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说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7H 页
愚谷府君。训子格言图说。
삽화 새창열기
格言一篇。即我高祖考愚谷先生所作也。右图不肖奎焕谨依其目录及说而撰定焉。盖修身齐家。乃此篇之纲领。于统说详矣。按说考之可见。居敬穷理力行三者。即修身之要也。而其下十一事。乃居敬穷理力行之条目也。所谓齐家之本也。大学身脩而后家齐之意也。正伦理笃恩义两言。即齐家之则也。而其下九事。乃正伦理笃恩义之条目也。所谓治国之本也。大学家齐而后国治之意也。然修身齐家。本非两件事。其用功亦非有二涂也。故复揔论脩齐之方。而略及于治平之道。又以知仁勇三达德。为脩齐之本。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7L 页
而曰知所以知此也。仁所以体此也。勇所以强此也。此三此字。皆指脩齐之道也。所以明夫此三者之为成始成终之要也。脩齐之方至此而无馀蕴矣。其于治平之道而略之者。其意盖欲推极之耳。然其统说曰。以之脩身。以之齐家。则其于治国平天下之道。何有。观乎此则亦何尝不言也哉。盖此篇规模博大。节目精详。一字一句。何莫非格言至论。而杂引前说。若无统纪。且篇章浩博。言意深远。读之者。或不能领其要而究其蕴。玆敢忘僭。一依其序。著为此图。是非有所发明于先生之意也。特总其说而为之耳。图既成。按而见之。则纲领举而条目不紊。排布整而血脉相贯。体统都具。条理分明。一篇之旨。如指诸掌。读此篇者。或有取焉。则庶几于先生立言之指。抑或为总会领要之资云。时 崇祯后再丙申元月丁酉。不肖玄孙奎焕谨识。
中庸章句亦字说(庚子)
一日。与朴丈退然父。讲中庸章句。朴曰。气以成形。理亦赋焉。亦字似可疑。理气元不相离。即气理在其中。曰亦赋则有气而后有理欤。余曰。理气固无离合无先后。而从原头言。则必有理而后。气有所根柢矣。从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8H 页
流行言。则必有气而后。理有所挂搭矣。章句之指。盖从流行言者也。这亦字。亦可见理气不杂之妙也。徒见理气之不相离。而不知其有不相杂之妙。则不几于得其半而遗其半乎。朴默然。
经义记闻录附说(壬寅)
中庸第一章。录曰。太极图说。推阴阳五行之生。则先言太极。此章句释健顺五常之性。则先言阴阳五行。此其究极精微。八字打开。而以愚见推看章句之旨。与太极之说若合符契。章句言天于阴阳五行之先。图说言太极于阴阳五行之首。天即太极也。其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则是图说中无极二五妙合而凝。以化生万物之意也。玆为图以明章句图说言义之无二致云尔。(后阅尤庵先生看书杂录曰。中庸首章天命之性注说。一用周子太极图说。始悟记闻录之不言。非未备也。以有尤庵说也。然则愚说亦剩矣。)
삽화 새창열기
小注朱子曰。天命之谓性。只是从原头说。 此从人物已生之后。论其禀赋之初。故曰原头。盖人物之生。同得天命之性。以为五常之德。如虎狼之仁。蜂蚁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8L 页
义。皆莫非天命之性。斯其所以为原头之性也。然若极本穷源。而论性之本体。则太极乃原头。五常乃异体也。是恶得为原头哉。故愚曰。朱子之意。乃就异体中指其本然之性言者也。本然之性。人物虽殊。而在人在物。同为可循。则此非原头之性乎。看下文有曰若论本源。即有理然后有气。是乃极本穷原之论也。此本源字。与上原头字界分有差。不可混囵看也。
首节性道教三言。无轻重无宾主。而性赋于天。教出于圣。俱非学者事也。惟率性之道一句。乃学者所当用力处也。故下节舍性教。而却说道不可离。为一篇枢纽。且朱子于章句。分释三言。如秤上称来。而末乃以蕫子道之大原。出于天之语系之。此可见以道为重之意。而先儒所谓性道教重在道字。所谓道之一字。为三言之纲领。所谓道字。上包性下包教者。亦皆以性道教分轻重宾主而言也。道之为一篇之纲。于斯尤较如矣。
先天变为后天图说
삽화 새창열기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9H 页
先天八卦。居四方之正者。相对而有变易之象。居四隅之偏者。不对而无交易之义。故乾坤坎离一变易位。而震艮巽兑各居本方。则此为父率三男。正位于东北。母率三女。正位于西南之象也。(男北女南。互藏其宅。)震坎居父位之前而艮居于后者。此乃背负少男而抱长男中男之象也。巽离居母位之前而兑居于后者。此乃背负少女而抱长女中女之象也。(看男女卦画。亦可见抱负之象。)于是再变。则父母既老而退处不用之地。男女代事而各居有用之位。震阳之始也。生物为始。而阳以长为先。故居正东生育之位。兑阴之终也。成物为终而阴以少为贵。故居正西收成之位。中男乃乾中爻之交。而阳之中也。故得乾位而居子。中女乃坤中爻之交。而阴之中也。故得坤位而居午。(子本阴位。而乃阳之所由生也。故为乾一变之位。而终为阳中之位。午本阳位。而乃阴之所由生也。故为坤一变之位。而终为阴中之位。此阴阳互藏之妙也。)少男阳之终也。故居东北之位。而成终始之用。长女阴之始也。故居东南之位。而助生长之化。(启蒙谓巽稍向用。而艮全未用。其谓未用。非谓全无用也。盖艮之少男。虽未就傅。而居伯仲之间。有左右之益。且水非土无所载。木非土无所寄。故艮居水木之间。济其相生之用。其贞元终始之功。恶可谓无用乎。邵子谓用中之偏。偏故为未用而含用也。)此先天之再变而为后天者也。先天之位。盖以天地水火之象。包父母男女之用。父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69L 页
生三女。正位于东南。母育三男。正位于西北。此以阳为阴之父。而阴为阳之母也。邵子有曰。母孕长男而为复。父生长女而为姤。此可见先天之卦。已有父母男女之象也。然而父母男女。对待定位。而功用未著。故一变而易位。再变而得位。然后方为后天之大用也。
  
文王六十四卦合后天八卦之图
삽화 새창열기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0H 页
乾者。天也。为万物资始之父。为八卦主宰之帝。而天道发育。始于震方。故乾之六阳。位于震宫。此为帝出乎震也。坤为母。非母无所生。坤为地。非地无所载。此坤之所以次乾也。天地絪缊。万物化醇。屯。物之生也。蒙。物之稚也。暨需之养。讼之争。师之众。比之亲。揔万物已生之卦。而春为生物之时。东为生物之方。此为万物出乎震也。且震之一阳方动。乃万物方生之卦也。五行之始。水生于一。而万物之生。水为之始。则这六卦之坎体。其非万物方生之象乎。(凡物之生。父精母血皆水也。精血之动于上为屯。精血之凝于中为蒙。需讼之水。父之精也。一升一降。养之以阳。师比之水。母之血也。一升一降。成之以阴。此为万物方生之象。而属乎震者也。)抑师比二卦。以生物之象。包齐物之义。此其居震之终。而启巽之始者也。○巽居东南之间。当春夏之交。乃万物毕达之时也。先儒以毕达释齐字。盖齐字有洁齐之义。有整齐之义。洁齐乃品物咸亨之谓也。整齐乃性命各正之谓也。首畜以物之比。必有畜以齐之也。次履以物之畜。必有礼以齐之也。泰乃万物咸通之象也。否乃万物各正之象也。同人以物之所聚而齐之也。大有以物之所归而齐之也。谦之光明。物之齐于亨也。豫之顺动。物之齐于和也。抑谦豫二卦。以洁齐之义。包向明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0L 页
