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五
卷十五 第 1a 页 WYG1293-024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墟集卷十五
             明 冯从吾 撰
  记
   关中书院记
余不肖偕诸同志讲学宝庆古刹有年矣岁己酉十月朔
日右丞汪公宪长李公宪副陈公学宪段公联镳会讲同志
几千馀人相与讲心性之旨甚具驩然日晡始别濒别诸公
卷十五 第 1b 页 WYG1293-0247b.png
谓余曰寺中之会第可暂借而难垂久远当别有以图之明
日即以寺东小悉园檄咸长两邑改为关中书院延余与周
淑远诸君子讲学其中而汪公复为书院置公田延绥抚台
涂公闻而嘉之以俸馀增置焉讲堂六楹诸公扁曰允执盖
取关中中字意也左右各为屋四楹皆南向若翼东西号房
各六楹堂后假山一座三峰耸翠宛然一小华岳也堂前方
塘半亩竖亭于中砌石为桥偏西南不数十武掘井及泉引
水注塘井覆以亭二门四楹大门二楹旧开于南缘邻官署
卷十五 第 2a 页 WYG1293-0248a.png
冠盖纷遝深山野人不便厕迹因改于西巷境益岑寂
且不失吾颜氏陋巷家法也西巷地基乃用价易民居
大门外复构小屋数楹仍居数家以供洒扫之役前后
稍为修葺未及数月焕然成一大观矣松风明月鸟语
花香令人有春风舞雩之意而刘郡丞孟直复为八景
诗以壮之一时同志川至云集吾道庶几兴起而余愧
不足以当之也一日讲毕诸生请曰自昔书院创建皆
有记而当道诸公盛举又不可泯焉不彰也先生得无
卷十五 第 2b 页 WYG1293-0248b.png
意乎余唯唯因进诸生谂之曰我关中形胜甲于天下
羲文武周后先崛起弗可尚矣自横渠后理学名儒代
不乏人盖文献之邦而学问之薮也吾辈生于其后何
可无高山景行之思且书院名关中而扁其堂为允执
盖借关中中字阐允执厥中之秘耳夫中之一字自尧
始发之所谓尧得统于天者此也然中与不中虽见于
事而实根于心舜又恐人求中于事而不知求中于心
故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旨微
卷十五 第 3a 页 WYG1293-0248c.png
矣然危微精一之辨莫详于子思中庸一书盖中之为
德庸德也中之为言庸言也喜怒哀乐中节子臣弟友
尽道是也于此一一中节一一尽道直至中和致而位
育臻然后可以合无声无臭之妙然后可以语尽性至
命之学呜呼岂易言哉夫喜怒哀乐中节固也若必待
已发而后求中节子臣弟友尽道固也若必待既感而
后求尽道则晚矣故必当一念方动之时而慎之而后
能中节尽道也此慎独之说也故曰其要只在谨独虽
卷十五 第 3b 页 WYG1293-0248d.png
然又必待念起而后慎之则亦晚矣故必当一念未起
之时而慎之而后能中节尽道也此戒慎不睹恐惧不
闻之说也故曰静中看喜怒哀乐未发气象一念未起
则涵养此心一念方动则点检此心于此惟精于此惟
一庶乎有不发发皆中节有不感感皆尽道矣呜呼岂
易言哉然人多不肯用戒慎之功者何盖亦未知本体
责任不容诿耳且天命之谓性非命之甘食悦色如告
子所称正命之使我位天地命之使我育万物也我能
卷十五 第 4a 页 WYG1293-0249a.png
位育则性尽而能复天之命我不能位育则性失而无
以复天之命可不畏哉命如君命父命师命然君命父
命师命皆着于声臭而惟天命不着于声臭故曰上天
之载无声无臭天之命我者如此其重而又无声臭之
可即念及于此喜怒哀乐虽欲不中节不敢也子臣弟
友虽欲不尽道不敢也独虽欲不慎不睹不闻虽欲不
戒慎恐惧不敢也孔子曰畏天命又曰小人不知天命
而不畏也彼不畏者原不知耳若知之岂敢不畏哉知
卷十五 第 4b 页 WYG1293-0249b.png
本体之难诿自知功夫之当尽而或又谓本体原自现
成用功即落臆说是谓天地本位万物本育而我不必
位育之也弃天亵天甚矣其如天命何呜呼位天地育
万物圣人此天命凡人亦此天命上而天子此天命下
而庶人亦此天命无圣凡贵贱无弗同者今吾辈自天
生以来俱各命之以位育之性俱不容不讲危微精一
之学即汲汲皇皇异日犹未知能复天之命否也而尚
敢暇逸为哉上帝临汝无贰尔心愿共勉之诸生𢥠然
卷十五 第 5a 页 WYG1293-0249c.png
曰今而后始解允执之义矣敢不努力以毋负上天所
以命我之意于是次其语书之以为记时大参闵公熊
公宪副刘公张公常公郡守尹公二守朱公郑公沈公
节推王公咸宁署篆别驾孙公长安令杨公皆兴起正
学襄厥成事例得并书涂公讳宗浚南昌人癸未进士
汪公讳可受黄梅人庚辰进士李公讳天麟武定人庚
辰进士陈公讳宁历城人壬辰进士段公讳猷显固始
人壬辰进士闵公讳洪学乌程人戊戌进士熊公讳应
卷十五 第 5b 页 WYG1293-0249d.png
占隆昌人壬辰进士刘公讳一相长山人丁丑进士张
公讳问明寿光人辛丑进士常公讳守信磁州人己丑
进士尹公讳伸宜宾人戊戌进士朱公讳星耀贵溪人
癸未进士郑公讳敦原长治人壬午乡进士沈公讳震
龙临安人乙酉乡进士王公讳大智玉田人甲辰进士
孙公讳谋蒲州人选贡士杨公讳鹤武陵人甲辰进士
其馀捐金助修诸公姓氏不能备书俱载碑阴
   复性堂记
卷十五 第 6a 页 WYG1293-0250a.png
金溪吴疏山先生理学醇儒也家疏山之旁自少至老
讲学于斯先生没若干年而郡大夫即其地肖像立祠
祀之甚盛举也后有屋一区颜曰复性堂曩时诸名公
尝就此堂而讲业焉顷先生仲嗣中丞公驰书山中问
记于余余与公为同年同志私淑先生有日谊何容辞
余惟圣贤之学心性之学也人之一身止有此心性在
何处不知心所具之生理为性非心外别有性可对言
也性不可见而见之于情如孩提知爱稍长知敬情也
卷十五 第 6b 页 WYG1293-0250b.png
而必有所以能知爱能知敬者性也然其所以能知爱
能知敬者又孰为之天也故曰天命之谓性天命之以
能爱之性而后能知爱天命之以能敬之性而后能知
敬惟其性善故其情善亦惟其情善故知其性之善耳
不然性不可见又安所据而曰善邪性情夲一物特因
寂感而异其名而先儒有情其性性其情之说是以性
为善而以情为不善也亦不思甚矣且是性也一物不
容而实万物皆备上物字指欲下物字指理今有人焉
卷十五 第 7a 页 WYG1293-0250c.png
或指之曰若能孝若能弟若能忠信即再三称之亦欣
然皆受而不嫌其多不然而或指之曰若不孝若不弟
若不忠信即一言及之且艴然不受而何况于再夫其
欣然皆受也是发于性之所本有也可见万物原来皆
备心体原来有善其艴然不受也是发于性之所本无
也可见一物原来不容心体原来无恶而或谓无善无
恶为心之体何哉以知善知恶为良知而以无善无恶
为心体是又以情为善而以性为无善也尤不思甚矣
卷十五 第 7b 页 WYG1293-0250d.png
人性皆善而习始有不善孔子标讲学二字正使人变
其习而复其性也其功岂不贤于尧舜远哉先生之言
曰吾人讲学却要识得大头脑总只是尽性性者天地
万物之同源又曰性一而行百即孩提之知爱性也而
行具矣闇于性而语行者妄也外其行而语性者虚也
呜呼先生可谓渊源尧舜而得孔孟之宗矣先生生平
行履如为令以循良称为御史以直介称不具论论其
大者当分宜柄国先生谊托枌榆而又资深望重旦夕
卷十五 第 8a 页 WYG1293-0251a.png
当迁卿贰而先生独先几引去若鸿冥凤举不可罻罗
人咸笑先生迂拙而不知当时巧捷之士如某某辈虽
倖取一时富贵而卒之身名俱败悔之无及然后知先
生之见远而先生之不可及也昔孟子推尊孔子而断
之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
速余故于先生出处之大者断先生之学真能复性云
近世士大夫多以讲学为讳讲学者又多以心性为讳
又何怪其躬行之不逮而仕止久速之不当可也吁亦
卷十五 第 8b 页 WYG1293-0251b.png
足怜矣中丞公家食时尝约宗党同志月三为会讲学
于此堂以绍述先生之训今节钺三晋而犹惓惓不忘
此堂学可知也余懵不知性聊书此以志私淑若阐飏
先生微言奥旨则自有诸名公鸿笔在
