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三
卷十三 第 1a 页 WYG1293-021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少墟集卷十三
            明 冯从吾 撰
  序
   濂洛文抄序
夫道一而已矣三代以前以理学为文章故六经四子
之书为万世文字之祖三代以后信理学者或天资笔
力不能为文章而能文章者或恃才傲世不肯信理学
卷十三 第 1b 页 WYG1293-0210b.png
此理学文章所以分而为二也是分而为二者乃能文
者不信学之过岂理学之过哉或谓宋人讲学而文章
遂不逮古不知唐人不讲学而文章不如汉汉人不讲
学而文章又不如秦又不如左国何也六经四子之书
纯是理学而文章又非秦汉左国之所能及又何也此
理甚明正坐学者未之讲耳宋儒如濂洛诸子之文无
论发理精微直接唐虞邹鲁之统即文章笔力亦自卓
尔不群凤翔张心虞氏慨世之能文而不信学者众且
卷十三 第 2a 页 WYG1293-0211a.png
并其所为文者亦非也因刻濂洛文抄以救之呜呼学
者读此而有悟则理学文章庶几可合而为一矣
   明道先生集抄序
二程先生之学得之濂溪而朱文公谓河南程氏两夫
子出而始有以接孟氏之传何也太极通书泄千载不
传之秘文公亟赞之岂其不足于濂溪盖濂溪精于学
而不大讲至聚徒讲学大开吾道之门则自二程先生
始耳讲学创自孔子至孟子而益盛自孟子没而佛氏
卷十三 第 2b 页 WYG1293-0211b.png
之徒登坛说法动逾千人而天下靡然向风吾党之士
反逡巡畏缩而不敢言千馀年间无论鲜识者即有志
者亦茫无所适向使濂溪之后无二先生之讲则濂溪
之学孰知之而孰传之先王之道亦岌岌乎危矣幸二
先生排群议而挺然独任由是佛氏之讲始觉渐息吾
党之士始有依皈而孔孟以来相传不绝如线之一脉
始有所藉以复振中兴之功比于开创猗欤伟矣故曰
自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始有以接孟氏之传也凤翔
卷十三 第 3a 页 WYG1293-0211c.png
张心虞氏拥比澶州澶乃明道先生过化之地因刻明
道集抄以训多士顷寄余命弁一言余因发明先生接
孟氏之传之旨以解古今之惑若先生之学如识仁如
定性如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如以佛氏为正路之
蓁芜圣门之蔽塞辟之而后可以入道之类虽圣人不
过如此说今具载编中无俟余论惟是识仁所称不须
防检不须穷索先生明言心懈则有防心苟不懈何防
之有理有未得故须穷索存久自明安待穷索而近世
卷十三 第 3b 页 WYG1293-0211d.png
学者不论心之懈不懈理之明不明而动称不须防检
不须穷索以为玄妙是中佛氏之毒而借先生以自解
者也呜呼论本体则仁者浑然与物同体如不忍觳觫
不忍入井当下便是何须防检何须穷索论功夫则一
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敢谓心不懈也而不防检义理
无穷终身学之不尽敢谓理已明也而不穷索不穷索
则不能识不防检则不能存故曰识得此理以诚敬存
之而已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则本体功夫一齐俱到
卷十三 第 4a 页 WYG1293-0212a.png
此先生之学所以为大也若惮于用功而第曰不须防
检不须穷索本体如是如是则益失先生意矣心虞固
体验先生之学而有得者也不知以余言为然否
   关学编序
我关中自古称理学之邦文武周公不可尚已有宋横
渠张先生崛起郿邑倡明斯学皋比勇撤圣道中天先
生之言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可谓自道矣当时执经满座多所兴起如
卷十三 第 4b 页 WYG1293-0212b.png
蓝田武功三水名为尤著至于胜国是乾坤何等时也
而奉元诸儒犹力为撑持埙吹篪和济济雍雍横渠遗
风将绝复续天之未丧斯文也岂偶然也哉迨我朝皇
明益隆斯道化理熙洽真儒辈出皋兰创起厥力尤艰
璞玉浑金精光含敛令人有有馀不尽之思凤翔以经
术教授乡里真有先进遗风小泉不繇文字超悟于行
伍之中亦足奇矣司徒步趋文清允称高弟在中显思
履绳蹈矩之死靡他至于康僖上承庭训下启光禄而
卷十三 第 5a 页 WYG1293-0212c.png
光禄与宗伯司马金石相宣钧天并奏一时学者翕然
向风而关中之学益大显明于天下若夫集诸儒之大
成而直接横渠之传则宗伯尤为独步者也宗伯门人
几遍海内而梓里惟工部为速肖元善笃信文成毁誉
得失屹不能敚其真能致良知可知侍御直节精忠有
光斯道博士甘贫好学无愧蓝田呜呼盛矣学者俯仰
古今必折衷于孔氏诸君子之学虽繇入门户各异造
诣浅深或殊然一脉相承千古若契其不诡于吾孔氏
卷十三 第 5b 页 WYG1293-0212d.png
之道则一也余不肖私淑有日顷山中无事取诸君子
行实僣为纂次题曰关学编聊以识吾关中理学之大
略云嗟夫诸君子往矣程子不云乎尧舜其心至今在
夫尧舜其心至今在诸君子其心至今在也学者能诵诗
读书知人论世恍然见诸君子之心而因以自见其心
则灵源浚发一念万年横渠诸君子将旦莫遇之矣不
然而徒品骘前哲庸哓口耳则虽起诸君子与之共晤
一堂何益哉
卷十三 第 6a 页 WYG1293-0213a.png
   思庵野录序
明兴当成弘间太和醲郁化理翔洽海内真儒于斯为
盛若思庵薛先生其一也先生之学以存心为宗旨以
求静力行为功夫自少至老斤斤矩矱不少屑越故所
著野录皆从身心体验中流出凡天地鬼神之奥人伦
物理之常靡不研穷究极而尤惓惓归重于此心如曰
学者第一要心存心一有不存便与道畔又曰人心一
静万理咸集又曰心之本体本无一物但有动则有物
卷十三 第 6b 页 WYG1293-0213b.png
又曰心不可一时放下放下便与天地间隔与天地不
相似诸如此语皆切近精实不诡于洙泗濂洛之旨读
书居业二录而后未有也夫心学之传肇自虞廷而孔
子一生学问祇在从心所欲不踰矩至孟子而发明心
性更无馀蕴此万世学者之准也自孟子殁而异端炽
有佛氏者出而谈心谈性抗焉欲高出于吾儒之上而
心性二字为其所窃据由是为吾儒者遂绝口不敢谈
曰恐蹈佛氏之宗也以心性让佛氏以事功节义文章
卷十三 第 7a 页 WYG1293-0213c.png
归吾儒心学晦蚀令人遗本体而骛作用自误误人历
汉唐五代几千有馀年至宋儒出而心性之学始恢复
吾儒之旧良足为千古一快而犹谓佛氏明心见性夫
