。且今目力心精陡觉眩愦。平看一两板。已自胶扰坌瞀。若欲逐目随题。寻原考实。以为参互證订之计。则无以效承副之诚而适以生别患。只得按本翻阅。领取大略而已。盖其排置之广。援引之密。诚可谓家礼之辑遗。但其搜刮填补处。往往有细密难行。随时镌简之意。泯然无徵而反成仪礼初面。又如先辈所论。同出一义。无甚特见者。不厌并见。无益于受用而徒成繁复。未知如何。大抵如初丧之楔齿。绖带之两股。虞祭之扱匙正箸。家礼之所阙者。不得不补。如奠雁主人之拜。舅没奔哭之奠菜。大小殓谢宾之节。不必更补。而改葬朽败收拾之节。诚是为主人审慎处。临时用手。不过为干事者惯习捷易之能。一一劄录。揭为成礼则恐不无添启于后弊耶。至若论说。三四条联付处。或于上条爻周。而下条不复举立说之人。如十六
与李学甫(己酉)
礼书留在清案。不住修削。非昧劣者所可觅索。且今目力心精陡觉眩愦。平看一两板。已自胶扰坌瞀。若欲逐目随题。寻原考实。以为参互證订之计。则无以效承副之诚而适以生别患。只得按本翻阅。领取大略而已。盖其排置之广。援引之密。诚可谓家礼之辑遗。但其搜刮填补处。往往有细密难行。随时镌简之意。泯然无徵而反成仪礼初面。又如先辈所论。同出一义。无甚特见者。不厌并见。无益于受用而徒成繁复。未知如何。大抵如初丧之楔齿。绖带之两股。虞祭之扱匙正箸。家礼之所阙者。不得不补。如奠雁主人之拜。舅没奔哭之奠菜。大小殓谢宾之节。不必更补。而改葬朽败收拾之节。诚是为主人审慎处。临时用手。不过为干事者惯习捷易之能。一一劄录。揭为成礼则恐不无添启于后弊耶。至若论说。三四条联付处。或于上条爻周。而下条不复举立说之人。如十六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7H 页
卷饮酒食肉下也。纸头或有叠揭一人一说。如愚伏松脂五石云云也。且如某说当入某条上下云者。字漶纸窘。非亲自点检。有难句当。要在趁此时节临裁定本也。其中雨不克襄条。补见先师礼说处。左传公羊说。俱以谷梁说见行。非但为此书之所可修改。因于文集似不得依存。愚意自士丧礼(止)可通者。二十字删。谷梁二字。逐处去之则虽不明其为谁氏说。礼意自行。恐无未安否。恐甚悚甚。既无赞一之僭。久滞尘案。尤为未安。故谨以奉完。还珠返痴。旋亦可愧。
别纸
先师集中答李天牖书。性虽静一段问答。盛意一向执疑。敢复禀质。示破所由。则受赐幸矣。盖性是兼动静。不可以动静分属之云。不妨备一义。然朱子性该动静之云。旋觉未安。且性虽静云者。与朱子静不是太极云者异。非阴静阳动之理为性情云者。与朱子静者太极之体。动者太极之用云者异。文集所辨。非以兼动静为非也。乃在于之理二字也。且李公就屏翁所说。认作性情之中。动静之理全具该发。不可单以静之理偏言于性。动之理偏言于情也云尔。则窃疑静则只是静之理。而其理即森具之物也。何尝谓
别纸
先师集中答李天牖书。性虽静一段问答。盛意一向执疑。敢复禀质。示破所由。则受赐幸矣。盖性是兼动静。不可以动静分属之云。不妨备一义。然朱子性该动静之云。旋觉未安。且性虽静云者。与朱子静不是太极云者异。非阴静阳动之理为性情云者。与朱子静者太极之体。动者太极之用云者异。文集所辨。非以兼动静为非也。乃在于之理二字也。且李公就屏翁所说。认作性情之中。动静之理全具该发。不可单以静之理偏言于性。动之理偏言于情也云尔。则窃疑静则只是静之理。而其理即森具之物也。何尝谓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7L 页
静之理不足以兼该。必言包了动之理在其中然后足。动则只是动之理。而其理即全体之理也。何尝谓只言动之理不足以该悉。而必言静之理又在里面然后备乎。如所谓静以涵动之所本者。盖言所动之本已具于静也。岂谓既是静也。而其中又著方动之理乎。动而见静之所存者。盖言所具于静者。发见于动也。岂谓方动之中。挟此物以自随耶。李公各条。皆主此意。辨驳之说。不但此一条。伏望指教一二。以决取舍如何。
答李学甫
展读长书。庇恤勤挚。所以感荷而警省之者。又有在披豁之外也。才宽成间之喻。可想晚年进道日新。足以唱率同志。振作悠泛。可尚可幸。果知吾道之有托。区区意思。古人虽曰人一己百。发愤忘食。非必握拳切齿。缩程促限。只是无间断三字。其曲折忧勤。煞有许多功力。如此剋勉之中。必使从容游泳之意流行浸沉。然后方有消化自得之功。今者既以不宽徐无间断为节度。旋以从容游泳而有得之云。为不验之论。盖从容游泳者。逐字究义。非怠放休废之谓。即孟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杜子优而柔之。沛乎
答李学甫
展读长书。庇恤勤挚。所以感荷而警省之者。又有在披豁之外也。才宽成间之喻。可想晚年进道日新。足以唱率同志。振作悠泛。可尚可幸。果知吾道之有托。区区意思。古人虽曰人一己百。发愤忘食。非必握拳切齿。缩程促限。只是无间断三字。其曲折忧勤。煞有许多功力。如此剋勉之中。必使从容游泳之意流行浸沉。然后方有消化自得之功。今者既以不宽徐无间断为节度。旋以从容游泳而有得之云。为不验之论。盖从容游泳者。逐字究义。非怠放休废之谓。即孟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杜子优而柔之。沛乎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8H 页
若江河之浸也。若使惧年数之不足。悯日至之迟缓。别用心力。特地趁赶。则非但本原狭隘。意思忙遽。无以受大而致远。抑恐日用之间私意夹杂。其有计获谋利之患。亦可念也。老兄学问六十年。笃守旧闻。必有恍然自信处。正是愚陋惰懒未能亲履其境。躬嚼其味。而妄生别疑。开了后门以自放也。湖上酬答之论。便是建立新旨。可与遵而从事。要之讲说。先从心术彝伦处。剖其公私邪正之分。所当然上取舍分明。则其所以然处。自然通透。于是乎可以言豁贯之妙矣。若遗下学而求上达。忘心身而覈文义。纵饶有馀于应酬。毕竟非己物也。
别纸
孟子。仁义之心。恻隐之心。仁人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一段。因其末而明其本。据其用而溯其原。恻隐与仁之间。著一心字以统之。初不是专于统情也。该括主宰之妙。诚亦好笑。自此统性情一款。大煞分明。馀说之主理者。自是统性底。主发者。自是统情底。何必逐件说个。统性统情然后方无侵越混沦。而始见此心为主。存省有下手处乎。至若非以人心训仁云者。盖谓欲训仁字。当曰心之德。生之性。
别纸
孟子。仁义之心。恻隐之心。仁人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一段。因其末而明其本。据其用而溯其原。恻隐与仁之间。著一心字以统之。初不是专于统情也。该括主宰之妙。诚亦好笑。自此统性情一款。大煞分明。馀说之主理者。自是统性底。主发者。自是统情底。何必逐件说个。统性统情然后方无侵越混沦。而始见此心为主。存省有下手处乎。至若非以人心训仁云者。盖谓欲训仁字。当曰心之德。生之性。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8L 页
不是以人心二字形容仁之情状也云尔。恐非谓人心是一物。仁是一物。判而为二也。朱子曰。太极非能离阴阳。然太极自太极。阴阳自阴阳。性与心亦然。所谓一而二者也。孟子一曰之心。一曰人心。便若有别。然只合从事于克复操存。物欲退听而天理昭著则足矣。窃恐费力于一与二。无甚有补也。硬说臆揣。恐以重僭妄。望赐申喻。
率性之谓道
此说。盖与李侍读反复一再。而得藉盛论。牢守行用前不可著率字。近复思之。禀于心。具于物。只是一理。无分段内外。贯通该涵。虽于未行用前。谓之循彼而有此。似无不可。但李兄力主到了发用。则乃行也非率也。至以未发之中。亦谓率性之道。性道叠并。体用滚合。性无可安之位。道无可循之物。未可知也。草得一书已久。适此不宜烦聒。姑俟閒时。要之义理原头。未易了决。恐不如休罢。且从平易寻究尔。
答李学甫(庚戌)
