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附录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7H 页
赠言[密庵李先生]
桧山黄君尔直。自金陵不远数百里。访余锦里之寓。以相从问疑难为事。此古人之义也。留连数旬。讲大学,家礼等书。志坚思苦。有不得不措之意。岁暮将归。请一言见赠。顾栽之愚。本无心得。其何敢窃仁人号。抑尝闻古人之糟粕则有之矣。子程子曰。持养须用敬。进学在致知。从古圣贤相传旨诀。要不出此二者。持敬之方。敬斋箴尽之矣。致知之要。大学或问详矣。子归而求之。有馀师。苟能深造自得而有真知实践之效。则虽隔千里。无异合堂同席而居矣。学贵知要。惟吾子勉之。
凡言所以然之故者。以道之本体而言也。所当然之则者。以道之流行而言也。如父之慈子之孝。君之仁臣之忠。即所谓所当然也。如所以慈所以孝。所以仁所以忠。即所谓所以然也。中庸所谓君子之道费而隐。正说此意。而朱夫子论道明理必曰理。自有表里精粗。又曰。天下之物。莫不各有所以然之故。乐其所当然之则。盖表也粗也。即所当然之则也。里也精也。即所以然之故也。大学格致章所谓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或所谓精粗隐显。究极无馀。中庸章句所谓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者。皆是此一意。以此推之。补亡章下双峰饶氏说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7L 页
表里精粗。失朱子本意明甚。
书[李栽]
天寒岁暮。送别惘惘。属此新年。怀人益苦。忽此意外。伻书远至。属意勤挚。感认盛念。无以为谢。仍审归侍尽欢。履端增福。尤以慰问。栽今年已七十二岁矣。不知不觉。辊到此穷极处。残病日甚。精力日耗。其终也已。方此怜悼之不暇。而左右者犹复误有借听。求益之意。半千里外。专史委至。极令人愧悚。然谬询数条。颇明白简当。足见思索尽精密。循此不已。积累既多。何患不到脱然处也。鄙拙于是与有幸焉。是为今日所望耳。适此数时。贱疾弥苦。昏惫转甚。供答草草。良可愧也。册纸。荷不忘远寄。但病悴既如此。写手又难易得。深以久不践约为虑。欲还呈而姑留之耳。
书[霁山金先生]
往岁左顾。厚意难忘。客冬惠书。尤感不遗。第贵郡太守从此而去。因便付问。情理所宜。而懒不能果。乃令贤者先之。甚愧不敏。且于其时。适出未覆。厥后因循。遂至改岁。逋慢之罪。又何可逃耶。即玆新春。远惟侍省学履纳祐增胜。区区瞻向之馀。曷任慰祝。圣铎。将老饯迎。喜惧交切。又自近日。忧病丛集。挠恼百端。奈何奈何。始者见贤者之面。听贤者之言。知贤者资禀志尚之懿。敬爱之心。固已深矣。乃今书辞。陈义又高。将欲从事于主敬致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8H 页
知之训。以毋负师门手书相勉之意。嗟呼。今世后生辈中。如贤者之所向往而诵说者。岂易多得哉。敛衽三复。不胜叹尚。然贤者既有其质。又有其志。又得闻为学旨诀。如此循是以往。勉勉不已则贤者之进于道也。夫孰能御之。设于慎言慎行之间。或有疑殆而不安于心者。亦不出家庭而可以朝夕取正。乃犹以为未也。而不惮驰书于五六百里之远。求助于空空无闻之人。贤者之意则盛矣。顾此愚陋。其何以承当也。圣铎于贤者。既有倾盖之雅。以贤者之明。其犹有未悉者存乎。圣铎。自少不无所闻于父兄师友间者。而立志不笃。悠泛自废。奄过了五十光阴。虽虚声误播。上欺朝廷。至有近日不敢当之 恩命。而其实则一黔州驴耳。方且杜门山樊。敛迹守拙。以求自免于欺人欺天之罪而不可得。不谓贤者又从而枉加推借。有若以闻道之先后相处者然。是贤者过于爱人。而使圣铎益重其盗名之耻也。悚蹙之至。汗下竟趾。然朋友讲磨之道。所由来尚矣。不可以已之不敢而自绝于相长之地。故敢因来教。窃效区区。夫为学之道。固不出来书所谓主敬致知四字。而主敬之要。心经尽之矣。致知之方。大学第五章或问详之矣。学者苟能主敬以立其本。致知以博其用。则希贤希圣之功。不待他求而即在是矣。惟愿贤者以实心加实工。勿以世俗毁誉荣辱动其心。又勿为异众惊世之行以自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8L 页
标置。密密自修。寸寸向前。使敬至于专一。知极之贯通。则学之能事毕矣。而充实光辉之域。可驯致也。鄙人。道听涂说。无一实得而妄率及此。真所谓能言之鹦鹉。不足道也。惟贤者勿以人废其言也。书面称谓。是何名也。愧骇之甚。欲持书还纳而不能果。此后如有不遐之意。切勿以此更施。以供傍观之嗤笑。不者。自今以后。不敢复通侍史之问矣。千万谅察。辱询诸条。尤非愚昧所及。别纸录呈求教。未安处反覆。幸甚。
前书裁谢。将封之际。又承惠问。眷意弥重。感荷益深。只于其时。贱疾方苦。不能特修谢仪。但以承拜之由。略及纸末。至今悚恨无已。即日春序欲半。风气渐和。远惟承欢懋学。况味益胜。区区瞻慰。岂容言谕。圣铎。末疾偶起。遂至沉淹。坐卧行履。尚不得任意。苦闷奈何。独幸老人姑免大段愆节尔。书中病痛之示。足见贤者省身欲寡之意。甚善甚善。但前此窃瞷贤者气质温雅。辞色恭逊。如所谓轻躁忿(一作懥)。错谬暴乱等过失。似无可忧。今乃自讼若此。令人不觉怃然骇叹。岂自治密切。以小差失为大尤悔。而常自视欿然故云尔耶。然以仆推之。贤者之言。非特出于退托之过甚。而或者于此。盖亦未免有近似者。何也。仆禀性柔懦。出外对人。辑颜逊辞。不敢作轻俊态。人之见者。或认以为温和平顺底人。而其实则居常应物之际。忿戾躁迫之咎。十常八九。其于家人仆御狎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9H 页
昵卑下处尤甚。未尝不自知其为病。而既悔复然。至老依旧。今贤者虽不如仆之甚。闺门之内。微细之事。人情所易忽处。安保其无喜恕之过中。酬酢之失宜。以至拂乱懊悔之境者乎。然则仆之所尝窃瞷于左右者。无亦近乎人之谬认于仆者乎。人之患。在不知其过。知而不改。又患之大者。贤者既自知之。则盍亦痛惩亟改。拔去根株。使不复萌芽于日用间耶。若其治病之方。仆方坐在里许。不能自救。何敢为贤者谋耶。且贤者既以师门主敬致知之训。为真切有味。而又方读心经。以仆所闻。敬者实治心养气之要法。而其详具载于心经。其中所引损益二象。尤为今日对病之药。贤者苟欲医治得这个證情。则恐不可外此而别求方法。今乃日讲乎此。而犹若不知所以治之者。何也。愿贤者之加之意也。既知心经为治病之方。而不知自勉。反为贤者勉焉。其舍己田耘人之田甚矣。诚亦可愧也已。然贤者倘能从事于斯。深潜积久。涵养体验。使气习偏处消融化革于不知不觉之中。既又以方法次第功效本末施及于不佞。使之亦有以知警补过。则又岂非衰晚之一大幸耶。是仰是仰。询目。重孤好问之意。又此杜撰以对。僭率益甚。其差谬处。幸乞因便回顾。末由面讨。临书增叹。
铎以罪名之殊重。加律入岛。距高居之远。比蟾津不啻数倍。无论奉面之无期。即书问往来亦无可凭之路。方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9L 页
