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x 页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3H 页
答朱书节要疑义问目
   书仪(第六。答颜鲁子书。)
礼书名。司马公所著也。
   只少个拄杖卓一下(第七。答袁机仲书。)
释子问道于其师。其师立拄杖而示之曰道不在多言。只此便是道。言此诗之说得太郎当了。不能如彼之卓拄杖而示之。只是一回广说也。卓。犹立也。一下。一回。如今之所谓一番也。
   
经言(仝上。答赵提举书。)
赵提举所著易经言。
   七八九六东西南北水火金木之类为客(仝上)
以康节之说为主。则四象为主。三者为客。而七东木属少阳。八西金属少阴。九南火属太阳。六北水属太阴。
   大儒先生(仝上)
恐指伊川而言也。
   草笔其说(仝上)
指本义而言。
   西事(仝上。答周益公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3L 页
赵元昊叛于河西。
   张李(仝上)
张士逊,李迪。
   二宋(仝上)
宋庠,宋祁。
   墨庄所记(仝上)
张邦基所著墨庄漫录。
   学道三十年。为后学之言。(仝上)
欧阳公尝自言学道三十年。所得者平心无怨恶尔。益公贻书吕子约。而疑此非欧阳公自言也。
   
高标揭己(仝上)
见韩文公祭张员外文。
   专门(仝上。答留丞相书。)
汉儒林传赞云涂分流别。专门并兴。注云说经者。各自是其一家。
   似若不同(仝上。答江元适第二书。)
元适急于自反。有揠苗之病。所以与先生循序加工优游餍饫。有不同也。
   存真合体(仝上。第三书。)
言存天理之真。而合本性之体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4H 页
行下建宁(仝上。答李十章书。)
戊午谠议。即魏元履所著。而元履居建宁之建阳县故云。
   不成段落(仝上。第二书。)
段谓分段。落谓下落。言礼书合为一片。更无分段下落。答应仁仲书所云经不分章。记不随经。而注疏各为一书。故读者未能遽晓。盖指此而言也。
   监前事之失(仝上。答柯国材书。)
前此金主亮举兵南侵。有绍兴辛巳采石之战而大败。至隆兴癸未。又以十万兵屯河南。修城庤粮。为久留之计。
   往年妄论(仝上)
绍兴壬午。因孝宗求言。上封事言格致诚正讨贼复雠之义。
   必己出耳(仝上)
出韩文樊绍述墓铭。
   既无精粗本末之异。(仝上。答许顺之书。)
顺之以为学问无精粗本末之异。而只务存养。不事讲学。故词命之间。有未彻底处。而事物名数。都未畅达。是反未免为精粗本末之有异。故因其言而勉之。
   损所有馀。勉所不足。(仝上第二书)
言损存养工夫。而勉事物名数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4L 页
动不动(仝上)
动不动。犹言动辄。谓动辄便说此也。
   范尹(仝上)
恐是淳夫,和靖。
   一副当(仝上)
犹言一件也。
   二序(仝上)
未详何序。
   亦是一格(仝上)
格犹例也。言悫实做工。后来便别。此必然之一格例也。
   
拗横(仝上)
拗乖戾之意。言乖戾横驰也。
   必有事焉之书。不曾接得。(仝上)
顺之尝以书问孟子必有事焉之义。而朱子未曾接见其书。
   试举似石丈(仝上)
似犹向也。言试举此诗。向石丈语也。
   都无顿处(仝上第六书)
顿谓安顿也。
   敬字不活(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5H 页
言敬字工夫。使人拘束不快活也。
   祝弟(仝上第八书)
内弟祝康国也。
   谤释氏之语(仝上)
详见答石子重书。
   是个什么(仝上)
犹言甚么。
   说先觉之义(仝上)
顺之曾与先生有先觉论辨。而秘而不发。不与徐元聘,柯国材见故云。
   
若无异同。则亦可疑耳。(仝上第九书)
言顺之专尚禅学。子重议论。若与顺之无异同。则子重之学。亦可疑也。
   不须如此安排(仝上第十一书)
顺之以孟子四句。分属于人心道心。以操舍存亡。为人心惟危。以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为道心惟微。故以此答之。
   所引仁字尤不是(仝上)
顺之以为操则存。为仁之守。舍则亡。为仁不能守。出入无时莫知其乡。为仁之不可已也。故曰不是。
   岂可判然以为二物(仝上。答陈齐仲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5L 页
言忠恕一贯与违道不远。本非二事也。
   炊沙而欲其成饭(仝上)
楞严经曰若不断淫。修定禅者。如蒸沙石。欲其成饭云。故借用此语。
   掩耳盗钟(仝上。答范伯崇书。)
淮南子曰范氏之败。有窃其钟负而走者。憎其声。自掩其耳。譬恶恶声而阴为恶也。
   前辈自敝(仝上第八书)
吕蓝田曰君子反经而已。经正斯无邪慝。今恶邪说之害正而攻之。则适所以自敝而已也。
   
先廷(第八答何叔京第二书)
廷。犹庭也。指叔京先人兑也。
   高明纂辑成书(仝上)
指东平遗事。叔京所纂辑也。
   尽索眼力(仝上)
犹言高着眼目也。
   南下尤川省亲(仝上第三书)
是时韦斋既没。亲是亲戚之亲。
   遗说(仝上第七书)
叔京所著书。而以大全所载考之。疑是孟子解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6H 页
龙曾(仝上第九书)
龙大渊,曾觌。即下所谓奸竖也。至是因陈俊卿建白。孝宗怒出之。大渊为浙东总管。觌为福建总管。
   几重公案(仝上第十书)
以因诸公求程氏。因程氏求圣人。比之于公家文案之县报于府。府报于使。使以之启。而重叠不能直通也。
   天下不患无财(仝上)
不患无财。患不能理财之说。此蔡京为终始迎合上意之计。而其本出于荆公。
   清逸(仝上第十九书)
潘兴嗣号清逸居士。
   只说得下一截(仝上第二十四书)
只言用功而不言本体。是只说下一截。
   只说得上一截(仝上)
只言本体而不言用功。是只说上一截。
   濮园事(仝上第二十五书)
英宗以濮王之子。入承仁宗之后。令诸臣论奉私庙典礼。韩欧诸公云当称亲。司马公云当称皇伯。伊川先生以为当称皇伯父。
   却去上头(仝上。答连崇卿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6L 页
释氏初言精神魂魄。死而不灭。上头。盖指此上面玄妙道理。
   别说一般玄妙道理(仝上)
玄妙。指心性微妙而言。盖变其上头而转向心性说也。
   如入鲍鱼之肆(仝上。答程允夫第六书。)
按家语。孔子曰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苏程之室(仝上)
此允夫书中语。而所谓室者。言苏程工夫深密处同。故曰室也。
   
写此一铭(仝上第八书)
即下所谓艮斋铭也。
   幸祸之心(仝上第九书)
东坡自黄州移常州。有竹西寺诗。而时当神宗升遐。故云幸祸。
   知读精义(仝上。答黄子厚书。)
论孟精义。
   敬而无失。乃所以中。(第九答胡广仲书)
明道先生曰敬而无失。便是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不可直以敬谓中。故特曰敬而无失。乃所以中也。本子夏之言。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7H 页
而明道引之也。
   彼此得失(仝上)
指程子说及上所谓向来之论而言也。
   天命为不囿于物可也(仝上第四书)
言天命无形体之可见。无方所之可言。故曰不囿于物。
   以为不囿于善。则不知天之所以为天矣。(仝上)
言天理本善。故曰不囿于善则不可。
   乐记之说(仝上第五书)
首章所谓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
   韩公道无真假之言(仝上)
按二程遗书云韩持国曰道无真无假。明道先生曰既无真又无假。却是都无物也。须是是者为真。不是者为假。便是道。
   无阳之阴(仝上第七书)
指以第一圈为阴静。
   兼阴之阳(仝上)
指以第二圈为阳动。
   偏举其一(仝上)
分阴阳而各为一圈。则是乃偏举其一也。
   专一之阴(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7L 页
无阳故曰专一。
   兼体之阳(仝上)
兼阴故曰兼体。
   骨子实头处(仝上)
指仁义礼智。
   扶起其一边(仝上)
阴阳为左右对。而广仲以第一圈为阴静。是乃扶起其一边也。
   截去其一段(仝上)
善恶为前后对。而广仲谓有不与恶对之善。是乃截去其一段也。
   左右偏枯(仝上)
扶起其一边。故兀然而偏枯。
   首尾断绝(仝上)
截去其一段。故孤立而断绝。
   二端(仝上答吴晦叔第三书)
即上所言学之大小。知之浅深也。
   先难下学。实用功处。(仝上第四书)
晦叔书中有下学上达。先难后获。不贵空言。务求实得之语故云。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8H 页
称谓(仝上答石子重第四书)
子重书中称先生为夫子。详见答许顺之书。
   十驾之勤(仝上答陈明仲书)
荀子曰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既以温公之心为心(仝上)
伊川先生曰君实只为能受尽人言。尽人忤逆。更不怒。便是好处。明仲常尊慕温公。故因其心而勉之。
   依违中立之计(仝上)
吕正献公劝温公学禅曰所谓佛学。直贵其心术简要耳。非必事事服习。为方外人也。此乃避佛学之名。而为中立之计者也。
   家无二主(仝上第六问目答)
尊者主于家而居中。若以妻之灵席居中。则是家有二主也。故曰少近西。
   踰期主祭之疑(仝上)
妻丧踰期则夫已除服。故有主祭之疑。子于母丧。父在杖期。则子亦除服矣。而宋制用父在为母三年。至大祥始除。故有此疑。
   转智(仝上答李伯谏第二书)
智慧圆转之谓也。盖佛语。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8L 页
更有事在(仝上)
言今日孜孜竭才之外。更有真个做圣学一件事也。
   达磨亦排斥之(仝上第四书)
达磨以为轮回报应之说。足以钳制愚俗。以资衣食。详见语类。
   廉贾五之(仝上第五书)
货殖传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言释氏之学。空妄心见真性则比如廉贾而其恐其死而失之自私自利。反为五之而取利多也。
   伊川之论(仝上)
伊川先生曰释氏其情本怖死爱生。是利也。
   伊川先生所云(仝上第六书)
伊川先生尝言彼释氏之学。于敬以直内则有之矣。义以方外则未之有也。
   钩吻(仝上)
药名。一名固活。大有毒杀人。
   招认(仝上)
招。招辞。认。认證也。○盖伊川所谓直内则有之者。特指其心志一段工夫而言也。非可以吾学直内之道语也。故明道先生亦云释氏惟务上达而无下学。与伊川之训。相照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9H 页
应。
   王氏高明处己。中庸处人之说。(仝上第七书)
王安石以中庸之中。认为中閒之中。故有圣人高明处己。中庸处人之说。
   避正堂舍盖公(仝上第八书)
曹参为齐相时。闻盖公善治黄老之学。厚币迎之。避正堂而舍之。
   八角磨盘之句(仝上)
杨亿所撰北溪禅师颂曰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按圆觉经曰磨盘。谓定慧无念修也。天中记云周回八角。正道斯陈。注角觉也。佛以眼为八邪回。八邪为八觉。
   龙川别志所载(仝上)
寇莱公从宦者周怀政。谋议立太子废刘后黜丁谓等。使杨亿草诏。亿私语其妻弟张演曰数日后。事当一新。语稍泄。丁谓夜乘夫人车。与曹利用谋。诛怀政黜准。召亿至中书。亿惧便溺俱下。面无人色。谓素重亿。无意害之。徐曰谓当改官。烦公为一好词。亿乃安。
   圣人无两心(仝上。答吴公济第二书。)
出语类。而公济书中有此语。
   此个端绪(仝上。答林择之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49L 页
指人心爱君忧民本然之端。
   检放(仝上)
检覈也。覈其灾伤也。放除也。除其租税也。
   不作两段(仝上第三书)
两段。指动静而言。言动静之閒。无非是敬。而不当作两段工也。
   所答二公问(仝上第五书)
即择之答曹晋叔,程深父之问也。
   更添得此累(仝上)
言愦愦自救之中。又添深告他人病痛之累。
   
精微缜密。非常情所及。(仝上第七书)
不曰复理。而曰复礼者。盖以理无形而没把捉。礼有实而可持循。故特言礼字。要使学者即是而持循。则其意尽微密。非常情所可及也。
   切脉观鸡(仝上第十二书)
伊川先生曰切脉最可体仁。又曰观鸡雏可观仁。盖言以脉之流动相续。见仁之愤盈融泄。生生不息。以鸡之稚嫩可怜。识仁之生理。蔼然恻怛慈爱。
   又自有宾主(仝上第十七书)
宾主以体用言也。静为体而动为用。则中与仁为宾。正与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0H 页
义为主也。
   非谓静处(仝上)
此静处不成文义。先辈以为疑动字之误。
   形气之偶然(第十答蔡季通第二书)
言形气之发。或不无清明纯粹之时。然非性分之固有。而特一时偶然。则是不过助理发挥而已。不可认为道心而据之为精一也。
   作此曲拍(仝上第二书)
曲曲调也。拍节拍也。如十八拍之拍。
   护前(仝上第九书)
本沈约语。言自护其短处。不欲他人之在我前也。
   不成腊月三十日。亦问人讨书去。见阎家老子也。(仝上第十二书)
腊月三十日。即一岁之终。比人之死期将至也。阎家老子。即阎罗王也。言人之穷达有命。若不循天命。而反要讨书于典选之人。则是如死期将至。辄欲请嘱于阎罗王。此专不成道理也。盖公济溺禅不返。故因其学而讥之。
   极不争多(仝上第十四书)
犹言无多也。言伯谏尽弃旧时之论。而其所不合者无多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0L 页
赵干之喻(仝上。与方伯谟书。)
赵姓人为干官者。而所喻以下文忧畏不容破戒等语观之。则疑是文字之请也。
   杂学辨(仝上。答梁文叔第三书。)
先生所著。而载大全杂著。盖辨苏氏易解老子解。张无垢中庸解。吕氏大学解及古史馀论之误者也。
   乃尔轻发(仝上。答吴伯起书。)
时伯起为上官所忤。将有对移之举。成都帅有居閒救解之诺。而竟不能救故云。
   次第愈缩手(仝上)
成都倅辟刘韬仲。而韬仲不从。由此事多不如意者。而次第措手不得矣。
   具析(仝上)
犹言具悉而分析也。
   体究(仝上)
如今之推考也。
   对移(仝上)
王制有不帅教者。左移右移之法。宋时用此制。居官有过者。罚之而移他县。
   海上单方(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1H 页
见医书。言单举常行之方。
   彼以为二(仝上。答李深卿书。)
言儒则以性道教为一。而释则去道教而言性。是以为二也。
   轻视前辈之弊(仝上)
先生尝斥吕正献学佛。故深卿以此规之。
   以尧舜所知所急为两途。(仝上)
正献公尝于迩英。进读论治道。语及释老之道。公曰尧舜知此道乎。上曰尧舜岂不知。公曰尧舜虽知此而常以安民知人为急。是以尧舜所知所急。为两途也。见言行录。
   
