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x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杂著
杂著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1H 页

若斩衰既练。齐衰既卒哭。首带皆葛。
斩衰既练。首葛已去。而只有腰葛。齐衰既卒哭。首绖腰绖皆葛。合斩衰之腰绖齐衰之首绖而统言之。故首带皆葛。
又有大功新丧之麻。则与齐衰之首绖。麻葛两施之。
齐衰既卒哭。遭大功之丧。则首既有齐衰之葛。而又当着大功之麻。大功之麻。虽不常着。而亦有两施之义。故曰两施之。
既不敢易斩衰之轻(ㄷ)。以斩葛()大于大功之麻也()。
斩衰既练。首绖已去。只有腰葛。此固斩衰之轻者。而虽有大功之麻。不敢以麻易葛者。盖以斩衰之葛大。(五寸七分。)而大功之麻小(四寸六分。)也。子野看作用意稍大者然。恐失照管。
又不敢易齐首之重轻者。方敢易去则重者固当存。故麻葛之绖。两施于首。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1L 页

若大功既葬。则当服齐衰之葛。不服大功之葛。所谓兼服之服重者则变轻者。正谓此尔。
大功既葬则受葛。其与齐衰之带。匀是葛也。向也大功麻带。而麻重于葛。故不服齐衰之葛。而服大功之麻。今则大功亦葛。而齐衰之葛。义重于大功之葛。故不服大功之葛。而服齐衰之葛也。盖齐衰者于大功葬前。首葛而腰麻。葬后首葛而腰亦葛(首腰皆齐衰之葛。)者。是皆服重者则变轻者也。(齐衰之衰。子野看作首字而解之。与张子本意大有径庭。可叹。)
若齐衰未葛。而大功之麻。亦止当免。则绖之而已。
齐衰未葬。遭大功则大功之麻。只当于大功。凭尸后着之而已。观其语势。似是如此。而犹有未莹。
朱子感兴诗解주-D001
昆仑大无外(止)为我重指掌。(右首篇。)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2H 页

吾观阴阳化(止)幻语惊盲聋。(右第二篇。)
此篇言阴阳升降。而至理亘乎古今之意。阴阳无停机。则升降亦在其中矣。复言升降何也。无停机横说也。寒暑互换。一往一来也。升降竖说也。无始无终。至于万世也。此所以既言无停机。又言升降也。冬至以后。阳升阴降。夏至以后。阴升阳降。此即上下之交。而成造化发育之功也。此亦下篇言人之张本也。上曰一理。此曰至理者。一是不二之名。在阴在阳。只是一太极也。至是极至之意。赞叹其穷古今不易也。穷古今不易。亦理一故也。
人心妙不测(止)叹息将安归。(右第三篇。)
天以阴阳生万物。而万物之中。惟人最贵。故天地阴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2L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3H 页

静观灵台妙(止)徐方御宸极。(右第四篇。)
万化之化。应上阴阳化之化字。上篇只言心之出入。故此又言物欲之交蔽。而物欲之中。食色之欲尤甚。故以厚味妍姿之害特言之。穆天子云云。尽善喻也。
泾舟胶楚泽(止)无乃迷先几。(右第五篇。)
东京失其御(止)千载徒悲伤。(右第六篇。)
晋阳启唐祚(止)万古开群蒙。(右第七篇。)
首言天地阴阳。次言君子小人。而天下之一治一乱。由于气化盛衰人事得失之反覆相寻。故此三篇。继之以周汉唐之衰乱。与其君臣之失。而又眷眷于史笔之公不公。乃以后贤之更张自任。而窃附于玄圣之春秋也。
朱光遍炎宇(止)绝彼柔道牵。(右第八篇。)
阴阳消长。莫不有渐。此人心善恶。国家治乱之所由分处。此篇大旨。盖欲察其机微。遏人欲于将萌。长天理之方生也。
微月坠西岭(止)寂感无边方。(右第九篇。)
微月坠西岭。则人欲消矣。烂然众星光。则天理长矣。太乙有常居以下。正是天君泰然。百体从令之意也。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3L 页

