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书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9H 页
答李密庵(栽)
景慕道义。瞻望门墙。十馀年来。此情尤不能自已。而昨夏一进殊草草。未得从容侍教而归。私心极以怅恨。但自觉向来疑难。袪得四五分了。岂胜感幸。每欲敬修尺纸。小伸下怀。而家贫路间。颛伻未易。寻便转达。亦难如意。秖因亲旧自花山来。未尝不询扣动静。而稍慰向恋之诚也。不料曹君国龙。袖传四月十三日下赐书。盥手开读。教意勤至。自顾晚生。何以得此于门下。重甚感悚。不知容措。第审荐遭丧戚。老境尤易伤损。无任惊虑之至。窃以天时向热。伏惟道养有相。体气万福。清寒计活。重以凶俭。箪瓢屡空。比来尤甚。每闻之。不得不喟然伤叹。伏想吾文丈乐天安分。不以此改其所自乐也。相一合下愚拙。事事不及于人。惟少小读圣贤诸书。不无感发于中心。幸又年来。断置科业。庶可以专意着力。而穷里奉老。兼以积病在身。不得真实做去。光阴不住。而志业日颓。恐无以自见于先生长者之门。每一念及。愧汗浃背。春初。奉息山李丈。及若干士友会道院。讲近思录。颇令人有开发处。亦有些论辨未定之语。切欲仰质于座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19L 页
下。而今未暇录呈。早晚当一一面禀也。大学不倍一句。李友大游。作不倍于上看。鄙意亦以为然。近复寻绎。则不倍恤孤之意。似甚稳顺正当。已以此意相告。而未见答札。不知渠亦转得初见闻。以此一句。论禀座下。故敢达。且有近日看书晓不得处。及与诸友论难若干条。并为仰禀。伏乞细赐诲谕。以牖昏蔽之见。千万颙俟。
与李息山(戊戌)
窃以孟秋犹热。伏惟道养有相。体气万安。今年人事。恰是一番乱离。寻常邻里间。有累月不闻问。况数舍之地耶。月前始转闻。几杖还寓城北。与致重相从。大槩平安。稍以慰幸。前书末诲谕之意。甚至感叹无已。伏想进德玩理之工。不以忧患而有所间断。而相一本来慵懒。今年春夏。则奉亲调病。奔窜忧畏之外。绝不得一意着力。虚过好个日月。伏叹。近世一种似是之学。病根全在看理气不透。毕竟做得秖是改头换面。假真售伪之说。而唯其人文章节行之名。足以眩曜一时耳目。故惑世误人尤甚。圣学渊源。几至断绝。大抵理气二字。为学问生死路脉。极精极微。不容毫发差谬处。吾道异端之分。亶在于此。此而一差。馀无足观。比来看得此意思。明白痛切。长忧永叹。中夜不寐。欲以一语。仰质于门下。而亦未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0H 页
之果。殊郁结无已也。警心文字。其时适挠。不暇细看。而因远役奔寓。茫不知藏在何册里。搜出不得。当俟得还纳。因以浅见仰禀。而大槩条约。别无可议。序文太支离不的当。末稍以诚字归结。果有些病脉。向时执事之往复得正。果为有功也。此间蔡生允佐。即汝范兄长胤。颇有文行。顷日书来。有依归于门下之愿。甚可佳尚。他日倘进。幸奖劝之也。
与李息山
病伏杜门中。此月初二日下复手札至。伏读数过。辞意勤眷。况兼寄示格物说一纸。此实盛德雅量诱掖后进之意。而自顾浅识。有不敢承当。中心感愧。无以容措也。今日立春气至。伏惟静养道体。多纳福祐。且稳栖山房。有读书玩理之乐。而冰泉雪岳。有以助十分真趣。区区亟欲趋拜于教席之末。获瞻馀光。而去月添得寒疾。弥留至今。末由扶曳进去。伏叹伏叹。贤胤冠时胜集。因瑞一备闻。可想威仪礼貌之盛。益恨此身不得为座末人也。格物说。考證详备。语意明白。令人盥诵敬服。但注中极处吐。终有不释然于私心者。别纸具禀。以备吾文丈之取舍可否。伏望俯览如何。此是义理精微处。末学有难僭易论辨。而既有所疑。不容隐默于座下。敢此冒达。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0L 页
幸赐谅恕。而更贻谆复之教也。贱质合下疏卤。事事不及人。唯少小读圣贤书。不无感发于心。而汩没科业。未能专一。年来。幸得断置此事。而病故连仍。亦未能真实加工。块坐穷山。疑难满肚。所以向进门下。有些仰禀。今承奖谕太过。惭惧增赧。不觉汗出。然因此而惕虑奋发。不至枉过了此生。则丝毫皆吾丈赐也。岂胜感幸之至。瑞一得亲几杖日久。想蒙善诱之力。渠本好气质。又入于炉鞴中。岂不鍊得精耶。逼岁当归。归能道所闻于函丈者。此何异面承德言。而向日未尽之恨。亦可粗偿其万一。企幸。新正迫近。伏祝履端吉庆。德业日新。
 
