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书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0H 页
与九思堂金公(乐行○己巳)
炳之获见于执事有年矣。或因道路行役。或因人事稠扰。率未能毕吐所怀。区区馀恨。盖未尝一日去心。而私居乏人。且困疾病。尺纸之候。又不能以时修举。三复缁衣。第有慊叹。即玆霜冷。太硕人气体康福。省馀学履益冲裕。读书进德之工。想日造高明。炳。侍傍粗安。而俗习世务之挠夺。不惟心地工夫日就荒芜。并与夫平日读书之功而将怠而废焉。窃恐自此更无回头时节而为小人之归也必矣。于是时也。而思得一世之贤人君子以自辅益。则身抱疾病。居又左僻。不能以意出入。遂其所愿。盖于古人索居之戒。未尝不懔惕也。伏惟执事以聪明绝特之资。承家庭渊源之学。凡入道之方。处世之术。固已有一定规模。而十年瘴海。增益预防。及今年纪已中半矣。而乃其孜孜向上。一意进修。反有愈于新学之为者。此炳之所以寻常倾倒。辄亹亹于下风而不已也。盖道之在天地间。自是公共物事。既无自己独得而他人不与之理。亦无在彼独能而自己不与之理。此大学之道。所
炳之获见于执事有年矣。或因道路行役。或因人事稠扰。率未能毕吐所怀。区区馀恨。盖未尝一日去心。而私居乏人。且困疾病。尺纸之候。又不能以时修举。三复缁衣。第有慊叹。即玆霜冷。太硕人气体康福。省馀学履益冲裕。读书进德之工。想日造高明。炳。侍傍粗安。而俗习世务之挠夺。不惟心地工夫日就荒芜。并与夫平日读书之功而将怠而废焉。窃恐自此更无回头时节而为小人之归也必矣。于是时也。而思得一世之贤人君子以自辅益。则身抱疾病。居又左僻。不能以意出入。遂其所愿。盖于古人索居之戒。未尝不懔惕也。伏惟执事以聪明绝特之资。承家庭渊源之学。凡入道之方。处世之术。固已有一定规模。而十年瘴海。增益预防。及今年纪已中半矣。而乃其孜孜向上。一意进修。反有愈于新学之为者。此炳之所以寻常倾倒。辄亹亹于下风而不已也。盖道之在天地间。自是公共物事。既无自己独得而他人不与之理。亦无在彼独能而自己不与之理。此大学之道。所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0L 页
以既汲汲于正心诚意。以明自己之明德。而又必推而及人。使之亦皆有以明其明德也。达而在上则固可措之天下。穷而在下则亦当随地位充广。随力量开拓。与之同入于善而后。庶可以无负于圣门之教矣。末俗渐浇。古道渐湮。虽世号聪明杰特之士。率皆无意于此事。幸而有意焉则又不过擎跽曲拳。块然自守。而无一人勇往直前。毅然以古人之道自任者。以故气像萧索。形势单孑。日趋于靡靡而不可救。朱夫子所谓夹力撑持者。似不如此。而若使夫子在者。岂不大为之太息矣乎。如炳者。盖懵然一后生耳。耳目未广。术业未正。徒以狂妄之见。妄欲读书修己。追踪古人。不至虚负一生。盖所谓愿学而未能焉者。若蒙世之先进怜其志而矜其愚。不鄙开迪。使得进于门墙之下则狂愚之幸。幸望不以轻微愚妄而忽斥之。诲诱开发。不惮勤恳则炳虽疲劣。敢不策驽磨钝。求以无负于万一乎。玆以候问之馀。兼叙区区。伏以告于下执事。言虽妄耳。实衷曲也。惟有以恕量之则幸甚。
别纸(庚午)
质之生也。轻清先而重浊后。又曰。生之序。特以阴阳奇耦相配之数分先后。非若流行者之实有相
别纸(庚午)
质之生也。轻清先而重浊后。又曰。生之序。特以阴阳奇耦相配之数分先后。非若流行者之实有相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1H 页
承之序也。
此二条。前则朱子之说。后则勉斋之说。常疑二先生所论。颇有不可会通处。今抄性理大全所载。而略加论列。以求是正。
朱子曰。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重浊。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物在五行中最轻清。次生木金。又重于水火。土又重于金木。又曰。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
二条虽说生五行之序。而人物之生。亦包在里许。
勉斋黄氏曰。五行有生数有行数何故。初生是一样。流行又是一样。易简之义。恐不如此。故尝疑只是一样。及以造化本原。参之人物生育。初无两样。只是水木火金土。便是次序。自一至十之数。特言奇耦多寡耳。非次第如此也。水者初生之阳。木者极盛之阳。火者初生之阴。金者极盛之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故但当以水木火金土为次序。自初生至流行。皆是如此。若要看阴阳奇耦一初一盛。则当曰水火木金土。非为次序如此也。又曰。五行之序。某欲作三句断之曰。论得数奇耦多寡则曰水火木金土。论始生之序则曰水木火金土。论相
此二条。前则朱子之说。后则勉斋之说。常疑二先生所论。颇有不可会通处。今抄性理大全所载。而略加论列。以求是正。
朱子曰。天地生物。先其轻清。以及重浊。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二物在五行中最轻清。次生木金。又重于水火。土又重于金木。又曰。初生水火。水火。气也。流动闪烁。其体尚虚。次生木金则确然有定形矣。
二条虽说生五行之序。而人物之生。亦包在里许。
勉斋黄氏曰。五行有生数有行数何故。初生是一样。流行又是一样。易简之义。恐不如此。故尝疑只是一样。及以造化本原。参之人物生育。初无两样。只是水木火金土。便是次序。自一至十之数。特言奇耦多寡耳。非次第如此也。水者初生之阳。木者极盛之阳。火者初生之阴。金者极盛之阴。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故但当以水木火金土为次序。自初生至流行。皆是如此。若要看阴阳奇耦一初一盛。则当曰水火木金土。非为次序如此也。又曰。五行之序。某欲作三句断之曰。论得数奇耦多寡则曰水火木金土。论始生之序则曰水木火金土。论相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1L 页
生之序则曰木火土金水。如此其庶几乎。
炳寻常疑二先生所说生之序微有不同。朱子谓先其轻清以及重浊。则因河图自一至十之数也。如此则其次序当曰水火木金土。而勉斋乃谓此只是论奇耦多寡耳。非次序也。但当云水木火金土。启蒙传疑。论此甚详。
与九思堂金公
近觉此事别无他妙。只是讲其所行。行其所讲。要到久久看如何。天下之士。不志于学。则泛然无所执持。幸而知志之焉。则类未尝实体笃行。而流而为口耳之学。此弊也古人盖言之。而至于今而又极矣。苟非笃于为己者。其孰能自拔而反之正哉。大抵中庸首章。为千古圣学纲领。而涵养于未发之前一段。工夫尤为深切。苟于是而有得焉。则自此而发者。虽不中不远矣。如炳。禀质不佳。躁扰特甚。盖尝考之于日用动静与夫应酬之际。颠倒迷妄。与胸里所讲磨。全不对副。以是愧恐。殆未知所以措其躬也。向来辨诲。一一中窾。不容改评。第所论玉溪说。少有未喻。盖虚灵字。对知觉言时。固当属之体。(如中庸序是已。)若单举虚灵时。说体说用。都不相妨碍。(如今章句是已。)只以
炳寻常疑二先生所说生之序微有不同。朱子谓先其轻清以及重浊。则因河图自一至十之数也。如此则其次序当曰水火木金土。而勉斋乃谓此只是论奇耦多寡耳。非次序也。但当云水木火金土。启蒙传疑。论此甚详。
与九思堂金公
近觉此事别无他妙。只是讲其所行。行其所讲。要到久久看如何。天下之士。不志于学。则泛然无所执持。幸而知志之焉。则类未尝实体笃行。而流而为口耳之学。此弊也古人盖言之。而至于今而又极矣。苟非笃于为己者。其孰能自拔而反之正哉。大抵中庸首章。为千古圣学纲领。而涵养于未发之前一段。工夫尤为深切。苟于是而有得焉。则自此而发者。虽不中不远矣。如炳。禀质不佳。躁扰特甚。盖尝考之于日用动静与夫应酬之际。颠倒迷妄。与胸里所讲磨。全不对副。以是愧恐。殆未知所以措其躬也。向来辨诲。一一中窾。不容改评。第所论玉溪说。少有未喻。盖虚灵字。对知觉言时。固当属之体。(如中庸序是已。)若单举虚灵时。说体说用。都不相妨碍。(如今章句是已。)只以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2H 页
