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x 页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诗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6H 页
余尝吟忆古人十一绝。以寓旷世之感。今读退溪集。先生亦有题黄锦溪画帖十章。信乎古人亦有此等怀也。重为之感。而谨步其韵。
箪瓢陋巷处怡然。随遇而安本分天。自是平常底道理。做心非为后来传。(右陋巷箪瓢)
天理流行共浩然。圣如夫子亦云贤。试看当日沂雩畔。花扑春衣柳拂烟。(右舞雩风咏)
半夜云床犯客辰。皇家大鼎重轻身。莫把尘缰勤絷马。钓丝非是为经纶。(右桐江垂钓)
依旧田园典午天。西山未必独忠贤。清风窗下羲皇梦。心事熙熙皞皞然。(右栗里归耕)
人中贤识物中贤。所以濂溪独爱莲。认渠真个花君子。高出淤泥正特然。(右濂溪爱莲)
寻梅而去唤鹤还。明月烟湖独盘桓。翁已果忘人间事。是非忧乐一㨾看。(右孤山咏梅)
四海熙熙共一春。男儿事业做弥纶。晚年洛社閒田宅。自谓勋华圣世民。(右洛社独乐)
尘荣付与片云浮。独向武夷山谷游。有歌九曲人谁识。举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6L 页
世滔滔总俗流。(右武夷九曲)
草庐萧瑟独怀珍。乱代初心保一身。偏惜祈营吟病里。故山梅鹤忆残春。(右孔明草庐)
盈虚消息任吾天。至乐人间此老全。花外小车来也否。行窝十二共相传。(右康节儿车)
登山
临溪观水更登山。半日浮生不世閒。忽见林禽投暮树。青黎却与白云还。
斋居即事
夕阳归远壑。山色晓妆浓。涧草微经雨。岩花细逐风。地疑超世外。亭若在壶中。倘有龙眠见。吾应画里翁。
与河泽厚(润宽),权汝行(重道)登高。
今夕九月九。黄花满东篱。不嫌沾衣雨。难负落帽时。好友如子少。佳辰属吾私。把杯陶陶处。吟弄杜老诗。
夜坐
门掩筠床静。秋容入夜奇。泉声微过耳。山影细如眉。又得三更月。相寻独坐时。忽然诗思逸。自酌也无非。
寄定慧上人
回首青岩隔一鬟。满天花雨掩仙关。鼻端看白倥侗里。舌上谈玄恍惚间。孰谓菩提曾有树。吾知圆觉本无山。不要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7H 页
多费閒言语。须把人生道理观。
题皆春居士苏一浑(凝天)草亭
物外图书静。壶中鸡犬喧。方丈山千叠。主人苏一浑。流水白云洞。清风明月轩。功名视若浼。馀外不须论。
退陶先生圣学十图
欲使吾君致舜尧。十图辉映紫云霄。瞻仰馀光开众瞽。昏衢皎日永昭昭。
和寄黄注书道源(浚)
昨夜东风春气生。故人怀抱鸟嘤嘤。窗前独对青山影。琴上谁论流水声。道学推寻宜着力。诗篇詶应浪关情。烦君莫负当年约。方丈深深溪石清。
秋夜独坐。敬次晦庵夜坐有感韵。(二首)
霁月中天高。凉露老梧滴。清虚这气象。叹息无人识。千载浩然翁。独得养生术。愀然整襟裾。林风吹瑟瑟。
门外青山高。塘上寒泉滴。独寐更独寤。不妨人不识。未曾学旋转。莫复问经术。喜闻庭畔篁。迎风奏宝瑟。
重游头流 十八首(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본집 原目录에 의거하여 ‘十八首’ 3자를 보충하였다.)
先生三入白云洞。白云千载空悠悠。为问白云云不语。独立斜阳小子愁。
     
(右白云洞和河千期 必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7L 页
山自悠悠水自悠。白云清瀑洞天幽。先生一去无消息。谁是千年隐者流。
     
