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x 页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附录
  
陶庵先生遗帖[泉翁]
看志字最要紧。直须结裹。在从心不踰矩上。然又须循乎圣人为学之序。方可。(朱子语)
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必可信。先王之治。为必可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怒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伊川先生语)
     丁巳五月望泉翁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48H 页
陶庵先生遗帖[泉翁]
你懒惰。教我懒惰。(程子语)
诸生讨论经义。则脱然沉疴之去体。(朱子语)
 右程朱二语。乙丑三月二十六日所受也。是时李先生之患风痹。积有年所。左边手足皆不仁。口不能言语而犹不废讲学。至是日。又添外感。气息奄奄。而命先生讲中庸。先生不从。函丈书此以责之。
又写倚微醺而谈经。扬白须而哦诗之句曰。此是穷儒最得意处。
论学。便以道为心。言人。便以圣为志。(程子语)
一毫不及圣人。便是吾事未了。(栗谷语)
公心敬已久。可且收敛精神。玉藻九容处。仔细体认。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48L 页
(朱子语)
行一步。心在一步。行二步。心在二步。三步四步。无不如此。(薛文清语)
一念起处。万事根源。尤更紧切。(朱子语)
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程子语)
无事敬在里面。有事敬在事上。(朱子语)
格物只是寻个是处。上蔡说甚好。(朱子语)
敬以直内。义以方外八个字。一生用之不穷。(朱子语)
讲了便将来践屦。即有归宿。(朱子语)
     乙丑四月泉翁
陶庵先生遗帖[泉翁]
凤饥不啄粟。所食惟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朝鸣昆丘树。夕宿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
 乙丑夏。杨季达临别。诵此诗。虽不能诗。能识诗意。
肥瘠不关田。雨旸惟听天。且各尽人力。时来兴勃然。
吾知告子不知性。相彼百川流必东。若非大智行无事。那得平成万世功。
     丁巳夏泉翁
夜坐口号别杨季达[泉翁]
去年别君梅欲落。今年君去梅未开。梅落复开人去来。此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49H 页
中岁月长相催。满龛花开君去后。更添明月照瓶罍。我有新诗谁共吟。攀折一枝无使回。来年庭树开落时。白发抱经能来哉。
     甲子一之日泉翁
孙生十世见犹怜。此理今人视漠然。感子遑遑奔奏意。仁端不觉发如泉。
 杨君季达。为远代先墓事。辛苦去来故云。丙寅闰月。
诸贤书牍[宋明钦]
稽颡言。客地凶祸。伏蒙临吊。慰存备至。感镂在心。何日敢忘。顾以哀疚荒迷。不能把笔作閒漫。人事阙然。久未拜候。玆拜先赐疏问。谨审年来。静养有相。进德日新。感慰交至。不省所喻。令孙有疾。久贻惟忧。是为奉念。孤哀顽不即灭。奄经小祥。节序屡迁。号慕罔极。尚复何言。贱疾已痼。精力日耗。虽熟面文字。亦不能领会。以故专没所事。如房生妙年志锐。其进未已。而每误远来。垂橐而归。愧闷极矣。李君范岂料其遽至于斯耶。孤穷无助。正与渠有许多商量。一朝溘然。堂弟报恩之丧。又出意外。凉踽之恸。不但为逝者。奈何奈何。君范处所尝往复诸纸。亦颇与闻矣。常觊卒承定论。以破蒙蔀。而今遽为未究之案。伤痛之深。想又一般矣。千万荒迷。不备。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49L 页
戊寅四月日宋明钦
诸贤书牍[宋明钦]
向从何处。传到下状。虽久而为慰。不得信递。迟谢至今。每怀耿恨。伏惟旱乾。德屦增卫。进修日新。区区驰义。何时敢忘。明钦顽不即死。遂过三年。视息依旧。人理灭矣。尚复何言。岁末。连遭姨母从嫂丧。才过葬事。又哭族祖。悲哀遣日。宿病转剧。意外恩命。又是一重担。祈免不得。病上添病。惶闷日深。近日看读何在。南方几乎绝学。今日山斗之望。惟在老兄。深望集善广益。勉究大业。以副区区。千万真恳。属方。病痹不成字。英阳大夫人丧事。痛悼何已。想闻此不堪感旧之悲耳。
     
己卯四月日宋明钦
诸贤书牍[宋明钦]
阻慕殊深。意外令孙远访。袖致下状。细审比来德屦起居之详。不任瞻慰。明钦丧戚以来。衰败日甚。全抛所业。馀生谅亦无几。终将无闻而死矣。抚躬悼叹之馀。又恨不得参听绪论。以豁蒙蔽也。辱托写役。重违盛孝。亦有附骥之幸。忘拙塞白以呈。而本昧笔意。兼以臂病。久废笔研。全不成字。多误大事。不胜惶愧。令孙累日相守。得闻所不闻。开发多矣。连日客挠。不能对商一副文字。临别甚觉怅悒。俯赐纸币仪物俱至。不敢终辞。而心甚愧恧。
     壬午五月日宋明钦
诸贤书牍[金元行]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0H 页
春初惠翰。至今在手。忽于令族侄之至。又承荐问披豁。足当一唔。唯是迩来起居。常苦不宁。区区惊虑。曷其有极。前示门下诸贤。甚喜乐育之盛。而即闻金生声律不起。为之伤惜。奈何奈何。其馀亦无由得见。甚可叹耳。元行今年精力顿衰。忧病又从以挠之。深恨从前虚负可惜光阴。恐不免无闻而死。今承盛谕。亦不觉相与叹嗟。且以相去之远。竟未易面承德诲。为增怅恨耳。魂魄疑义原纸。偶然失去。未及仰对。岂敢慢忽而然耶。今欲追谢。而曲折之间。有记不起处。如不深罪。略更及之如何。第切歉悚而已。贤咸所患尚尔。令人悯念万万。非远书可究。伏惟神会。
     
丙戌四月日金元行
诸贤书牍[金元行]
数三陪诲。虽足慰平生愿言之怀。乍逢旋别。后期又渺然。又岂胜怅恨耶。不审夜来起居益增卫。而何时当入城也。昨呈文字。急于求教。乘忙草上。固知有多少丑差。惟老兄谅其愚蒙。而惠以签教则幸矣。归期如或少迟。甚愿再会。以做一场稳讨。而恐未易也。
     癸酉七月日金元行
诸贤书牍[宋文相]
一二相接。窃窥所存。思欲日亲。绊絷拘维。有不可得。则但切瞻想。即接盛单。眼明心开。实深慰浣。况盛单辞婉而意切。奖劝规讽。辞理俱到。于此益信素学之不寻常。不胜钦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0L 页
仰。文相早岁失学。率多忝生。及今居官。疮疣百出。益无可观。窃愿贤者之终不相外。继此而日惠德音。以资警益耳。承示惫不轻。为之奉念。加意善摄之。是祝。
     宋文相
诸贤书牍[宋文相]
谢事悄坐。客意甚苦。意外盛翰入眼。慰可知也。况寄意郑重。可见眷谊。尤不胜为荷。文相不善其官。白简之来。固宜所也。 圣上既咈其请。言者亦即坐罢。解职无策。方以为闷。闻 朝廷将为筵禀拿覈。以明台言之失实。如是则或为顺递之道。方为慰祝耳。无缘攀别。秖祝随时加重。
