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寒松斋集卷之三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x 页
寒松斋集卷之三
 文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2H 页
答沈信夫(潮)
 太极图自第二圈以下。各标其名。而独于第一圈。不著其名者何欤。
以原头言之。太极固在阴阳之先。而为万化之本。以流行言之。太极在于阴阳之中。而无先后之可言。上圈乃所以动静之理也。第二圈乃所乘之机也。而上圈下圈其实一也。然理气之分际。不可以杂。故特以上圈表而出之于下圈之外。而其所以不加之名者。亦以见其理气之元不相离也。若于上圈。标以太极。则是阴阳之外。别有一个无形无影底太极。而阴阳既生之后。其所动静变合者。亦只是阴阳之气而已。其本然之实。(缺)空虚无有矣。岂不近于列子不生不化之说乎。此段义意固深妙。而朱先生解剥图体已尽之矣。更须考之。
答任孺子书
昨日之游。赖兄得办。可谓三清之有主人也。弟曾游此洞。取次直入。但见溪浅而石粗。不意入洞不远。寻常林樾之间。得此一区胜境也。解衣林下。从容谈笑。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2L 页
乃浮世之未易多得者。归家一宿。清意犹未沫也。
答李宜叔书
别来。东西各相千里。真所谓天涯地角。而消息之传。又复由京而踰岭。故向者令书之惠。得见于数月之后。绝域外分离。甚可恨也。所可慰者。旬候一向平善。海西数十州之民。莫不鼓舞于承流之化。而黜陟幽明。守令之为不法者。或先自解印而归云。平日知兄长于文章而短于政事。一莅十里雄藩。其施设功效至于如此。始知政事亦是读书人之所可能也。陈诗观风。乃古之道。而兄之诗声。闻于八方。海西之儒士。必有以诗来见者。其性情之善恶。体调之雅俗。必不逃于高明之鉴。得可采者几篇耶。
与李兄无为翁书
伏惟炎热。静里动止万安。想泠泠栏松下清风。抚琴孤坐。泊然无一切世累也。庭梧长几尺。盆荷出几茎耶。弟南下后。园事荒废。鹤为犬噬。莲亦盆破。独不改者。古松清阴耳。西归之思日催。而为人所挽止。不意妄出此路。狼狈至此也。楼台山水。固自佳胜。而终是锦城之乐。不如早归而无事自在。收拾园中废务也。
与申延日(维翰)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3H 页
阳气已复。仰惟尊体愆节复常。今世文章之士。盖可数矣。独雄浑赡博。为一世之巨擘。足下一人。足下之盛名。日闻于四方。见足下擢第之文。如龙腾虎跃。恍惚奇怪。读之足以眩乱耳目。夫应举之文。退之犹病其不合于古。而足下能于仓卒程文如此。岂不可畏。其后又见拟赤壁赋。与任学士论文书。益见足下之所存。果雄浑赡博。非近世沾沾自喜者比。人之得尺简片牍者。宜乎爱之如金玉。不能去手也。某向与邑中士子。作三江游。长老或曰。百年后始一有之事也。宜有以记之。以传于后也。于是略叙其事。仍录舟中所得诗篇。作为册子。若又得足下之一言。则邑人之见者。不曰太守之文与诗。而曰足下之文也。家誊而户藏之。流传于无穷。不但江游之胜。赖足下以闻也。某之名。亦与荣矣。玆裹册子呈上。须于政暇。泚笔以惠也。千万切仰。戊辰十一月十三日。
答或人书
千人榜出。益悲兄半年太学薤盐之徒苦也。忽见惠书。秋后寒士之苦况。反有甚于向日之斋居。此亦吾辈随处安分之事。而非有荦落奇杰之气。则不能不为彼所动。寻丈之沟壑。反为千仞之深坑。虽欲安之。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3L 页
岂可得也。见兄拟抵时宰书。不觉泪下。人称颜子之贫而比之兄。则可谓秦楚之富矣。既无颜子之学。又甚颜子之贫。则安得无此语也。但此语可以闻于爱士求贤之大君子。弟亦深知此公虽异于俗宰。无急贤好德之诚。恐不免退之之光范三书矣。留置案上。不敢烦他人之眼。而僭加评论。以俟兄后日临访。不宣。
与或人书
故进士以孝赠掌令尹公柔。即壬辰殉节臣校理暹之孙。而南阳公棨,学士公集之弟也。曾于 孝庙朝。有一门三节之褒。尹公自幼诚孝出天。甫三岁。其父见背。能言闻邻儿呼爷之声。必呼泣悲痛。见小儿弄雀雏。解纵曰。亦若人之思亲。闻者堕泪而奇之。至十八。母病甚㞃。斫指灌血。及其母死。哀毁过制。几至灭性。丙子虏变。其伯兄守任南阳。仲兄扈驾南汉。公奉祖母避兵海岛。流离窜伏。保护奉养。有可以感动人者。故虽于抢攘急卒之中。或有以旨味遗之。时伯兄。殉节于南阳。仲兄。被害于虏庭。其祖母闻之。悲疚成疾。公以温言宽譬。而每于祖母不知之处。悲泣呕血。及乱定。流落乡曲。家甚贫窭。拾橡实以食。而祖母甘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4H 页
旨。未尝之绝。浣衣煖突。必亲自为之。而不委于婢仆。祖母病痢。尝其粪以验轻重。每夕泣祷北斗。请以身代。病仍瘳。人谓至诚所感。始公闻伯兄死于贼。奔往南阳。则体无完肤。而尸冻不可敛。公抱尸三日。冻解而敛。乡党戒其子弟之不孝不友曰。汝不见尹某乎。其子弟或有感化者。人或言及丙丁。则辄血泣沾席。知旧以是讳言丙丁事矣。公死于甲申。清阴金文正公悲之曰。 皇朝亡于甲申。此人又死于是年。可伤也。先辈之见许如此。 显庙癸丑。礼曹上闻。特赠掌令。而未及旌闾。噫。其两兄死国而成仁。公又事亲而尽孝。则其兄弟忠孝。卓然一世。真所谓伯仲而旌闾之典。独阙于其弟。岂非有欠于 圣世褒奖激励之道也耶。
与族弟子固(㙂)
自尊之去。忽忽不豫。久而未定。犹幸日气不风不寒。可以护病季。无挠得到县次矣。其间已经数十日。未知季病果何如。而尊履亦佳安否。邑㨾虽新莅。可以知其崖略。吏风民俗。能在吾度内。而有恢恢之意耶。想已往见道伯。其所接待礼貌。不以他守宰一例视之否。此公平日事有出入人意处。而终是杰气。或有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4L 页
