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x 页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序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3H 页
密翁自序
平生爱静。尚患未静。当以静自勉。而已有赵先生也。乃易以密字。密者至静之意。如遏密之密。易之言洗心退藏于密是也。圣人功夫在此。所谓圣人主静也。然此非专指未发也。或曰此与禅静何如。曰不同。禅静只要观心见性。密则知来藏往。其存愈密。则应物愈精。知来藏往者。精之至于神也。水至清矣。又无微风动着些儿。乃能明照。天地万物皆有用。而人心又众用之枢机也。本有用而反观。则用无用而用其体。体已病矣。以无用而常用之体。而又不能无用。故冥迷于用。而动不动辄猖狂。如壅遏川流。则浑浊洄潏。而其决时。又东西激触。决裂阡陌。水道乱矣。故心之要只在敬以直内。闲邪存诚。使此心体。如鉴空衡平。则无事时自在空平。有事时妍媸轻重。随物感应。而其密者常自若也。语乎近则一言一默。一动一静。不由乎此。紊乱而不立。极乎大则履大乱济群生。财成天地。参赞化育。亦未有不本于此而至者。至哉密乎。易语乎哉。其于圣功。虽不敢望。以爱静之意推说如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3L 页
此。以拟射者之的。而立定向之方云。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说
  
履脩锡名说
修有修治长久二义。修孰为大。修身为大。久于修治。实寿命之道。名尔以修。尔其知所勉哉。铭曰。
衒鬻之念贼之根。自修之萌道之源。不已于道德之盛。存身道德。厥命乃永。
宋高宗世室说
余于宋高宗世室事。不能无疑于朱子之论。夫祖功宗德。所以世室也。则高宗之功德。可世(三字缺)耶。建炎以前。罪不在高宗。而建炎以后。则得失皆在高宗矣。其有天位也。本不以功德。而自即位之日。又责在复雠回銮。保守疆域矣。既未克乎此。则宗社之罪人也。天下万世之罪人也。何功与德。可论世室哉。况钦宗北去时。路中于衣领上书诏。使即真来救父兄。则高宗之位。已非高宗之所自有。而来救父兄之语。尚可忍忘之耶。然而高宗初载。弃其中原。以祖宗之陵寝城社赤子。委之犬羊仇雠而莫之恤焉。则疆域保守乎。委任贼臣。疏简忠良。惟恐北伐之议无竞。而偏安之业或坠。其视二帝。谁知异于唐肃宗之于明皇。而想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4H 页
其妻子君臣。固自有家计定算。以致迁就岁月。而其游燕逸乐。风流声色。所以误适身心者。反有过于祖宗之旧度。则其心已无二帝与君父之雠矣。雠其复乎。銮其回乎。王者以天下为家。政法号令。无处不可出。其必以江南为归者。已是安身之计。非大志之图也。其体段如此。故自初必有怂恿之者。而贼桧乃潜觇其志。往来虏中。乘机自售。佯为使币兵将以饰其外。而其归则一和字而已也。噫可胜痛哉。以此而可世室。则何帝非祖。何王非宗。而必以功德为乎。以保守偏安为功德。则乃其和雠为功德也。故高宗自江南视之。则先皇帝也。守成之中主也。而自中原视之。则逋播背本。忘君父事仇雠之一孱主耳。世室(二字缺)论也。为先君可讳。人以世室为问。则如答陈司败可也。议谥之臣。不得不以幽厉谥其君。今乃无故自我发此无实而隆崇之议者。断然可知孔子不为。而程子亦可必其不为矣。余以是疑朱子为江南人。亦知言议时出第二义也。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杂著
  
常警(并引)
人之所以为人者。正通之知觉主宰为心。天命之自然无妄为性。孟子称性善心同然。非苟言而胁之也。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4L 页
发明本体。觉其未觉者耳。见得到后。岂有疑惑哉。但气之动静无方。心之好恶无节。客气非无理。客念非无心。然皆动上又动。离本而失实者也。于此辨别明命本然湛一之应物。如止水之辨色。静烛之影形。湛一之用无过不及。道义之行广大平康。湛一为至宝元藏。道义为极乐生活。其宲本平易。而气欲间发。故持守湛一。凝存道义。又用死力绝勇。至于省力则有得矣。闲邪持气。绝于几微。则去湛一不远。故易为力。若气动心迁。而邪已成则难克。
心戒四章
尔其不知不知而妄作者其失小。知其为不善而犹为之者其恶大乎。而尔乃知其为不善者。犹忍而为之。或前所不为而后乃为之。或前所轻失而后乃重犯。其知之不甚明的者。其既为之。犹有未快于心。况其知之明白而为不可犯者。犹且骎骎而犯之。尚可忍为耶。从今以往。亦将复然耶。断之哉断之哉。能断则易。不能断则难而渐难。终忍其不忍而后已。断则安而乐。不断则劳而病。宁断不断。
天之所畀。人之所受。惟命与性。极大而极贵。至明而至尊。惟色与食。固人所不可无。亦所不能无之者。然比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5H 页