象。此其居巽之终。而启离之始者也。○离在天为夏。相见之时也。在地为南。相见之位也。在人为面。相见之方也。是乃万物之所随。万事之所临。而有临则可观。有观则可合。有合则可贲。此非有相见之象。而居向明之位者乎。剥以其文之过而质之灭也。此明之尽也。复以其穷于上而反于下也。此明之复也。且剥复二卦上下之阳。固有相见之义。而消长之几。抑有致役之象。此其居离之终。而启坤之始者也。○坤于帝为臣。臣之道。役之而已。于物为母。母之道养之而已。无妄在诚。诚为致役之实。大畜在德。德为致养之本。养而动。乃成己应物之用。此致养之道也。陷而丽。乃济险继明之象。此致役之道也。(致养致役。盖有两义。而致养于物。乃所以致役于帝也。只是个一事而已。)且致役致养之道。必感而后和。久而后成。此成恒之所以系坤之终。而包说物成物之象者也。○兑正西物之所成也。正秋物之所收也。惟成惟收。万物所说。故曰说。言此万物方退之时。遁所以首也。此万物已壮之时。壮所以次也。壮而进于成。晋也进而伤于收。明夷也物之所伤。必反于家。而家道之穷必睽。此说之乖也。物之所乖。必陷于蹇。而蹇难之极必解。此说之和也。且蹇以阳陷于中而为难。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1H 页
解以阳动于上而为免。此所以系兑之终而包阴阳交战之象者也。○乾居西北之间。当秋冬之交。阴盛之极。而有渐衰之象。阳消之极。而有渐长之几。此正阴阳相薄之时也。故曰战。(出乎震之乾。以主宰言也。战乎乾之乾。以方位言也。易象之变易。于此可见。)损自泰来。而损下之阳。益上之阴。则此阳损于战也。益自丕来。而损上之阳。益下之阴。则此阴益于战也。夬之以刚决柔。乃阳决于战也。姤之以柔遇刚。乃阴遇于战也。萃以其阳萃于上。而战于阴也。升以其阴升于上。而战于阳也。且阴阳之战。必困于上而反于下。此困井之所以系乾之终。而包万物归藏之象者也。○坎正北。乃万物归藏之方也。正冬。乃万物休息之时也。归藏休息。所以为劳。故曰劳。阴盛而衰。阳消而长。有革旧鼎新之象。此革鼎之所以为劳之始也。动而止。以物之休息。必由乎动也。进而归。以物之归藏。必由乎进也。此震艮渐归之所以为劳之中也。礼丽以动。旅止以明。有盈虚消息之象。此礼旅之所以为劳之终也。抑礼旅之离体。乃既未之火也。则此非包艮位成物之象者乎。○艮。止也。正所以成也。而冬春之交。贞元之间。乃成终成始之象也。巽。入也。入则藏。所以终万物之藏也。兑。说也。说则生。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1L 页
所以始万物之生也。冬藏之化。必由乎散。而归于节也。春生之化。必孚乎信。而施于行也。此涣节之所以成终。而孚过之所以成始也。既济。以物之既藏而为藏之终也。未济。以物之未生而为生之始也。抑既未之坎体。乃屯比之水也。此非包震位生物之象者乎。文王八卦。盖演伏羲之易而成。故其六十四卦之序。亦原于先天八卦。首之以重乾重坤。尾之以既济未济。则此以乾坤坎离四正位。括始终而该体用者也。若又分上下经言。则上经以乾坤为首。以坎离为尾。此以四正位为主也。下经以泽山雷风之交者为始。以风泽雷山之交者为终。此以四隅位为主也。○邵子言坎离之用。有曰左右之门。曰阴阳之限。此以先天八卦言也。然后天六十四卦之序。亦以坎离为门为限。夫以重坎重离。系上经之末。以既济未济。系下经之末。则此非左右之门乎。上经以阳为主。而尾之以坎离。下经以阴为主。而尾之以既未。则此非阴阳之限乎。且重坎重离。系上经之终。而为下经之始。则此乃始终阖辟之门也。阴阳往来之限也。坎离之为天地大用。斯为较如。参同契之以乾坤为炉鼎。以坎离为金丹大药者。其亦本于此乎。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2H 页
文王圆图。以乾坤置之无用之位。而序卦以乾坤置之六十四卦之首。圆图以男女代事。重其用也。序卦以父母为尊。重其本也。盖圆图之象。父统三男而居于西北。母率三女而居于西南。则父母之尊。固自若也。序卦之以乾坤为首。实亦圆图之象也。
乾䷀(重乾。反乾互乾伏坤。 乾六阳包阴伏坤。为天包地外之象。而六爻之阳。包复临泰壮夬乾之象。统子丑寅卯辰巳之辰。六爻之变。包姤遁丕观剥坤之象。统午未申酉戌亥之辰。小而一年十二月之象。大而一元十二会之象。皆在六爻之中。此所以为六十四卦之首也。抑三才之始。天开于子。故乾居一。地辟于丑。故坤居二。人生于寅。故屯居三。)龙。天物也。马。地物也。乾龙坤马之象。其亦天鸢渊鱼之类乎。(李氏仁父曰。龙鳞八十一。为九九之数。亦以象乾也。 八卦始画于河图。而河图始出于龙马。龙变为马。以其负图而出地也。乾坤龙马之象。其亦本于河图之所从出者乎。)初四之变为巽。而巽之反为兑。此所以为渊象。而初之潜。以变巽之居下而为入也。四之跃。以变巽之居上而为动也。○初二。乃地位而二居上。故为在田之象。五上。乃天位。而五居下。故为在天之象。而初为地底。所以为潜也。上为天表。所以为亢也。○凡卦画阳为大阴为小。以三画言。则与五本人位。故九二九五象大人。此吴氏胡氏说也。○九三。居下乾之终。承上乾之始。为终日乾乾之象。而三居终位。亦为夕象。刚居危地。亦为惕象。其言君子。以三位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2L 页
之为人。而揭诸卦人道之首也。然以龙言。则下已离地。上未及天。亦有乾乾惕厉之象。而龙乃物中之君子也。其言君子。自包龙象。信乎上下五爻之龙。其亦有君子之象乎。○乾有首象。故六阳皆变。为群龙无首之象。○文言。盖以义理为主。而亦各有自然之象。龙德而隐。乃初九之本象。而以位之卑。为遁世之象。以阳之潜。为无闷之象。龙德正中。乃九二之本象。而以位之柔。为閒邪之象。以阳之实。为存诚之象。九三以其居下体之上。故为知至之几而进德之事也。以其居上体之下。故为知终之义而修业之事也。九四以其居上下之间。而位柔爻刚。故为上下之无常而非为邪也。以其处进退之际。而比三从五。故为进退之无恒。而非离群也。九五。从龙从虎之象。以其刚中得位。而有群阳之从也。上九。无位无民之象。以其阳亢失位而无诸爻之应也。(进德脩业。乃圣学之始终。而其系于三四之爻者。以三四两爻。居上下之间。而为始终之统也。致知为始。而进德在内。则是下乾之象也。力行为终而脩业在外。则是上乾之象也。而进德是元亨。阳之事也。脩业是利贞阴之事也。朱子所谓进德脩业。包括道理者。益觉有味也。)
坤䷁(重坤。反坤互坤伏乾。 坤六阴。包阳伏乾。为地居天中之象。而六爻之阴。包姤遁丕观剥坤之象。统午未申酉戌亥之辰。六爻之变。包复临泰壮夬乾之象。统子丑寅卯辰巳之辰。小而一年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3H 页
十二月之象。大而一元十二会之象。皆在六爻之中。此所以为乾之次。抑五十六卦。皆以反对为次。而正对八卦。皆以伏体为次。其亦反对之一例乎。)坤六阴无阳。而卦言马象。爻言龙象者。以其伏阳而包乾也。此可见阴中有阳之象也。惟其阴之性柔而有包阳之象。故为马之牝。阴之体盛而有抗阳之象。故为龙之战。○文王卦辞。于乾只言元亨利贞。自包象占。(四德以天道言则象也。以人道言则占也。)至坤始分言象占。牝马之贞。言象也。先迷后得。言占也。(西南得朋。言后得也。东北丧朋。言先迷也。)后诸卦辞。或包言象占者。乾彖之例也。或分言象占者。坤彖之例也。○卦辞中元亨利贞。朱子谓本无四德底意。而至释彖传。则于坤元资生之传曰言元也。于品物咸亨之传曰言亨也。于柔顺利贞之传曰言利贞也。此释之以四德之意也。盖文王之辞。泥那四德未可也。离了四德亦未可也。彖乃卦辞之传也。若于辞中全无四德之意。则彖何从说出来乎。○乾坤二卦。自有覆载之象。阳在上。上为覆。阴在下。下为载。而乾画实覆之象也。坤画虚载之象也。○东北丧朋。乃终有庆。本义谓反之西南则终有庆矣。然西南之阴。实根于东北之阳。则是于东北丧朋之位。乃自包西南终庆之象也。○李氏曰。天以气运。故曰行。地以形载。故曰势。抑自强不息。体气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3L 页
