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目录
目录 第 x 页
尼溪集序
   尼溪集序[申献求]
   尼溪集序[朴致馥]
尼溪集卷之一
 诗
   洛江船游
   奉寄李上舍进汝(光渐)
   文法山斋谩吟
   山斋醉笔
   述怀
   自文法移住消鬼庵
   偶题次权石洲净水寺韵
   更用前韵
   述怀
   遣怀
   更用前韵。以丸替环。盖取义虽殊而声相近云。
   挽河养正斋(德望)
   挽明庵郑处士(栻)
   挽沈圣叙(锡畴)
   挽河千会(景清)
   渡灞归路至果川。与扶安蔡进士(达周)同宿。临发口号赠别。
   天安归路。赠富平李少年。
   夜吟
   往留茶圃。次李汝说(弼臣)肯搆堂韵。
   独往海印寺。留别诸友。
   武陵桥
   红流洞。次孤云韵。
   过泚笔岩光风濑
   路中次汉阴韵
   落花潭
   乘暮入寺
   一柱门暂憩。次林石川韵。
   经阁
   学士台
   双白亭韵
   许公绥(樛)篆双白亭三字。兼和拙韵。覆次以谢。
   平丘道中遇雪
   次康节先生首尾吟
   挽许公绥
   挽河忍斋(润宽)
   次苏玄巢一浑(凝天)赠别韵
   述怀
   往佳谷。与郑东一(弼臣)作泛舟游赏之行。
   晋阳城下待船
   义岩
   放船
   宿青潭李伯和(济)家。翌朝发向鼎津。
   登郑湖阴十玩亭
   鼎岩
   郑东一往其妹家未还。故翌日有待。
   旅亭晓望
   回舟
   自潭村往雪梅谷
   龙塘晓日发船
   下舟时有吟
   崔同知(载天)寿席。次其子华国(柱华)韵。
   次故尚书张公天志奉和 永乐皇帝韵(并序)
   次默窝韵
   挽苏生(泰和)。因用草堂韵。
   与石浦朴仲文(受纹)入三神洞。路中有吟。
   挽许静斋(瀁)
   吉洞归路吟
   赠诸从弟
   挽李丈(胤纪)
   与诸从及亲友。作观海之行。
   望林晓吟
   三浦放船
   日影台
   床足
   晋阳船所
   借船往南阳洞
   百泉寺
   路上戏赠同行
   泗川船所
   长峙路上
   紫梅谷道中
   次姜丈(命垕)睡轩韵
   次睡轩南沙十景韵
   夜吟
   叙怀
   陶邱台。次诸友韵。
   龙湫晚钓
   次朴同知(祥彦)
   挽李茂长(胤杰)
   遣怀次唐韵
   次从弟梦初韵
   次姜丈(兴运)梅隐堂韵
   卢室于归作
   陶丘台。与诸友同和。
   往云门夕后。访河机张(命祥)溪亭。
   挽河察访(必清)
   露梁忠烈祠。次板上韵。
   登锦山
   双白亭。与诸友同和。用唐韵。
   挽李大玉(𪼛)
   挽河汝朝(允中)
   初月
   咸阳去路。向智谷寺遇雨。
   登大孤台
   次卢彦成(桢国)梧桐韵
   与介坪诸友。往观村后瀑布。
   卢楚玉(瑃)赠我一双鸭。诗以谢之。
   过李汝直(一臣)墓有感
   叙怀。与李汝说相和。
   登沿碧亭
   岁丁亥春。自茶山往访外戚于玉山。因与戚叔趾馨转向东洛书院。院即外先祖旅轩先生妥灵之所也。行瞻礼后。戚叔为余言曰先祖晚年。移卜此土。不知其几年。而今此讲堂。因旧不改。且院中所置杖笠二物。遗泽尚存。可无羹墙之慕乎。去年秋。权上舍炜来此留话。赋一联诗。子亦无惜一言。为日后奇玩之资可矣。余不敢辞。遂次其韵。
   吉洞春游日。次李奇玉(如玾)韵。
