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x 页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书
书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5H.gif)
遣奠条馔如朝奠。而朝当作朔云云。此非潮一时之创见也。乃师友间烂熳商證。而已了公案者也。朝奠之应设外。别具馔加设云者。来谕得之。然蔬果脯醢。朝奠之常馔也。肉鱼面米食羹饭。朔日之殷馔也。合而言之。未为无脯。而单举朔馔则可谓有脯乎。然则朝奠之朝。决是朔字之误也。盖馔如朔奠云者。面饼肉鱼羹饭。必如朔日之盛设也。有脯云者。特示其脯不可无也。不言蔬果醢者。以其此等物。虽未备无妨也。岂独用脯。而蔬果醢则禁止而不用耶。大抵既曰馔如朝奠。而又曰有脯。则毕竟上下矛盾。不成说话。朱先生笔力。必不如是之听莹也。况此书修润未讫。草稿见逸。则安保无此等字。字相似而差误者耶。某当作某。汉儒释经之变例也。何必承谬踵讹。穿凿附会。以犯朱门之大禁乎。非但此也。启殡条曰因朝奠以迁柩告。注曰设馔如朝奠。既曰因朝奠。而又曰如朝奠。则其亦成说乎。故金河西曰此朝字朔字之误。盖其经学精透。(沙溪曰金河西经学精透。而大节伟然。)故所见如是。此足为一大證佐(佐。无乃左字之误耶。)也。至于祖道之奠。是何等大节。则岂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5L.gif)
初丧易服条。妻子妇妾去冠。馀有服者。皆去华饰云云。今人五服之亲。皆去冠则不足言。而于祖父母重服。从父兄弟则去冠。自以执礼。独不去冠。此则似为俗骇。酌古通今。何以则得宜。
初丧去冠一节。来谕大槩得之。而至于俗骇云云。则非所望于执事者。先师尝曰家礼所谓华饰。乃锦绣红紫金玉珠翠之类。(此在本注。)今人遭丧。五服之亲。皆去布笠。无识甚矣。(先师说止此。)既知其然。则断然行之可也。若事事以骇俗为虑。而又以他人之不从我为拘。则终无时从礼。可乎。愚陋所见。本自如此。未知如何。
朔字之释云云
前禀遣奠有脯之说。自谓详尽。而及承来教。犹未归一。无乃不尽人意。而颇有好胜之病耶。抑以人微而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6H.gif)
去冠一节。见于问解云云。
初丧去冠之节。问解虽有云云。其所谓吉冠。似非今日之布笠。而况考其所引袒括条温公之说。则齐衰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6L.gif)
忌祭读祝毕。主人以下哭尽哀。而主人之子未及逮事。则独不哭耶。主人兄弟于祖父母忌日。逮事者哭。未及逮事者不哭耶。兄弟而或哭或不哭。似为俗骇。如何。
忌祭哭一款。家礼既曰主人以下哭尽哀云。而郑寒岗答人问曰子孙宜不得不皆哭以助主人之哀。据此则兄弟之间。或哭或否。似为斑驳。然若宗孙主祭。而叔父参祭。则侄虽不哭。情理当哭。此不可不知也。
遣奠有脯。初丧去冠云云。
遣奠有脯。初丧去冠两款。犹未归一。势当各尊所闻。然来谕谓然则朱夫子家礼一定之后。士大夫家于朝奠不用脯。可知矣。今人之或朔奠用脯。盖不知礼。而俗尚而然也。此则既非家礼备要之意。又非愚说中意思。执事何从而做出此语乎。必是愚话意未莹。以致如此也。窃不胜讶惑。幸于暇日。更将本文及愚说。从容玩索。如何如何。
问(问字。当抹。)礼舅姑既没则妇入奠菜注。以𦷁(一作篚)祭菜也。止用𦷁(一作篚)菜。似为太简。或有用贽币枣腒者。此意如何。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7H.gif)
虞祭之祝。读于主人右。卒哭之祝。读于主人左。告利成则虞祭西向。卒哭东向。似有吉凶之别。愿闻其义。
虞祭凶礼也。故读祝于右而西向告利成。卒哭吉祭也。故读祝于左而东向告利成。东向西向。只是取义于阴阳而分配于吉凶也。此外恐无他意义。
虞祭辞神。在于匣主之后。时祭辞神。在于纳主之前。其不同之意。可得闻欤。
