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x 页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5H 页
牛川先生年谱
 崇祯纪元后六十八年 肃宗大王二十年甲戌二月初七日。(卯时)先生生于荣川郡北韶川里第。(先生清州人。五世祖贞简公。游退陶门。为 宣庙中兴名相。封西原府院君号药圃。退老于醴泉。祖考参判公始卜居于荣。先妣贞夫人梦见黄龙产子。取以贮裳。而已先生生。)
二十三年丁丑(先生四岁○幼有异质。参判公奇爱之曰此儿必克绍先烈。昌大吾门。)
二十四年戊寅(先生五岁○始受学。便通大义。尝随叔父处士公讳硕范往山寺。见僧击鼓使缀句。即应曰浮石山僧击大鼓。其声散落天地间。闻者惊异之。以药爷诗星斗在天天下仰比之。自后嗜学勤课。不烦提督。文思日进。考同枢公携至农亩。欲观其志。指一坪问曰此皆为汝土何如。对曰若然他人何食。同枢公益奇爱之。喜施与。所佩玩好。有欲之者。便解赠无难色。)
二十六年庚辰(先生七岁○明火贼突入。同枢公负参判公冒创出避。不及携先生。贼退入见。赤身坐室中。惊问贼脱汝衣乎。曰吾自脱之。曰能无劫乎。曰身既无物。贼必不害。何劫焉。)
二十九年癸未(先生十岁)受尧典。(至期三百注。乃闭户辍读。参判公怪而视之。室中有筹子纵横。问之。曰期三百筹也。)
三十年甲申(先生十一岁)谒茅山李公。(公名栋完。操行清高。于人少许可。一见先生。大加期奖。)
三十六年庚寅(先生十七岁)秋中汉城试。(洛下士夫见者皆曰此人不可以文艺论。必为国器。)聘夫人李氏。(道德郎溟女。)
三十九年癸巳(先生二十岁)游苍雪斋权先生(斗经)门。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5L 页
得闻为学之方。(与权慎仲正始隶业于浮石寺。权先生以诗勖之曰科第荣名真末事。男儿志业更交修。继之曰丈夫一向埋没于求名。志气污无以树立。今日两家后生。须知两家先祖树立卓然。由其先立乎其大者。而勉思企及。庶不坠家声云。其期许如此。)冬读书三溪院齐。(夜如厕虎攫狗。人皆惊恐促入。先生曰虎已得狗。必不更来。坐厕自如。○每赴文会。群居喧闹。默然端坐。潜心攻文。不以得失为心。侪友敬惮。不敢以慢戏相加。以亲命兼治明经。不以成诵为务。惟以心得为主。弱冠制讲两尽。而未尝汲汲于进取。尝曰论语一部。可了一生事业。读之使人心平气和。无浮燥之习。平生用工于论语尤深。故发于文词。精切简当。尝与人论诗曰今之为诗。多以巧丽为主。某亦有一二句可人心目。而有所不为者。)
四十六年庚子(先生二十七岁)夫人李氏卒。
 景宗大王元年辛丑(先生二十八岁)
二年壬寅(先生二十九岁)聘夫人成氏。(护军世瑨女。)秋中乡解。
三年癸卯(先生三十岁)五月。丁贞夫人金氏忧。(贞夫人有淑德懿行。邻里感化。及葬卜地于家后。俯临大村。村人皆曰贤母之丧。贤子葬之。吾辈宁有害乎。其后村落益盛。人至今称之。)
四年甲辰(先生三十一岁)子惟简生。
 英宗大王元年乙巳(先生三十二岁)三月哭苍雪权先生。先生旱(一作早)年负笈。累蒙诱掖。遽失依归。自是益自责励。以为无负期勉之意。 五月服阕。○秋中司马。(赴举时奴子落后。追来急策。马惊坠泥中。先生起拭泥。徐曰马善惊。不宜急策。同行曰何不严呵。先生曰渠非故为。不必深责。尝曰吾幼时粗暴。痛加惩革。于可喜可怒之事。便同无知觉人。可谓矫枉过直。然随事矫革每如此。庶几无大过。)撰先妣贞夫人行迹。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6H 页
三年丁未(先生三十四岁)二月中东堂试。闰三月对策登第。(与同伴出南汉待榜。翌日奴自城来报大阐。先生方食略不动。饭讫亦无喜色。知旧相贺曰吾岭出宰相。)
四年戊申(先生三十五岁)倡义兵于荣川。(獜佐变起。先生星夜往安东倡义所。讲画筹策。还本郡。郡人推为副将起义兵。未几逆魁就戮。罢兵还家。)
五年己酉(先生三十六岁)子崇简生。
六年庚戌(先生三十七岁)十一月授从仕郎权知承文院副正字。(以摄记注登筵。 上顾问知为贞简公孙。眷注非常。)送郑道翁(重器)南归。(有赠行诗。)
七年辛亥(先生三十八岁)正月除宣教郎栗峰道察访。(时大饥。邮卒皆浮黄无人色。急移马豆粟作粥救之。剉山葛烹以饲马。马亦无损。官俸累千缗。不以一文自累。极意赈馈。竟无一殍。绣衣金尚翼上其事。 上嘉之赐内厩马。后十年赴保宁。道经是邮。男女填道罗拜曰是昔年活我父母。各进壶馔。先生下马小啖。)三月迎道伯及阃帅。过双树驿。(有诗曰始识求名误。何如早返山。)受由归觐。○夏以差员过素沙桥。(有诗曰遥思我屋花岩上。北牖清风竹影高。)登上党城。次东里(从弟至宇)见赠韵。(上党在清州。即先生先世所居之地。邮官隙地。㘽篁种菊。公退啸咏其中。)
