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凤麓集卷之四
凤麓集卷之四 第 x 页
凤麓集卷之四
 书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2H 页
答子静族叔(亮行)
履坤有老母。不敢远出。执事又被徵不就。此去骊江。虽一宿可至。如在天上。徒自瞻望。忽奉辱书。惊喜罔量。而况满幅辞意。忠厚恳至。勉以自修之勤。申以旧要之笃。反复感叹。不知攸谢。窃念执事。德修于躬而不自有。名重于世而不自矜。执己愈下。待人愈恭。人之知与不知。莫不向风驰诚。则如履坤结发从游者。宜如何哉。夫人之为交。交久则见其长短易。交浅则得其真假难。今有人于此。饰容貌。善辞令。俛仰于倾盖之场。而巧中人意。则其言之委曲慇勤。若可以托妻子同死生。而毫发所忤。已成仇隙。昔之许以肝肺者。变而为戈戟。奖以华衮者。化而为鈇钺。人之见卖于新交。类多如此。若吾执事。则本以百代之亲。兼有三世之旧。裸裎拳踢。戏嬉长大。故情熟意极。视若寻常。及其阅世之久。而身命益畸。口舌益滋。则始知贤而爱我者。独有执事一人而已。且今世之士。喜相聚为徒。有慢游弃学而借人口钓誉者。有浮嚣造言而假义理欺世者。有卑琐逐利而结士友拔身者。甚或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2L 页
阴附邪党而峻于斥邪。偏疾善类而勤于慕善。以掩覆其迹者。往往而是也。履坤牵连忧冗。迟徊辇毂。不能如执事高举远引。则应接之间。自多俗人。又不幸有文辞虚名。后生辈夤缘请交。小不合意。互相诋毁。至如诗律唱酬。其为害尤大。绝之必有益。不绝必有害。故已毁砚折笔。不复为矣。自断此事。人日以疏。事日以简。便觉气像安闲。此则世俗之赐我不为不多。愿自今杜门读书。追理旧闻。而神精衰落。十亡八九。恐终于卤莽蔑裂。以负吾执事之望。幸以闲居所自得者。时加警责。以发愚陋。
与金季润(相肃)
足下不鄙以仆好文辞。要得一言之别。仆何敢不言以负足下勤恳之意也。然洛中诸君子为文送足下行者。率皆推重气义之盛。或称其制行清高。或予其取义廉洁。此固足下所已有者。仆请以其未及著者。为足下勉焉。夫职无大小。事无轻重。惟当尽吾力而已。虽隶儓下流。钱谷常事。至细至贱。无关于成败之数者。亦皆得于勤而乖于慢。而况郡邑者。有民人之众。有讼狱之繁。有土贡田赋之所治出。此邦政之攸重而 君忧之所分也。作事勤。一境之人蒙其泽。作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3H 页
事慢。一境之人被其患。惟勤与慢。国事之利害系焉。其为职。顾不大欤。窃观足下。简而不文。介而不群。怀独行君子之志。笃于信义。界于财贿。耽赜玄妙之理。超脱声利之累。其清高廉洁。诚如诸君子所言。然于事物之接。一切阔略。谓谤不足恤。誉不足喜。谓修饰无益。谓傲僻无伤。譬如谷兰之芳馨而不适于材具。冰壶之滢澈而不便于器用。可以珍玩。不可以任事。仆常病之。且居官之尊。重于居家。治民之效。本于治己。发号施令。苟有不当。则怨怒横生。毫芒之微。而浸成巨弊。瞬息之暂。而驯致大谪。此尤可忧而可惧者。诚愿足下克勤无怠。接人众必虔。听狱讼必勤。治田赋土贡。罔失其时。使一境之人。安土乐业。咸知足下之清高廉洁。又能敏事。如此则仆将与诸君子瞻望声光。共治为文辞。以为足下贺也。仆忝在从游之列。气义相感。窃不自外。略陈其固陋。然今足下。迫于朝令。卒卒无须臾之间。仆又文辞短拙。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惟足下谅察焉。
答金伯高(钟厚)
顷者垂问。慰感。霖雨快晴。起居休吉。履坤。顽不灭死。遽见节序之更。攀号痛冤。益复罔极。前去八篇。高明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3L 页
所论旨意。已详悉矣。中庸之鬼神。插入中间者。似若不相统摄。而一部大旨。不出于道与德。故首章举其全体大用而论之。第二章以下至费隐以前。言三达德。十二章以下至问政以前。言五达道。所谓鬼神固是天地之功用。造化之屈伸。而必以祭祖先为归。则此亦不离于人生彝伦之中。而事死之礼。尤难于养生。故自此以往。皆言圣人善继善述。如事生如事存。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则治国之本。不出乎此矣。是以哀公章。实在于其下。而包括上下篇大旨。然语其要。则不过天下之达德。天下之达道。行之者一而已。于是拈出一诚字。反复论辨。而天道人道。间见错出。以至于终篇。其首尾互应。血脉相贯。可谓置水不漏矣。愚见如此。高明以为如何也。书经疑义之辨。用心谨严。不欲轩轾前贤。甚令人敬服。但伊训之德不德。洪范之时不时。大不相合。此则相对日。可以更质难矣。顺之。见高明所评。颇称服。季润。投地大发笑。倨傲简慢。有不可折之气。若善矫揉。入于吾道。则岂非大快事耶。高明必随事规正。以尽朋友之责也。今则诸篇苟有不可者。直加删润。得有以警悟迷涂。则其为赐大矣。此外有所谓杂录漫录者。论璿玑玉衡。论尧历,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4H 页
回回历。论江湖水道之变。论律吕新书。论天地之度数。日月之迟速。而本稿尘暗不可辨。且多触犯忌讳者。欲修整移誊。则又非时日所可卒役矣。何以则一承明诲。以为究竟之道也。学者通患。在于贪多务得。而所论述。件数多而用工不专。固知五技之狙。不如一足之夔。而未能早闻道。其散漫不紧如此。此诚可恨。定夫满纸张皇。杂以谐谑。而其意则专出于规讽。时或情思蔼然。有不可掩者。深荷眷勤。无以为谢。吊客连续。未能各幅。愿传此意也。
凤麓集卷之四
 序
  
李媪诗稿序
古之妇女多能诗者。而未闻悟诗道。如禅家顿悟。且其心灵自悟。通于声病。而昧于文墨者。求诸古今人。尤未之见焉。若李媪之诗。殆亦天授者乎。李媪本武家女。不知诗文。及侍我曾王考巾栉。使奉笔砚。日周旋樽俎之间。而天性颖达。若可以为诗者。曾王考手绎古歌词以讽晓之。终莫能。曾王考既下世。抱遗稿。日夜哭。绝饮食。垢面囚首。闭门独居。一日出语人曰。吾今可以为诗矣。其出口者。类皆清高警绝。若神会天出。听者大惊。授简使之书不能。命读他人诗。亦不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4L 页
能。于是疑其假手于人。拈韵以试之。应口对如诵旧作。三渊先生。尝见其诗。拊掌称奇。对人传诵。由是。李媪之名。大播于世。然人之称李媪者。知其顿悟诗道之为可异。而不知能诗不能书之尤可异也。故余详记其事。使艺苑好奇者采录焉。
送旅隐居士李汉昭归三山序
余与李君云章。不相知也。壬申冬。见于怀川之霁月堂。甲戌。遇于汉南。戊寅。会于西溪。皆君之在客馆也。君形貌黧黑。衣穿而带结。然观其眉睫。崚嶒有气槩。若不可狎而侮焉。尝自号旅隐居士。余问之故。遂嘘嘻而叹曰。余早失父母。无兄弟亲戚。漂泊东西。衣人衣。食人食。以人家为家。十数年于玆矣。夫人达则其言行。穷则其言废。故君子处世。必相其时。吾久于羁旅而得其术焉。夫为客之道。不以谄屈。不以直胜。是非之径。明如黑白而不敢质。取舍之机。分如泾渭而不敢决。惟人意是视而不甚为崖角。此处身之术也。虽然。吾之所操者坚。岂可以人而挠。吾之所知者明。岂可以人而渝。特不露其廉刿。不见其操执。胶口遁光。以处乎才不才之间。吾将由是而行而待时焉。余闻其言而悲之。既而就食三山。求余文以行。夫三山。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5H 页
