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x 页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序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0H 页
送景元读书山房序
余曾从东坡李近夫而游焉。近夫曰。勤读六经。为初学最先紧要工夫。吾以是为教人之程科。人有毁之者曰。经传岂若通史。迁固岂若时尚。敛膝正襟而读。岂若跏趺坐而浪吟。相敬揖让。岂若尔汝而拍肩。困穷食淡。岂若殖货而富吾身也。恒着长袍。岂若短衣以便体也。世之无师道久矣。莫若待吾学之少进。背而之他之为愈。于是乎众谤锋起。门下相从者日益退。吾学日益无相资之人。吾徒之忧。诚深且切矣。今君留意学问。将读书閒界。而其所携之书。书传若老先生集若文章轨范数卷而已。其从而去者。权凤章,权亨复数人而已。能久而相敬。端坐念诵。忘世人之非笑而孜孜不已。不几近于李近夫所谓紧要工夫者乎。章也固吾徒中乐而不叛去者也。复也虽非吾徒。而知吾徒之可与从而从之者也。章也难得而复也亦难得。今君得此两难。从游于幽閒寂寞之间。而读尧,舜,禹,汤,文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0L 页
武,周公,孔子之书。虽为人非笑。而吾学益长。吾智益明。吾身益修。吾道益进。今日得一亨复焉。明日得一亨复焉。则吾道之得亨复将无穷。而人之非笑者。或信而向之矣。吾徒何患乎无朋友。吾学何患乎无相资之人。吾徒之取讥谤于人者。何患乎无已时也。今行之所关若是。其勉乎哉。其勉乎哉。噫。权亨复。吾故人子也。肤骨清莹。材调不凡。其工夫次第。与近夫所言。大略相似。于其行历。举近夫之言而證之。且喜景元得益友。贺而送之。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记
  
学圃窝记
权君汝定。近移家于北山之下。功既讫。书于堂之壁曰学圃窝。请余记甚勤。余以为汝定之家。环以数亩之田。汝定其真为圃于此。而学圃人之术者乎。抑托名于圃而隐于圃者乎。抑寓意于圃而有不圃之圃者乎。吾将为汝定语圃之极功而进之于道也。盖圃之为业。但止于莳花种菜。以资一时之用。则是直田野间一老圃而已。奚足贵哉。故吾夫子于樊迟学圃之请。以吾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1H 页
不如老圃告之。盖以彼不务为学。而其志只止于力穑故也。今夫吾人腔子里。自有半亩丹田。是田也。上帝之所以畀于人。而人之所得以为人者也。苟能仁以种之。义以培之。朝耘暮锄。日就月将。则其所获之多。将至于终身用之而不能尽矣。奚止于圃中之一花一菜而已哉。吾将语子以治田之道。舌以耕之。口以播之。目以辨其稂莠。其未发也。必存养之。其已发也。必省察之。茅塞必诛。牛羊必禁。螟螣蟊贼。必除去而远之。培养焉。栽植焉。孜孜不已。则天之所覆。日之所临。光风所吹。霁月所照。时雨所及。我圃中生生而无穷者。当日日长养。充塞天地之间。夫焉有苗而不秀之患哉。以至伊川之菽粟。云谷之杞菊。濂溪之君子花。康节之梧桐杨柳。亦可并树于我圃之中。如使樊迟学圃之意有及于是。夫子必心喜而与之矣。今汝定若徒圃于数亩之田。而不圃于方寸之地。则是舍近而求远。急末而忘本者也。虽终岁勤动。役役不暇。手足为之胼胝。而瓮盎之粟。费用难贮。未免馁在其中。曷若吾圃之力少功多。而终身有馀者乎。汝定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1L 页
取舍之分。必有在矣。遂不辞而为之记。
洗尘流记
丽泽斋前有溪。出自万树洞。南流合于湖。居于溪边者。必浣衣于此。必濯缨于此。斋之生。又逐日颒面于斯。因名其流曰洗尘。其意亦深矣。噫。自近而远。由内而及外。非吾徒为学之方乎。衣之污也。思所以浣之。缨之垢也。思所以濯之。面之尘也。思所以颒之。至于心之染污而昏蔽者。独不思所以洗涤之。其可谓远近内外之得其序乎。内而洗心。日新又新。要常如此无间。则如水之清。如水之空。而滓秽净尽。表里滢澈。庶不负此流之得名也。乙丑十一月上浣。丽泽斋主人记。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祭文
  