虞祭时祭辞神前后之不同。前辈亦疑之。此正所谓礼义难知处。更详之。
凡妇人为舅家服。皆降夫服一等礼也。出继者之妻。于夫本亲服。又降一等耶。
为人后者之妻。为其夫本生亲服。朱子既曰当服大功。问解亦曰当再降无疑。此皆不易之论也。退溪,慎斋则虽有服期之论。恐难的从。
问(上下条问字。皆当抹。)礼大功以上。腰绖散垂云云。小功以下及年五十者。即初绞之。绞与散垂。似有轻重之差。而应服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7L.gif)
又问后土之祠。朱子曰东向南向之席皆向右。西向北向之席皆向左。曲礼席南向北向。以西方为上。东向西向。以南方为上。今拟遵礼。以何方为上。家礼之执事者以东为上者。抑何意。
去冠一节。愚何敢歧贰于问解也。但所引温公说。似不衬贴。窃有所不敢知者。故姑欲阙之。以从明白无疑之家礼。执事乃谓排却。又谓不准信。恶是何言也。讲论之道。不必厌烦复。而做成葛藤。亦古人所戒。恐不如姑置一边。以俟知者之为愈也。如何如何。曲礼与朱子说。其义一般。盖以朱子说观之。南向尚右。北向尚左。则便是曲礼所谓南向北向皆西上之义也。东向尚右。西向尚左。则便是曲礼所谓东向西向皆南上之义也。执事何不细考而恁地发问耶。且家礼执事。则外执事以西为上。此丈夫位之西上也。内执事以东为上。此妇人位之东上也。来谕所谓以东为上者。未知何所据而言耶。更教之幸甚。年五十者腰绖不散垂。分明是以老而杀也。然家礼则成服始散垂。而不言绞之之时。又不分服之轻重年之老少。今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8H.gif)
愚意东南阳方而右亦属阳。故东南向之席尚右。西北阴方而左亦属阴。故西北向之席尚左。
外祖母葬事。将行于外家旧基。而司马公之说曰柩自他所归葬。则行日但设朝奠哭而行。至葬乃备祖遣奠礼。今依此行之否。
葬地虽是旧基。祖遣奠。何必不行于生养之家。而行于旧基乎。司马公说。非指此等处也。恐不可引以为證。
外祖母葬地是新卜。而外祖父今当迁墓合窆。旧丧虞祭与新丧题主奠。孰先孰后。
续问解。已有所论。可考而行之也。
续问解曰。行虞后。题主即返魂无妨。
答申东野
问正朝寒食。雨下终日。则次日行祭与否云云。
前期行祭。既有朱子之教。而仪节又有次日行之之语。故沙溪答同春问曰次日行祭。尤为便宜。非但雨下终日。若族葬多而子孙少。一日之内。势难遍行。则当以沙溪说为准无疑。
曾子曰将冠子。冠者揖让而入。闻齐衰大功之丧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8L.gif)
虽混称齐衰。岂母丧妻丧祖父母丧本生父母等丧之谓乎。况既言内丧则废。则多少包含。此等处当活看。亦当酌处。
冠礼再加。彻去冠巾者谁也云云。
家礼本注。虽无彻去冠巾之文。既无冠上叠冠之义。则再加之际。便当彻去冠巾。而此等事。乃赞者之职分。故近世礼家笏记中。例皆添入赞者彻冠巾一节矣。况三加礼则祝云云之下。自有赞者彻帽之语。来谕所谓三加亦然云者。恐失照管。但于此不无可疑者。三加则言彻帽。再加则不言彻巾。而以执事者受帽彻栉。入于房之文观之。则初加之冠。似亦不彻于再加之时。若已彻巾冠。则何不曰受冠巾帽。而只曰受帽乎。如是发问则便成说话。未知如何。
婚礼使者执贽。仪节云云。
士昏礼书仪。虽有纳采时用雁之节。而家礼则从简不用。只于亲迎用之。今当以家礼为正。然欲从古礼。则仪礼本篇。自有节目。何必他求耶。
纳采条陈币。币是何物云云。
纳采云者。纳其采择之礼也。只宜有书。不宜有币。丘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9H.gif)
纳币色缯之属。今从古礼耶云云。
纳币用钗钏之属。亦是古礼所无。而观家礼本注。亦可二字。则不行亦可之意。自在其中。未知如何。
昏礼家远则醮子。亦可行于旅次耶云云。
婿家远而迎于其馆。则醮子一节。便当行于旅次。而父若未往则亦当醮于家而送之。此等事。临时斟酌而行之可也。
婿家设倚。婿妇俱倨于交倚耶云云。