   关中书院科第题名记
万历己酉冬当路诸公为余创关中书院讲学其中越
三年壬子从游诸生得隽者伐石题名于书院乞余为
记且曰先生之设科有日矣初讲于家后讲于宝庆寺
卷十五 第 9a 页 WYG1293-0251c.png
自辛卯甲午后科第济济称盛矣题名当从辛卯始惟
先生命之余曰然即此推让一念是诸君善与人同意
也敢不成诸君之美遂不辞而漫为之记往代无论近
世题名者多矣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而余又为之助其
波可乎是不然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涸可立待
此无夲之名不可有也故君子耻之原泉混混不舍昼
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此有本之名不可无也故君
子取之而说者槩以名为不必有误矣昔颜渊闵子骞
卷十五 第 9b 页 WYG1293-0251d.png
冉伯牛仲弓以德行名宰我子贡以言语名冉有季路
以政事名子游子夏以文学名凡此皆有本之名也而
其本则皆得之于学盖道者源也而学则所以浚其源
道者根也而学则所以培其根故从讲学入则吾道一
以贯之不惟德行是即言语政事文学亦是所以诸贤
各得成其名不然而不从讲学入则道本一而裂而为
四德行不过一自好之士政事不过一功名之士言语
文学不过一口耳辞章之士不惟言语政事文学非即
卷十五 第 10a 页 WYG1293-0252a.png
德行亦非矣又乌得与圣门诸贤论名哉是则皆是非
则皆非于此豪发于彼寻丈故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
今诸君讲学于此固欲成为圣为贤之名德行必欲为
颜闵言语必欲为予赐政事文学必欲为由求游夏非
徒仅仅成科第之名也者如第曰成科第之名则雁塔
丰碑不啻足矣又奚取于斯邪虽然书院之讲固不专
为科第而即科第亦足见书院讲学之益惟诸君不以
一时科第自多而以圣贤有本之学自勉使郿坞子厚
卷十五 第 10b 页 WYG1293-0252b.png
蓝田四吕高陵仲木再见于今日则业与名世争流而
名与天壤俱敝宁直诸君不负科名即关中书院亦当
与白鹿岳麓并名不朽矣余不与有荣施也哉是为记
  书
   与友人论文书(馆课/)
今天下盖称文盛矣学士大夫搦管抽思摛葩掞藻人
蛇珠而家荆玉岂不彬彬质有其文哉顾纵横滋而朴
茂散虚无炽而大雅微其流弊有出文词外者关系人
卷十五 第 11a 页 WYG1293-0252c.png
心世教匪细故也起弊维风是在足下仆敢略陈其愚
而足下察焉夫六经尚矣下此谈文者不曰国策则曰
秦汉不曰佛老则曰庄列建安而下率置贬辞矣然其
间如昌黎庐陵辈犹或寓目焉曰此词人之雄也如濂
洛关闽见谓迂远而阔于事情曰此宋头巾语耳不翅
瓦砾置之矣夫宋之文载于性理一书其雕章琢句焜
耀耳目不逮国策诸书仆不敢强为左袒但其析理阐
义羽翼圣经亡论韩欧即秦汉有之乎亡论秦汉即左
卷十五 第 11b 页 WYG1293-0252d.png
国有之乎子舆氏以来此为正印奈何以瓦砾置之也
仆尝读国策秦汉诸书其词旨高古闳深不具论论其
中所载事多纵横捭阖之术其机械变诈至不可方物
佛老庄列诸书叛经非圣倡为虚无寂灭之谈其不雅
驯处荐绅先生难言之今世学者问字国策贳旨昙𣆀
其意甚盛但恐数年庄岳不止齐其语耳盖常人溺于
所闻曲士局于所见读纵横捭阖之书不觉流而为机
械变诈之人读虚无寂灭之书不觉流而为放纵恣肆
卷十五 第 12a 页 WYG1293-0253a.png
之人其始也止艳羡其文词其既也耳濡目染不知不
觉并以移易其心术而瑕颣其人品可不慎哉虽然救
纵横虚无之弊者在于明理上而六经孔孟下而濂洛
关闽夫非理学之渊薮而脩词之标的与试取此诸书
读之犹令人鄙吝消融心胸开朗勃然有正人君子之
思即不然而亦不至于为纵横为虚无也故曰文章以
理为主愿足下之熟计之也或又谓文章理学原不相
能以理学为文章不迂则腐仆断以为不然夫谈理者
卷十五 第 12b 页 WYG1293-0253b.png
莫如易而六经中称最奇者亦莫如易谈理者莫如孟
子而战国峕称最奇者亦莫如孟子但今人未之深思
耳然今人为文其主意与古人异古人为文主意在发
理而翼圣今人为文主意在炫辞而博名主意在理故
读理学诸书易入而易信主意在辞故不得不剽取国
策庄列以涂人耳目讵知浸淫之久其弊有出于文词
外哉然则为文者宜何如仆以为六经孔孟其正鹄也
濂洛关闽其嚆矢也注精凝神于此务必至于解悟而
卷十五 第 13a 页 WYG1293-0253c.png
后已则此心确有主意而后间取国策秦汉及诸子百
家之书读之以为射疏及远之一助使不至诡遇以获
禽庶几乎返纵横为朴茂挽虚无为大雅乃称艺苑良
工哉此仆所有志而未逮亟欲请正于足下者惟足下
财察
   答同志问族谱书
承问族谱仆至寡劣何以复命虽然窃奉教于君子矣
敢无说而处于此夫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尚矣第史
卷十五 第 13b 页 WYG1293-0253d.png
之为道备载善恶用昭劝戒要之以义为主谱之为道
扬善隐恶有劝无惩要之以恩为主不可一槩论也乃
今之作谱者则不然纵笔讦发略无顾忌自以为不虚
美不隐恶自负曰直人亦从而直之居然史迁复出矣
不知其直正有不在此者惟是家出寒微不讳可也事
行细小不忌可也有可称则传无可称则阙可也微显
阐幽据事实录不至溢美可也即此便是直又何必纵
笔讦发略无顾忌而后为直哉无论族谱即郡邑修志
卷十五 第 14a 页 WYG1293-0254a.png
其载善恶昭劝戒此固毫发不可讳者尚且于职官一
类但寓褒贬于三十年之前于三十年之后者则阙之
一则有自己曾相与之嫌恐是非涉于爱憎一则公论
必久而后定故姑以俟之异日夫修志且然况修谱者
可轻肆褒贬乎李献吉谓子孙而不录其先人是悖乱
之行也若录其先人而又讦其过其为悖乱孰甚焉古
人不又云乎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弊将何极
今之作谱者虽似过讦不过一时讲究未明误以讦为
卷十五 第 14b 页 WYG1293-0254b.png
直耳犹属无心倘后世子孙一有小嫌不能捐释借此
族谱泄彼忿心则是以古人敦仁广孝之书为后人报
复恩雠之具也乂谁为之作俑哉纲常风化关系不小
奈何不慎之于始而犹沾沾以讦为直也呜呼不虚美
不隐恶此在作史则可若谱则但不虚美可耳礼讳尊
亲不隐可乎哉先是作者誇其门阀多失于虚美近日
作者惩其虚美又失于扬恶虚美则以恩掩义固不可
扬恶则以义伤恩尤不可此作谱之所以难也鄙见如
卷十五 第 15a 页 WYG1293-0254c.png
斯惟足下教之幸甚
   奉许敬庵老师
从吾不佞不能勉自策励以答老师之知然绳趋尺步
何莫非老师赐也猥托榆枋敢云自致顾影增惭溯源
感德恭惟老师门下主盟吾道表范人伦凡宇内后进
之士思挹台光而聆绪论者不翅如泰山北斗况从吾
夙辱陶铸被化尤深所不袯涤矜奋而甘自暴弃其若
上负名教下负生平何徼倖以来日夕兢兢尤甚于诸
卷十五 第 15b 页 WYG1293-0254d.png
生时时与同志诸君子讲明此理反覆体验务实得于
身心而资闇学疏恒不免二三之扰奈何老师时惠教
言闵其愚而匡直之幸甚今天子寤寐耆英尊崇理学
行将起老师于东山为学士大夫典刑为斯世斯民造
福是又中外士绅所共为引领者岂从吾一人祝愿之

   答李询荛同年
承教巧拙二字深服特识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乌用巧
卷十五 第 16a 页 WYG1293-0255a.png
为也昨许敬师贻书略云閒观世故知功名富贵之无
常绝不萌一毫骄侈之念弟又为之说曰閒观世故知
功名富贵之有数绝不萌一毫拣择之心夫既无㨂择
矣即巧将安用之年丈古心质行卓尔不群弟年来每
与淑远诸兄弟谈身心之学惓惓念询荛不置询荛勉
旃毋以拙之一字为迂也
