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慕轩集卷之五
慕轩集卷之五 第 x 页
慕轩集卷之五
 书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7H 页
答洪台锡汝(重徵)
仲氏老兄。吾季父友也。始以世好相亲笃。终以道义相切磨。终始至深契也。如仆者。亦以季父亲侄。得御而获私焉殆四五十年于玆矣。季父晚道流落。便与令仲氏有离阔之叹。仆亦随而踰岭。而时或因事抵洛。往来过从于台兄弟间。每见先仲氏。年弥高而德弥卲。气力康健。论议清高。未尝不敬服钦赏。常欲挈吾党馀存士类者而归依之。而士类无异辞。季父闻之。赞叹不已。不幸季父捐世未及三年。先仲氏又奄然。讣至之日。为位而哭者。不但为吾党士类而哭。亦以哭吾私也。惟是疾病沉痼。万念蹈冥。凡所以笔砚书牍之事。庆吊间不可已之处。一切废却。闭户拥被。涔涔过日。昨冬迷儿。自京还传台语。心切惊恧。念到时猛省作意。操笔伸纸。神思辄复迷罔而止。如是者不翅三已而三反之也。即因官便。手柬委枉。意寄勤恳。百回披读。感愧交极。继之以涕下簌簌也。就审春日。台候有相。仰慰尤满万。仍伏念 圣渥隆深。不弃耇造。擢置此位。是岂 圣上无端以崇班厚禄。荣台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7L 页
一身而已哉。 新命一下。自洛以南大岭之外。人士无不欣欣然延首相望。此亦非以台据崇班食厚禄。为一身荣而已也。不审台以何道答 圣恩。何术塞众望乎。先仲氏若在。其必有好议论。而九原难作。为之奈何。惟愿益自勉励。深思远图。以答 圣恩。以塞士望。又毋孤令仲氏遗意也。
与权副学台仲(相一)
日前惠覆帖。满纸细书。宛然亲手迹。可想昔者坠伤之疾。今已快祛也。何幸何慰。仍候比日。尊履复何似。新命超擢。 天渥优异。又况玉署长席。地望自别。执事平生所学。展布有日。为 国家贺为世道贺。容有既乎。仍念执事向膺天官佐贰之 命。京外士大夫。莫不动色相庆。咸愿凤凰芝草。一出瑞世。而独不佞终始以牢守东冈四字。为执事断断焉。执事亦不以其言为狂瞽而曲采之。不佞心常感叹。至于今日之事。与前有异。 圣上所以待执事。迥出寻常。眷寄隆深。提谕谆恳。人臣得此于君父。虽岩穴隐遁之士。犹且感奋兴起。况科目中人。迹属周行者乎。此等义理。较然明甚。观于朱夫子与退陶老先生一生处义。亦可知也。且伏闻 圣教有曰权某之前日不应 命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8H 页
偏论也。夫偏论非今日臣子所敢闻也。岂执事晏然当之乎。 圣上既不拘色目。又不咎前日之事。而荐下 特达之命。执事若胶守己见。一向违傲。则执事行止。终不免见疑于君父。而自陷于偏党之窠。其分义道理之亏缺姑勿言。执事平日所讲磨者何如。所抱负者何如。而晚涂一着。只得二字之目于君父之前。是虽天日之光。未尽照烛。而其在执事之处义。能不愧悚哉。然伣伣退处。无意转动。毕竟穷蹙。始欲进步则路头迫隘。恐无投足之地。此不佞所谓今日之事。与前有异者也。不佞之意。非欲令执事趋荣慕禄。奔走道涂。盖欲及时转动。一番 肃命。一番登筵。一瞻 天颜。一暴衷悃。使平日心事。无所蔽隔于天日之光。然后浩然长归。复守东冈之陂。则进退从容。去就明白。远不失朱夫子第一义。近不坠老先生难进易退之节。如何如何。饮食寒暖。非他人所可议。而执事今日出处。系关世道。不佞中夜不寐。私心耿耿。自不觉率尔开口。执事毋曰此人不根持论。作前后两截议。而细入思量。 下谕到日。即除去县道繁文。幡然就道。仰副 侧席之望。似合事宜矣。致和见义精详。龙女虑事完备。可与之咨诹善道耳。前书所索梧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8L 页
里集。置之京邸。未及取来。其他常所遮眼者。皆胡乱无足以累高明。有先叔父所编辑自警续篇一帙。此为可观书籍。俟雠校略毕。谨当抱往听裁。仍乞弁卷文字计耳。
与李观察(昌谊○在舒川时)
下官肿发重地。昨才受针。复常不可以时日期。而邑事关心。民忧切肌。虽呻痛谵呓之中。犹有不能忘者。玆敢伏枕呼倩。更申前日面达时未尽之怀。伏惟垂谅焉。向来饥民受赈者。多是无土之类。无土者生理麦秋之后。无异穷者。已无可论。虽其中有土之类。海麦大歉。粒粒所收。尽归官仓。勿论有土与无土。其顑颔待死呼号乞活之状。殆甚于方春议赈之时。若干牟还。分等俵散者。残独户所得。不足充一口气。又况本邑牟还。元数不敷。就其中除出折留之数。又除出春秋牟种子之数。其馀存者十分零星。阖境之内。大小民人。无不开口望哺。斗斗分给。不过两巡而止。虽常时有实之民。犹尚穷乏。况此赈馀残氓。尤何以聊赖得生乎。其流离死亡之患。迫在朝夕。身为官长。立视不救。则不但有歉于受人刍牧之义。向来全活之功。弃之亦可惜也。欲于新谷未摘穗之前。略施斗水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9H 页
之惠。以济滨死之命。而举赢力屈。着手无地。此真古谚所谓巧饼师不能做无面之不托也。窃念斯民者。执事之民。向来全活。亦莫非执事之赐。则势又不得不贻念于执事。伏惟执事仁恩。决不使斯民饥死也。本郡所在营赈谷五六十硕。特为题惠。以为终始之惠。则下官虽甚无似。敢不奉而周旋。捐俸贬食。与穷民同饥饱。以副执事勤恤之至意乎。仍烦本邑赈馀谷二十硕零。半是虚簿。而向者面禀。意盖有在。此等微略之物。在营门。有无不甚紧重。而在饥民。升合亦甚有关。并祈垂省。成此大惠。千万幸甚。病思迷罔。繁不知裁。无任悚息之至。