拟祭江左权公(万)
呜呼痛哉。公之名名于世多矣。今世之人。孰不知公之名名于世也。以家世而名于世。以忠义而名于世。慷慨激昂而名于世。诗而文而名于世。英迈豪爽而名于世。美姿相善谈论而名于世。世之人其不见公者。皆欲见公之面。其见公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2H 页
面而不闻其谈说者。皆欲闻其谈说。其闻其谈说。而不得其诗文者。皆欲得其诗若文。以是而公之名名于世不衰。至于丙寅。以重试名于世。至于丁卯。以深于易。得 睿奖而名于世。至于戊辰。以得一县而为民瘼。不避强御。大髡封松而又名于世。呜呼。公之名名于世者。止于斯而已耶。如使公而得享遐寿。则名不止于斯。崇显其位。则名不止于斯。通使异国。得遇盘错。则名不止于斯。而此则公之不自由者。其所以为名而名于世者。于公之身。已自有矣。顾余生并一世。居同一域。累见其面貌。熟听其言论。又得其诗书各一篇而藏之。但所构书室。欲得其一诗一文以不朽于来后。而竟未能也。区区拙篇。欲得其一语斤正。而又未能也。佳山胜景。又欲蹑后尘宣湮郁。而亦未能也。则公亡而吾之恨亦大矣。呜呼。古人云。名不虚得。名之所存。谤之所归。以公之名名于世。如是之多。世之闻公之名者。或有疑之者。或有嫌之者。或以其不及而谤之者亦有之。岂公之名名于世者。有不能副实而然耶。大名难副实之言。初非为如公者发也。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2L 页
呜呼。闻其名者人也。得其名之所以名而名于世者公也。公之名何止于今世。何止于一国。故历举名字而痛哭之。
祭金生(凤源)
今 上二十三年丁卯五月二十一日庚戌。即金秀才周瑞即远之日也。安东权载运。适与先忌相值。不得临穴。乃以前三日戊申。具脯果薄奠。奠于柩前而哭之曰。呜呼。周瑞端雅之质。秀美之才。乐善之心。向学之诚。其将止于斯而已耶。譬若春园品花。芳心内美。才吐其香。奄见摧折。其何不使余痛惜失声而长号也耶。呜呼。朴生时绘。才调绝特。长于君二年。亦先君二日而逝。吾徒自此益孤。呜呼恸哉。
祭权同知(益龄)
吾世丈同枢权公。视疾数月疾渐革。乃以书告诀于平生执友。戒饬子若孙。送终诸节。务致俭素。无怛化意而从容大归。小子载运。揆以世契之厚。即宜匍匐于敛殡之际。而身有疾。废出入。未果遂诚。乃于入地前一日丙寅。谨遣邻生金复鍊。敢致粔籹时果之奠。再拜而告曰。呜呼。吾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3H 页
公清德。岂易谅哉。吾公才望。岂易言哉。吾公平昔。谁不知之。而抑人之未尽知者。惟小子知之。则小子之所以景慕公尊仰公者。果如何哉。粤于癸丑秋。为顾斋李先生御。执辔而访公于公之第。公不在焉。先生恨之。小子亦不乐。盖先时。先生问此间好气节人。谨以吾公对。略言其平日言行。先生闻之。嗟叹不已。先生之访。既非偶然。小子之对。亦非阿私。先生之不遇而恨之。小子之引车而不乐。非以公有清德才望而然耶。呜呼。公平生好书画。小子近得西洋国画本。思欲一经盛览。闻公之有疾。画凡三入袖。而竟未往焉。此又小子之恨也。呜呼哀哉。
祭权同枢(兆均)
呜呼。小子内外家诸父兄。不为不多。而不倖十数年来。零落殆尽。惟公以仁厚慈爱之德。抚存门内诸孤。无异己子。小子兄弟。一自癸亥以来。爱戴依仰。不啻赤子之于慈母。而贫窭灭裂。未效涓埃之报。公尝以子若孙。谬托其教导之任。而自顾空疏。无作人手段。不敢保其能承至意。此又愧恨无已者也。居常以百年之寿祝之。而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3L 页
风烛奄忽。万事成空。私心痛割。宁有已耶。虽然。公年高位尊而子孙满堂。五世相承。俱存无故。是所谓大德之报。吾又何憾焉。伏惟尊灵。如昨歆右一觞。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说
  