明心见性非吾儒不能而谓佛氏能乎哉彼所明者不
过人心所见者不过气质之性其于吾儒所云道心所
云义理之性盖茫乎未之有窥也心学不讲而曰我能
学是后世枝叶之学岂孔门根本之学哉先生孜孜学
问而知归重于此心可谓知所本矣抑余于先生又有
卷十三 第 7b 页 WYG1293-0213d.png
感焉周廷芳先生由今日观之固卓然有道儒者也由
当日观之特一军人耳而先生首执弟子礼师事之跽
而求教步趋惟谨即此一念虚心所以终身成就至此
彼沾沾之士少有所得即高其举趾傲世凌物不复求
益视先生为何如昔杨龟山既登第始立雪程门朱晦
翁同安任满犹徒步执贽延平古之大儒其作用原自
不凡读先生语录又当自先生虚心处求之可也吾关
中理学自横渠后必推重高陵吕文简公而文简公之
卷十三 第 8a 页 WYG1293-0214a.png
学又得之先生关学渊源良有所自先生著述甚富后
屡罹地震多逸去先生六世孙楹从余学近始得野录
三卷遗稿数首行实一帙示余余稍为订正而先生外
玄孙张翼明兵宪捐俸付梓翼明之高谊楹之孝思均
有足多者则先生德入之深益可知也余读先生野录
因书此以识向往若先生履行言语在文简公志及余
关学编传今俱刻行实中不复赘云
   寓燕课录序
卷十三 第 8b 页 WYG1293-0214b.png
孟子道性善其说盖本之孔子大学止至善此复性体
也性本至善惟不知止则其学荡而无归其究也无善
之说且得以乘隙而肆其辨呜呼弊也久矣镜源涂公
力承正学慨然以斯道为己任而独揭大学知止二字
为宗令学者当下直见性体可谓开关启钥直窥圣学
之原矣一日以寓燕课录寄余山中余一一读之不逆
盖公之言曰说至善则事物之本末始终皆在其中说
知止即修身之主意工夫一齐俱到又曰神莫神于止
卷十三 第 9a 页 WYG1293-0214c.png
善实莫实于修身止善修身合为一语不是无生有不
是有归无允执厥中于此焉在若能实见得入路庶几
不差呜呼精矣微矣至于以终日凛凛为洒落以一悟
便了为误人以偏于枯寂薄于伦常为释氏之弊其峻
学者之坊严儒佛之辨尤为恳至必如此而后谓之修
身止善必如此而后谓之真能知止其有功于圣学匪
浅鲜矣或谓王文成言致良知而公言知止何也不知
文成之所谓良即大学之所谓善若言知不言善则必
卷十三 第 9b 页 WYG1293-0214d.png
以虚见为本体言知不言止则必以浮泛为功夫曰至
善曰知止则宗旨一定其学不至于荡而无归格致诚
正修齐治平始有用力处亦始有得力处耳夫是之谓
归根复命之学且既知止于至善则释氏无善之说自
无隙可乘将不攻而自破此公单提知止二字所以大
有功于后学也余交公久见公中外建树卓荦不群其
真能知止可知顷公奉简书开府榆阳榆阳士习雅称
朴茂而公又以理学为多士倡直指津梁兴起斯文倘
卷十三 第 10a 页 WYG1293-0215a.png
榆阳多士勃然知有学问之风则公之有造我三秦其
功岂在禹下哉公所著书有隆砂證学记儒学辨诸书
与此互相发明合而观之而公知止之学益大鬯而无
馀蕴矣
   理学平谭序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明言性为何物而孟子
解之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可见性
不可言而言情始可见性耳是性也在天为太极在人
卷十三 第 10b 页 WYG1293-0215b.png
为心极不藉闻见不假思议感于恻隐则能恻隐感于
羞恶则能羞恶感于辞让是非则能辞让是非于穆不
巳生生无穷此造化之橐籥而生人之命脉也尧之执
中舜之精一孔之一贯皆此志此物耳学者迷瞀本原
支离口耳者母论即号称见解者又直以恻隐羞恶辞
让是非当之如此是以突中烟当灶中火以山下之泉
当天一之水也非孟氏意矣或曰如子之言得无离情
言性自言而自悖之耶曰不然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
卷十三 第 11a 页 WYG1293-0215c.png
夫谓复见天地之心则可谓复即天地之心则不可何
也由烟可以识火而烟不可以当火因流可以溯源而
流不可以当源复见天心情见性体此孔孟之宗而尧
舜精一执中之说也且学者果能由此真见性体虽谓
即烟即火即流即源亦可也故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
紫千红总是春岂不妙哉呜呼微矣余不佞虽久有志
于此学其于心性源头尚觉茫然顷读祥宇李公理学
平谭而旷然若发蒙也公博采诸儒纂辑此书泄太极
卷十三 第 11b 页 WYG1293-0215d.png
河洛之秘阐执中一贯之旨千载性学如日中天而犹
退然自命其言曰平谭夫知平之为可则其为奇也大矣
阳明先生不云乎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夫直造先天未画则奇矣而曰不离日用常行抑又何
平也此平谭命名意也观此而知公之所得精深闳远
矣公不鄙不佞过访山房属余为序因书此于简端亦
藉手请教之意云
   呻吟语序
卷十三 第 12a 页 WYG1293-0216a.png
孔子论学一则曰何有于我二则曰何有于我夫以孔
子圣人而犹有未有乎哉盖道体无穷惟有而不自以
为有此孔子所以为真有此孔子所以为至圣也若曰
姑以示谦云尔则尧舜其犹病诸孔子岂代尧舜谦邪
病诸病字正尧舜修己以敬处非孔子深知尧舜之心
不能为是语中州新吾吕先生理学大儒也其所著论
学语自题曰呻吟语盖亦尧舜犹病意耳而或者以为
先生谦余以为惟其病病是以不病此正先生之所为
卷十三 第 12b 页 WYG1293-0216b.png
善学孔子也尝慨世之学者无所得者以无所得自阻
既隘其万物皆备之量有所得者又以有所得自满适
障其一物不容之体学之难言也久矣如先生禀超世
之资抱经世之才投之所向无不如意而犹惓惓折节
于学问若无若虚不自满假此其所得尚可以津涘窥
哉今观是语论道理曲尽人情论人情曲尽道理论本
体不离工夫论工夫不离本体不惟同志者读之欣然
痛快即素不信学者读之亦未有不翻然悔悟勃然兴
卷十三 第 13a 页 WYG1293-0216c.png
起者矣是语也其关于世道人心不小余至多病辱先
生不鄙针砭有年自别先生久而余病且滋甚顷郡守
中宇张公捐俸刻先生语而属余引其端余读先生语
不翅得秦越人之秘方也今而后沉痾或亦庶几有瘳

   认字测序
槐村先生吾关中躬行君子也先生幼承庭训潜心问
学为孝廉时闭户寡交载籍极博而声律字学尤为学
卷十三 第 13b 页 WYG1293-0216d.png
士大夫所山斗其于纷华势利澹如也后谒选皖郡司
李再迁地官郎督储雁门咸以廉平著闻亡何移疾归