败朽之中。犹有一线生理。辄有慕向之情。偷隙发出。新年消息。带得旧腊书字。非眷抚之至。何以得之。奉玩深感。仍想岂弟应休。正有随境转移者。只是情理
率性之谓道
此说。盖与李侍读反复一再。而得藉盛论。牢守行用前不可著率字。近复思之。禀于心。具于物。只是一理。无分段内外。贯通该涵。虽于未行用前。谓之循彼而有此。似无不可。但李兄力主到了发用。则乃行也非率也。至以未发之中。亦谓率性之道。性道叠并。体用滚合。性无可安之位。道无可循之物。未可知也。草得一书已久。适此不宜烦聒。姑俟閒时。要之义理原头。未易了决。恐不如休罢。且从平易寻究尔。
答李学甫(庚戌)
败朽之中。犹有一线生理。辄有慕向之情。偷隙发出。新年消息。带得旧腊书字。非眷抚之至。何以得之。奉玩深感。仍想岂弟应休。正有随境转移者。只是情理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9H 页
触动处。亦不奈何尔。宗德。哀肠弱怀。因时推类。至如追从之旧。存亡之悲亦续续。不自堪矣。湖上景色。常在眼中。念在十许年前是甚时节也。所示累幅。谨当从容搜剔。以烦再禀。但付标诸条与本经考證。初无明显相值之目。恐未易披检。俟隙看如何也。各自杜门之喻。正是近日风气。或猥自扣发。辄不肯惠有应响其专藉提挈之力者。益复怅茫。承喻至此。可见成物之意无内外之异也。
答李学甫
儿侄拜还。闻牙疼尚稽差快。此惟温存厚卫而后方已。想在了验也。宗德。哀情多端。又苦晷长。无以耐遣尔。自顾冗陋。得列于同人之后。年纪与有上下。而解履便是新学后进耳。专藉提携开晓之泽。近尝反而点检则一自师席遽空。法言浸邈。气质之偏。见闻之陋。依旧自在。而乃欲诏令于人。而不肯承受于他。只此一病。坏了许多人。诚所惧戒也。今者省简苟且之喻。非必的指寡劣。而不觉切中弊痼。谨当佩服图新。不至负忘矣。抑矫枉之过。或易一向繁剩上凑著。反令切用上无得力处。敢复禀悉于博文之下。恐甚悚甚。此非区区创智。乃先师平日之旨。亦自朱退来。想
答李学甫
儿侄拜还。闻牙疼尚稽差快。此惟温存厚卫而后方已。想在了验也。宗德。哀情多端。又苦晷长。无以耐遣尔。自顾冗陋。得列于同人之后。年纪与有上下。而解履便是新学后进耳。专藉提携开晓之泽。近尝反而点检则一自师席遽空。法言浸邈。气质之偏。见闻之陋。依旧自在。而乃欲诏令于人。而不肯承受于他。只此一病。坏了许多人。诚所惧戒也。今者省简苟且之喻。非必的指寡劣。而不觉切中弊痼。谨当佩服图新。不至负忘矣。抑矫枉之过。或易一向繁剩上凑著。反令切用上无得力处。敢复禀悉于博文之下。恐甚悚甚。此非区区创智。乃先师平日之旨。亦自朱退来。想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89L 页
坦然受纳。无些留滞也。
别纸
性虽静一段 未尝以性该动静为未安
胡广仲谓静字。所以形容天性之妙。直以静为性之妙。而不可以动静言云。故朱子以性无不该。具动静之理云者。斥其专以静言性之非。此对著胡说而备一说。非论性之宗旨。盖谓太极有动静则可。而谓兼动静则不可。性之涵动静之理。而不可云兼之者。亦犹是也。故记论性答稿后。自谓语有遗恨。多所更定。此恐有似未安底意尔。
文集所辨。在于理之一字而谓之之理。
前目所禀之理二字。殊涉未安云者。只谓若曰非阴静为性云则无害。而今添之理二字于中间。为之言曰。非阴静之理为性。下句亦然。故敢疑未安云尔。非指答辞所辨而谓之理也。且谕李兄所言。主于理之静动。而答辞所论。详言静动之理。为性情无害之义。窃疑晚翁所主在于性该动静。未见其以理静动为性情。而文集下条。有曰阴静阳动之理为性情云。初非有病。但失宾主之势。当曰。理之静者谓之性。动则属乎情云。则何尝主一说而废他义乎。
别纸
性虽静一段 未尝以性该动静为未安
胡广仲谓静字。所以形容天性之妙。直以静为性之妙。而不可以动静言云。故朱子以性无不该。具动静之理云者。斥其专以静言性之非。此对著胡说而备一说。非论性之宗旨。盖谓太极有动静则可。而谓兼动静则不可。性之涵动静之理。而不可云兼之者。亦犹是也。故记论性答稿后。自谓语有遗恨。多所更定。此恐有似未安底意尔。
文集所辨。在于理之一字而谓之之理。
前目所禀之理二字。殊涉未安云者。只谓若曰非阴静为性云则无害。而今添之理二字于中间。为之言曰。非阴静之理为性。下句亦然。故敢疑未安云尔。非指答辞所辨而谓之理也。且谕李兄所言。主于理之静动。而答辞所论。详言静动之理。为性情无害之义。窃疑晚翁所主在于性该动静。未见其以理静动为性情。而文集下条。有曰阴静阳动之理为性情云。初非有病。但失宾主之势。当曰。理之静者谓之性。动则属乎情云。则何尝主一说而废他义乎。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0H 页
所论性情动静之妙。兼备周悉。不落边隅。其得牖迷惑大矣。区区私计。窃恐未必中于晚翁眼藏。何者。晚翁所以为说。主于性该动静。而非如朱子之所云也。每以性不偏于静。静之中该动之理。情不偏于动。动之际包静之理为主。是以。理气性情通看图下解曰。阴静者为性而阳动者在其中。阳动者为情而阴静者在其中。如动则无静。静则无动。与通书不同一条。性该动静。不可专以静言一条。皆是此义而性虽静一条。屏翁之旨。未的其何在。而晚翁引之为己援者。正以非阴静之理为性静。而性之体立者。认其谓非单以阴静之理为性。性之体立中。阳动者该备。非阳动之理为情动。而性之用行者。认其谓非单以阳动之理为情。性之用行中。阴静者兼包。以此两句强明己意。故不察于之理二字。不能无商量处。前后答辞。对著病处尔。妄料及此。未知如何。
明是湛然虚明。秋之清朗明洁属之云云。此是正义。至以阴阳互根言则云云。
朱子曰。静虚则其动也明通。动直则其静也公溥。此即公溥属秋冬。明通属春夏之意也。昔年禀质。僭以此义为义理恰当。答辞许之。就考景晦问目。有云明
明是湛然虚明。秋之清朗明洁属之云云。此是正义。至以阴阳互根言则云云。
朱子曰。静虚则其动也明通。动直则其静也公溥。此即公溥属秋冬。明通属春夏之意也。昔年禀质。僭以此义为义理恰当。答辞许之。就考景晦问目。有云明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0L 页
通。阴仪之少阴老阴。公溥。阳仪之少阳老阳。答曰。大槩得之。然明通属木火。为静极而动。公溥属金水。为动极而静。微旨可知也。上段。四时上形容明通公溥底情状。其有古训所本否。静虚则其动也云云。虽与下句对立。恐无害于以静为本。而周子主静之旨自若也。如何。望赐申谕。
凡系阴阳五行。义类从属。初无局定典要之法。说去尽有说在。至如四端七情之分配。中正仁义之体用。互通交解。然略有见处即是道理。不须太费心思。今日急紧工夫。惟以制欲为真实下手处。制而寡。寡而无则虚直明公之验。庶几见之。其类应属感。自有合于阴阳四时之流通矣。如何如何。
礼疑
寻常于此。未有一个折衷。今因所已举行之节。略有解悟处。旋以禀白。盖服问所主。似是不论虞祔。拜宾皆舅之所主云也。然则自题主以下告祝凡事。舅自主之。此校理兄所以无代告也。至于小记以虞卒哭与祔。判而二之。此龙冈所以断其专为庶妇而言。而星湖所以力主夫若子题主之说也。然服问既如彼。而小记注。明言通嫡庶妇。则龙冈之断以专指庶妇。
凡系阴阳五行。义类从属。初无局定典要之法。说去尽有说在。至如四端七情之分配。中正仁义之体用。互通交解。然略有见处即是道理。不须太费心思。今日急紧工夫。惟以制欲为真实下手处。制而寡。寡而无则虚直明公之验。庶几见之。其类应属感。自有合于阴阳四时之流通矣。如何如何。
礼疑
寻常于此。未有一个折衷。今因所已举行之节。略有解悟处。旋以禀白。盖服问所主。似是不论虞祔。拜宾皆舅之所主云也。然则自题主以下告祝凡事。舅自主之。此校理兄所以无代告也。至于小记以虞卒哭与祔。判而二之。此龙冈所以断其专为庶妇而言。而星湖所以力主夫若子题主之说也。然服问既如彼。而小记注。明言通嫡庶妇。则龙冈之断以专指庶妇。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1H 页
