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橧巢集卷之七
橧巢集卷之七 第 x 页
橧巢集卷之七
 书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18H 页
与俞子恭(肃基)
音墨之阻。已过一年。区区已不胜瞻溸。而每开卷有疑。尤无以自聊。岁钥倏改。静中启处。对序增福。去腊季氏痁候。尚未快祛云。为之奉虑不已。信谦门𥚁未艾。又哭伯从。流落空山。丘墓亲知。渺然若限以殊域。奄见新序。百惑交集。只恨此生之为顽。而有羡于先逝者多矣。奈何奈何。叔父言行录。果已搆成否。此事诚不可少缓。而今为七八年矣。信谦不但奔走无暇。诸君子之先出所录。一年二年。因循至此。每一念至。不觉怛然而寝食不宁。近日事实有明日不可知者。乞毋徒拟流思。所以速成焉。亦报仲礼哀令。于苦淡静专中。留意如何。礼敏笔不过费三两日工夫耳。此哀前岁奉慰疏。未见其答。可菀可菀。此意及之。幸甚幸甚。近来进修节度。或可闻一二否。信谦兄弟。屡患时令。无日不呻吟。而如或少间。则欲温旧读。而神精意用。顿觉摧颓。有似六七十人气力。有得旋失。若存若亡。最是思虑纷扰。尚不能降伏。未有一日宽暇清明也。若是而其可望庶几免过耶。益痛师友之远。而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18L 页
恨不得与高明同处一两月。以慰此怀耳。惟俟时赐警策。俾得以自省焉耳。
与闵士元(遇洙)
秋序已深。侍奉馀学履增胜。音墨之阻。殆近半年。憧憧驰仰。自不能已。五月复书。至今披慰。但教意诚非所望于尊兄。愕贻怅惘。如有所失。而继之以瞿然自责。平昔既不能以切偲请交。而只因世谊之厚。周旋者久。情好自笃而已。未尝有一言之求仁。则宜尊兄之待以故旧不忘。而不欲厕之于朋友之末也。然弟之所不能释然而自悼者。亦不可不一闻于尊兄而有所自励。故略浼一二。弟之气质。不但钝滞粗杂。似缓而躁。少和而激。自稍知事。富贵功名之念。文酒游佚之习。又从而反复沉痼。顾其间亦岂无家庭闻见。而以其本领都非。受用无地。终不能变化得一毫。盖好恶偏而嫉恶长。不知反求诸己。而甚恶夫世之以学自名者多自欺欺人。故虽承父师之耳提面命。而未尝不悦其言而恶其名。毕竟所谓悦之者非真悦。而所谓恶之者反有以遏其向善之端。只长其功名之念游佚之习。厌拙直而流机权。喜标致而少敦壳。以此自事亲敬长。至应事接物。无往而非阙略放倒。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19H 页
每一追思。痛恨万端。自经祸故。冤愤痛酷之极。试究家国之所以至此。吾身之所以罔生者。率皆道学不明。私意横流之致。于是益觉平日父师之训。真实有味。而既一息犹存则思以未来日月。黾勉此事。以赎衅尤之万一。而前日恶其名之心。又复挽之于内。以为不能早自树立。到今从事。则人之见之者。必以为此子穷无所归。不得已讨此窠窟。以遂欺世钓名之计。而我之诚力。不能变化气质。则恐无以自明心事。而易归于小人。以此迟回前却。又复四五年。日用云为之间。机心之闯发。辞气之闹热。犹复前日。朝悔而暮然。昨戒而今忽。滚到齿发奄衰。宁不溉然。近于夜气之馀。忽思此事。诚属自己。若惧外人之讥议。因循暴弃。则不惟负天所以与我者。实孤父师之恩。生为僇人。死为迷鬼。且夫恶其名。政恶其无实而徒窃虚名也。苟务其实则惧人之讥议者。却是为人之私。而障道莫大于此。若不志于学则已。诚有志而不去此一段私意。则终无造道之望。故乃敢矢心自新。此所谓穷而反本者也。况影息穷山。与世相绝。则只当向晦自修。死而后已。有何讥议之可惧哉。第念师友之益。大贤君子亦必相须。不以出处而有间。则如弟之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19L 页
愚不肖。尤不可以不资师友。而今皆不在。忽忽伥伥。无与从游观感。环顾斯世。独有尊兄和夷雅淡。不失诗礼孝谨之风。而无世俗自好者难言之病。且素知弟之本末。其所矜恻。宜不若他人之口应心非。而有所镌诱规正。讨论讲习。以慰寂寞之滨。又不当烦人耳目。故前书微发其端矣。及见辱教。有若谦而不居。而拒人于千里之外。此由于弟之平日言行。不能见信知友。而不足与为善。安得不愕贻怅惘。如有所失。而继之以瞿然自责也哉。苟以为酷𥚁馀生。不宜以学自名。与人还往。有累于人。无益于己云尔。则弟不敢复以此事开口请教。不然而过于谦逊。无意相助。则今日舍吾尊兄。复向何人求新知而期以友道哉。但使群疑翳胸。夙愆依旧。而枯死空山而已。亦复奈何。至于书末道体之称。年前蒙辱札。赐以崇令德三字。故弟亦循例奉以称祝。不欲遽当。固知雅意所在。而亦不料其惊恶若是之甚也。日后谨当如戒也。克让自是美事。而亦有不当让者。求仁是也。求仁非别事。学问是也。学问非别事。不过是入孝出悌读书穷理。以明为人之道。而不幸世降俗恶。自有伪学之禁。士以此讳而不居。此何异求食而讳农。求行而藏步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0H 页
者哉。至于今日。诚多伪学。而反惹实𥚁。故稍知自好者务益讳。而其情有二。有欲内修实德而过恶标榜者。有恐不承权舆。以致人议笑者。此则弟之向所不免。而为人之私。岂以尊兄而有近于是哉。虽以过恶标榜者言之。恐亦不是。既有所恶者偏系心下。则此心已不虚。求道则自贵默识而多忽讲明。临事则先占便宜而求义之比。其独善之意。终归于自私自利。就其一人而言。固多嘉言善行。而似无害于世道。然若使人人传其言行其道。则其流之害。有不可胜言。是以退陶当举世讳学之日。常事韬晦谦约。而未尝不以学问自处。虽处林下而讲劘往复。不厌烦复。未闻其凡然而求志。尊兄若自谓不敢望先贤则亦有不然者。人苟欲为善则尧舜亦可期。况退陶乎。弟于此一事。窃为尊兄不取也。东莱先生曰为学不可令虚声多实事小。非畏标榜之𥚁。当互相激扬之时。本心已不实。学问已无本。此言诚可警今世学者。而吾辈亦宜深戒。窃想尊兄亦必有见于此。其意甚盛。然此在他人则可。在尊兄不可一向如此。陆桴亭曰道学不可过于畏人知。若过于畏人知。则其流必为乡愿。盖此事原无不可对人言者。若嗫嚅进退。或有或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0L 页
无。吾见其终于叛道也。又曰怕人说道学。只是自己力量小。不能有恒。若果有恒。自能转世界而不为世界所转。又曰做道学退㥘。必入乡愿。凡此数言。不可不一诵于尊兄。然所以如是不已者。非欲其求道不务真实心地。便僻向里。徒事危坐阔步。扬眉拭舌。打扮近俗所谓学者貌㨾。又以长笺短幅。捃摭古人糟粕枝叶之言。以往复赞美。而必效哗世取宠者之为也。诚愿实见得明命之在我者。有不容一日埋没放过。而无少迟疑。毅然以此事自任。大其胆而小其心。笃其功而缓其效。无安小成。勿顾旁讪。俛焉孳孳。以求日新。则如弟之愚蒙者。亦将见牖迷绳愆。与有幸焉而受赐大矣。目今时义。只可各自闭门却扫。尊所闻行所知。而不可以烦于书尺。况弟则尤宜韬光铲彩。而犹不能守戒者。平日之所望于尊兄既如此。尊兄方且逍遥林下。弟既不死则其心之所疑。何可不禀而请其可否也。然此亦可一论。不可再论。此后所望于尊兄。惟在不惜片言数字。随事警策。弟若有疑。则亦当献箴而不使旁人觇知耳。不审尊兄以为如何。近日进修节度。乞赐示及。以慰远怀。弟入秋来。夜长少眠。百感交集。其况可知。亡妻墓文。近或留念否。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1H 页
奉托既久。来头事故。有不可知者。幸乞思所以卒惠焉。深企深企。迫昏不备状礼。
与士复书
近从士安得见执事诗札。须眉意态。森然在前。不恨其人之隔年千里。况其诗。能自得师。一洗前日才高意偏之累。极用慰贺。然区区所贺。不为其诗之善变。盖将因此遂求成己之师也。诗而学杜。惟恐其一毫一发不相似。则大于此急于此者可知。吾不知可为执事师者。在古为谁。而执事胸中要必有祈向。苟移今日学杜之诚则何忧不至。此所以贺也。执事若曰学其诗而不学其人。不可谓学诗。吾于老杜。人亦未尝不学。岂可舍是求他。窃恐不然。子美忠义人也。诗固可学。忠义根于性。不可学而能也。然今执事之满腹轮囷。无愧此老。学其诗固也。但语默行藏。不得中节。则忠义反有以害人。此古今时义之不同也。苟不早师明哲。则终不能悟昨非而求今是。以存身晦迹而有待也。此别有可法之人。非学子美而可得者也。袁宏范粲非所望于执事。上而柱下老史。中而子房。下而幼安。岂非其人欤。诚于数子。慕而好之。若诗之于杜。则所得为如何哉。愚恐至是。诗亦不期进而自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1L 页
进。不亦为两得乎。此数人者。非平世之可师。而特此眷眷相勉。其时可哭。其情可悲。今春从叔父学道德半部。虽无所得。亦觉其意味不浅耳。懑旱诗。令人击节。继之以胸懑。但恐为傍人觑得。自有先后。想亦神到否。既戒守口而又复如是。还可笑也。自五月寓栖士安春间所僦人家。而当此霖热。若陷污沟而坐烘炉。病不离身。日事呻痛。恨不得奋飞往从于江楼。痛饮啸叫也。叔父避疠入獜峡。獜峡亦不乾净。方栖遑岭西闷虑。数首诗录去。其况可知。临书所怀如海。而要非笔墨可形。不胜瞻望。伏枕不具式。
与华人赵华书
今春蒙宠覆论联璧集。奖诩大过。已极感愧。至二序文。敬读未半。恍若洗我以善。真不朽盛赐。倘非閤下何缘得此于杨先生乎。一书不足。乃又再书。表扬之不已。其致意眷眷。实出望外。窃观文章。品法高密。词气雅畅。至论不佞辈出处情性。有得乎言外者多。其慧眼卓识。此亦可见。盖此苦心所在。不待后世子云而有知之者。得之海东。犹足为贵。况于上国。又况于大雅君子乎。然造门馆日。彼有以识我。我却无眼。与天下奇士促膝一席。不能交一句肝胆语。杨先生于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2H 页
我。诚千载幸。亦千载恨也。杨先生诗又若干卷可蒙颁示否。千万惟冀对时珍卫。
与仪韶书
相对时。固已虑此行。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但未知奉大闱而行否耶。八旬病老。随弱孙千里入瘴海。难保其利涉。否则去留情事。鬼神亦泣。此将奈何。然须以朱溪时告别。再昨秋求此。不得慰安而行。此已肠肚寸凿。况渡江回顾之心乎。铜津哭别。岂谓复面。乙巳以来。岂谓有今日耶。固知万事无不有。而未有若此之多嬗也。昨见峻侄书。略报初五消息。或定珍岛。姑未 启下云。果是珍岛。而已启行否。仆初欲出送。自至日得腹痛泄證。苦痛八九日。又添伤寒。似解未解。夜则尤痛。势不跨马。独卧穷山。南望垂涕。此何异路人也。入海生理。既未有相助。则空言指挥。宁不如任其水到渠成。而但所耿耿者。顾莫切乎素位处顺收心助学耳。窃见左右气禀明敏颖悟。殆少其伦。可敦厚醇谨。诚有所不足。加以骄吝未除。好恶多偏。盖经传之疑义异同。事理之情伪是非。不待极力研究。而所以剖析勘契。自多超诣。往往发前人所放过。此其颖悟。亦有非卤莽俗儒所可及者。以此遽自轻信。苟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2L 页