徜徉林泉自吟咏笔研外他无嗜好余小子时得执经
问难乃先生进而教之故每侍先生胸中訾吝十释八
九戊子己丑余叨附先生冢嗣淑远骥尾一日淑远出
先生认字测三卷示余余受而读之喟然叹曰思深哉
道盖在此乎非他泛泛著述者可埒由是朝夕体验不
忍释手时同馆兄弟见而奇之而一时京邸诸搢绅咸
卷十三 第 14a 页 WYG1293-0217a.png
借钞不给余欲刻之不果顷余奉命观风齐鲁与同志
论学间因及此编咸谓当刻之以广其传乃举而筹之
运判景君景君曰唯唯遂代为校雠付剞劂氏先生著
述甚富如槐村集字考启蒙困言各若干卷淑远业刻
于家塾而此编尤先生所最得意者其立言之意详在
先生自序中余不具论论所以刻之之意如此先生有
莫逆友为今岳守三峨李公公为孝廉时亦闭户寡交
月旦与先生并重所著有一中见物二编新吾吕公序
卷十三 第 14b 页 WYG1293-0217b.png
而刻之余尝谓先生此编当与李公二编并传不朽盖
均于人心世道有裨益云呜呼观先生者观此编其于
先生生平问学思过半矣
   丁未冬稿序
道学之传肇自虞廷其功大矣而宰我贤夫子于尧舜
何也盖精一执中之说讲学也第未揭其名则天下后
世将视其言为帝王以天下相授受之言非人人可得
私言者则此言自尧舜发亦自尧舜止矣故夫子不得
卷十三 第 15a 页 WYG1293-0217c.png
巳揭讲学二字而天下后世始知精一执中之学人人
皆可讲而舍此别无入圣之路使尧舜其心至今在者
谁之力也夫子贤于尧舜其功正在于此而或者不察
猥云学不必讲误矣且自孟子后此学绝响者千有馀
年夫此千馀年间岂乏英雄豪杰可以为尧为舜者而
成止以事功名止以节义名止以文章名而心性真儒
竟尔寥寥岂不惜哉至濂洛关闽诸君子出始恢复邹
鲁之业汲汲皇皇以讲学为己任而尧舜之道始灿然
卷十三 第 15b 页 WYG1293-0217d.png
复明于世于此益信夫子之功果贤于尧舜远也侍御
少原余公自少潜心理学顷观风百二候代冯翊间著
书七篇余读之津津有味乎其言窃谓圣贤之学心学
也心之不养而徒事于枝叶间抑末矣故首论养心人
同此心而或不能养卒至违禽兽不远者无志也故论
定志夫志定矣使不得孔颜乐处则苦难而中止者有
之故论寻乐而世之学者又多误以逍遥放达为乐此
老庄所以误晋室之诸贤也故论老庄老庄之弊流而
卷十三 第 16a 页 WYG1293-0218a.png
为申韩而王安石假六艺以售申韩桑孔之计卒至祸
国殃民而不可救药则学术之偏害之也故论安石夫
学术之偏莫甚于佛佛西域人也以中国而从西域之
教则春秋严华夏之防谓何故论华夏大防然学术始
于人心关于世道履霜坚冰毫釐千里此学之不可不
讲也故以讲学说终焉讲则理明理明则人心正邪说
息而天下治不讲则理晦理晦则邪说炽人心坏而天
下乱故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然则公七篇之作其亦
卷十三 第 16b 页 WYG1293-0218b.png
有忧乎余蒙不知学然亦从事有年三复斯语爽然自
失矣邑侯杨君爱是书剞劂以传余惟关中同志近多
勃然兴起而又得公此编倡率而鼓舞之则其风当益
盛其士习当益改观私沾沾为桑梓喜昔明道为鄠簿
与横渠相讲切而秦俗大变至今尸祝余愧非横渠而
得公为明道故不辞不斐而为弁诸首
   秦关全书序
蓝田王秦关先生理学醇儒也其学以尽性无欲为宗
卷十三 第 17a 页 WYG1293-0218c.png
近里著巳甘贫苦节世共高之始余晤先生于正学书
院相与论格物论未发及太极西铭之旨騞然有当于
心今廿年往矣哲人既逝吾将安从顷先生冢嗣伯敬
持先生著作若干种乞余订正会余病不能细读乃留
伯敬数日命门人辈稍为编次以归之而以文简公粹
言及飞泉公语录列于前见先生学问渊源所自其曰
先师遗训先君遗训云者先生所自命也呜呼世之降
也学者各执所见自以为是亡论庸庸者即高明之士
卷十三 第 17b 页 WYG1293-0218d.png
往往借言超悟弁髦父师之训而不恤此盖渐染于异
端喝佛骂祖之说而不自知者即此一念便得罪名教
不小又安在其为超悟哉道荆榛而世江河病正坐此
如先生惓惓遗训是遵死而后已今世岂数数见邪昔
宋二程语录杂出于当时诸弟子散漫不一后赖朱文
公私淑表章以传于世慈湖纪先训娓娓数千言至今
光耀简册见杨氏世德之盛先生此二编其继晦翁慈
湖而有得者哉其他诸录要皆躬行心得之言足以羽
卷十三 第 18a 页 WYG1293-0219a.png
翼圣真扶持名教非世之骋空谭而鲜实用者可比编
成总题曰秦关先生全书因识数言于首简若先生生
平事行之详余别有传兹不具论云
   正学书院志序
古今书院皆有志往余读书正学书院求其志而不得
近始得于一同志所盖先督学唐文襄公所纂今八十
馀年往矣余私欲续之而不果顷晤今督学青岩段公
言及此志公欣然谓余曰余自入关即问书院有志否
卷十三 第 18b 页 WYG1293-0219b.png
佥曰无今从何处得来是吾道之幸也若续为纂述寔
余今日事遂慨然任之不月馀而志成纲举目张星列
棋布视旧志更为精确于都哉正学书院当与白鹿岳
麓嵩阳睢阳四大书院并重宇内矣公一日造余山中
属余玄晏余惟学以正名别其与异端异也夫吾儒言
心异端亦言心吾儒言性异端亦言性安所异而曰吾
儒异端哉盖性者心之生理非心之外别有所谓性也
然心有人心有道心性有义理之性有气质之性如动
卷十三 第 19a 页 WYG1293-0219c.png
心忍性之性性也有命焉之性皆指气质言论气质岂
止有三品盖有什伯千万而无算者故曰忍曰不谓其
词严矣如见孺子而怵惕睹亲骸而颡泚不忍觳觫之
牛不屑嘑蹴之食之类皆指义理言论义理岂止无三
品盖无古无今无圣无凡无有二者故曰善曰道一其
词何决也此千古论性者之准也乃异端则不然直以
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
足运奔者为性而不以在见曰明在闻曰聪在执捉曰
卷十三 第 19b 页 WYG1293-0219d.png
恭在运奔曰重者为性是明以生死之生为性而不以
生理之生为性是专以气质言而不以义理言矣虽性
载于形义理即具于气质第专以义理之性为主则即
视即明即闻即聪即执捉即恭即运奔即重从心所欲
自不踰矩此吾儒之论性所以大有功于世教也若专
以气质之性为主则任目之视而不论其明任耳之闻
而不论其聪任手足之执捉运奔而不论其恭与重则
适巳自便何所不为此异端之论性所以大有祸于世
卷十三 第 20a 页 WYG1293-0220a.png
教也夫论学而至于心性亦精且微矣而卒至于祸世
辨可不严乎哉至于吾儒重纲常异端弃伦理吾儒以
天地万物为一体异端自私自利人人皆知其非无庸
缓颊矣呜呼邪正不容并立正学明则异端自息尧舜