观海说
庚申秋九月。与三弟景元。步往观东海。盖浑浩阔远。不见其涯涘。而层涛汹涌。进退无常。喷薄飞沫。如冻冰沃雪。其险如此。而舟橹之往来不绝。问之蒿师。波涛危恶。才数里之内。过此以后。则无一点波。船甚安。若从坦道上去云矣。归卧草堂。苍漭大洋。常在心目之间。精神觉清爽。气岸觉深远。豁然洒然。若有所得。躁暴忿懥。亦减得分数。
书斋夜游说
壬戌七月既望之夜。余与冠童六七人。游室之南牖下。三弟景元。从丽泽斋中来。俯而请曰。今夜。苏子秋也。虚度可惜。愿与同志十数人会于书斋。以续苏子赤壁之游。共赏苏子既望之月如何。余曰。人之兴趣。随其所处而各自不同。何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4H 页
效颦为也。苏子行吟泽畔。愀然有世外冥漠之思。寄兴风月。为作此游。以宣其湮郁。赋以歌之。以寓其荒凉悽惔之意。秖今千载之下。不能无志士之感。因以有苏子秋苏子月之号。然七月既望。月白风清。当为年年吾与子之良辰。今乃假借苏子。指以为六十年一有之夜。岂不误哉。今吾兄弟俱以无事之人。安居于书室之中。吾亲在坐。诸益皆意中人。论文谈理。吟风咏月。以终今夜。明年如此。又明年如此。不亦乐乎。况赤壁之游。老苏安在子由侍乎。景元闻而谢曰。吾兄之言是矣遂尽欢而罢。
搬柴儿说
癸未秋。纳禾稼毕。召学子十数辈大入田。取其根搬运之。盖将以代薪温突也。主人病且无屦。相去咫尺。而不能往见。出户外。从阳气照处。閒坐而看。七八十步之间。负者戴者抱者荷者挟者。相属不绝。而有以左手奉持而右手覆而按者。有以右手奉持而左手覆而按者。有无一个遗失而全之者。有遗之而不知其遗者。有知其遗而力不能收拾者。有自初遗落而比到负空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4L 页
索者。有汗赭者。有裸体者。有一手执其裤而一手拭其面者。有赑屃而曲躬者。有平身而用左右手翔之者。有大抱不省前者。有大荷横倒仄者。有仆者。有走者。有负而拾前人之遗失者。有遗失而不顾者。有直前来者。有迂回而若叛去者。有懒者。有勤者。有乐为之者。有强勉而姑从之者。千态万状。不可尽记。主人见而乐之。索笔书之如右。
医学说警学者
有病者积年服药而未得效。伏枕涔涔。见余而言曰。世无医者。吾今死矣。余曰。大郡十数。小郡亦不下一二。何谓无医也。病者曰。吾所谓无者。非谓其真无也。虽有其名而无其实。谓之无也。不亦宜乎。吾病之多年。子之所知也。求诸东西。服药千裹。而卒未见其效也。因出示药录。余一一考阅。凡数十百本。其所服十居八九。而皆未能准其数。或以贱代贵。以臣为君。或焙炒不以其法者。亦十八九矣。余卷其轴而徐谓之曰。子其死矣。毋咎人为也。今世亦岂无一二知医理者乎。子服其药。而不以其法。药之不效。子之过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5H 页
矣。取其中一药。使之不用代材。必正佐使。依其方连下。而厥疾乃得半减。医家闻之。以为若不加一倍服之。不过数月。必复如初。居一二月。果复发甚剧。于是大恐惧。更服其药。一如其言。疾遂已。余以是诘之曰。大命虽在天。而治方在人。其在天者。非可图也。其在人者。固当尽其道。今若不尽其道而委之天可乎。归之于天不可。况谓之世无医乎。有人于此。使其子弟授学于人。而不从其人之教戒。及其学不成也。乃谓之不知教术可乎。何以异于是。噫。事不同而理同者。莫此若也。凡为学者。若以此道求之。其成就不难矣。于是乎书以警学者。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辨
  
婚姻辨
余有息女当嫁年。议婚于宣城申氏之家。族人故旧皆不可曰。申氏子即权某之甥也。权某于子之祖父。为姨从妹之孙也。则子之于权某。为八寸戚子之子。与申氏子为十寸戚。约婚为夫妇。是可忍乎。是可忍也。禽兽之不若矣。子莫为也。必欲为之。行将与子绝矣。强者怒于言。懦者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5L 页
怒于色。听者不察也。和而唱之。信而为然。申氏亦闻而惧。余笑而叹曰。夫礼始于何时。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人伦也。配匹为人伦之始。故圣人必致谨于婚姻之礼。不娶同姓。见于周礼之书矣。今申与权合姓。非有同姓之嫌。而人之多言。至于如此。多见其无所稽也。夫今世婚姻之失礼也。亦多矣。兄弟逆次。谓之逆婚。男女幼少。谓之早婚。丧制未毕。谓之丧婚。而今男女皆居长。为犯逆婚律乎。男女皆年长。为犯早婚律乎。男女父母俱无故。为犯丧婚律乎。昔黄勉斋。朱文公之女婿。而文公以勉斋之子。为孙女夫。是内外从为夫妇也。吕荥公之妻。张待制之女。而待制之妻。与荥公之母。俱是鲁宗道之女。则是姨从为夫妇也。异姓四寸之为夫妇。朱黄张吕之所不避。则况姨从之曾孙。申与权姓不同。不逆不早不居丧而为夫妇者。有何犯法。有何违礼之事。而道路相传。峻辞攻斥。甚矣人之好议论也。噫。制礼者周公。而孔子曰。吾从周。同姓之不可娶。不啻如三纲五常之三代相因。而吾侪之有犯于此者。不知其几何。未闻有非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6H 页
之者。独于异姓疏戚之相婚。群起而攻之。政所谓欲胜于周公孔子者也。虽有言者百辈。吾何忧焉。未几人言果息。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跋
  