非程朱。则低看先贤之意。反胜于尊畏。而至欲以一失掩其全体。虽有可法。只视以老生常谈。不肯轻许。至如先辈之事业文章。亦不无抹摋底意。勿论其所见之得失。气象局量。已自不好。此可见骄吝之有根。而若其所以自治。则不自觉其多所放过。心有所好。则虽或知其不善而愈益爱护。不欲人之少加疵议。心有所恶则虽或知其过当。而惟恐人之有所恕谅。甚至于角胜之意。横著肚里。遮拦挫抑。随处发见。此则由于气质之偏。而且应接云为之际。礼貌太简。辞气少和。掩护消沮。尚先于公明洒落。英锐之过。反多迫促。此不可专诿气质。而凡所以读书穷理者。将欲变化气质也。以左右之高明。惕然自省。则何待数月半年而一变至道也。惟愿反身而诚。宁拙直毋轻俊。宁过于质朴。毋近偏隘。宁为无闻之善人。无为有弊之君子。何幸如之。此非如愚愦愦者所可箴。而相见未易期。书尺亦当间阔。故敢此有献。幸勿以其愚而忽悃款也。仆近以病忧。殆癈看阅文字。虽免歧路之役。而被魔如此。命也奈何。痛苦少间。则时看论语二程书。意味视前日自别。恨无由对讨多少。外姑若欲以明春往会。仆病今虽如此。幸少可则欲扫万陪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3H 页
往。而近日事何可必也。然天岂忍使吾两人久违耶。千万卧草不具。只祝行李慎旃。随遇而安。
上郑相国书(丁未)
窃伏闻閤下又不免行。此何世运耶。岂昊天终不欲复耶。丙申之拜。今为一纪。归自岭海。每思一趍门下。请承嘉诲。而三年内营九葬。又无家室。栖遑歧路。阻夐至此。区区慕郁之极。若负大荷。至寒比甚。体候万福。先伯父墓道尚未有表识。必欲得门下之笔。以昭示百世。此意尤悲。然恐烦静养。久不敢请。更思之。清阴先祖八十馀。尚作一二情厚文字。又尤庵先生自耽罗被逮来也。诸父乞得先王考墓文于缇骑杂沓之间。岂以门下之精力。不及先辈。而有所巽让哉。玆敢仰请。或可蒙夜气之馀。留念一挥洒。以卒其惠否耶。先伯父家法。固亦门下之所知。今不须言。而要只是一个直而已。此诚为继述之大节。而其世世不见。亦由是也。伏望以此为一篇命脉。上下发挥。略其细而论其要。成十馀行文字。如明道先生墓表及屈原传论离骚一段。如何如何。冤愤祈望之至。妄论及此。伏想有以矜察而不罪也。某义当躬谒。而适病剧。但使从侄拜纳状草。尤不胜悚恨。千万只祝神明所劳。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3L 页
对时增福。
亮儿婚书(己酉)
内外诗礼。久仰大贤之遗风。中表婚姻。式遵先达之美意。恭伸牺币之典。愿效鲍家之迎。伏承尊第五女子。徽仪先姆训而罔愆。令誉洽宗党而夙著。而仆之子亮行。流离岭海。遂失恃于十龄。孤陋家庭。素无闻于六艺。猥以如兰之同臭。获许采蘋于微门。桃源一千春。永结朱陈之好。箕畴九五福。可占玄仍之繁。是承我祖考之休。允自玆先人之礼。
与俞子恭书(庚戌)
月初拜慰状送河上。关照否。葬礼有日。哀陨想益罔极。从益谦闻又见夭惨。此何天理。抚孤救茕。兼管细锁。病躯其何以堪耶。悲系尤至。先叔父文集。今夏得从氏书。初不详报。只云开役𩿨亭。意谓诸贤区画。必本义理。虽不得已取资江都。而犹嫌官舍。就彼开役。乃者忽闻出付昌准。使受京司价物。又从而计朔工。此亦可忍也乎。今日之义。为子侄者。只当抱伏穷山。他日散亡。有不暇顾。虽在门生。亦宜各誊一秩。宝藏潜玩。如贤者之为。诚惧散亡。必欲及今印看。则当聚议僻处。各出私财。从容了事。不可张遑于通邑大都。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4H 页
况希觊其有赖乎。今使陶靖节李文纯之门生子侄。乞钱于颜光禄。藉力于芑之党。惟以成就其集为幸焉。则识者谓当如何。况今日大义至痛。有不可同日语者乎。此不过急于省工费广传布而已。其于全不体先生平素之志何。孰谓贤者与闻而亦不能已之耶。吾辈数十年读书讲道。将安所用。自闻此事。错愕駴痛。寝食不甘。而无所控告。窃附春秋责备之义。不能不一言于贤者。乞毋以随时通变之论。为第一义。平心反求。必图善后。毋贻斯文之羞幸甚。苟在义无愧则虽失全稿。亦何伤也。
与士元书
至月因苔村便。拜领赐书。慰贺之极。方谋书候牙寓。令儿趍侍。信亦继后承晤。信宿而归。忽蒙从氏兄传致手翰。此计归虚。殊觉缺然。但审严冱。静履冲裕。此则多慰。前书外除情绪。多少悽切。自令人感涕。以吾兄孝思之靡极。安得不然。顾此顽衅。不省慈颜。廿日而免于怀。此何以为人子。庶得以自尽。惟在于后丧。而流离岭海。获侍筵几。不满数旬。虽羁囚号咷。所以尽节。不无其道。而滚急放倒。亦不能循礼。不孝之罪。益无所逃。俯仰惭痛。恒欲无生。今承来教。在于信也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4L 页
羡。亦何由得也。抚躬怵惕。继以涕血。既不能即死。则宜日近强辅之侧。观感自励。免为禽兽之归。而此亦未易。奈何奈何。人心道心说能所之疑。蒙明谕不胜忻释。道心则灵觉之气以下。不曰由乎性命。而但曰不待形气。则此若以形气占尽所感地头。而性命无与于所感。高明于此固善疑。然其主意。曷尝以能感之气。不待形气。又不待性命之为。所以便为道心也哉。特急于就气分别能所之不同。故自不暇及所感之有理气两路也。非谓所感只有形气一路也。凡心之所感。不由形气则由性命。未有不由形气性命而自动者。既曰不待形气则其必有性命。不言而自跃如。况此一节。专欲辨气有所能之分。则语势不得不如此。初不以形气占尽所感地头。而性命无与于所感也。又况上文曰性命形气之分。只在于所感。则性命之为所。固已言之矣。又结之曰特为性命之宗。(此谓道心由性命。故为宗。非谓为性命所宗。)其果以能感之气。不待形气。又不待性命之为所而便为道心也哉。所感由于义理则为道心。由于躯壳则为人心者。可谓善发人道心界分。而其于先叔父本说。恐似有未究者。乞更加细玩。五行之各具五行。年前有以此来问者。略有所答。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5H 页
而仍思一行生四行。至火生金木生金金生木。推说不去。故有所提禀矣。所引上蔡之说。其于五行之理。明其居一而具四者得矣。又五行一阴阳云云。亦能明各具之所以然。不胜钦叹。而恐不若先明其用之具四。使得以因用而知体矣。但自于其用处。动辄相须。至一行之兼四行。隐约可推一节。恐不必如是为说。初不就一而求其四。但欲以五殊之质。动辄相须。明一行之具四行。则似未甚衬妙。鄙意一水也。以味则具五。一火也。以色则具五。一木也。以气则具五。一金也。以声则具五。一土也。五味五色五气五声皆具。水火金木。亦莫不然。而特举其一者。欲因一而推其四耳。然则五行之居一具四。互为经纬。而五性亦具者。于此可见。(彼谓物不禀五性之全者。吾不敢信。)如来教所云水之壅决。必须畚锸甾土之属。煎熬必须釜鼎薪火之类。则视此义例不同矣。如有未契。乞赐一一卞析。盖直指一行生四行而言则水固生木。亦生火(如积油生火。海中龙火。)亦生金(如丽水生金。)亦生土。(如黄河泾水之淤。)火固生土。亦生水(如烟窦蒸湿生水。丹砂生汞。)亦生木。(如本草所载西域火山生谷。凡煖气生草木是也。火于五行。有形无质。因物成质。故火山成谷。煖气生草木。似土居其间。然皆火气之功也。)独生金无可推见者。木固生火。亦生水亦生土。(如古木内朽者为土。)独生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5L 页
金无可推见者。金固生火。亦生水亦生土。(如冶炉矿滓。)独生木无可推见者。(如苏铁木枯死。以铁屑培壅。插钉其体则苏生。可谓金生木。而终非即金质化生。类例稍异。生木之理可见。而不可直谓金生木。)土固生金。亦生水亦生火(如自燃炭地火火井之类。)亦生木。(土则不须言。而备例故及之。)火木固不能生金。而以色味则具焉。不害为一行各具五行之实矣。黄商伯所论仁发而为爱以下诸说极精详。亦可发明五性之居一而具四矣。横渠书此无横渠集。性理大全不得考见。当俟间更禀。数年来不问其所事。近观云为不至甚孟浪。向来虚矫。亦能自治。又欲闭门。以经籍自娱。若不失今日作止。则庶或免大悖。而却恐规模小而便于占便宜耳。渠每言丈席过谦。不肯谆谆诲谕。不胜闷郁。乞吾兄自今随问详答。随事矫正幸甚。南轩尝使门徒质疑朱子。又以书请详答。吕子约非无东莱而必受业于朱子。朱子亦不以东莱辞焉。此非可法者乎。况如信愚愦愦无足道。惟恐其似己。恐不但自误而已。万万火升灯昏。呼倩不多及。惟祝对序加爱。伏惟下照。
义理天下之公。不厌往复讲磨。而然此在今日。亦未易言。然弟之于兄。何敢存彼此之迹。此后但当依教极言仰质。兄亦不惜一一镌教。虚己也太谦。来示似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6H 页
然。此固偶未照检。何必致叹也。
答李凤祥
 黄氏曰体之虚灵。言具众理。用之微妙。言应万事。按就章句明德之训而分体用。则当以具众理为心之体。即或问所谓管乎天地之理者也。以应万事为心之用。即或问所谓主乎一身者也。盖心之体用。当以具众理应万事当之。而虚灵二字所以形容心之体段。不可但谓心之体也。就章句格物之训而分体用。则当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为理之体。即或问所谓散在万物者也。以人心之灵莫不有知。为理之用。即或问所谓不外一人之心者也。心之体之虚灵。管乎理之用之微妙。即所谓虚灵洞澈万理咸备者也。理之用之微妙。具于心之体之虚灵。即所谓天命之性不外吾心者也。由是观之。则用之微妙。盖指理之用。而黄氏误以为心之用矣。未知如何。
理之体用心之体用一段。前冬对讲时。左右似以虚灵为心之体。而不言其为心之体段。故追后思绎。不能无疑。有所奉问矣。来示具众理者心之体。应万事者心之用。虚灵二字。形容心之体段者。正合鄙见。恐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6L 页
似精确不可改。而但心无体。以理为体云者。下语有病。不必如是为言。盖心之寂然不动者体也。感而遂通者用也。既曰寂然则具众理在其中。非具众理则不可谓心之体。然直曰心无体。以理为体。则误看者必认心为性。且有心为长动之嫌。不若曰具众理者心之体。应万事者心之用也。虚灵二字。通寂感而言。苟非虚灵则不可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然则虚灵非心之体。而为心之体段者无疑矣。附纂黄氏之说。以用之微妙。为应万事者。诚以朱子之言理之用者。误以为心之用也。似不能细看或问语意。然用之微妙四字。尽难看。以用字属之理。骤见似不稳贴故也。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7H 页