孔孟之道如日中天而人心世道不复睹唐虞三代之
盛吾不信也公中州人伊洛渊源当有独契此志之重
脩也百年阙典若有待于今日者继往开来公之意良
厚诸士之讲学于斯者尚相与重躬行毋徇口耳崇正
卷十三 第 20b 页 WYG1293-0220b.png
道毋惑异说则异日者与程张诸先生并俎豆于兹岂
直宫墙生色斯世斯文寔嘉赖之则于公作志之意斯
无负矣敢尽言以书于籍之端
   桃冈日录序
自昔圣贤论学不翅详矣莫精于孟子大人不失其赤
子之心一语此千古圣学大旨尧舜复起不能易也学
者若信此不及心术少差即闻见愈多事体愈熟去道
愈远矣或谓大人经纶万变过化存神赤子之心能之
卷十三 第 21a 页 WYG1293-0220c.png
乎而猥以不失为大也不知心一耳用之于正则为经
纶为神化为不失赤子之心用之于不正则为机械为
变诈为失赤子之心非块然如槁木死灰一无所用而
后谓之不失也武陵蒋道林先生早从阳明甘泉二先
生游倡道三楚其所录论学语甚具而尤惓惓于大人
不失其赤子之心如曰劈初头不失赤子之心便是圣
胎如何得不失须是戒慎恐惧又曰譬如果核一点生
意投之地便会长出根苗来这根苗便如赤子之心切
卷十三 第 21b 页 WYG1293-0220d.png
不要伤害他须是十分爱护及长到参天蔽日千花万
实总祇是元初根苗一点生意非别有生意呜呼先生
之学可谓直透原本真得孟氏之意矣其他如论慎独
论默识论天地万物一体种种名理皆发昔贤所未发
其于所以不失功夫尤为深切明尽学者循此用功此
心自可保其不失又何患不为大人耶后世学术庞杂
议论偏诐不知学者无论即知学者往往舍功夫而专
谈赤子之心则失之玄虚舍赤子之心而专谈功夫则
卷十三 第 22a 页 WYG1293-0221a.png
失之支离心学几为晦蚀自先生此录出彼玄虚支离
之说见睍自消矣其羽翼吾道功岂小哉吾邑侯杨修
龄公先生里人也尊甫中行先生私淑先生而有得校
梓先生日录以公同志此其意甚盛邑侯力承正学政
声藉甚一时而有子嗣昌弱冠举孝廉温温若处子父
子祖孙家庭相为师友读兹刻知学问渊源远矣
   砭己名言序
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解之曰舜
卷十三 第 22b 页 WYG1293-0221b.png
舍己回克己此其所以有为若是云夫巳一耳舍者谁
舍克者谁克皆由巳也故巳不知舍巳不知克者不谓
之真巳巳非真巳则已病巳病而不砭则为仁由巳之
谓何此宪周张公有砭巳名言之编也编中分类有三
曰心曰言曰行夫有心病则有心砭有言病则有言砭
有行病则有行砭要之言行之病生于心心之病又生
于巳砭巳则心病瘳而言行之病亦瘳故薛文清曰人
所以千病万病只为有已而编中反覆论此意独详意
卷十三 第 23a 页 WYG1293-0221c.png
可知也孔门论仁其言不一而足而克己之说何独于
回发之舜大圣人而孟子称之何以止曰舍己此正天
地万物一体之意秦汉以来明此意者少故程明道不
得巳直泄其秘曰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盖自此言
出而舍己克己之旨益大鬯而无馀蕴矣然后世学者
犹不免于分形骸生彼此即一体之中耳目手足且多
隔阂而不通又何论天地万物揆厥病根岂非己之一
字为之乎砭己者砭己之巳也砭巳之巳而后真巳见
卷十三 第 23b 页 WYG1293-0221d.png
真巳见而又何心病言病行病之与有或谓如此则三
砭不既多乎噫是不然盖巳一而已之病百故古人因
病立方循方治病虽条分胪列未易更仆总之皆为巳
病而设使人人而太和元气也虽卢扁杜口可也繇斯
以观公三砭之作岂得巳哉余昨与公共事畿辅见公
诸凡注厝卓有天地万物一体之意既而读此编乃知
公学问渊源盖有所自若公者诚可谓得真巳者矣余
至不肖自获交于公而心与言行之病亦藉以少砭也
卷十三 第 24a 页 WYG1293-0222a.png
故喜而直述其所欲言者以附于末简
   东游稿序
始余读孟子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心甚壮之恨不
获旦夕一至其地而跻其巅又见世人多香火奔谒于
二氏之宫虽数千里不惮远至孔林孔庙近在曲阜而
竟无有一人香火奔谒也者心甚怪之又恨不得旦夕
一至其地而升其堂由是心驰宫墙神游泰岱盖三十
年于兹矣岁乙未行部至东虽于地方无所裨益然得
卷十三 第 24b 页 WYG1293-0222b.png
藉以少酬夙愿岂非生平一大幸哉自夏五至岁杪得
杂著若干篇虽亦有京途所作命曰东游稿盖用以识
不忘云至于进诸生讲业齐鲁之都所著有订士编东
昌王太守业已序刻兹不具论呜呼圣道在心不在迹
学圣人者亦求诸心焉足矣苟不能自得于心而徒曰
宗庙百官如此乎富且美也登东登泰如此乎小鲁小
天下也则游宫墙登泰岱者其人岂鲜哉何希圣者竟
寥寥也阳明先生不云乎个个人心有仲尼知此则余
卷十三 第 25a 页 WYG1293-0222c.png
以酬夙愿为大幸亦浅乎睹矣况区区文辞乎哉是余
之以东游名稿也盖亦徇迹之见也
   学翼序
讲学第一要令人启信夫以不信学之人而与之言身
心性命其能有入乎故必启信而后可与言也夫既信
矣则是者固多而非者亦不少使不防忌则一傅众咻
将不免方信而忽疑矣故启信之后又当防忌既防忌
矣则摇夺者少而其信必坚前途皆坦途矣使不正趋
卷十三 第 25b 页 WYG1293-0222d.png
则佛老之说得混其中恐又愈信而反愈远故防忌之
后又当正趋使趋正矣粹然一禀于吾儒而二氏之说
一毫不能杂学问可谓至真至正矣使不明源则道理
之源头未透纵下功夫不合本体不过支离口耳之学
耳故正趋之后又当明源使源明矣圣学之根宗彻矣
若不励功则虽有所窥总属虚见其何以尽性而至命
故明源之后又当励功使励功矣即翘然自足曰吾益
矣吾生平学问至此亦可以止矣又不几于为山而未
卷十三 第 26a 页 WYG1293-0223a.png
成一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乎道体无穷功夫亦无尽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也故励功之后又以诣极
终焉余妄标此六目而各采宋元及我明诸儒粹言以
实之总题曰学翼凡我同志尚潜心于斯云
   疑思录序
余自壬辰请告杜门谢客足未踰阈者三年自药裹外
惟以读书遣怀无他营也间有二三同志及伯兄月夜
过存相与讲孔曾思孟之学辨析疑义尝至漏分或抚
卷十三 第 26b 页 WYG1293-0223b.png
琴一曲或歌诗数首始别盖忘其身之病而亦忘其寒