果于守经信古之义。未知如何。而如星湖说则父之所主者何事也。依校理兄之为则虞卒哭。夫若子主之者。何云也。谨得一说。差可遵用。妇之丧虞卒哭。夫若子主之。祔则舅主之。注上段曰通嫡庶妇。下段曰虞卒哭非舅事也。恐是言所主之中事非其事也。然则服问之所主。举全体而言。小记之主之者。指将事而言。盖舅之尊。可以通领一室。而有不必身亲庶事之义。子与妇敌体而亦不无些别。其题主告祝。拜宾大体则固为所主。而临祭参哭奠爵等事。非所当躬执。此问解续所以思出代告之节。所喻不失舅主。而夫主之义并行于其间也。嫡妇与庶妇之同居者。庸何异焉。但湖上先生答人曰。星湖李丈力主夫若子题主之说。而他日祔祭。不无二主之嫌。祔祭虽庶妇异居。舅当主之。则先生微旨。无或以庶妇之丧。其夫题主为未安否。尹明斋之言曰。今虽父子异室。而实则无异同宫。专用同宫之义无妨。若远居者。夫若子主之。先辈之审慎于尊统之分。有如是矣。此亦未知断定之如何耳。抑复思之。经训亦有异同。不必强令通合。今创制代告一节。以为并行之义者。天理自然处。恐不如是也。宁可信服问而置小记于传疑之例。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1L 页
虽违于斟酌委曲之意。只如湖上见行。可以率天下而言之顺也。亦如何。
不是立目以填补之云云。一仪阙则天理便有阙齾处。(并下条论辑遗)
窃料纂成之日。将家礼一书。从头看下。不择正文与注说。遇一事节。便立题目。其下引众说以充之。故妄有云云。而繁文琐节。孰非天理之流行。依朱子遗意。固是正当。但忠诚之本。史祝之末。有些轻重。若辗转支蔓。反涉役文则亦不可不之虑也。日前有人以绖带散垂。初丧未举。及其葬时。追行如何云。僭以粗见复曰。初既不举。阙之亦何大害。此等酬答。同出于疏略之病。愧恐无以自赎。
朴说之意。谓承重之义。在夫不在妻。妾亦当从服云尔。似无阙误。
以母在祖母在。妻服本服之义。及妻以敌体承重。妾于承重无关之意旁照。则不字之衍恐宜。但妾只如婢仆。家尊斩衰之下。已不敢依服。孙妇服则如所示耶。须得古据方信耳。
与李学甫
师门报享之节。揆以公议。在所不容但已。向者发言。
不是立目以填补之云云。一仪阙则天理便有阙齾处。(并下条论辑遗)
窃料纂成之日。将家礼一书。从头看下。不择正文与注说。遇一事节。便立题目。其下引众说以充之。故妄有云云。而繁文琐节。孰非天理之流行。依朱子遗意。固是正当。但忠诚之本。史祝之末。有些轻重。若辗转支蔓。反涉役文则亦不可不之虑也。日前有人以绖带散垂。初丧未举。及其葬时。追行如何云。僭以粗见复曰。初既不举。阙之亦何大害。此等酬答。同出于疏略之病。愧恐无以自赎。
朴说之意。谓承重之义。在夫不在妻。妾亦当从服云尔。似无阙误。
以母在祖母在。妻服本服之义。及妻以敌体承重。妾于承重无关之意旁照。则不字之衍恐宜。但妾只如婢仆。家尊斩衰之下。已不敢依服。孙妇服则如所示耶。须得古据方信耳。
与李学甫
师门报享之节。揆以公议。在所不容但已。向者发言。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2H 页
不但为事势多障。且缘吾侪过于瞻顾。辄用各占便宜。不复存念。从古先辈。非不以慎重为务。而恐不至若是无后。段中坪上舍兄之言。以为道内为四先生从享事。会于洛峰。正有叫 阍之举。俟其元议整顿。徐以师门立祠之请附见末段。起端为好云。此见如何。未论末后如何。愚虑之了不及焉。而此兄之不忘提及。愧且感也。玆以禀质。望有可否。不须以难慎之故。两持而无决也。但念道内有歧贰则亦何必发耶。
答李学甫(辛亥)
高山功役。几至断手。只此一边。漠然无涉。专藉仁境贤劳。凡事在诚与伪也。愧幸并挚。赵圣绍书来。云文集不可无一经重研。柳叔远亦要乘暖逢晤。未知如何。但须稚春际可同参方可。初冬以前。恐不谐矣。如保赤子章义。师门主以推说。叔远亦云。高明之论。间有从违。而大体则一也。谬妄偶发。只合濯去来新。或不无信不及处。稍待面奉口质。何晚之有。姑从无疑处真实体行。留此一章。差过时月。似无大妨。但恐自谓无疑者。亦只是文义也。
与李学甫(壬子)
沙村一区。间于东岩后山之半。独不及于三夜良晤。
答李学甫(辛亥)
高山功役。几至断手。只此一边。漠然无涉。专藉仁境贤劳。凡事在诚与伪也。愧幸并挚。赵圣绍书来。云文集不可无一经重研。柳叔远亦要乘暖逢晤。未知如何。但须稚春际可同参方可。初冬以前。恐不谐矣。如保赤子章义。师门主以推说。叔远亦云。高明之论。间有从违。而大体则一也。谬妄偶发。只合濯去来新。或不无信不及处。稍待面奉口质。何晚之有。姑从无疑处真实体行。留此一章。差过时月。似无大妨。但恐自谓无疑者。亦只是文义也。
与李学甫(壬子)
沙村一区。间于东岩后山之半。独不及于三夜良晤。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2L 页
衰老杜废。自行自止。床头资益。被里规箴。便作前尘。何以望洗涤荤血。唤回本真。以见古人为哉。圣绍十载阔别。一夜联枕。别无大开口剖破处。往往消息。不属自家界分耳。大学补略之意。累承镌诲。窃念讲说得一切实之论。翻然改悟。方有进益。乃执迷守滞。强聒不已。决非吾门规模。时或惶恐汗流。惩此而勉为然诺。亦非提诱之盛意也。近复寻绎。孔子此等语句非一。如道千乘之国。笃信好学。尊德性道问学。同一义类。其曰始须敬。又曰能敬方能信。又曰敬了又须信。其曰笃信。乃能好学。又曰笃信。又须好学。其曰非存心无以致知。又曰。存心者又不可不致知云者。皆将谓孔子之略。而朱子补之耶。抑此数条与大学不同。不可杂引滚说乎。望赐批破。以成定论。此于工夫甚为紧切。非他文义之可譬。故谨此烦复。悚甚悚甚。叔远以朱张仁说。此数句亦未安。下盖字下说。为南轩说。以为朱张说。若是不异。则岂有相争之多。且曰后山亦以吾言深然之。两兄既有定论。家弟亦右之。恐亦寡陋胶守。但老兄果以亦未安。上又曰己私既克云云。盖下己私既克云云。同而无异否。上段廓然大公下。阙了仁体。而直以天地万物承之。到了血脉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3H 页
贯通后。爱之理方得于内。仁之用方形于外。下段皇皇四达之下。即有仁之体无所蔽。则可知四达之前素有之体。今因四达而无蔽矣。上下段果无异同。而断之以张说而后得乎。并乞晓示。此亦有关紧义。所以求教忘僭也。
答李学甫
雪消律穷。阳暖渐迩。伏惟随时温养。进享休泰。有疑必禀。乃职分不得已处。幸赖老兄岂弟精明。有以为朋友归结处。区区耳食之论。不念惭惧。敢尽烦聒。诚意章下说。谓之补传文之略。其亦可矣。然传文就经文十一条剔出。而各立一章。承上章以起下章。起下章以接上章。其承接贯通之中。涵了须如此。方能如此。既如此。不可不如此之妙矣。朱子见得此义。形容出来。自成此数句。若使传文不专言当体功夫。而搀入朱子意思。则反失指示的实之意矣。由是言之则传文之不言。非略也。朱子之言。非补也。只是说破经传所蕴之义尔。若孟子夜气章集注中。无时而不用其力以下语。正是所补处。而亦不可以孟子之言为略也。如何。所喻如保赤子章。朱氏说以为推广于立教则合矣。而以为推广于立教之本则抵捂。殆愚昧
答李学甫
雪消律穷。阳暖渐迩。伏惟随时温养。进享休泰。有疑必禀。乃职分不得已处。幸赖老兄岂弟精明。有以为朋友归结处。区区耳食之论。不念惭惧。敢尽烦聒。诚意章下说。谓之补传文之略。其亦可矣。然传文就经文十一条剔出。而各立一章。承上章以起下章。起下章以接上章。其承接贯通之中。涵了须如此。方能如此。既如此。不可不如此之妙矣。朱子见得此义。形容出来。自成此数句。若使传文不专言当体功夫。而搀入朱子意思。则反失指示的实之意矣。由是言之则传文之不言。非略也。朱子之言。非补也。只是说破经传所蕴之义尔。若孟子夜气章集注中。无时而不用其力以下语。正是所补处。而亦不可以孟子之言为略也。如何。所喻如保赤子章。朱氏说以为推广于立教则合矣。而以为推广于立教之本则抵捂。殆愚昧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3L 页