之则其大小轻重之分。果何如也。尔其不知此乎。而于食色之所在。知其非天则。而乃犹行之。是不可已而然之耶。小不以介。如吞虫秽。小不以正。如践屠窃。不知则已。知之而不能断制。是谁迫之使然。欲之意若大矣。而实则何若其小。勿之斯无害矣。欲之气若强矣。而实则何若其脆。折之斯无事矣。噫与其苟循顷刻间鄙小之念。而尤悔沉冥。孰若无贰尔心。及昊天游衍而快乐昭明。
尔其不知天理之实不可违离。而犹忍违离之耶。刍荛夫妇之信诫。犹不忍忽而背之。匍匐婴儿之有志。犹不忍强而咈之。蜣螂之拒。犹不忍压而胜之。折柳之圃。犹不忍蹴而蔑之。况此天命之理。本然而素定。若微昧而孔明。若虚无而甚实。其坚固非金石之比。丁宁非训诲之比。其贵亲尊严。可敬可爱。又极天下而无与比。不离之则有此人有此身矣。苟离之则无此人无此身矣。如是而尚忍违离之耶。此而可忍。孰不可忍。又恶在知其为实乎。食色货利。使尔忍此。昏弱轻薄。使尔忍此。苟且褊少。使尔忍此。忧困拂乱。使尔忍此。不经之玩娱。使尔忍此。不雅之人物。使尔忍此。微细泛泛。无非无害。使尔忍此。吁其终可忍乎。可不忍乎。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5L 页
惟言语虽出于口。实尔攸为。当出而不出。过而微矣。不当出而出。为累孰大。故自古圣贤戒言不一。而白圭之诗。警人最切。三缄之戒。亦欲其勿出之也。从今以往。切宜以默为常。不得已乃出。非不得已。一言勿发。己意己见。一辞毋添。既默又默。又默默默。最可无者。苟言轻发。漫语支辞。当断口者。时事得失当断口。他人疵尤当断口。他人隐细当断口。鄙杂淫亵当断口。己发怒时当断口。人要争时当断口。
槁木赋
曰古有此槁木兮。不死而不生。挺千寻而长秀兮。矫偃蹇兮若龙。惟干根之不凡兮。元是水魄之精。历三朝而抵此兮。固将竦层云而荫三光。依幼质而固贞兮。浼尘土而志超骧。哀汝生之不时兮。莫与平露伍而模楷。列寄绝壑之崭岩兮。俯重林而独立。春风还兮不绿。秋霜落兮不陨穫。缤百卉兮竞荣。山无遗兮樗与楢。悄独沮于大化。宁十死犹不知悔。昔元和之未脱。犹凋瘁而止无华。背雨露而独斯迈。众所荣而枯益枯。既俗尚乎矮屋。固无用为连抱。知时命之有当。返草木之无心。敛干云之正气。入丝忽而潜涔。寐无讹于白日。遣斯饥之剧疾。冬夜永而骨极。夏日长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6H 页
而皮烈。河阴霾与暴风。又重之以飘雪。炰乾亢而肃杀。长岁常为旱竭。唉日焦而百罹。羌无能而乃僵。岂曰无兮斗水。汩沾短而涸长。洌寒泉之犹有。众猜疑而不可即。年华奄其晼晚。形如今其穆穆。想日月之光华。羡凡草之充物。经三时而不活。恐将坠乎沟壑。岁阴阴其将夕。同腐草为束薪。外俞约而俞内蕴。性不沬而芳益辛。保清澄于风晨。微将暾而神存。芬增飘而满幽阿。云霓清而百灵宾。何幽兰之并化。馨竟日而无闻。惟茕独而无邻。尤所取乎穷(缺)。非冥护之有神。焉臞骨之能金。阳和邈其已远。纷重阴又蔽之。嗟眯目而冥心。畏樵夫之无知。固众命之不齐。孰有生而无终。苟所处之中正。虽穷极而犹通。秉恒心而不渝。生气尽而精气凝。悲众木之同朽。参天地而独长仍。乐则行而忧违。君自为乎谁复尤。笃天命而不贰。终消索而为期。乱曰伯夷清殂兮人极立。虽然至今兮过不及。况汝草木兮不知识。胡令有度兮中不易。惟不知识滑自然兮。所以所以反其天兮。无有有无事互参兮。质枯理生无二三兮。君子命衰。归与尔同阴兮。
心学赞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6L 页
存心之难。甚于止九。天飞渊沦。恍惚之间。惟禅经忙。止照反观。动静俱病。丧其本然。惟圣斯极。道本于天。穷理尽性。体用煌煌。敬义挟持。内直外方。容止道德。终始本末。幼习壮成。下学上达。临深履薄。造化毫忽。乾清坤夷。有立斯卓。不加不添。无强无迫。天人合一。身心并存。呜呼至哉。惟其反原。
读易赞
呜呼仲尼。惟天惟神。群生渺渺。首出于人。俯视六合。道器物伦。如天地察。如白黑昉。立言命物。如指视掌。其书方读。玄祖在昔。既得所造。孩儿在抱。枢轴脐领。毫差千里。如非至训。三纪已毁。唉彼犹迷。于觉昭明。庶几孳孳。至死不忘。
慎独箴
天命斯极。内外惟一。人心孔昭。幽显贯彻。德性之纯。天高日明。私伪间之。幽墨沉冥。善恶之几。一念由分。诚善则善。不诚不善。恶臭之恶。好色之美。有不如者。我则犹贰。君子诚躬。通乎神明。敬天之威。尊性之灵。燕息在奥。明命煌煌。承事接物。钦若祼将。毋曰其隐。莫显汝知。毋曰其微。舜蹠攸机。几微不爽。若临渊谷。造次不忘。奉盈属属。如韫之玉。温其在中。如尚絅锦。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7H 页
不显有章。惟纯惟直。非礼勿存。粹明广大。洒落原天。
对越箴
惟天生民。惟民惟天。何谓其天。惟理本然。一喜一怒。实天命讨。语默动静。及尔行止。毋曰高高。罔有内外。人心一差。天命由废。知者知此。恭己谨身。严威奉将。诚敬以存。克己闲邪。参前倚衡。明(缺)夕惕。神寐帝兴。足重手恭。尊视警听。非法不道。非礼不行。有忽小物。禽兽是域。晷刻放过。九仞乃撤。群邪纷攻。一勿惟心。毋贰尔心。惟帝赫临。
四宝箴
尘气千金。粟精百壁。坚守二宝。如金如石。克己处义。止欲保真。斯二宝者。乃人之根。
尊德性箴(丁卯)