放勋始钦明(止)删述存圣轨。(右第十篇。)
此一篇。历叙尧舜至周公传授心法。譬之以秋月寒水。而仲尼则集群圣而大成。故曰何常师。不惟传心。又有事功之大。故又曰删述存圣轨。此所谓贤于尧舜者也。何氏泛然以仲尼之垂法万世。要在一敬字言之。恐失本旨。
吾闻包羲氏(止)敬守思弥敦。(右第十一篇。)
此一篇。重在下款。盖俯仰天地。而画出乾坤者。包牺也。悟彼立象。示人入门者。孔子也。故乾大象曰君子以。自疆不息。坤文言曰敬以直内。此又仲尼事功之大者。故特言之。
大易图象隐(止)龙门有遗歌。(右第十二篇。)
此一篇。承上两篇夫子删述赞易。叹其灰烬之馀。简篇散逸讹误。而千载之下。惟程夫子传其不传之学。大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4H 页

颜生穷四勿(止)无人践斯境。(右第十三篇。)
此一篇。承上言仲尼。又叙颜曾以下传心之序。而叹其及孟子殁而其传泯焉。
元亨播群品(止)幽探万化原。(右第十四篇。)
此篇一大捩也。盖自道之不明。人不知圣贤修道之教出于天命率性。而仙家之怕死而求长生。佛氏之恶生病老死而欲不生不灭者。皆自私自利之计也。故先言四德五性。以明教化之本。次言逞私凿智。以破异端之窠脏。其旨深哉。○林居子一句。盖言希夷康节学虽殊辙。而伏牺先天之学。赖以不泯也。盖有伏牺。不可无康节。而知康节者。莫如朱子。故特言之。万化之原。承首篇阴阳太极。以关锁篇首元亨利贞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4L 页

飘飘学仙侣(止)偷生讵能安。(右第十五篇。)
此篇言修养延年。不无其理。而夺天造化。故不可为也。
西方沦缘业(止)为我焚其书。(右第十六篇。)
此篇言见性成佛。初无是理。而其言似是。故为害尤甚。辟之不可不严也。顾眄指心性。即面壁观心也。名言超有无。问(一问字。文不接续。可怪。)狗子无佛性。赵州曰无佛书。谓此无字。非有无之无。亦非空无之无。此便是超有无也。且生者有也。死者无也。不生不灭。亦非超有无乎。○仙学言飘飘。佛道言卑卑。此亦善形容处。
圣人司教化(止)扰扰胡为哉。(右第十七篇。)
此篇言圣人建学立师培根达支之意。而小学大学。实包在其中。熊氏以为大学之教者失之。云胡百代以下。叹后世教养之乖方。此所谓俗儒记诵词章之习。其功倍于小学而无用者也。○先言异端之害。后言圣人之教者。去圣远而异端起矣。辟异端然后可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5H 页

童蒙贵养正(止)及时起高翔。(右第十八篇。)
此篇始言小学之方。继之以大学之教。小学之方。详悉无遗。而大学之教。只曰十五志于学者何也。谨独操存。是大学之方。而前篇已言之故也。况学之一字。兼知行乎。高翔即上达之意。首言下学。故此言上达。
哀哉牛山木(止)何年秀穹林。(右第十九篇。)
此篇何氏所谓为时之已过。不及小学者发。即文公敬以补小学之失云云。得之。肃容正冠襟。即正衣冠尊瞻视之谓也。盖斯须不庄不敬。鄙邪之心入之。此实防制物欲之攻夺也。艮止也。艮其背。非不接物也。禁止其非礼之视听也。制之于外。所以养其中。故曰保养。
玄天幽且默(止)奇功收一原。(右第二十篇。)
此篇言天与圣人。即中庸篇末极致之意。而幽默无言。即亦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之意也。此诗首言天与一理。末又言天与一原。尤翁所谓始言一理。末复合为一理者得之。○仲尼伏牺后集群圣而大成。先生濂溪后集群贤而大成。故终篇既举仲尼。继以自己工夫。以承首篇伏犠濂溪之绪也。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5L 页

