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2H 页
答权孟晦(烠○辛丑)
咸君袖惠而来。感豁良深。宗洙。今夏益衰。咳逆诸苦。迭次侵铄。寻数之工。无力可及。恐遂为废物耳。遗文字。缘此来立式。与初校时异例。所以多有改动。今始草草整顿。似少可议。第未知后来勘定。复以为如何耳。平生绝不敢犯手此等。只为逝者之慰。亦以虚怀开纳。不敢自外。然心里终不能安耳。状草。更求可指议处。拈出示来。当就加修润。缮写以呈耳。
答权景晦(炳○甲子)
往者外家之行。以为有攀晤之路。左右已高栖千仞之冈。无缘通问。亦以鄙迹甚忙。不暇以进前。归来尚有馀耿。累日不去。书来先得我心。又怅想久之也。就审彼时静养工夫益健。宗洙。寻讨之工。虽不敢废。自是不能大思极力。往往有枵然之疑。日用凡百。初间固多有悔。今亦不复知悔。以是极思吾景晦以受警益。而不可得。则只自愤悯而已。示谕。读书贵精熟。精熟在心存。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2L 页
此切要之言。宗洙分上尤切要。敢不佩省。别纸首条。真后生佩服之言。抑宗洙窃有说焉。盖今世学者。诚若徇口耳不实行。然徇口耳。只是不曾知。不实行。自是不曾行。欲救其病。须是教得真知实践。方是究竟之法。若一向要力行。又似阙却明善一段工夫。所行或出于私意而未必皆当于理。此意亦不可不知也。抑又思之。学问之道。固无古今之异。而随人设教。随證发药。是亦教迪之法然也。窃覸景晦思索精密。操守坚定。固可谓知行相符。然意思气象。又似知边分数占得多了。其致思处。又颇于义理肯綮。文意异同处用力。而少欠平易明白。反躬体认之意。若一向如是则前所谓世学之弊。万一或不保也。枝谷之教。毋亦有是也欤。更愿景晦服膺开示之训。参以古人已成之法。穷理以反己体察为要。而必使所知见于行。力行以真笃诚实为务。而亦勿倚靠一边。不容偏废。而轻(知)(行)之伦不乱。进修交资而先(知)(行)之序不错。如是久远看如何。恐自有入头处。自有依据处。不敏亦愿策驽磨钝。乐自附于征迈之末。未知高明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3H 页
以为如何。承谕及。不欲自外。僭妄至此。幸异日质之师门。却以见教伏望。絜矩章义。似有可商量处。不敢骤言。容俟面复。戒惧说。别纸录呈。览后却赐可否幸望。苏湖近未往来。夏间。被金退甫丈历访。偕上龟潭。留四五日。略有议论。姑未能悉也。自家实无所事。徒言语以诬人。自是世学中一流。幸深秘之。
 戒惧说。盛论如此。师门所答。更以为如何。愚意以为戒惧对谨独言。则固可属静。然中庸本意。自是兼动静一串说。更就其初动处人不及知者。说出谨独之义耳。集注固已言之。幸考视。更赐反复如何。
答权景晦(乙丑)
宗洙。入夏来。亲患绵续。未能大肆力于问学。这间琐细工夫。不足以补夫朝昼反覆之失。则尚何进步之望哉。论语工夫。姑未半之。近间又课读中庸。才收毕。亦不无可喜处。第未得熟读。匪久当为乌有耳。承谕读法甚好。深有妙理。非允蹈之言。何以及此。异日再来料理。庶有以佩服受用也。今年应举之工。能得几许。此一关最是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3L 页
难处。专则丧志。不专则不工。有志者知先后也。近见好个朋友稍稍为此事压得。或无复南康之时。此意当共戒也。
答权景晦
宗洙乍从苏湖。听朱书讲。傍为校雠刊补。工未毕而以事归。明日欲与弟从辈。上孤云为卒岁计耳。丈席念左右不已。欲左右且于平易明白大本大原处留意也。此煞有说话。远书不能详也。
答权景晦(丙寅)
腊月十一日十九日书。节次承领。或在山堂左僻之乡。或于新年稠闹之辰。有问无答。逋慢深矣。谕及四七义。彼时枉疑之。今当以是为正。然语意之间。犹有下得过些处。欲一一言之。只恐自家见得未正当。说得易差错。纵摸索依仿。亦不足以为贵。更取退陶往复诸书。精思熟玩。反以验之性情之间。则似见其实不可易处。如此方为实穷理。如此方为真见识。区区思量。亦尝到是。但未即下手。空言为可愧耳。读书讲学之论。看来两说皆不可废。只知讲学而不力于读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4H 页
书。则固易有无根无据之患。而专务读书。不资于朋友则亦不免孤陋寡闻之失。须是读书讲学。打成一片。读其所讲之书。讲其所读之学。则讲学亦读书之事耳。然此特论其理而已。就二人分上言之。似不免各有短长。如景晦读书工夫。未知果如何。然对讲学则读书重。仆固无从师之益。然较读书则讲学多。景晦长处。已当为宗洙之师。宗洙之病。亦未必不为景晦之药。景晦未可于此入思议否。来书中意。只以朋友为辨质规戒之一段事。是则恐不然。人伦有五。朋友(师道在其中)居一而其义为信。能使四伦明而不乱者。朋友之官也。若以为辨质规戒而已。则未有疑未有过时。朋友为无用矣。上智之人。亦无所事于朋友矣。夫七十之徒。从夫子于陈蔡。可谓栖遑流离矣。程氏门人叙其师曰。其徒以单衣御冬。屡年而志不变。以今观之。颜渊,仲由之徒。何不在家读几卷书。俟夫子返鲁然后就质。程门诸子。何不归而诵几篇文字。直待风和日暖时节。从容请问。何故为此太艰难极辛苦之计。半生十年不知懈也。噫。其必有所求者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4L 页
矣。其必有所好者矣。其必有所乐而不能自已者矣。后世师道不明。其无意于学者已矣。其有志者。或自以为吾之聪明知识足以自悟。不劳从师。亦曰今世无其人。是以有始勤而终怠。有以其所好者为道理。能卓然自拔。超诣乎圣人之道者几希矣。(且如释氏师道甚重。不远千里而从之。所以它门下常有人。亦是可愧处。)可不戒哉。景晦相从日久。志合而业同。私心每倾向者。窃恨其规模犹未大。耳目犹未广。而古人路脉。望之而未脚踏也。指告规砭。正是同志之责。而霎时相见。亦绝无而仅有。寤叹何可穷也。玆因诲谕。纵言不逊。望有以谅之而复教也。丈席。山寺路得二日奉。用力日新。议论亹亹。勉令后生辈相与倡率。要使此边人多。此边气势不衰。方是有所依赖。此是赤心。令人感动。恨不能促席以告也。