皇皇上帝。于穆降真。有形斯赋。体性惟均。吾人自贵。由乃正通。神发无塞。洞彻其中。所性有异。其分最礼。爰具爰全。厥用斯弘。惟四其端。又七其情。岂愚以乏。非圣以赢。其真其本。惟善惟明。顺斯由之。妄何从生。呜呼曷故。虫鹄异行。噫玆拘局。百邪之藏。能昭而昏。固良而忍。既泥且荡。乃殄其本。濯彼山木。不伐惟萌。冽彼幽泉。不滚惟清。天灵不息。有时昭呈。见善曰可。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7L 页
闻非发赪。惟爱与敬。不强而诚。澄然无欲。是其本体。中夜以惺。情状最著。一念虽微。万善有裕。莫谓无时。勿失为久。如泉之流。浚以遂之。如渊之静。淡以漻之。本发生华。草长映翠。容谁之力。惟其无害。行其无事。顺而理之。洗心齐明。虚以待之。天日晴明。山川增丽。中心不迷。百体脩美。精金弗贵。美玉匪宝。战兢临履。常持不昧。
对人箴(丙戌)
君臣有义。何可绝之。世苟已善。又何易之。宁食君食。无愈乎殂。大者已缺。小不足较。子未于古。吾敢乎今。薇蕨非甘。德辉未览。
梦铭(并序)
 岁甲戌九月夜梦。老子至堂。余恭跪请教。老子但云孝亲。遂铭以识之。
去欲如疾痛。取义如饥渴。责躬远辱以终身。究其极尚云万一。
清夜词
虚牖月满。落叶影之。清夜感梦。永怀千古。寒溪有声。不息何意。存乎人者。尚亦尔。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祭文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8H 页
祭再从弟云井处士文
维 崇祯纪元百三十九年丙戌四月庚子朔二日辛丑。即故云井处士金公弘甫即远之日也。前三日己亥。再从兄砥行来自溪峡。谨以盘果陈于柩前。告诀而哭之曰。呜呼哀哉。我与弘甫。年同志亦同。至亲而友道。髫髦而苍白。相对忘形。不觉为二身。分离阻阔。默通者有神。不谋而符则如兰有不足为臭(臭恐香)。不强而合则如响有不足为捷。其或将一而未一者亦无他。而惟各志于一也。盖其知鉴精达。标致高简。固所望洋而景尚。呜呼其实见识。真是非吾知。历世而无复与行。德性纯备充广。可以善世。则吾所悲者。惟天不假之年。若其病也。母丧而不知其逝也。父耄而如遗。则又所行恻而泫涟。善人之不淑。实关世道之污隆。夫藏器而不试。又何暇为君云穷。辨群贤之出入。指百世之正中。苟非同心同道。将谁与讲。其存也。既莫觉为美祥。今没矣。又孰知其颓丧。鸾仪藏而蕙韵寞矣。伥伥焉无相。踽踽而行独。骨肉之痛。犹众所同。而吾恸又何其极。然天下(缺)最无理。使不知者知。则既其志两合。而又忽焉亡其一者。夫岂偶然而已。吾衰且病。后死者责。亦无可堪。而悲无几悲。恸亦无几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8L 页
为恸也。海亭始秋。梧竹风清。凤岑凌霄。松高月明。形声永隔。遗韵莫追。陈芜辞而与诀。期永世而同归。呜呼哀哉。尚飨。
祭久庵尹先生文
维 崇祯纪元百四十一年岁次戊子二月朔日己未。门人金砥行谨具菲薄之奠。再拜告诀于久庵尹先生灵几之前曰。呜呼哀哉。我东儒学。文成集成。历沙与尤。黄江是承。东冈守志。凛然风高。不诐于辞。吾道有赖。伟哉先生。早自得师。雍容乐易。尊道循义。既试牛刀。民安士趋。丘壑辞旌。志非忘世。爱人好礼。守静甘苦。优游康济。胡不寿考。迨其季岁。年高德卲。儒林瞻仰。朝野共推。邦有遗老。士有宗师。吾党迸祝。将百其寿。胡天不禄。遽歌负手。冠裾犹整。乘化如仙。先生惟命。曷有修短。世道之厄。斯文之丧。后学无述。小子安放。唯学有本。辞气容貌。先生自成。不任末务。讨论讲究。虽不可废。高谈雄辩。非极之致。本原精神。道体微妙。轻易而言。乃德之弃。花山晤夕。非无蒙妇。义理无穷。宜极所受。印传石守。不易毫丝。没世俟后。亦孔有辞。屡顾小子。犹有妄见。提命申申。可鱼可豚。非敢为顽。实悄我心。长竟宇宙。短丈之函。一唯之反。千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9H 页
万其长。不知我者。谓我张皇。先生简在。所监临者。犹惧不中。渊谷在下。小子蒙愚。丱角请教。吾父视志。寔命是师。口受中庸。虽止音读。而后短长。实是为首。栖遑窜伏。一纪于峡。趍隅稀阔。拜话忽迫。蹰躇请退。每示馀诲。前秋别语。耳音犹在。后期丁宁。季冬之初。还山卧病。候问间阻。寝疾无闻。凶音忽至。惊号失声。泪泻如水。终天之诀。谁谓在昔。匍匐往赴。已掩厚木。病不亲扶。殁不手殓。天星如矢。窀穸自今。仪形逾漠。謦欬莫追。坠绪微茫。孰共我悲。载病驰来。一觞长辞。恭惟平日。其鉴于玆。呜呼哀哉。尚飨。
祭云井处士迁葬文
维 崇祯纪元百四十一年岁次戊子三月己丑朔初九日丁酉。故云井处士金君弘甫輀车。自洪州桃井旧山移来。永厝于清州石发里新阡。前三日甲午。堂从兄砥行谨以酒果之奠。来哭于柩前曰。呜呼哀哉。幽明之隔。星霜三匝。人事之变。奄忽其极。海楼已空。苕居复廓。玉溪山颓。罗浮埙缺。呜呼斯世。云何其索。哀我罔仰。伤君冥漠。先其乘化。如脱斯酷。馀生含戚。愧留我独。平生之论。犹有未竟。末流靡靡。二言易病。界微毫丝。归绝死活。无期参讨。以纯于一。荆江之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29L 页
东。山秀谷清。曰水玆卜。百岁攸宁。天地浑成。区宇一身。左掌右指。未始为分。薄远阡垄。虽有人情。乃究其竟。无缺与赢。凡此大端。君所自见。窈彼新原。其来浩然。有穴不同。朱亲之藏。夫岂不义。盖或非常。我相于宅。我侑以觞。不昧昭怀。辞短悲长。呜呼哀哉。尚飨。