八年壬子(先生三十九岁)十一月。往金城。祭旁祖版图公墓。○哭龟厓李公(琓)草堂金公。(镛○皆有挽诗。亲知讣闻。必行素。丧祭必吊赙。或送子弟曰须择丧家近地。先托人马。勿以吾宿食贻弊有丧之家。又曰人家丧祭。接客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6L 页
行酒。已成习俗。为主者自当从俗。为客者列坐群饮。甚非道理。)十二月归觐。
九年癸丑(先生四十岁)六月递归。(黄江舟中。次姜硕年赠行韵。)○八月授承议郎司宪府监察。(旅邸无事。借读春秋。有诗曰圣笔元同造化流。獜书一统整神州。乱贼知惩鈇钺在。纲常不坠日星留。○有宫奴私屠。一宪官以主第私嘱付茶时。先生曰私屠非茶时一杖可放之罪。岂可以宫嘱有所容贷耶。竟移秋曹。)九月朔差祭 靖陵。( 中宗大王陵。有感怀诗曰卉服跳梁日。龙湾痛哭时。无穷银海变。惟有石羊知。天地羞难洗。和亲事更噫。终身撤乐恸。至今尚馀悲。盖壬辰倭乱。 宣靖两陵遭变。贞简公独斥和议。竟未雪雠。自是终身不闻声乐。)送郑道翁之湖南幕。(有赠行诗)十二月拜兵曹佐郎。(每动 驾例兼禁喧。号令严肃。虽大臣不敢滥率傔从。入直时内侍女属。不敢出入。)
十年甲寅(先生四十一岁)四月。除黄海道都事。兼年分敬差官堂试官。(知旧嘱简畓至。先生皆受之。及辞朝。出简轴付火马头而行。检田执法不饶。方伯虽有言不恤也。检后例有划给米百石。先生付之本官。考试一以公明。落券尽给下人。行中只有上官所赆墨笏简幅而已。巡相俞公拓基一见大器之。不以上官自居。往往便服就语私次。啧啧语人曰亚使器宇凝静。风仪端雅。当作黑头公辅。○与俞公及列邑宰。游金沙寺。下辈失火。延烧日伞。随吏急告。先生徐曰不烂人乎。更无所言。俞公尤异之。还营即造伞出送。褒目曰文雅才识。惜屈外幕。后先生以承旨出入政院。俞公已为原任大臣。见先生必蹙然曰昔在海西。令公每以不能者止为言。兼说难进易退之义。今吾无丝毫报效。窃位到此。岂不愧乎。)过开京谒圃隐先生遗像。次 肃庙御制诗。历谒夷齐庙。(有松都感事诗)○六月登海州芙蓉堂。(堂旧有鹤峰金先生诗。岁久漫漶。改刻揭之。有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7H 页
识文。)
十一年乙卯(先生四十二岁。春有西游诗诸篇。)宿金陵馆。(有诗)四月归家。
十二年丙辰(先生四十三岁)子章简生。○筑霞岩台。(所居洞口有霞岩水石之胜。先生尝欲结茅藏修。为暮年休息之所。至是筑台拓基。自号岩台主人。休官之日。一杖一鞋。倘佯其上。乐而忘忧。世间一切得丧臧否。未尝一经于心。而至闻一政令之使于民国者。喜形于色。岩之下多鱼。人多以药尽取。先生贻书洞友以戒渴泽。书勿药台三字于岩石上。洞人至今遵守。又尝爱竹岭涧壑之胜。就龙湫上累石为台。每踰岭辄休憩啸咏。命曰松石台。有诗。后人因以为郑令台。)
十三年丁巳(先生四十四岁)四月。授奉训郎司宪府持平。上疏辞不 允。七月始趋 肃。问叔父处士公讣。因以亲病投疏径归。○八月授奉直郎。复拜持平趋 召。寻以亲病呈疏辞。兼陈时弊。(请广言路。弭天灾。蠲旧籴。赈饥民。严赃法。择守令。其略曰间者灾异屡见。自收声之节。至于纯阴之月。有雷雹之异者三。又如火光之怪地震之灾虹日之变。不绝于木天之笔。相继于县道之章。臣来自草野。虽未知时政有何阙失。灾异缘何荐叠。而只就向来求言之 圣教。乡外所见之民瘼。粗效愚妄之言。惟 圣明澄省焉。夫国家之置台官。所以广耳目而求言也。论列朝廷之得失。辨别人物之邪正。为台臣者固不可以私意挟杂。为君上者亦不可以私意劝沮。一启再启。自归究竟者此无他。其所言者一国之公论。而非人主所得私好恶于其间也。今则不然。两司所启。一发经年。迄未了当云云。 上下优批。特 命原疏留中。遂诣台论启。典藩守土某某人不职状。或请罢职。或请拿推。仍陈惠厅防纳之弊。疏出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7L 页
大臣诸宰多引避。湖南伯请递靳 允。先生复上疏自劾。引避愈力。 上终不 允。)十二月复以亲病辞归。(修撰李鼎辅疏救被论人。因斥先生。 上以为护党。 命削李职。)
十四年戊午(先生四十五岁)正月。授奉训郎。复拜持平有 召命。陈疏不赴。(略曰人君代天莅物。所莅者天位。所治者天职。故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吾之气和则天地之气亦和。凡所以把握机缄参赞化育之功。尽有天开地辟廓清混沌底意思。而有不可以政令施措而强之也。言语辞气而假之也。以实心做实事。如天地之至诚无伪。纯一无间。然后方可以与此。今 殿下所谓开辟者未免区区于赐酝宣饭之间。规规于发号施令之末。而自以为剖判混沌之初界。廓回开辟之神功。至发于丝纶之间者累矣。而窃覸今日时象。滉沌殆有甚于前时。开辟杳无期于当世。臣窃为 明主慨然也。伏愿 殿下则天之健。法地之顺。应事接物之际。勿事修饰。