邈然东望。不堪纡郁。匪意因李友达厚之来。获奉惠札。满幅缕缕。无异觌面讨怀。披复数四。岂胜惊叹。就审彼时。尊丈体候万康。是则仰慰。而左右宿患往复不恒。尚欠快复。为之奉虑千万。信后开春。远惟新祉鼎臻。美疹良已。侍省之下。彩欢增胜矣。远为之祝贺无已。累人。入岛来姑免大惫。风土民俗。未觉甚恶。当初不复为海外棘囚。而又得此以处此。何莫非 天覆之圣德也。感泣之外。复何恨哉。但苍黄之日。家累星散。靡所止泊。到此家乡远隔。一弟衰病。无相会之日。此为挠意处尔。然万事皆数也。亦且奈何。前此知贤者颇不免屈首于公车业。以为此是前古大贤所尝屑为之者。虽或妨工。而不至于夺志则亦无伤也。今乃有回头住脚之意。左右虽向衰。方在侍下。不知何遽尔也。若庭命如此则是为善尔。伤急之示。累人平生。常患此病。至今白首。犹未能祛。其何能为贤者发药耶。然朱子答门人之问曰。头痛灸头。脚痛灸脚。此谓就病处治其病耳。是在左右。他人何与焉。累人。年来颓惰益甚。尤悔山积。而又落在海中。绝无士友相从者。又无书册可借处。日夕偃息。无所猷为。虽言收桑榆万一之功。以为晚闻之计。何可得耶。以此益思得与贤者相从。庶几扶策衰懒之气。而左右虽有春间枉顾之谕。调养中岂可远涉长途耶。是固不敢望。而此身出岛。未卜迟速。衰疾已甚。此相奉不可必。临书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0H 页
惘然。无以为怀也。惟愿左右药饵之暇。益留远大之业。以副区区期爱之诚也。知方看节要书。甚善。惟潜心玩索。至于烂熟无可看。则何患无所得耶。躬所未能。聊复为贤者云云。亦可愧也。幸谅之也。
赠言序[金圣铎]
夫人尚天地之形。受天地之中以生。而其智愚贤不肖之相去。或什百焉。或千万焉者何哉。以其气质之禀有美恶。而学问之功有至不至也。夫质美者然后有为善之田地。而可与为学。可与适道。可以为圣为贤。然徒有其质。而不学而成之。则亦终于美质而已。卒无以入圣人之道。而或反为世俗之所挠夺。异言之所迁惑。而不能保有其质者亦多矣。故先圣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某者焉。不如某之好学也。而朱夫子释之曰。美质易得。至道难闻。然则学之可贵。尤有甚于美质。而学之道。又必以勉勉循循。深造力究。以求至乎充实辉光之域为贵。若悠悠泛泛。有学之名而无学之实。终不过为乡里之善人。而不得闻圣贤之道。则与初不学者。相去何远。吾友黄君尔直氏。所谓质美者也。醇谨而温厚。忠信而慈谅。而其家咸州。咸州故多士大夫。先辈之遗风。犹有存者。而其大人处士公。以儒学为一邦士林重。尔直自幼习闻诗礼之训于过庭之际。而又尝从李密翁。讲大学一部。亦可谓有志于学者也。尔直又以余尝游于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0L 页
葛庵先生之门而习于密翁也。前后再辱临顾。礼意甚至。及余得罪窜逐踰年。自海外蒙恩移配于光阳。僦居蟾江上。则尔直以去岁秋九月。与李君封若惠然相访。留一日而归。今年元春。又与安生庆稷。不避蟾江之险。来留五六日。相与读大学或问。间及礼俗疑难。整容谨节之方。其谦虚之诚。懋敏之意。庶几乎可与适道。而终能成就其美质者。夫以余之颠沛困厄。为世所摈斥。而齿发衰迈亦甚矣。其将无闻以终焉。而尔直不挟其所有。不嫌于相从。眷眷焉辱与之讨论。如是则余将何以答其意之勤而不甚愧于过分之礼也。尔直质既美矣。又能学焉而求圣贤之道矣。惟不夺于流俗。不废于中涂。俛焉日有孳孳。精思力践。不得不措。知必极于高明。行必期于中正。以无负尚形受中之责。而不止为质美之善士。则是余之所望于尔直。而欲一奉闻焉者也。于是尔直以游方之有限。不敢久留。将辞归。请一言以赠其行。余固有愧于尔直之相与。而顾一答其意者。遂书此以为别。尔直傥不以人废言。则愿归而质之庭下而勉之哉。
书[金雨溪命锡]
病伏山斋。昏昏欲绝。千里问书。忽地见及。借眼展读。顿忘呻楚。感荷良深。况审侍学对时珍胜。尤用慰仰之至。命锡。家门不幸。学士从弟毕竟死归。吁天无从。尚忍言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1H 页
哉。斯世斯文之恸。自有不敢语者。顾以残骸馀喘。更无凭托。俛仰怅怅。不止为同堂死生之悲而已。奈何奈何。窃惟左右归依之义。始终一心。无愧古人。而不幸人事遽至于此。伤痛之情。乌得不尔。承喻为之悽感。而原念契谊。施及老夫。意寄勤挚。推借过重。且感且愧。不知所谢。吾道益孤矣。后来之望。惟在于贤辈。只祈益自懋勉。以副慕用。
书[金云谷警铎]
昨岁委问。实出望外。而适以身病。未得从颂奉唔。自奉别以来。尤不任耿耿瞻慕之忱。而南北落落。莫由相闻。则徒令人怅然而已。即玆匪意。忽承惠书。披来欣豁。足当一面。何等慰感。第伏审。尊丈气力以暑湿馀症。连月不安节。固知秋气向凉。平利可期。而犹不任忧仰之至。不审此间。调候起居更何如。警铎。自春夏以来。衰病益深。凘败无馀而奄忽之间。已经家兄小期。岁月遒逝。人事日远。感时酸痛。益当如何。惟以哀侄辈尚尔支保为私幸耳。
书[柳慵窝升铉]
落落瞻想。新年益新。李友此际忽到。其惊倒当何如也。仍承情问。始审年前色忧非细。旋有勿药之庆。既惊且慰。无以形踰。春日向妍。想江岸幽轩。景致益佳。奉亲读书之馀。徜徉点检之兴。政知无穷。尤为之瞻耸不已。升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1L 页
铉。跧伏田庐。幸无大段疾恙而又添一齿。只有老大。徒伤悲之叹而已。霁山兄客冬承 召之行。尤以京下痘忌为虑矣。一疏蒙递。无挠归侍。莫非 天恩。亲旧亦为之感幸耳。
书[金忍斋宇汉]
宇汉积戾招殃。行年三十。再遭割胖而上有老母。下无胤词。情事惨绝。不自堪忍。昔在秋间。伏蒙远赐慰问。辞旨恳恻。兼垂赙仪。其为哀感。殆不自胜而官便既绝。末由凭谢。千万不意。玆又伏承手书。惊喜之极。茫如堕雾。因伏审新年。彩履增胜。尤为远溯之忱。而第承尊丈体气徂玆失适。尚欠复常。深以奉虑。然诚孝所格。自当脱然矣。是祝是祝。宇汉。即日侍奉。幸免他苦而酸楚意绪。逢新益切。更无足奉闻于相爱者。自怜奈何。想兄进修之工。不懈以笃。而每一承书。辄以放废为言。虽知君子慥慥之意常不自足。而相悉之义。何必若是其过谦也。再从叔父才出柏府。继有薇垣之 命。中途拜疏。辞以梗痘而 圣批矜许。即赐递归。此亦异数也。前后眷遇之盛。在古亦罕。感颂罔极。何可胜言。但今微恙相仍。且有酬应之挠。了无投绂閒退之趣。是以为悯。
在疚之日。哭寝之馀。乃蒙临贶而适值身病。未克为礼。彼此安仿之痛。吞而不宣。千里追思。至今只增凄黯。而无缘相问。忽已经岁。不意手翰远及穷庐。辞恳意挚。令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2H 页
人感动。从审秋凉。侍下学履神相万安。尤庸慰昂。不任区区。宇汉。顽命不死。遽作平人之㨾。师门初期。伯舅终祥。次第已过。种种情事。不止慨廓之思而已。奈何奈何。又况栾栾馀骨。顿觉衰换。百念俱灰。块坐杜门。作一木偶。寻常俗务。亦做不得。何望其翻阅简编。有所云云。自分为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贻累于师门而已。有时自反。不觉泚颡。而今承盛教。责勉过分。愧惧之极。不知所对。窃惟师门平日所望于老兄者。诚不草草。惟望老兄益加勉励。尊所闻而行所知。使此一脉不至坠绝。则先师之目。庶无不瞑之恨。而吾侪小人。亦永有所赖矣。如何如何。
书[金正汉]
岁晏穷庐。方深离索之怀。乃蒙足下千里见存。百朋何加焉。拜手感领。不知所谢。况审向来色忧。今已平复。暨侍中学履增福。南望驰贺。秪益停云之思。正汉。奉老粗常。第家𥚁孔酷。数月来再遭缌戚。悲憀不自聊尔。不但忧戚如此。入秋以来。劳扰靡定。不得留意问学上。似此消息。想不欲闻之于知旧间也。科事之寂寞。彼此所同。正汉不才。自是分内。无足恨者。何高明之才学俱迈而然耶。同苦诸人。无一得隽。于心怪叹。然此是小得失。不足介怀。况有数存耶。家兄方往在贵乡。遥想出入相对。与之叙旧情而续前游矣。曩时追从。不可谓不从颂。而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2L 页