所言所学为二致。(仝上)
学佛而言圣贤。是乃为二致也。
   凡此二条(仝上)
即陷溺佛学及推尊前辈也。
   一捧一条痕。一掴一掌血。(仝上。答杨子直第四书。)
按五家解云捧以杖打也。掴以手打也。以杖打则随杖而有一条杖痕。以手打则随手而有一掌血渍。本佛语而言四箴之痛切。盖如此也。
   不得以水沤比也(仝上。答廖子晦第四书。)
子晦问目中。以为水有所激碍则成沤。正如二机妙合而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1L 页
成人物。水固水也。沤亦水也。特形则沤。灭则还是本水云。
   一片大虚寂(仝上)
子晦书中。以为人虽死无知觉。知觉之原仍在。此以诚感。彼以类应。若谓尽无知觉之原。只是一片大虚寂。则似断灭。无复实然之理云。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仝上)
释氏以死谓无常。盖言人生而死。迅速而无常定也。出二程外书。
   无紧要处(仝上第六书)
子晦观书。拣其难处。以为紧要而加工。则此紧要处即难处也。
   自家这里(仝上)
指心言。
   硬着脊梁(仝上第九书)
脊梁。背上骨也。言子晦之坚固志气。不为彼屈压。当如负重任者。必先硬着其脊骨也。
   指使(仝上)
如今使令。
   押录(仝上)
如今书史。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2H 页
耆长(仝上)
如今里长。
   壮丁(仝上)
如今卒伍。
   枉陪了许多下情。(仝上)
言愤郁而死。适为陪增其许多浅狭卑下之情也。
   是活句(仝上)
言士常念沟壑丧元。则激昂奋发而不失其所守。故不忘为活句。
   硬定差排(仝上。第十一书问目答。)
言此个道理。无处不在。不可如坚执一物。差定排置。而只唤做心性看也。
   只可大槩实说(仝上第十三书)
言只可据其大体切实处而说来。不当彊把捉悬空说话也。
   谷神不死(仝上第十五书)
老子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无位真人(仝上)
传灯录曰临济禅师曰汝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
   需次(第十一。答方耕道第三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2L 页
需犹须也。言在官次而待后官。如待阙之谓。
   尽不干事也(仝上。答吕士瞻书。)
言既改前说。则晚年说话。与初头事判异而不相干涉也。
   等候出敕(仝上。答黄商伯第二书。)
言等待祠官敕之出也。
   潘张(仝上。答詹元善第二书。)
恐指潘清逸,张无垢也。先生前书所谓儒名释学。盖指苏氏。而元善误以为潘张故云。
   孙刘杨李(仝上第三书)
吴蜀隋唐也。
   
不作士大夫之意(仝上)
晋王弥有学术喜任侠。董养见之曰君好乱乐祸。若天下有事。不作士大夫矣。
   许教(仝上)
鄂州教授许中应。即子静门人也。
   便和自家(仝上。答潘叔度第四书。)
和与与字同。
   如何必得(仝上)
言何可得其圣人所见。必与我相合耶。
   代翕代张(仝上。答潘叔昌第二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3H 页
代言翕与张。更迭遆代也。翕敛阖也。张开张也。言欲敛阖而除去之。则又开张而发作也。
   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仝上第五书)
本列仙传文也。叔昌以东莱门人。用工于博识。而不务义理之学。故先生累言其非。叔昌以为天上无不识字底神仙。吾辈识字不为非也。
   一偏之弊(仝上)
时有溺于禅而全废读书者故云。
   且学上天(仝上)
指吾学。
   
却让他陈正己(仝上第六书)
陈正己尝说伊川用处不周。盖以权数自任。而不知伊川之不为卑陋迁就。成就一个私意也。
   又兼始终(仝上。答刘叔文书。)
理为始物为终。
   摇荡恣睢(仝上。答胡伯逢第三书。)
庄子曰许由谓意而子曰尧既黥女以仁义。女其将何以游夫摇荡恣睢转徙之涂乎。摇荡放荡也。恣睢纵横也。
   类例(仝上。答黄仁卿书。)
类如征伐会盟之类。例如书日书名之例。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3L 页
只说此一句(仝上。答黄直卿第四书。)
恐是无极而太极一句。
   闻见之知(仝上。答吕子约第二书。)
即论语所谓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多歧亡羊(仝上第四书)
列子曰杨子之邻人。亡羊而追之。多歧路不知所之。杨子戚然变容。门人出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千里一曲(仝上。第十四书。)
周顗戏杂秽无检节曰。吾如万里长江。何能不千里一曲。出世说。
   狡狯(仝上)
即小儿戏也。王方平戏麻姑曰吾了不喜作此曹狡狯变化也。
   并文中子一并破除一上(仝上第十六书)
一上。犹言一番一度也。同甫甚爱慕文仲子而诵其说不已。故言非但破除汉唐。并文仲子一并破除一上。为痛快也。
   自做身主(仝上第二十书)
一身主宰。即心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4H 页
不会减人气力(仝上)
若说得是当则极有警省处。曾不知减损人气力而自有益也。
   安静和平底家计(仝上第二十二书)
指因循苟且目前无事。家计。犹言规模也。
   艰难辛苦底功力(仝上)
指绝和复雠。
   出涕沱若之章(仝上第二十三书)
先辈皆以为或有近似而不甚明白。不必彊破凿云耳。
   才说上句(仝上第十四书)
指必有事焉一句。
   便说下句(仝上)
指勿正心勿忘一句。
   前旒黈纩之说(仝上第二十六书)
伊川先生答苏季明问曰如祭祀前旒蔽明。黈纩塞耳。凡物之过乎前者。不见不闻也。若无事时。目须见耳须闻。
   纯坤不为无阳之象(仝上)
坤卦虽纯阴而不能无阳。为未发之象。
   须以有所知觉者当之(仝上)
复卦则一阳初动。是已发之象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4L 页
说得一源(仝上第二十八书)
言体与用不同。而用未尝离于体。故曰一源。
   说得无閒(仝上)
言理与象虽异。而显未尝外于微。故曰无閒。是乃二而一者也。若是一物。初不言一源与无閒矣。
   白直(仝上第三十书)
犹直截也。
   四到(仝上)
四方所到。
   前论未契(仝上第三十一书)
即已发未发及无是馁也之论。
   横渠先生所见。只是小小未莹。(仝上)
伊川先生答横渠书曰所论大槩有苦心极力之象。而无宽裕温柔之气。更愿完养思虑。涵泳义理。
   前书所论四事(仝上第三十四书)
以前后书考之。似是未发已发博文约礼等事。而此外亦有所论。的未知其为何事也。
   亦每谈志行之美也(第十二答王子合书)
言伯恭每谈子合志行之美也。
   出门有碍之说(仝上第四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5H 页
疑子合引孟东野诗所谓出门如有碍。谁云天地宽之句。为应世接物妨碍之證也。
   不可作两截看(仝上)
言道无内外。不可以本原与应接作两段看也。
   不在向前(仝上第五书)
指前进务学。
   只在退后(仝上)
指敛退温习。
   若得它(仝上)
指诸生。
   
就此(仝上)
指温故。
   自住不得(仝上)
言欲自住而不可得。犹言欲罢不能也。
   渠长上(仝上第七书)
言长大也。
   钤锤(仝上)
钤犹钳也。锤见上。
   傕攒(仝上)
攒与趱通。傕攒。如董敕刻苦之意。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5L 页
无面目(仝上)
言无或拘于面情。苟容假借。而用傕攒课程。则是乃大仁而为长久人情也。
   以戏侮之心出之(仝上。答陈肤仲第三书。)
先生与林栗辨论时。见其所言无理。不觉失笑故云。
   著甚来由(仝上第四书)
出大慧书。如今之言以何缘由也。
   韩文公脚下(仝上)
意肤仲学舍。即韩文公所尝留题处。
   却怪他不得(仝上)
言虽欲怪他人之指笑而不可得也。
   自比于明道(仝上。答滕德粹第六书。)
明道初年。出入释老之学。德粹方读庄子。而有自比明道之语。
   未可以此为例也(仝上。答滕德章第二书。)
言未可以衰耗不敢看文字。为一例也。
   担阁(仝上。答潘文叔书。)
犹言倚阁。
   撒手(仝上)
撒犹散之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6H 页
斲轮(仝上)
出庄子。
   坏證(仝上)
犹言败證。
   两种病痛(仝上。答潘恭叔第四书。)
指骄与吝。而吝是骄之根本。故为阴病里证也。
   疑义(仝上。答郑仲礼书。)
南轩门人疑问之义。
   象罔(仝上)
出庄子。无心之谓也。
   
不可分为两事(仝上。答周舜弼第四书。)
舜弼以性与仁义礼智。分而为形而上形而下故答云云。出语类。
   作无益语(仝上。答黄子耕第二书。)
子耕有意于文章著述故云。
   加趺静坐。目视鼻端。(仝上第七书)
楞严经曰世尊教我观鼻端白。经三十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火。盖养气法也。
   其子晓事(仝上第十书)
伯丰之子能解事。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6L 页
打成一片(仝上第十二书)
言表里精粗。通贯浃洽。则自然心与理混合而做成一段也。
   嫡妇祔于妾祖姑(仝上。答万正淳问第三书。)
妾子与孙。娶士族女。则是为嫡妇。而以士族女祔于妾祖姑为未安云。
   祔于亲者(仝上)
丧服小记曰妇祔于祖姑。祖姑有三人则祔于亲者。盖言所生之亲也。
   到急衮处(仝上第六书)
衮合也。
   番得语言(第十三答吴伯丰第二书)
番与翻通。
   因其本明(仝上)
伯丰以大学或问中。因其本明之端为问。
   径趋简约(仝上第七书)
指禅学。
   专务外驰(仝上)
指史学。
   被骂邪气(仝上第九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7H 页
时人排斥道学。指以为邪气。
   迎侍之官(仝上第十一书)
伯丰为吉水丞。方迎侍其亲而之官次也。
   纠椽(仝上)
椽而掌纠察者。
   尝议𣪁陵(仝上)
献皇后之丧。有𣪁陵之议。而先生上孝宗山陵议。
   论事之传(仝上)
言方欲上章论事。而此说已传播也。
   近报复尔(仝上)
言近日邸报复然也。
   不幸至此(仝上第十五书)
先辈云伯丰长官不能贤故云。
   宝花乱坠(仝上)
佛说法而天雨蔓陀罗花。维摩诘室有天女闻所说法。即以天花散诸菩萨等语。出佛经。
   以明邵子之言(仝上。答汪长孺书。)
性立天下之有。本五峰知言中语。而方宾王引此问于先生曰此性字。盖指天地万物之理而言。是乃所谓太极者。康节之语。恐出于此。先生曰来喻所云。自是胡氏知言之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7L 页
意。与此自不相关也。
   遏捺(仝上第二书)
犹禁止之意。
   不是故意(仝上)
言问不能问于寡。出于真实。而非故为作意为此谦巽貌㨾也。
   尝举贾生论胡亥语戏之(仝上第四书)
先生语陆深甫曰江西学者。今日悟道。明日饮酒骂人。正如贾谊云秦二世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出语类。
   新学效验(仝上。答刘公度书。)
上文所谓彼中。既是指江西。而下篇又有临川近说云云。则此所谓新学者。疑指陆学而言。
   荆舒祠记(仝上第二书)
王安石初封荆国公。后追封舒王。陆象山著其祠记而极推尊之。至比孔孟伊周。
   便相学不说话也(仝上)
言子澄荆州之行。此乃邂逅之患。不必惩创于此。而便为徇俗隐默也。
   见成说底(仝上第四书)
成说。即圣贤之说。犹言成命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8H 页
风头(仝上。答刘季章第四书。)
犹言风色。指伪禁爻象也。
   靠里(仝上第五书)
犹言近里。
   近上一种老成朋友(仝上)
按答石天民书。有曰一等近下而谓近卑下也。则近上亦似谓近长上。恐指陆子静,吕子约辈而言也。
   致得如此(仝上第七书)
疑是遭罢斥也。
   榛中蜿蜒(仝上第八书)
榛中见柳宥蝮蛇文蜿蜒蛇引去貌。时韩侂胄为汝州防御使。内侍林亿年,杨舜卿,陈源等皆贬出。盖指此辈而言也。
   刘五十哥(仝上第九书)
疑刘少傅子弟。而以遗德诱衷等语观之。则似有大段败德事。
   子寿事(仝上)
先生尝与子寿议攻侂胄。疏未上而先生去国。子寿上疏救先生。
   若后段则(仝上第十一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8L 页
是御批罢归时则所谓后段者。似指窜配等事。
   更去广南行脚耶(仝上第十四书)
广南东西路。皆罪人窜配之地。
   临川前后一二公(仝上)
似指王荆公,陆象山辈。
   自住不得(仝上第十五书)
言此病自祛。欲住而住不得也。
   铁轮顶上旋转(仝上)
佛书曰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言实有工夫。则不为人消磨搉落也。
   