未及处。以愚之见。朱氏大意。不须向教民上费力。只得反身而推广其本。则教自立耳。故不必以汎常譬喻衬贴对破之法求之。如是解去。毕竟由于执迷之致。所以于朱氏说未觉差谬。除是面承。庶有究竟耳。仁说朱张之辨。缘鄙辞艰棘。致令照按未释。非自今始然。平日修辞。久有此病。往往写罢一纸书。旋复自读。不免窒塞未通。安望他眼之怡然顺下乎。惟知进读熟。或可医治。奈此暮途何。对伯维开卷抽出。以悉疑端。想已傍达。并上段二条。乞赐指晓。属此时节。勉祝非常时比。更望加卫。叔弟仰服劝戒。深用铭镌。
答李学甫别纸(癸丑)
大学。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
上文两句。果是贴了毋自欺与自慊。而乃以此一句。因上两句而言其反是。则便是苟焉以自欺。自欺则便是徇外而为人。申戒其不可如此。则正是缴结贴刷处。承喻以无著落。异章句之体。所未能无疑也。盖自欺之说甚精。粗略为说。恐易赚涉。閒居小人之节耳。今徇外为人之云。有似太重。故致有盛辨。然区区之见。以为不好者拒之于内。不恶者挽之于中。是中与内。未消十分处也。中与内既未能十分。则其曰恶
答李学甫别纸(癸丑)
大学。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
上文两句。果是贴了毋自欺与自慊。而乃以此一句。因上两句而言其反是。则便是苟焉以自欺。自欺则便是徇外而为人。申戒其不可如此。则正是缴结贴刷处。承喻以无著落。异章句之体。所未能无疑也。盖自欺之说甚精。粗略为说。恐易赚涉。閒居小人之节耳。今徇外为人之云。有似太重。故致有盛辨。然区区之见。以为不好者拒之于内。不恶者挽之于中。是中与内。未消十分处也。中与内既未能十分。则其曰恶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4H 页
恶与好善。特外面。不害为徇外而为人也。恐不须要使通贯际接于下节而立此句也。容著之说。已被朱子印可。承喻又如此。岂合有二语。但念未消得十分处。只是容著。今以不能如恶臭好色及未消得十分为一项。苟且以徇外而为人及容著为一项。反令地头繁歧。境界渺忽。于反身体验之工。别无大煞加工。如何如何。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寻常妄谓此一句。当兼两义看。自道而言则见其不得离。自我而言则见其不当离。具于心者。乃道之所率处。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者。乃性之见于率处。是为日用当行之理而不可离也。上文四句皆是不可离之所由。恐不须截自无物以下贴了看。如何。
太极图。解剥图体三节意。
语类未及重考。而恐是然字以上为一节。非有以离乎阴阳为一节。不杂乎阴阳为一节。即阴阳三字已包在不离中。恐不得自为一节。如何。
大学。识其端而推广之。
窃谓章句立教之教字。指事君事长使众也。之本字。指孝悌慈也。盖言欲立国人事君事长使众之教。惟
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寻常妄谓此一句。当兼两义看。自道而言则见其不得离。自我而言则见其不当离。具于心者。乃道之所率处。无物不有。无时不然者。乃性之见于率处。是为日用当行之理而不可离也。上文四句皆是不可离之所由。恐不须截自无物以下贴了看。如何。
太极图。解剥图体三节意。
语类未及重考。而恐是然字以上为一节。非有以离乎阴阳为一节。不杂乎阴阳为一节。即阴阳三字已包在不离中。恐不得自为一节。如何。
大学。识其端而推广之。
窃谓章句立教之教字。指事君事长使众也。之本字。指孝悌慈也。盖言欲立国人事君事长使众之教。惟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4L 页
在推广我孝悌慈之本也。然本非可以特地推广。在识其所发之端而推广之耳。朱氏有见乎此。而以识端看做孝悌慈之端。以推广看做孝悌慈之事。然此章既是治国之章。则本为立教国人而立传。朱氏为说。岂容截去教国人一边。而孟浪从本字说哉。所以自赤子之心(止)知其然也。先为立教张本。故字以下。始就其本而言之。其曰本之发端云者。指孝悌慈之端也。其曰反之于身。不待外求则所以明不须向国人上求其向教与否。只是回头向自身上。审识三端发见处。随发随推于三者之事。则彼国人自能兴起。各能事君等三教耳。然则章句中推广。即如孟子知皆扩而充之。不是如推己及人之谓也。朱氏阐明有功。承喻夹杂。必有所觑。而蒙陋未及。每患命辞䵝昧。致烦按照费力。愧愧。
答李学甫
知旧之经由轩下者。传言凡症俱歇。而脚气结滞。未得跪坐。颇以检束弛放为忧。辄答以向晦宴息。敬在其中。因病从便。何损于敬。彊之则非适宜之义。抑一笑而罢。拜领手墨。宛尔前样。评批剖覈。一向纤悉。想静摄玩养。尤有得力处。所以古人不以矇蔽为碍也。
答李学甫
知旧之经由轩下者。传言凡症俱歇。而脚气结滞。未得跪坐。颇以检束弛放为忧。辄答以向晦宴息。敬在其中。因病从便。何损于敬。彊之则非适宜之义。抑一笑而罢。拜领手墨。宛尔前样。评批剖覈。一向纤悉。想静摄玩养。尤有得力处。所以古人不以矇蔽为碍也。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5H 页
牙齿摇落。自是年例。往往有九十左右人视听依前。啖齧无损。称之谓地上仙。然须聪明于善利之分。嚼得乎义理之味。方许以仙也。此有亡弟所录心经帖。虽已蒙评骘。尚恐未有稳惬处。今念间谋欲奉邀山屋。以为旬望计。未可暂用轿驾临顾耶。早赐回示至望。前幅。批喻精切。已皆涤改鄙谬。新幅。曲折该详。足为区区疏漏之补耳。此与指擿一段。文义不同。虽有异同。不害为交资互用。不须疑难反复也。第提喻之及。只是文义蕴结处。凡规砭过失。晓示持循则无之。师门寝邈。畏友遐弃。区区者将何以为之地也。窃念古人所谓密切工夫者。不但指钻研文义。而重在于反躬修省也。所谓究极审覈者。不但指分析校勘。而重在于向里矫治也。博文则纤悉究索而必本于体验。格物则穷研微奥而必因其践履。平易卑近而精微者不外于是。日用常行而幽深者默具于中。然后方有可据。不然。虽剧谈天道。洞说理气。经旨传义。丝分锱别。回头自身。只是悬空。一以同安听杜鹃为尚。全无今日读景春章爽快意思。则恐非朱子本意。未知如何。自究弊病。信笔仰质。望赐一警。
别纸
别纸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5L 页
不可徒苟且以徇外而为人
来喻。厌其分歧而只谓未消得十分。便是容著则非看文字得本旨之义。此句正中鄙病。凡看文字。略绰领揽。若可无害于实用。则辄厌丝分缕析。实不知未极分析处。未能无害于实用也。今承申教。果服精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所示语类诸说如是。和著不得离意思。便易有饥食渴饮为道之病。深感指晓之惠也。
鬼神章
此章微显之义。或以文分。或以句分。或以字分。其对互缴结之义。无所不备。然只是体物不遗处。为自己警惕处也。至于分属缴结。略通大槩。便以涵泳。恐无大妨。如何。习性疏坦。每安粗略。惶恐惶恐。
曰理动静
理字与太极。寻常作一义看。今承必有意义之教。深以未到穷极剖析为忧。正中寡陋昆仑之病。其有意义处。引而不发。要令自去解出。而愚钝未及。望赐启破。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平日读此章。疑其上下为字之有别。故亦疑克己复
来喻。厌其分歧而只谓未消得十分。便是容著则非看文字得本旨之义。此句正中鄙病。凡看文字。略绰领揽。若可无害于实用。则辄厌丝分缕析。实不知未极分析处。未能无害于实用也。今承申教。果服精切。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所示语类诸说如是。和著不得离意思。便易有饥食渴饮为道之病。深感指晓之惠也。
鬼神章
此章微显之义。或以文分。或以句分。或以字分。其对互缴结之义。无所不备。然只是体物不遗处。为自己警惕处也。至于分属缴结。略通大槩。便以涵泳。恐无大妨。如何。习性疏坦。每安粗略。惶恐惶恐。