与李观察
下官受暇之后。宜即启程。而第念秋事已成。灾实已判。委而去之。一付之于空官乡色之手。则中间情伪。有未可知。故不得已少退行期。身自出入于𤱶亩之中。及此未刈穫之前。凡所被灾之处。坊坊曲曲。无遗亲审。虽系一负一把之地。苟有挂镰之处。则一切勿论。只就全灾之处。十分致详。握算亲量。捉笔亲记。成出草案。藏之巾衍。待下官还次后。更加釐正。净写一本。亲自奉献。以俟谅处矣。大抵本郡十六面内。昨年
慕轩集卷之五 第 89L 页
海溢之处。虽曰孔酷。不过海滨四五面被灾而已。 朝家惊动。营门悯恤。给灾五百八十结。民被其泽。得保今日。至于今年。则昨年海溢之处。咸卤之地。被旱滋甚。太半全弃。此则与前年殆无异同。而其他水沉蟹损。枯损及未发穗之灾。面面皆有。此则前年之所未有。而今年之所独有也。总计今年灾结。比前年不啻蓰加。而该曹事目未下。不审 朝家所以处之。营门所以为计。将如何耶。目今原野之间。景色愁惨。负逋之民。荷担而立。此亦前年之所未有者也。身为字牧。目见此状。不思拯救之道。徒怀餔啜之计。则义之所不敢出。惟在执事深谅默照之耳。且烦川浦沙三灾及初不落种者。虽在礼登之岁。自是应有之灾。而第玆四件灾名。实为本郡痼弊。敢此附陈。并冀垂谅焉。本郡以滨海野邑。四面无山水之阻。而傍郡川渠顺势注汇。高岸束峡。不为之限隔。故流波涣散。少有霖雨。辄泛滥作害。且通海口潮汐之路。望晦之间。平芜溟涨。近处民田。举皆垫没。又海常多大风。吹起尘沙。漫空流下。沟塍之间。堆积如山。前年如此。今年如此。膴膴平田。一望皠皠。若此等处。人皆以不食之土处之。一任其陈废。十数年来。便成柴草之墟。沙砾之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0H 页
场。既不入于旧川浦沙应颐之中。又不入于己酉己未查捡之际。原税自若。故每年踏验之时。就其中执灾。或曰川反。或曰浦落。或曰覆沙。或曰初不落种。有若当年新灾者然。而其实则查捡后逐年陈废处也。以其结数夥然之故。每年磨勘之际。劫于营门之点退。终不免些些录报。卒使无告残民。白地输税者。罪有所归。而毕竟归怨于营门。又归怨于 朝家。宁不痛心哉。下官莅任以后。深知此弊。入秋以来。首先用力。俾奸氓猾胥无所措手。而下官一一亲勘。字字查按。得川反若干结。浦落若干结。覆沙若干结。初不落种若干结。合计六十结零。别作一册。先此呈上。冀于由行未发之前。得以勘断。以除怀间往来之物。伏愿执事谅此苦心。特赐颔可。如其不然。则亟发麾下亲裨。逐段查阅。如有一字赝作者。则下官当伏大何。民情所迫。邑弊所关。不敢不如是。而上负 朝家。下负营门。则天必厌之矣。且念下官行期转转差池者。诚以捡灾之事。犹有所未尽者。更费三数日奔走。下以了当了当之后。便即登道。而无缘面辞。不任怅仰。签丁一事。昨承关旨。非敢怠忽。而空官之时。监色辈括丁一口。小民之受害百端。此则决不可为。无宁姑宽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0L 页
日期。以待下官还任后。从容填代。似为便好。商量垂教幸甚。
与郑惠堂(羽良)
伏惟台候。履玆神相。伏慰且溯。某新到弊郡。灾荒溢目。前头赈贫之事。虽自营门略有俵给。而如干谷物。不足充饥民一口气。沿海之滨许多生灵。诚恐一朝填壑。孤负 朝家委寄之责。惶陨悚息。不知所达。就中本邑所储赈厅所管军作米四百硕零。曾在己未间。有许贷赈贫之事。今亦依此例许贷。则料理取赢。可补赈资之万一。又有常赈厅还牟还租。自该厅折价。发卖于被灾各邑者云。弊邑会付两厅牟租各一千硕。亦依他邑例许卖。则舒民得此。庶可以迓续残命于垂死之中。其为感祝。当复如何。以此两事。奉禀营门。帖报该厅。并垂留览。快赐题惠。无任祈恳之至。
答黄钟城再叟(翼再)
玉岫沙潭之间。对古貌古心翁。何等清事。而一出洞门。真凡隔矣。别壑离人。怀思耿耿。前月自伊上转入山阳。访清台翁。作三日话。话间亹亹于仙居之乐。归路重过素亭。主人翁方有忧患。此行又忽卒无意绪。雪壑冰巘。景物萧索。此际得手札。披玩再三。恍然置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1H 页
我于玉岫沙潭之间。重对古貌古心翁也。何幸何慰。长彦白首垂泪。奔走丧葬。逆理甚矣。闻其孙儿一时俱经圣痘。此则可幸。而莫非兄之力也。非兄谁能办此者。敬服敬服。清翁晚年宦道。可谓稍进。此翁本来安分人。所学又得静字。世道棼乱。不须令迷惑。自作恶业。当此之时。地藏之脱衣露坐。不若阿难退守禅法。高明之见。如有不释然者。实所未晓也。某岁暮穷庐。身计转穷。寒家内病。亦复缠绵。他无足向故人言。岁后月圆。约松翁一会于素亭。其意多在于兄。兄须作意赴约也。晚秋得一箑。为兄留置者。今始付去。雪里芭蕉。亦可见物色耶。
答柳山阴(圣和)
伧荒迹自龃龉。未尝与江左诸君子揖。无因得接声光。重以谻疾。足不出门外。又无以自致于轩屏之间。少伸倾向之忱。私怀控结。继以悚惕。向于匪意。伏承先施下札。辞旨郑重。眷顾深笃。且拜且颂。感叹良久。矧伏审迩来静养冲裕。起居节适。水竹烟霞。享有清福。神明之用。由是益健。吾侪穷道。步步椔翳。而惟吾丈晚境优閒。独保宽阔世界。甚盛甚盛。某偶然流落。欲归未归。京国依依。楸梧隔远。心境为之日悲。惟是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1L 页
