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x 页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书
书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5H.gif)
岁色忽新。光阴惊人。齿进学退。直无闻而止。斯为懔惧耳。伏惟俛焉之工。日新不已。时月之间。必有可教诲者。而前既缘事魔障。今又为病缠绕。邈无亲近几案之期。喟叹何限。辑遗书。终未遂一番勘质之计。深恐永为未决之案。病中抽出若干条。姑据浅陋所疑。猥加论禀。以求指一之批。亦尝关达于陪教时。第以散在诸书。恐致考阅之烦。凡议论本末。不避繁絮。略绰誊聚。以便观览。伏望逐一剖教。俾有定说。所拱而俟也。
别纸(论家礼辑遗)
不杖期附注。杨氏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此条在男为人后者为其私亲。皆降一等中。○辑览。本生父母。为其子之为人后者。降服大功。而五服图为之不杖期。不合于本文。(五服图。凡男为人后者。为其私亲皆降一等。惟本生父母。降服不杖期。伸心丧三年。其本生父母。亦为之降服不杖期。)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5L.gif)
丧中。神主遭变改造。祧主改题之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6H.gif)
追造神主
贫窭之家。事不能办。或有追造神主于葬后者。若在丧内则题主于设灵座处。似为得之。而若在丧除多年之后。则当题主于何所耶。虽未立主。而平日祭祀之处。无异安神之地。只得题之于正厅耶。朴南溪曰。初未立主者。虽其行奠已久。而既无立主返魂之节。则其义不可不往行于墓前。犹有所凭依云云。窃谓虽不立主。而久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6L.gif)
班祔。祔于祖父则嫂叔同龛之疑。愚伏问。嫂叔同入一室。虽东西异坐。而毕竟未安。寒冈答曰。朱子曰。妻先亡别庙。弟亡亦为别庙。不可杂也。与家礼班祔条不同。然弟与妻不可同祔一室之意则又更分明。沙溪曰。惟当祔于祖先。虽嫂叔同龛。何嫌之有。
窃谓嫂叔同龛。固似未安。而庙中仪节。容或不能尽用生人之礼。非但家礼不言嫂叔同龛之嫌。考仪未见有言及处。恐只得从问解之论。或有不能尽如仪处则别室藏主。亦所不禁。然但立定格式则恐非尊信家礼之意也。未知如何。
出继子之妇。未及新行。遭本生舅姑之丧。奔哭之疑。
或问。出继子未及新行而遭本生姑之丧。将欲率来。而难其节次。存斋答曰。未除服前。不可不奔哭。奔哭之礼。且仿在途闻齐衰大功丧之例而行之。先到所后之家。与哀侍相吊如仪。即以素服拜谒所后姑。复返丧服。哭拜本生姑殡次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7H.gif)
或问。妻丧饭含。夫与子孰为。尹明斋答。饭含。人子不忍虚其口之义。夫虽主丧而子当为之。
窃疑饭含。初意人子不忍虚其口而设。然一应丧事。多为死者而设。而主丧者主之。独饭含使子主之。恐非家礼之义。问解续。或问亲朋之死于旅馆而朋友为之治丧。则难行饭含之礼。贵以宾贱以子。则不但子于亲行之。朋友为之。似无嫌。金慎斋答。若此之礼。创开似难。此见古人谨节不敢自制之意。然饭含之礼。初终之大目。逆旅仓卒。不幸无主之者。凡干丧事。皆摄主人而行之。如朋友虞祔退之文。可知也。独饭含之礼。以非其主人而阙之。亦情有所不忍。只得依节次行之如何。伏乞裁教。
袭条刘氏曰。古者人死不冠。但以帛裹头。谓之掩。士丧礼。掩练帛。广终幅五尺。析其末云云。盖以袭敛主于保庇肌体。贵于柔软。冠则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7L.gif)
袭冠终未有定制。家礼附注。许用幅巾。而以为如今暖帽。则似非指今所谓幅巾而言也。又退溪先生答金而精问。引仪注无袭有幅巾。注云制如㔶头。然则虽无析末之制。而亦掩之遗意也。盖亲身之物。只取稳实。不必事文饰。冠既嵬磊不可用。幅巾又不必用。则宁从古而考掩之制用之如何。向年初终。用程子冠。而其制尚未的确。不能无疑。伏望参度开诲如何。