吾心验之。未发(虚)而森具众理(灵)者。非虚灵之所以为体乎。已发(灵)而周流为用(虚)者。非虚灵之所以为用乎。知觉亦然。恐不当以分属之非而讥之。以析体为用也如何。抑愚意不嫌于析体而嫌于析。盖二字虽若有动静意思。而其实静而灵。故未尝不动。动而虚。故未尝不静。岂可以虚者专为体。灵者专为用。而析而二之耶。似此议论。恐涉破碎而有非朱夫子立言本意。幸更商之。而又有以辱覆之如何。又或问经一章。极其体用之全云云注玉溪说。其以虚灵分体用者。与前说同病。所说析合之义。亦似与朱子不合。盖朱子之意。只为前言明德与新民对则析而言也。今言明明德于天下则为合而言之也云尔。玉溪以吾心之用贯而体该言之则太深矣。区区窃所未喻。故向尝质之。苏湖见谓虽非朱子正意。亦不妨如此推衍说。此说尽好。然玉溪此一段。专为解或问而设。而顾乃无一言及于本意。直用外来义理参错为说。所以不能不起学者之疑欤。此一条。曾蒙俯询。今敢举以取正。五行生行说。如所示亦尽好。大抵阴阳造化。变动不居。错综不穷。横看竖看而无不宜。分言合言而无不然。固不容局定说杀也。然愚意勉斋所论。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2L 页
生之序便是行之序者。似为精当。盖物之初生。自微而著。水为阳稚。木为阳盛。火为阴稚。金为阴盛。到得运行时。便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复生水。循环不穷。若河图一二三四之序则特以奇耦多寡分之耳。非实有其序也。如何。适因风便。略附区区向往之极。语多踰涯。惟有以恕量。至祝至祝。
与九思堂金公(辛未)
岁前后尝两次拜书。而倾慕之故。猥有云云。非敢曰有知乎尔。是盖将自发其病而求药石之助于左右。又欲因此而得窥先进长德好问察迩之万一。则亦非小补也。乃于前月念间。伏承辱复二书。辞旨缱绻。有倍平素。三复以还。如获百朋。盖久而不能去手也。信后即宜修复。而未有人道贵居者。仍因迁就。逋慢深矣。谨伏问春煦。堂闱起居万安。侍省学履清毖。炳。奉老依保而古书工夫。一日减似一日。盖不但偷懒为祟。而以有事于斤斧。不得不身自句管。若得此屋突兀。庶可与一二童弟辈优游诵读。而姑半之而未卒焉。是为费心处耳。生计寥落。自是士之常。如高明。何尝以此动心。况修业之暇。又方与村秀才子有敩学之益。此亦有足乐者。虽或有不堪缠绕时节。即令
与九思堂金公(辛未)
岁前后尝两次拜书。而倾慕之故。猥有云云。非敢曰有知乎尔。是盖将自发其病而求药石之助于左右。又欲因此而得窥先进长德好问察迩之万一。则亦非小补也。乃于前月念间。伏承辱复二书。辞旨缱绻。有倍平素。三复以还。如获百朋。盖久而不能去手也。信后即宜修复。而未有人道贵居者。仍因迁就。逋慢深矣。谨伏问春煦。堂闱起居万安。侍省学履清毖。炳。奉老依保而古书工夫。一日减似一日。盖不但偷懒为祟。而以有事于斤斧。不得不身自句管。若得此屋突兀。庶可与一二童弟辈优游诵读。而姑半之而未卒焉。是为费心处耳。生计寥落。自是士之常。如高明。何尝以此动心。况修业之暇。又方与村秀才子有敩学之益。此亦有足乐者。虽或有不堪缠绕时节。即令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3H 页
人有耐烦工夫。大抵无往而非进德地头也。涵养未发一段工夫。平日爱此一句。而未尝体得一日。又焉足为知要哉。盖虽知之而未之行。同于不知故也。抑圣门教人。皆就发处用工。(未发工夫。至子思始发之。)今座下既从事于斯则真知要矣。又焉有倒置之患。况动而得其当则静时自然有力。所谓体用非判然为二者。盖以此。但不当一向偏于动而专用一边工夫耳。如何。虚灵说。偶蒙印可。但来谕以知觉兼体用为非。而欲闻古语有无。又谓须知所谓有能知觉者。而未尝有知觉。方为宛转云云。夫知觉之兼体用。古人已有其意。盖张子之言有曰。合性与知觉。有心之名。若使知觉专指用。则即张子说心。只说得用一边而遗却体也。不惟是也。朱子答南轩书曰。思虑未萌而知觉不昧。答潘谦之书曰。心之知觉。即所以具此理而行此情者也。(见节要十四卷三十二张。)斯两言者。不啻分明。试捡考之。可知其不妄耳。盖程张之时。只说知觉。不及于虚灵。至朱子始言之。然静而虚灵存。即是知觉。动而知觉著。即是虚灵。本不当有所分析。只为二者相对。其情状意思。各有所重。故朱子于中庸序中。略略分别。初非截然为二。限隔区分。而不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3L 页
可以相通也。感下问之意勤。聊诵其所闻如此。不识尊教以为如何。五行生行说。考覈详悉。条理通畅。区区于此。尚有所不能无疑者。大抵生之序有两项看。以对生言则曰水火木金。以下生言则曰水木火金。河图则横说上一截而后。又说下一截。勉斋则遆说阳一截而后更说阴一截。勉斋之意。亦非谓阳之生极于木而后始生火金也。只为水者阳之稚。木者阳之盛。火者阴之稚。金者阴之盛。故以阳从阳。以阴从阴而阳又先于阴也。所以先说水木。而后摺转来更说火金耳。以此观之则虽谓之生之序便是行之序。固无不可。而亦何害于河图一二三四之序耶。但所谓一二三四者。亦只据其奇耦之数而言之耳。何者。天地之初。只是水与火对生。而水阳也其数为一。火阴也其数为二。一之极而为三。故三生木。二之极而为四。故四生金。真至之理。按图可见。如果以次序。则勉斋所辨一生水而未成水。必待五行具足。至第六而后成水。将何以为解也。幸以一说批示焉。朱书读法。深荷勤念。非允蹈之言。何以及此。如炳愚陋。虽日从事于斯。而心力不固。作辍无定。盖于李先生耐烦理会之教。未尝不愧汗下也。承示尤有警于心。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H 页
谨当佩服不敢忘也。又有所禀。中庸喜怒哀乐。于七情占其四。然其实四者之外更别无情。盖爱。喜之属也。恶。怒之属也。而欲则无不在焉。又喜与乐属春属夏。怒与哀属秋属冬。人之情虽纷纶多端。而大抵不出此四个意思耳。此说未知如何。九经一章。包费隐兼小大。正程子所谓放之弥六合。然其大要有三。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盖章首先说修身。又说事亲知人。事亲。亲亲也。知人。尊贤也。九经之序。先说修身尊贤亲亲。其下却推广说去。敬大臣体群臣。尊贤之推也。子庶民。来百工。柔远人。怀诸侯。亲亲之推也。上下文理。贯串只一㨾语。则中间五达道一节。亦当以此推之。盖君臣朋友属尊贤。父子夫妇长幼属亲亲。知仁勇三者。又所以行此五者。而修身之道寓焉。如是则统之有宗。会之有元而脉络分明矣。未知如此看。于本意不甚背否。切冀批教也。埋伏穷巷。独对寒丌。虽或有一知半解。发于邂逅。而无所于质则终亦陋焉而已。所以区区一念。未尝不在于师友。而势拘诚浅。不得身往从之也。浩叹宁有极也。近李兄学甫见过。缘忙不暇说话。然大抵意思亹亹有感动人处。亦可畏也。夫既不得合堂同席。则只有寂寥尺简。可道万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4L 页
一。而地居稍隔。艰于索便。又躬之未逮而云云于笔札间。虽农者说农自其职也。人岂可户说也。其不以狂妄诮之者几希。所以前后书末。辄请付丙。今承来示。必欲以古义见责。炳亦何言哉。然惟领情而已。不必广人耳目也。适舍弟作壶山行。草此拜侯。又使之纳拜而来也。
与九思堂金公(壬申)
冬律将半。太硕人起居万重。侍省学履冲毖。读书求志之工。想日有程课。比来虽久于贻阻。而辄因士友传道。略知动静诸节与凡閒居用心之一二。所以警此颓懦者深矣。近日无事。看得节要两三卷。其间有多少可疑。若得刊补相契勘。则为益当不少。甚以不得见为恨也。第三卷二十六张。爱之所以不能尽仁一句未详。盖以爱名仁固不可。今谓之不能尽仁。则当别有意义在。幸剖析见教如何。四十张。爱之之理便是仁(止)亦有亏欠。此一截语。似与下文不相贯。如何。又中和第三第四书。似以中与和为一时事。无分段无时节看了。未知然否。旧读大学诚意慎独。每以为吾心初动处工夫。后来思之。却大不然。盖此心之动。自初至终。其藏在念头处。依旧是意也独也。所谓
