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x 页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书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9H 页
与吴参判(光运)
仲春犹寒。伏惟省下令候。连得神相。无任区区攒祝之至。某气质昏庸。学识浅短。而性又褊滞。不能与世俯仰。故平生未尝以一刺投人求谒。向年偶以贞武公碣文事。得以夤缘穫进于门下。初亦无求知于执事之意。而执事不以愚浅而忽之。开怀见诚款若旧知。和气蔼然。令人可敬而可亲。深恨平日承教之不早也。执事虽不知我。而某自谓知执事矣。但岭路脩远而年龄又已衰颓。恐此生不能再得奉教于门下。引领西望。只切瞻仰而已。曾控花溪书堂记文。倘或记念否。此在府治南二十里许。以顷于庚戌年间。与同志若干人。草草搆成。顾此老措大无所成名。欲与村秀才辈。讲句读于其中。以送馀年。名其堂曰文会。取以文会友之义。名其室曰兰室。取芝兰薰袭之义。而揔名之曰花溪书堂。以其在花谷溪水之上故也。欲得大君子一言。奉以周旋。则庶得为不朽矣。不揣贱劣。干渎至此。此山野迂拙之态。幸宽恕之耶。惟冀为时为社稷自爱。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69L 页
与姜承旨(朴)
拜辞门下。已隔一年。慕仰之怀。靡日不切。属玆壮阳之日。伏计令侯万福。无任区区攒祝之至。某蛰伏田野。已过半百之年。筋力日益衰耗。志气日益摧沮。而持己处世之道。日益疏迂。计将杜门废步。自分永弃于沟壑之中。此生恐不能再得奉教于门下。引领西望。只切瞻仰而已。且念平生不解随俗低仰。未尝投刺求谒于人。而偶以事夤缘得见于门下及药岘吴令公。而得承一二绪论。始知大君子风猷气节。出流俗万万。深恨平日承教之不早。岭路千里。又不得朝夕于门屏之下。怅缺何言。惟冀为道为 社稷自爱。适因科便。暂此替侯。不宣。
与李府尹(裕身)
王制有限。隙驷已过。君子俯就之情。必有馀哀难忘者。即日凉天。伏惟气体候神相万安。无任区区向仰之忱。某残喘滨死。正如霜后之叶。不久将随风落矣。但恨不得复遂得御之愿矣。此怀常介介于中。春里因便修上一疏。适值上墓之时。未承俯答。殊切怅惘。暂此申候。
与黄参议(景源)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0H 页
昨岁因科便付上一书。未蒙俯答。应作洪乔故事。即日清和。令候起居万安。区区向仰不浅。某衰病日深。世间诸缘。断遣已尽。只欠一死。惟是一生事业。呻佔之外。无他长物。其勤苦仅成者。又不直一杯水。只资人厌笑。郁郁无与语。自谓有一人知者。即死无恨。向蒙閤下借以颜色。谬加推许。必是怜其老穷。强欲慰解。然窃不自量以为得知己之遇。如获千金之赐。尝作诗曰敝帚当捐犹自爱。枯桐已爨更谁知。一言推奖千金重。老死穷山也不悲。可知此老物心事也。士为知己死。盖知己难遇也。今虽不能然。亦何敢一日忘也。閤下以经纶大才。不久将登鼎席。以行其道。但恨岩穴残喘。无路瞻仰馀光。第切怅惘。因便暂此修候。
与李参判(成中)
閤下在湖营时。尝因配去人。修上一书矣。第念棠阴尊严。猝难投进。正不免沉者自沉。伏计还 朝。令起居侯神相万安。无任区区下忱。旧民桑榆已迫。蒲柳早谢。奄奄残喘。惟俟北印之归尔。伏惟閤下。德崇望重。秉轴调鼎。非朝则夕。人将拭目而待之。一命未绝。但与群蠕共仰而已。惟祝珍啬自爱。以副苍生之望。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0L 页
与金进士(敬天)
即日金神御节。积雨初霁。窃惟服中静养珍重。向溯不浅。仆衰飒依旧。更无可言者。加以素患脑痛。眠食失节。则其證尤甚。问之医家。则或曰髓虚也。宜食牛髓以实之。或曰头风也。宜灸风池以逐之。六七年前多食牛髓而无显效。近又灸之而亦无益。然察其痛处。正在风池。时时项直。不利顾眄。疑其风说近是。而风之来必自空虚处。则髓虚之说。亦不为无见。而素昧医药。未知治疗之方。曾闻左右于学问之暇。亦有得于仓鹊遗诀。望须指示妙方。以去此老境之苦幸甚。所谓文字工夫。虽因懒惰废弃。然亦此病为之祟也。左右能疗之。则一举而两得矣。其为惠何如也。前书有系辞疑难处五六十条劄记之语。可想左右之于书。不泛然看过也。朱子曰初读书。未知有疑。其次渐有疑。又其次节节有疑。过了此一番然后疑渐渐释矣。仆平生有元亮读书不求甚解之病。每于书。遇不知处则阙之。其所知者。亦从皮瞙上掠过。知其大槩而已。其吃紧处则昧如也。譬如醉而游山者。但知其为山而已。问其某处有何岩。某处有何水则不知也。真所谓读书而未知有疑者也。左右于一书。得疑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1H 页