服制。缌为妻父母条。妻亡别娶亦同。即妻之亲母虽嫁出。犹服继外姑之服。退溪先生答金而精之问。引吕子约之言而明其有服。问解曰。嫡母继母。于礼并无。盖蒙生母。故不言其妻服丧。而其夫无服为未安。葛庵管窥录。礼。为妻之父母。妻亡而别娶(止)嫁出犹服外服。有正无义。舅之妻无服。是也。仪礼通解。亲属记妻族二。妻之父。妻之母。其所分别言之者。以外姑之不系于外舅故也。以此推之。继外姑当无服。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8H.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8L.gif)
谨按。凡服再降。出于不得已。女子子适人者。不降祖父母外祖父母是经礼。父出后。故与在家兄弟并有降一等之礼。若又以适人而降一等。是服祖犹不用外祖之礼也。且从适人不降之文。祖父母只降一等。似合情礼。未知如何。且如出后子之子又出后。服其本生父之本生父服大功。礼所不禁。终不以嫌于同其在家者而再降也。伏乞裁教。
返魂辞墓之疑
家礼。返魂时无主人拜辞之文。辞墓固非礼之所言。而举世通行。尹明斋以为委巷之礼而非之。朴南溪谓人情不得不然。未知何所的定欤。但谓急于返虞。未遑他节则恐有可议。世俗题主留待毕役而后返哭。是固非礼。而将行哭辞。有何稽滞。恐无害于义者。是此等处也。如何。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9H.gif)
神道容有不能尽如事人处。只得依古人成法。以伸其如事生之情而已。朝墓之仪。果非古人所云之法。恐所不敢举。尹美村问。移先茔向他山。不可无朝祖。金慎斋亦答以为不见于礼。而以情理言之。不可无。此意如何。
丧中改葬告庙服色
将改葬告庙时。主人自告则其告庙服色。退溪先生以为代墨衰之制。素服行之。丧冠绞带。不可入庙。令子弟出主。以右服奠告。又子弟反主。龙冈。以谓当以黄草笠布网巾生布直领布小带行之。问解。以谓主人当自告。不可代行。凶服入庙。祔祭可见。窃谓祔祭是以是丧有事于庙内。所以服其服而无嫌。至于改葬。不关所服之丧服。其丧服入庙。果似未安。将葬告庙。又无出主之礼。以主人不得入庙而奉出神主。亦似未安。只依龙冈说。服平时丧人行祭时入庙之服而行告庙。似免两妨。伏乞裁教。
丧中改葬制服之疑
丧中改葬之缌。先儒之论不同。退溪先生答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19L.gif)
虞祭条。以尊祭卑。
兄祭弟。寒冈以为当不拜。尹明斋则云兄弟有相拜之礼。似当有拜。未知何以适从。妄谓有服之亲。似从不拜之例。如无服以下。似当有拜。如何。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0H.gif)
并有父母之丧者。先葬母。不虞祔。待后事者。出于小记。并有丧。先葬母者当用此礼。而或父祖父或妻。有同时之丧。先葬重丧则似当即行虞祭。而若轻丧先葬则先行虞祭。有违于待后事之礼。又将奈何。不虞祔之文。盖亦指时日相近。可即行葬即行虞耳。若复延引月日。久不举安神之祭。亦甚未安。未知何以处之也。密翁答父母丧葬前行虞之问。以为返魂之夕。略设殷奠。一献无祝。而龙冈则以为素馔从略。行三虞云。问解续。虞祭急于安神。而昆弟之丧。同宫未葬。似不可祭云云。旧闻虽同宫重丧未葬。三虞退行于后丧葬后。则无以安飘荡之神。可略澡洗行虞。而卒哭则退行于葬后。此处恐难以泥于古。伏乞参酌指诲。
祔条小记。妾无妾祖姑者。易牲而祔于女君可也。注。女君。适祖姑也。易牲而祔则凡妾下女君一等。疏。当易妾之牲。用女君之牲。下女君一等者。女君少牢。妾则特牢(疑牲之误)。女君特牲。妾则特豚也。记注方氏曰。妾祔之嫌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0L.gif)
谨按。小记又云。士祔于大夫则易牲。疏。祖为大夫。孙为士。祔祖则士牲卑。许进用大夫之牲云云。所谓女君少牢。妾则特牲者。所以释下女君一等之义。而非释易牲之义也。记注。谓易牲以示其杀则是以女君少牢。妾则特牲。为易牲也。盖妾祔女君。则不敢以妾之牲祭尊者。故以女君之牲祭之。所以示不敢援尊也。特牲特豚则是下女君一等。固为杀礼。而又非易牲之义也。记注恐非本义。未知如何。