兄弟叔侄团聚。为客中之一乐耳。向来儒林之𥚁。世道之阨也。然金幼澄岂死于穷裔者哉。书末所讯客岁游洛日。追陪于完成丈。而其年过八十。气度刚康。视听不爽。两孙贤而有文行。吾友来初死犹不死矣。蕙令至戚婴怀。髭发皓白。天既虚老此人。又降之以毒虐何哉。自馀稍俟身健心逸。一叩仙庄。谒屏山祠。远挹前贤徽躅是计耳。
上季父
向者观海。自以为平生壮游。遐睡所极。无东无西。若华扶桑千里盘松。皆在眼底。当是时。冬柏亭之事。非不艳丽。而不过为省此墀下之观耳。问诸居人曰往时此山皆冬柏。卒困于豪门贵家之力取。又困于山下樵民之窃以为薪。今如彼稀少也。嗟夫。是岂特冬柏为然哉。自古日南之花。龙门之桐。亦不免焉耳。然物之盛衰。物之理也。而其盛其衰。或不无幸不幸者存。凡人之情。无不贱多而贵少。是以古之人。论万竿竹则曰汉川脩竹贱如蓬。咏一枝花则曰动人春色不须多。岂非多者贱而少者贵乎。今冬柏之前盛后衰。辄有贵贱之别。其衰者不幸。而其衰而见贵于人幸也。此吾所谓幸不幸存者也已。而海霭微捲。夕照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2H 页
依隐。远近岛屿。松篁梧柳之间。烟气微缀。同行诸人。二(一作一)时叫奇。活画真面。气象万千。惟彼蚌蜃之精。兴妖骋怪。炫煌于目前者。真佛氏所云空则色色则空之类。而秦汉方术之士。借以为银台金阙。诳惑始皇武帝者也。时勉弟在肩下。亹亹语此状。仍说少时所闻者。而相对一噱矣。未知勉弟归奏如何。而教意不胜愧悚。至如下段所命。亦严不敢请。而不能无疑。凡系海山胜区江湖真境。岂尽是寒士家物乎。如元白之分主江浙。坡翁之三长西湖。欧阳公之槎山胜游。未闻后之人以无寒士气少之。实为千古骚人之所钦叹。区区不敢自附于前辈。窃有所怀。辄此缕陈。益不胜惶惧之至。
与族祖松隐窝(硕弼)
正月中拜书。书语勤挚。至今感颂不已。而穷居无便使。或时有之。病故又夺之。阙然久未报。私自悚叹。或荷高明之恕谅也。玆辰起居。伏惟清适。春和以后。山有杂花。水有游鳞。此时无一息不悬悬于几下。盖不忘前日枉骑之教也。今春尽和煦渐向热。此心无复望焉。秪自咄叹而已。族孙癃痼比甚。私计已无可言。惟是良范先墓春秋展扫之事。情礼废缺。悚惕之至。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2L 页
去腊子敬从松窝来传閤梅盛开。闻之心欣然艳赏不已。因忆昔者吾友慎节君风雅事。书中漫及之。及承回教。大拂本意。心窃讶叹也。大抵梅是风雅物。惟有风雅者能好之。无风雅者虽好之非真也。世俗好名。以梅是风雅物也。故人皆曰我好梅我好梅。其真好梅者耶。惟其中真实底人。不作此态。吾家蕙君尝曰盆梅徒华。反不如琐琐毛桃有实可食。吴永伯闻之大驳。其言盖有激而发也。亦可见此老真实处也。
与族弟希远(必岳)
别怀茫茫。声泪俱罄。平生自谓非木石人。以今观之。真木石人也。痛矣尚何言哉。仍问别来气力奚似。前夜梦君尪瘁之容。相对悲泣。觉来涕簌簌沾襟也。近日庭候想益澌缀。日进澹羹水一两杯。无足以责其滋补之功。君须务积诚意。仍以吾言恳恳陈达。期于回听如何如何。君所服丸剂。已强半矣。其功比初服时何如。远外事力有不及。继用无路。只自忧郁。纲目看得不辍否。哭泣之馀。疾病之间。则幸母替工夫事。以副此悲苦之望也。生归卧田庐。百念蹈冥。满壁遗章。悲恫不忍看。即令儿子撤去。辄复茫然如失。彷徨终日。不知我者。谓我狂易。痛矣此何人哉。归时取路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3H 页
功城。诸处侍率均安。恭弟内患亦少间云可幸。迷奴去时。亦由此路。使之讨信归报于君矣。天时向热。今君所处。不可以经夏。即须移居外舍。俾无中暍添病之患也。把管悲咽。辞缩不具。
答希远
向者手疏自功城至。披审满纸之辞。爱而不忍释手。辄复惘然增悲悒也。今夏炎熇。古所罕有。奉奠气力能自保。宿痾不至添苦。慰何可言。重庭体候神相。还奉旧次。抚迹依然。且悲且喜。愿君母替前人亲执爨亲铺席之孝。以慰冥里之望也。慈闱保护之节。饮食其末也。若使肠肚内蚀。膏火中炽。则虽日进姜桂之物。尚何益哉。幸以此意陈恳于前。以期回听如何。纲目卒业。可想不辍之功也。至于遗忘之病。自是看文字者之通患。非君所独然也。古人曰聪明不如钝笔。凡看文字之际。置一小册于案上。得其中语要而意佳者。随手劄录。以备日后便览。则此亦一工夫也。三馀当作何业。经之书传书之孟子。尤不可不熟读。且君于史记有宿功。不宜久抛。可更着力也。遗稿事。君言得之矣。须速脱藁。以待明春吾行可也。墓铭吾何敢忘。此生所以报知己之万一者。全在于此。吾何敢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3L 页
忘。晋儿上去。可相握一恸。仍细扣此间状也。灯下挂漏。只希保重。
答族弟汝成(必玉)