既设倚则当坐于倚。盖设馔于卓。而不坐于倚则无以饮食。然则倚卓不可偏废。夫岂无义。朱夫子教之。此等处。极不可草草看过。
醮子醮女。或起或坐之不同云云。
父之醮子也。子跪于父前。故坐而命之。醮女也。女立于母左。故父起而命之。仍其势而事有不同。何疑之有。
妇贽币。今人用死雉绢帛与否。家礼。贽币不别舅姑云云。
礼辑,会通。皆以币字做绢帛看。而考之古礼。不过曰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09L.gif)
飨妇。妇降自西阶云云。
昏仪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注。阼者主人之阶。子之代父。将以为主于外。妇之代姑。将以为主于内。故此与冠礼。并言著代也。向日相面时。愚以著代为对。考之古礼果然。具录于左。
在途女遭丧。则交拜等节。当行于除丧后耶云云。
然。
丧礼易服去冠云云。
此深衣。非黑缘之衣。乃纯以素而用于凶时者也。岂黑缘衣而用于此乎。所谓去吉冠而犹有笄縰云云者。乃上古不被发时事。今有被发之节。则施与不施。何须论乎。所谓素冠。即士丧礼所谓白巾。而备要引之。今虽被发。括发后似当用之。然家礼则不用。盖略浮文也。恐当以家礼为正。纴之所扱之带。恐是小带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0H.gif)
师服吊服冠绖之制。
吊服即白巾白衣白带。白巾练布巾也。白衣布深衣。而若无深衣。则道袍何妨也。冠绖之冠。未详其何冠。而古今来。黄勉斋之所独用。向来遂庵先生之丧。持服者数百人。而韩弼善德全独用屈冠。而曰勉斋所谓冠绖之冠如此云。未知是否。
题主称亡妇耶。亡子妇耶云云。
只称亡妇则终是不分晓。称亡子妇。恐为得宜。
外祖父母服月已竟而闻丧。则不税耶云云。
小功不税。曾子叹之。远兄弟且然。况外祖父母乎。此则不须疑也。
外祖父母题主书式及祭及几世云云。
神不享非类。故先儒有言曰异姓奉祀。绝祀之道也愚尝以外孙奉祀一款。质之师门。则以为秦以吕政亡。晋以牛睿绝。若势不得已而奉祀。则三世四世。渠自任之。不须问于礼家。礼家亦不须答也。吾儒家法。本自如此。愚亦不敢下语于其间。
正寝前堂云云
正寝之制。辑览啚详之。盖为五架屋。而以近北一架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0L.gif)
遣奠条。馔如朝奠。有脯云云。
馔如朝奠之朝当作朔。先儒已论之矣。盖朔奠设馔注。馔用肉鱼面米食羹饭而无脯。故于此特言有脯。此必有脯者。将以纳于苞中而埋于墓侧也。盖此甚当疑处。而执事能疑之。多谢其看文字不草草也。
虞祭有饭羹云云。
虞祭之有饭羹。问解辨之已详。执事未及考见耶。抑见之而犹不能无疑耶。
时祭未及祭曾祖。而先祭伯叔祖父母云云。
问解同春先生之问。与执事之问同。而沙溪先生答曰此当活看。岂可先也。以此看则曾祖位读祝毕。献高祖之附位。祖位读祝毕。献曾祖之附位。考妣位读祝毕。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1H.gif)
姑姊妹夫死。而无夫党者。谁为主丧云云。
古礼则然。而今则难行。故朱夫子答叶味道书曰古法既废。邻家里尹。决不肯祭他人之亲。则从宜而祀之别室。其亦可也。此言恐攧扑不破。
祠堂阼西阶云云。
门外有退。退下有石。则此便是东西阶。何不以阶下为位。而以阶间为位耶。此等事。当以家礼及备要为正。
时祭祭妻。而位于阶下与否云云。
妻以下位于阶下者。盖以祖考位于堂上也。岂有只祭妻而犹位于阶下之理乎。此等处活看可也。
墓祭未行。而于家庙。三献祭与否云云。
未设于山而设于家庙。则何必去饭羹而止一献耶。但既先行茶礼。则一日之内。再次设祭。不无渎神之嫌。终未如翌日设行于墓所之为愈也。
忌祭出主时。家礼无再拜云云。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1L.gif)
三献皆祭酒与否云云。
家礼亚献条。既曰如初献仪。终献条。亦曰如亚献仪。则三献皆祭之意。已包在其中。而朱先生所引馈食,特牲,大射等礼。考据甚分晓。何必他求。要诀虽如彼。恐当以家礼为正。
