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屯庵集卷之六
屯庵集卷之六 第 x 页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教文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3H 页
元子水痘平复后颁教文
属贰极之婴疾。方深惟忧。荷高穹之垂庥。聿见良已。玆扬涣汗之号。庸示嘉悦之怀。言念寡躬。有此冢嗣。晚得祚胤。岂但父子之情。早建元储。始宽 宗祧之虑。盖神人上下之托。寔惟在斯。故朝夕保护之方。未尝或忽。近缘疾患之偶感。乃有药院之暂移。證形虽微。是亦痘疹之一种。襁褓未免。实难药饵之杂投。竟夕不眠。几劳予心之忧念。镇日趍候。普切群情之焦皇。何幸荣卫之复常。无烦医技之奏效。喜痊安之遄速。曾未浃旬。见神气之清和。益复胜昔。天降嘏祜。既万品之同欢。日望长成。伫百世之衍庆。实藉 祖宗之积德。克致吉祥之沓臻。灾沴全消。可占泰运之方启。基本永固。自此景命之维新。诞谕多方。想听闻之咸忭。祗告 太庙。稽典礼而亦宜。数月内贺仪再行。八域中喜气交集。推广德意。宜施一视之仁。荡涤垢瑕。宁缓肆赦之举云云。于戏。谣颂作于星海。固知爱戴之均深。庆福溢于家邦。思欲遐迩之与共。故玆教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3L 页
示。想宜知悉。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教书
  
教咸镜监司俞崇书
王若曰。眷千里之封疆。谁任屏翰之寄。简一代之才望。爰畀按廉之权。肆当旌钺之载颁。庸申丝纶之播诰。言念岭北形胜。实是我东要冲。佳气郁葱。启万世之洪业。重关罗络。号八路之雄藩。境接靺鞨之墟。虽在遐远。俗传邠岐之旧。尚称淳庞。惟其险阻之形。比函谷而为固。苟得抚绥之道。抑晋阳之可归。故自 列朝以来。常以玆土为重。诗书礼义。教亲君死长之方。租赋征徭。务损上益下之政。念怀保之。至意若是其勤。受牧御之重权。其可少忽。夫何挽近之凋瘵。渐致关防之废隳。岂惟饥馑疠疫之相仍。不由人力。抑亦抚摩安集之未尽。莫副予心。兵民流亡。未免拥虚簿之叹。戎政疏略。若为固吾圉之图。虽在无事之时。尚难收拾。傥有不虞之变。将何维持。北顾之忧正深。中朝之叹徒切。缅当时开拓之绩。昔何多于才贤。顾今日保釐之难。孰自效于盘错。惟卿姿禀刚劲。才识通明。清白传家。可见素履。翰墨驰誉。粤自弱冠。科名蹭蹬。十载骥足之未展。公议嗟惜。一朝鹏程之复通。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4H 页
最纡 先朝之简知。遍历明廷之华贯。朝端正笏。备法从者几年。蓟北衔纶。殚臣职于一节。处薇垣之长席。独著謇谔之风。蹑银台之近班。久资裨补之益。盖其存乎中者甚备。所以试诸外而亦宜。南州分忧。既播来暮之咏。东藩宣化。尚留去后之思。惟平生报效之忱。未尝燥湿之避。故寡昧任使之际。要为缓急之需。展也数器之能兼。允矣一面之可属。顾此关外之重寄。得人为难。历数朝中之诸臣。惟卿足办。予志既定。佥举攸同。玆授卿云云。卿其服玆宠章。竭乃忠力。褰帷咨度。期尽劳来之方。揽辔澄清。益严黜陟之典。稣残去害。毋令弊政之或留。栉垢爬痒。须念民隐之是察。约己斯能足用。宜塞浚膏血之源。教民可使即戎。俾识捍头目之义。至于防秋之诸务。尤当及时而举行。增垒偫粮。贵缮修之无失。简兵蒐乘。在抚驭之得宜。留寇准于北门。实藉宿望。置仲淹于西塞。庶宽主忧。若大小或禀或专。有朝家常宪常法。于戏。加显擢于次月。可想眷待之优隆。快先睹于福星。须勉德意之宣布。叔侄继莅。仅隔廿个年头。前后并称。庸慰一方黎首。行且召矣。往其钦哉。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黄海监司金相玉书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4L 页
画野分州。最重按察。承流宣化。特畀才贤。知卿恢恢有馀。故予谆谆然命。眷玆黄海一路。寔我青丘重藩。内控邦畿。允是上都之捍蔽。外接箕壤。盖为西来之要冲。城池甲兵。国势以之巩固。鱼盐铜铁。民物赖而阜安。不惟形胜之擅雄。抑亦名教之所被。旷百世而立懦。山有首阳之名。阐六经而开蒙。人传石潭之学。第缘众弊之丛起。渐见列邑之凋残。赋重政烦。奚但长吏之苛虐。灾荐农病。复值时气之舛乖。客使络绎于道途。以致财力之竭。老幼颠连于沟壑。若为安集之方。地利失天府之称。人俗有日污之叹。险阻难恃。既甚武备之疏虞。教化不张。益见士风之渝弊。乃眷西顾。徒切重宸之忧。历数中朝。谁堪一面之属。惟卿志操方正。风度端凝。魁甲声名。倾馀子于当世。台垣謇谔。袭乃父之遗风。廉问南维。刺举臧否之咸允。雍容西掖。论思启沃之实多。一节秉持。自期夷险不避。两朝历事。所以眷知者深。顷自下邑而归来。适会世道之嬗变。时当消长。确乎素履之愈贞。道有屈伸。炳然孤忠之靡替。盖其禀性之慷慨。不挠祸福之关。肆当逆竖之恣横。独奋沐浴之讨。属余任旧人之日。而卿起散秩之中。苏轼重入脩门。慇勤赐座之问。贾生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5H 页