     乙卯五月日宋文相
诸贤书牍[宋文相]
归辖已脂。无缘更唔。瞻怅之极。如有所失。即拜手札。仰审静养如宜。深庸仰慰。示意谨悉。唐突改书。合被谴怒。荷此优容。于此亦可见受人无物我之盛度。庄戢之馀。又不胜钦叹。弟今日暮。出宿邑底。明日登程。自此声光益远。心深黯然。秖祝若时加重。以副相爱。
     乙卯六月日宋文相
诸贤书牍[俞直基]
南来稍喜相迩。而无缘承唔。病疏笔研。书候亦阙。政用怅恨。顷获先施之问。荷慰没量。未委近热。学屦增卫。瞻溯区区。直基宿疾。遇暑添发。长事呻吟。闷怜奈何。拜书有日。而不但凭递之难。病冗因循。玆始布谢。悚甚。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1H 页
戊寅七月日俞直基
诸贤书牍[俞直基]
即拜惠状。谨审馀寒起居胜迪。仰慰且贺。直基呈病今至三度。回题再明间当到。如有见递。即当登程。而春寒未解。病身远行。实有添剧颠倒之虑。悯怜何喻。或欲取路淳昌。而贵庄稍远。势难历叙。南来二载。终失一唔。良堪怅恨。
     己卯元月日俞直基
诸贤书牍[俞彦䥧]
执御南还之后。奔忙科臼。一未奉书仰候。政庸歉恨。岁前伏蒙辱札先施。如更觌德。慰浣没量。况审凝冱。味道起居万胜。尤系欣释。倏已岁易。伏惟体中益膺新祉。彦䥧侍事粗安。侄病夬苏。舍兄还寓。私幸不少。而冗齿徒增。荒废如旧。只自愧骍而已。意外小成。何至远烦贺语耶。每思向来团栾。未尝不黯悒。而湖洛夐左。更会无期。一念憧憧。与岁俱新。顷托谱派。今始考出。第玆录呈。而若始刊役。则恐有后时之叹耳。略此修谢。以待去递。未知登览在何时也。
     甲戌正月日俞彦䥧
诸贤书牍[俞彦䥧]
岁改春深。音徽尚阻。南望注想。与日俱长。即自林生递到。元月晦日惠书。披拜虽晚。慰濯可知也。时雨既洽。万品向荣。伏惟体中休迪。屦道增吉。溯用弥勤。三处称念。未免归虚。其间委折。固非远书可既。而世无仁人君子。能恻然垂恤者。人心不如我心。慨叹奈何。防塞别粜。新令至严。如座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1L 页
下素贫者。如何作活计。尤切伤念。彦䥧侍事粗宜。而妻病。产后添剧。阅月遑遑。幸获分减。而尚未优入安域。忧扰罔喻。彦镐妻病。亦一向沉痼。可闷。屡烦提问。荷意勤矣。书手蒙玆探示。深感谋忠之谊。取见湖左初场榜。有朴虎瑞居于昌平者。无乃斯人欤。果是某之从子。则来历亦好。而但未知笔法之工拙迟速。是甚可郁。然想不能逃于财鉴中。何必自我取舍。而相距绝远。前期面约。虽似未易。苟得座下一言之重。则亦安用面约为哉。书末所示。考诸谱牒。则赵氏之先。有监务赵权。本是一字讳。而今此务权之称。必是并职与名而言之者耳。
     
丙子三月日俞彦䥧
诸贤书牍[俞彦镐]
别思固悒悒。而未得安税消息。尤为稍郁。即自林生递到前月崇复。始审宿疴越添于撼顿馀。旋幸少安。既惊且喜。执事向来之行。是事之不可已者。休咎得失。固当任之。然不有吾伯氏之交违。则或可免既来旋还。以致积悴之成病耶。惟此为不安之大耳。但行旆之不西而直南。及今思之。可谓不幸之幸矣。益信稽疑之俱不诬也。倏已冬序。伏惟调候渐臻颐吉。溯用倍常。彦镐近得亲衙安信。而兄嫂宿症。近又增剧。妻病添以产后别證。医药为日。愁恼之端。殆非一二。奈何。两文字强拙缔成。而适有手病。倩人写呈。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2H 页
其疵病处。随见斤正。而或留或去如何。伯仲氏方在亲侧。来书谨当入褫。千万非书可既。所祈惟天和之遄复。
     丁丑十一月日俞彦镐
诸贤书牍[俞彦镐]
去秋惠翰。不知自何传至。挂在壁间已久。而职事奔走。鲜有在家时。晚始承拜。其后不惟无递的去便。冗扰因循。汔未附谢。虽以高明之善推恕。岂望其见谅乎。旱久热甚。閒居味道。对时超胜。南望注想。靡日不悬悬。彦镐台职宫衔。迭相循环。许多宦路。转身不得。自怜奈何。惟以亲候连获安宁。两儿俱经顺痘。为幸耳。朴仲固之丧。久益悼痛。平日交谊。岂不深挚。惟其为人之可惜。且念朴丈之衰境惨戚。尤切伤怛。伯氏适入京。而又方锁直。不得相守以过。闻方修札。送置林生所。略此寄候。
     甲申六月日俞彦镐
诸贤书牍[俞彦镐]
春初。林生袖致惠书。积阻之馀。慰沃可知。顾无端的去便。欲待家兄朴丈之答来。一时附复。而两处签纸往复之际。动费时月。且入夏以来。事故牵挛。或就理。或远行。苦无一日之暇。阙然无报。事势则然。而亦岂望大度之俯恕哉。前月来侍亲侧。方欲复路。意外朴士见访。谓尝历宿仙庄。询得起居安否之详。欣释不可言。但其行未蒙数字之讯。似必以前书之不见报为咎。然叙其情而规其失。不害为相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2L 页
爱之道也。必欲一往一复。彼此偿当。则其于无相犹之义。果何如也。此亦恐是执事偏处。心所慨然。自谓辱知最厚。倾倒至此。明者不以为罪也。彦镐分外科名。忧甚于喜。奈何。多少示谕奉悉。虽其勉戒过隆。匪所施于庸虚。而有以见相爱也深矣。
     俞彦镐
诸贤书牍[安宗茂]
久拟有书而终不果。向承先问。于李士以归付音。即又书至。如承面诲。何等慰释。第寅瑞是新交。犹能尊兄德义。惟彼泉门徒。待之或失于薄。弟是其薄之一也。不胜愧惧。对林君。每及此矣。赵寅瑞心事忠信。恍是师门法。极其可贵。至兴学一事。自道院讲时。与之相约。必欲力行讲事于一方。以为图报 国恩之地。寅瑞能力践前约。先行湖南。可谓吾侪有光。又得执事竖拂。可谓武城之得人。何有乎鄙人之有无也。须为之勉之哉。弟又对 天陛。至蒙实心训诲之 教。顾此居职无状。纳禄而不果者数。今忽以罪为荣。且念 上教至为侧怛。要于未死前。欲诲之不已。如有一人出而扶 国事。则可以瞑目于死后。以此为计。而但天恩至此。将何以为之。馀何能尽怀。只望为道加爱。以副区区。
     戊寅四月日安宗茂
诸贤书牍[安宗茂]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3H 页
执事不寄书。则茂亦终不能候。罔非癃病将死之致。亦复奈何。奄然之间为五十秋。所愧者。到死无闻。仍想执事年算。又高于茂。岂有馀力。可以存问故旧耶。未知近日又作何状。衰老之境。得百里之忧。精神不遑于私事。最是遗集。尚不能如志。向邀金平仲。有多少说话。而此必诸门人尽会。然后可以了当已死之外。强半衰老。何以相会。其亦终归于空谈而死。则并与其不可亡者而亡之矣。岂不痛恨。残官无物。尚不能寄饷。前所云佩铜忘贫交者。吾亦蹈之。每念之。人不可轻笑。何以则相对一笑。玆乾一雉以付。而以老人齿牙。何以进耶。馀惟冀起居以时万重。绫州朴献可语录。已令誊置。自其所推送如何。此亦初年所录。故必欲传录耳。
     辛巳四月日安宗茂
诸贤书牍[李徽之]
昨枉迨荷。即又承拜。如复合席。慰幸慰幸。徽之病中。酬应多士。恐复添症。是可虑也。示事谨悉。非不知为先之诚孝。而事甚久远。又无可据之法文。故不敢轻先下手。欲议于巡相。病势如许。进见未易。亦可叹也。馀在面悉。
     戊寅七月日李徽之
诸贤书牍[李徽之]
顷者虚枉。闻极惊怅。即又承拜。仍审雪冱閒中起居珍相万安。仰慰区区。徽之逐日奔忙。殆难支吾。愁闷奈何。示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3L 页