穷至事物之理者。言格物也。欲其极处无不到者。言欲其物格也。盖言其有恁么工夫。欲其有恁么功效也。致知注亦然。推极吾之知识者。言致知也。欲其所知无不尽者。言欲其知至也。是以下文注。有曰。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既辨格物注。则不当傍引致知注为證。而细观两注。语意同一法例。且并下欲其二字。其义尤似晓然故也。补亡章亦曰。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以释格物。而末又曰。众理之表里精粗无不到。以释物格而已。未尝以极处无不到。释格物也。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1H 页
又窃思之。则欲其极处()。无不到者。吾心去到于物理之极处也。欲其极处()。无不到者。众理之极处。随吾所格而无不来到也。()两吐。有心到理到之别。则其是非得失之相去。岂不悬绝乎。盖格物者。穷究乎事事物物所以然所当然之理。期至极处了。故虽以极处无不到。通作一义看。亦似无妨。然细究无不到三字。则语意顿别。况篇内既言无不到。以释物格者非一二。则何独于此注。别作格物看耶。且既曰穷至事物之理。则释格物二字。详尽无馀欠矣。若添以无不到。则恐近于架叠为说也。
与李息山
顷进。不得稳诲而归。至今有怅慕之怀。即辰暑雨。静养道体何如。每拟一纸修候。而汩没久稽。伏恨。南寺陪晤之愿。尚今未遂。盖缘病躯。当暑添苦。力难起动。而累次乖负。恐或得罪于座下。为愧惧不已也。吾南沥血之举。迟滞至此。疏首家有故。势不得不已。而后时不及。恐非陈情道理。极叹。李润身疏。发明认气为理之语。而以发者气。所以发者理。解之。诚极可笑。此说泛看。似或近理。而许多病痛。尽在此里。盖改头换面。阳儒阴佛之说也。近观栗谷本集及圣学辑要等书。其论理气诸说。无一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1L 页
与晦庵退溪合。而分明是作用为性之学。吾辈所当痛斥而明辨。况彼既直举庚寅岭疏。恣意侵诋。尤可痛叹。此是学问之大根本大头颅。于此一差。则馀无足观。伏惟吾丈任斯文之责。不可无一文字针破顶门。幸望留念。以惠后学如何。一时之求伸不可望。惟藏而待之。庶几无愧于后世之君子尔。相一愤忧所发。有些辨说。别纸录呈。而缘自己见识未透。有欠明白痛快。其下字造语。多有不中理处。特加消详而斤削改正。千万颙俟。然有近僭率。幸须秘之。勿犯人眼也。
答李息山
数日寒威比紧。伏不审服中道体动静何如。月望下札。谨己拜领。并前书二纸。示谕甚至。自顾贱末。何以得此于座下。极感且愧。不知所谕。而忧病汩没。未即修敬仰报。伏罪伏罪。处穷居贫。常时粗识其义。而当督责四至。自尔关念。有放不下处。今承诲勉。当加意着力。不至坠堕了也。盛稿重被索还之教。而爱玩不忍释手。为此誊置计。虽蒙诃责。有不敢辞也。海翁遗文。顷年在洛时。闻药岘新刊一本来。而不得见。为恨。今又传到燕几。早晚庶得一请过眼。平生景仰此翁节行。若卷中人。今闻其见理如此。尤可叹尚。李公健所著。题目甚好。虽不见其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2H 页
文字。而可想其所得。然其立言造语。果皆一一无病否。李斯文丈。尚未承颜。常有愿拜之怀。见时想多异论。而恨未得窃听于座末也。山寺陪晤之期。缘冗病两甚。尚此差池。私切罪叹。然腊月望前。可得遂计。当不卜日直进。如下教所示也。
与李息山
窃以岁暮穷阴。伏惟静养道体神相万福。秋末面诲。不成从颂。经年恋慕之馀。所以禀问者何限。而都不得小展。此来又漠然孤坐。瞻想门墙。尤不任向往之诚也。相一离亲远宦。心肠迫郁。亡妻祥期在春初。而亦不得由还。痛怆之怀。无以自抑。奈何。合下病躯。宁日常小。且长安积雪。极难温摄。拥被呻吟。宁有一分心力可及于几案工夫耶。窃恐因徇颓塌。仕学两件事。俱不免半上落下。而虚过了好光阴也。伏惟燕几閒静。日有读书玩理之乐。且吴兄在邻。有讲论之益。耸叹耸叹。明儒辨论。果已著为成书否。此间间因士友来访。得闻时学所尚。且见近世诸集。殆将百歧千派。而细究其归结。则皆主张气字。不免为葱岭模样。但其说附会隐覆。疑似难明。所以为害。比阳明,白沙为尤甚。而举世靡然也。此亦系吾东大家运数耶。吾人秖得不费閒言语閒争竞。韬晦敛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2L 页