一日潮与洪以桨侍坐。先生下问曰孔颜所乐。果何事。对曰未敢知也。先生默然良久曰寻常人。初来有十分人欲。无一分天理。克得那一分人欲。则便复得这一分天理。克得那二分人欲。则便复得这二分天理。天理三分则人欲七分。天理四分则人欲六分。渐渐恁地克将去。驯致九分天理。则人欲只有一分。到此地位。恍然自误。以为吾于圣人。其庶几乎。若更克去这一分人欲。则吾亦便是纯天理底圣人。油油然喜悦。不觉手舞而足蹈。故箪瓢陋巷。不足以累其胸次。此颜子之所乐也。若夫圣人。则元在纯天理地位。其乐比颜子。又加一层。故曰不义富贵。于我如浮云。此孔子之所乐也。
先生又问曰尔知仁字意乎。对曰每于注说。儱侗看过。何能分明识破乎。先生曰仁字自天字来。(先生以手指书诸膝以示之曰天是二下人字仁是人边二字)乃天理人得之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者。仁是天理之名。人身血气壅塞。不能屈伸者。譬如天理掩蔽。不能流通者一般。故同谓之不仁。此真善喻也。故程子曰此言最善名状。
一日因讲心经易坤之六二章。至龟山说。潮问曰尽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6H 页

孔子所谓性。是正说人性。孟子所谓性。是专就天理上说。
孔子只言仁智而不并举义礼者何也。大槩只有仁智。仁包礼智包义。有天理然后有节文。有卞别然后有节制。自仁而礼。自智而义者。阳进阴退之义也。
论气不论性。是指荀扬。论性不论气。是指孟子。
人平正直立。故通万理。禽兽横生。只睹一面。故通一路。草木逆生。故全塞不通。
问横渠学问纯正乎。先生曰可谓纯正。然说气字太重。先辈以为未若濂溪之说理云。
一日下问洪以桨曰。杨贵妃之死。明皇必有恻隐之心。是亦出于仁否。洪对曰岂可谓出于仁乎。先生曰这恻隐。亦出于仁。栗谷所谓原于仁而反害仁者此也。假如酒元来人所吃底物事。而今以一盆置诸闲地。无人看守。则蝇蚋集聚。遂变厥味。这蝇蚋虽是丑类。其可谓不生于酒乎。亦便是生于酒而反害酒也。尚何疑哉。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6L 页

问石蔓卿诗。乐意相关禽对语。生香不断树交花。程子以为形容得浩然之气。何谓也。先生曰取其自然也。
大学(庸学劄疑。不书劄疑二字。可疑。且大学中庸。为大题目。则当低二字书。其中章句小题目。低一字为可。)
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
一有与皆有相应。先生曰是(先生曰是云云。下段。虽有就正师门之语。而初头只言先生。则后之看者。必有讶惑。愚意则大题目。或先生字下。以师门问答。悬小注为好。)。
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
皆字与或字相应。先生曰是。
聪明睿智。
聪。听之聪也。明。视之明也。睿。思之通也。智。心之智也。先生曰是。
皆入小学。皆入大学。
入非下之人自入。乃上之人使之入也。先生曰是。
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
亦幸与上不幸相应。与有闻与上不得闻相应。先生曰是。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云云。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7H 页

有时而昏。
有时字。何以着之。质之师门。答曰虽得气之浊者。外物未触之前。未必常昏。外物触其形而动其中然后。心有所蔽而昏。故曰有时而昏。
推以及人。
推者。推吾明之之术。以及于人。○必其之必字。释在私也之下。先生曰是。
能得。
得是何意。质之师门。答曰得是行得。乃止于至善也。
物有本末云云。
明德新民。就人上说。故谓之物。知止能得。就工夫上说。故谓之事耶。质之先师。答曰事与物不异。不过是互文。而如尔言亦好。
齐家。
齐是父子兄弟各安其分。整齐不乱之谓也。先生曰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7L 页