天相吾门。使君得不死于毒疠凭陵。群鬼炰炰之中。意者天之有意于君。而嘘出一脉正阳之气。拨云雾睹青天。以光耀我门户耳。何幸何快。即玆意表。手翰忽枉。疾披急读。如得隔世音耗。况审笔力遒健。辞旨沈实。无异平昔。益觉常日所养者。定自受用。而向来传闻。始知其过也。惟愿益加自爱。毋损远大之业也。此怀控结曩者君在奄奄中。无由知之。积有纡郁。今则可与君相握一吐。而此亦才经死病。宛转床笫。无缘转动。只自瞻望而已。然君既生矣。我亦不死。极意摅襟。容有日矣。伏枕艰草不宣。
答从侄世东
眼中久不见吾圣表书。于心甚缺然。又或谓圣表忘我也。向者禹钦来。续又圣始来。荐接手滋。辞旨勤恳。读之果然圣表非忘我者。而向之所欿然于心者。辄夬然而足。何幸何慰。书中且有宜复者。而老人苦多病。远地讨便亦未易。阙然久不报。或者圣表反以我为忘之。而其心之欿然。亦如我前日之心者乎。仍念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4H 页
信后多月。省下学况比益加胜否。兄弟两人。一时弄瓦。抚躬顾眄。无继之者。宁不寒心。此无非关吾门户事。奈何乎天。捲还之示。吾亦领会。而但念近来 京辇之下。有甚可乐。而挽引若此乎。吾意亟欲携吾圣表踰岭。与之逍遥于水竹烟云之间。此事已与圣始谈讨娓娓。圣始归便当口悉耳。圣始急于寿亲。狗骖猴仆。间关险路。其诚意可以质神明。其果断可以起颓靡。吾家得有君兄弟。吾复何忧。只自嘉悦叹赏耳。然穷夏乡村。生事贫乏。相资无术。伤哉伤哉。小塘初成。圣始在前。晋儿随后。围坐沙岸。取次酌药山春。恨不得吾圣表在座。此已不得。而圣始又拂衣弃我而去。使我惘然。不觉老泪随下。是岂情弱而然哉。圣表谅之。
慕轩集卷之五
 杂著
  
题蕙圃杏阳小记后
余登金乌山。山下有吉冶隐庙云。广州治之东三十里。村曰杏阳。丽末尚书王白两先生所居也。 上之九牟冬。蕙君有事适杏阳。得两先生梗槩而归。作杏阳记。先生不识何许人也。史失其名。故老无相传者。其名与行。湮没不章。当丽运之讫。丽之臣子。终为丽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4L 页
氏死者。惟吉冶隐先生而已。元耘谷,徐掌令先生亦其人也。外是则无闻焉。今于蕙君记。得两先生。呜呼其多矣。先生之种杏也。伯夷之采薇也。其义一也。古人有祭伯夷以薇者。为余语杏阳人立先生庙于杏树下。后余过之。摘杏子以祭。
题寄轩先生赘土记后
寄轩先生既定宅于石田之隙地。则名其地曰赘土。盖用土俗方言也。厥土横纵数十亩而宅焉。宅边有收栗之小丘焉。庭际有种药之阶莳荷之池焉。先生曰是丘与池与阶。无非赘也。因并名之曰赘。于是先生乐其人与土之相得也。遂作赘土之说。以示从子某。某读之赞叹良久曰噫。先生其有感于土欤。夫土之无用者谓之赘土。赘土者。五谷桑麻不生焉。真无用之土也。然以其无用也。故不为粪壤所污。钱镈所㓸。稂莠所侵。能终岁安稳。其天也全。其气也凝。其力也完。且其所处稍奥而不露。高而不痹。离垢氛远淤泥以自洁也。故田夫野人荷锄抱来者。虽日经千百人不顾也。其真无用也耶。其真无用而自贵者邪。古语曰癯寒不耕之地。实生异卉。夫不耕之地则是无用之赘土也。往往异卉生之。是其不宜于五谷桑麻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5H 页
而宜于芝菌兰蕙者耶。向使是土有用也而为田夫野人之用。则其功利之及于人者。斗斛之粟耳。尺寸之帛耳。而为其无用也而不用之。故能安隐自在。蒸出芝菌兰蕙。为王者之香君子之饰。二者谁贵谁贱乎。先生贫士也。而人有以粟帛馈者。先生必芥视而不顾也。或惠以芝菌兰蕙一本者。必动色而喜。由玆以观。其有用而宜五谷桑麻之土贵乎。其无用而宜芝菌兰蕙之土贵乎。先生之说。有曰无用之赘土。待无用之赘人。先生其以无用为贵者欤。先生之道。既无用于世。抱而自贵。以无用为用。而土之无用者。亦以无用见贵。能为先生效灵。孕毓芝菌兰蕙以待先生。先生用之以贲林下之经济。而先生之事毕矣。土与先生相须而为用也。无用之用。实有用之大者欤。先生曰我道盖是也。若所以见贵者有说焉。以土之事。较吾平生之行。大略相似。要之俱以无用故得也。吾心感焉。吾说之所以作贵之也。虽然吾已老无所用之。如玆土者。诚有用也。吾且新吾之说曰无用之赘人。用有用之赘土可乎。既而笑。归而视其家。芝菌兰蕙。芬馥满室。
自计说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5L 页
范文正公。自计一日所事。与所食相当则寝安。不相当则寝不安。窃计野人。閒居无事。每朝窗日辉辉。檐鸟群呼。田讴四起。然后始觉。觉则养明。收视在内。使震坎济而金火伏。而徐徐开睫。拨土炉宿火。爇烟草救口过。始衣冠盥漱。已则又闭眼盘膝而坐。诵太史公记,韩子铭墓文若干篇。既食罢气倦。凭几而卧。发架上群书。周雅楚骚,左氏春秋,唐宋八大家,宋名臣录,临川新话,程氏类书,眉翁记言。随意抽捡。向午山妻馌𤱶。供残饭馀蔬。泛浊醪清茶。驩然醉饱。则岸巾负手。支杖柴门之外。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翠竹苍松。有蓑衣箬笠过者。手招止之。谈农理辨土性。问收麦多少。分秧早晚。兴阑而归。复取上世铙歌,汉魏乐府,唐宋律绝。反覆吟讽。壁上列蕙圃,药山,遁窝诸君别诗及岫云墨竹西洋蜃画。次第玩赏。又阅历代图经草西归录一两段。向晚云日阴阴。村东寿阳池游鯈泼泼。理渔竿。约同社数子。下钓矶。相与荫堤柳。投竿而坐。坐久林霭被体。水荇萦带。飘飘然有濠汉间想。已而夕阴掩翳。池光渺渺受月。遂收竿而归。竿在肩。鱼篮在竿头。到家。家人捣芥子作酱。少妇洗俎刀以待之。倾篮得鱼。金鲤银鲫大小数十头。斫脍佐饭飧。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6H 页