荒峡而亦非君故土也。余闻其地。有千树枣。其田膏沃。其民务农蚕。勤劳佣作。亦可以无饥矣。君其潜居默修。时穷则屈。时至则奋。使其敛晦藏畜者。得以一见于世也。
送沈德器(履之)宰殷山序
为治之要。在乎黜陟。黜陟之道行。可以优于天下。况一县乎。夫县有坊。坊有里。里有乡士夫。择乡大夫贤有才者。委以一坊之民。凡不孝悌顽嚚者。盗窃者。讼田宅者。皆令自断以正其风化。疑不可决。大不敢当。以闻于县。每月朔考其绩。苟其能焉。升以为丞佐。苟不能焉。刊去士名。使人人者。得以自励焉。则黜陟之方得而劝惩著。劝惩著而治化行矣。如此则政简于上。功成于下。吏不出县门。民不离乡闾。上下相安。事无不理。慎斯术以往。奚适而不宜。余友沈德器。新通朝籍。蔚然有当世名。既而出守殷山县。县。关河之间一名邑。其土膏沃。其民勤苦。畏于犯法。敏于遵令。毋谓余说之迂。往试于彼。虽由此而进乎廊庙之上。其为道不过如是而已。
送金定夫(钟秀)宰江西序
清风金定夫。以户部郎。出监江西县。县于关河。以饶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5L 页
邑称。其民豪犷。其俗尚侈靡。其业逐末利以食。定夫将往临之。求益于余。余曰。治民之要。德与法而已。德惟主爱。爱不可昵。法惟主明。明不可察。不昵不察。行之自然。民乃服。夫治人者一。治于人者众。以一待众。恒惧不胜。故或以威力。或以权术。行一小惠。惟恐其不闻。见一微机。惟恐其或失。捷敏以为能。深刻以为智。若是者。虽或以非道干一时之誉。然有得于前而失于后者。有合于此而忤于彼者。彼之变诈百出而吾所以御之者亦穷矣。彼剥民以肥己者。固不足道也。世之善为邑者。率亦不免于此。今定夫之贤能。一顺民俗而折衷权度。以百姓之饥寒为吾饥寒。以一邑之视听为吾视听。诚心以待。直道以应。不使虚矫之志行乎其间。则其发号施令也。温然而春煦。肃然而秋杀。爱不期乎爱。明不期乎明。而民自得于下。官无为于上。威力无所施。权术无所用。今吾友金定夫可以语此也夫。
凤麓集卷之四
 赞
  
观音画赞
余与宗长子静会东墅。阅橧巢先生旧箧。子静出所谓观音画者以示余。满幅皆风涛。中有绝岛。岛有丛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6H 页
竹。竹间有一妇人抱儿坐。飒飒有生动意。盖子静之舅李寝郎之赠子静母夫人者也。辛丑冬。李公被祸死。夫人随先生窜北海上。昼静无事。辄展画看。看讫。抚子静顶以泣焉。呜呼。国家升平。士大夫多畜名画。以供一时之玩好。及夫世故翻覆。流落岭海。身世之孤廓。一与画中人相符。岂非天数之有先定者乎。今夫人即世。子静流离东南。无所依恃。欲为观音母儿不得。尤可悲矣。余从先生学。闻夫人德懿甚熟。且子静之请。有不忍辞。遂作观音赞。赞曰。
婵妍者娥。貌如玉雪。袈裟断发。抱儿在膝。海涛荡潏。荒荒丛竹。灰劫累经。天地翻覆。人世何苦。葱岭何乐。绘事流传。旷感者存。抱图恻恻。今古之冤。
凤麓集卷之四
 墓志铭
  
揫庵府君墓志
呜呼。府君衣履之藏。改兆于玆。已二十馀年。而尚未有幽隧之志。不肖辈衅逆不天。遽遭今日之祸。攀号痛冤。靡所瞻依。今玆合祔礼成。谨取先辈所尝为府君录其言行者。参以亲戚朋友之言。自述以为文。然不肖惧其或过实也。故不敢蔓辞。只举其槩略而书焉。府君讳纯行。字诚仲。自号揫庵。我金系出安东。高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6L 页
丽太师宣平之后。代袭冠冕。至文忠公讳尚容。益大以显。文忠公当丙子虏乱。殉义江都。 仁庙戊寅。㫌闾。今 上丙子。特 命世其祀。于府君为五世。高祖讳光炫。吏曹参判。曾祖讳寿仁。水原府使。 赠吏曹参议。祖讳盛遇。进士。 赠吏曹参判。以至孝。 国家㫌其闾。考讳时保。青松府使。妣坡平尹氏。郡守讳抗之女。府君以 显宗癸亥三月初三日生。幼而性质仁孝。及长。器宇通豁。敏于闻道。神于料事。信义所及。士类多推。宗家居枫溪。有池沼亭台之胜。府使公喜与人觞咏为乐。每当宾客聚集。府君侍府使公左右。先意承顺。府使公严峻少假借。独于府君。亟称其孝曰。使我优游乐志。吾儿力也。尹淑人素善病。府君早夜扶将。饮食药物。必皆亲视而后进。疾革。潜抽刀入家园屏处。为文泣祷天。刺股血以灌之。既绝而苏者数日。乃丧。哭泣号踊。哀恸傍人。见者咸叹息以为真进士公孙也。伯姊早寡。季妹贫且病。衣食纤琐之事。府君悉以身干。恤穷族。急人难。亦莫不称其仁也。府君识趣高远。自少知有圣贤之学。而慨然兴慕。从三渊先生。出入华阴雪岳。讲究其微奥者。自性命道器。推以至于天下古今事变。无不穷极其理。著书十数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7H 页
篇。间多前人所未发也。府君右臂病。替用左手。座无留牍。笔翰如神。不甚害于应物。而自处以癃废。无复当世意。甲午。偶一就有司。遂魁发解。中生员试。后值斯文被蔑。率诸生抗疏痛辨。寻除童蒙教官。升掌乐主簿。迁工曹佐郎。出监报恩县。县在俗离山下。地最胜。又多先贤遗躅。府君曰。此足以为治。至则发吏奸一二事。痛惩其恶。哺恤民饥。殚厥心膂。既又大修学教。割官捧。设饷士厅。立塾师。以月朔望考课。楼榭水石之间。弦诵洋洋。一境风动。治化大兴。居无何。以方伯嫌。弃官归。辛丑十月十八日。感疾。卒于枫溪旧宅。春秋三十九。上自公卿。下至匹庶。无不咨嗟出涕者。以其年十二月。葬于杨州栗北里。丁卯二月。改窆于广州崦岘甲坐之原。有诗文若干卷藏于家。配咸从鱼氏。汉城府右尹 赠领议政讳史衡之女。禀性和顺。制行贞一。心力尤过人。事立于预。言符于终。御家众。极其均平。故阖门仰之如慈母。与府君同年生。后府君四十六年卒。有子四人。长履晋早死。次履坤侍直。次履泰夭。次履复郡守。履坤,履复皆出后。履晋子道淳,颢淳,在淳,集淳。女俞彦锑。履坤女赵镇宁,宋养鼎,赵荣述。履复子宅淳。女申光逊。道淳子世根,源根。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7L 页
颢淳子老根,蓍根。不肖幼失府君。其言行百不能记一。诸父兄又皆沦逝。无以考据备述。然府使公状府君文曰。宽厚孝悌。济之以好问之勤。析理之明。三渊先生尝曰。某之学。多在形而上。最于思传有所得。其酹文曰。包天括地。实有范围。呜呼。此府君父师之所诏者也。其称许郑重。无愧古贤。则亦可以传诸百世而有徵也欤。呜呼冤矣。呜呼痛矣。戊子五月日。泣血书。
李圣辅墓志铭
景宗二年壬寅。刑部尚书李公弘述。以宗戚将臣。为凶党所忌。死于祸。国人冤之。今 上即位。首赠公赞成。以君尚书公孙。拜为官。君讳明翼。字圣辅。幼而颖悟绝人。及长。笃志力学。文辞著称于世。家长于财。善施与穷交贫人。性甚宽和。群而不争。是以人多悦之者。二十。中进士。既而遭壬寅之祸。配舒川。未几。逮系京狱。已又谪海南。君自是绝意当世。为 齐陵郎不就。其后凶党复进用。君益悲愤不能平。乃自放于芝山凫岳之间。间入京师。即屏处穷巷。然宾客车骑。日不绝于门。君素能诗。客至。辄置酒赋诗。酒酣泣下慷慨不自止。辛未。复拜 贞陵郎。寻移童蒙教官。时有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8H 页
