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x 页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附录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H 页
行状[李宗洙]
公讳炳。字景晦。姓权氏。安东人也。始祖幸。爵三重大匡太师。其后累世不显。九代祖士英。是为忠定公之伯父。始卜居邑之金溪里。高祖讳滋。曾祖讳柱厦。祖讳奉衡。考讳世楷。妣全州柳氏。得时之女。以 景宗癸卯十一月二十八日。生于金溪里第。幼俊迈聪颖。六岁授字学。一再闻能成诵。及读史。遇东京党锢范孟博诸人。如诸葛武侯,岳武穆文文山毕命处。流涕不能读。逐日课学。惧为同队后。闻读书声。当沐握发。当食吐哺。急就案读。其激昂奋发。天性然也。 英宗甲寅。以先府君之命。偕伯兄烠。从学于外氏瓢窝。慵窝诸先达每称与之。瓢窝公览制业。叹曰。汝文性畅而华。如此而不早成名者。吾未之见也。稍长。酷嗜读书。穷日夜不辍。盖惟以多积涉猎。助发文词为功。一日忽喟然曰。男儿事业。岂止此乎。作志叙道其期向之意。其辞曰。余尝考从上诸老先生论为学。莫不以立志为先。苟能一日而用其志焉。则其所当向者。自在于圣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5L 页
贤方册。何患歧多路惑。莫知所之乎。夫仁义礼智。天之所以与我而我之所以为德者也。凡厥有生。同赋此德。学而明之。所谓为己之学也。夫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又曰。十有五而志于学。然则古人之所谓学者。其诸异乎今人之所谓学者矣。今之人以是资之。是殆为人之甚者也。虽有英敏之才。将何所感发。而知所谓有为己之学而志之哉。斯志也何志也。向所谓志于为己之学而已。知仁义得于天者全具于我。知圣狂所以分不由于人。服膺前圣之教。沈潜先哲之训。精思力践。不得不措。生涩者纯熟。勉强者自然。则亦无所事志而欲罢不能矣。此言所以志也。时年二十。白于先府君曰。独学寡眛。无由解惑。请问业于屏谷先生。先府君许之。遂就质朱子书。先生曰。为学有科级。当先读四书而后可及他书。于是受大学。得闻为学规模与夫工夫之先后轻重。其不外慕。有由来矣。尝净写大学论孟中庸章句集注。又别录四书章目。总为一通。动辄持之。夜则轮流温习。一生以为常。因读书过苦。患羸瘁之疾。执志不懈。一向看读。好追随先辈订其所学。多不契。从朋友间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H 页
得大山先生绪论。曰。此真吾愿从游。亟往来取正。久而愈信焉。凡前日所得所疑。面难书质。或十反而后归一。始颇缚于章句。至是洗濯。洒如也。丙寅冬。丁先府君忧。公与伯氏仅授室。致哀而不违。服阕。益恬于进取。抚教诸季。随才成就。癸未有庆举。遂欲不就。伯氏道遗志。且言慈夫人年老。强之。冬。及第。出身非其本志也。甲申春。选补承文院权知副正字。 朝廷申严本院轮直之令。连岁入都。闭门看书。不轻易见人。直事毕。不一日濡滞。 朝中罕有识其面者。尝以假注书入 侍。上偶思臼季荐冀缺事。仍 亲策入 侍廷臣。 令明日次对三公两馆提学考优劣。即承 命退。一史官随至。脱帽掷地坐曰。今日趁期制进。唯权注书一人也。我不免曳白矣。文成将缮写。自念先人独呈。有若入场举子之为。欲待 申命进之。有顷。 上以迟慢命并罢黜。已而蒙安徐 命。时庚寅十月也。久患心腹。沈绵数载。壬辰夏。疾至不可为。端居静摄。犹不废翻阅。时闻讽诵。兄弟止之。答曰。暂时忘病。亦试精神耳。亲友来问。曰。人生五十。亦非夭折。但恨不能尽读书耳。一日。告上舍君曰。吾尝以约名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6L 页
