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1293-0279c.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墟集卷十六
             明 冯从吾 撰
  杂著
   百二别言
镜源涂先生以理学钜儒抚我榆阳六载于兹内脩外攘
功高一时兹晋秩大司马总督宣大先生戒行有日而以书
抵余山中为别余惟先生勋勒燕然望隆台鼎人人皆以事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1293-0279d.png
功气节为先生重而不知先生之所重者在学问彼事功气
节特先生学问之绪馀非先生之所重也先生之学以大学
知止为宗令学者合下便见性体余向叙先生语录谓开关
启钥直窥圣学之源非阿好也孟子道性善而性不可言不
得已以乍见孺子入井怵惕恻隐之心验之盖欲人知乍见
之时恻隐之心固始有见未见之前恻隐之心非遂无也观
石中有火必击之始见知火在石中虽不击亦有知不击之
火则知性矣是性也自天命以来完完全全不藉闻见不假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1293-0280a.png
思议感于君则能忠感于亲则能孝感于兄弟则能友
爱感于朋友则能信感于百姓则能抚绥感于异类则
能制禦感于孺子入井则能怵惕恻隐观于既感之能
如此而知未感之先孝弟忠信怵惕恻隐之心已具君
臣父子兄弟朋友及一切中外军民之理已涵所谓不
睹不闻未发之中此也所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此也
此天地之根而万物之命也故曰至善其旨微矣学问
知止乎此是从先天未画处立根有不发发皆中节即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1293-0280b.png
位天地育万物皆是物矣岂待外求哉且知一也知而
止乎此则聪明睿知用于容执敬别高不至于玄虚卑
不至于机械聪明睿知始有向往处亦始有归宿处故
曰知止不然聪明睿知不用于容执敬别必用于玄虚
机械其中又有不可言者反不如不知之为愈也知之
一字岂易言哉先正有以致良知为宗者允得圣学直
脉惟是以知爱知敬知饮知食皆为良知兼理欲而言
之不知既以欲亦为良知其势必以纵欲为致良知流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1293-0280c.png
弊至于荡检踰闲无所忌惮而不可救药是又知之一
字不纯以理言知而不知止于至善之过也先生忧之
故单提知止二字为宗举吾之良知而一禀于理即知
即止即止即善又孰肯荡检踰闲以自逸于规矩准绳
之外哉其救良知之末流又真有回澜之功矣呜呼惟
先生学见性体所以见百姓之失所见中国之见侵于
荒陬见异学之眯瞀于性宗真不啻见孺子之将入于
井怵惕恻隐之心真有不容不然不知其所以然而然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1293-0280d.png
者至此则不求有功不得已而功或不求立节不得已
而节著始终此学问始终此性体始终此知止身心意
知家国天下镕成一片此吾性之所以为大而先生之
学所以独得孔曾之宗也彼事功节义又乌足以尽先
生哉余不肖自髫年趋庭即知有圣贤之学荏苒至壮
犹愧道之未闻往岁辛卯与先生讲于京师乙未再讲
于涿鹿而心性之学始觉有一斑之窥又十二年而先
生入秦余虽病卧深山不克与先生班荆一谈而书牍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1293-0281a.png
往复动逾千言无言不悦受益无量今先生行矣余又
安所印正哉所恃此心此性万古同然相契相合千里
若对则虽别犹未别耳先生向贻余书举白沙永结无
情游相期八荒外二语相勖余未尝一日不三复斯言
今敢再为先生歌之以为别先生其何以处我
   释褐后书壁自警二则
士君子释褐后不可忘了秀才气味凡事让人一步凡