答李凤祥
昨见峻侄书。略报初五消息。或定珍岛。姑未 启下云。果是珍岛而已启行否。仆初欲出送。自至日得腹痛泄證。苦痛八九日。又添伤寒。似解未解。夜则尤痛。势不可跨马。独卧穷山。望南垂涕。此何异路人也。入海生理。既未有相助。则空言指挥。宁不如任其水到渠成。而但所耿耿者。顾莫切乎素位处顺。收心劬学耳。窃见左右气禀明敏颖悟。殆少其伦。敦厚谆谨。诚有所不足。加以骄吝未除。好恶多偏。盖经传之疑义异同。事理之情伪是非。不待极力研究。而所以剖析勘契。自多超诣。往往发前人所放过。此其颖悟。亦有非卤莽俗儒所可及者。以此遽自轻信。苟非程朱则低看先贤之意。反胜于尊畏。而至欲以一失掩其全体。虽有可法。只视以老生常谈。不肯轻许。至如先辈之事业文章。亦不无抹杀底意。勿论其所见之得失。气象局量。已自不好。此可见骄吝之有根。而若其所以自治。则不自觉其多所放过。心有所好则虽或知其不善而愈益爱护。不欲人之少加疵议。心有所恶则虽或知其过当。而惟恐人之有所恕谅。甚至于角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7L 页
胜之意横著肚里。遮拦挫抑。随处发见。此则由于气质之偏。而且应接云为之际。礼貌太简。辞气少和。掩护消沮。尝先于公明洒落。英锐之过。反多迫促。此不可专诿气质。而凡所以读书穷理者。将欲变化气质也。以左右之高明。惕然自省。则何待数月半年而一变至道也。惟愿反身而诚。宁拙直毋轻俊。宁过于质朴。毋近偏隘。宁为无闻之善人。毋为有弊之君子。何幸如之。此非如愚溃溃者所可箴戒。而相见未易期。书尺亦当间阔。故敢此有献。幸勿以其愚而忽悃款也。仆近以病忧。殆废看阅文字。虽免歧路之役。而被魔如此。命也奈何。痛苦少间。则时看论语二程书。意味视前日自别。恨无由对讨多少。外姑若欲以明春往会。仆病今虽如此。幸少可则欲扫万陪往。而近日事何可必也。然天岂忍使吾两人久违耶。千万卧草不具。只祝行李慎旃。随遇而安。凡有疑义。随笔劄示。以慰远怀。
答李凤祥
入海后能看大学否。恐心神日驰马江。未易如计。病里略检身心。从前不能变化气质。而事多颠倒。专由于胜心客气。而客气分数尤多也。既乍知病痛所在。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8H 页
欲加自勉。而未有严师畏友左右警励。易致因循。此甚懔懔耳。作此书夜。为制药来鲁陵报德寺。出望南天。星河烂然。松桧森森。寒磬又消魂。此时此情。非纸墨可形。惟当神会耳。书毕香盘报四更矣。
答李凤祥
别后已改序。不审初夏。寓况凡百佳安。越中本清凉。而今年似已早热。况海瘴日涨。其何以堪遣耶。看字工夫。能如计无间断否。自觉有所进而益可以自信否。示及一二。既见无可语。未见则便觉有无限合商量之教。可谓先获也。近困忧病。实未有开卷自娱时。以此心中益不快。然有时中夜起坐。细检既往。悔吝毛生。病痛所从来。固多根因。而百祟皆坐立志未固。不能以圣人自期。殊觉恐惧惕厉。尤欲以未死日月。勉焉孳孳。而益痛严师强辅。无复可赖者耳。想闻此亦同此怀而为之慨然也。若不以圣人自期则多退转。退转不已则每甘自处于稍胜流俗。而反以苟免显然罪过为幸。不亦可哀之甚乎。此诚近日所自悟。而不可不使仪韶一闻。故试此缕缕尔。
答李凤祥
承五月十六六月初九两书。审瘴疟至于三发。元气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8L 页
殆无馀地。惊虑曷胜言。今年歊热异常。坐茂林清凉者。犹欲狂叫踏层冰。况火维涨海。内焦表铄乎。信后又过一月馀。调候凡百如何。数日秋气生。能有苏意而稍向安否。闻病中心地净洁。时阅大小学。新疑迸出。此真好消息。恨不得致此身于其侧。与共呻喟讲劘。所欲往复者。后便详细报来。以慰嘘伫。初夏偶因一宿儒提说。略看启蒙一回。甚粗率。欲再理。病加而止。仍废文字工夫。过者已如此。来亦可知。每鸡鸣睡觉。则此心戚戚然若负大何。因是细检数十年伎俩。只是成就得一个劳攘。悔萌馀不无好意思。及至平朝接物。动静云为之合天则者少。不合者多。以玆多不快时。然前此亦不知为悔。而今乃如此。此或如病人不识痛𧏮。少定则觉痛而然耶。益知变化气质。惟系敬义夹持。而不可责之于文字讲说也。数昨伯春来过。留五日而去。言论气象。视昨年无甚长进。深加规勉。渠亦纳警。殊有观善之意。益恨左右之在天末也。但临归忽请讲道德经半部。不能谢却而有所授受说话。所事非所勉。追思可叹亦可笑。时奇初不欲闻。而因风入耳。无非骨青。天实为之。谓之何哉。吾辈只当反忧其心之治乱。外至者本不欲横着肚里耳。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9H 页
答李凤祥
细观来书辞意。其有得于存察。不比前日。苟如是不已。则岂不日有所进哉。不胜钦叹。生实无可以籍手为言者。深自愧疚。大患终在志不率气。甚少清明时节。以此常不快耳。近欲与儿辈共事小学工夫。恨不得同之。以资相观而善。日用云为间。必有所得。乞勿惮烦一一报来。慰此悬悬幸甚。自杏亭深入四十里。缚屋数间。将欲往来偃息。其地江山极清绝。数日前扶病往游。独挐小舟。沿洄岩潭之间。矫首天南。云海渺然。益令人消魂。庶弟允谦适来会。使画杏亭所居送似。乞付座右。时赐见忆。
答李凤祥
病中得前月惠复。细审入秋来凡百。瘴痾已苏。专意读书。甚慰此怀。仆阴疽发脑后。屡绝而苏。多用蔘黄内托之属得不死。可谓病不能杀人。命亦至顽矣。痛楚时惟愿速化。而但以病兄弱儿及津边。不能不恨恨。然自觉无许多顾系。少差反有自重之意。人情可笑。今则疮口几尽合。似无深忧。而尪削特甚。枕席起坐须人。复为完人。不可以此岁期。亦复奈何。箴戒尽是顶门一针。谨当佩服终身。启蒙夏初偶因一宿儒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29L 页
自言致功。要与一讲。恐失机会。略略质疑。旋以病昏而止。非欲故舍论语而急此书也。今夏神气惫薾特甚。勿论紧歇。不能看出一部书。此殆肿祟已兆而然也。如明者于河洛理数之宗。晓解固不难。而不求其融会贯通。只以假令之易解。视以形以下而已。则恐非朱子之本意。小学闻方熟读。不胜欣耸。此亦与伯春近事下学工夫。意思较平实。益觉数十年劳攘。徒增捍格。而恨不与贤者相观。日受切偲耳。示问目中间不无商量处。而多缜密精透。可见静里用功不浅。谨俟病间。把笔一一报去也。
答李凤祥
达侄去时有书关照否。入冬以来。漠然无闻。今年寒威。生来所未见。未知海中不然。而静中眠食。一向安吉否。近日工课。能不断续。日用动静。渐觉循序有进耶。前来疑义。俟神气小安。口呼答去。然一涉纸墨便别。终不若对面往复。惟在用神逆会。如有未契。乞须再示。今日除是此一路可以通志。而窃想天亦不罪。非若平日可已而不已。非细事也。因答西铭。将理一分殊。有所反复研究。殊觉见处渐明。涵养亦似有力。诚非小幸。盖不明则无以涵养。不养则已明者亦不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0H 页
为己有。追求既往。非不知有此一事。而不能真知。故未曾实用力。所以七颠八倒。了无所进。每见程夫子对门人见到之言。多用善自涵养话柄。甚不快意。到今始觉其有味矣。不能涵养则旋得旋失。戒之戒之。此言本不新奇。而在我有新意味。故聊此奉闻耳。
 朱子曰西铭有个直劈下底道理。又有个横截断底道理。黄直卿疑之。以为每句直下而观之。事天事亲之理皆在焉。全篇中断而观之。则上专是事天。下专是事亲。各有攸属。今按勉斋之说。固为有理。然以朱子他语推之。则所谓直劈下底道理者。就一篇中直下而观之。统体一个理一而分殊。盖理固一也。然乾则为父。坤则为母。人物则为子。而子之中以天生定体者言之。有同胞有吾与。有宗子有家相。有长有幼。有圣有贤。有颠连无告。以人为作用者言之。有子之翼。有纯乎孝。有悖德有贼。有不才有惟肖。有述事有继志。有无忝有匪懈。有顾养有锡类。有功有恭。有归全有顺令。而天之于人。又有厚生玉成之别。人之于天。又有生顺死安之分。可见其分之殊。然其理则初无二也。即所谓直说底理一分殊也。所谓横截断底道理者。就一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0L 页
句中横截而观之。句句皆是理一而分殊。盖理固一也。然乾坤自乾坤而父母自父母也。既曰予藐。而又曰混然也。(曰予则别于乾坤分殊也。而曰混然则混合无间理一也。)吾之体性与天地之塞之帅。自有间也。民物之于同胞吾与。亦非伦也。大君之为宗子。大臣之为家相。本假借也。凡世之高年孤弱与吾长吾幼。有等差也。圣贤之云与合德其秀。有名实之殊也。天下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与吾兄弟之颠连无告。有亲疏之别也。其曰子之翼曰纯乎孝曰悖德曰贼曰不才曰惟肖曰述事曰继志曰无忝曰匪懈曰顾养曰锡类。皆事亲之事也。曰于时保之曰乐且不忧曰违曰害仁曰济恶曰践形曰知化曰穷神曰不愧屋漏曰存心养性曰恶旨酒曰育英材。皆事天之事也。底豫待烹归全顺令。言事亲而事天者在其中也。厚生玉成。言事天而事亲者在其中也。存顺没宁则又合天人而言之也。可见其分之殊。然其理则固无二也。即所谓横说底理一分殊也。盖自分殊处言之。虽有此两端之别。然均之万物为天地之子。而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则所谓理一者。初无横说直说之殊也。以是观之则朱子之意。似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1H 页
出于此。而勉斋之说则只就横截断中。强为分属。而反遗却直说底意。且所谓上专是事天。下专是事亲云者。施之于底豫待烹归全顺令等句。亦有所难通焉者。恐非朱子之意也。若龟山则不及横说底意。只言直说底意。而亦不周尽。非但第二书之说为然也。语录所云用未尝离体之言。盖亦只是直说之意。此其所以见讥于程子者也。然直说者易知。横说者难辨。故朱子解义。只著紧说尽横说之义。而直说之意。自在其中。盖未尝偏废其一。而西铭之义。始无馀蕴矣。
此即西铭一篇宗旨也。见得极精详。为说有条理。甚善甚善。大凡勿论直说横说。通篇只是明理一分殊。作两段则只是天人。然天人乃所以为理一分殊耳。若直下看则理一而分殊森然。横截看则分殊而理一浑然。又横截中有理一而分殊者。有分殊而理一者。实有统体句句纵横错综之妙。龟山之见讥。固失之浅看。至如勉斋。师训不啻明白。而反有所疑。殊未可晓。但直说则宜推理一为说而明分殊之在其中。横说则宜主分殊为说而明理一之在其中。而窃观来说非不知此意。而上段直说。但曰理固一也而已。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1L 页
