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诔辞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3H 页
张大之(泰集)诔辞
玉山张上舍大之物故。余悲之不已。为之诔曰。呜呼大之。其死耶不死耶。大之有文学。吾谓大之必能张大门户。大之有志行。吾谓大之必能扶植世道。大之有盛年。吾见大之方有进而无退。谁谓大之之家老少咸悲。以为屋无栋梁。荣州之士涕泣相吊。以为乡无善士。书幌无读书声。妇啼儿哭。噭噪于素幔之中。呜呼大之其死矣。然人固有死而不死者。乐天悲孔戡诗曰。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死而有闻者。死而不死者之徒也。呜呼大之今不死。吾力薄才劣。不能不死大之。如乐天之于孔君胜。呜呼大之其死矣。辞曰。
我闻芝兰之圃。不生萧茅。鸾凤之穴。必有异毛。养之有素。充之有道。是有誉处兮。乐有贤考。宜尔擢秀而翔翥兮。不札而不夭。何天之乖施兮。而夺之早。荆围掉鞅兮。拍肩以随。蓉台修稧兮。乘马以驰。今焉一瞑而不复视。吁其悲。
李仲宾诔辞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3L 页
余少游龙城。知旧往往说李友某有跨灶儿。必能远到。余耳之而已爱之。后数年。遇李上舍于京师。上舍公即李友之伯氏也。傍有一少年。年可二十馀。沉重简默。甚有威仪。不觉属目而起敬。就问之。上舍公曰吾季某哥之儿也。余于是大信夫前所闻者。又数年。尝即居而访之。其容貌辞气尤充然。与遇诸京师时者。又加进焉。乃索其所为赋辞读之。瑰奇广博。往往多险棘语。信非流辈人所能及也。呜呼世之能文者何限。博雅之如君者。不可多得。亦或有博文而行不符者。君之容貌辞气又如是。是其意必不肯以科目间得失文字。为己分上第一务。而有所致力于人所不知之中者在矣。余尝亟称于众曰后生之大可畏者。最是吾李君仲宾。他日若就正于学士先生。得闻大道之要。则前日之所博学者。必一朝而尽归于约矣。不幸昨年冬。君遘红疹。乃与其嘉耦爱子而并命焉。噫斯疾也證之毒者而国之灾也。不论贤不肖而必尽刘之。君之没岂天意耶。呜呼惜哉。昔韩昌黎爱李观之文。称以善鸣。及李观早世。昌黎痛惜之。其与人书曰元宾死。其文益可贵重。吾于仲宾亦云。若夫鸠聚君平生所为文。裒为一帙。使乡邻之后生。知某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4H 页
时有仲宾者。是知己者之责。而非余之所能及也。奈何乎君。奈何乎君。君之没。闻君之大人不能理遣。过于哀伤。君其有知。其瞑乎否乎。辞曰。
谓尔寿年未立。谓尔夭学既博。君之夭宜曰寿。惜未及大成就。
月城孙公诔文
公讳国显字忠举庆州人。故 中庙朝名臣吏曹判书月城君仲暾之后也。与吾同年生。而吾脆弱小思量。公朴实多智虑。治家有法度。临事能周详。故田园足以乐志。驴马足以资出入。被服足以润身章。饮食足以通宾客。羡馀足以赈贫乏。以故致宾客多而有善誉焉。有多子子各有孙。皆贤秀有文学。实由公善养而善教之也。其长子时璞字文玉。为吾伯氏钝岩公婿。躯干丰伟。肌肤白晢。见识博洽。文词富赡。年才二十馀。中乡解。人皆以远到期之。呜呼雏凤一鸣。厥声未长而彩羽遽落。此岂天意也哉。公三胤之子镇一。为吾孙女婿。仪表文雅。与文玉相上下。而傍留意于明经。恐其不能大肆力于文章。然吾儒实学。莫大于经书。苟不记诵之徒事。而能深哜其膏腴。则其进又可量耶。公之承重孙镇岳。又能继其父业。稍稍有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4L 页
名于士友间。虽李哭长吉。邢失居实。而犹有可慰者存。公又何悲。公往时来往吾伯氏家。至则吾必往。交臂枕股。语昵昵不肯休。公必返驾然后还。常谓百年如是。谁料脩短有期。乐事难圆。吾伯氏以丙申下世。公又以辛丑奄忽。鸰原未乾之泪。更为吾兄一洒。自是以往。吾谁依归。呜呼公已先归福地。人世间悲欢休戚。皆已暝然。而吾尚留苦恼海中。自哭伯氏以后。遭含恤之痛。又连丧丈夫子二人。自馀门内大小期功之丧。无岁无之。日夜愿死而不可得。独自悲哀。谁与告诉。呜呼公终始福人也。公之门有方兴未艾之象。诸子孙皆丰颐广颡。敦厚温柔。天生此辈人。岂没没以终世哉。古之人悲其友生之死也。则必为之诔。吾之所以诔公者。非特哀之也。实所以贺之也。公其知否。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上梁文
  
凤山书院上梁文
遗风未沫于百世。激浊扬清。庙貌有觉于两楹。从新舍旧。已喜妥灵之得所。更贺作人之有方。恭惟睡轩权先生。大雅之才。英特之质。丽泽之相资益。左梅溪而右濯缨。渊源之有自来。宗别洞而师佔毕。摛藻擅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5H 页
凤毛之誉。几登文石之阶。论事有鹗立之风。不负台端之席。方期斯道之丕阐。不幸时事之大乖。群奸侧目于班行。暗售网打之计。众贤迸首于刀锯。终罹罗织之文。幽冤郁结于覆盆。天日之改照何世。精魂临睨于故土。士林之尊慕如晨。眷玆沙伐之旧疆。亦是襄阳之属县。乡先生没而祭社。礼固当然。诸父老为之建祠。文在玆矣。春秋芬苾。不替崇奉之仪。诗礼弦歌。将见作成之美。背后负万仞之岫。虽有深僻之奇。面前阻一带之朝。殊欠清旷之致。肆于某甲之岁。乃有移建之谋。刚州之伊山初移。既有前事。甘泉之勿溪再卜。匪出新规。玆皆趋吉而避凶。非忽慎重之道。只缘役钜而工拙。不无疏漏之叹。斋厨有栋挠之形。覆隍可虑。堪舆告宅新之吉。故宇何怀。所以多士之同辞。爰卜大兴之东麓。占地据高明之位。野阔天低。拓基审背面之宜。山回水抱。分佳景于二乐。舍此何求。挹爽气于三清。爰得我所。惟其人谋之克协。果见龟兆之不违。考方位于定中。营度之功既至。访规模于大壮。栋宇之制将新。章甫殚诚。董役期指日之效。工匠致力。运斤献生风之能。几忧础上之倾颓。今见眼前之突兀。乔木有莺迁之喜。菁莪之教可兴。华搆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5L 页
如鸟革之飞。陟降之灵有托。云烟媚妩。若有光于从前。基址宏深。永无㢢于垂后。欣瞻缛仪之复举。伫见斯文之始昌。助举脩梁。聊兴善颂。抛梁东。大野东头望德峰。祥凤煌煌鸣不下。几时佳实结梧桐。抛梁西。遏云山高春日低。兴国遗墟今尚在。昔贤芳躅与之齐。抛梁南。旧墟云物锁晴岚。废兴有数须莫恨。孟氏迁居亦再三。抛梁北。大江滔滔流不息。愿使工夫无暂停。终须学海归溟渤。抛梁上。白日青天光照朗。安得此心如彼明。烛来万理皆通畅。抛梁下。天空眼阔临平野。光明宝藏是吾家。不必求田更问舍。伏愿上梁之后。山川无改。栋宇长存。遵白鹿之古规。地有兴学之美。想黄马之遗躅。人怀励操之心。