所业只程文而已。适当炎热。未得招邀徜徉于名山水之间。归来恒自怅恨。
书[九思堂金乐行]
人有接屋而居。朝夕而见。限区域而生。至老死不识面者。然其心之所相与。未必在此而不在彼也。而况不佞于足下。幸而有一日之雅乎。归辖未投。遂成阔别。近日不无书邮。不能以咫尺之纸先以自通。乃蒙损惠长笺。赐意勤缛。奉读再三。惊感无穷。但其所以命之者。有愚陋所不敢闻者。言不重发。古人所戒。何足下之贤而犯之乎。负笈寻师。为世忌讳。先师无恙时。在乡井之间者。亦多自阻于门墙。足下乃于数百里之外。以弟子之礼来拜焉。当其时也。不佞固已闻而畏之矣。既又接颜范听绪论。以窥其中之所存。信乎非流俗所能夺。而以今询及于家大人者观之。其博学深思。有俛焉孳孳之工。亦可知也。自此而进。何患不副先师勉诲之意也。谈者谓下邑儒教有让于江东北者。固过矣。然大抵习俗之坏。与世同然。彼亦安保其如古也。而足下质美而志笃。业专而行馀。奋然自拔于其间。而上则有家庭诗礼之训。岂不诚南道表表可称之家也哉。即不佞于足下。有愿学未能之叹。抱往从末由之恨。而足下乃反以朋友相辅之道。有望于万万无似之人。何哉。乐行。气质懦弱。识趣卑下。内而为父兄之忧。外而为师友之所斥。其不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3H 页
敢与足下相往复相上下也决矣。盛谕之及。但令人惭赧。然倘蒙足下不遗鄙陋。继此频惠德音。以激其昏愚。使得以自免于小人之归。其为赐之厚。当如何也。锦水事。言之痛心。见今孤寡捲入海庄。先师所居草堂。亦已为他人所有。大运往矣。谓之何哉。腊月十四日。即其初期也。闻韶李兄。近当有历访相对之便。赙状敢不依致。家大人适出吊亲旧家。姑未还定。来书未即修谢。幸谅之否。所惠三种。谨奉留按上。不开封缄。以待家大人之归耳。
二月。薄游文殊山下。四月初始归。兄书在按。深愧阙复。光天族兄。与兄期会追逐。见解之富。翰墨之锐。殆尽之。而归走之乐道而不能已者。尽不苟矣。抑朋友之义。不可徒相称誉而止。责辅之言。不必一向相推先而已也。兄欲使愚者先之。乐行何敢不尽于乐取之下哉。但泛然相戒曰。尔为善。尔勿为恶。亦非切近之言。敢指其病处而告之。则乐行于兄。不相悉者犹多。不知何事未尽。何事可警乎。独有一说可以献愚者。请以所见与所知者言之。兄书辞。弟所见也。兄所以待弟之道。弟所知也。前后恩谕。其推借之过重。虽施之古博学笃行之君子。亦无不可。不知而如是。固已非诚。万一知之而故为之。岂非虚伪之甚乎。尝闻忠者尽己之谓。信者以实之谓。存乎心。而发于言见于事。兄之存乎心者。或有歉于忠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3L 页
者乎。发于言者。或有背于信者乎。圣人论为学。首言主忠信。兄方厉志懋业。步骤古人。必须先立其本。以为进德之基也。弟之此言。非专以兄待弟之不诚言。亦望随事自检。凡所以处己而接人者。皆令出于忠信二字耳。轻疏鄙劣。无一善状。当自治之不暇。何敢责人。特感兄辱许以相规之道。僭言及此。其亦可笑已。幸俯谅焉。
书[金霁行]
流离愁寂中。尤切愿言之忱。不意行旆远访。幸得数日夜联枕。奉晤之稳。私心感慰。岂可少弛于中。而第以奉别后音闻更隔。为恨怅不已。即者因赵兄行。伏承远惠辱札。谨审尊丈体候有欠和之节。为之惊虑满万。然诚孝所格。想必速收勿药之庆。以是为慰幸焉耳。霁行。亲患泄症。有加无减。神观筋力。凘败无馀地。虽缘经年瘴地。受伤大段。亦有其间人事未尽之恨。此心煎泣闷迫之状。如何可喻。天寒路远。更奉之期未易图。临书不胜怅然。
书[权江左万]
日昨控单时。病未奉书于贰席佥案。政尔歉叹。此际辱书先之。谨审际玆春暄。学味珍相。慰泻何量。但书辞浮实。非浅陋所敢当。是为愧恨。川水两老。后先不幸。岂非吾党运气所关耶。承远赴诀临而归。令人感叹。万一味(一作昧)分碌。无可喻者。倥侗本非可状。况又控辞后时骇然。享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4H 页
礼有乏主席之叹。宜在斥驳之科。而佥贤又却以敦状远及。愈觉闷感。早晚当一进面悉。姑此不宣。
书[李大山象靖]
象靖于执事。与有同门之谊。而未得一遂既觏之愿。既而抱山梁之痛。则执事之辙。又无因而北矣。夫以古人尚友千古。而乃并世而失之。悠悠怀仰之私。只付之神交而已。珍重一札。落自无何。惊喜感戢。不容于心。仍审彼时。静中德履神慰万相。岁华忽已再更。伏惟玩索完养之功。有与岁弥高者矣。象靖。质钝材朽。无所长短。重以丧乱熏烁。恭然无以自振。朋友相知。固已不复齿数于人人。而执事误听道涂。远问死生则已幸矣。而辞旨勤缛。意寄深远。非所以施于不肖之身也。象靖盖尝应举觅官。奔趍于声利之途。竟以不才。无以自见于世。非有高见远识可以藉手而自乐者。而执事乃以东冈之坡。天放之乐见拟。则固已过矣。至于承遗绪牖后学之云。则尤非区区所敢闻者。未知何人者不惜牙颊。而欺执事之听也。向者赖金退甫扶仲诸先辈后先提挈。得有观善之益。而不幸一时沦谢。耳中不复闻法语矣。因循汩没。兀然无以自拔于庸人。承喻之及。不胜忉怛之怀耳。外门遗集。顷尝一番誊写。而尚未成定本。霁翁遗事。亦未有属笔。而人事遽如此。近金云若氏草定年谱。欲与同志者聚首勘校。当俟春开日暖耳。退甫遗文字。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4L 页
收拾成一本。亦足以为不朽斯人矣。落落未有承拜之便。惟祝暮年进德益崇。慰此慕仰。
书[李成远]
伏蒙尊慈以成远有先祖父迁奉之礼。特赐慰问。副惠赙仪。仰认至意。哀感无已。便发有日。伏未审霜重。尊候起居何如。远溯万千。尤增区区悲昂。葬礼适幸冬日借温。且赖远迩士友顾护赞成之力。堇得无事克襄。而旧圹水大交攻。颇有不忍言者。惊遑罔极。益复靡逮。奈何。
书[李漏窝行远]
春间历访。迨今感戢。信后有月。不审还侍后学履何似。行远。老人气力粗安。是幸。春夏以来。疾病侵寻。了无一分好况。自怜奈何。金霁山丈。过葬后又作还配之行。去留情境。已难堪忍。而到处梗痘。行李之艰。倍于前日。严程有限。无计留侍。只自叹咄而已。行远家状草。重违勤教。使儿辈写呈而多有胡书信写处。恐不足挂眼耳。多有触讳处。不必烦人耳目也。相望落落。无缘奉晤。临纸只切怅昂已。
书[李畸窝象远]
乃者踵门。依依如梦中事。瞻昂高风。日远而岁相忘。向风矫首。时不胜磈礧郁勃之心。即日秋风苏人。伏惟尊丈气力茂膺多福。侍馀学履对序珍重。忻慰区区无任远忱。今因茅谷宗人。略闻移搆山斋。日处其间。此其用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5H 页
心必有所异于人者。令人不觉𢥠然而喜。耸然而跃也。象远。奉亲碌碌。无一善状。惟是杜门穷山。日觉亲胜已资警益之乐为无穷。而如执事者。又远在半千。象远又无以出气力。致身其间以奉绪论。则索居悄然。时或意思不佳。始觉千里命驾之义。高于人数等也。近日所读何书。有何义理。咿唔玩绎之馀。有可以商量者否。人间万事。不属自家界分。惟读书修行。是今日着手处。幸千万自力。以卒究大业也。不待累累。已占得此意。象远所期望于执事者。非特朋侪间寻常策勉者比。玆不挥僭猥至此。执事亦乐闻而悲其意也。南北迥隔。拜唔无便。临纸第切冲怅。幸时因便风。以寄德音。警此昏惰。庶不至莫往莫来。亦区区之望也。
书[柳兴源]