难处五六十条。岂非节节有疑者耶。左右之疑。从此释矣。钦羡不已。然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何不拈出数条。以唤醒昏昧之人。而使之发其疑也。此则深有望于左右也。适因便暂此草草。
与赵参议(明鼎)
月前付上一书于官府便。计已关听矣。伊后天气益高。秋色渐深。伏惟令侯起居循序万福。无任区区攒祝之至。昔韩昌黎送陆歙州序曰。公在朝庭则天下望其赐。刺一州则专而不能咸。今城主去州篆而侍天墀。即庆民之不幸。而实八路生灵之幸也。伏望益修德谊。辅益 圣朝。使斯世得跻熙皞之域。则野人受赐多矣。幸孰大焉。某脚病支离。有加无减。当以此终身而已。秋事登熟。人有苏息之意。此皆德意攸及也。益切去后之思。暂此替侯。
与赵参议(明鼎)(时公谪端州)
始闻閤下出国门之外。继而有北关之 命。不胜错愕咄叹之至。明时此行。实非意虑之所及。行路犹当嗟惜。况桐乡遗爱之铭在肺髓者乎。自得此报。环一境大小人民。皇皇悯悯。直欲吁天而无从。第道里辽远。声息杳然。伏不审严程行李。触犯畏途。果能神卫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1L 页
稳行。而到彼后随境颐养。益加保重否。是所伏祝。某蒙庇苟全。而涯角相阻。无缘进候于注骚之侧。遥望北天。第切怅惘而已。 天日在上。回光不远。攒祝之怀。靡日不切。适因便暂此修侯。卒卒不备。
与赵参议(明鼎)(时公已解归 朝)
有北穷荒。远沾 恩霈。驿路行李。得无濡滞否。伏计宣室承 问。髭发胜昔。区区慕仰之怀。曷可为喻。 庙堂必不许閤下久处閒地。想已超迁。而病伏穷崖。漠不闻知。秪自瞻仰星斗而已。某数年来。老病益深。跬步不能自运。兀然作箦上僵尸。而贫鬼困人。去益为甚。惟以迟死为苦耳。 朝庭如以岭臬为重。委閤下以分陕之责。则岭海之间。当复睹德星之光。然滨死残喘。亦难进拜于旌节之下。恐此生不得复承德音。第切怅惘也已。适有里伧上京之便。暂此修侯。
与申延日(维翰)
前月望间。府吏奉传珍札。知华旆即归。深以未得攀拜为恨。但鞠囚公案未了。计从者必当复来。故委进汶阳。迟之有日矣。有人来传。政履愆和。方在静摄中。闻之落莫甚矣。但未知證情歇剧何如。殊切郁郁。惟是清净自调。恬淡自养。使一片灵台。烱然如玉壶清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2H 页
冰。则虽在城市。与山林相似。何必解绂归山。然后为快乐哉。此乃左右平日受用做工夫处。应已得之矣。仆索居穷巷。蓬藋满目。了无好见。但一生耽着。只在古纸堆中。而无贤师友讲劘之益。且识根钝滞。未能窥古作者藩篱。又不解随俗低仰。每诵虞仲翔苍蝇吊客之语。以为有一人知者。即死无恨。窃惟左右文章冠一世。倘来升沉。謷然不以为意。此真吾所愿从游者。顷日之行。盖欲偿宿昔向往之怀。而白发衰翁。策款段涉江湖。投足于铃阁之外。以求见素未亲信之人。傍观者得不笑其愚而骂其狂乎。世之以诗文贽人者。或求定敲椎而自衒。或望附骥尾而益显。亦有夤缘请托。以济其私者。仆岂为是哉。盖欲使左右知仆之知左右。而亦𥷋仆之有一人知而无恨耳。左右为文。思与西汉诸公。殆将方驾并驱。而厌薄唐宋。以为不足学。左右之才之高。固无足怪者。然因此而欲尽扫除浮靡习。律之以灏噩体段。恐未易得。盖文章与世污隆。亦随其人品而体各不同。故秦汉自秦汉。唐宋自唐宋。孟韩则温淳。迁固则雄刚。旷达如东坡。简洁如后山。所谓玉环飞燕。谁敢憎者也。今乃欲一循吾之绳尺矩矱则无乃不可乎。且左右以博学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2L 页
宏词。雄视百世。则世间文字。诚无足排眼者。然以此而尽欲投之苦海中。不为开发蒙士。指示迷途。则岂蘧伯玉耻独为君子之意乎。譬之水。水之大莫如海。然海之外。不可谓无水也。彼溪涧沟渎之流。以至行潦岩溜之涓涓滴滴者。莫非水也。若使天地之间。只有海而更无馀水。则大地便成一片枯壤。而生物之道息矣。海乌得独成其大乎。今左右气太豪眼太高。于文少许可。于人少推奖。只字半句。不欲轻假人。亦不欲轻许人。诱进后学之道。恐不当如是也。前书云一生为吏。所与俱者羲易佛书山海经数卷。义易仆亦研究有年。虽未窥得蕴奥。亦尝粗从皮膜上看过。山海经未曾见册子面目。不知所载为何语。所论为何事。而若佛书则瞿昙比家法。本寂而灭。譬如空中幻花。仆少时爱楞严文字。盖尝翻阅累次。至如法华般若等书。亦皆略略看去。其后思之。圣经贤传。尚未窥闯其旨意之万一。异端之书。于我何有。自此一切闭目不观矣。未知来书所谓佛书。为佛书中何书。然既曰佛书。而与羲易并称何也。易曰原始要终。故知死生之说。盖佛氏不知也。此说长。非片札所可既。惟在默谅中耳。不宣。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3H 页
与赵监司(明鼎)
