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白水先生年谱
白水先生年谱 第 x 页
白水先生年谱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2H 页
白水先生年谱
 我 肃庙二十六年庚辰十一月五日癸巳。先生生于南原府西西林里第。
 先是。母崔夫人梦。有邹夫子降临焉。秋有嘉禾一茎五穗之瑞。故以秀字肇锡云。
二十七年辛巳。(先生二岁。)
二十八年壬午。(先生三岁。)
 先生貌类冠玉。眼如曙星。精彩动人。见者皆奇异之。
二十九年癸未。(先生四岁。)
三十年甲申。(先生五岁。)
三十一年乙酉。(先生六岁。)
三十二年丙戌。(先生七岁。)
始就学。
 因伯仲氏课业。傍听而辄记之。遂就于学。
三十三年丁亥。(先生八岁。)
 天资明粹。才识颖悟。已读曾氏史三册。文理日就。
三十四年戊子。(先生九岁。)
春重经大疫。
十二月。遭承议郎府君丧。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2L 页
哭踊号慕。不离几筵。如成人焉。
三十五年己丑。(先生十岁。)
三十六年庚寅。(先生十一岁。)
三十七年辛卯。(先生十二岁。)
二月服阕。
陪长老。往省先祖妣淑人李氏墓于农所。
 傍有冒葬数冢。先生愀然曰。使先墓。容他人冢。何颜展拜。自后不肯省矣。及长。积年讼冤竟掘焉。
三十八年壬辰。(先生十三岁。)
春往学于华山权先生。(讳𪼛。)
 
承议公尝有训曰。华山吾之畏友。汝将往事之。至是往学。盖用遗命。而权先生见其聪明强记。善为发问。亟称曰。吾友有子如此。死犹不死云。
十二月。丁崔夫人忧。
 茧梅三年。未尝见齿。
三十九年癸巳。(先生十四岁。)
四十年甲午。(先生十五岁。)
四十一年乙未。(先生十六岁。)
二月。服阕。
 日有长者呼韵。先生应声曰。水咽前溪滩。霜降夜月寒。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3H 页
萧萧窗外竹。移影上栏干。人皆称诵。
四十二年丙申。(先生十七岁。)
三月。哭华山先生。
 心制期年。○是岁。往质中庸于赵处士世维。处士病其躐骤。及叩其文义。先生对以三十三章宗旨。不过曰道不可须臾离也。处士大加惊服。
四十三年丁酉。(先生十八岁。)
春。从学于李处士。
 处士(名居仁)。虽不以师道自任。谆谆教诲。未尝少弛。
四十四年戊戌。(先生十九岁。)
 
早岁多艺。稍涉轻浮。伯仲氏戒之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尔岂不读乎。自后痛自警策。取玉藻九容。书诸座右。朝夕观省。渐进舒缓焉。
四十五年己亥。(先生二十岁。)
正月。遭伯嫂洪氏丧。
 先生早丧怙恃。年长未冠。其所衣食。洪氏皆竭力供给。不幸早世。先生痛悼不已。操文以祭。后撰行状。见原编。
四十六年庚子。(先生二十一岁。)
四月。操文祭李处士。
六月。 肃宗大王升遐。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3L 页
景宗元年辛丑。(先生二十二岁。)
二年壬寅。(先生二十三岁。)
 每值歉荒。箪瓢屡空。至折生藿。和数溢米。浸之涧石中。并叶与米咀嚼。而对案咿唔则晏如也。
三年癸卯。(先生二十四岁。)
 先生雅不喜举子业。特为父兄所敦劝。黾勉从事矣。尝赴解围。雨沾失容。自是耻不复应举。遂专意性理之学。
四年甲辰。(先生二十五岁。)
八月。 景宗大王升遐。
英宗元年乙巳。(先生二十六岁。)
 
尝自慨然曰。古人何人也。我何人也。何古人之知而我独不知耶。及既知之而其知不背于古人。则犁然有契。充然有得。不觉手舞足蹈焉。
二年丙午。(先生二十七岁。)
三年丁未。(先生二十八岁。)
正月。遭伯父旅庵公丧。
 先生早丧考妣。公矜闷爱护。谆谆教诲。尝以不违天三字勉之。至是春秋弥高。宿患沉剧。先生夙夜祷天。愿以身代。竟未回天。不胜痛恨。述祭文行状。见原编。
四年戊申。(先生二十九岁。)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4H 页
春。聘夫人申氏。
 高灵申公讳善潝女。归来亭末舟后。
五年己酉。(先生三十岁。)
秋。子纯臣生。
六年庚戌。(先生三十一岁。)
七年辛亥。(先生三十二岁。)
春。侨居于妙法里。
冬。著烈妇李氏传。○烈妇韩梦寅妻。事载郡志。
八年壬子。(先生三十三岁。)
九年癸丑。(先生三十四岁。)
正月。移寓于行嘉里。
二月。主倅宋公(文相)见访。
 宋公下车初。亟访先生。舍其驺从于数里之外。匹马单僮。枉访讲论。竟日而归。
三月。答宋公书。
 宋公书曰。一二相接。窃窥所存。思欲日亲。绊蛰拘维。有不可得。则但切瞻想。盛单辞婉而意切。奖劝规讽。辞理俱到。于此益信素学之不寻常。不胜钦仰。
十年甲寅。(先生三十五岁。)
春。长女生。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4L 页
后归光山金天若。
秋。往拜收心斋沈公(柱国)
十一年乙卯。(先生三十六岁。)
十二年丙辰。(先生三十七岁。)
春。往见成处士(以心)于瀛洲。
 公以罗州人。深于易学。尝一到华山门下。而数十年间声闻顿绝。至是闻瀛洲郡西。有处士村。皆昼耕夜讲。而成处士最贤云。故往访焉。
十三年丁巳。(先生三十八岁。)
四月。始谒陶庵先生于寒泉。
 
时陶庵先生讲道寒泉。为一世宗师。故先遣门徒徐后长。观其门路规范。然后乃徒步从之。一接光辉。心悦诚服。遂师事焉。李先生。亦知其所学已窥大原。期许深重。师弟相得。视犹父子。同时及门者。莫敢望焉。
五月。陶庵先生手写程朱两训帖以勉之。
 帖曰。所谓立志者。至诚一心。以道自任。以圣人之训。为必可信。先王之道。为必可行。不狃滞于近规。不迁惑于众口。必期致天下如三代之世也。(程子语。)看志字最要紧。直须结裹在从心所欲不踰矩上。然又须循乎圣人为学之序方可。(朱子语。)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5H 页
七月。受落霞亭诗于函筵。
 亭即先生高祖进士公啸咏之所也。
九月辞归时。同门诸友康逵仲鸿,崔演子涵,锦湖散人李仲五,李仲浩,李伏龙。或以诗或以序见赠。
十四年戊午。(先生三十九岁。)
二月。复进寒泉门下。
请撰渔隐公,落霞亭公两世碣文于师门。
三月。签上中庸,孟子疑义。
 俱见禀目。
四月。闻智庵李公(维)讣。为位而哭。
 