谨当依教奉施矣。泰仁倅已为还归。而道峰讲学节目。闻在泰仁衙中。从近取考后。当与座下详议定行于本郡矣。
     李徽之
诸贤书牍[李徽之]
顷者惠札。不知自何来到。其时欣喜。不啻得百朋。而无便稽谢。深用歉怅。即于料外。令侄远访。袖传宠札。因备说那边消息。閒中起居康宁。时与学徒优游说讲。瞻慰之极。继之以健羡也。徽之新居。颇有溪山之胜。而自多冗故。未能静坐读书。欲与意中人讨论多少。而亦不可得。顿无好况。奈何。令侄初欲留读于江亭矣。中忽变计时也。亦难挽止。去留之间。只觉依依。而亦多有不辰之叹耳。仍有他时更游之约。此事若成。则其喜何可量哉。此中所闻。想必口传。不为烦及。而只自仰屋而已。此何人哉。早晚有南下之计。若遂此意。可得相从于物外矣。然如此之时。岂有好悰耶。三笔二墨。奉呈耳。
     辛巳三月日李徽之
诸贤书牍[赵重晦]
向来一奉颜范。归后迄有馀耿。即于料外。忽拜盛翰。披玩三复。欣荷何胜。且审渐暄。旅屦起居万相。尤庸仰慰。第转眄之顷。夏节又届。金声玉色。日远日閟。窃想瞻依灵几。益切羹墙之慕矣。重晦奉老凡百。粗得随分。他何足喻。教意谨悉。此讼之尚未得伸。区区之当慨惋者。而况向者奉对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4H 页
时。仰睹至诚恳迫。令人感动。岂敢忘诸心。而顾此力绵言轻。实无以动人之听。是用歉恨。前此适因营便。缕缕送言。而勤教又至。此不能全孤。才已裁札于营郡两处。丁宁申嘱。而其能得力。恐未可必矣。馀只祈对时毖重。
     丁卯四月日赵重晦
诸贤书牍[李龟祥]
昨日纳拜。得于半生慕用之馀。非但瞻近德容。得有观感。其所以开指蒙迷。使知愤悱者。又出寻常。古人所谓几虚过一生者。信乎如是。其为自幸有不胜言。而只因愚騃有素。受采无姿。不足以虚受训诲。扣发精蕴。归来惶愧。连宵背汗。夜来伏惟尊体动止增护万重。明日果将旋驾否。极欲更进承诲。少偿夙愿。而戒行之中。想难从容请益。若只泛泛谒候。则恐非所以仰承诱掖之盛意。故虽切耿结之忱。未卒既见之喜。南北千里。扫门无期。下怀瞻怅。曷有其极。梁子许更作答语。区区浅识。本不宜骤语精微。故素不敢以此等语形诸纸墨。而正欲因此求教。以开蒙陋。倘许其进。不罪浅率。则伏幸。一览之馀。语及林友。俾得悉闻差谬。继此亦当续烦禀正。驰神恋德。不限以山川之阻也。
     丁丑八月日李龟祥
诸贤书牍[元景淳]
南来倍切倾向之私。而病辍左巡。未遂进叩仙扉之计。耿结何言。伏惟渐热。静屦增重。慰溯交至。景淳一味劳碌。长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4L 页
事呻痛。悯怜不宣。伏惟下照。
     壬午五月日元景淳
诸贤书牍[李基敬]
春初历奉。迄今耿怅。向热。伏惟客中起居增福。区区仰溯。时序屡易。安放之痛。愈久愈切。顾此绝塞羁游。远想从者筑室伸情之义。未尝不愧恨叹羡也。朝夕疏水之备。何以继用。非不奉念。而荒年残邑。着手无地。基敬庭闱之思。去益难堪。方俟毕赈。决意解归。而未知能如计否也。校雠之役。今至何境。近日作何工夫。并愿示教也。
     丁卯四月日李基敬
诸贤书牍[李基敬]
逖在海陬。漠然不相闻。深用怅仰。前冬承拜下存札。披读欣豁。久不能释于手也。即宜修敬。而便风未易。迄此稽然。可胜歉叹。忽已岁改。伏惟学屦起居益福。区区慰贺。基敬岁末。承放赦之 命。今初三归庭。而老人初以寒感。间添别症。阅月弥留。真元渐烁。饮啖诸节。复常尚远。三年离违之馀。虽切反面之幸。而目下炒煎忧遑之状。有不可形喻。年来进修之工。必益慥慥。而无由面承绪馀。润此枯涸。离索之叹。极矣柰何。小学讲说如已推来。则讨便投示。如何。毅令消息。近未有闻。而向閒一疏。想是得于趋庭之暇。亦可谓差强人意。纯台大司马之宠择。令人耸听。不知能不孤朝野之望否耶。相望落落。临楮尤怅。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5H 页
辛巳元月日李基敬
诸贤书牍[李基敬]
伏承下状。谨审伊来起居增福。甚慰阻仰之怀。英阳王大夫人丧事。惊痛何言。丧无主而且在客地。种种悲叹而已。以今月初三日。奉行襄礼于泉上。而其时且以会试之官。未及出场。竟不得会下。尤用恨恨。仲实之不解官。未知礼意之如何。先儒定论。或有可据。而近世士大夫家。亦有遭此事者否。此无可考册子。未能决其当否。从当求见盛论于士精。而但顷见士精。无所语及可讶。鄙意。第二孙若欲承重。而班祔其亡兄。则可以服丧。不然而欲待亡兄继后之后。归其宗祀。而姑欲摄祭。则遽然服丧。恐碍事理。然此则臆见。而曾考先儒说。似无明白可据者。以此以彼。不宜率易立论。以犯汰哉之诮。未知如何。营门 启闻。其后果为之云邪。今则方伯既仍。不必更虑矣。基敬阅月旅食。已极愁闷。而近又特 除户议。槩闻 筵教。使之不欲下乡。非不感激。而似此疏远之臣。未知何所取而致滥 圣恩也。
     癸酉三月日李基敬
诸贤书牍[慎守彝]
去春泉谷向哭之后。邈不闻动止之何如。意外忽逢令门下贤历访。槩审自往腊后。来留静庄。学屦增裕。欣慰区区。稍泻悬仰底怀。彝索居穷巷。衰颓日甚。新知无得。旧业全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5L 页
荒。安望遂夕死之愿也。只自矜叹而已。相去之远。末由奉唔。临书徒增忡怅。只冀益加进修。以慰瞻仰。
     戊辰四月日慎守彝
诸贤书牍[慎守彝]
一自泉上相向之后。怅望湖岭。茫如蓬弱。而耿耿怀想。暮年弥切。今此意外邂逅门下士梁汝康。稳话累日。备审左右动止。恍若对清范。叙阻菀。喜慰曷量。彝一息虽保。而耄昏日深。如醉如梦。朝夕待尽而已。无足提喻。先生文集。已得修正。几至刊出云。而衰蛰穷峡。末由参玩。顾此叹恨之情。为如何也。窃想左右取重。诸益必有商议。须愿十分精选。无有悔欠之事。至望至望。
     
甲申十月日慎守彝
诸贤书牍[慎尔仪]
尔仪白。我陶庵先生。奄弃后学。山颓矣。梁摧矣。吾党小子。更无依归矣。尚何言哉。执事自云间子游之巷。筑泗上端木之室。非惟执事之义。高人几等。同门之士。亦觉与有荣焉。况闻于语类之删定未了者。不住下工。行有头绪。是则朱门蔡,黄之遗事。尤可仰也。窃念执事亦老年。而久淹旅次。其能免疾病之来乎。伏惟至诚感格。一味支吾也。尔仪之无状。先生之病也。不及闻三贵之诲。窆也不得与四方之观。只一奔哭于南首之寝而退。是岂所在致死之义乎。虽缘病残之故。而要亦诚薄之致也。未知以何面见执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6H 页
于它日也。
     丁卯六月日慎尔仪
诸贤书牍[李济远]
夏间书。迄未承复。远地事如此。怅恋何已。近日寒冱。学履增迪。弟月前搬归故里。又过丧馀。种种情事。有不可言。所幸老慈气力粗宜耳。达卿已作土中人。悲哉悲哉。士洙顷于祀事时来过。而文字诸役。了当茫然。忧闷难状。前托贵族谪客。称念或有奉副处。而未必其见施也。近无 朝家赦典。 宥还似不易。为之悯念。碣役已至何境。而如欲继始。则或以受笔事。更有戾洛拜叙之便耶。无缘通信。作此附诸邸便。不知何日达否。耒儿仅遣。而课读不实。益叹贤师之在远也。
     己巳复月日李济远
诸贤书牍[李济远]