前冬枉慰。实出望外。多见执事平日厚谊无负幽明之间也。私心哀感。何时敢忘。第以道路脩夐。无由更致区区之意。偶逢安寓李丈过此。叩审执事侍履近益清裕。次悉士友各处俱无他故。种种欣慰难状。兴源。坐失居诸。跂及三年。乃敢自齿平人。痛慕情事。益难自堪。奈何。生庭亲候。粗免愆违。是庸私幸。雨谷三霜亦不远。后生之恸。尤不可胜。惟幸两棘人俱保性命矣。何当获奉清仪。以遂愿言之忱。遥擎赫蹄。但增瞻怅。
书[李屹峰赟望]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5L 页
即日伏热方隆。未审尊丈体侯万康。棣轩做案起居神旺。溯仰无任。赟望。幸以馀庇依遣侍状。而小小忧恼。种种不绝。加以田家作苦。惟日汩没。直欲摆脱而不可得。奈何。遥想兄山斋文会之乐。日新又日新。只自钦羡而已。曾者登轩非止一再。而每缘匆遽。竟违稳叙。方拟徒步而进。以承数日之款晤。前拘淫雨。后畏蒸炎。还停已发之筇。此亦有数存也。恨恨。传闻今做终场工夫云。然如弟十年前不无此工。而废撤已久。必也尽忘机轴。虽然。今作闻赍之僧。欲攘冯妇臂。安得与兄同做四五首耶。贵斋残僧。支供想难堪。此所以足将进而趑趄者也。第念广厦清阴。无过于道院。斯文之所。士子之所依归则一旬会做。不亦乐乎。兄若不我遐遗而不无此意。则弟当先入院中。扫席而待之。回示如何。
书[朴紫皋尚节]
年老病重。骎骎然去鬼关近止。幸赖神佑。堇复起动于阳界上属耳。而能得此故人书。亹亹辞意。奚啻促膝对讨耶。因审霜令。静养连迪。尤庸仰慰十分。尚节。经年沉痼。虽得间歇。而源委已深。复常未易。苦怜奈何。示意谨悉。而积费之馀。秋事又无形云。累空之患。实犹难免。纵欲勉副而那能如情耶。付谅深望。
书[安庆稷]
居在咫尺。积月旷候。此不过诚意不足。人事不敏之致。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6H 页
然庆稷于座下。仰之若泰山。望之如温日。有若先师在世之日。则岂敢漠然相忘。至于不相问之境乎。一拘于身病。二缘于相近。每日因循。遽然至此。地迩人遐之责。乌可免乎。俯仰思量。不知所以自文也。信后有日。伏不审潦炎。哀中道体加减如何。法门遗绪。惟在于座下。而疾患种种。复常无期。爱慕之私。徒切不瑕之虑而已。闷叹如之何。庆稷。禀质虚弱。志气柔懒。门下三十年。无一善状。而祸患忧戚之馀。重以身病。首尾五六年。无一分精力暇及于面上工夫。回顾初心。悔尤山积。每念先师教诲之勤。受中以生之责。不觉怃然愧惧。杜门屏息中。方且悚仄无已。乃者便中。伏承下书。满纸见谕。不以愚蠢谴斥。曲赐容贷。将欲劝视听于聋𥌒。实出于爱人以德之意。感拜仆仆。罔知攸措。窃伏念。难存者天理。易萌者人心。则义利之间。舜蹠之分。甚可畏也。自古圣贤。以此惟精惟一之功。为相传之妙诀。则今此义利之谕。非堕落尘臼中。鼻眼莫开者所可彷佛。而以座下达识雅量。特怜苦海之昏阽。垂此极救良剂。何敢自外于盛谕之下。以升天阶空为辞。然自修之道。非志气之强勇。工夫之笃实。难以致力。而如庆稷者。忧患丛中。百虑交攻。残败神精。病与为邻。一向放倒。奋迅无日。其何望有光于师门而无愧于儒名耶。秪自怜叹而已。惟愿座下平心静摄。趁垂勿药之庆。益加秉烛之工。而一以传师门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6L 页
之钵衣。一以开后来之群蒙。则非徒门下之幸。抑亦士林之幸。伏祝努力加餐。以副区区之下诚。
书[进士李宇錥]
一霄陪晤。粗偿积岁阻慕之忱。而第缘归意甚忙。不得款承清诲。怅惘之怀。迄不自已。匪意伏承耑价俯问。感荷之馀。谨审日间静中调体神相。尤不任慰仰之忱。宇錥。暑症愈苦。客味渐辛。而又此滞雨。愁闷何喻。大山归路。初拟更候而不但雨意可虑。取路他村。末由迤拜。瞻望高轩。但切怅黯。自此更拜无期。尤不觉神往身留。惟伏祝对时康福。以慰瞻慕。
书[安应璐]
康馆拜候之日。美痾快未全完。迨切贡虑区区。伏不审旋驾之后。庶无添剧之患。而趁收勿药之庆耶。恒切晋侯而恒未果焉。不徒拘系之不一。都是亲贤悌长之诚未及而然也。如是而有何足望耶。尤切悚叹。暮雪比酷。服中道体更复如何。际此岁除。半割悲怀。遥想难抑。瞻溯憧憧。无任下诚。应璐。特荷埤恤。堇保尘状。仰感良深。而汩没冗故。虚送居诸。暴弃之罪。自招谁尤。向者敬字之训。迷途南车。奉受以来。如客得归而受质不美。俄忽之间。间断无常。俾此盛教有若以水投石。此所谓朽木不可雕者也。然而私心所企者。盛德之下。薰陶益深则年将五十。庶或为有闻之人。幸须视之惨惨。更赐不屑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7H 页
之教。使无忝于前日之眷伏望。
问目[安应珍]
谨伏问俗所谓 国恤未葬前。士庶未葬云。有据处耶。今按五礼戒令及甲辰年 国恤后关文。则停祭停乐。嫁娶屠宰巷市则一依礼经。详目禁之。而士庶禁葬。不入于其中。则彼俗说。抑何也。无乃李处士所谓禁葬之义。但都城近处则 山陵未定前。有私占墓山之禁故也。此说可据。而俗说混于此耶。考诸古今圣贤礼论。则绝未见士庶未葬之文。而礼记曾子问曰。并有丧。何先何后。孔子曰。葬。先轻而后重。奠。先重而后轻。礼也。据此推之则混于俗说。禁外停葬。无乃近于乱圣人之定制耶。若有未葬之义则圣贤礼文及 国禁中。漏此节备耶。且俗所谓 国恤未成服前。私丧举哀非也云。此亦有据耶。礼杂记云。 国禁哭则止朝夕之奠。即位自因也。注。 国有大祭祀则丧者不敢哭。然朝夕奠之时。自即其位。因仍礼节之古事以行。无乃世俗看书有异。释书不同耶。 国恤卒哭前。先儒皆论吉祭未行。则虞卒哭祭礼。抑何行也。伏乞指教如何。
挽词[赵希愚]
人间吾未死。泉路子全归。百世同门谊。西林泪更挥。
挽词[李赟望]
夷溪之子是夷峰。幸作道园麻下蓬。同病相怜相阻迹。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7L 页
从今但愿夜台逢。
瓢翁岭外我曾追。葛隐江斋菊露垂。消息九原无问处。知应相对两家儿。
挽词[朴尚节]
金兰交契我同年。玉树清标子最贤。姓讳直乡疑再作。渊源仲默美三传。乍违旬月怀犹吝。永隔幽明痛柰填。踽凉此生馀白首。峨洋谁复奏牙弦。
挽词[安圣轼]
前宵南极閟祥光。报道巴山处士亡。学识高明探实地。林泉清净负 明王。面稀叔度怀常吝。驾促仙軿意倍伤。老病方深违执绋。夷岑回首泪盈眶。
挽词[安鹤瑞]
小微星耀伯夷巅。林下清风韵百年。梅老贤孙诗礼袭。密门高弟钵衣传。盈虚有数家声歇。否泰关天哲士捐。半世从游兰室意。白须和泪写哀笺。
挽词[赵元辉]
公生诗礼户。雅望重斯文。工笃程朱学。衣抠密霁门。性情颇浩浩。风味是温温。崒屼夷山色。苍茫锁暮云。
挽词[赵云翼]
木落天寒晓月明。夷峰处士北邙行。工程实地平生笃。赤帜骚坛半世鸣。孝友家声承世德。山川痼癖畅幽情。一场文会重无日。独立人间涕满睛。
挽词[赵永辉]
大鸟坟前俯仰悲。伤心岂但为吾私。声川月吊斯文丧。锦水波鸣一脉衰。志操不渝安贫巷。工夫有斐切磋淇。图书旧业今零替。谁复西河设讲帷。
挽词[李世绩]
密霁门前讲道馀。百年生计一床书。迷儿幸忝抠衣列。仙路苍茫倍湿裾。
挽词[李恪]
文同会处甲同年。况又居邻世谊连。用力贤书常目在。勉承家法一心悬。共衾几和埙篪奏。割胖翻惊痛疚遍。今向重泉亦有恨。独孙羽毛未成翩。
挽词[李协]
风流儒雅众皆推。贤士如今更问谁。就正师门心有守。奉承家训业无隳。辅仁惓惓从何得。讲谊洋洋自此亏。诗社唱酬犹在箧。有时披阅泪先垂。
挽词[赵希范]
束发相从老转亲。随游兰室几多辰。箕裘祖业连三世。诗礼家声任一身。锦水师门闻道早。霁山函席摄衣新。江山古宅文犹在。谁拂尘箱启后人。
挽词[赵元雄]
南州老德更谁数。三世渊源重一乡。践履工程由实地。全归泉路抑何伤。
挽词[安应珍]