公即陶庵先生从弟。而质美识高。相期甚远。丁巳六月泉上讲道时。先生以粮乏将还。公曰。吾闻季达积年习步为此行。今乃遽还云。愿分吾饭以待秋。先生感其意。仍留三朔矣。及归。公述学古斋古礼说。以劝戒焉。
八月。始起农所先茔天水事。
 六十年前。郑锡胄,启胄辈。一时偷埋于淑人墓下。故随即讼卞。诸郑逃避。而主事长老。连为不幸。因循迁就。奄过数十载之久。先生至是。复起天水。
九月。次女生。
 后归蔚山金仪祖。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5L 页
撰铭岩徐公(湜)行状。
 见原编。
十五年己未。(先生四十岁。)
八月。复进寒泉门下。
 献权华山行录为说。学行如是。尚未得鸿笔发挥。愿阐扬其幽潜。答曰。如此贤人之状。岂不乐为乎。
十月。拜陶庵先生书。
 书曰。远惟所业日益孳矻。能长得几格否。无由面叩新得。尤觉郁陶尔。数十年来为息交。徒酬答外。无书亲友之所共知者。前书中无忘远人之语。令人感叹。从今破戒于左右。有便即当有问。然地远便信亦岂易耶。
冬。题成处士(以心)书后。
 见原编。
十六年庚申。(先生四十一岁。)
正月。行从侄孝臣冠字礼。
 有戒辞。见原稿。
三月。拜陶庵先生于鹅岘。
 是月。乃师门初度之辰。既行献寿礼。复习乡饮礼于南山松树下。俞公彦钦为主。先生为宾。金公维宽为介。俞公彦鏶为司正。李翰林济远为僎。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6H 页
十月。答大斋俞公(彦鏶)书。
 书曰。泉上邂逅。何等奇幸。陟彼高山时。某人随后至一句语。年前向执事。有所酬酌。执事其能无忘。未知执事之陟高为几许丈。而彦鏶则踟蹰不进。自不无道远之叹。执事其或有挽下进之之道耶。
十七年辛酉。(先生四十二岁。)
春。筑精舍于白湖上。
 湖在玉出山下。滢平如镜。外有三峰石壁。若画图焉。寔南中佳处也。
八月。承师门手札。
 
书云此间衰劣如昨。朋友聚散无常。亦且讲论不废。而精力日减。愧无警切之功。玉山事。是亦付气使然。诚若莫之然而然者矣。此不足介意。问学一事。尚属自己。于此不勉而何。千万益加奋励。俾有日进之实为幸。宙衡尚在乱帙中。使季达在此。岂至今因循未就耶。
十月。劄五服沿革图及礼疑。质于师门。
 俱见禀目。
十八年壬戌。(先生四十三岁。)
秋。书林润天十九法后。
十九年癸亥。(先生四十四岁。)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6L 页
三月。修书于师门。
 书曰。弟子当厄。先生能救祸于千里之外。而先生有疾。弟子不能尝药于三月之久。是先生之视弟子犹子。而弟子之视先生。不得犹父也云云。
复上费隐问答。
 尝与同门尹进士昌鼎讲辨者也。
闰月。请撰三印台碑文。
 台在本郡福泉山中。昔金冲庵(净),朴讷斋(祥),柳石轩(沃)三先生。会于此台。挂印于松树间。议上 慎妃复位疏矣。今以儒论建阁竖碑。故先生摭其实而请焉。
七月。哭子纯臣。
 纯臣。生而颖悟。年才成童。文理日就。及是遘疾而夭。先生甚痛惜之。
十月。复进寒泉门下。
 于时辨朴谦斋(圣源)李木山(基敬)诸贤所述大学及论语讲说。就质于师席。一一改正。乃以先生有禀正讲说之功。命郑德之。草出小学讲说一部而与之。且授孟子讲说。使为签质焉。
二十年甲子。(先生四十五岁。)
二月。复候于寒泉。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7H 页
夏。签上孟子讲说。
秋。到龙城。见华山先生伪像不拜。
 华山本无写真。时有南原士人。追摹奉安。先生省识以为非真而不拜。士多非之。先生乃吟一绝曰。子张子夏与偃游。所事宣尼事有子。如何曾子不听之。江汉秋阳无可比。
九月。复承大斋书。
 略曰。书末援引之责。何以老兄之自当者。归之于随后之人耶。顾此落落难及。不啻若半千里之远。行道迟迟。过在驽骀。而鞭策之功。惟赖王良。则执鞭之劳。老兄何可辞也云云。
十月。复进鹅岘门下。
 一日论心性曰。程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其命乎人则谓之性。率性则谓之道。修道则谓之教。朱子释此。而于命乎人上。添著其理二字。其意盖以其体其用。属之形而下者也。愚以为朱子之解。恐非程子本意也。盖程子本文。既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下即接以其体云云。则其不以其体其用属之形而下者明矣。窃恐此亦心也性也天也一理之意也。未知如何。陶庵先生曰。吾意亦然。又论知行轻重曰。古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7L 页
人云。非知之艰。行之惟艰。然愚以为自未立志者言之。则行为重。既立志之后则知为重也。曰然。
十二月。受盆梅诗于师门。
 告归时。命以明春复来讲中庸。又以盆梅诗赠之曰。来年庭树开落时。白发抱经能来哉云。
二十一年乙丑。(先生四十六岁。)
二月。以心有二气说。与康公逵。
 康公书云。心说得蒙开示。寡陋朝夕朗诵。令人心地爽然。始觉义理自此有定。为斯文之幸。容有极哉云云。
三月。复进鹅岘门下。
 
