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疏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0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09H.gif)
伏以臣姿性蒙鲁。知见寡陋。特以粗解帖括。侥窃科第。束带从官。今已二十有馀年矣。过蒙 朝廷器使。历典州县。微才謏闻。投之于簿书米盐之间。犹觉疏谬。事多阙败。兼以禀赋虚弱。疾病居半。退屏乡庐。自分无当世之望。顷荷记识。起诸废散。猥忝泮职。 圣恩优隆。不敢偃蹇虚孤 宠命。只谓职务冗閒。差足容拙。策疾冒炎。走谢 天陛。荐奉 恩旨。移除容台。感 恩沐德。辄复起 肃。此不过粗伸私分而已。固不敢为久辱公器之计矣。昨于千万梦寐之外。特叨掌宪新 除。臣闻 命震骇。靡所措躬。提衡之臣。初非昧臣之巽耎拙讷。不足以胜此任。而徒以立朝稍久。节次充拟。 圣上不知其不肖。乃以末拟越次见授风宪之职。位望自别。苟非刚方廉贞素有风棱者。莫宜居之。况今朝论溃裂。是非混淆。如臣不才。安望其冠柱后秉白简。正色直言。明别黑白。少效激扬之责哉。量材度力。决难堪承。缩伏旅邸。恭俟物议。今因迎接都监草记。 天牌降临。逋慢是惧。随牌祇诣于 禁扃之外。而反复思惟。万无一分冒出之势。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谅臣危恳。亟许镌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0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09L.gif)
再辞掌令疏
臣以庸陋。猥忝言地。揣量才分。万无堪承之望。初违 严召。实缘万不获已。而只推之 命。出于格外。继以迎接都监之事。 召牌荐临。义同往役。不敢言劳。不得已冒昧出肃。而职名虚带。贱疾且苦。镇日寻单。一味悚缩矣。即伏闻正言赵趾彬以 举动不参人员查出事。投进一疏。原疏未下。虽不得其详。而槩闻以臣以敦宁奉事李益烱事。有所往复之故。凭藉初头所弃置之事。创出末梢所不言之语。一笔句断。目之曰不韪。噫不韪二字。是何等恶名。而肆然勒加。不少留难。臣于此不胜讶惑。继之以骇惋也。臣在都监时。下吏以台监行查文书来示。而臣适闻敦宁奉事李益烱实病极重。 举动之日。即其祖母初期。而亦不得参祀。其病之深重可知。况当初台 启中既有众所共知实病者勿论之语。则如此实病之人。似当有分拣之道。故臣果以有实病之人。似当入于众所共知之科。未知如何之意。送言于趾彬。则趾彬答以有难区别云。臣言于府吏曰发论台官。如此置之可也。其后则臣元无一毫干预之事矣。日昨趾彬移书于臣曰敦奉果入于拔去之中。下吏以尊之分付。不得不拔去云。此事不可遂置。尊若无据实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0H.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0L.gif)
伏以今此凶逆之变。尚忍言哉。惟我 祖宗立国规模。根柢名教。培养忠义。是以三百年来。潢池弄兵之徒。不过仁居梦鹤辈。而俱以蠢迷之类。猝肆悖乱之计。诳诱愚氓。徒行剽掠而已。今此凶贼。则其巨魁大半出于世禄之家。啸聚凶徒。驱胁小民。排布设施。极其凶巧。称兵近畿。戕杀帅臣。穷凶大慝。古今所未有者也。至于岭南则先贤辈出。礼让成俗。忠孝贞烈。世不乏人。而凶徒逆俦。孽芽一隅。污我三百年礼义之邦。使我峤南。怀陇西之耻。虽寝其皮食其肉。犹不足泄其愤矣。呜呼尚忍言哉。何幸神人共愤。天道效顺。三处贼窟。一时扫平。鞫厅诸囚。次第伏法。 王师奏凯。颁庆已过。 宗社再安之庆。臣民抃欢之忱。已不可胜喻。而 大诰载宣。丁宁恻怛。说尽人情。无复馀蕴。风雨霜露。无非教者。坦荡之意。慰谕之道。蔼然溢于辞表。有足以通神明而泣骄悍矣。前后奉 命之臣。仰体 圣意。凡系镇安之策。靡不用极。虽以陷贼三邑言之。屡承 宣谕。忧疑顿释。稍稍归集。邑里依旧。欢欣踊跃。莫不有再生之乐。仁声仁闻之入人深有如是者。吾东方亿万年无彊之福。其将复基于是矣。岂不猗欤盛哉。臣到岭营。谨承 朝家蠲罢之 命。而才经变乱。义急入觐。不敢直归私次。促装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1H.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1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1L.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启