国役。以君蕫其事。恶匪类总役弃去。孝纯嫔丧。又差魂宫监造。君竟以母老屈。事竣。除归厚署别提。历水部郎。出监洪川县。苏枯肥瘠。民悦而畏。乙亥春。凶党干纪。旧恶新匿。咸伏其辜。君泣曰。吾不死而得见今日。死无恨矣。是年男亨逵。登讨逆科。人以为天道有复。以五月某日。疾卒于官。春秋五十四。某月某日。葬于阳川某里。丙子某月日。迁葬于其左麓某向之原。君系出璿源。 中宗大王之后也。自德兴大院君。始别而为宗室。曾祖讳某。 赠吏曹判书。是生尚书公。尚书公生通德郎讳某。无子。取从父兄敦宁都正讳某之子为后。即君也。母清州韩氏。某官某之女。君娶学生安东权某之女。生二男四女。男长某宣传官。早卒。次亨逵今说书。女长适洪某。次适宋某。次适赵某。次适赵某。内外孙若干皆幼。亨逵以余善于君。请为铭。铭曰。桓桓尚书。惟忠之祸。死以存国。顾家则那。在孙惟君。式嗣无替。彼血其吻。奚污我介。其命之啬。其后也世。毋或毁伤。善人之瘗。
佳岳李公墓志铭
世称 宣庙朝倡义诸公。必以郭再祐,金德龄为最。此数人者。足以风励当世。名显千古。然其出而击贼。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8L 页
入而护父母。以全其忠孝大义。如佳岳李公轴者。盖亦一人而已。公字德载。其先世文烈公兆年。有志节。佐丽朝。封星山君。故子孙遂籍焉。其后多大官。至监司从林。为我国名臣。祖参奉讳绩。考判决事讳应春。公以 嘉靖乙丑生。状貌奇伟。骁勇绝人。善骑射。有胆略。事父母至诚。壬辰。倭大举兵入冠。父母年俱八十。公力能并负走入黄岭深谷中。崎岖转仄。备尝艰险。而养极甘旨。亲忘其播屑。尝夜入倭中。窃负米出置外。倭不之觉。复入。以大石压杀其橐中睡者无数。当是时。贼布满二南。生民鱼肉。官守遁逃。公慷慨发愤。与郑文庄公经世。倡义击贼。日登高觇贼垒。贼少懈。则佩一弧挈一鎗。突入贼阵中。斩首数百级而还。屡战于唐桥炭岭妓潭新院葛蔓山之间。所独击杀伤甚众。贼猝入咸昌县。县中士民急。公以大索悬大网席头上而前。左右跃。疾如风雨。席为之闪闪飘拂。贼望而异之。终不敢逼。民以其间得逃难。倭有一足者。骁捷善跳。神用剑。为贼先驱。我军莫能当。公揣知一足不利于折旋而无据地。力战佯败。走山回道曲处。倭果奋剑追。公急环走出其背。推诸水中而杀之。以故咸昌,尚州,闻庆数百里之间。民多得免。公于乱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9H 页
中。连丧父母。虽在仓卒。殡敛一以礼。有异僧。指老槐下葬地。人以为诚孝所感。朝廷录宣武勋。置公原从一等。特授官。监扶馀县。格杀猛虎。佐湾府幕。夺北虏名马宝鎗。转为沃川郡守。升为训鍊院正。公乃不就。入居大佳山。与县人日射猎以为娱。年八十三而卒。实 崇祯丁亥十一月十四日也。葬大佳山而向午。配淑人顺兴安氏。寿七十九。没先公三年。葬同于公。异其穴。有子七人。植,桷,柄,橘,梁,椽,栎。呜呼。以公忠孝智勇。不能大展布当世。使倭贼猖獗八路。惜哉。公死二百馀年。而岭南多士。慕公之义。谋欲表章而闻于朝。公后孙承烈。来请墓文。余遂采摭诸君子言。以叙以铭。铭曰。人于所在。致死难并。太真绝裙。次翁避兵。有君有亲。公无重轻。负米而入。执殳以出。背有二亲。手无一卒。遐陬沦伏。谁责死君。仓卒颠沛。容色逾难。公获俱全。遭时恇懹。勿毁勿伤。忠孝之葬。
凤麓集卷之四
 墓表
  
先君墓表
先子讳明行。字学古。自号玄元子。安东之金。自高丽太师宣平。历十数世。不绝冠冕。至文忠公讳尚容,文正公讳尚宪兄弟。益显大。文忠公殉节江都。文正公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49L 页
抗义虏庭。先君于文忠公。为五世孙也。高祖吏曹参判讳光炫。济德承徽。世笃忠贞。曾祖德山县监讳寿民。以孝㫌其闾。祖高城郡守讳盛达。考临陂县令讳时泽。妣罗淑人系出安定。学生讳星纬之女。先子以显宗戊午十二月二十日生。幼时语及古人忠孝事。辄感激出涕。既长。好学问。入黄檗溪。师事三渊先生大见称许。不以年齿族序。待以友焉。居家诚孝出天。夙夜服勤。铺衾设席。必身任其劳。不假之人。戊子春。临陂府君疾革。先子欲取指血以进。家人悉收藏金刀之属。先子乃以大组绦缚左臂。使血气聚会。破磁器劈其臂。取血以进。遂汗出而苏。见者莫不酸鼻而垂泣焉。庚寅。有海贼之忧。讹言日兴。先子食不甘。寝不安。虽身处𤱶亩。而一念 宗社。有若担世务者。每闻朝廷处事得宜。诚心喜悦。见人辄相庆。苟有失宜。忧形于色。往往辨义理论得失。洒脱公平。高出世俗之陋。一门长老。皆器重之。辛卯中进士。先子已满强仕之年。当路者欲以先子捡拟清选以要己功。先子以亲病力止之。癸巳。遭临陂府君及罗淑人丧。哀毁踰制。几危而全。丁酉。服阕。 除 齐陵郎。先子尝痛父母千里各葬。屈志从宦。以谋合窆。夜读书斋室。鬼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0H 页
血点滴。先子恶之。将弃官归。已有疾。出避庆衍寺以终。实戊戌六月晦日也。临没。谓从学人曰。平生至恨。无以释矣。既复。犹不暝焉。闰八月。归葬于杨州先垄下。至丁卯。不肖改卜洪州之坪里。先移临陂府君墓。以罗淑人合窆。追成先君遗志。又于北麓负艮之原。继葬先子。其相去不十步而近。先子仪容饬而不矜。言论正而不激。待人接物。诚信无伪。而天赋笃厚。事亲至孝。一心洞属。以竭子道。内而宗族。外而士友。莫不称服。凡为孝之道。有或资美性能而通达大原者。亦不无所憾。故魏三老孝能格天致物。而不能全节于国。若吾先子内而孝亲。外而忧国。各尽其方。虽位卑身穷。无所见于世。然遭时感愤。亦庶几文忠公兄弟大节。而不止为乡党之称而已。尝闻临陂府君慷慨尚志节。平居以忠孝励子孙。罗淑人有贞操高识。每使先子诵史。至忠臣死义处。谓先子曰。汝若为此等人。吾不让王陵母也矣。盖其得于父母者如此。故志操学识。实有大过人者。而顾今世耆德俱尽。孰能阐发于后。百世之下。苟有知者。亦必尚其世而悲其志矣。元配韩山李氏。东莱府使讳明俊之女。有贤德早卒。继配全义李氏。 赠吏曹参判讳行徵之女。仁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0L 页
惠淑哲。配德无违。皆与府君同兆。长女为申𨭥妻。元配出。仲女为沈海镇妻。次女为慎龙瑞妻。次女为李宗干妻。继配出。无子。以族弟揫庵公第二男履坤为子。即不肖也。娶县监郑锡女。生三女。适赵镇宁,宋养鼎,赵荣述。申𨭥生五男一女。男思暹,思▣,思赞,思益,思▣。女适李▣▣。沈海镇生一男四女。男景云。女适李命咸,金履运,赵镇完,李羲麟。慎龙瑞生三男一女。男道钦,德钦,义钦。女适申▣▣。李宗干生二男五女。男光重,光鼎。女适金烠,宋能铉,孟承远,宋明相,赵景镇。不肖穷无力。不能立石镌德以图其不朽。而今老且死矣。窃恐其湮没言行。永为千古之恨。乃敢著为文。以待夫后世子孙焉。不肖孤履坤泣血谨书。
凤麓集卷之四
 行状
  
祖考行状
公讳时泽。字德而。安东人。高丽太师宣平之后也。高祖讳尚容。官至右议政。当丙子虏乱。殉义江都。 国家㫌其闾。 赠谥文忠。曾祖讳光炫吏曹参判。尝论元宗追崇事。谪三水。丙子后。退居西湖。祖讳寿民德山县监。有孝行㫌闾。考讳盛达高城郡守。妣延安李氏。承文正字讳▣▣之女。公以 孝宗庚子十二月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1H 页