春初复翰承领之后。一切阻信。非不欲寄书邸便。而远地乔沉居多。且汩病忧。自尔未果。秖有寻常怅恋。即便忽拜十九出问状。披复忻荷。有不容言。矧闻无前变年閤履获安者乎。弟以言被谴。将老闲住。何莫非 圣恩。而老人夏间。重经痁患。尚未苏完。长时煎迫。仲儿亦过时令。其后幸免蔓延之患矣。日前往省松楸而还。不胜霜露之感。丧馀隔宵。益切痛慕之私。奈何。遗集收辑既远。写役亦难。姑无了当之望。行状事系重大。且未就绪。士洙亦遭艰无由。会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6L 页
商来头事。思之茫然。悲惧而已。元孙诞弥。 宗社生民之庆也。贵宗被谪者。闻已蒙 宥。良贺良贺。墓文初本。拜受春和。如能一鞭西上。则可图叙阻。试为留意也。
     庚午十月日李济远
诸贤书牍[侍教生李禾]
岁改。不得承诲。深庸瞻怅。伻至伏奉下札。谨审春和静履万相。区区仰慰无任之至。服人馀祸尚酷。伯兄之泪未乾。又遭舍弟丧。悲割痛惜之外。侍下情境。尤无以为喻。何问或有戾洛之事耶。拜唔无期。临纸不觉怅黯。
     丁丑元月日侍教生李禾
诸贤书牍[康逵]
苫块馀生。人事芜废。平生诵慕如门下者。居然阻一字之候。今几载矣。南云入望。寻常讲服。徒勤于言谭梦寐之际。而又年来起居状及与即日道侯神明岂弟。理旧珍卫者。宜即急知而不能焉。则夙宵恋郁。又将如何。永柔倅近与相对。颇承山事出场。考岩讲业。伊阻之馀。自是慰释。而此又二三年前事耳。天何限南北至此哉。古人所云百世朝暮者。果何谓欤。师门百事。茫然其端。遗集一事。只是载道之器。而编摩无期。其进于此而大者谁可分付。宁不悯痛。伏惟文丈精笃有素。涵养既深。静存幽讨之功。与年岁益崇。不随血气而俱往。正见蓍龟。久而益神。孤坐倾服。瞻仰难近。不翅星斗之叹耳。逵今年三月。始得阕服。亲候幸为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7H 页
粗安。读书为己。不敢专废。但志气不强。物欲互夺。其隐微之际。固不暇论。而显然尤悔。日以山积。跻攀分寸。落下寻丈。滚滚光阴。已辊到五十岁人矣。方来岁月又将几何。而虽有馀日。独能饶过去逋罪邪否。几何其不无闻而死。遂成千古之恨者邪。多少襞积。只凭书面。而此又不得种种。今于湾伯递归。敢此修附。亦未知几时能入照也。
     辛巳腊月日康逵
诸贤书牍[玄命直]
命直白。私家不幸。舍弟奄忽殒逝。八耋老亲之下。逆理之惨。已不可言。即蒙尊慈俯赐慰问。区区感荷之馀。仍伏审年前荐遭重制。而漠然无闻问。承此先施。只缘穷居孤陋之致。深切歉愧。信后忽已盛夏。伏惟尊履万福。昔在泉上叨侍之日。仰禀门下出入之贤士。则先生举似吾丈。而奖许殊深。命直固已钦仰。冀得从游于抠衣之馀。而遽挥梁摧之泪。一自槐庭哭散之后。晨星落落。会合无期。千里外相望者。固不可言。而如吾丈同在一道之内。地是数日之程。而终未能一蹑座隅。以承绪论。此不过诚浅于向善求益之意也。恒自耿结。而时因亲知。探问静里工夫。得闻高开讲帷。引诱后学。此是南土罕有之盛事。尤不胜神驰而意𨓏。不审近日讲说何书。从学者几人。而远期进步者。亦几人。切愿一一闻知而不可得。只自北望长叹。俯询进业。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7L 页
尤感不遐之眷。而继之以惭恧也。盖命直非不留心于此事。而懦惰成习。因循度日。行年倏已知非。而忧戚又复层沓。殆造物者玉成之意。故痛加悔责。自谓用工于动忍。而旧染难涤。偲警无人。每于寂寞悄坐之时。未见虚明湛一之界。而辄被浊气之昏了。真是磨驴之旧步。岂有向上之望。自昨年。杜门终日。罕出户庭。略有寻数窥斑之工。粗成劄录而誊出。浩繁无以仰质。未知几时。能得从容讲确于兰室之中。而豁此蒙蔀也。命直有别区藏修之处。先师手书寻初斋三字额。且题两绝诗以示其义。而记则未就。故方欲求同门诸贤之诗文。以为阐扬先生之遗意。而未及请得。幸望特赐一转语以成记文。而复次原韵寄惠。如何。此非徒为命直勉诫之地。亦可以发辉先师诲人之成德也。此间恐不可无高明一言之赠。未知如何。斋成之事实及先生之诗。别纸录去。更乞速附回教。以解此悬望。如何。
     戊寅五月日玄命直
诸贤书牍[金尚默]
入境倍切愿言之怀。而一候之至今迁就。实由疾病忧患。加以天雨路阻也。徒切瞻仰。伏问新凉。服履起居如何。向来贤閤丧事。不胜惊怛。伏惟伉俪义重。悲悼何堪。尚默。家门凶祸。游遭祖母舍妹丧。私怀哀恸。如何状谕。此来忽为三朔。以平日慕仰之情。其岂一拜之此迟也。轿马将发而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8H 页
中止者屡矣。今日亦然。并与一出而阙焉未奉。不成事理。先此替伸。更待水退路平。即谋进叙也。第念积水方涨。村闾赤立。窃恐长者有屡空之叹。略有奉呈。领纳伏望耳。
     乙酉七月日金尚默
诸贤书牍[金尚默]
右道案承嘉诲而说心曲。池塘楼台。淳风厚俗。固所难忘。而惟此一事。最为没齿之恋。归去洛中。如病得差。则不过飘缨结绶。与没趣之类。上下追逐于红尘紫陌之间。竟将何益于心身哉。十朔在此。不过一再奉拜而止耳。病里怀恨无终极。伏承下札。益仰雅意。眷眷者益深。谨审日间道体动止神卫百福。仰慰且荷。不胜区区。尚默。自来危疾。加以毒感。食饮全却。澌脱无馀。而尚此宛转床笫。无望起动。其将何以作行乎。自无东坡之高名。难望试期之差退。中路颠仆。势所必至。可谓罔知所措矣。
     金尚默
诸贤书牍[韩敬养]
初春。伏承至月下书。如续千里謦咳。况审其时静体味道神相。何等慰喜。岁改春徂。夏序又半。不审迩来湖山之胜。静观之妙。更若何。仰慕何尝少弛。敬养亲癠。长时弥苦。焦煎度了。身且不健。工夫无可言。益不胜离索之叹也。教意谨悉。昨年得接示朴丈签纸。辞旨严峻。似有未尽察事实者。创见惶叹。略异情事。语多狂率。重犯素分。追思自有难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8L 页
贷之罪。一慨一惧者久矣。德量弘大。曲施宽恕。更加教诲。益增悚惕。下教藏怒宿怨之云。初不欲怨怒。更何有一毫藏宿之端。第晏然任事。诚有不自安者。曾有逊役之事矣。下教既如此。朴俞两友。又频加诲责。若终不受。则又若真有藏宿者。义不敢终辞。幸已受置而毕役。必多未尽。素惧百倍。所可喜者。执事既以藏宿为戒。则自无藏宿。可以仰揣矣。既往勿咎。圣有谟训。伏望勿咎前事。而毋使别人知以取卞藏笑也。下书宜即仰复。而朴丈出宰海西。亦闻俞友捲室下乡。无凭便处。尚稽至此。尤增歉悚。
     乙亥四月日韩敬养
诸贤书牍[赵晸]
岁暮。殊方百感交至。而洛中亲戚。既不可见水央怀人。亦末由接。瞻言怅慕。徒矫首而已。即此料外承拜下札。伏慰伏慰。第闻令侄女丧变。惊愕何言。仰惟亲爱加隆。何以堪抑。仍问日间閒中体候若何。仰溯区区之至。晸。素来痰疾。重添南土之未閒。长时呻呓。已自闷怜。而埋头朱墨。晨宵挠汩。文字上。便如笆篱边物。尤用愧叹。所教并仰悉。附签亦谨见。个个尽合于鄙意。第当依此遵行计耳。讲日弊县。则欲以仲春初丁设行。考院则因十一日释菜时始讲计。未审座下忌故。果是何日。若值此际。则是甚难处。设讲初头。非座下。则无以成此事。讲日或差进退一两日。可以枉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9H 页
