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凤岩集卷之五 第 x 页
凤岩集卷之五
附录
附录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7H 页
学则跋[李齐华]
不佞自在京师时。已闻北关之钟城。有学者韩梦麟泰瑞甫。隐居读书。躬行君子之道。有道臣荐闻于 朝。特除斋郎。谢病不就职。益力学求志。以训诲后进为己任。北方之士多信从者。不佞谓斯人也生于遐荒之域弓马之乡。能自奋为学。名播远迩。是必拔俗非常人也。吾夫子不得见君子则以得见善人为可。而今京师距钟城数千里而遥。顾无缘一接颜色。听其馀论。是可慨也。壬申春。适以 恩命出宰钟城。下车之初。躬造其庐而礼焉。公以弊袍革带。出户迎接。观其容。粥粥然若无能者。不佞始疑其乡里之善人。而察其动静。听其言语。览其文词。则真敦笃君子人也。自是深加敬叹。大慰宿昔之望。书疏往复。殆至累十。而一日公以其所编学则一书。投以示之曰昔程叔子不云乎。如古诗三百篇。其言简奥。今人未易晓。别欲作诗。略言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今梦麟之述是书。盖程子之遗意。而顾其识甚浅辞甚陋。恐不足为蒙学之助。而又无齿德名位为世所推
不佞自在京师时。已闻北关之钟城。有学者韩梦麟泰瑞甫。隐居读书。躬行君子之道。有道臣荐闻于 朝。特除斋郎。谢病不就职。益力学求志。以训诲后进为己任。北方之士多信从者。不佞谓斯人也生于遐荒之域弓马之乡。能自奋为学。名播远迩。是必拔俗非常人也。吾夫子不得见君子则以得见善人为可。而今京师距钟城数千里而遥。顾无缘一接颜色。听其馀论。是可慨也。壬申春。适以 恩命出宰钟城。下车之初。躬造其庐而礼焉。公以弊袍革带。出户迎接。观其容。粥粥然若无能者。不佞始疑其乡里之善人。而察其动静。听其言语。览其文词。则真敦笃君子人也。自是深加敬叹。大慰宿昔之望。书疏往复。殆至累十。而一日公以其所编学则一书。投以示之曰昔程叔子不云乎。如古诗三百篇。其言简奥。今人未易晓。别欲作诗。略言洒扫应对事长之节。令朝夕歌之。今梦麟之述是书。盖程子之遗意。而顾其识甚浅辞甚陋。恐不足为蒙学之助。而又无齿德名位为世所推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7L 页
重者。为之先后焉。虽时授儿孙辈。而其不倦睡头触屏者亦寡。则谁复有信而读之哉。玆以是溷我侯。侯其润色之添删之。而卒赐一言之辱。为是书之重可乎。不佞谢非其人而固让数四。终不得命。则遂受而读之。又就其中略举辞意之所未安。义理之所未备者。与之辨论不置。或削或补。要其句稳篇完。若无遗憾然后。乃以一言赘其卷末而归之。曰富哉是书也。首之以孝父母。而终之以御僮仆。又继之以重丧葬谨祭祀。则此小学所谓明伦之义也。又次之以读书史。则此小学所谓立教。大学所谓格致之事也。又次之以持心身。则此小学所谓敬身。大学所谓诚正修之工也。其目甚简而所包者广。其辞至略而所指者远。小学大学之旨。略备于一册子之上。而其所下手着力之方。不越乎日用彝伦之外。真可谓正学之要领。蒙士之指南也。于此可以见公之学。本于孝悌。原于忠信。脚踏实地。目到真境。有非世俗掇拾口耳者之所可及也。不然何以知之深而好之笃。好之笃而说之详。有如是乎。大抵圣贤千言万语。无非至论大训。而穷乡晚学。未易悉究。则必有先觉者。提挈纲维。示为准的。使人先识其入头进步之处。然后庶无多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8H 页