时陶庵先生因病患不能语。作诗示门人曰。数十年来多少话。一言受用问为谁。圣人自谓吾无隐。老病如今窃愿之。先生乃述志曰。贤如子贡问何述。默识心通更有谁。虽然至教终无倦。一贯曾参鲁得之。陶庵览毕。使韩士涵读之曰。善哉。意思好矣。
四月。受入道次第十条于师门。
 昔刘屏山有疾。朱夫子以童子侍疾。请问入道次第。屏山欣然告之以三字符。先生盖因故事以请之也。
请改卢持平亨夏碣文。
 先是。南原卢得一。谒其曾祖持平公碣文于寒泉。而语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8H 页
及玉溪先生处。但称尚书。不用先生二字。子孙有不满之意。至于四年不入石。时遁村李公颐正。为嘱先生甚切。故恳请改正于师席。答曰。合下不着。有意存焉。栗谷之所不许。则今君与李生之言。固是士论。而奈不及栗谷何。先生对曰。栗谷之不许。盖君子责备之意。以此而终不许。则历数东贤。合称先生者。为几人乎。此中亦多士所会。愿博采众论。如何。乃问诸生。咸曰。季达之言是也。乃召卢生。纳其文而改正。
五月。受先祖妣烈妇李氏传于师门。
复受白水精窝四字。
 
盖言先生心事。且以所居在白湖故也。且有教曰。中庸讲说既了。今番不为虚行。对云。渠辈不能善问。未尽奥义。是可欠也。
告归。为令门人饮别。
 先生诵李白诗。至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之句。陶庵先生击节叹赏。于是罗公炯奎诵沈约诗及尔同衰暮。非复别离时一篇。安公衢诵论语唐棣之华。翩其反而章。郑公鲁源诵自家之别诗曰。幸生小华国。同游大贤门。馀外诸公次第赠别。○后手写李白诗凤饥不啄粟一篇以送之曰。季达临别诵此诗。虽不能诗。能识诗意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8L 页
云。
到扶馀。入谒白江书院。
 院在浮山下。百里长江。逶迤于前。院左石壁间有碑。刻至痛在心日暮道远八个字。即 孝庙答白江疏批。而尤翁书之也。
至黄山。瞻拜竹林书院。
 院壁所揭条约。乃师门之手写也。
二十二年丙寅。(先生四十七岁。)
三月。复进鹅岘门下。
 是时。陶庵先生以风祟积岁沉淹。而颜貌神气。稍胜于往年。然语音艰涩。脚部不仁之證。有甚于前。一幸一悯。翌日禀告曰。小子山讼事。不可徒恃守令方伯。必得当权宰相之力。可得伸理。而近闻与左相有烂漫同归之意云。正是小子伸冤之日也。仍受师门指画。与族弟春泰往见相公。请以 筵白。相公不肯。因吞声而泣。相公为之恻怆。
四月。遂呈备局。得关文而还。
六月。复问候于鹅岘。
 命讲近思录道体篇。因成讲说而进。○且闻山讼累度见败。为之矜怜。尽心指导。而常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9H 页
之语以勉之。又曰。吾心之为烈妇。不下于君矣。○立秋日。敬次师门立字韵以进。见原编。
十月。丧陶庵先生。
十二月。与金公厚颙始为奔哭。操文致祭。二十七日襄奉时。以主宾率多士哭从。
撰陶庵先生画像赞。
 赞曰。清粹其质。追琢其章。如玉之温。如金之刚。霭然春容。浑然天德。沧海无际。蕴奥谁测。
二十三年丁卯。(先生四十八岁)
正月二日。行卒哭祭。加麻之人。皆相向哭而罢归。先生仍为筑场。以终期年。有日记。
越三日。李子实及仲益。以邹传请课。
 子实名禾。仲益名耒。皆师门之肖孙也。
答李彻夏心说之问。
 木川李彻夏来见先生曰。近来心说方张。湖右(韩南塘元震,尹屏溪凤九。)以为心有善恶。而未发前有淑慝种子。湖左(蔡咨议之洪李嵬岩东。)以为心本善。而其不善则归之躯壳血气。此两说何如。先生曰。两说匀有所偏。惟我先师理一气二之训。实为不易之正论。盖心之理一也。气则有可以分言地头者。本然之气。是所谓明德。朱子以为心之本体。无
白水先生年谱 第 19L 页
不仁者此也。血气之精英。是所谓神以发知者也。陈安卿以为未便全是善底物。才动便易从不善上去者此也。彼左则独见本然之气之为纯善。而未见血气精英之未便全是善底。右则血气之精英认以为心之本体。而不知本然之气纯一不杂也。故必曰理一气二。然后心之体段圆全。界分分明。质诸圣贤之言。无不吻合矣。李公唯唯称善。
朝报中闻南江旧印出。感叹崔兵使庆会遗忠。
 是岁正月。晋州官奴采艾于南江浅滩。见有清莹之气。披得以出。乃昔壬辰崔兵使投江时所怀印也。
四月。挽郑鲁源(师洙)
 见原稿。
校雠先师年谱及庸学讲说。
 始诸二月。至五月了当。
八月。答醉村慎公(可象)书。
 慎公书曰。执事自云间子游之巷。筑泗上端木之室。非惟执事之义高人几等。同门之士。亦觉与有荣焉。况闻于语类之删正未了者。不住下工。行有头绪。是则朱门蔡,黄之遗事。尤可仰也。
元月。与朴谦斋。论卦画奇偶之理。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0H 页
先生引天地日月之象以明之。因以阳一阴二之义。反之于人身。言其荣卫之有此理。又推及心亦有此理。辨明知觉之所由生。人心道心之所以分。谦斋先生大悦曰。如此奥妙之理。非吾兄。何以得闻云。
十月(二十八日)。行先师练祥。
 先生以为筑场未满周岁。情事未伸。仍留。
十一月(二十二日)。操文辞先师墓。
 于是尽哀于几筵。传命告辞于贞敬夫人。与哀令握手流涕而别。贞敬夫人特送浩然巾及毛扇。使为路中御寒之资。此是先师所尝服着之物。拜而受之。○李木子仁。与其弟耒仲益。皆以诗见赆。
至德峰书院述怀。
 今夕是何夕。荒原不复哭。筑场止一期。宁不愧端木。又感浩然巾及毛扇而作诗。俱见原稿。
十二月。书中庸讲说后。以遗康逵。见原稿。
二十四年戊辰。(先生四十九岁)
二月。知觉说示朴谦斋,俞大斋。
 谦斋书曰。桑榆补息。惟在丽泽。而所仰于吾兄者尤切。其于南北夐绝。合席未易何哉。知觉说。尤见左右惓惓。必欲牖迷之至意。曷胜感叹。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0L 页
四月。答慎公(可像)书。见原编。
六月。遭伯氏丧。
 公讳应恒。笃于友爱。自少至老。人无间言。
二十五年己巳。(先生五十岁)
元日。作诗而自勉。见原稿。
二月。立五世祖渔隐公墓碣。
 碣铭。乃陶庵先生所撰也。积岁经纪。今幸树碣。而再从兄景承。因赋一诗以志喜。先生遂次和。诗见原稿。
三月。与大斋论心说。
 见原稿。
四月。访谦斋于渼江新居。
 留款数日。极意讲讨。临别。谦翁以序赠之曰。季达见理。多所自得。又能深知先生之道。必欲使徽言奥旨。传而无失。凡所以效力于修删发挥之间者。一出至诚。其功最多。非惟吾所不及。同门诸友之贤者。未能或之先焉。今者。至余渼江新居。极意讲讨于三山二水之间。人间好事。无过于是。又前日讲义之商确未了者。近来所辨文字之欲待季达斤正者。无不相对修润。岂天诱吾两人。俾有闲于先生之道。而不独吾区区心期之相与感通而然者乎。○醉村慎公赠诗曰。端木独能闻圣道。只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1H 页
缘颖悟莫如渠。
七月。闻果斋安(衢)讣。为位而哭。
 祭文略曰。盖此友从师数十年。尊信之笃。服事之久。惟为最。故其于先师平日言行。熟闻而备知之。在今山颓之后。吾辈之所冀者。惟此兄画出一个夫子之终始。使吾辈。得知其曾所未及睹闻者。有以勉思企及。而今忽至斯。安得不失声长嗥也。
二十六年庚午。(先生五十一岁。)
春。题先世遗事后。
二月。迂斋金公(厚颙)讣至。为位而哭。
 