锦阳门下士。坚守夷山巅。年及宣尼寿。名尊道学传。
挽词[李世衡]
密门游后霁门又。求道诚心老益深。看了圣经仍圣寿。为公无憾为乡悲。
芒鞋忆踏海山春。促我酹吟渡几津。可惜孤云台畔月。至今诗上未成轮。
一部朱书未了论。菊花时节送仙辕。可怜安道溪边石。留带当年杖屦痕。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8L 页
挽词[李命龙]
岭以南州郡。儒宗早识公。丘园安性分。经籍着心衷。履素名尤重。操坚志不穷。生于京尹后。居在伯夷东。乡化躬行实。人钦面诱功。家声毡继孝。世业钵传忠。颐养衡门寂。神怡逸乐融。声斋何日夕。亲炙遁窝翁。壁满图书字。门多孝悌躬。开来能继往。纯一古家风。叩箧童冠聚。踵门远迩同。诚深勤教诲。功大启愚蒙。德行先儒得。词源古洛通。朱书常爱玩。汉史日磨砻。曲畅中庸旨。旁通大学工。岩阿天日阻。圣代布衣终。云鸟夷岑上。鸢鱼大谷中。秋风吹桂树。白露下兰丛。浮世龟龄促。辽阳鹤梦空。斯文今寂寞。搔首倍沾瞳。
挽词[安庆稷]
黄卷平生事。孜孜老不閒。钵衣传锦水。言行慕陶山。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9H 页
记余才舞勺。携笈踵池亭。诗礼韦家业。弦歌蔡氏庭。
挽词[安应瓒]
远近吾党葬处士。寻常行路尚悲辛。峤南运否斯文丧。锦水波残正脉沦。云谷陈篇空在案。退溪遗牒玩无人。春风气像难更觌。遥向新阡涕泪频。
挽词[李能复]
学蔚瓢轩积。道闻锦水熏。呜呼今寂寞。何处托斯文。
挽词[安应徵]
讲学曾从锦里春。猗欤君子质彬彬。坚跟实地尊诗礼。守拙丘园乐窭贫。纯悫休风播远近。谦恭雅态艳乡邻。斯文不幸仁违寿。丈席凄凉巷寂人。
挽词[安应璐]
自从亲炙后。山仰德成章。行谊昭家庆。渊源接锦阳。朱书窗日晚。颜乐巷春长。斯文运未复。楹梦反为殃。
挽词[安季虎]
排云直欲问苍昊。何夺吾乡考德人。密老堂中升入久。霁翁床下讲论频。家声孝友箕裘业。名望山林处士伦。运塞斯文虚丈席。夷岑晨月倍伤神。
挽词[朴东垕]
天上少微落。人间处士亡。萧条十月夜。痛哭我怀长。
挽词[赵增武]
淆漓世路本无求。颜巷原贫道学优。世德梅翁溪老袭。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79L 页
渊源川上锦阳游。风看万丈夷岑屹。韵得千年石涧流。牢落乾坤何所做。一声长恸九原幽。
挽词[李起龙]
传家诗礼冠乡闾。处士之风父祖如。北学工勤千里访。南为心倦九霄舒。岩阿活计贫非病。韦布声名识有馀。圣代莫言遗逸用。蒲轮终不到林庐。
挽词[李瑞龙]
叹息今年岁在辰。吾南儒厄失贤人。贫仍分定初无闷。穷坐魔随竟未伸。山水旧游封屐藓。诗书遗业满床尘。泉扃一闭难重启。何处氤氲更袭春。
挽词[李恮]
南天却晦少微辉。讲学谁开处士扉。自此夷山颜色小。抠衣诸子泪相挥。
挽词[朴浻]
诗书馀事业。孝友旧家声。乘化悠然去。巴山自此轻。
挽词[李中宅]
建塾开来世业宏。藏修夷岳养神精。西游锦水人争慕。北学花山道愈明。永拟百年陪丈席。忽嗟南极晦微星。声川晓月仙軿引。独立乾坤涕自零。
挽词[赵增伋]
南州多士泪先挥。咸曰儒林长老归。后学千年追慕处。夷山秋月照馀辉。
挽词[赵相麟]
德望文章重士林。那知微宿此时沉。夷山高行渊源远。锦水诸贤丽泽深。老益穷经年未假。世尤多病孰能针。先君早世皋比撤。少子何归涕满襟。
挽词[洪九范]
闻道夷山黄处士。床书掷却九原归。夷山自此无颜色。大鸟飞来泪自垂。
挽词[韩奇玉]
活水云天影。徘徊知为谁。夷峰千古月。留与后人思。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0H 页
挽词[李震基]
夷岳微星晦彩忙。声川呜咽益悲伤。密翁衣钵传谁手。从此儒林气色凉。
挽词[同门生赵希隆]
夷山秋月白。留照一片心。百世同门谊。情亲骨肉深。
事我先君若事亲。服丧心制奠文戚。相逢每说西林痛。事一诚深记行录。
挽词[门徒李之默]
山颓馀泪又沾瞳。不幸吾南气数穷。锦水渊源谁继者。儒林声望独斯翁。襟期每忆缶江月。德义长钦伯岳风。最是此生无恨痛。法门遗绪一朝空。
挽词[旧门生赵增现]
有材无命惜吾贤。颜巷原贫至乐全。也识先生风不尽。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0L 页
川声岳色共千年。
挽词[门徒赵增绩]
天丧先师后。斯文赖有公。锦阳川上学。贤传圣经工。偃仰林泉下。辛勤教育中。微星今晦彩。多士泪沾瞳。
挽词[门生安庆邦]
十载门屏侍。恩同父子情。不幸山梁折。冥途泣后生。
挽词[门生李正宅]
夷山清秀尽精专。生我贤师岂偶然。锦水渊源真可继。霁翁衣钵最堪传。开蒙函席纯而笃。乐道衡门守益坚。梁折如今何处仿。欲题哀挽泪先涟。
挽词[门生安致权]
文章德义两兼身。诗礼家庭世有人。生后关闽心早得。慕深陶晦卷相亲。乡邻共化躬行笃。学子争趍面诲谆。恸矣师门遗绪断。苍天何以薄于仁。
挽词[门生赵镇兴]
诚勤人诲谕。足使下愚移。道学斯文领。心工一世师。蒲轮嗟苦晚。德宿忽惊亏。质鲁吾无变。徒增恨涕洟。
挽词[门生安庆缵]
夫子生南纪。文星耀伯夷。箕裘三世业。衣钵二贤师。运泰家声大。人亡道气衰。山颓无限痛。遗绪托于谁。
挽词[门生黄尚坤]
密老门前早捧裾。夷岑清隐洛窝如。冠巾静谧烟霞界。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1H 页
事业沉潜性理书。二代提撕登丈席。千年昭晦隔玄庐。空馀少子将安仰。渴海崩山怨鸟鱼。
挽词[门生李亨郁]
春风丈席下。景仰德音明。不屑谆谆诲。难忘眷眷诚。锦阳千古后。夷岳百层轻。已矣斯文否。偏伤少子情。
挽词[门生河应大]
夷溪贤嗣即夷峰。道学能为百世宗。密霁当年传钵意。行无人异却无同。
挽词[门生陈再铎]
家居依伯夷。年寿及宣尼。寂寞西林暮。人间弟子悲。
挽词[再从弟时干]
苍苍夷岳入云空。人与山高积实工。春日和风满座上。秋宵霁月照胸中。真心酷嗜程朱学。德性熏陶密霁翁。谁谓少微今晦彩。此生无路诘苍穹。
挽词[再从侄尚中]
纯厚姿兼学力持。茫茫坠绪绎寻之。典承孝友连三代。传授钵衣有两师。研业方穿管子榻。閟容遽撤董生帷。回瞻讲习提撕地。庭下梧阴月上迟。
挽词[再从侄致中]
馀航山之下。夷峰处士归。钵衣何处托。空闭白云扉。
挽词[再从侄由中]
文章学业物论归。迷劣何能更发挥。秉笔谁家能博采。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1L 页
幽光轮与后生知。
挽词[族孙 针]
冰玉精神雪月容。吾门丈老士林宗。忽惊梁木今摧折。回首夷山泪不禁。
祭文[安庆稷]
上之四十八年春二月十六日辛巳。夷山处士桧山黄公易箦于夷溪之先舍。远近士友莫不赍咨涕洟曰。山阿寂矣。薖轴空矣。斯道何托。后学畴依。相与奔走叹惜。如失所归焉。用其年十月十七日。堋于先垄之近麓亥坐之原。礼也。志其墓。诔其行。发潜阐幽。昭示后来者。此南州人士之责。而穷乡晚学。不能赞德义之万一。只以一张侑哀之文。草草略陈。公其知耶不知耶。呜呼哀哉。惟公家世。诗礼渊源。梅老倡之于前。先师继之于后。行谊文章。蔚然为南州之领袖。岂不韪哉。公生是门。资禀纯美。志尚卓越。承袭遗香。不替三世之毡业。继踵馀烈。克守一家之模范。知行并进。不越主敬致知之要诀。体用俱举。能做通儒达士之事业。师门之遗绪传。士友之期待深矣。入孝出悌之暇。又有从师问道之志。束脩于密庵,霁山两先生之门。亲承旨诀。造诣益笃。归侍庭闱。丝分缕析。父子知己。作一蔡家仲默。则公之好学之诚。慕古之心。岂下于古君子哉。虽谓之刍豢经传。寤寝濂洛可也。又于礼经性理疑晦处。则以长书短牍。质疑辨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2H 页