歧之惑焉。故自宋儒以来。咸以是为重。若朱子童蒙须知。明儒童蒙先习。近世击蒙要诀之书皆是也。然其为书也。皆行文长言。而非歌诗之体。欲使童子辈朝夕讽诵。感发兴起。则亦有所难能焉。此公学则之所以作也。其义则皆据经传遗训。其文则多用时俗恒言。绝无杜撰之见难晓之辞。而字以成句。勾以成韵。读之易记。记之易诵。诵之难忘。其有助于新学小子服习受用之工。更有便于彼数书者。而伊川所谓别欲作诗。令朝夕歌之者。始获成于公之手也。讵不伟欤。苟使蒙学之士。尊信此书。口诵其辞。心惟其义。逐条服膺。随事体行。久而无怠。则自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以下学上达。为贤为圣之功。未必不由是而基焉。其可忽哉。虽然人之为学。既不可以徒博。又不可以径约。博而不约则散。约而不博则固。散与固皆非所谓学也。是书也至简至约。特举其为学之大方。要示人门户蹊径耳。若其穷天下之众理。成天下之众务。以至于极高明而致广大。则是犹大鼎之味。非一脔可尽。恐不可徒恃是书而能之也。必也发端于是书。而读书益博。察理益精。力行而扩充之。则庶几无厌博径约之失。而不负公编述之意。此又后学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8L 页
之不可不知者也。
上之壬申八月上浣。完山李齐华谨跋。
家状[韩梦弼]
公讳梦麟字泰瑞。姓韩氏号凤岩。清州人也。高丽太尉讳兰。其始祖也。九代祖同知敦宁府事讳元吉。坐事谪钟城。子孙仍籍焉。同知生宣传官讳雨生。宣传生县监讳舜卿。县监生参奉讳善贞。参奉生学生讳谆。高祖讳景华。当壬辰倭变。以白面儒生。从义兵将郑文孚。破倭贼于吉州临溟驿。竟遂克复之功。名载当时军功案第一等。而其时因臬司猜嫉主将。掩匿不 闻。未蒙酬劳之 典。后登武科官通政。曾祖讳山岌武科佥使。祖讳德裕。市南俞先生之谪稳城也。从游受业。后投笔登科。资加中枢府事。考讳世赫。以能诗名于北。屡中乡解。不赴京试。终未大阐。而孝悌之行。清洁之操。为世所推焉。妣平康蔡氏。护军挺汉女也。淑慎温惠。妇道甚闻。孝于尊章。和于妯娌。内外侄之异居而来留读书者。每不下七八人。而饮食之供。抚爱之方。一如亲子女。家甚贫窭。调度难继。而宾客盈门。无有不供。尽诚于祭祀之礼。无违乎夫子之志。以崇祯甲子十月十六日生公。公自髫龄。奉承庭训。
上之壬申八月上浣。完山李齐华谨跋。
家状[韩梦弼]
公讳梦麟字泰瑞。姓韩氏号凤岩。清州人也。高丽太尉讳兰。其始祖也。九代祖同知敦宁府事讳元吉。坐事谪钟城。子孙仍籍焉。同知生宣传官讳雨生。宣传生县监讳舜卿。县监生参奉讳善贞。参奉生学生讳谆。高祖讳景华。当壬辰倭变。以白面儒生。从义兵将郑文孚。破倭贼于吉州临溟驿。竟遂克复之功。名载当时军功案第一等。而其时因臬司猜嫉主将。掩匿不 闻。未蒙酬劳之 典。后登武科官通政。曾祖讳山岌武科佥使。祖讳德裕。市南俞先生之谪稳城也。从游受业。后投笔登科。资加中枢府事。考讳世赫。以能诗名于北。屡中乡解。不赴京试。终未大阐。而孝悌之行。清洁之操。为世所推焉。妣平康蔡氏。护军挺汉女也。淑慎温惠。妇道甚闻。孝于尊章。和于妯娌。内外侄之异居而来留读书者。每不下七八人。而饮食之供。抚爱之方。一如亲子女。家甚贫窭。调度难继。而宾客盈门。无有不供。尽诚于祭祀之礼。无违乎夫子之志。以崇祯甲子十月十六日生公。公自髫龄。奉承庭训。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9H 页