穷至事物之理。
穷是何意。质之师门。答曰穷是穷尽之意。作思字意则不可。
统纪。
质之师门。答曰统是丝之端绪。纪是网之小纲。
铭。名其器。
名字何意。质之师门。答曰名是铭字之误。大全有之。
诚意章。以至于此耳。
此字。指黡闭藏之事。先生曰是。
正心章。一有之而不察。
此有字。与有所之有同志。而一字当作或字意看否。先生曰有字与有所之有同意。一字。退溪则以为四者之中一者。愚伏则以为一番有之。沙溪则以为少有之。三说不同。而皆有所据。
齐治章。所藏乎身者不恕云云。
喻晓也。于吾身有善无恶然后。人能解晓其善之当为。恶之当去。此所谓喻也。先生曰是。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宜其家人。虽是之子之事。然其德之和顺。盖缘被文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8H 页

其机如此。
机字何意。先生曰俗所谓고동。乃枢要也。
不啻若自其口出。
此意何谓。先生曰善哉问也。且道何意。对曰见人之有善。不但口头称善而已。中心实有好之之诚也。曰得之。
因讲絜矩章。先生曰所谓絜矩。自孔门传来。故四书皆有之。论语则从心所欲。不踰矩是也。孟子则度然后知长短是也。潮曰中庸则道不远人章。是絜矩意耶。先生曰然。
先生又问曰传文他章皆简约。独此章有许多说话者何意。对曰脩身以上。则只就心身上工夫。故其法至约。其说不得不简。至于治平。则万机丛集。用人也莅民也理财也。自有许多地头。其事至大。其说不得不多也。先生曰得之。
问格物时。敬何以用工。只是专精一处。不二以贰者是耶。先生曰然。
物理之极处。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8L 页

右数十条。皆就正于师门者。
第十章。朱胡之分节各不同。而愚意则胡说较好。盖初二段统论絜矩之道。而朱子则合为一节。胡氏则分为二节。是则分之与合。固无关紧。而南山有台,节南山二篇。皆就好恶言絜矩。而以文王诗结之。自先慎乎德。至言悖而出。皆就财用言絜矩。而以康诰结之。胡氏之以上三段为第三节。以下六段为第四节者。明白直截。少无可疑。而朱子则以文王之诗。属之下节。间以康诰之言。自作一节。是诚可疑。然此亦必有所见。岂敢以管见。遽谓不当乎。当更详之。
经文第四节之首。当云欲平天下。而乃曰欲明明德于天下。而五节之末则曰天下平。何其矛盾。窃尝思之。四节是言工夫。而明明德乃其大要。则欲平天下云者。似为泛语。至于五节。是言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9H 页

中庸
中庸序中可庶几三字。似有未尽底意。惟精惟一。犹有所未尽于执中耶。先生曰岂其然乎。盖禹之圣。不及于舜。必如是而后。庶几执中故云云也。
问不偏不倚。先生曰偏是偏于喜偏于怒。倚是着于事物而不离之谓。偏不是病。倚方是病处。
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以此观之。则孟子似亲炙于子思。而史记曰受业于子思之门人。二说矛盾。将何适从。先生曰诚如所疑。以年数考之。孟子似不及于子思之门矣。
戒慎恐惧之分属于不睹不闻。有甚意思。先生曰互言亦得。何必分别看乎。
退藏于密。密是方寸之内耶。先生曰非但此也。今以中庸言之。以些儿一册。尽包括许多道理。亦岂非退藏于密乎。
或称仲尼。或称子曰字何意。先生曰上下称仲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89L 页