父母偕丧。祔祭并设之疑。
父母偕丧。殡宫当各设。虞卒不可并行。祔祭则当如何。若一日内各行。则于所祔者。有数渎之嫌。无宁先行考位祔祭。次日行妣位祔祭如何。尹明斋以为同堂合祔。而新主对设。如祔位之相向。似便于事而亦无碍。如此则是新主考妣。一时并享。恐非礼意。且如祖考妣前祝。并告一祝则是自我作初。各告则为烦缛。无乃未安耶。按大全郭子从问。并有父母之丧。同葬同奠何害焉。其所先后者如何。先生曰。此虽未详其意。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1H.gif)
小祥条。父在母丧。练祥退行之节。问解续。宋敬甫问。有父在母丧者。去正月遭丧。十二月始襄事。十一月之练。已蹉过矣。行练于正月似当。而初期适在是月。仍用是日正月既行练。则又次月当行祥事。而适值闰月。郑氏曰。以月数者计闰。用次月之礼者。实是以月数。则似当计闰。金慎斋答。今之追祭。既后于两祥之期。则似当只计月数。而初期本大祥之日也。不宜相混。正月择吉行练。一月内两祥苟简。则初忌只行祭。以二月行大祥。间月行禫。与他无异。或云祥虽退。禫则应行于当禫之月。
窃谓正月是大祥之月。正月以后退行大祥。亦当用次月之制。大祥当在闰月。前既云退行。只计月数。而下云二月行大祥。似不相照。禫祭当用应禫之月。或说似得之。如何。
大祥将祭而适子亡。支子除服之疑。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1L.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2H.gif)
妻忌与母之忌同日。则先儒皆以为当合设一堂。龙冈谓妣位祝末。云亡室某氏祔食云云。尹明斋答祖孙同忌并祭之问。以为同行各祝云云。盖虽合食。而各为其忌日设祭。则与时祭祔食。意义差异。妻忌与祖孙继序之位。虽若有间。而其各为忌日而祭则初不异也。明斋说似长。未知如何。
忌祭将行有丧。寒冈说。大功废祭。据礼似不甚妨。然在常情即不堪未安。则主祭一人。执事两三人。祭于别所。栗谷要诀。云五服未成服前。虽忌祭亦不可行。问解从要诀之论。
窃谓五服未成服之前。不可行祭。累见于诸儒之论。盖此时袒免奔走。势所不遑。死生大变。所宜异处。恐只得从要诀之说。但丧在远地。未即奔赴则且依寒冈说。权宜设行一献无祝。亦似合于情礼。未知如何。
又别纸
易牲条。来示多用特牢字云云。牛羊豕具曰太牢。羊豕曰少牢。若一牲。不得牢名。郊特牲。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2L.gif)
特牢。是小记易牲下疏说。未考印本。或是字误。见通解续祔条。然既以羊豕为少牢则以豕为特牢。亦不至径庭。故昏礼亦以特豚为同牢耶。更乞勘教。
禫。母在为妻不禫。
窃以为二贺说皆通。而文理则贺循说近是。意义则贺玚说似长。承诲未有指定之诲。毕竟何以见行也。且如长子父在。为妻不杖。而礼家乃有不杖犹禫之论。(旧日所闻以此为定)盖杖不杖由于尊厌。而未尝以尊厌而废祭也。况母在而不杖者犹杖。若以母之所厌。而不禫于禫之者。则是父之所不厌而母反厌之也。未知如何。伏乞覆教。
与小山
月前书复诲谕。有以仰窥进学之笃。提谕之恳。有亹亹而不已焉。赞叹感服。不敢不惕然自拔。思所以洗濯先入者。而第思从前讲论之间。谬持口耳之戒。不能极意辨质。以求究竟。或不免知见之累。计欲翻转窠臼。毕陈固陋。庶几洞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3H.gif)
别纸
修道以仁之仁。专言偏言之疑。语类中三条。只是一意。以偏言看者看作偏言。专言看者看作专言。要在平心徐玩。勿先主张。乃可见本义耳。
窃尝谓中庸此一节。自为政在人以下。皆相因而言。以身对人。以道对身。以仁对道。节节向里去。语类所谓道是汎说。仁是要切底。正指心之全德而言。谓品节斯达道之在于外者。在于吾心之仁也。章句。若带下节偏言之意于此仁字。则必以爱之理说出。以明此仁字之亦同于仁者人也之仁。而天地生物之心以下二十三字。与孟子仁者人之安宅注。少无异同。恐不可以下节之偏言亲亲之仁而便以此仁字亦为偏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3L.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4H.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4L.gif)
