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退庵集卷之七
退庵集卷之七 第 x 页
退庵集卷之七
 附录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5H 页
行状[朴来吾]
故处士退庵权公讳重道字汝行。安东人。权氏远有代序。上世有讳幸。本姓金氏。鸡林王者之后也。甄萱之乱。佐丽太祖有功。赐姓权。官至大匡太师。其后子姓蕃茂。终丽四百年。蝉联袭庆。而中有尚书仆射讳守洪。兵部尚书讳子舆。都佥议政丞醴泉府院君谥文坦讳汉功。大匡右政丞花原君谥忠宪讳仲达。连四世尤著。入 我朝有讳曰金锡。荫仕典狱奉事。始居丹城。因为县人。于公为八世祖也。后二世有讳曰逵号安分堂。其学以潜修静养。求志讲道为本。不求知于人。而末乃以遗逸除 陵署郎不就。五世祖讳文任。受学于南冥曹先生之门。文章经学。为一代所推。连捷大小科。官至成均学谕而卒无子。以其弟 赠参议文彦第二子洚为后。洚以孝著于乡。南岳李先生题其墓曰可比于古之笃行君子云。曾祖讳克泰。本洚之子而为洚之第三弟涵之后。祖讳鋿。考讳德辉。克趾先美。世有文行。而卒皆沉埋不振。人共惜之。妣长水黄氏。古贤相翼成公讳喜之后。靖国功臣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5L 页
判尹长原君孟献之五世孙忠义皞之女也。公生而姿容娟好静秀。幼而性质温柔笃厚。且其孝友天植也。孩提有识。昕夕不离父母侧。与群弟游。和愉备至。时作莱子弄雀戏以悦亲。见者奇爱之。八岁入小学。不待劝督而日有课限。准而后已。于爱敬隆亲之道。无不尽其职分之所当为者而致力焉。至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即其日用间馀事也。每日晨兴。随尊长谒家庙如仪。举止逊雅。有成人仪度。人皆谓童年学习之效如是。异日所就不可量也。年十五六。遍观经史子集。随处刃解。文艺阐发。而不喜为塾士章程业。盖其最初着意于文学者。在此而不在彼也。丁丑南岳先生自关北移配于湖之晞阳。公负笈往从之请学。李先生嘉其志业超常。问曰汝熟读论语乎。此乃圣人开示后学切要之言也。因改授论语而后转及他经。凡所教诏。皆穷理修身为己务实之事。公辄言下肯伏。益加勉励。随事问难。特荷诱掖之眷者有年矣。李先生蒙 恩归乡里。讲道于花山锦水之阳。公不远半千里程。时时往拜。讲质如初。而第以二亲在堂之故。不得数四月久淹也。且进拜既不易得。则辄修书替候。未尝以时月间断。而别纸所禀。或以庸学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6H 页
附注中疑处而质之。或以礼家本文中漏节而告焉。且劄录其丈席垂答之书。要以资己益而开群蒙。则公之平日尊师之义卫道之意。至此而益深切矣。甲申公闻师门寝疾之报。急往诊候而归矣。不幸凶音后至。公为位而哭。服之以心制三年。三年内匍匐之行。奠赙之仪。必先于人而无阙焉。逮夫终丧之日。公适有身病而不得发。伏枕而强缀告由之文。亲赍供奠之需。遥托同门友金公圣钦而替行之。叹曰小子素乏一体奉事之诚。致有今日。此乃没世难泄之痛也。病已公趁往锦阳。进拜密庵公栽。密翁即师门贤嗣。而学𧗱德望方为一世重。公陪话数日。欲修旧礼而递事之。密翁曰辞。君于余有弟兄之义。今何乃尔。其所规警之勉谕之者。有古君子厚德之风。公心窃佩服而归。每以未得源源相随为恨。戊子先公遘疾。累日不瘳。公色忧心焦。昼宵不解带。调剂靡不用极。而不幸至于大故。公水浆不入口。柴毁几灭性。母夫人深忧之而废食。则公不获已强进𩜾粥。襄祥二仪。一遵家礼而无替焉。乡党咸称其善居丧。制毕公绝意世务。惟备养慈闱。问寝视膳之暇。退辄闭户静处。诵读不辍。而至于义理深奥处。特加研赜之工。尝以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6L 页