自閤下按节南服之后。声闻一倍阻阔。昨冬李生宪洛因观光之行。历侯棠轩而归。得聆风猷万一。私心欣幸。不翅若亲承警诲。又闻遍记桐乡旧爱。而于老物尤眷眷云。已极铭心。而及新城主下车初。又以盛嘱特垂下问。顾此衰朽弃物。不齿于人类。而乃蒙存念至此。感荷难量。即日寒冱。伏惟令候万安。无任慕仰之忱。第今年年事之惨。远近同然。未知管下列邑亦复如何。遥想赈济措处之道。必有迥出流俗者。而岭外遐远。不复沾其馀波。是则未能无憾焉。某自数年来。衰病益甚。春初又遭室人之丧。麦秋以后。千生万受。仅保一缕之命。而来头生计。杳如登天。奄奄残喘。有不足惜者。但小儿辈粗习雕虫。庶几异日无负畴昔推奖之意。而不免同归枯鱼之肆。则良可哀也。然此亦命也奈何。专恃厚眷。及此琐屑。极知未妥。适因便暂此修侯。惟望政履益知保重。不久当入佐 庙谟。使左海生灵。咸受其赐。不宜令锦江之上。独临福星。方且翘企以待。
与李东莱(裕身)
自闻出守莱藩之报。意谓行旆必经弊府。税驾之时。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3L 页
庶望获承颜范。以偿宿昔之愿矣。近因邑邸便。始知麾盖已到任所日久。不觉怅然失望。正所谓舟近三山。风引而远者也。自叹缘分之薄。属玆新正。伏惟政侯万福。望风驰慕。无任下诚。某近年来。老病益深。视听昏聩。已不足复置人数中。而昨春又遭室人之丧。忧愁困穷。殊无在世之意。而值此大无之岁。更无保命之路。只自朝夕待尽而已。偶因便暂此替侯。
与韩营将(硕弼)(有韩之兄水使梦弼有旧。故以书投。)
春日犹寒。伏惟令侯万安。往在壬戌秋。令伯氏节度公自釜营归时。老生亦有洛中之行。邂逅逆旅中。一见如旧。许以心期。遂忘其文武异路。穷达殊命。因与之并辔五日。联枕二宵。至今颎结在心。不意将星先坠。英风永閟。一片心胆。徒寄冥漠之中。幸令公来按本镇。声闻藉藉。年前亦尝兼知州事。邑人莫不感恩诵德。益令人望风起敬。家弟又夤缘出入门下。猥蒙眷爱。每说轻缓风流不容口。老生固已藏之胸中久矣。昔韩昌黎有言。思元宾而不见。见元宾之所与者则如元宾焉。于其所与者犹然。况于为其季方者乎。况其风猷气味之难为弟者乎。思欲一承颜范。以慰此心。而老病废弃。杜门已久。中间又遭丧变。不遑人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4H 页
事。况营门严密。非閒散者任自出入之地。顾此七十衰翁。踪迹龃龉。所以不敢进矣。今闻有迁秩之报。承颜之愿。虽已望断。而区区之怀。必欲一遭披露。以无负节度公托契之意。故暂此仰溷。
上黄参判(景源)
蛰伏穷巷。久阻声闻。岁初得洛耗于府中。始知閤下有饮冰之行。遥想燕蓟风雨。行李往返珍重。向仰之怀。靡日不悬。伏计竣事还 朝。必蒙殊锡宠命。为之献贺无已。即日暮春。令侯神相万安。无任倾慕𢝋𢝋。某老病深深。昨春又遭室人之丧。加以本州饥馑孔惨。十室九空。如老物之乐岁呼饥者。益无保命之路。自怜奈何。就控往年辱覆书中。有矜恤汲引之意。至溷铨衡之鉴。欲使收入于山公启事。其不得者命也。而感恩则有之。顾此愚蒙。素无学识。老益昏瞀。何以得此于閤下也。平生未尝求知于人。贤大夫之来是邦。亦未尝无事请谒。时因试士讲学之事。暂至琴轩之下。不过以老措大见待。虽或有优假礼貌者。而知己则未也。独閤下怜其愚而悯其穷。惓惓不忘。欲收爨下之桐而拂拭之。不忍终弃于灰烬中。閤下岂有私于此老物哉。特以至公之心。欲使 圣朝无弃物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4L 页
耳。此意何可忘。然滨死残喘。朝暮待尽。一切世缘。断遣已久。虽因閤下吹嘘之力。得一资半级。亦无异于枯木之遇春风。宁有一分生意耶。适足累閤下知人之鉴。第閤下此心。即公天下之道也。他日秉匀。必能使草野之间。无遗逸之士。为 朝廷为儒绅一贺也。区区感仰之心。岂止为一己之私哉。偶因崔生宗谦行。暂此替候。崔生先祖贞武公。自 朝家有 赐祭之命。崔生之行以此。不宣。
上赵监司(明鼎)
风传罢节归 朝。虽未的其虚实。然果尔则离剧就閒。在閤下亦得之。而锦民则可哀也。第未知缘何至此。远莫知详。殊切怅怏。即日春暮。令气体侯万安。向慕𢝋𢝋。靡日不悬。某衰飒依旧。仅免沟壑。而麦芒尚远。前头如行百里者之半于九十里。悯叹奈何。玆因便暂修侯仪。不宣。
答韩营将(硕弼)
一书仰溷。但叙故谊而已。初不望其俯答。而今此辱覆清翰。辞意勤挚。副以卅叶云笺。情寄珍重。恍对旧日颜面。感荷之馀。益切山阳之怀。即日清和。令侯神相。慰仰倍万。老生厄运未尽。月初又遭子妇之丧。丧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5H 页
出时染。事变难测。窜身穷村。苟保缕命。自怜奈何。窃惟幕下以文武全才。行当入卫 天陛。出镇雄藩。而顾此奄奄残喘。宰木已拱。终无承款之日。岂不为千古恨耶。归旆不远。惟祝行李万安。往年承节度公讣。粗有所述。自托于薤露之音。前书所谓一片心胆。徒寄冥漠之中者是也。玆以誊出别纸呈上。如或附之挽轴之末。则庶得幽明无憾耳。
与成文川(宪祖)