临邪。幸随便速示如何。白鹿洞规之读讲时。隐屏学规之付壁上。此是道院法门。依此仿行尤好。但其两规。果未及誊来。如有所录者。后便。使少年辈誊送草本。以为精写以用之地。如何。贵郡已经讲会云。欣耸万万。不审讲规依此添刚者以行邪。日前见安教官丈书。则以为冬间调史连苦。惟恐泉门遗集草本之未卒。方欲急急收誊云。诚极钦叹。
     丁丑十二月日赵晸
诸贤书牍[赵晸]
向承清范。虽慰宿昔瞻仰之怀。而缘暮未克从颂。归来馀怅。踰月难忘。不审至寒。閒中起居侯如何。仰溯区区之至。晸。归后痰病大剧。数旬作苦。闷难尽喻。道峰会籍及讲规二度。并送本倅许。亦要转过清览。从容一见后。商量指教。如何。明春弊县及考岩设讲初一者。枉临以兴起多士。则其为斯文之幸当如何哉。深企深企。
     戊寅二月日赵晸
诸贤书牍[李颐正]
向承二月晦日辱复。仍审味道起居安胜。慰豁良深。仰认远游师门。饮河充量。所得必富。为之健羡不已。而顾此衰朽。筋力莫逮。末由奉叩绪馀。恨如之何。即日清和。旅履万福。向审来谕。归期将在五月望间。倘是则留资实难。未知何以经纪也。生旧样依遣。而孙儿冠时。请教于吾尊。固是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59L 页
宿计。而适值尊远出。事不如意。叹恨奈何。就控此去卢友得一甫。亦与尊有世谊。而所恨。尚无一面之雅也。此友四年前谒寒泉门下。请其曾大父持宪公墓文。已得藉手以归。然不无数三段可以更禀者。而渠则亦有嫌不敢自达。故替此别纸书告焉。幸望尊侍坐函丈之暇。或可从便为彼替达。绍介于其间。倘蒙 丈席颔许。随其所请。特赐删改。(玉溪下书以尚书。故请改以先生之意也。)其为感幸。如何。且念尊先祖灵光大父主。从游于玉溪门下。称门人而操文致祭。推尊备至。师弟之义已重。今于此事。尊追念先谊。亦不泛然。故玆敢缕缕仰告。望须特谅此意。极力周旋。善辞告达。俾无落莫以副其至望。如何。且达第一条初头起文。玉溪诸子孙。多有未满之意。故得一家不敢自擅于其私家文字。尚未得显刻者。良以此也。其情可谓戚矣。并谅此意。如何。
     乙丑三月日李颐正
诸贤书牍[李颐正]
顷因孙儿过去驾谷便。聊付短札。而或虑尊已作 肃谢之行。不得承拜手札矣。忽此意表。专伻远辱惠书。忙手开缄。惊豁何量。第审向来久患背疮。症涉非细。不胜惊虑。幸望加护善摄。期于速收快效。如何。示意谨悉。而第念幼而学之。欲壮而行之也。虽入绣衣荐剡。何必以此自歉。不欲出仕耶。曾见尹进善瑞膺,韩掌令德卲。皆应 命于一命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0H 页
之时。以至升六。而或止或仕。随时久速矣。初何尝自画而不出乎。鄙生则年近八十。始拜一命之职。而亦过恨后。始承官教。虽欲 肃谢。何可得乎。生自春徂秋。长在寓中。去念后。始为还巢。而痘忌未得乾净。畏约特甚耳。伯心出疆。趁秋夕下来省扫云矣。何当奉唔。泄此积年阻怀。临纸。忡怅而已。
     乙亥八月日李颐正
诸贤书牍[黄胤锡]
孟夏渐热。不审道体康宁。向蒙经世年表。询问之勤。实有所感。略贡率尔浅见。而回教别纸。复谆谆不倦。只此一事。虽未为理数源头。而亦足以仰窥盛德之万一矣。然如凤洲之纲鉴。云间之图会。以至前书所援补编,指掌之类。左右参互。莫不与元氏之说相契。而不独历代总目为然也。胤锡之愚。何可舍古人可信之言。而一朝另行孤论乎。门下幸不终弃胤锡。则僭乞于此留意而教之。若乃陋学执迷之咎。即胤锡素所自歉。而长者谦光之盛。顾不惮于亲当。岂将以是使之知省欤。谨当反隅而铭佩也。
     乙酉四月日黄胤锡
诸贤书牍[申景浚]
积雨初霁。风气已凉。未审起居何似。伏惟味道益重。林泉之间。使如高明者。袖手高卧在优閒。自计得是。而为世道慨则深焉。向入 小朝筵中。亲承 睿旨。其求贤论经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0L 页
志蔼如也。不胜感忻。而一片神精。忽不觉飞到于白湖之边。恨无由致之耳。 恩除遽下。阴鹤声彻。其喜何可量。三足翁之中夜蹶起。虽见笑于傍人。而其志诚大矣。笑者。亦已知之。第杞菊盈畦。留閒山里。亦第二义也。高明必已有定。而愚亦有所妄揣矣。景浚散阁之官。尚有所縻。七朔京口。吃得酸辛。非不知于未嫁之时。而愁郁则多矣。奈奈何何。方拟节归。又滞院事。十月晦。似脱去耳。
     乙亥七月日申景浚
诸贤书牍[李克永]
一拜草草。遂经两朔。几乎仪范依俙。瞻望怅𨓏。如有所失。意外得接令胤。若复拜唔。稳承德容。其为慰幸万万。况伏审无前酷暑。道体康旺。尤何等喜贺也。第令孙患症尚尔。少年偶然之病。何其支离耶。奉虑不任。克永积年痼疾。固难一时差可。而初当南炎。蓓蓰添剧。又有不得已者。连年奔忙。所谓调理。亦不能尽方。私闷。教事谨以来书。转告于季父。季父复书。又有详酌玆事。非一二日紧急。且季父所以奉周旋者。非为颜面私请。则毕竟图成。庶无可疑。似不关克永在否。而归期以极热故。姑未定日耳。
     李克永
诸贤书牍[元仁孙]
阻阂之久。曷胜瞻恋。即惟寒冱。起居增胜。区区慰溯交并。记末宿疴。遇寒见添。酬应镇日。作挠种种。闷怜奈何。馀挠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1H 页
倩。不宣。伏惟照在。
     丙戌复月日元仁孙
诸贤书牍[李基正]
逖违德容。第有多少瞻仰之私。乡褫忽致前冬下赐崇帖。敬审伊来为道增重。区区伏慰。何可量也。忽已献发。履玆三阳。一直万吉。基正奉拜陵寝。秖增兢惶。孤露逢新。益觉悽怆。加以望乡之愁。忆兄之怀。无可言矣。奈何奈何。荷此不遗。致勤远存。感戢良深。伏惟下察。
     辛巳元月日李基正
诸贤书牍[尹昌鼎]
向来惠复。尚庸披玩。今始行冬令。天时固得序。而弊缊负暄之苦。则还不如前日之温也。念家累及贫交。未尝不栗然而寒也。即候此际。学屦如何。所慎见已快去否。閒忙忧乐。顾工夫无处不在。而子夏其不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仁在其中乎。疾病忧患。易使四者放废。工夫之长进。亦莫如吾身清健。今起居如意自适否。过此一月。则兄年六十少一。弟遽五十有四矣。所成就者何事。良自悼叹。弟近为感冒所困。又眼病。艰于灯下看字。惟早寝晚起是事。日忘其所知。月失其所能矣。抚念初志。其将如斯而已耶。讲说付签。自伯心所晚至者。因其不安居。今始猥献浅见。别纸俱在耳。与闻固为荣幸。而迟滞反报。宽恕是冀耳。讼官之摘奸。想已成矣。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1L 页
戊寅复月日尹昌鼎
诸贤书牍[尹昌鼎]
自离南斋。信息亦不复续。虽势使然。而惟方寸无伤耳。古人做工。年卲而德弥高。不知年来果如何。想蓍龟有益神之妙。而乡闾之报。转有可虑者。是三南之为赤地。惟吾辈当先填壑。而念圣人所忧子弟多暴者。亦恐吾辈当为责首其不当。相与益励者乎。李伯心今按一道风教。其宣 圣化安斯民。不负吾先生所教否。弟不能得力于贫窭之常。而作此墑埴。乌得无赧于中夜之念也。贵郡太守。是曾所识。故托书以申候。而兼恳其礼遇。未知施如何也。
     壬午八月日尹昌鼎
诸贤书牍[教下生柳廷烈]