牧溪精舍讲堂上梁文(今为山泉书院)
享先哲而起义。已喜芬苾之洁精。遵古制而讲伦。更睹堂构之崇极。子孙攸庆。士林所归。恭惟讷斋宋先生。丹穴凤毛。青田鹤唳。与寒暄而齐齿。同德同心。游周庠而荐誉。为翘为楚。猗欤陈公廙之修稧。何啻王右军之兰亭。四贤列名。道义高于商皓。百载馀馥。帧帖存于云孙。盖缘楚火之延林。遂移冥栖而入邃。山青两白。菟裘辟烟霞之乡。水交双川。杖屦遍游观之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6H 页
所。遗风馀韵尚有存者。不尽古老之传闻。弘规懿范不可泯焉。讵无后昆之尊慕。眷彼牧溪西岸。即是渔钓旧矶。幽旷悏心。云物悦目。爰谋爰度。既立妥侑之宫。苟美苟完。又置斋庖之室。独恨讲堂之未就。尚为观者之兴嗟。月上梧桐。何处见先天之霁色。风来杨柳。无地听宋树之讲声。所以主事者之殚诚。乃谋仪学舍而成㨾。役工徒于农隙。有若神运而鬼输。看突兀于眼前。忽如晕飞而鸟革。烂花树之交映。乐哉堂乎。间章甫而周旋。仪可观也。嗟乎。昔也啸皋爷之称述。既有墓道之文。今焉大山翁之揄扬。看取啜享之祝。求人情而允合。考礼文而庶几。鸡牲牺尊。岂独为一门之光幸。夏弦秋诵。抑亦见多士之宾兴。助举修梁。聊歌善颂。抛梁东。一抹清凉天际崇。邹鲁馀辉同八域。峰头每送日轮红。抛梁西。走马山青春日低。犹有牧童横晚笛。馀音袅袅夕阳溪。抛梁南。莲花峰秀绿毵毵。濂翁旧趣今犹在。谁启书堂太极龛。抛梁北。一字青山横太白。酿得人才衮衮来。维申及甫生王国。抛梁上。白日青天光照朗。风月人间无尽藏。一心千古长昭旷。抛梁下。槛外长江流不舍。进学工夫如是夫。莫为泛泛悠悠者。伏愿上梁之后。溪山无改。栋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6L 页
宇长存。浔阳旧居。陶氏之胄胤无替。鹿洞新墅。缁帷之讲学不衰。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行状
  
丹谷郭先生行状
先生讳𡺽字静甫。姓郭氏玄风人。在高丽时。有讳基正为典理议郎。其鼻祖也。子膺门下赞成。子敦孝国子进士。子元振进贤提学。子忠贯尚书右丞。子郛三重大匡苞山君。四子皆判书。而第二子兵判公讳游义。寔为公七世祖。高祖讳致祯司果。曾祖讳孟元察访。爱报恩山水。自坡州移居焉。富而好施。报人至今称之。祖讳子保判官。赘居奉化县。考讳瀚生员号痴溪。居丰基古老村。元配真城李氏。生员文斗之女。后配平海黄氏。参奉彦良之女。判书有定之后。以隆庆戊辰正月二十日庚午亥时生公。公生有异质。四岁在痴溪公怀中。受四百馀字。五六岁时。举止异凡儿。甫十馀岁。已通诗传论语通鉴文选等书。能制长句四韵。出语惊人。尝自言曰吾岂不如古之人。有为者亦若是。其为应举之文。亦知内外轻重之分。以修身谨行为第一务。不徒事铅椠。声誉益广。所与交皆当世名人。壬辰岛夷窃发。先生时年二十五。奉两亲入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7H 页
太白山。时 大驾西巡。三京瓦解。先生扼腕曰将帅无谋。列邑鼠窜。使丑虏如入无人之境。 君父蒙尘。此辈可斩作万段。而独吾宗郭将军差强人意。乃为书以贺。于是与仲氏五一公㟳。因鹤峰先生招谕文。倡动义兵。今火旺山城。倡义录载公兄弟姓名。甲午丁母夫人丧。丙申冬服阕才六日。又丁先公忧。六年羸悴。几不能保。自是无意世事。只得沉潜书史而已。辛丑春。因五一公劝。不得已赴花山试。中解魁进士。先生素性简亢。不肯随人俯仰。尝语其子弟曰吾不幸遭乱世。年龄腕(一作晼)晚。父母俱不在。功名匪我思存。然独世传诗书。不可废也。吾与若曹。屏迹林泉。颐志坟典。以终吾年。不亦乐乎。遂入丹谷山结小庵。阙地其傍为小池。以为岁暮逍遥之地。仍自号丹谷居士。远近游学争赴之。乙巳夏。有西部之 命肃谢。寻移 光陵参奉。僶俛供职。杜门京邸。默察时事。先几浩然。自是高蹈山林。餐霞漱泉。惟潜心为己之学。取心经,近思录,朱书节要,理学通录等书。俯读仰思。日有所得。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戊午。次子璎上疏请斩尔瞻。就拘禁狱。因遘痘。痘既平。凶竖嗾医毒之而死。噫。此亦可见平日庭学之一端也。癸酉十月二十五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7L 页
日寝疾。终于隐求堂。享年六十六。是日朝。使儿孙把笔作师友录四十馀传。精神了了。辞意俱到。十二月十二日庚午。葬于丹谷山庄后离向之原。从治命也。先生天禀秀发。神识明敏。高亢有风致。慷慨有气节。心存正直。不事浮饰。好善疾恶如不及。从义避利惟恐后。闻人为善则喜形于色。曰大丈夫行事当如是。见人为恶则愤发于口。曰此辈当大字面配去。以故为善者好之。为恶者嫉之。每戒其二子曰世间事有不可任意为者。而独读书一事属于己。放弃日月。真可惜也。汝辈须著心力学。做好个人。是自家本分事。吾平日所望于子孙者。不过如此而已。未尝一言及鄙背财利及饕荣媒进之事。其事亲也。愉容婉色。务悦亲心。虽贫供甘旨。未尝乏绝。其事兄也。和敬两至。处乡党则恂恂卑牧。不以贤知加人。扶疾病恤穷乏。于故旧则与其善而攻其短。改则喜之。执迷不悟则示以不平之色。而未尝与之绝也。其接物也。虽奴隶之贱。不忍加之诟骂。蝼蚁之微。亦必折旋以避之。盖其素性然也。平居必点检身心。毫釐有差则不安其寝。坐而待朝。必改而后已。四时节日。必蚤起沐浴。躬自奠献。不使子孙代行。六十以后。有软脚之症。不能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8H 页
尽如在之诚。每当祭祀。悲不自胜。于书无所不读。六经四书。如诵己言。幽文僻书。叩之如响。星经地理医药卜筮兵流乐谱。无不兼该。虽古之博雅君子。未有能过之者。而当世能文多识之士。必推而为前茅焉。故其为文。厚积博发。操纸立书。而舂容滂沛。驰骋纵横。多而不烦。简而不略。辛酉之疏。岭人士推先生草制。当设疏之日。尔瞻方张。乃谓岭南儒生张弓挟矢。直向京城。又谓白衣挠橹。潜入京辇。先生宜于此时。惩亡子宇宙公之死。不敢下笔。而忠义奋发。文辞激烈。虽朱云尚方之剑。何以逾此哉。疏曰甚矣今之贼臣也。祖宗之灵。何负于渠。而忍负宗社。一至此耶。朝著间所为。臣等未之详也。姑以方外之所闻见者。为 殿下陈之。伏愿 圣明留意焉。臣等窃观市井大贾络绎道路。懋迁远方。输琛运货。善事权贵。侵渔四方。横占百倍。气焰薰天。鼻息干虹。问之则曰吾乃广昌君之新属奴也。有名存儒籍。不解章句。不做文字。而经赴国试。登名桂籍。策马天衢。出入近侍。擅弄枢要者。自誇于人曰广昌君掌中造化。能豹变人矣。有不事文武。徒知积金者。或窃武科。佩虎符于雄藩。或擢膴仕。恣箕敛于州县。人问之曰子何犯法如是。放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8L 页