持以悠久。一以真实无妄。存主于内。则 殿下之心天。先自开辟。玄机默运。神化旁流。有如天道不言。岁功自成。而盈两间形形色色。莫不被开辟之效。至如党议灾异。特是见晛之螮蝀也。)三月复拜持平。上疏乞递。仍陈良役军政还谷刑狱驿路岭路之弊。且论公洪监司礼安县监滥杀之罪。又曰得接邸报。因一二臣疏启。元辅逊荒。铨地亦空。 殿下之朝廷又不靖矣。设令大僚重臣。虽有过误。宜勤攻寅协。无至于乖张泮澳(一作涣)。而今其疏启游辞隐显。专事倾轧。倚毗之元老。不安于朝。已非圣代之美事。 圣上因此激恼。诸臣之流窜相仍。设鞫之 命才下旋止。鞫厅何等举措。而若是轻发于辞令之间也。 殿下于此。亦不免过中云云。前后论劾。皆当时权贵人。或为先生危之。先生曰随事进规。自是台体。岂以一身利害。有所回互耶。初登论启。 上或不 允。及后前席袖劄。且读且论。大臣有伸救语。先生争之愈力。 上笑曰台臣得体。予当勉从。及筵退 上目送之曰已成台臣风采。○一日人有以大臣指来言。某县倅以贱流乘轿。宪府当驳递。先生不答。承旨又来言。先生又不答。人问其故。先生笑曰某虽疲劣。耻向一贱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8H 页
流生台风。大臣闻之。咄舌曰吾妄发矣。自是不悦者众。搆诬交午。至有禁推之 命。上原情伸解焉。
十六年庚申(先生四十七岁)除镜城判官。以亲病辞不赴。
十七年辛酉(先生四十八岁)十月授通德郎司谏院正言。辞不赴。
十八年壬戌(先生四十九岁)正月复拜正言辞遆。○五月除保宁县监。(为洽一以至诚。视民如伤。秋毫不犯。海民日供。一并蠲减。巡相李公宗城服其治理。凡民瘼所请皆曲从。褒目曰政由悃愊。事无虚伪。所居壁上。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十四字以自勉。又以巧诈不如拙诚为图章曰。此吾平生持身符。居官虽官隶使役。事干私事者。必计给粮费。贸易屠宰等事。从重给价。常曰称治者以严刻下吏为能。而彼亦吾化中物。先自剥割彼辈。以肥己身。因欲禁其侵渔下民。岂正己物正之道乎。)七月既望。游永保亭有诗。○十二月夫人成氏卒于官。
十九年癸亥(先生五十岁)葬夫人成氏于丹阳。○三月加朝散大夫。○五月别兼春秋馆记事官。(因 启下修上春秋馆日记。守宰兼带史职。 异数也。)秋由还连辞。冬递任。由吏进重记羡馀。皆却不受。在任时以乡庄所收。尽周穷族。及归家无担石之储。○尝语子弟曰饮食衣服。免于饥寒足矣。天地生财。自有其限。吾自过用。则人必有不足处。缘吾啮肥衣轻。使他人不免饥寒可乎。以布绵为寒暑之具曰适吾体也。馔物务从淡泊曰适吾口也。当食无匙箸饮醊之声。每饭必小曰(一作口)饮啖亦摄生之道。醉饱过量。反伤气体。
二十年甲子(先生五十一岁)七月与权江左(万)书。(曰闻方用力于研朱探赜蕴奥。欲窥吉凶悔吝之义。甚盛甚盛。然其切于学者身心者。朱吕二先生已拈出于四子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8L 页
书。今以秉烛之明。莫如从事家学。屈首下工。焉得寸王寸之为紧要也。)十一月授奉列大夫复拜持平。呈辞疏。请调停党议。勿毁儒宫。(略曰 圣上奋发诞敷心曲。上告 太庙。下布八方。要与一国更始。而囿万物于一初。臣于是有以见 殿下苦心血诚。劈破党习之一大转移也。为今日臣子者。所当仰体 圣念。改图易虑。以赞惟新之化。而奈之何用意愈勤。食效愈远。门户之分割依旧。世界之纷纭愈甚。臣恐 殿下建极之工未至。而徒屑屑于政令施措之间也。夫人心之所同是者谓之国是。而天下之议论靡常。有一时未定而俟后世而定者。臣谓姑置于不定不辨之地。以付百世之公议。懋建皇极之政。涣开朋比之习。允为帝王之盛节也。又曰 殿下于书院之弊。前后令甲。非一非再。而至于今年。毁之乃已。彼为臣民而犯法者。诚可罪也。然矫弊之极。往往有过中之举。恐为 圣德之累。今日琳宫梵宇。照辉湖山。僧房尼院。罗列郊关。其为弊于国家。为害于生灵。奚但今之所谓祠院者。而未闻 朝家下一令而禁之。惟彼各道祠院之类。虽未知果皆合于俎豆之享。而名曰儒宫。揭曰贤祠。而一切毁辍其堂宇。坑瘗其祠版。甚非圣代好气象。臣请凡其冒禁而刱之者。查其方伯守令而罢之。摘其首唱儒生而罪之。若其已立之祠院。姑置仍存。而严其禁坊。以立日后三尺不刊之典。恐合事宜云云。)
二十一年乙丑(先生五十二岁)十二月复拜正言。
二十二年丙寅(先生五十三岁)正月谢 恩呈辞。疏陈时务五条。请辅导 东宫。(略曰禁奢侈。慎赏罚。省冗费。广听纳。免灾税。又曰朝廷者。四方之本。未有朝廷不安而四方安者也。今以一国之人。比肩一世。凡在朝臣。皆吾兄弟。而画界分疆。判若异域。智力殚于相伺。风浪起于无形。甚至庙堂吁谟。都是党论。咫尺前席。景色不佳云云。又曰国家所关系人心最仰望者。实无如教导 东宫一事。惟我 东宫邸下。睿质天成。令闻早著。凡于孝仁礼义。动作云为。 殿下既尽身教之方。又选遗逸耇硕有道术者。与春坊诸臣。日侍左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9H 页