才闻佩符北去。忽传受玦南来。明时此事。非吾兄之所宜得者。为之怅叹不已。然宦海风波。浮沉无定。塞翁失马。安知其不为福也。况火驿非瘴疠地。富山近姻亲家。行吟似无憔悴之颜。相逢应有宽解之心。何必以傥来得失。为吾兄深恨哉。即日穷腊。侨居冲养胜常。仰溯不浅。当此阳长之日。回泰不远。云间彩鹊。含书飞来。指日可待。亦为兄一贺也。服弟衰病甚矣。春初又遭室人之丧。殊无在世之况。惟是故旧一念。未能断遣。时时往来胸中。少时与吾兄相从于觜距之场。杳然如昔梦。乙卯洛中一别。已作二十年前事。每欲一接清仪。稳叙襞积老怀。而兄宦游不返。弟亦病蛰不出。一樽论文。终无可期之时。今者兄所僦之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5L 页
屋。适在吾乡。而相距不过为半日之程。则庶可就与相见。以偿宿昔之愿。而老病畏寒龟缩。一脚不敢出门。岁又大歉。方困涸辙中。不遑馀事。若于发春后。保此残喘。而又值天气和解。则大拟一进奉叙矣。但驿程花柳。先人催发。一番好会。恐又失之也。惟祝迎新茂福。不宣。
与黄参判(景源)
李新 恩敦恒归。凭伏闻哀中气力支安。慰幸不可胜言。某得蒙馀庇。仅保残喘。而七十稀年。又添一算。亦已多矣。夕死何恨。但古人有言。士为知己用。此心常耿耿。然馀日无多。恐无以自效涓埃。只欲使豚儿仰藉陶铸馀化。以卒其业。而得称为门下之士。则亦足以偿此心矣。区区之望。惟在于此。而饥馑丧败之馀。薄庄随尽。殆同覆巢之雏。其身之且不得保。奚暇温习旧闻。以承指教于他日哉。不但在渠身上落莫甚矣。老物心事。当复如何。且一生呻佔所得。积成卷轴。皆陈腐冗杂之语也。然窃不自量。猥自托于伐檀之诗。求免其素餐之讥。而藏之弊笥。未尝以示人。示之亦无省视者。往年特蒙纳污之量。怜其勤苦之意。谬加推奖。此虽出于一时慰悦老穷之盛心。然亦不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6H 页
可谓不知已。虞仲翔所谓有一人知者。即死无恨。自是遂忘其固陋。收拾零落残藁。嘱付豚儿。勿使尽为散失。百岁后或有一二存者。入于人目。而复有如门下之怜悯老穷。则庶几有以知其心之所在。而朝暮遇之也。此亦所以为报答知己之地。而不敢食息暂忘。乃今家事零替如此。身后事无可言。子孙存亡。未可知。况其书乎。只自郁抑。而无谁语。伏惟垩室读礼之下。非閒说话所及之处。而复恐一朝溘然。更无披露之日。乃敢干冒礼法。乱道至此。不胜惶蹙之至。
与李上舍若天(象辰)
辱过多感。但半日良晤。不能尽积年悬想之怀。旋切怅恨也已。近日天气不佳。不审客履何似。慰溯兼至。老生当日。扶归溪庵。仅保残喘。而块然独处。寂寂无谁语。益不耐怀仰高风。人生当以气味相与。不复论其年岁早晚。老生之忘年于吾若天者久矣。惟是道里之间阻。世故之缠绕。一未得从容叙话。以偿宿昔爱艳之心。然一别奄过数十寒暑。而今日相逢。不觉白发飒然。非复前日之吾若天。而此汉之衰朽益甚。此后若过数年。则若天益老而此汉冢上之木拱矣。更何言哉。深恨昨逢之草草也。数年来为贫鬼所厄。虽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6L 页
遇意中人。亦不得絷驹投辖。世界之缺陷如此。尤可叹也。偶有所吟。书呈纸尾。语虽芜拙。情则可见。倘发一笑耶。惟冀行旆珍重。
上府伯黄公(景源)
某再拜。伏惟气体万安。盛集当趱时奉还。而以一家葬事。未暇一遭披玩。今始完璧。旋切未妥。但集中多讹字。恐是未经雠校。欲拈出标识。而事涉僭妄不敢耳。伏见文章近世所未有。疏章则典雅而通明。序记则藻洁而精致。简牍则直谅而平易。华而实略而该。无一剩语。无一冗字。有光彩有法度有气量。虽古作者不过也。科举之文。为一世痼弊。新学后生。逐臭效颦。惟观有司之俯仰。不恤文字之得失。即毋论圣人之学。至于古所谓文章家藩篱。亦不得窥其一斑。文气文体。萎薾破碎。奄奄若九泉人。戋戋如裂帛败缯。甚非盛世事也。近有申青泉者。以古文词自命。其所作章法句法。亦多可观者。而原其学力之所从来。则不出乎瞿昙氏旨诀。民尝慨然于斯者久矣。今观盛作。即知吾东方文章犹未丧也。其喜何可胜言。且士以尚志为贵。而今之为举业者。旁蹊曲径。莫之知耻。举世将皆为心死之人。此非细故也。閤下闻有司之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7H 页
欲举而不赴其试。今读其书。不觉使人敛衽而起敬。民乃今知閤下非今世士也。岂但为文章家人哉。某以颛蒙之学。老加昏聩。乃敢攒论至此。必不免狂妄冒犯之罪。惶悚惶悚。拙稿数篇呈上。公退之馀。倘辱一览。可见侏儒一节。当发一笑也。
与修志所诸人书