出诺入唯。已如成人。受读小学。勤劬不辍。而于世间嗜好。一无所入于心。及其稍长。四子心经等书。无不背诵。旁治举业。屡发解而不赴京。庚寅春。始赴礼围。居生员二等。志显父母。必欲立扬。治经二载。几至融通。而过于太勤。猝生滞病。恐贻惟忧。即弃其工。再赴增会两试道科。而皆不利焉。曰是有命焉。于是而专意为己之学。圣经贤传。潜心默究。典礼象数。无不旁通。而以心经近思录为持身之符。晚而得见朱子大全及性理大全语类等书。抄出其最切于学问者。手自誊写而读之。曰此乃义理府库。欲为学而不读此。则无异于坐井而观天。昼而读夜而思。未尝释于手。庚子遭外艰。兼服祖母承重制。哭泣之声。不绝于口。衰麻之服。不释于身。三年居外。专读礼书。非见于慈亲。则未尝入内。蔬食水饮。而一粒稻米。不近于口。祭奠之节。克尽其诚。哀敬交切。情文备至。人皆以韩孝子称之。及其服阕。孺慕益深。每晨谒庙。虽大风雨大雪寒而不废焉。其于祭祀。虽当祁寒。必前期沐浴。致斋具馔。必敬必戒。将事之夜。不脱衣带而达宵不寐。其追远之诚。出于至诚者。斯可见矣。庚申又遭内艰。既当衰暮之年。筋力比盛时大损。而执丧之礼。一如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49L 页
先丧。毁瘠日甚。难于支持。而幸卒无恙而终制。其居家也。出入必告祠堂。朔望率群子弟参谒。而自经己巳大病之后。因有右边手足浮涩症。虽艰于升降拜跪之节。出主进馔。亲自为之。其事亡之诚。老而弥笃者如是矣。公之至行。根于天性。生事之礼。祭祀之仪。一出于诚。资质端方。自然近道。穷格之方。践履之工。各造其极。而每以自欺欺人为一生深戒。接宾客以和。教子弟以严。抚宗族以恩。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而至于义利之卞是非之关。一刀两断。截然有不可犯者。常曰人之怠惰之习。恒由于不收敛。若能收敛则自可严敬。怠心何从而生乎。每早梳洗。正衣冠而端坐。披览书籍。孜孜终日。盖公学于堂叔耻庵公。而耻庵学于崔公慎。崔公学于尤庵。则其所传受。有自来矣。公服事耻庵公。克尽如一之诚。既丧服除。而不参于公会。不入于校院。以寓心制之义。凡人有丧。必先匍匐。或闻服亲之丧而以病未赴。则为位而哭。以至成服而止。每朔望参谒家庙后。必整衣冠。坐于书斋。使群弟子行庭揖相揖礼。而受讲所读。课其勤否。以严师弟之义。以示教迪之方。尝与门弟及邻人。行乡饮酒礼。而无酒则代以玄酒。后因禁酒。遂不复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0H 页
行。又试乡约法于邻里。行之有年。而连遭丧戚。且缘身病。未免中辍。与人书札。若非尊行而平交以下。则右手痿涩。虽难成字。而未尝倩人。必以左手写之。曰亲旧间书尺。若不手写。则心甚缺然云云。常叹先世代尽之主埋安而香火已绝。与诸宗相确。买置祭田若干。每于九月九日。齐会上墓而行祀。以存岁一祭之仪。乐育后进。和气油然。谆谆诱掖。开道有方。虽甚钝滞。必使发蒙。抠衣之士。近自六州。远至千里。屦满户外。市成山中。至登 国庠者。多至十馀人。常语于门徒曰 国家用人。只是科举一路。则为士者虽不免应赴。而末世士习不古。举皆夺志于斯路。甚可慨然。余亦曾见陷于此臼中。则何可以己之昏昏。责人之昭㫥(一作昭)。而君辈以入孝出悌馀力学文之意。存诸心而不见累于科举。则何愧乎为士之名乎云云。己未以按使及绣衣荐。蒙 除中部参奉。以亲老辞焉。癸亥又 除宁陵斋郎而不就。后又再见拟于侍直,副率望。而未蒙 恩点。前后秉铨者。至欲 筵奏超擢。而每失期会而未果。人皆叹惜。而公则不以为意。及其小弟梦弼之猥叨 寝郎也。教之曰余以无似。再被 恩除。而一未伸肃谢之礼。尚切惶悚。 天恩罔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0L 页