之运也。厚德载物。体形之载也。○坤。十月卦也。此正霜融冰合之时也。而初阴之为霜。以其凝于始也。初位之为履。以其居于下也。此所以履霜之凝。而知冰之至者也。(胡氏曰。霜。一阴象。坚冰。六阴象。亦一义也。)○阴之体。柔而已。顺而已。惟其动而阳。故为刚而直。为健而方。故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下一动字。可见阴之静。有不直而不方也。(其必于六二言直方者。以其中而正也。)且阴为小阳为大。六二之大。亦由乎动也。○六三之含章。固以阴居阳位。为内含章美之象。而六三之动。变而为艮。则此为谦之象也。地中包山。其非含章之象乎。(乾之六爻动。而有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之象。坤之六爻动。而有复师谦豫比剥之象。逐爻玩象。皆包变卦之象。亦可见九六之变也。)或从王事。以坤之承乾也。无成有终。以阴之代终也。(徐进斋曰。三下卦之终。故亦以终言。)○荀九家以坤为囊。盖以重阴中虚有受物之象也。而六四变阳以塞其虚。故为括囊之象(必于六四。言括囊者。以其重阴不中。有闭隔之象也。)○六五黄裳。节斋谓黄象五裳象六。抑坤为土。土色黄也。坤在下。下体裳也。(象所谓文在中。以其居刚而包阳也。)○乾为龙象。坤为野象。龙战于野。犹言乾战于坤也。故其血玄黄。并言阴阳之伤也。○坤之贞。乃柔顺之贞也。故言牝马之贞。至于用六。变阳方为刚健之贞。故直言永贞之利。(象所谓大终。亦以变阳而为大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4H 页
也。)○六爻文言。皆演本象。初六以位言则阳也。善之积也。以爻言则阴也。恶之积也。且乾君也父也。坤臣也子也。上六之亢乾战阳。乃臣弑君子弑父之象也。而一阴之微。驯致六阴之盛。则早辩之慎。其非履霜之戒乎。六二之敬直义方。以其本象之直方。有内敬外义之象也。六三之地道妻道。以其本象之臣道。包地道妻道之象也。六四天地之闭。以其重阴不中。而伏乾为否也。六五。四支之畅。以其本象为腹。而四爻为支也。上六。以本体言。则地色之黄也。以伏体言。则天色之玄也。(说卦天色为赤。地色为黑。而天一生水。故天有水色。地十成土。故地有土色。亦一义也。)
屯䷂(震下。反艮。互坤伏巽。坎上。反坎互艮伏离。○屯之次乾坤。序卦已详。而天地始交。云雷先应。父母退老。三男继事。此震坎之所以次也。盖震坎二男。反艮小男。为三男卦也。)彖辞分两体说。元亨以震之动。有亨之道也。利贞。以坎之险。宜居于贞也。故勿往之戒。以其遇坎之险也。建侯之象。以其主震之鬯也。○彖传雷雨之动满盈。以二体之象。譬天造草昧之时。乃建侯之张本也。此与大象意相表里。云雷之屯。草昧之时也。经纶之象。建侯之义也。○建侯不宁。卦自有象。建侯乃主震之象也。不宁乃遇坎之象也。(且卦之序。以天地自然之象。包家国常然之理。以家言则乾父也。坤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4L 页
母也。震长子也。长子之代父母。乃建侯于家也。以国言则乾君也。坤后也。震太子也。太子之代君后。乃建侯于国也。故易言利建侯者二。屯建侯。下震也。豫建侯上震也。震之为侯象。尤信夫。)○初九之槃桓。以刚应柔。有难进之象也。六二之屯邅。以柔乘刚。有不进之象也。○震为馵足之马。而二乘初刚。为乘马之象也。匪寇婚媾。以初爻言。故女贞不字。言已守中正。不许于初也。十年乃字。言数穷反常。方许于五也。(二五为十。乃十年之象也。)○上坎伏离。离有禽象。而六三居下从上。为从禽之象也。无虞。以其上下无应也。入林。以其互山为林也。君子几舍。亦以互艮之为止也。○六四。乘马。亦以乘初之刚也。故求婚在初。往吉在四。象所谓求而往明。言求而后往为明也。○坎。水之润。为膏泽之象。而九五一阳。陷于二阴。止于互艮。为屯膏之象也。○上六乘马。乘五之刚也。泣血涟如。以其居坎之极。为泣血之象也。(说卦曰。坎为血卦。)
蒙䷃(坎下反坎互震伏离。艮上反震互坤伏兑。○乾坤父母也。屯建侯。君道也。蒙发蒙。师道也。易首四卦。其亦重生三事一之义也。易道之不明久矣。噫。)内险外正。固为蒙象。而上艮乃童蒙之象也。下坎乃养蒙之主也。(盖以二五言。则六五为蒙。而九二为包蒙之主。以六爻言。则四阴为蒙。而二阳为发蒙之主。而又以两体言。则艮为弟。坎为兄。以兄教弟。亦为养蒙之主。三象各一义也。抑坎为月。艮为云。而坎之互为雷。艮之互为地。月之披云。雷之动地。亦皆有发蒙之象。触类以长。盖无往不然也。)彖辞。以九二为我。二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5H 页
刚居中。无求蒙之志。而五柔从阳。为求我之象也。初筮告。再三渎。亦山下出泉。必行有渐之象也。(通书蒙艮章曰。山下出泉。静而清也。汩则乱。乱不决也。此乃明初筮告。再三渎之蒙者也。夫再三渎。非谓再筮三筮为渎也。人之诚心。鲜保终始。筮至再三。必不如初筮之心。故戒其渎也。若使诚一之心。终始无怠。则虽一日十筮。何渎之有。不唯筮然。诲蒙亦然。故朱子于通书注曰。叩神求师。专一则明。二三则惑。此亦以心言也。)○彖传时中。以九二言。其六十四卦。人道之纲领乎。○荀九家谓坎有桎梏之象。而初为发蒙之始。故暂舍之。以观其后也。○九二克家。非次子事也。其以互震长男而言者乎。(胡云峰曰。包蒙。包上下四阴也。纳妇。纳六五一阴也。包与纳。二虚能受之象。克九刚。能任之象。一六五也。性阴有蒙象。阴应阳。有妇象。位尊有父象。是殆知易之变象者乎。)○九二之为六三之金夫。以其二得乾中爻。而乾有金象故也。○六四之困。固以其独远于阳。而艮伏为兑。其亦泽水之困象乎。○坎有寇象。故上九居上治下。为御寇之象。而其不利为寇。以其艮象之止也。
需䷄(乾下反乾互兑伏坤。坎上反坎互离伏离。)彖光亨贞吉。指九五。言利涉大川。通二体言。而乾之刚。有光明之亨。坎之险。有贞固之吉。是亦可通二体言也。九五一爻。含三阳之象。而居险应刚。有济川之用。是亦可指九五言也。故彖传所谓以正中往有功。分两节言。而首段刚健不陷之义。统一卦言也。○象所谓饮食宴乐。以坎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5L 页
有饮食之象。而乾有宴乐之象也。(记曰。乐由天作。此可见乾有宴乐之象也。)○初九需郊。以伏坤为郊。而以刚居刚。为恒其所之象也。○九二需沙。以居互泽之下而近水有沙也。小有言以兑口之有言也。九三需泥。以居互泽之中而逼水为泥也。致寇至。以上坎之为寇也。(象所谓敬慎不败。爻自有象。过刚遇险。为自我致寇之象。因时惕厉。为敬慎不败之象。重乾九三之乾乾惕厉。乃这爻敬慎之本也。)○坎为血而四伤于险。为需于血也。坎为穴而六居于下。为出于穴也。○九五酒食。坎水之润。有酒象。坎云之蒸。有食象也。○上六入于穴。谓入于坎也。不速之客三人。指三阳之进也。(象传不当位。本义谓未详。盖诸卦言当位。皆指以阴居阴。以阳居阳者也。言不当位。皆指以阴居阳。以阳居阴者也。六居上为当位。而乃谓不当位。是固未可详也。然意者三阳并进。柔不能御。是为不当位。而六柔能敬。阳不敢凌。是为未大失者耶。)
讼䷅(坎下反坎互离伏离。乾上反乾互巽伏坤。)彖有孚窒惕。蕫氏所谓九二中实为有孚。坎险为窒。坎为加忧为惕者。深明本义之旨。而抑以刚乘险。以实履陷。有窒惕之象。是亦可通二体看也。○需讼皆有大川之象。而需以坎上乾下而阳之进。为利涉也。讼以乾上坎下而阳之亢。为未济也。抑三阳履陷。反为入渊之象也。(坎水为渊。而互巽反兑。亦为渊象也。)○象作事谋始。都氏所谓天为三才之始。水为五行之始。君子法之。作事谋始者。真得象义。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6H 页
而抑讼之谋始。其夫子所谓必也使无讼之意乎。○初六。才弱位卑。有不永讼之象。而其小有言。以变阳为兑。兑有言象也。象所谓其辩之明。非兑口之辩乎。(程传以辩明。指九四言。恐非变象之本旨也。)○九二归逋。以卦变刚来居二。为归逋之象也。邑人。以变阴为坤。坤有邑象。卦分三才。二为人位也。三百户。以变坤为地。地数三十而含百。为三百也。○六三旧德。乃遁三刚贞之德也。故有贞吉之占。其谓之食。以坎有食象也。(且上应九阳。为从王之象。而阴柔处险。为无成之占。故必守旧德之贞。方得从上之吉也。)○九四阳刚不中。本有好讼之心。而居柔变巽。方为复命之象。盖柔巽从刚。为安贞之吉也。○上九。以刚应柔。有克讼受服之象。而鞶带之锡。以乾有衣带之象也。然下坎为寇有褫夺之象。彖所谓终凶此也。(终朝三褫。以应坎间二爻。故有三象也。)