妇人拜。朱子,张子仪节不同云云。
妇人肃拜。朱子说十分分晓。丘仪则不过其时俗尚。当以朱子说为正。
时祭具馔。与图式不同云云。
蔬菜脯醢各三品。非但备要之说。乃家礼之本文。而图式之两蔬菜一脯醢。无乃从简之意耶。脯有牛脯鹿脯乾鱼之属。醢有鱼醢肉醢素醢之类。蔬菜亦然。欲充三品。则何患无之。而或以诸品并设于一盘。如今之用切肉者。亦未为不可。然则啚式之两器一器。安知非三品之合并者耶。更详之。
苏氏说祝文尚飨上。添配祭何如云云。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2H.gif)
忌日父告子祝文曰亡日复至下。无文可考云云。
备要祝式曰旁亲只云不胜感怆。此四字于妻弟以下。无处不可用矣。何谓无文可考。恐失照管。
世俗庶羞用否云云。
膏煎之物。古礼所无。而蜜果亦佛家饮食。故好礼之家。时或不用。然见尤春两先生家祭馔啚式。则其中有药果中桂。又有所谓干南者。近世好礼者孰如两宋。而尚且用之。则其无害于义从可知也。此无乃朱先生所谓事之无害于义者。从俗可也之意乎。
周元阳祭录。祭舅及夫。不称府君可疑云云。
祭录之只称祭字而不书府君。周氏之礼偶然如此。而备要之引之者。只欲取妇显舅姑,主妇显辟等称谓。何必不称府君。而亦不书敢昭告于四字乎。活看可也。
并祭。陈器稠叠。饭羹设于第二行何如云云。
曾见同春,遂庵两先生家啚式。则并祭考妣。而第一行匙楪居中。而东西各设饭羹。饭羹之间。各奠盏盘。此甚得宜。然若三位并祭。则以三饭羹三盏盘一匙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2L.gif)
要诀。设匙楪于卓北西边。并祭时。匙楪不别设。则妣位有稍远之嫌云云。
愚谓匙箸稍远。不必为嫌。然终未如置中之为稳。未知如何。
面饼切肉食醢当设处云云。
面饼之设于第二行礼也。而如有苟艰难容之患。则推移于一行。有甚不可。切肉食醢。便是脯醢。则何必以设于果品之左右为准耶。
祔祭妇人之祔。祖考不与焉云云。
女子之祔。祖考不与者。盖有援尊之嫌故也。家礼本注所引杂记说。大故(大故之故字。无乃段字之误耶。抑大故。有古文耶。)分晓。何必他求。
贫家祭荐。以麦饭蔬菜行事何如云云。
来示甚当。
朔参。力绵则以常馔并设何如云云。
来示恐得宜。
望日今俗无荐献之事耶云云。
家礼望日。只曰不设酒。而不曰不用果。则今虽不用茶。而自有新果一大盘。则何必只焚香再拜耶。然力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3H.gif)
祭妻及嫂及庶母及叔时。无执事则依丘仪行之何如云云。
此等祭。助祭之人不一。则三献侑食各再拜。亲自担当。诚有所难堪者。愚亦窃有连奠三盏。遵用五礼仪之意。高见亦一般矣。有何不可。至于丘仪则不成模㨾。不可从也。
成殡后。设铭旌处所云云。
柩虽南首而以灵座向南观。则大体正寝之左东右西自如矣。铭旌之设于右而谓之东者。有何可疑。
祠堂火。在外闻变者。何以处之云云。
揆以情礼。似当举哀。
宗子改名后。旁题改书与否云云。
如无甚不得已之事。则何可改已旁题之名字乎。然或改之则当因俗节朔参等时。具由告辞而改题。岂以重大为嫌。而姑以旧名书于祝文乎。或说可笑。
东俗脯醢各二楪当否云云。
啚式中脯醢各一楪。已于上段论之矣。今俗之并用佐饭醢而为二品脯醢。来示诚然。而此等事。既无害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3L.gif)
茶礼参神前。先行晨谒礼耶云云。
参礼本为参神而设。若先行再拜。则此便是参神。乌在其先降后参之义也。家礼曰主人晨谒于大门之内。出入必告。正至朔望则参。各有条理。井井不紊。何必别生意见。
示李士安(仁宅○丙午)