近日风气渐紧。佥履况清胜。仰慰且溯。仆宿病遇寒添剧。苦悯何喻。日前一宵联枕。亦老境不易得事。而但恨不得与万甫契共之。更欲一进稳叙。而病不能随意运身。且初五日以前。皆私忌齐日。不遑馀事。第切向往。所干事出场更在何日。佥尊贤劳膺一纂辑之责。必能搜抉幽隐。辨析疑误。使百里风土形胜。千年人物事迹。了然在目中。有所考据而凭信。则其事亦重矣。况仰承 圣教。将以进献于天门。则片言只字。尤不可不谨。夫可录而不录则失之略。不可录而录之则失之滥。然略之病少。滥之弊大。故宁略毋滥。今此凡例中。最宜详审慎重者。人物之取舍也。近世称孝者。庐墓也。断指也。物有感应也。此等事自古有之。亦稀事。然槩之以朱夫子退陶老先生之定论。则有不必称扬者。至于感应之事。尤茫昧无可准。若有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7L 页
他行为一乡之称诵者则可。否则恐不可率尔添录。若夫死于贞烈者。与此不同。死生亦大矣。而甘心自决。无所顾惜。十目之所共睹。则其志行可尚。似不可不录。未知如何如何。向日所言名宦中生存者不可录之说。骤闻之似矣。而归而反覆思之。恐非的确之论。苟以生存而不可录。则生存者虽有懿行美绩。将不可称扬于世耶。亦不可荐闻于 朝耶。况邑志乃邑人之所纂述。而自记其善政之官长而已。且此事非官家之所与知。亦非所以取禀于官家。但从一邑之公论耳。如以官意而取舍。则设有以不当书者。使之书。则亦可从而书之耶。其曰一生断案未定云者无根据。名宦之录只记一时善政而已。一生断案。非所可论。试以东京记所载而观之。有以爱民而见录者。有以兴学而见录者。如赵公之改量便民。其可谓不爱民乎。劝学课制。其可谓不兴学乎。况各面皆有磨崖颂德之镌。而今于名宦中独不收入。则其义何居。若曰其人断案未定云。则所以待夫公者为何如也。且宋公为政。虽无赫赫之声。而奉职循理。清慎俭约。古之所谓循吏者几矣。况育英斋之设。乃一乡士民百世之不可忘者。而反漏于名宦之列。则恐非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8H 页
为一州之公论也。望须佥尊更加平心思量。揆以义理。参以事例。广询舆情。博采公议。俾无歉然之叹甚幸。崇烈祠宇。 朝家虽以此 赐额。然今既揭以院号。一乡皆曰龙山书院。则似不可不入于学校之列。愚见如是。故漫及之耳。
答李友景老书
新年无他所得。忽此清翰入手。恍对故人颜面。喜幸不可言。向来所遭。诚有老境所不堪者。然古人以今日以前。皆为前生。则已属前生事矣。今不当提说。而第见来书。文字滚滚如水涌。语意绵绵如缕析。略无衰飒气像。可想兄精神风韵。养得充完。老而益壮。如精金经烈火而色不变。不胜歆羡。得书后已有日矣。窃计静养一向冲迪。益切向往之怀。弟数年来。衰铄日甚。看书借人目。写字借人手。而跬步往来。非杖不能运。颓卧溪庵。作老头陀生涯。种种人事。一切谢遣。惟是故旧之情。未能顿忘。每欲得一款段。遍访南乡亲友。仍造华轩。扬扢素怀。而迄莫之遂。第切怅恨而已。义域金中枢荣奠韵。昨秋亦见投书来示。曾以拙语效颦寄去矣。今见示来高作。不啻若隋珠照夜。深愧燕石之先投也。然既蒙宠示。不敢隐其拙。尾录以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8L 页
送。览后投之苦海可也。吾辈之有号诚可笑。然即其所居而称之。初非溢美之名。与瞽字伯明不同。则以此自称。何滥之有。但兄称松翁。已经达人题品。而弟则无之。此可愧也。然溪实吾居。何嫌于实之宾乎。遂戏吟一绝曰松翁长在松亭下。何似溪翁不出溪。溪水自清松自老。两翁题目着当题。亦足为一美谑耶。近作一诗。自叹其身世。亦后录寄呈。未可以琼琚相报耶。缘何相见稳叙一场。行之戚移宅作邻。殊慰老怀。兄若于春和时。命驾一来。三老团聚。亦甚快乐。以栗翁亦可招邀。成四皓矣。岂非人间胜事也。深企深企。叔通已作古人。在世者尤不堪情。
与权参议(相一)
南州一拜。昔梦依然。景仰高风。靡日不勤。即日赤炜司令。伏计令侯冲茂万福。无任倾慕𢝋𢝋。某摘埴冥行。乃一蒙士也。虽尝从事呻佔之业。而至于古人为己之学。茫然不知其方。加以气质昏庸。性又拙懒。穷乡又无贤士友可与从游。以至白首无所得。兀然作一罔两汉。将不免为草木同腐。良可哀也。伏惟执事学有渊源。养得纯粹。年高而德弥卲。望隆而志益谦。悬车谢事。贲园讲道。任斯文之丕责。为一世之师表。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9H 页
吾岭之士。孰不矜式而敬仰哉。某幸而生得并世。而又不幸而不得生于君子之乡。又为穷鬼之所厄。汩汩没没。送一生于忧患丛中。梅谷呜皋。近在邻乡。而亦未得种种造席。以质其难疑。而已抱幽冥之恨。况数百里外哉。虽欲躬诣春风之座。薰炙馀光。以发其蒙梏。而终不可得也。今老且死矣。死将为无识之鬼。浩叹奈何。适因便暂此替伸。惟祝善保耆德。以副多士之望幸甚。
上黄参判(景源)
蛰伏穷崖。久不闻山外声息。伏未知閤下外除后擢居何官。办得何事。伏计德器充养。益加粹盎。无任区区慕仰之忱。某望八残年。昏聩日甚。兀然溪庵。与死为邻。世间万念。消磨已尽。惟是瞻仰山斗之怀。耿结难忘。时时蚓窍幽音。未尝不在于閤下门墙之下矣。适因便暂此修候。
寄后儿兄弟书