暑之屡更也居恒多暇乃取所辨析者口授儿康年劄
记之针砭韦弦聊以自勖岁月积久不觉成帙要之遗
忘不及记者尚多此特存什一于千伯云耳一日为友
人萧辉之携去越数日辉之诣余曰吾子用心诚勤矣
第圣贤精义不知果如斯否恐其中又未必无可疑者
余当为子编次之以就正于海内同志之士余曰唯唯
编成题曰疑思录盖取九思中疑思问意耳呜呼吾斯
卷十三 第 27a 页 WYG1293-0223c.png
之未能疑录中业巳言之矣同志不遗幸教我焉
   辨学录序
孔子曰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夫学问思行学巳赅
是矣犹必明辨云者谓不如此譬之适越而北其辕弥
学弥远弥行弥差矣乙巳秋凤翔张心虞孝廉访余山
房而二三门人闻心虞至亦多朝夕过从共谈心性之
学秋凉夜静语话偏长别后因录其相与发明者得八
十一章虽下学上达之旨不敢谓得一贯真传而吾儒
卷十三 第 27b 页 WYG1293-0223d.png
异端之辨或亦可以俟后圣于不惑耳夫以余之闇汶
曾何足与闻斯道而一得之愚得之朋友讲习者为多
于是益信明辨之功其益果大而曩所称弗明弗措原
非有心弗措辨至此虽欲措焉不能也于是题其篇曰
辨学录
  冯氏家乘序
万历丙午余为余族谱而先世之载多散逸不传族长
老又莫能悉尝仰天太息曰嗟哉悲乎余小子将安所
卷十三 第 28a 页 WYG1293-0224a.png
徵焉杞宋之事孔子伤之为文献不足故也夫当吾世
而使先世之载散逸不传继述之谓何于是谋诸伯氏
敬吾裒辑家塾所藏诰敕及志传诸遗文得仅存者若
干篇汇次成帙题曰冯氏家乘爰付梓人公诸族众庶
使后之子孙有所藉以考證云呜呼尝见士大夫家子
孙荡费者无论即号称能守者往往经营产业善逐什
一之利至问及先世志文曰无有也问及先世试录曰
无有也如此又何论他藏书哉此其人与荡费何异夫
卷十三 第 28b 页 WYG1293-0224b.png
子孙而曰能守亦贤矣岂其智不及此意若曰是皆故
纸无用者耳不知子孙之贤不肖正辨于此不专在产
业盛衰间论也呜呼先大夫殁为时未远也而今诸籍
且多不可考矧后世乎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百尔
后昆凡有所得尚续为增补毋徒以故纸视之重余不
肖之罪可也
   冯氏族谱序
冯从吾曰夫国有史夫家有谱古人家谱之作盖自亲
卷十三 第 29a 页 WYG1293-0224c.png
亲一念生也后世视为文具失作者意矣吾族故无谱
先君尝有志而歾余欲成先志而未敢自专乃谋之伯
兄敬吾兄曰子其任之呜呼余尝读苏氏谱叹世人贱
而后贵者耻言其先为之咨嗟太息者久之夫为人父
祖者孰不愿子孙贵显以光大厥阀比子孙贵显矣反
耻言其先如此则为人父祖者又奚愿有此子孙哉则
不孝莫大乎是世之作谱者率多僣托远胄誇耀失实
此其心亦毋乃耻言其先意欤谱如画工写真要之取
卷十三 第 29b 页 WYG1293-0224d.png
其肖而止令后世子孙以是彷佛先人云耳不问文也
从吾何敢以不文不勉成先君之志夫叙事必有所由
从作例义第一合族辨世溯流于源谱之大者作世系
第二然名行不可无纪也有可传则传之用以发扬幽
光作世传第三国史纪外戚夫家岂有异焉作外传第
四述往昭来用垂观省之义又安可无训也作谱训第
五凡五篇
   游秦小草序
卷十三 第 30a 页 WYG1293-0225a.png
顾生用晦中吴奇士也顷侍其尊人如秦执贽从余学
所著有游秦小草其诗文业已升堂而哜胾矣且冲襟
春蔼道味袭人若不能为诗文也者余心益异之一日
谓余曰士君子为学自有向上一着雕虫小技壮夫为
之乎欲焚其所为诗文而颛精于理学余喜曰子欲焚
所为诗文则诗文不必焚也且所谓理学者非外庸行
而别求圣解也如能诗文者不以诗文自满不以诗文
骄人不以诗文骋离经叛道之语若无若虚成象成爻
卷十三 第 30b 页 WYG1293-0225b.png
天下理学莫大于是矣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迨天未雨
彻彼桑土孔子不亟称为知道哉诗文何妨于理学而
必于焚之也三百篇多发理之谈故为万世诗人之祖
汉魏以后人争工于词而不求精于理夫词何可不工
也而必于伸词以诎理甚且倡为诗不关理之说则误
矣诗文理学分而为二彼盖徒知以切磋琢磨为说理
而不知鸢飞鱼跃尤为说理之妙也吾方望自子超汉
魏盛唐而直追三百篇使分者合而为一一撤千载诗
卷十三 第 31a 页 WYG1293-0225c.png
人之障也子又何以焚为哉用晦将归请余一言为玄
晏昔杨中立将别二程归明道先生以目送之曰吾道
南矣后果大阐伊洛之学于东南一再传得朱元晦集
诸子之大成为宋儒冠冕而感兴二十首与风雅并传
树词林赤帜明道之言若持左劵不爽今东南诸儒称
盛一时又非昔日比而子之归也能倡明而鼓吹之则
人将称子为今之中立而余亦窃比明道之知言也岂
不休哉用晦怃然曰命之矣因书此与子订千古之盟
卷十三 第 31b 页 WYG1293-0225d.png
   理言什一序
圣贤之学理学也六经四书渊渊理窟粹乎弗可选矣
宋濂洛关闽以及国朝河津诸儒语录虽言人人殊大
要羽翼六经梯航万世邹鲁以来此为嫡传蒲阪张知
一先生读之会心爰采精语纂为八篇仍以己意各论
著于后而诸儒之旨益大鬯而无馀卷凡内外二总题
曰理言什一什一云者志谦也余从先生伯子去浮氏
得卒业焉而知先生之于理学深也夫世之学者支离
卷十三 第 32a 页 WYG1293-0226a.png
口耳者多炫闻见以为奇而溺志异端者又借虚无以
为高两家递胜而孔铎绝响识者忧之今观原生證性
之说而知非支离于口耳又观定趋归是之说而知非
溺志于虚无藉诸儒理言发自家独得此先生之心所
以为大而先生之学所以不可及也余数年前亦有此
志曾以所标六目举似去浮去浮然之今得此寔获我
心余亦可以无言矣近日士大夫亦多有类辑古今名
言以传者自淑淑人意非不善第多采老庄诸子及国
卷十三 第 32b 页 WYG1293-0226b.png
策新语诸书与宋儒并列甚或有割裂佛经道藏文字
附于中者呜呼老庄异端非学之尤国策机械变诈之
首世说新语又放纵恣肆之嚆矢若不察而槩收之无
论玉石杂陈郑雅迭奏窃恐读者未必受宋儒之益而
先巳受机变放肆之损世道人心安所税驾余为此惧
方欲删订之而未能今得此编可以折衷群言而归之
正矣匪直明理且也卫道先生之功顾不伟哉闻先生
尊人云游滇蜀久蔑音耗先生徒步踪访尝仰天大哭
卷十三 第 33a 页 WYG1293-0226c.png
曰不得吾父誓不归矣三易寒暄跋涉数万里竟遇于
蜀逆旅中扶掖而归此其事甚奇盖先生一念精诚所
格非偶而已也先生早慕黄老后悟理气合一之说一