一言相契。无异旧识矣。惟为吾所当为之分。则快活无所歉矣。海月楼想日登临。东望沧海。直接扶桑。出日在眼底。簿牒之馀。足以疏散烦懊。内延则奇壮幽奥。似为岭南第一名区。尊创见之。亦应喝采叫奇。居僧义旻。亦可以语。时致月轩。与之谈山水。则安知不如退之之遇太颠也。族从眠食粗安如前。盆菊方烂开。恨不与尊对话花下也。儿辈亦好在。便忙未及为书。
答定儿书
见书慰慰。此中孙儿患头肿。才破脓。瘦败可闷。闻勤读不撤。固可喜而自迩之程。不必如是狂奔疾走。以致病作中撤。须缓缓着工。以成远大之业也。见来书。可见文气之方发。而荒杂不紧。无收敛精约之意。是亦不可忽处。不具。甲子复月二十四日。
与族侄中镇书
即者雪寒。侍奉如何。悬念。闻汝专意读书。不作闲出入云。此乃喜消息。不以久别为恨也。独鹤往社洞折胫云。无主之物。固难免此厄。而自吾南下十年。园养之二鹤。皆不病而毙于人。鹤之灵若有知。必怨余之老弃林园。作吏殊方。使渠失主而死也。尤可邻也。汝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5H 页
须作哀鹤辞以示也。
金吾契帖序
金吾之有契帖古也。新进者。必画诸僚公服开坐之状。书其姓名年甲。作为十帖。以备诸僚之各取其一。盖相与周旋一府。情志既洽。而官守之去就无常。则固宜有是帖。以志异日之相思也。然以其事不雅。画亦无可观。往往弃诸床几之侧。为儿童戏玩之具。而才去府日月稍易。则帖之存者十无一二。而诸僚之姓氏年纪。有不能记者。余入府已病之。而以其古也。依㨾循旧。不敢异于人之为也。李宜伯新入府中。见其眉宇清疏。言语通爽。知其所存乎中者。不泥乎古而拘于今也。忽于座上。顾诸僚曰。新进之作契帖例也。而凡事例则易忽。忽则易忘。吾欲与诸僚携酒赋诗于一佳胜处。而画其地传其诗。则得非无背于府中古事。而不至于忽而易忘之归欤。诸僚欣然而诺。余曰。固知宜伯非俗也。此一言可以徵之。乃以三月十七日。联骑往弼云台。台在城之西麓。地势稍高。尽城之南北东西。一望可得。而居人多种桃柳。千树掩映。薰香袭人。诸君或折花而饮。或枕石而卧。笑谐相杂。觥筹交错。遂以台字为韵赋诗。尽欢竟夕而罢。宜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5L 页
伯又属谦斋画弼云。梧亭写诸诗。俨成十帖诗画。谦斋之画梧亭之书。当世无对。而萃于一帖中。此真一时之奇迹也。况我诸僚以狱吏。值此时平圄空之日。选胜出游。朋酒胥悦。发之于诗而绘之以画。亦可谓昭代之好事也。后之子孙。非愚无知识。则必知是书是画之可爱。知其可爱。则必想其父祖咏歌游衍之趣。而叹息而流涕也。然则其宝而藏之。将无异于妙楷之帖。宝藤之轴也。向所谓契帖。虽废之可也。噫。非宜伯之贤。则不能以办玆游。非二公之笔。则不足以成其美。余于玆帖。谓有三美具焉。同游者六人。馀四人。或以病或以直堂直本府。余亦以先祀不得与焉。青松沈师周。序。
咸州宗会稧帖序
我沈之流于北者。有二派焉。咸兴。以兵曹典书为祖。端川。以工曹典书为祖。二沈之于北。世代既久。子孙陵夷。不入吾青松之谱。而工曹公勋券曰青松人。实同吾鼻祖文林郎后也。余在京师。已闻二沈之在咸端。而不见其人。及为是州。州士之姓沈者多。问其先则兵曹典书之后。而端之以工曹为祖者。亦有焉。其人盖多知读书修儒业。言语衣服。不似关外遐俗。而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6H 页
贫甚。不能自拔于畎亩耘穫之中。谁知上世有公卿也。余为太守而宗人不免为凡民。于余心深有所戚然者。范文正公曰。江东宗族。于我虽有亲疏。自祖宗视之。岂有亲疏。实余今日心也。俸薄不能人人周穷。乃杀牛置酒。大会宗人男女四十馀人。男则余主于外。女则夫人主于内。分行序齿。余不敢以太守自尊。情话从容。杯酌间行。依然有花树会旧风。咸之人无谓太守之与民乐。而谓宗人之与宗人乐也。乃诗以咏之。癸酉复月二十八日。咸州通判某。序。
风月轩记
夫物之有成毁。物之理也。其所成毁。固不足以列。而若其事有不可泯者。则岂可以付诸物之成毁。而无使之闻也。社稷之东。升桥之上。故有屋翼然而高出曰风月轩。实先君之所居。而 肃宗大王 赐额者也。轩之为墟久矣。人之过者。或踌躇而叹息。有指而语当日事者。夫事之存乎物而不可泯者。惟是轩之谓乎。始 肃庙二十六年己卯。王母淑明公主有疾。 上亲临视疾。又 临先君之所居外轩。洞开门窗。置椅子而坐。尽城之南北诸山。相望如对案。 上顾谓先君曰。君所居不侈不陋。而通爽轩豁。可以居矣。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6L 页
 还宫 赐额曰风月。 亲制小序若诗。以谕其所以名之之意。先君侈 上之赐。则揭于壁。一时之闻者。皆为先君荣。其年秋。先君弃世。甲申。风月轩灾。己丑。内舍又灾。不肖欲更构屋于轩之址。而为堪舆之术者曰。此火星所照。不可以居也。遂弃而徙于城之南。又徙于东。今已二十有九年矣。噫。 亲临私第。 赐额而宠之。自当时之贵臣戚吏。未有得者。可谓盛矣。而传在不肖。不克保焉。其事之不可以终泯者。亦将无闻于后。则是不肖之罪也。昔濂溪周先生。自濂溪徙居于庐阜之下。仍寓濂溪之名。今不肖所居。虽非轩之旧。而若更以风月名之。则尚俾来者。知当日之有 赐额轩。而其所以不可泯者。庶有闻于后也。故复揭轩额与诗序于壁。而仍记轩之始终。
双印岩记
通川高城之间。有石临海而名双印者。我从祖叔季父高城公通川公为二邑时所名之者也。通高固山水之邑。而二公分而有焉。闻一水一石之佳。辄与之共游。二邑之山水。孰非可以双印名也。独取于一顽然者。二公之意。其有在矣。盖是岩也。屹然立数仞。傍有二石附。而上又有覆其顶者。中少夷可以坐也。二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7H 页