行如是。彼对之曰广昌在。天崩不忧。地坼不忧。吾逞吾志而已。呜呼。威福下移。非盛世事。胫大于腰。其终奈何。举一国征利而背义者。皆为之辐凑而缔结。知有尔瞻而不知有国家。鲁邦之政。悉归季氏矣。以大臣言之。李元翼望重勋旧。忠清谨慎。而冰炭难容。不免长沙之恩谴。李恒福夷险一节。忠义两全。而沙秽明珠。竟作湘流之旅魂。下至韦布之士。尹善道越职陈疏。御魅穷荒。郑泽雷奋忠直言。冤死谪所。若此之类。非一二数。西望北辰。于悒气短。犹有待于阳复而已。近闻三司俱发。多士齐声。咸请沐浴之讨。臣民拭目相庆曰此必天心悔祸。祖宗之灵。阴佑于冥冥也。臣等皆草野寒士。了无营索。尔瞻生。臣等无私怨。尔瞻死。臣等无私喜。只为巨奸保首领一日。则贻宗社之祸。莫如速除之为逾也。眼钉之拔。毒距之脱。乌可缓乎。呜呼。 殿下之国危矣。为三司者皆尔瞻之鹰犬。为铨曹者皆尔瞻之心腹。其馀布络中外。为羽翼为爪牙者。不可胜记。所以然者。久典文衡。进退人才。在其掌握。只读经书七大文。预制表策一篇而窃 殿下之荣爵者。不知其几人。如此之辈。皆愿为尔瞻死。朝廷非 殿下之朝廷。乃尔瞻之一家。廷臣非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9H 页
殿下之廷臣。乃尔瞻之家臣。尔瞻自知罪恶贯盈。不容于国中。思欲沽名于上国。以得大邦之援。印出诈劄。倩播于天朝。临行重赂乞怜于华使。其心所欲图者。驱遣恶名于君上之身。奸谋秘计。无所不至矣。大奸当路。神器已殆。而任宰辅同休戚者。苟保富贵。无意匡救。熟视却立。斮舌不言。将焉用彼相哉。臣等先责大臣不言之罪。然后克收元凶。快施两观之诛。以谢天地宗社。乃盛德事也。 殿下践阼以来。凡有告变者。虽出于一民之口。而即命拿鞫。亟加刑章。岂不为宗社计也。今于尔瞻则万口不谋皆曰逆魁。而 殿下不信焉。臣等搥心痛哭。不知圣心之所在。 殿下果以尔瞻为爱君乎。赭乔山之木。治葛岭之第。负 先王升天之灵。伤 殿下追远之诚者。非叛主而何。 殿下果以尔瞻为谨身乎。承远接之命。擅炮手之率。当国家无事之日。为拥盾自卫之计者。非异心而何哉。 殿下果以尔瞻为殉国乎。接诏使之时。赍七百之银。阴结诏使之欢心。显有嫁祸之计者。此非卖国而何哉。 殿下果以尔瞻为直谅乎。自制疏章。阴诱无赖。使之上达。一以誉自身之功德。一以攻异己之忠良。此非欺君而何哉。伏愿 圣明更加留神。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9L 页
以慰国人之望。忠愤激切。义理昭晢。故昏朝虽不用而莫之罪。尔瞻所以角折胆摧。手脚绽露。不能有为。而终至有癸亥回天浴日之功者。未必不由于先生此疏也。子始之于戊午。父终之于辛酉。终始诛奸之笔。皆出先生父子之手。呜呼烈哉。至于忧武备之空疏则有拟上兵制之劄。悯国论之溃裂则有客难上下之著。咏北风之雨雪而哀戍卒之皲坼。叹赋役之繁兴而悲秋原之寡妇。寻常吟咏之词。无一字不出于忧时 恋君之意。噫。存于中者必发于外。根于心者必见于事。是先生之所以养得于平日者也。操履端严。行止有度。而心夷气清。人皆畏而悦之。远近学者束脩踵门者。七十馀人。先生皆亲正句读。口授旨诀。赖而成材者多焉。性爱山水。得一邱一壑之胜。必要人共看。或孤往吟啸。终日而归。尤留意学舍之政。尝为白云洞主。修饰廨宇之倾圮者。收拾书册之放失者。齐整阶坞。莳花种竹。广召学徒。居斋读书。弦诵洋洋。郑相国赐湖巡道过院。啧啧称善。山居幽僻。心閒意适。每遇春风。植花卉以寓经纶。尝作居士自赞。曰安贫穷谷。老犹贪读。耳不闻世事。口不言生理。其固穷不仕之意。终始如一。苍石李先生守丰邑访山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H 页
斋。翌朝寄书曰脱身得丧之冲。指青山为归宿之地。缥焉高逝。栖霞饮泉。薖轴之诗。绝咏久矣。岂意于身亲见之哉。盖目击而心艳之也。近者丁湖堂范祖读先生遗稿。击节而叹曰奇哉壮哉。岭南有如此先辈。而某生晚地偏。未能闻遗风挹馀馥。良可叹也。当日之名公钜卿。皆亲见其事。而何无荐拔之章也。夫朝廷爵赏。非韦布之所敢知。而畏垒之啜食。自是士林间事。以公之文章气节。至今无跻享之所。岂岭中之士论。有所未遑而然耶。此可以见公议之不诬矣。公配仁同张氏。 赠参议寿禧之女。集贤殿学士桂之后。柔顺淑哲。虽微细事。必禀而行之。不肯为苟且之事。至于祭祀宾客婚姻丧葬。必尽诚敬。生于嘉靖庚申二月朔日。卒于崇祯八年乙亥十月初八日。享年七十六。以丙子正月十四日。附葬于先生之兆。有二男三女。长玹壬子司马。娶士人李弘基女。次璎乙卯司马。娶佥正申琎女。长女适琴譓。仲女适权定吾。末女适李文烱。玹三男二女。再亨,再甄,再完。女朴安文,李文甲。璎一男一女。男再预。女李希荣。琴譓一子再鸣。权定吾一女李必达。李文烱三子埏,墩,堬。再亨一子辉基。四女李致霖,琴凤辉,李星老,朴时衡。再甄一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0L 页
子嗣基。二女尹商翼,李圭。再完一子亿基。朴安文三子施天,施三,施谦。李文甲五子寿海,寿溟,寿汉,寿江,寿泳。辉基四子长钦,世钦,大钦,顺钦。四女琴致,金矩,金杲,权载锡。嗣基继子钀。二女金选,金遂浃。亿基二子钀出继。键。三女金宇相,具垕,金吉秋。长钦二子仁源,贤源出继。三女琴正心,闵希文,权重晋。世钦一子圣源。钀二子泂,濂出继。一女权凤彬。键继子贤源。二女黄履信,金克烨。仁源继子师桢。圣源二子师桢出继。师彬出继。一女南有极。贤源继子师楷。一女琴若▣。浻继子师彬。濂四子师林,师楷出继。师根,师楠。一女赵显洙。公所著诗文多。不可尽载。只取其出于性情关于世教者。总五卷藏于家。未及刊布。良可惜也。近日其六世孙师林。以先生文稿及遗事示不佞。请为之状。不佞以不文辞。因曰墓道则有鹤沙先生之铭。行迹则有先生之胤子逗川公之录。不佞何敢赘焉。师林请之愈勤。数年不怠。不佞不敢终辞。谨因逗川公之所录。略加增润而为之状。以授当世之秉笔者。听其裁择焉。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H 页
祖考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行奉列大夫黄海道都事府君行状