斋。非直为俭约也。汝其识之。七月三日。气息甚微。言语精神。无异平日。有诗曰。腹中何所有。千古圣贤书。伯氏问所欲言。曰。五十年兄弟。亦不易事。索纸笔。欲作书告诀于素善知友。力不能及。恬然而逝。用其年十一月九日。窆于家西香案山巳向之原。从族葬也。配仁同张氏汉师之女。无子。后夫人真城李氏廷贤之女。一男三女。男时鹏。女长未䈂而夭。次幼。平生著述甚鲜。读四书。尝随手劄记。曰思问录。大学累自勘定。论语再定止先进。孟子草笔至万章。病时恨其未卒业。谓间有可改处。诗有作成帙。逸于京洛。杂著若干。伯氏裒稡藏弆也。公资禀清简。神气英明。早亲有道。入门端的。以敏妙奋发之才。兼辛苦笃实之功。以坚忍刻厉之操。持悠久积累之力。不主于先入。不安于少成。俛焉孜孜。三十年如一日。其真所谓方进而未已者乎。其言曰。人之为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不求则已。求则必至其极。又曰。吾人之学。知与行而已。知行虽各做。亦相须而成。行之不进。由知之不明也。又曰。人只有个躯壳。要自作主宰。又曰。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人常胶扰不静则做事无力。先辈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H 页
必就静处用工。以此。又曰。学问之道无他。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存养于齐庄静一之中。穷究于学问思辨之际。精察于日用酬酢之处。仰而思之而精究其所行之道。俛而行之而实践其所知之理。一皆本于持敬工夫。收敛主一是已。此合知行。贯动静。一显微。彻上下之功也。盖其平日用工节度。实从事于斯焉。故其持养也。早起晏寝。衣冠必整。体毋惰慢。言绝鄙倍。有时阖眼静默。以为涵养本原之资焉。其读书也。先务熟读。继用精思。字求句索。研精极深。学而有疑则思。思而有得则质。有以究极于圣贤立言之本旨。凡看文字。必剖析肯綮。究其根源来处。虽寻常文句。必著眼看透彻了。自少博求之经史子书。而用力于大学论孟中庸为深。章句集注。既融贯精熟。先儒论说。亦覈其归趣。条条有著落。下建洛建紧要文字。皆潜究体认。期于融释。每见每有新得。每一别。必有一头项文字工夫。盖其得之之艰。故其守之之固。守之之固。故其论似执一而不变。然闻理到之言。当下领会。不靳立改。凑合零星而渐进于圆浑。饱经辛苦而几至于快活。然其所以致于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7L 页
知者。必要有以见之行也。笃于孝友。厚于人伦。大夫人久抱奇疾。应对承奉。极其顺适。宁爱过于敬。寝膳药饵。殚诚竭力。以致其养。伯氏齿长数岁。事之至恭。或起居寒暖失节则审视拊摩如严君焉。女弟适人。未行而夭。过时沈恸。祔于先墓。营置祭田焉。尝曰。兄弟至恩。惟欢爱导达是其道也。兄弟离必起于妇人。古人刚肠几人之戒。正虑此耳。诸弟或有过误。未尝厉色。谆谆诲谕。使之开悟。共其有无。分其甘苦。怡愉湛乐。人无间言。诸娣姒亦懋敦婉睦。室家之内。和乐而整。闺门雍焉。孤介淡洁而宽有以容物。简约静慎而恕足以化人。不立异以为高。不随世以求容。闻人之谤。受而不辨。横逆之来。顺而不校。与人处。终日油油。而遇义利分界。一剑两段。无顾瞻惹绊之意。事到手头。奋迅敏速。如恐不及。或规其太急。答曰。做事弛慢则少顷缓懈。何以济事。又尝曰。行止非人所可与。然若一向不问人。必有败事处。胡文定之言。恐有不备。故虽当卑官。而行止之际。亦必咨于知友。大抵行己接物处事之间。无一毫血气之杂。惟求是而已。尝曰。学者将以行之也。言而不行。亦名而已。又尝书于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8H 页
策曰。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其勉于反躬有如此者。少年为学。志在精进。气或伤于太锐。才或患于太露。及其晚境。究索者融贯。聚辨者资深。矫揉之密而省改之切。敛焉无复气习之累。犹恐其有自私自多之意也。朝夕常讽诵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之句。又以弘毅忠壮。忘身忧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十六字。揭诸座侧。常目观省。其所存可知也。性爱林壑。每抱卷怀之志。常就直文院。适上舍君留泮学。乃谓曰。亲老远游。元非所宜。且念子若侄成行。课教不可歇后。盍归去占山水好处。缚数间茅屋。兄弟暮境盘旋。成就几个后生。志愿足矣。明日遂与行归。尝闻青凫多佳山水。有胥宇之意。约与同志一再往焉。疾病。犹屡形于言曰。病如无死。当与老兄弱弟婆娑于周王柏湖之间。可以观素志焉。尝曰。文艺虽末也。不成章不达。又曰。蹈袭前人钩章棘句。非文之至。故为文章。初颇敷衍。晚更力加刊落。精明敏妙。语意俱到。盖本之四子而发挥于朱书。虽游戏翰墨。滔滔乎不渴。训诲后进。不能违弃俗尚。然必令先寻义理路脉。以为文词之本。亦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8L 页