召还宣室。密迩虚席之荣。银台仪曹之迭居。曰余嘉乃。盘根错节之可试。非卿伊谁。玆授卿云云。卿其勉尽报效之忱。无孤委任之宠。朝廷之德意是布。务安小民。殿最之黜陟必严。毋惮大吏。若农桑劝课之政。知所当先。伊关阨备御之谋。亦不宜后。锄除豪猾。俾绝武断之风。培养人材。尤急文教之作。惟公明可以裁制众务。惟简约可以表率一方。共理惟良。庸副为官择人之意。谁与不足。宜推损上益下之心。虽一政一令之间。罔或放过。暨可通可变之事。宜即指陈。其馀禀裁。自有典例。于戏。纪前劳于翰墨。金紫之新荣足誇。任重寄于藩屏。锦玉之深忧宜纾。予不多诰。卿其往钦。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教揔戎使申光夏书
膺阃外托重之命。得人最难。畀畿内董戎之权。舍卿莫可。玆循佥举。庸申宠章。念国家置五营之军。而揔帅统三辅之寄。外辖列镇。束约训鍊之既专。内控神京。缓急捍卫之足恃。顾今国事之扤捏。渐见武备之疏虞。以兵则虚簿徒存。无奈老弱之参半。以将则名资是取。难望方略之可观。虽当升平。尚昧坐作进退之法。傥值变难。曷责亲死长上之方。予方听鼓而思。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5L 页
谁堪推毂之选。惟卿虎榜通籍。燕颔腾誉。惟其不坠家声。为名祖后。所以历践膴仕。在众人先。出莅乔营。指挥云鸟之阵。入卫禁籞。管领龙虎之兵。北平分符。虽李广之暂屈。上军择帅。见郤縠之咸推。玆授卿云云。卿其式阐壮猷。毋孤委任。锻戈谷甲。常若对垒之时。分小绝甘。宜广投醪之惠。致行阵之和睦。固是为将之规。务纪律之申严。方合治军之道。毋蹈玩愒之习。益勉备御之勤。赏罚必明。何难致人死力。恩威兼济。务在得其欢心。御众以公。毋或从一己之私意。临事而惧。允是行三军之至要。于戏。草木知名。常存忝厥之戒。干城播咏。须励报上之忠。殚乃殊庸。体予明训。故玆教示。想宜知悉。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乐章
  
敬纯王大妃殿上尊号乐章(显猗曲)
显猗圣妃顺配乾。 赞我 懿陵阴教宣。 秉心惟敬德之纯。 既孝既俭化自身。 爰暨八域仰徽则。礼尊东朝绥景福。 载扬鸿号宝册煌。 万年献祝寿无疆。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笺文
  
王世子册礼后。 王世子谢 大王大妃殿笺。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6H 页
一索著象。未有岐嶷之称。贰极正名。遽叨封册之宠。拜命知惧。省己何堪。伏念臣早被眷私。自顾眇末。胜衣年幼。德实惭于温文。含饴恩深。念每切于孝敬。肆今前星之忝据。寔荷 东朝之徽慈。玆盖伏遇。 大王大妃殿下。迈宋宣仁。侔周太姒。化四方于闺闼。阴教旁流。延百世之本支。坤縡默运。遂轸豫建之典。猥及蒙愚之姿。臣敢不恪遵训辞。毋坠家法。承华备位。纵乏三善之誉。长乐奉欢。恭献万年之祝。
拟 本朝群臣。贺瞻望北苑尊周之义大明笺。
   丁未三月三日。 上降御笔封书于政院。即拟 本朝群臣贺瞻望北苑。尊周之义大明笺。及浴沂风舞雩七言排律十韵两题也。题下又有 御笔两行曰。 亲祀 皇坛。只有数日。不胜感慨而命制。嗟尔诸臣。须体瞻望北苑不分明之予意。其各制进。仍 命玉堂春坊翰注骑郎。咸诣政院制进。又 牌招大提学李宜显。科次于宾厅。余以承旨制进。笺三下。律三中。遂沾 锡马之典。
逖矣西周。恒一念之靡替。瞻彼北苑。仰大义之益章。简策有光。观听咸耸。恭惟 主上殿下。以明明后。承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6L 页
丕丕基。惟继志述事之方。深得乎 列圣心法。伊尊夏攘夷之义。所讲者一部麟经。窃念穹嵩之 皇坛。实寓呜呼之 圣意。神州之陆沉已久。哀此陟降之靡依。 宁考之崇报斯勤。乃有墠壝之特设。恩深再造。忍言涒滩之重来。事光千秋。遂见缛礼之肇举。行潦涧毛之是荐。每趁王春之回。天经地义之赖持。宁复长夜之叹。迨玆我 后之嗣服。益懋斯义之阐明。薪胆之志未伸。每追 圣祖之大计。冠屦之耻尚在。几切中宸之隐伤。万折必东。不弛尊周之念。一心拱北。恒劳思汉之情。肆当岁荐之亲行。深增夐慕之 宸感。像设咸备。宛是东巡之仪。礼容罔愆。克尽北面之义。百年寰宇。正属澒洞之辰。一片㙩垣。独寓朝宗之恋。此实有辞于后世。奚但兴感于一时。眷玆中朝。谁复麦饭之荐。遹追 先志。深勤芬苾之诚。大德难名。群情胥悦。伏念臣等。俱以驽质。幸睹鸿休所为。万万出寻常。纵蔑裨补之效。相告欣欣有喜色。庶殚颂祝之忱。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上梁文
  
东山池亭上梁文
买山卜宅。既获胜情。压池为亭。玆完幽事。云天所逗。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7H 页