公以友于之笃。并时作宰名乡。饮食起居。便烟火神仙。而联城接壤。朝夕而遇者。无异厅堂间设帷帐之时也。山水跌宕。其乐方洽。而岩之立。当二境之交。二公之往来。必停车而坐焉。则似若为二公设也。于是欣然有契于中曰。吾二人者。以时至是岩而岩之状。亦有异焉者。则留吾二人之名。使后之人。知吾兄弟之湛乐于是二邦可矣。仍书之曰。高城守某。通川守某。客之从公者曰。既书二太守之名于岩。则岩亦可以双印名也。二公相笑而使工刻之。双印之称。自二公始也。噫。闻是岩之名者。知者想二公友爱之德而叹赏之。不知者以二公之比邑为宰荣之。其知不知。固何有于二公。而为二公之子孙暨宗族者。闻是岩而思二公所以名之之意。相与勉焉。则庶不坠吾宗孝友之风也欤。后二十七年戊午。通川公孙衡镇。自为文记。又求之亲族诸人。遂为记。
善恶赏罚会记
盈滨海。民质陋而不知裁。教之可与之善。于是仿古法作乡约。每孟月朔。受善恶籍。纳于匮。将以赏罚之。至十一月。一岁之籍具焉。乃按籍而书其善恶人姓名。下于约正。使以某日。相率而来。籍中人。果咸集县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7L 页
门。先为善者位于庭。男一行女一行。两班于阶而南北。余亦于阶而东向位各席。男女以其位而坐。与饮食盘各一。余执善籍而喻之曰。男某汝。女某汝。事父母孝。事舅姑敬。某与兄弟友。某与宗党睦。某也男。轻财而好施。某也女。守义而不改。尔男女之行。皆善之大者。此余所以闻而嘉之。招至前而为酒食而悦之者也。余先执酌。次两班。次男次女。男执酌拜谢。女或拜或否。僧一人亦与焉。以其事母事师孝也。别席于男女二位之外。行虽善而以异民也。不相杂也。酒数行。鼓乐而侑之。招恶籍人于前曰。同一人也。而彼二位男女。何其好善。而尔男女好恶。善者既待之以酒肉。汝当待以楚挞。使知愧也。各笞若干。皆低头愧谢。愿许异日之改。戒而送之。复善者徭一年。观者环堵。或有叹息而流涕者。噫。合二籍而观。善者三十八。不善者十二。以一境而言。则善者众而不善者寡。乡约乃约束之小法。而行之一年。其效至此。若申之以学校之政。教之以孝悌之行。则善者益众。恶者益寡。将见家家礼让。人人孝顺。而此非余之能所可及者。以俟后来之君子也。
新安祠移建记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8H 页
岭南之俗。为士者。必入于州县学。籍名东斋。然后乡党以士子称。不则凡民也。盈德人南学周等。凡民之黠者。与其徒谋曰。吾辈所处卑。不敢与士子齿。若立古贤人祠。奉而主之。可与彼敌也。此新安祠之所以作也。士子申世绩等。怒其欲与己抗也。久不相能。甲子影帧之变作。乃学周等之为也。而倡言曰。彼申世绩等者。实乱首也。远近之闻者。皆以其言之似而疑之。以是世绩等系狱。屡年不决。丁卯。御史韩光肇奉 命采访本道。使星州,永川,新宁。会鞫世绩等。遂得学周等作孽祸人之状。御史以闻。 上命秋曹更讯学周等。学周已知罪自毙。县吏尹就莘等。又首实如初。皆减死窜配。放申世绩等狱案。皆 圣断。其略曰。乾道昭昭。鬼蜮莫逃。自是其党与皆惧而不敢动。余来莅是邦。拜于影堂。特位于北朱夫子也。西向而配宋先生也。像皆变后新模。而宋先生之像。妆褙不如法。庙宇觕陋。召工于京。改妆惟谨。又谋移建而以无财为忧。巡使权公赫捐廪而助之。余谓士子曰。今则财力略具而惟地未卜也。名以新安。奉朱夫子像。则宜于新安里求之。乃与一二子。披林莽涉溪涧。搜之尽日。但山高而昼阴。谷邃而泉冷。庙可立矣。而人不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8L 页
可以守矣。茫然失图。归而与士子谋。佥曰。既不得于新安。则莫如县内也。县之山水。皆自新安来。而况守护之便也欤。余意决。丁卯冬。伐材于山。辇运而来。栋梁榱桷椳楔小大之木毕具。戊辰二月。立庙于县城东百馀步乡序堂之小南。以乡序为讲堂。缭以垣。门其北。制度精丽。丹雘辉映。俨一大庙宇也。向者学周辈之冒据也。庙宇朴陋低隘。而春秋之行事。牲酒器币。不中其数。升降拜跽。亦不以仪。使人不足以观瞻。而闻者羞之。今学周辈各以其罪受法。而诸生尊贤好礼。既建其庙而新之。必将考礼稽式。以奉笾豆。诵诗读书。以兴孝悌。余虽去官在千里外。将侧耳而听。董役而主其事者。金始九,申以玉,申光殷,南国焕,申世维等。与议而同事。又三十馀人。财力劳费。用人多少。不必记也。
寒松斋记
吾先。青松人也。自祖先来。家世清寒。操履端贞。不以夷险而贰其节。不以威武而动其心。观察公忘世亭。 光庙元年。弃官归乡里。自号忘世。先辈以为可与六臣同传。钝庵判书公。早闻道于静庵赵先生。乙巳之祸。闭门不出。超然自立。晚沙议政公。当光海昏朝。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9H 页
毁冠裂冕。退处江湖。我三祖所遇之时虽不同。而其所树立。卓然凛然。如松柏之立大冬傲霜雪。独保其贞固之节则一也。后之子孙。谨守家法。不敢为贪浊非理之事。而不与世偃仰趣舍。人或以清苦目之。祖先之遗风。犹有所不绝者。昨年余拜鼻祖墓于青松。山自太白来。或如芙蓉。或如华盖。而皆特峙独秀。不相阿附。生于山者。尽松柏。亭亭森森。个个有凌霄傲雪之气。祖是山而为子孙者。宜其多卓荦魁杰特立独行。岁寒后凋之高节也。今年夏。余自南邑来。适午坐隐几。有风虚徐演漾。满乎床帷栏楯之间。视其所来。自庭南古松下也。欣然如见祖先之清德遗韵。而仍又戚然于心曰。余今老矣。须眉萧然如苍艾。志气衰颓如萎兰。而犹复奔走于廪禄。栖遑于州县。或不能不动于得失欣戚之际。义利取舍之间。素操不保。晚节无可观。则不但为世所卑夷。亦为祖先父兄之罪人。乃取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之义。名吾堂以自警焉。又使为吾子孙之升吾堂者。闻吾祖先之风而以自立也。岁戊辰夏季。作寒松斋记。
游三江记
余在京师。已闻县有清心楼之胜。丙寅春。来莅是邦。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79L 页