公讳凤徵字休仲汉阳人。始祖讳之寿高丽佥议中书。子讳晖双城总管。子讳良琪。子讳暾居北边。连世袭爵。子讳仁璧龙源府院君谥襄烈。子讳涓入 本朝。以佐命功臣封汉山伯左议政谥良敬。子讳怜兵曹参判。子讳云从直长。子讳琮清河县监。自京徙居荣川。子讳智琬通德郎。高祖讳涵。曾祖讳光虞。祖讳德秀 赠司仆正。无子。取从父兄进士讳贯之子鸣汉为嗣。进士 赠左承旨。是为公考。配丰山金氏。别座时忱之女。参判荣祖之孙。以崇祯后二十四年丁酉十二月二十七日。生公于葛山里第。幼从进士公。出居于龙宫大竹里。甫十岁。进士公下世。母夫人以客土无亲戚。且乏师友。恐其失教。挈归葛山旧居。从师就学。文辞日进。壬戌魁乡试。与伯氏联中司马。自是益励志勤业。夙宵不懈。丁丑丁内艰。殡殓葬祭。一从文公家礼。晨昏哭奠。虽疾病不废。三年不食蔬果。阕制游太学。诸名士皆与之游。户屦恒满。读书务要存心。每章或读已过半。而心有走作则必舍而从头改读。寝食之顷。记诵有程。 殿讲比较。以赋辞居魁。而为有力者所挤。其明年癸酉释褐。甲戌除昌乐丞。丙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1L 页
子迁义禁府都事。七月弃官而归。公尝爱幽洞泉石之胜。戊寅筑室而徙居之。扁之曰幽溪草庐。因以为号。閒居无事。日与溪翁野老。吟啸歌咏。淡然忘世。性不喜饮酒。有客则必设之。懒斋李公东标,松沙李公适意,寒水权公斗纪其友也。有丽泽之益焉。庚寅春。除黄海都事。是年有庆。设春秋科。公再掌试。一道以公正称。其时使相甚器重之。每事必咨诹焉。一日邀道内守令之能诗者六七人。与之赋诗。公诗先就。一座皆推毂焉。盖公之诗。不事雕刻。流出性情。冲淡有馀而不屑为也。或有遣兴之作而辄逸之。不以示人。乙未三月。除固城县令。政尚宽裕。吏民俱安。丙申三月。以疾罢归。道卒于㓒谷高坪之旅舍。享年才六十。以其年五月日。葬于幽洞水口酉坐之原。其后五六十年 当宁壬辰。以子老职。推恩 赠嘉善大夫礼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初配昌宁曹氏。承旨友仁孙。通德郎时孟女。无子。次配礼安金氏。进士堣女。生一男一女。次配丰山柳氏。谦庵云龙曾孙。从仕郎世馨女。后公三十六年卒。男元益同知中枢府事。女适生员李守仁。元益有五男一女。长葵阳生员。次普阳佐郎。次得阳。次宜阳生员。次梦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2H 页
阳生员。女适士人朴师虎。李守仁有二子。长世臣次世靖。葵阳有五男一女。长锡范。次锡晦注书。次锡忠次锡商次锡景。女适士人孙时璞。普阳有三子一女。长勖次晏次。女适士人全熙复。得阳有三男。长锡昌次锡明次锡。宜阳有二男二女。长锡时次锡良。女适士人柳万休。次适士人全是杓。梦阳一女一男。女适士人柳胖休。男锡晃。锡范有五男二女。男显泽,显漳。女适士人申应尧。馀幼。锡晦四男五女。男显洙。女适士人张泰久。馀幼。锡忠三女二男。女适士人权休复。馀幼。锡商二女一男。女适士人李龟祜。馀幼。勖三女。长适士人权若采。馀幼。晏三男二男皆幼。锡昌二男。长显洛次幼。内外孙曾八十馀人。幼少不能尽记。呜呼。公诚孝出天。每痛不及事先考。当华美之馔。必泫然出涕。后丧断指。至末年刀痕犹在。临绝示子侄曰吾误犯曾夫子。而今免夫之诫。今无以启示汝辈。且曰吾幸蒙国 恩。官至令宰。而先考墓表不树。死且不瞑。其神志之不乱。孝思之深笃如此。隐伯氏早没。抚视诸孤。一如己子。性俭约。不营生产。所居环堵萧然。卒之日。衣不给殓。棺椁卖所乘马而具焉。平居必明著衣冠。不设惰慢之容。待人接物。都是一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2L 页
团和气。闻人之善。若己有之。闻人之恶。辄愀然不乐。非大故不轻绝之。知旧皆爱敬而服其德焉。公内著德美而外务韬晦。不肯求知于人。夫人之知不知。无加损于公。而为子孙者。心惧其世代寝远。潜德幽光。遂湮没而无传也。谨次世系及履历行迹。就当世秉笔之君子而听其笔削焉。
先考正宪大夫同知中枢府事府君行状
府君讳元益字伯谦汉阳人。高丽佥议中书事讳之寿其始祖也。子晖以东北面兵马使。封双城总管。子良琪。子暾连世袭封。子仁璧汉山伯襄烈公。以丽朝旧臣。避地通川。郡人俎豆之。子涓入 本朝。左议政汉平府院君。历数世至讳琮清河县监。始居荣川草谷里。高祖讳光虞隐不仕。曾祖讳德秀 赠司仆正。无子取从父兄进士讳贯之子为嗣。讳鸣汉进士 赠左承旨。考讳凤徵 赠礼曹参判行都事。初配昌宁曹氏。通德郎时孟之女。次配礼安金氏。进士堣之女。是实生府君。次配丰山柳氏。从仕郎世馨之女。俱 赠贞夫人。府君以戊辰六月初八日。生于荣川葛山里第。质性贞固有执守。不肯与群儿嬉戏。未尝随人俯仰。九岁丁内忧。时参判公以邮官在海西。府君与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3H 页
婢仆数人在家。无他看护之人。犹不废朝夕哭。戊寅春。参判公移卜于安东府幽洞里。府君年十一。与从兄殿中公联业。口强不能读。然每有述作。参判公必称善。少多疾病。且鲜兄弟。参判公未尝督课曰使我有后足矣。参判公有起居出入之节。必趋而扶持之。稍长渐喜读书。又勤抄诸书至累十卷。自是出游文场。多居前茅。稍稍有闻于士友间。丙戌参判公患脚疽。證甚危笃。府君昼夜侍疾。目不交睫。首尾五六月。药饵必亲尝。饮膳必亲调。未尝一息懈。庚寅参判公以金吾郎留京邸。府君因科便趋侍。至则参判公以海西掌试都事。发程已数日矣。府君出场后即向海西。谒于神光寺。乙未春。参判公莅固城。府君以道路痘梗。未即跟随。七月始往侍。以海乡水土为忧形于言色。参判公曰吾意亦然。但幽洞非久居之地。若营一区菟裘。当以明春赋归耳。其年十月。参判公始有潮热往来之證。犹力疾视事。至丙申正月。證候寝重。府君夙夜忧煎。邀医疗治。靡不用极。而僻乡无善药。二月始图罢。三月初舆疾还归。以春寒未解。日行不过数十里。旬馀始到㓒谷高坪驿。不得前进。十八日。遂至大故。丧在客土。行橐如洗。至卖坐马以为之柩。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3L 页
而附身附棺之物。必诚必慎。无憾于礼。中路多忌疾。诸从及亲旧皆欲迂路而行。公不可曰吾先人行不由径。且以此路之官。今以何路归乎。遂直行到家。既殡。府君寝苫枕块。不离殡次。时春寒尚峭。地气上湿。人皆危之。府君坚执不动。至五月克葬而后。始居庐次。府君体素羸弱。且积月侍病。因有攀躄之痛。颠踣道路。气力澌败。若不保朝夕。贞夫人柳氏忧之劝之肉。府君涕泣不从。食素三年。终无疾病。既除丧。府君念新遭大戚。家事无津。诸子皆幼。若不勤农勤教。无以立家门奉宾祭。遂刻意教诲。非有疾病宾客。不废劝课。与用事僮仆同苦乐。以故虽逢凶岁。未至乏绝。不肖等得辨鱼鲁者。皆府君之教也。癸卯夏。不肖等困于暑。暂卧纳凉。时雨新晴。月初升。蛙蝈乱鸣。府君蹴起责曰吾尝劝汝读。汝辈不从。彼蛙有谁劝之鸣。而若是不撤也。不肖等感惧。始知勤业。丙午秋。府君废举。时年三十九。亲友皆劝之起。府君曰吾年至不惑。且自知不才。岂可与年少才艺。争名于场屋。况两儿容有可望。其将代予。甲子以后至辛卯前后五六榜。四男连中司马。府君瞿然曰我以不识字耕田一夫。见四子得小成。得无惧乎。壬辰以八十五。蒙 朝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4H 页