极。汝又蒙 除。其在分义。不可不趋谢云。而使之束装赴任焉。甲戌之 推恩也。 朝令则以年八十为限。而公以七十一岁。误入于本邑成册中。以至帖纸之下及。公不敢秪受。还呈该曹。虽身处于𤱶𤱶之中。而爱 君忧国之忱。出于秉彝之天。闻 国有庆礼则喜发于言。或有阙政则忧形于色。其于斯文之是非。忠逆之分别。泾渭自定。每叹人心之陷溺。世道之污下。常戒门人及子弟辈曰我国分党之习。久为痼弊。而况且 朝禁至严。则为士者虽不可入于指目中。而趍向不可不正。是非不可不明云云。同志中如有混囵吞枣。既先受知于这边人。而后欲纳交于那边人者。则或面而切责。或书而深警。必使其人回悟而归正焉。公尤邃于礼学。居家奉祭之仪。行己处事之方。一从文公家礼与栗谷要诀。而沙溪问解,南溪礼说及礼卞汇节等书。无不旁究会通。变礼之难裁者。考据而折衷。远近质问者。其归如市。其授书次第。则必先小学四子书。而后及于经史。随其才分。使各有得。人皆以关北夫子称之。而在京士大夫之来北者。皆踵门接话。亹亹不已。其实行之耸动瞻聆者。有如是矣。尝访鱼涧松岩李公载亨而叩其学。叹赏不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1H 页
置曰此诚当世真儒也。以相距稍隔。未克从游为深恨。而数以书质问其所疑焉。壬午三月十三日。以寝疾终于正寝。享年七十有九。远近之人。莫不惊愕嗟悼曰吾北不幸。此人云亡。斯文其坠地乎。六州其空虚乎。门人持服者。殆过百馀人。越五月初三日。葬于小白山先茔之侧申坐原。远迩会葬者。几至数百许。配海州吴氏。学生大临女也。生于甲子。于归于乙酉。体顺公心。孝事舅姑。奉祭供客。克尽诚敬。先公二十七年而殁。同圹祔左。长男汝钦有文行而夭。季汝谦生员。侧室女为士人朴愈妾。侧室子汝俭未冠而夭。次汝深方在幼稚。二女皆幼未笄。孙男国显,国宾,国干,国宝长房出。国祥,国祯,国禧,国禄,国祺季房出。其馀孙曾之幼不尽记。所著有性命理气说,天君说,学则一篇,续近思录三卷,杂著若干篇,律绝古诗几卷藏于家。盖学则者。以伊川别欲作诗。令朝夕歌之之意。撰成一编。以训蒙士。而续近思录者。裒集圣贤格言。以作警省之资者也。公尝遗戒长孙书云宗孙之职。惟在于谨守祠宇。恭奉祭祀而已。祠宇如颓剥漫漶。则随毁随缉。常如新搆。而晨谒之后。洒扫前庭。务令整洁。祭享之时。须竭力营办。与汝妇亲执造馔。而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1L 页
至于时祭。祭之大者也。世俗不行。吾家独行。汝等勿以家贫难继为悯。必于二分二至日。依礼行之。而不须多品。虽饭羹二器脯菜数品。犹愈于不行。须以沙溪,重峰两先生所行为法。又戒子孙书曰人生斯世。理学为上。礼学为次。学古文为文章。又其次至于决科取第。得禄显荣。特其末而又有命焉。能遂其志者。千百人中一人耳。岂可望幸于千百人中。而枉费工夫。虚过一生耶。然举世皆奔走。己之自少勉力者。不过举业。劝督其子孙者。亦不过举业。诚可笑也。吾家以文艺稍得名声于北。得参小科者。至于五六人。而今则子孙之出。无非蠢愚迷劣之性。岂可望及于前人之踵武哉。惟是性理之学则是分内事耳。不以智愚为拘。皆得从事于此。则可以践形。无愧为人之名。而世人皆以为高远难行之事。不肯一日用力于此。宁不慨然。吾亦三十年汩没科臼中。以至终无所成。吾既不能自为而勉子孙者。殊非无诸己非诸人之道。子孙其得无笑以为夫子未出于正耶。至于礼学则虽不得博览于仪礼书仪等诸篇。而以朱文公家礼为本。朝夕披览而参考以备要,问解等群书。又旁及于礼卞汇节,南溪礼说誊出者。以之行常礼裁变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2H 页