与九思堂金公(壬申)
冬律将半。太硕人起居万重。侍省学履冲毖。读书求志之工。想日有程课。比来虽久于贻阻。而辄因士友传道。略知动静诸节与凡閒居用心之一二。所以警此颓懦者深矣。近日无事。看得节要两三卷。其间有多少可疑。若得刊补相契勘。则为益当不少。甚以不得见为恨也。第三卷二十六张。爱之所以不能尽仁一句未详。盖以爱名仁固不可。今谓之不能尽仁。则当别有意义在。幸剖析见教如何。四十张。爱之之理便是仁(止)亦有亏欠。此一截语。似与下文不相贯。如何。又中和第三第四书。似以中与和为一时事。无分段无时节看了。未知然否。旧读大学诚意慎独。每以为吾心初动处工夫。后来思之。却大不然。盖此心之动。自初至终。其藏在念头处。依旧是意也独也。所谓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H 页
诚之慎之之工。不可顷刻间断。此即是全体工夫也。如何。论语首篇令色。色字当通指容貌而言否。道千乘章注。未及为政。盖其只言节字爱字以时字。而不言节之之方爱之之术。与夫以时之为某时某节。为未及为政否。更望不惜垂示如何。所欲质问者非一二。而卒遽未及详。殊以为恨。抑炳近有所思。读书固当密。然太密则伤于繁碎而无涵淹浓郁之味。只有上下反覆领略。取大意不差。然后体之于身心性情之间。验之于日用行事之际。要使所知与所行泯然为一。无有牴牾。是为最切要处。至如文字章句零碎支离。尽是不干事也。区区每常患焉。而未有以改也。姑此诵言以取质于座下。幸辱赐之反复。则庶几其奉以周旋耳。
与九思堂金公(辛巳)
岁改矣。伏惟侍省起居履端多福。冬末。尝附一书于河县。或已关听否。数段疑义。却望覆教如何。穷居孤陋。无所警益。惟得师友书问。辄心开目明。盖不待相观而后善也。有可以警策颓懦者。倘可惠示否。然后乃荷相爱之意也。近读何书。思索何义理。幸示一二端绪。亦警懦之一助也。惟几侍履连福。
与九思堂金公(辛巳)
岁改矣。伏惟侍省起居履端多福。冬末。尝附一书于河县。或已关听否。数段疑义。却望覆教如何。穷居孤陋。无所警益。惟得师友书问。辄心开目明。盖不待相观而后善也。有可以警策颓懦者。倘可惠示否。然后乃荷相爱之意也。近读何书。思索何义理。幸示一二端绪。亦警懦之一助也。惟几侍履连福。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5L 页
与清台先生宗丈(相一○己巳)
炳自幼获侍先生长者。侧闻清台丈人以道学倡西南。每欲趋陪下风。款听绪馀。以自附于孔子事仁贤之馀意。而山川间之。疾病痼之。迄未得一者来拜。三复缁衣。徒令人愧悚无已。今日之来。盖将请谒于下执事。以副宿昔之愿。而值下执事方拜疏县道。留住山寺。道路既左。私故又掣。未免虚往虚归。夫以十许年愿慕之心。而未得奉拜于一舍之间。人事之不如意有如是耶。敬伏问霜重。寓中起居神相万重。似闻徒御不戒。重致落马之厄。仰虑切切。伏乞为道为时。保摄倍万。以慰瞻仰。
答尹府伯(光绍○壬申)
前月中。恭闻先祖妣夫人奄忽倾背。即宜拜状献慰。而顾踪迹疏贱。不敢以文字自通。因仍迁就。方深兢惕。于是而忽蒙下执事辱降手帖。警诲谆切。意寄悠远。伏读再三。感铭在心。盖久而不能去手也。因伏审新正。视篆体履对序万重。又审徒御戒行。指日西上。目今风寒犹峭。得无有不瑕之虑否。区区不任下怀。生等俱以无似。猥蒙收录。冒处院斋。滥食官廪。今四阅月矣。自顾空空。元无知识。虽尝以父兄馀教。粗窃
炳自幼获侍先生长者。侧闻清台丈人以道学倡西南。每欲趋陪下风。款听绪馀。以自附于孔子事仁贤之馀意。而山川间之。疾病痼之。迄未得一者来拜。三复缁衣。徒令人愧悚无已。今日之来。盖将请谒于下执事。以副宿昔之愿。而值下执事方拜疏县道。留住山寺。道路既左。私故又掣。未免虚往虚归。夫以十许年愿慕之心。而未得奉拜于一舍之间。人事之不如意有如是耶。敬伏问霜重。寓中起居神相万重。似闻徒御不戒。重致落马之厄。仰虑切切。伏乞为道为时。保摄倍万。以慰瞻仰。
答尹府伯(光绍○壬申)
前月中。恭闻先祖妣夫人奄忽倾背。即宜拜状献慰。而顾踪迹疏贱。不敢以文字自通。因仍迁就。方深兢惕。于是而忽蒙下执事辱降手帖。警诲谆切。意寄悠远。伏读再三。感铭在心。盖久而不能去手也。因伏审新正。视篆体履对序万重。又审徒御戒行。指日西上。目今风寒犹峭。得无有不瑕之虑否。区区不任下怀。生等俱以无似。猥蒙收录。冒处院斋。滥食官廪。今四阅月矣。自顾空空。元无知识。虽尝以父兄馀教。粗窃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H 页
从事于文墨。而习俗所汩。未免落在科臼中。何尝进于此而知有所谓古人为己之学者哉。所以读书则例多涉猎。持己则每患流徇。盖与閤下之所期望者。万分无一之相近似焉。则閤下所谓如此资学者。当别有人在。不应指生等而言也。大抵学校之政。始于三代。盖所以幸教天下之士。使之知所以修己治人之道。而待朝廷之用也。此其德意可谓盛矣。而不幸世教渐衰。为士者方骛于记诵词艺。而上之人又以课试随之。盖其所日诏而相与受纳焉者。不过以逐时好取世资为事。而凡国家所为立学教人之良法美意则寂乎其未有闻也。呜呼。是岂独为士之过哉。今閤下自下车以来。首以为此邦即文献之所。昔贤之遗风犹在也。怀古伤今。留心兴学。既为之召聚生徒。又为之画定科条。使得奉以从事于荒閒寂寞之滨。而意其少有所进益也。本其所以为教则又皆不外乎。爱敬恭俭之实。日用彝伦之常。而别无所谓高远而难行者。然后知閤下之学果有得于三代之教。而推而达之。亦可以长民而辅世也。惜乎以閤下之设教于上。而所以承之于下者。反疏鲁而无所用心。如生等辈则何望于有感必应而有以为回泰之渐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6L 页
哉。宜閤下之悯然于此而继之以镌责也。虽然。君子设教。亦将尽吾而已。不必料彼之从违而以为勤怠也。故朱子之为同安也。至诚教告。始终不倦。即今大全集中历历具载。虽未知当日诸生毕竟有无成就。而夫子之所以告之者则盖六年如一日。閤下倘能以朱子之心为心。始终指教。曲赐提警则生等虽无似。敢不仰体至意。勉悉疲驽。思所以无负于万一者哉。抑閤下既戒生等勿效同安儒生。生等又望閤下专意作成。卒终大惠。如朱夫子之久于同安。则此邦之民大有所赖。而学政亦当粗有成绪也。盖此事是长远物事。正不可以朝耕而暮穫也。倘閤下之留心焉则不胜幸甚。前后纳拜。已过一再。而尊威之前。不容覼缕。所以区区怀抱。无从得达。今承明喻。衷情自激。不计其有无于己而辄言之。狂妄僭率。悚仄俟罪。馀只祝执御在道。神相万安。速赐回莅。以幸一方。
与韩府伯(必寿○戊子)
两度趋谒。只得呈面而退。归来一倍瞻仰。即日寒重。伏惟政体起居万重。民。幸此食息。知荷恩庇。惶恐白。民累世丘垄在广兴寺近地。左右柏林。莎草不生。势将至不成坟形。而只为禁林之故。不敢私自剪去。其
与韩府伯(必寿○戊子)
两度趋谒。只得呈面而退。归来一倍瞻仰。即日寒重。伏惟政体起居万重。民。幸此食息。知荷恩庇。惶恐白。民累世丘垄在广兴寺近地。左右柏林。莎草不生。势将至不成坟形。而只为禁林之故。不敢私自剪去。其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7H 页
中二株。去封坟不十步。根株渐长。何所不至。以树木之故而害及圹中。想宜仁政之所矜恻。玆敢冒昧陈恳。千万俯谅微私。许斫二株柏。俾免于意外之患。至祝至祝。
答韩参判(庚寅)
承问有日。仰惟起居增福。炳。痴坐空斋。一念长在乡山。苦不可言。来册。缘忙不暇细捡。然大纲门类别白。义例贯穿。一举目。可以略略窥觑于吾夫子当日叙秩命讨之大槩。执事之功。于是而可谓勤矣。更望益加涵淹。不住修润。期于十分尽美而无欠如何。朱夫子明睿。百世一人。然其为四书集注也。或得于己。或资于人。直至易箦前数日。犹不住修改。此后学之所当师也。今此书实仍程胡二夫子之旧而以达于经。其大义数十。固无可疑。然或恐其于宾主先后之间有所差互。而校勘亦似有遗。又传文复出。颇伤简易。此等处只存经文。而传则以见上某门某条等语注之。使读者自就而考之如何。僭易拜禀。殊甚惶悚。然道理。天下之公。想不至以为罪也。
别纸
未有府库财非其财。
答韩参判(庚寅)