全罗道报灾 启(己丑)
伏以臣自海南珍岛。至灵光等七邑。覆审给灾之由。已为驰 启之后。茂长以上二十一邑。次次看验。今月二十三日到长城府。覆审既毕是白乎矣。以臣所管二十八邑。合而言之。则今年田畓农形。与常年自别。一邑之中。各有稍实处及被灾面。而稍实则便是礼稔。被灾则全是白地。如沿海各邑之水沉海溢。元无谷形处则与前珍岛等七邑所见一般是白乎旀。高山锦山等邑之沙覆川翻。或举一峡一坪。而地势变革。初无田畓之可审者。则所见惊惨。有倍于前。而如此之邑。亦各有登熟之面是白乎所。臣于历验之际。私以为此等农形。如白黑棋子。有眼可辨。即使寻常过去人见其实处则必曰邑邑皆丰。见其灾处则必曰邑邑皆饥。其所谓灾处。既非常年覆审之分数为灾真假相混者。故臣只举目见中全灾而不忍使徵税于白地。与该邑守令。量其被灾结数。一一给灾。则并计臣所管二十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2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2H.gif)
祇受召募使帖 启
伏以三月二十四日。左副承旨臣权成帖有 旨书状内。今因本道安抚使朴师洙状请。知尔素有辨事之才。且多乡曲之望。特令姑递本职。而加资勿为还收。因差本道召募使之任。尔其受安抚使朴师洙节制。尽心区画。共济时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2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2L.gif)
祇受召募使帖 启[再启]
伏以臣本月初二日在尚州牧。以祗受有 旨。施设召募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3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3H.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状(论时弊诸条附)
论诸宫家各衙门折受弊状(莅顺天时)
近来外方诸宫家各衙门折受之弊。愈往愈甚。以本府言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3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3L.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4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4H.gif)
又论邑弊九条
本府物众地大。素称雄府。而荐饥之馀。又值数递。公私荡然。百弊俱生。今至于莫可收拾之境。府使区区拙计。万无苏残之望。尸素职责。寻常愧惧是如乎。即伏见路文左录。特令列邑条陈弊瘼。作为册子以进。此出于使道采察民隐。敷扬 圣化之意也。府使虽甚谫劣。何可泯默无一言。以孤盛意也哉。玆将一二弊瘼。以备采择。勿以人废言。千万幸甚。
一。本府土沃民富。素称乐地。而名实大相不同。堇堇新旧相继之家。能得富饶之号。而通一境上下数之。不过若干人也。幅员广大。生齿蕃殖。而东南带海。西北被山。可耕之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4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4L.gif)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5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5H.gif)
