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铭
铭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1H.gif)
昔我 肃宗英烈大王。尝大书唐人春眠绝句二十字。隶草也。梓本八板在武灵郡。未知谁氏剞劂。臣权募工印出两件。糊揭二屏子。一藏松沙馆。一赍归鸣皋草庐。铭曰。
烝哉 先王。德艺天纵。薰殿无为。瑶管飞动。盛唐诗句。神禹篆法。凤翥鸾翔。龙腾虎躐。心画自正。焉用笔谏。弓远鼎湖。影留云汉。遗黎宝玩。感切羹墙。塌传纸本。褙揭屏障。烂兮虹光。夜彻穹苍。臣拜稽首。敬题诗章。
镜铭
磨则明。不磨则尘。明而尘。非镜也人也。
馔榼铭
厚生蜡。腊遇毒。君子以。节饮食。
屋漏铭
莫见乎微。莫显乎隐。宁或愧于屋漏。诗有训。
衡铭
轻则倾。重亦倾。中然后平。物既然。心为甚。宜鉴于衡。
霹雳琴铭(并小序)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1L.gif)
物固有遇不遇。遇亦有幸不幸。尔遇我其处幸不幸之间也。欲奏诸有瞽之庭。以赓夫南薰之咏。九门深深兮羌不可干也。欲留之宓子之堂。以和夫武城之歌。心劳政拙兮无奈尔何也。鸣皋兮月白。活渊兮风和。吾将一弹一咏兮。溯玉涧之馀波也。
龙冈居士弃斋铭
马以羸弃。玉以璞弃。噫噫康君。马耶玉耶。木以拥肿弃。瓠以濩落弃。噫噫康君。瓠耶木耶。瓠与木弃焉已矣。马与玉卒腾跃而磨琢也。余虽欲自弃。人其弃余。噫噫康君。其将不为瓠不为木。而为马为玉也欤。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赞
全义李氏世德屏赞
于戏孝靖。孝思克笃。母兮在堂。其发翯翯。箧有轻煖。阁有脂腴。顶金衣彩。载舞载趋。怡怡愉愉。家道以肥。 王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2H.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序
鸣山丧需稧题名录序
自夫春官哀死之礼废。而公无含襚之赠。井地制产之政坏。而私乏岁月之制。委巷仓卒之变。虽孝子慈孙。亦安能尽诚慎而勿有悔耶。于是乎联缀立约。措置豫凶之法起焉。此固衰世之意。而亦民德归厚之一助也。吾里中先父老。相与聚财置田。收其岁入。令有司者备储袭敛诸具及柩材。凡同约有丧。辄以一称赙之。名曰丧需稧。念吾里中人。素皆疏于生产作业。比又年岁不登。井落萧瑟。类多贫窭者。而由来六七十年。遭大故而能免沽粗之讥者。罔非是稧之力也。前辈长德之忧患后世料理祸变者。吁亦至矣。其始也有一帖。弁以鹤岩郑公序文。仍列题同稧诸员姓名。注以表德年甲。及其世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2L.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记
浦仓重建记
青阳之贡。浮于海达于汉。贡赋两仓。在乌山之狐头浦。浦之去青。远者七八十里。近亦不下四五十里。每当输转。人肩赪马蹄穿。民固病之。丙辰贡仓灾。露积于地。重之以备雨防盗之劳。民益嗷嗷焉。丁巳秋。余以不才。猥典刍牧。戊午春。捐俸鸠材。秋八月甲申。即旧址始事。越八日辛卯。讫土木之工。今年春衣以瓦。于是乎民无防备之劳。而其输转之弊则犹夫旧也。仍窃惟念先王赋民。必以佚道。试观禹贡。虽邦畿密迩之地。米粟秸禾。轻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3H.gif)
龟湖书堂记
二十三年丁卯。 圣上以世道下人心溺。寔由教谕之不早。 特降十行丝纶。饬令中外。丕阐小学之教。时干方待罪湖县。窃钦 圣意。乃抄选子弟俊秀。使之时习于家塾。会讲于县学。则人皆大惊小怪。指之为大市平天冠。未几解归山南。山南州县大小凡七十馀。独闻韶令李候吉辅恭奉 圣旨。大兴学政。而为虑闾巷肄业之无所也。割俸出缗钱累百。分散诸坊。其原有书舍而坏毁者修之。湫隘者廓之。无则创建焉。于是乎渠渠厦屋。随处突兀。龟洞之龟湖书堂。即其一也。而洞实故申梧峰先生墨庄也。余适过龟洞登是堂。申氏少长咸在焉。自堂而南。涉川而有一岳穹窿。即梧峰也。堂之背有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3L.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4H.gif)