杖屦是安。主人志厌京华。癖在岩壑。兴来独往。白石清泉。随分便宜。乐而忘忧。酒鎗诗卷。特地活计。惟此东山堂之肇辟。粤自先相国之晚年。较王通先人之弊庐。复添景物。视德裕平泉之遗址。初无华奢。略略妆点。草草芟治。壅秽去而泉瀑决决。短短架构。疏疏篱落。境界深而桑柘閒閒。有东西相呼之八九村家。有左右成阴之百千嘉木。念当日经始之意。实惟勤斯。故后嗣葺治之方。罔或不举。就论玆地之最绝。莫若南池之胜观。一鉴空明。清夺琉璃之色。百顷浩淼。蹙生罗縠之文。菱芡蒲苇之杂生。鱼鳖凫鹭之交处。柳汀移席。烟霞之梦初圆。蓼岸开樽。江湖之兴旋动。畏日方转。解作一壑中别界。新凉夕阴。初低涵来。十里外华山真面。故玆数楹之筑。计在必成。积今十年之馀。事乃有集。亭以近池故景最。池以得亭故美全。昔常恨焉。今无阙矣。佳辰胜日。盖少无酒之时。樵叟芸夫。皆参争席之列。新添杜老之水槛。垂钓是供。满植濂翁之秋荷。比德斯取。卧看鸟度鱼跃。自了天机坐对。星繁月升。独养灏气。景有一日之异。乐有四时之同。凡人之所资以怡情者既皆咸备。伊亭之所藉以为胜者无有不存。岂非会心处不在远欤。所谓造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7L 页
物者无尽藏也。引林籁为水面之清奏。听无俗音。借岭云为波中之奇峰。观极殊变。日暮客去。独醉何妨。露下风凄。行歌未辍。万户功名亦不换。一般意味果谁知。不必褰裳濡足于渺茫之中。方称人间世外。即此游心息虑于埃壒之表。奚羡神仙者流。吾将老其间。白傅池上之篇可继。那得清如许。紫阳源头之喻宜推。是揭颂辞。相尔工部。儿郎伟抛梁东。遥看出日天东。邻家喜我工集。浊酒初开屋东。儿郎伟抛梁西。游鯈逐队东西。默思庄惠馀意。不觉山中日西。儿郎伟抛梁南。十亩平郊直南。短蓑牛背谁子。一曲醉歌陌南。儿郎伟抛梁北。携筇偶过林北。采桑何去先生。觅遍水南水北。儿郎伟抛梁上。夜静风来月上。未信寰中得斯。翻疑身在天上。儿郎伟抛梁下。平畴断垄山下。正是今年有秋。黄云满目高下。伏愿上梁之后。山水增色。风月无边。北海之樽不空。南村之客常过。笔床茶灶。夫岂嫌冷澹生涯。野菊溪松。说不尽清閒富贵。天苟是副。吾复何求。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赞
  
冠赞
嶰箨之皮。称乎君子。孰不戴尔。孰不愧尔。
衣赞
出乎寒女之机。被乎无功之身。庶几推吾之温。以及天下之民。
带赞
学以束其心兮。带以束其躬。苟束心。不如束躬。是谓外饰之徒工。
屦赞
非礼之地。誓不敢履。所处惟义。庶不辱尔。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铭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8H 页
书床铭
在彼空山。直一风霜之朽枝。托乎君子。日亲千圣之遗辞。谁谓全质之可喜。亏质之可悲。
叔父砚铭(并叙)
 叔父既使砚工柳明奎。治一砚。使余铭之。余谓凡求物之情者。以物观物。天地举不足以益吾。以吾观物。取诸是石而道有馀。请陈厥德。镵诸背。
百磨千凿。质不可亏。朝墨夕濯。心不可渝。不美其德。君子之宪。无穷之爱。为叔父献。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颂
  
大报坛颂(并序)
 我 王即位之三十一年甲申。乃 皇明革命之周岁也。 上于阙中。除地以祀 毅宗皇帝之灵。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8L 页
遂 命有司。筑土为坛于大内。以太牢祀 神宗皇帝。岁以为常。盖所以布大义而报大恩也。于是。大臣集议。礼部定制。度支量材。司空治事。越明年乙酉。役告毕。名曰大报之坛。中置小门。曰朝宗之门。春二月。 上亲诣以将事。既卒。内而朝廷奉事之臣。外而草野潜伏之民。莫不嗟叹欢呼。相趍动色曰。大矣哉。吾 王之举也。所以免吾辈于澒洞腥秽之中。而有辞于天下后世也。古者上有盛德。下必有以咏歌而颂美之者。此则吾辈小人之事也。遂相率而歌于道曰。
煌煌我 朝。秉义事大。 列圣相继。罔敢或废。黑龙之岁。岛夷作孽。封豕长蛇。厥锋莫遏。 乘舆西播。黎民无孑。人之有患。呼父呼天。其呼诚急。 帝实悯然。爰赫斯怒。 命师来全。 皇威所临。乾斡坤旋。贼徒奔走。自献其肮。逐之域外。尽扫其狂。鲸鲵就戮。海波不扬。民庶复生。 宗社再安。凡我东人。万手俱攒。吾肉吾骨。皆 帝之赐。祖训其孙。父诏其子。义兼私惠。益笃诚悫。逮夫丙子。邦家罔极。强邻乘势。喷其怒毒。孤城受围。四无寸兵。蹈海之士。虽树风声。石画之臣。自执庙谟。越王忍耻。将为后图。遣使督府。告以苦心。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9H 页