不强语以所不及。有朋徒。请益者则说诱勤恳。闻者多开发。雅喜宾友。延迎往来。懋尽礼际。逊让敦笃。各输情愫。终日无倦色。贤愚皆得欢心。素韬晦。非会心人。不言学问事。然志气坚恳。进修敏勇。虚心求益。至死不已。使假之年。庶乎日进精微光辉。而扶衰补敝。有聊赖焉尔。法门不淑。中道摧折。噫噫恸哉。伯氏哀君之赍志也。手记事行一通。泣而言曰。吾弟一生苦学。人未尽知也。惟柯亭先生亟许焉。欲乞一言之重。窃恐昆弟之言未足以考信。惟吾子其修削之。宗洙谢不敢。顾惟君少年共学。志孚情挚。刮磨切偲。于朋友为最。不忍以不能终辞。谨缀取伯氏所录及叙诔之词。辄附以平日所悉者。裁为家状。以为门下据实之需。伏惟鉴财焉。庚子四月日。真城李宗洙谨状。
祭文[李象靖]
于乎。君有聪颖敏妙之才而济之以勤苦之学。有坚忍刻厉之操而持之以悠久之力。知吾道不可他适。而致志于经书。知此理不可汎求。而用力于研覈。凑合零星而渐得圆浑之味。饱经辛苦而庶睹快活之域。盖行思坐诵。铢积寸累。积数十年而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9H 页
不怠。虽以家贫亲老。不免屈首于公车。而非雅志之所屑也。顾余之不肖。亦尝备朋友之列。高明所得而余或僭加疑难。蒙陋有献而君亦猥加采择。始或参差。而卒乃烂熳而同归。永敦无斁。且将期以岁寒之托。孰谓其素志未成而遽然摧折。使后死者伥伥独立而无所寻逐。不暇悲君而悲吾道之不振。深有感于陨涕之老宿也。呜呼哀哉。
祭文[伯兄烠]
呜呼痛哉。君之病革。尝语余曰。五十年兄弟。亦人间不易事云尔。则可验顺宁之理素定于胸中。吾何必戚戚于死生之际。而第念老母在堂。气息奄奄。子女满室。俱未成长则君何忍倏尔而倾逝。弃之如遗也。君之性度刚果。志行高洁。学术通畅。文艺则馀事耳。或者天之生君似不偶尔。而毕竟如是而终。此莫非乃兄乃弟友爱诚薄。不能尽调治之道而促其命也。思之恸塞。宁欲溘然而不可得也。吾兄弟五人。君与我年最近。自少小时。衣服饮食出入起居。每每相随。翰墨之场。交游之地。靡或有失。而幸赖先君子教训之德。仅辨豕亥。而君则颖悟绝伦。词章日富。庶及先君子在世之日。振扬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89L 页
家声。而不幸丙寅岁。家祸罔极。奄遭巨创。兄及弟矣。夙宵泣血。以至阕制。三哥四哥五哥次第成立。而三哥先占小科。君又继登高第。身虽不做而得藉诸弟之力。庶几慰先灵而遂荣养。兄弟之所期待。子侄之所依仰。不啻若泰山栋梁。而长途逸驾。遽尔摧折。悠悠苍天。此何忍哉。呜呼痛哉。取第做官。犹是以在外者而言耳。君自在丱角。已知有为己之学。劬书嗜读。淹贯经史。见识高明。议论清越。蕴之为德行。发之为词章。无不以义理为主。及其晚年。精力向衰而昼读夜诵。日有程课。四书濂洛文字。融解烂熟。一字不放过。若使假之以年。卒究大业则进可以猷为于世。退可以有传于后。而今焉已矣。遗文满箱。无复知之者。果孰传而孰信之也。君之在世。尝悯世之薄隘。悯俗之险难。宁欲高举遐往于佳山好水处。结数间茅屋。以为终老之计。而每为乃兄之所防塞。遽至此境。早知如此则吾岂不相与决计。而使之得遂其志也耶。以兄葬弟。诚非不厚。而家力零残。附身之物。送终之礼。不能如情。初欲从君之意。附葬于鹤山先陇之侧。而风水家皆以为不可。奔遑累朔。未卜吉地。将以明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九 第 190H 页
日庚子。附窆于香岸族葬之侧。亦势有不获已者耳。君家事惟我在。当一如君临终时所言。移家亦非难事。当此零败之秋。东西变动。有所不便。昼思夜度。未知如何则可。孤儿成就。固是后死者之责。即当尽我之心。而李学甫已有赐教之语。是不忘亡友之厚意。而君之托子。可谓得人。庶不为门户之羞也。呜呼痛哉。慈氏朝暮之境。遭此逆理之惨。颠仆号呼于床褥之内而无以自持。虽欲慰解而亦不知所以为辞也。兼以四哥之病日就危剧。似此气象。亦难久住于世。满目无非伤怀恼心处。无宁如君之长卧不起。不知而不闻也。悲不几时。不悲亦无穷。惟是异日九泉之下庶几相随也已。荒辞薄物。一杯输情。不眛者存。尚其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