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x 页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诗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1H 页
白水斋感兴诗
静观天地妙。只是一个神。竖看无终始。周览岂有垠。太虚浑然体。包括无极真。机缄自动静。变化生屈伸。阴阳运两端。斯分秋与春。游气合成质。化生物与人。本体无变易。随物赋在均。然(一作而)其发知觉。血气乃(一作即)相因。惟人所禀质。视物特精纯。所以心最灵。独能尽五伦。明德寔谓此。浑全即是仁。形气有时尽。此神元无沦。泱然又浩然。生生有日新。安得达此者。相与为比邻。
  
其二
程朱两夫子。理气说分明。如何后之人。争辩自不平。其所得见理。只是气精英。(朱子曰。气之精英者为神。在人则为理。)其所指为气。专是形已成。所见既已偏。安得无交争。条理文路子。无间粗与精。气有形不形。显微各异情。苟能达斯理。驰骋可纵横。试与知旧道。小怪大则惊。人微理极玄。言固不可轻。姑记所独得。以待尧夫生。
  其三
恭惟皇上帝。大和赋与人。是为气精英。本为五行神。在人为五性。全德谓之仁。(朱子曰。气之精英者为神。金木水火土非神。所以为金木水火土者是神。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1L 页
在人则为理。所以为仁义礼智信者是也。)得血生知觉。成心主一身。(周子曰。形既生矣。神发知矣。朱子曰。动物存血气。故能知。又曰。成之在我则主乎身。)是知心与性。名异实相因。可惜近世儒。见道失其真。
  其四(逸)
[本文缺]
  其五
太极乘阴阳。以为天地帅。性之在人心。与此元无异。所以一心中。气则自有二。阴魄由形生。阳魂自天至。阳魂与阴魄。妙合生智思。率阳为公道。循阴作私意。明者达斯理。克复是从事。常秉纯阳德。终始仰不愧。世儒昧心体。专以血精视。交争分数说。胡叫骂人肆。夷考其行事。莫非血气使。念此何因尔。未窥昭旷地。
  其六(逸)
[本文缺]
  其七
吾闻道家语。气有先后天。所见极精明。说得妙且玄。虽然知未周。遗却理一边。存心尽人伦。不要学圣贤。专意鍊精气。求以做神仙。假使成厥功。逆天为大愆。脩短矧有命。长生岂必然。一启诞妄路。流弊千万年。所以君子学。穷理贵周旋。
  其八
濂翁说无极。张子言太虚。极之乘太虚。譬若人骑驴。二者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2H 页
元不离。合为气始初。极之有动静。即是虚卷舒。两仪从此立。变化如春嘘。天地有时尽。太虚独自如。静极还复动。居然又堪舆。混辟自无穷。循环犹居诸。
  其九
无形一圆丸。化生大鸟卵。中黄专主静。皮壳常转斡。动静一以分。气质殊冷煖。冷煖相变合。生物自无算。形形与色色。灿然两间满。所谓一圆丸。无物不主管。物之生与灭。大小有长短。丸之化生卵。源源无间断。此言虽似狂。非如佛语诞。
  其十
人生天地间。均禀五行秀。性理皆纯善。圣愚无贫富。苟能致吾知。精义靡不透。又能诚其意。德业可成就。无论贵与贱。惟德是宜懋。周公出王家。伊尹起耕耨。盛(一作圣)其网罗密。贤俊岂见漏。隐身鱼盐者。终被文王收。假使不遇时。何叹才未售。颜曾何尝仕。声名满宇宙。奈何今世士。持身太鄙陋。不求饱仁义。羡人衣纹绣。
  其十一