   次河荣万(应夏)大人重牢宴韵
   赠许芳叔(㙫)
   往芝溪。与朴上舍(挺新)相和。
   往梅谷。与河丈(应命),姜子真(世俊)相和。
   梅隐堂小轩
   方塘昼夜吟
   石假山
   放雏兔
   谢姜子真送酒
   往宿权元老(寿榗)家。翌朝发向密阳。留诗赠别。
   大岘店。赠别李益年(孝命)
   历访无等村姜君擎(柱东)家。临别口赠。
   留宿道泉裴擎彦(东镇)家。主人出示其先祖诗帖。因次其韵。
   到密阳界。感而有吟。
   寿安驿路。见松云大师碑。
   路过佔毕斋先生墓下有感
   历路望僧伐村
   岭南楼。次板上韵。
   茶院路中
   望今是堂
   月渊台登眺
   五友亭次板上韵
   沧岩亭。次忘忧先生韵。
   登翔凤亭
   挽笑汉朴君(挺彦)
   墨江船游。与诸友相和。
   芝江船游次朴上舍韵
   次来汝閒居韵
   次来汝秋怀韵
   访来汝不遇
   戏次来汝赠韵
   蟋蟀
   往梅谷。与痴轩河丈及姜子真,河子枢(镇极)相和。
   忆成文伯(昌锡)
   闻雌牛唤犊
   苦雨
   赠河子枢
   次子枢溪亭夜吟
   与权正甫(佶)及诸友。作白岩之行。安养洞中有吟。
   白岩
   次慕寒斋韵
   文山书斋。与正甫及诸友会话。
   与正甫作观海之行。历路入义相庵。
   次万户赵公(益道)赠职焚黄诗韵
   次安公(圣兴) 赠职焚黄诗韵
   次安汝玉(应玉)草堂韵
   杜陵叙别次安汝奎(应璨)
   桧原书院
   马山仓
   登月影台次马仓板上韵
   匡山寺
   别川叙怀。次李文吾(致道)韵。
   挽芝溪朴上舍
   挽李奇玉
尼溪集卷之二
 诗
   夜坐偶吟
   赠姜来汝
   闻来汝昨往召南。与春睡赵士维(滃)相和。追次其韵。
   召南江会席
   夜吟
   次姜子真韵
   次姜来汝韵
   次成仲应大源庵韵
   次仲应陶丘台韵
   访崔华国道中有吟
   挽金上舍伯厚(墩)
   法勿归路。与金汝珍(南采)相和。
   次享初病中韵
   醉中漫笔
   与沙月江楼诸君。作方丈北麓之游。路由黄溪。
   暮入并木
   严川寺
   戏赠权正甫
   文殊寺
   君子寺
   实相寺
   少年台访安进士(克权)
   三花亭
   安国寺
   金台庵
   法花庵
   龙游潭
   出山日。路中有吟。
   西溪书院
   寓舍除夜次唐韵
   见李于鳞(甲龙)次韵。感而复次。
   闻崔华国出寓谷村。聊寄一律。
   人日忆谷友
   登谷岭有吟
   叙怀
   复用谷岭愁字韵。忆老友。
   次享初悯疠韵
   次从弟乐初病后韵
   次乐初韵
   次乐初韵
   忆谷寓老友
   往梅谷
   梅园遣怀。与姜子真相和。
   次唐诗早夏韵
   次唐诗张芬见访韵谢村友
   月夜咏梅
   遣怀
   梅园遣兴。次杜诗秋兴韵。
   自梅谷还归
   向凤台庵路中吟
   凤庵夜吟
   登李上舍进汝墓
   鹫岭偶吟
   过隐仙庵
   赠赵上舍(明有)
   题梅隐堂壁上
   赠姜来汝
   更用前韵。次乐初从。
   与权正甫兄弟及姜来汝,李白直(天木)。作河南游赏之行。
   入桐谷郑述彦(光益)家。不见主人。留诗赠别。
   牟谷道中。次来汝韵。
   踰牟谷前岘。讥正甫失路。
   船所运筹楼登眺
   大人岛
   移舟向翠岛