变至道河津而后如先生者指岂多偻先生殁河东曹
真予氏志其墓称先生有迈人之学识真予深于理者
也其言当不虚去浮署谕华阴今春余与去浮及诸同
志讲学太华书院濒别索余弁言余惟去浮今之程朱
先生盖大中韦斋其人也家学渊源余方羡慕之又安
卷十三 第 33b 页 WYG1293-0226d.png
能赞一辞聊书此以报去浮以附于知人论世之义
   吕泾野先生语录序
夫讲学创自孔子至孟子没而失传中兴于宋而禁于
宋宋之不竞奚惑焉洪惟我二祖开基崇儒重道以讲
学为令甲举宋儒所讲者一一见之行事说者谓国朝
为乾坤一小开辟讵不信然泰运登闳真儒蔚起而正
嘉间我关中泾野吕先生尤海内学者所宗为山斗云
先生语录言言皆自躬行心得中流出最透悟最精实
卷十三 第 34a 页 WYG1293-0227a.png
真可与西铭正蒙并传不朽者其有功斯道不浅余自
髫年先大夫命之读即知嗜好久而弥笃自此纸敝墨
渝不离于手第原录岁久板且漫漶因僣为订正分若
干卷而以先生传附于后灿然成一完录矣旧名内篇
今更题曰泾野先生语录志实也余久欲公诸同志而
力未逮今秋按台东郊毕公访余山房因言及先生语
录慨然锓梓以广其传而属余引其端公为朱晦翁里
人学有渊源而尤揭不远复三字为宗公于先生可称
卷十三 第 34b 页 WYG1293-0227b.png
千载知巳余不肖愧不知学先是方伯静峰汪公邑侯
脩龄杨公倡诸公为余建关中书院公甫下车即捐俸
为书院置公田一时同志愈益兴起至如请增解额请
罢𣙜税善政覼缕造福秦人士无量是秦人士实受公
讲学之益矣彼谓学不必讲者是原无心于百姓者也
又何怪哉国朝理学甚盛而从祀孔庙者仅仅四先生
议祀典者佥以先生未获从祀为缺典公今刻此录表
章先哲风励后学其意甚盛读先生语录者尚求之
卷十三 第 35a 页 WYG1293-0227c.png
躬行心得如录中所称甘贫改过云云庶远不负先生
近不负我公付梓之意其翊我国家一代文明之运又
宁有纪极哉愿与同志共勉之毋让
   薛文清先生全书序
我国朝从祀四先生咸真修实悟有光圣门而文清薛
先生崛起永宣之际于吾道尤有草昧功盖一代理学
大儒也所著读书录业巳家传户诵矣而文集人多未
之见且白沙敬斋阳明三先生俱有全书行世而先生
卷十三 第 35b 页 WYG1293-0227d.png
独无真为缺典顷侍御沁水张公为先生乡人移书方
伯会稽王公大参蒲阪王公梓先生全书甚盛举也梓
且成张公不以余为不知学而命余一言余惟先生之
学以复性为宗旨以主敬为功夫诚得邹鲁嫡传无容
游赞而或者以先生与敬斋为觭重修以白沙阳明为
觭重悟不知离悟言修非真修也离修言悟非真悟也
今观先生生平操修可贯金石而质鬼神其议论著述
平正切实言言可见诸行事此岂无所悟者能之乎第
卷十三 第 36a 页 WYG1293-0228a.png
不至如世儒之谈玄说空人遂以不悟性少之而不知
悟性处政不在谈玄说空也若白沙阳明主静致知险
夷一致夫岂不足于修者而沾沾以悟归之抑又过矣
大抵真修必本于能悟而真悟自不容不修道本一而
学者多岐而二之于是离悟言修者其流弊为乡愿离
修言悟者其流弊为异端其为学术之患不小余为此
惧故因读先生书而为之论著若此昔与先生同时讲
学者中州有曹月川端江右有吴康斋与弼关中有段
卷十三 第 36b 页 WYG1293-0228b.png
容思坚康斋容思人以地限于先生犹属神交若月川
则晋洛接壤朝夕印證其学得之先生为多而从游之
士如洛阳阎侍御禹锡白太仆良辅咸宁张司寇鼎名
为尤著至搜辑先生遗稿使至今文献足徵者则又司
寇之力也师友渊源桴答篪应猗欤盛矣盖尝考览古
今理学兴于宋而禁于宋国卒不振识者恨之迨我国
朝天子经筵讲学皇太子出阁讲学诸臣履任首谒先
师至学宫进诸生讲学载在令甲昭如日星是周家以
卷十三 第 37a 页 WYG1293-0228c.png
农事开国我国朝以理学开国也卜世卜年当必远过
周历公奉命代狩加意斯文微独表章先哲政所以宪
章文武使人人知学之当讲耳读先生书者能憬然悟
奋然修挺然以讲学自任不沮不惧砥柱中流则先生
虽往庶几旦莫遇之不然岂惟负先生抑且负令甲负
我公惓惓宪章之意
   圣学启关臆说序
万历甲寅仲夏二日按台紫海龙公偕茶台见平张公
卷十三 第 37b 页 WYG1293-0228d.png
会讲关中书院乡士大夫及孝廉诸生约千有馀人而
环桥观听者不可胜计济济雍雍如也时天久阴雨先
日当道方斋戒祈晴而是日忽云开日霁万里长空人
皆异之岂天亦有意于斯文耶公至偕张公谒先师像
毕各以次见就坐二三童子歌诗歌已同志各举所疑
请益于公公为之开关袪疑反覆忘倦人人闻之如醯
鸡发覆饮河充量龂龂欣欣如也于是众共喟然曰自
有书院以来不知有此胜会否斯道中天其在兹乎日
卷十三 第 38a 页 WYG1293-0229a.png
晡犹依恋不忍别去濒行余偕诸生请曰昔夫子忠信
笃敬才数语耳而子张犹书诸绅今日之讲可徒空自
踊跃耶诸生愧无李端伯笔愿公录示以窃比书绅之
义越数日公出此编以示而谓余宜有一言余惟圣贤
之学要在透性言学而不言性俗学也言性而不言善
异学也凡此皆疑关未破之过也公学以性善为宗已
得把柄入手诸所剖析至切近至精微至明显至奥妙
本体功夫入门究竟包举靡遗而引证诸儒粹言又折
卷十三 第 38b 页 WYG1293-0229b.png
衷数百年未了公案呜呼千古圣贤正脉具是矣宁直
破诸生一时之疑已哉余不佞讲学书院有年恒切自
误误人之疑今得此奚啻指南窃自幸而又为吾道幸
余又安能赞一辞第与诸生约曰居诸易失师友难得
圣域易入疑关难破今而后所不努力前途用副公辱
教惓惓之意者有如此日众共悚然曰善因书之以矢
诸同志
   长安县志序
卷十三 第 39a 页 WYG1293-0229c.png
长安故有志乃宋龙图学士宋敏求氏所辑辑成周以
来历代建都遗迹非邑志也而创修邑志寔自今李侯
始是志也分类大略准大明一统志遵制也中多增入
以邑志较郡国志例当详耳邑为会省附郭往代无
论明兴以来名宦接踵而山川灵秀所钟如仓颉文武
周公以下圣贤又济济相望其人物甲于他邑惟是世
远籍亡末繇考镜止㨿通志及闻见既真者书之其名
宦见任乡贤见在者又例不敢书于心终歉然也孝子
卷十三 第 39b 页 WYG1293-0229d.png
节妇止书已旌及盖棺论定者馀俱不敢轻载田赋户
口俱依印册详书一字无容增损漏泽园附陵墓后见
国朝恩泽不惟加膴仕抑且及枯骨耳寺观列灾祥后
亦示崇正抑邪意至仙释中多涉幻妄故直削之艺文
书其有关地方者馀虽工不书唐刘子玄云古之国史
异闻则书今志亦史之流也故仿之亦略载数则呜呼
志以纪事惟求实录第令后世文献足徵无贻以文胜
质之诮足矣乌庸绘章饰句以誇多斗靡为也载笔同
卷十三 第 40a 页 WYG1293-0230a.png
修者王给谏嗣音及监胄何补之秦东周庠士桑本立