(右观上下瀑。敬次南冥先生韵。)
川上亭亭玉女峰。依然浮在画图中。有水流觞洄九曲。临风却忆武夷翁。
     
(右玉女峰)
残年无好事。泉石最膏肓。落花看可爱。芳草坐何妨。溪声添宿雨。山影带斜阳。云壑迷归路。逢僧问佛庄。
     
(右访佛庄庵。和河观夫 大观。)
洪钟无大扣。千古竟含声。请看头流山。山岂学天鸣。
     
(右敬次南冥先生声字韵)
天王峰下萨川湄。绿玉穿霞步步迟。潭名红到新春验。山色苍因霁景奇。无非绝胜挽吾辈。何幸清游及此时。遥望白云深处去。东风吹送万花飞。
     
(右万花潭)
千峰锦照耀。万壑玉纷流。岩间归路细。林下小庵幽。故人来白发。仙子自丹邱。题品慈恩兴。何如此胜游。
     
(右佛庄庵。喜金上舍伯厚 墩 来会。)
南冥曾送德溪归。亭树含情远别离。分付儿曹须勿剪。此翁俱是士林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8H 页
(右送客亭)
万叠孱颜里。三藏大耳基。本来幽邃胜。方值艳阳时。软绿茱萸叶。深红𧀿䕽枝。胸中无世累。夜静话厖眉。
     
(右宿三藏寺)
几重山又几重溪。山尽溪穷又一溪。溪上有山山有室。莫向庐山访虎溪。
     
(右访大源庵)
恣意烟霞久不归。子规啼送不如归。不如归坐书床下。收敛身心定所归。
     
(右闻子规)
恸哭荒山雨露濡。斑衣儿已白头须。年来久旷晨昏拜。惭愧人间不孝吾。
     
(右归到公田省墓)
择不处仁焉得智。昌平门外讲坛高。何事葱林无味地。等閒生长倚空皋。
     
(右五台寺老杏)
人而无礼死其宜。知礼之家此世稀。方丈有岩岩有号。春游非为访林菲。
     
(右家礼岩)
澄波洗复洗。曾不点尘留。深邃头流麓。清高录事游。有怀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8L 页
空谷暮。无语远山愁。事与岩俱白。岩前云水悠。
     
(右白岩)
不忍春来独自哦。安溪无主尚清波。一声悽怆山阳笛。万事悠悠夕日斜。
     
(右安溪感怀)
人间多别路。溪上去留怀。好会重有约。清秋慕寒斋。
     
(右别安溪诸益)
万壑烟霞宿债酬。残年活计便休休。头流山在诗篇里。从此松窗足卧游。
     
(右归园)
临渊台感古
云塘李处士。栖息此江坡。尖峰凌远野。峭壁压沧波。台空遗躅在。人去夕阳多。极目愁如海。悽然坐落花。
浮查亭感古
江枫萧瑟远天秋。独上浮查亭上游。仙翁一去无消息。落日烟波任客愁。
松冈精舍遗墟感怀
江水悠悠江月妍。小亭栖息问何年。欲识主翁清意趣。暮烟疏雨白鸥边。
游百泉寺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9H 页
南望九井峰。苍苍海上高。古寺属清秋。枫叶寒萧骚。忽忆紫峰丈。怊怅倚东皋。
抚琴台
烟霞已痼疾。几度山中来。萧洒百泉寺。岧峣一石台。抚琴人寂寞。扶杖客徘徊。霜叶红如锦。临风兴未裁。
晦庵先生尝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此千古藿食者之所相感也。谨步遗韵。以供閒居之趣。
求死且不死。有味还无味。为是衰暮人。调气补脾胃。
     
(乳饼)
莫愁无和飧。竹林沾疏雨。喜见碧玉笋。耸出园中土。
     
(新笋)
郁郁南山巅。岩崖尚着土。有菜美可茹。不愿杀肥羜。
     
(紫蕈)
损心虚无谤。晦翁为尔雪。柔芽更清新。可喜神明彻。
     
(子姜)
吴莼是佳蔬。相方孰长短。最爱秋塘上。芳笋清且软。
     
(茭笋)
江村老渔父。银鳞偶赠遗。黄液和白雪。清烈臭拥鼻。
     
(南芥)
采采盈朝筐。于彼古涧幽。一嘬无感愤。山人本休休。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49L 页
(蔊菜)
蔬肠素淡泊。岂愿佳味𧩫。非不爱木耳。亦难致卒乍。
     