事俭用一着便是做人实际不然贻累不浅悔之何及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1293-0281b.png
自己不能寡过而望人容我惑也望人容我而我不能
容人惑之惑也必随事自反不与人较量方能拔此病

   董扬王韩优劣(馆课/)
儒者立言所以明道也有得于道虽浅言之而常合无
得于道虽深言之而常离如此而董扬王韩优劣辨矣
昔仲舒时道术混淆仲舒下帷发愤潜心大业其识已高
且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自博士时已然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1293-0281c.png
其行又何卓也汉承秦后仲尼之道蔑如武帝袭文景
业一切制度尚多阙略仲舒对策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
学校之官郡举茂才孝廉皆自仲舒发之此其议论凿凿
可见诸行真足羽翼道术裨益世教者文辞云乎哉著
书立言虽平易亡奇要之与道合也真西山谓西汉儒
者惟仲舒一人余以为知言扬雄制作允称深奥而行
事似不副之如太玄果玄也众人不好与玄何损而汲
汲于解难之作比之天地未已也而又比之典谟比之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1293-0281d.png
雅颂未已也而又比之箫韶夫雕虫之技既曰壮夫不为
而又不胜其誇张得意之态深于养者如是乎屈原虽
过于忠而耿耿一念诚可以愧世之为人臣而怀二心
者何物子云敢作反骚以驳之原亦附离丁董者等邪雄
之出处大节君臣大义岂待剧秦美新而后决白黑哉
反骚一篇可反观矣纵其言高出苍天大含元气与道
术世教何补雄也不过词人之雄耳其于道尚可在离
合间论哉两汉以降历魏晋六朝而吾道益陵夷不可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1293-0282a.png
振王仲淹起隋之末造当众口哓哓中慨然以著述为
己任其立言指事一禀于仲尼故曰通于夫子受罔极
之恩即此一言而通之人品学术可知矣桓文借名尊
周夫子然且予之况通之于仲尼何后世耳食之夫猥
以吴楚狱通不知于老庄辈又执何辞以声罪致讨乎
或又以太平十二策姗通出处不知开皇孰与新莽若
以雄而律通则与惩羹吹齑何异况献策不报即翻然
赋束征之歌退而讲道河汾且屡徵不起此其于出处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1293-0282b.png
间岂不大有可观哉明道称其极有格言考亭称其循
规蹈矩诚谓其与道合耳通之后越百馀年而得韩愈
氏愈之文天下宗之而不知因文见道盖亦有足多者
唐以诗赋取士故学者不得不取材于诸子百家而孔
孟之传不绝如线愈独举尧舜以来之统归之孔孟此
非有独得之见者能之乎佛氏之教浸淫人心牢不可
破而愈上表陈言虽蒙窜斥而其志不隳其有功于吾
道何如许由龙逢伯夷皆特立独行之士皆可以维纲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1293-0282c.png
常而扶宇宙愈作通解惓惓于三师之教其有功于世
教又何如愈之为文岂颛颛刻画于词句间哉第上书
及门其出处之际尚有遗议愈于吾道盖合者多而离
者少也程子谓愈亦近世之豪杰谅矣噫三子之为文
也浅而于道也合雄之为文也深而于道也离此董扬
王韩优劣之辨也然则三子又孰优乎曰余又有取于董
子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之说
   雪夜纪谈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1293-0282d.png
壬辰冬余卧病山斋友人萧辉之氏雪夜过访相与围
炉谈学因及贤哉回也饭疏食饮水二章余曰孔颜之
乐谈何容易古之圣贤见得道理分明胸中自有一段
乐处无等待无起灭故曰不改其乐曰乐亦在其中味
不改与亦字可见此心常是乐的虽到如此贫时犹然
不改犹然在其中耳且真乐原不在外乃性体也人不
堪处正是回不改处只不忧便是乐非不忧之外别求