大哉圣人道。其体峻极天。用则至细密。曲礼有三千。三千无阙遗。道德方得全。奈何陆子静。弃礼甘学禅。猗欤张夫子。教人礼为先。学者有据守。行身寡咎愆。其视陆氏学。贤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2L 页
愚大(一作自)相悬。礼亦有本末。工夫不可偏。君子本义尚。祝史末文专。专文亦为失。轻重可无权。所以程先生。诚心与叔传。义理自无穷。切磋可忽焉。嗟我同志士。中正宜勉旃。
白水窝。敬用朱夫子考亭韵。
无处堪投迹。缘江寄一椽。潜心白水里。聘目玉山颠。饥到啖田藿。渴来饮谷泉。穷经乐自足。何必愿神仙。
登玉出山。讲玉山讲义。和从子福臣韵。
紫阳去后几年还。继讲遗编又玉山。为学指南亶在此。觉来心地自安閒。
洋洋圣道大无垠。晦老玉山开示真。主敬存心全厥德。致知精义入乎神。分言体用多般理。统说原头一个仁。玉出山中重讲此。今人亦是古之人。
冬至日。次康节先生韵。
冬至子之半。天机已密移。阴消必致势。阳复肇基时。臭味何尝有。声音亦绝稀。虚中含实象。我愿质包羲。
次明道先生韵
浑然太极无形容。化出青黄与白红。色色林丛虽各异。生生神妙自相同。显微细察真精上。虚实须分气质中。学到天人为一处。千秋几个是豪雄。
游寒泉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3H 页
我向春风座上来。梅花灼灼更奇哉。先生分与太和饮。浃洽中心发两腮。
敬呈先生
   丁巳四月。始诣寒泉。一日先生曰。君能诗乎。对曰。未也。先生曰。试为之。吾当和之。乃作五七绝句各一首以进之。先生览毕。顾左右曰。此诚有不习之态。文则理长矣。遂和之。
有苗在田中。暵乾久仰天。一朝逢霈雨。生意自油然。
先生何事不遑息。方障百川欲注东。小子虽无神禹智。思将撮土补成功。
  
附和韵
 肥瘠不关田。雨旸惟听天。且各尽人力。时来兴勃然。
 吾知告子不知性。相彼百川流必东。若非大智行无事。那得平成万世功。
敬次先生煮蔬韵
静里看天理。流光自盛衰。夏来春去后。花落实生时。杯酒从前乐。饭蔬此日宜。先生体道意。难写一篇诗。
暮春。先生赏梅花。因饮赋诗。敬次以和。
丈席移庭前。庭梅最可怜。始闻鱼跃水。复见燕飞天。细雨春心普。光风醉兴偏。谁知归海凤。频遇青云仙。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3L 页
附原韵
 移席坐花前。微阴春可怜。鱼生谷雨节。燕飐麦风天。过雨催时霎。残香入酒偏。重来白发客。颜少讶真仙。(白发客。指应秀也。)
敬次先生韵
   立秋日。先生作诗以戒诸生。又命之次韵。应秀辞以不能。先生笑曰。不次韵者。非吾弟子也。乃敬次。
盖闻人最灵。所以参三立。阴阳迭代序。可验天道立。仁义久不明。人道何由立。幸有我先生。心为天地立。颓波万里中。砥柱屹然立。师事十年间。粗窥卓尔立。发轫从此日。图惟有成立。
  附原韵
 自从三十岁。学孔长诵立。朝暮且七十。此学犹愧立。天时迭代序。秋节忽惊立。心焉倍怵惕。顾眄如有立。惟义与仁对。人道由玆立。浩然此一气。集来庶几立。嗟我二三子。勉勉早自立。
敬次先生韵
   先生因病不能语。作诗以谕门人。门人多为之次韵。应秀亦述志以进。先生览毕。使韩士涵读之曰。善哉意好矣。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4H 页
贤如子贡何问述。默识心通更有谁。虽然至教终无倦。一贯曾参鲁得之。