帝赐之书。布以温音。呜呼 皇恩。愈往而深。我实有负。 帝则仁恤。义旗未北。凶闻至蜀。惟此大义。宁以是替。 孝祖 显考。志事述继。一二臣同。左右维持。厥志未就。鼎湖弓遗。事之至此。殆天之为。今 王嗣服。念之不忘。衣宵食旰。薪卧胆尝。国小力弱。奈彼凶强。隐忍于今。日夜靡懈。岁易年回。涒滩重届。眷彼中州。胡尘方腥。行潦涧毛。孰荐其诚。于时我 辟。念斯感斯。爰 命攸司。修此坛基。寔民之愿。不日成之。岁之仲春。 天驾俨临。万姓仰首。百官齐心。贽币交荐。导仗阴森。大乐咸奏。万舞斯张。和气洋洋。佩声锵锵。肃敬将事。仪度无缺。惟 王之诚。无往不达。惟 帝之灵。陟降歆格。礼讫坛上。感动域中。深巷穷谷。白叟黄童。既喜而舞。又悲而涕。幸今后死。睹此盛礼。呜呼休哉。事光且大。坛高三尺。义动海内。礼成九献。声流万代。自今而后。民识有义。相顾怒呼。感激兴起。扫清寰宇。兴复 明室。虽在异时。寔兆今日。呜呼一举。所系则重。吾 王吾相。凡百尔众。夙宵励志。勉矣警矣。我作此诗。歌于 国门。事如有集。徵诸斯言。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墓志
  
祖妣贞敬夫人草溪郑氏墓志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19L 页
祖妣姓郑氏。郑为草溪望族。其近而显者。为观察使文翼。于祖妣为曾祖。考讳相胄。妣龙仁李氏。成均生员自华之女。祖妣以甲辰六月初一日生。乙丑归于先祖考领议政平川君府君。累封至贞敬夫人。丁亥。遭先祖考丧。越十二年戊戌闰八月十一日。弃世。享年五十五。以是年十月。葬于广州坤地岩。与先祖考墓同麓而异兆。尝举一男一女。皆夭。家大人与叔父。皆前妣赵夫人所育。昉幸而及长于祖妣在世之日。承事左右为有年。而仍得平日规范之一二。又谂于门内诸尊属。益闻我祖妣少日所以为妇于申氏者。得以悉考其始终焉。窃谓妇人之行。能谨于卑少之日易。而以之处尊长之位。而能无弛则难。惟我祖妣有之。德至矣。当其始归也。先祖考所后妣李夫人。暨生考石湖公妣李夫人。方康宁。家法甚严。姊妹婶姒若内外尊属。群从且数十人。皆多阅历通事理。所以处于其间者。尽不易矣。然于祖妣。则莫不曰贤哉。以及婢使之贱。而终无间然。此岂偶然而然哉。然此犹所谓能谨于卑少之日者。逮夫舅姑不在。先祖考位益隆显。则远近族党所以归仰而恃赖之者甚重。地甚尊矣。而我祖妣所以处之。则其严敬卑谦。一如初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0H 页
入门为新妇之日。至丁亥后。春秋既高。而处大夫人之尊。家大人兄弟。皆有官为养。膝下儿孙。亦成行。可以少自暇逸矣。而其谨饬退约。犹夫前也。昉朝夕在傍。而未或见辞气动止稍涉于安肆者。终日房户阒然。而惟时申戒家人。严洁蘋蘩而已。是盖由于天性。向之所以处卑少之日者。非有矫揉勉强而然也。至此而祖妣之德可见。呜呼至矣。然持家甚严。内外斩斩。常若治朝。初带来一婢。亦既老而不敢以私语进。遇之视他婢仆无少异。此又难矣。噫。我祖妣归吾家三十有五年。言行之懿。可传者甚多。而第念严敬谨约。为妇德之首。而我祖妣实终身由之而无弛焉。求诸是。则平日所以持己而制行者。尚庶几可得矣。故于纪述之文。不敢为烦靡之辞。特揭此以识幽穸。又将传为家则焉。孙男通政大夫。弘文馆副提学。知制教兼 经筵参赞官。春秋馆修撰官昉谨记。
亡姊孺人申氏墓志
亡姊申氏。系出平山。我家君讳圣夏。今为延安府使。先王考讳琓。领议政平川君。先妣朴氏。左议政文纯公讳世采之女。姊生于壬戌。十六归于青松沈君廷绅。即故相国讳之源之孙。丙戌。因产后疾不起。无子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0L 页
只有二女。姊性孝友清素。自幼惟勤于事亲。而不好儿女戏。及长而益贞洁。于世间玩好妇人所可爱者。一无所留意者。或一家婚会。见他人时妆芬华以相誇。而姊独衣故衣处其间。若无见者。见人之不正者。恶而远之。若将浼焉。盖其姿性制行。如一段清冰。叔父恕庵先生每曰。是女中伯夷也。独好记识古贤女烈妇行事。又喜诵古诗文。至八十馀篇。不失一字。幼善病。父母怜之。不教以女红。及长自能之。虽素称巧者。亦无以过之。自先妣丧后。不复有生世之乐。惟日夜悲哀恋慕。身殁而乃已焉。呜呼悲哉。既殁以姊之生也。不欲离先妣侧。遂葬于广州燕尾谷先妣墓下。其后迁奉先妣于坤岩大垄。而姊藏遂为孤坟焉。尤可悲也。
庆安道察访许公墓志铭
呜呼。人以士之不见用于世。谓为不遇。余每以为不然。有瑰奇杰特之士。而世不能被其效。则是世不遇士耳。岂云士不遇世也。余及见故察访许公。其名位虽微。惟其抱负者甚大。一出而试之。其利及一世。效著当时者。必不浅鲜矣。而卒使不试而终。是果公之不遇耶。余之识公者如此。今公子星明仲。以公幽穸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1H 页