个乐也此克己复礼之说也辉之曰真乐乃吾性体固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1293-0283a.png
也夫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岂发愤时
复有忧乎一忧一乐循环无端是圣心之乐又有间歇
时矣余曰圣心只有此乐不乐必不肯发愤发愤忘食
圣心必有所乐而为之者岂至乐以忘忧而后知其乐
哉孔子发愤忘食颜子欲罢不能孔子乐以忘忧颜子
不改其乐故曰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者颜子也辉
之曰孔颜之乐固不因处贫改矣不知于富贵又何以
处之余曰圣人非恶富贵而逃之但视其义不义何如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1293-0283b.png
耳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浮云为太虚之障不义
之富贵为心体之障圣心如太虚然故曰于我如浮云
扫浮云而还太虚此孔子所以乐在其中也辉之又曰
仲尼不为已甚举世皆忧我独乐无乃为甚乎余曰圣
心如太虚然断不肯自视太高视人太低故曰从吾所
好观一吾字若曰各人所好不同他从他所好我从我
所好吾之乐在其中亦各从其所好耳敢谓天下皆忧
我独乐哉吾之一字何等平易何等含蓄若后世学者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1293-0283c.png
便不免自视太高视人太低分彼此而露锋铓矣孔颜
之乐谈何容易嗟乎富贵贫贱正学问大关键处哉欲
寻仲尼颜子乐处正当在此处寻不然则堕于佛氏空
虚间矣辉之闻余言喟然叹曰妙哉道盖至此乎孔颜
之乐不必远寻即此时吾辈坐谈间烧烛啜茗四壁萧
然神怡心旷当下便是孔颜乐处又何必远寻耶因相
与歌尧夫诗数章而别冯从吾曰讲学之益大矣哉先
君于不肖以从吾命名岂徒名之已耶不肖三十年来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1293-0283d.png
有如梦梦今一旦与同志坐谈始恍然有觉讲学之益
焉可诬也呜呼顾名思义愧汗津津今而后所不发愤
此学而甘于暴弃是负此良朋雪夜之谈即负先君命
名之意也可不惧哉因详记之以矢诸异日
   书周淑远卷
周淑远年丈终养家居既禫犹坚卧不起与余讲学宝
庆寺其于功名富贵漠如也岁戊申莫春余偕淑远暨
刘孟直郡丞杨工载进士宜孟庭刺史宜叔尚文学王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1293-0284a.png
惟大郡丞为华岳之游而华阴谕张去浮率阖学诸生
百馀人遮道问学相与讲于岳庙之灏灵楼大家充然
各有所得而淑远因其伯母病力别余先归余偕诸同
志又讲于青柯坪讲于宜氏园越数日始归归而淑远
游华新诗已烂焉充斥奚囊矣余为数语跋其后一时
争传以为盛事而余亦有一律遂羞涩不敢出匪直珠
玉在前觉我形秽而已一日淑远持素卷索余书余辞
淑远曰毋吾辈此游原不为诗吾之所以期望子者亦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1293-0284b.png
不在诗诗纵不工书之庸何伤余唯唯遂书之以博一

   别李子高言
阳明先生致良知三字泄千载圣学之秘有功于吾道
甚大而先生又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夫有善有恶二句
与致良知三字互相发明最为的确痛快为善去恶一
句虽非大学夲旨然亦不至误人惟无善无恶一句关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1293-0284c.png
系学脉不小此不可不辨何也心一耳自其发动处谓
之意自其灵明处谓之知既知善知恶是良知可见有
善无恶是心之体今曰无善无恶心之体亦可曰无良
无不良心之体耶近日学者信致良知之说者并信无
善无恶之说固不是非无善无恶之说者并非致良知