  附原韵
 数十年来多少话。一言受用问为谁。圣人自谓吾无隐。老病如今窃愿之。
敬次先生韵
   先祖妣烈妇墓前。有人冒葬。应秀每以是奔奏。先生怜而作诗以赠。遂敬次。
孤魂受侮是堪怜。举世淊淊视恝然。惟有先生加恻隐。吾知感祝在穷泉。
  
附原韵
 孙生十世见犹怜。此理今人视漠然。感子遑遑奔奏意。仁端不觉发如泉。
筑场时有感
海阔天高处。哀鸣独凤飞。仙人不再遇。叹息将安归。
 
(乙丑夏。讲中庸讫。诸生将告归。各承命赋诗。先生以应秀不能诗。命诵古人诗以代之。应秀乃诵李白诗凤饥不啄粟篇。诵至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之句。先生击节叹赏矣。后先生手写其全篇以送之曰。季达临别。诵此诗。虽不能诗。能识诗意。今余诗语实本于此。而不为之注。孰知其意耶。呜呼哀哉。)
闻莺有感
   每岁春夏之交。先生率诸生登山。时习乡饮仪。使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4L 页
冠童。或诵归去来辞。或诵风雅。诵声与莺声相上下。先生举石曼卿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之句。以讽咏之。近日连闻莺声。益切哀感。得一绝。
莺乎恕我情。莫近耳边鸣。诗诵未由再。那堪闻尔声。
公履归家。尤用悲感。
公履有亲在。时时作觐行。此身无所往。何处诉哀情。
记梦
   梦中先生诵说古赋一句。而第二字音。应秀问曰。谓肆字乎。先生曰。非也。欲书示其字。而仍默思良久。应秀忽成小诗以哦之。
先生不能语。弟子亦不语。恭惟千载心。秋月照寒水。
病中记梦
   病中梦。先生命之曰。坚韧用力。收敛身心。以之克敌也。应秀依其言。即收心以至至静则本然之全体。瞭然于心目之间。先生复曰。工夫自当如此。应秀对曰唯。此乃所谓致中也。觉来。遂成一绝。
因疾得心法。转凶还为吉。丁宁师所传。惴惴惟恐失。
赠别郑德之(锡休)
一失䲶鸯侣。(先生每称吾二人为䲶鸯。)何时复共飞。西南虽各地。心意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5H 页
愿同归。
见梅有感
   癸亥冬。先生日与诸生赏盆梅。饮酒赋诗。甲子冬。则盆梅未开而应秀告归。先生赠诗曰。去年别君梅欲落。今年君去梅未开。梅落复开人去来。此中岁月长相催。满龛花开君去后。更添明月照瓶罍。我有新诗谁共吟。攀折一枝无使回。来年庭树开落时。白发抱经能来哉。乙丑春。应秀复来拜曰。白发抱经复来矣。先生笑而相乐。今又见梅发。而人事则非。哀陨之中。益切哀陨。不知不觉。忽成此诗。倘所谓有诸中。则形诸外者耶。悲夫。
古峡春深日正迟。庭梅花发去年枝。抱经白发来留久。底事先生若不知。
挽郑鲁源(师洙)
城北方深安仰恸。忽闻吾友又亡云。孤生独立将焉往。地下从师郤羡君。
病中。连梦先生视疾。仍得少愈。感得一绝。
生死师门罔极恩。糜身粉骨讵能报。惟存一个相传心。惕厉乾乾永锡保。
己巳元日。余年五十。作此以自勉。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5L 页
仲尼五十知天命。伯玉知非亦是年。小子无知又无识。惟将师训了残年。
次再从兄景承韵
   五世祖渔隐公。以学行忠义著名当时。而子孙连世夭死。既无状德之文。墓亦无显刻。应秀不胜慨然。乃于戊午。请铭于陶庵先生。而积岁经纪。今乃树碣。景承氏为赋一诗以志喜。属余以次。