辞退后。一切不得嗣音。瞻菀何可量。忽已岁换。伏惟静中道体若序万福。区区景慕日夕弥勤。廷烈偶得阿睹之疾。首尾五朔。苦歇无常。不能极意看文字。闷闷。元来懒惰者。重之以如此疾苦。恐终无闻而毙。只自抚躬。悲怜奈何。一自山颓之后。痛哭而归。跧伏穷庐。无他师友以先后之者。区区所向仰。惟执事而已。既不得数数进候。以袭耿光。则伏望特赐德音。警此昏愚如何。先师遗集刊事。毕竟至于何如境耶。伯心令所答何如。想有诸处往复。详细下示。而家状草本。并为示及伏望。论语讲说誊出事。如不始工。姑置之如何。调度不至屡空否。只祝道体神相。慰此微诚。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2H 页
甲申二月日教下生柳廷烈
诸贤书牍[闵百奋]
相望莽苍。尚阻一就。寻常怅仰。继以歉叹。即日静履起居何如。驰溯区区。百奋。为治愦愦。早宜自处。而苟蹲至今。愧惧恒切。加以守法不谨。竟被谴罢。悚懔亡已。而此时脱湿。实为私分之幸。归期似在望后。未前。当图隙进稳耳。左录薄物。深愧不腆。而窃附周急之义。倘蒙俯垂谅纳否。伏惟下照。
     丙子九月日闵百奋
诸贤书牍[侍生郑锡休]
不得拜唔。殆近数十载。而未修起居之问。亦已久矣。南中士友之往来京洛间者。近日绝不得相逢。风便声息。亦何由得闻。伏惟座下。已享稀耋。髭发衰谢。可想其无馀。而气候精神。不瑕顿减耶。区区向慕。夙宵靡弛。侍生向老善病。风湿之症转痼。而为腰背之痛。如遇风寒暑湿。则不离枕席。深恐此疾与死俱终也。年逾四十。始见二毛。不是异事。而数年之内。便成颁白。此无乃丧祸积伤之致否。平生窃慕座下德义。欲学而未能。惟此早白一事。有相似之端。此亦声气相近而然耶。好笑。所谓工夫。费得半生精力。专靠于举子之业。此亦终未得之。不谅命数。妄生匪分之罪。今乃觉寤。欲收桑榆之工。而疾病沉顿。加以贫穷缠缚。定无勇往直前。改头革面之势。中夜思惟。不胜怆愧。委进轩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2L 页
一叙情曲。自是夙计。而身造不远之地。未拜而归。此心怅缺。至今蕴结耳。先师遗集。伏闻已就剞劂云。幸其大事有成。而卒役无期。是可闷也。但其议事之际。不幸有阋墙之事。景色之不佳。座下想亦闻知。而书牍往复之间。想有难处之端矣。何以为之耶。此事是非。有许多曲折。许多纷纭。固非局外之人所可与者。而但论其刊行与否。则未知其必不为之也。目今爻象。一彼一此。便成角立。如非大力量。则无调剂之势。而其间论说。亦可商量也。彼此之意。欲覸座下之一言。此正十分审量处。必须慎之如何。区区慕仰之忱。不能自外。敢此仰烦耳。
     
乙酉正月日侍生郑锡休
诗[安衢]
我居冠岳下。君家天台中。天台与冠岳。水长山几重。适焉寒泉上。洋洋弦诵声。我时负笈至。君亦操杖从。积习三年步。重茧百舍足。事一尔心丹。研精尔发白。三夏丈席间。与君同周旋。窃喜蓬麻益。襟怀自相亲。我自叹脂韦。君能砺针石。身若不胜衣。心如百鍊铁。天赋固自好。学力亦难诬。猥忝观善列。抚躬多愧惧。一别秋山路。迢迢不可攀。停云与寒月。千里劳梦魂。
     丁巳八月日安衢
诗[李仲浩]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3H 页
长安秋色晚。黄花待雨开。折花欲遗谁。有朋自南来。问君家何在。白云满天台。未言心已醉。况复同酒杯。千里愿闻道。吾师得英才。发轫向圣门。日暮路悠哉。来时青草路。今见黄叶堆。长风吹短袂。终南正崔嵬。三夜联床宿。松月同徘徊。相逢更何处。泉上有老槐。
     李仲浩
诗[立之]
经年习步积深诚。从我先生七百程。居门六朔今归去。赢得南州处士名。
     立之
诗[李仲五]
秋风相揖老槐阴。端默容仪又道心。千里从师知有乐。清宵讲席一灯深。
同归故社正秋阴。野旷天寒远客心。杳阔南程行不止。羡君湖海隐惟深。
立马秋庭老树阴。乾坤摇落共伤心。送君云外随归雁。酒尽离樽岁色深。
     李仲五
诗[崔受复]
泉门多日共周旋。湖外归鞭欲曙天。相对他年要刮目。从看理气释涣然。
     癸亥冬崔受复
诗[金时准]
 五行虽各禀一性。而浑然之体。未尝不具于一行之中。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3L 页
一尘虽微。亦五行中一物。何谓太极之不具于其中耶。讲究多日。竟未归一。于此不合。何处求合。临别握手。更赠一言。惟老兄深思也。
万川共照看天月。千个同圆验水银。形虽有别理何缺。太极分明在一尘。
     癸亥至月日金时准
诗[安衢]
研精尔发白。事一尔心丹。烈烈古贞妇。有孙名不刊。白湖窝新辟。玉出山更深。中庸一部说。传得圣贤心。清洌寒泉水。饮之满腹归。归日荣乡里。萝衣胜绣衣。
     乙丑端阳安衢
诗[郑锡休]
泉门三载共周旋。至乐心中语可传。一作江南千里别。魂随白浦钓鱼船。
自古论交无老少。不须尔汝贵相知。齿德于吾无一有。如何长者许心期。
创得新窝白水名。水哉奚取取其清。中有惺惺主翁在。秋天寒月照心明。
     郑锡休
诗[李木]
 杨斯文季达甫。于余为丈人行。庐墓一年。明将治任以归。临行。索别辞甚勤。余虽无文。不能酬寻常文字。于是丈行。可无言乎。遂以三七绝。奉尘行橐。诗曰。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4H 页
玉貌白须非有求。已闻雅望蔼湖州。泌水衡门何处地。赤城烟雾愿从游。
庐墓心丧赐后杨。一期六载不须方。失声城北辞归痛。今日寒泉又一场。
去岁先生送子诗。古龛疏影是前期。今焉人事嗟非昔。嘶马东邻谁絷维。
     丁卯冬至李木
拜别杨处士先生[门人李耒]
白水杨先生。甚矣何其衰。一期筑场馀。今古子贡悲。流序七日复。治任欲何之。君子怵惕意。松楸梦中思。征马嘶北风。归鸟恋南枝。两地去留情。弟子别严师。宁昧远抠衣。亲庭正难离。最是相思处。清宵对卷时。孤负勤教意。▣▣▣▣儿。经学旧家声。不惟恐失隳。放心向谁求。奔驹难受羁。玄冬此别后。秋风是前期。努力慎行李。历路多险巇。临别岂无言。把杯赆一诗。
     丁卯南至门人李耒
拜别杨处士先生[慎尔仪]
寒泉相别岁频除。迂路忽蒙访索居。惆怅虹桥消息断。分明函席典刑馀。看来衰发谁非理。认得灵台本呈虚。端木独能闻性道。只缘颖悟莫如渠。
     己巳四月日慎尔仪
白水窝次韵[朴圣源]
闻君湖上胜。终老架茅椽。几静来沙鸟。窗明近玉巅。乐饥歌泌水。充渴味寒泉。白首谈经地。真成识字仙。
     癸酉仲秋朴圣源
白水窝次韵[朴宗植]
宇宙杨夫子。行藏屋数椽。月光涵白水。云气护苍巅。倚枕游华胥。弹书咏洌泉。乐全尘不到。平地是真仙。
     朴宗植
白水窝次韵[朴宗干]
吾道其南矣。先生卧一椽。清风来白水。寒月上苍巅。得意庭交草。探源谷有泉。超然尘事绝。谁谓世无仙。
     朴宗干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4L 页
白水窝次韵[朴宗彬]
朱门踪迹绝。湖上寄茅椽。有约随閒鹭。无心对碧巅。悬瓢安陋巷。鼓箧咏寒泉。白首颜常渥。飘然望若仙。
     朴宗彬
白水窝次韵[俞彦䥧]
境与人俱胜。茅茨压数椽。箪瓢甘陋巷。云物媚芦巅。义理分毫缕。工夫验火泉。沉潜黄卷里。岂是学神仙。
     俞彦䥧
白水窝次韵[俞彦镐]