节。则犹不失礼家子孙之名。此其最可从事者。若其性尤钝根。不能多览。则姑取栗谷所著击蒙要诀。粗知事亲处世之方。奉祭献享之节可也。又不能者则观我所著学则。以为终身事业亦可。此书语虽鄙俚。皆本于经传。须先教儿辈。不至为匮也云云。呜呼。公之志行。亦略可见于此等文字。而第恐日月寝久。其令德懿行。渐至遗失而无传。知公之万一者。无愈于小弟。而年过六旬。大限将迫。加以丧戚之馀。精神昏愦。一朝溘然。有不可料。故玆以短拙之文。略为之记。而程夫子有言曰今人以影祭。或画工所传。一髭发不当。则所祭已是别人。大不便。泽堂李公求其祖墓志于任疏庵。而述其志行。而举此言以證之曰外貌且不可误。况于德行乎。此言甚切至。实为记行者之所深戒。而凡人之情。例于所爱。自不觉其言之过实。此甚可惧。而况谦退自牧。公之志也。岂敢有一毫溢其辞。以负公平生志操也。玆谨阙其繁而撮其槩。以俟夫立言君子之采择云尔。舍弟梦弼谨状。
墓碣铭(并序)[李鼎辅]
公讳梦麟字泰瑞。号凤岩姓韩。系出清州。远祖同知敦宁府事讳元吉。坐事谪钟城。子孙仍居焉。代有官
墓碣铭(并序)[李鼎辅]
公讳梦麟字泰瑞。号凤岩姓韩。系出清州。远祖同知敦宁府事讳元吉。坐事谪钟城。子孙仍居焉。代有官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2L 页
爵。至公高祖讳景华。当壬辰倭乱。从义兵将郑文孚。多有军功。晚登武科官通政。曾祖讳山岌武科佥使。祖讳德裕。亦武科佥知中枢府事。考讳世赫以能诗名。有孝悌行。妣平康蔡氏。护军挺汉女。有妇德。公生于崇祯后甲子十月十六日。自髫龄承庭训。受读小学。体行不懈。稍长傍治举业。庚寅举生员。后赴公车不利。乃曰是有命也。遂专意于为己之学。潜心于经传及二程群书。典礼象数。亦无不博通。晚而得见紫阳全书及性理语类等书。抄出最要切者。昼读夜思。未尝释于手。庚子遭外艰。荐服祖母承重丧。三年惟蔬食水饮。不近稻米。人皆以韩孝子称之。庚申遭内艰。年已衰暮。而执丧之节。一如前丧。哀毁骨立。服阕。每晨必谒庙。出入必告。当祭祀时。沐浴致斋。达宵不寐。事亡之诚。久而深笃。恒居辄夙兴盥栉。正衣冠端坐。与门弟子讲读质难。谆谆诱掖。期至成就。抠衣之士自远而至者。殆近千数。至登 国庠者十馀人。又与乡党行乡饮礼乡约法。敦其风化。由是公之学行。闻于一路。人以为关北夫子。道臣及绣衣交荐。初 除中部参奉。以亲老辞。复 除 宁陵参奉不就。后连拟于桂坊官而未蒙 天点。公爱 君忧国之诚。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3H 页
出于秉彝。闻 国有庆则喜发于言。政有阙则忧形于色。尤严于斯文之是非。忠逆之卞别。戒其门人子弟曰我 国党习。为百年痼弊。虽不可入于色目中。义理不可不明。趍向不可不正。公最笃于礼学。丧祭之节。一遵文公家礼,栗谷要诀。而群贤礼书。无不参究。人有以变礼来问者。皆为考据而答之。尽合于权宜。尝与松岩李徵士载亨为道义交。凡有疑难。辄以书质问。尝著性命理气说,续近思录,杂著等篇及律绝古诗几卷藏于家。尝语门徒曰凡人当存心于入孝出悌馀力学文。而功名显达。不可力求。吾亦少日汩没科臼。至白首无所成。君辈勉之。勿为科业所累也。戒长孙书。有曰宗子之职。惟在奉祭祀守祠宇。必晨谒洒扫。祭祀时。与尔妇亲执馔需。致诚精备。每年二分至日行时祭。祭品仪节。遵沙溪,重峰两先生所行而行之。罔愆于礼。壬午三月十三日。考终于正寝。享年七十九。远近之人。莫不嗟惜曰吾北不幸。斯人云亡。葬于小白山先茔侧申坐之原。执绋者几千数。配海州吴氏。学生大临女也。先公二十七年而殁。同圹祔左焉。男汝钦有文行而夭。汝谦生员。侧室女朴愈之妾。子汝俭早夭。汝深方幼。孙国显,国宾,国干,国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3L 页