楼在衙西数十步之内。临大溪架城角而起。轩豁宏丽。楼观之壮。反有胜于汉南诸名亭。而千尺古松数十株。立于对岸白沙之上。又其外草屋十馀。在于山下疏林之间。望之依然画图障子。余乐而居之。视事于是。延宾于是。饮酒赋诗于是。以为县之山水尽在于是。居三年无一日不在于楼。丙寅夏。过县南十里乌浦。见大江南流入海。问其源。盖楼下之水流益深。至是与海涛相冲撞激射。浡潏汪洋。苍然为万顷也。是行也余为观东海而来。视如沟渎。睨而过焉。昨年秋闻士子作三江游。余问曰。三江在何处。而江之游乐乎。曰。是江口之江也。江之胜游而后知之。今年八月十九日。余乘小舟。沿流而下。江分而三流。复合为一。乃余始见万顷苍然者也。以是日之阴而风。意未阑而归。今月十四日。诸士子持酒与肴。作江游。余之前兴歆然复起。肩舆至江。长年数十。各持船以待矣。余乘舟入江。鼓吹管弦。歌舞饮食。凡江游之具县功曹。县吏县妓将校等皆随焉。至中江观渔。得鱼数百千尾。鼓乐而下。至江口。江之两岸。多衣冠人。士子之约游者。皆集于是也。余下舟。东望沧海。坐于沙上。士子分东西。以长幼而坐。酒数行。复入舟。联众船齐发。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0H 页
溯流中江。舞者舞。歌者歌。管弦者管弦。鼓吹者鼓吹。众乐匝沓。江波掀动。余与长老数人。同舟而坐。清晤竟夕。诸客或有饮而醺醉而乱者。少焉月升东岭。万里灏彩。与江光下上。为一景象。无边清兴益飘飘。舟中仆御。亦有登仙之意。以卜夜有戒。余先回船而归。诸客亦归。是日之游。虽不如清心楼上隐几听琴。看山赋诗。而风流横逸。跌宕疏旷。则有以过之。若早知江之胜果如此。余之三年清楼日月。必半在于江也。以其在于穷海之傍。僻野之外。使余之爱山水者。一过而不知爱。再游而未尽意。三游而有今日之乐。然余之游是邦。意已倦矣。将秣马西踰岭矣。后余而来者。安知不如余也。重为江叹也。
松溪遗墨跋
松溪。余庶从弟师夏号也。松溪自幼有聋躄病。闭门不出。惟好观古名画。忽有感于中。奋笔而学。能有彷佛者。仍喜而为业。矻矻日夜。殆忘寝食。几十馀年。凡山水草木鸟兽虫鱼之属。有形可象者。必极意模出。能肖厥状。然后乃止。以是名于世。及长。有妻子衣食之需。时或赖焉。辛酉。为人所邀。往关西。遘疠死客店。余闻而哭之曰。名之丧身。至此也。如使君无是能。则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0L 页
只聋躄人也。人何取而致君也。君何所藉而求人于千里外也。君之名。乃技之贱者。而不得死于家。甚矣。名之祸人也。君殁后二年。载镇偶阅箧笥。得四幅画。蝶一蝉一。蟾鹿各一。俱活动逼真。盖画之奇格。召工作帖子。题曰松溪遗墨。以识余悲。岁甲子二月初七日。书。
壬戌龙湖帖跋
余曾于壬戌七月十六日。作龙湖夜游。盖追苏子瞻游赤壁之意也。载镇,定镇,张生文显与俱。待明月初上。乘小艇。沿洄江上。各赋诗若干篇。皆放意写出。不拘诗家法度。其疏宕清旷之气可见。归谋净写。作为帖子。其年十二月。张生病。翌年二月。竟不起。惨怛之意无异子弟之戚。尽收诸藁束之箧中。不忍复言诗也。既又思之。向日之游。乃百年不再有之事。而若因其悲哀。弃而不录。则无以识清游而备后观也。使载镇拾出诸作。各自手写。余得七律二。载镇,定镇七律四。五古八。张生亦如其数。定镇替书。可悲也已。乙丑五月上浣。题。
江游诗帖题名后跋
江之游乐。诗以咏之。江之游胜。文以记之。同游之诸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1H 页
子。不可以忘名而录之。乡人之会。不可以乱齿而序之。大守之在首。以等威也。吏人之不录。以卑夷也。酒宜醉矣。而不饮者不强劝。诗宜咏矣。而无兴者。不强起。亦真率各从所好之意也。金周彦之独诵七月篇。其可谓无诗也欤。
社稷坛垣墙修改告由文
灵坛有垣。则地而方。日月之久。遇潦而崩。神不降福。岁仍不穰。葺修时稽。民死不遑。今来祗谒。恤戚徊徨。维时麦熟。民可以强。将加涂筑。且复旧常。用伸虔告。醢脩是将。
素螺岩祈雨祭文
东海茫茫。有石岩岩。波涛下荡。噌𠴈中嵌。明神攸宅。云气常黯。时见灵异。阴骘下民。曰雨曰旸。寔主中权。民今病旱。望望惜乾。县令是忧。遣人虔诉。微云乍集。雨意终閟。海风一吹。虐炎复炽。川泽源渴。畎晦稼萎。民经屡饥。生者无几。灾又此酷。若逢乱离。村气日索。民眉攒愁。灾不虚生。感召惟人。令实尸职。政多痡民。乖气致异。彼民则怜。彼民奚罪。惟令之故。天监昭昭。宁敢逃罪。毋以令故。害及无辜。神道至仁。尽刘何快。亟收威怒。霈遍甘澍。神之为德。与海浩浩。民之仰戴。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1L 页
至死不替。
祭壬辰义兵将申虬年墓文
东海茫茫。松槚苍苍。往事水云。百载空伤。岛丑猖獗。八域靡风。公奋布衣。招合义兵。大战北山。天地荡震。兵败力尽。张弮冒刃。命捐鸿毛。义炳熊掌。裹还马革。葬诸牛鸣。年代萧条。香火凄凉。余莅玆土。始闻当日。风声尚耸。烈士沾臆。宅里无表。天子不识。招访残孙。略说先迹。来拜孤坟。秋草荒肥。一杯奉酹。千古心期。
祭壬辰义兵将张希栻文
粤岁龙蛇。岛卉跳踉。釜山岌岌。贼气凭凌。公以中尉。发怒冲冠。提兵奋勇。鏖躏无前。兵孤援绝。竟死不旋。张许之忠。公实后先。英灵赫赫。海深天高。来莅斯邦。余怀增悽。物虽菲薄。神或歆之。
哭张生箕显文
维岁次癸亥二月乙酉朔二十一日乙巳。寒松斋主人。以酒果哭送而晦之柩曰。于戏。何子之志奇而子之诗奇。子之疾奇而子之命奇也。北学千里。十年不懈。子之志奇也。含咀英华。发为词章。子之诗奇也。一卧兼岁。百症交攻。疾非奇欤。离亲与子。死于他乡。命非奇欤。其志其诗。奇亦可也。而唯疾与命奇。何为也。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2H 页
吾爱子之志与诗之奇。而悲子之疾与命之奇也。哀不能文。诀以数语。灵其有知。庶歆吾觞。尚飨。
祭外舅李公文
维岁次乙卯闰四月十四日癸未。外甥沈师周。谨以酒果之奠。告于外舅延安李公之灵曰。昔我先妣。尝谓不肖曰。以某之女。为汝之妻者。以某守身谨。处事确。可以为汝师也。此余所以重结亲之意也。汝其勉之。庶乎其为人也。不肖拜受命。而年尚少。不能知公之所存如何也。小子时往拜。公杜门却扫。不与人过从。惟读经阅史。日夕伊吾。盖知公好读书。不喜交游。而不知公乐处。在何事也。小子稍自有识。略窥公好学守静之一二。公简严淡泊。无所嗜好。而浸涵于经传。傍涉于子史。以求圣贤义理之旨。前代治乱之迹。有得于心者。必以丹墨标识之。公所蓄诸书。可以观矣。公学既博。而守之以约。不喜为词章无益之文。而慎于语默。罕其出入。非乡里亲戚。未尝往焉。临事周详。无苟且率尔之意。而与人言事。必称古人而證之。故小子尝谓今世谨慎之节。淹博之识。好学之实。独有公耳。公以小子之孤露失学。警拔而提诲者。不在子弟之后。而小子之所以依仰而爱慕。亦无异于父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2L 页