之说尤不是或曰果如致良知之说然则诸儒所称或主静
或居敬或穷理或静坐或体认天理或看喜怒哀乐未发
气象彼皆非欤曰不然良知是本体居敬穷理诸说皆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1293-0284d.png
是致良知功夫致之云者非虚无寂灭如二氏之说也
致乎致乎岂易言哉华下李生崇巍潜心致良知之学
有日顷同渭南吴生从俭负笈裹粮不远三百里徒步
从余学且时方隆冬冱寒余留居月馀见其志坚思苦
卓有黄直卿之风心甚嘉之今岁暮二生辞归因书此
为别闻生有兄崇峰亦有志于此学归而以余言谂之
知其必有合也
    别李士占言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1293-0285a.png
灵台李生士占于戊申冬介蓝田杨司训从学于余时
士占方自太学归因别家久不能多留约明年当专负
笈卒业焉越岁己酉三月士占果来听讲逾月而别津
津大有所得濒别余无以为赠窃念吾乡自横渠先生
讲学后真儒代不乏人而近日此学益觉兴起殊为吾
道庆幸夫圣贤之学不在玄远即子臣弟友间而道在
即辞受取与间而道在即日用常行衣冠言动间而道
在于此一一尽道使仰不愧俯不怍即此便到圣贤地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1293-0285b.png
位圣贤非绝德也后世功利习炽人不知学即有志于
学者不求之虚无寂灭即求之词章口耳于是圣贤之
学视为绝德不可几及矣可胜太息士占今越数百里
徒步来学此其识见力量岂不夐出风尘之外哉余甚
嘉之于其归也书此为别呜呼横渠往矣千古斯文之
说岂异人任余不肖愿与士占共茂勉之毋与俗同
   渭滨别言赠毕东郊侍御
夫事功节义理学文章虽士君子所并重然三者乃其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1293-0285c.png
作用理学则其根夲也根本处得力则其作用自别侍
御东郊毕公理学名儒也顷奉命揽辔西秦下车以来
凡所为秦人士兴除计者靡不竭尽心力如请罢𣙜税
请增解额尤荦荦大者其事功业已脍炙人口为秦人
士尸而祝之矣至于立朝封事慷慨激烈不避忌讳
而搦管摛辞闳深奥衍大有关于世教即临池绪馀亦
轶钟王而驾颜柳其节义文章又何其卓尔不群也余
不肖屏居深山于三者一无所有而理学又有志而未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1293-0285d.png
逮公不察而误以余为可与言命驾浚郊纵谈学问阐
名理析疑义闻所未闻呜呼公之理学是尚可以津涯
窥邪公今将还朝余方杜门谢客愧攀卧之无从而
公复走书山中为别公之谊高矣余将何以报公哉盖
公之言曰自闻教之后时默默自勘每觉经年蒿目镇日
焦思多从事迹上拮据虽于地方事无有不竭之心无
有不殚之力毕竟于性命之学尚没干涉兹弛担东归
拟从静里钻研遍发圣贤经籍及有宋以来诸儒著述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1293-0286a.png
一一穷究体认直欲从经事宰物之中取讨归宿务使
点滴归源庶几心与事打成一片然后敢言用世呜呼
公之言精矣微矣圣学天机泄露无馀矣余又何以报
公哉尝慨世之学者离心言事则落渣滓离事言心则
堕玄虚如公心与事打成一片此正公深于性命之学
而直接千圣不传之统者也讵止用世而已哉以根夲
为作用使天下睹真儒之效猗与盛矣余自闻公教旷
然若醯鸡之发蒙虽愧道之未闻而向所为有志未逮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1293-0286b.png
者或亦可以收桑榆之功于异日时公及瓜候代驻节
咸林东望三峰黯然神往不知公何以终教我也余且
日夕望之矣
   书江布衣卷
新安江汝脩学道有年近因梦莲有感南皋先生题无
欲真宗卷赠之诸同志各有言余读之良快夫人能无
欲虽梦亦醒不然虽醒亦梦矣有欲无欲学不学之辨
也汝脩越数千里访余山房余为题此呜呼汝脩醒人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1293-0286c.png