韩在等而不肖从吾鹿鹿无能为役殊切自愧所幸当
吾世而得遘兹盛举聿观厥成岂非生平一大快也哉
虽然余尤有感焉如山川田赋之类终南在南而误书
于北田赋本少而误书为多人犹得执其误而更正之
倘人物一有遗漏则后之人将安所考乎如孟献子有
友五人而竟逸其三董仲舒一代大儒而竟逸其字真
为千古遗恨又如古今作家谱者即子孙亦多逸其祖
卷十三 第 40b 页 WYG1293-0230b.png
先之名虽孝子慈孙将奈之何亦足悲矣余故于人物
一志特为加详虽不敢泛必不敢略即如此犹恐名世
贤达与时俱往未尽搜录而深山穷谷宁无潜修静养
其人者即里闬亦罕知之况数世之下百里之远孰从
而物色之哉以彼其人虽无心于身后之名而后生小
子竟使梓里先哲泯没不传尚友私淑之谓何余故每
念及此不觉掩卷而长叹也区区之愚尤愿与海内同
志共讲求焉李侯莅吾邑百务俱举上下交孚而尤惓
卷十三 第 41a 页 WYG1293-0230c.png
惓于此志可谓知所先务者维时邑博何君载图郭君
惟恩杨君来凤邑丞郭君知彰主簿张君文衡胡尉其
焕皆始终其事例得并书李侯名煜然汶上人庚戌进

   越中述传序
昔王文成公讲学东南从游者几半天下而吾关中则
有南元善元贞二先生云故文成公之言曰关中自横
渠后振发兴起将必自元善昆季始二先生录公语几
卷十三 第 41b 页 WYG1293-0230d.png
数万言藏之家塾元贞先生孙子兴太史仿苏季明校
正蒙例离为四篇曰立志格物从政教人总题曰越中
述传而属余为序余惟文成公之学一致良知尽之矣
今离而为四何也曰此正所以致良知也夫人而语之
曰汝有志汝为圣贤则必喜语之曰汝无志汝为狂愚
则必怒是志本吾人之良知也而不讲立志之学则良
知不致矣夫人而有志圣贤则必格其为圣贤之理而
后可为圣贤人而不为狂愚则必格其不为狂愚之理
卷十三 第 42a 页 WYG1293-0231a.png
而后不为狂愚而圣狂之理夫固昭然于吾心者是物
理本吾人之良知也而不讲格物之学则良知不致矣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赤子入井则乍见恻隐一夫
向隅则满堂愀然圣贤有此志狂愚亦有此志圣贤有
此理狂愚亦有此理是一体本吾人之良知也而不讲
从政教人之学则良知不致矣是立志格物从政教人
正所以致良知也良知是本体致知是功夫识得本体
然后可做功夫做得功夫然后可复本体千流万𣲖而
卷十三 第 42b 页 WYG1293-0231b.png
不离其源千言万语而不出其宗此文成公之学所以
大有功于斯道也乃后之谈良知者多放纵决裂为世
诟病是空谈良知而不实用致之之功故也于文成公
何尤焉此录出而良知末流之病庶几其可救乎尝考
文成公门人虽盛而世传其学者东南则称安成邹氏
西北则称渭上南氏自二先生传文成公之学以来代
有闻人元善先生三子俱蜚声庠校而俱早亡有孙曰
企仲官太仆卿以直谏显有曾孙曰居业登制科而未
卷十三 第 43a 页 WYG1293-0231c.png
仕元贞先生有子曰轩盖世所称阳谷先生者也往元
善先生与三子相继殁也太仆为遗腹子伶仃孤苦人
争龁齮而阳谷公力为卵翼卒底于成又为刻瑞泉遗
稿仍丐天台庐山为玄晏呜呼学之不讲久矣孤儿寡
妇求不乘机而利其所有已难况施恩于不报子孙于
父祖遗文且任其散佚而不知收况侄之于伯父哉在
阳谷公不过自致其良知而在挽近世实大有裨乎风
化矣有孙四而取科第者三太史其季也而其曾孙居
卷十三 第 43b 页 WYG1293-0231d.png
益今且督学晋中世德家学方兴未艾二先生之诒谋
远矣夫人不讲学则不知修德又安所获福虽学者原
不为获福修德而天道人事亦自不爽孰谓讲学负人
哉人知南氏之盛而不知其所以盛余故为之论著如
此诗云诒厥孙谋以燕翼子二先生以之又曰昭兹来
许绳其祖武其子兴之谓也夫
   姜凤阿先生语录序
盖不佞从吾读凤阿先生语录得七善焉世之学者多
卷十三 第 44a 页 WYG1293-0232a.png
厌常喜异进二氏而退六经而其弊至不可道先生曰
六经之言由圣人精蕴而发皆因性命而立言本之则
有实得措之则有实用由之则可以经当世而适于治
此可以药世俗翻案经术之病其善一世之学者多支
离于口耳闻见而不知求之于心去危微精一之旨远
矣先生曰仁道虽大要之不外于此心教诸生如孟子
所言求放心以求仁为近若求其最近易者则正容谨
节家庭唯诺之常自是求放心处自是学者求仁处此
卷十三 第 44b 页 WYG1293-0232b.png
可以药世俗口耳支离之病其善二世之学者多侈谈
文词功烈而迂视理学先生曰文词功烈离仁而为之
乃是一技一能若从此心流出做出则古人所谓立言
立功者在焉盖从立德中来即三者可并传不朽也此
可以药世俗务华绝根之病其善三世之学者多喜放
纵而恶检束故以礼为伪以肆为真其坏风化不小先
生曰礼而谓之家礼者言乎其可行于家者也而其本
则始诸身家礼而谓之仪节者言乎其仪文与末节而
卷十三 第 45a 页 WYG1293-0232c.png
精微之理寔在焉以身而教家以心性而求仪节则是
书也岂古人之粗迹哉此可以药世俗蔑弃礼法之病
其善四世之学者遵道而行半涂而废多起于避人讥
刺先生曰人固有不容于流俗而中变以为求合之地
亦或不堪流俗而应之又不免于过激者皆非所以处
身之道也毁誉利害苟不入于吾心则适然之来当一
以任其自至然久之卒亦何尝无公论哉此可以药世
俗逡巡畏缩之病其善五世之学者多谓学行而已讲
卷十三 第 45b 页 WYG1293-0232d.png
之何为顿令有志之士不敢承当先生曰孔子尝以学
不讲为忧而并及于德之修义之徙不善之能改人皆
言圣人于此有四忧焉予以为义之徙不善之能改乃
所以为德之修而德之修则圣人所以为学之讲也讲
学者盖讲乎其所以修德讲乎其所以迁善而改过要
之四事为一事四忧亦一忧尔此可以药世俗藉口非
学之病其善六世之学者多隐善扬恶藉著述以泄私
忿殊失古人立言之体先生曰吾邑中有故乡先生孙
卷十三 第 46a 页 WYG1293-0233a.png
曜高文洁行足为乡闾式吾郡殷生士望笃行好学之
士能倡率讲学会尤西川书中无一世俗语罗念庵习
静一室赵大洲闻之欣然有往从意其他称述袁裕春
宋阳山周讷溪海刚峰毕松坡孙季泉孙立亭赵定宇
诸正人君子尤不啻若自其口出而又非献䛕当途以
希名利者此可以药世俗嫉贤妒能之病其善七呜呼
先生斯录其有功于世道大矣余生也晚不及师事先
生而先生仲子养冲先生往督学余乡与余善辟之草
卷十三 第 46b 页 WYG1293-0233b.png
木吾臭味也因漫题于简首
   郑溪书院志序
余尝览海内郡邑志即蕞尔岩邑其寺宇多则数十少
亦十数至书院则晨星矣甚且举古胜地或改公署或
沦寺观为之太息不已呜呼又何怪异端之盛吾儒之