祭外舅文
年月日云云。物生于淳。凡草与荣。风之既浇。幽卉委馨。不人于今。不时于古。竽瑟异操。行违志阻。将仕不仕。殆似卑小。杨汉一布。公世是了。福备无极。孰完如公。犹冤公者。文人之穷。二家一嗣。啼尽失抱。后事苍茫。遗尘埋草。虽公之身。科学以困。而公之器。不于是但。惟昔贽雁。前三十年。我发犹蒙。拜其苍颜。恩馆越岁。育且有诱。假其从容。色不遐弃。猥彼奖劝。尚之三代。我亦知公。古之人也。交绝贵游。性非自好。堂扫猥迹。有本其标。口无市朝。足迷门巷。平生一日。晨窗夜釭。有时兴发。诚精鬼神。高咏满天。郁不伸然。惟公先我。一其穷通。贸夫公卿。鸟鼠友朋。晚谢都坌。乐彼闲坰。徜徉啸吟。松槚之乡。怨尤忧戚。儿曹妇女。和而有(缺)。所寿康与。始公观化。时余泣血。奔赴差晚。壤坡草宿。人事奄忽。累其同穴。川原哭绝。寒日无色。旧客重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0H 页
来。茅屋已虚。升堂失瞻。鸾鹄之栖。哀哭萧索。满目皆非。悲悽恍惚。我心疑迟。松青云白。鹤唳于天。八十翁姑。恍若同仙。万事悠悠。如寤一眠。展蹶俱空。绵绝何恋。小子微末。气死心存。千里一步。欲起而颠。何能有家。莫我为身。偏愧缱绻。子视之勤。山川间绝。历他国如。人生欢戚。曷往曷来。载驰盈室。穷天之哀。重哭一奠。徒然有怀。秋风病缠。舟无楫兮。菲薄之物。又乞仆兮。再拜缄辞。伏枕吞声。神至无远。鉴此微诚。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行状
  
云井处士行状
始祖讳宣平高丽太师。庙食古昌。古昌后改安东。子孙遂著籍焉。
五世祖讳尚容右议政。 谥文忠号仙源。丁丑虏乱。殉节江都。 旌闾。 今上朝 赠领议政。 特命不祧。
高祖讳光炫大司宪号水北。丁丑后不仕。
曾祖讳寿民德山县监。以孝 旌闾。 赠吏曹参判。
祖讳盛道工曹佐郎。 赠吏曹参判。
考讳时侃龙仁县令。 圣寿推 恩加阶通政。授佥知中枢府事。
妣淑夫人昌原黄氏。主簿讳銋之女。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0L 页
处士讳毅行字弘甫。姓金氏。崇祯再丙申五月二十五日。生于洪州鳌头竹西旧第。丙戌正月十一日。卒于云井新居。享年五十一。尝以亲命一发乡解。题问心之寂感存亡之义。主试方倦倚枕。读券不数行。竦然起曰可敬也。擢置一等。又不赴省试而止。平居足迹不出乡。不游学不游览。其入王城。亦为省佥枢公官次。则世之知有处士者。盖无由多。而处士平生。只一书生逸民也。既卒。士友称之曰云井处士云。处士生有异质。气清而志强。幼而嬉戏。已以智勇取胜群儿。十岁馀。敏晓艰文。读孟子至舆羽钧金之语。喟然叹曰。善用此活法。其妙尽无穷也。既长厌科业。专心理义之学。孔孟程朱之书。博观精解。直造妙契。无末俗缠绕而洒然也。然意若不屑于从师取友。盖病世之从事于此者。亦多带累。是以学无传授。而惟资禀近道。不劳而入。尝以为义理文义。天下之公。得之不得。无容一己之私。彼遗忽本旨。强执己见者。亦何为哉。伯氏早卒。佥枢公未仕时。迫于事育。检农干家。然止于存全。身不闲而心未尝不在学也。事亲诚爱蔼然。自幼阖门称孝曰。此儿无所知。但知有父母。长则又勤子职。而必爱之以德。常恐有差。损其令恺。故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1H 页
佥枢公严重循谨。而其于节文处为。喻于怡愉之际者亦多。余尝见侍侧。盖侃侃焉也。事寡嫂如姊。手择嘉言范训。资讽玩以宽𡠉哀。凡所调护慰譬。见其恻怛。训子常在德性气质上。绝无以不才责。使先读四子书曰。旨微而味淡。过时不能入也。又曰士于科第。得之不正。何异女之失节。御下则严而惠。常戒诸子曰。是未可以一己之意欲尽其力也。尝论施与。宁寡必均。亲疏贫富有差。而贤而贫者。尤所先也。士类之穷者。礼貌而周之曰。不侮穷困。亦吾辈一事也。又曰吾之一身。求好无节。则何时足而及于人乎。凶年自试救荒诸物曰。吾所以啖此者。非必吾有待于此而无饥。推谷食之羡。亦可以济人之死。论事则先于义理大界。分作两段。使人判然知所向背。见有用机权者。骍然曰吾则不能也。又于成败之机。得失之归。人情物态晻暧而难见者。尤善透到觑破。鲜有不验。尝就侍佥枢公外邑。文案情迹有难辨决。则公辄持入议之。处士随即剖析条陈。及其推覈事宲。无不如其言。佥枢公为治。盖以是尤有神明之称。性本高简殿退。不规规于事为。然当务到手。综理精密。盛水不漏。盖具体用合内外之学。而有以为疏迂者。不知处士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1L 页
