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庵集跋
明庵集跋 第 x 页
明庵集跋
  
明庵集跋 第 539H 页
明庵集跋[李元培]
不佞儿时。读 明纪。至 庄烈殉社稷。虏贼僭位号。未尝不感慨悲惋。时或双涕泫然。至哽咽不能声。而顾不能自树立。无以摅泄。如巨石之窒泉。而胸中则犹勃勃也。忽得晋阳故处士明庵公遗集而读之。蹶然起敬。觉有神契于懒衷者。而平昔感慨之涕。又汍澜焉。盖其高风峻节。虽与饿西山之清圣。蹈东海之倜傥。比美而并称。亦不为夸也。生于 皇朝忽诸之后。居于左海蕞尔之邦。而能一心尊周。矢死靡他。号以 明名。庵以 明名。存诸胸中者 大明也。形诸诗句者 大明也。吃得许多穷窭而无怨悔者为 大明也。世间所谓一切荣利。浼浼焉无进取之意者。亦为 大明也。以一介布衣。欲存已亡之 明于吾方寸之内。而与天命争去留。非其志节之杰然特立。有见乎春秋之义。能如是哉。若使中朝秉笔者。知吾邦之有我公者。必大书特书。与髯樵叟八大山人辈。并列于 大明高士传。而为不朽于无穷也。呜呼。书与不书。奚有于公哉。公之孙擎天甫。袖公所著文与谱状等若干篇而示之。徵余以数字之识。如余之蔑劣。不足为重轻。则虽有言。秪为赘而已。而独幸风泉之思。窃有知己朝暮遇之感。而自叹汩没无树立。遂奋笔书之。而若公之至行笃学。则有不敢容喙焉。
明庵集跋 第 539L 页
崇祯甲申后三乙卯春王正月。鸿湖居士李元培。敬书。
明庵集跋[许愈]
明庵郑先生。愈外先祖也。愈童稚时。及见吾外王考明逸公窗前种大明红。案上置紫阳书若干卷。平生足迹未尝及场屋。累登剡荐而不屑也。隐居而殁身。明庵家风。自来如此。独恨夫愈无渊明笔力。无以阐发吾外氏懿德。今年春王月。先生后孙好善甫。踵余于后山之室。见谓吾先祖遗集。不可不传于世。将谋印出。吾子其可无一言乎。余矍然曰。明翁心迹。诸贤赞述备矣。小子何敢赘焉。窃惟念 明之亡。距今三百年馀。而我东人士。犹知用 崇祯年号。以寓尊华攘夷之意者。是谁之赐。岂非诸先正先辈。惓惓于春秋大义。窾启我后人也哉。先生海外一布衣也。痛冠屦之倒置。矢心自废。毕命于丘壑。其有补于名教也大矣。晚年武夷一着。亦足以风乎百世矣。朱夫子尝纂宋朝名臣言行。而必以处士终之者。其意深矣。后世如有执紫阳之笔者。先生之为名臣之终。不其审乎。
     
(外裔孙金州许愈。谨识。)
明庵集跋[郑好善]
先子遗集总十数卷。而宗先进芝窝公。拣出若干篇。鹭湖先生为之增删焉。尚不免为巾衍中物。又将散佚无传。不肖是惧。谋于宗族。询诸士友。士友宗族。咸曰。先生之言。不传于世。是吾党之羞也。倾心出义者百馀家。赖是方剞劂
明庵集跋 第 540H 页
于方丈山中。谒月皋赵翁。得校雠焉。使族子光羲圭锡写净本讫。属李甥道复。益求遗文之未收者。再校于凤城斯文许愈郑载圭。为六编。盖从简省费也。是役也。勘正则士友之力居多。而其终始周章贤劳者。族党前府使圭锡也。
崇祯五辛丑人日。玄孙好善。谨识。
明庵集跋[郑圭锡]
士生今之世。能言尊攘之义。则其馀不必问也。惟我明庵先生。生后 崇祯四十馀年。而一生以宗邦之痛。放浪山水间以自靖焉。至今诵其诗论其世。犹使人激烈慷慨怀不能已也。先生遗稿。迄未印布于世。后承之茹诚久矣。其玄孙好善氏。竭力鸠财。今春始付活印凡六卷。盖不惟其继述之诚迥出寻常。可谓成就得斯文一事矣。不亦盛夫。第恨事钜力绌。诗集多从简就削。而至于年谱挽诔及各邑儒通可附录者。并未克登载。为可慨已。又世传先生八九岁就傅山斋。尝夜雪月甚清凉。先生忽不在。跟寻之。至园松下得之。曰乘兴到此。尝欲游伽倻。春景将晚而时未贡税。乃呈于官。请宽限游山。官笑而许之。往游阅月而还。官已代纳其税矣。自少笔画。深得王卫之法。每游览得句。挥洒盈轴。而至今珍藏。墨光如新。此皆于先生馀事也。而其清旷出尘之标。游艺自得之趣。亦可想得。偶漏载于状碣诸作。故特敢表见云尔。旁裔前府使圭锡。谨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