(木耳)
含精精在根。物性知大本。挟箸清淡味。暮朝浃牙龈。
     
(萝葍)
疏盘免无聊。蹲鸱太有力。淡然少滋味。宜乎山野食。
     
(芋魁)
庖不愿刍豢。海不求鱼腊。山厨脯有馀。采自绿如箦。
     
(笋脯)
仓卒一佳馔。煮豆待其腐。千载谁作俑。有谣缝尺布。
     
(豆腐)
萧洒商山叟。莫詑采赪芝。白屋鬓又白。蕈与主翁宜。
     
(白蕈)
凭虚台。敬次晦庵与南轩登岳麓赫曦台联句韵。
突兀凌空起。高台百尺岑。阔吞平野迥。横压大江深。辽鹤千年迹。溟鹏万里心。湘山何处麓。朋友好相寻。
看花
老年花似雾中看。红白朦昽仔细看。平生见理还如许。安得披天皎日看。
钓鱼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0H 页
桃花流水鳜鱼肥。独坐西岩细雨霏。笑他渭上张竿叟。虚窃烟波一钓矶。
夜怀
青虹千万丈。何事独萧条。头上星霜转。胸中江海遥。有怀悲暮道。无友坐閒宵。忽听疏篁雨。诗情不寂寥。
次陶靖节责子诗。勉诸孙。
我闻君子学。向里能践实。惟在孝而悌。不在文与笔。人如称谨饬。荣耀宁有匹。闻誉施于身。然后做经术。尔曹非童稚。年已十六七。待人必忠信。检身须祇栗。逸居而无教。几何远畜物。
谢黄都事(晛)寄新历
花开叶落验春秋。馀外悠悠无所求。从此山人添一事。恐君虚费意绸缪。
访郑参奉惠甫(东里)夜话
前后西原子。慇勤不我遐。祇拜桧渊庙。行寻惠甫家。霁夜澄明月。寒梅淡泊花。盍簪勤琢切。至乐此无加。

暗于明者抗何能。快若扶桑晓日升。只恨自家方寸里。长时有夜却无灯。
读易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0L 页
屈伸消息互无穷。都是阴阳一理中。易在渠心渠不识。羲文古纸等閒工。

八尺虚长大。平生一笑中。计拙时难救。才绵学岂通。冷落青山宅。居然白发翁。莫言贫贱苦。是处识英雄。

农人告余以春及。前夜西畴雨一犁。倬彼甫田南东亩。处处催耕布谷啼。今年田祖告年丰。满篝穰穰多黍稌。上奉租税下妇子。熙熙击壤蹈而舞。生于太平老太平。照曜康衢烟月里。拜祝吾 王寿而富。于千万年无穷已。