曰理动静
理字与太极。寻常作一义看。今承必有意义之教。深以未到穷极剖析为忧。正中寡陋昆仑之病。其有意义处。引而不发。要令自去解出。而愚钝未及。望赐启破。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平日读此章。疑其上下为字之有别。故亦疑克己复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6H 页
礼为仁之为字。只是是字义带过说了。昔年虽未承师门面命。兄弟之躬受课学者。皆以为为仁之为。推考集注。正是做字之义。然则中庸上下为字一也。今日紧切处。在于不必穷索玄微。没头校勘。姑于卑近明白处。俛首谨修。渐到积习纯熟。则自无夹杂之累。有妨于为道。有此经历證验之实。然后为字可有决案矣。
与李学甫
菊秋约会。至阳未遂。坐想气力有不得随志而至者。令人不觉有感唏之叹。今承累度书幅。皆是手画。又记续前录。反复不已。巨细毕举。紧缓俱悉。可审其平日心力不少衰也。感服之至。抑恃而无恐也。逐条辨解。究极研析。要之不外于古人成法。学问恒规。何敢改评。玆用不复枚陈。正是笼罩鹘囵之习。依然固在也。愧惧无已。但平论节度。知行二者。存省两涂。如车轮鸟翼。须是无所不用其极。然后足目偕臻。无偏倚之患。以言其知则必勿择零碎与微奥。穷其知思。以言其功则必思之又思。析之又析。立地洞然。当下透底。方可见贯一之妙。岂容放得毫发。只是详察自家病处。入头之初。先以排比考索为务。智虑及长。先探
与李学甫
菊秋约会。至阳未遂。坐想气力有不得随志而至者。令人不觉有感唏之叹。今承累度书幅。皆是手画。又记续前录。反复不已。巨细毕举。紧缓俱悉。可审其平日心力不少衰也。感服之至。抑恃而无恐也。逐条辨解。究极研析。要之不外于古人成法。学问恒规。何敢改评。玆用不复枚陈。正是笼罩鹘囵之习。依然固在也。愧惧无已。但平论节度。知行二者。存省两涂。如车轮鸟翼。须是无所不用其极。然后足目偕臻。无偏倚之患。以言其知则必勿择零碎与微奥。穷其知思。以言其功则必思之又思。析之又析。立地洞然。当下透底。方可见贯一之妙。岂容放得毫发。只是详察自家病处。入头之初。先以排比考索为务。智虑及长。先探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6L 页
子贡所未闻之旨。缴绕汩没。迷罔钻凿。终日讲讨之馀。回向身心日用上点检。便如捕风而系影。徐究其实。殆无著落发见处。乃者往复。隐然自附于折肱觉医之列。乃蒙爱人不倦。收录未已。指示偏重之病而提诱引导之方。顾念一世。更于何处得以闻此。然朱子答程正思曰。须藉穷理工夫。令胸次洒落。此非不知力行之为实。答蔡季通曰。谈说纷纭。而言谈举止之间。未有异于众人。此非欲人缓于究索也。有时因人对症之言。不得以不然也。试就所教盛录而言之。神之格思一段。愚见以为此章首一节。统言鬼神之德。次一节。兼言微显。终一节。又兼言微显。而中二节。分言微显。使天下之人一节。专言显。神之格思一节。专言微。如斯而已。今承示意。其兼指视不见使天下二节。及单指使天下一节之间。疑而未定。形体运动一段。愚见以为此与知觉动静说相类。朱子曰。知觉虽是动。不害其为未动。若喜怒哀乐则别也。又曰。未曾知觉甚事。但有知觉在。何妨其为静。一以为动。而但曰不害为未动。一则直以为静。如斯而已。形体运用之于发未发。亦以此义看。恐亦无妨。今承示意。其当属于未发与已发之间。不能断置。排比分属。劳费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7H 页
精神。以愚含糊之见。上段之兼指单指。及下段之为静为动。在我持循受用处。既无大妨碍切系关。而筹度趑趄。漠无了期。先儒所戒閒思量。閒气力。无乃指此等处乎。人一己百。人十己千之云。鄙说太无骨肋。所喻必有愤悱以下数句。说得亲切。正得困知勉行之意味矣。然不可只以气象意类言之。必就用功实处然后方有益。若言发愤肆力底实功。必如悬髻而刺股。唇腐而齿落然后可乎。然则孔子所谓毋欲速。勿计获。孟子所谓勿忘勿助长。朱子所谓不可以轻易急迫之心。求暮朝之效。退陶先生所谓古人为学。虽曰乾乾惕励。亦必积累工程。优游厌饫者。只可用于学知利行以上之人。而困知勉行分上。不可著得乎。愚恐铁定此心。无或作辍。人或放过而我独勤笃。人或泛忽而我独血诚。常目在之。参前倚衡。磨以岁月。渐次积累则此未必不为忘寝忘食。己百己千之功也。日有课程。节度意象。亦与前段相类。必如小儿初上学。昨日受一板。今日受一板。朝间读十遍。暮间读十遍。然后方谓之课程乎。愚恐亦须铁定此心。无少作辍。勿计多少。勿较件数而镇长悠久者。不害为课程。尊喻又以间断二字。推之于颜子以上。禁掉了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7L 页
学者分上。不胜惶愧之至。抑复思之。到了成德之后。自然流贯。如至诚无息。纯亦不已。果是邈然迥越处。若有间断而欲其无间。有频失而欲其频复。则只是无作辍之异名。何害之有。朱子答胡宽夫曰。渐次接续。勿令间断。答曾泰之曰。才觉得间断。便是相续处。恐未尝以间断二字忌讳不传也。至于以四勿三贵之排列名目。似有烦碎之意。而不若博文约礼四字之包涵。愚窃以为博约。统总之纲也。四勿三贵。博约之实也。如性为纲而仁义礼智其实也。道为纲而亲义序别其实也。只言博约而不以四勿三贵实之。则不几于无星之秤。无所致用乎。抑恐盛意以四勿三贵中。少了穷理主敬之意。不如博约之兼总无遗矣。愚意则不必穷到太极动而生阳。然后方许以穷理。辨了礼是甚。已是甚。不害为穷理。不必唤呼主人翁惺惺。然后方许以主敬。容貌之远暴慢。辞气之远鄙悖。不害为主敬。况自孔颜以后。程朱以来。坦然之路。正当之门。惟在于此。我东退陶先生独得其传矣。是以答奇明彦曰。制于外养其中。尤为紧切。三省三贵四勿之类。皆就应接处言。是涵养本原之意。答郑子中曰。非礼勿视听言动。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处做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8H 页
工夫。三月不违仁及一贯之旨。可得以议。圣贤相传宗旨。果在于博约。而博约之宗旨。惟是而已。恐不得以排列名目少之也。盖区区之疑。非以穷理为缓。而恐缴绕文义之有害。非以谈论理气性命为外。而恐专力于玄微无形影之无得。非不欲猛著而恐入于揠苗。非不欲自期而恐近于计获。众疑满腹。莫知所从。玆敢大开口禀白。伏望勿惜大开口说破。俾有知其所从焉则幸甚。
别纸
约之以礼。约我以礼。一以为约束。一以为知要。
朱子训约。要也者。盖约字。初不带人为著工意。故训以要字。而颜子分上言之。程子以约之之之字。是涉著手意。故以束字言之欤。然束与要。便相管摄转解。恐不必取舍存刊也。此等处煞有意思。有不得以只字形容破的。须自去体认真切意味。方有益。如多见多闻。博考该證。礼是甚。非礼是甚时。便似有放开排铺意。择善而从。阙疑阙殆。非礼则勿。而足下踏著时。便有收敛简落意。此处下字甚难。所以借束字来。便已包了要字意也。如是看之。得无笼罩之病否。
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
别纸
约之以礼。约我以礼。一以为约束。一以为知要。
朱子训约。要也者。盖约字。初不带人为著工意。故训以要字。而颜子分上言之。程子以约之之之字。是涉著手意。故以束字言之欤。然束与要。便相管摄转解。恐不必取舍存刊也。此等处煞有意思。有不得以只字形容破的。须自去体认真切意味。方有益。如多见多闻。博考该證。礼是甚。非礼是甚时。便似有放开排铺意。择善而从。阙疑阙殆。非礼则勿。而足下踏著时。便有收敛简落意。此处下字甚难。所以借束字来。便已包了要字意也。如是看之。得无笼罩之病否。
礼之用。和为贵。知和而和。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8L 页