家例恩。批望受点。超授同知。推 恩三世。癸巳普阳与兄子锡晦。侥倖得大阐。府君愀然不乐曰吾德薄。恐不足以承当。饰喜告事之日。其无用乐。丙申长子葵阳没。府君哭数声。即收泪曰吾之至今不死幸耳。渠今年七十一。复何悲也。其达理如是。笃于奉先。忌日必先期斋戒。祭需各品。必尽心预备。必务精洁。未尝临时窘窄。生家宗兄失业。以曾祖考妣祭祀托于府君。流离客土三十年不返。府君奉祭尽诚。宗兄归后始返之。戊戌春。府君谓普阳曰吾岂久于世耶。今限至矣。恐无以追孝于父祖。私家祫祭非礼也。然欲合祭高曾以下于一室。通于宗家。使来助祭。纸榜设位。日则用寒食。费则吾已措置矣。遂以其日行祀。府君不能拜起。设席于门外。使子孙将事。祭毕即命馂于亲戚邻里。以及奴仆曰吾之不留神惠。止于今日矣。观者或至感泣。五月初。孙亡。家人不以告。至夕府君忽扶杖而出。东望涕泣曰其死矣。解衣而使之敛。神志之不乱。非凡人所及。六月旬间。感微疾却食。临终之夕。无一言及于他事。惟平日所藏先世遗稿榜目及若干文书。一一点检然后返之旧所。遂终。时六月二十一日也。用其年八月二十五日。葬于醴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4L 页
泉东面杜谷村南癸向原。新卜也。呜呼。府君以坚固之质。端洁之行。明透之识。出言必谨慎。临事必恐惧。小心翼翼。务在俭约。未尝有侈大矜肆之心。故居家而身以修。处乡而人不非。子弟或于文会及乡试。偶得参额。则必戒之曰孝弟本也。文艺末也。汝辈虽从事科场。内外轻重之分。不可不知。且不耻鄙事。绳绹莞簟之属。必手自亲之。子弟悯其劳苦。则曰天生四民。各食其业。人既不能为士为农贾。而暖衣饱食。游谈博奕者。天民之蠹也。晚年喜读中庸。读至万遍。犹不已曰吾闻祖先有读万遍书者。子孙必生文章。盖不欲以读书自处也。少不喜为诗。中年以后。手抄唐律鼓吹及靖节放翁诗。常目在之。过五六年后始为诗。不令子孙见之曰吾死汝辈出视。可取取之。不可取无取。既葬出见所藏书册。得曾祖考桧溪公诗若干首。祖考竹林公诗若干首。先考幽溪公诗一卷。釐为上卷。府君所为诗三百馀篇为下卷。总二卷藏于家。配礼安李氏。高丽太师讳棹之后。政丞文庄公讳混之几世孙。处士讳基晚之女也。 赠贞夫人。夫人生于儒素之家。多所见闻。虽不事文字。而凭聪明。古今治乱兴亡。人物邪正贤否。无不记识。不肖等或有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5H 页
疑晦。辄仰质之。则责之曰汝辈读书而不知此事。科第何可望也。治家有法。尽心宾祭。人未尝知其艰乏。教子孙必以义方。少有过失。告于府君。不肯掩覆。慈教之严。无异严君。丁巳腊月。以宿患添别證。临终召诸子诸妇诀之曰吾年六十。汝等几尽成立。汝之父亲气力犹不衰。吾无恨矣。更有一言告汝。其明听之。人家兄弟争狠小故。至于失和者。皆由妇人之言。男子刚肠者几人。汝等无坠吾言。死且瞑目矣。言讫而终。享年五十五。生于癸亥九月二十三日。卒于丁巳十二月二十一日。越明年正月初十日。葬于荣川陈月寺东麓巽向之原。从先兆也。有子五人女一人。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志铭
  
成均进士花园徐公墓志铭
花园之徐。出于达城。国初有讳衷位大司谏。以直谏废。处达之属县花园里以没。因以为氏。后世还复旧贯。大谏生讳士敬清道郡事。清道生讳均生员。生员生讳翰廷进士。 光庙受禅。杜门废举。自号遁庵。自花园移居荣川。事在荣州志。晚年自荣移顺。居登瀛里。至孙讳浩直长。周慎斋撰竹溪志。称乐善好义。乡俗归厚。高祖讳鸣世 赠汉城右尹。曾祖讳亮 赠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5L 页
资宪知中枢。祖讳后得。与伯氏讳后行。俱发解赴省试。宗人有出入尔瞻之家者。以尔瞻意欲甜致之门下。公兄弟牢拒之。即治任而归。考讳璹有文行墨妙。号奇庵。娶延安金氏。承仕郎汝赫女。郡守 赠左承旨盖国之孙。以 肃庙癸卯十二月二十八日生公。讳圣耇字希彦。厚重岐嶷。不肯与凡儿游戏。弱冠文词大进。笔精入神。草隶俱绝。人多携卷而求之。得之者必宝蓄之。二十四有志易学。裒集河洛图书太极图及先后天往来变化方圆之图。与夫先儒发明之说。规画为图。缮写成券。名之曰学理图说。与胡双湖父子启蒙翼传相上下。卫道之功。可传于世。而懋自韬晦。不肯出以示人。年二十九。巍中进士试。自是专意于修省践履之工。晨起拜庙后。危坐一室。潜心坟典。至老不懈。事亲至孝。生也爱敬备至。没也追慕愈笃。丧葬一遵文公家礼。三年不脱衰绖。每日必展省墓所。风雨不废。及其筋力既衰。不能如少日。则筑室而扁曰讷轩。以先墓在讷谷。故名轩而寓慕焉。所居之西有小皋。垒土为台。植以松竹花卉。暇日必扶杖逍遥。或燕坐怡神。人之过之者望之如神仙。必加敬焉。公平生操心律己之法。盖有本焉。公所居之壁。皆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6H 页
书圣贤至言格论之切于身心者。以自观省。又尝手抄古今人四礼论辨处。目以疑礼论辨。非但自以资学。有益于世教者。比少日所编学理图说。尤密矣。有掌铨者欲荐之。临政忘其名不果。北壁金处士弘济。牢落不俗之士也。于人少许可。而诔公之行。推许之不已。公之能心服人可验。 英庙乙卯十月九日。感疾卒。享年七十三。其年十一月二十日。葬于沙川屋后壬坐原。配宜人汉阳赵氏同竁也。宜人考进士鸣汉。忘窝金先生。即其外曾祖也。生庚子卒癸丑。享年七十四。有二男一女。长万禧次万祯。女崔柱国。万禧生三男。曰昌燮曰昌翊曰昌协。女曰赵奉圭。壬寅冬。昌燮氏来告普阳曰先祖考墓木拱矣。至今未有志。公其留意焉。普阳以人微笔退为辞。君犹不释。未几月。人事奄忽。哀哉。今年其弟昌协袖家状及图说,论礼遗稿等篇来示之。请踵成其兄之志。感念存没。不得终辞。谨为之志。铭曰。
汉有徐孺。南州高士。今有徐孺。其道一揆。栖心淡泊。学懋为己。四礼论辨。学理图说。卫道牖后。无愧往哲。谓余不信。请于是质。
舍弟来卿圹砖记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6L 页