与权景晦
始之相聚也。盖若有以乘乎好机。而事不谋心。未能尽意相说。然得前所未闻者多。殊可幸。又不免有极不合处。未决而罢。料是大处要处。彼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5H 页
此各有一样见识。非时月所可合。每欲极意条陈。缘眼病。延拖未果。今悤遽甚。不暇详说。早晚当不寘也。知止能得义。高明所论。果是正意。鄙见亦有可行处。终是偏倚耳。此已有朱门李继善。退门金而精问质昭然。可考也。相面在何日。此将有制业之挠。从此益多事。惟愿向时加卫。懋力崇深。以慰远望。
答权景晦(丁卯)
中庸工夫已毕否。鄙亦粗加读习。看来是原头处。不可不读。亦不可易读。且惟左右方苦心恙。辄于义理渊微难摸捉处留心。便是以火救火。不如姑罢休新面高妙之功。只就平易易晓。白直易行上加意。似易见功。未知如何。格物说。退陶后出之论。即答奇明彦绝笔书。但近世先觉。别有定论。其说以为到乃到尽之意。如读一篇十行文字。读得一行。尽了十行。便是一篇极处到尽也。此意似尤平实。未知如何。(从到尽之论则上极处吐。亦当云是。)盖先生之说。虽则独至。而若云不患理不能自到。与随吾所穷而无不到。则亦太露情意。所以有近世之论邪。来教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5L 页
勤。谨具所闻。幸有以反复也。是处侪流。未能数见。未知所业果如何。然大抵世务交于前。功名驱于后。极难得使如意耳。来书。志意恳到。欣慰实多。更愿时时收束。令书册外。有一个操持。方是实工。如何如何。从前书辞。微有蔓癖。引得方言便弱了。望亦刊落也。此非大处。亦古人修辞之一端。有所疑。不敢不告耳。
  别纸
 鬼神云云
鬼神说。依注脚说时。亦只如此。然子思又发挥出洋洋如在其上。如在左右之义。极是警切。只于此看得破。便见其情状矣。未知如何。大全吴伯丰问目一段极精。偶有誊本呈上。更入思议也。
 四德云云
旧亦疑天地无未发时。质之丈席。见教云天地自有未发时。阳气发处。方是发也。盖动静无端。纯坤之中。不为无阳。然是乃静中之动。在心则为寂然在中。知觉不昧处。复卦以前。收敛得极。生意寂然。不见端倪。非静而何。静则为未发而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6H 页
四德具焉。恐不但惟人为然也。所论是非之终。恻隐之始。何容著未发之说。亦是一道理。允若玆。人亦不可谓有未发矣。大抵道理只有两样。春元仁。夏亨礼。秋利义。冬贞智。横说也。春夏阳动。生长收藏之用行。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情著。秋冬阴静。元亨利贞之体立。仁义礼智之性具焉。竖说也。固未尝有在天在人之分焉。未知如何。
答权景晦
九日书。得于十六日。承审哀体支保。读礼之暇。进学有绪。欣慰实多。洙。旬前往湖上读通书。丈席以事递骑省。要有山间之约。当为数日款耳。来书别纸二幅。反覆开玩。有以知左右向𨓏之意。实如我之所以向𨓏于左右。此古人所谓心同意契。责善忠告之友也。惟愿益进诚心。益懋学问。追踵绝轨。不为千古以下人。则不敏敢不𢬵生尽死。以自附于征迈之末耶。
答权景晦
月中修一状付宝渊。想以时达矣。天寒岁暮。伏惟哀体动静神相支安。宗洙。亲候仅遣。十月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6L 页
来。每有死丧问吊之故。出入婚姻之扰。无一日安坐时。欲其工夫之有进无退。难矣哉。哀侍志意恳笃。且免外来应酬之烦。必有工夫可以自治而及于朋友者。顾此块居。邈焉而不可从。则辄为之惘然也。示及诸条。近略成绪投纳。以冀万一致思之资。幸有以覈其是非而辱教之也。第其所论。多及于性命精微之理。章句排比之间。而少却明白平实之意。是则不能无过计之忧。向得丈席书。有曰权哀兄思索精审。排比详密。有可喜处。或恐其分析之甚而少沈密之味。寻觅之苦而欠完养之力。且其所用力下手处。皆在精微之蕴。所以然之妙。而于日用当然平易明白。有据依可下手处。似欠笃实用力之意。今人所以不及古人。吾辈所以不长进。恐皆坐此。只就程夫子主敬上。用些子气力。读书玩理。亦就面前实体处平究将去。要使心与理相涵。身与理相安。此究竟真实地位。学甫如有概于心。或可密以告于权兄。与之同事否。浅陋所以自勉而奉愿于左右者。实不能外是。更且回头退步。虚心洗志。毋以先入为道理。勿以趱研为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7H 页
门路。于所谓收敛完养平究实体者。少留意焉。则亦庶乎其不能无补也。
  别纸
 天人性情说
所示排布精密。分合详明。非深思力索之功。何以及此。其间犹有浅陋未信及者。则敢略具所闻而献疑焉。夫此理混融。初岂有在天在人之分哉。惟其地位间架之不同。于是而有名目位号之差别。在天为元亨利贞。而其流行焉则有生长收藏之用。在人为仁义礼智。而其发见焉则有爱恭宜别之端。分而为四则元生亨长利收贞藏。而元为四德之首。仁爱礼恭义宜智别。而仁为四者之长。合而为二则亨为元会而贞为利固。礼为仁著而智为义藏。又统而为一则曰。大哉乾元。而亨利贞之理。无不包贯。曰。仁人心也。而礼义智之德。莫不该摄。盖其为体浑然而其条理礼灿然。四个意思。天然备具于一物之中。在天者不为大而在人者不为小。分言者不为多而专言者不为少。此天人之所以无间。而性情之所以为妙者也。今曰。元为亨利贞之长。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7L 页