閒管(仝上)
如管他人是非长短等事。
   将作易看。即无意味。(仝上。答胡季随第三书。)
阐明卜筮之理。是易之本义。而伊川先生易传则专以道理推说。故将作易看则无意味。作事看则有用处。
   前段(仝上第四书)
指戒慎恐惧。
   后段(仝上)
指慎其独。
   大小(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9H 页
大即全体工夫。小即一念起处。
   两段(仝上)
指前后段。
   伯寿下一见字(仝上)
伯寿。周春(当从木)字。尝以为戒惧工夫到纯熟。则可以见天理也。见大全及理学通录。
   去本(仝上)
去本文之谓。
   作两事说(仝上第六书答问)
言以戒惧慎独。分作涵养省察两事。
   
作一事说则重复矣。(仝上)
既曰戒惧。而又曰慎独。是为重复也。
   如兵家攻守相似(仝上第八书答问)
攻守。即八阵图说也。四正四奇为八阵。而每以二阵相从。一阵之中又有两阵。一战一守。盖攻者以遏欲言。守者以存理言也。
   为人所诳(仝上第十七书)
学蔀通辨曰季随与项平父皆惑于象山之学。故二书皆云为人所诳。
   黄太史语(仝上第二十四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59L 页
黄鲁直濂溪诗序有云。茂叔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
   性之有无善恶(仝上第二十五书)
五峰知言中。有云性不可以善恶辨。
   三段所举(仝上。答高应朝书。)
讲义中三段。
   捺生做熟(仝上)
捺者如以手按物之谓。不能仔细看得。浃洽通贯。则虽使做得成。如物之未及熟。而手按之。彊使熟也。
   两涂之疑(仝上。答沈叔晦第二书。)
以大全考之。两涂即闻道读书也。
   
嗜简易而惮精详(仝上)
指陆学。
   乐浑全而畏剖析(仝上)
指浙学。
   落草由径之计(第十四。答孙季和第二书。)
先辈以为佛书有落路入草之语。此疑互文用之。又云落犹刊落之落。言舍正路而刊草通径以由之也。未详孰是。
   将此草本(仝上。答项平父第七书。)
言圣贤言语。都错看了。则其讹误疏漏。不得为正本。而为草本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0H 页
虽若小异。然亦不甚相远。(仝上。答周叔谨第三书。)
史学也。
   水到渠成之说(仝上。答路德章第二书。)
盖古语而德章引之。为作事之喻。故先生以为凿是渠而未放水时。已是先作屈曲准备。则便如作事。预期其功效。非正其谊不谋其利之道。而难免为毫氂之差。千里之缪也。
   捺下身心(仝上第四书)
捺下。犹言按伏也。
   却授一本等。合入差遣。(仝上)
本等犹言本品。合入。犹言相当也。
   忖过(仝上)
先辈云忖当作讨。
   刬除鳞甲(仝上第五书)
鱼变为龙。必刬除其旧时鳞甲。则此指变化气质而言也。
   于此见得太重(仝上。答时子云书。)
于此。指举业。
   那三五分功夫(仝上)
那犹移也。三五分。谓五分之三十分之五也。言移举业三五分功夫于义理上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0L 页
横渠先生论周礼天官处(仝上。答杨深父第二书。)
横渠先生曰太宰之职难看。盖无许大心胸包罗。记得此复忘彼。当如捕龙蛇搏虎豹。用心力看方可。
   已遂书考(仝上答杨简卿书)
言已书课考也。
   举状关升(仝上)
关如今关节之关。言前举虽未登科。犹不可要人荐举之状行关节而升进。况前举已登科乎。
   非复昔人(仝上答吴宜之书)
言非复向日人也。
   
决意登舟(仝上第二书)
宜之有所行处而由水路也。
   不肯自将来下毒手弹驳(仝上。答徐斯远书。)
即护己见而恐其或破之意。
   如人收得假金。不敢试将火煅。(仝上)
言自知其为假金。而犹不肯破却也。
   琉璃瓶子禅(仝上)
言琉璃瓶虽美而易破碎。以其不坚故也。学禅而未得其真者。有随处破碎之患。故取以为喻。
   陈无己之不见章雷州(仝上。答赵昌甫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1H 页
无己居都下。章惇欲见之。累要终不屈。
   吕居仁之不答梁师成(仝上)
师成。即徽宗宠臣。六贼之一也。尝致书于居仁而不答。
   却有侵过界分处(仝上。答徐彦章书。)
虚静是未发界。而彦章以为更无虚静时节。则是以已发侵过未发界分也。
   主善之云(仝上第二书)
彦章以主静近于寂灭。欲改静为善。
   君逸臣劳(仝上。答李守约第四书。)
医书分别君臣。而内为君外为臣。言以般移劳外。故内逸而病愈也。
   前日所喻(仝上第六书)
是伪禁方张时。而守约请先生徇俗宛转也。
   盈于虚(仝上。答李守约第三书。)
骄焉者。外盈而内虚也。
   歉于实(仝上)
吝焉者。财物实而义理歉也。
   只得如此用力(仝上。答包详道第三书。)
陆氏尊德性功夫。
   讥卫朴(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1L 页
即徐州瞽人。而以己之无目。欲废天下之视。燕公肃所作莲华漏。一世所称美。而独不服。人皆笑之。
   厌末求本(仝上。答符国瑞书。)
禅学以高妙驰心为本。以切实讲学为末。
   平做将去(仝上。答陈超宗书。)
平犹平地也。言无愧惧勇决。而只就平平地做将去也。
   缪札(仝上第二书)
自谦之辞。盖超宗欲以先生书札为标榜而观省也。
   髡𠟆(仝上。答颜子坚书。)
𠟆与剃通。言剃发也。
   
肯以其千金易人之弊帚(仝上。答赵然道书。)
魏吴质曰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盖言不以人贱之而忘其贵也。
   别添外料(第十五。答赵子钦书。)
外料。本方外材料也。盖玄酒不酿。大羹不和。若添以外料。则是酿玄酒而和大羹也。
   经题破碎(仝上。答徐载叔书。)
时科规。拈经文出题以试士。而士多不循经旨。别出新意。务为奇巧。而语多穿凿破碎。
   毫毛钧石之喻(仝上。答叶正则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2H 页
此如枉寻直尺。则似谓失毫毛而得钧石也。
   百馀年来(仝上)
恐指周程以后。
   学养子而后嫁(仝上。答徐居厚书。)
先用力于本领则功夫自然有次第。如虽不学养子。而嫁则有子。有子则可养。今全无本领功用。而只以小小见识为学问。是犹学养子而后嫁也。
   辱慰荐(仝上。答方宾王书。)
出汉书。荐进之意。
   不言不语底功夫(仝上)
禅学也。
   延平行状中语(仝上)
详见答何叔京书。
   实进得一等(仝上第八书)
如致知诚意等功夫。
   后段功夫(仝上)
进得致知则诚意为后段。进得诚意则正心为后段。
   诡伪旧闻(仝上第十一书)
时论以诡伪目先生。故先生亦自称之。
   未入腔窠(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2L 页
腔乐节也。窠巢穴也。言学问节次窠窟也。
   守得定(仝上答郑子上书)
言操守心而得其定也。
   大体规模(仝上第四书)
如三纲领八条目之类。
   实下手处(仝上)
如诚意处诚意。正心处正心之类。
   行程节次(仝上)
以八条目次第。比之于行路者循序而进。语类所谓大学一书。与行程相似者是也。
   
后世说设教二字(仝上第五书)
指杜镐王钦若辈而言。此辈以易大传所谓圣人以神道设教。谓未必有此事。而圣人姑为设教为此云耳。
   吾欲扶教(仝上)
温公尝言君子非恶老佛之道。特以欲护名教而不言耳。
   只隔一手(仝上第十三书)
手即作者之手也。言只隔一手不甚远。而人不能理会。深可叹也。盖王逸洪兴祖辈多说楚辞。而皆未免失其旨趣故云。
   昏期不远(仝上。答李尧卿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3H 页
尧卿将以安卿为女婿。
   鬼神固不谓淫祀(仝上第二书)
言论语所谓敬而远之之鬼神。非指淫祀鬼神而言者也。
   既不当其位(仝上)
当其位而后可除去。而不当其位则便不能除去也。
   伊洛发明(仝上。答李次张书。)
伊川先生曰舜孳孳为善。若未接物。如何为善。只是主于敬。便是为善也。
   正如游骑无所归之说。(仝上。答王钦之书。)
伊川先生曰致知之要。当知至善之所在。如父之止慈子之止孝之类。若不务此而徒欲汎然以观万物之理。则吾恐其如大军之游骑。出太远而无所归也。出大学或问。
   在彼诚为累德(仝上)
彼。指前辈而言。钦之以为前辈。或有此如前之病云故答云云。
   所须问目(仝上第二书)
须与需通。所须。犹言见索也。钦之书请先生拈出经义以发问也。
   虽欲惟出处语默之察(仝上第三书)
此钦之书中语。以为穷理不必求古人言句。而惟出处语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3L 页
默之察。
   鸡抱卵事(仝上。答徐子融第二书。)
如鸡抱卵。如𤠑捕鼠。是僧家养心方也。
   北门之辨(仝上)
疑有厉词气辨论于北门者。而无所考。当更详之。
   有性无性之说(仝上第三书)
子融论物而曰物有有性者。亦或有无性者。
   非常丑差(仝上)
丑差。犹言差谬也。
   各一其性(仝上)
周子太极图说曰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近似之说(仝上。答宋深之第三书。)
未详。不敢彊解。
   中之为义(仝上。答陈器之书。)
器之以通书所谓性者刚柔善恶中而已而问之。
   原头不是(仝上。答叶味道第四书问目。)
就成于女家。久而不归。已失亲迎正礼。故曰原头不是。
   在涂之礼(仝上)
详见记曾子问。
   门生之礼(仝上第九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4H 页
如今新恩进谒恩门之礼。
   朝廷待士。却不当如此。(仝上。答邓卫老第三书问目。)
言贤者虽不请俸求封。在朝廷待贤之礼。则不当待其请与求也。
   但云其说甚长(仝上)
范纯甫问于伊川曰陈乞封父祖如何。伊川曰此事体又别。再三请益。曰其说甚长。待别时说。
   科举法都改变了(仝上)
言伊川之意。以为士以科举献身。故却不解自重之义。士不知自重。故朝廷亦无待士之礼。俸禄封叙。必待其自请而后许之。必变了科举法。然后可无是也。
   三昧(仝上。答汪叔耕第二书。)
出佛书。犹言正受。而即妙得之义也。
   便侵过义人路底界分(仝上。答李元翰书。)
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则心是仁之界分。行是义之界分。而元翰书言仁而曰合于心者为之云。则其曰为之者。已是侵过义之界分也。
   却有多事之累(仝上。答方履之书。)
茫然如未始学。则触处疑晦。反成纷乱。目前之无事。却为他日之多事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4L 页
亦不可说着不求字(仝上。答方若水书。)
言读书穷理。依本分识廉耻。则方寸之閒。了无外慕。非但不说着求字。并与不求字而自然不说着也。
   程子之云(仝上。答方子实书。)
即所谓无适之谓一也。
   二语为复出矣。又有以学求禄之嫌。(仝上。答李公晦书。)
此谋道不谋食章。而旧说郑氏曰言人虽念耕而不学故饥饿。学则得禄。虽不耕而不馁。盖耕与学互说。是复出也。以不耕得禄而为学。亦有以学求禄之嫌也。
   今文协而义精(仝上)
以耕而馁。对学而禄。是乃语不复出而为文协也。无以学求禄之嫌而为义精也。
   使己有一长(仝上。答李处谦书。)
一长。指存主。
   恃以轻彼(仝上)
彼。指致知力行。
   恶人言仁言恕。言西铭言太极。(仝上。答杨子顺书。)
子顺书中语。
   何尝入得他胸次(仝上)
他。指圣贤而言。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5H 页
此事尽须商量(仝上。答吴斗南第二书。)
斗南方欲裒集程门诸贤事行故云。出大全。
   心不耐閒(仝上)
盖致力于记忆讨论。而心上闹热。积久成习。故有不耐閒旷之病。
   不能发此听信身心。(仝上)
言不能起发此身与心之听从而信向也。
   每流于释氏之说(仝上)
言今人错说参倚。而以为以我之心。还见我心。若尔则是心别为一物。而如释氏以心观心之说故云。
   