君讳得阳字来卿汉阳人。始祖讳之寿。高丽佥议中书事。讳睴(一作晖)双城总管。讳良琪。讳暾连世袭爵。讳仁璧龙城府院君封汉山伯谥襄烈公。讳涓入我 朝。以开国勋官至左议政汉平府院君谥良敬。讳怜兵曹参判。讳云从直长。讳琮县监。始居于荣川。子孙因家焉。四传至讳德秀为高祖。曾祖讳鸣汉进士。祖讳凤徵都事。父亲今在堂而康宁。吾等方谋与君竭力耕田。以供子职。而君至此。尚忍言哉。君小字祖喜。方其生也。王考莅铁城。未即视举。遥命名而志喜之。君生而岐茂。父母甚爱之。天降割于家。君生之明年。王考自铁城罢归道。启手于八莒之高平驿。时吾昆季皆幼。母亲独留于家。闻丧号绝。水酱不近。以待丧归。君不得乳饮者殆十馀日。又素食终制。君于群兄弟。用谷独啬。自是癯而长。不复能泽矣。严亲为其病且残。不使就学。十馀岁。始授大学章句。课督不甚严。故君之学不能进。十八岁时。慈亲呼而谕之曰而年且晚。学已后。且归于农以裕家。君听未毕。涕泪交坠。奋发读书。四五年后。稍成文理。笔又妍媚。于举子业。可谓不后于人。终不得一解。岂非命耶。往在丁巳。不肖等侍疾无状。奄失所恃。时两亲幸未衰。家又贫木未具。赖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7H 页
君送终得无憾焉。会客多之。孝友天植也。一饭之顷。未尝忘亲。勤于治家。一家巨细事靡不亲之。而未尝有几微厌倦色。兄弟朋友皆以为来卿坚忍。必能得寿。以戊辰十一月初三日即世。距生年乙未三月初六日。得年才三十四。呜呼惜哉。妣礼安李氏。世称女士。多识古今。吾兄弟之得免马牛裾者多资焉。室咸阳朴氏。生四男。长孟万。馀幼。以其年十二月十六日。窆于走马山足山谷里前亥坐原。舍仲仁卿和泪而书志。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杂著
  
叔孙通为太常制
若曰。今幸普天一家。方兴朝制。尔能典朕三礼。庸拜春卿。式助予治。无负尔学。惟卿秦时博士。汉初将军。有绛灌之武而身通典谟。秉随陆之文而躬擐甲冑。属玆寰宇之底定。慨此朝仪之不严。上下之尊卑无分。初筵无立监之法。君臣之礼数太简。法殿有击柱之人。何以垂示于后来。朕用是惧。所宜釐正于今日。尔乃为言。才看近郊之习仪。已见新宫之展礼。筵铺几设。公侯趋肃穆之班。帘远堂高。御史纠简慢之失。不如仪者引去。谁敢諠哗。知所畏而敬之。莫不震恐。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7L 页
乃知皇帝贵也。岂非大夫功乎。予尝闻仲尼之言。为国以礼。亦粤听三老之说。得人者昌。如欲兴礼乐之治。自此为始。今将举秩宗之职。舍尔其谁。玆将委畀之诚。聿举尊宠之典。于戏。体虞庭命伯夷之意。直哉惟清。法周官重宗伯之规。才而后授。予惟南面而已。赖汝以治。国其东周矣乎。由礼而立。
镜对
家有古镜一面。弃之幽处。尘翳暗之。铁花班烂。如肤生粟。腹背如一。主人翁抚以叹曰嗟乎镜乎。尔有清明之质。暗昧如此。岂尔之罪哉。是人之罪也。少焉镜忽踊跃作声曰子非我也。安知我也。我照物之时不若匣之时。匣之时不若铸之时。铸之时不若圹之时。吾将韬吾彩混吾光。反吾之真。子何叹乎。主人翁曰不然。若既为镜则宜有镜之用。夫有名而无实者。君子耻之。且以人而喻之。人之生也。禀二气之良能。受五行之常性。虚灵知觉之理。未尝熄绝于腔子内。而但为气禀所拘。人欲所蔽。则有时而昏。故圣人有忧之。治而教之。磨之以仁。渐之以义。使之明善而复其初。若使为人而无人之道。则不足谓之人也。为镜而无镜之用。则不足谓之镜也。吾将拂汝之尘。磨汝之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8H 页
面。珠淮以拭之。录铅以泽之。复尔之明。实尔之名。岂无意乎。镜曰嘻噫殆哉。子之言乎。向吾在圹之时。无明无照。与泥沙无别。及其销之镕之范之铸之。作成形质。磨鍊生明。我之离于天。日以远矣。且我岂有心于照物哉。妍者见之则喜。丑者见之则怒而扑地。我何罪哉。明之故也。主人翁曰天生万物。莫不有用。尔欲在圹。人其舍诸。销尔之族。为之钱作之器。以利民用。尔幸而不为钱不为器。而得为镜。无物不照。无微不烛。君子临之。足以正其衣冠。佳人监之。得以盛其容饰。匣之以文木。裹之以绣囊。贮之以箱箧。人之所以宝畜汝者。固已重矣。镜曰不然。人之所以宝我者。人自宝之。我何宝焉。夫为宝于人者。是物于物者也。非物物者也。物于物而不能自有其身者。招灾之道。常见世之人。昭昭其行。明明其德。揭日月而行者。莫不离于忧患。触于世网。吾惟是之惧。主人翁曰若其有闻于老庄之说者乎。吾之道异乎是。暗者明之。浊者清之。蒙者启之。蔽者开之。使人有人用。物有物用。若无多言。吾必昭汝之质。于是镜低声乞哀曰吾固物于物者也。明与暗不得自由。子将明之。幸无鬻于市悬于街。匣而藏之。无使我复有扑地之灾也。翁曰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8L 页
诺。于是镜遂无声。
形影问答
形问于影曰苦哉子乎。我行则子行。我动则子动。我俯仰则子俯仰。我疾徐则子疾徐。我有所为而然也。子无所为而然。不亦苦哉。影曰我何苦之有哉。子行则我行。子动则我动。子俯仰疾徐则我亦俯仰疾徐。我则随子而已。不知其所以然。何苦之有。子以有所为而动故劳也。形曰然则子之行动也俯仰也疾徐也者在我。子乃我之有也。然而子不能代我之劳。分我之忧。助我之役。我之有子。不如无也。影曰子欲无我之随乎子。子无行我无行。子无动我无动。子无俯仰我无俯仰。子无疾徐我无疾徐。何不自戢其身而苦我之随子也。且子无子之身。我无效子之状也。形曰然。我方苦造物者假我以躯壳。渴欲饮饥欲食寒欲衣。疾病忧戚悲愁恐惧也者。又从而销铄其外。动荡其中。使我兴居无节。奔走失度。方欲自去吾身而不可得也。又何子之弊弊然效我为也。影曰子之身。非子之所可得而有无之也。造物者命之。其生也不可御。其来也不可迎。其死也不可止。子何以去子之身也。无已则去子之心乎。我之随子而动者。不为不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9H 页