有祭文挽章。后撰行状。见原编。
夏。庸学讲说成。
 此乃口授门人。逐章答问也。
秋。题浩然巾匣。
 此巾即丁卯冬筑场。而归时所得者也。
十月。裁书与大斋。
 书云。先师讳日迫近。追慕如新之痛。想一般矣。宙衡可出中草云可幸。噫。吾辈既不能尊闻行知。以发明师传。而其嘉言善行。又不能及时记录。以传诸后。则罪孰大焉。心说得蒙印可。何慰如之。抑有所深用感服者。盖弟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1L 页
于此事。虽从事已久。而穷乡独学。自不免固陋。则其说理文字。安得无病。而朋友中未见有指摘其病处者。心窃疑之。今兄乃能有此往复。使之改正。真所谓益友也。曷胜感幸。有友如此。而若不极论道理以求至当之归。则是余之辜也。玆敢复立知觉说。以就正焉。愿复加针砭也。
十一月。与谦斋。论常伦问答。见原编。
二十七年辛未。(先生五十二岁)
二月。答谦斋书。
 略曰。心说得蒙采纳。于此益验君子舍己从人之德矣。而窃自幸愚见之不悖于高明也。弟又立知觉说。以投俞友。须从俞友所借去。一览而为之修润如何。谦斋复书云。知觉说益仰高明玩索之功。亲切精详。且令蒙陋。开发多矣云云。
三月。撰权华山行状。见原编。
九月。游瑞石山。
 与从者五六人。周览前贤题名游憩之所。缅想遗风。遂吟二绝。以勉梁郑二公。(梁济人,郑栽也。)
十月。答郑彦用(栽)书。
 所喻八个病痛。益见自省之审密。若其对證之药。则朱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2H 页
子已言之矣。其答孙季和书曰。人患不自知耳。既自知得如此。便合痛下工夫。勇猛舍弃。不要思前算后。庶能矫革。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者也。此岂非神丹圣药乎。惟左右勿疑而顿服。则得效神速矣。秀之愚。亦尝得一经验方于小学书中矣。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一句。试之大病小疾。无所不效。此则左右方读小学。想已见得也。
冬。著白水斋感兴诗。见原稿。
二十八年壬申。(先生五十三岁。)
四月。遭仲氏丧。
 