衰也或曰书院不皆真儒何取虚设为余曰寺宇岂皆
真佛而人不病虚设何也寺宇不皆真佛而佛教藉以
羽翼书院不皆真儒而儒学藉以倡明而况真儒又往
卷十三 第 47a 页 WYG1293-0233c.png
往辈出乎冀北之马岂尽追风逐电一日而千里然求
追风逐电一日而千里者必冀北马也邓林之材岂尽
干霄拂云蔽青天而荫原野然求干霄拂云蓛青天而
荫原野者非邓林无有也书院亦士之冀北邓林也奈
何敢藐天下士而遂谓无真儒哉吾儒异端之辨不在
口舌之争而在修其夲以胜之广建书院以表章圣学
正盛则邪衰晛见则雪消将真儒接踵而异端不攻自
破矣此修其本以胜之之说也或曰今学宫遍天下不
卷十三 第 47b 页 WYG1293-0233d.png
翅足矣又恶庸骈指为余曰学宫博士有专责弟子有
定员岂人人可升堂入室者且朝廷设官分职其权孰
得而侵之书院之设见任搢绅固可拥比而林下韦布
亦可登坛余向谓交与一人不可妄讲学无人不可容
正为此也学宫作养有限书院教思无穷此正补学宫
所不及者安得骈指视之紫海龙公理学真儒也吉州
形胜甲于天下匡庐崒嵂彭蠡潆回家弦户诵比于邹
鲁各邑书院林立而永宁独缺公慨然曰继往开来岂
卷十三 第 48a 页 WYG1293-0234a.png
异人任何可当吾世而使吾宁逊他邑乎岁丙辰按秦
归创建郑溪书院郡邑同志讲学其中甚盛举也南皋
邹公为之记而复性堂公自为记今按淮归纂志以垂
不朽而函书命余为序余不知学安知性且先儒论学
或云主静云主敬云穷理云致良知似各立门户不知
于复性之旨何居盖人性皆善而不学则不能明善而
复其初以性善为本体以主静主敬穷理致知为功夫
则善明而性善之初可复性复则诸说皆筌蹄矣筌者
卷十三 第 48b 页 WYG1293-0234b.png
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至
于鱼兔得而筌蹄忘又何门户之可言乎公书院以复
性名堂正所以融门户而偕之大道也余读公记发明
此理批郤𨗳窾得未曾有又何能赘一词惟是有感于
当世寺宇之多而书院之少致异端盛而吾儒衰又感
于吾儒借学宫以操戈而反授异端以常胜之柄也故
为之缕缕如此敢以是复公命并以质之邹先生
   旌烈录序
卷十三 第 49a 页 WYG1293-0234c.png
余别墅在城南沙井村距沈桥里不三里许始杨烈妇
之死也乡村之人闻其事而怪之其夫语其妻曰刘氏
年正茂即改适岂乏佳耦而胡以死为也其妻亦语其
夫曰刘氏年正茂即改适岂乏佳耦而又胡以死为也
比余倡诸士大夫往吊后诸生上其事于当路当路上
其事于朝天子嘉其节而旌表其门乡村之人始知其
为烈而诵之其夫悟而悔曰吾向者所告于妻是何言
也是诲其妻以贰也其妻亦悟而悔曰吾向者所告于
卷十三 第 49b 页 WYG1293-0234d.png
夫是又何言也将使夫视我为何如人由是夫死而不
欲守者且守矣守节而不欲终者且终矣甚且从容就
义亦知以死殉矣数年以来节烈之妇项背相望夫人
等耳何昔议其非而今称其是也何昔以改适为快而
今以殉夫为快也岂非良心人所同具而不感发之则
不兴哉慨自学之不讲理道不明于是有妻背夫弟背
兄臣子背君父朋友背朋友而恬然不知其非者世道
人心可胜扼掔今天子一旌表此烈而函谷以西风俗
卷十三 第 50a 页 WYG1293-0235a.png
顿为转移孰谓古今人不相及哉或曰烈妇之死惟知
有死耳安知有身后之名是无所为而为真乎其真者
也若今之守节者死节者皆闻烈妇之风而兴起是有
所为而为非真也而子反称之何也余曰不然烈妇之
死固无所为而为固真也而彼闻风兴起者是因感而
触其良心良心一触自有勃然不容巳者其不容巳之
心何心也是亦无所为而为之真心也而安得以伪目
之昔夷惠以清和奋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夷惠之
卷十三 第 50b 页 WYG1293-0235b.png
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薄夫敦鄙夫宽孟子亟称之
未尝以夷惠为真而以闻风兴起者为伪也夫表扬死
者正所以兴起生者若以兴起者为伪则死者固无心
于身后之名而生者又不免有好名之议则死者固不
必于旌而生者亦不必于兴起矣有是理哉烈妇弟诸
生杨材汇梓公移志传祭诔诸文题曰旌烈录乞余一
言弁首因书此畀之而复为之说曰表扬死者固所以
兴起生者表扬妇人实所以兴起男子彼张邦昌刘豫
卷十三 第 51a 页 WYG1293-0235c.png
冯道辈非丈夫耶不衣冠耶不读书耶千载而下谈之
犹令人发上指冠恨不得食其肉而寝其皮视此妇人
宁不愧死哉呜呼读此录而不勃然兴忠臣孝子之思
者非夫也
   森玉馆集序
森玉馆集者朱宗尉伯明诗也伯明自幼即嗜书而尤
嗜诗矢口成韵即有风人之致余喜而从臾之俾尽读
古今之书伯明即键户发愤自三百篇而下以及我明
卷十三 第 51b 页 WYG1293-0235d.png
空同诸子诗无不昼夜伊吾朗然成诵而伯明之诗遂
骎骎入古人堂室矣为汉魏则汉魏为盛唐则盛唐而
绝无纤巧脂粉掇拾饾饤之病亦奇矣哉余与伯明居
同里闬伯明长余一岁自七八岁即相与相与即彼此
问奇字久之谈文谈诗不作一戏谑语里中人以道学
嘲之余两人不为变也由今思昔可发一笑吾关中为
横渠先生之乡余于圣学未窥津涯而伯明每步月过
存必剧谈丙夜夫今之诗人理学多枘凿不相入此正
卷十三 第 52a 页 WYG1293-0236a.png
坐不讲之过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即善说诗者不
过以为点景之妙耳而孰知其言上下察维天之命于
穆不已于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即善说诗者又不过
以为言天言文耳而孰知其言天之所以为天言文王
之所以为文也夫论理而至于上下察至于天之所以
为天文之所以为文其精微奥妙亦至矣尽矣蔑以加
矣而皆于诗中发之诗岂易言哉余以为今之诗人特
其臭亦与之俱化也彼喜读势利放肆之文者亦久而不
卷十三 第 52b 页 WYG1293-0236b.png
闻其臭者耳岂有心于左袒哉呜呼直道难容枉道易
合与善人居难与不善人居易人情乎今五经四书科
名悬于前考较迫于后学者尚不肯读至于二氏六
子诸书既不列于学宫又屡廑乎明禁而人多嗜好之
何也此其故不可不思也今之选古文者不过论文章
之工拙至于所以为文何如则未之辨也余故表而出
之匪直游艺且以为志道之一助云
 少墟集卷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