此章意极妙奥。读者未易剖析。主礼主人之云。已执其正旨矣。但集注知和而和之训。大煞分明。而抑有蕴蓄意思。盖非但一于和之为病。和者。从礼中自然生出底。才有意于和。则便是知和而和。恐获添剩之累矣。恐甚。
答李学甫(乙卯)
耄钝请质之行。干涉颐养之中。一旬研索。无或有妨于调摄节度否。未及叩问。徒深耿仰。乃令胤枉顾。手赐书慰。讲目无所遗漏。可想气度精力依旧无欠。庸副寤寐之思也。宗德。七夜联衾。忘了许多愁恼。足以扶接生意。才入西林。又是苦海。奈何。窃瞯府库深邃。集聚广博。千门万户。莫知所入。奇货异宝。无所不有。而犹晦缩退让。无一毫居先自擅之意。使我轻躁。得为旬月薰炙。则庶或为桑榆变化之会。事势有不能恒聚而不离。道义之荒茫。不敢言。只是独坐疚心为可叹。但眷庇之下。不敢有隐。五十年工夫。古今罕有比者。而一向以该辨为务。似无一个门户节度。为成己成物之定本。以故。忠厚覆庇之意常胜。取舍决择之勇不足。此由自家功力不及。未能详察阶级节度之所在也。何敢望因献愚而有所加意耶。
答李学甫(乙卯)
耄钝请质之行。干涉颐养之中。一旬研索。无或有妨于调摄节度否。未及叩问。徒深耿仰。乃令胤枉顾。手赐书慰。讲目无所遗漏。可想气度精力依旧无欠。庸副寤寐之思也。宗德。七夜联衾。忘了许多愁恼。足以扶接生意。才入西林。又是苦海。奈何。窃瞯府库深邃。集聚广博。千门万户。莫知所入。奇货异宝。无所不有。而犹晦缩退让。无一毫居先自擅之意。使我轻躁。得为旬月薰炙。则庶或为桑榆变化之会。事势有不能恒聚而不离。道义之荒茫。不敢言。只是独坐疚心为可叹。但眷庇之下。不敢有隐。五十年工夫。古今罕有比者。而一向以该辨为务。似无一个门户节度。为成己成物之定本。以故。忠厚覆庇之意常胜。取舍决择之勇不足。此由自家功力不及。未能详察阶级节度之所在也。何敢望因献愚而有所加意耶。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9H 页
别纸
朱子怒受赃者
寻常以为朱子以正大刚果之资。能得好恶之正。及见老先生说。气质之难克。有如是者。未尝不自疑于心。未知朱子之怒。果是偏而失中。今承示喻。始觉自家气质。无朱子之公直。而偏于暴厉。遇著近于己性处。辄喜好慕向。不觉有过中意思。因来教而溯退训。可以变化得万一否。
不东以西(止)万变是监
吴氏谓主心而达于事。主事而本于心。亦不是分了心事。判成两段。乃统贯心事而言。贯表里。通动静为正义。吴氏说。不害为一义。正如尊喻无适主一之分了时分地头也。敬斋箴。集说中采用不去。恐不必以非本义废之也。
颖封人之锡类
人有私欲之蔽。而天则理而已矣。是以。张子只以事类之相近者。断章截句而取之。初不可以有些过当之义论之。若就西铭中表见之人。欲论行处之精微处。则反失西铭之义。朱子所谓不济得事也。然离了西铭。所当别明颖考叔之事。母子以黄泉为期者。天
朱子怒受赃者
寻常以为朱子以正大刚果之资。能得好恶之正。及见老先生说。气质之难克。有如是者。未尝不自疑于心。未知朱子之怒。果是偏而失中。今承示喻。始觉自家气质。无朱子之公直。而偏于暴厉。遇著近于己性处。辄喜好慕向。不觉有过中意思。因来教而溯退训。可以变化得万一否。
不东以西(止)万变是监
吴氏谓主心而达于事。主事而本于心。亦不是分了心事。判成两段。乃统贯心事而言。贯表里。通动静为正义。吴氏说。不害为一义。正如尊喻无适主一之分了时分地头也。敬斋箴。集说中采用不去。恐不必以非本义废之也。
颖封人之锡类
人有私欲之蔽。而天则理而已矣。是以。张子只以事类之相近者。断章截句而取之。初不可以有些过当之义论之。若就西铭中表见之人。欲论行处之精微处。则反失西铭之义。朱子所谓不济得事也。然离了西铭。所当别明颖考叔之事。母子以黄泉为期者。天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99L 页
下之大变。帝王彝伦之变。何可以区区约誓为言耶。万古事变无穷。若皆拘于约誓。周遮弥缝。则天下事将何处抵泊。若使张子为万世虑如文王,孔子。则恐不用颖考叔矣。朱子以公羊子为不解事者。果何义也。区区气质粗厉处。于此尤可验。恐甚。
答李学甫(丙辰)
连谂调体日新。未有逐日承闻。则倾溯之勤。不能已也。乃承手书。笔力浑健。著见于扫秃丛细之间。非但文章之足徵。抑以仰顿复常度耳。轻躁沈重之言。宗德虽不武。岂敢以谦饰推扬之习。行之于平生望倚之间耶。虽承俯恕退让之至。矫磨效则之愿。不少减分。但学恭而安不成为忧也。从事论语之谕。尽是末季罕闻消息。鄙亦对了朋友。辄以是书为第一通接之资。宗德止于慕悦而已。老兄真实体验。自有效应之不同。窃恐复以此为谦推太过之罪也。然事之实然处。何可一向秘讳耶。出后父命之重。果如盛教。鄙说统属之云。在所当废也。然为子者固以父命为重。而所命之父。在所审量。不可以一时情私轻处也。屏谷先生文集。彼中待后次及之言。未必其有无。而儿辈径致于此。此固犯手之未安。同室之间。岂尚苛礼
答李学甫(丙辰)
连谂调体日新。未有逐日承闻。则倾溯之勤。不能已也。乃承手书。笔力浑健。著见于扫秃丛细之间。非但文章之足徵。抑以仰顿复常度耳。轻躁沈重之言。宗德虽不武。岂敢以谦饰推扬之习。行之于平生望倚之间耶。虽承俯恕退让之至。矫磨效则之愿。不少减分。但学恭而安不成为忧也。从事论语之谕。尽是末季罕闻消息。鄙亦对了朋友。辄以是书为第一通接之资。宗德止于慕悦而已。老兄真实体验。自有效应之不同。窃恐复以此为谦推太过之罪也。然事之实然处。何可一向秘讳耶。出后父命之重。果如盛教。鄙说统属之云。在所当废也。然为子者固以父命为重。而所命之父。在所审量。不可以一时情私轻处也。屏谷先生文集。彼中待后次及之言。未必其有无。而儿辈径致于此。此固犯手之未安。同室之间。岂尚苛礼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0H 页
耶。但以愚见。先生文章学问。一一真实结颗。况大学中庸就正录及易学三书。自成体例。间架牢完。密似横渠。通似康节。虽或有一二疑惑处。不可以霎地抉摘于其间也。世间学问。多从涉猎闻见中来。遗文垂语。不能动人。此集一番看下。使人先减浮夸之意。深所叹服也。
别纸
人道心换代之训。似与圣人之旨有别。又与晚年定论差间。然徐究其脉络归趣。则圣人之旨。非截祛操存舍亡之义而独明性命形气之分也。晚年定论。又非不恤其存与亡也。而独念夫危微也实相灌凑该摄。亦不必太重看于同异初晚之分也。盖既有性命形气之分。则其势不但止于危微而已。必或至于亡失存在也。收回放出。虽有互换迭代之机。究其从来则乃性命与形气也。若使圣人精一之旨。朱子晚定之论。只当于惟微惟危之际。而无所关于收回炽放之功。则圣旨定论。阙了贯通周悉之妙矣。性命形气。只是操存舍亡所由来之初头事。收回放出。便是惟微惟危之收刷处。恐不可以看作非定论。而不察其实与定论相契也。且姑置先儒同异之论。反诸吾心
别纸
人道心换代之训。似与圣人之旨有别。又与晚年定论差间。然徐究其脉络归趣。则圣人之旨。非截祛操存舍亡之义而独明性命形气之分也。晚年定论。又非不恤其存与亡也。而独念夫危微也实相灌凑该摄。亦不必太重看于同异初晚之分也。盖既有性命形气之分。则其势不但止于危微而已。必或至于亡失存在也。收回放出。虽有互换迭代之机。究其从来则乃性命与形气也。若使圣人精一之旨。朱子晚定之论。只当于惟微惟危之际。而无所关于收回炽放之功。则圣旨定论。阙了贯通周悉之妙矣。性命形气。只是操存舍亡所由来之初头事。收回放出。便是惟微惟危之收刷处。恐不可以看作非定论。而不察其实与定论相契也。且姑置先儒同异之论。反诸吾心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0L 页