前此蒙谕。仁者人也。即接修道以仁而言。人也之仁。既为偏言。则以仁之仁。谓之专言。不成文理。是则然矣。但古人用字活。往往有如是处。有如孟子四端章。是主意在偏言。而首以不忍人之心发之。则是专言之仁也。(语类。问前面专说不忍之心。后面兼说四端。亦是仁包四者否。曰是。)至于见孺子一段。其未及历数羞恶等端时。依旧是专言不忍之心所发底。则尤不可更以下节之偏言四端。而便疑所谓不忍人之心者。亦为偏言之仁也。又如函人章曰。择不处仁。焉得智。则是以仁对智。似乎偏言。而又提掇说仁人之安宅。则是举人心之全德。而非复与智对立之仁矣。继云不仁不智。无礼无义。则又列而为偏言之一事也。又继之曰莫如为仁。曰仁者如射。则是并义礼智包在其中。所谓以仁之仁。人也之仁。虽则分言偏专于二句之内。而义理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5H.gif)
前书随事省察条。庄敬涵养。为未发已发之工夫则欠段落。庄敬涵养。是静时敬也。省察推明。以是为本。是动时敬也。故下文四引程子之说以明之。
窃谓庄敬涵养。固静时敬。省察推明。是动时工夫。然一个工夫而所主而言之。各有立言本意。各随其指言之意而不可混并说也。此书之旨。上文分说中和段落。极其分明。又下然字而曰。未发之前。(止)不容安排。但平日庄敬涵养之工至云云。则其未发也。(止)无不中节矣。此是日用本领工夫云云。则是未发已发之工。皆在庄敬涵养一句。兼动静该体用而言者也。即中庸戒惧章注。常存敬畏之义。观其镜明水止。无不中节之语。则恐不可专以静时敬而言也。其下著至于二字而后。方说随事省察。即物推明。则正指道问学致知一边。而所谓以是为本者。亦谓省察推明之。亦必以庄敬涵养为本。而又以明道问学致知之有助于庄敬涵养之功也。所以其下四引程子之说。而前二条。是缴结庄敬涵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5L.gif)
大学。君子有大道。必忠信(止)而失之。
文王诗。言得众而得国。失众而失国则得国失国。实由于众之得失矣。而众之得失。又由于善不善。故以善不善而言得国失国。善不善之实。只在于忠信骄泰。故又以忠信骄泰而言得国失国。三节之得失。串贯是一个得失。而言其得失之由。则一节切如一节。所谓语益加切。而天理存亡之几者此也。其言善不善之得失。犹可以命之得失言者。盖其命之得失。乃是国之得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6H.gif)
前日书论吴晦叔书自注。引孟子知皆扩而充之。作知之工夫说。若作知所以扩充之意看。则非此书引用之本意。诲谕曰。知所以扩充之意。重在知字。不可谓非此书引用之本意。
谨按语类。却有二义。有问知皆扩而充之矣。知字。还是重字是轻字。曰。不能扩充者。正为不知。若能知而扩充。其势甚顺。又曰。只说知得了。要推扩以充满此心之量。此二条。是把知与扩充。分作知行看也。又曰。上面言扩而充之。是方知要扩充。到下面苟能充之。便掉了个扩字。又曰。南轩把知做重。文势未有此意。知字是带扩充说。上句是知去充。下句是真能恁地充。此二条。主扩充而言。谓即其四端之发。知所以扩充而不使之不充也。二说皆通。而反复集注之意。则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6L.gif)
答王子合书。所谕变化气质。方可言学。
依文诵说。每看作子合所自说。偶看语类。吕伯恭下。全载此条。自变化气质(止)无补也一段。而条首有或问东莱谓五字。且此书前一段。皆以东莱之事言之。恐是子合以所闻于东莱者。质之先生。而先生答之如此也。所谓或问者。恐指子合而言也。如是看则书中但如鄙意。及不审明者。以为如何等语。分明为质论别人言语底话头。此于义理。无甚紧关。而了得本文文理。方似快活。幸检验而裁教如何。
答李永春(守贞○庚戌)