金华同门之士(仝上。答辅汉卿书。)
汉卿尝从吕东莱学故云。
   钝者既难揍泊(仝上第三书)
钝故不能使道理揍合而止泊也。
   引庞居士说(仝上。答陈卫道书。)
名蕴。襄阳人。举家修禅有是说。
   其中更无是非(仝上)
释氏于作用处。不分真妄。即是举起之中。更无是非也。
   拈向一边(仝上第二书)
犹言向一边。姑为拨置也。其所谓乐处者。未必是真实故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5L 页
云。
   六用(仝上)
楞严经云六入谓之六用。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口入味身入触意入法。
   罩占(仝上)
笼罩占检也。
   一星子(仝上)
枰上点点分别铢两者是星子。言见得释氏之说。无一点是处也。
   亦当有处(仝上答陈才卿书)
犹言当有以处之也。
   捧喝禅宗(仝上)
说教之时。或捧打或呵喝。使之有警发而超悟者。是禅宗法文也。
   他则别成一家之学(仝上第七书)
所谓启蒙所载者。指先天说也。所谓他者。指经世等书也。此书不发于易。故曰别成一家之学。
   此却恐硬差排不得(仝上第八书)
言着意于开放疏豁。是乃彊差定排置。而非出于自然。故曰却恐不得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6H 页
便作两片(仝上答余正叔书)
指天理物欲。
   对塔说相轮(仝上)
明道先生尝语王介甫曰公之谈道。正如说十三级塔上。相轮对望。而谈极分明。如某直入塔中。上寻相轮。辛勤攀上。及至相轮中坐时。依旧见公对塔说相轮如此如此。盖言介甫不践实而谈悬空也。
   似见光景(仝上答赵恭父第二书)
见光景云者。似近顿悟意思。
   勿太近前(仝上第三书)
即上所云退一步低一头之意。
   同体而异用(仝上答赵致道第二书问)
胡子知言曰天理人欲。同体而异用。同行而异情。盖其所主张。性善性恶之论。故有是语。而先生与南轩,东莱往复论辨。以为同行异情则然。而同体异用则不然矣。
   缘景而生(仝上)
出佛书。言因缘外景而生也。
   递低一级(仝上)
以吾之言心者而谓之性。以吾之言情者而谓之心。则即是彼之于我。递次低一等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6L 页
释氏所谓看话头(第十七答许生书)
释氏以顿悟为妙。故教人只举一话头。使看其起言题头而自有悟。如所谓狗子无佛性。庭前柏树子之类是也。
   至今月日实数(仝上答曾无疑第三书)
既有故未即成服。则当以成服日计之。至十三月而练。二十五月而祥。是为月日之实数也。
   检柙(仝上第四书)
犹言规摸也。
   有子曾子之言(仝上)
有子曰孝弟为仁之本。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无疑举此以为问。
   自辨以求合(仝上)
言彊自论辨。求合于有子曾子之说也。
   尊复明辟(仝上答李诚之书)
即序文中语。建炎己酉。金兵内逼。帝避奔杭州。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等。以功大赏薄怨上。露刃宫门。邴亟趋前叱胁二匈。凶焰稍息。二匈杀王渊,康履等。劫帝禅位于皇子敷。邴劝时相朱胜非。密引外援。张浚,吕颐浩,韩世忠,张俊等至。邴与张守分撰请复辟表。
   以息争论(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7H 页
诸公以外援济难。故序文中有平贼之功。虽由外济之语。而诚之欲专功于其祖。请去此外济二字。先生以为如此则为张吕诸公地者。必有争端也。
   吕张李赵(仝上)
忠穆公颐浩,忠献公浚,忠定公纲,忠𥳑公鼎。
   敖惰之说(仝上答徐崇父书)
即大学传八章敖惰之说。而崇父举以问也。
   何必疑其非本有(仝上)
言当敖惰而敖惰是本有。故孟子有隐几而卧。今若知隐几卧之为当然。则又何必疑其非本有耶。
   
看此重处(仝上)
恐人于此偏却不照管。即所谓重处也。
   压得重了(仝上答潘子善第四书)
犹言摧压太重。盖恐有缠缚局束之患也。
   略绰提撕(仝上)
犹言轻轻提举也。
   孟子大学说正心处(仝上)
敬仲以孟子必有事焉勿正心。与大学正心为说。出大全。
   自是一般(仝上第五书)
言简淡诚悫。虽可爱敬。而其论议见识。则与世学一般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7L 页
他日所编书(仝上六书)
先生所编仪礼经传通解。
   别求捷径(仝上答林德久第三书)
以一著力而谓便觉多事。则其将别处走而求顿悟之捷径矣。
   界限之说(仝上第五书)
即前书所谓意思情状。似有界限者也。
   程先生冲漠无眹一段(仝上)
伊川先生曰冲漠无眹。万象森然已具。未应不是先。已应不是后。
   
向来所论(仝上第六书)
即先生前日所讲论也。
   了些文字(仝上)
言了毕些少文字。如经书注解之属。
   拣别取舍(仝上第八书)
言虽使杜门谢客。亦或有不得不见者。则有拣别之嫌。
   选部注拟(仝上第九书)
前书所谓参选也。
   干堂惯了(仝上)
言干嘱于中书堂以求官。而此习惯熟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8H 页
台评播告(仝上第十书)
是时先生年已七十。欲上章乞致仕。而以名在伪籍。告老如无事人为未安。有横议过忧不果上。有台谏欲其必使致仕。申明过年不致仕之法。而腾诸章奏。播告中外。
   程先生有隙中日光之论(仝上答严时亨第三书)
伊川先生曰犬牛人知所去就。其性本同。但限以形。故不可更。如隙中日光。方圆不移其光也。
   知向来遍参(仝上答曾景建第二书)
参谒也。言遍谒于有道者而求教也。
   横渠成诵之说(仝上答张元德第四书)
横渠先生曰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但贯通得大原后。书亦易记。
   通复二字(仝上第五书)
通书所谓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复也。
   恐是祭土神(仝上答王晋辅第四书)
周礼有墓人为尸之文。伊川曰旧说为祭后土云故云云。
   合为一分而遥祭之(仝上)
横渠先生于墓祭。合一分食而祭之。古无墓祭。至孔子许望墓而祭。遥祭疑指望祭也。
   程纠所编年谱(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8L 页
程即程允夫。尝为纠椽。故曰程纠。允夫尝作苏黄门年谱。出大全。
   讨个书读(仝上答傅诚子书)
个语辞。言寻讨书册而读之也。
   不当作两句看(仝上答李晦叔第五书问一)
指操存收敛。言只是一事。不当作两截看也。
   亦不谓此(仝上问三答)
言龟山之说。只言圣人从容中道之义。而非就学者操存上说也。
   与古者诸侯之礼不同(仝上问四)
大夫以下再娶。诸侯则不再娶。故曰不同。
   不须如此做伎俩(仝上答李敬子余国秀问)
言才觉时。便不能克将去。故终是病根尚在。此便是做伎俩也。
   作一状子刺破。乞备申省部。(仝上问五)
刺破。犹言改定。言改定其所增之年也。又乞令州县将此意备申于省部也。
   学之等级(仝上答第七书)
即知止定静安虑能得次第也。
   知有浅深。得有大小。(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9H 页
以一理言则浅。而以万理昭彻言则深。以一事言则小。而以动容周旋言则大。
   力破俗说(第十八答胡伯量问第三书)
伊川先生曰地理之书最无理。又曰卜其宅兆。卜其地之美恶。非阴阳家所谓祸福者也。
   某山某水之说(仝上)
如言金木水火土山及黄泉八曜等水之类。
   前此累承喻及(仝上答叶仁父书)
仁父曾以求荐之意。累请于先生。
   分明招认。着实受用。(仝上答孙敬甫第三书)
招认。如今言纳招也。言晁陈二公染禅。而直以实纳招受用。非如今日陆氏之隐讳遮藏也。
   官年实年(仝上)
官年。入籍年也。官实年。疑有增减不同。
   先有以胁之(仝上答余正甫书)
正甫书有曰讲学不可同。同则如荆公之要同己而祸天下也。
   但辞日适当南内(仝上答问一)
辞日。金使辞归之日也。南内。天子正殿也。
   尝有文字论之(仝上答问二)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69L 页
孝宗之丧。宁宗代光宗执丧而既易月。用桼纱浅黄之服。先生奏将来启殡发引礼。当复用初丧服之论。见大全。
   魏元成加服事(仝上问三)
唐太宗诏议五服之制。魏徵奏曰高祖曾祖旧服齐衰三月。请加曾祖为齐衰五月。嫡子妇旧服大功。请为周。众子妇旧服小功。请与兄弟子妇同服大功。嫂叔旧无服。请服小功五月。舅旧服缌麻。请与从母同服小功。制曰可。
   颜谢(仝上答巩仲至第二书)
颜延之,谢灵运。皆刘宋人。
   沈宋(仝上)
沈佺期,宋之问皆唐人。或云沈沈约。
   社仓出内(仝上)
社仓法。详见大全及年谱。内与纳通。
   水落石出(仝上第三书)
仲至之言。以为诗未必求为平淡。贵在深造其极。自然平淡。如水落则石自出而自然归是路也。
   一番拖出来(仝上)
即前书所谓为有力者牵挽之意。
   悟老(仝上第四书)
先辈云疑净悟师。盖悟师释流之非常者。而仲至为文记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0H 页
其行。
   被天津桥上胡孙扰乱。却为大耳三藏觑见。(仝上)
传灯录曰唐代宗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帝令慧忠国师试验。师问曰汝道老僧心今在什么处。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却在天津桥上。看弄胡孙。盖胡孙猿也。以胡孙扰乱。比人之富贵奔竞。以大耳三藏。比韩侂胄也。
   塌了一两人(仝上)
塌颓塌也。意有名流中不能树立者。而不知为谁。
   亦非独此也(仝上答易简问)
言如此者。非独汉武帝而已。
   
叨冒刺举(仝上答卓周佐书)
刺举。犹黜(一作陟)也。其曰叨冒者谦辞。而指其尝提举浙东时言也。
   治甲销钞(仝上答任行甫书)
治甲。言董治兵甲也。销钞。即宋制贸盐法。而如今移贸通商之类。
   区区敩学(仝上第二书)
如馆客之类。
   出举钱商子本(仝上答陈谟书)
隋有出举兴息法。注云出钱以举人。兴利而生息也。商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0L 页
也。子利息也。本原数也。言商度其利息与原数也。
   全无本领(仝上与湖南诸公书)
即下文所谓以察识端倪。为最初下手处。而欠却平日涵养一段工夫。故曰无本领。
   所指之殊(仝上)
即所谓凡言心者。皆指已发而言。此乃指赤子之心而言者也。
   欲思其次者(仝上答或人第二书)
言知名与得试。即反身自乐之次也。
   头边(仝上第七书)
按语类以头边对后面。犹云前面也。
   喝骂将去(仝上答或人书)
指江西禅学而言。喝是俸喝之喝。如所谓呵叱过分。叫唤狂吓之谓。
   真是当得伪学二字(仝上答黄直卿第三书)
时伪禁方张。学者往往变其素守。然犹或有不欲全然自外于道学。直卿以为此乃羞恶之心。尚有未尽亡者云。故答以此。
   一番拍试。拣汰伪冒。(仝上)
拍试。拍击而试验也。拣汰。拣分而陶汰也。伪冒。指伪借道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1H 页
学之名者也。盖自伪禁之起。人不能保守初志。或有托名他师。或有过门不入。一经祸变。诚伪已判。是乃小人之拍试善流而拣汰其伪冒也。
   此閒屋子(仝上)
直卿教授生徒。以资生计。将以来岁。聚徒于学舍而不来。故云屋子之在此閒者空虚也。
   误举伪学人。许令首正。(仝上第四书)
时伪学人一并禁锢。若有误荐人。则使荐者自首改正。
   以其无所私祷。寄声欲绳治之。(仝上)
伯丰书以为有侂胄之党。与己相善者。而其人寄声云以其无所私乞。将欲绳治也。
   不但道学而已(仝上)
言宗社可忧也。
   诸人狼狈(仝上第六书)
侂胄等以谋危社稷。劾赵相汝愚。宁宗问经幄诸臣。皆畏祸不敢言。此所谓狼狈也。
   子约终是好(仝上)
吕子约独上章论救赵相。
   多小快活(仝上)
子约未开口之前。已断知其必有行遣之祸。而置之度外。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1L 页
是为多小快活也。
   只是局生(仝上第八书)
言所当之局。未惯熟也。犹今言手生也。
   前官事不须理会。亦是一说。(仝上)
理会。谓辨别是非也。吕氏童蒙训以为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云。则赵帅所谓前官事不须理会者。犹有一方可据之说。未可便以为非。然徒以徇便为主。如是合理会处。反不理会。此所以难免。宜乎作贵人之讥也。
   八九分不得便宜了(仝上)
言宜乎尽与世不相合也。
   