右。不徒开讲论说。亦须随事规益。至如内官亵御之臣。其势易亲。其言易入。苟得其人。则朝夕开导之工。比外廷之臣。可谓事半而倍之矣。昔 皇明孝宗得一覃吉而基弘治之休。及 武宗在东宫。所游宴者马永成刘瑾辈。未免流连之归。此已事之可验云云。 上下优批曰自岭外来。即陈民隐。甚用嘉焉。大臣陈达。俱是閟党习镇浮嚣也。吁谟党习之说。不亦过乎。辅导元良事。正今日之先务。其亦是矣。)二月拜吏曹佐郎不赴。(时严瑀以前疏末所陈为非。上疏论斥。 上曰先儒有择近习之语。郑玉之言。何可非乎。盖疏中吁谟党习之语。时相衔之。其后瀛选时。知旧有以先生拟者。为时辈所沮。○慵窝柳公升铉。与弟参议公书曰南归见郑子成。以严瑀疏及宋相筵说示之。无几微见于色。但曰因此永被斥退。则实拙者之幸。此诚长者之言也。)七月丁同枢公忧。(某月葬于丹阳锦绣山寅向原。同枢公素患风痹。晚年转侧须人。先生昼夜扶持。未尝离侧。虽有 除命多不赴。或不得已出。则必命仲子崇简代之。崇简性至孝。侍侧不离跬步。同枢公每曰有子如此。汝岂以亲老难于远游乎。先生以此甚爱仲子。及遭艰。年已过不毁。而居丧谨节。祭奠之暇。考阅诸家礼说。与清台权公相一讷隐李公光庭。往复疑节而行之。尝钓鱼供亲馔。亲没后不复钓。居家早起盥栉。展拜家庙。朔望会门内长少拜谒。每值先忌。前三日洒扫室堂及庭。虽寒节必沐浴。端坐终日。非祭事不言。僮仆供事者亦使洁濯衣服。一日盛祭饭将荐。急使移他器。以匙扬之有一发。惊曰梦果验。更炊而祭。祭需之馀。虽鱼肉洗漝之水。果物剥去之皮。必远致洁地。不使人践踏。在外遇亲忌。晨起盥栉。坐而达朝。弟通德公有积年奇疾。躬执刀圭。不知劳苦。弟感泣曰非吾兄至诚。吾安得复起为人。丁忧时弟疾未瘳。每哭泣之哀。先生亲自拭泪使止之。如保婴儿焉。)
二十四年戊辰(先生五十五岁)十月服阕。○十一月复拜正言辞不赴。(先生居家。每整襟端坐。凝重如鼎吕。净定如止水。对案观书。有时瞑目凝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09L 页
神。寂若无人焉。出入门户。升降阶除。必有常处。从弟通德公窃识视之。不失尺寸。子弟及婢仆有过。未尝发言呵责。必自微蹙再三。彼乃自知其过。恐惧谢罪。然后从容譬解。以故奴隶亦不敢以恶言相加。家有畜犬。乳养他狗。人异之。其后狗自乳而为虎所攫。前所养狗养其儿。卒以全活。人比之北平家猫乳焉。○凡事务从简便。以省弊为主曰人于一日之内。有一日之责。只随本分做去。不必张大设施。反生弊端。盖安排布置。非但为学者之戒。于做事亦多有妨。故曰兴百利不如省一事。)撰济民楼重修记。(楼在郡南数里。权判枢景行所建。)
二十五年己巳(先生五十六岁)撰南涧书堂重修记。(堂在郡南五里许。为邑中士林藏修之所。)十月为绍修书院洞主。会诸生讲论朱书,心经,近思录。因作诗勉戒。(本院自退陶立规后。有四时居斋之节。而废已久矣。至是一遵旧规。逐日食堂。行相揖礼。讨论文义。士多兴起。尝曰男子不可不恢拓量。度量不弘则规模隘眼目卑。不免为小人之归。男儿志业不专在决得一科。自在许多大担负。少而学之。壮而欲行之。学者不可不知此意。时巡使历谒书院。退语人曰绍修主人。见甚眇少。坐语移时。严凝重大。充满一室。决非凡常人。○平生未尝以学文自居。而履绳蹈矩。无一毫放过。识者知其有学力。尝曰吾无以踰人。而物欲分数稍寡。每自点检。庶几无愧于心。而未能力学充量。以至老死。此为平生之恨。)
二十六年庚午(先生五十七岁)八月升通训大夫复拜持平。请停温 幸。(时温泉之 幸隔宵。先生以沿路禾稼未收。天时向寒。请停 幸不 允。○先生尝曰人臣事君。当以不欺为第一义。其视荣枯为欣戚者。非纯臣也。故方党议横决之际。出入台省十馀年。随事尽言。而心界坦荡。小无偏私。故被弹者亦无憾意。仁平君李普赫尝以滥杀见弹。其后先生在海营。其子缘公故来。以其亲命请见。)十一月除木川县监。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0H 页
 肃谢呈递。○请贞简公神道碑铭于赵相国(显命)