依乎中庸。既曰君子。又曰圣者何也。先生曰古之称君子。犹今之称学者。学道之人。则无论高下。皆称君子。此君子乃成德君子也。故曰圣者也。
第廿四章。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此指人之善不善耶。先生曰此人之善不善也。如执玉高卑。其容俯仰之类。观人事之善。则可知其将来之吉。观人事之不善。则可知将来之凶。此如太极图说。与鬼神合其吉凶也。问与鬼神合其吉凶。何谓也。先生曰栗谷之言曰圣人知事之吉凶。如鬼神之明。旧看似未稳。近觉得是礭论。先生曰吾亦有一处可疑。欲质之。子曰父母其顺矣乎。其下曰鬼神之德。其盛矣乎。观其文势。似不相接。未知如何。潮对以未敢知。先生曰吾意父母其顺矣乎。舜其大孝也欤。此两章文理相接。而中间插入鬼神一段者。盖兄弟和乐。父母其顺。则自天祐之。使其人尊为天子。富有四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0H 页

或问志意先后。栗谷(栗谷说一段。当有定例。当低一字。)答曰志者意之已定者也。意者志之未定者也。似乎志在意后。然或有志先立。而意随而思者。或有意先经营。而志随而定者。不可以一槩论。(栗谷说止此。)潮尝推之。假如蒙学小子。志文志武。初未定向。于是自料以为吾将为文乎为武乎。欲为文则志于文。欲为武则志于武者。便是意先经营而志随而定者也。又如志文志武之后。更以为为文何以用工。为武何以用力。思量得恰好道理者。便是志先立而意随而思者也。先生曰是。
栗谷又曰念虑思三者。意之别名。而思较重。念虑较轻。
窃谓饥欲食者是情。所以计较其得食者是意。必欲食某物者是志。甚思食其物者是思。志于此而心下不忘者是念。患其或不得者是虑。推类以观。无事不然。故尝自断之曰意是统名。思虑是细目。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0L 页

婚礼
婿奠雁之时。妇在中门之内。此中门。即正寝之庭外门也。婿之奠雁处。即厅事也。家礼图。混做一处。其误甚矣。愚亦初来未免有疑端。质之冠丈。知其此中门之为正寝门然后方洒然。
馈舅姑礼。 饮毕又拜。
愚伏曰拜当作升。愚谓又字上有拜字。而此拜字作升字然后。节文方通畅。
奉以告祠堂。
告辞时所谓具书。置于何处。冠丈曰别以盘置于卓前。
遂醮其子。 降席西。
降席西三字。尽有商量。乡饮酒礼主人献宾条。亦有此三字。同耶异耶。
妇见舅姑。
若夫之祖父母在。则奠币之礼。祖父母受之耶。其坐次何以为之耶。所谓同居。有尊于舅姑者。无乃夫之祖父母耶。上文皆称主人。自此始称舅姑。而至庙见条。复提主人。观此则奠币之礼。惟舅姑受之。而夫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1H 页

丧礼
立丧主。
此处尽有商量。当与朔奠条及题主奠祝辞参考。而大抵奔丧所谓凡丧父在。父为主一语。恐移易不得。
主妇。
此当与虞祭亚献条参考。而当从沙溪说。恐无疑。
迁尸。 尸床前。
古人平时坐卧于床。而家礼初无废床之节。故此有床字。而今人元不用床。故备要去此床字。其意甚精。
陈袭衣。瞑目,握手。
家礼本文。无充之以絮之文。至于握手则补注亦不言絮。而备要则皆有之。未知何据。冠丈曰考诸仪礼。则皆有着。着即絮也。
沐浴。 以汤入。
只言汤则沐浴皆用水无疑。而备要则引古有沐用潘之文。如何可以得礼。冠丈曰潘亦生时长发之物。则亦是虚文。依家礼俱用水恐当。
铭旌。
铭旌粉字。自仪节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1L 页