母也。薰炙既久。感悦实深。公之笃学修身之大方。虽不敢窥测。而起居言动之际。自不能无默契而心合者。小子之不闲出入广交游而无大段罪过。盖得之于公者多。此先妣之所以见属于公者也。公素多病。慎于调颐。谨于药饵。无一切伤生之事。而卒患风。半体痹痿。精神零索。而公必盥栉衣冠。取书以看。八年如一日。人或忧而止之。则曰吾乐处在此。非此无以忘病也。及其疾革之时。犹不废冠巾。坐而观化。可以见公定力之终始一也。噫。以公笃实确厚之操。淹该详博之识。宜出为世用。大有受报。而屈于二邑。人无以见公之才。读书居静。人无以识公之学。而寿过六旬。疾病半之。有一丈夫子。而又无孙继。为善之报而止斯耶。公之命穷矣。小子移家就近。为朝夕承诲。百年是仰。而外姑先逝。岁才再周。而公今又弃小子。小子伥伥。其谁与从。呜呼痛哉。
祭亡女吴氏妇文
维岁次辛酉五月甲子朔二十二日乙酉。父告于亡女吴氏妇之灵曰。汝之死。余岂忍无一言。欲言而操笔。则若有一块火冲击于心。神精抑塞。还不省所欲言者。以至于今不能也。明日乃汝之死日。礼制有限。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3H 页
日月不可逾。则是余于汝死。终无一言也。余岂忍为也。于戏。吾之悲汝。异乎人之悲其子女也。非为汝为吾一女而死也。又非为汝贤而夭也。实悲汝贤而无闻于人也。汝不幸。为吾之女。使其高识卓行。不能表扬如程氏女。而将不免与世俗妇女同归于无称。此余之悲汝也。吾于汝。以父子之亲。兼有知己之契。以平日所以与我言者哭之。汝亦知余之悲矣。昔余对汝而言曰。吾稍营产业。欲以自裕。仍而及汝。汝曰。阿爷何以出此言也。吾家虽不富。春贷而食。秋穫而偿。衣食粗足。别求增益。恐知其不可。而父母之所以为子孙计者。亦无益之。念人之贫富有命。天之所赋与。岂必从其父母之所为计也。吾以汝之言而治产之道。亦未免阔疏也。吾尝愿敬父之早取科第。汝愀然曰。使君子而读书修行。能继祖先之名德幸矣。早年科甲。实非所愿也。余笑曰。以敬父之少年隽才。历扬清要。出入内外。则四方之馈遗盈门。汝之子女。可以安坐而饱食矣。汝曰。饱食非妇人之福也。余曰。汝之见识如此。以余之不废科业。必以为不可也。汝笑而不答。吾为汝念早置一屋子。汝曰。与夫之兄弟同居好矣。何以家为。每见人之必欲异宅而分居。实未知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3L 页
其意也。余曰。汝言古之道也。而今之人。异古之人。汝何独行古之道也。汝曰。只在其人。安有不可行之道也。余曰。汝之心虽如此。吾后当为汝念家舍矣。一日汝自夫家归曰。世之所谓两班。吾以为有士君子之行谊。故谓之两班。今闻以科第之得失。为门阀高下云。甚异事也。余笑曰。此余所以老不废举子业。而亦愿敬父之早取一第也。汝亦笑曰。丈夫事。尽不可知也。汝之言行之合于义理者。多此类也。余尝叹曰。使汝而作男子。则吾无忧矣。汝母在傍笑曰。若女子之贤者。尽化为男子。则闺中无贤妇人也。余与汝不觉发笑也。余多病早衰。不与人往还交游。而时与汝谈古今人是非。以听汝之取衷。而汝之二儿在傍嬉笑。以为此足以了馀生而乐吾命矣。吾何辜于天。夺吾儿之贤。如是之速也。汝之疾革时。握余手不舍。有不忍别之意。非汝悲死也。以悲我之无所依也。汝之卓行伟识。求诸古之哲媛。未易多得。则可以垂光简册。为范闺阃。而亲党夫族。亦有未及知者。其知不知。固何有于汝。而余之悲汝。实悲汝之贤而无闻于人也。二女汝母取育。而小儿气质清羸。眼病阅岁未瘳。每闻其呱呱之啼。余心欲摧。若成长以见其婚嫁。则余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4H 页
之悲心少慰。而余病衰日甚。安可期也。(以下缺)
祭吴敬父文
岁次壬申二月十二日甲辰。谏官吴敬父将葬于龙仁。前八日丙申。妇翁沈师周。以酒肴之奠。载父而哭之曰。呜呼哀哉。人生天地之间。与身俱毙。不可须臾离者。忠孝二道。入而父子。出而君臣。无内外彼此之分。此忠臣孝子所以竭力尽分。不敢择事择地而安者也。苟不能是。则去禽兽无几矣。呜呼哀哉。君生于忠孝之门。知行之所由。语默之所存。不出此二道。及擢第为谏官。忧愤时事。不与朋友谋。而独告太夫人。刺口奋笔。以诛乱贼严讨复为辞。直气所发。触犯忌讳。 上怒而人危之。而君不以死生动心。奋然诣台。更陈沐浴之请。此君之有北塞之行。而致今日之死。呜呼哀哉。以君之才行地望。言责之来。曰时不可也。逡巡辞避。上不见疑于君。下不见忤于时。则致卿相享富贵。不在人之后。而君之不为此而为彼者。岂非以忠贞公为祖。而以太夫人为母耶。呜呼哀哉。君死之后。人或谓以言而死。贻戚于亲。为此辞者。岂知事亲之道乎。孔子曰。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又曰。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君在家。和言愉色。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4L 页