为四七理气之辨。学问大原。唯我退陶先生已定之训。实为百世不惑之文。则后学之所当体认而发明者亶在于是。遂乃推本天人性命之原。质以平日所闻于先师者。而寻条逐节。期于契悟。或有疑义之难解者。则以书往复于同门旧僚。互相论辨。必透其真的可据之地。且如格致内外之论。涵存同异之说。至发于朋侪问答之间。则公必为之审听两造之辞。旁求参伍之验。虚心博采。要其至当之归。窃观公之所说许多道理。自有条贯脉络。而于人之言。亦有所尽其意者。谁敢曰自是己说而直任胸臆之所裁乎。日息山李公万敷。与公论理气诸说。大加称赏曰汝行学问。极其弘博。当为半岭儒宗云。县南十里许。有芦山旧庄。公取其地幽而势阻。别搆数间草屋。以为隐居讲学之所。扁以退庵。而记之曰禄利之诱我则退后而谢之。物欲之染我则退后而涤之。因以自号。养志修道。有轴薖终老之意矣。壬寅春。公奄遘痘疾。症甚危笃。顾谓诸子曰吾年已四十馀。死无所憾。而但不得终养老亲。此不孝也。汝等勉之。勿废学业。言未讫而卒。即三月十七日也。距其生 肃庙庚申。得年才四十三。吁短哉。讣闻之日。远近素相与知识。莫不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7H 页
嗟惜。而言南州处士亡矣。是年八月某日。葬于芦山酉坐之原。配载宁李氏。淑美明秀。闺范备至。后公几年而卒。祔公墓。公有三男二女。男长曰衡。次曰佾次曰任。女长适李时复。次适卢佶。皆士人。衡娶居昌慎氏生二子。曰宗汉,光汉。一女文斯璞。庶女裴东烨婿也。佾出为公之弟重吕后。任初娶晋阳河氏。生一子一女。子曰明汉。女婿即全宅溟。再娶星山李氏。生一子三女。子曰柱汉。女婿即李景礼,安宅揆,李有极也。李时复有一子东灿。卢佶有一子义国。宗汉娶陜川李氏。生一子一女。子曰复枢。女李思一。文斯璞有一子尚穆。明汉娶晋阳河氏。生一子曰锡枢。方今两枢各有子。其馀内外曾玄总几人而年皆幼。玆不细录也。于乎。公生于典训之门。早知趍向之方。且从贤师友游。前后十馀年间。见识博造诣深。日讲圣贤之书而穷其理。时习圣贤之学而存乎心。则公之所以自修而实践者。其工为如何哉。惜乎。天不假年。中途而仆。使其平生志业。未得究竟而止。玆岂非世道之不幸。而后人之长恨也。公雅性不喜著述。秪有略干卷藏于家。其曰洛闽言敬录。即裒集宋朝诸贤之说及敬字处。汇分类别。各有条目者也。其曰锦阳记善录。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7L 页
即追记先师之言行事实之得于平日燕侍之馀者。以寓羹墙之慕深矣。其曰芦山自警录。即掇拾古圣贤遗训之切于受用者。以备观省之资。而亦为牖后之道也。其曰师友间往复书牍。片言只字。无非讲道论礼之语。而他不及焉者也。若其他诗文杂著。亦莫非陶写性情。言意俱到。而无一雕篆之句钩棘之篇。则公之襟怀趣尚之拔于流俗者。槩可想矣。于乎。不佞后生也。昔在龆龀时。闻先辈长老论当世宿德之士。咸以公为称首。而因历举公实行之著于外者甚悉。盖公之居家也。慈颜悦豫。诸弟恭和。妻孥安而乐。宗党亲而睦。以至仆隶邻里之属。俱得其欢心焉。此莫非自己奉御之道。各尽其宜。而上下厌服之致也。及其奉祭也。必前期而齐沐整衣冠。鼎俎之具。笾豆之品。躬自监视。务从礼洁。而供奠酌献之仪。一依古礼而行之。且念其外氏家贫而弱。特竖忠义公墓道之碣而贲诸幽。备四节供献之需而助其祭。此盖不违慈氏之命。而推内报本之诚亦至矣。若其自养之道。轻暖之非我足也。刍泰之非我悦也。节以制用。俭以律身者。此盖传家儒素之风。其来也远矣。且公之平生操履。端方清慎。口不到声利之场。身不离容思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8H 页