公讳应立。友爱纯至。权华山之丧。心丧食素以终期年。
八月。辨明德讲说中气二之义。寄与谦斋。
 书云。先师气二之说。前后异指之教。何其异乎吾所闻也。盖先师初答屏溪心说。简奥难知。其再答则视初说颇似易知。而学者犹未分晓也。其所谓天地本然之气者。即屏溪书中所谓本体之湛然者也。其所谓血气精英者。即屏溪书中所谓容有不齐者也。前后之言。详略虽异。而其言气二之意。则未尝不同也。今高明所示若是相左。不胜惊惑。先师书中所谓清浊粹驳者。泛论气之为物而非谓精英也。高明乃曰。前所谓二气。就血气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2L 页
精英上。泛指其清浊粹驳言者。此亦失其本旨也。且论气之清浊粹驳。则有万不同。若指此而谓之气二也。则是恐不得为精切之言也。噫。以吾两人之志同道合。而其所诵传师说。尚有如此同异。则况许多同门之人乎。又曰。以高明答李兴吾心气说观之。窃恐高明于本然精英二气之界分。诚有所未能自信者。愚窃谓心之有本然精英二气。犹形质之骨肉二体也。血气之有荣卫异行也。夫形则一也。而骨肉之界分分明。气则一也。而荣卫之界分分明。心则一也。而本然精英之界分分明。盖天地造化。无适而非阴阳交合。而阴阳之精粗有多少般。故人之一身。有形气心三物。而形其至粗者也。气比形稍精。心比气尤精。而三者。各具阴阳二气也。然骨肉之界分。有形而易见。故人皆知之。荣卫之界分。医书言之。故惟医者知之。至于本然精英之界分。古之圣贤非不言其理。而亦无显言其有本然精英二气者也。故人之骤闻而惊疑之者。是其理势宜然。然因其有形易见者而推明之。则明睿之人。庶或有觉悟之道矣。
九月。跋仲氏所述。
 见原编。
十二月。撰次族谱及家乘序。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3H 页
见原编。
闻李大谏(济远)讣。为位而哭。素带三月。
 大谏即师门之胤子。多年从游。情谊笃厚。遽尔丧逝。先生恸悼尤切。
二十九年癸酉。(先生五十四岁。)
三月。寄书俞大斋。
 书云。毅令遽尔不淑。天之降割我师门。何其酷耶。悼伤之怀。想一般。而遗集年谱等事。自此益无收杀。如之何如之何。此令生时。秀每以书勉之曰。安达卿,南宫道由。数年之间。次第丧逝。若更过数年。则不知又失几个人。其将谁与共事而成功也哉。须扫除万事。专力此事。以图速成。未知果能如鄙言。而今至于斯耶。如或未然。则其责不在兄与朴兄乎。二兄苟不及此无故之时。急急为之。而此事若不尽心力。则将何以报得先师罔极之恩乎。
 又寄谦斋书云。盖以人心道心。分言天理人欲。则人心属人欲。道心属天理也。若以道心之心字言之。则亦是气而不专是理也。何以明其然也。朱子曰。心字一言以蔽之。曰生而已。天地之大德曰生。人受天地之气以生。故此心必仁。仁则生矣。由是观之。则心是气也。道心之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3L 页
心。独非此心乎。朱子又曰。性。是心之道理。心。是主宰于身者。四端。便是心之发见处。四者之萌。皆出于心。而其所以然者。是此性之理所在也。朱子之以性与心。分言理气。若是丁宁。而道心。即是四端则其可专谓之理乎。
五月。到鹅岘。行伤吊礼。邀朴谦斋,俞大斋,安教官(宗茂字如松),康参奉(逵字仲鸿)。修正师门遗集。
 先生与谦斋。删正经礼问答。又与大斋。类次语类。谦斋与仲鸿。草成年谱。师门遗事大纲举矣。如松素以寒士。自当河阳妇供晨炊之任。办出数月之费。其诚心。令人感服矣。仲鸿告别。先生以序赠之。
七月。赍师门年谱与书牍。往于石室。
 石室。谦斋所居也。三山二水。清秀奇胜。有若出尘界而入仙境。但恨不得与大斋同此乐。乃以诗遗之。朴,俞二公。亦赓和数绝。
八月。访金持平(元行)于渼湖。
 时金文敬先生讲道于渼上。故先生与俞公历访矣。后以鬼神费隐辨。有书札来往。
答慎侍直(可象)。辨神以发知。
著大斋记。
 俞公此号。寔泉上所命。先生乃发挥其义以勉之。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4H 页
先生将还。安教官以吾道南三大字赆行曰。今以师门克己行仁。专付于君行矣。其勉之哉。且有序文。○谦斋亦以三绝赠别。而有惟有此心相照地。月流渼水白湖间之句。○大斋谓先生曰。何以处我。先生乃以乾之大象勖之。大斋又书坤之大象以勉之。先生笑曰。乾坤配合。交契之密。其有终乎。○俞士美(彦䥧),俞士京(彦镐),安载迪(仲劝)。亦裒致先生精舍韵。
九月。以再从兄第二子馨臣为后。
 先生凡生一子不育。只有二女。故至是闻官立后。
三十年甲戌。(先生五十五岁。)
正月。赴李正郎(基敬)冠子之戒。
 李公。乃同门人。道义自别。故往冠其胤云。
二月。签辨四礼便览。与韩士涵(敬养)
 便览。乃陶庵门下所尝编辑。今韩公始行刊役。而抄本或有差错。故逐条付签焉。
形气说。示谦斋。
三月。答郑彦用礼疑之问。
 四礼疑义。逐条以答。
夏。挽郑箫隐(敏河)
 见原稿。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4L 页
五月。跋崔时用六有帖。
 崔公名潜。箕城人。偶阅箧笥。得其手帖。为述其同门来历。盖叹其有才而无命也。
八月。湖南绣衣。荐于 朝。
 时 朝廷择用经学之士。本道绣衣以笃志向学。识能淹博。行义出类。乡党称服为荐目。
九月。收心斋沈公讣至。为位而哭。
 有祭文。后又撰其状。见原稿。
冬。著浑天图说。
 见原稿。
三十一年乙亥。(先生五十六岁。)
二月。考定师门所撰五伦三编。
 大斋致书云。若非执事至诚董役。则何如是就绪耶。殊可感叹。第其未了之业。断手无期。深望不住修润。续续往复。与之讨论。则庶有速了之望矣。
四月。与谦斋,大斋。讲粹语心说。
 往复签质。凡数百言。
七月。荐授 健元陵参奉。
 往岁秋。有湖南绣衣之荐。故至是有是 命。
八月。解先师明德讲说。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5H 页
见原编。
十月。拜翊卫司副率。不就。
 拜是 命。当有辞劄。而逸而无考。
十一月。秖受 世子宫赐下白历黄柑及鱼物。
 时该司书吏河有清,朴世重等有告目。
三十二年丙子。(先生五十七岁。)
二月。答梁恭伯(学谦)
 高明又引晦庵栗谷两先生之说。以斥鄙所谓颜子意极其诚之说。此亦未免苟且矣。盖朱子所引三月不违之言。乃极论实心间断之理。而取喻偶及于此也。非谓颜子犹未至意诚之域也。此所谓过去说。不可以实看也。栗谷之言。则似可为援据。然质之以朱子之言。则有所不合。何者。朱子之言曰。颜子有不善。未尝不知。便是知之至。知之未尝复行。便是意之实。又曰。如颜子不迁怒。可怒在物。颜子未尝有血气所动。而移于人也。此两条语。已为颜子知至意诚心正之明證也。且朱子尝云。颜子优于汤武。如汤武反之之圣。不可谓之知未至意未诚心未正。况优于汤武者乎。此栗翁之说。所以不合于朱子之训也。
四月。答谦斋书。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5L 页
谦斋书曰。向来一 命。可见公议。区区欣幸。曷有其极。固知高明不渝东冈之计。而至于桂坊。异于他职。何不一出。以尽辅道之责耶。顾今悠悠万事。莫如成就 睿学。儒者自效之责。又在于此。如弟空疏。已试无效。而徒取狼狈者。固无足复论。而所望者。吾门同志之得在劝讲之列。何幸吾兄叨拜此职。掌铨者之意。想亦非偶。而竟孤众望。岂胜叹咄。
七月。栎泉宋公(明钦)见访。
 时宋文元先生出宰玉果县。便枉讲道。先生有以二孙汛扫于门下之托。
八月。与康(逵)书。