藏。实做工夫。见得那情态。明白的当。然后著为一小文字。以待后世之君子。伏未知吾丈以为如何。河渊渊气力支持。且不废书否。穷甚。似不得专意。伏望随事提撕警勉。勿损坏其素志。幸甚。
与李息山
春序向尽。伏惟道体动静万福。窃闻几杖移寓金陵。此计果成否。伏念吾丈既不安于京洛旧土。而就食于大岭之南。则尚亦客也。必不以移居于数舍地。有所欣戚。而乐道玩理之志。将随处而安。岂复以流离穷阨。小挠胸怀也。唯依仰如相一。虽在一邑里。忧病颓懒。不得日月承诲。而犹凭侪友往来。数叩动静。自慰也。今远矣。都不得如前日。怅惘郁慕。无以为喻。驰进奉饯。情礼不可已。而踪迹难便。果如前书所达。趑趄未果。尤用伏叹。
答李息山(壬寅)
顷因城西李君来过。细叩近日动静。中间避痘奔寓。及还顿诸节。殊以自慰也。今朝忽拜赐教。始审车骑来住旧寓。体气万安。欣慰之馀。重甚感愧。不知所喻。第归驾匆卒。此间亦有儿少痘。故不得驰进。稳陪积阻颜色。因禀满肚疑难。极以怅郁。有不能自抑也。前书诲谕。甚是当病之药。感悚感悚。相一合下病痼。宁日常小。贫家奉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3H 页
亲。冗务丛集。兼以宾客之挠。极难专意于书册。因以志气颓塌。不能读了一帙。如古人究竟法。岂不𢥠然。傍无严师畏友。无以警发昏懒。尤为慨悯尔。方丈仙山。梦想而已。获闻游览得了。不觉叹羡之至。此不但领略形胜。甚是开豁心胸。资养性情之一事。未知别修游录。包括得来否。他日倘获侍右。可以从容披读也。花山李,赵诸丈所论中庸戒惧。大学絜矩两段。或已传闻否。鄙见窃有所不然。而今书极忙。不及具禀。伏叹。因瑞一细闻。寓轩颇幽适。有益于读书玩理。不得致身于其间。尤为恨咄。未知士友相从。有将来可望者耶。
答李息山
太极图理气问难诸说。甚善甚善。申公之分指二圈。盖拈出理气之决是二物。以晓彼之误见。而其说有所未尽。惜其不于阴阳万物圈。指示其不相离之妙。使见者的然信及也。盖无极太极。只是一个本然之理而已。未尝有乎气也。及其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而后。理乃堕在形气之中。虽似混沦不可分开。然亦气自气理自理。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惟其一种乱真之学。认理为气。认气为理。不复分析。而团作一物看。故虽换面做语。而细究其本。则皆略见于堕在形气之理。而不知夫太极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3L 页
本然之理也。自老佛以来。其害皆然。一种路脉。又转入里面一层。假朱子一而二二而一之说。使人眩乱是非。而不之知焉。此等学所当明辨痛斥。而旁无告订。秖自忧叹。今承吾丈。必卞于不可卞处。斯可以真卞得之语。不觉心开目明。洒然若唤醒也。玆敢略举心中之素所蓄积者。以备采择。伏望摘出其不中理处。斤削下视。如何。千万颙俟。下道章甫。大抵小谦恭温雅之士。葛庵谪居时。多有讲授门徒。而惜其本来习尚气质。已惯成了。不能变移得也。再叟见识志行。颇可嘉尚。但仕宦太早。功名事业之念。横在肚里。近年来养閒。得力甚多。消减分数。向闻渠言。爱看退溪文字。有欲舍不得之味。若不辍工。当有所进也。渊渊亦是好气质。而但未得真实见识。端的用工。每虑其易从他歧去。今闻读外史。极可忧悯。此友若得正门路。则有可望。不然。恐为异学矣。伏望特加警教如何。救得一分。亦非细事也。
与李息山(癸卯)
献岁发春。伏惟服中道体动静。茂膺万福。无任攒贺之忱。相一奉老迎新。幸免他挠。而意外复职。旋又递免。此等得失。亦真实有命。不足慨怀也。李友景翼。向寄赵,李二公论戒惧絜矩两章诸说来。颇浩漫支离。多不可晓。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4H 页