之界。见人淑慝。无长短心。遇事荣辱。无好丑心。闻他赞毁。无喜愠心。塞祸于微。养福于雌。而时有访我者叩我之门。则亦必随遇应接。形和意款。而一不用彼人地处而有差殊观也。此皆凡人之所难。而在公为常节也。凡玆数条前闻。固不必为公飏之。而第念公之弃斯世。今一甲子周矣。星霜屡易。典形寝远。则世之闻公之风而恨不炙薰者。岂可知而不传。而终湮没焉已乎。惟幸君子之泽。有不斩者存。孝子慈孙。克守先业。人有纯悫之味。世有谨厚之称。则意者天理之所以啬公者。其将礼其后欤。近者公之孙明汉。持其家藏遗录来示余。要余置一言其尾。噫述事表德。孰如亲子及同门友论撰之备。而顾此衰朽之笔。安敢复为之说乎。然而两家世好之谊深且久。昔公之葬也。吾先子作诔章以哀之。感念畴曩。义有所不敢辞者。遂乃考据前状。末附己闻而叙次之。以待后之立言君子之裁择也。岁甲辰六月日。凝川朴来吾谨状。
墓碣铭[金圣铎]
葛庵李先生之门。学者多矣。文学丹丘权君汝行其选也。君讳重道。汝行其字。永嘉人。永嘉之权。皆祖高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8L 页
丽太师幸。至今赫舄繁衍。为东方大族。六世祖逵号安分堂。以遗逸拜 陵署郎不起。是生四子。第三曰文任。成均学谕。从南冥曹先生游。以经学见重。第四曰文彦 赠参议。是生四子。第二曰洚。李先生表其墓。以为可比古笃行君子。出为学谕公后。第三曰涵无子。以兄洚第二子克泰为后。于君为曾王父也。祖讳鋿。考讳德辉。有行谊。四世皆隐德不显。妣长水黄氏。判尹孟献之五世孙忠义卫皞之女。以 明陵庚申四月十六日生君。幼端秀颖敏。举止异常儿。未成童。已通经传大义。每日晨兴。定省父母已。随尊长谒祠庙如仪。乡人咸称其夙成。丁丑君年十八。闻李先生自关北移配晞阳。即负笈往从之学。先生嘉其志。首授以论语。凡所教诏。皆古人穷理修身为己务实之事。未几先生蒙 恩放归。讲道于花山锦水之阳。君又不远五六百里。往来请益者数年。先生之子密庵公亟称君文词典雅有步骤。及先生没。君痛失依归。为心丧三年。自是杜门静处。益究心大业。不以科名进取掇意。尝以为四七理气之辨。学问大原。而自退陶至于师门。所极力讲明。大有功于斯道者。尤在于是。沉潜玩索。期于契悟。有疑则以书往复于同门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9H 页
知旧。要以不悖师说为主。息山李徵士万敷尝与君论理气。大叹异之。左右亦莫不耸听推服。所居有武夷芦山之胜。君就其中缚茅屋。扁以退庵曰禄利之诱。退后而谢之。物欲之染。退后而涤之。因以自号。盖其意退然将终老焉。君性孝友。先公疾病。君日侍汤。不解衣不就枕。及丁忧。袭殓诸节。一遵家礼。既成制。啜粥寝苫。羸毁柴立。以母夫人命。乃始强食疏食。以顺其志。是时三弟未长。君抚爱劝课。卒为谨敕士。壬寅春。遇痘疾疾革。顾谓诸子曰吾年逾四十。死亦何憾。惟不得终养老亲为痛恨。已又勉戒以学业。言未卒而逝。是三月十七日也。享年四十三。用其年八月廿九日。葬于芦山卯向之原。君娶载宁李氏。郡守潚之曾孙信亨女。生三男二女。长衡醇谨有行。次佾,任。女适李时复,卢佶。皆士人。初李先生之在南州。从游之士。有昌原金尚鼎。晋阳曹锡基,姜汝宽。李台老及君若而人。而君年最下寿最短。然南方之人。至今称说君不衰。使君天假之年。以充其志业者。庶几于师门有赖哉。不幸短命。惜哉。君所著有芦山自警录,洛闽言敬录,锦阳记善录及诗文若干卷藏于家。铭曰。