而验之。人之一心。岂有两个三个之可名。只其所从来有此二途。然非二心一时并行。偕辔联镳。道心发时人心泯然。人心行处道心莫寻。于其自主专命处。既无二者之各立。则及其操舍时。又岂有彼此之相敌哉。虽曰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非真有一心高拱发号。而一心屈首俯身以承其命也。人心炽肆时。又岂有道心屏处一边。莫之如何之理乎。操而存时。只有道心而人心泯然。便似融化为道心。舍而亡时。只有人心而道心莫寻。便似沦没为人心。其实非有两心相对。角力改头而换面也。然则圣贤之训。初晚之论。初无相悖也。然于性气上欠些分明。或认人心为可据而为安。不知寻得道心为复性之本。是则可念也。辄准己见。妄率控白。恭俟驳正也。
诚意章断章通说
迷昧之见。未悟其然。若使经文只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而遗却先诚其意。意诚而后一句。则果是阙略处。经文句法。异于注解。虽不曰致知而不可不诚意。然必诚意意诚后云者。涵备缜密。正是包了传文及朱子之义。今以朱子说上一句属之经文之旨。
诚意章断章通说
迷昧之见。未悟其然。若使经文只曰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知至而后意诚。心正而后身修。而遗却先诚其意。意诚而后一句。则果是阙略处。经文句法。异于注解。虽不曰致知而不可不诚意。然必诚意意诚后云者。涵备缜密。正是包了传文及朱子之义。今以朱子说上一句属之经文之旨。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1H 页
下一句属之传者之意。分经传为两关。尊朱说为补阙。朱子阐明经传之功。尽有补天赞化之力。如正心章句。必察乎此。敬而直之之云。孟子牛山章注。无时而不用其力以下语。谓之推足经文言外意则可。除非格致章及阙文衍文。方有误阙之累。凡其首尾连续。字句齐整处。何处见孔子之言有阙略也。向闻江右以序文之阙字为格致。传略字为此章。心甚疑之。尊谕之及。窃恐区区妄疑其正论也。望赐砭教。
与李学甫
康诰章解。曾受面诲。意谓已成定案。而又承考示大全。窃恐犹有眷恋前见。未尽释然。于是乎亦不能无疑贰复萌。自信不及。但昨者所供。草率简约。复此禀质。冀获剖判之教也。窃谓或问所言。先辈既以未改言之。则姑置之。本章小注。特即人所易晓者示训。及推慈幼之心。以使众二句。恰如由慈幼而推使众之义。然区区之意。妄窃以为此皆汪长孺禀白章句未改之前所言。今以章句已改之义思之。则曾子引康诰。非为要令爱民之心特如慈我之幼也。只为勿视众民异于吾之赤子。必诚心求其存诸中而未达之心也。然则若以譬谕之例。切切勘照于书文则凿矣。
与李学甫
康诰章解。曾受面诲。意谓已成定案。而又承考示大全。窃恐犹有眷恋前见。未尽释然。于是乎亦不能无疑贰复萌。自信不及。但昨者所供。草率简约。复此禀质。冀获剖判之教也。窃谓或问所言。先辈既以未改言之。则姑置之。本章小注。特即人所易晓者示训。及推慈幼之心。以使众二句。恰如由慈幼而推使众之义。然区区之意。妄窃以为此皆汪长孺禀白章句未改之前所言。今以章句已改之义思之。则曾子引康诰。非为要令爱民之心特如慈我之幼也。只为勿视众民异于吾之赤子。必诚心求其存诸中而未达之心也。然则若以譬谕之例。切切勘照于书文则凿矣。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1L 页
所谓心诚求之。不中不远者。只谓以诚心求之。可以知民之有事君事长使众之心。而不能以自达也。所谓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只谓立教之道非有别法。只在反吾身而立其本也。本者何。孝弟慈也。因其所发之端。而推明充扩吾所以孝弟与慈者。足以感动乎人心。则民乃观化而兴于事君事长使众矣。此节大旨。恐在于化。不在于推也。执谬已固。未能改换新意。恐甚恐甚。伏望复赐镌喻。以得正旨。
答李学甫
所教诸条。谨以贡愚。然儱侗浑沦。自成习陋。无以承明辨洞破之意。甚愧甚愧。更望节损翻阅。温燖旧闻。使已熟者加熟。已解者益明。不但为成德洒然之功。抑于保养调将有力。千万至恳。
别纸
义理名目。虽有一定不易之实。而古人为后学之意。无所不至。欲其周悉该备。晓然于背面客主。以为反隅推观之道。故随处各当。不能胶守一说。如曰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如曰仁人心也者。即合理气之说。而中庸序。虚灵知觉之所由出也。如曰心属火。缘他是光明发动底。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曰心者气之
答李学甫
所教诸条。谨以贡愚。然儱侗浑沦。自成习陋。无以承明辨洞破之意。甚愧甚愧。更望节损翻阅。温燖旧闻。使已熟者加熟。已解者益明。不但为成德洒然之功。抑于保养调将有力。千万至恳。
别纸
义理名目。虽有一定不易之实。而古人为后学之意。无所不至。欲其周悉该备。晓然于背面客主。以为反隅推观之道。故随处各当。不能胶守一说。如曰心者天理在人之全体。如曰仁人心也者。即合理气之说。而中庸序。虚灵知觉之所由出也。如曰心属火。缘他是光明发动底。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如曰心者气之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2H 页
精爽。如曰理无心则无著处者。即有是心著得理之说。而大学章句。虚灵不昧。以具众理之所为据也。盖一则言合此理气。便有虚灵知觉也。一则言有这虚灵不昧之地。方容受得理。所言略有不同。而毕竟同归于合理气也。永乐诸人。不分彼此。滚取语类间见层出。使人疑贰未定。欲以虚灵不昧作合理气看。则有如心属火。具得道理者间之。欲以虚灵不昧专作气看。则有如虚灵不昧四字。说明德意已足矣者歧之。折衷固难也。然章句中下得一以字。始言具众理者。似非偶然。且不昧之云。与知觉差别。知觉者。晓会通识之谓也。不昧者。光明精英之谓也。此亦可为著眼看也。然终若不惬于专主气之云。则亦不妨略用转换以验其实然处。不患无證左诸说也。恐不须疑信不一。从违多端。以作无益之思虑也。但于示录中。有三处可疑。其一。即合理故具众理。合气故应万事。此用朱子语句。则固当逊心䌷绎。未可轻说。若未也则不能无疑。如曰载此理而应用则无害。又曰具众理者乃是合理也则无病。今曰云云。便若合理。上又具众理应万事处。理无与焉。未知如何。其一。所谓本体。所谓所发。指明德之体用。而又似反在专以气言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2L 页
者。上文自人之所得(止)应万事。明言理气合一之妙。直下承当。继之以本体所发。则何由而见其有专以气言之意也。恐或笔误之致也。其一。方言孟子心性分言之由。而引了尽心知性以实之。果是将心性二字。作二物看乎。心贮乎理。理具于心。理即性也。欲尽此心之量。在穷知其理而已。恐是合同说。非分别说也。偶检此条。其注曰。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神明恐是虚灵不昧之异名。未知如何。
朱子人道心之说。有三般四样。而中庸序之为定论不可易也。然其有三般四样者。非有意于求多也。自有所不能已。而苟不备言。诚欠阙矣。何者。既有原性命生形气之分。则其一危而一微。势也。危则不止于危。而至于愈危而炽放。微则不止于微。而至于愈微而亡失。次第事耳。若使圣人虑不及此。而精一之工。止于辨其此为道心。彼为人心而已也。是有精而无一。而尧之云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者。惧在于何处。万世遏欲存理之功。将何所据依也。朱子而无理欲存亡。天然作为。许多指示。则果无亏阙矣乎。且初学者。不能无疑于真有两个心。偕辔联镳。并脚对柱。人心炽放时。道心之所寓。道心为主时。人心之所寄。想像