   翠岛暮泊
   锣项浦夕眺
   次郑生(宅胄)
   除夜。与享初及乐初。呼韵相和。
   挽少年台安进士
   追次仲文家藏 皇历韵
   叙怀
   松亭会日。赵士维有故不来。诗以寄之。仍次其韵。
   叙怀赠姜来汝
   与召南诸友。期会王方浦。会席相和。
   阻雨寄士维
   次阳溪权正甫江村八咏韵
   戏次许惺翁
   与崔华国作海上游赏之行。宿桐谷郑述彦家。因以同行。
   海上联吟次黄得甫(思说)
   南阳洞
   登卧龙寺后岘
   过百泉寺
   往权长鬐进汝(必称)梧潭学舍不遇。次韵留别。
   挽权公(植亨)
   次许惺翁谪中韵
   忆许惺翁兄弟
   次许惺翁杨柳词三叠
   癸巳正朝有吟
   眉山寓舍夜吟
   雨中叙怀
   更用正朝韵叙怀
   谩吟自慰
   挽许子益(在)
   白云洞。次霜溪权象仲韵。
   连壮庵会席韵
   盛才庵会席韵
   圆山归路。更用前韵赠权象仲。
   末儿病中。梦得绝句。喜而足成四韵。
   戏呈仲应
   次赵仁仲(养愚)
   挽权戚(大升)
   与仲应同读朱书
   腊日与诸友会话。次杜诗臈韵。
   与仲应相和
   次享初赠韵戏题
   成仲应以事出山。独坐无聊。玆成二律。
   仲应贪睡不语。戏题一律。
   更用前韵次仲应
   别仲应
   梅园救痘日。与吕士谦(弘达)相和。
   士谦问我以盘龟之胜。仍成一律。即次其韵。
   别士谦及河一甫(千浩)
   士谦去后。闻回便来到。即成一律。
   梅隐堂独宿
   送神日仍成贺吟
   发程日向凤台庵
   凤庵夜坐
   更用舟字韵次姜子真
   米岘道中
   次成仲应韵。题河善承(应谦)壁上。
   挽月村三从叔
尼溪集卷之三
 诗
   与成仲应约东都之行。值霖雨拨闷。
   发行
   邻汉自愿替奴陪行。喜成一律。
   暮向慕溪
   阿岘遇雨
   泉谷道中
   柏山道中
   登观水亭。题赠主人(李阳柱)
   昌山道中
   到李君见(瑞龙)家。与成友(启宇)转向道东书院。路中相和。
   道东书院
   夜吟一律。赠别成友早发之行。
   苞山道中
   瑜珈寺归路。次金学士(之岱)韵。
   盘松
   登瑜寺后岘
   雪花驿路。望茶山感吟。
   留茶山苦待李汝说出寓之行矣。转问若木申友(珖)来到。故回期差晚。戏成一律。
   覆次竿字韵
   覆次騑字韵
   待成仲应屡日不至。戏题一律。
   次汝说睡窝韵
   往宿竹谷。感吟一律。
   归茶山。次汝说韵。
   漫吟
   离茶山
   行过达城
   画岩
   入桐华寺
   出山暂憩少年台
   入银海寺。复用缘字韵。
   戏成一律。讥成仲应,李汝说缄口不吟。
   路中赠别汝说还归
   登朝阳阁次板上韵
   登玩龟亭。题赠主人安典籍(景说)
   又次板上南冥先生韵
   次安生(景奭)山泽亭韵
   玉山书院
   留院中。次旁祖灌园公紫溪十六咏韵。
   溪亭东畔。见松竹感吟。
   宿无边楼。晓起漫吟。
   雪川亭。次板上韵。
   无忝堂。赠别仲应兼示主人李大有(靖宅),李进士大集(靖勋)
   与香坛李老人(宪周)及金季通(济行)。共往六通村路吟。
   真平王陵下感吟
   东京感吟
   普文书堂。赠南上舍鹏路(龙万)
   盘龟清远楼。次板上韵。
   彦阳道中
   通度寺
   黄山道中
   密川道中