部中行下取索(仝上第十一书)
言该部行下恭父所居郡。取索其文案也。
   不知亦只避得可避底(仝上)
言祸虽可避。惟可避者避之。不可避者不避可也。而今子直不知此也。
   枉了做许貌㨾(仝上)
许云者。犹言如许也。言做如许人时宜貌㨾也。
   只有此事(仝上第十二书)
即上蔡所谓打透名利关也。
   诸司文字(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2H 页
诸官司荐举文字也。
   欲见害者(仝上)
指侂胄辈也。
   伯丰绝交之事(仝上第十四书)
伯丰有与侂胄之党相亲厚者。而至是绝交云。
   误受举削之故(仝上)
诚之以曾为伪学人所荐举之。故见弃于时论。
   却有立作(仝上第十六书)
言竖立而振作也。
   却刘倅之请(仝上第十八书)
先辈云刘姓人为倅者。欲邀直卿为馆客。而直卿却之。
   宗官衡阳之嫌(仝上)
先辈亦云无所考。
   一般说话(仝上第十九书)
与答潘子善书所谓自是一般之义同。
   上面更无去处了(仝上第二十书)
言义理极尽地头。而更无馀地可去处也。
   韬仲事(仝上第二十二书)
不知为何事。
   他人又却无是(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2L 页
刘子澄知衡州。被副端弹章。方决归待命。故言世道一向如此。则被弹斥逐者皆吾党。而他人则却无是矣。他人指异趣之人也。
   筑磕(仝上)
磕。石相筑声。比小人之攻击也。
   岂亦大家行着一介不好底运气耶(仝上)
言无乃运气将以行大段不好底而然耶。
   老子命薄(仝上)
老子。先生自谓也。言我命薄而致此连累于朋友也。
   题壁揭榜(仝上第三十一书)
道学为时人所笑骂。而题壁揭榜。丑诋百端。
   贤于子合(仝上)
疑王子合受王漕文字。包羞忍耻。故言诸生自安之不易。而曰贤于子合矣。
   行自病也(仝上第三十三书)
行将通。
   亦要去相从(仝上第三十五书)
言去直卿处而相从也。
   渠此几日(仝上)
言齐卿留此几许日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3H 页
求保官(仝上)
宋制致仕文字中。以人为保。而以先生名在伪籍。诸人不肯为保也。
   况于其他(仝上第三十八书)
如参选求宦等事。
   已有台章指目(仝上)
即台谏必欲先生休致。申明七十致仕之法者也。
   诸贤牵挽之力(仝上)
言有此台章指目。盖由城中诸人牵执挽止。使不得及时上休致文字之故。
   
又要个人填窠子。图得旧话加色。一番光鲜。(仝上)
侂胄嗾蔡琏诬赵相汝愚以谋危宗社。将捕治其宾僚彭子寿。几陷不测。赖范仲艺伸救只罢官。将有行遣之祸。盖侂胄初欲逐除子宜不果。以子寿代子宜而逐之。故曰要个人填窠子。个人如云这个人。指子寿也。窠子犹言窠阙也。言以子寿填子宜之窠阙也。放舍了子宜而移怒于子寿者。又是图成其久远包藏之谋议说话而增得一层气焰。故曰图得旧话加色一番光鲜。
   此又岂章子厚之所能为耶(仝上第四十书)
子厚。章惇字。范忠宣见忤于惇。安置永州。诸子怨惇必怒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3L 页
止之。江行舟覆。扶出衣尽湿。顾谓诸子曰此岂章惇为之哉。先生盖借用之。
   禅宿(仝上第四十一书)
犹宿儒之宿。盖老禅也。
   行持(仝上)
入定行持。出佛书。
   时学小变(仝上)
时学。时文也。先是从叶翥,刘德秀议。语录之类。尽行除毁。取士稍涉义理者。悉皆黜落。六经四子。为世大禁。至是小变耳。
   
上头一关(仝上第四十三书)
道理原头也。
   渐次贴律(仝上)
言渐次衬贴于彀律也。
   仙游不成举措(仝上)
仙游县名。为县宰者。必有其举措之不甚远于受不系伪学举状者。故曰不成。
   挦剥(仝上)
挦见本注。剥剥击之义。
   或须作话头来相料理(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4H 页
言更作辞说。料理其罗织之术。而以及于先生也。
   未去时(仝上)
去逝通。言在世时。
   又与安卿不足(仝上第四十七书)
谓情义不相周足。犹言不相协也。
   见谋(仝上第四十八书)
犹言见今谋。前后凡言见者。皆见今之义。
   挂牌秉拂(仝上)
出佛书。盖升座说法者之事。而先生借用之。
   依本子(仝上第五十一书)
本子。犹本分也。
   方持此戒(仝上答蔡季通书)
戒者即不向人请托之戒。是时季通有祸患之忧。请先生救解。故答以此。
   安乐祖师(仝上第十七书)
邵康节有四不出。即大风大雨大寒大暑也。居安乐窝。故曰安乐祖师云。
   须有所托以为词(仝上第十八书)
是时先生一动一静。皆为群小指目。故不欲为閒漫游观。而欲托以他辞而往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4L 页
旋运(仝上第十二书)
即前书所谓眩运。而季通所患也。
   去取(仝上第十三书)
取邀通。言去彼而邀致也。
   为刘安之鸡犬(仝上第四十书)
按神仙传淮南王安。受八老丹经。炼丹服食。白日升天。鸡犬餂其药亦升天。鸡鸣天上。犬吠云中。季通曾有参同契工夫。故比之于刘安。以其鸡犬为自比。盖托意之辞也。
   法器(仝上第四十四书)
佛书以衣钵传道之器。谓法器。盖借用之。
   
不曾入题(仝上)
言只以赵忠𥳑胡澹庵事讽言之。而不曾以其不相通问。插入于书题中也。
   阴君丹诀(仝上)
阴君名长生。东汉人。从马明生入青城山。受度世法。白日升天。有丹法九篇。盖此法不及参同。然行之而寿考。是吃猪肉而饱也。吾人则知参同之妙。而反不免于衰病。是坐谈龙肉。而实未得尝之也。
   公晦之说(仝上答蔡伯静第二书)
李公晦劝令伯静求为免祸之道。如范忠宣子弟云。故曰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5H 页
极可笑。
   报行章疏(仝上与田侍郎书)
论报行遣之疏。即小人害君子之章奏也。
   守吾太玄(仝上)
出杨雄解嘲。言守吾本初也。
   一迎送行户(仝上第三书)
行户。路傍迎送之舍。如所谓行宫行窝之行也。
   来书前后不同(仝上第四书)
子真书前则曰致仕不为非。今则曰似有望致仕恩泽之嫌。盖宋制致仕则有奏补之例。故云有是嫌。
   
今不作奏(仝上)
言不敢以致仕之意。作奏疏文也。
   速其必来(仝上)
例有来谢。故云速其必来。
   九级浮图。八级已了。只欠此一级。(仝上与章侍郎书)
犹言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比杨诚斋引退一节之未尽也。
   记善录(仝上答罗参议书)
冯忠恕所记伊川先生事行。
   收安问(仝上)
言收得平安之问。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5L 页
衡山之学(仝上)
指五峰,南轩而言。
   却甚占地位(仝上第四书)
占犹坐占卧占之占。言所争虽小。占地甚大。盖指公私虚实之大相反也。
   都不劄著痛处(仝上)
劄刺通。言其不能指摘病痛。如针者之不能刺得病处也。
   学易集(仝上与赵昌甫第二书)
刘忠肃公挚子跂所著。
   时复抽了一两人(仝上第三书)
言奸党方得意用事。而时复抽出善流一两人用之也。
   多说此事(仝上第四书)
参同契功夫。
   入静行持(仝上)
修养法。
   存神内照(仝上)
参同契曰寝寐神相抱。觉悟候存亡。原本隐明。内照形躯。
   为精微之义。若来喻所云乎。(仝上答江隐君书)
隐君以易大传所谓精义入神。谓精微之义。而失其本旨。故辨其非如此。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6H 页
能碎千金之璧。而眷眷于破釜。(仝上与饶廷老书)
东坡曰人能碎千金之璧。而不能不失声于破釜。诚之曾以误受举削之故。十年不改秩。亦能断置。今乃参部应选。故比于此而讥之。
   换阙(仝上第三书)
阙。窠阙也。廷老换授窠阙。而值有祸患之虑。忧而成疾。故喻之以此。
   易以伪号(仝上)
初陈贾郑丙辈以道学攻先生。及侂胄用事。改其标榜曰伪学。其意以为人情本贪黩放肆。而儒者之学。务为洁廉好修。是乃伪也云。
   又责保任虚实(仝上)
如举状书不系伪学四字者。而以此拣汰伪冒。开大炉鞴锻鍊。故乃得真赝始判也。
   屈平以往者不及。来者未闻。而有长生度世之愿。(仝上答刘德修书)
详见远游赋注。
   陶隐居(仝上答储行之书)
名弘景字通明。梁武帝时人。自号华阳隐居。
   独至无助(仝上答冯奇之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6L 页
言以己见独至。而无朋友讲论去取之助。故商量多未合处。成编亦无改易也。
   腾倒(仝上答李继善问目)
清变为浊。美变为恶。则是乃奔腾而倒置也。
   解中(仝上第二答)
指章句或问等解。
   对同勘合(又二)
语录解云如两人相对校书。各执一本。同读而磨勘考合也。
   若内若外(仝上问三)
若外者。指与心不相入。似为心外之理而言。若内者。指彼物之理。为吾心素有之物而言。
   练祭换栗板时(仝上问四)
古者立主。虞而用桑。练而用栗。
   益州吴兴(第二十刘共甫第二书)
前辈以为共甫荐南轩及汪应辰,陈傅良。疑益州是汪。吴兴是陈。
   第一义谛(仝上)
言义理谛当处也。
   岂料此年岁閒事耶(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7H 页
先生自谓甘作草野之人。已许多年矣。岂可较计于一二年差迟。而受此抑迫耶。
   请违(仝上彭子寿书)
违辞通。甲寅辞待制时。
   凫雁不足为重轻(仝上)
杨雄解嘲曰江湖之涯。渤海之岛。乘雁集不为之多。双凫飞不为之少。先生引此以自比。
   偶便(仝上)
言偶值便也。非专便。故曰偶值。
   孤豚之踪(仝上祝汝玉书)
或聘庄子。庄子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菽。及其牵入太庙。虽欲为孤豚。其可得乎。
   麋鹿虽走山林。其命固亦有所悬矣。(仝上刘智夫第三书)
韩诗云鹿走山林。命悬庖厨。比人之在田野。而犹不能免祸也。
   如复从之(仝上)
前辈以为文理未透。上下疑有阙误。
   悬鹑百结而不能自免(仝上)
子直曾引微服过宋。戒先生慎祸。而今乃自未免取祸。故反其语而戏之曰悬结甚于微服。而犹不能自免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7L 页
亦得中熟(仝上第四书)
言岁稍登也。
   道学文字(仝上)
攻道学之章疏也。
   非华宗浪战之比(仝上)
先辈以为无所考。然意古有人华宗者。不知兵而浪战也。言侂胄辈攻斥道学之章。如八阵营垒。钩连隅落。曲折相对。四方八面。都无空缺处也。
   先办得此一着(仝上与长儿书)
即所谓众人扼腕时节。吾心却是閒暇一段也。
   
彼人凶猾(仝上)
前辈云塾方在其妇翁潘叔度家。唐仲友居㜈州。与塾相近。故戒之以此。
   上蔡之言(仝上程允夫书)
未详何说。
   疏示(仝上)
犹今言录示也。
   閒时写得(仝上)
言无事时。预为书置。旋寄德和处以送也。
   正冗(仝上)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8H 页
正尔冗扰也。
   要不必尔(仝上)
先生尝著允夫尊德性斋铭。至是又请手书是铭。故云不必如此也。
   濂溪诸书。亦多是发此意。(仝上彭子寿书)
如太极图说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通书一为要静虚动直之类。即是也。
   无复可以及人(仝上孙季和第三书)
季和书有人不力学。无可讲说之语。故云我以彼谓之无可讲说。则虽欲以善及人而不可得矣。
   