勤而以其无心也。故奔走而不劳。颠沛而无忧。临深而不惧。登高而不怵。失仪而无耻。妄行而无辱。焛(一作闪)倏东西。一日千回。而休休莫莫。无往而不适。子亦如我之无心。可以无子之劳苦矣。形曰夫身我之粗者也。犹患其不能去也。况心我之精者也。吾何以能去之也。影曰吾所谓去之者。非穴胸而去之也。去其为心之累者而已。夫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口之于味也。视之则惑。听之则淫。嗅之则膻。悦之则欲。此四者虽在于外。而皆足以累子之心。子常以子之动止。听于子之心。凡吾之所以动者色乎声乎臭乎味乎。无为四者之所害。则心地清明。志气和平。自然无绳牵钩掣之患。而行止举动。莫不中节矣。又何劳悴之可言哉。形曰声色也臭味也者外物也。我苟不欲。可以节之。疾病之生也。死丧之至也。祸患之来也。非圣智之所可免。非禁防之所可拒。卒然遇之。我安得不动心也。影曰阴阳者时也。死丧者势也。祸患者命也。君子于此三者。任之而已。随遇而行。随分而安。无入而不自得焉。是以孔子之围于匡。七日不食。犹歌焱氏之风。厄于陈蔡。从者有饥色。犹且据枯梧而歌。以众人处之。则其不至于迷乱颠踣者几希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09L 页
矣。虽以子路之贤。亦且愠见曰何夫子之乐也。是亦未能去其心者也。形曰孔子大圣人也。我何敢望也。吾自今闭吾明黜吾智。希夷其行。混沌其躯。无思无虑。无动无作可乎。影曰不然。形固不可使如枯木。心固不可使如死灰。非君子治心之妙也。形曰愿闻治心之妙法。影曰不闻夫子之言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颜子所以从事于斯而几乎圣人者也。形曰大哉子之教也。子非效我者也。乃我之师也。吾自今其视子之行止。以卜吾心之真妄也。影曰远矣。子之所以治心也。夫我明则显。幽则晦。子尝见阴沴之昼昏黑之夜。有我之㨾子者乎。夫人修己于昭昭之地易。饬行于冥冥之中难。若视我而卜子之真妄。子其殆乎。诗曰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愿子处暗如明。行独如众。履信思顺。表里如一。则神不疲精不劳。行止有常。举动有节。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矣。形曰不闻子之言。吾几为罔两之所笑矣。乃今得闻教。遂拜之。影亦拜。
同异问答
同问于异曰我与道俱生。一天地齐两曜均四时。生之无私。杀之无私。使万物者遂而已矣。何子之不与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0H 页
我同。形焉而有大小长短。色焉而有青黄黑白。方焉而有东西南北。人焉而有邪正善恶。纷然乱天下为也。异曰子知其一。未知其二。我曷尝待有形而后有哉。未有天地之前。亦有同异之可言者。理与气相对。理与气不可混而一也。阴与阳相对。阴与阳不可合而同也。而况有天地然后。形形者色色者。吹万不同。何可一槩而同之哉。子谓一天地齐两曜均四时。天圆而地方。方圆者同乎。昼日而夜月。昼夜者同乎。春生而秋杀。生杀者同乎。若子之言。人与人同。兽与兽同。禽与禽同也。人有越之人。有燕之人。燕越之人同乎。有名甲者。有名乙者。甲乙之名同乎。四足则同而鬣角之不同。两翼则同而枭鸾之有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然此犹异体者也。夫一人之身而耳与目不同。鼻与口不同。手与足不同。腹与背不同。其为一个形躯则同。而就其百骸九窍而论之。则节节不同。件件有异矣。又有进于是者。性与情同出于一心。似若有不可分别者。而性源于理。情发于气。故有所谓四端者。有所谓七情者。四端之纯善无恶者发于理也。七情之可以善不善者发于气也。故四端则欲其充养而直遂之。七情则欲其裁制而就中焉。若使混而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0L 页
同之。不为区别。则其害必至于认气为理。认人欲为天理。肆欲妄行以为当然者矣。先圣之所诏。后贤之所论。前辈之所辨。固已勤矣。而慕子之道者。必欲混而同之。乐混全而恶剖析。不亦怪哉。同曰子之言诚然矣。万川分流。同归于海。千枝劈脉。同本乎根。万事纠分。同出乎理。百家竞驰。同祖乎道。同固不可以常同。同或有时而异。异固不可以常异。异亦有时而同。易曰一致而百虑。殊涂而同归者。非是之谓耶。从我之道则无物无我。无彼无此。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贵无贱。无东无西。熙熙而生。蠢蠢而动。悠悠而死。保合太和。同底于一。岂不乐乎。异曰天下之生久矣。风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家异说人异论师异道。子虽欲同之。其可得乎。且子之言。其混沌氏之徒乎。同闻之。跃然以喜曰子知我哉。我混沌氏之躯也。方苦鯈(一作倏)与忽。开吾之六凿。耳若有所闻。目若有所见。心志若有所嗜欲。吾惧夫离天日远。而遂至于死。子无与鯈(一作倏)忽者谋焉。我苟死矣。尔之类亦且睽孤。无所依附。同流于汩鸿溟涬之中矣。异瞿然曰吾始以子之言为大而无当。今悉子之意。信有理矣。将闻命矣。然敢有所道。子无同其同。我无异其异。于是同与异相视而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1H 页
笑。莫逆于心。遂与之交。
管窥
天远乎哉。临于头上。或曰若是近乎。曰何必头上。去地一尺即天也。清虚一大曰天。由积虚有天之形。则人之行动运用者。固在于天之中也。诗曰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朝。及尔游衍。
道若康庄然。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不行也。道自在焉。圣人行之。故履道坦坦。君子循之。故进道孜孜。众人由之而不知。故贸贸焉莫适所向。若昔大猷。道明于上。人君率天下而由之。道于是辟焉。逮至衰世。道不行于上。人君率天下而背之。道于是塞焉。道出于天。不可以终穷。孔孟兴焉。虽不能行道于天下。退与其徒。讲明其行之之道。体之身而不足。发之于言。发于言而不足。笔之于书。道之不行也久矣。人各殊趋。异言者起。杨墨佛老浸盛。分裂斯道。惑乱天下。日月中天。彗孛囚光。雷霆发号。蚊蚋收声。大道苟明。异行自熄。
德者得于心者也。非假外者也。吾之孝于亲。非与于人之亲也。天下之为子者化焉。吾之敬于兄。非与于人之兄也。天下之为弟者化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1L 页
广。大德不德其德。故其施也博。小德自德其德。故其施也小。天地自运。万物化生。若使物物而成之。形形而雕之。天地亦不足。文王之德纯亦不已。自身而家。自家而国。自国而天下。当世被其泽。后世民不忘。其德非假之于外。得于心者实也。