玆敢转纳座下。伏望垂览讫。以一语。定其是非如何。陋见终始转不得。近间略取性理诸书。更加考阅。则戒惧之专指未发。明白无疑。朱子说亦多如此。不必以答吕子约一书。为大證案也。然其书足为异论者之赤帜。未知此是初年书而然耶。退翁不收入于节要中。必有微意存焉。而恨生晚不及仰禀而质之也。絜矩解吐。李说不无所见。考出朱书。真的可證处多。伏未知吾丈明见。亦如何。密庵终始主本解云尔。李友来书。并付呈。盖书中颇陈自家所见。可赐一看。然此等文字。不敢烦人耳目。趁速还掷。又伏望南寺陪会之愿。终不可孤。欲于早晚一进。直候门屏。仍成此会。其定期曲折。详在致重书。此不暇缕达尔。
答李息山
伏承正月十九日下复长书。迨不胜欣幸之至。忠原远驾。想已无挠往还。而春日渐暖。伏惟服中道体。连得万安。向书论定两家异同之说。明白的当。无复馀蕴。近来吾儒家谁复有如此文字。奉读数过。不觉敛衽而起敬也。晦翁答吕子约书一款。鄙见窃有疑于初晚之间。及得下视。甚觉其谬。盖戒惧之通。未发已发与敬贯动静。相同。不可执此而断为戒惧乎不睹不闻之證案也。但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4L 页
闻赵丈终始坚定。及李公得此书示之。不能不变初见云。是可叹尔。絜矩说。鄙见亦然。而致重竟主本解。然人各有所见。不可必其皆同。当置之。以待后日看得何如也。
与李息山
月前在道院时。伏承下复书。归家又得十四日惠赐长牍。盥读敬玩。无异稳承警诲。感幸之极。不知所达。岁暮穷阴。稚阳渐长。伏惟道养有相。体气万福。金刚游录。撰次已讫。千峰万瀑雄浑清奇之状。可想其形容得好。恨未即读洗却尘土之腹也。安得人如山之教三复。感叹不已。天之赋物。不必偏厚于此一山。而最灵者。乃反不如焉。思其所以不如之故。而感发兴起。则吾东数千里。岂无其人而近甚寥寥焉何耶。玉洞奠哭。闻来怆然。相一亦有契分。而无由往哭。其季处士公。尚未得一日之雅。尤可愧恨。曾见洛下士。多是两李门人。其言论学术。互相背驰。近来亦然否。此非吾道之小忧也。大学不倍一句。李友以为不倍于上。密庵以为不倍恤孤之意。未知何语为得耶。鄙意则密翁说似甚稳当。故略有所辨答去也。就达道院。是斯文重地。欲请吾丈所藏宋朝诸贤画像奉安。而一依白云洞例。作小龛于明伦堂壁上。使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5H 页
院中章甫。时时瞻谒。此是美事。伏未知肯赐许借否。此本初自稣斋宅转来。则藏置于稣斋本院。以为久远尊奉之地。尤合道理。故先此仰禀。岁初自道院。转谒门屏。因面陈曲折尔。春和后。欲一番讲会。而但恐化儿之作魔。不得遂此至愿也。
答李息山
家儿之还。伏承下复札。备审比日老炎。道养体气万安。稍慰瞻慕之诚。令胤三丧。奄过。海岛消息。久绝。老人心绪。伏想节节难堪。然亦没奈何。惟以理排遣。而以两贤孙年渐长。文益进。为宽心一事尔。黉舍讲会。无挠得成。且闻其函丈答问诸说。不料今时有此等美事。会儒顿皆有惕然感发底心。极可耸尚。世皆以恬静自守为贤。莫肯有治人利物之心。窃以为吾道有体有用。似不当如是矣。惟我文丈。不惮精力之倦。尽心启发。无小怠忽。若因此而有久远实功效。则斯文之幸。当复如何。不待文王而兴者。古亦难得。中材以下。只系于上之人教导成就之如何。若渐磨薰陶得尽。则虽风渝俗漓之时。岂不变而化也。巡相别选。亦甚好意。而但吾面被抄者。多实是意料之外。本来科儒。虽有些志向。而皆未免分了心工。家儿尤年少识浅。万万不合。虽以此面言之。专心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5L 页
向学不无其人。而乃反先之。不但有愧于渠心。窃恐贻累于选人之权衡也。岩颍一会之谕。正副此面士林所料理之事。倘蒙招吴,卢两兄并舆。则岂不甚幸。
答李子新(瀷○辛酉)
料外自洪友所。承远惠长牍。满幅缕缕。窃自念合下孤陋。息翁吴友丧逝之后。耳中绝不闻此等说话。惟执事不鄙而置之从游之末。提警教告。不限于半千里之远。留案看读。所以开心明目。而振发昏懒多矣。感幸甚甚。信后秋序向凉。伏不审颐閒养德。体韵节宣。复何如。每对月瞻云。怀想悠悠。不但古人听蝉之思也。相一春间。哭从弟。继以家间忧病连仍。心绪悲挠。无小好况。清台新筑。虽随分藏伏。而溪山鱼鸟。是閒漫虚乐。自觉年渐衰病渐痼。素业渐荒废。用是懔然愧惧尔。俯视尹监司家所藏老先生诗。曾未有闻。蒙录寄甚幸。但此是丙寅间事。其前节要书已有星定诸本。不必复刊于花府。而诗意如此。无乃欲刊而未果耶。安东本。他无见处可讶。幸更问其家考实迹。视及如何。先生集中合收。而未及收者有之。必是急于刊役。未及广搜而然。此事当时门人。亦多恨之。近来李侍直守渊。极意收拾。合成八九卷。其意非欲作续集附刊。秪是留藏陶院。以待后日看士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6H 页