而子之中以天生定分以下专言分殊。此固理一易见。分殊难辨。故必欲着紧说此一边。然汎言则未害为发明本意。若对横截说则体用宾主之间。语势恐不如此。若集解揔论。双举理一分殊而无少偏重。既曰一统而万殊。万殊而一贯。此西铭之大指也。然后乃结之以无适而非所谓分立而推理一也云云。此一节虽主发明分殊。而语序亦极匀停。自无偏重。横截说。可谓绝渗漏。言事亲而事天在其中以下。语尤圆畅。
 西铭解义。既曰人禀气于天。赋形于地。又曰乾阳坤阴。此天地之气塞乎两间。而人物之所资以为体者也。由前之说则是独禀气于天也。由后之说则是并禀天地之气也。朱子曰天地之间。本一气之流行。而以其动静分之。然后始有阴阳刚柔之别也。以此推之则前说是以一气言之者。而后说是以二气言之者否。
气一也。以待对言则专属于天。以流行言则无间于地。前后所言。各有攸当。来谕一气云者。有语病。
 西铭解义云凡有形于天地之间者。若动若植有情无情。莫不有以若其性遂其宜焉。有情指动物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2H 页
而言。无情指植物而言否。抑或有情统指有生意者而言。无情则又下此一等若枯槁瓦砾之属否。若其性。是指动物而言。遂其宜。是指植物而言否。或有情者当若其性。无情者当遂其宜否。或统指若动若植有情无情而言否。
未知朱子之意果如何。而愚意则有情统指有生意者而言。无情指枯槁瓦砾之类。若其性遂其宜。的是浑说。不可分属。
 西铭解义中于予玆藐焉处。只言人而不及物。于吾其体吾其性处。兼言人物者何也。岂予字与吾字亦有分别而然耶。抑别有以也。
西铭一篇。本为以人事天而作。父乾母坤而能尽子道者。万物之中。惟人为然。此所以为三极者也。所以首句特言人而不及物。以为纲领。至吾其体吾其性。虽亦主人而言。然既曰天地之塞天地之帅则万物之生两间者。与吾同体。与吾同性。于此可见。所以第二句始兼人物而言也。曷尝以予与吾。有偏全之别而然也。
 夫子论学于乾之九三曰忠信所以进德也。于坤之六二曰敬以直内。固为万世学者不易之大法。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2L 页
而朱子于大学章句诚意章后论。举进德之说而结之。正心章后论举直内之说而结之。盖本文言之意也。其所以然者。岂不以诚意之事。为善去恶。有乾之决。正心之功。收敛紧密。有坤之德乎。凤祥妄意窥测如此。未知是否。
忠信进德。是乃诚意。敬以直内。是乃正心。所以必引用。而为善去恶之勇。敛密静一之义。自在其中。若曰只为取决取德而引用云尔。则语似警新。而实不浑然。恐非朱子本意。
 程子曰虽无邪心。苟不合正理则妄也。乃邪心也。延平李先生曰人心中大段恶念。却易制伏。最是那不大段利害。乍往乍来底念虑。相续不断。难为驱除。凤祥尝以此意求之于大学之序。则似当为正心之工。盖此两者。既不可谓之邪恶。则是除去此等念虑者。是有善无恶以后事也。然一念之不实。亦不可谓之诚意。未知其果为诚意耶。为正心耶。此真紧切节目。不可以不讲者。然不敢臆断。伏望细入思量。明白见教如何。
程子说。与延平说。本意不同。程说通君子众人兼思虑事为而言。所指者广。延平说只是思虑。而既曰制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3H 页
伏恶念则所造已煞高。似非延平以下所可与议。然乍往乍来之病。只当责之于诚意。不当责之于正心耳。此与正心之馀波未定。实有不同。今以难为驱除见之。除是大段着力。可免此病。正心工夫。只是一察字而已。尽容着力不得。
答李凤祥
昨年八月出手书及去腊书。用慰至今。但无答经年。必致怪郁成癖也。不知履玆新序。动止益安善否。违大闱奄为四年。诸谪多移近。而独囚穷溟。上天愈邈。每念至骨薰肠结。况当之者乎。仆去八月晦上太白。穷黄池穴渊。由五十川。沿海观镜浦。入五台。饮于筒。留三日归。越十月望出山。从兄于保宁新舍。自今欲闭户息影。而命本劳屑。恐未易得也。静中功课。必多可闻。恨不得同处数月。以慰此怀。近日如有劄疑。必送示。昨年别纸所示。多可警甚善。其时欲即逐条答去。因循至此。甚愧甚愧。仆读论语。已为三年。了当尚无期。不啻似做不做。有何所得可以奉闻者耶。但一两年来。自觉客气外慕。似渐退听。有求随处安义之意。此亦关变多气衰而然。何敢自谓有所存察耶。比来益觉为学至易而至难。至难而至易。然其要只在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3L 页
尽为人之道而已。六经圣人所以修道而为教者也。徒读而不践。其罪有甚于不读者。以是恒懔惕耳。亮儿昨秋送闵友士元所。使学大学而归。气象规模。似胜数年前。不无可望。殊可幸也。
答李凤祥
 朱子于论孟或问。后来全不修削。又每动人勿看者何也。如以为指斥前辈。恐学者转而趍薄。则(紫阳年谱中有是说)中庸或问中辨析诸说之失。亦不为小。非独此书为然也。且义理精微处。必须深察明辨。然后可以得圣贤之本旨。岂以捃摭为嫌哉。如以为未暇。则朱子于楚辞韩文之属。犹且费力著述。岂其未暇于论孟。而反急于词章乎。朱子之心。必不然也。意者已有集注。不欲学者更费精神于此也。盖论孟集注。比之庸学章句。则详略悬殊故也。但未知于论孟则主详而不用或问。于庸学则主略而必用或问者。又何意也。
此亦尝致疑。然恐此既有集注。十分停当。善读者自可晓解。而更看精义或问则亦必益明。有何不可。不善读者。苟不得于集注。则虽看或问。愈易缴绕而徒费精神。故不欲看取。然则劝勿看之人。恐是不自得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4H 页
者。岂必人人而如此也。况有详说则或问尤不急。论孟之于庸学。集注章句。详略悬殊。愚未见其必然。盖大学是论学假令。而既多错简。不可不详言更定序次之由。而章句体例。只释其本文之义。则不可以委曲详备。而变其体例。中庸是明道之书。训释尤难。常恐经文注解。各为一篇文字。反使学者有所泥末而迷本。故尤所兢兢。此所以必须有或问然后。可无毫发遗憾。其于庸学或问尤致力者此也。语孟本自明白。苟依集注虚心善读。反复玩味。则自可逐节晓解。非如中庸之难解。又非如大学之多所更定而必待夫或问之发明。故不欲其必观或问。若谓集注章句详略悬殊。则恐或未必然。
 东莱吕氏曰养生养心。同一法也。盖人受天地之气以生。体由气完。气充乎体。心者其精爽也。理者其本原所以然之故也。是以气清则心明而理著。气浊则心昏而理蔽。由是观之。则心之昏明。专系乎气之清浊。而养其气者。即所以养其心也。大抵害于养气则害于养心。害于养心则害于养性。欲养其性者。去其害于养气者而已。不知致养其气。而欲养其性者。远矣哉。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4L 页
气有浩然血气之分。盖本一而末二。浩然之气。必须集义可养得。血气之气。虽只求澹泊宁静。亦可养得。若指浩然而言则养气而养心养性在其中。若徒知养生而务去其害气。以求澹泊宁静而已。则易归修养之流。而凡于伦彝职分所当尽处。不能不有所阙略。此所以不免自私而为末二者也。养其气者。将以养其心。养其心者。将以尽其性。安有自私而能尽其性者哉。此又不可不察也。
 古之圣贤。不累于天下之物。故能通天下之理。不与于天下之事。故能成天下之务。夫天下之物。至众至多。而其心之湛然者。终日与应。而未尝为一物之累焉。则得无清乎。天下之事。至烦至赜。而其身之凝然者。终日与接。而未尝有一事之与焉。则得无安乎。心清而理著。身安而事治者。乃表里自然之符。非有意而为之也。若夫心之不清而能见于理则亿度累中而已。身之不安而能成其事则权谋计数而已。何足称于圣贤之门哉。是故欲通天下之理者。必先清其心。欲成天下之务者。必先安其身。不累于物者。清之源也。不与于事者。安之本也。圣贤事业。固未易一言尽。然其大旨。恐亦不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5H 页
出此也。由是求之。则不累天下之物而卓然有立者礼也。能通天下之理而粲然有条者智也。不与天下之事而截然方正者义也。能成天下之务而浑然周遍者仁也。圣贤之道。仁义礼智而已。虽以颜曾思孟之贤。岂能加毫末于是哉。教者教此而已。学者学此而已。后世教学不明。而其过乎此者。常求不累物不与事。而无得于天下之理。不能成天下之务。则厌动求静而仁智之道息矣。其不及乎此者。又欲通于理成其务。而心累天下之物。身与天下之事。则弃本趍末。而礼义之风泯矣。
思索至此。非不深切。终不免老佛之归。可谓智者之过。尊试看孔孟程朱之训。亦尝有一语近于此者乎。建立宗旨四字。亦非圣门之言。况所谓宗旨。在愚见未保其无病。心之不清而能见于理。皆归之亿度而已。则平人之良知。亦可谓亿度乎。身之不安而能成其事。皆归权谋而已。则慷慨之杀身。亦可谓权谋乎。欲通天下之理。必先清其心。则除是先正心而后格致。乃可如此。欲成天下之务。必先安其身者。固自有见。然亦与先修身而后齐治。实有不同。何其异乎吾之所闻也。又何足称于圣贤之门哉。虽以周孔之圣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5L 页
伋轲之贤。岂能加毫末于是哉及仁智之道息矣礼义之风泯矣等语。辞气虚𢐟急迫。全不类涵养人语。切宜反而自思。此恐本于物物而不物于物及舜己不与焉两语而附衍己意。然所谓不物于物者。酬酢万变。一于忠恕。而未或物至而化物也。然而纯笃恳恻。不已于顺应之中。所谓己不与焉者。叙秩命讨。一循天则。而未尝敢以己私杂焉。然而忧勤惕厉。自在于笃恭之中。何尝但求其心之清。而先恐一物之或累。但求其身之安。而先恐一事之或与哉。此不几于老佛之自私身心而外事物者乎。窃愿高明深思其病根而亟改之。
橧巢集卷之七
 祭文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6H 页
祭洪公夏瑞(龟祚)(丙申)
维岁次丙申十一月丁巳朔二十日丙子。友人安东金信谦。谨以近故进士洪公之柩。将过湖中。而病未克会其入地。玆具鸡酒之奠。来诀柩前。文以侑之曰。呜呼。子若雨复启安愚蒙。凡玆六人。十年游从。年纪虽差。志无不同。然余于子。雅慕独隆。不以其文。不以其容。亦不以才。所贵者衷。人忮我恬。人蔽我公。言必感慨。嘿则温恭。奚求不宜。识造渊崇。逮子苫垩。不见三冬。子谓文章。转觉无庸。经邦范家。本孝与忠。率是以往。物无纤洪。皆吾职分。匪学曷穷。嗟惟吾党。盍亦下功。窃观子志。敛华反躬。我慕愈深。愧我倥侗。何妨剧谈。相与磨砻。援古證今。反复昭融。慨世乖漓。莫可䌤缝。惠好前期。江海云松。今也则亡。其慕为恫。呜呼。孰知子操。百不一充。孰延子名。灭若烟虹。子昔一视。死生穷通。在子何戚。生者沾胸。终南夜枕。莲谷春钟。莹澈须眉。激昂喉咙。津津笑谑。可忘遗风。遗风可忘。奈何其中。呜呼夏瑞。自古而然。我又何怨乎上天之梦梦。