而仁为义礼智之首。则是可以偏言者当之。而非专言之谓也。又曰。即其全者而分之。则性情二者。又当各自为两个。(性言仁义。情言爱宜。)而乃以体用言之。则是未发已发之义。而非一分为二之旨也。大抵道理只有横竖二者。而立言之际。要使条例不乱。方可得其名理。今既以横说者论其专言。而又以竖说者言其分说。义意却似扤捏。亦在所当察也。自一而万以下。语却无病。不敢妄论。
答权景晦(戊辰)
种种承问。有以知苦学深思。极高大而至长远。能于大义处窥寻了。此意正自不易。若持是而又密加功焉。将何理之不穷。何事之不做哉。第愚昧则窃闻之丈席。盖尝以工夫之不能近里低下切实为虑。而不以见解之不能高远广大玄妙为忧。此是近来救弊反正之意也。未知足下亦有意乎。质疑盖以亲厚之谊。不待开坼之教。而妄为披视。亦保无不可见者焉耳。或有不必疑问而因写本之误者。则妄校以印本。抄出别纸。而就元本抹去。盖非左右则亦不敢耳。别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8H 页
纸数条。何其多可而少否耶。更无可说底。容俟见面。定其所否耳。
与权景晦
日间所读何书。想有精思透悟处。安得一席相合。烂漫讨论也。往见青城丈人。令且沈潜默识。言外得意。先去自大之心。此是切实用功处。著一毫为人底意思不得。是知日前用心未免有浮泛之失。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答权景晦(己巳)
宗洙。挠恼多端。只此读书一事。已不能接续。无怪其愈茫然卤莽也。以故常以屏去杂务。专一工夫之意。自立规程。私自策励。然自是不能如此做。奈何奈何。亦尝闻吾辈差池道理。卒不免常人之归。正缘气胜习夺。且就气习上做工夫。亦自有益。如喜怒哀乐之发。察其中与不中而加谨焉。则其庶几矣。区区且将从事焉而未能也。每堕于过而炽荡之域。愿吾友有以助之也。示及诵读一事。足见日进不已之效。浅劣之谋。何能有力。至于大体规模之喻。盖尝与闻之矣。在他人则务于大体而忽其枝叶。固为一偏。在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8L 页
左右则裒多益寡。亦似为善用工夫之道。然此枝叶莫非大体一贯处。须使条条皆实。方为全体。惟是缴绕之则为病耳。未知如何。如保赤子说。来谕亦未知必然。如谓因自然之本心。推广出来云者果似。以孝弟慈为推广之事。自然本心。非三者而何。更望入思。却以见教。诚意章独字之意。上独固是指独知处言。而下独亦承上文如见肺肝而言。亦指独知之地而言否。寻常于下独字。只腻看了。承闻究出来。未知是否。如何。向侍教苏湖。见谓慎独独字。是己之独知实与不实处。未得尽了意之界分。此义尽精。幸试思之。
答权景晦
每见每有卒卒之叹。此来一书。有足慰离索者。谨审清和。侍候支安。工夫有加。感豁不可言。挠心之示。足见随处捡省之意。自家正患汩没。承示不觉瞿然。何不并寄对剂。谩为问證于方病之人也。朱子书。不复接续看之。何论收毕。示教果是警切。敢不佩服以从事耶。但目下如此挠挠。未能急加工夫。孤负至意耳。明明德于天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9H 页
义。累蒙提诲。可知不合不已之勤意。惟是偏滞。不解听人言语。终未晓悟。亦是可愧。鄙怀前已反复。更无别话。更待熟读细思后看如何。大槩此一言者。所以明平天下者之莫非明明德之事。而又非以平天下为明明德也。大学一书。备言规模条目之分。而不喜以一理包罩。如纲领则言明明德。又言新民。节目则言治人本于修己。体用分明。本末详备。固不可以泯体用为一事。合本末为一物。以为活络通快之论。而失其经文本旨也。未知盛意以为如何。几非在我之义。来谕似是。但不必以为三月不违事也。朱子说欲罢不能。正似衬贴。未知如何。
与权景晦
近日连不辍制业否。今日事势。未必以不作为美。须作之而不伤素心。此为正当。苏湖书来。盖若有如是者。向对丈席。语及高明。未尝不称其恳笃之志。且愿于容貌辞气上加力。此意更是吃紧。相见姑未际。谩以陈布。未知左右以为如何。雨溪。见者莫不悦服。非盛德。能如是耶。
答权景晦(庚午)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39L 页
立春诗。奉领吟玩。足洗离忧。绝句尤足以见意寄之长。顾此丧威之馀。诗思尽散。从当副教耳。静默二字。何其先得也。然此非但静而不出。默而不言之谓。要使心志澄定。视世间哓哓。不啻太虚烟云。真不足介意。且如向日一事。固是不可自隐。然事过自已。自是有馀。恐不须费说话也。近来自思量。言语大不干事。无论知之行之。真实著力。方是受用。假如尊德性一句。动辄举似。亦非实事也。未知如何。每念古人用心至微。决非粗思可得。然以大略言之。见道之无穷。故见己之不足。见己之不足。故无秋毫自恕自饰之事。且以程朱书言之。后人之所忌讳而削抹者。无不备录。即其心法可见矣。区区偶有会处。不敢不以告。却赐可否也。
答权景晦
大学明德章胡氏说。仔细看。恐似有疑。盖此本体二字。不可作性字看也。未知高明所疑。亦曾如此否。孟子尽心章张子说。鄙亦如此看。盖虚与气非性也。合虚与气而有性之名。未合则只是天而已。未知如是说。得与崇论近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0H 页
答权景晦
八月十四日。九月二日书。节次拜领。仰认至怀。亦有日月矣。惟是逋慢。敢望垂恕。阳月向半。伏惟侍馀起居若序珍胜。工夫一向笃实。瞻溯之馀。每独永叹耳。宗洙。入秋来。老人迭有病患。断续工夫。无以摄伏散乱之心。细读来书。可谓真切受用处。思有以佩服焉而未果也。龙潭之游。竟为魔儿所戏。湖上亦不能以时往。渐觉尘坌满肚。此月来。又连有先茔奠酎之礼。无暇可出。又安得无坠堕耶。中和书说。雨溪书来。偶不以愚言为不可。承谕又如此。然丈席书更有砭诲。尽正当。但诸书说话次第。正有不可紊处。容俟所见更进。不敢妄有反复耳。明德章说。来喻甚当。但以先儒之分属为支离。而欲遂舍心而言之则未可矣。虚灵体用之说。从前未能如此看。再捡察。亦未见其必然。盖尝以为明德不是悬空道理。是端的在我主宰处。今以其体为虚而已。则亦只恰说性字界分。要之章句此四字。只是状明德。而未有分体用之意。下句方说体用之意。故或问又只以虚灵洞澈。万理咸备言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0L 页