初二日生。禀赋清粹。肌肤白晰。眉目如画。儿时乳媪背负公出门。人皆聚观焉。自幼有至性。得珍羞别味。不忍食。必归饷父母。长又善养志。为宗党所称。甲申。除缮工监役。 肃庙追思 皇朝旧恩。筑大报坛。享祀 高皇帝。以公为文忠公后裔。命蕫其事。事役甚巨。公竭心规画。皆得其当。虽深夜。必整衣冠。明烛植坐。 上尝微服临视。大称嘉。特赐帛升叙。乙酉。出比安县监。治法昭明。绩用茂著。六载十考。皆得隆褒。辛卯。拜掌苑署别提。壬辰。升社稷令。出临陂县令。地滨海。人皆喜机巧。趍末利。公包容抚摩。不用刻覈之政。而若有犯科者。辄穷治不饶。奸吏盗国货当死。厚赂掌膳者。以毒药进公。公几殊而苏。然积岁沉痼。至癸巳八月十四日。卒于官。始葬珍山。丁卯。移窆于洪州坪里。配罗淑人。系出安定。学生讳▣▣之女。有贞操高识。六亲称其贤。生一子一女。子明行。娶府使李明俊女。生一女。再娶 赠参判李行徵女。生三女。女为尹浚妻。无子女。明行女长适申𨭥。次适沈海镇。次适慎龙瑞。次适李宗干。无子。取履坤为嗣。即不肖也。履坤有三女。又无子。公秀貌伟干。心量恢恢若有容。遇大事。善辟画。智虑过人。人皆以公辅之器待焉。居家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1L 页
事亲。专以养志为务。家素贫。兄弟姊妹至十一人之多。而公为长。衣服饮食。皆待公而辨。公仰事俯育。日不暇给。而处之常若无事者。性又重义气。轻货财。时或急人之难。而不顾利害。是故。穷族贫交。迭相有求。终日户庭之间。闹热如市。然不烦声气。而自令人嘻笑自得。无或以怨詈加焉。虽古之九世同居者。恐未必贤于公矣。其积仁好义如此而抱志忧阨。不能显用于世。徒历试郡邑而尽瘁国事。未终天年之享。今又嗣属重绝。宗祧无托。门户危缀。为一世所悲。不肖既积衅在躬。害及先祀。而又使公言行可传者。湮灭无闻焉。则是将益其罪戾。无以自赎。故窃欲赴愬于当世君子。以得其一言。而公之捐世久矣。人无能知公者。恐或以不肖之言为不足信而重辱于公也。于是取家中所尝录者。删烦去冗。摭其最著见可书者。自列以为状。
茅洲府君行状
府君讳时保。字士敬。茅洲。其号也。我金胄于高丽太师宣平。以壁上功臣。啜食安东。子孙遂以族焉。高祖右议政讳尚容。当丁丑虏乱。殉义江都。 命㫌其闾。赠谥文忠。曾祖吏曹参判讳光炫。尝以副提学。论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2H 页
元宗追崇事。谪三水。祖水原府使 赠吏曹参议讳寿仁。丙子。守祥原郡。迎击胡兵。有伟绩。考成均进士。赠吏曹参判讳盛遇。以孝㫌闾。妣南原尹氏。牧使讳衡圣之女。淑慎仁哲。博通经史。既寡。以府君在腹。能节哀自护。至戊戌六月初十日。生府君。府君生而聪明绝异。器识超凡。尹夫人亲自教书。年才十四。发解高等。人皆奇之。尝与宗叔三渊公昌翕筑凌汉台。倡明诗道。自风雅楚骚古乐府。以及乎盛唐诸家。磨砻沈灌。大肆力为词章。一时名士慕与之游。己未。奉尹夫人归保宁。耕农以为养。暇辄读书。穷日夜不辍。僮隶亦解诵书。甲子。中进士试。金西浦万重。素以鉴识名。见公诗。亟加称赏。擢以为魁。乙丑。遭尹夫人丧。府君甫经毒疠。气息危缀。而犹啜粥庐墓。哀毁踰制。事叔母柳孺人如母。及丧。哭泣号踊。无异父母丧。宗叔文简公昌协语人曰。如某者至诚恻怛。自令人感服。真笃孝人也。戊辰。岭儒诬辱尤斋宋先生。其语绝悖。府君时掌太学议。率诸生抗疏痛辨。己巳。 中壸逊位。诸贤相继窜殛。府君不乐京师。往洪州凤首山下。筑室以居焉。屏绝外务。笃志问学。尝有目疾。屏灯诵书。积数岁如一日。三渊公每举其志确工笃。以励后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2L 页
学。丙子。除 靖陵参奉。府君曰。父母不在。仕亦奚养。伯氏观察公力劝。不肯出。既而朝议欲超荐台职。府君愕曰。不从宦钓誉。吾不为也。遂黾勉出膺。戊寅。除翊卫司侍直。寻移副率。大臣以府君经术陈白。使与春坊官。一体进讲。府君敷奏文义甚晢。官僚易容。己卯。移宗簿寺主簿。工曹佐郎。庚辰。拜鸿山县监。课田农。蠲徭役。月三聚邑中士。以试其文艺。人皆悦服。癸未。除翊卫司司御。军资监判官。甲申。拜泰仁县监。摘发吏赃穷治之。李持宪东彦以御史听吏言。以烦苛论。后朝廷知其枉。特升金浦郡守。而卒不赴。泰民竖石以著其去思。明年。拜海州判官。府君曰。安能日束带弹冠折节事官长。又称病不赴。丁亥。以训局郎拜杨根郡守。郡有武断者。族蕃赀巨。盘据甚大。府君锄其根。不少假饶。庚寅。除义禁府都事。壬辰。以内赡寺主簿。除杨口县监。居三月。移拜杆城郡守。未几。又弃归。两邑民亦勒石颂德。丙申。拜麻田郡守。洗瘼免逋。氓征就宽。既归。郡人铸铁碑。表其遗惠。戊戌。拜茂朱府使。不赴。旋拜水运判官。辛丑。以缮工监副正。拜青松府使。才赴任。士祸大起。府君即日弃官。乙巳更化。昭雪群枉。府君始入京。除宗亲府典簿。谢 恩即辞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3H 页
遆。丁未。见时事日非。府君语家人曰。结城。有荒田弊庐。吾可以行矣。遂尽室以归。名其斋曰静虚。楼曰夜气。优游涵泳。以琴书自适。而一切世事。不以干其意。戊申。有逆变。朝野波荡。府君书戒宗子令行曰。奉家庙。守先垄。毋或妄动。动必有悔。未几。凶徒就擒。湖西避贼者。为乱兵所害。人服其先见之明。甲寅六月。患臂疽。疽毒所遍。割肤如掌大。在傍者不忍见。而公瞑目植坐。不改常度。七月二十二日。考终于介湖旧舍。享年七十七。以其年九月。葬于结城慈谷。癸亥。移窆于其东冈潜芳洞某坐之原。府君疏眉美髭髯。目视端凝。性度沉重。寡言笑。律身制行。率不越绳墨。慕父母。终身不衰。家有吉庆。未尝宴乐。每日晨兴。诣宗子家。谒祠宇。虽暴风雨不废。值讳日。哀痛崩陨。若在袒括。其老而居远也。治果鱐。手自标识。拜跪授使者。夜必整冠服。候鸡鸣。西向号哭。外氏贫不能祭。每当春秋节祀。府君办酒食以祭之。至老愈勤。与观察公。友爱隆笃。相守一室。不忍暂舍。世称友兄弟者。必以府君先焉。御家有礼法。闺门之内。肃然若朝廷。自少不近声色。训子孙。必先其行谊。禁博奕杂戏。严立课程。少有惰慢之意。辄施箠楚。后生及门者。虽跅𧿶不羁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3L 页
之徒。一被诱掖。已自敛敕。与朋友交。温言不激。(二字缺)不率。而待之一以诚信。故人无不爱慕倾向。雅好诗书。出入起居。手不释卷。又日录其性情所发之几。以自警省。虽草楷小艺。亦曲致其勤而不敢肆焉。平居。终日危坐。俨若有思。其敬畏之志。存于中而著于外。及其疾革。犹数举手整其冠巾。盖府君资禀之得于天者固已近道。而其切磋讲磨之益。则得有文简公兄弟与共。其周旋日用言语。率皆出入于天人性命之奥。而其笃志力学终始不懈者。则又推府君为不可及。然深自敛逊。浮沉仕宦。无誇诩自大者。故人不能窥测其浅深。而独于死生患难之际。其气义风槩往往有不得掩者。吴旸谷斗寅当己巳之变。中夜被鞫。祸将不测。人莫不震惧。而府君涕泣走阙门外。握手相诀。李相国健命。以建储大臣。最为凶党所疾恶。祸及其二子。府君晨夜疾驰。抱持哭甚哀。监吏发怒。责问其名姓。而府君不少动。其刚毅自守。笃于故旧者如此。若御史李公者。平日交谊不甚厚。又尝有诋斥之事。而至其被诬冤死。女其弟梦彦曰。岂可使直臣家无所依乎。子弟亲族交谒更谏。而终不听。凡此数事。不足以尽府君之德。而是特不肖所闻者。故牵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4H 页
连书之。焉敢溢辞以累其退让之义也哉。府君为文辞。澹雅平易。诗尤温厚。一以古为法。有文集藏于家。元配坡平尹氏。郡守讳抗之女。先府君三十三年而卒。三渊公为之志。继配韩山李氏。学生讳汝直之女。后府君二十一年而卒。皆与府君同兆。长男纯行。有文学行谊。士类推重。享年三十九。官止县监。女李敦,女李梦彦元配出。次男肃行。女县监李献重继配出。长男男履晋早死。履坤教傅。履泰夭。履复郡守。履坤,履复皆出后。次男男履亨夭。李敦子震燮,师燮,健燮。李梦彦继子鸾祥。李献重子俊永判官大永。内外曾玄若干人。不肖识浅文拙。无以章府君德懿。诸父兄又不幸早世。窃恐其事行湮没不传。具列为状。以备立言君子采择焉。