祭睡村李相国(畬)(戊戌)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6L 页
自夫世道污隆。斯文屈伸。士君子言议进退。鲜见其雍容有度。终不至于失身。况乎名德愈隆。以矜式当世而模范后学者无几人。若惟先生。资性之清裕。气味之温醇。而辅以经术之精专。文章之雅驯。则自有家庭之渊源。以是而扶树士林。以是而标准缙绅。以是而进也。若獜凤之祥而圭璋之珍。以是而退也。若韦布之素而丘樊之沦。亦以是人于其始终。虽不悦者。未敢有瑕颣之言。此先生所以允承哲祖之德。而吾党之所向仰而瞻依。若景星与灵光然。呜呼。斯文之是非不明殆三十年。及夫邪论益肆。义理愈昏。自公卿大夫。以至学庠四方之士。莫不奔走叫阍。然激 天心而愈咈。烦 圣聪而益棼。于是乎先生之一言明穊(一作概)。独蒙 圣主之乐闻。曾未几何。是非大定。邪正斯分。廓然若扫阴翳而睹清旻。然则斯文一脉。虽谓赖先生而不坠。未为过论。方是时上下之注属于先生。庶几论道岩廊。匡辅 君德。而乃浩然长往。若不以宠利而居焉。其高风雅操。绝异于时乖事变。卒不容而归于田。信乎先生之言议进退。大有关于世道斯文。而卒为后学之师表。昭代之名臣。今先生之没也。无问贤不肖识与不识。且为歔欷而涕涟。而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7H 页
况某等。失其向仰瞻依。而稽疑之无所。考德之无门。呜呼。恫容光之将閟。攻文辞而来陈。有胾在俎。有酒在樽。合微诚而献荐。冀英灵之歆存。
祭一庵李公(器之)(壬寅)
维壬寅岁五月五日。一庵李士安以横逆死于狱中。越四日癸巳。始得收尸纳棺。下湖中。将与其大人同窆一邱。友人金信谦。一恸而送曰。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今日兄所宜知而不知者。不忍言。亦不忍不言。呜呼。先大人去月廿四被逮。踰秋风到汉江。以晦日受 命。淳丈显兄。皆巧违中路。不得面诀。先大人独执凤手。问兄生死。其夜士祥与禧敬辈袭敛。翌朝淳丈显兄追至入棺。乃引向公州之竹室。吾伯父亦先先大人一日受 命于星州地。信谦为诀先大人。见其棺敛而来。亦不及矣。天乎此何人哉。初四入城。见兄诀书。又见诀诸妹书。其所以寄托于弟者。一何郑重。固知兄临死有言。而亦不料栲掠垂绝之日。神精之运。字画之正。若是其不乱也。呜呼。弟何忍不尽心力。以负先大人视我如子之恩。又孤兄二十年知己之义耶。今则兄家之运。系凤一身。凤存则诸茕存。凤亡则诸茕亡。弟之尽心力。亦惟此一事耳。而凶议方且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7L 页
峥嵘。岂以先大人忠亮仁厚之德。暨吾兄恻怛慕义之心。终不能保一块肉于此天地耶。兄所谓义理之天。不胜气数之嬗变者。亦有时焉。则其将奈何。岂兄之父子。冥冥中亦以是惕焉而周章否耶。弟独焦心祝天。实不知为计。想惟兄灵。或凭梦寐指教保活之道耶。今使吴徵护凤。凤慈其舅护之。大夫人远之护之。随丧而去。弟欲追往。观兄入地。而两家收孥之 启。昨又 允矣。方当流窜岭海。挚兄孤茕。同居维鸠之计。亦将不谐。天之祸吾两家。胡至此极。呜呼。兄之祭大人文。千万古所无。见此而不泪下者。即不孝不忠之人耳。后世得遇如朱文公。当入楚选无疑。兄之至冤在此。兄之不朽亦在此。呜呼。此岂慰士安之言。而以此而慰士安。则其悲可知。吾两人之胸臆。轮匀冤结。惟神会而已。今不敢长语。呜呼哀哉。
祭从侄士三(省行)(壬寅)
吾从侄士三横罹奇祸。栲掠备至。以壬寅五月十九日死狱中。越五日丙午。乃出尸。将以翌晓下坡山。不卜日附瘗其王父化碧之藏。其翁承旨公亦尝同系。祸且不测。其少叔尊甫。独与数三亲党。棺敛而送。不敢长语。单杯恸诀曰。呜呼。天人交争。家国存亡之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8H 页
际。死固有轻重荣辱。而判于呼吸之间。则明于义而安其死。君子之所难能。而士三独能焉。无愧乎古人。又何怨乎上天之不仁。独不能无憾者。以君父子贞笃之志。同死报 国。不得如古时诸葛瞻尚之快。而咫尺牢狴。父莫能救其子。子莫能救其父。抱怨郁而不复宣。天耶人耶。谁使之然耶。虽然其忠烈之风有自。而百世凛凛。犹有生气。则亦安知后人不与诸葛家祖子孙同视。而尤为之悲怜也。呜呼。君之命固短。而其名之脩。视君穷天之冤。当不泯于千万年。然则君之今日之死。荣也非辱也。亦不可谓忝其先。君其好归。独奈何父母孤茕之叫天。呜呼哀哉尚飨。
祭从氏竹醉公文(壬寅)
维壬寅岁八月二十四日丁丑。从兄承旨竹醉公被祸于咸镜道谪所。其孤峻行元行等。将母扶榇。返于故山。以九月二十六日戊寅。过安边地。从弟信谦十馀日前适安置是府。出迎于南山驿。长号送诀曰。呜呼。世笃忠贞。天无报施。哲人云亡。邦国殄瘁。此非公之遗语耶。惟我 清阴先祖之纯忠大节。垂教于天下万世。且复勿论王考之盛德至仁。世父之忠顺白直。不惟万福之宜。固当百世宥之。而终不能保其身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8L 页
而庇其子孙。至于四世之连𥚁。千万古未有之变。固知天之不佑善人久矣。而孰谓报施之舛。至此极哉。天乎冤哉。此何时也。夫世道之治乱。实系天人之胜负。而至其气数之大变。天亦末之奈何。然必留弭乱之人。以拟其后。则当今之世。舍公其谁。此所以岛中遗札。专以扶颠之责。丁宁勉托。而不欲公坚意自废者也。吾以是窃有所恃。意公不死于今日也。及夫被逮之日。吞毒而不死。刺心而不死。况以彼凶之耽耽。亦不能鍊杀。使得生出牢狴。吾于是益有所恃。谓公不死于今日也。不但吾以为不死。亲党知旧亦以为不死。不但亲党知旧。自市井妇孺。以至厮卒田父。亦莫不赍咨涕洟。末乃相慰曰。某公免。天必有定。此其意。岂特怜其无罪哉。盖以公之一身。系家国存亡。而窃幸其生全焉。则公之见重于一国。可见于此。而凶孽之必欲甘心者。亦以此也。然则公安得不死于今日。而天何使公又死于今日耶。此亦天未胜人。而将待其罪贯恶盈而必复耶。抑或无眷乎斯世。而一任其戕戮忠贤耶。我 朝三百年乔木世家。不过数三。而一朝夷灭殆尽。亦岂其 宗国之福哉。天乎冤哉。此何时也。且念公死而为奴及流迁者。男女凡十二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9H 页
人。各散五道。嫂氏及壬午两幼。同属锦山郡。达行属歙谷县。且以仲兄彦谦之同配为慰。然歙与锦绝远。又未见窆礼而赴配。凤妻前此坐其舅家。属扶安郡。死生存亡。不相问闻。今则三世尽矣。阖门亡矣。祠宇筵几。独委于洞阴。新陇旧山。相望于杨坡。而祭奠已阙。樵牧无禁。至如 御札先迹。太半散落。真帧遗藁。无处藏置。特其馀事耳。惟彼己巳之日。亦不可羡矣。呜呼。𥚁乱何代无之。而岂有若今日之憯于刀兵劫哉。天乎冤哉。此何时也。呜呼。凡我诸宗。孰不相爱。而至公之视弟。弟之视公。不啻同胞。大而夷险休戚。小而好恶酸咸。未尝有一事之不共。一端之不同。则况于死生之际。非公收弟。弟当收公。顾护眷属。亦当有后死之责。而乃今顽喘尚存。亦以安置一方。不得走诀于生前。视殓营葬。而独使孤茕呼号颠仆于数千里穷荒歧路而莫之恤焉。是岂平昔之所期哉。呜呼。自祸故以来。所欲对叙者何限。而醴泉夜半。吞声附耳。坡山雨中。恸哭分手。俱极苍黄。而奄隔幽明矣。顾此歧路之侧。又非长语之时。而不能无言者。诚以天日永见则长为北方之鬼。化碧之酹。不可期也。然道吾悲不能万一。况其所欲对叙者。今何可悉。亦何敢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39L 页
言乎。已矣已矣。冤哉冤哉。且终以辞曰挹娄之墟。穷发之北。公死于是。孰为之复。箕封四方。网罗弥张。魂兮归来。乐彼帝乡。 先后之侍。大人与偕。故国爰居。魂毋眷怀。呜呼哀哉尚飨。
祭叔父三渊先生文(壬寅)
维我叔父三渊先生。以壬寅二月二十一日丙子。告终于东郊之舍。前七十日。先君弃孤。后五十馀日。伯父梦窝公罹极𥚁。阖门被坐。流窜四裔。先生长胤养谦得江原道三陟府。遂以先生筵几东焉。从子信谦配咸吉道安边府。路经先生之墓。宜有一言之诀。而不但苍黄震迫。哭不暇文。盖亦有待焉。而今则隙驷将过。昊天愈邈。残骸哀喘。百祟所铄。免为北方之鬼不可知。而终不得一宣吞郁则罪恨益无穷。乃用甲辰二月乙巳朔甲寅日。斋沐虔诚。谨缄数行辞一瓣香。寄僮使使到日。倩执事者读展于先生之灵筵。南望长号。稽首再拜而送曰。呜呼。孝弟通神明而遘千古罔极之变。道学本心师而契百圣同归之妙。斯非先生之哀乐。而为小子穷天之痛乎。世运之乱。斯文之绝也。哲人先亡。何古不然。而孰有如我家之偏酷耶。自丙丁而为己庚。自己庚而为辛壬。首尾百年。国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0H 页
有三大难。而我家连罹。一世加于一世。至于四世而极。𥚁虽有天人轻重而辄兄弟不幸。此又何理。岂以夷虏奸凶。均为贼国。而世笃忠贞之家。先受其败。扶颠卫道之责。不出同气欤。虽然天不以气数之胜而忽于祐善者。向犹可徵。莫毒于豺虎而终使我清阴先祖享德黄发。垂裕子孙。黎民莫憯于屠维而犹使我诸父。奉慈教幼。守庐讲礼。且遗谷云大父。以慰其生。而旋见天日之昭回。则亦不可谓无天。是以顷当难始。侍汤之忧。渐无可为。囚海之行。事将不测。小子尚何忍言而默恃者。惟幸先生无故耳。况算期八旬。窃尝有承。则祟惫虽亟。独不深忧。以为天于先生。所畀者大。非特抚遗孤传文献而已。必当益明真学。诏教百世。谁意转眄之顷。大𥚁荐仍。日观摧而桑海幻耶。除非先生之明。早烛来机。不忍少须臾而自促其脩命耶。则古来贤哲之可哀。莫如先生之昆季。而骨肉夷门户坠。上天之祐善。无可徵矣。小子何恃而生哉。哀哉痛哉。万事何莫非遗恨。而世父之徇 国本末。犹可待公议。若其秉衷白直。临命从容。无愧乎先烈者。非我先生。孰能昭示来裔。且先君之铭。可几未遑。此固小子之痛心。而抑又有抆血者焉。先生既乐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0L 页
育英才而早失一二。则形容道德。未见张门之与叔。发解皇极。实愧邵庭之伯温。而治命属状。犹勉不肖。玆事绝悲。尚不能告成。非敢慢也。盖以只书闻见所及则易惑其浅。或近末俗张皇则实负雅教。为是之惧。濡笔而止者屡矣。呜呼。先生之道之所诣。岂易知哉。岂易言哉。自夫士林簪绅。至于妇孺樵衲。一闻先生之号。则莫不祥獜瑞凤。不待睹形而自慕。此岂无以而然。然求其真知。则未见一人焉。有见乎少日。志气亢洁。视荣名如桔梏。慕真逸若云龙者。谓之清孤迈古之士。徒观其上下三百篇。楚骚汉魏以及盛唐。而卓然成一家则者。谓能陈杜之诗。有见乎中岁。遍游名山。遂永矢于岩穴。邻太初而逍遥者。谓之幽贞避世之贤。乍睹其出入老庄佛诸子百家。卒返吾道而粹然为君子儒者。谓能关闽之学。又有论其文则赞以日光玉洁。归其行则颂以尽伦高义。又自谓近谕者。学邃花潭而无认气为理之疵。操并梅月而无怨世绝伦之过。此其见各极一端之彷佛。固有始终深浅之殊。而不知先生则一也。先生之所以为先生。惟先生自知之。小子亦何敢知哉。言行之著外者。犹不得而尽。况其清明之禀渊崇之知。不囿于古今风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1H 页