醒轩记
顷岁缶溪洪君范。要余记醉轩。余劝之酒则摇手。余笑曰醉轩胡不酒。曰范之酒户素阔。一饮数三斗。近戒而止。名轩即醉时事也。余本恶醉者。不欲为醒者呓宿酲。颔之而已。越三年乙亥冬。洪君又来曰醉轩记已就否。时 主上大诰禁酿。 太室只荐醴齐。余曰君之醒已久。今世界亦醒矣。析木之东酒星晦。何用寄空名于君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4L.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跋
御笔帖跋
岁辛亥。臣权屡蹑银台记注。窃覸奏牍 批下间有 御笔焉。其一 宣懿王后魂殿修改吉日奏 批旨也。其一 献文大王旧陵封闭奏 批旨也。于是而 圣上慎终追远之意可见矣。其一 御供代进奏 批旨也。其一军兵给粮奏 批旨也。于是而 圣上菲饮食诘戎兵之意可见矣。其一相臣禄俸输送奏 批旨也。其一则以 尤讳中卫卒缟素事有 圣教。而臣权记注失实。猥蒙点化者也。于是而 圣上敬大臣谨节文之意可见矣。噫一日万几。章奏委积。而独于此六事。 劳玉手洒宸翰者。 圣意所在。岂亶使然哉。慎终追远而民德归厚。菲饮食诘戎兵而俭德著武略竞。敬大臣则不眩。谨节文则大顺。猗欤休哉。 殿下之于为治。真能务本知要。而我国其庶几乎。臣不佞钦诵宝玩。谋所以悠久其传。褙涂作帖。饰以彩绫。藏之箧笥。尊诸几案。奎璧瑞辉。烂溢圭筚。上烛云霄。吁其可珍也夫。其可敬也夫。十三年丁巳六月十日癸酉。奉直郎行兵曹正郎臣郑权。谨百拜稽首以书。
题退溪先生梅花诗帖后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5H.gif)
龙岩朴先生文集跋
余喜读退陶李先生书。书中与诸子往复辩难及为诸子记行贲竁者甚多。而其奖诩恸惜。最在朴龙岩先生。先生实长李先生八岁。初未尝执经造门。而书疏间致敬尽礼。有若师弟子然。李先生亦称先生以契兄契丈。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5L.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6H.gif)
青武志屏风小跋
始至见有一屏子展在坐后。既而撤去。盖假而归也。遂鸠材募工。妆成八叠。叠画八界。借李君寿根笔。写县藏旧志。虽制朴文俚而不堪玩。然尚能稽事实而障风埃。时捲舒而戒屈曲。其亦贤乎无也夫。
书朴定斋(泰辅)绝笔后
右朴定斋绝笔也。凡人病寒。数日不汗。辄气馁手颤。不能成字形。况于死生之际乎。昔朱先生于蔡神与绝笔。盛加称道。然神与犹考终牖下。而乃公于雷霆震剥之馀。肉飞骨碎。喉间断续。廑一缕尔。而亦能伸纸把笔。恣意挥洒。银钩铁索。劲遒奇健。凛凛有不可拔之象。何其异哉。夫人之所恃而能外死生者。只有一个心主定耳。方公之抗疏叫阍。其心已自蓦直定了。虽大校飞棒。灭耳刳膝。而愈益定不少挠。惟其心定。是以气定。气定故手定。手定故笔亦定。其波点戈画。严正应法有如此。吁斯其所以为定斋也欤。
济原志跋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6L.gif)
书察眉楼记后
昔一善金侯厦梴氏搆是楼。扁曰察眉楼。盖直压南门之通衢。东街之列肆。贸贸罄折而过槛外者。日不知几什百。其一欣一戚。不问可验于眉棱矣。楼虽小。地分高眼界阔。山川之左右环拱。云烟之朝暮变幻。孰非可以品题者。而顾独眷眷于审民欣戚如此。侯之为政。正得分 忧之本意。亦堪为后来者之要箴。而日月悠久。沧桑翻迁。滁阳之亭独存。庐阜之主屡换。人情大抵喜新。楣额亦未仍旧。或称鹤䜣。或称净阳。而俱不如肇锡之为嘉。且其窗壁毁穿。楯栏朽折。不数年。松沙县将无所谓察眉楼者。余遂仍而辑之。重揭旧号。时时登临。引民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7H.gif)