   道泉归路
   与诸友泛舟南江。转向岭南楼。
   鼎岩怀古
   枫滩暮泊
   合江亭
   翔凤亭
   苏津暮泊。步向道泉。
   沧岩亭
   广心亭
   临海湫
   午至三郎浦。登五友亭。
   岭南楼。次板上韵。
   今是堂
   次鳌渊亭韵
   次李孟吕(重禄)
   次权象仲韵。赠洪圣宾(寅辅)
   谢邻友来访
   贺呈权象仲
   送洪圣宾归乡
   伤洪童子(圣宾子)
   次河履甫韵
   山东窝。与诸友相和。
   次权象仲韵赠洪圣宾
   次洪圣宾韵
   挽权正甫
   陶丘台会席。乐初呼韵。
   入德门路中
   普云庵洞口
   自普云更向德院路中
   次姜来汝韵
   与成仲应共往召南
   静默堂夜话
   次许惺翁题美人图韵
   戏次成仲应题美人图三十韵
   苦雨夜和
   来留默房。与成仲应相和。
   共和杜诗夔州放船四十韵叙怀
   读韩文共和二律
   夜坐相和
   姜来汝来访于寂寥中。喜成一律。
   步出庵后小溪。次来汝韵。
   适得一壶酒。喜成一律。
   禅楼夜话
   次权元老投赠韵
   送来汝出山。倒押来访韵叙怀。
   咏雨
   咏雨次仲应韵
   仲应偶患感疾。闷成二律。
   读朱书陆陈篇感吟
   禅楼偶吟
   共次东坡楼观韵
   次许惺翁韵
   次赵士维韵
   赠如阔大师
   静默堂夜话。金丽卿(鹏)呼韵。
   七月既望。与诸友泛舟女妓浦。
   次河亨甫观棋韵
   次姜子真韵
   登翰林洞上顶遇雨。次享初韵。
   九日与诸从登尼丘山。次大小杜韵。
   独坐叙怀
   冬日甚温和。因成谩吟。
   次成仲应赠别韵
   次李孟吕赠韵
   次慕庵朴颐敬(尚慎)赠韵
   姜来汝以其草稿见示。作一律寓抑扶之意。
   夜坐叙怀
   往梅谷。主人适出未还。旅怀殊极寂寥。偶成一律。
   咏庭前早梅
   姜美辉(硕俊)作一律见示。即次其韵。
   往丹溪。与诸友作探春游。呼韵相和。
   归后更用前韵。以寓相思之意。
   更用别韵替陈拟招之意
   挽郑东一(弼臣)
   次赵文然(辉晋)梧山精舍韵
   戏次成仲应韵
   次姜来汝赠朴同知韵
   次来汝咏竹冠韵
   梅隐堂夜吟
   久留叙怀
   次河善承韵
尼溪集卷之四
 诗
   元陵因山日有感
   子真携酒来到凤庵
   久留日。与诸君相和。
   次姜来汝新居杂咏韵
   挽芝翁赵进士(天经)
   次姜来汝自嘲韵
   次河汝游(应咸)
   挽李汝说
   晚翠轩夜和
   次权象仲赠别韵
   丁西季秋日。余与宋得中(欢傅)姜来汝往麻谷姜得南(致垕)家。主人夜设小酌。带醺就寝矣。梦得一鸟长颈脆毛。形甚奇伟。余心异之。名之曰方鹤。方之义如也。遂蹶然而起。以梦中事语于人。归路作四韵诗以记之。
   挽河君时(朝海)
   病卧梅谷。谢河善承,河汝游,河履甫来问。因次其韵。
   谢善承汝游重来问病。次汝游韵。
   挽李厚伯(儒)
   次许成仲(鑮)菊泉韵
   奉呈地主闵公(垠)
   与法村诸友。作墨房之游。
   次白莲庵板上韵
   次柳汝重(成明)武陵精舍韵
   寄赠许惺翁,赵士维两友。兼赍一壶。
   次权象仲寄赠其弟明川守徽叔(燉)
   留梅谷。与姜子真,河亨甫相和。
   河亨甫求叙其先藁诗。意甚恳。仍次其韵。
   冬夜起坐偶成
   次姜来汝韵
   文山书斋会。与诸友相和。