气。不压于先觉成言。观圣于心。体圣知天。必求其贯通昭融得所安而后已。故路径之会。自与濂翁尧夫不期而共归。骎骎乎神化之域者。谁得而言哉。此所以濯缨整襟不已于绝笔之示。今世无人发叹于墓文之答。而槩举求道本末。晓诰颛蒙。则但当序次斯教。以待后世之先生而已。然朝暮遇又未可期也。其何忍焉。其何忍焉。先生乏惠训后学至矣。谁不被诱导涵薰。若论其终始恳挚。则恐无过小子。而有负先生亦莫小子若也。自违雪山之侍。尝悯其究经之志夺于功名。面命之不已。书戒诗讽。至于启手足之际。而犹致惓惓冀卒免于小人。此意可感豚鱼。小子宁不服膺。而林下十年之期。遽成终古之恨矣。山颓未几。为收遗籍。始入华阴。水流花荣。图书宛然。此皆先生所尝言者。恍若再到。而警咳不可承。则不敏之罪。益痛无及。窃自誓苟无灭死。当毕命云壑。参旧闻于遗经。讼昨非而补愆。其于先生。庶报万一。而顾此荒裔之窜。天又废其志。日月晦冥。神魂零褫。嘉言美训之洋洋盈耳者。太半为朔飙豗海之散。几何而不尽失哉。宁祈早蜕羁累。从先生于凤顶桂峰之间。以续平昔未了之乐而不可得矣。抑亦先生揽涕而顾怜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1L 页
耶。今欲质问者何限。而有所不忍。亦所不敢。益觉身世之悲而天地之窄耳。重溟复岭。缄血寄诚。既一气之无间。庶昭感于尊灵。呜呼哀哉尚飨。
告先妣墓文(壬寅)
维岁次壬寅八月甲寅朔十五日戊辰。孤哀子信谦。昭告于先妣孺人完山李氏之墓曰。呜呼痛哉。昊天降割。先考以去年辛丑十二月十二日。弃背不肖孤等。占地于长湍江涟里。而今年以新旧山运不合。不得行合窆之礼。就新山正穴之旁。单行权厝。以待吉年。大祸旋作。伯父三世俱不免焉。不肖孤等并坐。流迁绝塞炎荒。生离死分。不但堂封之改奉未期迟速。抑恐樵牧之不禁。渐就荒没。言念至此。不孝之罪。实无可赎。穹壤罔极。伏惟尊灵。默祷冥冥。俾不肖孤等速见天日。幸完大事。疾痛之号。惟此之恃。谨告。
告先考稼斋府君文(壬寅)
维岁次壬寅八月甲寅朔二十二日乙亥。孤哀子彦谦,信谦等。敢昭告于显考成均进士府君。呜呼。天未悔𥚁。伯父孥籍之请。竟以今月十三日允。从子济谦被杀于谪所。为奴及流窜者男女凡十一人。三世尽矣。阖门亡矣。孰谓吾家祖先盛德至仁。亦不能庇其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2H 页
后。而报施之舛。至此极耶。冤乎痛哉。子彦谦流江原道歙谷县。子信谦流咸镜道安边府。庶子卑谦石块流平安道嘉山郡。独使孀嫂及由行守筵几。而明年湍山合窆之计。亦将左矣。一辞故里。万事瓦裂。天日难见。后期未卜。此痛此恨。穹壤罔极。呜呼痛哉。谨告。
祭疏斋李先生文(癸卯)
维癸卯岁庚戌朔壬寅日。即疏斋先生李公遇𥚁之初期也。时夫人金氏与子妇孙妇两茕。守筵几于全罗道扶安县配所。第四女婿安东金信谦。安置咸吉道安边府。不得往哭。女尝以公之画像。得免于劫火。踰岭而来。于是谨具酒果香烛之奠。告哀于影前曰。梦耶觉耶。生欤死欤。此何世也。此何日也。平昔之颜。宛其再承。而公特不语耳。呜呼。使公而语。尚复何云哉。以千万人未有之善。罹千万古未有之辱。阖门既夷。馀怒尚狺。神理极舛。昊天逾邈。东京李杜之死。 本朝冲静之𥚁。不足以喻其冤而较其时矣。呜呼。使公而语。尚复何云哉。顾此未灭之喘。犹不忍默然者。诚以两家之𥚁。曾不后先。天地苍黄之日。不能分身而各面。海岛绝笔之书。我乃追承。鸟岭告诀之疏。公未及见。幽明吞郁。不可复宣。则今日拜公之像。安得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2L 页
不一二语。而亦不得究其辞焉。呜呼。惟公受 命。后五日兮。阿安死狱。寄我札兮。托以眷属。及先状兮。余非其人。岂忍让兮。然而身绊魑魅。神失宫兮。疾痛危急。救莫躬兮。盛德纯忠。曷形容兮。不尽我分。奈彼穹兮。后死之责。实多愧兮。泂泂腔血。是惟泪兮。殷仁自靖。德不孤兮。蝉蜕浊秽。皭然俱兮。温温笑谐。玉栏花兮。在公奚憾。万古嗟兮。畴昔梦拜。舒容多兮。岂其将复。有先开兮。日月易运。期又回兮。遗像在玆。魂应随兮。哀长笔短。小子词兮。醪香羞洁。弱女诚兮。公安降歆。勿其遐征兮。呜呼哀哉尚飨。
告先考稼斋府君文(癸卯)
维岁次癸卯十二月十二日。不肖信谦。敢昭告于显考进士府君。呜呼。昊天难复。日月易迈。奄见穷裔。祥期再届。哀此不孝。罪通神明。生养送宁。曷礼以诚。晨昏守庐。乃人常事。曾无百日。曳衰御魅。生离死诀。百衅千哀。宁早自灭。侍欢泉台。渴葬未改。遗稚谁活。责无所归。苟此含恤。如梦如醉。隙驷倏焉。人实至顽。莫忍者天。三处独哭。泪尽溟渤。筵几故里。迁而又撤。弱孙妹孑。万事瓦解。香火灌荐。倘虔匪懈。一气所感。不间遐迩。玆以清酌薄羞。谨荐祥事。庶垂哀怜。俯赐歆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3H 页
止。呜呼痛哉尚飨。
祭疏斋李先生文(甲辰)
维岁次甲辰四月甲辰朔三十日癸酉。即疏斋先生李公再期也。第四女婿安东金信谦。在安边府累次。与妇谨具菲薄之羞。敢昭告于先生之影曰。冤而不免。昊天必复。此寔先生之教。而谷燧再改。 天心逾邈者何欤。岂一任其逞而终不欲以礼悔𥚁耶。抑有定而时未至耶。夫以武侯文山之身。不死于五丈燕市。而先于奸蘖之手。则君子虽惜其不幸。而又孰知其国之暗随而已亡哉。然则今不可望。而只俟来世之公议耶。顾此顽然者。不生不灭。阅桑海无穷之变。而惟梦魂周旋。无异平昔。去秋旧第之拜也。先生口号一札。缀棋成字。其中有四期伸白之语。而不啻分明。此亦因想而妄耶。将恃此而默慰耶。纵饶符焉。亦何及于当日之辱。而奈家 国之非何哉。天乎痛哉。后死之责。惟淳丈与小子在耳。而湖堧穷发。移窜牢编。有负初心者多。尚何忍言。肝肺之纠郁轮囷。要之死日归报。呜呼痛哉尚飨。
祭亡室李氏文(甲辰)
孺人完山李氏。从夫于咸吉道安边府谪所。以甲辰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3L 页
十二月十七日殁。明年乙巳三月二十六日甲子。将靷归古山。前八日丙辰。夫安东金信谦。以单杯告哀曰。呜呼。天既夺吾甲儿。又使余哭君耶。生民之悯凶奇衅莫余若也。则以君而归余薄祜已甚。虽使无穷天极地之冤。贯心缠髓之痛。而死于故里全盛之日。六亲同哭。四稚完遗。其可怜固少伦。今日何时。此地何所。而至此极耶。昔我先妣当己巳之𥚁。四载穷山。困苦成劳。末乃厄娩。余生廿日而见背。临逝托孤于先君子。恨不见先祖之雪冤。顾余尚何忍言。然而当日则先王母在堂。本家无故。宗姻咸集。庀终无憾。吾兄弟伯娶仲龀。姊年十三。余之不孝。顽不即化。何莫非可哀。而由今而视。羡亦不可得。呜呼。以先妣之德。既不获佑。则宜延休其后。而两世奇𥚁。因仍彷佛而加酷焉何哉。君生先余一岁而生于宁海谪所。时先翁已移南岛。君独随慈流离返湖。其生亦孔艰矣。以此偏得父母爱。而君之爱父母尤至。及事先君子。未尝有不可意。其爱也视女而不以妇。君之致爱。亦如父母而加敬焉。晚举两儿。先君子嘉悦无比。余心窃自幸。以为生既百罹。性又不肖疏卤。无以显亲。而独妻儿一事。觕得如人。此为少慰。尝指雄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4H 页
甲而谓君曰是儿已识君颜。胜我万万。君虽清弱善病。亦可见是儿之成长。孰谓一朝遘千古未有之𥚁。而又母子止斯耶。余实冥顽未殄于天崩地塌之日。衰苴辞墓。度岭流窜。君乃斥卖簪珥。略具吾两人敛衣。又以先真遗藁从余。而家乡荡矣。骨肉凋矣。岂复有斯世之念哉。犹欲迟徊者。只为偏慈落南。而日思相见。两儿无母则生长难期。而庶几昊天之必复。故力疾为生。针缕浣补之外。时或躬劳箕臼。夙夜靡懈。所寓六迁。而㓒室如牢。丈雪霪霖。虫蚤藜粝。外销内铄。未有一日之安。然君不以自恤。每以扶寓为念。书来血泣无已时。况隐虞深虑。又非止此。柴削日益甚。余固有早晚之忧。而亦意君无死于大𥚁。又此备尝艰难。天或怜其孝心。俾君母女相会耶。以此自期而恃。任其勤劬焦馁。凡于调护之事力所可及者。亦不能致意。前秋时运稍变而甲儿暴化。君谓余曰此儿虽小。实系两家门运。今遽至此。天意可知。天以生苦我而忍夺此爱。我则必不死。余亦云云。只日日对泣。痛此儿之困死饥寒。而曾莫知救君之急。及兆證顿危。余始惊觉。而犹节节慢缓。至使临娩。独委一二孱婢。以至皋复之际。虐雪盈极。风海吼怒。四顾无可与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4L 页
议。只自呼咷而不省所以慎终之道。若六日敛木。犹是少负。此何异挤水火而弃原隰也。君虽长而有子。不免于阿娘之怀。其所调护。亦若婴儿。苟在慈侧。虽困阨顾未必死。死亦必不至此。然则其死也。不但由我而已。不谓其非命可乎。乃君则终始详慎。不欲以一事累余。既自知无幸。密处后事。而不暇自悲。犹恐余过悲。忍痛婉辞。以示安舒。疾革余问遗语。君始唏嘘曰平日已尽。有何馀蕴。但奈彼扶安何。余不忍对。则君反慰余自力进食。又托善教雄儿。而绝久不瞑。余入抚曰扶安若闻此状。亦必不瞑。君乃流泪而瞑。呜呼。余固知君孝顺纯明。而不图其临死从容又能如此。而一气犹昭昭也。君尝言我若死于庚子之病。则当不见𥚁变。幸莫大焉。况殓藏无憾。而两大人操文哭我。三渊爷必为子铭我。其死荣也非哀也。此则已矣。然甲也在焉。吾不忧送终。亦必不朽我也。今乃甲先君继。万事舛逆。孰使来者知君母子之可惜耶。甲死后数日。君梦得一儿。宛是小甲。君泣曰壬寅到高山驿。晓梦归侍吾母。而旁有新生儿。始则甲恶其儿。已而合为一身。无奈腹中物。又是甲也耶。余曰还度之说固妄甚。而古亦有探环者。未可知也。君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5H 页