亦可见二字之不可分体用也。(体字。有以全体而言者。有对用而言者。全体中有此体用。譬如人有是身。能动能静是全体。此身之动静是体用。又不可以全体大用之意缴绕看也。)湖上书。向已袖传。亦获一过目。相与叹用心之恳苦。闻有作室之挠。是读书处否。鄙亦向冬欲搆一屋子山间。以代䕺林之计。亦是无事生事也。何当一睹快此积郁。惟几著实加工。以惠下交。
答权景晦
向者偶然远出。巧违清范。抚玩席珍。馀耿介介。今日至自龟潭。又得手书落在书案。惊喜披读。宛如相对。非足下之极不忘。何以先施及此。宗洙。去十一日上龟潭。十五日。始拜苏湖丈席。廿五六日间。更谋聚孤云为旬日计。深念景晦一来。相与讲明大端。此番仅读心经一部。燕閒之际。所以警发不可言。于是而一日三四言景晦矣。
答权景晦(辛未)
近日读何书。周易工夫。连不辍否。相别几一年。料相对无进益。殊可惭愧。景晦亦宜懋进工夫。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1H 页
使朋友知有长进。方是不负相期之意。若浸浸渐渐。只得岁馀。亦不济事也。前日见景晦。往往及于调谑。亦是一病。洙。中间颇中伤。今方竦然。不敢不以告于同志耳。景晦独学寡助。思索义理。皆从辛苦中来。所以有精神可爱。亦坐此。理会偏底道理。遽认以为至当。此亦可恨也。吾辈相望之地。不易会合。谨笔之于书。惟景晦为然也。慎勿烦也。
与权景晦(乙亥)
近日应接颇烦。加以丧威之叠。精力非复前日。用心亦觉衰懒。向时惟得湖上。时有鞭策。今不闻久矣。所恃而为岁晏之计者。在于左右。左右年来操心。亦似不能如前之实。私窃慨然。不审有以自觉否。前日得苏湖书。每有失其前心之戒。窃不自伏。以为过计之忧。近思省来。果是如此。只自家不曾知。足下试思量。能自知处。便是进步处。如何。平日持论。不欲激发要含蓄。所以于朋友间无补助。胡文定真可为百世之师耳。
答权景晦(戊寅)
踏雪之访。加之辱教。此意珍重。何敢忘。中焉有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1L 页
疾。继而新正。因事出入。有便无书。逋慢则深。彼时似有再晤之便。得书悉无复出势。甚为怅然。近日。想更有进益工夫。恨未与闻。此间。日前读书尚未了。正缘作辍为可悯。然亦不无入深之益。閒中披阅。自觉从前为学孟浪无实。须翻转此窠窟。庶有进步处。索居无辅。志力又不彊。瞻望之怀。于是为甚。不知何时极意对床。快此积襞耶。一贯忠恕之义。向日举似湖上。似未以盛论为当。鄙见。相对时略已铺陈。今亦无可反复。幸更取本章集注究绎。却以见教如何。大抵高明见解。从苦心力索中来。皆是实见。未尝有声闻揣量之味。所以为不可及。亦或困于所长。不能活络昭旷。亦不可以不察也。窃尝谓天下之大。古今之远。有志为己者为不少。卒之或未达于圣人者。意者各以气质所近者为学。而不勉中行而然邪。固不敢以是自勉。而亦不敢不以戒也。语甚率易。不能隐于吾契。幸覆教也。
与权景晦(庚辰)
所贵乎道章集注与程尹说。注家以旧说二字辨之。未知是先生本意否。勉斋说似有据。幸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2H 页
索下视如何。六月末。得湖上书。恨未与相见。亦叹操守之美。期以可保。但恨所见似不免惹绊。不肯活络言外见意。正如浅陋之所以相知者。此不可不勉。不可不改也。吾辈年龄向中。前面甚觉悠远。正使下手得无过差。亦受用得几多。固不可困于所长。不念日新之工也。又圣贤经传。除四书节要心经等。已经先辈勘定。愈读愈好。自馀苟未善读。易便随他去。未饷其益而先受其弊。非其书之有弊也。读者固自未尽耳。如近日看语类书。固是好工夫。又觉微有低了义理底意思。以胸中义理多故耳。恐不可不知也。近日觉得存得行得。是真实工夫。要存与行。须先知了。所以贵知。然又专心于知。又使存底行底意思缓了。须是念念不忘。勿令顷刻外驰。庶几两边俱不偏。日前用心太阔远。日用处全不得力。此方懔然耳。要之朋友间流循。真是相贼。告吾不足者。真是使我有馀者也。杜门自守。亦非古人求益之义。是以愿与如左右朝夕刮磨观感。而病故之拘。有来而无往。惟相知然后可恕耳。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2L 页
答权景晦
关门摄疾。见故人手字。无异见面。中秋书。又得于寒暄酬酢之外。所以疏瀹耳目。非寻常比也。九秋气清。伏惟侍省万福。体察读书之工。日有进益。慰溯不胜区区。前书。旨意正当。煞与前日意思自别。必是论语有得力处。此间近日所见。偶与之相值。谨当力疾跻攀。同归好我。愿吾契亦须努力勉强。不令间断则提携之助。贱陋与有幸也。孝弟说及前后两书所论。病思昏塞。未能深思。略记浅见。录在别幅。幸须一一批破为望。冬间。请湖上期山寺轮读一书。初欲自公家办当。似有不便之端。恐遂不谐。吾辈经营有年。而未食效。至月间。欲舂得几斗粮。与意中知旧。为一番会合。左右正不可末至也。
  别纸
 有子孝弟章程子说。 未发则其体至虚。虽理字亦著不得而(止)理又本于虚。虚而未尝不实。实而未尝不虚(止)若只是虚而已则(止)四端又何自而发乎。
窃谓本无一物。故谓之虚。实有是理。故谓之实。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3H 页
只是随所遇而言。不须每言虚而实实而虚然后。著得理字无嫌也。窃详命意。终是爱以理字把实看。恐亦欠活络也。本于虚。改以只是虚而已。差似无病。未知如何。全文去上下。文似不属。更赐示教。