也余得无为说梦也乎
   别河津宁董五生
丙辰三月河津宁生献诚偕其侄绵祚维祚董生振祖
偕其弟振世绍介张去浮先生书越疆徒步问道于盲
河津故薛文清公里也文清公之学以复性为宗诸生
有志于学惟求复性足矣乌容枝指晦翁云人性皆善
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
复其初夫复其初则复性矣而必自效先觉之所为得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1293-0286d.png
之余愧非先觉而文清公即吾辈之先觉也惟效文清
公之所为则可以复性矣又乌容枝指虽然性为何物
复用何功于此参之又参究之又究以至于无可参究
处一旦豁然有悟才是深造自得如此则居安资深左
右逢原才谓之真能效先觉之所为不然纵依样画葫
芦窃恐其转效转远又何性之能复哉故不效先觉不
可以言学而不自得亦不可以言效诸生行矣愿各努
力即秦晋异地犹如晤言一室也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1293-0287a.png
  题辞
   关中四先生要语题辞
泾野先生语录故二十七卷苑洛先生语录故六卷海
内传诵已久至溪田先生语录止存数则于嵯峨书院
志中斛山先生语录附刻于遗稿后人多未及知余生
也晚不获抠衣四先生之门而读其语录慨然慕之想
其为人因汇而录其语之尤要者分为四卷以便观省
若谓即此足以尽四先生非余不佞之所敢也且余之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1293-0287b.png
所录者四先生言耳四先生德业节义炳耀古今盖所
谓行过其言者求四先生者又进而求之于行斯得四
先生立言之意不然即取四先生全集读之亦徒为口
耳赘也矧要语乎哉传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吾党
勉矣
   学会约题辞
岁丙申秋余与诸君子立会讲学于宝庆寺越数会诸
君子请余言为会约余谢不敏诸君子请益力爰述所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1293-0287c.png
闻条列如左亦藉手请正意也诸君子其谓之何
   关中士夫会约题辞
夫世道隆污系士风厚薄而返薄还厚倡之者当自士
大夫始使士大夫而犹然不倡则于齐民何责焉昔夫
子叹时人论礼乐而决之曰吾从先进当其时岂无野
人夫子者而夫子不之恤若曰知我者其惟先进乎罪
我者其惟先进乎今万世而下犹知有先进可从者伊
谁赐也吾二三士大夫诵法孔子有日睹今世道士风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1293-0287d.png
可不决所从而徒空叹君子野人哉顷者经轩熙宇二
先生过访精舍谈及吾乡士风为之咨嗟太息者久之
余曰此岂异人任也在二先生倡之何如耳二先生曰
然是亦不可以无约子其任之余谢不敏曰有诸前辈
在二先生曰否否即此是前辈命也长者命少者不敢
辞子其任之余曰唯唯遂载笔从事于二三士大夫之

   辅仁馆会语题辞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1293-0288a.png
余讲学里中而四方同志多有担簦至者顷许生大伦
至自榆阳顾生晿离至自姑苏张生士鲲孙生绳祖至
自华下咸宁杨生起泰辈倾盖四生遂成莫逆朝夕切
偲驩如也一日任生国珣录其会语就余请益余喜甚
因进诸生谂之曰诸生今日之志亦既真且猛矣第合
则作离则辍始则勤终则怠人情乎诸生惟不以离合
易志不以终始改节则今日之言不啻足矣余又何益
焉诸生再拜谢曰先生之言益莫益于此矣请书其言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1293-0288b.png
于简端以代韦弦之佩
   朱贫士行录题辞
余为朱贫士传成一时同志争传之而世风亦借以少
砥余门人马生元吉辈复裒公移墓表祭文等篇捐赀