家礼置灵座条。无盛之以箱之文。而至朝祖条。始曰以箱奉之。祝奉魂帛升车条。曰别以箱盛主。置帛后。既曰别以箱。则帛似有箱。而只曰帛则亦似无箱。灵车至条。曰祝奉魂帛。就幄座。主箱亦置帛后。此亦只称帛字。祝奉神主升车条。曰魂帛箱在其后。返哭祝奉神主入置于灵座条。亦曰出魂帛箱在后。此则兼称箱。夕哭条曰奉魂帛入就灵座。题主条曰藏魂帛于箱中。
绖杖。
妇人绖杖。礼经则有之。而家礼无之。此亦从简也。今依家礼不用如何。冠峰曰何妨。
辟领
辟领一节。家礼则别用布方八寸。大全答周叔谨书。亦如此云。而杨氏说。非但备要取之。所引疏两相向外各四寸及阔中八寸等说。凿凿可据。而衣身八尺八寸。衣领一尺六寸。又有合于用布一丈四寸之数。则窃谓依此用之。十分无疑。而冠丈则以家礼为是。而以大全證之。是亦不为无据。然终不如杨说之理㥧而易从。更详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2H 页

家礼缌麻章小注。横布作栏。想是带下尺。而惟斩衰用不得者。其时俗制然耶。曰此其时俗制。以斩衰用不得观之。则似是别用布缘边者。而非带下尺也。
哭殇之节。王马之说。各有不同。当何适从。冠丈曰似当从王说。
备要斩衰章。养他子为后。亦不服三年。此一款愚则从先师说。以为收养子服。冠丈则以为所后子服。累度往复。一向凹凸。及考仪礼本注。则曰将所传重者非适则服之。与庶子同。疏曰所传重者非适。谓无适子。以庶子传重及养他子为后者也。然后始知是乃所后子非收养子也。此非小节目。而今得归一。幸莫甚矣。亦觉讲礼极不可草草。而又不可悬空论断也。
吊状。 具位。 某官。 其位。
具位者。具加资职名也。某官者。单书职名也。某位者。与某官同。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2L 页

家礼只言设位。备要亦言设席。而俗人皆白树。枝书土地之神四字。设于地。设卓于其前。此甚无据。
祠土地祝文。家礼则曰敢告于云云。而备要则添昭字。当何的从。冠丈曰从备要似好。
启殡。 散垂。
但只为见尸柩。则葬后当绞。而家礼不言。未详其意。当考。金相甫曰古者丧必涂殡。故腰绖之散垂者。殡后绞之。启殡后复散垂。卒哭后复绞之。据此则散垂者。为见尸柩也。今不涂殡。则殡后无可绞之义。此说似好。未知如何。冠丈曰其论甚新奇。可从之。○更考家礼。则成服始用绖。而言散垂三尺。盖家礼则不用涂殡。故只言散而不言绞耶。
朝祖。
家礼小注。既夕礼正柩于两楹间云。而备要啚。置柩于两阶间。盖家礼本文。只曰祠堂前。故如是耶。冠丈曰然。
导柩右旋。
谨按祠堂在正寝之东。而厅事在正寝之南。自正寝至祠堂则为左旋。自祠堂至厅事则为右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3H 页

柩行。
家礼曰方相等云云。而备要去等字。恐当以备要为正。
赠玄纁。
家礼曰置于柩傍。开元礼曰奠于柩东。其意一般。
灰隔外盖。家礼不言其制。备要亦阙之。可疑。
粉面直书考妣。而题主奠祝。皆如是书之。至时忌祝皆然。至于有事则告条。独书故字者何意。无乃此等处。未及改正而然耶。
朔望参条。只曰再拜辞神。而遗却纳主一节。可疑。
谨按卒哭章主人以下皆入哭注曰并同虞祭。然则此必曰如虞祭之仪者何义。进馔条曰如虞祭之设。则此亦未见其与虞祭有异。而必曰并同虞祭者。亦何义。此亦未及改定处耶。
布网巾。
备要所谓开元礼及杜氏说当考。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3L 页

虞祭则倚杖于室外。附祭则倚杖于阶下。大小祥则倚杖于门外。此亦节文之渐变处也。
小祥
备要引大全所答曾无疑书。而考其本文。则曰却当计成服之日至今月日实数为节。此却可疑。而冠丈则以为在外闻丧者。则当倚(倚字。恐依字之误。)此书。以成服日除服。主张甚力。愚谓在外闻丧。与在家遭丧无异。在家遭丧者。既以遭丧日为节。则在外闻丧者。何独以成服日为节乎。朱子之说虽如此。既曰成服太晚云尔则无疑。家其时所遭曲折。未能详知。岂以此草草一语。把作断案乎。备要去其当计成服之日等语。而又引语类先满先除后满后除之语。则沙溪先生之意。似亦以闻丧日为节矣。更详之。
以练服为冠。
练服之服字可疑。
开元礼。未再周葬者。二十五月练。
此谓葬在二十四月者也。
附庙告辞条。
备要所引丘氏说祖母之椟。祖字上当有曾字。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4H 页