   答饶映垣同年
郡守古称二千石其展布所学使元元受福视监司更
卷十五 第 16b 页 WYG1293-0255b.png
切弟殊为年丈喜至尊谕谓此正学问明證日弟爽然
自失矣学问原非玄虚临政莅民靡匪实际事上接下
揔属真修所贵透悟者透悟乎此耳敝差幅员广阔拮
据孔艰况弟以病躯当之其不胜明甚惟是兢兢一念
不敢轻易放过此可以盟之幽独而亦可以质之年丈
者也惟年丈不惜箴规震发蒙蔀幸甚
   答萧慕渠老师
从吾自罪归来一切时事不敢闻惟与二三同志立会
卷十五 第 17a 页 WYG1293-0255c.png
讲学以求寡过于万一承教出力担当从吾虽非其人
实不敢不勉也第圣贤道理原不落口耳而以口耳担
当之则支原不涉意气而以意气担当之则激原不借
兴致而以兴致担当之则易作辍从吾清夜沉思惟恐
堕此三者之病奈何惟老师终教之幸甚
   答强睿庵侍御
承教隐居求志行义达道夫人之志不同有志事功者
有志气节者有志道德者要之道德可以兼事功气节
卷十五 第 17b 页 WYG1293-0255d.png
事功气节不可以兼道德求志者惟求志此道德譬如
树培其根水浚其源异日遇事功则事功而非倚于事
功遇气节则气节而非倚于气节不患其华不茂而流
不长也若不辨所求何志而第曰求志无论思不出位
谓何窃恐古人亦不若是之憧憧扰扰矣昔子路志在
强兵冉求志在足民公西华志在礼乐其志岂不甚伟
不知由志强兵矣如或知尔而畀之足民之任求志足
民矣如或知尔而畀之礼乐之任赤志礼乐矣如或知
卷十五 第 18a 页 WYG1293-0256a.png
尔而又畀之强兵之任三子者其将何以应之得非所
行者非其所志而所志者又非其所行者邪虽大贤作
用临时自有转移而要之毕竟有所倚故夫子独喟然
于春风沂水之点者诚进三子之事功气节于一无所
倚之域也岂徒与其逍遥旷达而已哉夫志如三子而
夫子犹进之况后世之志事功气节者不求进于道德
可乎不然喜谈事功气节而不信讲学其不为功名客
气所累者几希鄙见如斯不知明公以为何如
卷十五 第 18b 页 WYG1293-0256b.png
   与友人
吾儒之学以孔孟为宗二氏之学宜所不道门下才大
学博言孔则孔言孟则孟言佛老则佛老任其挥霍无
不如意此自门下绪馀非可以浅近窥测者第恐学者
听其言不得其意志淆两可功分多岐势且必进二氏
而绌吾儒其所关系不小且今圣学不明异端蜂起非
门下砥柱中流又孰与回狂澜而障百川哉孟子曰能
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余亦曰能言距佛老者圣人
卷十五 第 19a 页 WYG1293-0256c.png
之徒也昨因贱恙不能多谈别来体验此心觉过不去
然不为门下一言此心亦觉过不去即此是良知也不
知门下以为何如
   答逯确斋给事
王使君人至辱翰教展读周环宛如畴昔雁塔之会愉
快可知弟茫不知学而比年静中体验益觉学问功夫
不容易言大抵悟处欲高欲透修处欲实欲确故言知
不言礼名为虚见言礼不言知名为循迹一以贯之此
卷十五 第 19b 页 WYG1293-0256d.png
吾儒之正脉而易大传知崇礼卑之说也近世学者多
驰骛于虚见而槩以规矩准绳为循迹其弊使人猖狂
自恣流于小人而无忌惮此关系于人心世道不细弟
方妄为此惧而来谕独揭此四字为言真可为近世学
者对症之药且年兄如此用功同志自当兴起而犹然
以旁无彊辅为歉得非造弥实而心弥虚邪景逸桂渚
二兄诚吾道中不易得者第愧弟非其人耳聚首何日
愿各努力
卷十五 第 20a 页 WYG1293-0257a.png
   答涂镜源中丞
远辱翰教深感提撕大学称至善此性体也知止者知
止于至善也知止则见不落空心不涉妄此所以定静
安虑得取之左右逢其原耳修身为本功夫正在此而
世之学者多谈玄说虚举至善而一空之令人茫然莫
知其所止荡检踰闲无所忌惮何怪焉老公祖倡学榆
塞独揭孔曾之宗其有功于吾道甚大从吾多病暴弃
自每旬会讲外日惟闭关静坐每静极则此心湛然如
卷十五 第 20b 页 WYG1293-0257b.png
皓月当空了无一物似乎少有所窥然终不敢自信不
知知己何以震发之使不终于暴弃幸甚神木高君能
知皈依门下将来造诣必不可量圣学源流此刻大有
关系初学之士纵有志向苦乏见闻得此可以探昆源
而陟华巅矣使旋此谢临楮皇悚
   又
岁序更新玩愒如旧方切愧𢥠乃辱手教俨若对谈开
我实多敢不佩服佳刻疏草字字忠谠言言经济盖从
卷十五 第 21a 页 WYG1293-0257c.png
学问涵养中流出者当与古名臣奏疏并传什袭珍藏
三复敛衽从吾不肖年来与同志讲切虽茫无所得而
此心稍觉有一二悟入处圣贤学问要在知性大学止
至善此性体也性体至善乃天生来自然而然不假一
毫人力故曰天命此至善之性体率之则为道尽之则
为圣人率性是本体尽性是功夫率性众人与圣人同
尽性圣人与众人异不可不辨也如见孺子入井而怵
惕恻隐此率性也众人与圣人同至于知扩而充之以
卷十五 第 21b 页 WYG1293-0257d.png
至于保四海此尽性也圣人便与众人异矣孩提知爱
稍长知敬此率性也众人与圣人同至于扩知能之良
满孝弟之量通乎神明溥乎四海此尽性也圣人便与
众人异矣不忍觳觫之牛不屑嘑蹴之食此率性也众
人与圣人同至于推不忍之心以爱百姓推不屑之心
以不受万钟此尽性也圣人便与众人异矣率性无功
夫尽性有功夫尽性者即尽其所率之性由功夫以合
本体者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恻隐乃率性之道而仁
卷十五 第 22a 页 WYG1293-0258a.png
乃天命之性天命之性不可见而于恻隐见其端由其
端以窥其体而本体之善可知故曰性善大学止至善
正止乎此耳学问不止乎此则三品之说得以摇夺明
德不沦于玄虚便落于口耳新民不涉于功利便流于
刑名性学不明源头一差无所不差此知止所以为大
学第一义也一得之愚正欲面求指正而承谕欲弟入
榆阳为诸生一阐发殊为至愿第病体支离不敢出门
徒抱耿耿奈何
卷十五 第 22b 页 WYG1293-0258b.png
   又
承教易义佳刻读之大撤蒙蔀夫易道难言久矣徇迹
者既泥于象数而崇虚者又索于渺茫圣学几为天下
裂老公祖此刻由象会理得理忘象不离日用常行内
直造先天未画前此亦吾道当大明之一会也夫岂偶
然承教戒慎不睹恐惧不闻此自体言千古圣学宗旨
老公祖一言道破矣圣贤论学虽有自用言者有自体
言者而要之以体为主盖得其体则其用自然得力但
卷十五 第 23a 页 WYG1293-0258c.png
不言用则其体又不可见其或谆谆言用者盖欲人由
用以识体耳孟子谓恻隐为仁之端而以乍见明恻隐
之皆有盖举乍见知恻隐为用为率性之道欲人由端
识体知仁为体为天命之性也指点出萌蘖正欲人从
此好觅根本既觅得根本则不惟萌蘖是即枝枝叶叶
皆是矣故孟子前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而后直说恻
隐之心仁也盖既由用以见其体又何用之非体此所
以直说恻隐为仁而不必更言其端耳且此性体原不
卷十五 第 23b 页 WYG1293-0258d.png
睹不闻然必不睹不闻之时乃见性体如见孺子入井
见觳觫之牛此时固有怵惕恻隐之心矣然未见之前
岂遂无是心乎未见之前之心不睹不闻正以体言正
以天命之性言既见之后之心有睹有闻便以用言便
以率性之道言矣故于不睹不闻之时然后识性体果
不落于睹闻也若谓共睹共闻之时而不睹不闻者自
在虽已发而根柢者固未发也又何必论时不知不睹
不闻之时而共睹共闻者亦自在虽未发而活泼者固
卷十五 第 24a 页 WYG1293-0259a.png
常发也又何为专以不睹不闻为性体乎未见入井而
胸中已涵一孺子未见觳觫而胞内已具一全牛先天
脉理旁皇周浃故曰至善至善者性体也在易谓之太
极在曾子谓之至善在子思谓之未发之中知止则戒
慎不睹恐惧不闻合下便见性体合下便得未发之中
如是则身心意知天下国家一以贯之岂有不发而皆
中节者哉此大学知止二字所以兼体用而言所以为
妙也中怀缕缕不知是否又不得面相印正惟老公祖