二十七年辛未(先生五十八岁)八月除镜城判官。(镜距家数千里。人有以衰年远宦为难。先生喟然曰昔年不赴者。以亲在故也。今又辞避。是以远近燥湿为去就。且关北荐饥。既有择差之命。分义不敢辞。遂赴任。)十一月谒巡相黄公。(晸○巡相言辞陛时。 上下教曰镜城判官郑玉。必善为。可无忧云。时北路大饥。聚各社饥民无归者。择置公廨温突。捐廪作粥日再馈。申上司转漕湖岭粟。分赈各社。剩辄移送邻邑。监赈者请为后日计。先生曰邻邑之急即吾急。活民安有封疆之限。一日漕船败报至。民皆夜哭。先生夜往节度营。争得军饷米。使官隶负米藿及小鼎。匹马数僮。深山穷谷。无远不到。遇饥民僵卧者。必下马作粥以馈。田夫有饥不能耕者。皆遗米资活。一路饿殍相枕藉。镜民案堵如故。及麦熟始罢送。男女皆叩头泣谢。采野蔬愿尝味。先生为一啖之。先是有所谒丘鼠者为灾。杀害人物。忽作队向北。蔽江而去。盖自彼界来者也。民有至亲相讼者。辄谕以孝睦之道。讼者亦感化。兵营在府内。自前触事生梗。吏不堪命。朝晡食判官必躬监。时兵相李景哲深服公政治。凡所责应。一切蠲减。朝晡监亦除之。凡为政一以爱恤为心。民吏皆感服。而若事关公法。则不小贷。兴学校。修军政。缮城堞。筑堤堰。为经远之图。○遇先忌。致书家人曰居官无状。且值凶歉。无以供祭羞。须以家储洁诚荐祼。以赎吾不孝之罪云。)有镜城八咏。与钟城倅李伯宗(齐华)。有往复唱酬诗。
二十八年壬申(先生五十九岁)决三疑狱。(一士人为后于其伯父二十年。乡党称其谨慎。忽还归本家。绝不来往。所后家以不孝呈营官。将传死议。先生闻其所后父有妾生三男。招致以食物笔墨安其意。问曰汝嫡兄于汝有情意否。皆曰有。即诡问曰吾闻汝母于汝兄饮食有可疑事。可详言之。儿曰嫡兄有进馈物。母受置之。父自外来。母进前而倾覆之。旁有犬食而即毙。父因此疑之。又问于汝兄弟有传闻各言之。儿曰吾幼时兄负之。母自外来。割臀出血而哭。母以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0L 页
为兄所为。而儿虽不能言。心知其非兄也。明日捉致其妾。使之直招。个个承服。逐其妾而还其子。○一士人尝独乘马出。日暮不来。空马纵横于野。家人寻之。身中一刃。殒于野。其父母与妻载尸入官。愿得雠者。先生曰野中径毙。官何以知。问其父曰此子近女色否。曰吾子自少谨拙。性嗜学。僻处一书室殆十年。少无可疑。又问其妻曰夫之杂行。父母所不知。妻必知之。尔有所疑否。其妻对如父言。又问僻处一室。谁与同居。曰一奴子备使唤。招其奴问曰汝主独处时。无饮食来馈者否。曰某村一少女。夜半以莲根炙来馈。即按问其女与夫。果承服。即偿命。○某地有大泽。渔人乘筏而入。有藁索一端。挠挠然露出水面。引之尸出。其家以尸起讼。积年不决。先生曰索之挠挠。此讼之端。捉致执索之人曰。其索今在何处。曰其时一汉。以为不祥之物。投之林薮。已三四年。曰汝能认其索样否。曰他不记。独见末端反屈成纽。即捉致投索之汉曰汝是正犯。其人不服。因收一村索子。其汉索独于结处成纽。按问之。其人果服。○按京城知旧谩录曰郑令公为镜城判官时。决疑狱三事。人称神明。因镜城士人李敬明得其详。非惟于郑公为不赀之阴德。而抑可以有补于世教云。)
二十九年癸酉(先生六十岁)撰烈女崔氏旌闾记。○春绣使上褒 启。道伯亦以治行第一 闻。 上特命升通政。(褒目曰治有条理。政先慈良。巡相黄公晸,尹公得载自北还朝。啧啧叹曰汉之循吏。古闻其语。今于郑公目见之。)秋交龟还。(代者乃阳坡柳公观铉。先生手书东轩壁上曰庭中种莲一根。嫩茎清香。若待好主人。须朝昏汲灌。以报菖蒲消息云。柳公闻归橐枵然。出记付布十数匹。先生笑而受之曰故人之赆不可辞。到京绝粮。出债而归。既发行。居民处处祖帐。先生辄下马少尝。民皆曰活我仁侯。更不可见。至有垂涕发声者。○先生归语子弟曰传云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吾始递栗邮。行橐只有百五十文。为亲厨买馔而来。递保宁。取四缗偿债。今递镜城。以路远买两马而归。斥之可得百金。后若得邑。归装安知不进于此。甚可惧也。)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1H 页
三十年甲戌(先生六十一岁)秋除稳城府使不赴。
三十一年乙亥(先生六十二岁)冬除蔚山府使不赴。
三十二年丙子(先生六十三岁)夏除理山府使不赴。( 上曰远赴西塞。非岭人所堪。夜拜承旨。)五月拜承政院同副承旨。兼 经筵参赞官修撰官。(入侍。 上慰谕甚至。临朝每曰郑玉予所擢用。)六月拜右副承旨。寻拜左副承旨。七月拜左承旨。奉 教书 御制贞简公画像赞。( 上问尔祖贞简。有大勋劳于壬乱。有文集画像乎。对曰画像在乡家。文集未刊行。 上曰曾于北邑。何不刊出。对曰时值大饥。未遑私事。 上命弘文馆誊进龙湾闻见录。顾谓侍臣曰畀某一邑。俾刊遗集可也。 命进画像。 御览后亲制画像赞曰。筵中偶闻。取览遗像。厥像伟然。 穆庙名相。百年之后。入于枫宸。特题其铭。以耸岭人。仍 命先生书轴头。 恩眷赫然。 荣动朝绅。)八月复拜左承旨。(每 动驾。命先生为 东朝问安使曰。予以宣酝赐馔。另加申饬之意。已仰告于 大妣殿云。)入侍进讲自省编。(时 上候不安。才罢候班。 命儒臣及承旨持自省编入侍。各读四五板。 命进文义。儒臣引编中诚敬二字。仍陈静摄之道。勤民之策。 上曰儒臣之言。两截也。先生进曰圣学以诚敬为主。诚者至诚无息之谓。敬者彻上彻下之工。至于 圣候摄养之方。诚以存心。无间断之时。敬以持身。无怠忽之念。朝昼调养之际。蜎渊蠖濩之中。无一毫间断。无一事或怠。则自然心气和平。调摄得宜。发之政令者。皆出诚敬。国家以安。生民以宁矣。○出入卯申。首尾七朔。日冠带危坐。无所跛倚。出入前席。详慎周密。同僚皆自以为不及。 上亦屡称之。凡覆逆他人所不得者。每一 启即 允。是时先生昼直政院。夜宿李尚书之亿家。一日夜深不退。人静后始出。汗沾朝服。李公问其故。先生不答就枕。左右无人。乃语曰今夜往复 大朝 小朝六七次。每一次 上辄以覆逆震怒曰承旨谄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1L 页