表章先烈未如仪。孝子慈孙久抱悲。今朝幸揭宗儒笔。庶几芳名万世垂。
游清溪洞
清溪澄彻地。圣峰高接天。先生旧气象。今日犹依然。
观涨
雨后狂澜满地横。谁知水体本虚明。回看四海皆如此。何处清流可濯缨。
挽金处士子威(厚颙)
香洞金处士。秋城第一人。五十始向学。发志无所因。执贽寒泉上。亲仁以求仁。徒步不惮远。先生贵其真。先令读小学。使之明人伦。次之教大学。明德与新民。案上记善录。称公亦彬彬。慇勤几赠诗。褒许自繁频。君子既见与。千秋名岂湮。嗟余性偏狷。唇舌腾四邻。惟公及沈公。(柱国)独与吾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6H 页
相亲。相从寂寞滨。共许脱俗尘。携杖玉山秋。泛舟白湖春。诗歌迭唱酬。犁然会以神。兴尽悲还来。阴阳有屈伸。往岁哭沈泪。与公同沾巾。日月曾几何。公又不吊旻。地下归二友。人间孑一身。无缘对偲切。不复见真淳。观善既无人。何以德日新。出门少知己。复谁为嘉宾。嗟公内子丧。又先公一旬。凶祸何乃酷。玆理无由询。可怜二孤儿。安得免窭贫。死者如有知。眉亦为之颦。天道本神明。福善无不洵。公自有厚德。宁无后禄臻。我以蒲柳质。白发已纷缤。他时九泉下。相随永无垠。悲日亦几何。会有不悲辰。诗不尽我意。一二聊自陈。
偶吟
佛氏主灵觉。老家鍊气精。存心尽性者。吾道独公平。
人有以老不辍读为嘲。作诗解之。
既不学工商。又不业耕织。读书如不勤。便是废天职。
赠梁恭伯(学谦),郑彦用(栽)诸君。
   辛未九月。游瑞石山。与梁恭伯同行。访潇洒园。乃潇洒,鼓岩两世所居。而有河西笔迹。又访环碧堂,息影亭,三楂溪。此乃郑松江澈,林石川亿龄,高霁峰敬命三贤游赏之所也。缅想遗风。感怀实多。又潇洒之后。有恭伯。松江之后。有彦用。俱有志于学。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6L 页
会中又有金大鸣仲和,林薰馨汝,梁济人仲涉,吴宅源诸友。皆有美质。可与共学者。故相与饮酒。且言吕留良事。而力劝其为学。仍吟二绝以赠之。
潇洒清风出世尘。松翁直气贯秋旻。洞中次第寻遗迹。如得先贤接见亲。
为访前人讲道所。依然水石带清芬。慕贤诚意如斯切。此地宜思会以文。
设宗讲有感
否极泰来理自尔。吾门兴学自今时。始讲适当阳复月。天时偶合亦云奇。
次尹君素读小学感兴韵
贤圣皆由此道行。舍斯焉得做人成。明伦固是全功用。主敬尤为妙法程。培养性时仁自熟。约将心处气随清。早年能觉玆书好。何患吾君误一生。
赠林金诸君
   伊洞林时彩,林养直二生。乃赵处士亨复门人也。赵公穷而无子。客死他乡。无人殓葬。二生奋义。与吾门徒金声律,金载秋等。协力为殓。返葬于其先垄之侧。此实今世之所希闻。不胜钦叹。吟此以赠。
末世人伦大不明。师生之义况尤轻。无后先师能殓葬。林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7H 页
家二子振仁声。(右赠林时彩,林养直。)
昔我华山窭且贫。犹能葬与所亲人。赵公今日谋掩事。为喜诸君私淑真。(右赠金载秋,金声律。)
述怀
平生一案三人共。底事如今我独专。冥漠重泉无路接。此间情曲有谁传。
渼湖月夜。乘兴吟一绝。以寓不忘士精之意。
临江对月意超然。鼎坐论心复说天。却忆洛阳城里友。如何不得共团圆。
赓和士洙用前韵
   
士洙诗曰。白发苍颜对俨然。鸢鱼泼泼静中天。欲知一理无亏处。看取蟾光落水圆。
血气之中有本然。人生此气得之天。欲知二气成知觉。须看月光待日圆。