师䷆(坎下。反坎互震伏离。坤上。反坤互坤伏乾。)兵法有奇有正。而常以正为主。彖一贞字。乃兵家之大要也。○丈人。指九二。九二一阳居下体之中。而为众阴之统。类九军之将。握中机之权而统八阵之众也。此其位象之自然相沕者也。○象所谓容民畜众。不唯容畜于无事之时。凡兴师御众。亦有容畜之象也。○荀九家谓坎为律。初六师律。受九二之节制也。(胡氏曰。才柔。故有否臧之戒。)○九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6L 页
二在师之师。指五阴言。于是一阳为帅。而五阴为师矣。王三之王。指六五言。于是九二为臣。而六五为君矣。易象之变。此亦可见。(宠命三锡。以二五间二爻有三象也。)○六三以才则不中不正。非丈人之象也。以位则居险应柔。有挠败之象也。(胡氏曰。剥一阳在上。而众阴载之。有得舆象。六三。众阴在上。如积尸。而坤为舆。坎为车轮。有舆尸象。可谓深明本义之旨矣。)○六四变阳为震。而震居图书左三之宫。八阵左卫之位。此在师为左次之象也。(临川吴氏曰。八阵图。天地前冲。左右后冲。在左左次。犹言退舍。以是说推之。则初六为前冲。而有师出之象。六四为后冲。而有左次之象也。)○六五坤有田象。而下体反离为禽。本坎为寇。故引反象之禽。况本象之寇而居顺应险。有利执言之象也。长子帅师。以九二互震。为长子也。弟子舆尸。以三四反艮。为少子也。○上六开国承家赏九二之功也。九二居互震之初。有建侯之象。开国承家。乃建侯之事也。小人指三四言。三四以不中不正之才。居下应上。将以有用。故特揭勿用之戒。(隆山李氏曰。于师得古人井田之法。于比得古人封建之法。)
比䷇(坤下。反坤互坤伏乾。坎上。反坎互艮伏离。)彖不宁方来。指五阴言。以阴柔承险。有不宁之象。而上下应五。为方来之象也。后夫凶。指上六言。以六柔比五。本有方来之象。而无首无终。独为后夫之象也。盖九五一阳。为五阴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7H 页
之夫。而四阴共比。乃妇道也。独上六居终。有后于夫之象也。○象建万国亲诸侯。以坤之分土。有开国之象。而水之朝海。有觐后之象也。○初六有孚。伊川谓中虚信之本。(六阴中虚。)中实信之质。(初阳中实。)盈缶冯氏谓虚者缶也。实者盈也。有他胡氏谓初六不与五应。故曰有他。合三说看。其义晓然。○六三匪人。指上六言。象之言伤。以上险之为伤也。○九五取反离佃禽之象。以明显比之道。六二为应。三四为间。为合围三面之象。而上六一阴。为前开一面之象。此用三驱。失前禽之象也。(象取顺舍逆。丘氏谓取下四阴。舍上一阴。可谓得其象矣。)邑人不诫。指下体言。以坤之有邑象也。○下坤伏乾。本有首象。而上六阴柔。无以比下。故为无首之象。
小畜䷈(乾下反乾互兑伏坤。巽上反兑互离伏震。○畜。聚也止也。六四一阴。聚五阳之志。止三阳之进。而风气上行。有聚象。天气下降。有止象。然皆为阴所聚。为阴所止。故曰小畜。小谓阴也。)彖密云不雨。以互兑反兑。本有云雨之象。而畜阳为聚。此密云之象也。畜乾为止。此不雨之象也。自我西郊。以四居互兑之上。而兑属西方之阴。有阴先阳。唱之象也。○乾三阳。其体只是一物。其进只是一道。故初九一阳。进复自道。而牵复于二。说辐于三者。以位也。以才也。(位。言初之刚二之柔三之过刚也。才。言初之正二之中三之不正也。)○乾体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7L 页
伏坤。本有舆象。而九三。方进系畜于四阴之下。此为说辐之象也。且三阳为夫。四阴为妻。而过刚受制。为反目之象也。(其谓反目。以互离之为目也。)○六四之为血为惕。以其受伤于三阳之进也。血去惕出。以其合志于九五之君也。(抑互离伏坎。为血为惕。而离乾居巽。为去为出。)○九五。居中处尊。上援下连。为有孚挛如之象。而下助四阴。以畜三阳。为富以其邻之象也。畜三阳故曰富。助四阴故曰邻也。○上九既雨。以变阳为坎。有雨象也。既处。以阳居畜极。为止象也。德载。谓巽德之积也。妇贞。谓四妇之厉也。月几望。以反兑属上弦。为将望之象也。君子征。以九阳居尊位。有将动之象也。
履䷉(兑下反巽互离伏艮。乾上反乾互巽伏坤。)彖履虎尾。兑本有虎象。而以居下体。乃为虎尾。(本义以乾为虎。以虎有刚强之性也。况重乾文言从龙从虎。以乾自有龙虎之象也。易之变象。岂有以一例拘哉。)不咥人。兑本有咥象。而以说应乾。乃为不咥。此履之亨也。○彖传说而应一段。以两体正释彖辞。刚中正一段。以九五推广彖义。盖履帝位。应履虎尾。(周书。以虎尾之蹈。比天位之艰。此可见帝位之应虎尾也。)不疚应不咥光明。乃亨之盛也。○初九素履。以刚居刚为素位而行之象也。○九二在六画。属地为道。在三画。居中为人。而以爻之刚。为坦道之象。以位之柔。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8H 页
为幽人之象。○六三眇能视。以互体有离目之象。而爻柔为眇。志刚为能视也。跛能履。以伏体有震足之象。而爻柔为跛。志刚为能履也。虎尾咥人。以兑口之为咥也。武人为君。以六阴之居上也。(文属阳。武属阴。此六阴之为武人也。 君臣民。乃在人之三才也。以三画卦言。则上为君。中为臣。下为民。以六画卦言。则上二爻为君。中二爻为臣。下二爻为民。故师上六之大君。这六三之大君。皆以三画上爻。有大君之象也。馀皆仿此也。)○九四虎尾。本义以九五为虎。此爻象之变也。(乾文言。从虎。盖亦以九五为虎。)○九五夬履。言刚决柔也。盖两体。本以柔履刚。而到九五。方为以刚。决柔之象。此危道也。○上九居履之终。正为视履之时。而其视履也。善恶未定。其考祥也。唯善是择。故其旋元吉。言周旋于善祥。为元吉之本也。
泰䷊(乾下反乾互兑伏坤。坤上反坤互震伏乾。)彖以阴为小。以阳为大。盖贵阳贱阴之义。而阳画大阴画小。固自有小大之象也。(乾上坤下。天地定位。一转而乾九四之阳。来居于初。坤初六之阴。往居于四而为屯。再转而乾九五之阳。来居于二。坤六二之阴。往居于五而为蒙。三转而乾上九之阳。来居于三。坤六三之阴。往居于六而为需。于是阴阳得位。而自讼至泰。凡三升三降。阳一升于讼。再升于比。三升于履。此否大往之阶也。一降于师。再降于小畜。三降于泰。而洽满大来之位。阴一降于讼。再降于比。三降于履。此否小来之阶也。一升于师。再升于小畜。三升于泰。而洽满小往之位。此可见坤往乾来之机也。盖阴阳升降。皆有六层。而大来为泰。小来为否。此于一岁之往来。亦可推类而看也。)象财成辅相。此后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8L 页
所以体天地交泰之道。而其参赞化育。乃天人交泰之象也。其左右生民。乃君民交泰之象也。○初四乃阴阳升降之始也。初以其汇。阳之汇也。阳主升。故三阳之上进。有连茹之象。(初九变巽属木。茅茹木之族也。)四以其邻。阴之邻也。阴主降。故三阴之下超。有翩翩之象。○九二包荒。以二之虚。包外阴之荒秽也。用冯河。以九之刚。济互泽之深险也。(河泽同象。而兑变初为坎。亦有河象。)此言既能包容。而又能刚果也。正胡氏所谓刚柔相济之中也。不遐遗。以九之正。不遗外阴之远也。朋亡。以二之中。不昵内阳之近也。此言既不忘远而又不泄迩也。正胡氏所谓轻重不偏之中也。(胡氏小注。政宜详玩。其言本义两而字。当细玩者。尤精密矣。)○九三。无平不陂。主内阳言。言内阳之平。将陂于外也。无往不复。主外阴言。言外阴之往。将复于内也。○六五。帝乙归妹。此言夫妇交泰之象。以明君臣交泰之道。(临川吴氏曰。泰卦互体及卦变。皆成归妹卦。故以归妹为辞也。)○坤体本有城邑之象。而六阴居终。以其否来而反于下。故为城颓复隍之象。以其泰极而穷于上。故为邑居告命之象也。(告命。盖谓国之将否。不可用师以争。只自保其邑。以待其命可也。犹云自我致命而已。)
否䷋(坤下。反坤互艮伏乾。乾上。反乾互巽伏坤。)泰之彖。先言象而后言占。否之彖。先言占而后言象。象者。象天之运也。占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9H 页
者。占人之事也。徐氏所谓泰则归之天。否则责之人者。可谓得易之旨矣。○泰言健顺。以德也。否言刚柔。以质也。(蔡节斋说。)盖否泰阴阳。皆兼君子小人之象。而以否泰相对言。则泰属君子。否属小人。泰之内健外顺。正君子内直外方之象也。否之内柔外刚。正小人色厉内荏之象也。其言德言质。岂不较如。○泰否初爻。皆有连类同进之象。而阳主进。故道之方亨。汇征为吉。阴主退。故恶之未形。守贞为吉。○六二包承。言小人之顺德也。六三包羞。言小人之祸心也。盖皆以阴之虚。有包之象也。○九四有命。以变巽之为命也。离祉以群阳之为祉也。(凡言祸福。各配阴阳。此皆以其类应者也。)○九五之休否。上九之倾否。可见回泰之有渐。而其亡之戒当通二爻看。特以谨始之道。系之休否之爻也。(九五。居互巽之上。而巽木有苞桑之象。故特以系桑譬国之固。)