于 小朝。因俯伏涕泣曰臣以遐乡贱品。受知 圣朝。蒙恩罔极。若曰谄于 大朝则犹之可也。臣今年六十有馀。死亡无日。谄于 小朝。有何希望。但以 殿下威怒过中。恐伤父子深恩。臣触冒获罪。愿伏法而死。 上良久意解 命退。以此迟出云。)秋夕差祭 健元陵。( 太祖大王陵)十月(上疏辞承旨。五上不 允。)特旨除宁海府使。(府乃本道知旧乡。穷交贫族。逐日畓至。先生洞开官门。应接不倦。其听理少无饶假。亲捡耕种。如镜城时。又定朔望制讲条目。其略曰惟玆礼州。即海隅名乡。昔时人物殷富。弦诵相闻。忠臣烈士。接武相望。鸿匠钜儒。继轨并起。挽近以来。连岁饥馑。入而无事育之乐。出而失租赋之期。虽有向学之士。能不挠夺而卓然自守者。几何人哉。幸今 圣明在上。勤劝农桑。麦事免歉。秋亦有望。举皆有更生乐业之意。凡我士民之沐浴菁莪之泽者。庸讵无激厉报答之意乎。难得者少日。易迈者岁月。今若不学。后悔无及。苟有回头转脑。如鉴斯磨。如水斯浚。或温习旧闻。或开发新知。沉潜训谟。优游方策。朝益暮习。口诵心得。如杜元凯所云江河之浸。膏沐之润。则自然义理日明。鄙吝日消。其于内外轻重之别。义利取舍之辨。不啻如黑白之易分。而向来之贫穷忧戚。不足以累吾灵台矣。夫圣经贤传。嘉谟法言。孰非可师可则。而若言其切于日用而为最初下手。则莫小学若也。昔李周翰自叹年纪之晚。程文之累。朱先生辄以所编小学劝其仔细看。夫以李公之老成。而先生之所教。惟在此一书。则可知圣贤做人㨾子。不外于立教明伦敬身等节目。我朝 列圣。亦以是为作人兴化之本云。)
三十三年丁丑(先生六十四岁)三月 仁元王后升遐。六月以本道进香官入侍。( 上引见 殡殿。举哀良久曰。前年问安官。今为进香官耶。先生俯伏涕泣。 上因问邑事农形曰善为之。未还官。以籴政就理。 上特原之。促令还官。先生将就理。一知旧来曰籴政居末。岂无弥才之道乎。先生笑曰平生自守。只事其事耳。言者嗟服。)
三十四年戊寅(先生六十五岁)撰平海明溪书院庙宇移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2H 页
建奉安文及上梁文。○撰海月黄公追享奉安文。○二月哭子崇简。(有才行早殁。先生痛惜之。)○撰南进士(应大)墓碣铭。○夏祈雨于社稷坛及龙塘及腾云山。○撰兰皋南公(庆薰)墓志铭。○哭郑承旨道中(权),郑参议道翁。(皆有挽)
三十五年己卯(先生六十六岁)春瓜还。(上命承旨读岭南殿最。至宁海褒目。以儒术治。非俗吏规。 上曰小而难矣。其祖故相短小。故 宣庙下教曰郑琢行处。不必扫也。以衣裾之曳地也。郑玉亦如此。 传曰噫岭南以邹鲁之乡。古多贤。近者用人之道甚狭。心常慨然。宁海府使郑玉。外小内大。志气刚坚。予欲用焉。 特除承旨。此人予不举。其谁举。令铨曹调用方面之任。)四月除黄海道观察使。三上书辞不 允。六月有补外 严命。出南门外。(时一儒臣疏论 特恩除官之失。先生上疏力辞。 上不 允。且有未安之 教。先生遂胥命金吾。特 命补外。因 传曰以罪补外。又可辞乎。督令即日辞朝。引见 谕之曰毋负国。毋负乃祖。下 谕书。特赐弓矢药物。)闰六月初二日。院吏奉 教书而来。祗受南门外。(兵曹佐郎赵锡佑,金典籍㙔,金慈仁埅,柳主簿沄,李都事彦秀,李翰林之晦,蔡参判济恭,徐参判志修,李承旨涣,洪都事晟,南典籍玄老,赵判书云逵,李正言正孝,柳翰林叙五,李参判应协,洪判书重徵,闵判书百祥,李判书益炡,李松禾命膺,洪判书象汉,李大宪彝章,洪正言良汉,金承旨光国,金监司相福,南参判泰会,南承旨泰著,南校理绮老。设祖道有别章。)过松京谒崧阳(圃隐)书院。周览满月台。○初九日。交龟于金川。○初十日进 王世孙册封 贺笺文。○十三日以水旱相侵状 启。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2L 页