又言金竹泉小女事。哀号发愿矣。及娩儿相与甲之初生无辨。是甲再生而再死也。乃者两家之冤。昭雪无憾。生者当归。君若少须臾则至痛可慰。而不日归侍慈侧。当日之梦。一验一不验何也。此亦造物之戏剧。而益畀死生之恨耶。呜呼痛哉。先妣既没明年。天日重明。君亦几见而未见。又何其相似而恨尤甚也。苟使君纵不得免夭。若符先妣之年。尚馀五算矣。庶几终孝于偏慈膝下。而雄可有室。不然而假以一年则可及见至冤之雪。而不为异域之鬼。不然而使甲也而在。余之穷当不至此。不然而使所幼儿如余之生。亦可以少慰余冤。今皆不然。此岂君数局而然哉。亶坐余悯凶奇衅耳。然先翁之仁厚忠善。宜庇百世。而亦不能保其一所娇耶。君虽女子身乎。所以自尽者无愧丈夫子。则抑或愈以此见恶于天耶。阿安临死寄书。托余以眷属。且属先状及渠铭。又属君同居维鸠。其后事变又无穷。南编北流。此计未谐。每对泣商量者。惟冀复见天日。则同聚一处。俾君得以便养。而余亦以未事吾慈者事外姑。不负亡友之托矣。今则可以同聚。而君又不在。将谁与共事耶。余当独侍馀年。而所居必卜公鸿近处。仲氏欲挈家下湖往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5L 页
来。凡百无不便。来头身计。已有临诀成言。而此一事当时犹恐伤怀。不忍及矣。数昨云嫂送扶寓书。今二月望已闻君讣。以为想渠纯洁至孝。临死恋我之状。不欲一刻有知。然既经巨割。忍痛苟支。斯言尤不忍闻。而袭殓返葬。一一垂问。而又虑雄儿矣。其将何辞而对。亦将何颜而拜耶。葬地初与仲氏相议。吾兄弟未归。京第未卖则无可以返葬。宁权厝此土。余归同归。余死同瘗。以待雄儿之长得宜。故卜地府南十里许。为择日送奴京中矣。今得蒙宥之报。一家诸议。皆欲一时同归。乃变计引向石郊。欲葬湍山先墓近处。君亦以是而少慰否耶。骨肉之不免于人殃者已矣。流窜馀生。莫不复面之为幸。而三槥在前。余独生归。天乎此何人哉。雄过成服后。仲氏将去。方自歙寓随行先去。葬后欲使往侍外姑。以替君颜矣。君之血属。余之为命。只系此儿。若过十馀年。可见其成人。余死亦可克葬。而余自荐惨。眼昏神褫。筋力无异老人。此事又何可期也。呜呼。人于斯世。所赖以生者。非五伦之乐耶。余实布衣。君臣无可言者。一二朋友。尽于酷𥚁。孤露万死之馀。独与君相依绝塞。而排涕叙怀。不但耕织治生。凡古今治乱兴亡人物高下天下事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6H 页
是非。以至山川风淫方技小说。无不讲劘。究极其趣。而往往言论识解。发前人所未发。然平昔未尝以此自异于世俗妇女。故余至是始知君所存。而视以益友。又幸两儿之有母师。今亦失焉。人之生固若是穷耶。余恐君愈不暇自悲。而悲余甚于余之悲君也。君每言文字非女子事。然平生爱书而未学。苟不遇𥚁变而来此。则当受一经。而至痛在心。万念俱灰。宁读老子以无塞悲。每至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之语。未尝不三复讽诵。今日死生分矣。漠然而哀乐俱泯耶。抑有知而无言耶。君逝未几。余作辞招魂。自是日君频入梦。甲亦在侧。魂气之感应。不啻明矣。但未知泉路团圆。亦如人世。而复续平昔之乐耶。亦有聚散而犹抱别离之叹耶。此皆素所论说而未究者也。何不梦告而慰解耶。腷臆之蕴。何待形言。或虑君未知死后之事。因及一二。聊复云尔。而百恨千哀。今不暇尽。要俟死日而已。魂其歆此。随余南归。呜呼哀哉尚飨。
祭从女任氏妇文(甲辰)
从女任氏妇。往其舅阳城官舍。厄产而夭。先是本家遘难。流落岭海。死时骨肉无一人在旁。独夫党敛藏。而期且周矣。其叔父安边累人。念筵几之将撤。悼音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6L 页
容之永违。乃以甲辰二月乙巳朔甲子日。缄哀寄辞。使汝夫读告于灵筵曰。惟汝始嫁而病。我门无故。爷娘娣兄两祖诸父。相守环泣。惟死之惧。今反羡彼早宁得所。脩岭穷渤。莫由将护。夜别秉烛。忍泪笑语。汝先怡颜。此意尤告。层峰哭挐。犹得手抚。生哀死恨。事绝千古。端良淑慧。可警歪妒。鸾诰象服。郝妇钟姑。何膺不宜。何仪不祜。然维仲氏。尝恨为女。使至此极。理不可喻。汝死之日。吾妻梦汝。空廨破壁。面垢神楚。讣至而符。是其冥诉。故里平居。今无惓顾。莽苍相望。琼雷是处。岂汝精爽。烱烱来去。关塞极天。风海鼓怒。眼枯须白。与鬼为伍。汝俱毋悲。几何相聚。不然而天若悔𥚁。命延一缕。共酹宿草。慰汝孤寓。呜呼哀哉。谨告。
祭舅氏文(甲辰)
惟我舅氏林原君。告终于京第。甥侄金某。流窜北裔。晚始承讣。而攀柩临穴。此生已矣。感平昔鞠爱之恩。悼人世无穷之变。谨具数行语。使从子由行。告诀于灵筵。乃以甲辰七月壬寅朔二十五日丙寅。斋沐缄送。稽首再拜。南望长号曰。呜呼。终富贵于桎梏阱擭之世而身若逸士之安。寓见闻于机巧猜残之俗而心保婴儿之真。寿兼两世而有馀算。德感众人而无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7H 页
异言。若公者可谓享箕畴五福之全。而生顺没宁。何憾于天。盖公醇和厖厚之气禀。 孝显两朝之际。善养而不失。至七十馀年。则是气也寔能保子孙黎民。世皆知公富贵寿考之盛。而不知其所以享此者非偶然。然则公之存亡。亦关世运之污隆。呜呼。公安得独留于今日。而不使有识者悲家国之无人哉。况余孤苦丁零。生不识慈颜。公乃哀死悯生而抚均顾复。俾忘失恃之艰。则虽平居无故而哭公。哀将没身。又况半年之中。诸父尽亡。穷发之外。只影独吊。而顾瞻斯世。惟公一人存焉耳。生而更拜。固不可期。要以一念相照。为慰未死之前。乃今四年之违。遂成千古之别。天之降割。一何其偏耶。呜呼。公之盛德不可忘者非一端。而顾此蟊生骨肉兰化萧茅之时。以公好恶之正恻怛之仁。其于我家。必不视枯菀利害。而所以隐衋乎中者。有非傍人之可瞷。是亦愧薄夫而迈前贤。兴思及此。益痛服勤之多愆而诚礼之未伸。已焉哉。幽宅何所。葬期莫闻。残骸危喘。百恨千冤。倾溟渤之泪。寄数字之文。既知故里之尽非。不顾辽鹤之归。祗期泉路之团会。倘垂昭灵之怜。呜呼哀哉。谨告。
祭亡儿文(甲辰)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7L 页
维岁次甲辰九月辛丑朔二十日庚申。父告于亡儿老甲曰。呜呼。汝尚寝耶。不闻汝诵归来辞。不见汝笑嬉吾侧。今五日矣。既覆汝面以帽。又束汝身以木。明将送汝于荒榛虎豺之墟。汝真死耶。此地何地。而使吾哭汝耶。汝何欺吾至此极也。汝生于内外祖周甲之岁。斯已奇矣。先君子与疏翁。未尝轻可小儿。而赏汝神气骨相曰必无虞。吾固恃汝。而以其爱言也。未敢深焉。内外宗党宾客仆御。莫不期汝以寿贵。则吾又恃汝。而以其泛言也。未能笃焉。验以麻衣而无疑。稽之卜数而无疑。犹以其未精也。不自决焉。及携汝流窜。犯风霜困饥渴。前岁一病。判死复苏。吾谓汝母曰此儿备尝险阻艰难。而神采充旺。头角日崭然。今必不死。不死则虽门户世运如此。然岂肯淹没穷荒而止哉。自此断然自信。必欲其善教。故先严后恩。至疏粝不充肠。短衣未浣。而曾莫之恤。与雄见过虽均。而以汝无虞。罚常偏加。汝则未尝少怨。愈益亲爱。抑搔温凊。纳履整几。宛若成人之服勤。吾与汝母。冤号遣日。常愿早死。而见汝兄弟在旁。则不能无少须臾之念。辄相慰曰吾死而此辈稚孑。谁复收骨。岂意今日我反收汝于此地耶。汝何欺吾至此极也。仲氏将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8H 页
子而汝亦愿往。吾固积衅在躬。然以先君子正直子谅之德。疏翁之仁厚。仲氏之善。宁不可保汝于此世耶。无亦与生虽小。所关者大欤。汝之为人。虽遐裔愚氓。一见称向而不欲舍去。及闻汝死。往往有来哭者。此岂无以而然哉。汝自前冬始学。又能作诗。常恨意长而识字少。使汝母承汝口授而缀成。连号数十句。辞致皆警绝。无一语重复。或参长者论事。言意透悟。胆气压人。若假以十数年。则所成就必有可观。其含蕴未施。而恨岂至如今日乎。天乎冤哉。今当送汝先垄。而不忍使汝独先踰岭。姑瘗于府东南二里许观音洞。以待来日。吾若不死于此。则当将汝而归。不然雄必以汝附吾之葬矣。吾今数日一往汝所。当慰汝而来。汝其无怖。汝之耳目口鼻髧毛眉鬓言音笑态不离吾心目。不须相思。而但此后不可闻者。饥饱寒温之节耳。凡吾多少负汝。汝自知之。今不忍言。而汝母发愿汝复为吾子。此固妄想。然死而有知。复续父子之乐庶不远。汝且无悲而待焉。尝此果食。呜呼痛哉。
祭李兄士复文(乙巳)
维岁次乙巳七月丙申朔十四日己酉。表再从弟安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8L 页
东金某。谨以单杯只鸡。哭于李公士复之墓曰。呜呼。天下之可哀。未有如公。而世之知公者。顾莫余若也。此非吾两人之心。不以死生𥚁福而有间耶。后死之责。不止一二。而余益穷衅。亲爱之于公。亦鲜不异平昔。此何时哉。然尽吾诚。惟在不朽公。而庶无负临命之托耳。所欲言者。烦不敢悉。想惟尊灵。有以照在而垂怜否。呜呼哀哉。谨告。
祭亡室文(三首○乙巳)
维岁次乙巳五月戊戌朔十五日壬子。夫安东金某。昭告于亡室孺人完山李氏之灵曰。昨日外姑将凤祥来抚君柩。君其少慰耶。抑以满腔冤郁。终不得一言。愈益自哀耶。去月二十四日。淳昌丈归自吉州。以凤事陈疏。 上优批欣慰。至谕以先爷贯日之忠所感。即除 恭陵参奉。二十六日。余下往马江火假主。改华凤妇之素髽。过先爷及士安讳日。始与凤祥相见一恸。陪外姑上言待罪。 上特遣史官中涓。慰谕备至。又 赐引接凤祥。其所哀怜慰幸。无异家人父子。 圣恩罔极。百世之下。犹可感激。况生者今日之心乎。君亦有知。而即与先爷士安聚于一处。感泣攒祝否耶。呜呼。踰岭返榇。又过二朔。山事多梗。不克掩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9H 页
土。将为半年馀矣。今则霪霖不止。仲氏及余之筋力殆尽。势不可更求远地。仲氏改卜于长湍先墓左麓。将以明日发靷。到江用船行丧。十九日行窆。甲亦同日而埋。死生之诀。自此始矣。然使余虽久无死。要不过一二十年后先而归。姑安而俟之也。呜呼哀哉。谨告。
祭亡室文(乙巳)
维岁次乙巳十月乙丑朔十三日丁丑。夫安东金某。昭告于亡室孺人完山李氏曰。呜呼。去年登州。相对饥寒。哀甲而抚雄。日祈 天心之悔𥚁者。今亦不可得矣。居是故国而其苦也反甚于流窜。身今独存而其哀也有羡乎冥漠。天时之回薄。人事之嬗变。固若是亟。而吾之穷。又将若是而已耶。呜呼。自葬君以后。又再作湖行。盖为先翁之致祭谥礼及求山卜居之事也。吾兄弟所居定于保宁苔村。初欲以初冬挈君几筵。随仲氏而往。故九月之行。先将雄儿留置马江外姑之所。使得以往来保宁矣。乃者先墓合窆。定行于至月初六日。吾兄弟欲毕葬。服于墓下。今年不可南下。则几筵将独寓京中。而不得与雄儿同过一处。此又人事之可哀者也。外姑初秋经痁。气力寝膳视初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49L 页
拜时似少损。然起居不须人。神精尚烱然。姑可恃此不虞。雄儿使凤祥夫妻课读栉发。而渠亦安外姑侧而似忘流离困楚之悲。此犹可慰耶。泉谷茅舍。已作他人物。而其价用办先山葬需。馀者亦有区画。百年营营。今皆为一梦矣。今此数事。不可使君无闻。玆因练事。乍告梗槩。而若夫时事之非。身世之苦。故不欲一一。以伤君怀。灵或先几而已知否耶。呜呼哀哉尚飨。