嫡子未终丧而亡。其子代丧一款。是变礼中大节目。而古今来。毕竟无明白断案。后之学者。将何所适从。通解曰因其葬而制斩衰。又曰亡在小祥前。则于小祥受服。在小祥后。则申心丧。并通三年而除。此亦未稳。盖丧无无主之丧。而父死代服。是代父而行其未毕之礼也。若未葬者。因其葬而成服。则未葬以前。可无主之者乎。未小祥者。于小祥受服。则未小祥以前。亦可无主之者乎。至于在小祥后申心丧之说。非但沙溪先生有未知恰当之训。以事势推之。父斩在身。何以区别于祖父之心丧乎。愚意窃以为凡人遭此者。无论未葬已葬未小祥已小祥。父丧成服后。即因朝奠或上食。告于两殡。以所以代服之意。仍受而服之然后。方为行父未毕之馀礼。而无一日无主于祖丧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4H.gif)
答李士安(辛亥)
嫡孙承重。则母虽在。孙妇亦当服丧否。或曾孙承重。而母与祖母俱在。则母与祖母并与曾孙妇而皆服三年欤。
其夫承重。则其妻自当从服。姑之在否。不须论也。虽母与祖母俱在。皆当以三年服服之。一有不服。则中间代序绝而不续矣。此非我言也。
母丧未练或已练。而遭父丧者。皆可以父在母丧之例。而期而除服乎。罪人家遭变。在于练前。而一家已多有伸服三年者。而曰质正于遂庵先生之门云。故罪人亦从之。而尚未晓然。未知何以则合于礼意耶。
通典所谓父在之日。母亡已久。宁可以父亡而变之及凡服皆以始制为断等说。实得礼意。故沙溪先生据此以仍服期为断案。今日后生。何敢别生意见乎。但闻哀兄门中。已有质之江门而伸服三年者。其果有先师文字之可据者乎。愿闻其详。
示李甥运亨(甲戌十一月)
仪礼卒哭受葛。而间传曰葛绖三重。绖既用葛。则绞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4L.gif)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5H.gif)
答姜允成(乙亥)
俯询疑目。满纸缕缕。极其详密。此可见好礼之有诚。而看书之不卤莽矣。奉读以还。令人感叹。人家祭礼。若一遵古礼。则当人人同家家同。而只缘参用俗礼。故人人不同。家家不同。其中或以古今异宜。不得已从俗。则固无所害。而或恐俗眼所骇。或拘先世所行。虽大段害义处。因讹踵谬。难于变改者。滔滔皆是。是则甚可叹也。然愚则谓祭仪不可不同。而祭馔不同无害。盖蜜果膏煎。虽古无是馔。其味至好而人所同嗜。则以生人所嗜。祭之祖先。亦人情之不能自已者。故非但国家之所崇用。尤春遂三先生。皆以蜜果用之于六果之外。而以干南设之于果行之内。夫岂非礼。诸大贤用之。上元之药饭。冬至之豆粥。考其出处。则不必可祭于祖先。而特以时尚之美馔。故见其馔而不忍独食。辄思其先而荐之。因以成俗。以此意推之。则蜜果膏煎之荐。何独不然。然此非如饭羹面饼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5L.gif)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6H.gif)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6L.gif)
答洪远规(乙丑)
问祔庙告辞。既以丧人主之。则奠酌之礼。丧人亦可主之欤。告辞时。丧人亦以孝巾直领行之耶。
来示皆得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7H.gif)
丘氏仪节。奉安神主后。有再拜之文。既是家礼备要之所无。则不必创从丘仪。
问尤庵曰禫祭前。犹是丧人也。先祀只一献。不读祝。废利成可也。以此推之。先世忌祀。似不可主祭。未知如何。
虽一献无祝。白衣白冠。与凶服有间。则亲自奠献。有何大害。
问禫祭卜日条。将以某月某日。祗荐禫事于先考某官府君。尚飨。既无设馔。而曰尚飨何也。
尚飨二字。古人亦疑之。然尚飨云者。庶几歆享之意也。上曰祗荐。下以尚飨继之。似无可疑。如何。
问命上中两旬日不吉。则更不卜下旬之日。亦何也。
下旬又不吉。则踰月而禫乎。此所以更不卜下旬之日也。
问世俗不用
虽不用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7L.gif)
问家礼有事则告注。但献茶酒再拜。此再拜但指主人主妇而言耶。并举在位者而言耶。