一。年凶以来。公私债取息之道。为今日第一痼弊。以本府言之。乙未丙申两年贷来者。钱四千二百四十两。木二十一同也。其所请贷。实出于料理补赈之意。故乘时射利。存本取赢。在前料办。未知如何。而今春立本钱布。一从市直。一两之价。或给二斗。使之待秋。只纳本钱一两。盖设赈之时。贸钱不无难便之端。而从愿分给。亦是调赈之一道故也。此不过称贷之例。似无称怨之端。而到今一两之价。比诸春间。不啻倍蓰。至于牟利之辈。则乘人渴急之际。始开给债之路。以穷春市直。斗给一两价。而或约以月利。或约以甲利。及其还报。反以谷物从市直收捧。故如今市直腾踊之时。则不特五六倍之利。其中年久之债。则转息为本。因本生息。值此稍稔之岁。则责逋之辈。狎至门庭。百般恐喝。必捧乃已。 朝家禁令。不啻严明。为其侵困者。既无告官之意。而近来富家势力甚多。下户残氓。不但畏其气焰。前头觅债之路。又恐见塞。欲告不告。全然讳之。官家虽欲摘发禁断。其势未易矣。今年此弊。不可不别样痛禁。故今方下帖民间。使面任抄报负债人姓名。从当别为廉问。或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5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5L.gif)
一。今年木花。被灾最甚。常年数百斤摘取之地。三秋所摘花未盈一筐。即今市上。花与布价。甚为腾踊。而新旧身布。一时并徵。诸色军兵无依者过半。而侵徵邻族者居多。艰难拮据。贸钱换木。种种浮费。已不可言。而及其收捧之时。或托以色粗。或托以尺短。任意操纵。捧退在手。故虽值市价甚歇之时。民皆愿纳代钱。况如是极贵之时乎。使道亦轸军民形势。道内兵水营各镇浦防军布。一依 朝家定式。代钱二两收捧之意。急速发关分付是乎旀。营门前后贷来木疋段置。亦许代钱收捧。而京衙门上纳军布。亦以纯钱上纳事。状 达变通为齐。
一。三军门退捧保米。方令趁今上纳。而南土风俗。刈穫最晚。且秋耕方殷。此时徵米。势有难便兺不喻。寒节已迫。驾海上纳。实非万全之道。差退数三月待明春。保米一时上纳事。转报该监为齐。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6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6H.gif)
一。昌平军额四十九名。移送本府。使之代定。当初变通曲折。未能详知。而似出于民户少而军额多。难于充定故也。本府民户以籍付之数言之。则一万二千馀户也。不为不多。而水营前营在于本府防踏古突山。牧场亦在境内。故沿海边民户。尽属于水营及各镇场。而本府次知者。不过六千馀户。各样军兵。随阙代定者。一万一百馀名也。每年岁抄时。物故代定之类。其数甚多。而水营十里之内及各镇牧场所属营门募军。则不得为签丁之计。只为搜括于本府所属民。而近年以来。奸伪日滋。谋避军役之弊。日以益甚。良民子枝托迹各营门。巧作名目。图免军役。 朝家定式申饬。非止一二。故本府必欲依事目举行。则关文移牒纷纭沓至。使不得任意抄定。虽以今年岁抄言之。各㨾杂颐物故代定。殆过千馀名。无以填充。而昌平军额四十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6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6L.gif)
一。明礼宫折受渔场甫乭。在于顺天,乐安,兴阳接界之地。当初折受之时。则只令收税于折受境内捉渔船只。而往来渔船不无横侵。其为弊端。罔有纪极。而近年以来。纪纲解弛。所谓导掌全无畏忌。出没于三邑境内诸岛渔村。毋论船只大小。属处有无。勒徵税钱。惟意所欲。尽归其囊橐。同宫上纳则不过十分之一二。此实遐方痼弊矣。顷因新颁事目。此等折受处。当罢与否询问之际。略将同宫收税痼弊。胪列于成册中。使道以 启闻变通为题。故同宫导掌不敢收税。还为上去矣。自同宫呈于备局。行关使之依前收税。又以本府下人差定色吏。方令收税上纳是乎所。春间 朝家变通。出于轸念海民之至意。同宫折受弊端亦系海民难支之一道。故为其地方官者。一依 朝家节目。论报营门。至于状 闻之境。而亦知委于浦民。勿 令纳税。则 朝家处置。似不可不革罢。而旋因同宫一张呈状。反为行关收税。 朝家命令。朝夕变改。不但奉行之为难。失信于民。莫此为甚。宁不如初不变通之为愈也。至于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7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7H.gif)