承问有日。仰惟起居增福。炳。痴坐空斋。一念长在乡山。苦不可言。来册。缘忙不暇细捡。然大纲门类别白。义例贯穿。一举目。可以略略窥觑于吾夫子当日叙秩命讨之大槩。执事之功。于是而可谓勤矣。更望益加涵淹。不住修润。期于十分尽美而无欠如何。朱夫子明睿。百世一人。然其为四书集注也。或得于己。或资于人。直至易箦前数日。犹不住修改。此后学之所当师也。今此书实仍程胡二夫子之旧而以达于经。其大义数十。固无可疑。然或恐其于宾主先后之间有所差互。而校勘亦似有遗。又传文复出。颇伤简易。此等处只存经文。而传则以见上某门某条等语注之。使读者自就而考之如何。僭易拜禀。殊甚惶悚。然道理。天下之公。想不至以为罪也。
别纸
未有府库财非其财。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7L 页
章内凡两言财用。而其大意不过明不能絜矩者。聚财而财不能聚。能絜矩者。散财而财犹不散。故至此而以未有府库财非其财一句结之。以与上文悖出一节相对。不但说利害痛切。亦见文字有对待。有关锁处。今将此一句。若作漫漫地譬喻意看。则恐不成段落。如何。
自牖执其手。
窃想朱夫子当日。非不知有旧说。而犹弃而不取者。必有意在。盖夫子之于伯牛。恩义兼至。方其有疾而问之也。其痛惜之意。出于至情。恐无恶其疾而不入其室之理。况若以恶疾而不入。则焉有执其手之理。可谓进退无所据。而其流之弊则将使生人之伦。日趋于薄。而死生患害。邈不相视。不但止于文义之失而已也。如何。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则盛论尽似精密。盖上文既说舜有五人及武王十人则多少已显然矣。其下即以此两句结之。其意似谓自唐虞以来。人才之兴。唯至于周而为盛云尔。如是读。方与上文相应。文势亦似平稳。而集注却如此说。岂以唐虞人才之盛。(如十六相之类)实非有周
自牖执其手。
窃想朱夫子当日。非不知有旧说。而犹弃而不取者。必有意在。盖夫子之于伯牛。恩义兼至。方其有疾而问之也。其痛惜之意。出于至情。恐无恶其疾而不入其室之理。况若以恶疾而不入。则焉有执其手之理。可谓进退无所据。而其流之弊则将使生人之伦。日趋于薄。而死生患害。邈不相视。不但止于文义之失而已也。如何。
唐虞之际。于斯为盛。
此则盛论尽似精密。盖上文既说舜有五人及武王十人则多少已显然矣。其下即以此两句结之。其意似谓自唐虞以来。人才之兴。唯至于周而为盛云尔。如是读。方与上文相应。文势亦似平稳。而集注却如此说。岂以唐虞人才之盛。(如十六相之类)实非有周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8H 页
所及。故如是解之耶。今不可晓。然元非义理所关。不必深泥。如何如何。
已上数条。思索尽精密。议论尽超脱。然读书亦一向如此。不得圣贤之言四平放底。自有无穷之味。不必过求新异以生病痛。况吾夫子一生辛苦。辑成此书。仰包淳古。俯采百家。其关于天命之微。人心之奥。入德之门。造道之阈者。盖皆毛举发栉。毫发无憾。至于文字起结。亦井井有条。不容毫紊。所以虽雅言如语类。亲笔如或问。犹当视此为取舍。况于三书之外而可别立知见。旁生义理。以求合于四圣人之精蕴乎。是则不惟有叛于朱夫子。亦将不得于四圣。如何。大抵读书而专事沿袭。不求新知者。固为大病。若主于新知而或主于摆脱章句。以从己意则其病亦不少。故今日读书之法。莫若依傍训诰。平白理会。指东则求于东而不敢索之于西。指西则求于西而不敢索之于东。浅则从其浅而求之。深则从其深而求之。如是读来读去。磨以岁月则自然心地平稳。义理明彻而推以见于心身行事。将无所施而不宜。朱夫子岂欺我也哉。抑今世读书者鲜矣。虽读而能以经学为要归者为尤鲜。况于官大宦达则视此事不啻若过
已上数条。思索尽精密。议论尽超脱。然读书亦一向如此。不得圣贤之言四平放底。自有无穷之味。不必过求新异以生病痛。况吾夫子一生辛苦。辑成此书。仰包淳古。俯采百家。其关于天命之微。人心之奥。入德之门。造道之阈者。盖皆毛举发栉。毫发无憾。至于文字起结。亦井井有条。不容毫紊。所以虽雅言如语类。亲笔如或问。犹当视此为取舍。况于三书之外而可别立知见。旁生义理。以求合于四圣人之精蕴乎。是则不惟有叛于朱夫子。亦将不得于四圣。如何。大抵读书而专事沿袭。不求新知者。固为大病。若主于新知而或主于摆脱章句。以从己意则其病亦不少。故今日读书之法。莫若依傍训诰。平白理会。指东则求于东而不敢索之于西。指西则求于西而不敢索之于东。浅则从其浅而求之。深则从其深而求之。如是读来读去。磨以岁月则自然心地平稳。义理明彻而推以见于心身行事。将无所施而不宜。朱夫子岂欺我也哉。抑今世读书者鲜矣。虽读而能以经学为要归者为尤鲜。况于官大宦达则视此事不啻若过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8L 页
去蘧庐。而邈然不以加诸意者。滔滔皆是。犹閤下能自拔于此。而其所切切用心。有愈于新学之为。又不以自有而辱与之上下论议。故私心倾倒。不计其有无于己而辄言之。狂僭之罪。无所逃矣。不然者。又何以自发其病而求药石于人。惟执事之终幸焉。
答百弗庵崔公(兴远○辛巳)
逖闻高风。盖有年矣。向日之拜。庶几获遂所愿。而猥有冲冒。旋即辞退。归来耿结。迨未去心。于是而辱坠讯墨。备审雨馀凉进。大硕人患候尤未全安。兼胤兄所苦。迄用浸渍。区区不任仰虑。中间有日。更伏问勿药有喜。侍省万重。炳。逆旅块坐。跨涉两朔。始者之来。盖亦出于仍事逦迤。周旋仁贤之计。而终然违戾。一例虚归。恐亦是无分仁义而然。浩叹宁有已也。南北迥殊。未涯更造。千万益懋崇深。以慰瞻仰。至祝至祝。惠贶米肉。轸念及此。拜受之馀。旋切未安。
与李学甫(甲子)
近来如何着工夫。论语读至几卷。而其果有舞蹈之乐否。读书最贵精熟。而精熟与否。只在于此心之存不存如何耳。如炳者。于本原上全欠工夫。日间走作无数。此与道理全不相近。如何看得一言片句真实
答百弗庵崔公(兴远○辛巳)
逖闻高风。盖有年矣。向日之拜。庶几获遂所愿。而猥有冲冒。旋即辞退。归来耿结。迨未去心。于是而辱坠讯墨。备审雨馀凉进。大硕人患候尤未全安。兼胤兄所苦。迄用浸渍。区区不任仰虑。中间有日。更伏问勿药有喜。侍省万重。炳。逆旅块坐。跨涉两朔。始者之来。盖亦出于仍事逦迤。周旋仁贤之计。而终然违戾。一例虚归。恐亦是无分仁义而然。浩叹宁有已也。南北迥殊。未涯更造。千万益懋崇深。以慰瞻仰。至祝至祝。惠贶米肉。轸念及此。拜受之馀。旋切未安。
与李学甫(甲子)
近来如何着工夫。论语读至几卷。而其果有舞蹈之乐否。读书最贵精熟。而精熟与否。只在于此心之存不存如何耳。如炳者。于本原上全欠工夫。日间走作无数。此与道理全不相近。如何看得一言片句真实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9H 页
下落处。只恐如此悠悠。毕竟枉了一生。奈何奈何。幸望亟赐提警。以追古人辅仁之道则炳虽无似。亦欲勉于乐闻而勿负厚意耳。
别纸
近尝一到枝谷。以为今日正务力行。申公顾力行何如耳之一言。真万古名言。(累累提警。皆出此意。)论及大学絜矩章。以为胡云峰第三节所云就好恶一言。似未安。此节只言能絜矩则其效如此。不能絜矩则其祸如此。而又以得失继言之。下文先慎乎德以下。方是将絜矩。就财用上明之耳。岂可谓好恶之外。复有絜矩之道。而姑就好恶上言之乎。此章所论絜矩。不出好恶二字。若以为好恶对财用言之。则决非此章之指矣。(云峰此语。炳尝有闻于苏湖而窃信之。今枝谷所教如此。当时颇进妄说及苏湖所云云者。而终未许可。姑未敢更质。然考之章句或问。似有未合者。是为不能无疑耳。)
问。中庸戒惧。属之静时工夫如何。炳妄对。以为言道不可须臾离。故戒惧乎不睹闻。则固是兼动静言。而谨独既是专说动时工夫。对谨独言则似当属之静时工夫矣。(此说曾于去夏。见兄有疑于戒惧之偏属静
别纸
近尝一到枝谷。以为今日正务力行。申公顾力行何如耳之一言。真万古名言。(累累提警。皆出此意。)论及大学絜矩章。以为胡云峰第三节所云就好恶一言。似未安。此节只言能絜矩则其效如此。不能絜矩则其祸如此。而又以得失继言之。下文先慎乎德以下。方是将絜矩。就财用上明之耳。岂可谓好恶之外。复有絜矩之道。而姑就好恶上言之乎。此章所论絜矩。不出好恶二字。若以为好恶对财用言之。则决非此章之指矣。(云峰此语。炳尝有闻于苏湖而窃信之。今枝谷所教如此。当时颇进妄说及苏湖所云云者。而终未许可。姑未敢更质。然考之章句或问。似有未合者。是为不能无疑耳。)