 攻乎异端章
盛论终是可疑。所引语类。非集注本意。乃因吕说。而主攻击之义而言。似不须据以为證也。凡看文字。必须放开心胸。使四方八面都见。然后择其正义而从之。方无偏著之患耳。(所引程子说。非此章之解。以其更言佛老之害。有补世教。故引之于章下。今若以远之骎骎等语。为斯害之證。则恐又失程子之旨矣。)
 逝者如斯章
旧闻金霁山丈有是言。湖上亦亟称其不拘文义。然愚意以为此比之吴说。固为脱落。但亦微有过高之意。只依集注所说天地之化。往过来续。(贴逝字)无一息之停。可指而易见者。莫如川流。故于此指以示人。(方说破逝者如斯。以缴上天地之化以下。)今以为圣人只指水而叹其无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3L 页
穷。推之于天地之间。莫不皆然。则是觚哉之叹之意。其意似高而反狭。窃意此是圣人偶然在川。有感于心。举全体而示人。不必推之于天地之间物物色色。然后知其无穷也。向进湖上。未及叩问。谩记孤陋。以备致思之末。幸赐反复如何。(湖上说亦不以如斯作叹美看。)
答权景晦
诸谕谨悉。可见近来用心之密。深以为幸。川上说。尝以质诸湖上。有少示覆。谨以写呈。幸览观而决其去取。回示如何。鄙初说。自觉多谬误。才改正而湖上说至。未及整顿呈似。亦望示破悖否如何。大抵语中所记。例皆贴著。学者未尝有高阔之论。如此章亦因川流不息处。而指示此道之体。教人勉于体察。无须臾之间。观诸集注及程子说。可见前日议论只好略绰说道体之无穷。更未说到反身体察处。非细失也。未知高明以为如何。三贵说。说得似太高太深。反失正意处多。谨以表列。并有论禀。更细商量驳破如何。承有至间枉顾之意。预企。但旬望前则此中连有纷挠。须待望后成龟潭之会。坐了旬月。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4H 页
自不寂寥。此意已与苏湖长少说及矣。开初。欲躬向川水。了得几处人事。且计邀雨谷丈。此宿约也。
  别纸
 逝者如斯
道之为体。源源不息。无须臾之停。但其有以能不息者。必因物而见。物之易见。莫如川流。故夫子偶在川上。有感于心。发以示人。以为水之流往昼夜不止。过续之理(贴逝字)果如此。(贴如斯字。因文倒解本文。)吾人体道。不可有顷刻之间云尔。旧日。只就道体上推求。须失夫子立言之意。若只以逝字贴水。如斯为叹美之语。则是子思鸢鱼之论。不贴勉人进学之义。圣人平日语言。彻上彻下。似无如此类例。似当更有商量。未知如何。(逝字只依朱子说。只训往看如何。)
 所贵乎道。 非有人远之近之。
窃谓远字近字。是用力字。何为非有人远之近之。
按集注初说。以远暴慢以下下三句。连上三句。作效验说。改本以下三句作工夫说。可考也。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4L 页
集注后段程子尹氏两说。存而不去者何也。注家虑学者赚连看。故以集注旧说。四字分注于二说之下。可谓详悉矣。然凡集注之例。于诸说之别于本义者。必加圈以识之。此注既与集注本说通作一段。无识别之意。恐别有意在。考注中勉斋说。则以集注前段说。为曾子之意。以后段所引程尹说。为朱子取正之意。其说甚的。未知如何。盖只靠平日所养而不加察于正应事时。则固为一偏。而只要临时著力。而未尝致力于平日涵养工夫。则亦无本之可据。而其所谓动正出者。殆不免于强力扭捏而已。所以先以曾子本语之意。释之于前。继以养中见外之义。足之于后。内外交养之功备矣。未知然否。
 易传。天专言之则道也。天且不违是也。
窃谓专言之天。是指不带形质。浑然实理而言。如天以阴阳五行之天字。知性知天之天字。是专言之天也。且如天地合德之天字。先天后天之天字。是就形质而言道。不比去了形质。指说此道。所以朱子有所致疑。(天且不违天字。同一串天字。)非以天且不违之天字。作气体之天而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5H 页
疑程子之说也。尝谓天字亦似性字。性字有专指理而言者。此则不带形质而言天之义也。有就气禀之中而言性善之性者。此即就形质上言天道也。夫专言之天。一个实理而已。更论甚违与不违。惟其以道之具于形质者而言。故见其不违耳。未知如何。更赐砭教。
 不言所利者贞也
窃谓乾始之气。能以美利利天下。可谓无所不利矣。而收束敛藏。泯然无迹。未尝言其所利。此万物归贞之道也。盖即其理而见其为贞也。云峰说。发明似精妙。亦尝考覈否。幸砭破伏望。
  又别纸
 天且不违
盛教皆正当。湖上说亦如是。但所谓天字似性字一节。湖上以为未稳。盖天可以专指理言。而性则是堕在形气底。虽则指理。毕竟离了形气不得。似不可以比并说。鄙说。于朱子说以形气上指言道底意看。故有此纰缪。获承驳正。荷幸。
 不言所利者贞也
盛教犹有未达。恐修辞不尽耳。鄙说。湖上批正。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5L 页
以为乾始之气气字。不是孔子只指理而言。不可搀入气字。万物归贞之道。多了万物字。只当以乾道而言。万物底便是乾。但有所从。不可无别耳。来诲。今以收束敛藏。故不言所利。二说不合。鄙说非以为收束敛藏故不言所利也。乃言收束敛藏。是不言所利处也。如是看则果无病否。但从前看传义。各作一义。今详来教。似以本义亦作无所不利。不可指名之义看。似为未安。更思之如何。(本义或说是程传之义。)万国咸宁之贞。亦是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之义。若只作浑然泯然。无迹可寻之义看。则似非本义之所指矣。云峰说。盖言利中有贞。于本义甚契。幸覆教如何。
与权景晦(己丑)