一。户曹盐盆船只破亡之类。自该曹使之成册查报。以为直为代定之地。此岂但解沿海民之至冤。实是导养和气之一道。而代定之令。尚未下来。税米捧上。例在此时。何以处之是乎乙喻。指挥行下为齐。
论时弊诸条(在顺天时。有卿宰勤请。故有是论。而不知谁某。故类录于此。)
伏闻良役变通。今方举行云。其已至何境耶。辞退之日。累承勤教。迹虽在外。一念未尝不耿耿于斯。而才识鲁莽。智虑浅短。固不敢容喙于得失可否之间。盛教丁宁。有难孤负。或与邻邑守宰反复商确。或与境内品官探问物情。略将一二管见。列录如左。此岂足为轻重于大变通之政。只欲备采荛之万一焉。即今变通之际。有甲乙之论。其一则结役也。其一则设厅也。以结役言之。则弊端无穷。决知其不可成。欲言其弊。其说甚长。虽欲行之。不可大同。随其便宜。容或为节目中一事而已。至若设厅则似有可行者。请试条陈焉。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7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7L.gif)
一。分排之法。有十分难处者。自良役厅审覈各营门各邑一年无名所捧及冗杂需用。必欲句管划给。一如京各司区处。则其间有捍格不可行之患。各营门之物力多寡。各邑之礼约不均。万无核实之理。虽以今番成册言之。或有不以实数者。或有全不举论者。若一切究覈其实状。非但有伤事体。适足致骚扰之端。今计莫如自良役厅分排不足之数于各道监营。使监司参酌监营及兵水营及各邑形势。次次分排。未知如何。
一。分排兵水营及各邑之际。监司有难擅断者。以列邑言之。人民之多少不齐。军额之多寡不均。或有物众而军额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8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8H.gif)
一。各营门各邑累经凶荒。物力凋弊。即今形势。常患不足。今又排定曾前所无之数。而不善区处其策应之路。则非但有难支之势。亦将有凭藉其间。别生弊瘼之端。此则监营使各邑自量其充数之道。各随其邑俗之便宜者。条陈营门。曰可曰否。择其十分无弊镇长可行者。别立条目。永久遵行。未知如何。
一。既令各邑随其便宜。使之充数。自 朝家别为条科。必先许变通之道。然后守令可以奉行无窒碍之端。变通节目。以下诸条是已。未知何如。
一。以民结杂役价作钱充数一款。虽不可谓通行之规。如沿海各邑柴炭踊贵之地。则或不无柴作米之规。计除一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8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8L.gif)
一。御营军禁卫军。皆是守卫亲兵也。 朝家顾恤之道。虽与凡军有异。而间四五年上番。立番之时则优给料米。当今身役之最歇者。此为第一矣。每名资装保人一名。移定他役。未为不可。如以全然汰减为虑。则上番之年。依漕军例每名给复一结。未知何如。
一。如冒录幼学,忠义,閒良,校生,院生及纳米免役。礼曹免沟。种种名目巧避军役之类。 朝家每令汰定。而比辈皆是良民中饶足有力者也。百般图免。扇动谤言。故为守令者亦甚厌苦。 朝令之下。废阁不行久矣。此辈之情状。固甚可恶。而第或自称幼学。或称勋府后裔。或托迹校院。一朝汰定军保。则郁抑冤闷。亦人情之所必至。至死谋避者盖以此也。当此大变通之日。此类不可不一体釐正。而事贵适时宜。政必顺人情。然后庶无拂逆之患。使各邑从容查正。得其实数。而自本厅别作名目待之。与閒丁之类。略示间隔。使不失渠辈平日行身诸节。如北关之亲骑卫西关之在家军官。而受布一疋。使各邑以充其划送之数。未知何如。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9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9H.gif)