卷十五 第 24b 页 WYG1293-0259b.png
详教之是望是恳
   又
顷辱翰教大慰离索夫性学难言久矣如知爱知敬此
良知也然必有所以能知爱知敬者此性体也至善之
性体盖自父母初生时天已命之岂待孩提稍长而后
有知爱知敬此感而遂通境界然不惟爱敬未感之前
而所以能知爱知敬者寂然不动虽知爱知敬之时而
所以能知爱知敬者亦寂然不动也此所谓未发之中
卷十五 第 25a 页 WYG1293-0259c.png
此所谓天命之性戒慎恐惧正戒慎恐惧乎此耳大学
至善盖直指性体言此曾氏之学所以独得其宗也承
教知止二字此圣人为后学开宗立教至精至要之言
非实体诸身未见其妙旨哉言乎从吾山中无事闭门
功课亦只有此第末繇一领面教恐不无南越北辕耳
腆贶远颁其何以当对使拜嘉虔此布谢
   答杨原忠运长
不佞跧伏深山闻门下声称藉甚窃神交之日久近余
卷十五 第 25b 页 WYG1293-0259d.png
懋吾亟道门下惓惓不佞盛意不佞方图修讯乃使使
奉书贶俨然先之矣此其谦德虚怀即古人宁多让焉
且感且愧其何以当道学之传肇自虞廷十六字而孔
子括以学之一言此正先师吃紧为人处此其功真贤
于尧舜远甚故子思解之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孟
子解之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可见圣门
之学全在心性上用功非泛泛然向外驰求也世儒不
知有心性者多炫闻见以为博其究也失之泛滥固不
卷十五 第 26a 页 WYG1293-0260a.png
是至于知有心性者又黜闻见以为高其究也失之空
寂尤不是此圣学所以不光而世道人心所以不古若
也故以心性为本体以学问为功夫元元本夲归根复
命此圣门一贯之学非深造自得不及此承教亹亹千
百言溯圣学之渊源抉异端之流弊援古證今批郤导
窾三复为之敛衽至于逢说云始也陶沙见金而终也
瓦砾皆金始也溯流穷源而终也左右逢源可谓直透
圣真独得孔氏之宗矣其有功于道术不小明儒四语
卷十五 第 26b 页 WYG1293-0260b.png
切近精实敬当置之座右不佞幼不知学长而悔恨生
平多病居诸浪掷不觉五十又一老矣幸门下不吝提
撕共弘斯道鲁阳之戈尚可挥也使旋肃此报谢冯楮
神驰不尽
   又
不佞三年以来虽屡奉翰诲终是神交不若形与昨辱
左顾获领面谭生平饥渴一朝顿释第卒卒别去未得
多留为歉耳顾生回得接手札宛如再晤昨一时请教
卷十五 第 27a 页 WYG1293-0260c.png
之言业已不省为何语而门下一一条缕诚为愧悚然
藉此得坚自信则门下教我多矣疑思拙录徼惠弁言
奖诩过情愧非三都何当玄晏铭刻铭刻不睹不闻原
是至静无感时莫见莫显原是一念方动时岂可混而
为一不睹不闻原就至静之时论而道体岂落于睹闻
即不睹不闻而道在也不然是道专属于动而至静之
时无道矣莫见莫显原就方动之时论而道体岂沦于
隐微即莫见莫显而道在也不然是道又专属之静而
卷十五 第 27b 页 WYG1293-0260d.png
方动之时无道矣即此才见道夲不分动静不可须臾
离于此倘一时不加戒惧功夫则是道不离我而我自
离道矣可乎此所以君子戒慎恐惧而不敢须臾离也
言不睹不闻则无睹无不睹无闻无不闻无动无静无
寂无感无时不戒慎恐惧可知可见君子之心浑然全
是一团虚明境界慎独云者不过就中点出一点机括
令人倍加警省耳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何分动静而易
谓复见天地之心正是就中点出一阳方动一点机括
卷十五 第 28a 页 WYG1293-0261a.png
见天地之心未尝已耳非谓天地之心尽之乎一阳也
程子谓其要只在谨独要字最妙而后儒谓圣学只在
谨独是天地之心只在一阳之来复矣岂六阴六阳独
非天地之心也哉不睹不闻莫见莫显原就时言而道
即在其中故曰无时不然彼丢过时而专以不睹不闻
为道体则可睹可闻鸢飞鱼跃独非道体也耶是道偏
于静而遗乎动如前所云云矣又何以称动静无端显
微无间也哉道体原是圆满不分动静静时乃道之根
卷十五 第 28b 页 WYG1293-0261b.png
本方动时乃道之机括动时乃道之发用学者必静时
根本处得力方动机括处点检动时发用处停当一切
合道然后谓之不离然必在静时根本处预先得力方
动机括处再一点检然后动时发用处才得停当故特
举不睹不闻与独处言之此先天之学而后天自不待
言非谓道体专属之静而功夫专在于寂动处感处可
以任意纵有差错无妨也此处稍偏则放纵恣肆者得
以藉口喜怒哀乐之不节而曰我能冥合道体不必一
卷十五 第 29a 页 WYG1293-0261c.png
一在事为上点检此小人所以托之乎中庸而行无所
忌惮也毫釐千里关系不小不佞有慨于中久矣承谕
及敢藉手请正不知门下以为是否小刻二部奉览使
者不能久留佳序容刻成觅便专致先此附谢
   又
恭喜长芦之行不佞抱痾深山不克驰祖至今为歉日
惟击壤鼓腹歌缁衣甘棠之诗以寄遐思耳疑思佳弁
梓成有日苦乏鸿羽兹因许生之便谨具二部呈览许
卷十五 第 29b 页 WYG1293-0261d.png
生下帷发愤满望高掇而抱璞不售人皆扼腕渠略不
介意此其所得又在世俗功名之外矣不佞益器重之
今秋敝乡应试朋友相从者甚众俱勃然有志于理学
殊为吾道得人喜又殊为敝乡士风喜凡此皆老公祖
曩日倡明之效不佞敢贪天功以为己力孟子曰人皆
可以为尧舜夫人既皆可以为尧舜则世岂不皆可以
为唐虞今世道不及唐虞只是人不皆为尧舜耳若是
吾辈大家着实讲明以斯道觉斯民则人皆为尧舜则
卷十五 第 30a 页 WYG1293-0262a.png
世即可为唐虞矣欲明明德于天下此等责任愿欲不
论在朝在山人人皆可做得白沙先生谓朝市山林皆
有事者此也从吾虽不敏愿与门下分任之后晤无期
临书怅惘
   又
庄诵来教益见门下别来学问之密造诣之深敬服敬
服近世学术多岐议论不一起于本体功夫辨之不甚
清楚如论本体则天命之性率性之道众人与圣人同
卷十五 第 30b 页 WYG1293-0262b.png
论功夫则至诚尽性其次致曲圣贤与众人异论本体
则人性皆善不借闻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当下
便是此天命率性自然而然者也论功夫则不惟其次
致曲废闻见思议功力不得即至诚尽性亦废闻见思
议功力不能此戒慎恐惧不得不然者也如以不借闻
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为圣人事不知见孺子入
井孩提知爱稍长知敬亦借闻见假思议费功力乎可
见论本体即无思无为何思何虑非玄语也众人之所
卷十五 第 31a 页 WYG1293-0262c.png
以与圣人同者此也若论功夫则惟精惟一好问好察
博文约礼忘食忘忧即圣人且不能废矧学者哉此非
圣人之好劳而故为是不废也谓废此则无以尽己之
性尽人物之性赞化育而参天地也谓非此则非所以
致曲无以收形著动变之妙而造至诚之化也论本体
虽下愚鄙夫亦所同有而况于圣人论功夫虽上知圣
人亦不能废而况于下愚若不分析本体功夫明白而
混然讲说曰圣学不借闻见不假思议不费纤毫功力
卷十五 第 31b 页 WYG1293-0262d.png
虽讲的未尝不是却误人不浅矣况本体又有寂感功
夫又有安勉又有不容混淆者必讲䆒得清楚明白从
此体验愈体验愈浑融愈浑融愈体验造到无寂无感
无安无勉地位便是尧舜之执中孔门之一贯才与自
然而然不费纤毫功力之本体合此尽性至命之学圣
圣相传之正脉也若论功夫而不合本体则泛然用功
必失之支离缠绕论本体而不用功夫则悬空谭体必
失之捷径猖狂其于圣学终隔燕越矣鄙见如斯不知
卷十五 第 32a 页 WYG1293-0263a.png
高明以为何如向承捐建书院厚分同志方谋置閒会
藩臬诸公联镳会讲别时欲另图一讲所与老公祖所
见略同即于寺东閒署创为关中书院规模闳阔景趣
幽雅吾道似益有兴起之机第愧不佞不足以当诸公