问。中庸戒惧。属之静时工夫如何。炳妄对。以为言道不可须臾离。故戒惧乎不睹闻。则固是兼动静言。而谨独既是专说动时工夫。对谨独言则似当属之静时工夫矣。(此说曾于去夏。见兄有疑于戒惧之偏属静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69L 页
时。故录谬说以求砭诲。)
与李学甫
向因祧源往来。便意欲历路一候。因以叙无限积怀。而又被一场魔戏。只隔数十里而即返。怅恨之际。又闻高驾以其日来叩鄙门以去云。是何其巧于违繣。而使我怀人不见之叹。苦无叙豁之时乎。痛叹痛叹。即惟冬寒。侍候康福。暨调中学况佳胜。区区向仰之忱。与日俱积。炳。庭候姑保。身恙则医家命丹剂。而姑未试耳。前于子中处。得奉辱答书。忙手展读。倾喜不可言。及再三细玩。乃知兄爱我之深而警我之切。感惧交集。不觉起身而改坐也。至如以真知实践为救世学之道。诚是确论。而又谓炳于知上多占分数。而所用力处。又欠平易明白反躬体认之意。炳虽非有分数可论于知边者。而推其意象。诚有如左右所警者。至于所谓不能体认之病。则亦是于践履上素不用意故也。自今敢不求改。孤对寒丌。旁无畏辅。身心之间。罪过山积。而犹不知所以反躬之意。今承来教。不以弃外而曲赐警策如此。感铭于心。无已无已。末端所论知行互务之法。自是吾家本法。而古昔先民之所谨守而不敢改者。所闻于方策者如此。所受于
与李学甫
向因祧源往来。便意欲历路一候。因以叙无限积怀。而又被一场魔戏。只隔数十里而即返。怅恨之际。又闻高驾以其日来叩鄙门以去云。是何其巧于违繣。而使我怀人不见之叹。苦无叙豁之时乎。痛叹痛叹。即惟冬寒。侍候康福。暨调中学况佳胜。区区向仰之忱。与日俱积。炳。庭候姑保。身恙则医家命丹剂。而姑未试耳。前于子中处。得奉辱答书。忙手展读。倾喜不可言。及再三细玩。乃知兄爱我之深而警我之切。感惧交集。不觉起身而改坐也。至如以真知实践为救世学之道。诚是确论。而又谓炳于知上多占分数。而所用力处。又欠平易明白反躬体认之意。炳虽非有分数可论于知边者。而推其意象。诚有如左右所警者。至于所谓不能体认之病。则亦是于践履上素不用意故也。自今敢不求改。孤对寒丌。旁无畏辅。身心之间。罪过山积。而犹不知所以反躬之意。今承来教。不以弃外而曲赐警策如此。感铭于心。无已无已。末端所论知行互务之法。自是吾家本法。而古昔先民之所谨守而不敢改者。所闻于方策者如此。所受于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0H 页
吾兄者亦如此。尚何他求哉。反覆来示。无非当病之药。个个切于受服。而但顾卤莽。作辙无定。正恐不能实下工力。而终归于赞叹此药而止耳。忧惧奈何。左右近来作何工程。想日有见功。前日尝寻医于真城。历访金退甫文于其家。因留宿承款。诚是罕见底人物。敬慕敬慕。因语及兄边。云其人近有一札。论勉斋理无穷气有限之说。并苏湖书简付致。而未觉其为必然。炳亦妄加臆揣。略有说话。而但未知勉斋本语及盛论果如何。伏望无惜辱示而并以湖简夹投。则奉玩之后。当十分谨藏。索信便完付。千万恳企。又思曩日获奉苏湖李丈时。说及仁义礼智四个性。而李丈见语云。尝与直县李君有些少往复文字。君可从后索见。故今敢并以为请。幸望与理气文字同封密付如何。戒惧说。当时只以质之枝谷。而不见峻斥。故因以录呈以求教于左右。乃蒙记答而又使之反复。炳非有所知者。何以能仰副盛教。因略就其说而取质焉。伏望俯赐砭诲如何。馀在别纸。
别纸
夫戒惧之兼动静。非但兄言之。炳亦言之。非但吾二人言之。朱夫子本章章句。固已分明开示。而其见于
别纸
夫戒惧之兼动静。非但兄言之。炳亦言之。非但吾二人言之。朱夫子本章章句。固已分明开示。而其见于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0L 页
或问者。尤不啻十分详备。今但考之章句则所谓君子之心。常存敬畏。虽不见闻。亦不敢忽者。正所以明戒惧之为兼动静贯始终。无时不然。无处不用底工夫。而于下文谨独之说。直以尤加谨三字。承常戒惧而言之。是则戒惧既为日用间全体工夫。而谨独即其中最紧要处。加用力底工夫耳。然则戒惧之所以反属于静者何也。以工夫言之则虽曰兼动静也。曰贯始终也。而以下文所说对此段而言之。则下则是莫见莫显也。此则是不睹不闻也。加谨于莫见莫显之地者。固以动言之矣。戒惧于不睹不闻之际者。独不可以静言之乎。(朱子曰。下文谨独。既专就已发上说。则此段正是未发时工夫。只得说不睹不闻也云云。)且夫戒谨恐惧。虽谓之统同说全体工夫。其意思气象。与初发处工夫不能无别。此之工夫。但于日用之间。平平存在。略略收拾。要以不至于散漫之境。而天理已无不存矣。彼之工夫。特于初动之处。竦然加厉。猛省深察。求以不流于禽兽之域。而人欲始可遏塞矣。以此观之则戒惧之对谨独。虽曰依旧是全体工夫。而其工夫意思。自不容无动静之别。非但语势及人之分属为然也。但所谓静时工夫者。虽与动对。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1H 页
而自是普遍底物事。盖其常常如此持得去。及到一念初动处。又加一倍工夫以察其几。其几既善。然后又复如前持得去。动静相仍。循环不穷。盖就其中而对立参互之。则虽有动静之别。而举其工夫大体而统同言之。则自是一个戒惧贯彻始终。而其所谓谨独者。特戒惧之尤者耳。此朱夫子所以有全体戒惧。略更开眼之说也。
图解动静说。炳亦略有闻于诸公。而但此动静字本图说。图说则分明是太极动静。朱子于此。似无舍本文而别说阴阳动静之理。如何。盖太极毕竟是无动静物事。故朱子于此。以所乘之机言之。所以明太极之本无动静。而其所以有动静者。即其所乘之机也。既曰所乘之机。则其动静固是阴阳动静。故下文动静字。皆以气言之。
大学经文末节。所厚者薄。所薄者厚。下厚薄字。作方行底看。已成底看。
与李学甫(乙丑)
看书求义。虽不至顿废。而懒退成习。殊未极力。加以旁无规警之益。而日用之间。所以坏其心术者。不一而足。将恐因循汩没。无以自拔。所望于吾兄者。不啻
图解动静说。炳亦略有闻于诸公。而但此动静字本图说。图说则分明是太极动静。朱子于此。似无舍本文而别说阴阳动静之理。如何。盖太极毕竟是无动静物事。故朱子于此。以所乘之机言之。所以明太极之本无动静。而其所以有动静者。即其所乘之机也。既曰所乘之机。则其动静固是阴阳动静。故下文动静字。皆以气言之。
大学经文末节。所厚者薄。所薄者厚。下厚薄字。作方行底看。已成底看。
与李学甫(乙丑)
看书求义。虽不至顿废。而懒退成习。殊未极力。加以旁无规警之益。而日用之间。所以坏其心术者。不一而足。将恐因循汩没。无以自拔。所望于吾兄者。不啻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1L 页
饥渴之于饮食。千万有以慰此怀也。苏湖近通问否。去冬来此时。尝以来书中轻重先后(来书以知行分轻重先后)之语叩之。见语云知行虽是两项工夫。而相资相须。不容偏却。不必以轻重分言之。而又不容轻重于其间云云。未知归后或能相逢而语及于此否。语及时。左右更以为何如也。因书示及伏望。既未相聚则尺纸来往。亦足以开豁胸怀而大有益于钝滞之思。去年仲秋所惠书。方在鄙案。极为日用间一畏友。此怀悠悠。未易以言既也。
与李学甫
炳近始奉亲还家。而积伤之馀。完复益难。家君亦因执礼过苦。柴毁日甚。重重煎虑。何可言喻。身病虽未大肆而时复发作。瘦悴转甚。偷暇披阅。虽不全废而放倒之馀。更没趣味。切己之患。更有甚于此乎。吾兄近来做如何工夫。意思亦如何。想日益加进。大抵此事体大。日月长远。正惟积辛苦无间断者。为可以庶几其万一。而如炳者。灭裂此甚。恐未能终窥籓墙也。论语工夫。想已毕久矣。此书所记圣人言行。总是妙道精义之发。一字一句皆可师法。而朱夫子集注。又皆极深研几。简洁精密。苟能与本章通读并诵。真至
与李学甫