十五夜。思石室佳景。吟成一绝。示士洙。
洛阳城里正秋天。想像渼湖月满川。前日胜游难再得。盍簪论易在何年。
赠康仲鸿
   累月留京。以先师文集事。与士洙,士精同苦。而同门之在洛中者。无一人相问。而仲鸿书问几人共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7L 页
事。乃以一绝相报。
忆昔寒泉讲学辰。远方多士竞相亲。如何今日师门事。终始同功止数人。
挽郑箫隐(敏河)
坦夷心事任天真。潇洒风流脱世尘。昔拜仙庄如一梦。缄词此日泪沾巾。
哀沈处士
皓月澄江依旧照。如何人事异前时。可怜寂寞清溪洞。无与高吟感兴诗。
皞皞亭韵
主圣臣贤国太平。飞潜动植各安生。无知无识亭中客。啸咏江皋自适情。
闻绣衣荐目感叹
不孝不慈一罪人。深山甘与鹿麋邻。谁知圣世绣衣使。误荐 朝廷为逸民。
乙亥冬。除副率。亲友劝出仕。以诗示志。
仪羽 胄筵宿所愿。此身何待友朋劝。自知天命违人心。誓在深山永隐遁。
荒年自警
天无私意则何怨。人鲜能仁不足尤。吾命元来有所制。死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8H 页
生荣辱不须忧。
次女婿金天若韵
山抱水环寂寞滨。自然踪迹远嚣尘。静中宜有工夫进。质下全无问学新。承考未能成孝子。事君那得做忠臣。从今讲义修身事。愿与如君可畏人。
  附原韵
 玉出山前白水滨。先生所乐绝凡尘。床留闽父遗书满。壁挂陶翁墨迹新。名冠南乡谁与友。声闻北洛国难臣。束脩函丈欣何事。左海吾今有目人。
和权秀才克达
人心本至善。五性浑然全。惟我德无进。良由志不坚。耻深羞父母。罪大负皇天。尚有馀年在。愿言学圣贤。
我住江湖惯见舟。风波到处辄轻浮。莫恃中流系砥柱。缆绳追蠡犹堪愁。(克达从余归时别章。有砥柱系舟。风浪不忧之语。故和之如此。)
赠别主倅李侯(徽之)
青天明月无私照。江海含光自不同。如保均慈民共颂。成人至泽我偏蒙。仰钦单宰亲君子。窃愧柯生佐晦翁。今日更当千里别。怀恩未报恨何穷。(先祖妣烈妇墓傍。有冒葬者。李侯按法掘之。故云。至泽偏蒙。又云。怀恩未报也。)
和女婿金克后(仪祖)峰字韵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8L 页
秀出群山总是峰。千峰经尽又千峰。要看眼界无穷处。须上昆崙第一峰。(克后诗下句曰。扬鞭莫着归驴背。徐去不难到上峰。其意象尽好。故忘拙和之。)
天台庵韵
天台庵在白云间。顶上星辰若可攀。拱揖仙官群嶂势。抱环银带远江湾。烟笼广野初晖淡。霞起赤城孤鹜閒。馀外胜观千万态。令人到此却忘还。
病中自赞
性情近伯夷。道学宗朱子。存心终始惧。处事一问字。
五伦无一能。礼乐俟君子。但其所独得。惟是理气字。
自知千载后。必遇尧夫子。为我继立言。打开如八字。
示甲孙
身在人间志在天。离群独立已多年。莫嫌俗子争讥笑。自家心里自嚣然。
挽罗心甫(炯奎○二首)
忆昔寒泉负笈辰。湖南只有若而人。迂斋已逝君今继。往事凄凉老此身。
从容函丈共追随。仰子高年志未衰。永弃利名真学力。笃行忠信自天资。深期暮境相观善。谁谓皇穹不慭遗。一疾婴身违执绋。欲题哀挽泪先垂。
天台庵会讲述怀一绝。示诸生。又和福臣韵。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9H 页
携将同志二三人。开卷天台讲问仁。水抱山环千万叠。望中云物总天真。