盛举耳向厚分业充修理不朽之谊岂独不佞一人之
感门下延州政迹卓荦不凡读去思碑字字真切然又
有书不尽者甘棠之咏语岂虚哉辨学录中直把人心
作道心一句改为气质作义理故再以二册往向所奉
卷十五 第 32b 页 WYG1293-0263b.png
者亦望更之何如
   又
吾儒之学以至善为本体以知止为功夫而下文云致
知在格物可见必格物而后能知止也格物乃知止以
前功夫故曰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者知止也丢过格物
而别求知止之方此异端悬空顿悟之学非吾儒之旨
也静坐原是吾儒养心要诀故程子每见人静坐便叹
其善学若必欲静坐数十日彻夜不寐而后心目中有
卷十五 第 33a 页 WYG1293-0263c.png
真见此异端坐禅放光之说非吾儒之旨也且人之精
神有限向晦入宴息自是当然只不如宰予昼寝可耳
若无故十数日彻夜不寐即强壮人亦生病矣且无论
圣学恐亦非养生之道也况孟子夜气之说全重一息
字若数十日彻夜不寐是数十日无夜息矣其何以养
平旦之气而存仁义之良耶吾儒之所谓太极盖指生
生之实理而言故曰生生之谓易维天之命于穆不已
故六阴既剥一阳即复可见天地生生之心未尝一日
卷十五 第 33b 页 WYG1293-0263d.png
少已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此吾儒之正论也若曰天
地原是一团阴气全藉日之一点真阳才能生物如冬
天去日远便寒夏天去日近便暑可见至于月与星俱
藉日之光以为光如人之一身全是一团血肉阴气只
是有此一点真阳之气才能不死故仙家鍊气必鍊至
纯阳而后可以长生此段议论是仙家养生之说与吾
儒之旨全不相干岂可以此为吾人之性以此为至善
以此为未发之中哉吾儒所谓性指生生之实理而言
卷十五 第 34a 页 WYG1293-0264a.png
非指此一点阳气而言也此儒学玄学之辨差毫釐而
谬千里者鄙见如斯未知是否便中幸不吝教尤恳
   又
五月间远承翰示率尔裁复殊愧不悉近世学者病支
离者什一病猖狂者什九皆起于为无善无恶之说所
误良可浩叹顷得顾泾阳先生小心斋劄记读之如门
下所提数款皆大有关系至于辨无善无恶之说尤为
痛快的确不佞向从先生游别来近三十年所见不约
卷十五 第 34b 页 WYG1293-0264b.png
而同可谓奇甚门下谓千圣相传之道脉不至颠坠顾
先生真其人若不佞何敢当哉顾许两生一向相闻否
今在何处乞示之以慰遐念寄书者为真定抚院承差
因便附此其人无他渎也
   又
榖日雪晴掩关嗒坐忽堕云翰破我寂寥喜可知也圣
贤学问总在此心彼不知求心者无论即知求心而索
之虚无寂灭之域是异端之所谓心非吾儒之所谓心
卷十五 第 35a 页 WYG1293-0264c.png
也其弊尤甚于不求故年来不得已以纲常伦理要尽
道天地万物要一体仕止久速要当可喜怒哀乐要中
节辞受取与要不苟视听言动要合礼存此谓之道心
悖此谓之人心惟精精此者也惟一一此者也此之谓
允执厥中此之谓尽性至命之实学数语大书于书院
允执堂屏欲与同志同勉之而来教谓吾辈诚能终日
体此数语时时点检时时收摄如蘧伯玉之寡过未能
如曾子之战战兢兢子思之戒慎恐惧孟子之求放心
卷十五 第 35b 页 WYG1293-0264d.png
勿忘勿助便是下学上达功夫本体合而为一而自无
支离猖狂之失矣旨哉斯言若以一得之语为不甚谬
妄者千载圣学何幸当吾世而如日中天岂不为吾道
一快哉第东西间隔不克联床剧谈为怅快耳闻昨夏
台体有脾泄微恙今已大愈喜甚喜甚不佞亦有此疾
每入秋即发近年夏间禁忌瓜果至秋遂不发矣口之
于味一句不惟养德亦养身之要诀也
   答乔裕吾同年
卷十五 第 36a 页 WYG1293-0265a.png
昨岁郭子至得手教庄诵再三如侍皋比辱惠诗扇词
翰两绝诗教中异端此日纷无忌先圣从来慎独知只
此二语崇正辟邪开关启钥圣学无馀蕴矣别来精诣
至此伊洛渊源当在年丈敬服敬服弟生平善病不耐
劳役虽深居简出而书院会讲必不敢辍每会林下诸
老有扶杖赴会者有携子孙听讲者其他同志咸集弹
琴歌诗人人踊跃第愧弟非其质耳不知年丈何以教
我使无贻名教辱诗扇二柄小刻六种请政万惟不吝
卷十五 第 36b 页 WYG1293-0265b.png
郢削尤仞至爱
   与杨晋庵都諌
昔横渠讲易听从者已众一夕领二程言而即勇撤皋
比一变至道于此足见同志讲劘之功最为吃紧从吾
懵不知学不敢望横渠万一而仁丈则今之二程也顾东
西间隔不得时时领教奈何孟叔龙集一部奉览忆吾
三人鼎足谈学曾几何时顿有离合存亡之感叔龙乎
叔龙乎九原不可作矣后死者慨韶华之易驶念学问
卷十五 第 37a 页 WYG1293-0265c.png
之难穷愿共努力俾千古斯文之统不至当吾世而落
寞即东西间隔不减芝兰同室也何如何如
   答朱平涵同年
别年兄廿有三年矣顷周达庵年兄使至得手教大慰
饥渴方今理学大明真儒辈出而年兄躬行实践远宗
邹鲁近接伊洛海内共仰为山斗弟即远在西僻必不
敢暴弃以负夙昔承教谓今人只是自足自誇此诚近
日学者顶门之针先师论学一则曰未能再则曰未能
卷十五 第 37b 页 WYG1293-0265d.png
一则曰何有再则曰何有此岂过为贬损盖道理无穷
学问无尽惟圣人见得真识得破所以有此言尧之兢
兢舜之业业文之望道未见皆是物也满街皆是圣人
其言甚是警策第此言是论本体非论功夫是论大家
非论自己若不下功夫而自家便认做圣人则病狂甚
矣年兄下一转注谓天下决有圣人自已决不是圣人
又何等警策盖自以为未能乃其所以为真能自以为
何有乃其所以为真有也先师家法原是如此彼自足
卷十五 第 38a 页 WYG1293-0266a.png
自誇者原是不知何足怪焉弟素多病丙申归来贱体
颇适因与山林旧游立会讲学于宝庆寺不意自戊戌
一病闭关九年至丙午冬始复举宝庆之会而已酉冬
藩臬诸公为寺中不便特为弟辟一书院虽讲有专所
同志益为兴起第愧弟不足以当之耳许师捐馆深为
吾道悲悼闻师已得谥而许长兄又得荫当路又为师
建祠微年兄之力不至此同门当共感之宁独弟一人
也年兄有三子二女麟角凤毛方兴未艾闻之喜甚弟
卷十五 第 38b 页 WYG1293-0266b.png
有二子二孙弟素无婢妾一切家事俱老妻与长儿料
理弟庶得一意讲学此徼有天幸者也负郭田百亩俱
先世所遗可笑做官几年毫无增益惟俭淡一着稍稍
度日大抵贫者士之常原不足患第患学不到孔颜乐处
耳因有二诗录在别纸博笑承问深感敢并及之
   答汪明卿学博
天地间惟有此道人生天地间惟有此学地无边腹时
无古今人无穷达官无文武无不可学无不可为贤为
卷十五 第 39a 页 WYG1293-0266c.png
圣故曰人性皆善人皆可以为尧舜夫以皆可为尧舜
之人而与之论道谈学或有疑而不信者非其人甘于
自弃亦习俗移人虽贤者不免耳若有人焉提撕警觉
呼寐者而使之寤虽至颛蒙未有不醒然悟蘧然觉者
何也彼其性原皆善故也不佞深信孟子之言往岁倡
学宝庆而朋友中初则骇既则疑终则骇者释疑者信
而且悔其知学之晚今又移讲关中书院人心益为踊
跃同志益为兴起骎骎乎斯道有中天之渐虽不佞愧
卷十五 第 39b 页 WYG1293-0266d.png
不敢当而人性之善亦略可睹已人人始信孟子之言
果不我欺而不佞之信孟子果非迂也环州边邑也志
称民淳士悫夫士必悫而后智能民淳而后可以兴教
化今幸借门下坐鳣鸣铎以理学为诸生倡来书云环
人士近知向学任生秉衡尤大有长进闻之喜而不寐
时雨之化作人故自如此此非独环士之幸实百二文
运之幸也佳刻言言名理至如尧舜至今在孔颜尚可
寻又如人心岂无过夜气涤吾思梦中一点觉触处皆
卷十五 第 40a 页 WYG1293-0267a.png
良知尤得圣学真脉而末云醉后狂言乱醒时愧悟存
于人情日用间提醒人心尤为痛快两牛生能付梓人
其志向可知而来书谓能传不佞之道于边鄙夫不佞
何敢当是门下能传尧舜孔颜之道于边鄙也虽然亦
非尧舜孔颜之道乃天下万世古今圣愚所共由之道
也以天下万世古今圣愚所共由之道即传之天下万
世古今圣愚所同具之人于此无所损于彼有所益于