之文见托。其言曰。主盟词垣。出言能轻重人者。今不少人。吾独以子于吾家。有四世好。知先君最甚。其言宜可徵。此则余何敢辞。窃从明仲所为公行录。益得公行事之详而知。可书者多。公幼失母夫人。终身以为至戚。常无生世乐。事严君暨继妣。尽其诚爱。苟力所及。不惮鄙事。以给甘脆。继妣寝疾十馀年。昼夜扶掖。以适坐卧。夏月汗渍衣腐。冬则背壁。气蒸成冰霰。未尝少懈。严君疾革。割指进血。以延数月。逮丧。毁而尽礼。事伯氏如严父。待三妹。若稚孩。财贿共之。无私蓄。路拾遗金。访其主而还之。化行乡闾。虽无知妇孺。相戒不敢以过闻。同宗有秉轴者。雅奇公。欲縻以官爵以自近。公恶其横甚。绝不通。家事旁落。饘粥不继。怡然自旷。未尝以米薪忧挂眉间。始失学。年十七。方知读书。未期即蔚然有成。为文汪洋纵横。下笔无碍。大为其叔父沧海公所赏识。平生所从游。皆一时贤德。如白轩李文忠公。文纯朴先生。尤相许。推以国器。昉先王父议政公。遇公礼甚庄。不直以先友义重。实有深相契者存焉。观乎此而公之为人。益可见矣。其忠君忧国。出于天。慨然有范文正先忧后乐之志。尝条上万言书。不见施行。而眷眷之心。老而不衰。虽藜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1L 页
苋塞肠。布葛裹身。而所经营揣摩者。必救时之策。大小缓急。皆有一部成见。凿凿中窾。可施而有益。尚记昔拜公床下。屡闻其言议。所论说不止于一政令。必可使及于一国也。不止于一国。广之而及天下之大计。参以古今。證以治乱。皆瞭如指掌。谈锋坌涌。气槩轩扬。坐客皆目瞪口呿。不敢参一辞。信一时之伟观。而向所谓瑰奇杰特士者非欤。独其运乖命舛。一不得展。晚除庆安道察访。未久而递。遂绝意于世。与都下诸老。修耆英故事以自娱。每遇佳辰。素发韶颜。诗酒淋漓。时之士大夫相传为盛事焉。公讳𤊟。字夏昌。阳川人。阳川许氏。皆祖孔岩村主宣文。 本朝名臣左议政文贞公讳琛。左赞成讳硡。即公六世五世祖也。曾祖讳鑏。监察。祖讳淮。进士。考讳橚。主簿。妣原州李氏。宣武郎颐俊之女。公以 天启丁卯六月二十九日生。以癸未九月初四日卒。娶晋州姜氏。清白吏。同知悦之女。端庄婉顺。动有法度。同知公尝奇爱之。及归许氏。以孝敬称。夫党咸取法焉。处贫约裕如也。虽至匮。未尝以烦君子也。甲戌三月初三日生。丙申二月初七日殁。以其年四月初八日。并迁公墓。合窆于广州治东草月面小石洞负庚之原。生一子五女。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2H 页
子星娶坡平尹世雄女。女长适判官李志洵。次适李保春。次适李重晰。次适郑老徵。次适李尚晟。星有继子镛。三女。宋彬,李益明,鱼周德。李志洵一男玮。郡守。二女沈湜,尹庆一奉事。李保春二男待,徕。四女金致裕,洪启贤,崔某,柳某。李重晰二男珏,顼。女崔齐贤。郑老徵二男缵宗,缵学。李尚晟一男晋明。铭曰。
丰于赋与。啬于展用。惟玆之叹。今昔所共。吾为铭文。以告千秋。尚知博大之识。磊嵬之气。掩玆一丘。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行状
  
先妣 赠贞夫人潘南朴氏行状
先妣姓朴氏。系出罗王赫居世。籍于潘南。簪缨相承。逮丽季。文正公尚衷。学术文章。名于世。以密直提学。死于直。入我 朝。有若左议政訔。司谏绍。大司宪应福。皆以名德风节。相继为名臣。曾祖讳东亮。录扈 圣勋。官至行左参赞。封锦溪君。祖讳漪。选湖堂。官校理。两世皆以文显。考讳世采。道德为东方儒宗。学者称之曰。玄石先生。荷 累朝尊礼。官左议政。谥文纯公。妣贞敬夫人原州元氏。府尹斗枢之女。先妣以癸卯正月二十八日生。继祖母崔夫人。钟爱特至。取以鞠育。每抱而乳之。乳为之生潼。人皆异之。幼即聪悟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2L 页
夙成。三岁已能辨识四方。又识文纯公名字。虽寸简片楮。若其名字所书。辄收藏之。父母有所付授。久而不忘。他日复索。则出而进之。未或遗失。崔夫人暨元夫人。有时归宁。而先妣在家。则女隶之往还也。起居候问。一如长者。每文纯公教诸兄书。先妣从傍默听而内记。先诸兄成诵。文纯公奇之。仍授小学内则等书。一受不忘。又能实践而躬行之。造次行止。必稽焉。才八九岁。静恭修洁。动有仪则。文纯公养母赵夫人。玄谷纬汉之女。素有女士称。制行之严。见识之高。殆无可于一世妇人。而每称先妣曰。未亡人老矣。何庸修饬。而见此儿。不觉更检衣裳也。辛亥。先妣遘疠疾證甚危。家人皆避之他所。元夫人独相守。坚不肯舍去。先妣却粥碗泣曰。须母氏去。儿可食。元夫人不能违。涕泣而出。逮长。益纯明仁顺。贞正温重。尤严内外之分。亲戚之同堂以外。婢使之非亲近任使者。不或接见。惟终日闭户。治女红。间则寻理女史及训诫诸书。凡古贤女哲妇言行可则者。并其时代氏族始终所归。旁搜精考。得其详而后已。仍以推之于古今治乱。人物邪正。政事得失。与夫圣贤经传之旨。皆通其大致。间有所评说。往往合先儒之论。然内而不出。虽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3H 页
兄弟鲜得闻也。文纯公每抚而叹曰。惜乎。吾女女也。使为男子者。吾事庶有托矣。辛酉。归于家大人。时尊舅议政公。上奉所后李夫人。暨生考牧使公妣李夫人。而申氏族大门盛。家法甚肃。先妣一以孝谨。而尽其诚礼。舅姑与大父母。甚宜之。交相贺。为门户之福焉。其待族党也。务为柔谦和逊。而济之以庄穆贞一。平生不为过情之辞。已甚之恭。而礼意周至。尊卑大小。咸适其可。书札问讯。止于达意。不为俗间妇人连楮累牍之繁。盖处申氏二十馀年。无甚昵甚疏之人焉。性不喜华侈。珠环珥珰。为世所宝而可玩者。不蓄于箱箧。寡言语。谨动止。有及他人短长者。默然若无所闻。绝不往人家婚宴之邀曰。妇人安有造请也。笔画精美。为一家妇人所取法。而少无自多之意焉。文纯公既殁。伯兄继亡。元夫人就养于季兄。未几季兄又罹罪网。元夫人益无依。季兄于议政公。为妹婿。家连墙。中有门。先妣日往候元夫人。视寒暖食饮之节。慰其悲忧。得一美味。必以奉元夫人。否则不入口。自尊姑赵夫人丧后。各鼎而食。家大人专意书史。不解营产。生计萧然。瓶储屡空。凡大小内外之事。以至男婚女嫁。皆先妣劳心弊虑。经营措置。虽甚匮乏。不或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3L 页