炳近始奉亲还家。而积伤之馀。完复益难。家君亦因执礼过苦。柴毁日甚。重重煎虑。何可言喻。身病虽未大肆而时复发作。瘦悴转甚。偷暇披阅。虽不全废而放倒之馀。更没趣味。切己之患。更有甚于此乎。吾兄近来做如何工夫。意思亦如何。想日益加进。大抵此事体大。日月长远。正惟积辛苦无间断者。为可以庶几其万一。而如炳者。灭裂此甚。恐未能终窥籓墙也。论语工夫。想已毕久矣。此书所记圣人言行。总是妙道精义之发。一字一句皆可师法。而朱夫子集注。又皆极深研几。简洁精密。苟能与本章通读并诵。真至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2H 页
纯熟则其间无限妙趣。又岂言之所能喻耶。弟则此书工程仅至半秩。而又间读他书。甚觉妨碍。其中无所得而顾乃放言及此。甚有愧于先行后从之训。幸恕僭易如何。甚欲潜聚一隅以资警益。而身患如前。末由旅寓。俟九十月间。天气稍清。病气稍苏。欲图前计。未知果无碍否。晦庵行状。充其知而见于行者。未尝不反之于身也。见于行与反之身。有以异乎。论语第四篇事父母章。又敬不违。是不违甚底。第九篇颜子叹章。瞻前忽后。作如何看。
与李学甫
向受苏湖问字。知方在龟潭共读朱书。而殊有讲劘之乐。令人驰羡不已。未知做得几卷工夫。所磨勘者亦何义理。必有一二端绪可以发此蒙滞者。而邈然不可易而得。则只切黄壤之叹而已。四七说。近看如何。向日所论七为气边苗脉一条。(此乃就浑言时分其为气发苗脉。)其果质之苏湖。而所答亦云何。此说本受之苏湖。故当日相对时。有此云云。而但识浅言拙。有未免郢书燕说之诮。然其大意似亦说着矣。盖浑沦言之则七情之不可偏指为气发。固已大煞分明。而但其苗脉名目。则毕竟是占得气边者。故分别
与李学甫
向受苏湖问字。知方在龟潭共读朱书。而殊有讲劘之乐。令人驰羡不已。未知做得几卷工夫。所磨勘者亦何义理。必有一二端绪可以发此蒙滞者。而邈然不可易而得。则只切黄壤之叹而已。四七说。近看如何。向日所论七为气边苗脉一条。(此乃就浑言时分其为气发苗脉。)其果质之苏湖。而所答亦云何。此说本受之苏湖。故当日相对时。有此云云。而但识浅言拙。有未免郢书燕说之诮。然其大意似亦说着矣。盖浑沦言之则七情之不可偏指为气发。固已大煞分明。而但其苗脉名目。则毕竟是占得气边者。故分别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2L 页
言时。亦可仍此而遂谓之气之发云尔。若初无此理而只是兼理气而已。则岂可以后来四端之相对而强属于气发一边乎。但其发也不当以理气分言之。(当日盛论。直以为气之发云者而疑之。此则亦非炳意。)只是人之情有此七者。而义理之正。形气之私。无不由此以发耳。故炳之意以为浑沦言时。固无理发气发之分。而不害七者之为主气。分别言时。固有主理主气之别。而亦不害七者之为兼理。此乃炳当日语意。而左右不以为然者。时下急于行役。未及毕献所疑。至今以为恨。千万因便回示。以破蒙陋。
与李学甫(丁卯)
中庸文字。极是难读。当初不思而妄发。今则势难中辍。故忍辛读去。而每遇义理渊微难捉摸处。辄思左右超诣之论。而不可得耳。明德说。近复思之。鄙说大误。盖心之合理气。虽似未免有恶而不足以训明德之纯善。然其未发而气不用事。已发而气顺理显。则依旧是此心之本体。而明德之体用。不外乎是。若其流而为恶则乃是心失其正后一节事。何可以此而有疑于此心本然之体用耶。此说见于退溪先生集中。与洪应吉书者不啻明白。而却不免胡乱说着。追
与李学甫(丁卯)
中庸文字。极是难读。当初不思而妄发。今则势难中辍。故忍辛读去。而每遇义理渊微难捉摸处。辄思左右超诣之论。而不可得耳。明德说。近复思之。鄙说大误。盖心之合理气。虽似未免有恶而不足以训明德之纯善。然其未发而气不用事。已发而气顺理显。则依旧是此心之本体。而明德之体用。不外乎是。若其流而为恶则乃是心失其正后一节事。何可以此而有疑于此心本然之体用耶。此说见于退溪先生集中。与洪应吉书者不啻明白。而却不免胡乱说着。追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H 页
思愧悚。但又有所禀。前此以明德为专指理而言者。故于心字之训。亦不甚快。以为此专指理而彼兼理气。不论气之有善恶。而只此理气之间。便似有不同者。故一向自主张甚力。今则于心本无恶之义似无甚疑。而明德之专指理者。亦似甚误。盖才下明字。便见有理气合而有许多神明不测之妙底意思。若是专指理而言。则朱子何得以虚灵洞彻等语释之乎。但德之为言则自是得于天之理。而为无与于气耳。伏乞评正如何。格物物格注。两极处吐。当以退溪后出之说为定。而或云上极处吐。亦当以为是。此则愚所未晓。如是则注中语意。为格物者欲其物格。非但语意之阙促。亦未合于程子所谓格物而至于物。朱子所谓求至乎其极之义。未知别有所考而云尔耶。并乞副教以破昏惑。苏湖近闻赴仕都中。未知下乡之期似在那间云耶。其处诸朋友想应笃做不已。若有所闻所见。或未可一二示及耶。身在罪废之中。不敢以平日相与之故种种发书。且缘心地昏窒。渐趋懒废。故时或遇便。而阙然久不候。想赐讶多矣。急于求教。草草修上。千万索便回示。救此昏昏则其为珍幸。岂亶百朋双南之锡而已哉。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3L 页
别纸
虚灵洞彻字。亦非专指气。是就理气妙合之中。言其神明不测之状耳。鄙说所谓何得以虚灵洞彻等语释之云者。似便于气一边。故更自别白耳。
中庸鬼神章义理。尤不易晓。尝以己意妄为注说云。屈底气伸底气。阴阳也。气之屈气之伸。鬼神也。天地之功用也。造化之迹也。能屈而能伸。二气之良能也。所以屈所以伸。理也。如是为说。或不至大谬否。千万速赐评正。所欲质问者。不可一二数。而泓颖不能尽人意。柰何柰何。
与李学甫
相对说时。自谓大纲尽之。别后觉疑难满肚。百不一二于前日。要之一生同榻。方庶几耳。寒节转深。堂上体履万相。学况亦冲毖否。读书养性之工。想日造高明。炳。侍殡不死。忍见雠日将至。命顽故也。此事不敢全忘。第根本摇摇。收拾不上。左右将何以见救也。大抵世态万变。浑不足累吾灵台。独此一事。为千古永远家计。吾人既在閒地。可不草衣木食。苟度岁月。惟力进此学。如延平法门乎。但这个煞多路歧。师友之助。乌可轻也。近来同志固不孤。尝出而资之则其不
虚灵洞彻字。亦非专指气。是就理气妙合之中。言其神明不测之状耳。鄙说所谓何得以虚灵洞彻等语释之云者。似便于气一边。故更自别白耳。
中庸鬼神章义理。尤不易晓。尝以己意妄为注说云。屈底气伸底气。阴阳也。气之屈气之伸。鬼神也。天地之功用也。造化之迹也。能屈而能伸。二气之良能也。所以屈所以伸。理也。如是为说。或不至大谬否。千万速赐评正。所欲质问者。不可一二数。而泓颖不能尽人意。柰何柰何。
与李学甫
相对说时。自谓大纲尽之。别后觉疑难满肚。百不一二于前日。要之一生同榻。方庶几耳。寒节转深。堂上体履万相。学况亦冲毖否。读书养性之工。想日造高明。炳。侍殡不死。忍见雠日将至。命顽故也。此事不敢全忘。第根本摇摇。收拾不上。左右将何以见救也。大抵世态万变。浑不足累吾灵台。独此一事。为千古永远家计。吾人既在閒地。可不草衣木食。苟度岁月。惟力进此学。如延平法门乎。但这个煞多路歧。师友之助。乌可轻也。近来同志固不孤。尝出而资之则其不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H 页
遐伊迩。赤心见济者无几。独兄及湖丈始终不置。曲赐提警。故区区向𨓏。如水必东。虽取讥于人不辞。安得抱负坟籍。往来于南岳东湖之间。以毕此生。非吾兄盖相怜之宜。未敢发此。切勿广也。前来辨答。别纸致谢。第数条疑处。不敢苟同。幸恕其狂而反复焉。湖上近有何说。幸示及。明德说付还耳。
别纸
鄙书明德不专指理之说。更觉差谬。这虽与性道等字少异。毕竟是性情之德。(如中和岂可谓兼气说。)明之为言。只是就此理在人身处。言其光明活动之妙耳。不可谓此明字带气而言。又阅大学指南。有云明德专以理言。不当杂以气。朱子恐学者不知理所顿放处。故特兼气言之。益觉鄙说甚谬。来书置而不论。或失照看否。
明德说固正当。然其说心处。只就名字上赞美。(如曰谓之心则云云。曰心之得名云云。曰才说心字云云之类。)更不就吾心本然处直言其未尝不善之实处。似可疑耳。
四德横说处。当言金木水火。今以四时言。或别有据否。
别纸
鄙书明德不专指理之说。更觉差谬。这虽与性道等字少异。毕竟是性情之德。(如中和岂可谓兼气说。)明之为言。只是就此理在人身处。言其光明活动之妙耳。不可谓此明字带气而言。又阅大学指南。有云明德专以理言。不当杂以气。朱子恐学者不知理所顿放处。故特兼气言之。益觉鄙说甚谬。来书置而不论。或失照看否。