难。不得不措。铢累寸积。贯通后已。猗欤我公。展也儒宗。自持谦谦。益尊以光。则华闻之日彰。乌可已乎。学子争趍。常盈户外之屦。设科无类。必施顶门之针。则公之诲人也至矣。呜呼哀哉。奥在辛亥。余以丱角。受业于尊严府之门。惟公与我。年岁最甚上下。而公视我如弟。我视公如兄。句读之学。公则耳提。字画之习。公则面命。诱之掖之。开之牖之。实是严师。铭之肺腑。俾也可忘。十载鼓山。眠食一堂。半世声川。昕夕相对。世故罥掣。中撤而归。悠泛度日。虽未成就。鱼鲁粗辨。是谁之赐。其后二十年之间。策羸骖而相𨓏来。剪短烛而接软语者。凡几日矣。书疏之所劝勉。对榻之所讲论。无一不在于道义。而晞阳之追后。花山之并辔。亶在于父师之命。而身游大方。名归下流。则贻累师门。容有极耶。呜呼哀哉。先师在世之日。公兄弟四人皆无故。平日及门之士。陆续来往。弦诵洋洋。列侍訚訚。呜乎。公之师友。多在安宁之间。而地武夐阔。便信漠然。公逝之时。趁未通讣。公葬之日。又未传书。平日心交道友。不得知公之礼窆。安知无后死者之责乎。去夏初。余以斯文木稼之灾。裁书转付而迄无回报。此必不免于萍石之患而然矣。言念往事。亦一恸叹也。大暮难晨。即远在明。单杯踵门。幽明永隔。师门遗绪。谁能继述。后进承学。何处依仰。文不尽情。哭不尽哀。
祭文[门徒李之默]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2L 页
呜呼。斯文丧欤。吾道穷欤。岩阿寂矣。薖轴空矣。自公云没。后学畴依。公义私情。棼不可掇。斋咨和泪。略陈哀臆焉。灵其知耶不知耶。呜呼尊灵。既厚禀赋。又极充养。秋水之精神洒然。良玉之资器温焉。粤在童年。已有老成人㨾子。及其胜冠。实为士君子模楷。天之降是人于吾党者似若有意。而又况承袭于梅斋公诗礼之门。授受于夷溪翁性理之庭。立脚长途。发轫真路。入孝出悌。肥家以正。存心律身。行己惟谨。处乡恂恂。接人款款。明窗静几。深博端坐。经床图壁。皋比俨然。执经之士。盈屦于户外。掇豆之工。剩算于帷下。馀事文章。摆脱科臼。实地上功力。几为上竿之步。斯学中进就。将有下滩之势。而其博问之诚。犹有惓惓焉。昔在丁未。携笈于密翁霁老之门。月淹程雪。觌德心醉。学笃马帷。久袭兰薰。归而益修。神吻契合。长书论辨。莫非理气。短牍往复。实皆微奥。呜呼。世路多歧。人皆染丝。末学殊辙。童尽白纷。而呜呼惟灵。迥出斯世。志学之如斯。乐道之如斯。诛茆于洛东之鼓山。养大人弦歌之志。立斋于山西之伯夷。葆自家康济之乐。玩心朱书。老而匪懈。枕肱颜巷。穷且益坚。吟弄风月。不外乎一般底清意。过访山溪。不学乎偷閒者漫兴。而其所以资养性情。澹泊物欲之意。知者寡矣。而公所自乐也。呜乎。南中之倚望者。惟公一人。而公今已矣。天不欲使吾道少延于斯世耶。吾党之依仰者。惟公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3H 页
一人。而公今已矣。天不欲使先知觉后知耶。呜呼。自古君子。与世乖厓。或穷饿以终。或困顿以卒。此其理也。天实尸之。而仁者之寿。善者之福。亦或理也。则以公之仁。寿止于稀。以公之善。命止于穷。此天与理耶。公必顺受。无怨尤于其间。而但白首残年。鹡鸰分飞。百里高山。几做看云之眠。一夕常园。遽赋招魂之些。日月未几。三弟又逝。尽室无依。万事荒凉。独守空斋。病与为仇。天之降割于仁善之家。一何酷耶。是未可知也。呜乎。以我朦陋。受业于尊严府之门。惟我与公年岁最甚上下。而我视公如兄。公视我如弟。句读之学。公则耳提。字画之习。公则面命。诱之掖之。开之牖之。名虽恩兄。实则严师。铭之肺腑。俾也可忘。自掣世故。中撤以归。地迩半舍。月每趋候。对榻之间。无非劝勉之辞。蝇附骐尾。依归有所。呜呼。不幸而至于斯。使吾辈后进无所质疑。无所取则。怅怅独立。冥冥摘埴。人之云亡。实世之所共哀。而小子私痛。尤无穷焉。呜呼。日月有期。即远在明。春风泥塑之像。何处更觌。真谆教诲之音。何地更闻。地下人间。从此永隔。万事已矣。痛泣何极。单杯只鸡。大声长呼。
祭文[门徒赵增现]
维阿及岳。储精孕灵。笃生我公。禀质其清。世袭孝友。庭传诗礼。非惟私淑。北学早岁。锦水之阳。霁山之下。一受顶针。明辨取舍。克己存心。工深学邃。满壁图书。无非性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3L 页
理。原贫极矣。颜乐其全。世涂轩冕。视若云烟。昔我髫龄。得拜先师。提撕教育。下愚犹移。质鲁才薄。未效一二。泰山其颓。小子安恃。公时继述。不我遐弃。事若师父。看如弟子。有时候谒。诱掖无倦。谆谆切切。亹亹眷眷。道体犹健。永拟百年。云胡一疾。阅岁其绵。木稼告灾。运否斯文。圣寿才享。遽承凶音。病不举扶。殁不饭含。负德至此。痛恨何堪。浮世尘冗。良足浩叹。玄宫将卜。夷岫东峦。一曲薤歌。万事伤心。顾公身后。理实难谌。大鸟低仰。多士痛怜。仪形永隔。卒业无期。坠绪茫茫。熟知我悲。风兮不尽。山高水长。物薄辞拙。我泪滂滂。一杯来奠。千古永辞。不昧者存。庶几格思。
祭文[安应璐]
伏惟我公。生于有道之家。承其诗礼之训。胸襟洒落。霁月光风。气像雍容。温玉良金。处乡党而乡党敬之。在儒林而儒林仰之。负笈从师。闻大道于锦阳。追贤取友。资丽泽于霁山。文词阐理。非举子之可追。言语有伦。为后学之矜式。辟缁帷于鼓山。惜寸阴于讲道。设绛帐于声川。解群蒙于养正。后世之士。得闻先圣之道。穷乡之人。欣见有斐之贤。惜乎运不幸于斯文。为吾宗之莫尊。知无人于斯世。蕴经纶而不用。穷魔为戏。素计蹉跎。贫鬼不离。生事澹泊。然而确素履于平生。乐空瓢于陋巷。继先志于暮年。守古亭于夷山。脚不出于危险。固守履薄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4H 页
之戒。口无论于是非。克遵兴戎之教。其穷其蛰。览时世而无闷。适徕适去。顺天命而不贰。案上遗书。牖吾道于千古。卷里清词。起后人于来世。斯吾党之叹仰。况小子之亲炙。承德音于辟咡。消却鄙吝之萌。讲文义于提耳。欣得依归之所。鲁莽赖明教而有闻。家声因大笔而生辉。恩莫大于馀庇。恨无报于丝毫。处所有间。违面诀于呼皋之夕。寒家如洗。乏赙仪于奉襄之日。聊莤鸡絮之仪。哭奠灵筵之下。降其眷眷之恤。歆此区区之诚。
祭文[门生李亨郁]
呜呼。惟我贤师。以出天之资。绝伦之学。受业于锦阳。讲论于霁山。尊先圣之道。解后学之蒙。明窗静案。日讲晦庵之书。风床月轩。时诵退溪之文。尚上九之志。为儒林之宗。乡党仰之。道内敬之。幸余少子。以鲁莽之才。偏荷指南之赐。提耳面命。晓谕为人之方。负釰辟咡。反复向学之术。恩同父子。事之无间。义别师生。信之无疑。虽乏服勤之诚。每切假年之祝。不幸孔寿才享。曾箦奄易。斯文否运。小子无禄。春风气像。于何更承。螟蛉教诲。顾何更受。今当就窀之日。痛切启手之时。龙章永秘。难堪多士之痛。皋此寂寞。安抑小子之悲。聊凭数行之文。仰告万缕之情。陟降攸在。庶几歆格。
祭文[门生李正宅]
呜呼。维我先生。德行世家。诗礼渊源。夷溪之子。梅斋之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4L 页