论之如何也。集中阙误字。权荷塘诸丈在时。录出成一册。若朱书考异例。将附刊矣。论议歧异。竟不果成。实为慨恨。门人行迹。除朴玄石东儒师友录外。苍雪权公。亦有所录。而皆是其人事迹而已。若一依理学通录凡例。类记其书与语而别成一书。以之扶卫道学。兴起后人。则岂不为吾东大文献。而玆事甚浩大。如相一精力短小。恐未足以担当收杀。窃伏望高明留意着手。不住得成如何。岭中事迹之遗漏者。鄙当鸠取。续续仰呈尔。伏闻先祖笔迹。收在于箧藏古书轴中。不胜感幸。未知书本为简札耶。或诗什耶。漫叟所撰先祖行状。依教誊呈。且六代祖行迹。曾因赵君重普。仰悉盛意欲得见。故略抄并呈。幸视至而亦有可往复者。更赐惠视。甚善。
 朱子太极解曰。精粗本末。无彼此也注。熊氏曰。太极为精。阴阳为粗。太极为本。阴阳为末。栗谷以为精粗本末皆气也。一理通于无精无粗。无本末彼此之间。我东诸先辈。或从熊氏。或从栗说。未得归一。伏想高明平日必已理会。有的定之论。幸视破如何。鄙意则熊说似胜尔。
答李子新(壬戌)
令胤幸逢千一之期。而得展所蕴。为 国家需用之器。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6L 页
区区庆贺。不独为庭闱之荣也。冬令甚暖。伏惟静养体履燕超益福。相一。夏末哭孙妇。痛割难堪。且丧出于数百里之地。今方返榇。益觉悲挠。更复何言。每念山川脩阻。晤言无期。离索之叹。到老益甚。春间得韩君际而书。吾丈宿痾顿差。功夫益笃云。私心欣耸。不待同堂合席。而与有幸焉。岂天相斯文。得以究竟其志业耶。先祖书札。特蒙誊寄。此是鄙家所未有。心甚感幸。退陶门人录。苍雪翁所著。尚未求见。而亦未免疏略云。倘蒙执事极意搜集。增删适中。则岂非吾道之幸也。集中阙误字。鄙亦不见新本。前书所报。未免矇眬。得李侍直书后。始知有纸头新注。而但陶院士论。苦多歧异。秪刊厓,鹤所校。而不刊荷塘诸丈所校之字。为可恨也。姑在孙妇之服。问解所引与寒冈书。不载于集中已可讶。而答金而精书。姑以冢妇服之。则妇可以不服云云。此语似为晚年定论。李友答书别纸誊呈。俯览则可知其意见之如何也。令胤既已释褐。侪流期望。不比他人。伏望益加教勉。气质之过处损之。不足处补之。以至才全德备。心定识明。则出而应世。将无往而不可矣。想不待鄙言而犹有所进者。出于相爱之至意。谅之如何。
答李子新(癸亥)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7H 页
客冬惠复长书。春初始得拜承。所以慰释恋向之怀者多矣。即辰春物昭稣。伏惟颐閒味道。体韵康福。贤胤筮仕。为况如何。向来特被 异数。仍及于剡溪公。不独执事阖门感泣。吾党与有荣幸。前头出处去就。惟当随时度势。毋偏毋激。务合于义理之平稳正当。而炳然一念。秪思所以报 国而忘身也。不敢孤负俯询之意。仰陈陋见。伏望特赐采择而益加教勉。培根而达枝。明体而适用。以副期待之望。如何如何。相一杜门谢事。仅保病拙。而意外又忝陶院任名。不得已往过享礼。留滞两旬。日昨始还栖。而撼顿劳惫。宿疾添发。此亦衰境一厄也。今行与李侍直。游从颇稳。有倾向之私于执事。且叹考校寒冈与书年月之精详也。金骆谷兄弟事迹。蒙视甚荷。闻苍雪所编。亦阙而不载。盖两公行迹。岭人难得之故也。老先生所编理学通录一书。曾览过否。易箦后六年乙亥。门下诸贤。合议用力。入梓于花山府。而刊本多错误之字。且未及印布。刻板及溪上所藏本草卷帙。遗失于壬癸之乱。厥后累发重刊之议。而因徇蹉过。今番罢斋后。发文通道内。将以秋初始刊。幸赖巡相优惠。板子粮谷庶可办。此斯文大事。而第卷末附录若干条。似是先生未成之书。故月川跋文。虽详说此事。而士友间。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7L 页