一饱颓然而睡。吾一日所事止于此。自计散诞无实用。恐不足以当吾食也。如是而能放心熟睡。独不愧于范文正乎。是有说。夫处廊庙而忧天下者。其任重其责大。又其所食君禄。已食而怠其事。是谓素餐。范公不素餐者也。吾居无职守。行无人责。天地间一閒人。所谓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者也。况吾日所食。菜根而已。吾所为虽散诞。亦足以酬其费也。故食焉而吾心安。吾心安。故吾寝则安。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巢燕说
有燕营巢于行窝之梁。巢几成。忽二小雀从檐隙偷视。或纵观。或噪噪唶唶不去。自是燕去燕来。辄尾而随翼而飞。燕已知无好意。而亦不屑也。及巢成。二雀各衔青艾叶。突入巢据之。盖燕之性恶臭。雀故以艾叶乱之。使不得近也。燕则颜不变。如无所留恋。飘然而逝。绕屋三匝。语喃喃不休。若告归于主人者。主人于是叹息不怡者良久。曰。呜呼燕乎。其进退可以为当世士大夫法也。今夫凤池之陂。乌台之柏。上林之树。士大夫之巢耳。而贪人败类。鄙夫患失。夸者幸祸。勇士戕生。孔子曰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君子之决几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6L 页
也。故曰可以人。不如鸟乎。说者曰宋之时。有住山僧。云或谋攘僧舍。僧不争。耻之逃去。罗景纶亟称于僧曰士大夫去就。亦如是矣。余窃高其行。又睹其壁诗可贵焉。故书之。欲与燕同传已。僧学道。宜其自爱也。燕微物。其志尤可尚也。遂为之说。
送痘神辞
壬戊之春。二火乘运。天行疙痘。疙痘者。小儿之病也。医方曰小儿胎中。饮秽液之物。其发也热者三日。瘢见者三日。潮而涨者又三日。果熟而蒂落者。又各三日。合凡十有五日之事。不差一日。由是氓俗相传为有神。奉之益谨严。慕轩翁有二孙一男一女。俱病痘亦各十五日而事得间。翁大喜。心自贺。入而与家人贺。家人曰明神既事。返于故次。将拣日以送之。翁曰然。送之奈何。曰治觞豆具鱼果。女巫鸣金击鼓而送之。翁曰有是否。旧说秦皇帝筑长城。其役者死而为痘神。信斯言也。神长城下之饥鬼耳。飨以饮食可也。方筑城之时。领役者朝夕以金鼓号令之。金鼓神之所不喜闻也。古之王制。用跛疾者掌巫祝之事。秦戎翟也。贵少壮而贱老羸。是以其俗不喜巫。岂生而所不喜者。死而喜之乎。秦之始也。起于豳岐之间。其民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7H 页
犹有先王遗风。虽从征之壮士。乐为歌诗以道意。观于小戎无衣之什可知已。是故长城之役。役者作鱼游河诗以歌其事。然则神之所喜者歌诗也。事神之道。必以其所嗜好者。事之可矣。遂作送神诗。歌而送之。诗凡十五声。以赛神十五日之事云。其诗曰登崆峒兮望医巫。倏明晦兮升郁攸。神之降兮般纷纷。神之游兮结玄云。筱骖御兮拥幼艾。玉雪翻兮真珠洒。井有花兮浦有柳。陈琼餤兮荐玉卣。垂鸿祜兮乐且康。延景贶兮殊未央。神之归兮纷匆匆。神之车兮御灵风。幽篁深兮天路赊。岁将晏兮孰(二字缺)。神兮归去莫婆娑。
世晋醮戒
吉日维柔。我酒既旨。乐尔燕婉。釐尔女士。式敬尔相。绍我前光。永言孝思。令德无疆。戒于终衰。祗尔新婚。尔父无似。犹有异闻。先人所命。亦以命汝。我道其顺。承乾退处。牺樽在西。象罍在东。以妥以侑。惠我宗公。宗公时豫。报以介福。眉寿永年。子孙千亿。
龟尾琴铭
   有客诵传花山权一甫龟尾琴铭。语颇不了。传之或误耳。客去率成之。龟尾地名。有士人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7L 页
申道三善鼓琴云。
龟之琴可以鼓。泠泠兮山水。渺渺兮风雨。龟之琴可以不鼓。漠漠兮神精。寥寥兮心手。龟之琴可以鼓可以不鼓兮。我独爱有声无声之际。
眉叟琴铭
洋洋乎大音。既得其人。又得其心。眉长而秀。貌古而清。呜呼紫峰先生。
慕轩集卷之五
 序
  
季父寄轩先生六十寿序
中世士大夫重科目。有挟一艺侥倖获第于有司者。其宗党喜。其朋旧贺。其心亦自欢然。谓可以荣于祖先。显于门户。有益于世教。而有志之士。犹以为进非其道也。芥视而不顾。又自党伐之议起。执政者以同异取舍。苟异于己。虽瑰奇特达之才。身都甲乙之第者。视其人如仇敌。终沉屈于下僚。老死于田亩。或撄世祸。或中机辟。穷饿斥逐。身且不恤。奚暇荣于祖先显于门户也哉。吾季父寄轩先生。怀道抱德。悦周公仲尼之学。不乐进取。以尊淑人之命。弱冠举进士。屡登春官之选。名声达于 九重。尊淑人卒既三年。叹曰向者吾为亲屈吾志也。今则吾无事乎举子业。遂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8H 页