孙。授受旨诀。圣贤心法。传承衣钵。君子事业。行谊文章。冠冕南乡。累积不施。馀庆之长。夷岳蓄精。嘉泉钟灵。乃生夫子。三世儒宗。气温质直。操坚守确。早知为己。求道是急。发轫长途。指古为的。刍豢经传。寤寐濂洛。不得不措。有疑必质。退陶真源。锦水之滨。密翁门下。霁老床前。执经周旋。日夕陶薰。切问近思。造诣益邃。归侍庭闱。父子知己。主敬致知。入孝出悌。马氏白眉。蔡家仲默。见闻高明。践履益笃。猗欤先生。展也真儒。行裕于己。华闻难韬。学子争趍。有来如云。设科无颓。普被陶甄。弦诵洋洋。图书一室。鼓山有宅。先师栖息。弄月随鸥。渔钓取适。移来江舍。结彼声溪。在处江山。随护随持。杨风梧月。涧鸟岩花。自乐无求。觞咏逍遥。晚筑精舍。夷山之麓。藏修有所。尘嚣永隔。乐道槃薖。潜心坟典。酷悦朱书。手不释卷。随物遣兴。亦富琼玖。粤在癸酉。遽泣风树。梁摧大厦。运否斯文。盈虚有数。祸败相因。鹡鸰分飞。一南一北。百里隐洞。望云恸哭。生离死别。杂焉多会。顾念门户。隐忧非细。贫窭转甚。计活萧然。云视富贵。随遇自安。后学无禄。木稼惊灾。丈席空虚。山阿寂寥。乡无蓍龟。士失依归。进未获施。退未及传。殉身以殁。孰云非天。念我小子。合下灭裂。幸蒙不弃。忝学子列。激我颓志。励我钝根。句读字画。耳提面谆。百不一体。贻累师门。所居稍间。候未源源。那知转眄。奄启手足。失声长恸。悬泉泪落。道丧之叹。士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5H 页
林大同。山颓之痛。小子焉穷。属纩之时。未及面诀。大归之日。又未奠酌。辜负盛德。罪恨何极。玆焉来哭。初祥之期。仪形永閟。卒业何时。坠绪茫茫。我心之悲。
祭文[门生安致权]
呜呼。圣人有言曰。仁则荣。善则福。仁者之荣。善者之福。果是天也则天于先生。一何偏枯之甚耶。先生禀割正之气。励坚确之操。袭王父梅斋公诗礼之训。继皇考夷溪翁德业之盛。劈王霸义利之路径。溯濂洛关闽之渊源。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奖进英材为乐事。诛茆于洛江之滨。养大人弦歌之志。结茅于伯夷之麓。辟多士依归之所。则江山主人。非先生而伊谁。儒林长先。舍先生而何为。况且游密翁大方之家。得吾道之真诊。踵霁老宗师之门。闻斯道之旨诀。则先生之造诣深矣。践履笃矣。何敢以浅见薄识。赞扬德义之万一耶。呜呼。先生德可以致经济。文可以焕皇猷。而坚守东岗。断纷华物欲之累。虚老南湖。终韦带布衣之士。则天于先生。果有仁荣之道耶。呜呼。不息者道也。不朽者文也。老先生遗藁年谱。袭在巾箱。暨先生文字诗篇。多留于世。道德文章。应有发挥之日。以是自慰耳。呜呼。小子之家。受赐于先生之门旧矣。粤在辛亥。家严束脩于老先生之前。伊后丙子。小子执贽于先生之前。才甚鲁下。虽未成就。鱼鲁粗辨。是谁之赐。义重师生。恩同父子。则一息未灭之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5L 页
前。那可忘大义深恩耶。日月流迈。祥期已届。谆谆德音。何处更闻。温温德容。何地更奉。有浻斯酌。万端哀臆。伏惟先生。其肯鉴顾。
道岩院奉安文[参判柳台佐]
夷山仰止。锦水真源。斯源百行。至孝根天。蚤袭庭训。学闻为己。南州文宪。小学首尾。本之爱敬。向上格致。维寻厥绪。维勤厥志。花山负笈。先密后霁。讲礼义透。言敬旨契。实记之授。心统之诲。意寄隆重。充然以退。蟾津趍拜。终始一心。茅栋既成。图壁书龛。躬行实得。盍簪朋来。芥视钟驷。迹屈道巍。吾林百世。畴不慕德。眷玆道岩。忠孝尸祝。于焉合啜。公议允叶。懿我乐翁。邻牍齐发。载诹吉辰。敬举缛仪。冀鉴菲诚。惠佑厖褫。
  常享文
孝友之性。渊源之学。诱诲以诚。百世矜式。
道岩院记[知郡李玄大]
窃尝闻天地有刚明清肃之气。而间以为人则其人必卓荦而魁杰。今峤南之山川。磅礴而秀丽。故人杰禀而灵焉。群贤辈出。硕德相望。进则有伊傅之事业。退则有巢许之名节者。指不可胜屈。则世皆以环岭一道之域。谓之士夫根本之地。人才府库之乡。愚尝钦仰敬叹。窃有此溪山风物一见之愿矣。适守巴陵。路出岭外。过州县则比比有棹楔之 旌。入闾巷则洋洋有弦诵之声。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6H 页
驻马而听。逢人而问。则此则某贤之闾。彼则某士之居。果是曾所稔闻而熟知也。乃于莅玆之初。郡西黄斯文正基。以洛下游艺之士。曾有熟面之雅。时或来访于书史之暇。即与迎接于簿牒之馀矣。一日。语及此四先生风流气节。袖示其吟咏之章。著述之篇。故敬览一通则非特风云月露之词。尽是阴阳理气之说。诗焉而慷慨有激昂之志。书焉而有格物致知之工。览之有菽粟之味。读之有金石之声。不但牙颊之生香。亦使懦慵而起钦。以若文章也。学问也。忠信也。孝悌也。刺史不得荐。 朝廷不得知。永守穷约。不求闻达。弹咏于琴书之床。翱翔于蓬荜之户。修所好而送馀年。则彷佛乎先生之风者。非山高水长而何。何幸一二章甫。以尊贤乐道之心。发建祠啜享之议。则万口和附。一道齐应。创祠宇而作依归之所。设俎豆而寓尊慕之怀者。厥有年所。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诸生果得之矣。不佞来此数年。艳闻其行谊之炳炳。历考其遗秩之章章。则亦不无兴创之心。粗序之如右云尔。
遗事[文宪公性斋许传]
公讳后干。字尔直。号夷峰。其先桧山人。中世有左尹讳浚。 光庙初。退居于咸安。子孙因居焉。曾祖讳精一。以忠孝荐授直长。号安道斋。祖讳城。号梅斋。俱以行义著。考讳道翼。当希亮之变。倡起义旅。闻乱靖而止。筑书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6L 页
室于伯夷山。教授门徒。门徒因号为夷溪处士。妣密阳朴时赫女。寔生公。继妣咸安赵时瑜女。生继干,尚干,之干。女吕齐尚。公资禀醇善。已自髫龀。俨然若老成。奉承家训。日受孝经小学。不烦教督。及长。禀于大人。游于密庵之门。得闻大学诚正格致之要。孟子养气之旨。程氏持敬之训。后又请业于金霁山。以所事密庵事之。及霁山以师门辨诬事。祸机叵测。窜配光阳。公不远道里。跋涉从之。霁山曰。尔直谦虚之诚。懋敏之意。可与适道。不夺于流俗。不废于中涂。精思力践。不得不措。知必极于高明。行必期于中正。不止为质美之善士。公自是谢却举业。专力于朱子书退溪集。春秋往来于蟾江。及霁山没。公以所尝质问于密,霁者。为从师录以自省。斋居静坐。乐观书史。沉潜反覆。期于贯通。幽暗之中微细之事。无敢放忽。常若严师在座。尝谓学者曰。人之一心。虚灵洞彻。万理咸备。而惟其为形役思虑纷挠。如非主敬。何能收其放心。养其德性。以为酬酢万变之基乎。又曰。古人嘉言善行。尽在小学一部。熟读详味。作圣之基立。然后进于大学。功无所阙。序无所乱。德之脩于内者极乎崇高。业之施于外者极乎广博。驯致于圣贤之域。不虚为一世之人矣。又曰。科举之坏人心术极矣。欲救此习。莫如立其大者。常以兴学育才为心。生徒日就。户外之屦常满。一时名胜。如柳慵窝升铉,权江左万,金谷川尚鼎,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7H 页
赵乐溪灵得,李大山象靖,金忍斋宇汉,金九思堂乐行,黄聋𥌒堂壆,李屹峰赟望,朴紫皋尚节。最为知己也。孝友根于天性。侍养两亲。极其诚敬。终事以礼。食素三年。前后如之。抚恤诸弟。极其恩爱。处闺门以严。处乡党以谨。一言一行。自成绳墨。治心律己。老益不倦。癸巳卒。寿七十三。葬新大谷道山壬坐原。名士会者数百人。后立祠道岩以享之。柳参判台佐为作奉安文。有遗稿八卷藏于家。配碧珍李祐锡女。继配昌宁成南寿女。子男宅中。女适李仲孟。宅中系子载辙。生鼎铉,鼎洛。鼎铉男基龙。鼎洛男基在,基成,基宇。
墓碣铭[安陵李相羲]