亦入此保社(仝上刘子澄第二书)
保社。即保伍之社。子静入史荐故云。
   填服夷夏(仝上刘共甫书)
填。前辈云镇字之误。
   脱体(仝上向伯元书)
脱。脱去之义。言犹未脱去于体也。
   𥳑卿文字(仝上林井伯书)
井伯为杨𥳑卿求荐状于先生。
   畏人来夺文字(仝上)
言我无荐彼之意。而受人干请。不得已做此等文字。则是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8L 页
我不能自守。而人之来夺我也。
   如学古亦只是自首荐之(仝上)
言如学古。公论所在当荐之人。故非有转求。而亦自首荐之也。
   大湖保伍(仝上郑景明第二书)
大湖县名。唐制十家为保。伍家为伍。意知大湖者。将行法令之事。关保伍者。而为土豪所挠败。
   子厚之不能安居(仝上)
黄子厚为土豪所侵。方欲迁徙故云。
   无由诣违(仝上刘德脩第二书)
违犹辞也。言无由亲进告辞也。
   须有些巴鼻(仝上林择之第五书)
巴鼻。前辈云犹言著摸也。又云巴尾也。鼻头也。故无头尾曰没巴鼻。
   有文字钱(仝上第六书)
先生尝与诸人设书肆。刊印书籍。择之主其事。疑此钱。
   兑钱(仝上)
前辈云兑。推移之义。
   官省并已有状(仝上)
此钱又关系于官府。故以许兑之意。已移状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9H 页
太府历头(仝上第十三书)
前辈亦云未详。
洗却五辛查滓(仝上杨伯起书)
五辛者。蒜葱韭䪥姜也。如答巩仲至书所云洗涤得尽肠胃閒夙生荤血脂膏也。
菖蒲平安之报(仝上叶吴周李第三书)
唐李德裕爱童子寺竹。使寺僧每日报竹平安。先生南康时爱玩唐卿家菖蒲。故借此以戏之。
 谨以平日所讲闻于师友间者。仰塞勤问。然恐有纰缪。或失本旨。反使贤者对卷而起讶也。此等处更当往复商订。而盛喻中亦不无当问而不问者。得无率尔看过。元不致意之叹耶。大凡读书。须要审思精察。节节透彻。段段鍊熟。了无些子会不得处。然后方可有得力之效耳。
答河千期
顷访今书。皆出至意。久不死。致朋友许多关念。虽奄奄中。犹切不安。贱疾复何言哉。已至万分地头。精神筋力。消尽无馀。自数日前。喘𤺌又发作。此亦次第例候。将付之无可柰何。安坐拱手以听天命耳。人生而死。理之常也。瞑目之日。了无馀憾。而但八十年好个光阴。无端抛却于子虚乌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79L 页
有之閒。抱而入地者惟此恨也。如贤辈幸以此汉为鉴戒。着实做得。无负无恙之日也。未死前一见则极佳。将绝之缕。亦朝暮不可恃。虽或未然。镇长平善进学刚健。是长逝者区区之望也。彊气呼倩。语无伦序。亦有以谅之也。
答权参奉士安(正宅)
三朔疾病囮中。形神消耗。意象寥落。万事为过云。百念如死灰。而惟有一线未绝。了了于方寸上者。宿昔从游于师友閒。而言或有依俙在耳。事或有彷佛留目。然不幸而老不死。日见长德肩随凋落殆尽。存者亦隔绝睽离。无与共谈笑之乐。常诵古人诗所谓老大偏伤知旧情一句。而自信其身到这地位然后。识得这意味无穷也。不图故人书问。适及于此。曾不知山川之远。而满幅语无非病死人心内事。尽乎朋友为五伦之一。而同心之利。隔千里而神通者。政为此等处道也。示喻虽滨死中反复数下。不觉拭目而喜。敛衽而敬。大凡理一而分殊。无处不然。有是物便有是理。一而至于千变万化。千万化而要之不过一也。故延平先生拈此四字。为学者反复论辨。明白切实。若于此胶守其理一。而不知分殊上推移会通。则是何异于子莫之执中耶。或问中如有未晓解处。须以语类互相参證而后。似无如盛喻之弊矣。一自前辈云亡。大道既隐。往往有志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0H 页
于学者。若非周行却立。瞬目扬眉。率多左右佩剑。东西迷藏。新进辈之生疏于近里而中无所主者。虽欲无听其说。而无疑怪眩惑。其可得乎。幸有吾士安守家学而为士友望。惟是之恃耳。
答柳戒深(潝)
有便则辄有书。而常对次面。便使人欲忘离索之忧。多谢多谢。况此庚炎。学况清胜。示喻是学者之所共患也。静则专一。动则散漫。操存涵养之工。就专一处易为力。就散漫处难为功。然若长静而无动。则是释氏之坐禅入定。陆氏之灵明空见。吾家岂有是哉。有是静则便有是动。理之所不能无者。虽以心体言之。虚灵而具众理静。而知觉而应万事动也。寂然不动静。而感而遂通动也。学者于此。因其理下功夫。而正衣冠端坐之时则必须整齐严肃庄重渊默。以致其持守之力。及夫外物交接之际。庶务责应之閒。却又随事体察。随处理会。巨细精粗是非曲直。要不失此心之所安。而使是心无所歉焉。则是移静时功夫。向动处用力。而身与口虽有接应詶酢之烦。是心则未尝不从容于方寸之閒。而操存涵养。顾自若矣。何必闭眉合眼如土偶人然后。始得以保守此心耶。然其体实然后其用不穷。事物未至之前。不得不着实持敬而为将来准备之道耳。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0L 页
仆一自大病之后。精力衰败。昏忘日甚。涔寂中或与书册相近。而过眼辄不复记。觉得不是看书时节。只好闭目而閒坐耳。柰何。
答河观夫(大观)
山斋清静。群彦毕集。朝暮切磋之益可想。朋友讲习。道义相长。此固人閒一乐。虽使宫商迭唱。金石相宣。何足以比其欢哉。起居珍重。得书备审。而但所可恨者。诸贤所得多寡之都不仔细示及也。人理物理之说。物虽至微。各自有一理。而与吾人同得于天者。则虽所禀之气。有偏正之各异。所赋之形。有物我之相閒。言其所由生之理。则初岂有不同者哉。人与物无非受生于天者。而天之赋人而赋物也。亦未尝贮得两件理。以这一理赋人。又以那一理赋物。而特以其有生之初。所禀之气不同。故有生之后。所赋之形亦不同。此所谓理一而分殊者也。既知其理一而分殊。则又不知其分殊而理一者乎。是可怪也。是以程子曰所谓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不必言观物而度诸身。若物与我判然作二理而初不相关。则将何以明乎彼而晓乎此耶。茂小小忧患之外。亦复自然多事。文字之业。不能随意着实。每念朱夫子所云日月逝矣。岁不我与。丈夫有志者。岂当为此悠悠泛泛徘徊犹豫以老其身者。不敢不蹙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1H 页
然悚惧耳。
与河观夫
霁山丧事。痛矣痛矣。经年未归。竟作岭海之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吾党无禄。遽失此友。自此后进无依仗处。斯文无属托人。岂非大家行着一个不好底运气耶。承实之日。即当匍匐。而滨死中且患拘忌。朋友之所共知。徒使一力奉赙而去。俯仰幽明。惭负极矣。尤以是伤痛。客地遭此。初终之具。想多窘束。未知何以了当。而孝子辈得无大段生病否。旅榇之过本邑。亦未知的在那閒。方欲送人替奠于丧柩之侧。一哭而纾此哀也。近者起居甚似。自见此事。同志丧气。书册之业。亦觉无况。然逝者已矣。亦无如之何。或能收拾精神。对案看读耶。前书云云。书后没去便。未有报耳。学问比如大屋子。以徂徕之松申甫之柏。造得渠渠厦屋。则屋诚壮且大矣。然必使如离娄公输子者相其宜而妆修之。尽其巧而裁制之。堂室阶级广狭长短。不失其度。栋宇杗桷巨细高低。咸适其当。然后方可为美宫墙好家舍。而君子攸宁者耳。若徒作千万閒广厦。而四方八面空洞无一物。则将何依据支撑。而得免为上雨旁风所颠覆耶。此大学所谓外而极规摹之大。内而尽节目之详者。而黄勉斋亦以大规摹细功夫。提撕学徒。则为学之道。不可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1L 页
以道体之大。或忽其日用之微也。亦不可以日用之近。或忘其道体之高也。况勉斋书所云学者之患。在于志卑气弱。度量浅狭。规摹褊陋。则虽与之细讲。恐终无任道之意。故须是有大规摹。又有细功夫。方成个人物者。切中今人之病。而于左右气质。尤为着题目者乎。
答河观夫
闻论语读至七卷之半。而因事下山。便是九级浮图。八级已了。只欠此一级。未知更图其从速了当之计否。事有所当为者。而一日二日优游不断。非但做事而事不做。是乃私累在心而不能克。于做心术处却有大害。幸断制拨置。扫案静坐。以毕其未毕之业如何。申友留此数日。病不能仔细詶酢。然大凡论书所说。閒多精到。相对必有相得之乐也。云云事中閒一种士论。有两是两非之说。此则全不近似。天下之理。自有此是非两端。是者须还他是。非者须还他非。而不是则非。不非则是。此理之判然。矛盾而不可并行。比如水火之不能相容。薰莸之不能相合。焉有不究其事情曲直。不问其言端得失。而糊涂混囵合作一物。指两人而曰彼亦是此亦是。甲亦非乙亦非者耶。然则圣狂无善恶之分。忠奸无邪正之别。而元祐调停之论。元符建中之议。盖亦由是而败也。朱夫子所云天下岂有兼行正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2H 页
道邪术。杂用君子小人。而可以有为者。岂非正正当当之训乎。所谓春秋书法。尤不可晓。汤武之外。不可用牧巢之讨。周公之外。不可行管蔡之诛。孔子之外。不可秉褒诛之笔。此笔程朱尚未秉得。近世焉有秉此笔者哉。此亦穷理一事。然是者即是者之是而非我是也。非者亦非者之非而非我非也。则是非于我。都不相关。而惟读书修业谨言饬行。即我自己分上紧切功夫。观夫其知之否。生沉痾转剧。困悴日甚。要是根本已衰。不复能与病抵敌。看此气象。岂是久于世者耶。书册废却。方觉省事。然地下如遇朋友之先逝者。谓以落后多年。做得那个事也。是可忧也。
答定慧上人
汩没尘累中。遥望青岩一面。上人起居。在泉声山影之閒。虽欲无引领长羡。其可得乎。即奉来札。缕缕盈幅。致意勤款。然恐相爱之至。浪费辞说。而自不知其言之失也。夫以朱夫子吕荥公之贤。未免染迹于谦开善宗本修颙虚空沙界玄妙之说。则况仆之贤。霄壤于二君子。而上人虚白清镜。火珠静月。生定生慧。照览无碍。加鈇法席。宝花乱坠。而一声高偈。足以开众生千日之聋者乎。然异教之所以使吾人迷惑者。辄乘我正学未明。大源未定。方寸之閒。主宰虚弱。而雄诞之说。及是而鼓之。故往往乐新奇而慕高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2L 页
妙者。裂冕毁裳。用夷变夏。遂使仁义充塞。伦彝斁丧。而今则程朱之正论在矣。孔孟之成法行矣。才读大学论语一二卷书。便有自家趋向主定端的。而彼释氏之先以欲句牵后令入佛智者。已绽露而掩不得矣。虽曰擎拳竖拂。为观心悟道。运水般柴。为神通妙用。苟有知觉。孰肯信向而艳服哉。闻讲席之下。新进甚众。此政程夫子所谓三代威仪。尽在是矣。目今声利海中。此岂容易事哉。然终不知这些邪见。坏却世间多少好人。破却世閒多少好事。自误之不患不足。而又从以误人。吾恐上人不得辞其责也。论心之说。盛喻纤悉。而头颅既分。意见难合。大凡释氏以缘景而生者为心。凡涉于思虑。一切以为妄想。欲归于清净虚灭而寂然不起。故辄以无心为宗。心是本有之物。虚明纯一。贯彻感通。所以尽性体道。皆由于此。今不分其所感之真妄。而凡系感物。皆以为妄。一并扫却于视听之外。而欲吾胸中空空然无一物也。人非枯木死灰。何以做得如此。于是乎自知其不可。而曰有真心存焉。所谓真心云尔者。又是何等心也。吾未知一团腔子外。别有所谓常见光烁烁地。而有若石火电光之闪倏迅速不可测者耶。方欲无心。而反有此真伪心之兼有。是是心之终不能无。而反不胜其多也。又何暇于八邪八患八苦八难之扫除消却。而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3H 页
会其极于六用不行。本性自见耶。吾先师之权倚阁。曾非忠告之不足。而人轻言浅。未蒙见信。此则虽欲齰舌而不可得也。头流之游。能如约否。道不同不相谋。然放情于形骸之外而相爱相信。亦古人朋友之一道也。幸飞锡而一相访也。朝夕拱而俟也。
与子挺元
日閒连得安稳宿食。僧徒无苦色善接待否。闻居接者多至数十。虽使僧辈有不乐之色。此亦常情之容或无怪。切勿生事呵叱。愈益务尽道理。每事必舒究而曲察也。送汝栖山。虽为所工专一。而若或有不安之端。则亦未必冒廉隅行苟且。决意下来。似未为不可也。所读凡几册子。而读诵之閒。亦有长进之效耶。朱夫子尝有言曰人之学所以不进。只缘从初无入处。不见其有可嗜之味。而所以无入处。又只是不肯虚心逊志耐烦理会。更无他病也。若能虚心逊志耐烦理会。知其有真个可嗜之味。则自然喜读而无厌苦之念。比如人之于膏粱之味。深知其可美。故不待旁人之劝而取之惟恐后也。训诰文义。想多钝滞难通。必须仔细思索。期于必解。接中亦必有可与相从之人。时复往来讲辨。以取资益为妙。汝平日沉默寡言。不喜浮杂。群居之閒。似无踞肆诙谐乱度之弊。然每事亦须谨畏。无取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3L 页
士友之诮而负父母之望也。
与挺元
送汝登途。虑无所不到。奴还得书。知无事得达。新妇亦无病。自是日寝食始如常矣。伊閒日已富矣。客况与主家凡节更何如。所去书逐日读得否。如或有未晓解处。就质于汝聘君前。着实诵习。无或浪度时月也。然读书犹属细事。京华习俗。浮薄飘忽。百诈乱人一拙。其馀衣服奢丽车马煇煌。无非妙少辈志虑未定者。丧志陷身之大坑坎。未知汝把作好底看耶。把作不好底看耶。对尊长则折节恭谨。与朋友处则慎言语谨容止。逾久逾敬。或遇生面人。切勿轻先接谈。凡百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庶不至于大失度矣。汝他无可取。惟木讷近仁。是汝长处。吾每以是心喜之。而人情每患趋下易而向上难。心苟不存。性亦不可恃也。慎之慎之。判书丈种种省候否。此丈于汝。非但为妻党至亲。与我相信。无异韦布之交。相对必有多少诲诱。须承受服膺。而以平日事我者事之也。归期似在何閒。在途或遇风雨。留憩待歇而行。切不可触冒寒湿。以贻父母无穷之忧耳。
与子挺新
连得善饮食勤读书否。闻汝常有思家之念。为人子思父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4H 页
母。天理人情之所固然也。然以汝思父母之心。推之则可知汝父母之亦不能忘汝也。不能忘汝而犹送汝从师者。欲使汝着实学业。成就才分。则汝当体父母期待之心。念人子承顺之道。勤读不怠。期于成立。是真个思家而思父母也。父母姑无疾患。虽罕得见。亦何伤哉。日课有贤师长任其责。不必复问。而日课之外。必有师席多少训诲。只须承命体行。无敢违越也。栾共子不云乎。民生于三。事之如一。汝读小学。事师之道。汝必知之矣。大凡文学犹是第二件事也。昔朱夫子使二孙从学于黄勉斋。而贻书勉斋曰只可着力学做好人。是自家本分事。平时所望于儿孙者不过如此。此训甚至当矣。若不能做好人。而徒有挟才能文。则文学为长奸雄之资。而反作无限不好人也。虽有班马文章。顾安用哉。训子帖果不忘渠父书与之意。而朝暮诵习否。一字一句一言一事。无非亲切明白之训。而最其中凡事谦恭。不得尚气凌人。不可言人过恶及说人家长短是非两条。于汝尤着切语。汝气癖与口业。是汝许多病根。若不着意用力。将为汝终身之忧。汝知之否。吾百不类人。而此一事则庶或无愧于心。欲汝必效我而无负我也。
与挺元,挺新。
家閒消息。杳然无闻。人情不能无郁郁也。得无大段忧患。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4L 页
汝辈学业着笃耶。宾客接应及各处山所时时展拜等节。其果如戒无旷阙否。人道大关节在此。失于此则其他无足观也。吾得此参榜。悲喜交并。然一事除却。如释大负。是可慰耳。将以谒 圣后。即向海营。而省觐后亦当即发。然远路行役。迟速亦难预度。闻喜日子。姑不可指的。近间使泉浦奴子准备祭需。等待于青山墓下。则吾来到青山后。即先发一奴以通。待此以定。亦未为晚也。然到门之日。即所谓志喜也。何日不可。而必为别般择耶。所谓孝柱不可不从俗。斫取于旁近邱木亦足矣。切勿向远地求取。使一里残民有役运之劳也。溪室着实守直。而花木或无儿曹所伤折否。菖蒲平安。未尝不在心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状
  