同人䷌(离下反离互巽伏坎。乾上反乾互乾伏坤。○水本润下。而居坤之上为比。火本炎上。而居乾之下为同人。此理之一也。 同人成卦。只在二五。而二以人位得中应乾。为天人之同也。五君位也。二臣位也。此君臣之同也。五君爻也。二民爻也。此君民之同也。五夫位也。二妇位也。此夫妇之同也。)彖同人于野。以上伏坤之为野而言乾行于坤也。利涉大川。以下伏坎之为川而言乾行于坎也。○初九。同人于门。以初变为艮。而艮有门象也。抑丘氏所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79L 页
云阴偶有门象。同人。随之初九。节之九二。皆前遇偶。故谓之门者。亦一义也。然随之反艮。节之伏艮。亦皆以艮为门也。○二本阴。五本阳。此正应也。故以六二之柔。应九五之刚。此为宗党之象。○九三。伏戎于莽。以离有甲兵之象。而巽有林莽之象也。升其高陵。刘氏云三居下体之上。故谓之陵。有凭上之志。故谓之升。三岁不兴。李氏云三与五隔三爻。故曰三岁。胡氏云三欲攘二而畏五。是以不兴。合看众说。其象乃著。○九四乘墉。本义以九三为墉。而抑坤有城象。则九四伏坤。自有乘墉之象也。○同人伏体为地水师。此在九五为用大师。克三四之象也。○上九同人于郊。以伏坤之为郊。而居外无应志。所以未得也。
大有䷍(乾下反乾互乾伏坤。离上反离互兑伏坎。○大在天上。明无不照。固为大有之象。而乾居于下。象天之覆也。离居于上。象日之升也。天之所覆。四海咸囿。日之所升。万物咸睹。则此亦大有之象也。 伏体为比。反象为同人。不比不同。焉致大有之盛乎。 大有以六五。为成卦之主。言五阳之大。为六五一阴之所有也。)彖元亨。包象占。乾元离亨。其象也。元善亨通。其占也。○象所谓遏恶扬善。卦自有象。阴柔属恶。阳刚属善。而一阴之恶。为五阳所遏。五阳之善。为一阴所扬。此所以顺天命之正也。○大有之时。宜无交害之虞。而初九克艰之戒。乃圣人居安思危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0H 页
意也。○九二大车以载。以伏坤有大舆之象。而二刚应五。为积载之象。此言大有之任也。○九三。本公侯之位。而以刚正之德。从六五之君。为用亨天子之象也。然其言小人之害。以九三之过刚。戒侯度之或愆也。○九四匪其彭。言虽处大有之盛。而不自大不自盛也。此以位之柔也。○六五。交如之孚。以柔之虚也。威如之吉。以位之刚也。○上九。履五之信。尚五之贤。固为天祐之本。而居离应乾。顺天休命。是所获天之祐也。
谦䷎(艮下反震互坎伏兑。坤上反坤互震伏乾。○谦承大有。是为有大不可盈之义。而谦之卦体。亦自有有大能谦之象。地中有山。有大之象也。以尊居卑。能谦之象也。)
豫䷏(坤下。反坤互艮伏乾。震上。反艮互坎伏巽。)彖建侯行师。以震之主鬯。有侯象。而坤之畜众。有众师象也。丘氏所谓谦言行师。豫合震坤。故兼言云者。是谓正义。而张氏所谓地以静镇建侯。雷以威动行师云者。虽备一说。恐非本卦之象也。○彖传刑清民服。卦自有象。噬嗑之震。有明罚之象。师之坤。有容民之象。而豫合震坤成体。故有刑清民服之象。○象作乐崇德。以雷出地有乐之声而动。以顺有乐之德也。抑雷乃阳之动而乐者阳也。故以之作乐。地乃阴之静而德者阴也。故以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0L 页
之崇德。○初六鸣豫。言志自满而形于言也。夫言乃心声也。故谦二六鸣谦之象。必曰中心得也。曰志未得也。于鸣豫之象。亦曰。志穷凶也。其发于志为鸣明矣。○六二介于石。以二居地之中。山之下有石象也。不终日。以三有终日之象。而二居三爻之前。为不俟终日之象也。(乾九三。终日乾乾。以三居下体之终。为终日之象。)○六三盰(一作盱)豫。视四为豫。六五贞疾。乘四为疾。而九四一刚。乃五柔之所由豫也。故朋盍簪指五柔言。夫簪所以束发而贯其中者也。这一阳贯五阴之中。自有簪象。故朋之从。以盍簪言。○六五贞疾。以互坎。有疾病之象也。○上六冥豫。以爻位之柔。有昏冥之象也。有渝。以震动之极。有渝变之象也。
随䷐(震下。反艮互艮伏巽。兑上。反巽互巽伏艮。○随之象传义已详。而震男夫也。兑女妇也。此夫唱妇随之象也。五阳君也。二阴臣也。此君唱臣随之象也。)彖言四德。朱子谓非本义而以卦象言。则震乃正春而春以包夏。是元亨也。兑乃正秋而秋以包冬。是利贞也。抑下四爻合成离象。上四爻合成坎象。是卦自有四时之象也。卦包四时。彖言四德。恐亦自然之象。抑或可备一说耶。○彖传刚来下柔。程子以乾坤言。朱子以困噬嗑言。义已详备。而又以反体言。则艮之一阳。本居二阴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1H 页
上。而今来居初。巽之二阳。本居一阴之上。而今来居下。亦为刚来下柔之象也。○象向晦宴息。言近而旨远。夫雷藏泽中。收声于秋冬。是将发声于春夏也。君子之向晦而息。其非将随时而动者乎。○初九为震之主。是官也。有动之象。是渝也。而有渝从正。是从九四之正应也。故其言出门交。以九四互艮之有门象也。○初九为小子。以阳在下也。四五为丈夫。以阳在上也。而二之系初。三之系四。皆以柔系于近也。然六二失正而从邪故凶。六三舍下而从上故得。○九四之戒大臣。其意微矣。然必合观本象之说及互体之巽而止。然后方见得有孚在道。以明之象矣。○上六(云峰胡氏曰。六柔有系象。居柔有拘系象。西兑象。山互艮象。兑为巫。西阴方。有祭而固结于幽阴之象。可谓得易之象矣。)抑随之为卦。以阳随阴。阴系阳也。阴阳相随之妙。莫大于人神相感之理。故以用亨西山。系随之终。随之义大矣哉。
蛊䷑(巽下。反兑互兑伏震。艮上。反震互震伏兑。○程子曰。皿之有虫蛊。坏之义。盖艮象为皿。巽风生蛊。为虫在皿中。蛊坏之象也。 男幼女壮。家事必坏。下顺上止。国事必乱。此皆所以为蛊也。 程传曰。以卦之象言之。所以成蛊。以卦之才言之。所以治蛊。其以风落山女惑男之象。言所以成蛊则得矣。以卦才之巽而止。言所以治蛊则恐非本义。朱子曰。巽而止蛊。犹顺以动豫。动而说随。皆言卦义。此言蛊之所以成蛊。正在乎巽而止也。下顺上止。何足以治蛊哉。)彖元亨。传义皆以乱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1L 页
当复治。谓其占为元亨。盖治生于乱。乱生于治。故卦有治象。则其占有凶。卦有乱象。则其占有吉。(如泰之三曰无平不陂。否之六曰先否后喜者此也。)斯其蛊坏之象。乃有元亨之占者也。○易中言涉大川者十卦。而彖辞八爻辞三。或以坎之有大川象。(需讼涣未济。本体是坎。同人下离伏体。是坎也。)或以震巽之有乘木象。(蛊颐益中孚本体。或震或巽。大畜上艮。反体是震也。)故讼之彖传曰。不利涉大川。入于渊也。未济之程传曰。利涉大川。出乎坎也。益之彖传曰。木道乃行。中孚之彖传曰。乘木舟虚。馀可以例推也。然则蛊之利涉大川。其非以下巽之为木道耶。○先甲后甲。程子谓甲者。事之首也。先甲究其所以然。后甲虑其将然也。朱子谓先甲三日辛也。辛有新意。后甲三日丁也。丁有丁宁意。胡云峰谓先天甲在东之离。由甲逆数离震坤三位得艮。先甲三日也。自甲顺数离兑乾三位得巽。后甲三日也。三说备。而先甲后甲之义明矣。然又有一说。蛊之卦变。乾之初九。上而为上九。则本卦是乾。而甲属于乾。乾为卦之首。甲为事之始。故蛊之言先甲后甲者。此也。而先后三日。以内外卦各三爻。有三日之象也。先甲三日。辛也。而辛属于巽。以下体之本巽为辛也。后甲三日。丁也。而丁属于兑。以上艮之伏兑为丁也。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2H 页