献茶酒再拜。指主人主妇而言也。
答李瑞协
据春秋四传诸说。祥禫之间。不当计闰。而闰月亦不可行禫。未知如何。
所询闰月禫事一款。考据可谓该博。而以月数者计闰。既有郑氏说。禫祭闰月亦算。又有张子定论。故沙溪先生。即我东礼家之大成。而以郑张说为正。其答同春问一书。明白的礭。实为千古断案。其后尤遂诸先生。又皆以沙溪说为定论。今欲舍是而别生意见。则非愚之所敢知也。祥禫之间。既已计闰。则闰月行禫。亦有何可疑。此与闰月亡者。正月行忌。其义自不同矣。如何。
答沈鉐(癸酉十二月)주-D001
姊兄(姊兄以下。本草则文理接续。而删文太简。当更考。)洪上舍家姊下世。甥侄成人未几夭殁。洪兄后娶未有男。以侄子为养。而洪兄常从元妃为继。临终语其子。以一依恒日所戒。继后先妃。大经大法也。洪棘欲寅缘知礼家。洞识而仍从遗语。要我仰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8H.gif)
俯询礼疑。此非难知也。前后妻俱亡后。为其后者。当为前妻之子。此尤翁说。而后贤犹以舍近取远疑之。况后妻生存而立后。则即此后妻。乃其己母。而元妃则前母也。继母之子。岂有以前母为己母者乎。洪上舍申申训戒。未知有甚意思。而虽曰遗命。窃恐断不可从也。世或以前后室门地悬殊。而欲如此取舍者。此实大段不是也。来谕名正言顺。大经大法云云。是何识见。洪哀之欲洞识礼意而从之者。诚不偶然。可想其人。愚虽昧礼。此义则讲之熟矣。幸以此传之。俾遂其美意。如何如何。
续考续问解。答尤翁书曰前后妻必有养己者。当以养己者之父为外祖。此非明證乎。当以此为正。
答朴生别纸(辛亥正月)
染患中遭亲丧而追后成服者。其练变除服之节。或有以丧出日为主。或有以成服日为主。人各异见。莫适所从。此诚变礼也。然亦有可以立卞者。大抵当初不即成服。已是大失礼意。然亲死之日。既披发哭擗。出避之时。又着孝巾带绞带。杖丧杖而行。则此即是丧人所未成者。冠绖衰裳耳。冠绖衰裳。固是丧服之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8L.gif)
答尹焕(甲寅)
问焕三月遭父丧。四月遭母丧。其间相拒数十日。或谓父丧三年内母卒。则不服母三年。此说如何。
谨按仪礼齐衰三年章曰父卒则为母。此只是父在则不敢三年之意而已。贾疏则曰父丧三年内母卒则仍服期。此盖不识经文本意而推之太过也。备要虽存此说。以备参考。而其不以为稳之意。已跃如矣。(尤庵先生亦曰疏说非常情所及。)且以父未殡。服祖周之说为證。似谓父死未殡而母死。则未忍变在者然。而观其犹可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9H.gif)
答或人(己未)
卒哭而祔。周礼也。而家礼从之。既练而祔。殷礼也。而孔子善之。既未祔于卒哭后。则当祔于练后。而今又蹉过者。揆以礼意。大段未安矣。然古人亦有如此蹉过者。而朱子使以大祥之明日行之。近世尤庵,南溪皆据此为说。此所谓亡于礼者之礼也。哀家亦依此行之如何。其节目则祥祭之日。未撤几筵。明日祔祭毕后。奉入祠堂为当。此亦出于朱子大全及尤庵礼说矣。
答或人(乙亥臈月)
父在之时遭母丧。过葬后又遭父丧。练祀节次。其有之耶。无之耶。若有则祝文措语。何以为之。如无则以待小祥而练耶。详示。
凡服皆以始制为断。父在时既服母以期。则今虽父
静坐窝先生集卷之七 第 2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9A/ITKC_MO_1029A_B073_219L.gif)
与李弟汝元(沅)
贫者士之常。而古人所不免。不以此一字累其心。乃所谓君子。此今日吾辈猛省处也。闻负笈遁院。所读何书。君于义理蹊径。不至矇然者。未知近日见解。比向来如何。而禽兽五常之说。亦改旧见否。我师门气全则性全。气偏则性偏之说。明白的礭。虽圣人起来。不可改评。而得其宗而洞见大原者。今世上。惟南塘一人。望君惟其说。是遵是守。毋为一种浮议所动。如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