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泉遗稿卷二
寒泉遗稿卷二 第 x 页
寒泉遗稿卷二
 文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3H 页
赠平壤外城诸子序
余自幼。闻先辈论人士。辄称岭湖为多。而未尝言关西。及长。见远方人仕于朝而得显职华班者。岭湖居多而西士则绝无焉。尝以为岭湖固人才府库。而关西亦箕子故都也。夫其生长渐染于大贤人遗风馀俗者。岂无一士可与岭湖比也。直是人莫知而朝廷用人不尽其方故也。乙巳冬。余随观察使尹公来箕都。得与外城黄,卢,金三子者交。又见进士金渐兄弟。其家世固士族。而渐既端静有文学。兄沆为人刚确。论议慷慨。有烈士气而年老穷居。布衣不完。夫关西为四十馀州而箕城居一。余所见只为外城一面。而今乃得贤士五六。推此则其未见诸州。又有如数子贤者。将几人也。如沆之贤而老且死。不得见于当世。则黄,卢,金三人者。今虽少将来未可知。而其终也。亦不过为白首一金沆而止耳。况四十馀州之贤有才堙没不称者。又可胜道哉。若是而曰关西无贤士。其自西土进者。朝廷不许清职。为方伯守宰者。又不肯搜罗而用之。礼义以导之。甚者或举市井驵𩦱之徒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3L 页
而为佐史。加之士流之上而胁辱之。以此其高者愈避匿不出。或稍自修饬而立志不固者。皆沮其气易其虑。骎骎然入于污下而莫之知也。呜呼。关西人岂本不如岭湖哉。顾上之所以待之者。不以岭湖故耳。虽然。运有升除。才有显晦。西士之怀奇抱能。沉困而不拔者。今已累世则其一脱泥涂。展武通衢以大鸣于世者。必将有其时矣。况今观察公爱才好士。凡所以培养奖励者。靡不尽其方。士亦将益自磨砺。以鼓舞于菁莪之化矣。然则自今以往。安知关西之不为岭湖。而岭湖反不如关西耶。吾见金沆已老。不可为矣。自馀数人者。皆年少而志刚。将大有成就。而犹恐其有所自沮。未得充其操也。故书此以赠。欲使之奋发加勉。又欲使当世造士者观此。有以知人才之不以西南限也。
奉思斋记
夫孝之道有二。生而养志。死而述其事焉。生能养其志。则其死也。追其平日嗜好。而思欲以继之者。孝子之情。自不得不尔也。箕城有故处士尹某。卜居方山之下。浿水之上流。盖其丘墓所在也。占地僻。结屋萧洒。以江山风月自娱。教授子弟。讲诵不辍。遂至老不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4H 页
迹世涂。以处士终。噫。观处士之居而知其乐。闻处士之行而得其心。则其思而慕之。不欲没其迹而泯其名。虽他人亦然。况其为子孙者心乎。余之西来。乘小舟溯浿流。泊于淳静洞前岸。见其洞壑邃而林木荟蔚者为方山。其前则迭滩也。澄波屈曲而映带左右。近而酒岩醉岛。远而锦绣之峰。绫罗之岛。相与掩映于烟云杳蔼之间。而所谓处士君之居。有屋突然新起。菑秽燔而嘉木茁。粪壤涤而阶庭豁。幽妙清绝。恍然为江山一颜色。问之人。曰尹君宣弼。述其先志。累年而成。其未为此也。君未尝食焉。噫。观于此。处士君犹不死也。其可谓有子矣。宣弼出见余。泣道其先君本末及己之所以营筑者。请余有记。余语之曰。子可谓不忘思亲者也。先君之居而子又居焉。以斋窝堂楼于既废芜没之后。坐卧出入。欲使在目而如见其先君。非孝之至。能若是乎。死而事如此。其生养可知。虽然。子之先君之欲使子孙无坠其志者。只在修葺其庐而已耶。子之思其亲而遵其志者。又只欲筑数椽以复其故而已耶。吾闻子先君之居此。登山临水。有仁智之乐。朝吟暮诵。有诗书之乐。子必乐此。然后可也。保一丘之胜。专一壑之美。于焉而逍遥。无求于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4L 页