日知月无忘一段。更寻本文推考。鄙说大误。和靖所谓日新而不失者。直是断决了本意。盖日新云者。指日知而言。则不失云者。亦指所谓不失其日知者而言。恰与温故而知新之语。意同而语倒耳。以为下段是指行言则大谬矣。幸更考之如何。洒扫应对。只在谨独。亦当依盛论为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6H 页
正。朱子语不能谨独。只管理会大处。小小底事。便照管不到。小处不到。理便不周匝。只是谨独。与他处言谨独之义有异。亦谓幽独之中。小可没紧要者。亦不可不谨耳。若泛以为小小底事则不可矣。未知如何。
与权景晦(辛卯)
数月来。不甚外挠。偷暇勘校礼注。亦间试刊节之法。恐非当初大鼻之意。而成书之体。似不可以多为贵。故择其显然不紧者。随觉随删。心甚未安。亟欲质之高明而自不易。料旬望可收毕。毕则计且作温理涵养之功。庶益身己耳。未知近日看何文字。自觉意思如何。每见紧紧底意思。胜了宽缓底。此于进学为有力。而又不能不为德性之累。前此亦尝关说。而犹未见其濯来之快。愿有以猛省之也。
与权景晦
朋友中。虚心求益如吾契。何处得来。蒙陋。从前致愚或有之。但未觉有琼琚之报。不能不以为恨耳。今日偶看语类。有一段正与意会。不敢自私。书付一通。幸少留意焉。未必无补于进修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6L 页
方也。
 先生饯席。酒五行中筵。亲酌一柸与淳曰。安卿更须出来行。一遭村里坐。不觉坏了人。昔陈了翁说。一人棋甚高。或邀之入京。参国手日久在侧。并无所教。但使之随行携棋局而已。或人诘其故。国手曰。彼棋已精。其高著已尽识之。但浅著未曾识。教之随行。亦要都经历一过。
  右训门人训淳条也。吾辈留心于学。高著或能窥及。而浅著未甚分别得。所以犹未免坐在里许。亦不可不致意也。推之诗文之类。亦有高浅著。须尽识得了。方无恨耳。如何。
答权景晦
虽蒙数宵枉宿。缘痿顿未能剧谈。涤荡胸次。殊以为欠。宗洙。自五月望后。一疼轮患。因以沈苦。至今未施巾栉。文字工夫。一味疏缓。只了得语类训人一门。略窥得大贤为人真实吃紧处。似可下手。但反有力不能趁之忧。安得不正切于同人提挈之辅耶。承加意易书。本义固是简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7H 页
此是夫子专主卜筮而不遗义理者。但以为君子谋之意主而读之。则宜有两得之益。想亦以此意入思议矣。因说谩及之耳。
答权景晦
扶疾信宿。馀怀耿耿。从前见左右做事涉紧急。独于治病用缓剂。岂不是未察处。慎勿泛听。幸幸。罔之生义。捡看诸注说。终似就庸众人上说。盖是圣人说话。自有浅粗说处。引而使之精深。亦非读书之法。只注中问者。有一念不直之云。而似是推衍为说。只咀嚼幸免二字。则自可见矣。幸更赐开示如何。罔是指不直之人而言。指一念之不直者。便唤做罔人。毋乃太苛乎。
与柳叔文(道源○丙午)
三冬对雪。远怀迢迢。谨问春发。静中燕养向时毖重。万山深处。弃绝世缘。兢研之功。益见精专。正是爰得我所矣。季氏。调理之馀。想应不住潜养。古人云多病是閒。苟非委卧疾苦者。更相博约。绝胜随俗糺纷。以是慰同人耳。伯胤久阻信息。闻斋所岑寂。便于读书。宜得十分气力。才悉受由还侍。想朝夕尽欢。有足乐者矣。宗洙。去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7L 页
以来。太拽出精神。归后累月潜伏。尚未苏息。重为雪寒所中。苦遭宿咳发作。澌顿殊甚。目中未见偲切之益。耳边未闻砭警之诲。日觉钝滞枯落。回思松泗联翩之乐。恍若一梦。几何不令人滔滔耶。寄示劄录。久拟提禀。而文籍不备。随得随记。犹有不能强说处。别纸条列。幸斤勘覆教。以卒惠诲。是拱是拱。第因此重有所感叹焉者。一自失依。此事寥寥。意中朋友。各尊所闻。鲜肯以讲讨一事相唯阿。乃座右秉烛之功。益勤不懈。兀兀佔毕。不让年少。苟非得于内而忘年数。何以有此。颓废之极。不觉起立。执事之惠我周行。斯已大矣。千万勿以愚昧而舍置之。而频惠警教。区区下交之望也。
答柳叔文
春宫祸变。普恸何言。居然数载离阔。瞻咏之思。何日可已。孟秋。得拜季夏辱复书。满纸缱绻。极慰离索。又有以窥寂寞之中。日有观书玩理之工。果是吾人晚年所冀愿而未易得者。而执事身饷之。其何健羡如之。岁已晚矣。不审迩来。静中燕养何如。宗洙。病随年长。块然为一废物。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8H 页
星寻数。犹未比前日。又不能出资朋友。秖成钝滞。奈何。大儿半生潦倒。偶然参名。老怀慰说。渠从前一向埋没。自此庶几料理读书。而半年奔走之馀。至今犹未安坐。只恐事更多耳。中立兄简静精深。真是益友。与之比近。宜有切磨之助。幽居经济。已能成绪否。主人之爱。固非由他人之平章。而偶尔一时盲评。何足为清境之损益耶。执事反欲以诸公之取舍。而占知当人意思则过矣。似闻幽榻且欲还寻旧时水石。要非为谬计。而傍观者或有以山屐出入而卜主人之取舍。则岂不是枉揣度耶。呵呵。世态纷挐。益厌俯仰。所愿追随同志于荒閒之滨。开心讨怀。警戒不逮。而邈焉未有见面之期。缅想仙庄。频入梦寐。一书还往。动经年岁。每咏何以慰相思之句。未尝不三复太息也。文集。再次整顿之后。冀一勘读。而册子连在外。未暇及审。方留在高案。早晚了毕。幸以时寄还为望耳。别纸录谕。多是闻见所未曾。只据其可考数四条。别纸呈禀。如复得考据。不靳开示。乃荷多闻之益也。抑复有所白。吾辈年龄衰晚。聪明向耄。自非务博时节。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8L 页
纵饶考尽名物。识该故事。其于本源之功。了不干事。不如就四书心经节要等书。加温习之功。玩索涵泳。令心地常在从容和乐中。然后此等工程。方有本领。莫非为吾之用矣。无以酬相与之意。谨道区区。未知高明以为如何。
与柳叔远(长源○庚辰)