 书曰。默数同门朋友。其能不失师旨。亦甚鲜。心说之悖谬。已无可言。而其他论说。往往亦或有令人寒心处。所谓不待七十子之丧而大义已乖者。不幸近之。每中夜思之。不觉泪欲落而气欲塞。噫。吾仲鸿。乃西路之豪杰。平日师友之期待。须不草草。愿益加慥慥。以副相爱。俞士精之忽到彼中。天意似不偶然。须勿失机会。相与切磋。以穷至前所未穷之理。如何。
十一月。醉村慎公(尔仪)讣至。
 有祭文。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6H 页
三十三年丁丑。(先生五十八岁。)
春。辨诸家补亡章说义。
三月。闻李参奉(耒)讣。
 公乃陶庵先生第三孙也。追念师门遗事之责。数年教诲之情。尤不胜痛割。
四月。答梁仲涉(济人)书。
 来谕曰。一气中轻清者。上而为天。重浊者。下而为地。而天之气。即地之气也。未闻肇判之时。有二气为天为地之道。噫。原其本则固是一气也。及其分清分浊。一上一下。则清而上者。自为清上之气。而不复为浊下之气也。浊而下者。自为浊下之气。而不复为清上之气也。则此非二气而何。然而来谕中。天之气。即地之气也。果得于朱子大全者耶。愚闻朱子曰。天气降而地气不接。则为雾。地气升而天气不接则为雺。又论密云不雨曰。下气上升。所以不能雨。必是上气蔽盖。无发泄处。方能有雨。此非以天地为二气之證乎。程子曰。电者。阴阳相轧也。雷者。阴阳相击也。阴阳果是一气。则何以有相轧相击之理乎。周子曰。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阴阳果非二气。则又何以有一变一合之理乎。至于张子之论鬼神曰。鬼神者。二气之良能也。由此观之。先贤莫不以天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6L 页
地阴阳为二气。而贤独以为一气。何也。
八月。受皞皞亭记于俞相公(彦镐)
 玉山下白湖上。有一奥区。清秀奇胜。故先生将就此起亭。名以皞皞。以为暮年燕处之意。俞公阐其义以记之。
十二月。记乐五轩。
 轩即俞相公颐适之所也。记见原编。
三十四年戊寅。(先生五十九岁。)
二月。往观考岩及武城讲筵。
 时武城倅赵公晸。以同门人出宰是县。大兴文化。以本院释菜时设讲事。遂请讲规。乃与白鹿洞讲规,隐屏学规。则且要先生一枉。兴起多士。故遂往焉。
三月。与竹溪郑公(栽)。访大学岩。
 岩在本郡鲇岩川边。颇有水石之胜。松江郑文清公。尝从河西先生。讲大学于玆岩。故仍名焉。
五月。答林进士(启浚)游气神气之问。
 游气神气之分属阴阳。质之以先贤之言。则自无可疑者。张子之言曰。游气纷扰。合而成质者。生人物之万殊。由是观之。是合而成质之气也。合而成质者非阴乎。程子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其体则谓之易。其理则谓之道。其用则谓之神。朱子曰。其体则谓之易。在人则心也。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7H 页
其理则谓之道。在人则性也。其用则谓之神。在人则情也。由是观之。心之神气。即天之体用之在人者也。天之体用。非阳乎。大抵阴阳有互根之妙。则游气之中。岂无阳乎。但此是阴中之阳。而非本然之阳也。神气之中。亦岂无阴乎。但此是阳中之阴。而非成象之阴也。
七月。使族人春泰上言于 朝。
 先生以农所先茔。讼冤累十年。未得伸理矣。乃者武城倅赵晸有书曰。巡相以为单举请掘之状。似涉如何。若自本家上言覆 启。有令本道行查之 令甚好云。故使喉院赵重晦为之周章。又使闵文忠公(镇长)奏议。遂得判下之 命。
八月。校宙衡中应事编辞受录与大斋。
 宙衡亦泉门所纂也。自古及今。事有常变。而处变尤难。故裒集古书中最关于人伦者。断以按说。示以权度。不差之书。而未及正本。乃托于俞公。公遂一生用力于此。与先生。往复质疑以成编。
十二月。承贞敬夫人洪氏讣。
 贞敬夫人。陶庵先生之配。是月十九日。弃世于第二孙李禾英阳任所。皋复之时。亲属多不在傍。至如无主丧云。追念旧日。痛悼尤深焉。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7L 页
三十五年己卯。(先生六十岁。)
春。撰次先大人承议公行状。
二月。农所山讼。始得伸理。
 先生以此事未伸为不孝。平生不与人宴会数十馀年。含冤积愤矣。今乃李侯(徽之)。按法掘其三冢焉。
与朴俞二公。论辨李英阳家疑礼。
 李先生弃后学后。不几年壬申。其胤子大谏公卒。越五年丙子。大谏之长子木不淑而无后。贞敬夫人洪氏之丧。出于戊寅十二月。而时木之诸弟。皆未有子。族亲亦无可继木之后而承重者。议者以为虽有大谏之夫人。而妇人无奉祀之礼。虽有木之弟禾。而木之妻在。拟将来立后。则其在严嫡之道。次孙不当持衰。遂定以禾以本服期摄祀。先生闻之。深以为疑。乃与二公辨难焉。
三月。往寒泉修唁。
 留滞数朔。校勘宙衡。
四月。撰天台庵重修记。
 见原稿。
设讲于天台庵。
 邀李侯徽之观讲。而讲论语先进颜渊篇。述怀一绝。以示诸生。见原稿。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8H 页
答梁汝康(济身)书。
 书曰。今夫月影无处不照。而在土石。则其本体之莹澈光明。全无可见。此则犹草木之全塞不通也。在污泥。则有可见其本体之莹澈光明。而其圆全之体。则不见。此则犹禽兽之有一点明处也。在塘溪江海。则其本体之圆全者。无不呈露。此则犹人之明德也。塘溪江海。以其水言之。则自有分数之不同。而月影之全体呈露。则无间于彼此。以是推之。则血气之精英。虽或有分数之可言。而神气之全体呈露。而为明德者。则未尝有分数者。可知也。大抵神气之体段。本自光明。无处不在。然在草木。则无血气。故其本体之光明。无自而发见。所以草木全无知觉。在禽兽则有血气。故其本体之光明。有些著见而为知觉。然其血气偏且塞也。故虽有一点明处。而全体则不见。不可谓之明德也。惟人也得五行之秀。而其为血气正且通也。故神气在此。光明之全体。无不呈露。方寸之间。虚灵通彻。万理咸备。故名之曰明德。是以明德者。人所独得而物不得与焉者也。其所以然者。人之血气之精粹自别。故神气之全体。带得此血气之精英。而无不著见故也。
五月。以诗别李侯归京。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8L 页
见原编。
七月。答湾尹李公(基敬)
八月。挽罗新斋(炯奎)
 见原编。
冬。撰次大夫人崔氏行状。
 见原编。
十一月。叙活孝悌。赠朴参奉(献可)
 公绫州人。自少以孝闻。乃于泉门。得活孝悌三字符。
至日。感次明道,康节两先生古诗。
 见原稿。
三十六年庚辰。(先生六十一岁。)
春。写旅庵公所撰族谱序后。
论孟讲说成。
 口授门人。逐章逐节答问而成也。
二月。撰东山祠四贤享祀文。
 祠在兴德县东。即白江,西河,屏山,寒圃斋四贤妥侑之所也。
著易本义口诀劄疑。
夏。题感兴诗十二绝。见原稿。
七月。设宗讲。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9H 页
先生以古人群居讲习之道废。而风俗日薄。人才日衰。深以为忧。乃与宗兄上舍会荣,族弟春泰。刱立学契。定规立条。名曰宗讲约。乃以四孟月。聚宗族中后进数十人讲学。而劝其勤怠焉。春冬于白水窝。夏秋于天台庵。课岁行之。遂有序。
九月。跋玉川志。
 韩上舍(致明)修成玉川志。要先生一言故也。
十月。登玉出山。讲朱夫子玉山讲义。和从子福臣韵。
 诗曰。紫阳去后几年还。继讲遗编又玉山。为学指南亶在此。觉来心地自安闲。○又有玉出山中重讲此。今人亦是古之人之句。
十一月。 是月。乃先生回甲晬辰也。早丧怙恃。每值生朝悲哀矣。至是尤切风树之痛。默诵蓼莪之诗。竟是月不乐。
答梁汝康易义之问。
 见原稿。
三十七年辛巳。(先生六十二岁。)
春。撰淑夫人金氏㫌闾记。
 见原稿。
明发窝记。寄慎公(尔仪)
 