付梓题曰朱贫士行录仍丐余一言弁首余惟善恶报
应人皆知之第朝为善而夕即望报一不报而遂以为
为善无益朝为恶而夕亦畏报一不报而遂以为为恶
无损不知天道盖久而后定不在旦莫间也尝见世之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1293-0288c.png
不检者多得意一生而至末始报比既报而悔之无益
改之无及亦足悲矣呜呼使早知末之必报也则岂有
不凛凛于当年者耶易坤卦以履霜戒坚冰而诗之七
月亦自秀葽计觱发古人之为虑远矣朱生苦节笃行
生平不求人知人亦无有知者而名至末年始著即诸
公之表扬余之为传岂有所私于朱生哉盖自有莫之
为而为者在也孔子曰夫微之显诚之不可掩如此夫
信矣信矣因书此以醒世之闇于天道者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1293-0288d.png
  跋
   孟云浦教言跋
先生讲学新安而伊洛之间庶几复睹二程之化观其
示初学用功诸条而先生之教之学可窥一斑矣顷者
先生寄示不佞不佞受而读之欣然有当于心也爰付
梓人用代韦弦之佩并与同志者共焉
   刘孟直岳会杂咏跋
华岳之会足称一时之盛余愧不足为诸君子役所幸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1293-0289a.png
有孟直诸什则今日之游可托不朽矣昔朱元晦与陆
子静游白鹿洞泛舟乐曰自有宇宙以来已有此溪山
还有此佳客否余于今日亦云余儿康年侍行得此诗
付梓以传余为跋其后
   周淑远游华山诗跋
古今名公游华岳者代不乏人未有徵会讲学如今日
者亦人不乏咏未有永言孝思如淑远氏者昔陆象山
与朱晦翁讲义利章于鹿洞闻者流涕今读此诗而有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1293-0289b.png
不流涕者非夫也余顷与同游诸君子讲惓惓于孝弟
二字其于千古圣学颇足自信盖淑远倡之矣
   理学诗选跋
冯从吾曰选理学诗与选唐人诗异选唐人诗论诗不
论人所谓人以诗重也选理学诗论人方论诗所谓诗
以人重也呜呼学者将人以诗重乎抑将诗以人重乎
读是编可以自悟矣辑成复书此以谂同志
   辨学录跋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1293-0289c.png
夫学一也有异端之学有越俎之学有操戈之学何谓
异端之学佛老是也而佛氏为甚二氏非毁吾儒不遗
馀力乃巧于非学之尤者而讲学者多误信之故不可
不辨何谓越俎之学吾儒讲学所以明道也讲间惟当
泛论道理如孔子论明德新民子思论天命率性孟子
论夜气性善皆是泛论何尝着迹譬如白日当天在在
皆其所照临时雨沾足处处皆其所润泽非专为某人
某人而照某人某人而雨也无论居官居乡当讲学日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1293-0289d.png
不得议及他事论及他人方得讲学家法不然是以议
事当讲学以论人当讲学也不几于越俎而失体哉何
谓操戈之学吾儒学问当以孔子为宗而颜曾思孟周
程张朱皆诵法孔子后学所由以津梁洙泗者也若曰
学当以孔子为宗而周程张朱皆不足法即此一念去
学千里矣以周程张朱为非以孔子为是是孔子特不
敢非耳若孔子可非则亦非之矣非宋儒而宗孔子亦
非真宗孔子者也且非宋儒而独宗孔子是其心以孔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1293-0290a.png
子自任也以孔子为宗则可以孔子自任则不可即此
一念去学万里矣况此心一惯其势不至并孔子而非
毁之不已也又何以为宗孔子耶世之非学者方且非
毁宋儒而我又从而附和之不几于操戈而入室哉盖
异端可驳也而以驳异端者驳时事则为越俎异端可
辟也而以辟异端者辟宋儒则为操戈此尤人情之易
流学术之隐病不可不亟辨者也呜呼不讲学者无论
即躬行讲学毅然以圣道自任者多坐此病而反令非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1293-0290b.png