前冬。哀示及于逆旅。窃有以窥见勤学好问之意。而未果亲近哀次。拾闻绪馀。愧恨则多矣。未知近日奠省之暇。有何工夫。坚恳之志。精诣之识。朋友中罕所目及。乃能不主所长。乐取于人。此古人犹以为难之。而哀侍有焉。甚幸甚幸。盖尝闻心之为物。贯事理兼动静。故工夫固不可舍事而求理。厌动而求静。然苟不先有以磨砺其宰物之本。而或多就事物上。与之称量区处。则其精神易得外驰。久将与物俱化而不自知。此濂洛所以拈出主静之旨。微与孔门教法有些不同。然可见为人转切处。哀侍立心广大。见得合内外通物我底道理。而于所谓当务为急者。犹有可商量者。前日关说所以云云。愿哀侍屏外务。专工夫。一依朱门之训。(见语类自言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9H 页
夫门)日用之间。务以收敛操持为本。读书看文。且须平心顺理。先观文理语意。以究其义理。务在体察。令一语一句。皆有实用处。有事则应事。事已。即偷取光阴做工夫。勿转向傍边不干己事。如此用工。岁月之间。必有见成。规模亦非人所能语也。且念吾辈年齿渐大。气血精神。非复妙少时节。正当臻此趱趁。到得平日所期望底境界。日子布排。惟见不足。何暇念及外事耶。辱教之及。不觉罄竭。必不中理。幸有以覆教也。如洙。固非全然无意者。觉得因循悠泛。僧道俱不了。常切庸叹。是以忘其不逮而恳为同志告之。若获左右提撕。不失西隅。则又愚不肖之幸也。仲氏戚兄平安否。远惟枕流之趣。兼有博约之助。殊令人歆羡。欲作书。病困未能。为致恨意。濯以兄想亦时相闻。近日工夫又如何。此兄笃实。知旧皆推服。但更得朋友之辅。方为尽美耳。
答柳叔远
前月因庐院便。伏承哀札。副以辨礼文字。有以知哀疚之中读礼加密。感豁不能自已。白露为霜。节物遒迁。伏惟对时哀痛。固有所不能堪者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49L 页
矣。宗洙。老人仅仅度日。贱躯秋初得眼疾痁疾。已过一月而势益加苦。无眼力可看读。无气力可持循。只闭门摄伏。一无所事。年纪渐大。而坐失岁月于疾病滚冗之中。恐不免纯愚之归。良自浩叹而已。屏外务一段。语固似偏。然事为无穷。吾之精神心力有限。若一向就事上留意。则将无暇隙及于读书静养。此亦吾辈之通病也。所以不量浅陋而诵言之。非欲左右远事绝物。专以钻古纸为工夫也。正愿吾契及此光阴未至晚暮时。先立其大者远者。以为立人达人之本尔。乃蒙高明引而为可。至以对證许之。非反省之密。从善之广。何以及此。人心以下。所谕尤是。精察所至。延平先生所谓常存此心。勿为事物所胜者。非但格物之道为然也。为学之要。须持此节度。庶免云云之患。未知曾于此入思议否。别纸辨说。考据精博。深可叹服。此间旧亦疑得及此。未尝考核得如此详悉。向至湖上。亦叹所辨之正。考證之详。且出平日论说文字。以极议论之归。李星湖丈亦有论辨。其说甚详。今并录呈。大指与来辨无异同也。大抵主斩者。以所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0H 页
后若子之文推之。主期者。欲以四种制及养他子之说为證。然四种说。初非指所后子而言。则毕竟近于牵合。养他子一条。庾蔚之之论。又有明證。今以辨论之及。得以搜寻裒稡。不迷于所从。幸幸。第其命辞之可疑处。不免随即劄付。以备采择。未稳当处。却赐反复如何。仲氏戚兄。再蒙存辱。感感。后书有枕涧黄华之期。病态如许。不能奋飞。只增瞻怅耳。
  别纸
 可据之实
窃谓沙溪考出合于礼者。似当据以为信。不须微存适莫之意。备要。分别继与养甚悉。不应独于此以养为继也。星湖所引庾蔚之说。己族无所取后。而养他子之云。分明是他姓之子。
 不体
谨按。丧服不杖期为嫡孙疏曰。长子为父斩。父亦为之斩。嫡孙承重为祖斩。祖为之期。不报之斩。父子一体。祖孙本非一体故也。盖父子分于一体。吻然无间。故谓之体。祖孙则便有子一位在。有传重之义。而不可以继体言。所以谓之不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0L 页
体。辨中以体贴先祖说。恐非本意。
 恩胜处则引而远之。义合处则引而进之。
窃谓出继子降其本生。非嫌其恩胜而远之也。所重在所后。不敢二统故也。所后子。为所后父母若子者。非以其义合而进之也。礼所不容已者也。未知如何。以所后服谓之义服。盖未安。星湖亦辨之甚力。
与柳叔远(辛巳)
借来文字。谨以封完。诸条大槩合一。似无更商量者。悠久一段。因景晦所传。得以致疑。亦无见成意解。乃者始得究观议论本末。为赐多矣。但两家所论。尚无归宿。更不敢妄有指陈。然章下陈潘二氏说。自是一样说话。双峰云峰二家说。又是一样说话。左右所执。似与饶胡之论出入。鄙初间亦专主胡说。更以本文章句反复致思。更觉陈潘说有据依。恐不可遽非斥之。悠久即悠远一句。川上菊庄两说。似得立言之意。幸更仔细玩绎。以求会通如何。兼内外之意。盛论似为圆活。然但谓悠字久字皆兼内外。则文字重叠。意义摺积。类非章句疏通简易之例。未知如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1H 页
何。盖于其内之悠久而只言久字。则久字自兼悠字之义矣。于其外之悠久而只言悠字。则悠字又兼久字之义矣。又何必苦苦说悠字久字各兼内外而后。为悠久兼内外之义耶。川上书谓久是不息则久之久。不可言于徵则悠远之悠。则章句所谓高厚又悠久一句。又似指高厚之悠久处。恐不可专以存诸内者言之也。既蒙不秘。略陈所疑。幸赐裁砭如何。川上书论大全语类看读处。正中好异之弊。左右亦尝点可。固可为后生之鉴识处。然亦一向如此说不得。盖此二书。自有初晚之分。至语类则间不免记录之误。固不可迁就集注章句之意。强合于二书所言之义。然二书所论。又莫非妙道精义之发。不可先有取舍拣择之意也。但能先立主宰。不为义理之所缚。实穷究得。实体认取。则自见二书道理。与集注章句。相为表里。相为发明。而义理为尤备矣。未知如何。抑宗洙之愚。每欲坐进浅陋而未敢焉者。窃自幼少时。得闻先辈长者之论。大槩各有法门。然要之不出知得真行得实而已。学者例以行处不实为忧。此固吾人之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1L 页