彼无所损于此有所益在圣人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在
卷十五 第 40b 页 WYG1293-0267b.png
百姓日迁善而不知为之者将天下万世古今圣愚镕
成一片昔人谓太和在成周宇宙间不佞谓太和今在
大明宇宙间矣此吾道所以为大而圣学所以不可不
讲也或谓学不必讲者真佳什中所谓醉后狂言不惟
不当与之较且当怜之恤之求解酲之方而疗之矣使
酲解而醒也宁不自悔其失言哉不佞尝谓功名富贵
乃醉人之毒酒读书讲学乃解酲之良方不知门下以
为何如今夏书院池莲绽蕊庭竹交阴即非会期同志
卷十五 第 41a 页 WYG1293-0267c.png
亦时相过从讲间未尝一日不明卿在口屈指相晤之
期当在明岁明卿偕计时耳使旋草草布悃便中时惠
德音尤感
   答李翼轩老师
方今理学大明真儒辈出诚可为世道喜第高明之士
多讲佛氏无善无恶之说无恶既占地步而无善又开
便门窃又为世道忧从吾生平善病不知学问昨辨学
拙录聊以敷衍师传私用警醒实无所得承示弁言抉
卷十五 第 41b 页 WYG1293-0267d.png
西极之隐病剖东鲁之微言如灵曜当天幽隐毕照彼
佛氏无善无恶之说不待辨而自知其非矣且古今辟
佛者固多如老师此序绝未曾有盖天地间不可无此
一篇大文字吾道中不可无此一篇大议论何幸借鄙
言发之此世道之幸非徒从吾一人之私感也后学小
子不知乡里先正何况尚友千古关学编姑以纪述先
正学术之槩愧笔力不足以发之徼惠玄晏诸先正没
且不朽承谕康僖公学问实其父端毅公成之石渠意
卷十五 第 42a 页 WYG1293-0268a.png
见有裨经学康僖公传中业已补入矣近又于胡可泉
秦州记中查出周小泉一弟子王君名爵者亦补入周
传内可见深山穷谷之中故不乏真修实践之士第患
无人物色耳圣学以求友为要两兄入太学友天下善
士而老师庭训又日督之不惟联翩两宋科名即程氏
兄弟之学亦始基于此矣吾道幸甚因便肃此布谢极
目山斗心神飞越不尽
   答江劬见比部
卷十五 第 42b 页 WYG1293-0268b.png
敝同年中理学甚盛至于挺然粹然如思冈兄者尤不
多得虽千里间隔末由面晤正欲借赫蹄以商正所学
而昨见邸报知作古人为之欷歔累日顷承翰示知家
既四壁而一子又稚未婚何天之报施善人至此耶益
令人伤䀌不已平日不知有著述否如此高贤咳唾必
有关系门下便中贻书于家令其收辑遗文仍借大笔
弁而传之贵精不贵多但得一二册行世则此兄为不
死矣何如何如
卷十五 第 43a 页 WYG1293-0268c.png
   荅邹南皋先生
近世学者多口实超悟弁髦规矩而曰一切无碍其害
道不小承教独提规矩二字无令放松而以小心翼翼
为真家法可谓大有功于吾道矣是非毁誉自是人情
常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未必无益虽然又安得化石
为玉使共偕大道之为得也
   又(丁巳冬/)
今岁徽州大会汪登源余少原诸公以书托贵门人江
卷十五 第 43b 页 WYG1293-0268d.png
汝修跋涉数千里见召且约会毕偕二三同志访翁丈
于水田不肖初亦欲藉此登龙以酬生平之愿奈贱恙
偶发留汝修两月而竟不克如愿奈何见翁丈集中亦
有答新安书院诸同盟启读至念神交千秋比席思道
孚万古同堂为之跃然不肖亦可藉以自解耳
   又
顷鱼客至辱诗扇佳刻谢谢学问要日减又要日增易
之益卦是日增之说也损卦是日减之说也增非增其
卷十五 第 44a 页 WYG1293-0269a.png
所无不过复其所本有减非减其所有不过去其所本
无夲体如是功夫亦如是此吾儒一贯自得之学也何
如闻贵邑仁文书院重加修饬大兴讲会殊喜不肖生
平多病又不能治家人生产业近病体日益衰家事日
益窘惟是讲学一念日益壮益坚可笑也承教林间光
阴天与君所赐无得虚过敬用佩服
   答余少原廷尉
顷江汝修至辱翰教深感道体无穷学问无尽学者不
卷十五 第 44b 页 WYG1293-0269b.png
广求师友纵下苦功终无长进故先师当年辙环天下
周流四方岂漫游也哉正所以寻师取友讲明学问也
而或者不知谓专欲得君行道以求一遇则误矣贵郡
大会尤不肖所愿分一尺光者远辱台命此正可以明
證学问一大机会也即跋涉岂敢有惮焉第病体支离
蹒跚不前奈何惟老公祖时惠鞭影策我桑榆则虽隔
数千里与会讲一堂无异耳汝修归肃函布谢临楮不
胜皇恐
卷十五 第 45a 页 WYG1293-0269c.png
   答杨原忠郡守
圣贤之学总在心性而心性得力不得力又全在日用
行事见得若行事纵恣而曰我能了悟心性其孰信之
此孔子讲学惓惓于孝弟忠信博约知行有以也日欲
求孝弟忠信之理尽知行博约之功使日用行事件件
恰当又不专在行事上用功须是在心性一念上用功
庶功夫不落口耳而行事始得恰当此曾子所以有慎
独之说也虽然若只在一念上用功则一念未起之前
卷十五 第 45b 页 WYG1293-0269d.png
平素岂遂无功夫邪且无论妄念多而真念少主人难
以措手即真念多而妄念少主人亦不胜其点检矣如
此即慎独功夫亦有不足恃者此子思子所以又有未
发之说也未见孺子而恻隐已具未见觳觫而不忍已
涵此所谓性体也此理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为天地根
为万物命于此时时戒慎时时恐惧随处皆知行博约
之功满腔皆孝弟忠信之理有不起念念自无妄有不
躬行行自皆真庶乎慎独之功自然省力而日用行事
卷十五 第 46a 页 WYG1293-0270a.png
自然恰当矣此喜怒哀乐未发之中所以为千古圣学
之原也慎独未发正所以发明孔氏之旨非未发之说
精于慎独而慎独之说又精于孝弟忠信也至于前启
中夲体有寂感功夫有安勉二语尚未请教夫圣学以
心性为本体一念方萌如大学所云意是感而遂通之
时然感而未离乎寂故谓之独一念未起如中庸所云
未发是寂然不动之时然寂而能涵夫感故谓之大夲
此俱指夲体说故曰夲体有寂感如其次致曲下苦功
卷十五 第 46b 页 WYG1293-0270b.png
夫不待言矣如至诚尽性岂遂无功夫邪故兢兢业业
忘食忘忧功夫都是一样只是自然勉然处不同耳非
谓至诚尽性全不用功夫也故曰功夫有安勉至于顿
渐之说尝谓志顿而功渐如孔子十五志学当下便志
于从心所欲不踰矩非顿乎然虽志于从心所欲不踰
矩亦岂能当下便从心所欲不踰矩须是由立而不惑
知命耳顺而然后能从心所欲不踰矩非渐乎大抵学
问夲于心性顿则志决渐则功深顿渐皆是不然顿则
卷十五 第 47a 页 WYG1293-0270c.png
玄虚渐则支离顿渐皆非矣门下以为何如
   与赵梦白先生
讲学之名不可骛亦不可避世教衰微民不兴行久矣
为今之计更无别法亟宜提此二字使学者望而趋之
期而至之或亦可以救什一于千伯耳譬如竖鹄于东
必不射矢于西虽不中亦不甚远且天下事有真必有
伪于数十人中但得一二真者相与担圣道而砥世风
亦不啻足矣伪者置而不论可也若朝讲学而夕责备
卷十五 第 47b 页 WYG1293-0270d.png
人人皆圣贤尧舜其犹病诸惟翁丈教之
   与邓允孝布衣
别来三复游秦佳刻笔气超脱不群从此熟去不患不
到李杜堂室也忆昔有一文人曰周程张朱不能为诗
文托之理学遂成名于后世意盖嘲之也一客应云周
程张朱不能为诗文一托理学尚且成名于后世若能
为诗文者而又从事于理学其名岂不在周程张朱之
上邪其人大为惶愧因悟而为世名儒不佞闻其言快甚
卷十五 第 48a 页 WYG1293-0271a.png
   荅吴继疏中丞
弟素不娴古文辞而又以贱恙诸凡应酬文字槩从谢
绝昨辱台命正以老年伯为一代理学之宗而老年丈
又趋鲤庭而执牛耳是以藉此印正所学实不成文也
而老年丈不加改削遽付梓人非弟请教意矣近日学
者多侈异说而略躬行弟妄欲以身挽之而力不逮弟
自归山一切时事不敢闻两京搢绅书来一字不敢荅
其馀见任诸公非有书来不敢先以书往静摄荒庄非
卷十五 第 48b 页 WYG1293-0271b.png
公事不至偃室非赴书院会讲不入城市尝并日而食