李慵斋书画跋
尝读濯缨遗稿。其铭五弦琴曰借慵斋李居士画鹤。其记临锦堂曰吾丈李侯某所名而书也。及其书公梅竹真八分字诗若跋则盛称公三绝。且曰使尔生乎吾后。将有不同时之叹。盖爱之笃而幸其生之不先不后也。公与濯缨为道义契。出处始末。略无异同。而濯缨于翰墨。眼孔最阔。少许可。岂独于公。以所好而阿耶。今距公之世且数百年。虽欲举公蓝舆而不可得。则无宁一接公精神手泽之所寓。以少偿不同时之恨。而顾桑海变化之馀。曾无一毫芒之流落人间者。常窃慨然。顷者偶过李君镇宇。君即公之姓孙也。出视公书画一帖。乃公就唐人诗句。摹出诗中景物。逐幅左方。各誊其诗凡八幅。噫昆冈之下。果有抵鹊之玉哉。但帖晚得于李之旁孽家屏障。故藏之不谨。致令其书误被童孩辈润抹涴补。其丰纤长短。虽不掩其合度。而其芳媚真态。卒莫得以见矣。殊使人懑惜。尚幸其画之能无恙也。噫今有善画者。置一物于前。审视熟见。劳心费思。五日落一点。十日下一画。犹患其不能髣髴于万一。而公只凭昔人咳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7L.gif)
书赵和卿墨葡萄后
余尝游洛下。洛下大夫士屏簇间。有墨葡萄甚绝。问之则曰赵和卿笔也。见其艺而想其人。欲与之交而不可得。甲辰秋入芹宫。和卿适至。叙寒燠讫。辄曰愿得君墨葡萄久矣。而顾余南归隔一晨。虽有侧理纸在行橐中。奈无挥洒暇何。和卿曰何足观。然曾为权圣符写八幅未及付。第观之。余亟披熟玩。实逐幅异其格矣。有节诞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8H.gif)
增补新安志跋
地之有志。即夏禹贡周职方之遗意。而其采录人物。亦迁史列传之笔例也。然而消息盈虚。天地之大数也。事往境新。世移人故。苟不随续增补。则乌得免古有今无之叹耶。第念邦国舆图。间架阔大。事面郑重。固不可轻议于修改。而至若州县志。则所载者一雷封也。所领者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8L.gif)
书奉正大夫承文院校理李公墓碣后
右序若铭。 明陵癸未春所刻。而厥有阙文。公之高祖讳云敬司宰监佥正。曾祖讳修备巡卫中郎将。王考讳龟山御侮将军。母夫人昌宁曹氏继亮之女。而陈世系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9H.gif)
题松坞李公(轸)行录后
此乃松坞李公行录也。公与弟南溪公辅。言行出处。符合无差池。真所谓天伦知己者。而南溪公先逝。公记其迹颇详。于此求公已足矣。况其子孙之裒录。又甚纤悉。何用赘为。第窃覸公居家处乡之节。自应于周官兴行。莅县治民之道。无愧于汉代循吏。玆岂亶禀质之美。有以办得。试读西厓柳先生闭门焚香。清宵不寐。请问安心法之诗。及五峰李相公南溪讲道之句。则其平日向里工夫之勤笃。可以想像。噫有本者如是矣。
八景图屏跋
右关东八景图。未知谁氏作。即我先师篪叟先生卧游之馀也。先生平日。每以金刚宿债之未偿为恨。辄揭此图于壁间。以寓仁智之乐。泰山遽颓。玉涧呜咽。胤子一圭甫不任羹墙之慕。珍藏箧笥。而犹虑虫鱼之或为灾也。余赍赴鹤城任所。倩工妆屏而归之。噫仪形渐邈。手泽尚存。可胜惜哉。可胜痛哉。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5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59L.gif)
亭始刱于丙申。越三年己亥。郡守申公义集来访两先生于亭上。嫌其迫窄。斲送北山海松若干株。西檐四架于是乎翼如。而亭之规模完矣。埙叟先生先唱近体四声以落之。而篪叟先生酬焉。申公暨花山监姜侯启溥和之。而又迭唱十景绝句。两先生并酬焉。续而和十韵者四人。和四声者累十人。先生随得随书。成一册子。名曰玉涧亭唱酬录。庚戌埙叟先生易箦亭中。辛亥亭忽灾。壬子篪叟先生继弃后学。自此亭基鞠为茂草。而录亦未免于束阁。吾党小子曷堪安仿之恸耶。篪叟先生胤子一圭。慨然肯堂。与溪社长贰郑公梯及郑君一铨一珩议克协。起役于乙亥。讫工于丁丑。诚幸突兀于久坏之馀。僾然瞻敬之有地。一圭甫又妆䌙一素帙。要余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0H.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杂著