昔黄仁卿内有贤父瑀。外有朱子教。甚异于人。遂成巨儒。孔子所训子贱。鲁无君子。斯焉取斯。而苏氏所谓称人之善。必本其父兄师友者是也。先生姓黄氏。讳后干。字尔直。昌原人。高丽三重大匡桧山君恭僖公石奇之后。 国朝有讳浚。汉城左尹。行吏曹参判。 光庙初。遁居于咸安。子孙因居焉。曾祖讳精一。以忠孝学行荐授直长。 英宗辛酉。 赠持平。号安道斋。祖讳城。号梅斋。考讳道翼。号夷溪。俱以学问德行著名当世。妣密阳朴氏讳时赫之女。有淑德懿行。 肃宗庚辰。生先生于伯夷山下池头里第。孝悌忠信出于天性。诗礼义方资于庭训。自幼异凡儿。及冠。始登叔祖密庵先生之门。操心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7L 页
禔躬之敬。尊师卫道之诚。迥出常例。密翁远期之。锦阳从师录。可的见也。及哭梁摧。又以霁山翁常习于密翁。故以所师密庵师之。委拜光阳移住时。求道笃学之工。不知老之将至。及哭霁山。尊师卫道。久而益坚。无乃曾兴宗,窦从周之俦欤。大抵先生之为学。本立道生。仁推义并。内则尽诚于修谱阐迹之事。外则致敬于记言述行之役。倘所谓受父师之戒。父师之托者非耶。因所居自号夷峰。有遗稿十馀卷。 英宗癸巳卒。年七十四。葬于道山壬坐原。礼也。 道光九年。一道齐应。万口和附。享于道岩院。柳参判台佐作奉安文,常享祝。配碧珍李祐锡女。继配昌宁成南寿女。男宅中。女李仲孟。孙曾玄不尽记。相羲讵先生之世。已历数纪。而先生之曾孙鼎铉。以不佞为师门后属。谬请碣铭之役。愚何敢当。第拱立程叔子之门。力排邢和叔之党。则岂独游广平诸公而已乎。至若内外教导之笃。始终成就之善。罔俾黄仁卿专美。则尤可特书也。铭曰。
余登夷山。其上盖有先生冢云。贤父之孝子。贤师之高弟。生老于斯。卒葬于斯。夫既全赋之。胡不达行之。我铭不阿。后人是诒。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8H 页
家状[黄基宇]
先生姓黄氏。讳后干。字尔直。号夷峰。昌原人。高丽平章事桧山府院君谥恭僖讳石奇之后。中祖有左尹讳浚。号道隐。 光庙乙亥。与渔溪赵先生。弃官归隐于咸安郡伯夷山下。和采薇歌曰。首阳之巅兮。言采其薇。天下宗周兮。孰敢是非。人间何世兮。年又衰矣。万古一人兮。聊与同归。诗曰。南国山河远。西天日月高。放怀天地晚。义理析秋毫。自靖以终。子孙仍家焉。曾祖讳精一。号安道斋。天性至孝。七岁。服丧如成人。旅轩张先生闻而嘉叹之。及长。益修行义。远近士友推重之。密庵李先生著行状。祖讳城。号梅斋。与伯氏菊圃俱有隐德。亲丧庐墓。 国恤食素。儒学行谊。见推一时。备载霁山金先生所撰行录。考讳道翼。当希亮之变。倡起义旅。丁酉 陪疏。慷慨作诗。又尝恸 皇明沦丧。有北望中原痛不穷之句。筑室于伯夷山下。自号夷溪。妣密阳朴氏时赫女。以 明陵庚辰七月。生先生于郡西池头里第。自龆龀。莹秀不凡。受学于大人夷溪先生。不劳提诲。晓达文义。及长。有志于向里之学。丁未冬。奉束脩于密庵李先生之门。讲大学诚正格致之要。孟子养气之旨。程氏主敬之训。密庵以鹤峰年谱赐之曰。归以讲究则先生之出处言动。学问气节。该括于此矣。因赠言一篇。又曰。吾少时摹先圣及朱子遗像。时自玩慕。今以是赠之。先生拜而受之。归以奉安于夷山斋。每朔望。焚香瞻拜。密庵又以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8L 页
月令十二卦作图。附注以与之。欲究其阴阳消长进退之义也。又以丧制五服深衣制度及朱子实记,陶山十学图说授之。此可见师门传受之心法也。庚戌五月。密庵先生易箦。明年辛亥。先生往酹之。因以亲命谒霁山金先生于川上。请卒业于门下。以所事密庵事之。得闻大道之要。戊午。霁山以师门辨诬事。自济州移配光阳。八月。先生拜谒于蟾津匪所。讲四书及启蒙,朱书,丧礼诸篇。及告归。霁山赠序。尽其为学旨诀。自是春秋往来。讲论不怠。丁卯四月。霁山易箦于配所。是年季冬。往奠拜墓而归。先生以平日所尝质问于密霁者为从师录。父子讲论。以寓羹墙之慕。筑夷山精舍。自号夷峰。不以贫窭改其乐。不以声利动其心。教授生徒。户外之屦常满。远近来学。薰陶成就者多矣。先生侍奉两亲。晨昏定省。朝夕甘旨。极其诚敬。及侍疾。暂不离侧。躬煎药物。必先尝而进。及遭忧。附身附棺。极殚诚力。葬而省墓。寒暑不废。行素三年。前后皆如之。与乡友李屹峰赟望。设讲于道林院。以为兴学育才之方。雅有高趣。酷爱山水閒静处。与同志游赏酬唱。常齐居。终日静坐。乐观书史。不释手作。与客问答文略曰。人之一心。虚灵洞彻。万理咸备。而惟其为形役。思虑纷挠。正如翻车之不停。如非持敬工夫。何能收其放心。养其德性。而为酬酢万变之基乎。取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大学格物致知等语。极论为学始终。又悯学徒之不讲小学。文以谕之曰。古人嘉言善行。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9H 页
专在一部小学。从头至尾。熟读详玩则虽物欲之蔽痼久矣。而其仁义礼智之根于心者。犹有所未尽殄灭者。随其心之所感动。而蔼然发见于日用之间者。正如积阴淫雨之中。日月皦然照物。因其发见而存而养之。扩而充之。则作圣之基已立。然后进于大学。功无所阙。序无所乱。德之修于内者极乎崇高。业之施于外者极乎广博。而庶可驯致于圣贤之域。如此则君子之事业尽矣。而不虚为一世人矣。尝戒门人曰。欲检其身。当自存心始。欲存其心。当自持敬始。又戒敕举子曰。士之所以为贵者。不难于文而难于志。不难于名而难于实。何者。文虽工而志苟卑。则名虽为士而实则虚假。何足贵哉。古之为士者。必以尚志为先。虽千驷万钟。视之如草芥然者。乃可以语此也。如其义理之分不明。取舍之机不定。怵迫于衣食之资。眩惑于邪正之路。营营规规。惟利是求则其可谓尚志乎。科举之坏人心术极矣。欲求此等谬习。莫如先立其大者。而又能不怠于应举文字。则虽或不中。亦不失为正人君子矣。见时论纷竞于党目。作闭户说以自警。取孟子乡邻有斗闭户之义也。每谕诸弟曰。盖于至亲。责善则伤恩。故孔子曰。兄弟怡怡如也。是知兄弟之间。莫如和好。以无相犹及忍字。痛自刻励。绝无偏听内人之言。一切仰体先考之遗训。执此之意。坚如金石。则亦庶乎不负先志而持守家声矣。尝袖集曾祖,祖考,考遗稿。得当世秉笔。幽光潜德。靡不阐扬。立
夷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89L 页
碣于中祖左尹公墓。以寓追远之诚。处宗族以睦。处朋友以信。处闺门以严。处乡党以谨。一言一行。无不自成绳墨。治心律己。老益不倦矣。亲没后。全废公车业。明窗棐几。玩赜圣贤遗书。不得不措。咀嚼有味。沉潜醲郁。期于贯通。后幽暗之中微细之事。无敢放忽。常若严师在座。穷伏岩穴。随分自适。蔬食布衣七十有年。晏然如一日。所与交游。皆一时名胜。而如柳慵窝(升铉)金谷川(尚鼎)权江左(万)李大山(象靖)金九思堂(乐行)金忍斋(宇汉)黄聋𥌒堂(壆)李屹峰(赟望)朴紫皋(尚节)赵清羲(永辉)辛枳庵(庆龙)。最为知己也。癸巳二月十六日。考终于夷山精舍。享年七十三。讣出。远近章甫莫不嗟叹曰。儒林之宗伯亡矣。用其年四月日。葬于新大谷壬坐之原。名士之会者数百。以礼葬之。配碧珍李氏祐锡女。继配昌宁成氏南寿女。子男宅中。女适李仲孟。宅中系子载辙。女姜弼文。载辙男鼎铉,鼎洛。家素贫窭。故一乡士林。出力买土以付本家而奉祀焉。其后安宁。章甫之过咸郡者。必问先生所居精舍。辄下马矣。 道光九年。乡道儒绅公议齐发。立祠于道岩以享之。柳参判台佐作奉安文,常享祝。噫。先生之学问道德。实为后世矜式。而所著文字殆至卷轴。而庸言庸行之所表著者。子孙孱劣。率皆遗漏于栖屑家火之中。敢为拾取其所存略干篇。为八卷藏于家。
     不肖玄孙基宇谨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