○十七日胡船一只泊延坪内洋状 启。七月(正言李显泰上书论斥先生以冒膺外补。 小朝严批罢李职。朝臣联劄救李。 小朝答以营护寒心等语。 上闻之喜甚曰元良如是赐答。予甚嘉悦。初三日。 上临敦化门。谓领相曰此辈随事欲陷郑玉者无他。或恐因此渐进而加用矣。领相曰郑玉诚人才。而如是弹劾。实为慨然。昔李完平亦外貌不扬。 上曰若以貌取人则姜邯赞岂为大官乎。)酺祭海州等六邑中央。(时虫灾炽盛食禾谷。先生 启请设酺祈禳。)三上书辞不 允。( 上御映花堂。领相进曰海伯自遭台言。深引废务。假都替行。事体未安。李书非矣。海伯辞免之举。在所不已。 上曰人君欲用一人。而终不得用。以至递职。则其曰国有君乎。李显泰之恣意诟踏。何可挂齿。决无许递之理。假都书填。事体寒心。黄海监司郑玉从重推考。物膳单子下送。更为书上。)八月以殿最难安状 启。( 传曰莫重殿最。其犹称托。分义寒心。从重推考。令即修启。)再上书辞不 允。○十一月春夏等褒贬封 启。(寄长子惟简书曰殿最僶勉奉行。有如君父亲临。鬼神在傍。无愧于心而已。人言又何能免耶。)道内年事灾实状 启。请亟寝乔桐移粟之 命。不 允。○十二月秋冬等褒贬封 启。(丞旨读殿最。 上曰海伯褒贬。难矣难矣。领相进曰用中于延安。用下于黄州。不畏强御。真不负 圣上委寄之意。 上改容曰非郑玉不能如此。盖本道山海之利。甲于八道。守宰尽是贵游子弟。自前方伯。黜陟不行。先生素以清白公直著。或有望风解绶意。先生推诚待之。凡请民瘼。一皆蠲听。守宰咸翕然。蔡樊庵济恭有书曰殿最 天褒隆挚。群目顿拭。民誉日来入耳云。○本营处朝聘孔道。责应浩剧。自前措置银钱。为军敕需。有司贪其利。设贩息子。凭公肥己。民皆离散。徒拥虚簿。先生以便宜充其数。一切禁其息利曰国有此储。岂为方伯设货隧邪。脱有缓急。将何所措。于是公货积军敕备。○到营后即有赋归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3H 页
意。不以家累自随。昼则按政接宾。夜则明烛看书。货财出纳。付之有司。总其大纲而已。亲戚宾友远近来者。只给行资曰方伯虽多财。皆是公物。不敢私也。子弟请若干铜为徭役费。先生频蹙曰无烦。)
三十六年庚辰(先生六十七岁)正月初五日。迎敕于黄州。(颁诏敕○时敕行猝入境。事机甚迫。将欲生事于我国。公闻之一昼夜驰二百二十里。随机应变。卒以无事。)十九日送敕于金川。见伴送使赵云逵于平山。○二月上书辞不 允。四月二十五日。迎敕于黄州。(册封敕)五月初三日送敕于金川。(四朔之内。敕行再过。送敕之际。礼勤事洽。一行寂若衔枚。自上使以下。皆拱手屏息曰吾所经三道。接侍谨严。未有如此道。布政司诚大人。例封银货。一不生梗曰俺等何可贻弊于此道。接伴使对先生嗟服曰行何威令。而致此于远人。还朝啧啧不已。)祈雨于龙塘及三天王坛。○祗受 璿源谱。○重脩芙蓉堂。(堂在海营西。岁久颓圮。先生按营二载。公务稍宽。乃捐廪重修。吏以工钜白。先生曰虽等闲亭观。前人之作。后人脩之可也。况是堂乃 仁庙诞降之所。与行宫无异。不可不修。遂新其旧制。公退与宾佐啸咏而返。蔡樊庵书曰廿三州按察之暇。馀力之及于 圣祖驻跸之地者。若是恢恢。其为贺奚但为扶倾葺废也。甚盛甚盛云。○春秋耕敛之月。一马数僮。出郭外。观风察农。田夫野老。不知观察使行过。巡宣之行。除旗帜简驺从。或以青苧衣一马轿作行。有弊于各邑者。一切除之。)承 命刊药圃先生遗集。(一件妆进弘文馆。)继刊清风集。(先生高王考清风公。文章名世。有遗集二卷。)放白鹤。(人有献双白鹤置庭中。羽翮稍长。下隶欲复剪之。先生止之曰任其自长飞去。闻者知先生有归志。)七月上书辞不 允。○八月出巡。历谒文宪石潭两书院。○撰高丽典书蔡公(贵河)遗墟碑。○因旱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3L 页
理烈妇冤狱。(时大旱搜阅狱案。有一死因情节可疑。乃年少节妇。为强暴所污。饮药自尽。而正犯多财行赂。反以为私奸。而其父䝱杀也。酷施刑杖。其父亦诬服。及先生亲查。狱情发觉。乃状罢三检官。正犯偿命。请旌表其烈。愿谓子弟曰吾每日默念当日所为。以较当日所食。如范文正之为。今日狱事。足当今日所食。海俗犷悍健讼。贿赂公行。先生听断严明。日考滞狱。凡迹在犯辟而情有可恕者。多平反传生议。颂声载路。○平日言动举止。从容舒泰。若或过于迟缓。而当公私机务。沓在眼前。不烦声色。不费思虑。或与傍人酬酢。或披阅案书。略无所事。及其裁断措处。凿凿中窾。盛水不漏。○初到营吏前读文状。三犯先生讳。而若无闻焉。吏自觉请死。竟不之罪。○子弟请以日用羡馀为寿衣。先生愀然曰吾奉亲时。家贫不能具岁月之制。为终身恨。吾死敛以时服可也。子弟不敢复请。)十二月初二日感疾。初四日辰时易箦。(一路之民。罢市号哭。如悲亲戚。守宰奔哭者。皆极悲痛。或私自相吊曰方伯仁人。我苟无失。为其下官不难矣。今遽失之。吾辈之不幸也。寝疾时道民将祭天祈命而不及焉。讣闻 上震悼曰予欲尊用。何遽至此。嗟惜之 教。屡发于筵席。 传曰海伯故相之后。为人刚直。所蕴不小。予欲用之。特除此伯。意外被斥。强令赴任。凡于状闻。皆有条理。心窃尚矣。今于此单。却疑非真。悼惜曷喻。凡诸等事。令该道各别举行。既经二品职。例为举行者。令该曹举行。仍下 承传。令铨曹待服阕。调用其子。)