人之为人。莫大乎学。学也者。以不知求知于人。以不能求能于人。以昏求明于人。以愚求智于人。安于是数者而莫之学焉。是罔也。鸟之生也有羽翼。固能于飞者也。其习飞也。必随母焉。鱼之生也有鬐鬣。固能于游者也。其学游也。必随队焉。工匠欲精其业。必求其巧者而学焉。巫医欲善其术。必就其能者而学焉。杨子有言。务学不如求师。邹鲁之士。岂必贤于天下之士哉。天下言学者。必称邹鲁。孔孟之馀教也。君子之学于师也。必则其威仪法其语默。求之日用行事之间。察于心性操存之际。彼以文词而已者陋矣。李斯学之荀卿。荀卿学之馯臂子弓。馯臂子弓学之子夏。子夏学之圣人。一传而差。再传而辟。三传而有焚坑之祸。弟子不可以不择师。师亦不可不择人而教之。
伯夷传注解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2H 页
夫学者载籍极(止)虞夏之文可知也此一节。言载籍之可信非一书。而莫大于诗书虞夏之文。若非信史而杂出于齐谐。不经之书者。皆无足传也。此盖将以起自家叙传之意也。尧将逊位(止)此何以称焉此一节。言尧之逊位于舜。若是之慎重。而史氏又谨书之。至于许由随光则不书之。盖所以实前段虞夏之文可知之语。而亦以微著夷齐襄国之美也。太史公曰(止)许由冢云。或曰太史公即老太史谈。或曰后世杨雄,刘向之徒读是传而加太史公字。未详孰是。然无或于游观天下之时。登箕山而想闻其遗迹耶。孔子叙列古之仁圣贤人(止)不少概见何哉此一节。言天下可信之书。而于吴泰伯伯夷则详之。于由光则不概见。其曰何哉。盖疑由光之义无足信也。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止)可异焉此一节。盖举孔子详伯夷之语而提起两怨字。又应下文其怨耶之怨字。上怨字言无怨之意。下怨字言有怨之意。故曰睹逸诗可异焉其传曰(止)怨耶非耶。实录也。别无疑义。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止)天道是耶非耶此一节。言天道福善祸淫。而于夷齐颜蹠之间。所施乖舛。盖寓自家腐刑之冤。而至于非公正不发愤一言。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2L 页
则亦太露而无馀蕴矣。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止)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此一节。言伯夷与武王不同道。故不相为谋而各从其志也。若从武王则富贵可求。而惟其不可求。故从其所好。此所以有岁寒松柏之操。而清士可见于浊世也。其重若彼。言士之所以从吾好者若彼之重也。其轻若此。言士之所以不求富贵者若此之轻也。盖所以总结子曰以下之文也。君子称没世而名不称以下。又明叙立传之意。其曰贪夫徇财者。将欲叙货殖之徒也。其曰烈士徇名者。将叙屈原,老子,韩非之类也。其曰夸者死权。将叙任侠刺客之流也。其曰众庶凭生。总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穰穰。皆为利往。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者。盖言圣作物睹之义。伯夷颜渊之得孔子而名彰行显者。有同明相照同类相求而云龙风虎。足以喻其盛也。岩穴之士趣舍有时。名湮没而不称者。由其未遇夫子之知。不载可信之史。其可悲之甚也。故太史公立七十列传。而隐然以圣作物睹自况。其自许太过。然末复以青云之士结之。其亦自小之意欤。
戒子侄诸孙文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3H 页
呜呼。惟我生高祖考桧溪公。少孤贫鞠外氏。能自力读书。文辞长进。成进士。德修于身。行成于家。誉闻于乡。先生长者乐与之交焉。
亦越我曾祖考 赠左承旨公。受学家庭。敦熟诗书。师友鹤沙,木斋。质问慵斋,愚川。志存向上。不屑举业。中年出后于族叔父。承家于大竹里。其受服在禫。追服三年。不出户外。人称其孝。以母夫人命。勉赴省试。升补司马。方懋进修。将大有为。不吊于天。奄忽违世。逮至我王考幽溪公。被慈氏迁居之教。勤苦劬书。日夜不懈。偕伯从祖进士公。联璧于小科。未几遂大阐。华闻日著。卒扼于进涂。位止令宰。孝于亲敬于兄。贵无骄贫无谄。见人善若己有。见不善。不言而心鄙之。其行也三从叔同枢公尝云。
以及我先考同枢公。诚孝天得。自王考铁城任所。侍疾归乡里。于中道遭大故。无以治丧。至出坐马为柩。而附身附棺。必诚必谨。扶榇还家。三月侍殡。不离其次。人多危之。竟无疾病。既葬欲庐墓以终三年。王母固止曰尔往墓下。欲使我守空宇。执奠朝夕乎。公不敢违命。守殡于家。啜粥终制。治家有法。教儿读书。课奴耕田。供祭祀。粢盛必先备。应赋税。米布必预具。无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3L 页
临时窘乏之患。接宾客。虽蔬食必使尽诚致洁。曰诚苟至焉。涧沼之毛。可祭王宫。以是宾客乐为之归。少治举业。既不利于有司。则曰命也。年未四十。遂废举。尝谓不肖等曰可畏非人。可敬非身。不得于匹夫匹妇。辱必及。不慎乎一言一动。行必亏。尔其念哉。戊戌春。命普阳曰吾欲合祭高曾以下于一室。可通于宗家。依时祀例。因春祭而行之。备则吾措置已久。因出十缗以赐。使备粢器。洁具牲酒。祭之日。身不能拜跪。具衣冠于户外。使诸子诸孙行事而观之。馂馀即散之亲戚邻里。不使留宿。曰吾不能复祭矣。是年考终。享年九十一。呜呼。神志不乱。孝思不匮。公实有焉。
降及伯氏钝岩公。志气豪爽。不拘小节。文章浩汗。闻见广博。吾与群弟。掇拾绪馀。得免襟裾。昆季五人。得司马者四。吾与锡晦幸而大阐。是谁之赐。莫非我父兄之馀教。祖先之遗泽。常恐持身不严。制行无法。以坠失我先祖先考之遗教。
凡我门内之为先祖先考之后者。各慎尔仪。各修尔身。言必忠信。行必笃敬。无或敢玷辱我先祖先考。其或玷辱先祖先考。罪莫大焉。是为不孝。今我惧汝之陷于不孝。条列十戒于后。威仪不慎非孝也。居处不
八友轩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4H 页
庄非孝也。出入无常非孝也。出言悖慢非孝也。行己贱污非孝也。临财苟得非孝也。冒于酒色非孝也。造言欺人非孝也。干谒官长非孝也。假借文书非孝也。凡此十者。戒之则孝。不戒则不孝。无之则善。有之则恶。嗟嗟小子。敬受此言。洞属战兢。如临渊谷。作罪在汝。辱及于先祖先考。为恶由汝。谪及于先祖先考。人其弃之。天必殛之。惟我先祖先考。亦乃崇降罪疾。不救乃死。尔如不信。请质古书。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圣人岂欺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