先妣行状
先妣姓李氏。系出全义。自高丽太师讳棹。屡文屡武。至我 朝。有讳济臣。文学材略冠一世。世称清江先生。是于先妣为四世也。曾祖吏曹参判讳明俊。祖陜川郡守讳善基。考 赠吏曹参判讳行徵。妣恩津大姓宋监察讳奎光之女。连举丈夫子。不育。晚得神赉之梦。以丙寅六月初六日生先妣。自幼明敏警悟。善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4L 页
承父母志。性又晓达义理。守贞不苟。处大事。斩斩然无异读书君子。己卯。参判公及宋孺人相继捐背。先妣往依于仲姑家。家多子姓。日酒食群处以为乐。先妣与一老婢。闭门相对泣。间接外人。辄收泪不为戚容见。见者益悲之。壬午归于我先君。初先君丧元妣。以冢妇职重。博求淑德。闻先妣之贤而聘焉。及归。事舅姑。克尽诚敬。抚育元妣女。无异己出。临陂公每称曰。是妇可以成吾家。先君有至性。而罗淑人年衰疾笃。先君左右就养。靡不用极。而先妣辄先意周旋。食不终匙。寝不解衣。溺厕牏之属。亦皆手自浣濯。不或假之人。先君无他兄弟。有一妹而病。先妣至诚保护。时或析居异室。而米肉薪水之供。不或后时。人皆服其诚。戊戌。先君以齐陵郎。读书斋室。夜有鬼淋血床几间。先君恶其不祥。与从学数人。俶装将发而疾已剧矣。先妣北望祷天。日夜号泣。及遭凶变。勺水不入口。几殊者数。寒不服绵。寝不用衾。垢面囚首。历十数年。不少改也。先君尝以立后事。有托先妣者。而宗议歧贰。先妣饮血力争。卒能成其志。爱不肖特甚。年既长成。而摩顶拊背。视之如婴儿。己酉。挈不肖入京师。其穷窭。非人理可堪。而先妣不以非义屈其志。深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5H 页
恶巫尼符章之类。不令亲近曰。彼何能祸福人哉。尝见名宰家崇信左道而卒不免。此足以为鉴矣。常戒不肖择交。或有匪人在座。必终日不乐。于享祀。笃致诚敬。而馔品有详定。不以礼而加。不以约而损。家素贫。重以丧祸。无尺寸可藉者。而营临陂公迁厝。躬往故山。涕泣莅事。未阅月而克襄之。又就其傍麓。将继窆先君。而以时日不利。先葬元妣于其左。尝诏不肖曰。梦与汝元妣分处东西屋。屋无窗栊之设。且治一新屋。若待汝先君来者。余罕有梦。梦辄不虚。此其兆乎。余死。以薄衣棺从事。无敢或侈。未几。病左臂岁馀。至丙寅正月初六日。卒于西桥寓舍。其年三月。葬于元妣之右。虚其中。以其九月。移先君墓合窆焉。呜呼。吾先妣贞操懿行。宜若见劳神明。而天下生民之穷。萃集于一身。未笄而孤。不卒父母之养。既归而寡。不享家室之乐。老而无子。子不肖而又癃疾无所成。忧苦劳悴。未尝有一日安乐。天道之无徵。胡至此极。盖其遭罹之险。无非至难堪者。而于忧乐得失。一任其真。忌忮之志。不萌于心。文饰之辞。不出于口。喜与人披露悃愊而无含匿不发者。故人莫不奔走殚诚。至今乡闾之间。尚有馀颂。苟非言行感服人至深者。焉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5L 页
能若此哉。元妣女为申𨭥妻者。生五男。思暹,思▣,思赞,思益,思▣。先妣女为沈海镇妻者。生一男景云。为慎龙瑞妻者。生三男。道钦,德钦,义钦。为李宗干妻者。生二男。光重,光鼎。无子。取先君族弟县监公纯行第二男履坤为嗣。即不肖也。生三女。长适赵镇宁。次适宋养鼎。次适赵荣述。先妣日望其抱孙。而不肖积殃在躬。不能生一子以慰悦其志。此固为终身之恨。而况今老白首死亡无日。尤以德懿之泯没无传为惧。收召精神。考据日月。撰次其大要。以为传家之范焉。
太淑人行状
太淑人姓鱼氏。系出咸从。始祖化仁。显于高丽。至十二世讳变甲官直提学。为我 朝名臣。曾祖讳汉明水运判官。 赠左参赞。祖讳震翼江原道观察使。 赠左赞成。考讳史衡汉城府右尹。 赠领议政。妣贞敬夫人。系出全州。柳承旨讳椐之女。太淑人以癸亥正月十八日生。为父母所钟爱。年踰七岁。不免于怀。而未尝有娇昵之色。左右服勤。诚意恳笃。见者叹异之。十五。归于我府君。甚得妇道。三十九而寡。终身致毁。若在丧初。寿至八十五卒。卒之三朔。合祔府君墓。呜呼。此太淑人始终之大略也。然险衅者多。愉佚者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6H 页
少。其身愈艰而其德愈章。以言其孝。则至性根天。年既耋而孺慕不衰。语及鞠育之恩。必出涕哽咽。事舅姑。小心畏慎。夙宵不少懈。养而瀡滫之具。祭而蘋藻之荐。克尽诚敬。至老逾益勤。以言其慈。则教育诸儿。先之以行谊。不使憯怛之爱。夺其礼法之教。以及乎一家子弟。训诲抚摩。蔼然至情。溢于言辞。凡其饥寒疾苦周恤之。靡不用极。故穷者感其德。愚者服其化。以言其接事物。则身为长妇。事务甚繁。闺门之内。好恶不齐。怨詈易兴。而一以诚信相接。无少间然。然不枉道以沽誉。不诡情以市恩。委蛇婉顺。咸中轨度。以言其御家众。则不重役不察隐。衣食之颁。必务平均。而偿其有功。恕其有过。默运权度之间。取舍甚明。故人皆称服其德懿。此其最所著见者。而至若微文琐节。亦不可殚记。衣服之亵。不要人缝。匙著之洁。不借人食。婢仆至贱者。而不或蹴与。蠕肖至微者。而不忍手剪。孜孜焉晨兴夜寝。不辍纺绩。不废盥栉。怠慢之色。劳厌之意。不设于身体。故人之惰傲自暴者。一被薰染。辄皆革心改度。其所以自己及人者。又如是焉。丁亥十月。偶感寒疾。以其二十九日。弃不肖等于京第。前一日。手解其所佩者而藏之。及晓。亟问曰。鸡已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6L 页
鸣乎。天何迟曙。又曰。人岂可长生耶。其谆谆教语。有若告其期者。而顽不省悟。遂及于祸。呜呼痛哉。我府君不幸早世。以大家至艰之会。委之于太淑人。太淑人竭诚拮据。使其既颓者立。既弊者完。以称其遗意。则实亦有大勤劳于吾家矣。盖其禀质和顺。操心贞一。性不喜矜伐。而神精内蕴。事无小大。必先机而烛。后人而辩。故不见其近劾急功。而耳目视听之外。潜符暗著。以垂其裕后之泽。然闺壸潜德。非外人可得而知者。故敢以不孝之辞。猥述所睹记者。而神思颠错。文不从心。且惧溢辞。或伤遗志。敢撮其可合女范者。以冀徵信于后。而我金世系及子孙。皆俱在府君墓志。玆不复赘焉。
凤麓集卷之四
 祭文
  
祭郑大以(师济)
余马南驰。若赴子期。苍槐古井。石路不迷。及到其门。有哭噭噭。我心如割。我泪如泻。岂直悼死。寔怀其贤。爱亲之笃。慕道之勤。誉腾乡里。化行门阑。 圣朝所遴。继圃之嫡。兰蕙方秀。霜雪交薄。剿以虐疠。复以齐衰。孰仇其善。降此百罹。子悯余疾。夙宵靡释。携挈缱绻。有踰骨肉。余实辜负。抚柩增恧。今子之行。曷日其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7H 页
旋。一诀终天。侑馔之文。
祭伯舅文
滚滚风雪。无始无端。松门竹几。古书凝尘。今觉其谶。昔哦是诗。含敛之夜。若符靡差。天象阴曀。林薮窅冥。明烛酹酒。盆篁翳屏。开视公面。宛其如生。岂如夫人。与物俱化。公实蝉蜕。归真太素。一气清明。盖钟厥初。养之以直。不凿不漓。孝悌之笃。可通神明。德义之孚。善牖昏蒙。馀力所及。经学文章。傍搜并括。靡奥不剔。优游其间。白首无斁。一切世间。宠荣利禄。弗入于心。视同泥滓。皭然不垢。澹其无累。人苟不信。视此解脱。死生宁顺。古犹鲜配。公其奚戚。哀此穷畸。抱经冥道。靡所质疑。绕柩长嗥。告我绷结。岁暮东冈。终天之诀。