通病。然却不念所谓知者。又有许多样辙。不肯就实理处推究。本领上理会。往往用心于文义事證之中。意之所偏。工亦随之。所以知见广。义理多而卒无补于受用之实者也。左右相从稀阔。常恨未能尽叩所蕴。且以数次酬酢间与夫论理文字观焉。则考校勘核之意胜。体察涵泳之味少。又于枝叶繁细处。太屑屑留精。窃恐因循之久。渐成家计。有妨于深造一源之妙。未知此义如何。感相与之义。略致固陋。如其未可。容赐砭教。所拱而俟也。濯以兄平安否。充积之得。俯就之量。非当世之所易见。亟欲偷取旬时。复与左右者盘旋于涧渊之间。庶有开发乎。而秋前势未可出。亦为一怅然也。
答柳叔远(丁亥)
一年未见朋友之面。每切瞻咏之怀。春初。自无何获惠书。谨悉迩来动静凡百。良以感慰。川上一时椓丧。知旧无不相吊。雨谷倚仰甚深。一朝丧失。哀伤之私。累月未瘳。况谊情之厚。游从之久。正自有不可堪者。每念吾契立志勤恳。思索精切。知友鲜比。所恨相从稀阔。无以取益。辱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2H 页
辞旨恳恻。从肝肺流出。敢不策驽磨钝。自附于征迈之后耶。金兄彼时得一夜之话。觉得用工愈深。深可爱敬。但许多义理。皆是自家辛苦所得。故未会心底。不肯轻与之说。左右居既密迩。须勤加过从。使渠好得开口。方是契合处也。如何。苏湖阻痘未频往。近营一江舍。因事中止。吾人触手无一利顺。亦可叹也。
答柳叔远(庚戌)
各在衰暮。会合无日。简书时来。足慰瞻咏之怀。矧惟满纸勤教。真实警切。无非开心明目之地。钝滞之馀。顿觉一番振作。其何感幸如之。秋气乍清。伏惟燕居完养对时增重。棣床愆度。亦日就平康。区区溯昂。无已时也。宗洙。积年痼暑。长夏作苦。精神筋力。耗颓无复馀地。只怜过去虚度。到此无靠倚耳。辱复别纸数条。谕及都的当。殆无更叩。深庸叹服。惟虞祔杖条。终未释然。有少反复。录于别幅。裁教是冀。祧庙仍奉仪节。想已有门内酌定之论。乃猥及于蒙陋。顾未有前闻可以藉手而禀质者。何敢妄以浅见有所陈达哉。然忝在裔末。不敢自外。略陈一二。以备采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2L 页
择之具。亦录在别纸。幸赐勘裁。却以覆教如何。苏湖。震荡之后。一方无复聊赖。际可兄弟幼年守制。能以礼自将。甚足嘉慰。缘自家多病多故。一未从容抚存。提掇其所不及。深自惭负。但耿耿之意。不能自已耳。惟是自己旧无所养。新无所进。随分寻数。种种窒碍。傍无彊辅。无所取质。日暮道远。坐成枯落。后辈一二或有可告语者。亦循习寻常。鼓作不起。正是无自家感动人处。大惧先师遗教遂至寂寥。来教云云。有以仰见隐忧自勉之意。所冀不遐遗弃。勤惠规箴。俾免堕落。正直谅之赐也。所谕枝叶用工之虑。正所可戒。然初学用志恳苦而未便得入头。易流于一偏。须示之以实下手处则自然知所向往。而不至枉费心于旁生侧落之理。然说话极难。戒夫枝叶则易趋于躐等高远之域。惩于躐等则必有缴绕文句之弊。二者皆为病矣。黄直卿问。若不理会细琐。便无以尽精微之义。若一向细碎去。又无以致广大之理。先生曰。须是大细兼备。又尝曰。人之为学也是难。若不从文字上做工夫。又茫然不知下手处。若是字字而求。句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3H 页
而论。不于身上著切体认则又无所益。学者于前两言者。可以得用工之法矣。于后两言者。可以识缓急之次矣。昔年一时妄语。何足追提。但彼时见尊史留心勘覈之功。至于四子小注。亦细加研订。以有成书。第恐义理太多。或有妨于向上一源之功。故敢以致意焉。只此枝叶之虑。便见反约还原之意。所贵两下都不偏耳。未知高明更以为如何也。第更有合商搉者。夫义理固浑然一贯。然其中条理井井。铁定不易。至于节文仪则正是截然不可和会处。谨详尊谕。论礼文字。义理精透。深得立言者之本意。可见从前看文字仔细处。但议论之间。微有欲其不悖并行之意。亦恐易致牵合之弊。未知曾已如是省觉得此意否。愿有以开诲之也。高山屋役。经始经年而苦多魔障。尚未竣事。料断手迤尽是月耳。邦家大庆。多士得秋。胤君高捷解额。贺幸贺幸。大儿今日随众赴玄风。滚汩人事。未暇修理旧业。恐非争衡之器也。
  别纸
 祧主代尽。仍奉别庙。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3L 页
窃谓大宗代尽不迁。自是周公经礼。而意宋制令则初无始祖不迁之礼。故始祖亲尽。藏主墓所之说。载于家礼。其下文。只云大宗犹主其墓田。以奉其墓祭。与今世祧主别奉之仪。仪节差别矣。本朝立为不迁之制。则例有大宗不迁之礼。吾南士大夫家。往往非功尊业垂之位。而有不迁之事。殊失法意。以是好礼之家。于始基之祖。名位未显而有垂后之业。则或有别奉祧主之礼。所谓虽先王未之有而可以义起者也。亦人情之所不容已处也。更何容议为哉。愚意代尽之位。既仍安别庙。则粉面之题。依不迁之礼。改以先祖考妣。而忌祭节荐。在所停废。若依墓祀。只岁一祭之。又似太疏。春秋以时享之。亦非过分之礼。来谕参酌仪节。似皆合于中制。幸更询而行之如何。大抵神主之制起于程子。而不迁之规制于国朝。又无代尽后诸子孙奉享之礼。今祧迁之后。仍奉考妣之主。永世荐享。则是所谓于古无初者。浅意且仿今世别庙之仪。只立考位位牌。以时荐享。传于百世则亦不歉于报本追远之义。而心虽无穷。分则有限之意。实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254H 页
寓于其中。往年漆溪崔氏家。有如是疑节。问于小山。丈席所答亦如是。崔门别有商量。卒以仍奉神主。然愚意小山公裁酌似好矣。幸棣床之间。执右两端。从容商度。度其恰当而举而行之。是所祈望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