当世。此其先君心也。子亦以此而为心可乎。洁身而笃志。守躬而不变。以自卓出于流俗。此其先君行也。子亦以此而饬其行可乎。夫斋窝堂楼之修废而补毁者。是述其外者也。全其乐保其心。而无失其行者。是述其内而真所谓奉先思孝者也。子既述其外。又述其内可乎。子既如此。子之子如此。子之孙又如此。则所以继其志益远而思之者无穷期耳。子欲使我为记。以此言可乎。子之斋以奉思名。故吾书此。以为奉思斋记。
留侯论
事有不合于经者。人必归之于权。夫权。初非外于经者也。称其宜。得其中。不害于义理。然后方可谓之权。此圣以下不能。有见古人行事之疑似于是非者。必责之以正。正之不得而乖于义理者。或曲恕其心之隐微。阔略其事之当否。谓之权不妨义。或谓事有所重。不暇他顾。率皆附会其说。而不知终归于无义理。可胜惜哉。昔汉楚之割鸿沟以约也。张良曰。今释不击。是养虎自遗患。遂劝王还击项羽。呜呼。曾谓良之贤而乃有是耶。程子曰。良才识高远。有儒者气像。而以此劝王。则不义甚矣。此正论也。而陈氏以为羽杀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5H 页
韩成。良方欲报君父之仇。奚暇恤其他耶。此其恕张良深而曲为之说者也。良之初从汉高。盖欲借其手以灭秦矣。及羽杀韩成。则又从汉王欲灭羽。其心炳炳。其义堂堂。千载以后。尚有凛凛之气。陈氏盖有见乎此。为之说如是。而犹未究义理之精者也。夫所谓复君父之仇者。苟其力之可及则无所不为。然此谓其殚吾之诚。竭吾之力。凡吾所当为者。吾可自尽而已。岂谓其吾欲报仇之切。而陷人不义。吾欲快意之急。而导人不信。只欲吾遂吾计。不念人失其道哉。此于恒人犹不可。况于争天下者耶。当其时。汉王置太公虎口。若无鸿沟之约。太公无以得返。夫与人约。使其死父生还。而盟血未乾。旋复背之。此非孝子之心。而劝之背者。亦可谓得其道乎。虽曰天下至重。得之太半。不可徒守区区之约。然古人行一不义而得天下。有所不为。况其时项羽至暴。汉王至仁。天下归汉。可坐而策也。良之知非不及此。而徒以吾之所欲为者不可少缓。汲汲劝人以不信不义者。其于义理。果何如也。虽曰其心急于报仇。有不可他顾。此亦有不然者。夫所谓项羽者。良之雠而非汉之雠。良之志在于报仇。而汉王之心。在于得天下。良诚欲报仇。唯当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5L 页
自尽其力之所可及。以之生死于羽。如博浪狙击。则犹之可也。岂以吾报仇之急。而乃导王天下者。以匹夫所不为之行哉。夫信义者。人君之大宝也。无信义。不可以为天下国家。虽幸而得天下。人将曰王者犹如此。不复以信义为重。则其可以为治乎。方汉王之与羽约。奉太公归也。仁义之心蔼如也。于此乃反导之功利。使失其良心可乎。若使羽与汉王约而先背之。则良必劝汉王严其辞正其名以讨之。夫在他人则讨之。在汉王则劝之可乎。当其时。使汉王若不听良而遂西。则良也将以无汉王之故。而不复为报仇计耶。抑将尽其力图之。终得必报而后已耶。其所以报仇与否。不必待汉王有无。从可知矣。且其归汉。虽非臣事之意。汉王之一动一静。莫不待良指教然后为之。夫人虚心用我。我乃不以诚辅之可乎。良之道。唯当不忘其报仇之心。而所以辅汉王者。则唯以正正方方之道。以待诛羽之日。如以一日为急。则亦唯求可以速报者。以尽其在我之道耳。岂可以背约劝之。徒幸得遂吾计。而不恤王天下者之不可无信义哉。使良若以天下为重而劝之背。则是固非得天下之道矣。若以报仇为急而使汉失信。是深有害于心
寒泉遗稿卷二 第 456H 页
术之正。二者无一可矣。噫。彼良者。何如人也。高才达识。卓出千古。人见良此举。不敢有非良之心。遂以为天下事大。报仇义重。不得已出于一时之权。是亦一种道理也。然则良之为此。其无乃启万世反覆不义之端耶。程子之论。盖亦有惧于斯。而陈氏恕之太过此所以不得不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