祭外姑文
维岁次庚午十月庚午朔。十一日庚辰。外姑朴淑人永弃堂室之安。将就窀穸之奥。子婿金履坤自京师赴其葬。谨具清酌庶羞。以其前日辛未。哭祭于灵筵曰。余观古之忠臣烈士。率皆赋命险衅。不遇清平之世。适会艰虞之机。殚竭心力。呼号涕泣。必欲挽回颓运。而卒不可胜天。则碎首糜骨。身与国偕亡而不悔焉。臣之于国。女子之于舅家。所处不同。而其义一也。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7L 页
若吾淑人者。其亦亡国之忠臣烈士乎。淑人之德懿力量。虽读书君子。实有不可及者。历数五十年光阴。吁天推胸之日。十居八九。则亦非人理所可堪。而缝绽补罅。凿凿有条理。兼之以出人鉴识。一经变乱。毕露其赃验。故言出而人信之。亲党姻娅。莫不诵其德而称其善。虽或有不悦者。卒皆自讼愆尤。匍匐归首。其规模之包括。智虑之沉远。不翅若魁伟丈夫。即其貌。不过一短小妇女。气专而志壹。行逊而辞卑。终日户庭之间。不见其疾言遽色。而壸政自理。事其百岁尊姑。至诚恳恻。其所致养。无愧于唐夫人之乳其姑。夫子有痛疾。积年沉淹。斋沐祷天。终始如一日。教子女。必以礼法。慈未尝掩其义。而恩爱尤厚于前夫人所出。往往菽水不自供。而衣服饮食殆有过者。且其一家上下。举皆聚首仰哺。而淑人益怀谦惧。不敢有自多之色。其立心处事。宜若见劳神明。而天所以报施。一切反是。自少至老。备经忧厄。晚又不保独子。白首相依。只有一寡妇。而毒疠遍室。又见夭折。亲戚疏昆弟死其门屏者三四人。淑人皆出钱财。收敛其尸。而卒又不免。是何神理之酷。至此极也。村舍疾革之日。方且宛转欲绝。而犹能召聚仆御。舁还旧第。是所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8H 页
谓死得其正。平日所守。于此尤可见矣。今夫人优于德则才逊。长于才则德薄。虽才德具全。而定力之不挠于仓卒者。绝无而仅有。苟非识道理丈夫。孰能几及于此。而淑人以藐然女子之身。能集有众善。不贰于死生之际。诚无愧于读书君子。天既生如此人物。何不为丈夫展布所蕴。而局之以女子身也。彼忠臣烈士。遭罹虽不幸。犹有身后之名。亘古今不渝。而淑人则埋没簪珥之间。蔑蔑无所闻于后。尤岂非大可哀者耶。余小子早入淑人之门。受其抚爱。无异亲子弟。而疾病死丧。未效分寸之力。其痛悼非比他人。而今玆哭酹之文。不暇言悲。特致详于平日言行者。诚以淑人之贤。终不宜泯灭。而后事零替。无可以显其德者。故乃敢涕洟为辞。略举其事行而告之。灵或默识此意。而无谓余薄耶。尚飨。
祭侄女俞氏妇文
前夜之梦。汝尚为人。执手婉恋。如喜如嚬。今我来哭。胡无一语。汝失怙恃。惟我父视。鞶帨送汝。又此同巷。盈盈其貌。皎皎其行。誉洽舅党。弥文而章。文学才器。汝匹其良。亦既抱儿。以媚尊姑。无衣无食。非不悴劳。福禄方滋。犹徵来吉。胡命不彻。哀此中折。岂其期短。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8L 页
汝实自割。救护夫疠。日夕焦肝。脤月既弥。股慄而颠。肉脱神索。不自恤死。在裼之女。扶床之子。遗弃空室。无人恤哺。我母慈汝。以育以嫁。纵未报德。曷贻斯酷。南桥北园。楼居错落。泉源旧路。如闻环佩。感通宵寐。理固不颇。汝苟有恨。或来告我。浅爵短辞。长与汝诀。泪涨于地。我肠寸裂。
祭族祖橧巢先生文
惟我橧巢先生之墓。卑湿不吉。启自洪州旧圹。窆于利川之凤岩。族孙履坤。谨以壬申八月己丑朔二十三日辛亥。治具薄奠。昭祭于灵筵曰。呜呼先生。位卑而名益尊。身穷而德弥厚。好善之心。优于天下。而先分义利。牖蒙之化。洽于乡中。而必本孝友。仪容烜赫而有著。胸襟洞澈而无垢。惟其所存者如此。故便巾野服。累然山谷之间。而学术文章。言论风旨。峥嵘为一世之标望。举国如狂。唯利是趍。则彼患得患失者。固不知先生之为可尊可敬。而善类或可以倚毗为重。何为其抱道罹阨。流离困踬。而不能延一日之命也。呜呼。自先生没而世道逾益坏。幽枉者不足以为屈。昭洁者不足以为荣。百怪跳梁。众喙争鸣。眩惑一世人耳目。则阴阳错其序。日月失其明矣。盖先生当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9H 页
日之泪。不徒在于昊天之不复。至冤之莫伸。窃尝隐忧乎大坊之溃烂而靡障。是其见事之明。鉴物之神。实有人不可及者。丈席周旋之际。亦不无一二事讲商。及今十数年间。俗尚之变嬗。人心之回换。愈往愈甚。前言之不爽。如合符节。小子于此。俯仰太息。益痛九原之无知。而古所谓欲坏其宇。先摧其桷者。尤有验于今日。呜呼。先生之柩。重出人间。而湍山孤绝。泽国荒僻。不足以安先生体魄。惟此一丘。宅畿邻湖。不远不迩。东西莽苍而相望。则尚或流通魂气。为万世归真之宅欤。小子于先生。恩义父师。而抱疾危厉。及玆移圹之日。始有操文之哭。然旷野荒店。趣驱羸骖。若将一瞻德容。复闻其平日绪论。而卒不可得焉。则呼号涕泣。徒觉肝肚之摧蚀。牢落斯世。谁复依仰。倘有不昧者存。庶几鉴照余衷臆。
祭伯氏迁葬文
惟我伯氏之柩藏于地下者二十四年。复出于人间。出于人间者十日。复归于地下。将以庚辰十月壬申朔十四日。永窆于保宁茅山之古墟。其弟履坤等。方在枫溪。侍母氏病。不敢远出。乃涕泣为文。前五日辛巳。使从弟履亨。替设薄奠。展读于柩前曰。呜呼。公归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59L 页
地下。弟等在人间。人间之人。既不能知地下哀乐。则地下之不能知人间哀乐。亦必与人间之不能知地下哀乐无异也。弟遂不告。公何以知之。呜呼。公之殁。实在丁巳。而癸亥十一月。迁王父之墓。自结城细谷。改葬于其北参方谷。丁卯二月。迁先人之墓。自杨州栗村。改葬于广州淹岘。公其知之乎。癸亥三月。仲父弃世。甲戌四月。王母弃世。辛未五月。道淳妹为俞彦锑妻者死。壬申十月。集淳妻俞氏死。丁丑十二月。道淳妻徐氏死。公其知之乎。道淳生女。今十九岁。为李鲁成妻。二子名寅祥,兴祥。今十五岁九岁。又一女今十二岁。颢淳生二子。名曾祥,亥祥。今十三岁六岁。在淳今岁始生女。集淳生女今二岁。公其知之乎。呜呼。自丁巳至今庚辰。丧祸之荐。生息之育。殆无虚岁。而举皆为母氏忧悴。故气血渴而疾病痼。不能开门视外。已十七年矣。弟等贫贱流离。不能善养吾母氏。母氏之穷。于是乎极。而思念公愈往愈甚。公之有知无知。吾不敢知。人间之哀乐如此。而今公之柩出于人间。则岂忍以人鬼之有间。而不一告于公也。然地下之事。则其哀者其乐者。其哀乐之能如人间者。无得以闻焉。岂公亦有可言而不能言欤。抑或说冤于冥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0H 页
冥中。而人不得闻欤。呜呼。茅山墟矣。枫溪荒矣。人间湛乐。已不可复续。他日地下之期。又安知其有无。古人有愿世世为兄弟者。今于公之归。亦敢以是祝焉。呜呼痛哉。呜呼哀哉。尚飨。
祭从叔(谦行)
郁彼桑梓。五世之乡。有礼其阜。有崇其茔。邻以灵几。接以庭院。生居死埋。岂公之愿。惟玆一区。剔自我先。万里沧溟。千层岛峦。一脉横走。环复为湾。如山戴鳌。如海挐龙。胜亭在西。鸥轩在东。公宅于中。以专其乐。白首谐瑟。子姓繁育。一室之中。仰公之哺。多口少食。公母劳苦。滨海螺蛤。不待价取。歌斯哭斯。爰及皋复。摘果为奠。斫松为椁。精魄洋洋。彷佛如觌。百年之屋。万古之宅。天既厚饷。公岂有戚。衡山草荒。三峡魂畸。顾此至恨。沉切在髓。有赢有输。天理则然。公无自伤。馀福犹绵。我肴载荐。我醪载斟。陈此腷臆。公其垂监。
祭舍妹李氏妇文