左右无违。事君尽言不讳。不顾祸福。养志之孝。匪躬之节。出于至诚。无勉强做作之意。其非始于事亲。中于事君者耶。史臣书曰。谏官吴某。以言获罪死于边。其清名直声。扬于后世。曰某某之孙某之子。则其所以显父母者。果何如也。今之事亲者。投合时好。依阿喑默。污其身名。贻羞父母。而苞苴盈门。生熟不尽于前。肥甘充厨。爨无可清之时。此乃饮食养之者也。以是而谓之孝乎。呜呼哀哉。君先伯氏太学士公。尝谓余曰。吾先君子临终。指余季。谓不肖曰。门户之托在此儿。此不肖所以期待者深也。太学士公殁。君能教训诸侄。各有成就。而又事君尽节。扬名显亲。能光耀忠贞公之门。而不负父兄之知。如君今日之死。其忠孝两全者非耶。呜呼哀哉。纯忠直节。虽抑郁于一时。而终必彰明于后世。忠贞公当日事。可以观矣。君今死归。 上怒未解。然安知 圣明不翻然觉悟。如 肃庙之于忠贞公也。呜呼哀哉。庚申吾女死。取君二女。育于家。君时来见。吾忘吾女之死。而以自慰也。今则已矣。吾复何慰。若吾悲苦之私。冤酷之情。不复言之。以浼君清明之气。君应谅之矣。呜呼哀哉。尚飨。
李季文(度臣)哀辞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5H 页
今世之闻士。多旧家子弟。其人可数也。季文以鸣岩公之子。无闻于世。余窃怪之。尝于其仲氏之座见一少年。眉秀眸清。颀然而长。卓乎如野鹤之姿。问之为季文。私语于心曰。以斯人而无闻于人。其存乎己者。必异乎人也。仍与定交。益知其人。盖好古慕道。敛华含章。不求闻于人也。性本端洁简介。不喜交游。不屑于文章之学。而留心圣贤之书。间有独得之旨。以自悦于心。而不以语人。退然如无意于世。讱乎如不能言。而或有感于心而发诸言。则大而义理之要。小而事物之会。扬扢大谈。剖破无遗。言讫而坐。块然若无能人也。挈妻儿。衣食于其仲氏。而若固有。以仲氏贤也。及其疾革。告仲氏而薄敛。贤哉季文也。其所不闻于人者。其将有闻于后也。辞曰。
仆夫警而晨兴兮。素骥鸣而悲风。爰整驾而结辔兮。如不及乎其行。龙旒矫而素旐导兮。指驹城而言征。崔先兆其马鬣兮。辟新阡于牛鸣。云骈飙而载迈兮。灵彷佛而欢迎。慰风树之积哀兮。奉晨昏于泉堂。而中闺嘈嘈而沸哀兮。浼长往而无听。念仲氏睘睘而孤泣兮。羌连绻而婴情。秉孝悌而服礼义兮。馀文章其何论。操廉深而简贞兮。恬众咻而无言。謇戢华而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5L 页
反约兮。意何古而心长。索后报而期远兮。有二孤而裁婴。邈旷宵而寥廓兮。穷万祀而靡明。宾虚无而大卧兮。松柏凄其夜声。
金秀才(履兴)哀辞
招瑶林之多香桂兮。琴鼓山之多芳椒。天非独偏乎滋育兮。地毓灵而繁条。性烈贞而自高兮。卓众草而翘翘。而君生于招摇琴鼓之下兮。依乔荫而夭夭。气太清而易萎兮。方朱华而自凋。既生地之膴美兮。胡中阏而不遂。蔚秀薄而气厚兮。理钟灵而或匮。况榛芜之塞路兮。宜孤芳之陨瘁。莽大地而芃芃兮。判埃壒而不累。骖兰辂而上征兮。御蕙风而高迈。登玄霄而踟蹰兮。眷故林而长喟。哀飙动于落日兮。下寒叶于庭柯。泯返真而归根兮。云空绕而婆娑。仰招琴之邈邈兮。惨无色而嵯嵯。而荣悴之非自由兮。徒悒悒而复奈何。重曰。徘徊道薮。容与书林。望之茫茫。反而浸淫。为仁有本。纯乎其心。能世其家。不绝馀音。
先府君行状
先府君姓沈。讳廷协。字和仲。系出青松。高丽卫尉讳洪孚之后。我 朝左议政青城伯讳德符十二世孙也。讳璿号忘世亭官参判公九世祖。讳光彦号钝庵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6H 页
官左参赞公六世祖也。高祖讳宗忱。府使赠左赞成。曾祖讳契。监役赠领议政。祖晚沙领议政讳之源。考竹坞青平尉讳益显。妣淑明公主。 孝宗大王第二女。公以 孝庙十年己亥九月二十三日生。天姿端雅孝谨。甚得父母意。自幼时。未尝有子弟之过。尝随贵主入禁中。 肃庙在东宫。接见如家人兄弟。而公应对趍跄如礼。时年八九。 显庙奇之。竹坞公虽爱公兄弟。而教之严。使处静僻之室。不许外人之出入。公奉承亲训。定省之暇。与伯氏居业其中而务自敕励。未尝道鄙悖非礼之言。癸亥。竹坞公丧。哀毁如礼。丙寅。授直长。历别提主簿监察。己巳。群奸秉国。 仁显王妃出宫。诸臣屏外。公与伯氏。忧叹时事。闭门敛迹。不与人往还。而时人犹恶之。诬以怨谤。窜公蔚山。右尹公梁山。二州。岭之极徼。去京师远。公念结君亲。每对人言。辄涕泪沾襟。庚午。量移蓝浦。是年冬。命放还田里。公以罪累差轻。而频承亲闱宁否。感颂君恩。而犹不以平日自居。持身益慎谨。郊居数载。不与贵游家相闻。尝有客夜叩门。要与见。公辞曰。罪累之迹。不敢与人暮夜相见。癸酉年间。人有来言时事者。公不与之答。去即拂扫其坐席。有若浼之意。甲戌改纪。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6L 页
 上为贵主设宴。除公别提。俾以公服与焉。升社稷令。宗簿判官。转尚衣佥正。公自蒙 宥还。谢宾客。终日侍坐内堂。怡色和声。以悦亲心。贵主每叹曰。佥正之孝。古人不能过也。戊寅。除林川郡守。以亲癠辞。复拜尚方。己卯春。 上临视贵主疾。仍临公所处外轩。名风月。亲制诗若小引。以示宠异之意。闻者荣之。未几。贵主弃世。公毁瘠成疾。杖而后起。而犹朝夕号擗不撤。人不知公有疾也。至八月疾渐㞃。 上遣御医持药物诊视。竟以是月二十八日终。享年四十一。讣闻。 上悼之。赐衣衾棺椁。以十月。葬于高阳郡南二十里石川谷子坐之原。 命本道给军。使中官护丧。淑人丰壤赵氏。判书忠贞公讳珉之孙。进士赠左赞成讳相鼎之女。温仁慈惠。有妇德。得舅姑爱。公亦敬之。尝因内宴入禁中。周旋有度。 上为贵主贺得佳妇焉。后公二十八年丙午终。赐棺及祭需。祔葬于公墓左。有一男名墨山。聪慧夙成。颇类公。公殁翌年冬。夭。仅七岁。 上悯公之无嗣。特 命立后。淑人取公三从子不肖师周为后进士。取郡守李舟臣之女。生一女适吴瓒。于戏。公生长富贵。操履端洁。无绮纨家骄忲之习。而笃于孝悌。恪于职事。有所当为与不当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7H 页
为。截然两段。未尝有一毫依违苟且之意。其在蔚也。越小溪为梁山。与伯氏相与语于水之南北。而尺寸不踰界。土人有以雉鱼馈者。以无义辞。后又有馈受而悬诸门。示以却之之意。尝夜直尚方。辄亲拨灶灰无火候。乃寝曰。余之直。以衣襨在也。脱有忽失。余职也。上供䌷绵之属。必手自点察。而不委胥隶。事亲以志养为本。而至若饮食之疏节。亦尽诚致力。虽居外之时。得味之佳者。必先进亲厨。使还而后乃食。御官吏治家众。见有不善者。必治之以法。不少贷也。若有病。则以药物救之。戒人之畜妾御者曰。家之乱。恒由此辈。而若婢妾则主威损而祸益甚矣。常饬衣冠。正容色。扫室堂及庭。整顿书册几案。一室之内。净无尘埃。凡义理人情之所在。虽细行微节。罔或有忽曰。是尽吾分而已。季舅舍人公。尝谓不肖曰。汝之先大人。恬洁端直。金玉其人也。当时一二宰臣。知其贤而欲禀达擢用。不幸无年。如其在者。当有所展布云。不肖无所知识。而略记公遗事之万一。以备立言君子之采择焉。