上州牧辞褒功状
伏以 王灵赫然。腥秽廓清。 宗社之福。臣民之庆。庸有既哉。如民无用。病伏山野。无一分效力于 君父之急。而祇自蹈舞于奏凯之日。欢欣于洗剑之时。瞻天望日。祝万世无疆之休。而万万不自意。窃伏闻城主因巡营别关。以民助军助饷事采报。而巡营方有登 闻之意。民惊惶闷蹙。无以措躬。报营之际。茫然不知。而事机郎当。乃至于此。疏漏之罪。民有所不可辞者。而城主以父母之官。何不谅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5H 页
之如是也。民虽至愚无状。无名之爵。非分之赏。犹知其可耻。则民之向时如干愿纳。其果希觊于今日之登 启耶。窃以臣庶之于国家。即一子弟之于父兄。手足之于头目。而无事则竭力耕田。以奉供上之赋。有事则挺身赴急。以效敌忾之忠。此固天理民彝之不容已者也。变起之初。民岂不知这般道理。而但外而有多年受风。半体不仁之病。内而有一念畏死。不敢奋发之心。乃自晏然于林樾之閒。而目见官军散落。有部伍空虚之叹。府储萧条。无馈饷调给之望。秉彝所在。不忍坐视。而且念先父在世之日。每以受国厚恩。报无涓埃。为平生一恨。手书孝友传家忠义报国八字。为子孙世传之戒。虽以不肖如民者。犹不觉怆然而兴感。泫然而挥涕。只以此奴丁与谷物之若干在于家者。为此区区之效。其终始本情。不过如此。而非敢有毫末意思于希功而望赏也。天地神祇。临之在上。质之在旁。民焉敢诬也。若使民有能倡义而募兵。从军而赴敌。虽无活一民杀一贼之功。犹可谓之勋劳。民既未募兵。又未从军。而所谓勋劳者。不过助军与助饷也。伏想城主与棠营之所以登报而拟 启者。其意必以为捐私补公。容或有可尚。而此则有大不然者。虽使私人有奴如林。有谷如山。苟使官军不一。军饷不继。强寇无剿灭之期。国势至岌业之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5L 页
境。则自己图生。犹患不能。有奴有谷。何处可用。其将朝穛(一作樵)暮耕。为目前之使唤乎。买田拓土。为妻孥之计活乎。以此观之。所谓补公。未必不为自私计也。有何勋劳之万一近似者乎。虽以愚昧尚有廉隅。其于自愧于心者。决不可为也。伏乞城主以此意枚报。而先陈本事之违格。次论匹志之难夺。使之必免于登 启。则民之甘守微分。以毕馀生。无非城主之赐之厚也。谨当归卧穷庐。歌咏盛德。更愿特加哀怜。曲听祈恳。
上道伯辞褒 启状
伏以不意休明之世。遽有乱逆之变。而何幸民志有定。天心悔祸。 王师问罪。群丑就戮。逆德者亡。可知古人之不诬。而我东方亿万载无疆之休。亶在玆矣。 宗社之庆。臣民之幸。曷有其极。第于变起之初。生有如干愿纳于官司者。而伏闻閤下以此事方拟 启闻。此非生万分一意虑所到。而于閤下亦未必其不为累矣。夫刑赏者。人君之大柄也。一失其当。劝惩随坏。今日勋劳抄 启。此何等重举。况又至尊之前。非妄言之地。其于采摭登奏之际。固当十分详慎。俾无一毫滥屑。是乃奉 朝令体群情之各尽其道理者。则以如许万万不近似。而又非其人之所自愿者。率尔登 闻于紸纩之下哉。八域之内。无非吾 王之民。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6H 页
私家之谷。无非 王土之出。则以吾 王之民。赴吾 王之急。以 王土之谷。为 王事之用者。固是天理之所当然。而人彝之不容泯者。是果目之以勋劳。而与从军将士同一例受爵赏者乎。生虽至愚无识。平日犹以士流自处。则其于辞受取与之义。讲之熟矣。物有非义。虽一个犹不可取之。况此无名之爵非分之赏。欲取而无可取之名。欲受而非当受之分。虽欲黾俛。柰于欺心何。欺心犹可也。柰于欺 君何。欺 君犹可也。柰于欺天何哉。此生之决不可承当者。而顷以此意。致恳于城主前。则城主以业已驰报。无意垂听。内而自愧于心。外而无面于人。忧惶闷蹙。不知攸措。即欲奔走于旬宣之下。以布此区区之怀。而积年沉痼。曳身无路。替送迷息。仰㬥真情。伏乞特加哀怜。曲徇鄙愿。以生姓名无或插入于书 启中。而使之自安于丘壑之閒。则鼓舞于 圣化中。而以毕其馀岁月。即閤下之赐也。閤下之恩也。瞻仰盛德。感颂无地。愿閤下留心焉。生不胜百拜祈恳之至。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谒墓文
  