明德说固正当。然其说心处。只就名字上赞美。(如曰谓之心则云云。曰心之得名云云。曰才说心字云云之类。)更不就吾心本然处直言其未尝不善之实处。似可疑耳。
四德横说处。当言金木水火。今以四时言。或别有据否。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4L 页
水火木金土上。只当言元亨利贞。不当言仁义礼智。甚当。盖二者。(元亨利贞。仁义礼智。)以理言之固一也。以分言之。不得不殊。如心之德爱之理。心之制事之宜等字。岂可施之于物。今改问辞。云在木为仁之理。在火为礼之理。在金水为义智之理云云。则似稍稳。如何。
圣学十图心统性情说。所引朱子第二条。恰似论天命之性。今置在气质条。愚所未晓。示破为望。
中庸二十六章。纯亦不已。
纯即文王之纯。不已即天之不已。文王亦天也。此意与章句少异。然意味更深。文章亦有收拾结束处。如何。
大学明明德于天下。
明德即己之明德。举天下而言。以见明明德之功。必至于此而后为至耳。若新民分上。有一毫未尽处。即是己之明德有一分未明处。盖用未尝离乎体。章句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云者。又所以即体而明用耳。如何。
听讼章。
此章释本末。而终始厚薄二说。终不及之。故或问以
圣学十图心统性情说。所引朱子第二条。恰似论天命之性。今置在气质条。愚所未晓。示破为望。
中庸二十六章。纯亦不已。
纯即文王之纯。不已即天之不已。文王亦天也。此意与章句少异。然意味更深。文章亦有收拾结束处。如何。
大学明明德于天下。
明德即己之明德。举天下而言。以见明明德之功。必至于此而后为至耳。若新民分上。有一毫未尽处。即是己之明德有一分未明处。盖用未尝离乎体。章句使天下之人皆有以明其明德云者。又所以即体而明用耳。如何。
听讼章。
此章释本末。而终始厚薄二说。终不及之。故或问以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H 页
释经之例及或有阙文之意处之。然则经文修身为本。本乱末治两语。固兼释在这里。终始厚薄。或略或阙亦明矣。后贤之说。以为既释本末。终始厚薄亦在其中。愚以为传文但以明德为新民之本。不及于明德新民上始终及新民厚薄之序。今但当就本文上。究其此为本彼为末而知所先后之为要切耳。何可以经文之见遗于传文者。一一傅合于传所不言处。谓可包彼包此。而强求其备哉。幸反复焉。
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
实用其力。自慊之谓。言不能自慊。故其流至于为閒居小人。
致知在格物。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止)到也。
物格而后知至。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止)到也。
格物。传曰。即凡天下之物(止)以求至乎其极 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大全答江德功书曰。程子所谓格至也。物犹事也。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意句俱到。不可移易云云。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亦未尽。故必至其极而后已。此所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也。
不能实用其力。以至此耳。
实用其力。自慊之谓。言不能自慊。故其流至于为閒居小人。
致知在格物。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至(止)到也。
物格而后知至。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止)到也。
格物。传曰。即凡天下之物(止)以求至乎其极 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
大全答江德功书曰。程子所谓格至也。物犹事也。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意句俱到。不可移易云云。知求其理矣而不至夫物之极。则物之理有未穷而吾之知亦未尽。故必至其极而后已。此所谓格物而至于物则物理尽者也。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5L 页
或问。理之在我者。诣其极而无馀。
语类。须穷极事物之理到尽处。
退溪先生曰。穷到极处。固心也我也。然说着心到我到。便有病。只当云穷到极处。
此是退溪初说。然以此看工夫注。无不可。
又曰。方其言格物也。则固是言我穷至物理之极处。及其言物格也。则岂不可谓物理之极处。随吾所穷而无不到乎。
此是退溪晚定说。然所云随吾所穷而无不到一句。诚似太露情意。(此是来书中语。)当从近世先辈说。只作到尽看。
格物注两极处吐。前则当从退溪先生说。读作(厓。)后则当从近世先辈说。读作(是)而以到尽之意看。若工夫处亦读作(是)则似欠照勘。何也。盖此注有三节。一是工夫。(穷至事物之理。)一是标准。(欲其极处无不到。)一是效验。(极处无不到。)如读一卷书。必要到此卷之终。既到其终。即此卷之极处尽。一则为我要到彼。一则为彼自到尽。其义不容无别。试以格物传證之。益穷云者。即穷至物理之谓。求至其极云者。即欲其无不到之谓。(求字贴欲字。至字贴到字。)表里精粗无不
语类。须穷极事物之理到尽处。
退溪先生曰。穷到极处。固心也我也。然说着心到我到。便有病。只当云穷到极处。
此是退溪初说。然以此看工夫注。无不可。
又曰。方其言格物也。则固是言我穷至物理之极处。及其言物格也。则岂不可谓物理之极处。随吾所穷而无不到乎。
此是退溪晚定说。然所云随吾所穷而无不到一句。诚似太露情意。(此是来书中语。)当从近世先辈说。只作到尽看。
格物注两极处吐。前则当从退溪先生说。读作(厓。)后则当从近世先辈说。读作(是)而以到尽之意看。若工夫处亦读作(是)则似欠照勘。何也。盖此注有三节。一是工夫。(穷至事物之理。)一是标准。(欲其极处无不到。)一是效验。(极处无不到。)如读一卷书。必要到此卷之终。既到其终。即此卷之极处尽。一则为我要到彼。一则为彼自到尽。其义不容无别。试以格物传證之。益穷云者。即穷至物理之谓。求至其极云者。即欲其无不到之谓。(求字贴欲字。至字贴到字。)表里精粗无不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H 页
到云者。即极处无不到之意。其他程子所谓至于物。朱子所谓到尽处。即欲其无不到之意。程子所谓物理尽。朱子所谓诣其极。即极处无不到之意。
与李学甫(戊辰)
声问之阻。此际尤甚。哀溯区区。食息难忘。月前。似闻左右以举子工。日聚书堂。与一方行辈。笃实从事。要之此亦非侍下人所可作第二件事看者。未知至今不辍否。或已辍否。朱先生以押文字为进德地头。若为己功深。存存成熟则彼区区文句之编缀。曷足以累吾个中之超然哉。虽然。此非洞然于本末之所在。而见得此边意思。常在心目之间者。有未可易而及之者。此年前自己坑堑。而亦见近来好个朋友疑于终怠者。种种每出于此一路。可知此一关过得。亦非易事。在左右。固保其必无是虑。而如炳辈则此忧实非浅浅。苟未置断之前。安保其不以此作家计耶。此实可惧之甚。而时未作此等工程。故姑免显过耳。清朝凉生则或看一二文字。而日晕既张。喘汗倒卧。些少工程。殊没头绪。悠悠岁月。岂肯待人。屈指庚甲。殆满二毛。而自顾胸中。若此之鲁莽。提挈之赐。正不能无望于左右。而罪辜人事。既未能出而自资。患故缠
与李学甫(戊辰)