携家踰岭阨。宅于大江之东。于是宗党朋旧无不为先生欿然者。先生曰噫。子将以余有祖先门户世道之责欤。吾知免夫。吾有从子三人。其才皆舂下。然吾能诲化之。今次第释褐衣。是其责有所归。而吾心安焉。且吾闻苏子曰耗精神于场屋。得不补失。为举业者。其寿几何。而惟日夜拘拘疲心役志于得失关头。往往阴损其所受之天。吾禀气弱而劳生多矣。假令今得。不足以自补。况得不得。未可必者乎。呜呼。先生之言挚矣。然其言外之意。又在先生不言之中。而世无有知先生者。先生岂流俗人哉。其道德足以康济一世。其言行足以砥砺衰俗。而始抑首为制科之学。则读先生之文者曰是娴于辞也。既又见先生之归者曰是倦而止也。夫孰知先生矢口之章。一出于性情之正。而其一进一退之关世道系时运也哉。先生所居茅茨修洁。左右图书满架。傍列酒樽棋局。古梅一本。以发其趣。壁上书前人格论以自警。先生中坐。或竟日敛膝以涵养其德性。或终夜读书。其书上自羲文下逮程朱。神悟心会。如唯诺可否于容丈之地。平居澹泊。节嗜欲齐得丧。以复其所受之天。自是义日益胜。道日益肥。气日益旺。如程叔子少日羸弱。晚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8L 页
岁充盈者也。太岁涒滩首夏庚寅。先生晬日。先生男必谨合一家子弟近局亲党。宴而乐之。先生古貌昭朗。髭发苍然。言笑衎衎。酒半从子必慎执酌而前曰。小子受先生之丕责。夙夜祗惧。毋敢失坠。而迷涂脱脚。狼狈而归。终又饥困流转。身计旁落。诚恐此道奇危。强行不已。终得罪先灵玷辱门户也。今先生迹愈晦而名愈显。年弥高而德弥卲。如山之峙。不骞不崩。或者天有意而慭遗。畀之以大耋之寿。一朝 圣上幸辟雍。以礼召先生。袒割而请言。神蓍大蔡。为 国家之瑞物。于斯时也。祖先门户世道之责。不在小子而在先生矣。先生曰否否。吾野人。汝毋卮言。用野人礼。酌以饮我。
慎殿中母李恭人六十寿序
岫月堂慎公。以至性。弱年平家难。中岁则不幸丧其配。次配李以礼嫔焉。既馈。公曰敬之哉恭人。吾母老子善事之。吾儿弱子善育之。吾家苟完苟美。子善居之。恭人既受署。夙夜祗惧。为妇为母。无违行。事夫子义而顺。御僮使治居第有法。于是公之族亲朋友乡党邻里之一辞称公者。亦惟曰恭人有助云。已而太淑人卒。公致毁几灭性。恭人朝夕哀号。奉馈奠又节。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9H 页
时其饘粥蔬食以奉公。后十年公殁。时公所后儿龟重氏已举进士。其内子李亦有懿行。既卒丧。恭人泣而语其子曰。未亡人不能下从者。徒以有三年之事也。今三年之事已毕。未亡人何以家为。先君有子如汝。汝又有贤内助。自今汝家事汝为政。龟重氏泣受命。自是龟重氏以公之养太淑人者养恭人。李以恭人之事公者事其夫。家因大和。其后龟重氏以科第起家。历官至殿中侍御史。又举三男三女皆贤。其长男后聃趾美进士。以儒学名时。殿中君左右慈颜。出入承意。李令人小心畏忌。协于尊章。恭人引养引恬。抱哺儿孙。或治丝导豆。为令人省劳。令人亦罔敢自逸。虽庖■(广畐)间事。必亲致力以奉恭人。岁在己未。恭人得下寿。其年二月丁亥。殿中君将设席于中霤。扬觯以献贺。恭人曰噫。是奚为于未亡人也。繄徼福于先公。得保尔子孙田庐。以公之灵。未亡人幸而获死。无所恨矣。今者仲春之月。尔牲酒既具。余不敢宿。其禋于先公。以示未亡人不忘先公之惠。是尔之孝也。殿中君闻命怵惕。是日昧爽。大祀于先公。礼也。既事先公。命工祝致嘏于孝子。惟是殿中君兢兢不敢自有。归而率妇孙男女。列拜进寿于恭人。殿中君与其子
慕轩集卷之五 第 99L 页
进士谋曰。是宜有祝也。使来属不佞致辞。不佞非娴于辞者。而窃尝铭公之行。其得于公家状世谱者则有之。惟慎氏以忠孝世其家。世有名贤。又世有哲妣为之佐。有若章成夫人中牟县主。益昌夫人韩。济昌夫人郑。咸有内则。著于家训。光于墓刻。式至烈考永平公惟休。其配赵淑人。以盛德母仪法门。笃生我公。绍开厥家。惟恭人胤庆配良。似续祖妣。媚于皇姑。又以殿中君为子。李令人为妇。呜呼。慎氏之世。何其多淑女也。诗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斯之谓欤。方周之盛也。贤士大夫之妻。能饬躬修行。以补益风化。而风人美之。作为歌诗。以歌以颂。甚盛事也。然惟老于文辞者能之。不佞何敢焉。则粗述慎氏先德若干事。旅于殿中君。为恭人诵之以为寿。
慕轩集卷之五
 记
  
静伏庵记
余友权忠甫。少好山水。游东临出日之隅。观瀛海之浩漭。南登半月之城。访故都之形胜。西而穷四郡三仙二潭之瑰诡。忠甫之于山水。可谓极意而肆探者也。既老而不遇。栖遑大岭之外。困不得归。因流落于大江之东石田之村。村故李氏庄。其子孙世守之。故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0H 页
村中之一区一壑稍可以栖息者。皆李氏有也。忠甫又不能宁居者久之。村西九岩以东东山之麓。松木千章。松下之田数亩而荒。忠甫见而悦之曰此中幽胜可居也。遂即其苍烟白露之墟。而锄荒湔秽。置草屋八九间。余始闻之曰。忠甫好山水者。其居必有异也。亟往视之。其地平而旷净而僻。又与上下村之居人。烟火相隔绝。真隐者之居也。既又登高而望。其北则松诗之岭也。其南则雎鸠之坡也。西曰道姑之山。东曰壮元之峰。洛江之水。又如镜如练。映带于左右。前有寿阳之池。渺渺受云日。挟岸蒲柳交荫。令人有苕霅间想。余于是跃然曰此真江山之宅也。忠甫得其所哉。忠甫好山水游。自今忠甫之迹。不在山则在水也。已而屋成。忠甫遂扁其所居之室曰静伏之庵。日夕块然伏处。如无所事焉。人或有怪之者。余谓忠甫非癃废人。又非爱其庐而不出户者也。此其意可知已。易曰龙蛇之蛰。以存身也。忠甫其知动静屈伸之理欤。忠甫好山水者也。山静而峙。水伏而流。忠甫其知山水之趣欤。且余闻之。雷欲奋则先静。兽欲跃则先伏。忠甫其将奋而跃者欤。于斯数者。忠甫必居其一也。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0L 页