庵在超然世外邱。登临快阔爽心头。千重列岫擎天立。百里长江划地流。风引竹声鸣北牖。月移松影上南楼。喜携同志论仁智。忘却吾年属暮秋。
挽李文星
石滩遗泽今犹在。此老芳名重士林。美迹足称贻后训。仁心可见奉先忱。那堪邻笛悲贤督。每向江花悬德音。凶闻忽惊衰病席。屋梁残月泪盈襟。
挽金伯真(乐道○二首)
平生为学学为孝。亲在君今何处归。莫道精魂从此散。也应晨夕绕庭闱。
龙乡多士菀兴辰。最是先生许一人。二字淳真题品实。十条要诀笔传新。师门责望惟斯道。朋友相期亦是仁。谁谓于今天夺速。空教同志泪沾巾。
次康节先生韵
为仁惟在去私意。天道元来只是公。赋物初无偏着处。随时各有自然中。冬看水面坚凝白。春见山头满发红。此理人能真体得。何忧学问不成功。
漫吟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79L 页
天非为上地非下。地上是天下亦天。圆气包环方体外。两间何处绝人烟。
  其二
一为大本二为用。一则纯仁二未纯。学者工夫何所欲。未纯纯处复于纯。
  其三
医学亦知出古圣。神明血肉细论心。可怜今世无歧伯。更向何人讲此心。
偶吟
谁谓湛一未均禀。物理看来益见非。禽语花交知浩气。鸢飞鱼跃验天机。
  其二
局字难言神气中。精英无处不流通。花开花落虽千变。本体生生曷有穷。
  其三
太虚太极莫分看。极在虚中虚括极。一体浑然无始终。元来离合不能得。
  其四
太极须看动静机。天机发用甚精微。自从会得此机后。粗气胸中顿觉稀。
十月宗讲时。感兴。
老婆心切后生虑。耿耿长宵梦不成。早鸡喔喔一声唱。达境群鸡争和鸣。
感兴。用玉山旧韵。
冲漠先天罔有垠。浑然一体粹然真。生生变化斯为易。妙妙良能即是神。其理赋人名曰性。在心全德目云仁。天人一也元无间。克己纯仁乃圣人。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0H 页
次王鲁斋韵
生来诗句不求闻。老去胡为却好吟。世上功名情已断。经中义理味尤深。两仪透得神明气。一贯方知古圣心。欲识此翁閒咏乐。须从秋月万江寻。
述怀
万事皆关一命字。死生荣辱不须忧。但修职分当为事。庶几生前寡过尤。
和甲孙人字韵
早年要作圣贤人。到老犹为伎俩人。从此工夫百倍人。前头或可成真人。
和福臣拨悯韵
天将大地多般理。担负自家一个身。正处中行依太极。仁民爱物是阳春。切磋到后心逾爽。诚敬专时德日新。紧要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0L 页
元来惟志字。直须结裹在成人。
送福侄游京
关门独坐非男子。南北东西可此身。乔木嘤声黄鸟节。长堤嫩色绿杨春。韶琴学得才愈广。礼乐问来德乃新。嘉尔志存能继述。勉旃终作大成人。
讲日悼尹君素
阴阳两界忽相分。消息今来不得闻。吾辈讲筵依旧日。嗟君谁与共论文。
哀族弟家忠奴
吾弟养叔甫。孝悌忠信人。有奴曰命才。其心亦孔仁。主家凡百务。担在渠一身。上而奉先祀。外而接朋宾。尽力而供给。未尝辞以贫。一毫无或欺。事事皆淳真。终始能如一。诚意去益新。病革诀妻子。无他私语陈。只忧主身孤。嗟叹语申申。生死恻怛心。令人泪沾巾。短词述其忠。以励为人臣。
笑却门徒请绘像
七尺之躯楪子面。经营写得欲何为。洁清须发犹难画。状我灵台更有谁。
  其二
养口不如养志贤。两端轻重可无权。与其遗像时瞻拜。曷若真心永保传。
闻金克后。盛称西海之大。
莫誇沧海杳无际。终是寰中一小池。看到有形天地外。始知前见未为知。
除夕有感
终宵辗转不能眠。反省工夫自惕然。到老尚多身口过。不知成德在何年。