祭亡室初期文(乙巳)
维岁次乙巳十二月甲子朔十七日庚辰。即亡室孺人完山李氏之祥日也。夫安东金某。昭告于灵筵曰。呜呼。君之去世。今为三百有五旬馀日矣。余于其间。独为生人之事者。不啻多焉。自踰岭而埋君之母子以后。行役则殆过三千馀里。大事则才完山缅礼。而应接云为之际。外而日月山川禽鱼草木。内而饮食衣服言笑哭泣。凡可喜可悲可骇可羡。或饥或寒或逸或劳。何莫非触感兴思之端。而至若故里爰居。声光之所被。遗箧杂佩手泽之所存。今皆幻易零落。尤无以为怀。然此则犹可以理遣。而独不可奈何者。悔尤一念。愈往而愈甚。每尝自语于心曰世之妇女顽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0H 页
钝蚩蠢者。只知有其夫。不知其父母兄弟。而死于安乐。乃吾妻则反是。岂孝友而至于此极宜欤。骄亵悍慝者。亦能多男。以至乎鲐背黄䤋。极享纯嘏。乃吾妻则反是。岂婉顺而至于此酷是欤。纯明聪慧。未必无年。而奚独吾妻而无年。子谅正直。未必遘凶。而奚独吾妻而遘凶如是。反复推极则都由此汉险衅穷顽。积恶于神明。累乎无辜尔然。既不能救死。又何忍不善收敛。而反不及路人之为哉。惟此悔尤。纠结肠肚。动辄如酲。驱之不去。涤之不除。若是而生。终复何乐。余本不愿久于斯世。而只以雄儿之未长。犹欲迟十数年而死。则且当粗读圣贤之书。小赎平昔之愆。而勿论此身之飘零于乱世。心机神用。顿尔迷错。此亦不可必矣。岂不可哀乎哉。呜呼。此心非悔尤时节。则又辄生妄想。若可以与君复相见。宥还则不省灵车之在前。忽若先到京辇而待我。及归石郊则忽若在马江而待我。又到马江则忽若在泉谷而待我。既求彼此而不可见。则又忽若尚留登州。而奄觉呼咷苍黄之辰已回。而流泪不瞑。宛在目前。今则终不可复见。而衰麻才除。妄想亦绝。死生之分。始明于今日矣。天耶人耶。此谁为耶。每伤筵几委之逆旅。奔走南北。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0L 页
朝晡之哭。亦不满四五十日。而今日又不得与雄儿同过。渠亦独侍外姑。哭于马江。此尤人事之绝悲。而云嫂有故不来。余又以仲氏之病。不暇攻文。竭此衷蕴。事事不如人。其亦为悔尤之一端。君又自怜而悲余耶。呜呼哀哉尚飨。
祭亡儿文(乙巳)
亡儿老甲。以甲辰九月二十五日。死于其父安边府谪所。浅瘗其土。翌年乙巳三月二十六日。将与其母柩同归。前二日壬戌。其父略为果食之奠。为文而哭曰。汝死几何。汝母厄娩。新儿骨相。与汝无辨。汝母祝汝。复为吾子。今与俱尽。汝则再死。不免水火。昔贤所诛。天胡不殄。又累无辜。弃汝荒塞。倏改冬春。寒湿饥渴。谁告谁因。同时逐客。竟归如云。携髫挈白。载笑载欣。余独何人。三槥后先。汝曾索饭。铁岭之巅。余与汝母。为汝沾腮。常期归日。令汝赋诗。乃今双魂。掩泣随余。汝身之长。过雄来初。今其在者。益当歧嶷。联翩采衣。舞蹈慈侧。亲爱见汝。孰不倾向。雄随歙行。忽尔苴杖。孑然孤影。向隅必涕。生哀死冤。一无可慰。藏汝母子。欲近先墓。汝母其安。汝亦无怖。今我引汝。汝母将魂。安而即路。好归乡园。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1H 页
祭竹醉公迁葬时文(乙巳)
呜呼痛哉。坡山之墓前分手。铁关之柩归迎哭。倏焉五载。虽其间。世运人事之屡迁。而余心之痛冤如一日而不改。盖不惟不改。抑有所愈往愈甚而继之以虞懑愤慨。则可知其世道之日紊。而 天心之尚未悔也。顾安得不思公。而思而不见。则辄觉其已亡而不可逮。不可逮则又求其所以亡而痛冤之。如是而痛冤其可艾乎。呜呼。心术体家庭之白直而不知行椎任䜣。言行务古人之简饬而不肯同流逐队。文章合乎黼黻而实兼布帛。器局异乎斗筲而望重鼎鼐。守确而未尝自专。才藏而未尝自大。坐廊庙而规画则可以主正论而趾先烈于两对。畀牙纛而周旋则可以勘武乱而追中兴之名辈。狂澜则可为砥柱。明庭则可为玉佩。此岂非公之为人。无取不可。无用不当。而一世之所尝期待者耶。然而以公才质德毅。虽极其隆贵安享。而死于太平世界。为国家悼惜者。犹当久而兴慨。况天道之若是悖乎。是以莫不流涕曰使某公而在者。岂其尚未雪 君父之诬。而遗彼雠凶大憝耶。使某公而在者。岂其尚未靖朝著之奸。而任彼恣睢进退耶。即其悼惜之深。益见平日期待之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1L 页
隆。而况余之今日思公。不直为此。则奚啻百倍。公而在者。门户世业若是其残。公而在者。亲戚旧要若是其背乎。非公则其孰能发挥先德。非公则其孰能训饬椎昧乎。此所以余之思公而痛冤。愈往愈甚。而肠一日而九回者也。呜呼。一人之存亡。若是关于 国家之污隆兴废耶。盖余于公。有师友天伦之乐。而其气味相得。虽吾两人。亦不知其所以乃矣。观乎临命日眷眷之言。可见其彼此肝肺然。公之望我者深。而我之负公则非一非再。他姑勿论。若先状之成省表之述。其他某文字之纪载。是皆诀书之所寄托。而小弟非其人。何能称对。然后死有责。则宜早图。而尚不能如戒。安可以流离丧病。辞其不敏之罪乎。记昔登州谪居。梦公赋一绝。有霞佩浪花之句。而未能了解。乃今兆象彷佛乎诗语之槩。而顾余身世之感。去益难耐。却思从公之霞佩翩跹。周流于八表四海。公其怜余顾余而歆此一酹。
祭李忠悯公文(丙午)
故左议政忠悯公之柩。出自浅土。将以丙午十一月己丑朔十四日壬寅。永窆于交河之原。前一日辛丑。侍教生安东金某。谨荐渍绵之酌。略告哀臆于灵筵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2H 页
曰。呜呼。公之受𥚁之偏。世不知其所自。公虽能自知。而亦未必知其某事某语之为祟。尝恨未闻于入海时。而今日哭公柩前。又不敢发于造次。其世道之惨黩。可见于此。而某之所以哀公慕公。实有异于诸君子之泪。自古仁贤之不幸罹𥚁。亦多其类。或有比干苌弘之死。或有伍胥父子之死。或有颜杲兄弟之死。或死而血涴帝衣。或死而愿为厉鬼。萧望之则死于毒显。李子坚则死于虐冀。若此辈不可胜记。而曷尝有其君终莫能知而奸孽从中作威。以奉魁凶之旨者哉。向日诸贤之𥚁。固史策所无。而公之冤又非诸贤之可比。然小子之所以哀公不在殉 国。而哀 圣朝雪冤之事。所以慕公不在建策。而慕临命草疏之志。呜呼。今日世界。不可谓不清明。而识者之兴喟反不若长夜之初无可恃。盖未闻一人格 君心。而忠逆之分。尚未有一定义理。其缓急向背。惟 上是视。口应心否。阳抑阴媚。向所谓慷慨流涕指天为誓之贤。亦无不入其帲幪。苟冀同利。而坐使光明正大亿万年无疆之业。反资群凶之嗤点而日增其屃奰。上下相蒙。不自觉其国无税驾之地。于此益思公痛斥护逆之佞。而公亦必与二三同德。左右先后。陟降惓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2L 页
顾。而不胜其嘅咜涕泗。然则其可以一片哀荣(荣似策字)慰公。而谢百世之公议耶。此实某之哀公。而若公之清明简重正直子谅。早称廊庙之器。其德美事为。虽微末节之伟。亦可以追先烈而无愧。况当天地崩裂之际。鲸鳄吼怒。两儿宛转。既不变夏侯之色。亦不为潘岳之戏。穆然整暇之中。烱烱一念。犹在于 国储安危而三致意焉。一何与吾家伯父。终始相似而无异也。此尤某之慕公者深。而益恨平昔之罕侍。今于冕舄之乍出重秘。何忍不匍匐来哭。而悲愤卒卒。言不暇一二。既有感于尊灵。庶顾格于一觯。
祭士三文(丙午)
维岁次丙午十一月己丑朔日。从叔某。单杯数语。哭诀于从侄士三之灵曰。呜呼。君之一死。世莫不悲怜。而实不知其功有关于 国家。余固已痛焉。而况天道乍复。华衮之隆。反归魁凶大憝。而若君者曾不蒙一褒嘉。痛岂不视初有加哉。今日少辈中求夫文学言议之胜似君者。顾不为不多。至如干家虔祀不坠门户。而决疑则如悔可追。临事则贲育莫过。未见有一人及君。则何处不思。何事不嗟。余既后死则所以为君地者。莫大于训迪履长。纳之德懿之科。而渠又精明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3H 页
谛介。头角日崭然。几何而不玉成无瑕耶。是则余与伯春在。君其毋忧。而歆永诀之一爵。谅余痛之无涯。呜呼痛哉尚飨。
祭亡室再期文(丙午)
维岁次丙午十二月戊午朔十七日甲戌。夫安东金某。昭告于亡室孺人完山李氏曰。今日是君之再期。而此地即马江之津边也。外姑方与凤妻及君之季弟。同具酒羞。而雄虽滞京不来。然蹑我后者。又是凤祥。此皆登州之日。尝忧不闻其存亡而愿一见于未死之前者也。今复团聚于患难分手之所。君亦自慰而忘其悲耶。抑以生号死默而满腔之怀。终不得一摅。愈益自怜耶。君之死后苦乐。余实不知。而生者之苦。反有羡于先逝者。去而益甚。凶雠未磔。世道复乱。已不胜痛懑。而以仲氏之疾。经岁沈淹。尚不得归寓保宁。又余春初患厉旅次。傍无一骨肉救护。及苏亲旧之不知余者。辄劝具室家。临答愈增衋然。今年又多事。已作五千里行役。除是读书差慰牢骚。而亦不暇数日开卷。事事瓦裂。止泊无所。若是而生。其可乐乎。雄儿秋初往侍仲氏侧。日寒不得将来。今日又无由同哭。此最可怜。渠了曾史。继读小学。才几告毕。头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3L 页
角亦崭然。过二岁则可以聚妇。而姑不得可意处。此实余为命之一大机也。天或见怜而不至落莫否。凡此不宜烦君。以增其伤。或恐不闻则悁郁。略陈万一。自馀君可推类而知矣。君无自哀而哀我。而安歆此荐。尚飨。
祭金公德雨(龙泽)(丙午)
金公德雨化碧之藏。将以丙午十一月己丑朔十六日甲辰。改窆于长湍库基先山之旁。先五日己亥。安东金信谦。谨具绵鸡之奠。告哀于灵筵曰。公之殒命日。外人莫能知。而余独先知。然当时不敢放声哭。秪临风诵数句偈。公亦知余之所以哀公耶。夫以子路宰予之贤。亦不免于族醢。则是岂得罪于神明哉。特遭时不幸。而不能中庸而然耳。况以公之慷慨。当公之世。不顾一身之计。欲全 三宗之脉。而事有所不自由。则天人胜负之际。安得免一死。而亦岂谓其至此极耶。然而世不但不知公之死日。其自靖之心。未有一人知者。彼迹雠诬而律人。固不足责。至若同趍而幸免者。反咎门户之不保。而掩其 宗社之功。其亦不仁。而不足为为张俭劾死者之罪人矣。苟使山林自洁之士守经而议。则公固布衣。虽有世禄休戚
橧巢集卷之七 第 254H 页
之义。然其出处之初。顾岂无未中之失。而身既许国。则其忠固可许。何可以成败论。而况身虽受败。其所以成。固自在焉。今日任世道者。尤当同跻其 君臣上下于光明正大。而必欲曲遮密讳。不自觉其逾入于暗昧。此余之所痛心。而公之冤郁。不亦亶在于是耶。虽然有可以辞于百世。而今不敢诵于人。其时可知。又何以慰公也。呜呼。余于公。平昔从游之情。不随桑海之变。则何尝一日忘公。而一酹之晚。已负偈中之语。不欲以流离岭海辞。然余之终不负公。在于今日之哭。公或恕在而一笑顾歆否耶。呜呼痛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