使家大人知曰。君子胸中。不可有米薪忧。消磨其志业也。家大人屡发解。辄阨于会围。而先妣少无嗟吁之色。或讶而问之。先妣笑曰。使嗟吁而有益。世岂有不第之人。苟其无益。不如任之以俟命。人皆叹服焉。辛巳秋。寝疾既危而少稣。因以弥留。凡七阅月。竟以壬午二月初五日。弃不肖。是日即文纯公忌日也。方其疾危也。议政公临问。则先妣必令人焚香曰。病人之室。不能洁净。心不安也。手检衣服。复自籍记。为送终具。井井不少错。家大人垂泣与诀。则先妣止之曰。死生。夜昼之常理。何为戚戚以扰逝心耶。病既革。语音不可了。而间有一二可辨。即念元夫人无依也。盖其孝爱一念。与身俱终焉。以是年三月二十五日。葬于广州燕尾谷。越十二年癸巳四月十八日。移窆于广州实村大石里坤地岩先祖判尹公墓下。曾祖判书公尊舅议政公墓。皆同麓焉。子三人女二人。子长即不肖昉。娶执义李世奭女。次暻。娶佥正尹明运女。次曙。娶士人李元辅女。女长适沈廷绅。次适金令泽。先妣多产少育。当壬午祸故之日。仅姊与不肖。适人娶妇属耳。馀皆幼。先妣平日所以慈覆而爱念之者。无所不至。而顾其教督之方。未始不极其庄也。见其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4H 页
游惰遨戏。严责不少贷。每诫不肖曰。士之荣枯穷达。固有定命。非可力求。而若其勤学力行。不绝读书种子。克保家声。即己分内事。可勉而能之者也。父母于子。盖事事不能放过。吾见汝一言动之不佳。辄为之心戚。一日之中。不知心戚者几遭矣。汝若念此。则宜毋为戚我心者。稍自检摄。多读几行书。以塞吾望。如其罔念。吾尚曰有子乎。不肖愚蒙钝劣。不能淬励名行。有所成就。立朝居家。无一可观。坠负训辞。罪无所逃。仍念我先妣懿德懿行。卓然上合于古先贤淑。列之彤史。为则于后世者。而屡见夭戚。终身穷约。一生鲜称意事。终又年寿中促。不克享天之丰报厚施。以为为善之劝。此不肖所以冤号穹昊。不能已者也。今若并与其德行。而任其泯没。不思所以表扬。则不孝之罪。益无以自赎。玆敢撰次一二。以祈哀于立言之君子。傥垂矜怜。特加发挥。俾为泉涂之光。则幽明之受赐大矣。不肖男中直大夫。行弘文馆校理。知制 教兼 经筵侍读官。春秋馆记注官。校书馆校理。中学教授汉学教授。 世弟侍讲院文学昉谨状。
亡室 赠贞夫人完山李氏行状
夫人姓李氏。系出璿源。大父司仆寺判官敏道。考执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4L 页
义讳世奭。妣顺兴安氏。持平塾女也。君以甲子二月十二日生。生而明秀端良。为长者所称。且习于贫家。学女工。以至鄙事。皆能之。十七。归于昉。昉家故贫。且奉累世祀。君以幼少所学习者。用之于吾家。能安之无厌恶。而亦以是劳悴。卒不得延其生。余尤悼之。君之行事可书者多。而以吾而识君之行。谁不能无疑于私意之或溢也。故且略之。只举一二以明吾之不敢为过情之辞也。当吾先妣之丧也。君入吾门仅十馀月耳。其间来住吾家。不过再三耳。先妣疾既危。而召与之诀。则君哽咽不能对。暨丧哀慕号擗之悲。与亡姊无别。朝夕馈奠。两袖为湿。人家婢使之来见者。不知其孰为女而孰为妇。至后遇忌日。久而亦然。此固理之应然者。而世固有未尽然者。故先叔父。每举以叹曰。此真根天之孝也。丁亥以后。我祖母无生世意久矣。日夜扶掖。劝进食物。以至服著枕褥厚薄向背。必为之适节。又复察视祭馈。经理琐细。不使一毫关我祖母。虽甚匮乏而极劳惫。方侍侧必笑容婉色。怡然若无所为。祖母每称曰。吾何心在世。而为贤妇苟活也。吾妇如此。祖先其安于享也。吾家世有姬侍。有以庶母称者。有以庶祖母称者。有以庶曾祖母称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5H 页
者。有以庶高祖母称者。而复昉不能存在色之戒。有畜于家者。则君之为妇。亦至难矣。而所以处上者。则远不至疏。近不至昵。而所以处下者。则无一言提及。初若不知者。余性粗暴。事多乖舛。君之从违。一揆诸理。不徒于以顺为正。而然其匡正之言。箴戒之切。亦必以和色温言。寔存规益之义。使可晓然。虽甚拂于意。未或有不平之色。盖余与君相处二十四年。未尝一见其怒时。而其中实有介然之守。则所谓玉温而冰贞者。庶几近之。家甚贫。不近苟且一物。余尝以情地辞官。递付军衔。将随众受禄。君辄曰。禄所以授在官者。身不出而请禄。得无不可乎。余愧而止。余不在而有馈者。必不发封。待余归。可而后用之。辛丑冬。余得罪于 朝。挈君而寓于南郊。转至广州墓下。时余两遭削黜。又入窜启。迁次栖遑。危厄极矣。君尝左右慰勉。戒勿为侘傺郁悒之色。而窃观君履困处厄。安时顺命。不以荣辱置诸胸中者。实有士君子意。余实赖以自壮焉。既居閒。专意书史笔札之事以自遣。而君乃从傍助其部分。甲乙丹铅改剟之劳。以为舒娱之道。而不幸以癸卯十月十四日。因产后疾不起。时余亦患痁新愈。君病甚危。必朝夕问余所啖几何。死之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5L 页