朱子人道心之说。有三般四样。而中庸序之为定论不可易也。然其有三般四样者。非有意于求多也。自有所不能已。而苟不备言。诚欠阙矣。何者。既有原性命生形气之分。则其一危而一微。势也。危则不止于危。而至于愈危而炽放。微则不止于微。而至于愈微而亡失。次第事耳。若使圣人虑不及此。而精一之工。止于辨其此为道心。彼为人心而已也。是有精而无一。而尧之云四海困穷。天禄永终者。惧在于何处。万世遏欲存理之功。将何所据依也。朱子而无理欲存亡。天然作为。许多指示。则果无亏阙矣乎。且初学者。不能无疑于真有两个心。偕辔联镳。并脚对柱。人心炽放时。道心之所寓。道心为主时。人心之所寄。想像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3H 页
莫的。摸索恍惚。精之之未免夹杂。而一之之未有著落。自道心而放失。便是人心。自人心而收回。便是道心之训。尤是吃紧为人处耳。然则立个中庸序。为定论宗旨。而其馀诸说。不可作第二义看。来谕当以一说处之。恐有混并之弊。窃恐于实下手处。少致照检也。未知如何。
大学如保章章句。朱氏既举而言。化则知得民有事君事长使众之心。谓自慈幼而推之者未为不可。然无奈大义之凑泊在化上。何必恋著了推。
语类论仁两段。尊解已得之。何必更烦。但恐非以一日用力于仁为缓。于我欲仁。斯仁至也。只以志至气至。引之于一日用力则为进步。引之于欲仁仁至则为退步。所以然之故。尊谕悉矣。
去做仲弓了。依旧用做颜子底。语本秘奥。就考四十一卷颜渊问仁章无之。恐是此中本有遗落也。尤所难解。或以尊解为主。或云后人若未易透得颜子节度。则宁可回头倒步做仲弓工夫。及其至则依旧是颜子一般。如何。恐且可阙之。
窃复思之。处心行事。随其所知。朱子初年。由于认心为已发之故。而自谓有浮躁轻扬之病。盖或辨别之
大学如保章章句。朱氏既举而言。化则知得民有事君事长使众之心。谓自慈幼而推之者未为不可。然无奈大义之凑泊在化上。何必恋著了推。
语类论仁两段。尊解已得之。何必更烦。但恐非以一日用力于仁为缓。于我欲仁。斯仁至也。只以志至气至。引之于一日用力则为进步。引之于欲仁仁至则为退步。所以然之故。尊谕悉矣。
去做仲弓了。依旧用做颜子底。语本秘奥。就考四十一卷颜渊问仁章无之。恐是此中本有遗落也。尤所难解。或以尊解为主。或云后人若未易透得颜子节度。则宁可回头倒步做仲弓工夫。及其至则依旧是颜子一般。如何。恐且可阙之。
窃复思之。处心行事。随其所知。朱子初年。由于认心为已发之故。而自谓有浮躁轻扬之病。盖或辨别之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3L 页
未精则害必随之。可不慎哉。然虚灵不昧一段。其归趣著落。重在于因其所发而遂明之。其合理气与专言气。恐无系关之大也。合理气则此心圆全而发处平粹。专主气则心体偏驳而其用倚滞。则固可以极力探索。娓娓不已。二者之间。别无心术利害之应。则略绰排定。即于发处。煞用明之之功。方是实事。若徒想像其无形无迹之物。乍信其合理气。而旋疑其专言气。昨以谓得新意。而今复恋旧涂辙。二年三年。持了两段。昼思夜度。意焦心劳。而回望其所发。不知理乎气乎公乎私乎。明之之为如何。而复之之为如何。则何时可得了当乎。至于人道心之说。中庸序之外。诸说备然后中庸序所云。可以永保而无失。今承前后所喻。隐然若只尊序文。而他说则置之于可有可无之间。试言人道心之归趣著落。都在于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耳。屏去天理人欲。审察操存等训。而何以使道心为主而人心听命也。不宁惟是。尊兄著膝穿榻。有五十年林下之工。至今摄护之中。手不舍卷。笔不离手。朋友阿好之见。拟之于明招讲席。未之或过也。目今年届大耋。恒需鼎炉。所当颐养性情。培润本原。看书则取已熟之书。著力则因已明之法。如论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4H 页
语之首章悦字。孟子之深造。沉淹浓郁。优游滋润。质拟于旧闻而若将吻契。诏告于朋友而门户瞭然。庶有以副塞父师属托之志。今不必以语类博丛之书为工夫。且其中亲切者几何。而乃拣出两件棘艰盘错之言。以费神思。未知其将以欲仁从事耶。抑以一日用力为之地耶。且去做仲弓工夫耶。抑做颜子工夫耶。愚恐下梢头空脱无可据之地。宁不如阙之不甚害事。未知如何。恐甚悚甚。
答李学甫(丁巳)
岁后雪寒。至腊所无。窃虑调摄之道甚有妨碍。连见经由之人。皆言神气听道。俱似胜前。用以弛宽。今承书喻。有与所闻者不能尽合。然不至大相远也。宗德。日月之递代。皆足以恼心饯迎。膺享别人事也。恃有眷庇之厚。倾倒太踰。又念一世之中侪友俱空。略有所抱。顾望尊畏。而逡巡喑默于座下。更无其处矣。所以不惮繁数。敢将守窦喜新之见彊聒焉。未必吻契于采收之下者固矣。亦提诱之意终始不倦。虑有废讲守残之患。而引而导之以儒门正法。非平正洞彻之量。何以及此。明招膝榻之言。果知虚夸之馀习。不胜愧汗。然区区艳仰。苟有不然者。虽有陈供之未蒙
答李学甫(丁巳)
岁后雪寒。至腊所无。窃虑调摄之道甚有妨碍。连见经由之人。皆言神气听道。俱似胜前。用以弛宽。今承书喻。有与所闻者不能尽合。然不至大相远也。宗德。日月之递代。皆足以恼心饯迎。膺享别人事也。恃有眷庇之厚。倾倒太踰。又念一世之中侪友俱空。略有所抱。顾望尊畏。而逡巡喑默于座下。更无其处矣。所以不惮繁数。敢将守窦喜新之见彊聒焉。未必吻契于采收之下者固矣。亦提诱之意终始不倦。虑有废讲守残之患。而引而导之以儒门正法。非平正洞彻之量。何以及此。明招膝榻之言。果知虚夸之馀习。不胜愧汗。然区区艳仰。苟有不然者。虽有陈供之未蒙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4L 页
印可。精义之或涉疑惑。只可以各尊所闻。各行所知。处之而已。何必苦苦猥屑。必冀于感通合一之美哉。老兄深以寡陋之或至于废讲偏枯为忧。宗德之献愚不已者。非欲讲辨之有所裁损。乃欲讲辨之有所归宿也。今以所讲之知要约束言之。当讲其博之之如何。约之之如何。知要之如何。约束之如何。反之于身。而依其节度而为之。方见讲辨之有益于实用。若但就程朱不同处。一边欲取于程子之训。一边恐违于朱子之旨。趑趄徘徊于两夫子同异之间。毕竟无一个归趣可以受用。则窃恐所讲之不免为口耳之资。而无以益于履践也。不计陋劣。执迷如此。安敢有槩于积累自得之深哉。
答李学甫
凡气候歉旺。寝啖益损。既未得日日诊探。则只凭往来传说。不能令人豁然。拜承手书而后玩详字画。审绎词理。始信依旧是精神力量也。宗德。春半日月。治救忧病。末又孙儿使其朽败之祖。殆将失却性情。今才起动。渠不欲熏近老人。入栖孤云。不久当还耳。司听反复之碍。果是斯文欠缺。安得一维罗金丹之灵也。至于抛弃寻数之忧。八十之岁。其亦壮矣。老兄聪
答李学甫
凡气候歉旺。寝啖益损。既未得日日诊探。则只凭往来传说。不能令人豁然。拜承手书而后玩详字画。审绎词理。始信依旧是精神力量也。宗德。春半日月。治救忧病。末又孙儿使其朽败之祖。殆将失却性情。今才起动。渠不欲熏近老人。入栖孤云。不久当还耳。司听反复之碍。果是斯文欠缺。安得一维罗金丹之灵也。至于抛弃寻数之忧。八十之岁。其亦壮矣。老兄聪
川沙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305H 页
明。应有许多古训蕴蓄于中。瞑目静坐。得有吻契意思。岂不是一番收功处乎。更祝节约保啬。以应天道也。昨见金持宪,李颖仲。约成贸取活字之事。又议高山会合。绿树清潭。可遂扳晤否。
答李学甫
近失调平。汩没于点检自家症候。慕尚风流。亦未遑及。服药少歇。际承问札。以审步履之违已复常度。且有运动之意。幸何可言。宗德。自今夏顿觉惫苶。自是例也。从心独知之妙。可以计年数齿而得。则不踰矩之圣人抑多矣。可呵。际可 恩除。可贺。但其行大有关于文集一事。叹悯。其如公私之不相谋。何。
答李学甫
近失调平。汩没于点检自家症候。慕尚风流。亦未遑及。服药少歇。际承问札。以审步履之违已复常度。且有运动之意。幸何可言。宗德。自今夏顿觉惫苶。自是例也。从心独知之妙。可以计年数齿而得。则不踰矩之圣人抑多矣。可呵。际可 恩除。可贺。但其行大有关于文集一事。叹悯。其如公私之不相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