不无持重之论矣。欲于夏初。奉邀道内长老。商订校正。而秪恨地距夐左。无由听高论之如何。案上若无此书未可。借他藏仔细校勘。因便下视耶。即今见在之帙。通道内不过四五本。而卷帙亦或不备。此后人事不可料。先生晚年专心着功。扶吾道。惠后学之至意。将泯没而不传于世。此所以士论不欲刊他书而先刊此也。伏想乐闻是役。有以指教之故。并为烦告。
答李子新(甲子)
长途阻音。倏过冬春。恋德之怀。日觉难堪。即辰清和。伏不审履候节宣何如。肿患快得完合。而无可忧否。虽是末疾小愆。而若经年弥留。则似有妨于书册工夫也。相一。病伏如旧。有时往来台窝。与鱼鸟相忘。而不能紧做实工。每念前头日月无多。恁么过了。将无闻而死矣。良可懔然。前书所论。久稽仰复。殊愧辱询之意。退溪论心丧一节。果如来谕。宋制父在为母亦三年。故家礼阙心丧条。先生之只举武瞾及大明礼。而不举宋制者。恐未及照考而然也。郑西川留所后父殡侧一日。后奔所生母丧者。先生之意。似以所后为重。使苍黄间。犹曲尽情理也。重丧成服才毕。又即奔丧于近千里之地。还归未易。则使之留侍一日而发。其于处变之道。岂不恰好无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8H 页
憾耶。鄙见如是。伏未知如何。题主怀祝一款。亦甚精微。相一每读先生此书。钦服其语意之宛转委曲。观返魂时。不阖椟等事。可知其求神际接之意。无所不至。非无置板处而然也。伏望更入商量如何。改葬缌制。则丘氏有既葬。易服而还之语。故先生答语如是。且云未敢质言。盖疑而未定之辞也。然改葬服制。当以子思对文子之说为定矣。寒冈再从弟之称。鄙意亦如来谕。既称伯叔父母。则称从子及从弟。政合程,朱之定论。而先生如是云云。寒冈作西川行状。亦称再从弟。以出继家寸数称之者。何耶。两先生非不知程,朱之论而犹如此。必有所据。而终所可疑尔。至于祔祭祝称。来谕所谓以孝子起例者似得之。而练不受服。则戴记有功衰之文。家礼删之。故先生有损益之语。似不必疑异。且衰服弊则改之。别是一事。恐不可并称于受服之节也。练后上食不哭。出于哀渐杀之意。而来书所引愚伏,沙溪两说。足为朔望会哭之證。而先生之所以引此者。亦为朔望会哭者。以朝夕上食不哭之故也。若朱夫子之寒泉守墓。朔望归奠。先儒多致疑。卒哭后馈食与否。亦不可明知矣。焚香酹酒再拜一拜之异。参礼之先降后参两条。来说考据精审。可谓发前人之所未发。而虞祭之无参神。先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8L 页
生所谓以见常侍之义者。似甚稳当。而无参而有辞。实所可疑。或以为虞是自凶趋吉之祭。无参者。象之以生时也。有辞者。事之以神道也。未知此说如何。朱子与潘立之书曰。只于宗子之家。立主而祭。其支子只用牌子。其形如木主。而不判前后。不为陷中及两窍。不为椟。以从降杀之义。其与李晦叔书曰。兄家设主。弟不立主。祭时设位纸榜标记。祭毕焚之云云。窃意牌子难于奉藏。不若纸榜之祭毕而焚之也。与晦叔书。似为晚年定论。而后人之专设纸榜行祭。亦以此也。先生从宦在京时。逢考妣忌日俗节。则略设行祀。而未闻有牌子。必以纸榜行之。鄙家先祖所行。亦依此礼也。至于宋时宗子无庙。而支子立庙。则不当行牌子降杀之仪。鄙意窃以为牌子或纸榜。实出于支子居远者。或不得参祀。则权设略行。以伸痛缺之至情。恐不当引支子立庙事为證也。两程家事。盛教得宜。盖伊川从时王之制。朱子从古礼垂后法。不得不小别也。侯师圣于程子。为内弟内侄两书外。他未见出处。此等事。置之传疑。似无妨矣。三山及卵生匮出诸说。考据详备。议论正当。而鄙见有小异同处。盖东海中三神山。语涉荒诞。初出于燕,齐方士辈虚誇之说。然既曰有之。则我国之以金刚,智异,汉挐拟之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9H 页