日朝。犹虑余衾单寒。命婢使易之。呜呼悲哉。以是年十二月初四日。葬于广州坤岩丑坐之原。寔先祖判书公暨祖考议政公墓下。而距先妣墓不数武而近。君以事先妣未久。每以为戚。今犹成君之志也。君连产四女而不育。只有一女存。君安徐祥和。于物慈仁。宜享所谓福履。而顾余命涂崎岖。屡见夭惨。惨毒之怀结于心腑。暨其末年。殆无生世之念。而加以家事旁落。艰难困苦。经营百为。劳弊耗削。饮食衣服。不得备饥饱寒暖。而夙夜不得暂休。尚记君未卒前一月。孕且满月。而尚为人缝衣钞书。取直以办祭需。劳苦如此。其何以久延也。然君之在也。大而奉先供祀。小而衣服饮食。以至指使僮仆。补葺墙屋。皆君劳心弊虑以经营之。未或以关余也。余则独暇逸无一事关心。殆不知炊米而成饭矣。君之死而余乃大穷矣。呜呼悲哉。君殁后二年。余复还 朝。以 东宫册礼时董事劳。升通政。得 赠君淑夫人。是夏移岭藩。加 赠君贞夫人。仍念余应举时。君裂裳幅裹册。覆丝箱盛饭资。为余场屋。以望其成名。既得第。君先奄忽。一纸封诰。亦不得生享。何其命薄之至此也。今余之述君平生。不但不能悉。抑不欲繁。故务取删略。盖以余所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6H 页
知君。自言动举止以至事为女工。凡为妇人所当有之事。无或阙焉。而妇人之所当不为者。无或有之。此余所以敬之者也。
屯庵集卷之六(平山申 昉明远 著)
 谥状
  
礼曹参判 赠吏曹判书。思斋金先生谥状。
公姓金氏。讳正国。字国弼。号思斋。义城人。上世有讳龙弼。事高丽。位司空。曾祖讳统。正郎。 赠礼曹参判。祖讳益龄。府使。 赠吏曹判书。考讳琏。参奉。 赠右赞成。妣 赠贞敬夫人阳川许氏。郡守 赠吏曹参议芝之女。公生于 成化乙巳闰四月二十八日。自幼聪颖异凡儿。十岁。赞成公殁。遗命托公于友婿赵公有亨。赵公赏其姿禀之秀美。所以抚爱者甚至。未几。丁母夫人忧。从伯氏文敬公庐于墓侧。馈奠之暇。诵习经史。通悟开敏。无不迎刃而解。见者奇之。 正德丁卯。并中司马两试。己巳。魁大科。授承文院校检。俄选入玉堂。为修撰。移司谏院正言。庚午。拜吏曹佐郎。常带知制教。壬申移副校理。前席论 昭陵当复。语极明切。 上从之。癸酉。由校理。迁献纳。 上适因事。将推鞫宪官。公上疏争之。请恢 圣度。务大明。勿察察于细务。时论韪之。递拜吏曹正郎。以事左叙。历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6L 页
工,户二曹承文院校理。乙亥。还吏曹。会有雷电之异。下旨求言。乃上疏。极陈推诚任下。亲接群臣之道。丙子。移议政府检详。丁丑。升舍人。历司谏。军器寺副正。成均司成。戊寅。移典翰。 特除直提学。甫踰旬。超拜承政院同副承旨。盖以静庵赵文正公际遇方隆。图兴盛古之治。群贤汇征。朝著清明。而上下之所以须公者甚重故也。时 端宗大王位号未复。燕山亦无后。公尝因进对。与左承旨权公拨。请并置后。俾主荐祀。反复陈论。意甚恳至。事虽未行。士论翕然称之。序升至左递。为佥知中枢府事。冬出为黄海道观察使。参赞官柳仁淑言于 上曰。用人贵适其器。方面虽重。岂过于近密乎。左承旨郑忠梁。方引疾。宜还置金某于喉舌。参赞官金公净继言。此非仁淑之言。实朝廷公论。如金某者。岂宜远出于外。 上曰。尔等之言固是。某不可去经幄。顾海西荐荒。民罹饥馑。能体予至意。尽其抚揗之方者。非此人莫可。玆姑遣之耳。既赴。惠鳏寡。公听断。蚤夜孳孳。不以为劳。而尤以明教化为务。取其最关于人道。而民所易犯者。为十二条目。曰警民编。刊布邑里。又为学令二十四条。以训迪士子。一路欢趍悦服。称监司之善理者。必举公为首。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7H 页
无何。衮贞构谋。北门祸作。静庵诸公。相继窜死。公慨然草疏。极陈诸公为国之诚。群奸戕贤之恶。将上之。旋闻势有不可为者。虑其无补于事。而益挑善类之駴机乃止。盖亦考亭遇遁之义也。然时辈已诇知疏意。遂劾罢。公屏居高阳之芒洞。构一小斋。扁以恩休。日啸咏其中。是时。文敬公亦退处骊州之梨湖。公每閒时。拿舟往省。讲讨经籍以为乐。既而请业者日众。户外之屦恒满。为筑茅堂以处之。名之曰六务。训诲诱掖。皆有成就。益以阐明义理。培护道脉为己任。虽处穷厄。而不以祸福得丧动其心。岿然特立。为世标式。士林宗仰如泰山北斗焉。间尝钞性理大全格言。为节要四册。又为历代授受承统图。末附东国事迹。以便考据。又撮医书。为村家救急方。皆梓行焉。 嘉靖丁酉冬。奸党尽黜。太学生上疏。讼己卯群贤之冤。戊戌春。公始起废。为护军。拜全罗道观察使。时权奸久用事典州邑者。率其私人。恣行剥割之政。民不堪其毒。公继之以宽仁。尽诚抚摩。兴利除弊。使得稣醒。又条论便宜数十事驿上之。 命下政府该曹。覆议多施行。一方之民。怀其德惠。以为前后按道者。盖无公比。谣颂腾布。流闻都下焉。明年己亥。以劳瘁成疾。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7L 页