谒退陶先生墓文
呜呼。自考亭夫子之殁。吾道东矣。粤若安文成禹祭酒数君子者。倡之于前。而逮我 圣朝。儒教蔚兴。曰寒曰蠹曰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6L 页
静曰晦。前后辈出。继继承承。一脉真源。以及于先生。而先生尤大肆力焉。先生平生。读考亭之书。佩考亭之训。存诸心者。考亭之义理也。行于身者。考亭之规摹也。进退行藏之际。体其时中之道。褒贬抑扬之閒。守其至正之论。全体大用。如合符契。而前贤后贤。其揆一也。则先生即我东方考亭夫子也。先生之前。未有先生。先生之后。复岂有先生也哉。小子以眇末后生。春风旧座。未沾时雨之化。擿埴迷途。徒抱景行之思。谨操文祇谒于玄堂之下。恍惚浑厚之容。目如可接。依俙謦欬之音。耳如可闻。想先生陟降之灵。洋洋在上。愿先生赫戏之明。俯烛微衷。
谒晦斋先生墓文
呜呼。道丧千载。圣远言堙。正学不传。异端横流。末流之弊。将至于人道化为禽兽。中国变为夷狄。则其为祸斯世而毒吾民。殆有不可胜言者矣。如有一个知道之士。卓然独立于其閒。而辨别是非。剖析邪正。忠言格论。义理透彻。而遂使绝学复明。士趋归正。其功夫岂在于神禹氏治洪水之下哉。此孟子所谓能言拒杨墨者。圣人之徒也。而求之我东。先生其庶几焉。先生以清明纯粹之质。精通博达之识。任吾道扶植之责。忧异言肆行之渐。察之于几微难察之閒。辨之于疑似难分之中。而一书二书许多往复。直与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7H 页
朱夫子所尝辨陆说者相上下。则先生学问造诣之深。践履之笃。虽谓之与朱夫子前后一揆。非过当论也。向使先生不有是辨。吾党士志于学而得免为江西诸子顿悟家法灵明空见者。其几人哉。先生之德之盛才之美。而早登明廷。位跻显列。使先生不遭世变。而得行己志。化泽风教之烨然于事功閒者为何如。而不意奸竖作孽。直道见郤。白首蛮荒。奔走栖遑。而卒未免殒其身焉。天之降先生而将焉用哉。此百世忠志之士所以崩心饮血。不能无憾于彼苍者也。然孟东野诗曰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此从古忠贤达士所共患者。而虽以孔孟之圣。犹有道不行之叹。先生安得免也。小子以晚生末学。每读遗集。辄怀景仰。而奉寻衣履之藏。替作杖屦之奉。倘先生之有知。尚庶几乎监临。
谒冲斋先生墓文
士君子仕于朝。不幸而当意外之变。端笏正色。抗言竭论。知有国而不知有身。知有义理而不知有死生者。非就事论事。俄忽造次閒。办得来也。若非平日治心养气。操守有定。树立有素。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其于仓卒危迫之际。是非眩于内。祸福怵于外。趑趄而足不能进。嗫嚅而口不敢发。虽欲沥血刳肝。一吐昌言。其得乎哉。小子尝读先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7L 页
生乙巳封事。辄三复击节而再拜之曰。千百世之下。欲识先生学问造诣。此一疏足矣。欲见先生言论气象。亦此一疏足矣。天之生斯人降大任。若将有为于斯世。而反使匈徒并作。祸孽相寻。卒未能究我所有。而终其身于瘴雾风雪忧愁困苦之閒者。又何哉。呜呼。天意不可知也。小子以数百年后眇末后生。虽未能及门抠衣。犹有高山景行之思。不敢以旷世而或弛者。谨将数行之文。祇谒四尺之下。伏愿先生降监衷曲。
谒南冥先生墓文
孟子曰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立。以斯语求之伯夷之后。则惟先生为庶几焉。先生以纯刚清淑之气。豪迈峻洁之资。高谈千古。俯视一世。气象则秋霜烈日。胸襟则霁月光风。惟其伊志颜学。慥慥于性分之内。敬直义方。翼翼于造诣之閒。神明之舍。主翁惺惺。而佩我四字之符。挥我百勿之旗。厮杀九窍之邪。而奸声乱色。罔敢或干。其克己之严也。闭塞三关之入。而閒思杂念。罔敢或萌。其保守之密也。视爵禄而若浼。桐江子陵之徒欤。章奏勤恳。有伊傅匡救之意。励气节而高尚。太原周党之流欤。学问纯深。得程朱渊源之正。则吾未知先生是何如人也。一言蔽曰得圣人进退之义。占君子行藏之机。卓乎如千仞之凤。飘然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8H 页
如万里之鸿。而振东方不再出之豪杰也。若使先生与伯夷并世而生。使顽懦廉而立。先生让伯夷耶。伯夷让先生耶。小子晚生。后先生百馀年。而既不能奉帚登门。亲承謦欬。不胜区区景慕之诚。谨操文再拜于幽堂之下。而为之词曰。方丈之山。岩岩而万丈兮。先生之典刑。于焉仰止。德川之水。泼泼而泓澄兮。先生之道学。曷有穷已。刚而不厉。高而不奇。淑人心扶人纪。而磊磊屹屹。诚如赵文简所谓可以风之天下士。
谒冶隐先生墓文
呜呼。天地閒自有一个正理。纲常是也。人无纲常。则人不得为人。而古往今来。其得之者。惟郑圃隐元芸谷与先生数君子而已。其操守则岁寒之松柏。其树立则颓波之砥柱。而刀钜鼎钁。非我怵也。千驷万钟。非我欲也。惟有一片纲常。横亘胸中。乌山之谷。甘心穷饿。鹄岭之天。回首悲伤。则若先生者。可谓天地閒大丈夫也。而窃怪夫以辛易王。王氏之祀已绝矣。先生之办大节。何不及此时而早为之计也。此千古尚论之士。不能无疑于先生者也。然百里奚岂愚于虞而智于秦哉。必以其时势事实不得不尔。而自有后人之所不可知者也。先生向日之心。即今日之心。而此心炳然。皎如白日。小子何敢疑焉。瞻望佳城。不胜感怆。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8L 页
操文展拜。仰㬥微诚。想先生之不昧。倘庶几乎监临。
谒六臣墓文
呜呼。𪆽梁津头削立之峰。连一麓冢累累。而三尺坟前尺馀碣萧条者。是 鲁陵忠臣六先生之墓耶。异姓无同冈之葬。而先生之葬。何连一麓而累累也。大夫有丽牲之石。而先生之墓。何尺馀碣之萧条也。呜呼痛矣。尚何言哉。人之为人。以其有人彝。而若使先生无当日之死。人彝灭人道熄而人类化而为禽兽矣。先生之死而并葬于此者。是先生之不幸。而纲常之幸也。在先生亦一时之不幸。而万古之幸也。京宦伤寒。不出汗三五日而必死。有生而死。人之常也。死而如先生之死。死何憾焉。江云白江水明。先生之心。亘宇宙而辉映耶。江天惨江日悽。先生之灵。驾风霆而陟降耶。渺渺天一方。何处子规楼。霞裳兮月佩。望美人兮夷犹。徘徊兮怊怅。使我兮不胜愁。采薜荔兮为粻。折琼枝兮为羞。临古渡兮大招。灵剡剡兮淹留。
谒西厓先生墓文
呜呼。士读书修道。通义理达经权。其积之也厚。则出而为世用。措之事为。而随处沛然。若江河之莫之御。而时平则安坐庙堂之上。尊主庇民。世乱则驰骛戎阵之閒。却敌捍难。泽及生灵。功存社稷。而声望动一世。事业振千古。非有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9H 页
平日学问之为之根本。而岂能容易办得于仓卒俄忽之閒哉。先生早游溪门。得贤师而为之归。励志笃学。体裁兼备。而卒有以八年干戈。再造山河。安民制敌。许多机务。从容指挥于谈笑之閒。而使我累卵之 宗社。措诸磐泰之安。呜呼伟矣。先生其不负所学也。然世之不知先生者无如之何。其知者亦但知其勋业之盛。而不知其勋业之盛。由学问之正而致其盛焉。是奚足为知先生者哉。呜呼。世衰道微。异端横流。而禅陆之说。充塞仁义。滔滔一天之下。无一人辨之者。而先生独辨之。若以功业论先生。区区一小邦兴复。何足为先生轻重哉。惜乎。今之世不能使邹夫子复起也。小子亦先生馀教中一物也。每读先生遗集。慕先生道学邃密。想先生气象纯粹。而玆以景仰之思。祇拜斧堂之下。先生之灵。上为列星。先生之监。庶烛微诚。
谒鹤峰先生墓文
呜呼小子。朴泰茂其姓名。而生长于晋者也。生长于晋者而来谒先生之墓。先生其知耶不知耶。纯刚之精。亘万古而长存。则赫戏之閒。忆往事而悽怆耶。小子虽愚甚。安得无愀然而感。悒然而悲。抆涕徊徨于茔域之下而不能去也。呜呼。龙蛇之事。欲言齿酸。彼贼无良。糜烂我生灵。而先生受任于板荡之际。忘身于死生之閒。仗钺登坛。鞠躬尽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89L 页
瘁。收拾涣散之众。而遮遏方张之寇。孑遗黎民。恃以为命。隐然若北门锁钥。南国长城。而不幸宋师未捷。汉星先陨。彼苍者天。此曷故焉。呜呼。先生之殁。今已百十有三年矣。矗石楼前。水云犹白。而晋阳城外。芬苾无所。此于先生。不足为轻重。而晋人之弃恩忘德则极矣。尚何言哉。尚何言哉。此小子所以中心景慕。倍别于人者。而今日区区诉臆。自如是缕缕于私情耳。若先生勋业之盛。道德之尊。国乘有载。士林有传。小子何敢赘焉。先生不昧之灵。想有以监临之矣。
谒东冈先生墓文
朱夫子有言曰天下岂有兼行正道邪术。杂用君子小人而可以有为者。盖正道邪术。决不可并用。君子小人。势不能相容。而士若学问不深透。义理不明白。胸中无实见得大树立。自作根株。磅礴牢实。其于议论之閒。每每徘徊于祸福之分。进退于离合之界。模糊混沦。卒无棱角。而得免为喻玉川者无几矣。若斯人者。何足道哉。先生以刚方正直之气。英迈峻洁之资。早游南冥退溪两先生之门。所讲者学问。所闻者义理。方寸之閒。虚明洞澈。比之如水镜之照物而巨细精粗。不能逃其形。绳尺之量物而长短广狭。不敢隐其情。以故发而为用。触处洞然。登经幄而裨补阙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0H 页
失则忠言剀切。渊衷感悟。立朝端而辨别善恶则谠议痛快。奸胆破落。非先生平日学问之深透。义理之明白。而了无目前一毫疑似之眩。能如是超然独立。䨓厉风发。而便作铁轮顶上旋转不失耶。嗟乎。人口无真是非久矣。世之与吾道角立者。丑诋先生罔有纪极。然无是小人之忌嫉。不足以为君子。若使朱夫子复起。必莞尔而笑矣。亦安知先生道德之尊。不由彼媢嫉人诋诬而增一倍耶。呜呼。昔先生易箦于西原也。侍疾病而议药汤。治袭殓而扶榇归者。即吾祖也。苟知尊祖。不得无景慕于先生。而今日操文展谒。道理之不容已者。倘先生之有知。尚陟降而监临。
谒寒冈先生墓文
道与天地。相始相终。天地不泯。道亦难穷。紫阳既殁。沛然而东。所以皇天。降我退翁。绍承往哲。启迪群蒙。誉髦骏奔。凡几陶镕。猗欤先生。负笈而从。讲书论理。气感心通。爰有贤师。其乐瀜瀜。十载门屏。时雨春风。得受衣钵。退藏于躬。寒冈之下。讲室从容。疲精竭神。致思专功。持守之力。造诣之工。缜密真积。浸灌磨砻。惟精惟一。无罅无空。随处沛乎。有原皆逢。孰非至正。孰非大公。一本既定。万殊归同。不偏不倚。允执厥中。猗欤先生。吾道之宗。昔我先祖。得御帲幪。以醉醇醪。以扣洪钟。依归有所。喜若登龙。诚心敬爱。没身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0L 页
尊崇。茂也不肖。虽曰瞢霿。敢忘先人。受恩之洪。谨奉楮香。敬寻杉松。宛登函席。适量河充。于以瞻仰。四尺之封。于以展谒。再拜之恭。先生陟降。降监微悰。尚垂阴骘。诱此愚衷。
谒守愚堂先生墓文
呜呼。竹林中茅屋里。琴一张鹤一只。超然于得丧荣辱之外。而甘忍穷饿。嚣嚣自乐者。何与于社稷安危。朝廷利害。乃为之百计钩距。万端罗织。不问其有罪无罪。必杀之而后已也。呜呼。党锢之祸。何代无之。白马清流之变。元祐乾道之禁。无非君子之厄。然屈伸有时。消长有数。若一朝而事定。君子自君子。小人自小人。而玉石薰莸。初未尝相杂矣。此岂非是非得失。自有归宿。而天理人事之不得不然者耶。然则先生若当死而死。先生不得为君子也。若不当死而死于横逆。使先生死之者。亦难免为小人矣。然而于今近数百年。一着阴阳之判。寥寥无闻。嗟乎。邪正非两立之势。曲直无双行之理。则焉有杀者直而见杀者亦直。死者正而使之死者亦正耶。意者冥冥之中。己卯之衮贞。乙巳之芑衡。亦必瞋目攘臂。高谈大言。而不肯服搆静庵杀晦斋之罪矣。然金人缄口。君子取之。羸豕踯躅。圣人戒之。使如陈大邱喻玉川者。视先生不能无所憾。然陈大邱喻玉川。亦先生之所不屑也。为之何哉。所恨但彼天至仁。必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1H 页
无意于杀不辜。而柰之何生此无良祸人家国。使许多忠贤之无罪者。共未免骈首而就戮也。此小子所以大声长呼。欲问于天者也。小子以先生道契之裔。生长于先生菟邱之乡。挹遗风而敬仰。溯往迹而悼伤者。盖尝有日于玆。谨此远寻邱垄。千里而至。瞻望四尺。仪刑宛接。恭伸再拜。感泪盈臆。敢将荒词。仰诉衷曲。不昧者存。庶几来格。
谒旅轩先生墓文
道不虚行。与人而得。天祐下民。遂降先觉。清明之气。纯粹之质。如玉如金。如圭如璧。先立乎大。向里着脚。卓彼寒冈。许以好学。性命之分。义理之析。亲切精到。瀜液透彻。和顺积中。英华发越。 圣主徵贤。驷车戋帛。先生曰恶。非我所欲。婆娑林下。不改初服。或钓于水。一竿一笠。或采于山。有蕨有药。图书小屋。萧洒绝俗。静坐观理。羲文旧易。屈伸由己。消长在目。忘我忘物。无荣无辱。逍遥一世。处之如客。孰争我所。孰知我乐。时运不幸。神州沉陆。舍熊取鱼。新垣掉舌。我眼何开。我耳将塞。于以避地。东海之曲。卓立岩边。蜗庐静寂。红罗天地。崇祯日月。先生之学。造诣邃密。先生之节。树立磊落。谁谓最高。星斗峤岳。一时师范。万代矜式。茂也小生。旷世千百。未及登门。拥彗秉烛。瞻仰盛德。徒增敬服。重以先契。自有倍别。景慕在心。敢怠敢歇。谨此操文。祇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1L 页
拜茔域。先生謦欬。恍惚如接。先生气象。依俙可觌。徘徊瞻望。感泪盈臆。庶赐诱衷。无曰不屑。
谒愚伏先生墓文
退陶夫子。吾道之宗。继往开来。大鸣于东。卓彼厓翁。受厥渊源。义精仁熟。道盛德尊。玉渊屏山。绛帐高开。闻风兴起。自远朋来。济济彬彬。凡几逢掖。无非名达。并是才德。嶷然拔萃。惟我先生。龙飞凤翥。玉润金精。崇信师说。不愆不忘。真积力久。斐然成章。义理明透。造诣缜密。直启关键。载承衣钵。学优而仕。玉署鸾坡。随处沛然。若决江河。韩陆奏章。伊傅启沃。国赖而宁。民以之泽。知止则安。浩然投笏。婆娑邱林。修我初服。愚山之阳。有水漪漪。摆脱尘纷。浴而振衣。松菊盈庭。琴书在床。从容自得。乐且宁康。所读维何。紫阳遗文。劄为酌海。以诏后人。于戏盛矣。先生之学。成始成终。百代之则。茂也晚生。未及登门。徒有景仰。寤寐难谖。谨此敷衽。仰诉衷曲。庶赐阴诱。拨我昏塞。
谒桐溪先生墓文
呜呼。今年即甲申岁也。某里洞里。花叶依旧。而日月无情。此岁重回。先生邈矣。向何人说此怀耶。此小子所以来拜于先生之墓。而回首神州。涕潸焉不自禁者也。先生其知耶其不知耶。呜呼痛哉。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2H 页
谒瓢隐先生墓文
呜呼。先生生长于大海之东巨岭之南。去中国万里。足不到太清宫在何处。目不睹崇祯 帝为何如。则先生岂别有受恩于 皇明。而分义情私。自有不忍背不忍释之异于众者耶。但眼前分明。胸里秉执。而不能释不敢忘者。纲常二字而已。彼委质于人。縻好爵食厚禄。而恬然变节于革命之后者。独何心哉。呜呼。一天之下。非复旧日衣冠。而陶渊之洞。独保红罗日月。扶天纲于既颓之后。植人纪于方斁之际。而遂使千万古为人臣者。知有一片纲常。违舍不得。则若先生者可谓天地閒大男子也。安得不使小子五百里缄辞而至。跪敷于玄堂之下者哉。遂告之以文曰。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 皇京。念彼 皇京。禾黍离离。我心匪石。曷有其期。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 帝都。中心怛兮。中心怛兮。云谁之诉。于以再拜。先生之墓。
谒眉叟先生墓文
鹤峰金文忠先生尝有言曰一国以一人重。一人以一言重。先生一言而 宗社之统大定。释一时士大夫之惑。而永有辞于亿万年天下后世。则先生之扶天纲植人纪。其功诚伟矣。向使先生而无一言。堂堂千乘之尊。顾何异于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2L 页
闾阎间一匹庶。而王统何由而立。民志何由而定。王统不立。民志不定。则天经地纬。亦何由而顺其轨哉。先生早亲有道。得闻为学大方。退而读书山房数十年。穷究性命之奥。博通义理之源。近自一心一身之微。远而至万事万物变化詶应之方。表里本末巨细精粗。无不瀜会贯彻。瞭然于目前。故出而发言论事。说出来他人说不得底道理。而正大统于坏乱之閒。明大伦于晦塞之馀。则意者彼天之降先生于东方者。必以其不忍于礼义之邦。纲纪之紊然者。而特有以启祐之也。若先生文章之独追先秦。笔画之远溯神禹。在先生特区区一糠秕耳。何足道哉。吾先祖凌虚公。即先生之道义交也。其同师之谊。同志之契。盖尝有存殁閒不相忘者。则小子今日之来。先生其知之耶。其不知耶。瞻仰幽堂。不胜感怆。稽首而拜。敷衽而告。想陟降之有在。愿庶几乎监临。
谒谦斋先生墓文
呜呼。先生之生。夫岂偶然。南冥既殁。道丧其传。先生继之。启后光前。有斋慕寒。追仿山天。于焉居息。盖自妙年。屏弃外物。养我心田。孳孳矻矻。向里工专。所读何书。孔圣朱贤。所乐何事。跃鱼飞鸢。九皋声闻。戋帛翩翩。独守东冈。素履弥坚。或采于山。或钓于川。优哉游哉。乐我岩泉。晚生孤学。
西溪先生集卷之四 第 393H 页
茂也可怜。春风座上。未及周旋。景行馀思。徒切悬悬。呜呼。先生颜范。拜虽无缘。先生道学。可质遗篇。天人性命。随处贯穿。体段既立。不倚不偏。月闰之图。括幽钩玄。丧制之议。證讹归全。有匪君子。其孰能肩。矜式后学。宜世之千。瞻仰幽堂。宿草芊芊。徘徊想像。感涕涟涟。先生陟降。有不昧焉。毋我不屑。监我诚虔。
谒九世祖监务府君墓文
恭惟我府君。斥佛淫而上疏投荒。便是窜潮海之昌黎。知世乱而挈家寻山。亦一入伽倻之孤云。懔然其气节。卓乎其明哲。逮夫我 圣祖御极之日。特降前朝臣除官之恩。胸中自有义理。目下却无富贵。罔仆自靖之操。岂以再 命而或移。采薇遂饿之志。虽使九死而靡悔。在考终属纩之际。有监务题墓之训。心事皎日。秋霜义烈。撑天揭地。伏念小孙。身不在邱垄之侧。手未奉香火之荐。四百里山川落落。十六年瞻慕悠悠。幸于今日。来拜先茔。景仰幽堂。纡血情而怵惕。摩挲短碣。忆往迹而悽怆。谨将芳馨。恭伸奠扫。想陟降之有在。尚庶几乎格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