申云举(龙庆)字辞
申氏龙庆。德表云举。㑋其字义。求改于余。余曰否否。尝观于易。咸传乾爻。厥象可绎。精义入神。以底于用。譬蛰而存。变化不穷。潜焉勿用。见而在田。譬穷而养。达而是宣。既知则行。为学之方。有屈必伸。立身之常。穷养有道。不外知行。嗟尔龙兮。尔举毋轻。尔长四灵。孔昭其灵。灵或不灵。有欲其因。吻然潜深。研几其神。爱尔爪牙。护尔甲鳞。日夕乾乾。尔俟尔辰。云远乎哉。气应于同。豁豁天衢。瑞色葱笼。渺尔孤举。利见九五。用作甘霈。润我土宇。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0L.gif)
族侄心如(一鉴)字辞
岁舍柔兆。月旅姑洗。族兄之子。一鉴戴弁。字以心如。表厥名义。人有楪大。维鉴是似。镜面滢洁。素无微颣。心体虚明。宁有些秽。尘掩则暗。欲蔽则昏。磨之又磨。真面斯存。洗之又洗。本体乃现。物来便照。妍媸莫眩。事至辄应。钜细靡舛。事物既往。我则如故。那得如许。厥有要务。一个敬字。即鉴之汞(一作永)。河南拈视。吁最有功。心欲镜明。奈何不敬。缅尔家学。心法克正。涵溪秋月。印留宝鉴。若翁承辉。不坠遗范。论心射策。逝作人鉴。尔称其儿。尔质粹明。尔钦乃心。毋忝尔生。苟为物累。对镜颜骍。
万活堂重修上梁文
吾党安仰安仿。久矣梁摧之悲。凡物有毁有成。居然栋隆之吉。旧号昭揭。后学耸观。恭惟旅轩张先生。豪杰之才。性理之学。天根月窟。起高楼于空中。桧渊陶溪。溯活源而向上。夙厌尘世。我友卬须。晚卜岩居。所立斯卓。就向晦宴息之所。拈为人吃紧之题。万物静观流动充满。何地非活泼泼。一原涵养戒慎恐惧。其工则常惺惺。用替盘盂之儆箴。绵日月而不懈。俄致栋宇之倾圮。继风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1H.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1L.gif)
戊戌春。余自京来。始与赵谨甫相见。见其带尽奇矣。匪丝匪缯。团团如箸子大。寸断而绳贯之若连珠形。余怪而问之曰此甚㨾物。曰山竹之生于石上者。曰何其乌。曰染之。曰奚染。曰用胡桃根皮。曰能寿几岁。曰此物皮刚而窍穿。窍穿故绳细。绳细故易绝。岁一易其绳。竹则可支累十年。曰子何取于斯。曰取其坚且质。曰坚且质固可贵也。抑有贵于此者乎。睹其中通而可以虚吾心也。观其外直而可以正吾身也。色温温如也。动容貌斯可则矣。响锵锵如也。作趋步斯可节矣。一以贯之。可验鲁论之旨也。切以磋之。可證卫诗之义也。矧其植而为物也。盖排寒而特立。则取而激励。亦足以临患难而不挠夺矣。苟能即物而观理。观理而反身。不亶束腰而止。则其有益于人者。亦岂廑廑哉。噫乌犀银黄。非不华矣。而不宜于士。鞶革垂绅。非不古矣。而反骇于俗。曷若此物之坚而质而又有众理寓焉者乎。其视世所取色丝采缯之徒炜烨然也。宁不万倍矣哉。谨甫曰诺。吾子有言。吾之带益奇矣。子亦欲带之乎。曰纵欲之。其于无竹何。郑希文在傍曰早晚吾当奉大人游普贤山中。其将为子图之乎。未几篪叟先生投小简曰吾儿今遗尔带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2H.gif)
七事说。题松沙旧侯小屏。
守令之职有七。曰农桑盛也。户口增也。学校兴也。军政修而赋役均也。词讼简而奸猾息也。盖无食则饥。无衣则寒。民不饥寒则生齿日繁。此农桑盛为第一。而户口增次之也。既富既庶而逸居无教则禽耳兽耳。而教之之道。文经武纬而已。学校兴军政修。所以居次三次四也。有土此有赋。有身此有役。赋役不均则劳佚悬苦乐判。将无以一众志。赋役均所以居次五也。生民有欲。争必有讼。故圣人序卦。受讼于屯蒙洪荒之馀。需养结绳之际。则不听自无。亦圣人之所难也。可也简乎。词讼简所以居次六也。人性皆善而气禀所拘。有奸有猾。蘖芽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2L.gif)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3H.gif)