闺壸之中。有识者鲜。怨畜于刻。忮生于专。惟和与顺。家得以康。君于是道。不勉而能。人以巧衒。我以拙应。敛藏如愚。不用其明。愠而不辨。喜而不泄。涵之有裕。以享茀禄。儿迎佳配。女嫔华族。矧有夫子。及君谐老。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0L 页
筋力生产。以育以庇。阖室长谧。群休并至。延以百年。尚且不赢。割弃若赘。一何少情。酷阅丧祸。我已头白。哭遍同气。独此视息。人于弟兄。爱孰不挚。君我至情。匪他之比。长无参差。间以二齿。莫辨男女。奔走相竞。折竹斗花。追逐如影。我痴善閧。君乃柔胜。戏嬉以大。遂及衰龄。去岁之秋。我造君室。颠倒出户。掩面而咽。戚我宗嗣。哀我孤孑。而今以后。谁复我恤。衰疾日谻。两足如绁。南望千里。号天恸绝。文以抽肝。壶有沥血。告我畸穷。羡君多福。死未必悲。生未必乐。灵若有知。不暇自戚。
祭郑美叔(镡)
维岁次壬辰四月丙寅朔。十五日庚辰。安东金履坤。设酒食涕洟为文。哭诀于郑美叔之灵曰。我初见子。鲁城之隅。齿长而童。鬑鬑其须。流离困穷。尚见气义。急人如渴。视己若赘。囷廪倾倒。每于余笃。子娶于峡。我病走洛。参商其居。金玉其音。嘤嘤谷鸟。寥寥匣琴。春花冬雪。岁月峥嵘。邂逅旅馆。鬓发俱苍。抚壮忼慨。眷焉斯世。有志思奋。不欲徒毙。晚演羲易。超绝其诣。手攥玄机。胸蕴奥诀。凭高流瞩。大江荡潏。颓屋萧条。倚薄荒坡。𧦧𧦧千里。不作缶歌。余以义规。子执不悟。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1H 页
东迈西征。遂各暌歧。独有旧情。白首不渝。同巷结庐。晨夕夷犹。有食相邀。有酒相酬。忽焉长暝。谁与为欢。龙阡下黝。凤岳高巑。晓云一空。逝水不还。抚迹长恸。万事摧肝。
祭宋婿(养鼎)
维岁壬辰九月三日。宋君稚存死于京。十月十五日。返葬于怀德。浚东老人游岭南。承讣中道。直走山下。略治酒食之奠。以十一月壬辰朔初六日丁酉。为文以告哀曰。呜呼。君何为而止于斯也。君不生君之家。未必死。君不为吾之婿。未必死。虽生君之家。为吾之婿。而不才且贤。未必死。呜呼。君能早出身。前路大辟。声名日兴。以君秀发之容。高华之文。平步亨衢。何远不到。而不能辅 圣主乐升平。沉绵奇疾。无所著见而死。然则君之死。实关时运。岂独为两家之戚而已哉。呜呼。君之先大人负重名早世。伯兄又早没。只有君仲父一人。而年又六旬馀矣。君家兴替。在君一身。年既抚壮。无一子继姓。一门之内。又无强近之亲可以托后事者。而君则死矣。盛衰存亡。固亦天数之所不得免。然屡世隆显之馀。君当其替。有才无命。为天下至穷之鬼。可不悲哉。呜呼。君有老母。我有弱女。茫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1L 页
茫天地。无复依赖。纵使君不能大显用于世。若假之三数年。得为一薄县。以养其亲。遂及其妻。人情之悲怜。犹或不至如今日。而一人云亡。万事坏裂。是岂吾与君所尝期者耶。呜呼。君壮而死。我老而不死。风霜摧薄之威。先及芝兰。而如我龌龊。犹不免怪鸟恶物。孑然孤立而无复可恃。此皆吾积恶所致。谁怨谁咎。疾病沉顿。今始来哭。我发如霜。我泪如泉。君若有知。毋以我为薄。而哀我穷也。尚飨。
祭赵婿(荣述)
呜呼。宋婿稚存死未踰月。赵君又死于汉阳之寓舍。浚东老人远在岭南。累承讣。悲甚疾发。不得往为治酒食之需。命从子在淳。以壬辰十一月壬辰朔。十五日丙申。替告于灵筵曰。呜呼。君幼而失父。我老而无子。穷道相怜。有倍于人。且吾有三女。君之妻其季也。情爱系念。视诸女尤甚。而吾穷且贫。无所表见其情。君家多疾忧丧祸。不得数相见也。故吾不知君之志尚文学能何如也。三数年来。始得以略见所存。诚孝出天。爱恶取舍。惟亲意是视。而不敢自专。操行端洁。力为学不怠。或恐其孤儿无识之讥出于人口也。非贤行过人者。能如是乎。呜呼。君气质坚刚无疾病。人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2H 页
莫不期以远大。故君亦自负。不以寿夭死生为意。且深痛于早孤。春秋节祀。虽值大风雨。必策蹇驴。涉险道。蒙犯寒暑。以致荣卫受损。得奇疾。阅岁沉线。而犹且自力奔走。日增月剧。以至于死。此虽出于孝。岂达道君子所可为者哉。吾于此不能无戚于君也。呜呼。余受命奇穷。取育君儿。未成立而夭。秋哭稚存。冬又哭君。是吾穷命。有以及于君辈也。然稚存尚有一女。而君又无此。吾女馀喘。将谁恃以为生乎。君望我如父。而不能脱君于厄。余亦视君如子。而反使我益穷。悠悠此恨。幽明何间。君之入地有日。而我疾未瘳。不得抚柩一诀。今又因人告哀。而文亦不尽。君其知我情乎否乎。尚飨。
祭闵顺之(百顺)
甲午季夏。成都伯闵公暴得疾。卒于官舍。既敛之踰月。靷归骊江。薄过都门之外。永嘉金履坤。谨具清酌庶羞。以七月壬子朔。二十七日戊寅。走诀于柩前曰。呜呼。世降俗削。兰萧并化。泾渭同流。而公独守其真矣。郁郁匡时之策。戚戚急人之义。高出等伦。然气貌端粹。言辞闲重。浑厚无所辨析。而内蕴其鉴。沉晦不自矜誇。而外著其识。存乎己者有裕。而常怀不足。取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2L 页
诸人者无方。而惟恐不及。盖其德有闇然日章之实。而未尝沽誉赌能于世。故人之知者寡矣。若使柄用于时者。上可以辅翼 圣化。下可以领袖善类。而不幸遭罹祸故。屏绝事务。深居廓落。无复当世之志矣。晚而屈首荫涂。位跻下大夫之列。然深恶谄佞。迹不谐于流俗。动引经史。人辄谓之迂儒。虽有出人之智。高世之行。将奚能展布其所有哉。世之学术文章亦岂无人。而其沉浸醲郁。优游自得。公实为最。摭圣学传心之奥。则不偏而正。论(缺)文载道之妙。则不华而淳。骤闻其言。有若老生常谈。徐究其旨。无非良匠苦心。且其记性绝人。遍览群籍。而尤于史记,兵书,老庄诸子之文。抵掌劈画。傍若无人。窃观公微意。必欲斟酌取舍于斯以致其用。而又皆本之六经。不失圣贤之旨。然事与心违。卒不可有为。则杜门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故其为言。博大深厚。明洁坦夷。而实有世俗所不能知者。苟有后之子云。斯可以得其所存。而谓余言之不诬也。余与公游。数十年于玆矣。扬讫千代之事。穿穴百家之言。沿流溯源。撞破关键。则河伯之叹。发于望洋。而自愧其小。石公之力。优于移山。而尚称其劣。余于是以师范视公而不敢友矣。一别三年。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3H 页
疑晦积中。而华山并榻之讲。圯桥剪烛之会。今不可复得矣。踯躅斯世。吾谁与从。白首操文。迎哭于路。锦帟华舆。有见无闻。我言止此。涕出如泉。尚飨。
祭李德汝(得源)
维岁次甲午七月壬子朔二十一日壬申。友人金履坤谨具薄奠。告诀于星山李德汝之灵曰。曩子出门。不见其旋。半夜之哭。哭在他邻。杏园花开。槐亭叶落。地坐行酒。觥筹互错。子斯为政。以娱宾客。温温其容。侃侃其辞。时或我规。德声中窾。死后朋侪。我发偏丝。今来哭子。岂余所期。日月滔滔。如水趋壑。逝者日远。存者日铄。杯醪俎肉。爰象旧乐。酹以中心。子其来格。
凤麓集卷之四
 哀辞
  
再从祖副学公哀辞
公讳时粲。字稚明。安东人也。公宽裕敦信。笃于人伦。平居不言人是非得失。然临大事。毅然有不可夺之操。公以德山府君之孝为祖。以参判府君之忠直为曾祖。以仙源先生之节义为高祖。此公之世德也。自翰林而为谏官。自谏官而为玉署。自玉署而为国子长。为副提学。此公之履历也。丙辰以论申致谨事。窜甲山。寻移配高原。庚申上殿论事。面斥时相 筵奏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3L 页