三十七年辛巳正月奉柩还。三月初六日葬于丹阳同枢公墓右甲向原。○十二月二十六日。 王世子遣礼官(吴泰章)致祭。○(药山吴公光运尝论通朝人物曰。郑公公平忠洁。当世第一人。执东西两铨。甄拔无一失。非此手莫可。清台权公相一以承旨入侍。 上问岭人虽可用者。对曰郑玉天资近道。淡然无欲。所至称治。当为岭人之首。 上曰予亦知其人。安东府使金孝大以参判入侍。 上问安东荣川。相距几何。对曰不过一日程。臣弟亨大方知荣川郡。 上曰郑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4H 页
玉身后何如。对曰有二子。皆文举。其长为岭南望士。 上曰调用可也。壬辰正月。李大宪世泽入侍。 上问故相郑琢何郡人。对曰安东人而居醴泉矣。 上曰郑玉亦居醴泉否。对曰郑玉居荣川。 上曰郑玉体小似故相。其子何如。对曰其子亦然。文学才行为望士。 上命书 传教曰今予夙宵心即慕古也。故相郑琢几百年后。其孙登科为下大夫。可谓异事。况此人故承旨郑玉子。令该曹问名调用。是年三月。 传曰故监司郑玉子孙中令道臣状闻。令该曹调用。癸巳六月。长子惟简以 光陵参奉首望 蒙点。)
 纯祖三十二年壬辰。士林俎豆于梧川书院。(与成溪西以性,金芦峰■(亻政)合享。)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5H 页
教书
 王若曰立贤无方。古圣王之懿范。惟皇作极。予一人之苦心。玆分汉廷二千石之忧。庸畀斗南第一流之彦。惟卿本乎经术而文章馀事。推诸言行而名实相符。形不长而貌不扬。其心则莫状一片。智欲圆而胆欲大。其勇则必往万千。尘埃帽靴。潦倒柏台之步。边塞鬓发。栖遑竹使之行。擢迩班六仙之联。嘉夙夜之惟允。题乃祖七分之赞。喜典刑之可徵。而南邑岂为锦还。故中宸别思器使。眷彼黄海一域。寔是青邱重藩。税均铜盐。一都会人物辐凑。境连水陆。廿三州关防星罗。民俗异湖岭之间。犷悍难制。道里通幽燕之界。厨传相望。噫为任既重且繁。顾斯选非卿莫可。玆授卿以守黄海道观察使兼兵马水军节度使巡察使海州牧使。卿其辍河阳栽桃之手。兴南国憩棠之谣。明三载黜陟之方。柔不茹而刚不吐。按千里襟带之势。威以济而恩以怀。宣王泽于海堧。老羸扶杖而听诏。励廉操于冰檗。贪墨望风而怵心。理财赋之源。耗费是省。变弓马之俗。儒教乃行。于戏。世称乔木之流风。天无雨露之择地。堂劄本无深意。胡乃过嫌。藩任虽云不轻。视以外补。苍颜白首。蔚然老成人之声誉。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5L 页
大纛高牙。别是新刺史之荣宠。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谕书
卿受委一方。体任非轻。凡发兵应机。安民制敌。一应常事。自有旧章。虑或有予与卿。独断处置。事非密符。莫可施为。且意外奸谋。不可不预防。如有非常之命。合符无疑。然后当就命。故赐押第八符。卿其受之。故谕。
赐祭文
维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十月二十六日。 王世子遣臣礼曹正郎吴泰章。谕祭于卒监司郑玉之灵。念昔贞简。相我 穆庙。忠谨传家。卿乃克肖。修之乡党。孝友睦姻。进于 王庭。文学经纶。珥笔登 筵。端笏立 殿。体弱心刚。风节外见。眷玆岭南。我东邹鲁。辈出名卿。相望前古。世运不幸。党议横塞。用舍多偏。贤愚同抑。以卿抱负。放之冗閒。三纪通籍。迹稀朝班。老斥北塞。色不几微。治最墨绶。荣借绯衣。银台昵侍。屡承 宸奖。言及乃祖。 亲题遗像。 宝墨煌煌。后孙之光。一欲试卿。 圣意非常。海藩特简。果出殊典。虽则欲尼。言未敢显。迫怵 严命。黾勉于行。不畏强御。黜陟惟明。列郡震慑。规度谨守。 上实深知。
牛川先生文集卷首 第 416H 页
卿能不负。平生操履。一节廉约。非苟刻厉。雅喜淡泊。方待报政。遽闻卒官。西氓攀榇。道涕皆汍。岭外贤俊。岂无其人。 重宸眷遇。莫与卿伦。 临筵震悼。 哀教郑重。借哉所蕴。未究其用。玆凭礼奠。遣官替谕。卿灵有知。尚庶歆顾。
梧川书院奉安文[翊卫李仁行]
 于惟贞简。中兴名相。蓝田遗种。特达圭璋。体干短小。先公是似。内实端确。天成国器。就傅授书。闭户筹期。承学雪斋。大方已知。群居静坐。心得是务。既庠即第。望属公辅。西邮荐饥。罄俸乳哺。及登台阁。自持风棱。严赃民苏。祛党治兴。本之君德。曰诚曰敬。不吐刚御。朝纲是正。谁剖混沌。心天先辟。宫僚宜正。亵御犹择。 上眷方隆。旁狺益逞。学道爱人。仅试邑政。责补海臬。仁声远达。吏汰泰甚。治尚儒术。岁再迎敕。远人感诚。凡厥做措。实本躬行。平居自检。曰庶寡欲。岩鱼勿药。府莲留馥。胡不经幄。君心是沃。公议在下。瞽宗遗制。乡贤有院。一体并祭。笾豆有楚。青衿济济。其始自今。报祀勿替。
  常享祝文(翊卫李仁行)
端凝祖范。刚直学力。泽施斯普。山仰无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