   洪友圣宾晚得承家子。盖其头角崭然。眉目烱如可爱。宾乎子可谓百不忧者也。今子之泽畔咏茝。出于不意。而幸结月姥之绳。获此弄璋之喜者。是天也非人也。于其初度之日。圣宾置酒邀宾以受贺。余亦赴之。聊赋一律。以叙柏悦之怀。
   次李华玉(如珵)
   挽西窝柳汝重
   次华玉韵
   奉呈闵侯行轩
   次华玉韵
   次侨窝成仲应韵
   次李君甫(德中)韵赠别仲应
   次权泰甫(必忠)新居韵
   次沈龙卿(师亮)
   往慕溪许君实(棠)家。次壁上韵。
   往留梅谷日。姜来汝适到。作诗叙怀。
   次永慕楼板上韵
   次李华玉韵
   次庆事斋韵
   挽河君升(德玄)
   追和武陵亭会席韵。奉寄景坡洪圣宾。
   闻杜陵书院复享。权象仲来赋一律。追次其韵。
   更用前韵。寄贺李华玉。
   挽赵汝亨(启运)
   挽权元老
   挽权文卿(大集)
   文山书斋。次李进士景温(宇錥)韵。
   醉到赵士维家。奉寄许惺翁。
   挽洪士章(瀗)
   次成仲应早秋韵
   次竹翁李孟吕韵
   仲应次孟吕韵见寄。仍次以呈。
   次李进士景温韵
   追挽橘园许惺翁五十韵
   挽朴甥叔培(天根)
   梅隐翁晬后庆寿宴
   还家
   次权敬仲(必升)赤壁船游韵
   旅榻适遇姜佐郎(硕龟)。次其行中韵叙别。
   雨后作并木之行
   丹溪夜吟
   次权君元甫(正三)山亭韵
   三从叔庆寿宴。次享初韵。
   陶丘台九日会。次权象仲韵。
   次景温韵
   又次景温行中韵
   次洪圣宾景坡斋韵
   谢族弟子表赠青藜杖
   作相思曲四叠。寄赠仲应。
   挽成文伯
   次洪圣宾立春咏雪韵
   赠别李于鳞典籍复职之行
   次浩浩亭韵
   定窝
   闻凤儿及宋室同日解胎之报。喜而作诗。
   赠别权季举(𦑧)渭原之行
   追和橘园许惺翁晬日韵
   苦雨叙怀
   挽竹泉都乃敬(吉模)
   奉呈东郭
   次东郭文斋夜话韵
   更用前韵赠别
   挽姜来汝
   来汝葬后访赵士维
   昭贵谷斋舍。与仲应相和。次老杜韵。
   别后更用前韵奉寄侨友
   六月十四日。行奠献之仪。往连壮庵。与侨友相和。
   次侨友存没感怀韵
   次侨友再叠亲字韵
   更用前韵。以寓相警之意。盖以侨友酷好南华经云。
   次侨友山庵吃苦韵
   悼亡友姜来汝拈韵相和
   次享初携酒来访韵
   癸卯七月既望。赴院木亭白场会。命年少辈船游。与数三老友来卧权友元直草堂。夜怀甚寂寥。霜溪翁作一律以示之。即次其韵。
   翌日地主卢侯(允中)请乡人同舟而游。归后因要记其事。霜溪翁先发之。余次其韵。
   十九日夜梦。遇冀儿于泮邸。问 殿讲消息。喜而作短律一绝以贻之曰。篇中义诚明之义汝知乎。义者君臣有义之义也。诚者辅国忠 君之诚也。明者治官理民之明也。汝须终身佩服也。因蹶然而起。诚异事也。古人所谓有思则有梦者非耶。爰以记其事始终。为他日验。诗曰。
   侨窝作佚老说。赠余以贺。而自叹其命途穷苦。余作诗以解之。
   十月十四日夜。榜音来到。喜作一律。
   闻好与日进。又捷同榜之报。仍成贺吟。更叠前韵。
   腊初到门日作
   送馆人李春完西归
   挽崔华国
   挽权水使(必称)
   文山书斋会话。次金丽卿韵。
   与侨翁有趁访之约。冒寒而发。
   挽安象三(鼎德)
   挽文养一(以涵)
