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明庵集序
明庵集序 第 x 页
明庵集序
  
明庵集序 第 435H 页
明庵集序[赵德常]
曩余解官归西湖。编辑许沧海遗稿。读其送燕使诗。天下有山吾已遁。域中无帝子谁朝之句。未尝不北望神州。一咏而一涕也。又尝南游于二白春阳之间。闻杜谷洪公𩦲笠蒿带。混迹樵牧。时或恸哭于山颠水滨。而长吟一诗曰。大明天地无家客。太白山中有发僧。其遗风馀韵。至今使田父释子而感愤于悒。惟彼二公。当天地翻覆之运。抱春秋尊攘之义。遐遁明时。枯死穷山者。真可谓 崇祯之文山。海东之鲁连也。呜呼。南浦胡书之碣。雷斧不轰。西郊皮幤之行。使盖相望。则东土人士之忘我 皇明。今已百年于玆矣。厌厌衰世。不复见义胆血腔之一个男子耶。及余到晋之明年秋。偶入智异之武夷山中。见其林壑清幽。水石明洁。而桃花盘石之上。有刻明翁台三字者。数架精舍之中。有挂武夷遗像者。余问诸洞人。则云是明庵郑处士四十年遁世之地也。处士未弱冠。尝读胡澹庵斥和疏。慷慨呜咽曰。大丈夫生此天地。一时和戎。犹且不忍。况今 大明已亡。夷狄猾夏。此乃中华百年之变耳。我东之于 大明。义为君臣。恩犹父子。龙蛇再造。万古难忘。则为士子者。岂忍求功名于不共戴之天下乎。遂自试场废举而归。不事家人生产。遍游于国内名山。与高僧道释。共啖松叶。
明庵集序 第 435L 页
而朝暮吟弄。尽寓风泉之思。一生家计。不越春王之义。其登天王峰诗。则曰屹然头戴青天立。雨雪千年不变容。义相台诗。则曰人间胜赏名区一。天下兴亡客泪双。卧龙庵诗。则曰胡运将穷百二秋。真人何晚扫神州。武夷九曲孤庵上。独泣 皇明一白头。其题明庵赞。则曰 大明日月。大明天地。武夷之山。九曲之水。中有一人。自号居士。居士有师。晦庵夫子。晚以梅竹松桂。逍遥自乐。日诵出师表,北征诗,易系,庸学诸书。而迹不出西山洞口。终殁于一间茅屋。尝语其子弟曰。人虽以百世清风万古纲常八字。目余而名之。吾不多让。吾死之日。必书于铭旌曰。 大明处士首阳郑某之柩云。呜呼。处士以海东藐孑之身。任天下君臣之纲。名庵曰明。刻石曰明。生为 大明之臣。死为 大明之鬼。将与许沧海,洪杜谷之魂。飘然上征。追陪 神毅二圣帝于玉栏之上矣。余欲采西山之薇。酌东溟之水。以伯夷传一书。招公灵于华阳洞天。而远不可得。姑就公遗稿若干卷而删正之。仍题其卷端而归之。且余先君子昔游丹晋。与公唱酬者。尚在公遗集中。故又一抆涕而书之。崇祯甲申后辛巳榴月下浣。嘉林后人赵德常。谨序。
明庵集序[赵性家]
春秋衮钺。尊周攘夷。大一统之义也。至战国之世。而知周之当尊。夷之当攘者。已蔑蔑焉。后世笃论之笔。不但贬夫
明庵集序 第 436H 页
当时卿士。而至归之于天地之气数者。此也。呜呼。 大明即吾东之宗周也。服事二百馀年。王统正矣。侯度贞矣。矧又壬燹再造之恩。万世不忘。而 崇祯末运。神州陆沉。独青㙨一隅。仅保衣冠旧物。君臣一体。讲明尊攘之义于忍痛含冤之中者。永有辞于后世。则固不可与战国之世同年而语矣。至于布衣措大。自少至老。一片丹心。寤寐慕 明。玆岂非卓绝古今者乎。方丈山中明庵处士。是其人也。处士生于 明亡四十馀年。而抱怀西之悲。励蹈东之节。脱屣举业。放怀物外。国中名山韵水。屦及无遗。而义气峥嵘于烟霞之表。忠胆轮囷于泉石之间。布谷之口。脱丸之句。对境辄发。澹然忘归。所得诗无虑数千首。尽是匪风下泉之音。返魂于千载之下矣。夫嗜诗律爱山水。犹足为超然蜕俗之清士。况其确然所守之正。抱春秋以自靖。云水其性情。风月其襟怀。岂可与世之以韵致自高。而实不免景物役者比哉。今其玄孙好善甫。竭琐力印遗集。而目今距 明愈远。不复闻尊攘之论矣。此时此役。尤令人耳耸而气激。余既不辞。为之雠校以相役。其请弁卷也。又乌可辞。
永历五回辛丑春三月望。后学巴山赵性家。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