如重巽九五之先庚后庚。当以爻象论。盖卦爻之辞。莫不有自然之象。不可傅会而为之说也。(程子总论先甲后庚之义。而曰甲者。春夏生物之气。庚者。秋冬成物之气也。故制作政教之类。则云甲。举其首也。发号施令之事。则云庚。有所更变也。其以春秋生成之气论甲庚。真得天地自然之象也。盖乾甲丁属木。而木属春。是生物之全气也。故蛊言后甲三日之丁。巽庚癸属金。而金属秋。是成物之全气也。故巽言后庚三日之癸。此岂非自然之象耶。)○程传以阳在上阴在下。男居上女居下。谓尊卑得正。上下顺理。治蛊之道也。此正言所以成蛊之象。而非所以治蛊之道也。阳亢而止于上。阴柔而巽于下。上下不交。男女不和。正所以蛊坏也。必须刚下柔上。上下相交。方可以治蛊也。观于坤上乾下。而为泰兑上艮下而为咸。则可见矣。○蛊元亨天下治之间。下一而字。盖言元亨。以治蛊而天下可治也。而字。当兼以字意看。故朱子曰。须是大善以亨。方能治蛊也。○终则有始。徐氏以先三后三爻。终于六言之得矣。其曰天行。盖以甲属于乾。故能统天运之终始也。○振民育德。乃大学新民明德之事。此正所以治蛊。而先言振民。后言育德者。盖以巽下为始。而有振民之象。艮上为终。而有育德之象故也。非以新民为先。而明德为后也。夫明德新民。虽有先后。而亦非谓今年明德而明年新民也。治己治人。只是一事。亦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2L 页
不可截然分先后。如春生秋成之有始终之判也。○卦变本自乾坤而来。故诸爻皆有父母之象。而巽属木。故取木之干。以言干蛊之道。○初六有子。以巽之初伏震。为长男也。○象曰。干父之蛊。意承考。盖以承前人已坏之绪。故事或改父之道。而意在承考之志也。○九二干母之蛊。传义一意。而所异者只在释蛊字。传主于事。义主于坏也。当从本义为正。○九三言干蛊。九四言裕蛊。此分刚柔言也。刚以治蛊。终无大咎。柔以治蛊。往必见吝。亦自然之象也。○六五以阴居阳。以刚柔中正之德。干父之蛊。用致令誉。此亦以继世之君。承前人已坏之绪者言也。程传以太甲,成王之继汤,武之绪者当之。恐非本义也。抑传义。皆以象所云承以德者。谓九二刚阳之臣。承辅之以德。此固一义。而恐其本义。乃谓六五之君。自以柔中之德。承父之蛊而干之也。○上九处蛊之终。无事可事也。居艮之上。知止而止也。无事可事。故不事王侯。知止而止。故高尚其事。(胡云峰曰。初言意上言志。意柔而志刚也。)○下言父母。上言王侯。盖父子君臣一也。其言父子之道。亦可见君臣之义也。
临䷒(兑下。反巽互震伏艮。坤上。反坤互坤伏乾。○临之次蛊。固以有事而后可大。而抑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3H 页
承蛊坏之后。可致大亨之治。故临所以次蛊也。)彖元亨利贞。传义皆以大亨而利于正释之。固不可以四德言。而凡易中全言四德者只七卦。乾坤屯。以天地人三才。各其四德也。随革之为卦。震兑为主属人。临之为卦。坤为主属地。无妄之为卦。乾为主属天。此亦以三才之卦。而各具四德之象也。夫先天乾坤。为六子之主。后天震兑。为六卦之主。而坎离为三才之大用。此所以重乾与乾遇震属天。重坤与坤遇兑属地。震遇坎。兑遇离。震遇兑属人。而为三才者也。然则文言四德之义。亦皆包六卦之象。○胡氏谓八月有三说。其二说。已见传义。而终一说。乃胡氏细推之论也。盖临之伏为遁。而历临六位。至遁二阴。凡八位。八于数为阴。于象为月。且遁乃周正八月之卦。是一说也。临之反为观。而历临四阴。至观四阴凡八阴。丑月二阳变而为酉月之四阴。且观乃夏正八月之卦。是二说也。临下兑以一月言。则属上弦八日。以一岁言。则为少阴八月。是三说也。胡氏所谓小阳七位于东。为日出之方。少阴八位于西。为月出之方者。盖亦细推而得其象也。隆山李氏谓当自临数至观。而不当数至遁者。何其偏主一说。而不知有他说耶。○胡氏谓本义解临字。诸家所未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3L 页
发。然本义所谓二阳浸长。以逼于阴。故为临者。实演彖传刚浸而长四字之义矣。亦岂无所本哉。○蔡节斋谓教思无穷。泽润地之象。容保民无疆。地容泽之象。此盖本之本义。而泽之深无穷。地之大无彊。此亦自然之象也。○初九九二之咸临。程传以阴阳感临释之。本义以二阳编临四阴释之。以爻象观之。本义为长。然程易亦非牵强。盖兑之伏为艮。自有山泽通气之象。而互震之反又为艮。兑遇艮。乃自为泽山咸矣。山泽相通。阴阳相感。谓咸谓感。岂曰无稽。双湖胡氏谓训咸为感。不亦狭乎。恐失照勘。○九二象传。未顺命之未字。程传以非遽释之。盖以为未必顺上之命。为感也。本义直断曰。未详。此以程训为牵强。而或疑其为衍字也。九二以说体。刚中而应乎上。岂有未顺命之理乎。未顺乎命。而可以吉无不利乎。是恐衍字。○六三甘临。传义皆以甘说释之。盖兑有甘说之象。故临之六三。居兑之终。为甘临。节之九五。居兑之上。为甘节。○六五知临之义大矣。传义皆以不自任而任人。谓知之事。观于舜之为大知可见矣。胡云峰谓五常之德。知藏于内。坤以藏之故也。此固一说。而六五变而为坎。不曰水之神。在人为智乎。○上六敦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4H 页
临。以坤土有敦厚之象也。故复之敦复。艮之敦艮。皆以土之厚也。
观䷓(坤下反坤互坤伏乾。巽上反兑互艮伏震○观之次临。固以物大然后可观。而上临乎下。为下所观。君临乎民。为民所观。临观之时义大矣哉。)彖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传义之释。皆有可疑。传云既荐之后。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时。此则禘自既灌而往。夫子之所不欲观者也。先王宗庙之祭。果亦至荐而诚散乎。本义曰。致其洁清而不轻自用。则其孚信在中。而颙然可仰。此以不轻自用。释不荐之义也。先盥后荐。礼自有序。岂必盥不用荐。为孚信之在中耶。愚按诸卦彖辞。皆有象占。或先言象后言占。或言象。占在其中。或言占。象在其中。以观之辞言。则盥而不荐象也。有孚颙若占也。说卦曰齐乎巽。言万物之洁齐也。始祭而盥。致其洁齐。巽之象也。灌鬯于地时未及荐。坤之象也。盖谓既盥而未及乎荐也。灌鬯求神。诚敬笃至。颙然瞻仰。洋如在此。为圣人观神道设教之象也。盖圣人为天下之观。乃以体天之神道。而神道之可观。莫显于始祭之时。故观之彖所以取盥之象。而盥未及荐。诚已感神。则所以系有孚颙若之占也。君子在上。神道设教。未及为政。而天下之人。莫不信而仰之。观而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4L 页
化之。则此不犹于始祭。既盥未及荐羞。而诚感于中。神格于上者耶。传义之释。皆不言象占。而既荐诚散。不轻自用之说。皆不能无疑。恨无由仰质千古也。○彖传大观在上。以上二阳为大也。(大观之观。去声。下观。观天之观。皆平声。)观本八月卦。而伏体为大壮二月卦。反体为临十二月卦。互体为剥九月卦。伏之反为遁六月卦。四时之象。都具于一卦之中。此天之神道。所以为观于四时而风行地上。自有教化之象。此圣人之神道设教。所以为观于天下也。○省方以观民。以坤之为方也。设教以为观。以巽之为教也。○初二皆远于九五。不能明观中正之道。而初以阴居阳。故为童观。小人之见也。二以阴居阴。故为窥观。女子之见也。
系辞上传图说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5H 页
삽화 새창열기
第一章始而举天地之理。以明易之象。中而举易之象。以明天地之理。盖易乃天地之影子。而其德行。不过曰乾之易。坤之简也。故乾易坤简一节。为一章之纲。而这一章为一篇之纲也。第二章。言圣人作易。君子学易之事。而所谓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乃乾坤易简之道也。第三章。彖象卦爻之例。即上章圣人之所作。君子之所学。而所谓贵贱大小。吉凶险易。亦皆易简之象也。第四章。弥纶天地之易。即上章彖象卦爻之易。而所谓乐天知命之知。乃乾之易也。安土敦仁之仁。乃坤之简也。第五章。一阴一阳之道。即上章弥纶天地之道。而所谓盛德大业。乃易简之德业也。所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5L 页