凡人皆有所业。农业稼工业器。商业货士业诗书。徒业而不致力。不如不业。惰农不悯作劳。耕不深耨不易。穫不及其时。则不免于饥寒。工商亦然。故业农者必竭其力于稼。业工者必竭其力于器。业商者必竭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79L 页
其力于货。况士之于诗书。其可以悠泛而得之乎。昔苏老泉聪明过于人。而犹兀然端坐。终日读书者至于七八年之久。我国许眉叟读书自岳山三十年之久。则况以庸庸之才。或作或辍。而期以数年而得之乎。汝等气质鲁钝。必百倍其功。然后可以及人。然苟能孜孜矹矹。夜以继日。一日有一日之工。一月有一月之工。则聪明益进而学业可成矣。汝虽鲁钝。岂不能日诵十行之书乎。积日至月则可诵三百行矣。积月至年则可诵三千六百行矣。如此则一年所得。将至十馀卷矣。限十年积工则诸子百家。可以贯通。岂不为博览者乎。故勿患不能诵。惟患诵之不精熟。苟不精熟。随诵随忘。虽日诵一卷。亦何益哉。汝年已十八。亦晚矣。然自今为始。以二十八年为恨。则其间为十年工夫。前程可谓有馀矣。如或优游度日。以失许多光阴。而年既老大。则悔之何及。吾亦不学。至今日乃觉。然屈指馀年。无几何矣。精神气力。销铄尽矣。加以世事纷纷。丛于一身。自无暇隙。噬脐莫追。故欲以此事。望于汝等。汝其勖哉。昔赵简子书训诫之辞。以授二子。三年而问之。则伯鲁失之。无恤出诸怀中。未知汝等谁为伯鲁。谁为无恤。是在汝等。勉之勉之。己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0H 页
酉十月旬三书。
勉儿书
产业是躯命所关。不可不念。而不通古今。难免马牛襟裾。则学业亦乌可废哉。古人朝耕夜读。盖为此也。静栖山堂。专意讲诵。岂不为好。而事多掣肘。既莫之能。则是亦命也。但当随分自强而已。然亦在立志之如何耳。若立志不固。则虽在山堂。亦不得专精。苟或立志坚固。则虽事务胶扰。岂无读书之暇乎。一年十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十二时。无一时放过。在家室出门庭。行道路城市之间。无一处放过。则除酬酢人事应接家务之外。皆是读书讲学之日也。最是与閒游人及杂戏相遇。易为他引去。忽地不觉骎骎入其中矣。每遇此等人此等事时。辄加猛省曰。此人相从。有益于学业耶。其言有补于产业耶。果有补益则从之游而听其言可也。否则如一剑两段。勿与听从可也。如事之无益于学业。无补于产业者。一切闭目不观。束手不为。则产业营为之馀。自有讲学之暇矣。学业讲习之馀。自有营产之隙矣。朝耕夜读。果不为相妨矣。如此则产业学业。吾可以两得之矣。然产之礼约。有命存焉。而学之成否则在我。吾当尽其在我者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0L 页
而已。至于科甲得失。又不当论也。于乎小子。勉之。黄龙阳月二十八日。花溪翁书示儿子。
留戒焕灿两儿书
疠气熏染。若火之燎于原。烈焰所及。靡不烧灼。然皆有蔓延之处。易所谓火就燥者是也。苟使地面净净。无纤芥引火之物。则虽咫尺之间。至此自然火气消残矣。若有一线之路。草莽相连。则虽若辽远。似不相及。而荧荧之微。引而长之。遂至于树木茂密处。则风嘘火炽。芒熛绛天。殆不可扑灭矣。疠气亦然。虽近绝不相通则不染。虽远慢不严防则不免。今之人躁者太生恇㤼。轻先出避。不顾其后。奔窜东西。千生万受。经历时月。粮绝路穷。病止旬月。撤寓入宅曰。疠已乾净矣。此犹火虽绝炎。而馀烬未熄。复以枯柴加其上。安保其不复燃哉。顽者恋嫪家事。计较庶务。虽死亡相继。而恬然自安曰。此皆有数存焉。又与病者混处。而亦不谨避。此何异抱薪而冲突火炎哉。其不被焦灼者幸矣。此二者皆非也。当十分谨避。不与病家通。不与病人狎。毋使秽恶之气相接。则虽十步之外。必无薰染之理。而但析居之时。耕犁樵汲。杂错往来。恐难一切谨慎也。吾今不欲径出。而不免为若曹所劝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1H 页
动。且吾若在家则亦难杜门谢人。有妨戒慎之道。故不得已出去。汝当塞户静居。戒饬家内。日汲井华。汛洒庭除。以消淫秽之气。而一心惺惺。敬以直内。惟以读书为事。则心正而邪不犯矣。况圣贤之言。正大光明。可以辟邪。何必诵玉枢经然后鬼魅远遁哉。以此存心。以此消灾。而势又迫切。则举家出避可也。千万幸甚。
存心养气法示灿儿
心者身之主也。气者体之帅也。身无主则虚。体无帅则弱。虚则众邪乘之。弱则百病攻之。故养生者必以存心养气为要。存心如之何。惺惺猛省。毋使颓靡是也。养气如之何。烈烈竖立。毋使委薾是也。盖安逸则心放。放则颓靡。纵肆则气解。解则委薾。古之人必使子弟早起晏眠。而躬执其洒扫之役者。岂不爱其子弟哉。诚恐其心放而气解。以致疾病之生也。非特为礼仪恭谨而已。医家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盖户枢流水。常运动而无安静之时。故能不蠹不腐。又曰主人枯槁客自去。言食味苦淡则病不生也。但处身不可不谨。危险处不宜坐立。冷湿处不宜卧宿。危险之伤人易知。而冷湿之伤人。不自觉也。盖人未睡时。四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1L 页