声问之阻。此际尤甚。哀溯区区。食息难忘。月前。似闻左右以举子工。日聚书堂。与一方行辈。笃实从事。要之此亦非侍下人所可作第二件事看者。未知至今不辍否。或已辍否。朱先生以押文字为进德地头。若为己功深。存存成熟则彼区区文句之编缀。曷足以累吾个中之超然哉。虽然。此非洞然于本末之所在。而见得此边意思。常在心目之间者。有未可易而及之者。此年前自己坑堑。而亦见近来好个朋友疑于终怠者。种种每出于此一路。可知此一关过得。亦非易事。在左右。固保其必无是虑。而如炳辈则此忧实非浅浅。苟未置断之前。安保其不以此作家计耶。此实可惧之甚。而时未作此等工程。故姑免显过耳。清朝凉生则或看一二文字。而日晕既张。喘汗倒卧。些少工程。殊没头绪。悠悠岁月。岂肯待人。屈指庚甲。殆满二毛。而自顾胸中。若此之鲁莽。提挈之赐。正不能无望于左右。而罪辜人事。既未能出而自资。患故缠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6L 页
绕。又未能极意书问间。此怀耿耿。如何可喻。古人所谓心乎爱矣。何日忘之者。正道今日心事也。苏湖丈连得支福否。向日之经由贵处。情切一问。而只以彼时之行。出于不得已。不欲以衰绖之身。广为逶迤。至今怅怅。今有一简送苏湖。得便烦为付致也。
与李学甫
日间。无事得从事于古书工夫。间或有一二会心处。第间断不接续。为可惧耳。吾人既不得相聚。只有时时短牍可道此怀。所以从前每奉左右问字。则辄心开目明。有助于日间警省之功不少。今来数月。寥寥不闻。殊觉闷郁。千万有以慰此怀也。湖上安否如何。古人居忧。亦不废讲学。得相从问辨否。此有一书付送。烦为转致也。亦不无一两质疑之事。然意其应接多挠。未暇省览。兼所送文字。狂易僭率。本不当冒呈。徒以慕仰之故。不惮罄竭。未知能见谅否。
与李学甫
二十二日书。想已浼听。日来侍况更何如。惟愿益懋大业。以为千古家计。炳。奉殡奉老。支保如昨。往来辨答。今报别纸。大抵鄙见率谬误。盛论多正当。诵念之际。极觉得力。此间尚有多少义理。而未得一并倾倒
与李学甫
日间。无事得从事于古书工夫。间或有一二会心处。第间断不接续。为可惧耳。吾人既不得相聚。只有时时短牍可道此怀。所以从前每奉左右问字。则辄心开目明。有助于日间警省之功不少。今来数月。寥寥不闻。殊觉闷郁。千万有以慰此怀也。湖上安否如何。古人居忧。亦不废讲学。得相从问辨否。此有一书付送。烦为转致也。亦不无一两质疑之事。然意其应接多挠。未暇省览。兼所送文字。狂易僭率。本不当冒呈。徒以慕仰之故。不惮罄竭。未知能见谅否。
与李学甫
二十二日书。想已浼听。日来侍况更何如。惟愿益懋大业。以为千古家计。炳。奉殡奉老。支保如昨。往来辨答。今报别纸。大抵鄙见率谬误。盛论多正当。诵念之际。极觉得力。此间尚有多少义理。而未得一并倾倒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H 页
以求是正。寤叹何可穷也。就控前日送苏湖书。自觉其中有极未妥当处一条。静夜思之。身不帖席。窃伏念书发不多日。若时未离尊案。烦为发封。就元简中依别纸刊改如何。怙尊兄若家人兄弟。故敢此控恳。自顾空空。元无知识。而徒以求教之急。妄说数件道理。信笔成文。生此曲拍。惭赧不可言。
与李学甫
每遇人从县土来者。辄叩兄动静。次问有书。曰无矣。则便怅然失望。又或发于梦寐间从容款语。无异平日。未知千载之上。有人能笃念故旧。如今日心事者否。又未知今日兄之所以辱眷弟者。能如弟之所以向于兄者否。时以自怜。而又自笑也。伏惟寒威已紧。堂上体履万重。侍馀学况冲毖。致思养性之工。想日造高深。炳。月前又遭外大母丧。哀痛不可言。加以老人年来忧毁成疾。而又遭此变。气力摧伤。殆不可支。私情煎迫。不容言喻。虽在衰绖中。情礼所系。俱不得不往。昨昨赴哭即回。似此汩汩。几时是安心读书时。令人痛心。而无如之何也。大学想已毕。继作何工夫。四书真学者府库。循环理会。不厌重复则久久当得力。炳虽知如此。而日用用程。殊无头绪。又未免留意
与李学甫
每遇人从县土来者。辄叩兄动静。次问有书。曰无矣。则便怅然失望。又或发于梦寐间从容款语。无异平日。未知千载之上。有人能笃念故旧。如今日心事者否。又未知今日兄之所以辱眷弟者。能如弟之所以向于兄者否。时以自怜。而又自笑也。伏惟寒威已紧。堂上体履万重。侍馀学况冲毖。致思养性之工。想日造高深。炳。月前又遭外大母丧。哀痛不可言。加以老人年来忧毁成疾。而又遭此变。气力摧伤。殆不可支。私情煎迫。不容言喻。虽在衰绖中。情礼所系。俱不得不往。昨昨赴哭即回。似此汩汩。几时是安心读书时。令人痛心。而无如之何也。大学想已毕。继作何工夫。四书真学者府库。循环理会。不厌重复则久久当得力。炳虽知如此。而日用用程。殊无头绪。又未免留意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7L 页
外书。间岁月真可惜。伏惟閒居潜心。所得必日富。时因文字间。发此蒙滞则又幸之大也。苏湖近信如何。连与讲质否。炳爱慕倾向。特出寻常。向者之书。盖将自发其愚。以求药石之助于贤者之门。而但敢为大言。欺诳不少。追思愧汗。
与李学甫(己巳)
日前。承屏谷竟以正月二十八日弃世。斯文不禄。有此厄会。痛哉痛哉。左右想亦同此怀也。气习之患。在高明似不为虑。而愚陋正堕在里许。日夕有味乎中庸首章而未之有得。今何能为兄谋耶。大抵吾辈用心于此。不为不久。而未始有进者。专以此一关未过故也。为今之计。莫若直就本原上。凝聚收敛。而体察于动静之间。检习于日用之际。使所知所行。不至大段径廷。而日益加功于居敬穷理之宗旨。则庶乎其不负平生之志矣。但念日月如流。年纪渐盛。而俗累又从而滚汩之。使些少精神。不得专一于此事。每对古人书。未尝不慨然永叹。而重令人起恨于汉武之招方正也。
与李学甫
即玆春老。尊堂气体万裕。侍馀鍊味珍胜。炳。老人粗
与李学甫(己巳)
日前。承屏谷竟以正月二十八日弃世。斯文不禄。有此厄会。痛哉痛哉。左右想亦同此怀也。气习之患。在高明似不为虑。而愚陋正堕在里许。日夕有味乎中庸首章而未之有得。今何能为兄谋耶。大抵吾辈用心于此。不为不久。而未始有进者。专以此一关未过故也。为今之计。莫若直就本原上。凝聚收敛。而体察于动静之间。检习于日用之际。使所知所行。不至大段径廷。而日益加功于居敬穷理之宗旨。则庶乎其不负平生之志矣。但念日月如流。年纪渐盛。而俗累又从而滚汩之。使些少精神。不得专一于此事。每对古人书。未尝不慨然永叹。而重令人起恨于汉武之招方正也。
与李学甫
即玆春老。尊堂气体万裕。侍馀鍊味珍胜。炳。老人粗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H 页
安。身上亦免疾病。近为制业所挠。身心埋没。无话可说。异日者恐无以自见于朋友。柰何。左右能免此患否。虽有之。想亦不至如此。大抵心之难定久矣。惟读书一事。可以维持得一半。今又间断不接续。悠悠岁月。岂肯待人。有时反顾。懔惕难容。不知左右于此。将何以见教也。朱书已讫否。如此通看固好。然自非随览辄记者。鲜有不茫然之叹。况年已老壮。精力有限。岂可专向纸堆。效举儿猎故实模样耶。幸取一两文字切于身心者。烂读熟讲。百回千周。使一个主宰。立定在方寸间。然后随力随广。迤逦及洛建全书。亦未为晚。如何。爱慕之深。不觉僭说。或可备采择否。大学明明德于天下义。终觉未然。若分明是人之明德则当曰明天下之明德。可矣。何得于天下字上。下一于字而以明明德冠之耶。无论义理。只文字亦未稳。更望评订如何。湖上近问否。向时颇有多少未究说话。忙未转叩。恨恨。
答李学甫
炳拜。向也追从。尽是一生奇事。虽愚鲁特甚。不会听人说话。而区区有得于观感之间者盖不少。古人重朋来之乐。良有以也。日前承书。知方读心经。甚善。若
答李学甫
炳拜。向也追从。尽是一生奇事。虽愚鲁特甚。不会听人说话。而区区有得于观感之间者盖不少。古人重朋来之乐。良有以也。日前承书。知方读心经。甚善。若
约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78L 页
于此看得有味则工夫当益亲切。第其间义理尽有极精微处。自得之馀。未可推说。一二慰此穷寂也耶。此间见看朱节。而以病故废了多时。令人愤悯。而无如之何也。大学格物章吐。近已改从尊教。而其馀数三条。尚未克烂熳同归。顾不敏为可愧。然惟其是而已。何容固必于其间耶。开正下邑之行。果决否。因便回视则亦欲从兄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