学者借为口实其所关系不小异端之病余于录中已
详辨而越俎操戈之病则未之及也因书此与同志共
戒之
   古文辑选跋
余既辑古文成或曰李斯上秦王书古矣胡删之曰焚
书坑儒其人非也或又曰既删之而目录中犹存其名
何也曰存之以为世戒也见做人一差即文如李斯亦
不足传也或又曰韩退之人则美矣诤臣论不选何也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1293-0290c.png
曰退之果与亢宗厚善忠告善道密规之可也如规之
而听善则归友不自以为功可也如规之而不听不可
则止不成人之过可也如不厚善则言与不言置之不
谈可也乃见不出此而著为论以翘人过文虽工其如
失朋友之道何厥后永叔上范司諌书上书极是而中
亦引退之此论可见不惟退之不自知其非即永叔亦
不知退之之非矣在退之不过智者千虑之一失原不
足为病第惧后之人借著作以泄私忿者以此为口实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1293-0290d.png
也故不得不辨或又曰孟子不尝言蚳蛙乎曰不然孟
子著书于既諌之后退之著书于未諌之前所以不同
耳或又曰是则然矣古文名世者甚多此得无有挂漏
乎曰古人名世者诚多余止据一时所见录之耳非遂
以此为尽古人之长也挂漏之说敬闻命矣
  墓表
   明诰赠奉直大夫冀州知州东泉杨公配赠宜
   人陆氏合葬墓表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1293-0291a.png
明兴大江以北彬彬多理学之儒先是泰州有王心斋
布衣近时庐阳有蔡肖谦符卿乃今怀远又有杨原忠
郡伯云余于原忠叨一日之雅顷千里函币求余表两
尊人墓余即不文谊曷可辞按状公讳濂字子静别号
东泉其先蒙城人洪武初讳选者避乱徙怀远占籍遂
家焉选生生朗朗生华华生环即公王父也家世
业农环生三子长讳均即公父以儒术起家司训永年
改长山晋谕利津仕终岷府教授为王者师初娶御史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1293-0291b.png
魏公贞曾孙女生公八岁失恃王母岳鞠育之继母徐
又生二子而公居长英敏慷慨有大志踰髫趋庭学举
子业即能解悟人以为进取有机矣时教授公尚为诸
生映雪囊萤不治家人生产业家徒壁立公叹曰有子
而使其父忧俯仰不克竟所志又恶在其为有子乎乃
投笔改业退而沽酒当垆日夜持筹为事亲计教授公
家贫而好客公事之有曾子养曾晰风教授公自为诸
生以及宦游燕赵齐鲁间垂三十年一切日用资斧罔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1293-0291c.png
不周裕皆公竭力供之甚至称贷以娱其心志而教授
公不知也异母弟妹凡五人次第婚嫁悉公营办及教
授公之任公令诸弟侍行而已守旧庐作业不辍教授
公归行李萧然所遗图书及旧庐悉推让诸弟教授公
及继母徐先后弃养其丧葬悉遵会典及文公家礼且
独力襄事不少累诸弟人尤以为难乡人有子获罪于
父者其父怒不解公闻而劝慰其父援古证今剀切恳
到闻者莫不酸鼻而其子遂悲号自责请罪膝前卒复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1293-0291d.png
父子之好如初公尝携仆之教授公任就食旅馆其仆
阴窃其财以去公觉而切责之且令识其主人比还令
仆如数偿之主人始惊讶感谢不已其天性孝友轻财
重义类如此公配陆宜人为名家子生而柔嘉勤俭精
女红年二十归公克执妇道家尝贫不能供舅姑甘旨
悉脱簪珥佐之事继姑更得驩心祖姑岳病卧久手自
扶掖左右朝夕不少怠饮诸娣姒以和庭帏间绝无猜
忌遇诸臧获有恩每见其子有督过者辄戒之曰彼独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1293-0292a.png
非人子邪理家政井井有条与公白首相敬如宾公以
孝弟重月旦评宜人内助之力居多生子四长嘉会生
员蚤卒次嘉言娶徐氏次嘉行娶韩氏继尹氏次嘉猷
即原忠丙子举人官至贵州镇远知府娶刘氏封宜人
孙男四尚耕生员尚古俱言出尚浑太学生猷出尚蒙
生员行出孙女六一适生员高一骥一适生员潘士谟