白水先生年谱 第 29L 页
醉村慎公。与先生。后先游泉门。公尝构草庐于亲茔下。名之以明发。盖取小宛诗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之义也。
四月。答砥平安公(宗茂)书。
 安公书曰。执事不寄书。则茂亦终不能候。罔非癃病将死之致。亦复奈何。奄然之间。为五十秋。所愧者。到死无闻。仍想执事年算。又高于茂。岂有馀力可以存问故旧耶。先师遗集。尚不能如志。此必诸门人尽会。然后可以了当。已死之外。半强衰老。何以相会。其亦终归于空谈而死。则并与其不亡者而亡之矣。岂不痛哉。
七月。为学大要成。
 
先生自言素无记性。而到老益深。看书虽多。随即忘却。则博文无益。徒弊精神。而乃以是为忧。裒集圣贤教人之要语。名之以为学大要。以为常目玩索涵养之地。而其规模仿性理大全。有些增损。遂作序以弁之。
秋。命二孙往学于大斋门下。
 长曰宗甲。志气高爽。文行卓越。乃入道伯剡荐。次曰宗乙。薰袭庭训。精析经义。多发先儒未发之旨。有遗稿。
十一月。砥平安公(宗茂)讣至。
 先生于同门诸贤。与公情好最笃。常以为清操雅望。可以模范士夫。忽闻其丧。伤痛不已。素带三月。且有祭文。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0H 页
三十八年壬午。(先生六十三岁。)
二月。记寻初斋。
 朗州玄命直子敬。尝以其两世遗志构精舍。请名于泉上。而求文于先生也。
四月。书学古斋古礼帖后。
 先生游泉上时。见仪礼。仍读乡饮射二篇而抄录之。师门从弟李公维。为之题跋于其后。而喻以公私义理之别。乃者与诸般同志。为习乡射仪。复见其册子。则编末之心划辞气。恍然如昨日事云。
五月。以进士公碑文。受楷书于栎泉门下。
 
进士公于先生为高祖。而泉门尝撰其碣文。至是使孙宗甲。往受文元先生手笔。因刻竖之。
秋。门人请写真。莞尔却之。
 于时。梁济人等进曰。尝拜先贤遗像。辄有起敬之心。是知有功德于世者。写真遗后。其义不少。先生笑而却之。乃以诗示志曰。七尺之躯楪子面。经营写得欲何为。洁清须发犹难画。状我灵台更有谁。
冬。校勘宙衡治道,礼乐二编。
 先是。俞公以为二编整顿之难。非他编之比。专托于先生。故阅月整修而还。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0L 页
冬。夜答无衾之问。
 有一亲友。贫无以为敛。先生只有一薄衾而与之。每冬夜无覆。寒不能寐。有人问曰。如此忍冻时。能不念向时之襚乎。先生曰。故人由我而敛及时。是我之幸也。又何暇念耶。
三十九年癸未。(先生六十四岁。)
正月。办韩南塘题陶庵诗跋。
 见原稿。
五月。写通书后。
 通书与太极图说。相为衣里。推明图说未尽之意。辞甚简约。而能括尽天下道理之体要者也。
书心经后。
 程篁墩以此经中尊德性道问学二句。为朱子初中晚岁之定论有异同。故先生痛加辨析焉。
七月。书五子近思道体篇后。
 此书即星溪汪氏佑。以朱子之书合编于朱子所纂辑近思录而名之者也。
书学蔀通辨后。
 中朝学者。多尊陆九渊,王守仁之学。正学几废。东莞陈氏建。始著是书。以辨其是非。而议论不明确。故先生乃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1H 页
为之辨。统论古今异端之弊。
八月。答梁恭伯辨明德说。
 书曰。语类明德说。有三条。而有曰。天之赋于人物者。谓之命。人与物受之者。谓之性。主于一身者。谓之心。有得于天而光明正大者。谓之明德。以此一条观之。则有若以明德不属于心性而别为一物者然。朱子本意。则不然。此则当活看也。又有问明德合是性合是心曰。性却实以感应虚明言之。则心之意亦多。以此一条观之。则分明以明德。为兼心性合体用而言之也。又有问仁义礼智是性。明德是主于心而言曰。这个道理在心里。光明照彻。无一毫不明。此一条。亦兼心性而言也。盖仁义礼智者。理也。心者。合理气之名。而若对性而言。则心为气也。理不能光明照彻。而必得心气。然后乃能光明照彻。而无一毫之不明。此之谓明德。故朱子既不专属性。又不专属心。而必曰这个道理在心里。光明照彻。此乃合理气兼体用而言也。合理气而兼体用者。谓之心则可也。谓之性则不可。然心之为名。有精底有粗底。苟但曰。明德是心。则无以见其明德之为纯粹至善也。故玉溪以为本心。此其下语极为精密。
四十年甲申。(先生六十五岁。)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1L 页
春。著太极图说讲义。
 见原稿。
题簇子诗。
 尤庵先生尝大书朱子永弃人间事吾道付沧州之句。先生模为一簇子。题曰尤翁之笔晦翁诗。挂我清江白水湄。玆世自多奇异事。格成三合孰如斯。
七月。复行宗讲于天台庵。
 梁济身,金天若,金仪祖,姜翊周,柳镇泽。亦来参。
答权克达河,洛奇偶方圆之义。
答裴烨二气之问。
 