次梁汝康耳目吟
舜孝周忠亦分内。圣人看作葛裘行。众人鲜克知心理。此道由来久不明。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1H 页
天台庵偶吟
坐看云雾皆生地。天气清虚自不二。此理依然具我身。天人安有两般义。
感兴
本然之气一而已。成象由来必变二。一偶一奇并与行。乾坤造化无馀地。
赠族弟春泰
欲识心中有二气。须从情上辨公私。公为天地本然气。私是人生形气来。
挽再从侄挺臣
天生美质竟何意。虚老英姿正可悲。把守不闻天子诏。镇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1L 页
边能见远人思。为先涉险忘身疾。代友当危绝己私。更有吾儒难及处。临终处事少无遗。
自警
堪嗟一点血。酿出千般私。物欲淊天起。狂澜捲地危。彝伦汩丧日。明德无存时。精一工夫尽。方能克复之。
自责
知觉每从形气发。云为那得合天心。言浮其行名过实。无怪皇天降割深。
闻农歌
田人中野和农歌。处士高轩讲易义。乐事地头虽不同。流通只是一般意。
自得吟
人心与道心。知觉则非二。究厥所从来。本原各有异。四端及七情。俱是心之发。纯善与驳杂。其由亦自别。须就心情上。精察其所以。天真与人欲。明辨两界至。人欲必克去。天真敬守止。是乃大易中。抑阴扶阳义。造次恒于斯。颠沛必若是。一息不容懈。以待死后已。千圣传心法。其要不过此。真知实体者。穷理尽性人。久久纯熟日。自然到圣神。小子于是理。偶尔见得到。既以自勉励。又为同志诰。
叹时弊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2H 页
说心说性非真学。小学躬行是实功。可惜异端如老佛。虚无寂灭总成空。
病里有感
生死鬼神只一理。生无足喜死无悲。所忧人欲终难灭。天赋初心恐或欺。
述怀
疾忧贫弱不须恨。天地洪恩我独蒙。觑得天人为一处。胸中乐意自无穷。
自警警人
吾辈说经今几年。嘐嘐希圣或希贤。虽然克己终难得。莫是自欺罪贯天。
题簇子(尤庵大书朱子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洲之句。余模为一簇子。)
尤翁之笔晦翁诗。挂我清江白水湄。世上自多奇异事。格成三合有如斯。
示甲孙
当世受群讥。仲尼亦不免。人言勿动心。中道可相勉。
次迂拙斋韵
吾兄兼寿富。天地一閒翁。局戏松篁里。醉吟花柳中。接人温可掬。处世默能容。迂拙扁何意。谦亨君子终。
挽赵处士亨复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2L 页
舟谷赵处士。玉川隐君子。讲经知性善。固穷守道义。察言言无妄。观色色无戏。于物无所争。于人无所毁。无论贫与富。所亲唯善类。夷考平生事。庶乎仰不愧。生值阴长节。何由得禄位。丈夫不自食。馆客身所寄。朝东更暮西。困穷靡所至。崔曙但有女。邓伯竟无嗣。凄凉皋复日。矧非桑梓地。客土寄稿殡。孤魂何所倚。多士为返葬。先垄即密迩。只有此一事。可为死者喜。顾余性偏狷。不免世人弃。惟子辱与游。时时讲道理。相从廿载间。恩义终不二。今焉失良友。何以禁我泪。呜呼已矣哉。莫非天所使。我死亦非久。前期岂不易。地上未了事。泉下可续耳。
感兴
韶优武劣圣人论。验以经文泰誓存。一句时哉不可失。虞皇必不有斯言。
  其二
明道不须多说话。濂翁图说始终全。可怜后世诸君子。传诵人言至万编。
  其三