宜曰孝曾孙。而曰孝子者何义。丘氏之以子作孙者。亦何义。
庶子在父之室。为其母不禫。
此说极可疑。
答人慰疏。
某郡即郡望。
阖门。
主人以下。皆位于阶下。而主人主妇侑食再拜。降复位后阖门。曰主人以下皆出。则分明出于寝门外。而备要啚阖门后。主人以下在于阶上。殊不可晓。自阶下升阶上。则是入也。非出也。且启门后。主人以下皆入。则入于中门而位于堂上耶。且妻以下位于阶下。此则不在厌饫之中耶。
虞祭
家礼。本位馔如朝奠。而备要小注。饭奠于盏西。羹奠于楪东云云。而啚亦如时祭之设馔。殊不可晓。
高山问答(丙寅)주-D001
常夫问理气只是分合看而已。今以本然气质言之。分而言之。则人之百体。凡有形气者。莫不各具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4L 页

주-D002答仁义礼智。心之理也。聪明。耳目之则也。所指不同。不必合而言之也。然耳目与心。一气相关。则聪明仁义。亦岂无相须之理乎。如言九思。则聪明属智。恭敬属礼。温属仁。忠属信。义属义。触类而长。莫不皆然。盖仁义礼智。人性之纲也。故只此四字。无一事不包在其中矣。
问聪明有从义理言者。听德惟聪。视远惟明。是也。有从血气言者。离娄之明。师广之聪是也。义理当为本然。血气当为气质。这气质与心之气质。合而论之。其果吻然一体。而无彼此之可分者乎。
答离明师聪。不过是善察色卞音之谓也。此虽与朱子所谓视所当视。听所当听不同。而察识卞别。亦是心也。盖耳目与心分看则异体。合看则一身。而心为一身之主。故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曾有心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5H 页

问卞音察色。固有待于知觉。聪明有限。则心亦末奈于管摄矣。以此观之。乌在其吻然也。
答聪明之有限者。不过生下来精魄之不足者。与衰老后精魄之耗损者也。欲聪欲明者虽是心。而能聪能明者。毕竟精魄之所为也。虽曰一气相关。而心活物也。故无限量。耳目形局也。故有限量。无他。异体故也。然有限者。血气之聪明也。若义理之聪明。则亦岂局于耳目而有限也。故圣人之听德惟聪。视远惟明。初不以衰老有异也。
问孟子以五者之欲为性。然则耳声目色。当为气质之性。有气质。必有本然。何者为本然。此所谓性与聪明之分。同欤异欤。谓之同。则听德欲声。所指不同。谓之异。则性岂有二本乎。
答欲声欲色。既为气质之性。则聪明当为本然之则矣。然五者之欲性也者。专指人心之生于形气者。而其与耳目口鼻之各有其则。初非对待而为言者。则所指不同。何可牵合而论之也。
记递迁问答(壬申)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5L 页

答(答字。当抹。下条同。)郑寒岗答人问曰。最长房窭且不慧而不肯。则固难强焉。彼最长房。不比宗子之截然难犯。次长房权宜奉祭。未为不可。据此彼既难奉。则玄孙之长者。当迁奉无害。而此亦难强。则不得已姑安于别室。然以长房名改题。而宗子摄行其祀。似亦允当。
又问然则告由何以措辞。改题当在何时。
答合祭祝分则有限下。改之曰神主当祧迁于曾孙某之房。而某(曾孙名。)老病在远。势难迁奉。将以某(曾孙名。)之称谓改题。姑为权安于道显之别室。(去不胜感怆四字。)谨以云云。而祭毕改题。奉安别室。恐当。
翌日遍考诸书。盖最长房难奉。则姑安别室。自退溪已有其说。而改题一节。于古无据。至南溪问最长房改题傍注。以宗子摄行如何。尤翁答曰来示正当。昨日昏暮仓卒。未能考检文字。只以人情事宜答之。见此方知一得之偶中。而不误了人家大事也。可幸可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6H 页