之误。窜黑山。己卯。上书 东宫。献规箴。既又上劄 大朝。极论时事。复窜黑山。未几移配长城。此公立朝事君之终始也。夫以公之贤。缵承先烈。遭遇 圣明。而不能一日安于朝。流窜南北。卒不免摈斥以殁。岂非命欤。其再谪黑山也。雷霆震薄。百僚畏慄。公夜出城。苍黄渡江。而都民百十为群。拥马首愿一见其面。当是时。人莫不危公。而公神气自若。无毫发几微色。若是者。虽古之哲人君子。又何以过焉。公早孤。受学于余先君子。余又受学于公。其相爱之笃。无异父子。与余言。言无不尽。而或及当世事。为之感愤激仰。歔欷泣下。有不能自已者。今余病不能赴公之丧。略举其平日可记者。以道其悲。辞曰。
嗟公之贤兮。斥逐流离。人慕其名兮。我悲其时。岁月云荒兮。雨雪淫淫。忧乐违世兮。知我者心。匪忠曷孝兮。仙源之孙。永伤殄瘁兮。匪余私言。
凤麓集卷之四
 杂识
  
[杂识]
天地造化。最忌其搜括。故奇珍异货。多在于人力所不及之地。而其浩阔不可测者。尤莫过于海。海之为物。涵蓄百怪。无所不有。且夫水。内明者也。自蛟龙变化。以至䲡鳝鲨鰡之属。皆禀是气以生。则其中能灵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4H 页
怪。譬如贮水小钵。天光毕照。人不当剔发其秘。故先王之政。不及于量海。纪曰。鱼鲔不念。书曰。鱼鳖咸若。苟或骚扰不顺。则治化之洽。岂能到此乎。其措施得宜。使庶类俱安其所者。此可见矣。
地力值薄俗。辄致衰损。故谷数之出。十减其七八。甚至山木之郁茂者童。田莱之礼美者瘠。盖土属于信风俗诈伪。则人不主信。故其应在于土。
众人之人心危道心微。而在圣智则不可以危微论乎。人心譬则舟楫之危也。道心譬则毫发之微也。舟楫固已危矣。而轻犯风涛之险。危益危者众人也。毫釐固已微矣。而又值昏夜。微益微者众人也。乃若圣智则顺流而行。舟楫之危者安。当昼而察。毫釐之微者著。然舟楫本是危者也。毫釐本是微者也。故一心戒惧。不敢或弛。然则危者微者。独不可言之于圣智乎。益曰。无若丹朱傲。周公曰。惟圣罔念作狂。虽已至于圣智之域。而其相与警畏者如此。
无逸篇。专戒守成之君。故举殷王则必曰高宗,中宗,祖甲。而不言成汤。举周王则必曰太王,王季,文王。而不言武王。其微意可见。而又以殷王受之迷乱。及于戒嗣王无观无田之下。则所以戒告者。尤恳恻丁宁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4L 页
矣。
洪范所谓木曰曲直。金曰从革者。亦可见气类相禅。木生火。故火焰或短而曲。或长而直。有木之形焉。金生水。故水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者从也。及其喷薄撞舂。至令陵谷变改者革也。此与太极图所论稚阴稚阳无异。
人生天地间。父母之恩。不可不报。父母之仇。不可不反。余于五行得之矣。盖火之所生者土。故土克克火之水。水之所生者木。故木克克水之土。土之所生者金。故金克克土之木。木之所生者火。故火克克木之金。金之所生者水。故水克克金之火。是岂待勉强而为之哉。固亦天地自然之理也。故恩莫大于父母。怨莫极于仇雠。世道之衰。恩怨先废。恩怨废而防闲始坏。此所谓逆天也。洪范汩陈五行。不畀九畴。其意尤可见于此矣。
物极则必变。自然之理也。水火是极盛者。故其气类相传。终不如稚阴稚阳。然亦自有彷佛可见者。水必就下。故林薮草卉无非木。而皆倒生。火必炎上。故山岳丘垤无非土。而皆突起。非但物理如此。人家极盛者。虽其文宪一变。犹不无旧规可徵者。此水火之象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5H 页
也。
鲍永当光武时。奉使出疆。过更始坟。展省而去。此固出于恋旧之诚。而光武反不免猜疑。当是时。天下大定。更始之骨。亦已朽矣。鲍永有何希望而若是哉。既无此虑。则可奖而不必怒。不然则置之知不知之境。亦无害于德量。而其烦屑至此。若光武者。可谓无人主之量矣。
中和体用虽殊。其可验者。则皆在发时。李延平曰。和不和之异。既皆发焉后见之。此言固当。而非但既发者如此。虽未发之中。亦从发时觉焉。盖其未发时。无适无莫。只惺惺不昧而已。若有一毫体验之意。则其机已动。其兆已萌。自可属既发。当此之时。能恍然自悟。则其体验以前。即是未发之中。而体验以后。中已不可见矣。方其未发时。自不知其为中。才有觉。已非未发。故曰和固从发时见。而中亦从发时验矣。
昆崙之东中国。其西西域。东方有圣。西方有佛。气数推荡。幽阴之道日盛。故圣人不复出。佛法去益炽。且东属于木。西属于金。此金克木之象。是以佛法肆行。终为吾道之害也。
木主发生。故圣人之化。泽润万物。其道广达。金主割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5L 页
断。故佛者之法。屏绝百伦。其道寂灭。
佛法大行。天下化之。骎骎然禽兽之域。而惟朝鲜人居在东方。能知伦理之重。故前贤亦尝称其仁。至我朝。尤以先王遗教为法。义理大明于世。南宋之儒贤。东汉之气节。并萃于左海偏邦。虽愚昧无识之徒。尚不敢违越大防。此莫非尊贤斥佛之效也。若使圣人复起。必当以杞宋视焉。其能称为小中华者。岂以是欤。
朱子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恰似禅家青青翠竹。尽是法身。粲粲黄花。无非般若之语。朱子只言其相似。而未尝析其相异。其后罗整庵论之曰。鸢鱼虽微。其性同一天理也。飞跃虽殊。其道同一率性也。彼所谓般若法身。在花木之外。吾所谓天命率性。在鸢鱼之内。在内则是一本。在外则便成二本。岂可同年而语哉。此说能阐明朱子引而不发之旨。然吾儒则必本乎一源。而条贯分界能自粲然。故鸢飞之察于上。鱼跃之察于下。竹之所以青青。花之所以粲粲者。禀性自如而脉理分明。有不可混者。禅家则强合十方沙界。为一色相之俱虚。小无差等。都做作一片大空寂而止。故鸢或可使跃于渊。而鱼或可使戾于天。竹忽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6H 页
粲粲。花忽青青。不可端倪而只是幻谎。则言虽相似。实则迥别。若使整罄如是立言。则朱子微意可以益明。而般若法身之语。天鸢渊鱼之理。其似同而异者。恐尤辨别无憾矣。
圣学必有动静交修之工。故中庸言工夫处。必以动静言之。至于大学。则只有动时工夫而无静时工夫。农岩先生曾疑于此。而闻葛山之言。韩南塘以为正心章。用工于动而收效于静。则虽不别立静时工夫。而亦不可谓专无静时工夫也。此言亦好。但大学主意。专在于明明德。而必欲因其所发而遂明之。故未暇言静时工夫。且既因小学之功。而及乎大学之明法。则小学时。已用涵养居敬之工。此乃静时工夫也。故于大学。专于动处用工。自发处益明其本明之体。使此心至于鉴空衡平之地。则中庸章句所谓至静者。在其中矣。何必强求动时工夫而后乃可也哉。胡氏以情之初发。为无不善。以意为有善不善而使加诚之之功。此则不知情意之俱有善恶而然也。章句所谓所发者。皆言明德之发见。故专以善一边言之。若泛论情之初发者。则亦不能无恶矣。诚章所谓意者。专以善言者。不可谓有善不善。若有不善者。则不
凤麓集卷之四 第 266L 页
可以实之也。盖胡氏之论。以情为专发于性而无不善。故亦以情为无不善。以意为专发于心而心之气禀有善不善。故亦以意为善不善。而不知心性之动者为情。缘情而计较者为意。而圣人之外。俱不免有善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