灵境惬幽性。云岚结小椽。临阶清泻濑。当槛翠开巅。山出洗尘雨。枕鸣泽物泉。桃花好时节。一棹拟探仙。
     俞彦镐
白水窝次韵[安载迪]
清癯杨老友。构结数三椽。愿学惟朱子。名区亦玉巅。盈科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5H 页
有白水。不舍接寒泉。尽是吾儒者。休言地上仙。
     安载迪
白水窝次韵[李行祥]
静有考槃趣。灵丘护短椽。月涵澄水面。玉韫辉山巅。景物分云谷。渊源溯洌泉。于焉忘老至。乐处便真仙。
     李行祥
谨步来韵。留别白水丈。[李徽之]
玉山清秀金滩净。中有幽人野鹤同。我叩疏扉论道义。君从讲席启愚蒙。梅轩皓月延新客。芦岭归云信化翁。他时文会惟凭梦。应送宾鸿望眼穷。
江南芳草暗销魂。望里寥寥处士门。北去自羞丛桂月。徒然朱绂詑 君恩。
河阳桃李几回春。来暮歌稀愧我民。幸遇盖公曾问政。德音频寄北归人。
     己卯五月日李徽之
敬次玉山讲会韵[黄汝博]
阙西夫子白湖垠。传得泉翁道脉真。天地岁遒金气候。古今山蕴玉精神。襟怀爽朗看流峙。谈讲从容验智仁。此世谁同潜室问。徽言宜启后来人。
     癸未北至前七日黄汝博
序[安宗茂]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5L 页
昔我先师在世时。同游之士甚多。其中自有亲疏之分。虽愿言相从如吾季达者。亦无以源源相见。及夫梁摧之后。南北各散。参商远隔。生而不能以讲业而相长。死而不能以时相闻。比若父母亡而同气又从而相千里矣。吾辈于此。又何以为心哉。幸于今年。执事留京半一年。于此若能相随而不离。则庶可以成夙志而有仁资之益矣。宗茂积悴于书牍之后。今又金火之交。痰结气虚。日事呻痛。将无以就别。虽于行旆南下之后。前日之怀。耿耿在心。顾何益哉。至于晓炊一事。初既大言。而终不践言。甚是愧处。因念自道之不传。群儒虽多。而皆不免仁智之偏。如宋之程,朱。我朝之静,栗。虽閒百世一出。能追其道者盖鲜焉。若我先生之出。则天意若有在焉。盖其德合中和。不偏不倚。晚年气像。益可验夫不勉不思而从容乎道矣。如吾季达者。积学切至。岂无见乎此乎。盖当丙寅之冬。门下受恩者。皆以三年之制。筑场不去。则于报先生之德。追先生之恩。庶可无愧。如文集修正等事。亦可于此时修举矣。惜乎其时诸贤。计不出此。筑场之人。不过季达与仲鸿而已。宗茂平生。尝自罪此一事。而不敢有以病自诿之心矣。遗文事既失此机会。故八年之间。尚未能聚会为一本。今日淫雨年年。人类将尽。若不能以数十馀件。分藏深处。则遗失不传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6H 页
虑实有之矣。宗茂尝昼而思夜而度。将百世之下。有豪杰者作。而责今日之门人曰。先生之德成就如是。而惜乎其门人之不能善述以惠后人也云尔。则其罪咎将如何也。幸赖执事奋勇南上。语录经义两事。幸而就绪。其馀诸事。殆同千里之始一步者。实未知何以为计也。宗茂今乌头。力去言行多尤悔。如季达者不赐一言之惠以救药之。则恐不免为小人之归。幸赐顶门之针。是所望也。
     癸酉八月日安宗茂
序[朴圣源]
余穷居而性拙。不能交当世之贤。虽近在京洛畿甸者。罕与相识。况于跧伏遐乡而声闻之不及者乎。幸而游学泉上。获接四方之士。于湖南。得杨季达。然季达之始来也。门下诸人。盖莫不称道。而独余未及相逢。其再到也。始接其颜色。聆其声音。一见可知为笃学力行之人。又承先生尝评品及门之徒。以季达为湖南中第一。余尤倾向。始有定交之意。盖其识面虽后。而知心则未必为它人后也。及与之久处讲讨。其见理多所自得。益验其平日用工之勤。又能深知先生之道。必欲使徽言奥旨。传而无失。凡所以效力于修删发挥之间者。一出至诚。其功最多。非惟吾所不及。同门诸友之贤者。未能或之先焉。是岂但为湖南第一而已乎。先生所云。特就八路中。各举一人之尤者。故其言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6L 页
偶如此耳。余窃自妄谓知先生者。莫如季达。知季达者。又莫如吾。唯自顾无一可以见知于季达者。则未知季达知吾何如耳。然近观季达于吾攻过责善。有加于前。又以尝讲质于函席。而吾所未及闻者。与其所自得而不轻以语人者。为余备说。盖自山颓之后。吾党益寥落。实有七十子未亡。大义已丧之惧。共与勉力此事。使先生辛苦著说垂诲之意。幸不至于坠晦者。非一二同志则不可。其意可悲而其诚益可尚也。以此言之。季达于吾。亦不无所望。不可谓吾独知季达。而季达不知吾也邪。以余穷居性拙。不能近交。而得此知心之友于千里之远。岂亦有宿缘而然者邪。然友岂可易言哉。始余逢季达也。特慕其名而托其交。及其处之久而后知之深。知之深而后交之切。世之一朝相面而托以心交。一言相合。便许以知己者。岂友也哉。𨓏岁季达自场室哭归。相顾悽黯。一散之后。南北漠然。恐无重逢之期。今年夏。余偶入城里。白发韶颜。宛在吾傍。乃季达也。握手惊喜。如梦如痴。与之联枕。对卷于逆旅斗屋。恰似泉舍旧事。又携至余渼江新居。极意谈讨于三山二水之间。人间好事。无过于是。虽有约难遂者。而今于季达。不期而得之。又前日讲义之商确而未了者。近来所辨文字之欲待季达斤正者。无不相对修润。岂天诱吾两人。俾有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7H 页
闲于先生之道。而不独吾区区心期之相与感通而然者乎。季达临行。语余曰。吾以遐方微士。幸而受知于夫子。又幸而见知于子。而顾无以使后人。知吾与子相好之深。吾曾受先墓铭于夫子。今将以碑篆托子。而子必以不能辞之。盍为一言。俾作传家之资乎。余欣然曰。诺。假令吾能书而书此碑额。此何足以使后人。知吾与子相好之深邪。遂历叙平日吾知季达。季达知吾者而贻之。然吾两人既曰相知。则必使其所知。终始不负而后。方可以无愧于心。而亦可使后人知之。此吾之所尝惧。而亦季达之所宜加勉者也。季达知乎哉。
     
己巳四月下浣朴圣源
序[李伏龙]
伏龙僻在关西穷乡。志于道而无师友讲劘。孤陋甚矣。以此悯之。来从寒泉陶庵先生学焉。时兄自湖南来。亦从焉。一见相亲。则不啻直谅多闻而已。素有高趣。常甘淡泊。闻道早。博学力行。颇有古人风。于我多有薰陶之益。实则亦师也。此岂非我之福也。以此不离兄侧。昼则同案。夜则同衾。情义有若兄弟也。噫。日月如流。时序催寒。故兄向南而我向西。不胜离怀。临别何以赠言。兄之高明。非弟所窥。然走马加鞭。古人所戒。愿益加勉。毋为未达一间人也。
     丁巳闰九月日李伏龙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7L 页
皞皞亭记[俞彦镐]
杨公季达。家于淳昌白湖之上。既得陶庵李先生所书白水窝三大字。扁其居。又于湖岸。得一奥区。负山而面水。有霁岩者三峰。尖秀以为案带。公将拟起屋数楹。为燕处颐适之所。而取王者之民皞皞如也之义。名以皞皞亭。盖已经纶乎心上。其亭成。早晚事耳。丁丑秋。公有事至京师。与余留连者累日夜。临别。公以亭记属之余甚恳。余尝知慕公深矣。特以山川之间阻。不能勤徵逐。今乃以文字。得托名于檐楣间者。固心所愿。则遂强拙为之记曰。大哉。皞皞之义也。皞皞者。广大自得之谓也。顾今 圣明在上。声教普讫。八域含生。举皆囿于仁天化日之中。则凡我圆颅而方跗者。夫孰非皞皞之民哉。然则公之特以名所居。有若自专其乐者。何也。抑亦有众所不知而己所独得之实乎。窃尝推之。天地万物。只是一个自然耳。故形形色色职职芸芸。凡充满于天地者。莫不各有自然之理焉。王者代天理物。亦不过因其自然之理。俾人与物。各得其所止矣。此所谓皞皞也。然而众人则但知饥食渴饮居居于于之为可乐。而莫识其所以然之理。惟深于道者。乃能觑得乎人物性命之微。圣神位育之妙。盖知之也深。故乐之也切。乐之也切。故其乐也异乎人之乐矣。若是则公之命名皞皞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8H 页