郁彼芦山。睾如其阡。贤士之宅。有屹贞珉。我铭以传。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89L 页
贤士之迹。丙寅三月甲申。闻韶金圣铎撰。
墓志铭[柳致明]
师弟子之义。比于父子君臣。然师不深于道。弟子不诚于学。有至者否也。退庵权公。南方之学者也。尊事葛庵李先生终其身。可见其诚之至。而非李先生亦莫之致也。始公有志。未知所就正。年十八。先生自关北移配晞阳。公即禀先公。儿学不知方。今天幸惠明师。愿从之游。先公曰诺。小子未可遽进。吾且为尔先容。遂行以礼请教。随即资公以送之。公喜得所归。先生亦乐为之教。自读书讲义。致夫为己务本之事。慥慥也。及先生蒙 恩归田里。愈请益问辨。千里不绝。殁则心丧之三年。益推平日所闻之旨而讲明之。心悦诚服。有寤寐而羹墙者。既又决己于先生之不见伸也。撤举业结茅芦山之奥。而扁以退庵。盖以身殉之而不悔也。非信之笃不能也。公讳重道字汝行。高丽太师幸之后也。在丽奕世公相。入 我朝有奉事讳金锡。始居丹城。二世讳逵以遗逸徵为 陵署郎不起。号安分堂。生讳文彦。以孝 赠工曹参议。生讳涵。子出后兄子讳克泰。寔公曾大父也。克泰生考讳洚。有笃行。其考成均学谕讳文任。有经学。于参议为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0H 页
兄。既世有令德。为南方望族。大父讳鋿。父讳德辉。妣长水黄氏翼成公喜后忠义卫皞女。公生 明陵庚申。幼静好端秀。孩提有识。不离亲侧。与群弟游而和。见尊长晨拜庙。随而参谒。受小学必准程课。仿而行之。既成童。通经传大义。戊子丁外艰。遵礼制。羸毁柴立。母夫人为废食饮。公强啜以顺旨。拊视诸弟。勤于教诱。皆以修谨称。壬寅遘痘。临绝惟以不得终养为痛。遗戒勉子弟学。葬芦山之向卯原。享年四十三。配载宁李氏信亨女。郡守潚曾孙。三男衡,佾,任。佾出后。二女李时复,卢佶。衡二男宗汉,光汉。任二男明汉,柱汉。曾玄数十人。公既从李先生之久。以所讲验之身心。俭以律己。恭以处人。化行于家而仆隶邻里俱得其欢。口不道声利。心不贰毁誉。惟蚤夜孜孜。有洛闽言敬录芦山自警录。足以见进修之实。又有锦阳记善录。得于燕侍之际。而庸代书绅者也。其他诗文杂著。亦皆陶写性情。无不泽之于道。而当时以善于文学见推。又可验夫天才颖拔云。铭曰。
幼而有则。长而志学。得于天者笃耶。敬恭若神明。服习若章程。求于道者诚耶。仁人之藏。陟彼之冈。其勿毁伤。甲辰启蛰节。通政大夫。前行司谏院大司谏知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0L 页
制 教柳致明谨撰。
挽[李栽]
若士有志尚。早从先人游。已能了枝叶。更欲穷源头。遥遥湖岭间。几度来相求。中间人事变。相望但悲愁。前年东入海。访余花山陬。留连不忍别。情意何绸缪。临分不尽意。颇遣札翰投。欲善心无厌。求益意转悠。文字有波澜。时时豁昏眸。馀生谅无几。日夕望交脩。人世何倏忽。一朝隔明幽。残喘尚支离。少壮胡遽休。俛仰怀畴昔。泪落不能收。闻有四男儿。往往气窥牛。庶几绍遗绪。慰此心烦忧。
挽[权德秀]
门馆悲缠已卅春。吾侪会合杳无因。异时北学谁先者。来日东平不见人。回雁素书传绝笔。举幡遗恨泣明辰。西南讲道应馀馥。留付贤郎勖后尘。
挽[金圣铎]
锦水门墙昔钻攻。从君磨切起颓慵。当时共勉乌头力。此日偏伤马鬣封。南国高名留教铎。西州旧迹泣寒蛩。山河别恨仍千古。欲写哀词泪满胸。
挽[李复焕]
丹邱有处士曰权君重道汝行也。生而其质温雅端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1H 页