宝汝钦出。国祥,国祯,国禧,国禄,国祺汝谦出。噫。余按北路时。见公于钟山院舍。纯悫之气。达于眉宇。听其言。自不觉起敬于心也。今按公家状。益知公笃于实地之工。而溯其渊源则有自来矣。昔尤庵宋先生谪在德源。北方之士。始知有圣学。多有出入于门墙者。而崔公慎。升堂受学。传之于公堂叔耻庵世襄。而耻庵又传之于公。关北之学始阐。儒贤过化之功。有如是夫。公实行笃至。家法谨严。行己处事。皆有懿范。而酷嗜性理书。讲究探赜。至老靡懈。所著诸书。裒集嘉言。多有发挥。训诲门徒。戒饬子孙者。皆出经礼。而其学识之高明。操履之坚固。人莫不叹服。如公者诚乡先生之贤者也。余曾于 筵席。盛陈公学行。请加奖进。而竟为时相所沮格。惜哉。铭曰。
公之孝兮。根于性天。公之学兮。出于尤门。小白之山。公所葬兮。过者必式。人皆仰兮。
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李鼎辅撰。
道臣前后 筵奏事实
金判书汉哲奏曰。北方儒士。多有可取。而其中镜城前主簿李载亨,钟城进士韩梦麟。最是特异之人矣。
公之孝兮。根于性天。公之学兮。出于尤门。小白之山。公所葬兮。过者必式。人皆仰兮。
辅国崇禄大夫行判中枢府事兼弘文馆大提学艺文馆大提学知成均馆事李鼎辅撰。
道臣前后 筵奏事实
金判书汉哲奏曰。北方儒士。多有可取。而其中镜城前主簿李载亨,钟城进士韩梦麟。最是特异之人矣。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4H 页
上曰。李载亨亲往见之乎。汉哲曰小臣累次往见矣。上曰。其年几许。容貌何如耶。汉哲曰年已七十。容貌则苍古。一见知其非凡人。数间茅屋。端坐读书。壁上常挂太极图,河洛书,六十四卦。潜心玩味。老而弥笃。见之不觉起敬。鄙吝自消。北关群儒。挟册争趋。有子二人。亦胜凡儒。而家契贫甚。菽水不继。诚为矜闵矣。韩梦麟居在遐乡。学行兼备。能有倡明儒学之志。教诱缝掖。多所成就。北边儒士。能知读书之为贵。着意文学。蔚有可观。近来通籍科甲者。比比有之。此莫非梦麟教导劝奖之功。如此之人。若或收用。则非但有益于 朝家。其在激劝远人之道。为如何哉。年逾五十。不得一命。将未免老死蓬荜。诚甚慨惜。臣心常耿耿。敢此仰达矣。 上曰。李载亨则累次徵招而终不上来。不过文具故然矣。韩梦麟乃初闻之人。而今闻儒臣所达。极为嘉尚。并各别调用之意。特为分付该曹可也。(○事见 国朝宝鉴)
李监司鼎辅疏章中。有曰钟城前参奉韩梦麟。敦修孝友之行。深究性理之学。固守岩壑。志操雅洁。教诱后生。成就人才。门徒之登 国庠者。至于七人云云。批曰。使铨曹各别调用。
李监司鼎辅疏章中。有曰钟城前参奉韩梦麟。敦修孝友之行。深究性理之学。固守岩壑。志操雅洁。教诱后生。成就人才。门徒之登 国庠者。至于七人云云。批曰。使铨曹各别调用。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4L 页
请配院事呈文(五龙斋代十州儒生作)[南溟学]