递拜兵曹参议。适文敬公方主兵。移工曹。还朝未十日。 特命升嘉善阶。复出为庆尚道观察使。公感激知遇。期以死报。遂舁疾登道。岭南地广人众。机务浩繁。在诸道最称难治。公专意剸理。未尝少懈。民颂其惠。如湖南时。未几。病复剧。明年庚子。疏辞得递。入拜礼曹参判。夏。移兵曹。俄 特命移刑曹。 教曰。某之贤固当擢任。但念近日刑政多弛。欲得其整理。故使迁此曹矣。仍兼 世子右副宾客。时文敬公已为左宾客。公以雷肆重地。兄弟一时并列。深不安。力辞得请。又以病解本职授同枢。就閒将理。然少愈则必趍朝。不敢以散地自便。初 国家置茂昌,闾延,虞芮,慈城四郡于西北边鸭绿江上。以御女真。 世庙朝以其地数被寇。 命尽废之。内徙其民。女真遂出没采猎。散处旧墟。其势滋蔓。识者忧之。而朝廷恬嬉。无以为言者。公因入侍。力陈其可虞。请及时措置。 上为之倾听。闻者亦叹其远虑。复郡之议。因此而起。寔自公发之也。明年。以同知敦宁。病益困笃。犹能自力。无废职事。会课试诸生于成均馆。疾作还第。竟不起。实五月二十日。享年五十有七。讣闻。 上谕政院曰。金某方拟向用。今遽云殁。深庸惊悼。其速赐赙。士大夫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8H 页
识与不识。莫不痛惜。以为斯文失主矣。用是年八月十九日。葬于长湍府治东废临津县柏木谷负辛之原。公初娶平壤赵氏。仲文之女。无子。继娶庆州李氏。参奉承祖之女。生二子。长嗣赵。生员。次继赵。正字。侧室生一女。正字之子曰尧立。官司谏。以词翰风节。有名搢绅间。内外后裔。今几百馀人。杖屦所经。皆创院宇以享之。有文集若干卷。行于世。公天分甚高。英睿绝伦。少与文敬公。学于寒暄金先生之门。得闻为己之学。推原性命。沉潜道义。躬行心得。克臻高明之域。见诸事为论议者。率皆光明峻整。不落俗儒卑近科臼。为文章。不事雕缋。操笔立成。而赡畅条达。曲尽事理。同时诸贤。皆自以为莫及也。才长于经济。理民御吏。各有其法。泛应曲当。无不中窾。前后所莅。皆服其神明。然其为治实资于经术。每以正伦纲。严教导。为移风易俗之本。不役私智趍便目前。而政成化行。实效以著。志业所造。可推而见也。有孝友至性。文敬公尝取终身慕父母之意。自号慕斋。公亦用思字为号。顾以中遭事变。各处荒野。晚节复起。屡出外藩。其能与文敬公联床欢会者。为日无多。为平生恨。且仁于宗族。信于朋友。尽其诚意。不或放过。饬己恬素。雅尚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8L 页
澹泊。未尝以外物自累。家食屡空。疏粝不给。而处之怡然。不以屑意。芒鞋野服。间游畦陌。农夫村妇。亦得以相侮。不识其为贵人也。忠爱之性。根于天得。一以行道济时为心。 上有所使。辄思尽瘁。虽甚羸病。不以险夷为趍避。久处论思献纳之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勤勤格君之诚。始终不替。每当侍讲。先与同僚。赜论经义。出入覆难。务发其微奥。然后敢进。有以为多事者。公援程夫子宿齐豫戒潜思存诚之事以晓之。闻者咸服。尤严于邪正之分。其在海西也。南衮以使事过之。会于黄州切责其忌嫉士类。遂为衮所怨毒。几不免。金安老用事。以与公有素。欲倚公为重。屡致慇勤。末又以书劫之。公正辞答之。不为动。安老亦无以加也。其教授后学。必以小学近思录。为入德阶梯。旁及性理群书。以达于洛建文字。随其人品高下。循循开诲。竭其两端。从学之士。渐磨熏炙。知所自修。终为善士闻人者多。秋峦郑公之云。即其一也。时当士类芟刈之馀。世以道学为讳。其能抱守遗经。启牖来学。使一线渊源。得以不绝者。寔公之功。而人至今赖之矣。呜呼。天既畀公以宏才全德。又尝遭逢 圣世。位跻华显。当时之所以待公。公之所以自任者。固
屯庵集卷之六 第 529H 页
不偶然。而乃值权奸煽祸。贤路崎岖。栖遑畎亩。且二十年。逮其世道回泰。深结 上知。外试内迁。骎骎乎枋庸。则公遽殁矣。抱负之重。终于不究。而使斯世不得见真儒之效。是则时运之无幸。在公顾何损也。公殁且二百年。后学之诵慕益深。今 上乙巳。因儒生疏请。有司覆奏。 赠公吏曹判书。顾以实历官位。未准常式。尚阙易名之典。今年春。筵臣有以此申请者。命询于大臣而许之。我 圣上重道右文。表章先正之意。于是至矣。公六世孙正郎君时彦。乃以谥状属昉。念公道德学识。固非末学后生所可窥测。且年代久远。见闻不及。今欲追述。岂能得其万一。而试就往昔诸老先生绪论而求之。尚有可徵者。公伯氏文敬公尝志公墓。以为学问超诣。绝于俗儒。是其伯仲埙篪之间。识之真而许之深。非后世揣摸泛论之比也。退溪李文纯公,洪耻斋仁裕。考德论世。咸以为斯文正人君子。昉外祖父朴文纯公。铭公神道。历举其学术行谊政事文章。极意发挥而结之曰。操履简洁。如清冰美玉。考信于此。庶或不差。遂缀为一通。以备太常之采焉。嘉善大夫。行龙骧卫副司直。兼同知义禁府事申昉。谨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