体发用。阳气满身。虽处冷湿。未必皆生病。而至于卧睡时则体舒脉缓。阳微阴盛。故冷湿之气。浸淫投隙。以之而疾病生焉。然冷湿之病。当以温热解之。或药或灸。及时治疗。而且常使支体勤动。气脉流通。不可使沉静淹滞。以助其幽阴之气。亦不可辄生忧愁惧慑之意。以伤其心。心伤则无病者得病。病无可瘳之日。樽弩成蛇是也。可药则药。可灸则灸。吾可以制病。岂可为病所制哉。吾亦受气甚薄。少时亦有痰病。腹府不平。食不消下。有意越人之术。求得医书而观之。欲探其原委。为 先君所禁而止。然其时饮轮回酒几数年。灸中腕数百壮。而又用工于存心养气。虽不能尽养生之道。亦不至于使心气太颓靡太委薾之境。至今六十五岁。而姑无大段身病。中间虽遭罔极之变。重经毒疠。而此心未尝挫抑。得以保存躯命。得非其效耶。存心养气。莫善于读书。读书则心在册子上。得不为颓靡。而读书时一身动摇。气亦不为之委薾矣。时或作字做文。皆所以动用吾身心。为惺惺烈烈之助。此最要法也。况吾家以孤寒之族。见知于乡党者。以书种不绝故也。奈何遽自绝之也。汝其念之。毋自养病。以贻忧于父母。毋自惰弃。以取笑于乡党。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2H 页
幸甚幸甚。辛未十月十七日。
读 先人手札。不耐悲感。示灿儿。
夫诗书。吾家旧业也。 先人之于吾兄弟。耳提而面命者。此外无他语。其形于书札而勤勤恳恳者。亦惟此而已。不幸伯氏早没。弟亦夭逝。惟吾独在。而质鲁性懒。学未成就。晚得小名。而 先人已下世矣。每一念至。不觉哽塞而泪迸。今以 先人之望于吾者。望于汝兄弟。而汝兄则已过四十。前程已窄。吾之所专意期待者。惟在于汝。每闻汝读书之声。则吾心欣然自乐。如有所得。不啻三牲之奉养。汝之慰我心者。此外复何有哉。但恨贫穷到骨。不能衣煖汝而食饱汝。又以家间杂细事务。皆委于汝。使不得专一做工。只自伤叹而已。虽然古人有朝耕暮读。带经耘田者。皆为当世大儒。今若以此自勉则善矣。贫富有命。岂可以人力为之。但当顺受耳。吾年已迫七十。馀日无多。远则七八年。近则三数年。他日汝虽登高科擅大名。吾岂知之哉。惟望汝以此留意于数年之内。而姑着目前工夫。如前所示。千万幸甚。且汝年亦多矣。悠悠泛泛。岁月几何。父母之心。皆欲其子之贤。汝既抱子。汝亦知此心矣。吾既负 先人之望。而欲汝等之不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2L 页
负吾望亦难矣。古语曰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恐不免夫子未出正之讥。甚可惧也。甲戌四月旬二书。
示灿儿
吾家素贫。而今则过于贫。贫虽士之常。而过则救死犹不赡。奚暇于学问哉。古人有朝耕暮读。带经锄耕。而能究其业。为世大儒。然此非汝等之所可及。二者既不可得兼。则宁废书而务农。然诗书乃吾家旧业。则亦不可全废。以绝其种。但当留心不忘。时时温习旧学。以垂其统。使后子孙。有所寻逐。得以相承不绝可也。自乙亥汩没丧败。三四年之间。不遑文字上工夫。吾谓汝前日所粗得者。荡无馀烬。而今年科场所作。亦不甚荒拙。知汝不无隐工。余心喜悦。如得千金之宝。虽见黜于主司。而此则有数存焉。非吾之所可与也。数至则得之矣。此何恨焉。亦当坦然自得。勿使吾身心有忧愁困穷之态。则必有倾否回泰之时矣。易曰水流湿火就燥。盖各从其类也。故吾心常有和平安舒之气。则吉神从之。如有忧愁困穷之态则穷鬼随之。此不可不慎也。然若无心上工夫。则自不觉。其忧愁而难掩其困穷之态矣。窃观汝才品不甚昏劣。而所以处身操心之道。率多惰慢。而少恭谨底气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3H 页
像。使人见之。无可爱可敬之态。此汝之短处也。昔茅容耕野遇雨。避坐树下。独危坐于众人箕踞之中。为郭泰所奖。卒为知名之士。此则天性自高如此。然企而勉之。亦可同归。汝宜十分惕念。使吾心常如尊宾。力制其昏惰之气。虽不能终日跪坐。而亦不可欹侧颓卧。以长其傲习。如此则筋骨自然坚固。心志自然安定。而人亦不敢轻侮之矣。吾不能以身教之。而徒以言语云云。是可愧也。然欲其子之贤。人心所同。心中所蕴。不得不言。他日汝到老时。必思吾言矣。今日所望于汝者。只是勤营生产。以继衣食。无废三馀。以保儒名而已。至于家计礼约。科名得失。在天在命。非人力之所可容也。想汝于闻榜之后。必有怅缺之心。故书此以解之。又作诗六绝。附于后。汝其谅之。
寄两儿书