书曰。有有生有灭之气。有不生不灭之气。有生有灭者。形气是也。不生不灭者。神气是也。魂者是微带血气者。其所带血气。久则尽时。便是天地之神。以是推之。则魂之有无可知矣。又曰。朱子曰物生始化曰魄。又曰。魄是一点精气。此等魄字说得粗了。又曰。魂者便是气之神。魄者便是精之神。此魄者说得精。魄之粗者。体消即散了。魄之精者则恐不便散。所以祭祀。有报魂之礼也。
八月。闻私设刊所。气燄横逸。托俞大斋。使为调停。
 时洪启禧私与尹得心,赵靖世。称刊师门遗集。风闻颇多横逸。累书于大斋。使得停止。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2H 页
冬。以学有邪正说。赠张秀才云翮。
 秀才以妙龄。能不屑于举子业。而有志于圣贤之学。故嘉其志以勖之。
四十一年乙酉。(先生六十六岁。)
正月。遭夫人申氏丧。
 夫人和婉庄静。勤以理家。使先生不以衣食。累其好学之志者。实亦内助也。
二月。葬夫人于玉果水多谷。○后迁祔于先生墓。
答黄翊赞胤锡辨经世年表。
撰六行堂金公(处谦)墓碑阴记。
 
见原稿。
五月。宗朱编成。
 先生蒐稡朱子语若干条。而论列诸儒违悖之说于各条下。又抄录朱子言行之关于为学之要。修齐治平之道者。以为一册子曰宗朱编。遂有序。
七月。答梁济身。
 语类有问。先生答书云。阴阳五行之为性。各是一气所禀。而性则一也。两性字同否。朱子曰。一般。又曰。同者。理也。不同者。气也。他所以道五行之生。各一其性。复问这个莫是木自是木。火自是火。而其理则一。先生应而曰。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2L 页
且如这个光。也有在砚盖上底。也有在墨上底。其光则一也。又有曰。金木水火土。虽曰五行各一其性。然一物之中。又各具五行之理。不可不知。康节却细推出来。又有问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故万物各具一太极。如此说。则太极有分裂乎。曰太极只是一太极。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尔。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分也。以此数语观之。则朱子之意。果如浦儒之所见乎。古语云众言淆乱折诸圣。今之论性理者。何不折之于朱子之言乎。盖五行未生之前。太极只是浑然一体。及五行之既生。则五行之气质。各自不同。而太极浑然之体。则无间于彼此。而随物匀赋。故曰。五行各一其性。其曰。各一其性者。犹言各具一太极也。盖以五行各异气质。而能各得全具一太极。故谓之。
秋。语类问答成。
 见原稿。
冬。著近思录道体篇讲义。
 见原编。
四十二年丙戌。(先生六十七岁。)
正月。答金处士(达祖)河洛理数之辨。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3H 页
愚之前所谓太极。河图自有理与数之分。不可谓之一物者。非谓太极之理自为一物。河图之数。亦自为一物而不相干涉也。盖理者。具于气里。而为其所以然所当然所必然之妙者也。气者。包括是理。而为其运用造化生成天地万物之具者也。二者。本自混合。未尝相离也。故朱子曰。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然理形而上之道也。气形而下之器也。故理无声无臭而气有形有象。一微一显。判然不同。以此言之。则理与气虽谓之二物。可也。故朱子又曰。理与气决是二物。今以太极与河图论之。则太极之理。固不外乎河图之数。河图之数。亦不外乎太极之理。然名义则自相不同。太极专是道理之名称也。河图。乃是奇偶之象数也。故河图则有象数之可见。而太极则无象数之可见。此非朱子所谓理与气决是二物者乎。
二月。与门人。酹华山先生墓。
 告文曰。昔朱文公之同乡后学。释奠行祭于其忌日。无礼也中。玆事可稽云。
四月。答渼湖金公论心说。
 金文敬先生。且寄诗二绝曰。不分在天与在人。有气元来自有神。气有万般神则一。超然形外是心真。心体初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3L 页
非有二气。发为情处见公私。请从未发观真面。一点何曾杂气来。先生和之曰。嗜欲之心出自人。良心本体即天神。心如只是一神气。人道分言恐未真。
五月。撰七梅金公(浯)行状。
 金公光山人。慎独斋先生门人也。
九月。礼运篇讲义成。
答权克达论易说纲领。
 俱见原编。
冬。著王鲁斋造化论劄疑。
四十三年丁亥。(先生六十八岁。)
正月。患风湿。
 先生素强无疾病。自往岁。患此祟。有时少呻吟。至是月晦间。谢客静养。戒侍者曰。勿医药。勿扰聒。使我得正终也。门人杨春泰,尹致和,姜翊周等。请所欲言。惟曰。先茔偷冢。终未尽去。无以见我先祖妣于地下矣。
二月六日。考终于正寝。
 至是日。疾顿革。屏妇女。正席。翛然而逝。时先生之孙龟隐公兄弟侍侧。与门人一遵遗命。丧礼。盖以家礼为主。而参用仪礼焉。门人持服者数十人。白布巾加绖素带。而丧之。盖用勉斋服晦庵之制。亦遵先生哭陶庵先生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4H 页
故事也。
四月二十四日。葬于本郡玉出山东冈亥坐之原。
 先生早丧怙恃。每以不克终养为至痛。尝遗戒曰。葬于先兆右麓。而至于开圹。有水气故仍卜于此。远近会葬者数百人。○本道伯元公仁孙。龙城倅金公履长。主倅申公景祖。皆优赙助葬焉。
五十年甲午。行状成。
 大斋俞先生所撰也。○状末曰。凡其所论。俱系乎天命本原。心性微奥。而多出于独得之见。至其明二气之粹驳。證圣凡之同异者。曲畅旁通。精深密切。是不可与不知者。道也。古人论昌黎文章曰。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终而翕然随以定者。殆将近矣乎。又曰。先儒言朱门说性说理。惟陈北溪为最。吾于公亦云。
纯庙八年庚辰。跻享于芝溪祠。
 祠即先生之八世祖龟岩公俎豆之所。而至是以儒论。跻享焉。○上梁文。渊泉洪公奭周撰。奉安文。判书赵公钟永制。享祀文。判书徐公有望述。
纯宗丙寅。墓碣铭成。
 沧上李公商永所撰也。
丁卯。始编年谱。
白水先生年谱 第 34L 页
戊辰。刊行文集。
跋[杨哲洙]
 窃惟泉门。众贤。萃止。至其说性说理。推我旁先祖白水先生以为最。比诸朱门之北溪。则先生遗文。可谓俟百世不惑者也。但其卷帙浩大。资工繁漫。累世而未遑。逮我参奉叔父。独担其巨额。而宗族该孙同补其力。始为印行。盖匪先生无以阐斯道。微叔父无以寿其文。所谓隐显有待者此欤。哲洙无似。初不识方向而干预是役。则想多根银之失。至若年谱。数年间蒐集于断烂者。若是而蔑如。试为起草而未及脱。滥猥殊深。然窃求斤正于博雅君子云。岁戊辰窉月。族后孙哲洙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