室人交谪而不敢以贫告人虚誉虽隆而实德则病光
阴易过而学问难穷不知老年丈何以终教我使不至
大为同袍辱望之望之诗扇一柄博笑
   荅韩旻阜司李
不佞虽妄意圣学从事有年而质闇功疏寔无所得顷
辱询荛其何以当孟子以鸡鸣善利一念分舜蹠两途
此正吃𦂳为人处盖论先天之本体则一念未起纯然
卷十五 第 49a 页 WYG1293-0271c.png
是善安得有利诚有如门下所谓淳泓止水一团清
气云者是未起念以前之境界也自念起而后有利
之一端与善分途耳论先天之功夫则一念未起培
此善根利从何生诚有如门下所谓未为之先加摄
持法云者是未起念以前之功夫也自功夫疏而后
有利之一途与善争驰耳然天下无一念不起之人
亦无功夫一念不疏之人所以鸡鸣之时不是善念
便是利念故孟子就此起念之初剖圣狂之路令人
卷十五 第 49b 页 WYG1293-0271d.png
审几而致决非谓鸡未鸣念未起之前遂可不孳孳
而任其念之或善或利也今日鸡鸣念起之后孳孳为
善明日鸡鸣念起之后又孳孳为善则明日之孳孳固属
既为之后固属后天而今日之孳孳以明日言又属未
为之先又属先天矣今日之念起是善是从本体中露
出端倪明日之念起又是善是从功夫中露出本
体如此做去庶乎善念渐多利念渐少久之纯是善
念绝无利念矣到此境界则虽流衍汪洋放乎四海之
卷十五 第 50a 页 WYG1293-0272a.png
后依然渟泓止水一团清气之初也门下所谓未为
之先动念之始要加一摄持法使个个走往舜路去不
走往利路去旨哉斯言深得圣学之源矣窃以为只每
日鸡鸣而起孳孳为善不孳孳为利便是摄持法便是
先天功夫更无别法虽上知不能无人心既起念之后
谁敢自认其无利虽下愚不能无道心未起念之前谁
肯自诿其无善审鸡鸣善利之一念决舜蹠圣狂之两
途自上知以至下愚皆当警省不独中人也臆见如斯
卷十五 第 50b 页 WYG1293-0272b.png
幸有以教之不尽
   荅罗匡湖给諌
顷接翰教二十馀年之别得此宛承色笑喜何可言圣
贤学问要在悟性天命之性不睹不闻如因觳觫而不
忍此可得而睹闻者也而其所以能不忍觳觫者果可
得而睹闻否因嘑蹴而不屑此可得而睹闻者也而其
所以能不屑嘑蹴者果可得而睹闻否此不睹不闻之
性体在虞廷谓之道心在孔门谓之一贯在曾子谓之
卷十五 第 51a 页 WYG1293-0272c.png
至善在子思得之为天命之性为未发之中为天下之
大夲学问在此处得力则本体一彻无所不彻即万感
万应与静中未发气象毫无加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虽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而其寂然不动者依
旧寂然不动故曰不睹不闻下文章曰不见变曰不动
成曰无为敬曰不动信曰不言德曰不显天载曰无声
无臭总只是发明此意一得如斯方欲请正而来札阐
发更透痛快不可言佩服佩服因便此谢外俚言五首
卷十五 第 51b 页 WYG1293-0272d.png
书呈览笑
   荅黄武皋侍御
阳明先生致良知三字真得圣学真脉有功于吾道不
小知善知恶是良知一语尤为的确痛快第无善无恶
心之体一句即告子无善无不善佛氏无净无垢之旨
不容不辨何也良知知字即就心体之灵明处言若云
无善无恶则心体安得灵明又安能知善知恶邪其灵
明处就是善其所以能知善知恶处就是善则心体之
卷十五 第 52a 页 WYG1293-0273a.png
有善无恶可知也是无善无恶之说之误即就先生知
善知恶是良知一句證之也先生又云为善去恶是格
物必曰有善无恶者心之体则为善者为其心体所夲
有去恶者去其心体所夲无上知可以夲体为功夫而
下学亦可以功夫合本体庶得致良知之夲旨今曰无
善无恶是去恶固去其心体所本无而为善非为其心
体所夲有则功夫不合本体不几以人性为仁义坐告
子义外之病邪是无善无恶之说之误又即以先生为
卷十五 第 52b 页 WYG1293-0273b.png
善去恶是格物一句證之也闻之前辈有解未发之中
者云未发不可以善名不可以恶名止可名之曰中不
知中就是善安得谓不可以善名未发纯然是善故曰
中此句正是子思直指心体处若曰无善无恶者心之
体亦可曰无中无不中者心之体矣有是理哉是无善
无恶之说之误又就子思未发之中一句證之也或者
又以镜喻云照妍照媸者镜之明无妍无媸者镜之体
若以有善无恶为心之体亦可以有妍无媸为镜之体
卷十五 第 53a 页 WYG1293-0273c.png
邪不知知善知恶之善恶字即妍媸之说也有善无恶
之善字即明之说也镜之能照妍媸处就是明镜之明
处就是善非专以妍为善也是无善无恶之说之误又
就以镜喻之说證之也且余性素喜静坐坐久静极不
惟妄念不起抑且真念未萌心体惟觉湛然当下更无
纷扰心甚乐之间以语同志同志曰子不信无善无恶
之说今子坐久静极不惟妄念不起抑且真念未萌即
此可见无真无妄非无善无恶之验邪余曰心体惟觉
卷十五 第 53b 页 WYG1293-0273d.png
湛然当下更无纷扰即此便见有真无妄非有善无恶
之验邪是无善无恶之说之误又就自家静坐之久證
之也此善字即未发之中即天命之性即心之本体人
之所以异于物者正在于此不然知善知恶是良知何
人能知而物不能知邪又何人能致而物不能致邪人
能知而物不能知人能致而物不能致正以人之心体
有善无恶而物之心体无善无恶耳天命之气质人与
物同天命之性体人与物异故人率人之性便能知爱
卷十五 第 54a 页 WYG1293-0274a.png
知敬便谓之道物率物之性止能知饮知食便不知饮
食之道矣先生良知二字正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
几希处先生致之一字正在人物之所以分途处用功
此致良知三字真得圣学真脉有功于吾道不小也
   荅张居白大行
承教性情善恶之旨反覆玩味门下近日何潜心精诣
至此声色臭味此气质之性也其或有发而中节如声
色之得其正臭味之得其正处便是仁义礼智既是仁
卷十五 第 54b 页 WYG1293-0274b.png
义礼智情安得不善而不可遂以声色臭味之性为善
仁义礼智此义理之性也其或有发不中节如仁义之
有所偏礼智之有所偏处还是气质未融气质既未融
情安得成善而不可遂以仁义礼智之性为中间尚有
不善仁义礼智正是善之别名复性者变化此气质而
复此仁义礼智之性之本体也朱文公之学集诸儒之
大成其功甚大其所得甚深即间有智者千虑之一失无
足为文公病也王文成之学其得失正不相妨其得处
卷十五 第 55a 页 WYG1293-0274c.png
在致良知三字直指圣学真脉且大撤晚宋以来学术
支离之障晚宋儒者徒知文公著述之多而不知其非
有意于立言也往往抛却自家心性而以考索闻见为
学人品虽真而学脉多杂若曰著述不多不足以为道
学耳故以薛文清之贤止因其著述少遂久稽祀典自
良知之说行而人始知个个人心有仲尼不专在著述
多寡而文清始获从祀其默有功于世道人心何如此
文成得处不可诬也其失处一在以无善无恶为心之
卷十五 第 55b 页 WYG1293-0274d.png
体翻孟子性善之案堕告子无善无不善佛氏无净无
垢之病令佞佛者至今借为口实一在举学庸首章必
欲牵附而绌文公以穷理解格物之说不知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易言非欤一在低昂朱陆太过而以影响疑
朱仲晦以集注或问为中年未定之见不知文公临终
时犹改订诚意章注集注或问不知费一生多少心思
安得以为未定之见而启后学之惑此文成失处不可
讳也大约孔孟而后诸儒各有得失不能尽同是在学
卷十五 第 56a 页 WYG1293-0275a.png
者去短集长毋令瑕瑜相掩可耳清任和不同而同
为圣去奴死不同而同为仁朱陆薛王不同而同为儒
总之皆吾师也近日信文成者偏信其失处以致惩其失
者并得处亦不之信皆非矣妄辨如斯不知可无毫釐
千里之差而得殊途同归之妙否虽然此特就文成立
言处断其得失耳若论其躬行处如擒濠之事功抗瑾
之莭义居家之孝友生平历履固粹乎无可议者非若