者也。及其晚年。精义至于造约。身心渐就规矩。则表里明粹。地分已高。余见其有退逊。尝问何无任道意。乃曰正恐末抄无收杀耳。其信实无虚假又如此。盖其所见所说。多希音绝韾。而人无知者。为文简洁而条畅。其诗清腴而峻逸。耻人之作衰疲语。然又不事著述。心画遒劲秀异。如鸾不凡。如芝无尘。儿辈作近俗字。曰吾所不忍视也。如杂技玩好音乐之娱。有时随众共座。而未或入于心。佳卉山水。虽甚爱好。亦不从事以妨实务。尤不喜杂客闲说。以为此没趣。门庭常翛然也。惟看书玩理。根于性情。忘其饥渴。遇会心处。辄细书识壁。斋壁新涂净白。随起而写不逾岁。忘年岁之不足。虽日一粝。吾不忧也。凡于虚灵气质未发中和人心道心危微之辨。圣凡心同异。人物性同异之类。精妙微密处。先贤所尝以为难解。世论所疑惑而纷贰者。无不朗然昭晰。善述圣贤之微意。将多有功于斯文。蚤岁论危微同圣凡之义。韩旸谷始闻而斥之。盖主圣凡心不同之论者也。卒乃自弃己说而从之。韩先生时年七十。人知韩先生从善之勇。而处士识解精锐夙成。又卓然也。其论心体。以知觉及主宰言则精矣。其论性体。以五常言则有所据矣。以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2H 页
虚灵为正通所由。而以明暗归之清浊之不齐。以心宰而气不用事。为中和之所在。而以心不宰而气用事。为不中不和之所由。又谓圣人心常存。则人心亦中节。凡人心有时不存。则道心亦不中节。气不用事之前。虚灵之体。则凡人与圣人同。气用事之后。昏本昧之当体。则人人时时各不同。未发处分中不中之异者。述朱子发子思言外之意。则为分辨心与气之要。五气之理以为五常。本于勉斋五常之性以为人物所同。而以运用之阔狭。为正通偏塞之所系。则与渊圃二族祖合矣。从祖兄砥行有月日之先后。志趣最相近。自少相与发明者在此。每相对。他人所不与符者。悉以相告。无不响合。初或不相入。后无异见。砥行叹曰自古虽朱张之间。未必尽合。如吾两人未之有也。大原之无定论久矣。毕竟归一者。其惟此君乎。诚实而精明。刚毅而疏通。识解超迈。议论直截。少委曲而绝回互。长于沉慎而不近浮率。好礼而诚知为天理人心之节文。若崇俭乐义则又出于天性。论心以偏滞为拘。论学以执一为陋。不为矫异。不求闻达。而尤无似于近名之迹。其于本然情性之正。盖略备焉。惟语及于仕。则若处子语嫁。此若少偏也。知几至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2L 页
于识性。行可勉于改过。理事相贯。体用无偏。学者有明诚之要。帝天有兴废之几。其实见识真是非。与近道不杂。有三代意思。世未见其比。使假之年。益致其大焉。则有未知其所止。娶咸平李氏通德郎锡纯之女。县令坰之孙。生三男。履文为伯氏后。次履成,履明。履成生一男幼。自圣人之学不传。为士者不流于功利之卑。则惑于异端之似。不沉淫乎物欲。则放散而无实。不逐逐而循名。则又未脱乎党类依附之私。其超然自立。脱然无所系累。而本源澄定。可与入道者。历数无多。余既宿与同游。惟处士可几议乎此。乃不充其才而卒。心性之义大矣。是万物之原。教化之本。自昔圣神论道立教。莫不本是而言。秦汉以来。失其传而天下贸贸者此也。周程朱子得不传之传。则斯文赖以复存。人道赖以复明者亦此也。其后尤杂于异端邪说。而大原不复明矣。天下冠屦倒置。中国而夷狄。人类而禽兽。天地日入于长夜而不可复朝。盖莫不与其大原本者明晦而消长焉。近世论心性多岐。然若人物性之体各不同。则性只为气。不得为天命。而为天命则天有千万矣。众人之心无本善之同。则性只为气禀。不得为心之理。而为心之理则性有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3H 页
不善矣。天无一性无正。是所谓二本。而造化无统。物理无常。大乱之道也。我东惟李文成先生有性人物一心体本正等语。最得正义。而处士于此辨之既精。说之又详。不迷于众论纷缪之际。又不汩于探本遗末之陋。盖将羽翼秉彝一贯性善心同然之义。而无所憾矣。噫天地已闭。隐见反常。士之怀抱道义者。愈高愈微。愈实愈晦。如淳于髡坐侍孟子而叹无贤者。理势则然。如处士者。既不求行于世。人亦莫之知也。则虽其所存者大。所识者高。宜亦不得一试而止。呜呼惜哉。其形于言者。亦遗散不全。仅存无多。然知言者犹庶几读其书而知其人欤。其四月。权葬于宅东桃井先茔侧。戊子三月丁酉。嗣子履成卜地。永厝于清州八峰西石钵里负艮之原。属余以状。所不忍辞。而断弦萧索。久未知裁。既已悲无知其大者。略为序次。以备识微知德之君子笔削而发挥焉。谨状。
从叔父苕泉公行状
 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 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金公行状
公讳时粲字稚明。我金之为安东人。自始祖讳宣平佐丽祖有大勋劳。为太师。庙食古昌。古昌今安东也。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3L 页
高祖讳尚容右议政号仙源。丁丑虏难。殉节江都。 旌其闾曰忠臣之门。 赠谥文忠。 上之丁丑。加 赠上相。仍 命世祀。曾祖讳光炫吏曹参判。水北其号。 章陵追崇。持正议被 谴。丁丑后不仕。祖讳寿民德山县监。 赠吏曹参判。以孝 旌闾。考讳盛道工曹佐郎。以公显 赠吏曹参判。妣 赠贞夫人平山申氏。 赠吏曹参议𢠽之女。大司成敏一之孙。高丽忠臣壮节公崇谦之后。公以 崇祯再庚辰四月二十六日己丑。生于洪州鳌头旧第。生而嶷然。八岁并失怙恃。哀戚若成人。时伯氏佥枢公年才成童。而公又最幼。与仲叔二兄。各就育于亲戚。待伯氏娶而归焉。稍长刻意劬书。不资程督。而文艺日就。辛丑中进士。乙卯登增广文科。史荐付艺文馆检阅。迁待教。北人来。上疏递职以避。后以为常。丙辰拜 侍讲院说书。耻与弼善申致谨对直。陈疏而出。 特命罢职。教曰某是文忠后孙。故其初对也。喻以勿事党论。则无所答而只唯唯。今乃如此。盖 上亲见凶徒毒正。士祸酷烈。而 宗社随危。心厌偏党。思所矫革。而乃入奸臣调停之论。以致邪正混杂。国事日非。有识之所寒心。故公之初承 上教也。不对而退。唯唯者谓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4H 页