之实。可知已。尝于读书之暇。翛坐亭中。虚心静观。则凡其效状于棂槛之外者。无非自然之象。彼山则峙矣。水则流矣。鳞介者潜。羽翼者翔。风云之猋扬。草木之汇荣。都自得于造化流行中。既会之于心。又反之于身。动静语默得丧欣戚。一皆循其自然。以自率于匡直辅翼之化。则其所存与所遇之时默契而融会。表里相发。心境俱适。无所往而非吾之乐矣。每花朝月夕。击坏鼓腹而歌曰。生于太平。长于太平。死于太平。则是其广大自得之乐。岂众人之所得与哉。然则以皞皞而名公亭。夫孰曰不可。于乎休矣。昔曾点之言志也。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叹其有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意。吾知公胸次。亦与古人一般矣。愿于异日暮春者。舂粮策蹇。往备冠童之列。与之相羊。游泳于霁岩白湖之间。从容论其悠然自得之乐。以发皞皞之义可乎。姑书此以俟之。杞溪俞彦镐记。 丁丑八月日。
学古斋古礼跋[李维]
学古斋者。余友杨季达应秀号也。季达世家湖南之淳昌。自幼少时。已自知力学。及其年益长。而学益进。乡中士从游者众。季达日与之讲讨。辨难于斋。仍号其斋曰学古。其意以为人不可以不学。而欲为学。必以古之圣贤为期。于是乎于世之荣利纷华一切人所钦羡而艳慕者。盖不屑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8L 页
如也。是以于天下之书。非圣贤者。未尝一经于目。岁丁巳。来拜吾先生寒泉之上。遂定以师弟子礼。退而与维等几十人。讲习于私次。以其暇日。得乡饮酒乡射二礼而读之。慨然曰。是古礼之宜于今者。吾将归吾乡。与吾党小子。讲明而隶习之也。乃随手誊写。作为一册。呜呼。今之欲学古者。舍是二礼将焉学。亲亲也贤贤也贵贵也长长也。于是焉备。孔子曰。观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大哉。礼之为用也。今之世人纪不明。万品不叙。都由乎是礼之不讲也。呜呼。礼不可不讲也。若季达者。可谓知所先务也。然礼则一也。有公私义利之别。季达归而讲是礼于家也。一家之老幼上下。莫不有序而底和。以至于一里一乡。亦莫不皆然。则斯岂非礼之为贵而其为效。岂不远且博哉。若以是为私为利。欲人之谓我贤。谓我知礼。欲以为一时之美观而止焉。则不亦近于新莽之周礼乎。是大可惧也。季达勉之哉。孔子岂不曰古之学者。为己也云尔乎。
     丁巳九月日李维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9H 页
从游录
宋明钦(字晦可。号栎泉。) (逸祭酒。文元公。)恩津人
金元行(字伯春。号渼湖。) (逸赞善。文敬公。)安东人
朴圣源(字士洙。号谦斋。) (文判书。文宪公。)密阳人
俞彦鏶(字士精。号大斋。) (逸参议。)杞溪人
俞彦䥧(字士美。大斋弟。府使。) 
俞彦镐(字士京。号乐五轩。大斋弟。文左相。忠文公。) 
李维(字大心。号智庵。陶庵先生从弟。) 牛峰人
宋文相  (牧使。)恩津人
慎尔仪(字可象。号醉村。) (侍直。)居昌人
慎守彝(字君叙。号黄皋。) (教官。)居昌人
安宗茂(字如松。) (县监。)竹山人
李济远 (陶庵先生子。文大司谏。) 
李基敬(字伯心。号木山。) (文参议。)全义人
安衢(字达卿。号果斋。)   
康逵(字仲鸿。号井田。) (参奉。)信川人
赵晸(字寅瑞。) (文吏议。)丰山人
李徽之(字美卿。号老圃。) (文右相。)全州人
李行祥(字公履。号旺休。) (参奉。) 
韩敬养(字士涵。)  清州人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69L 页
安璛   顺兴人
李颐正(号遁村。) (参奉。)全州人
金厚颙(字子威。号迂斋。)  光山人
朴新克(字季堂。号节窝。) (进士。)咸阳人
朴献可(字圣至。) (参奉。)咸阳人
罗炯奎(字心甫。号新斋。) (进士。)罗州人
玄命直(字士敬。号寻初斋。)  星州人
李健(字士以。)  宁川人
申景浚(字舜民。号旅庵。) (文承旨。)高灵人
权悦经 (华山先生子。) 安东人
梁学谦(字恭伯。号麟岩。) (参奉。)济州人
柳廷荩(字忠甫。)  高兴人
元景淳  (文判书。)原州人
元仁孙(字子静。) (右议政。文敏公)。原州人
赵重晦(字益章。) (文吏判。忠宪公。)咸安人
李伏龙(字起汝。)   
郑师洙(字鲁源。)   
金尚默  (文参议。)清风人
尹昌鼎(字季周。) (牧使。) 
郑锡休(字德之。)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70H 页
金时准(字平仲。) (进士。) 
金乐道(字伯真。)   
安载迪(字仲劝。果斋侄。)  
崔潜(字时用。)   
崔受复(字善初。) (进士。) 
李仲五(锦湖散人。)   
李仲浩
门生录
黄胤锡(字永叟。号颐斋。) (翊赞。)平海人
梁济人(字仲涉。号养性斋。) (佥枢。)济州人
梁济身(字汝康。珠山居士。)  济州人
郑栽(字彦用。号竹溪。)  延日人
杨春泰(字养叔。号鞍岩。)   
李禾(字子实。陶庵先生孙。县监。) 
李耒(字仲益。陶庵先生孙。参奉。) 
金天若(字启甫。先生婿。) 光山人
金仪祖(字克后。号龙溪。先生婿。) 蔚山人
权克达(字能彦。号退洞。)  安东人
尹致和(字子仲。号颜谷。)  南原人
杨福臣 (先生侄。)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70L 页
杨宗甲(字会元。号龟隐。先生孙。)  
杨宗乙(字敬天。号敬庵。先生孙。)  
柳廷烈   高兴人
金光晶   金陵人
林启浚(字润天。) (进士。)平泽人
姜翊周(字大老。)  晋州人
尹周赫(字君素。号竹林。)  南原人
金珖   金陵人
金庆禄    
徐后长(字敬仲。)   
裴烨(字子实。黑石处士。)   
李盛郁    
金声律(字和甫。)   
金瓛    
成德弘    
金泽元    
朴乃垕    
金载秋    
金泽霖
[白水集板权纸]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71H 页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三十 第 1L 页
삽화 새창열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