训儿辈
每日早起梳洗。端坐读书。而必究文义。无或放过。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7L 页
饭后习数行书。而字画必楷正。
言语必详审。而无出放肆戏谑之语。
行步必安详。而无作轻妄狂疾之态。
居处饮食。必让于人。无自择便好。
长者之书册衣衾。必敬而无污伤。
有客来。降等外。必下庭迎之。去亦下庭而送。
书中镇堂壁
早起盥梳。问寝高堂。退读经书若干板。必有课式。无或间撤。饭后或休息时。观外史。习楷字。杂人来则麾之不见。此亦进学操心之一道。
屋陋安如华屋。饭蔬甘如刍豢。无作券外之念。操身如处子。客来不谈朝廷得失。人物贤愚。惟以反己笃业为务。
 右数条。虽寻常俗说。而行之甚难。付诸壁上。常目在之。则于治身之功。不无少益。毋忽。
与定镇天然几说
余一日閒坐。郡仆抱一朽木而献曰。此木之朽者也。而其形异。或可以有用也。得诸野而不敢私。敢以献焉。视之。乃梧桐之枯查。而离奇臃肿。轮囷盘结。文理纵横。形状诡古。召工而视之。工曰。惜哉。是木之佳者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8H 页
而朽而中空。不可器也。余曰。此非汝之能所可为也。吾有以器之。拂拭其尘土。删落其腐朽。文章灿然。或如山之出云。或如水之生波。而上平而广。下棱而支。倚而几。对而案。坐而床。绳墨不从。刀钜不施。而天然成此三宜之物。噫。向之在野也。风雨之所磨荡。霜雪之所摧薄。不与众木同归于腐灭。而乃为君子所赏识而器爱之。物虽微矣。抑亦遭遇之有时也欤。定也志学而好古。余持而与之曰。此在我不过为几为案为床。而于汝有取象自勉之道。见其朴素。思益汝之木讷。见其文理。思斐汝之文章。见其廉棱。思立汝之志操。则参前倚衡。可以作盘盂之铭。几席之箴矣。此余所以取诸工之所不取。而以与汝者也。名以天然。尔其象而勉之。则汝之学。将不器也。
读萧统文选
余观萧统文选。知义理文章。所自分矣。古者。无文章。自唐虞。至孔,孟诸圣贤。皆有文籍。其文诚文章。而其言皆义理也。故韩愈曰。文者载道之器。其为是发也欤。大较文章之名。始于杂家。如庄周,荀卿辈。著书屡千言。文固恢脱奇高。而言多过实不足信。然犹据其道而彰之也。自是厥后。道术益微。而文章之习炽。至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8L 页
于扬,马,班,刘。而乃尤者也。噫。昭明之筑台选文也。只知有文章。不复以义理为重。故黜仲舒之真儒。入相如之俳优。舍闲情之托意。收洛神之淫辞。其人之无所见可知已。然义理尚矣。固不可与议。而虽以文章言之。取曲水诗而弃兰亭序。厚收三谢。而略于陶诗。九歌录其六。九章录其一。记宋玉,高唐诞妄之作。而于九辨录其五。何哉。宜见东坡强作解事之讥也。
书筵诗义
讲小雅白华章。臣曰。有鹙在梁。有鹤在林。比王进褒姒而黜申后。若又推类而观之。鹤清而贵。鹙浊而贱。鹙饱在梁。鹤饥在林。亦如君子失位而在野。小人得位而在朝也。此等处。深留 睿念体认。则庶有补于 睿德矣。讲瓠叶章。臣曰。物甚微薄。而宾主之间。诚意蔼然。夫人若有诚意。则虽至微至薄之物。彼此之情意。自可以感通融洽矣。只在诚之有无。不在物之丰薄也。此等虽若微琐。亦宜留意。不可放过矣。讲苕之华章。臣曰。羊瘠无鱼。可见时运极否。百物凋耗矣。夫人之气和。则天地之气亦和。风雨时。阴阳调。五谷蕃息。庶物丰阜。人之气不和。则一切反是。饥馑丧札妖孽斯兴。以至于乱亡。其气之和不和。只在人主之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9H 页
一心矣。讲何草不黄章。臣曰。诗人忠厚。本无怨诽之意。而至若此诗。则甚怨在上之人。以为视我如兕虎。而不以民待之。悽苦愁恨之意。溢于篇中。反丧其忠厚委曲之本心矣。夫古之圣王。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而设有不得已征役之举。其慰藉忧念之意。恻怛恳至。故民以趋事及功为心。而无嗟叹愁怨之语矣。
谕校院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不敢望于今世。而为士子者守先圣之宫。居前修之堂。读书修身。不负 朝廷待儒林之道。而乡党州闾。有所矜式。则虽穷而在下。而令名日闻于四邻。可不嘉哉。不职学术空疏。见识鲁莽。辞 朝之日。俯伏听学校兴三字。不觉愧汗沾衣。恐负 朝廷作士之盛意也。莅此邑才满一旬。虽不知诸生修己读书之功果如何。而仄闻一乡之内。言议歧贰。各自标榜。新旧乡相轧之名。播传远迩。人或称之以恶乡。诸生衣章甫之衣。处俎豆之宫。以读书穷理为弁髦。以较短絜长为能事。始于纤芥之微。而终成惎隙之怨。诸生自乃父乃祖。同居一乡。团栾于杯酒之场。周旋于讲劘之筵。风流笃厚。习尚淳真。一因言议之不合。是非之相争。以至于此。诸生以乃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89L 页
父乃祖之心为心。则岂不惕然而惧。腼然而愧乎。此不职所以慨然于诸生者也。若不悛旧习。必欲陷害乃已。则当先之以夏楚之教。后之以刑辟之威。诸生其勉旃。
谕两班
我国两班。乃士夫之通称。非但谓东西两班之官也。两班之于庶民。等威截然。名分甚严。民不敢侵犯凌侮。而为两班者。修其士夫之行。不失两班之道。故庶民爱慕而矜式之。此两班庶民相与之分也。世级既下。风俗日颓。庶人之侵辱两班。不知顾忌者比比有之。庶民之昧义犯分。固其罪也。而为两班者。亦有以自致也。不职为一方民生之主。上下名分之颓弛而不振者。将振起而淬励之。其罪罚之典。当先之于卑而凌尊。贱而凌贵。而为两班者。若先失其在我之道。则亦不能无警责之罚。须勉旃。