者好矣。杜子美诗一句。足为證案。而我国名山。以金刚为第一。则蓬莱之称。舍此山不可得也。徐韨为避秦计。以神山采药之说。欺弄始皇。其所止泊处。不可详知。而惟日本有徐福祠。此或近之。秦人之为辰韩似分明。秦时有浮宅之民。若青齐等地。不堪役烦。浮海而来。接于我国东南。势或有之也。气化息而后。形化乃生。此是必然之理。而无形化处。或有气化未可知。即今人物极繁。而或于海岛中人迹不到处。安知无气化而生者耶。新罗始祖之卵生匮出。虽极涉诞妄。但我国秦汉以前。惟三朝鲜开国于平壤。乃若三南。则鸿荒之世也。况且神人之生异于人。东坡说而朱子取之。则安知或无此事耶。但罗人好怪。故如此说。不可胜言。无乃好佛特甚。以誇诞诳惑为事而然耶。 恭懿殿服制。盛意以退溪之当用小功。为不易之定论。岂敢议到。而 宣庙丁丑。遭 恭懿大妃丧。礼官初以期服 启定矣。两司玉堂及百官。依嫡孙父没为祖母持重服之礼。合疏庭争。终为三年之服。以此推之。则高峰之论。未为不可矣。是时诸贤满朝。岂无所据而然也。素冠注说。盛见似好。而但缟冠素纰。既祥之冠者。以黑经白纬之冠。缘边饰素也。若冠是纯白。则岂可更以素饰边耶。此甚可疑。西厓答人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29L 页
书曰。祥服古用黑经白纬。此得吉凶之中。此说如何。沧洲释菜之仪。以道学为重。故康节,温公,横渠。皆坐两程之下。然鄙意之素所致疑者。舍龟山,豫章两贤而取邵,马。此必有微意。然后学有难强揣为说也。陶院刊役。自昨年夏末。先刊节要。继刊通录。冬间始讫功。而校正一款。相一因昨来对吏之行。得递任名。未见其所校之如何。而李侍直因先辈所校册子。更与本县士友。合议为之。似无未尽也。且闻湖南巡营。昨夏亦刊了此书云。可以广布于来世。斯文之幸。有不可言。门人录。已尽修整否。玆事不可不及时为之。鄙意所望于执事甚切。而路远病蛰。无由一进。与闻增删之意。极可慨叹。聋岩题僧轴诸诗。曾未有闻。幸须誊视一本。如何。古迹之久未泯灭。而为山门宝藏。亦可奇叹。承书已久。而不能极意消详。未免草率。殊自愧叹。无穷者义理。易差者意见。鄙言何可自以为是。惟望更加證教而反复之。千万颙俟。天时向暑。秪冀为道加卫。益懋大业。
答李子新
七月十日,八月十二日下惠两牍并别纸。节次拜受。擎读累过。仰感不鄙之意。第向来愆候。尚未快安。私心不胜忧虑。而路远音疏。无由续探加减。有时西望驰神而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0H 页
已。冬令渐寒。伏不审调体节宣。更复何如。衰境久病。难以时月责效。幸望省减书册。温室静摄。以待春夏看如何。令胤正郎。掌故修正之任。既辞不得。则当尽心奉公。收杀得了也。相一今夏为避暑。连住台窝至秋。颇有幽适之趣。此月初还本家。眼前忧冗。依旧缠绕。良可怜叹。顷复鄙说。草率殊甚。心窃愧悚。乃蒙执事不以斥外。而复与之往复。此实询荛之盛意。当竭尽底里。以俟采择。而别纸中一二条。有信不及处。盖缘素昧礼学。又家无书帙可以考證。今便未得仰报。当俟后书。岭中颓俗。每垂念及。尤庸感铭。秖因各邑风波不定。辗转至此。大抵血气多义理小。邹鲁遗风。隳坏无馀。而实时运所关。非一二人所可救正。奈何。聋岩诗韵一帙。仰荷誊视。欲送宣城。使各家子孙知之尔。
 吾丈答李弟书。谨得览悉。四七之论。自老先生以后诸贤。辨争甚多。今不必别作他语。而鄙见窃以为理气不相离而不相杂。以故就其不相离处。而混沦为说。就其不相杂处而分析为说。朱书及退溪集。此类甚夥。答李平叔书中语。乃混说之一。似不可以此而有疑于四七之分说也。盖性在气中。虽不可分析。而亦不可混为一物。故退溪提说本然气质。以为四七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0L 页
不同之證。栗谷合本然气质为一。故取以为四七不分之證。所以其说。各自有别。未知如何。
答李子新(丙寅)
昨岁六月十六日辱复书。冬初始得承读。此是大病后初书。文辞字画。无异平日。窃自欣幸。其后唐城黄得甫过访。详问寝食起居诸节皆平复。而但听莹。此亦大病后例症。久则自当渐得聪也。即辰春寒初解。伏惟调候动止。茂对阳和。优享康福。令胤县小事简。足以优游读书。且饶鱼蟹。可得远续孝厨之供。仰贺无已。相一前冬入城。留七日。罢免以归。无丝毫裨补于国。而徒有往来之劳。分义极惶懔。寝不帖席。又复村闾不净。凶歉特甚。溪山鱼鸟之乐。书册寻数之功。多间断不专。悼叹奈何。四七盛说。曾未得见。而李友象靖为言。年前借人誊传一本看。大意固好云矣。今又蒙视二十七篇。凡例名目。似无可疑。而但自岂有四般情出来。至大小形气。七情理发之说。反复思绎。终信不及。盖两气字同异。从前泛看。及读来谕。可知不易看得。到此顿觉耸叹。然鄙意气随之气字。是从理带来说。气发之气字。是与理对待说。其轻重紧歇。微有不同。而秪是一般气也。既云气发理乘。则气发之时。理已乘之。不可谓不合于理有动静。故气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1H 页