寄轩小池记
洛江之水。发源于黄池。日夜滔滔汩汩。泛大小白。浸十三州。南汇于龙堂。东入于海。上下数百里。汪洋汗漫。风涛之所荡潏。鱼龙之所变化。穹岩诡石之所吞噬而攫挐焉者。实岭表之雄观也。以故循江左右奇胜之处。士大夫多居之。而吾叔父寄轩先生亦据胜而卜宅焉。其地则桼之石田也。石田人面洛而居。先生又得宽阔爽垲之丘。前无丘陵之限。林木之翳也。故朝夕视洛江之水。如杯樽襟带也。而先生不以为观。则规庭之一隅以为池。横可数十磔而赢。纵则少杀之。四面合木为阑若井干然。引涧谷之水以灌之。已则莳以钱塘之荷。养以寿阳之鱼。傍列果木花树以荫之。方其荷花盛开。縠波沦漪。游鯈活泼。而两岸树木葱茜。辅以群卉。先生岸巾负手。绕池吟赏。招摇而自适也。不知江之大而池之小。而大者奇而小者拙也。当此之时。乌用是汪洋汗漫风涛水物之怪而为奇且胜者哉。呜呼。目定则虮虱大于车轮。心定则须弥小于芥子。自其小者而观之。大江之波。敛之半亩而不足。自其大者而观之。小池之水。放之四海而有馀。此在用之者如何。不在物之大小也。先生之道。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1H 页
不矜于盈。不歉于约。不阔于大。不局于小。超鸿濛之界。入无穷之门。与造物者同游。江与池之大小。便已忘之矣。
甲山先墓省扫记
高丽门下侍中晋原府院君姜公讳某。于余为十六世祖。世远家乘无徵。墓道阙显刻。其名行不大传。其生卒又不知何岁月。以世考之。于玆四百年有馀。其子孙千亿。世率相继为大官。墓在草溪郡北清溪山南甲山村。永嘉郡夫人权氏祔焉。有宗人益漙者。通亭公之后。通亭讳某。我十三代祖宝文学士讳某之伯氏也。益漙数世。自京师流落。就公墓下居焉。今 上十一年冬。迁其父之葬。葬于公墓后三十六武之地。律曰葬犯祖坟者不赦。益漙罪在不赦矣。然吾宗重恩义。不忍速于狱。遂相与作书。从容诲责。趣使改图。益漙外虽漫应。内自安。又唆嘱其居近同姓子弟。扬言以为助。于是宗卿齐事结状。声其罪于岭南观察使。观察使牒下草溪郡。即日下益漙狱。时庚申二月之二日也。越十日癸未。益漙遂发其葬而归。翌日甲申。告祭于墓。笾铏之实。自本郡盛备而进之。时后孙必龟拜主位。必谨奉清酌。某献侑辞。杭跪读之。辞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1L 页
曰玄兮邃兮。烈祖之宅。猗欤赫欤。烈祖之迹。基德筑禧。以惠后昆。譬彼春雨。自叶而根。旁条畅茂。有孽其间。瘗其枯朽。盗有荣域。子孙忧伤。鬼神震惕。诅于后祇。控于司臣。乃锹乃钁。乃辇灰尘。栾树不改。鳞原如故。神道熙熙。月游之所。瞻仰靡凭。忾玆遗裔。六载于今。颡有馀泚。始而贻戚。终焉有济。呜呼祉哉。烈祖之赐。宗祝致告。我酒既旨。读毕既事。退与在位诸宗。斋舍僧徒。近村居民。受胙群饮而乐之。是行也。兼旬而后返。其在大丘者一日。在草溪者四日。其馀在道也。同行者族叔户部员外郎杭字而直。从父兄前兵部员外郎必龟字礼卿。弟必谨字伯庸。季父寄轩公子也。公老不任奔走。坐而指授。吾辈奉行而已。既归诸君属余为记。
万顷县先府君遗爱碑阁记
先府君莅万三年。政成化洽。及归民吏追思。刻石显诗之。其诗曰杜山苍苍。湖水洋洋。我侯之德。山高水长。呜呼。先府君之德。此一诗两句。可以尽之。不肖何敢赘焉。何敢赞焉。先府君去位之五年。碑凡再成。碑成露立风雨间。不肖心常怵惕。其后四十四年。不肖出守舒川郡。距万一宿之地也。遂鸠工徒辇土木。为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2H 页
屋以庇之。不肖怵惕之心少弛。感慕之意。益无穷也。屋几成。不肖适内迁。迫于 上命。不能亟往省之。略叙其事于板。遗万人揭之壁。岁戊辰孟冬上浣。不肖孤某谨书。
游洛江记
石田之西。环以大江。江之中。多鲢鲈锦讷文鲤金鲫石首银唇之鱼。其小者黄鱼特嘉。每岁桃花落木瓜花发。是鱼病肌。甚则脂膏拥阏。喙尖红肿作痒。于是圉圉然蔽江而上。遇水浅廉利之石。以喙力上下磨之斯快。渔子时之。一举网取盈焉。是岁暮春之月庚午。余与同社诸君。会于江岸松亭下。谋黄鱼也。亭松数十。荫映霮䨴。可翳而坐。酒数行。具小艇理数罟。将陈而观之。忽飙风吹发。水波汹涌。篙者曰船不可放。渔者曰纲不可施。相与徘徊顾望。俟风定浪息。遥见伽倻山腰。云气横流如匹练。佥曰是谶雨也。今者事不谐矣。俄而远天隐隐。雷辗头上。松声淅沥。佥曰雨至矣。中谷有李氏坟庵。可往少憩以遣雨。受联步进。不数百举武。得小庵。庵在鹧鸪山上。山耸一膊以献技于庵。庵则受之以为胜也。居僧肃客。扫丈室坐圆。忠甫醉而齁。余与尔升,圣宽进杂剧。景和治觞政。其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2L 页