谕庶民
民者邦本。无民则国不可以为国。故我 列朝所以养民恤民之惠泽。尚今浃人骨髓。今年大侵。非 圣上爱民之至德。汝阖境之生灵。将尽为路傍之饿殍矣。汝虽愚蚩。亦知 圣上宵旰念尔之盛意也。尔等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90H 页
之所以报 国事上者。非但服田力穑。出粟米麻丝。以供惟正而已。孝养尔父母。亲厚尔邻里。无得罪于彝伦之教。而乡党州闾之间。风俗敦厚。幼少而不敢侮长老。卑贱而毋敢犯尊贵。各守其分。各居其业。使邻境之人。闻而兴起。亦有观感之效。则尔之职尽。而此报 国之道也。如或恃其强暴。以侮孤弱。挟其富饶。凌其贫残。以常人而犯两班。以子弟而犯父兄。以民而不遵官令。当治之如法。尔其勉之。
谕乡厅
乡所。即古之工曹。佐知县以辅政理。其为任亦重矣。故为知县者。拔之一乡而置诸左右之任。凡耳目之所不及。智虑之所不逮者。知无不言。罔或有讳。一事之可以祛弊于民。一令之可以为害于民者。竭心殚虑。裨益政理者多。则阖境之民。与受其赐也。岂不嘉哉。如或挟私意以害公。藉官事以病民。则小则加之以斥黜之罚。大则绳之以刑杖之律。少不假贷。必治如法。须勉旃。
谕官属
先儒曰。视官吏如家众。夫左右使令。朝夕昵侍。所以出令于民。奉教于上者。皆汝等是使。其所爱恤之心。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90L 页
与百姓何异。而汝等以庶人在官者。无禄以养其父母妻子。而所以衣服饮食之资。皆出于空中。非盗窃于簿书之间。欺瞒于见闻之外。无以上奉而俯育。故尔之日夜经营揣摩。非害于公。则必害于民。是以上自 朝廷。下至方伯守令。皆以汝辈之猾滥盗窃为忧。守令之严戢尔辈者。谓之能。稍示宽贷之意。则谓之不职。尔之为生。亦可哀也已。尔亦民也。非有恶疾之意。而以尔之事可以恶疾者多故也。官莅此未久。虽不知尔等之所为。而今日之所不知。明日或知之。今月之所不闻。来月则闻之。尔等无以官之不知不闻为幸。而潜售欺诈之计。专为己利以害公事也。若一朝败露。自陷刑辟。则官虽不武。断不饶贷。绳之如法。尔其无悔。
通谕乡约文
人心本善。无有不善。而为众欲所交蔽。丧其本然之善。不知所以复初之道。此我 圣上所以宵旰忧叹。先之以孝悌之教。后之以刑罚之威也。官猥莅玆土。得为官长。学术空疏。治政迂拙。而岁荐歉荒。民乏恒产。此正古所谓先富后教之时。而若待其衣食足而善心自生。则必无其时也。官依乡约古方。作为节目。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91H 页
斟酌于风俗之所宜。损益于己见之一得。邑中置都宪一人。各面置副宪上有司各一人。各里置尊位一人。里里作契。有善行则书诸善籍。有恶行则书诸恶籍。四孟之朔。告于官家。则考其善恶之行。以为赏罚惩劝之计。此非缚束一境之民。一朝责之以仁义孝悌之行也。人心本善。苟能渐摩以善道。维持以美法。相与勉勖。岁月稍久。则自然有向善去恶之行。而庶几于比屋可封矣。自十五日为始。依节目修正契帖。俾无迟延疏漏之弊。
归溪堂上梁文
林泉晚契。幸神兆之既臧。栋宇新成。喜我所之爰得。苟安而已。乃分之宜。鄙人懒散本心。支离世味。茶瓯药裹。十数年疾病相寻。皓鬓衰颜。半百岁光阴奄迫。盖尝有意于当世。诎公车而迷回。只自汩性于洿涂。叹穷庐而何及。流荡放佚。寔缘失之胶热之场。优游泳涵。庶可求诸静閒之界。思得一丘佳秀之地。要作百年养修之资。居有田临有溪。徒闻山阳之快论。窈而深。缭而曲。难占盘谷之幽栖。静退山西麓之傍。纵有旧传别业。汉阳城北郊之内。奈此近接喧尘。远求上游数州旷奥之境。固难并有。近取内畿百里流峙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91L 页
之胜。岂易得兼。宜舍境落专美之区。姑取栖息且安之所。眷玆归溪之谷。实我丘墓之乡。止于所当止乎。可以毕命松楸之下。美莫若斯美矣。奚论忘骸山水之间。慰潘岳缠绵之思。自无眷巩洛之涕。修汜毓循省之礼。庶勉拜晦朔之诚。而况郊原之风气萧疏。且得墟落之体势夷旷。沟洫相接。平铺万畦稻田。榆柳交阴。横带数里林薄。瞻五陵之松柏。四时之佳气郁葱。望三角之城谯。一抹之瑞霞隐映。潮退南浦。春泊卖鱼之船。峡连西山。冬捷采薪之路。有黍稷可为奉粢盛。具谋衣食。亦无育妻儿忧。此乃吾心之所安。孰若玆土之为美。瞻星揆地。风水叶堪舆之言。涓日应辰。吉庆著蓍龟之象。财力经聚。既移旧斋室木石瓦砖。堵画规裁。稍增新屋子间架制度。得乡党邻里之助。谁谓事功之浩多。合浅深奥爽之宜。已喜结构之突兀。奉礼之厅岂不足。子瞻之室自有馀。去雕谢饰而卑高随方。只取温凉之适。背阴面阳而坎离正位。实合居处之便。处一洞之中央。篱落相比。笼四野之光景。睇眄不穷。山翠入帘。何异谢朓之宅。柳色迷岸。不羡渊明之门。松籁翛而尘心却轻。烟帐蔼而孤兴自发。有六七僮仆之使令。可代薪水之劳。与一二朋
寒松斋集卷之三 第 492H 页
友而往来。亦资讲论之益。第宅不理。纵愧乐道义之言。松槚成行。窃慕称孝顺之里。起屋南阳阡下。原涉寓追慕之怀。结茅临江山中。陶淡作归老之所。城里之烟尘不到。野外之风味独专。疏窗曲栏。或琴书而怡悦。穹林脩岸。时杖屦而逍遥。拖绶彯缨。顾何羡人间富贵。莳花种竹。窃自附林下经纶。养性颐生。固无求于是外。厌烦爱静。亦所好之在中。故于举梁之辰。聊以赞伟之绩。儿郎伟抛梁东。削立青天列岫雄。虽有龙眠难画处。昏朝云霭捲舒中。儿郎伟抛梁南。野外渟泓百亩潭。春暖鳜鱼肥可食。依依渔子隔矶谈。儿郎伟抛梁西。江云漠漠野天低。杏湖十里春潮上。时有贾船到石溪。儿郎伟抛梁北。透迤山势自东岳。云停玄武松杉阴。野鸟飞鸣春寂寂。儿郎伟抛梁上。晴天日暖惠风畅。时旸时雨流弘仁。滋育玄功浩莫尚。儿郎伟抛梁下。暧暧村烟分小野。中有源泉沾溉深。滔滔日夜去无舍。伏愿上梁之后。身閒丘园。兴逸桑柘。满畦杞菊。新味登于朝晡。盈架诗书。旧业收于迟暮。时清世谧。随分畎亩之间。身健病苏。送老丘樊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