其不对也。未久还待教。因致谨自辨。又上疏。略曰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其有干犯之此者。岂可以时日之移。有所轻重。凡为人臣。于此一节。尺寸不可放过。致谨厌避逆儒致讨之启。其为七贼血党明甚。泰徵之送马贼徒而诇觉于巡营也。囚治诇察之将校而为贼逞愤者致谨也。越法推还于泰徵而终归贼阵者益宽也。还马贼。徵既入逆宽之一案。则致谨之尚逭邦宪。亦倖而已。尚可与之同僚乎。 严旨窜三水。因大臣言改高原。至冬 赦宥。公之初避致谨也。或疑其处义太过。丹岩闵公镇远曰人于出身之初。无过激之行。则位益高后。更无可观。新进之士。惟患其渝。不患其激。况某所为。乃得其正乎。翌年 除奉教。光佐领馆。自此力辞不复入史局。寻 升成均馆典籍。移兵曹佐郎,文学,司宪府持平。在外递。戊午以翰荐事。付别兼春秋。庚申始完事。其间疏辞者十。对吏者十。盖以馆规有执也。 除京畿都事。五月移拜司谏院正言。草疏历陈辛壬以后凶徒𥳽弄胁持之情状。 临御以来出治规模之差失。以及于义理不明俗习日渝之由。仍勉以正国是纯王道之义。累数千言。明白痛切。盖多句来诸公所未及者。未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4L 页
及上。会有鞫事。以三司入侍帐 殿。合辞请耇辉,光佐等罪。 上震怒。判府事宋寅明乘机为惎正之计。进曰三司此论。非所乐为。特为侪流所逼迫。随其缓紧。有自中之赏罚。故其畏之甚于朝廷。公面斥曰大臣之言非矣。朝廷大论。当言其是非而已。乌敢以亿揣之言疑上听乎。语未卒。 天怒益震。 命黑山岛荐棘。七月 蒙宥。越二年癸亥。叙 拜弘文馆修撰,副修撰,吏曹佐郎,兼文学。又改副修撰。疏陈难进之义。略曰虚位成风。阙政莫闻。大小臣僚各济其私。视国事于秦瘠。虽忧叹之言。每切于屋下。刺论之之风。未见于朝端。此李纲所谓乾文之变。不足为异。人不尽言。乃国之灾者也。臣既以偏党见疑。则设有嘉谟至计诚利国家。将不得见行于时。不惟愚忠无补涓埃。言路亦将由臣而益巇。拜修撰。又上疏陈戒。略曰朝廷之上。惟私意是循。己欲是充。大官怀禄而保位。小官乘时而射利。未见一人一事之诚实奉公者。 殿下非不知群下之独为身计。而惟其本原上自治之工。不能无私意。故未免假借而阔略。正如宋臣朱熹所谓我既欲遂吾私。则彼亦欲遂其私。君臣之间。颜情稔熟。不得不少容之者也。惟其如是。故乃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5H 页
以百年无事之国。常有朝夕凛凛之忧。宁不痛心。又眷眷于招贤德开言路之义。言多剀切。时假伪私利之弊日深。风俗大变。公甚忧之。故每疏以是为言而极论之。 上亦优容。寻改弼善,副校理,兼司书。甲子由献纳 除安边府使。府是文忠公遗爱地。而所搆旧轩尚在。公葺而新之。惇儒教修废政。懋追先迹焉。乙丑 除校理。以灾邑旋仍。丙寅递付别兼。拜兼辅德文兼。七月行翰圈。 严教削职时改荐为圈。而公又以不广取忤 旨。未几叙 升应教。丁卯兼辅德,兼弼善,执义。又以弼善侍讲 胄筵。所开达皆据德依仁。裨益者多。 迁司仆寺正,兼弼善。又移应教,司谏,辅德,兼辅德。九月因择差之 命。为理山府使。以文学才识。直道以行。时望蔚然。而时有沮抑者。是除实阶通政。而公议不满。公则不以为介。翌秋辞归。己巳 除兵曹参知。移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忠清监司李日跻封进瑞麦。公请还送曰。麦穗两歧。虽见古史。未闻其上闻朝廷。设使此麦真为嘉瑞。非圣世之所贵。殊异古人辄奏灾异之意。 拜刑曹参议。寻移大司成。庚午移承旨,掌礼院判决事。辛未由承旨 除忠清道观察使。时新法之初。民穷益甚。公上书请详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5L 页
覈田政。变比总之法。仍又理储积修城池。率皆为久远图。甲戌递付佥枢。转入谏院。改承旨。移礼曹参议。奉审北路诸陵。冬还银台旋递。乙亥鞫狱。宫城扈卫。自乡闾奔问。五月 拜谏长旋解。丙子 除刑曹参议。转银台。移谏院。丁丑出为三和府使。适岁大侵。所以措处赈政者。靡不周悉。阖境赖活。刷民田之占入宫家者。以纾民。严儒校之别。以存名分。半岁为治。而公之丧。其民相率出钱。以私赙之。其实政之入人可知。崔氏节度。本道兵马。遂固辞罢归。戊寅 除谏长。在乡递。己卯 拜副提学。书辞不许。已而病递。即日还除。自 代理后。上疏 大朝者。有禁上书 东宫者。又无以指陈 衮阙。而国势日就殆岌。公常慨然忧之曰。今政令皆出于 大朝。纠绳只及于 震邸。遗本救末。匡正无日也。及再膺是命。则曰吾不可以不言。乃并陈劄与书。两尽规勉。盖以为惟如是。庶或救得一分。亦使后世知今日犹有臣分也。劄槩曰日昨朝参。上下交勉。惟在去私二字。臣病伏之中。不觉蹶然而起曰吾国其庶几乎。呜呼私之为害。可胜言哉。夫私者公之对也。传曰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王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私在凡人。固为蟊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6H 页