有动静之训也。祗如此看得。知得而体验于心好矣。似不必刱出新意。别立话头。求异求多于先贤已定之论也。窃想高明独得之见。祗缘思太过。察太密。以至于此。然不相离而不相杂。是理气本来面目。既不相杂。则或理或气。不得不互发矣。若可分而不分混沦为说。则实非退翁本意。而于理气原头。窃恐有毫釐之差也。道理本来平直。若谓七情亦理发气随。而其上头。又有一层形气苗脉。则岂不大段崎曲耶。况四七说。退翁平生精力。尽在此里。心思体验。改之又改。而终乃芹献于 君上者。后来诸贤论及此说何限。而亦未闻有此等语也。高峰后说。退翁非尽许之也。祗是累年争辨之馀。得见改从理发气发之说。不觉快幸而有所云云矣。其前书曰。以气顺理而发。为理之发。则是未免认气为理之病。其后书曰。四七合商量处。早晚得蒙晓破。幸甚云云。其未尽归一之意。可知也。人心道心图。幸荷并视。排置似好。而性命之揭于中间上圈。道心人心之分置于两边。似以人心为从性命出来矣。如何如何。孤陋謏闻。不敢妄议。而专恃爱与之谊。缕陈至此。伏望更加商量。一从义理之所安而采择之。千万颙俟。道东录及李先生礼说。可知用力之勤。发挥之盛。而路远无由借看。可叹。且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1L 页
中执事刚健笃实之功。老而弥笃。心窃叹服。而但私料所虑。大病新差。切宜保惜精神。节省酬应。而书册工夫。亦须稍减分数。专意于涵养本原。完养思虑。以为老境家计。甚善。相一平生病痛。落在拙讷。因成颓懒。久未修答字。别纸俯询。尚未仰报。心常未安。天时向暖。祗冀为道加卫万福。
答李子新(甲戌)
经年枕席。百念俱灰。惟慕徒仰德之心。时往来于心矣。料外先辱问牍。自洛中转至。披读累过。顿觉病思稣快。欣感慰豁。有不可言。即玆新春。伏惟道履膺休珍福。相一重病馀毒。尚未快复。失摄则辄发。故久未往台窝。非但职事废弛。如溪山鱼鸟。等作閒弃之物。心可叹愧。视来岭中有志之士。大槩如此。窃见道内聪明勤笃之士。不为不多。而几尽为记诵词章所坏了。岭中如此。则八路之皆然可知。鄙见常以为即今科举之弊。甚于洪水之怀襄矣。令孙服阕后。不至大段伤损。而勤做工夫否。吾丈所以传家业宽心怀者。在此矣。
与李子新
转伏闻遭同气之戚。老境沉痛。尤难堪抑。欲修一书仰慰。而绝未逢便。蹉过至今。殊愧契分。意外作此行。得与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2H 页
令胤正郎逢讨。备审近间服履起居神佑万福。郁慕之馀。顿尔开豁。无异仰瞻颜色。相一误被牵复之典。曾已累辞。今又偃伏。窃有所未安于分义。来肃 恩命。欲留数旬而归。永作清台主人。未知似此去就。果不违于义理否也。前冬龙城李生之还。得拜惠牍。兼以清台词一篇。意淡格清。足令林峦动色。而但被之于老朽庸拙。太不着题。为可愧惧也。前辱别纸。尚未仰复。恐未免稽慢之罪。归时欲历扣仙庄。作一宵稳晤。款承名论。若遂此计。则鄙人今行。不为虚着矣。
答李子新
四月十六日惠赐长牍。不滞即至。披复细玩。可知精力不衰而犹旺。尤欣慰万万。即辰秋序将阑。伏惟颐养道候益享康福。相一经年痼病。长伴枕席。近对满盆黄花。以开郁怀尔。送来疏稿。悲不忍再阅。抱如许忠悃达识。而不少展布于世。可使志士之泪。盈襟于后世矣。李弟逝去后。老人益觉悲凉。以村痘过期未葬。来月初四日。将入土矣。岭外志学之士。不暇依教仰陈。月前金君乐行。过访稳讨。见得甚精透。门路亦平正。可惜其家抱冤而尚未伸也。
答金汝受(命锡○乙亥)
清台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332L 页
衰年胖合之痛。无辞可慰。病耄废人事。未能修问。料外伏承六月初先惠问牍。累回披玩。恍接少时颜范。重甚感愧。不知攸谢。即因庶儿归。谨审服候动止连享康福。尤用欣慰。相一笃老残命。累经重病。不能出入于户庭之外者已四年矣。乞骸于 国。传重于家。作一未冷之尸。而窃闻老兄若青城翁,讷隐诸老。皆康宁无疾。耳眼聪明。向风驰羡。不能自已。而更贺花山一境。便作寿仙之乡也。下视鄙先祖事迹。特蒙铭念。考据详悉。心切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