伏惟閤下。得于家庭师友之渊源之盛者。为士林之望久矣。今又驻节北关。凡所以崇重之道。靡不容极。亦为一路之所延颈者也。昔我尤庵老先生之门下。有崔怀仁名慎号鹤庵。閤下亦已闻而知之矣。呜呼。老先生门下。礼乐文物岂少也哉。何独称崔鹤庵而已。然以崔鹤庵则果盛矣哉。我六镇即北陆所穷之地也。山川辽僻。风气荒蒙。为一国之边幅。素称弓马之乡。而不复知方卷中有事矣。鹤庵能自拔于其中。独知有为己之学。确乎有千人莫夺之志。始为畏斋,老峰两公所赏见。待以客礼。既又入京。受业于华阳。其所以观感于动静语默之间者。莫非为心悦而诚服。遂有终身之志焉。是以北塞南瘴。先生之杖屦是奉。楚山荒庐。先生之终始是临。至恸穷冤。若无所归。惟其操守之坚确。则前斧锧后鼎镬。一毫不足动焉。其卫道尊师之诚。带得来至刚大之气者。百世之下。尚有凛凛然者矣。盖公之本地之牢确既如此。又能择门路而依归。宜乎其守之者益正矣。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犹谓之善变。则待文王而兴起者。可不谓之豪杰之士乎。此乃公卓落之树立也。自是六镇之人。
伏惟閤下。得于家庭师友之渊源之盛者。为士林之望久矣。今又驻节北关。凡所以崇重之道。靡不容极。亦为一路之所延颈者也。昔我尤庵老先生之门下。有崔怀仁名慎号鹤庵。閤下亦已闻而知之矣。呜呼。老先生门下。礼乐文物岂少也哉。何独称崔鹤庵而已。然以崔鹤庵则果盛矣哉。我六镇即北陆所穷之地也。山川辽僻。风气荒蒙。为一国之边幅。素称弓马之乡。而不复知方卷中有事矣。鹤庵能自拔于其中。独知有为己之学。确乎有千人莫夺之志。始为畏斋,老峰两公所赏见。待以客礼。既又入京。受业于华阳。其所以观感于动静语默之间者。莫非为心悦而诚服。遂有终身之志焉。是以北塞南瘴。先生之杖屦是奉。楚山荒庐。先生之终始是临。至恸穷冤。若无所归。惟其操守之坚确。则前斧锧后鼎镬。一毫不足动焉。其卫道尊师之诚。带得来至刚大之气者。百世之下。尚有凛凛然者矣。盖公之本地之牢确既如此。又能择门路而依归。宜乎其守之者益正矣。出自幽谷。迁于乔木。犹谓之善变。则待文王而兴起者。可不谓之豪杰之士乎。此乃公卓落之树立也。自是六镇之人。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5H 页
始知有文学。而亲上死长。风俗丕变。其功化之所及。当如何哉。人到于今嘘唏而慕仰之。是岂偶然而致之者耶。继以有读书穷理之鸿儒。大兴作北士者。参奉韩公名梦麟号凤岩是耳。凤岩学于堂叔韩公名世襄号耻庵。耻庵学于鹤庵。渊源有如是矣。凤岩公年二十七。中上庠而归。粳杜门读书。以笃孝之行穷理之学。没身自乐。再拟桂坊。再除斋郎不就。而专意教授后进。老犹不倦。远近从学者殆千数。南北两关之间。貌雅而言简者。不问可知为韩公之弟子。而大阐者七人。登庠者三十有一人。至今北儒能知经籍之可尊者。皆公之功也。岂不盛哉。猗我尤庵老先生。吾东方道学之大宗师。而崔鹤庵亲炙之者也。韩凤岩私淑之者也。而其功化不但衣被一路士林而已。其为补益于 圣朝风教。亦如何哉。呜呼。以若斯之人。虽使生于南土炳蔚之乡。犹足为士林之矜式。况此天荒之地乎。虽挟弓驰马者。亦皆使之知其有亲上赴功之义。其功如此。其光又如此矣。噫。乡先生没而祭于社。古之道也。夫以两公所学之正。所化之远。尚无崇报之典。玆土之咨嗟抑郁。盖已久矣。何幸生等亲闻閤下之声光。躬睹旌节之辉彩。真所谓吾土
凤岩集卷之五 第 355L 页
增重。千载一时也。玆敢裹足趍进。齐号于行部之下。生等乡中。有钟山书院。伏乞特采众论。以为启达 天聪。使两公得跻啜食之列于本院。一以崇重鸿儒卓异之学。一以慰悦多士积郁之心。不胜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