贼。至于人主。其所生心而害政者。尤有甚焉。此所以必欲其奉三无私也。 殿下忧勤三纪。一念图治。而百度蛊坏。日趍于危乱之城者。良由一私字为之祟耳。姑就其大者言之。任用之偏。财赋之匮。言路之壅塞。皆由于私。夫琐琐膴仕。古人所戒。而朝著之上。太半姻戚之臣。中批除授。本非美事。而绯貂之班。率多亲擢之类。人皆怀夤缘之心侥倖之望。而公器亵矣。诸宫折受。滥于 祖宗之定制。赐与之恩。下及宫属之贱流。粒粒辛苦之粟。出自寒女之帛。寻常尾闾于此。当此民穷而财竭。何不少念乎。群下于此不惟不思匡正。乃反因此而人人相挻。各自营私。利欲横流。货赂公行。以至于政注淆滥。科场不严。弊俗靡靡。莫可救正。其论言路之闭曰。 圣智出类。俯视群下。阅理既熟。明习无馀。独运于上。莫能吁咈。 殿下试思十数年来。 圣意之所向。有以臣下之言而沮止。 圣意之所不欲。有以臣下之言而行之者乎。加以近者章疏路绝。疏贱之言。尤无自入。而大小诸臣。一味将顺。忌讳多门。承奉无节。古以善探上意为小人。而今则以俯仰揣度先意承志为能。古以犯颜无讳为忠直。而今则以率意妄言不知回护为愚。呜呼风俗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6L 页
如此。而其有不至于危且亡者乎。惟此三者。最为著见之病。其他百弊。皆从私出。夫所谓私者。非必偏僻回曲之谓也。凡涉一己而血气之用。无非私也。仰惟圣学高明。烛理既精。公私之辨。必已瞭然。而只缘一念之差。不能自制。而其弊至于此极矣。先儒曰知如此是病。不如此是药。今既觉悟私之为害。则正宜猛省勇断。不俟终日。私意所萌。和根拔去。内自心身。外而政令。一循天则。惟恐一毫私意之参错于其间。则将见公道大行。治效一新矣。又曰 圣上方于讲筵。温绎庸学。去私之工。最详于正心修身二章。而其要又在于慎独。书略曰自古储君之德。必以仁孝温文称者。诚以仁为万善之长。而天地生物之心也。孝乃百行之源。而尧舜为治之本也。若其礼乐交修内外。而温润文雅之气像。著见于外。则德业之隆盛。岂有过于是哉。况今 世孙美质天成。岐嶷风(一作夙)茂。正急早教谕之方。 邸下于此尤宜先懋自修。以为身教之道也。呜呼 邸下一身。前有四百年 宗社付托之重。后有亿万祀子孙垂裕之艰。其可不战战兢兢。惟恐荒坠。而今日臣民之所以延颈而颙望者。容有极哉。或有宫掖近习。不谨于承奉之节。假托 令旨。横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7H 页
肆街市。其所以仰累 睿德者不赀。 邸下深居宫中。岂能尽知。而诸臣虽或忧叹。各怀愿忠。亦不敢一陈于前。是岂无爱我 邸下之心而然哉。伏愿自今明诏有司。 严加禁饬。以昭清明之德焉。程子有言曰人主一日之间。接贤士大夫之时多。亲宦官宫妾之时少。则可以极养气质。薰陶德性。此语最要于储君进德之方。盖其奇邪不接于耳目。义理浸灌于心腑。则自然志气精明。身心清泰。不觉厥德之日修。宁不休哉。时掖隶宫属。称 令旨。横暴于街市间。人莫敢谁何。讹言日兴。国情波荡。故公书及之。翌朝书 批先下。宫属横肆者。令攸司严查重绳。继降 令旨。以尤肆者三人。出付秋曹。使之如律勘断。于是都民欢跃。如得更生。而掖属帖伏。不敢出一声。劄入三日。 批旨始下。 严教以劄中无 孝昭殿终制后慰语。为无臣节。 命黑山岛投畀。三司,政院及大臣力救。而 上教益严。时言路久塞。大小壅隔。而公之劄书一出。朝野耸动。莫不爱慕而嗟惜曰文忠有孙。都人群聚拥马首。争愿一见面。有为之流涕者。贤关有诗曰都民泣送青坡外。海若欣迎白浪前。黑山为岛在绝海中。最称险恶。公再谪是岛。虫蛇瘴雾。非人所堪。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7L 页
而公处之泰然。亦不能为害。公诗有当日村童俱白发。秪今迁客尚丹心之句。南士传诵。久旱。刑曹吏李遇芳上言以为放副学。天乃雨。其后 筵对。诸公齐请 宥释。异己者亦莫不为言。至有泪随言下者。 上亦感动。遂有长城出陆之 命。船路极险。出没波涛。动费四五日。得抵岸。而公来去。辄遇便风。若有神护。人皆异之。公本以劄头无慰辞被谪。始终请宥者。只以劄体不得泛及他语为言。而独儒臣宋明钦见上曰疏中贺慰。乃末世不美之习。今以此看作大罪。人以为救本之论。公之在谪时送子书曰余来此久。炎蒸之所铄。瘴疠之所触。岂能无伤。而 圣上既待以不死矣。吾亦自安其命。内志既定。外邪自退。未尝一日病淹于床也。庚辰疏决时。 特命宥还而旋寝之。甲申正月二十一日夜漏已尽。 上忽下教曰此人终老海边。非此日之意。仍 命特放。盖是月二十二日。乃江都陷虏。文忠公殉节日也。 上心感焉。朝野耸听以为盛德事也。公既归。乐于畎亩。虽家食益穷。处之亦夷然。惟潜心圣贤书。以为居贞安身之地。冬 御制裕后昆录。公与朴执义致隆,宋赞善明钦,申赞善暻。并案以党人。盖自调停后。凡论议正方。不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8H 页