悫。性勤而志锐。多聪明好读书。甫弱冠。从我先大父学。时先大父遭世祸流迁。汝行辄到处随之。不以家贫路远而自沮。其见识操履。往往有人不可及者。及我大父即世。汝行痛失依归。益自饬励。以发明乎所尝传受者。扶护斯文。是以傍近士友倚以为重。凡有事于学舍。必以汝行主其礼。若使长其年充其志。将必卓然可立者。不幸以痘疾夭死。时年才四十三。呜呼惜哉。余与汝行少小相从。情谊甚厚。昨岁冬。余与从弟韬仲因事南下。与汝行数日从游。讨论疑难。出入今古亹亹也。既还汝行又以书更申前论。缕缕千馀言。无非推明理气之原。而于浅陋之说。多示印可之意。毋论其从违如何。其谦己虚受之量。亦不易矣。思欲与汝行更致商量。而汝行不可见。此尤重可痛也。汝行殁未几。玉山申徵士又以疾不起。天将尽夺吾党之有才学者而已耶。泉下人间。不甚相异。则汝行必与之相追呼相切磋而不悲其早亡矣。独我后死孤存。无与晤语。悠悠此世。将何以为怀也。于其葬也。病且远不得临穴永诀。遂缀之以不腆之辞。辞曰。
识博而行愿。其得于学者敦耶。礼赋而啬报。以待其子孙者厚耶。长逝者昧昧而无知。徒令有知者。嗟兮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1L 页
悲兮。
挽[曹锡基]
葛老门前早立雪。心专为己学孜孜。功深敬义人谁识。行笃家庭世共推。识面清源函丈日。倾情阿岘会朋时。身婴重疾违临穴。题挽空教涕满颐。
挽[权答]
学问渊源正。家庭孝友敦。荒原惊宿草。颓景泣春萱。梁月疑清范。琴樽忆绪言。神交付冥漠。题挽涕留痕。
挽[卢世宝]
鱼游当日早从师。迹躏玄关第一步。如何命蹇又无年。馀恨人间春未报。
挽[朴思敦]
葛庵门弟子。安分后玄孙。四十三而化。斯文已九原。
挽[金圣运]
一声叫叫问苍天。可惜吾君隔九泉。他日行能惟叔度。异时期待即颜渊。岭南文彩真儒数。江左渊源正脉连。怅望丹山空凤穴。葛翁道绪更谁传。
挽[权大铨]
痛哭吾宗失此人。如今无复见仪纯。心专谢室薰兰日。学阐程门立雪辰。才可有为天反废。仁而未寿命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2H 页
还迍。牙弦已断知音少。回首新阡泪满巾。
挽[李佖]
葛翁门下久周旋。卫道深诚自妙年。气宇真淳谦是主。工夫笃实敬为先。微垣忽见星沉彩。岭海还嗟士失贤。痛矣斯文今寂寞。可堪回首泪如泉。
挽[朴垕彦]
醇儒资品得贤师。修省工夫大有为。万里归骖中道止。伤心非独关吾私。
挽[河世应]
早岁抠衣葛老门。始闻为学在操存。工加研索分毫缕。识透高明见本原。老去相期金断利。秋来遽抱玉埋冤。前春一札犹留案。入眼时时泪自痕。
挽[姜老星]
骏马昂庄渥水边。燕金当日不曾悬。子渊早夭冥斯理。东野终穷诘彼天。那忍山阳愁短笛。不堪江树锁寒烟。庭前赖有孤兰茁。馀庆由来倘可绵。
挽[朴经一]
葛庵门下早知归。传得斯文旧钵衣。陋巷春风今寂寞。芦山寒月影依依。
挽[李润庆]
退庵集卷之七 第 192L 页
青年讲业大贤门。正脉期探洙泗源。好学平生敦性理。养真半世乐丘园。孝心共说天攸赋。儒雅争钦道所存。不料斯文今日丧。士林嗟惜更何言。
挽[河大观]
慈详恺悌貌如心。早岁高标挺士林。尚友圣贤恒对越。依归函丈几沉潜。操存肯使中心放。戒惧常如上帝临。北学已能探至宝。南还犹自服徽音。工程益向心身笃。践履颇为远迩钦。观也猥承邻盛德。望之奚趐仰高岑。屏间圣像常尊阁。栖息贤祠几盍簪。和雪常蒙遗宝唾。袭风每觉爽尘襟。方期秦疾神其佑。岂意文星彩忽沉。抱未有施谁不惜。仁而无寿理难谌。忍闻脩夜空埋玉。难睹顶门更试针。题送哀词违执绋。追思平昔涕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