谓成象效法。乃易简之象法也。第六章。至广至大之道。即上章一阴一阳之道。而所谓静专动直。乃易之德也。静翕动辟。乃简之德也。自二章至此。乃所以明圣人作易之本也。第七章。崇德广业。即所以体天地之德业。而所谓效天。乃效乾之易也。所谓法地。乃法坤之简也。第八章。拟议变化。即上章崇德广业之事。而所谓天下之至赜。天下之至动。莫非易简之用也。其言七爻之象。亦皆易简中一事也。第九章。天地大衍之数。揲蓍求卦之法。即上章拟议变化之具。而所谓成变化行鬼神。乃易简之用也。第十章。尚辞尚变尚象尚占。即上章变化鬼神之用。而所谓唯深唯几唯神。乃圣人易简之德也。第十一章。开物成务。即上章四者之用。而所谓阖户。乃简之能也。所谓辟户。乃易之知也。且所谓两仪乃易简之位也。太极乃易简之理也。自七章至此。乃所以明圣人用易之事也。第十二章第二段。尽意尽言。结前五章之意。尽利尽神。结后五章之意。继而言乾坤之德。为易之缊。以结首章之意。而所谓形而上者。易简之道也。形而下者。易简之器也。变通也。事业也。德行也。皆易简之用也。(第一段。乃错简也。故以第二段为首。)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6H 页
系辞下传图说
삽화 새창열기
上传以造化之实。明卦爻之理。故首言天地。以推于卦爻。此溯源而及流也。下传以卦爻之吉凶。明造化之功业。故首言卦爻。以达于天地。此沿流而及源也。故乾示人易。坤示人简一段。即上传乾易坤简之回题。而为下传十二章之纲也。第二章言庖牺画卦之由。圣人尚象之制。而首段总曰。观象于天。观法于地。其象其法。即首章确然之易。隤然之简也。第三章易象彖爻。即上章庖牺之所画。圣人之所尚。而其曰像。曰效。乃首章像此效此之意也。所谓像此。像乾坤之易简也。所谓效此。效乾坤之易简也。第四章承上章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6L 页
之易。言卦画之阴阳。而其奇耦君民之象。亦乾坤易简之用也。第五章举十一条之辞。以明卦爻之吉凶。莫非奇耦之变而易简之理也。第六章乾坤之为易之门。以坤之简为阖户。而乾之易为辟户也。自第二章至此。乃所以明易象之变。而易象之变。卒之曰。乾坤之门。则易简之示人者。著于象矣。第七章承上章言作易忧患之道。而九卦之德。总而言则曰易简之德也。第八章承上章作易忧患之意。言出入之度。忧患之故。而其曰唯变所适。乃所以适易简之变也。第九章承上章周流六虚之意。言始终之质。六爻之杂。而其曰杂物撰德。乃所以撰易简之德也。第十章承上章原始要终之意。以明易书之广大悉备。而三才之道。即易简之道也。第十一章承上章变动吉凶之意。以明易兴于殷周之际。而其道之大。亦易简之道也。自七章至此。乃所以明易书之原。而易书之原。总之曰三才之道。则易简之示人者。著于书矣。第十二章乾之至健。恒易以知险。即首章确然以示人者。而乃上传易知之易也。坤之至顺。恒简以知阻。即首章隤然以示人者。而乃上传简能之简也。此所以为二篇之结窠。而抑上传之首章。始言天地之尊卑。终言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7H 页
贤人之德业。此乃兼三才言者也。而此章首言乾坤之健顺。继言圣人之成能。此亦兼三才言者也。夫易之道三才而已。此为二传之总结。亦一义也。
系辞二传得二字。曰易简也。得一字。曰能也。盖圣人之于天地。犹地之于天也。静翕动辟。承乾成物。乃地道之能也。效天法地。崇德广业。乃圣人之能也。故首章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末章曰。天地设位。圣人成能。其以一能字。言坤言圣。可见成天下之物。成天下之务者。其功业一也。且有曰。人谋鬼谋。百姓与能。百姓之于圣人。亦犹圣人之于天地也。然曰能说诸心者。乾之事也。曰能研诸虑者。坤之事也。而能说诸心。以定天下之吉凶。能研诸虑。以成天下之亹亹者。乃圣人之事也。则这一能字。亦可以蔽三才之道也。
系辞二传。固义理之源头也。抑亦文章之根本乎。
 上传
第一章 鼓之以雷霆一段。言变化之成象。乾道成男一段。言变化之成形。而抑雷霆风雨。乃先天之象也。成男成女。乃后天之象也。盖先天体也。乃变化之成象者也。后天用也。乃变化之成形者也。○乾以易知。坤以简能一段。为一章之枢。上文乾坤之变化。下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7L 页
文贤人之德业。莫非易简之理也。
第二章 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为一章之统。圣人之观象系辞。所以明三极之道也。君子之观象玩辞。所以体三极之道也。
第三章 卦有小大。辞有险易。为一章结窠。上文吉凶悔吝贵贱。皆小大险易之象也。
第四章 易与天地准。为一章之纲。○神无方。以理言。言理之用。或在阳或在阴。本无定位也。易无体。以气言。言气之用。或为阳或为阴。本无定体也。
第五章 一阴一阳之道。乃从理之流行言者也。阴阳。不测之神。乃从理之妙用言者也。故首段为纲领。末段为结窠。 上章以知仁言天地之道。此章以知仁言阴阳之道。而显诸仁。仁之事也。盛德之基也。藏诸用。知之事也。大业之本也。此可见贞元之包四德。知仁之包四性一也。且其以知言智。可见知觉之为智之用也。
第六章 易六十四卦。一言以蔽之。曰广矣大矣。而大。所以配天。广所以配地也。故乾坤动静。言广大之本也。变通易简。言广大之用也。
第七章 崇德广业。乃圣人体易之事。而崇德。所以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H 页
效天。广业所以法地也。○成性存存。乃崇德广业之本也。
第八章 拟议以成其变化一句。为一章之纲。而言动二字为一章之枢。首二段分拟议之事而言。言动之本。下七爻證拟议之例而言。言动之目也。(中孚之言行。同人之语默。大过之慎。谦之恭。乾之悔。节之言语。解之诲盗。皆不曰言动之目也。)○中孚九二。释以言行。盖以巽有行象。而兑有言象也。○同人九五。居阳有动象。变阴有静象。此自有出处语默之象也。断金以乾在五行。属之金也。如兰以离在五臭。属之香也。○大过初六。以柔居下。有慎之象。其谓慎之至此也。○谦九三。以艮之厚。处坤之中。厚之至也。居下体之上。其象为劳为功。而居上体之下。其象为谦为恭也。 节初九。上坎有乱象。下兑有言象。此言语之所以为乱之阶。而初九位卑而柔。此君子慎密之象也。 解下坎有盗象。而六三居坎之终。逼震之动。此为慢藏诲盗之象也。
第九章 成变化行鬼神一句。为一章之统。首一段乃成变化行鬼神之具也。第三段以下。乃成变化行鬼神之事也。故末段。所谓知变化之道。其知神之所为者。乃一章之结窠也。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8L 页
第十章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一句。起于首结于尾。而极深研几一段。居中而统上下。上文尚辞尚变尚象尚占。乃极深研几之事也。下文能通能成。不疚不行。乃极深研几之效也。
第十一章 开物成务。为一章之纲。而所谓通天下之志。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乃开物成务之目也。下文蓍之德。圆而神。所以通其志也。卦之德。方而知。所以定其业也。六爻之义。易而贡。所以断其疑也。而凡所谓神明之德。吉凶之业。天下之亹亹。亦皆发明通志定业断疑之义者也。至于天生神物一段。乃言开物成务之源。而末段所以示结通志之意也。所以告结定业之意也。所以断结断疑之意也。
第十二章 首段。本义谓宜在第八章之末。盖与下段不相属。而下段言圣人之意者。宜为此章之首也。(顺信尚贤之义。详大有本卦录中。)○此一章为上传十一章之结窠。而乾坤成列。易立其中。乃一篇之枢纽也。 首段立象设卦。乃圣人作易之意也。变通鼓舞。乃圣人用易之事也。而末二段。所谓极天下之赜。鼓天下之动。乃首段立象设卦之结也。所谓化裁之变。推行之通。乃首段变通鼓舞之结也。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H 页
下传