馀诸人。随意作雅谑。时雨声益沧凉。四面树木。泠泠成韵。北望松诗峰愈奇。西崦雾气连江。如巨浸瀰漫。杳无际涯。但见游鯈出没。远帆依隐。诸君于是拍手称快曰异哉。晴游而得雨景。水汭而忽山广。极变化瑰诡之观。玆游乐矣。秪恨天公作剧。不畀我黄鱼羹也。余曰诸君徒知吾与子之乐于斯。又安知鱼之乐于彼也。彼其洋洋于活水清波之中。不知有俎刀砧盎之苦者。其乐莫加焉。夫鱼之所乐者天机。而我之所乐者口腹。其可乎。方今旱暵忧无麦。无麦则吾与子将奔走糊饪。奚暇乐于斯哉。而天幸惠以一雨。今日虽不得一杯黄鱼羹。他日大碗麦饭大瓢麦酒。当与诸君同乐。此天之畀我者大。而不畀我者小。诸君喜而笑。已而白饭就熟。烹鸡煮山蔬。饱而归。
书算小记
有纸长数五寸。阔若干分。按中为刻小撱而微有角。两邮侧离其上左右三面。存其下一面连纸。以开闭焉。如目之有睫也。其制虚其中。分上下刻之。其数上五下亦五。其法上自十至百。下自一至十。下一为一十为十。上一为十十为百。所谓算也。读书者用之。故称书算。余少好读书。老而弥笃。岁戊申冬。家居无事。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3H 页
手刻纸为算。用以读经传子史古诗骚凡百馀万言。最后读韩子铭墓之文七十五篇。读几尽。算坏不可复用。将弃之。易而新之。时余方读李观铭。感观瘗砚事。叹曰观之砚。不过于人乎得之。用四年而人毁之者。其志犹曰全吾用。毁不忍弃而谨瘗之。今算自我成之。积十年。又自我而毁。其为物。视砚虽轻且微。其久劳于我则非砚之比。今因其毁而一朝弃之不祥。虽然凡物以其类归。砚土质也。瘗则复归于土。复其质矣。算以纸成。非土之类也。非类不可以为归。瘗之非也。遂取而藏之书卷中。时丁巳二月之十日云。
松隐窝记
龙门之北。伊水清漪。循伊而西。岩石奇峭。岩上有亭。亭之额曰素履。素履亭者。吾家松隐公之先代别业也。松隐公仍其旧修饰之。积数十年。山若益以郁。水若益以清。卉木若益以美。于是乎亭之事。无馀憾矣。循亭左方下石栏数层。又迤北若干迹。水回而山抱。林木清疏。中有一丘。隐隐如横云缺月。掩映隳蔽。公曰是固有异也。今得之矣。因以杖指划。锄其茀剔其𡾠。筑小窝数间。荫用白茅。东南北三面。环以小轩。中置密室。取古襺云之制。方广不过寻丈而有宽阔之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3L 页
势。制作不加砻斲而有要妙之用。其室中之观则矮槎怪石瘿瓢竹檠。日本之壶。新罗之琴。翟尾龙腰之帚。庭实则楠梓筠桂松鞠梅碧梧柳菡萏茱萸花药。东北有甲嶂修善渊岳锄岩诸峰。朝夕在眉眼间。益亲近可悦。伊水循除。汇为方泽。泓澄如镜。微飙吹动。縠纹绉熨。檐桷房栊。势若浮空。俯槛而唾则游鱼仰而吞吐。钓则含钩而上者相续也。夫窝之胜。山得其一。水得其二三。卉木又得其一。而特与山水为容者也。公曰是窝也。吾亭之丙舍也。而其幽静之趣。瑰诡之观。亭之所有者悉有之。其所未有者亦有之。此足以辅吾亭之胜也。自是客退事简。辄休烦息燥。随意寝处于其中。既而扁其楣曰松隐。余谓松隐者。公之所自号。而今又名其窝。真隐者事也。古之人有隐于耕牧。隐于渔樵。隐于曲蘖。公之取义。亦以是欤。公曰否。吾何敢与古之人比。古之人以心隐。吾以形隐。古之人以其所好于中者乐其心。吾以其所恶于外者劳其形耳。何者。吾平生不喜与俗人接。窝之东。有松十数树。偃蹇老大。可翳而隐。吾常盘桓于其下。见有客来者。吾则旋然趋辟。以背负树。累迹而立。树左右不见衣裾。客彷徨良久。转而东则吾蔽于西。转而西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4H 页
则吾闪于东。此之谓以形隐也。既客去。吾亦归。一室萧然。贰念俱冥。但闻隔水笙簧之声。此吾之所以自号而未足。故遂以名吾窝者也。余曰多矣哉。公之隐也。古之人有同之者。吾尝以祝和父为樟隐。张牧之为竹隐。今公又自以为松隐。其义一也。虽然公之所恃而隐者松而已矣。松亦有时而不能自隐。匠者一顾。为梁栋为榱臬为明堂广厦之材。物之有用者。犹不足恃。而况君子之进退行藏。关世道之污隆者乎。方今 圣明在上。寤寐贤俊。隐居岩穴之士。弹冠而起。吾恐尺一之书。一日而至。公虽有松树千章。吾知其隐遁不得也。公笑曰子之言戏也耶。始吾重子之不俗。今子亦俗耳。他日子之来。无亦彷徨于松树之外乎。吾其隐矣。余闻其言而艳叹之。遂为记书于窝之壁云。
慕轩集卷之五
 俪文
  
大殿诞日贺笺(守安陵时。代兵相作。)
水官校籍之节。瑞庆方临。华渚流虹之辰。星纪载届。千秋金鉴。万岁山呼。恭惟若子初生。今王新服。日月之攸烛。魈魖魅魑之形莫逃。神明之所扶。风霜雾露之祟罔害。肆当绕电之日。克迓自天之休。伏念恋结
慕轩集卷之五 第 104L 页
宸闱。迹滞将阃。 先朝盛事。伤心八月重来。此日微诚。回首五云多处。
大妃殿祔太庙贺笺
几席撤于灵牖。制毕滕庐。裳衣陈于閟宫。礼成殷祔。中宸至痛。前王不忘。恭惟受命惟休。承祧之重。亮阴三祀。商宗思道之心。访落一篇。周王继志之孝。肆当丧期之甫毕。诞举登配之盛仪。伏念按节新荣。攀髯旧恸。毫濡乐石。推诚于宝册之书。迹滞圻藩。驰神于广庭之列。
晋儿币状
苕华结帚。戎女遂媾之仪。缯币盛函。遣使请聘之礼。五伦之始。万嗣攸光。仰惟座下。浣亭先生之孙。翰林学士之弟。江左人物之论。远推墙东隐居。洛下婚姻之云。古称潭底名族。肆当令爱闺艳之择对。特许迷子世晋之作嫔。伏念单毡惧隳。一珠惭少。雎鸠之号。偶叶永世河洲之风。鸣凤之繇。其昌两家门阑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