荀杨说性只言气。孟子言心剔善情。后世若无程氏出。本然气质孰能明。
  其四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3H 页
道体论来带说神。发明浩气一天人。猗欤程氏吾无间。恨未从游座上春。
  其五
横渠格物至焉哉。胸次真如宝鉴开。若使心头存一膜。焉能见得太虚来。
  其六
地之升降四游说。张子犹从旧说非。恐是初年未到见。晚年所造极精微。
  其七
吾道不过义与仁。敦行庶可尽人伦。尧夫易学最难及。先见如何到圣神。
  其八
会精集粹朱夫子。开发群蒙继孔氏。后世真儒不复生。几多传诵失其旨。
  其九
大易书中蕴与精。若非本义谁能阐。虽然多说依俙过。窃恐后贤更有辩。
  其十
东儒言理只神气。说气专言有臭声。在昔朱门嫡传老。析言理气最分明。(勉斋黄氏曰。此身只是形气神理。理精于神。神精于气。气精于形。形则一定。气能呼。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3L 页
吸能冷煖。神则有知觉能运用。理则知觉运用上许多道理。然有形则斯有气。有气斯有神。有神斯有理。只是一物分出许多名字。知此则心性情之类。皆可见矣。)
  其十一
勉翁辨说极精微。宜在朱门传钵衣。独有一通通解续。恐于师旨或相违。(勉斋于仪礼通解续守藏条。文公二年八月丁卯。有事于太庙。跻僖公下。只录左传注疏。兄弟同昭穆之说。此则与朱子祧庙议状。兄弟传国者。各为一世之言不同也。丧服义补三年条。子上之母死而不丧云云下。亦只录非之之注疏。此又与朱子以子思为正礼之论。相违也。此外又多有可疑处。)
  其十二
西山出处后贤议。学术如何不见非。说极论心俱失是。可知其学欠精微。(西山真氏曰。形而上言无极。形而下言太极。此以太极看作气也。又曰。虚灵知觉者。是心之灵。仁义礼智信。是心之理。知觉属气。凡能识痛痒。识利害。识义利者。皆是也。此所谓人心若仁义礼智信。纯是义理。此所谓道心。以上段虚灵知觉者是心之灵。仁义礼智信是心之理二句观之。则心为气。仁义礼智信为理。而以下段。此所谓道心一句观之。则仁义礼智信。亦心也。道心之心。独非虚灵知觉之心乎。)
自寒泉归时。先生孙仲益(名耒)有诗。追次其韵。
子思曾子吾何畏。彼亦丈夫我亦然。千圣相传心一字。尧天明月照寒泉。
次再从兄景承韵
   应秀高祖进士府君。为太学掌议时。当昏朝。群小竞进。浊乱国政。于是伤时感兴。乃赋长安曲一篇。(诗曰。一树青梧近液池。群鸦乱集凤无枝。色斯何处为长往。海外桃源世不知。)以见其志。
白水先生文集卷之十六 第 384H 页
遂归乡。起亭于天台山下。赤城江上。以为盘桓之所。独言独歌。于啸于诗。优游乎无为之场。厌饫乎山水之乐。踽踽焉洋洋焉。名其亭曰落霞。以终其年。今世业坠地。亭颓已久。但馀遗址。再从兄景承氏。怆遗墟之荒凉。惧事迹之湮没。爰赋其事。而属余次之。遂感其意而续貂。
先祖当年烛理明。独知高出世人情。惟求白玉无瑕玷。不屑红尘播誉声。好向林泉韬凤彩。耻闻宫树乱鸦鸣。凄凉遗迹今安在。回首荒亭但古名。
感兴
欲识心中含二气。须从发处辨公私。公心本自阳神出。私意却从血气驰。血气从时多有失。阳神率去自无危。丁宁精一相传地。先圣之心即可知。
和渼湖金(元行)心诗
嗜欲之心出自人。良心本体即天神。心如只是一神气。人道分言恐未真。
  附原韵
 不分在天与在人。有气元来自有神。气有万般神则一。超然形外是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