第一章 乾示人易。坤示人简。固为一篇之纲。而又为一章之统。○上传首章。兼言先天后天之象。而此章首八卦成列。包先天后天言也。上传首章。包言三才之道。而此章末。天地圣人兼三才言也。其为上传之回题。不但在易简之一言也。○圣人之大宝曰位。这位字。即上传首章成位乎其中之位也。而曰仁曰财曰义。即上传德业之条目也。上传先言德业。终言成位。犹曰有是德业而后。必得是位也。此章先言大宝之位。继言守位之事。犹曰居是大位而后。必行是事也。
第二章 首段。言圣人画卦之由。二段以下。言圣人制器之象。而圣人之制器。未必皆观是象而制是器也。盖是卦之象。自在于是器之制。故因是器而明是象。故本义不曰尚象制器。而曰制器尚象。其意微矣。○首章言圣人守位聚人之方。不过曰理财正辞禁民为非。三者而已。故此章十三卦。如离(教民肉食。),益(教民粒食。),噬嗑(教民交易。),涣(舟楫之利。),随(牛马之利。),小过(臼杵之利。)所取者。理财之事也。理财。乃生民之大本也。如乾,坤(刱衣裳之制。明尊卑之序。),大壮(刱栋宇之制。明上下之义。),大过(刱棺椁之制。明送死之礼。),夬(刱书契之法。察万民之情。)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89L 页
取者。正辞之事也。正辞。乃治民之大经也。如豫(以待暴客。),睽(以威天下。)所取者。禁民为非之事也。禁民为非。乃治民之大防也。○重离。四阳包阴。有承目交股之象。此结绳之象也。二阴附阳。有中虚物丽之象。此网罟之象也。益。上巽下震。耟耒首也。木入于上为首。耒耟柄也。木动于下为柄。噬嗑。上离下震。徐进斋曰。离明在上。日中象。震动于下。致民交易之义。乾坤。谢叠山曰。乾天在上衣象。衣上阖而圆。有阳奇象。坤地在下裳象。裳下两股。有阴耦象。涣。上巽下坎。上巽为舟。互震为楫。而下坎有济川之象。随。上兑下震。互坤为牛。下震为马。而上兑有引重之象。豫。上震下坤。坤耦为门。震木为柝。而重阴有重门象。动木有击柝象。小过。上震下艮。震木为杵。艮土为臼。睽。上离下兑。弧中虚有离象。矢上析有兑象。大壮。上震下乾。震木有上栋象。乾天有下宇象。大过。上兑下巽。内体巽木为棺。外体反巽为椁。夬。上兑下乾。文字之体。有以刚决柔之象。契约之法。有以说合健之义。
五星三聚说(甲辰)
夫天之灾祥。关时运之丕泰。吾道之兴丧。此天人理一故也。方孔子之生也。五星降祥。此出于传记。虽不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H 页
知其真否。然程子曰。五星如连珠。所以生圣人也。夫天生孔子。为万世宗师。其有五星之祥。理亦宜然也。三代以前。吾不知已。自汉兴以来。迄于 皇明。五星凡三聚。夫周之亡也。从横于战国。焚坑于闰秦。此时运之否。而吾道之丧也。于时汉高帝兴。元年十月。五星聚于井。盖高帝虽无圣德。其功烈于汤武有光。此时运之一泰也。且干戈倥偬之日。祀孔子之庙。除挟书之律。亦可谓培吾道之根矣。是以蕫仲舒诸人。虽未能升堂入室。而其羽翼斯道。亦能继百年不传之绪。后贤皆以穿凿罪汉儒。然愚谓使吾道确论不坠于地者。亦汉儒之功不小也。自汉以后。吾道之晦盲。时运之坏乱。几千馀载。晋亡于庄老之教。唐衰于夷狄之风。六朝五代。亦一战国。于时宋太祖兴。乾德五年三月。五星聚于奎。盖宋政尚仁厚。治教休明。亦时运之一泰也。且首赞孔颜。处宿儒翰苑。尊贤重道。以启吾道之源。是以。后四十四年。康节邵子生。又六年。濂溪周子生。又三年。横渠张子生。又十二年。明道程子生。又一年伊川程子生。又三十七年。晦庵朱子生。由是。孔子之道灿然复明。如日月于天。然泰极否来。无平不陂。胡元之乱华。此天地之大变也。呜呼。时运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0L 页
又一乱矣。自 皇明受命。雪中夏腥秽之耻。时则可谓泰矣。而禅陆之教。浸淫于天下。孔朱之道不明久矣。然嘉靖三年正月。五星复聚于营室。天若为 皇明呈祥也。何不于 太祖龙兴之日。而于嘉靖之中乎。又何使不复见圣王之治乎。又何使不复见吾道之明乎。又何使不二百年而天下复左衽乎。五星之瑞。其理亦不可信乎。不然。五星亦有时反祥而为灾乎。意者吾东方之祥乎。夫天之眷佑我东方久矣。自箕子之来而吾道亦东矣。盖闻天地文明之运。自西北而东南。故三代以上。帝王之兴。皆自西自北。是时江南海东。则蛮夷之方也。后泰伯南封。箕子东来。而启千年文明之运。此亦理数之自然而然者也。是以后千馀岁。于南有大宋。于东有我 朝。是以我 朝之文明。与大宋相上下。而若其治道之隆盛。过宋远矣。且今天下沦没。陆沉于腥膻之乡。而独吾东数千里。人讲春秋之义。家诵孔朱之书。礼乐文物。几乎东周之盛矣。此其时运之泰。吾道之兴。非膺营室五星之祥者乎。嘉靖之三年甲申。即我 中宗大王即位之十九年也。后十二年。栗谷李先生生。
智包四德说(丙午三月)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1H 页
夫智包四德。其说有三。以四时言。则冬为藏物之府而成始成终。能包四时之化。朱子所谓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者。一也。以五行言。则五行之生。一三五。阳也。二四。阴也。阳能包阴。而阴不能包阳。故水木土。同包五行之气。朱子所谓木以发生之德包五行。水以贞静之体包五行。土以包育之母包五行者。二也。以人心言。则未发而知觉不昧者。其理专言则智之理也。已发而知觉运用者。其用专言则智之用也。故以是非之端言。则只是一事。而以知觉之理言。则能包四事。又况朱子之言。有曰。恻隐羞恶恭敬。皆是一面底道理。而是非则有两面。既别其所是。又别其所非。是终始万物之象。然则是又以是非一事。谓有包四之象也。是三也。至于知觉之为智之事。朱子于仁说。已特言之矣。且天下无无理之气。知觉是气也。亦必有所以然之理。其将曰仁乎礼乎义乎信乎。其惟曰智乎。
金慎夫(谨行),述夫(善行)字说。
花山金谨行字慎夫。要余说。余惟心活物。出入无时。天飞渊沦。焦火凝冰。操舍存亡无常。惟其静存动察。内外交养者。一慎字尽矣。是以中庸极言中和之功。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1L 页
而先言戒慎。所以涵养于未发。而存天理之本然也。后言慎独。所以省察于已发。而遏人欲之将萌也。其致中致和。至于位天地育万物者。皆自一慎字做来。慎亦大矣哉。故记曰。慎者敬之地。此诚圣学始终之要也。至如言行之枢机。即心法之符也。欲谨言行。莫如以心学为本。然谨之为字从言。慎之为字从心。字亦有表里耶。夫谨百行。必自谨言始。而该动静贯内外彻始终。本领工夫。只在乎心。今君名以谨字以慎。抑内外用功之有序耶。然言顾行行顾言。亦何尝有先后哉。惟君勉哉。毋负尔名也。
金善行述夫。慎夫之弟也。君尝读小学善行篇。体于心否乎。人之善行。莫大于孝。而孝莫大于善述也。故夫子言武王周公之达孝。不过曰善继善述也。子之先。孝友传家。忠义报国。子之善述。其在斯乎。嗟呼汝幼而孤。不知尔先君子仪形。何其为天下穷民。与余同也。吾与汝今无以恭子职也。惟其孝思不匮。以报昊天之恩者。有善述一事在耳。子其勉之。
元子精(得中)字说
上世之中一。后世之中二。尧曰执中。舜曰用中。禹曰和中。汤曰建中。夫子曰中庸。子思曰中和。此为中。一
贲需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292H 页
也。子莫执。杨墨之中。庄周缘善恶之中。唐德宋徽建邪正之中。此为中。二也。夫人心道心。杂于方寸之间。必须精以察之。一以守之。然后方能择中而固执。故舜之告禹以惟精惟一。为执中之竿尺。而惟精所先。惟一所后。此先知而后行也。况今之所谓中。即子莫庄周之中耳。不患守之不固。惟患择之不精。吾故字元君得中以子精。
申子明(鼎周)字说
天有星。曰周鼎。国之神器也。明则国泰。暗则国否。其象昭昭也。今之周鼎。其明乎暗乎。吾不得以知也。申君鼎周请余字。余字以子明。欲吾子则其明也。人心本明。为物欲昏了。一有以明之。本体呈露。如星辰之光明也。子之心。亦子之神器也。子明明之哉。己酉孟秋。书于贲需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