连得好过否。目今赋役已棘。公籴继督。汝等必皆背不贴席。为父者如何可忘也。吾少时家事稍温。乡风未变。居家处乡。安过一生。而今已老矣。死亦何恨。但风木杕杜之怀。痛结不能忘。汝等不幸适当厄运。家业隤丧。乡俗坏乱。出无胶庠追随之乐。入有妻子冻馁之忧。诚甚可怜。然此亦天也。谓之何哉。但剥尽阳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3L 页
复。寒极春生。否泰相承。倚伏无常。安知梦中之泣。不为朝饮之徵哉。慎勿过为忧蹙。以贻老父之忧。吾方以鼓缶之歌自慰。而但以汝等为忧。汝等不忧则吾亦不忧矣。近因看书。偶有所感。欲使汝等知之。条列如左。汝其常目在之。毋忽毋忘。
示儿兄弟
昔荣启期鼓琴而歌三乐。谓万物中得生为人。一乐也。人中得为男子。二乐也。为男子而得享其寿。三乐也。吾今七十一。不可谓不寿。则启期之三乐。我亦有之矣。虽糠秕不充肠。缊袍不掩身。亦何忧哉。汝等须体此意。勿复以菽水不给。常怀忧愁困穷之态。以伤吾鼓琴之乐。千万幸甚。
子夏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有命在天者。不可容人力。但当安受之耳。汝等每以贫穷为忧。然忧之诚无益也。徒使吾形色憔悴。志气挫抑。汝等须加猛省。至于疾病饥寒。人所难堪者。当以理排遣。不必长为戚戚。以沮自家心神。以贻老父之忧。千万幸甚。
易曰水流湿火就燥。盖以同气相求也。故吉神常归于欢欣和畅之处。凶鬼常归于忧戚忿戾之地。以之而枯荣分焉。寿夭判焉。则不但不必忧。亦不当忧也。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4H 页
如横逆之人。欲欧骂君子。而及见君子。则和容婉色。无可怒之端。温言正论。无可犯之衅。渠亦粗气自消。而敛手自退矣。鬼神之祸福人。亦犹是也。汝等亦当以和气自处。常以吉神为邻。而毋使凶鬼觑隙而投入幸甚。昔刘歆父子。以经传相讲。东坡及放翁父子。皆以诗文相唱酬。东坡诗曰过子诗似我。我唱儿辄酬。放翁诗曰遹子挟册于于来。时与老翁相论难。千载之下。可以想见其父子间相得之乐矣。吾既以诗文自乐。而汝等亦粗解文字。虽不敢望向歆之讲学经传。而苏过陆遹之唱酬论难。则或庶几近之。既有荣启期之乐。又兼苏陆父子之乐。则亦人所未易得者。而汝等每以衣食之不足。自扰其心。不自乐其乐。而浪为无益之忧。使老父不得全其乐。何其不思之甚也。何不自慰于心曰。吾父子所得已多。贫穷固所甘心。既有文又有财。世岂有杨州鹤哉。时时温习其旧闻。以待春来草青之时。而幸于吾生前得见喜事。则虽夕死亦当含笑入地矣。况诗书乃吾家旧业。不可一朝隳废。俾绝其种。前日吾之期待于汝者不小。而自数年来。救死不赡。无暇伸佔。非汝之罪。然古人有乞食而读书。有为佣而讲学者。岂皆饱煖安居而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4L 页
后做业哉。要使一心常在于此。而一日无虚过。则虽日看一行书。亦不为无所得。岂不犹贤乎已哉。汝其珍重自爱。毋自暴弃也。
先儒有言曰士出于农。农者士之职分所当为者也。故有暮读而朝耕者。有带经而锄耘者。皆为当世大儒。然则农与学。岂可偏废哉。农者躯命所关。不可不勤。学者志业所存。不可不务。正所谓并行而不相悖者也。汝其念哉。
凡治家之道。不外乎勤啬二者而已。一日虚过则百事皆废。一龠浪费则廪庾皆空。非一日之过。能使百事皆废也。昨日如此。今日如此。日而又日。过而又过。而习成懒性则百事安得不废哉。非一龠之费能使廪庾皆空也。积龠成升。积升成斗。斗而又斗。费而又费。而不知爱惜。则廪庾安得不空哉。然此特平地上说。若遭大无之岁。虽克勤克啬。而将不免沟壑。则更无奈何。然亦无他策。拾橡采蔬。茹草吃糠。而犹不保躯命。则乞丐于人。无不可也。元次山曰贫而乞丐心不惭。然则乞丐之事。古之君子。亦不以为非。与其多出公债。不能偿而终死于刑狱之中者。不可同日而语。此甚危怖。切宜深戒。
花溪先生文集卷之八 第 285H 页
昔郭林宗使一童子煮粥以进。忽怒而掷其器曰粥杂沙。不可食也。又使煮进。又怒掷之。如是者三。而童子颜色不变。言辞愈恭。林宗乃叹曰吾乃今知汝心也。呜呼可尚也已。
孔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吾已过稀年。其能久存于世乎。吾自昨年以来。精神日已销铄。气力日益摧败。支过数年。未可知也。汝等知悉。丁丑蕤宾之下浣。
与郑秀才书
一归更无消息。寻常悬恋。即因便获审。侍馀做味珍胜。所患亦至良已。喜慰喜慰。老拙连在禅房。当于念间辍归。归后早晚似有大谷之行。其时或可进叙。而人事何可必也。闻与诸秀才。肄蛾述之工。甚慰老怀。但未知进步到何境。须着力勿浪过。然词章不足以尽士业。秪恐离群索居。不免有自恃自行之病。当就胜我者。心有所忌惮。然后有一分进益处耳。每恨贤辈徒有负笈之名。而无其实也。然此亦老拙无诱掖之方。故受业者皆半途而画。良可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