理气互发源委说(甲寅)
理气互发之论。其来尚矣。其源出于黄勉斋。勉斋以人心道心分道器。而以七情属人心。以四端属道心。此四七分理气之说也。然此则分明是初年之见也。何以知初年之见也。观其所与胡伯量书。有所改定。则其为初年之见。无疑也。语类有四端理之发。七情气之发之语。此理发气发之说也。然此则分明是记录之误也。何以知记录之误也。盖与朱夫子一生议论。全不相似。则其为记录之误。无疑也。厥后权阳村作入学图。以心性分二歧。郑秋峦作天命图。以四七分两边。晦斋则曰或心先动。或性先动。退溪则曰四端理发而气随之。七情气发而理乘之。(又曰人心。七情是也。道心。四端是也。)此皆互发之说。而与勉斋初年之见。语类记录之误相契。尤有所隐奥而难卞者。盖退溪于阳村图。则以学𧗱渊博许之。于秋峦图。则以见处尽到赞之。此乃所见之根本。而独于晦斋说。以不可分先后斥之。夫心先动。便是气发。性先动。便是理发。则先生之斥彼而主此者何也。此亦可疑处也。(南塘劄疑曰。先生盖谓心具理气。而理气相对。故有互发之理。心包是性。而性不能对心。故无先后之动。殆于心性理气。把作两事看。恐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6L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7H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7L 页

虚灵说(甲寅)
或问心之虚灵。或谓有分数。或谓无分数。何说为得。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8H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8L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9H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299L 页

又下一转语曰。心之虚灵本体。则自尧舜至于涂人一也。而由其蔽有厚薄。所以有智愚之别。非这虚灵生下来。本有此不同也。故去其昏蔽。则却只是元初虚灵也。譬如水虽汩而为浊。而及其澄治而清也。则却只是元初水也。今夫常人之心。不昏则乱。以其气用事也。幸于须臾之顷。不昏不乱。则其湛然虚明。与圣贤无别。若本有此不齐。则虽气不用事。这般虚明气像。何处得来。而与圣贤无别乎。于此可见本体之皆同也。又何疑哉。
知觉说(甲寅)
朱子曰若夫知觉则智之用。(答吴晦叔书。)又曰知觉乃知之事。(仁说)夫知觉是心之用。(张子曰由知觉。有心之名。勿斋曰虚灵心之体。知觉心之用。)今谓智之用。知之事者何也。盖智不外心。心之用。即智之用也。心具五性。而智又包五性。心是通明底物事。智是通明底道理也。然则心之知觉。唤做智之用。不亦宜乎。心属火智属水。今以火之发。当水之用。似若矛盾然。盖就五脏中偏言。则心实属火。而就心上专言。则心亦具五气。(火是母。五气是子。)五行精英之气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300H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300L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301H 页

虚灵知觉说(丁巳)
心本虚灵。虚灵者气也。其为气虚灵。故能知觉。不虚灵。则不能知觉矣。虚灵原于性。不原于性。则知觉不得为智之用矣。(智偏言则一事。专言则包四德。故知觉能专一心之德。而亦不害为智之用。)故知觉从气言则曰气之虚灵处。此朱子答林德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301L 页

练变布带说(壬子)
父丧中练变布带。世之知礼者。率多用之。此以图式及备要为据矣。盖备要引图式。图式引疏说。颇似的證。然谨按疏曰公士大夫之众臣。为其君服布带。又齐衰以下亦布带。则绞带虞后变麻。服布于义可也。(疏说止此。)然则子之为父服丧。当如士大夫之众臣之服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十一 第 302H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