立言之犹有得失也而论者不察误以为重知略行则
卷十五 第 56b 页 WYG1293-0275b.png
冤甚矣惟门下详教之
   荅顾良知布衣
足下精于医且尤志于儒不佞感足下且尤爱足下愿
足下益自爱阳明之学以致良知为宗故其诗曰欲识
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善学阳明者必立身行
已无一言一动不求合于规矩准绳而不敢有一毫踰
越处方谓之真能致良知方见其学透夲源不然还是
知未致还是夲源未透不可不察也譬之用药治病然
卷十五 第 57a 页 WYG1293-0275c.png
必深识病源而后立方制剂无一不精无一不效亦必
立方制剂无一不精无一不效而后见其果能深识病
源不然即自号曰深识其孰信之足下精于医故敢以
医喻惟足下留神
   荅杨晋庵都諌
昔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今从吾六十
矣而犹不知五十九年之非惶愧又当何如兹小豚知
弟生平芝兰莫如翁丈不自揣度唐突椽笔误辱珠玉
卷十五 第 57b 页 WYG1293-0275d.png
第奖借过情令人跼蹐不敢当耳厚贶远颁不敢槩辞
肃此附谢不腆侑缄伏惟莞纳弟居会城人事猬琐不
得已僻静庄居非会讲不入城市多病之躯颇得静摄
之效至于贱日一切宴会交际槩从谢绝晨兴惟焚香
告天以祝圣天子万寿晚同二三同志在书院中烹
茶以当杯酒歌诗以当音乐淡中滋味最觉深长若张
筵设乐徵逐叫号于酒肉场中不惟心非其好力亦不
能给也仁兄知我闻之必发一笑
卷十五 第 58a 页 WYG1293-0276a.png
   答高景逸同年
学问源头全在悟性而戒慎恐惧是性体之真精神规
矩准绳是性体之真条理于此少有出入终是参悟未
透今日讲学要内存戒慎恐惧外守规矩准绳如此才
是真悟才是真修才是真潇洒受用不知老年丈以为
是否
   答史莲勺侍御
长安距渭上不百里而不克时领麈诲徒切饥渴夫学
卷十五 第 58b 页 WYG1293-0276b.png
之不讲久矣翁丈毅然任之读学庸问辨不觉手舞足
蹈为吾道喜中多精语未易缕悉朱文公以必至于是
而不迁解止字最妙今人亦有至于是而称止未几而
复迁者此古人所以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之戒也翁
丈以纯亦不已解止字尤妙若迁则便是已矣必纯亦
不已才谓之止而不迁不迁者非自足自满驻足于此
止而不迁也故止于至善止字为好字眼止吾止也止
字为不好字服若看得不活而第曰止于是而不迁以
卷十五 第 59a 页 WYG1293-0276c.png
此为驻足处则是止吾止也之止非止于至善之止矣
翁丈以未见如伤解纯亦不已更得大学止字之旨至
以羞恶良知论见君子而厌然以理之夲体人之静时
论无声无臭不睹不闻修身须先行于妻子慎独在常
视乎鬼神尤令人悚然快然佩服不已第葑菲之言亦
辱采择不无形秽之愧奈何近南玄老辑越中述传真
称阳明知己二丈山中乃作如此工夫横渠泾野之风
当自渭上大振此所以喜也使旋草草谢教诸容嗣布
卷十五 第 59b 页 WYG1293-0276d.png
不一
   与王保宇郡丞
从吾不佞景仰山斗积有岁年近从贤肖益得有道之
详至如平定救荒永平佐政尤卓卓在人耳目者殊为
世道庆幸第无繇音问为歉耳吾乡横渠张子其尊人
当祀启圣祠昨毕东郊公祖业已题请矣至如后人二
百五十年当道诸公止在吾乡物色竟不可得向待罪
长芦滦州曾送有志书彼时未得暇阅且并其册籍失
卷十五 第 60a 页 WYG1293-0277a.png
之山中无事近有一客遗所得滦州旧志读之见横渠
后人从金元已流寓于滦且累朝俱有恩典载之甚详
读至此不觉踊跃为先儒喜望台下取志行查移文吾
乡成此盛举是台下无量之功德不朽之盛事也即目
下不能如程朱之例大加荫叙然既开其端后必有踵
而行之者则创始之功当亦在台下况此事尤人人之
所乐成者哉五百年阙典当有在于今日者不知门下
以为何如临行深有拳拳
卷十五 第 60b 页 WYG1293-0277b.png
   又
向得华翰知横渠先生后裔在滦大为吾道一快凤翔
太府沈公祖闻之喜甚即具书奉谢并致书永平太府
项老先生欲得永平一印信公文可㨿以申呈吾省当
路便于题请耳沈公祖笃志理学力以表章先儒为
己任国朝二百五十年阙典直待今日良为奇遇吾
辈为桑梓先儒尤当竭蹶成之以竟千载不朽之事诸
凡借重鼎力知不待从吾词之毕也谨此称谢凤翔差
卷十五 第 61a 页 WYG1293-0277c.png
役专为此事更望垂青临楮缱绻不尽
   答王苍坪明府
昨唐突佳刻亦美则爱爱则传意耳过承嘉惠当与同
志共之老父母功德无涯矣知感知重沈刻并领肃此
布谢张横渠先生后人一向诸公祖俱在郿县物色而
竟不可得昨见滦州志载之甚详顷移书永平王保宇
二守查已的确倘得借重凤翔府移文永平府得一印
信公文可执以呈请两台纵目前不能比程朱例遽徼
卷十五 第 61b 页 WYG1293-0277d.png
恩典然今日既开其端他日必有竟其事者则创始之
功当与天壤共不朽矣此知老父母所乐闻者敢并及

   与沈芳扬太府
久闻老公祖力讲理学种种作用卓荦不凡私心景仰
有日第闭户深山久缺闻问耳顷辱翰贶先施宛承謦欬
感何可当横渠先生苗裔已托永平王保宇二守行查
的确辱老公祖下询此斯世斯文之幸也横渠可作亦
卷十五 第 62a 页 WYG1293-0278a.png
结金兰老公祖自道也从吾惟举手加额为吾道称贺
为老公祖称谢而已佳刻周李二书继往开来功德无
量敬用珍藏滦志一部奉览横渠家谱寄在张心虞处
老公祖取而观之何如外拙刻数种请教临楮不胜皇

   又
使至辱翰教获览老公祖与永平公移与横渠先生族
人书礼并与王保宇二守书老公祖为此举可谓委曲
卷十五 第 62b 页 WYG1293-0278b.png
详尽无所不用其心矣殊为吾道踊跃不已国朝二
百五十年缺典直至老公祖今日始举真所谓时如有
待道不虚行者也谨此三肃称谢外从吾与王二守昼
已附使者矣并复不一
   荅吴百昌中舍
文公之学粹乎无议故新建亦云吾于晦庵有罔极之
恩可见新建实未尝不尊信文公也今学佛者多借新
建以诋文公是非悖文公实悖新建矣今为吾道计惟
卷十五 第 63a 页 WYG1293-0278c.png
当辨佛学之非而不当非学佛者之人辨其佛学之非
则彼知其非当自悟若非其学佛者之人则同志中先
自立形迹又安望其逃而归哉况亦非以善养人之道
也不佞关中书院每会虽无人不容而必不敢容一僧
谓彼髡发出家已叛于儒之外非若同志学佛犹在于
儒之中也在儒之中而误信乎佛此所以不可不辨而
又不可不以善养之耳何如
   荅陈可绩茂才
卷十五 第 63b 页 WYG1293-0278d.png
人心道心不必深求不必远求如一念敬便是道心一
念肆便是人心一念谦便是道心一念傲便是人心一
念让便是道心一念争便是人心一念真便是道心一
念伪便是人心一念信学便是道心一念非学便是人
心于此一一察识便是惟精一一体验便是惟一察识
体验纯一不已便是允执厥中至浅至深至近至远而
古今学者多厌常喜新曲为解释反觉支离葛藤
   答南二太中丞(癸亥/)
卷十五 第 64a 页 WYG1293-0279a.png
八闽夙称海滨邹鲁而台丈以理学世家节钺其地天
盖为吾道藉重也幸甚幸甚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
承教一敬之内定有许多作用且有许多转移妙法原
非空空作哑禅也最是最是中庸说无为而成而一则
曰有九经一则曰有三重二有字正与无为无字相应
不然则老氏矣惟其有才讨得无此修己以敬所以能
安人安百姓也何如同安有洪芳洲朝选官刑部侍郎
因不成辽王狱为江陵所恨罢官仍假他事下狱竟毙
卷十五 第 64b 页 WYG1293-0279b.png
狱中此古今第一奇事冤事台丈为一表章之何如
 
 
 
 
 
 
 少墟集卷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