合于调停之体者。 上意槩以为党习。而时申公疏语。有逼调停故也。锢籍久在。有为公惜者。公曰使我无故从宦。今则年至可休。岂复有当世念也。但此生无更瞻 天颜之日。是不能无戚戚耳。公既早孤。事伯氏如事父。及殁戚之最深。由是示惫。丙戌十一月十九日属疾。二十八日。考终于苕泉之恩归轩。享年六十七。讣 闻。 上愕然。还降职秩。如例赙祭。上自朝廷。下至氓庶。素昧异趣者。莫不咨嗟曰斯人云亡。平日知公者。相吊涕泣。如丧亲戚。公为人沉重而英伟。接人处物。一以诚信。而器局峻整。人不敢亵。持论平恕。不为小䓫。而至于是非之辨。确然不挠。义形于色。笃于人伦。以不卒鞠于父母。为终身之痛。凡于墓事。殚心不懈。居官在谪。忌日号恸。岁时登望。诚感于人。奉先以礼。不遗小节。虽伟干硕嶷。临于祭祀。敏顺如童。事诸兄尽友恭。处宗族广恩义。出而事君。以不欺为本。以责难陈善为己任。当官则难进而易退。遇事则尽言而不讳。故其立朝以来出处言议。明白直截。无骫骳依违之态。人之不顾国体。自占便利者。视之以为匪人也。虽在摈斥之日。朝廷有善则喜如有得。有失则忧为废寝食。及其末年。见世道日坏。人心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8L 页
诐险。惟倾轧是事。得失是患。其渐诚有可畏者。公于是独为 宗社深长虑。愤吒不已。尝语子侄曰。吾今老且死矣。古人以生老太平为乐。而顾今忧虞如此。吾不暇为吾自幸。汝辈立于世。无忘今日之意也。呜呼进退皆忧。公诚不愧于古人矣。性谦退。自少虽不以问学自居。而酷好朱子书。精思笃信。有所会心。细书以识。座壁殆遍。立心制事。盖一本于是。闲居以后。益留意切己之功。造诣超迈。充养完厚。晚又喜易。手写成诵。每清晨熟读。日以为常。其行患难处穷厄。于此得力者多。论辨王阳明性心无别,知行合一,人心人欲无辨之类。分析于毫忽之微。而精义独造。有非探索所可到者。以崇儒为治体之本。语当路曰。今世以儒者别作一项人。而以出而论世务。为其分外。 圣上之意亦如此。此处正好道破。以开 上疑也。为政先于明伦理正风教恤民隐。而不近干誉。烛吏奸而不为已甚。尝论新法曰。减匹之政。岂不美意。但欲充经费。强求生财之道。而节省不先于上。剥割偏及于下。此有司之臣。不善奉扬。而终使蠲减之意。不免聚敛之归也。主其事者。始与公厚。公一日因语及于此而讽切之。自是其人不与好也。平生不为乖激崖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9H 页
异之行。然取与不以其道。虽小必慎。尝有异流之弃于清议者。盛供输款于谪行危困之际。公辞曰罪累之人。敢烦官厨。后在寮寀。公故避之。乙亥狱。其人已死而追坐收司。其明断严慎类此。平居必早起盥巾。非有甚病深戚。常洒然也。有年少新进。挟文才而为人轻邪者。一见公后。过门不复入。曰此公严正。不敢复见。知旧家有鬼异。人不堪居者久。一日公至而息。后不复作。爱酒而不喜剧饮。性好山水。为文章。多积而博发。主于理胜。不求彫刻。故典赡有气格。所议论皆可施之实用。所著诗律书疏杂文凡若干卷。观易录二卷藏于家。以丁亥二月壬子。藏于青阳县南十里亦梁里坐卯之原。配贞夫人庆州李氏。学生采朝之女。戊午名贤再思堂鼋之后。性淡素。共公穷达。不累公德焉。生于己卯。戊子卒。以其四月。祔葬公墓。晚无子。以佥枢公第三男常行为子。后又育一男曰方行。一女适李敬彬。侧室有三男。得行二幼。常行男履定。三女适赵镇宅,权中执,尹致慎。方行三男皆幼。公外严而内恕。识高而守确。廉以律身。干于治事。明通果断。人不可及。又有凌高之气,抗直之言,贞固之执。而性不近于俯仰之态,委曲之辞。盖以六七十年以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39L 页
前国家盛时人物。猝值世道污隆之会。枘凿不周。又适先辈一去。无与共贞。其全德伟才。以扶世拯屯可者。略不见试。而多外少内。再削三窜。终至于废斥而不复者。其势固宜。虽然世降俗颓。士大夫廉耻都丧。利欲横流。奔走其间者。殆无一物存身全性。而公于此时。独能始终完粹。名节无疵。危不及厉。义尽匪躬。履险处困。其道常亨。身成名立。而表里无憾者。当今之世。一人而已。惟我先祖世德遗泽。固有未斩。而亦非公德器之成。有得于天分者。其如是乎。三十年前。公尝教砥行曰。人当大着心胸。常存民吾同胞之意。砥行既拜受而服膺。仍庶几窥测公志。今其终果磊落如此。然既不大用而卒究好君淑世之志。又不享耄耇。而使君子益无所恃。小人益无所惮。则又当不独为砥行之深痛。抑亦今之淑人君子之所同情也。公季子方行。以遗事及诸诔文来而泣曰。先子居家立朝。卓行大节。侔于古人。而补衮之忠。泽物之志。不一展布于世。又恐之德之行。日远日忘。幸托不朽之传。少慰穷天之痛。敢以出处言行之在人耳目者与家庭之所闻见者。以听取舍于子。砥行固知不类。情不敢辞。抆泪受而读之。谨盥手序次其历官行事视
密庵先生文集卷之十五 第 540H 页
听所及。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并备太史氏垂录。谨状。 崇祯纪元百四十一年月日。从侄砥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