   乙巳三月日。偶患身病。此非委卧痛楚之症。盖其精神昏迷。筋力澌尽。少无振刷之期矣。要叙病怀。艰成四韵二篇。而拈韵必以五馀字为准者。自验其搆思之道。与平日何如耳。还切笑叹。
   偶吟
尼溪集卷之五
 书
   与成仲应(涉)
   与成仲应
   与族弟太圭(奎淳)
   答朴国桢(天健)
   答太圭
   答仲应
   与太圭
   与权季举(𦑧)
尼溪集卷之六
 序
   退陶先生十图依本改摹序
   郑秋峦天命新旧图改摹序
   密城家藏序
   仁智总话序
   兰室唱酬录序
   笑汉朴君诗集序
   梧斋赵公遗稿序
   痴轩河公(应命)遗稿序
   石浦遗稿序
   侨窝草稿序
   竹窝诗稿序
   睡轩诗画帖序
   三等体序
   竹翁李君诗次韵序
   南溪诗集序
 记
   双白亭记
   连壮庵记
   永慕楼记
尼溪集卷之七
 杂著○跋
   先考府君初丧时。阙执事名录小识。
   书从弟秀吾古文抄写新卷后
   书卢氏碑文卷后
 杂著○祭文
   祭河千会(景清)
   祭许公绥(樛)
   祭阳川许公(瀁)
   祭朴石浦(受纹)
   祭郑东一文
   祭权元老文
   祭姜来汝文
   祭许惺翁文
   祭梅隐姜公文
   祭从叔父文
   再祭从叔父文
 杂著○哀辞
   梅隐姜公哀辞
尼溪集卷之八
 行状
   安分堂权先生行状
   清香堂李先生行状
   竹阁李先生行状
   退庵权先生行状
   巴山赵君行状
 碣铭
   振武原从功臣御侮部将赵公墓碣铭
尼溪集卷之九
 别录
   鹳
   竹林风
   消鬼庵石佛
   溪水
   月
   儿鸡
   云
   烟
   种松
   黄莺
   七亭槐
   雪
   石榴
   暮春吟赠友人
   磨石
   蓂荚
   山水
   偶吟
   壮丽未央宫赋
   守岁记
   孔子不得其位论
   别录后叙
尼溪集卷之十
 仁智总话
   游头流录
尼溪集卷之十一
 仁智总话
   游三洞录
尼溪集卷之十二
 附录
   草稿序[成涉]
   草稿序[河一浩]
   草稿序[李宇錥]
   草稿序[朴奎淳]
   挽词[权 炜]
   挽词[金寿吾]
   挽词[成 涉]
   挽词[卢桢国]
   挽词[李宇錥]
   挽词[河 镕]
   挽词[权 俒]
   挽词[河 錞]
   挽词[李德中]
   挽词[赵辉晋]
   挽词[河复浩]
   挽词[李尚默]
   挽词[李汉杰]
   挽词[赵尚愚]
   挽词[郑时毅]
   挽词[姜世俊]
   挽词[李秉烈]
   挽词[李志容]
   挽词[河镇伯]
   挽词[李伯烈]
   挽词[权正九]
   挽词[赵时愚]
   挽词[权必忠]
   挽词[许 陟]
   挽词[族弟鼎吾]
   挽词[从弟继吾]
   挽词[从弟致吾]
   祭文[成 涉]
   祭文[金以声]
   祭文[郑时毅]
   祭文[河 镕]
   祭文[权 俒]
   祭文[李恒茂]
   祭文[权明汉]
   祭文[许 乘]
   祭文[李甲龙]
   祭文[权 焥]
   祭文[宋有经]
   祭文[权锡枢]
   祭文[河范坤]
   遗事[朴圭浩]
   行状[李震相]
   墓碣铭[许愈]
   文集校正后小识[郭钟锡]
   文集新成告由文[五代孙宪秀]
尼溪集跋
   跋[金镇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