王考遗墨跋
王考笔迹载家牒者多。皆信手胡草。或于册面。书诗句处多有之。而亦皆衰耋放笔之馀。独恨少年时遗墨。一无存者。一日戚侄权戊叔持古今诗五七言一卷册子而来曰。此非吾戚曾祖手书者乎。得于渭阳书箧中。而笔法相似。敢持以来献。载运惊喜而受之。察其心画端正。又于卷首末空纸。着名署以表之。噫。此为吾王考少时笔迹无疑矣。遂执卷悽怆。泣书颠末。以为传家之宝云尔。
书韩石峰所书车五山龙虎障子歌后
世传五山能于诗。石峰能于笔。盖二人者。内外兄弟之亲。而生并一代。各以其所能鸣世。猗欤盛哉。吾尝见二子之诗若书多矣。未有如龙虎障子之奇且壮。诚天下之至宝也。诗之雄豪如活虎。书之奇变如生龙。障子之得名龙虎。其以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6L 页
是欤。
书权来仲(凤仪)画簇后
戚侄来仲。以忠信仁厚。克绍家业。又癖于书画。架轴之富。殆溢车汗牛焉。岁丙戌冬。余有疾。渠兄弟迭往来问寒温。一日。来仲使其弟彬也涂壁隙。因出其所储画簇一纸。悬而障之。画即永嘉地图。而成于权通叔手者也。病未瘳。寒不堪。未能细究。至建阳日。气息稍似安稳。乃能起坐。俯仰一一按考。太白逶迤而北来。黄池屈曲而西流。山水佳丽之气。养得许多贤豪忠义气节。功名事业之焕乎竹帛。闻乎后世者。虽不可一二数。而其或潜德幽光。泽而不川。湮没无称者。又不知其几何。则岂一州之运气有限。器量狭小。终不如四海昆崙之大。而不能无恨于其间者耶。遂使余溯黄池而尚论四海。蹑太白而远思昆崙。喟然兴叹。思欲与来仲高举远引于一世之外。而不可得矣。聊以所感。命三弟景元书于画之上方。又使景元作说书之于下方。此可以报来仲借障之意也耶。通叔吾友人子也。而不倖短命。今不在矣。摩挲素墨。不学呜咽而泪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7H 页
下沾襟也。戚叔丽泽斋。识。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铭
  
笔友铭(并序)
 余有笔友。得于金鸡之秋。失于黑猪之春。而其间以是而资记录者。不知其数。尝闻笔之寿以日。而此则在于我者三年于今。且余得于三弟景元。景元得于族侄时昌。未知在时昌者为几日月。在景元者为几日月。二人之所记录者。亦各几何。而余又得之。何其寿之独多也。他则计之以日。或有以月以岁者。而此则历年既多。而三人所记者。亦不知其几何。则盖毛之极美而笔之最良者也。闻于时昌。乃族兄云举氏佐北伯时。得而送之者。盖貂毛笔耳。地之相距数千馀里。而为吾兄弟之用。若是之多且久。其契遇之不偶然。为如何哉。遂用友礼而葬之。为之铭曰。
绿帻红袍。苍颜赤心。心诚好之。砚北交深。三岁相随。證古评今。同心之语。其利断金。今焉已矣。永失知音。
丽泽斋约誓(并序)
 
丽泽斋遗稿卷之三 第 207L 页
余自甲戌秋后。不复向书室。日。权童子仁极。以堂任墐塞毕来拜。慨然而前曰。室今洁矣。恐复有居处不谨。或啖草而以烟染之。或唾洟而以秽污之者。敢望师席。特赐一言之重。以为警省之地。遂书数行文。使之付于壁间。
大凡物之皓皓者为洁。混混者为污。以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可乎。故曰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此以吾之洁而恶物之污者也。恶物之污而必弹必振。外面好时。中自不敢不齐。今则居处之室。既已洁矣。入此室者。必观其壁。升此堂者。必观其席。整齐衣冠。讲习古书。则非但室之明净。胸中自无一点尘秽。勉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