一适陆尔驭一适何某一适庄某一许字何某曾孙男
五培永浑出培仍耕出培蕃古出培光蒙出曾孙女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1293-0292b.png
六一许字胡某一许字梅某一许字刘某馀尚幼公生
正德辛未十月二十四日卒隆庆壬申七月二十七日
享年六十有二宜人生正德辛未七月二十八日卒万
历丙子九月初四日享年六十有六合葬旧城北祖茔
公没二十馀年为万历壬寅以原忠考绩赠公奉直大
夫冀州知州陆赠宜人制称公负薛包之至性善处母
子兄弟之间追陈寔之高风独标里党乡闾之誉称宜
人高堂滫瀡佐孝子以承欢中壸佩环襄哲人之市义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1293-0292c.png
呜呼公夫妇亦可以不朽矣冯从吾曰谚云芝草无根
醴泉无源其然岂其然乎原忠文章政事大噪一时力
承正学为世真儒而不知公之隐迹市廛躬行孝弟其
发祥长而启佑远也余故忘其不文撮公行事为公表
诸墓道俾世之君子知原忠学问渊源盖有所自云
  墓志铭
   王氏女墓志铭
亡女余妻赵孺人出也适咸宁庠生王绍经绍经先娶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1293-0292d.png
于秦故亡女称王继妇云女生而臞甚然言动不凡外
舅县尹公见而奇之是时先大夫先宜人弃养久余同
伯氏居伯氏视之不异己女六七岁闻余读书声即愿
听时或问其大义余私谓孺人曰使此女也而男无忧
科第矣稍长精女红针绣纴刺多所妙创家人竟日不
闻笑语声余甚怜爱之万历己丑余成进士读中秘书
女与孺人如京师壬辰余以御史请告归越岁癸巳女
适王氏王关中钜族自江涯公以名御史起家而敬斋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1293-0293a.png
君又以长厚绳其武绍经英年好修亦其家教然者女
既适王与绍经相对如宾相谈必以道义尤惓惓孝弟
二字绍经时为余诵之乙未余补官携家京师女与绍
经从女日夜从侍绍经学此外他无所及余素性踽凉
斤斤于辞受取与女知余非矫也尝曰父平日讲学正
在此处自验不然所讲谓何余自是益有所警省居亡
何余奉命夺官归家人有私悔余多言者女则曰士君
子立朝不如此安所称臣节女当在京邸时居恒念祖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1293-0293b.png
姑及舅姑不置比抵家事之礼弥笃祖姑李以十九守
节今踰七望八老矣而精神尚健内务无钜细无不殚
力家人鲜能当意女独能得厥驩其舅即所称敬斋君
素以孝闻知女能得李驩也愈益喜敬斋君有子六而
绍经为长女尝为余言曰每见世俗家多以兄弟妯娌
生嫌疑病根皆起于冢妇任事者径情避事者推诿诸
娣何则为是益重舅姑忧耳余颔之而女能以其言试
诸践履举凡内务念祖姑老姑薛病欲代夫生母顾庶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1293-0293c.png
母何劳也亦无钜细无不殚力故阃以内诸靡不办具
绍经性素俭约女以淡泊相之服饰器用多秦故物女
怡然无少嫌岁节必县秦遗像祀之绍经业举子业女
谆谆以做人相劝勉绍经以行谊称庠校间女内助之
力居多女素无病丁酉三月十六日产一女产后十三
日而病至次月初五竟不救死距生丙子正月初五日
生才二十有二年耳呜呼痛尚忍言哉忆昔余被逐宿
固节灯下与绍经暨女与两儿坐谈余向绍经曰从此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1293-0293d.png
归山惟有着实讲学以共肩斯道女从旁应曰父平日
不曾虚讲如何今才去着实余闻之𢥠然今言犹在耳
负愧良多呜呼痛尚忍言哉绍经卜以歾之明年九月
二日迁秦氏榇并葬曲江祖茔之次而乞余铭于是挥
泪而为之铭曰呜呼丰于而德啬于而年吾铭而墓用
志而贤而年虽啬而德则传畴云天道有然不然呜呼
而亦足以瞑目于幽玄
 少墟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