拜床许久。恋德日深。意外伏承下书。感竦又不自胜。就审炎蒸。静中燕养对时毖重。年来门祚不淑。咸丈既不永年。浮浦柏堂次第彫谢。门户之寄。世运之忧。又在谊情之外也。衰病所縻。尚未遂一哭之仪。甚负惭缺耳。士习不美。磨谷流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7H.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7L.gif)
答李孟休(显靖○壬寅)
斯文不幸。函丈先生奄弃后学。哀恸摧裂。不自堪居。伏惟懿谊隆深。千里承实。限于制令。未遂奔赴。惊陨痛割。宜其不能自抑。转眄之顷。奄毕奉襄。万事已矣。于何依放。遗集收拾。亦次第经营。而仲氏兄既阻阔。尊史又远矣。此间诸友。合并亦未易。贱敝疾病踜蹭。恐无以报效尘埃。痛苦何谕。数载离违。瞻想日勤。乃于簿领之暇。远寄问讯。感掬情味。继因子弟往来便。谨审政履际玆康福。于人有济。乃吾人试用处。惟以慰勉耳。宗洙。属大病一月。近才巾栉。尚未堪出入。料来气血。已甚腐衰。欲勉励旧业。收拾不上。奈何。远书不能既怀。
答李仲则(师靖○癸亥)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8H.gif)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8L.gif)
答金幼精(虎鍊○丁未)
俯示追服变除之节。此是礼之变处。岂昧陋所可臆论。乃勤辱远及。良深蹜踧。不敢阙对。谨采前儒所论可以考据者若干条。辑论呈上。以备商择之具。幸更加鉴财。如未为可。烦赐覆教。千万之望。
别纸
朱子答曾无疑书。于礼。闻讣便合成服。当时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9H.gif)
以上数条。皆以成服月日为练祥之节。彼中礼家。金沙溪之外。如尹明斋朴南溪诸说皆如此。所示某家之礼。似不失先儒之论矣。但禫不禫之节。亦有两说。龙冈答权汝行书。以为亦当计成服月日实数行禫。所谓过时不举。及三年而葬者。必再祭无禫。是皆斩衰月数满足。已过可除之时而未除。故必再祭而不禫。先师晚年议论。云今成服日练祥。本于答曾无疑书之意。而书中言练祥而不言禫。非遗忘也。盖古礼。是月而禫。间一月。是从厚之制。不比练祥大节之追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2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29L.gif)
答金幼精别纸
示谕。内外兄弟缌服。丧服图。既不言姊妹则似是只指兄弟而言。但从母兄弟与内外兄弟。等是异姓从兄弟。而异姓又无出入降。内外兄弟之不及姊妹。亦甚可疑。据寒冈五服沿革图。内外兄弟。从母兄弟下。俱无姊妹二字。寒冈之意。恐不是以从母昆弟同于内外兄弟而无姊妹之服。似以内外兄弟之不言姊妹而犹服缌。无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3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30H.gif)
答柳孟熙(宗春○辛亥)
坐好江山。对了好朋友。读了好个文字。人间何乐。能与之并。归来滚汩俗事。便成千丈之落。畴昔之游。恍如梦饱。忽领辱诲。一番醒觉。就审清和。静养棣履毖重。宗洙。还巢又值数日扰闹。神气竭尽。尚有馀惫。不能振刷。殊自怜耳。校事已至收杀否。前日缘谊分之所不已。不自度量。妄参笔研之间。曷足以裨补大事。而面谕书诲。每有过重之语。实非私分之所堪承。幸谅此情曲。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3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30L.gif)
答李命吉(弘天○甲寅)
二脚挛涩。废却门外出入久矣。每欲一书询叩动静。兼叙衰暮离违之怀。而颓懒成性。又苦无
后山先生文集卷之四 第 23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75A/ITKC_MO_1075A_B085_231H.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