一。所谓闲良。即饶富中庶之游手操弓者也。此辈一朝担当无前之役。则虽其名称与閒丁有异。既已受布。则蚩蚩而至神者。又必生巧避之心。自 朝家既有变通之举。则先为激劝之道。慰悦其心。然后可无驿骚之端。自有趍赴之心矣。此类使各邑釐整成案。如官军官例而属之该邑。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19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19L.gif)
一。自本厅若欲行此法。则立法之初。当先杜其冒滥之弊。以州府郡县参酌定额。随阙随代。磨勘于本厅。试才之时。一遵额数。使各邑无敢操纵。则閒民无临时滥杂之弊。守令无夤缘染指之端。此法若行。则无搜括签丁之劳。而有缓急可仗之实矣。未知如何。
一。近来私贱隐避上典。饶居富实者。即一良民。而自官充定军役。则辄以私贱图免。且沿海诸邑。则户役最重。故或托迹校院。或附人吏各厅。只纳数斗米。夤缘图脱。便作无故閒民。而良民之受布者则贫残无依之类。亦不得免焉。同是一视之民。而苦歇悬殊。此类择其富实者定为名目。既谓私贱则与良民有异。收布之时。参酌减数。如水军正兵合得保例。而收捧以充其数。此亦不可不定额。未知如何。
一。各邑纳布于各司者。衙门甚多。所纳之数。多寡不齐。多纳衙门则通融作驮。故驮价之收聚于居民者不多。而如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20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20H.gif)
一。自本厅揔计一年应下之数。以其不足之数。划送各道之际。不可不稍存赢馀。以备水旱缓急不时之需。上纳时驮价及各样情债杂费。亦不可不一体釐整磨鍊。京衙门各道监营纳二疋者及兵水营纳三匹者。皆为减定一匹后。其所减之数。以各样别变通名目。推移充数。划给各衙门之际。一依近年凶岁遇灾灾减例。或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量减划给。以观其前头利病。驮价情债。若用山郡大同例。计减于元数中。则尤为便当。而揔以计之。厥数不訾。自本厅既减一匹。又当驮价情债之数。太为损上。势难支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20L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20L.gif)
一。凡此军额定数。自是 祖宗朝定法。今日变通之政。盖因法久弊生。出于万不获已之举。而当于法度中。略加弛张而已。各样军额色目。一依旧章。无少更改。随阙代定。必遵前例。而只减其所纳之数。以为大同均平之法。则曾前役名之苦歇。必无趍避之端矣。且各营门杂色军兵。本无定额。随其投属。逐岁增加。此亦以即今见在之数。定额作案。未知如何。
一。凡此胪列条目。皆是局外论事。自多疏漏之失。且各道各邑风俗格式。有不可一例论断者。顾不足为大同通行之规。故今姑以一邑京外所纳军布实数及驮价情债各样名目。条列如左。非敢曰逐年应行节目。不过论其大略而已。自本厅量减之数。不能填充。则京衙门经费。决有不敷之患。各道分排之数。若或过多。则方外策应。必有难支之势。各样名色变通之际。必须体量事情。曲尽其方。然后民情可悦。食效可期。至若驮价杂费。则本无定式。为弊滋甚。试以常年各样军布当捧之数及杂费应费之数。参酌定式。勿论京外正案军与各营杂色军。通计磨鍊。良人则
华斋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421H 页
![](https://c.cnkgraph.com/kmdb/0994A/ITKC_MO_0994A_B064_421H.gif)
一。各邑京上纳军布。自有番次期限。虽以水营各镇浦入防军布言之。邑规不同。或有一时收捧入送者。或有逐朔收捧入送者。驮价杂费亦依元木收取。而今若别为定式。驮价杂费通京外一体磨鍊。区别多少。则必须一时收捧。依数分俵。然后可无掣肘难行之端。至若每式年各色军名改都案情债。则每名收钱数钱。陪牌价则各邑规例。或自不同。而收敛于军民者。什常八九。此亦不可不釐整。未知如何。(改都案情债则每名一钱式收捧。陪牌价则使各邑因其流来邑俗。参酌定式。则似为便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