保宁县小学训蒙节目
易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人之幼稚也。血气未完。知思未定。导之善则善。导之恶则恶。政如水之无分于东西。此乃圣狂贤愚所分之路头也。三代哲王。用创若是。人生八岁。皆入小学。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使之习与知长。化与心成。所以治隆于上。俗美于下。非后世之所及也。秦汉以来。此道遂废。治日少而乱日多。何足怪哉。惟我朱夫子编成小学一书。以嘉惠后学。诚做人底㨾子。而一片中原。百年尘腥。三代遗教。无可指拟。而我 圣朝亦自己卯之后。不复讲明是书。委巷小子。多不识小学面目作何状。故虽 圣继神承。重熙累洽。而教化之盛。终不古若也。今幸我 圣上。有慨于斯。涣发丝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3L.gif)
一。乡校长。为西四面都教授。书院洞主。为东四面都教授。
一。两都教授约会乡校。荐出各面教授。各面教授荐出该面各里教授。而里教授必以一里之望。面教授必以一面之望。都教授必以一邑之望。
一。各里教授抄选里中子弟堪学小学者。自八岁至十九岁。开录姓名年岁。作一册子。送于面教授。面教授聚送各里成册于都教授。都教授聚呈一邑成册于官家。以为转报营门之地。
一。里教授日聚里中子弟。教训小学。而先令通晓文义。次令习熟仪节。使知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当如是。如是则为人。不如是则不得为人。
一。每月朔月半。各里教授。各率里中学徒。就讲于该面教授。
一。四孟朔朝。西四面教授。各率该面学徒。同赴于乡校。县官进明伦堂。与都教授及面教授。行拜礼后。使学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4H.gif)
一。四孟月朔月半。县官有故。或值空官时。则校长洞主会讲如仪。
一。明道先生曰自幼子常视无诳以上。便是教以圣人事。许鲁斋曰吾于小学。敬之如神明。爱之如父母。我 朝寒暄堂先生。一生用力于小学。毕竟得不传之绪。启无穷之源。此书岂但童蒙辈所当诵读。无论少长。皆宜讲习体行。
一。横渠先生曰教小童亦可取益。绊己不出入。一益也。授人数数。己亦了此文义。二益也。对之必正衣冠尊瞻视。三益也。常以因己而坏人之才为忧则不敢惰。四益也。诸教授亦宜熟读详味。以为推己及人之地。
一。妇女亦不可不知小学。而我国妇女不习文字。必须誊书谚解。使之诵习。
一。我国常汉鲜解文字。亦须誊书谚解。使于耕田服贾之暇。时时传诵。
仆年十二。出就外傅。受读小学书。粗知尊信服习。胜冠以来。斲丧于词学。淟汩于吏役。毕竟白纷童
鸣皋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46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1023A/ITKC_MO_1023A_B071_464L.gif)
宁越城隍祠改定颠末
城隍祠。本无坛壝。只搆三间屋子。造置木偶人。吏民崇奉。作一淫祠。岁岁重午。盛备酒肴。户长以下趍跄奠献。巫觋击缶吹篴。婆娑呕吟。两日乃罢。凡有祈祷。亦必于是。守其祠者。间三年具帽带靴笏。与巫觋进偶人前。把纸钱迎神。借骑主官鞍马。巡游一邑讫。归坐官厅。又设盛馔以享之。每当发告之日。祭官不奉神版。行事于偶人。岁庚午府使郑干。以城隍祠秩。在 国家祀典。而有板不用。行事于淫祠。拂经悖礼甚矣。告由于土地之神。筑坛奉主行事。定为恒式。令吏民撤移淫祠于府西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