采采青薇雨后崖。新春滋味十分佳。欲献吾 君那可得。五云迢递隔天涯。
守愚先生遗墟。敬次金东篱韵。
守愚先生宅。茅檐与竹篱。笼有一只鹤。庭有半亩池。池清鹤羽洁。萧然忘我饥。鸣驺入空谷。素履终自持。嚣嚣乐不改。坦坦道自夷。彼何识贝人。诪张此支离。芝兰遭毒燬。松柏凛寒姿。天意未可知。哲人多如玆。旧墟馀秋草。驻马不胜悲。
是非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1H 页
非谁非也是谁是。是是非非各楚秦。莫向是非人怨骂。是非元自自家身。
别李注书子仰(山斗)
此去花山四百里。羸骖童仆太申勤。天涯谁复相思我。今世诚难更得君。剑气横云看古色。兰香满座挹馀芬。所憎最是城南柳。强折长条手共分。
长相思(三首)
长相思。思美人。美人远在天一方。龙楼凤阙恍惚间。云床月佩声琅琅。我欲从之不可得。千里万里江山长。夔龙在左皋陶右。祇愿治化扬辉煌。
长相思。思前脩。前脩遥在千载前。或把木铎鸣金口。或抱瑶琴弄朱弦。关锁重重数仞墙。回首茫然更杳然。我是昏衢失路者。升堂一拜嗟无缘。
长相思。思故人。故人散在东南北。芝兰之臭金玉音。使我爱之不忍释。山长水阔隔参商。各在空谷愁离索。天寒日暮消息断。独立悄悄咏伐木。
梦拜先妣泣题(二首)
地下人间母子分。天伦会合杳无垠。虚床一梦蘧蘧散。庭树凄风不忍闻。
惊罢萱堂拜一番。临风恍惚桂旗翻。泉台亦似人间否。愿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1L 页
报今生未报恩。
题卢参奉伯春草堂
岩庄萧洒别人寰。栗里之陶陋巷颜。新春烨烨赪芝草。明月盈盈绿水湾。一生自足悲欢外。万事无心得失间。莫道山家疏契活。床书珍重峡云閒。
无心
白云寻山返。溪水绕石流。山岂逢云喜。石无送水愁。离合动静间。自然理悠悠。我亦无心者。与物无所求。
寄李上舍元亮(相采)
江南时序属秋风。云外无情度几鸿。低垂白发浣溪老。采掇黄花栗里翁。即今世界谁相识。从古贤豪总是穷。穷达本非吾得失。颜渊乐在曲肱中。
赠李上舍圣瑞(麟至)
苍石嵯峨月涧清。南人尊仰两先生。珍重工夫馀绪业。恢张义理自家庭。晚计忘形游水石。秋风乘兴到山楹。深杯细律倾肝胆。偏觉今宵霁月明。
不知
万事人间吾不知。眼中今古杂沦飞。纵横楚汉谁成败。禅继虞周孰是非。动静鸢鱼浑物性。閒忙云水自天机。浩然一气流行乐。春晚沂雩独咏归。

离于相合合于离。智者其谁愚者谁。高谈王霸浑奔走。竞逐炎凉互转移。何妨眼底云千变。自有胸中春四时。不欲向人开口笑。草堂高卧梦轩羲。
阳春曲
且停白雪歌。听我阳春曲。阳春布德泽。万物同发育。前山后山木欣欣。上枝下枝花灼灼。况复西畴与南亩。粒我烝民禾郁郁。欣欣灼灼更郁郁。伊谁之赐伊谁力。无臭无声混沦中。主人胸襟潜有格。民吾同胞物吾与。仁是吾人所同得。却与群生共熙熙。憔悴何愁在空谷。
草堂
周公岂欲诛三叔。尚父曾非弃商王。当时不幸人伦变。长策无如卧草堂。
失路叹
出门欲远征。茫茫多歧路。吾行尚未半。荏苒白日暮。漠漠迷所之。忽向曲径走。崎岖上岩崖。翳蔚傍林薮。颠倒难进步。下马空搔首。欲问问何人。独立怅然久。岂无此山外。平坦路如砥。彼此分别初。冥然却不知。源头误一着。末梢缪千里。进退俱无据。狼狈至于是。只恨自家明。未能烛昏幽。夷险死生间。谁怨复谁尤。回车三叹息。足为吾辈戒。幸愿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2L 页
登道日。仔细审分界。
漫吟
世间千万事。都付自然机。有伸还有屈。无是也无非。云开看月好。风过见花稀。苦海滔滔外。何人早振衣。
青山
燕归花飞独倚栏。太古消息问青山。消息问山山无语。自家胸臆想像间。
与河直长千期夜话
浃岁呻吟客。自怜难久支。忽见平生友。相逢愁寂时。感叹情何极。慇勤如有期。开襟终夜话。松月半庭移。
挽金霁山振伯(圣铎)
呜咽蟾江鸣不平。南州士子送先生。三年泣血殊方恸。千里招魂故国行。从古忠贤皆厄会。当今世界孰公评。天如既定人何敢。所恃吾 王日月明。
无题
寂历疏篱下。梅兄悽不语。崇兰已委折。故林谁可与。天寒岁已暮。怊怅空延伫。
古意
莫谓乾坤大。栖遑一丈夫。草堂风雪夜。高卧梦唐虞。
读大学修身章。敬次黄朽浅韵。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3H 页
修身学之本。学者最先行。个中如得力。次第道理生。
忆权荷塘李息山有感
纯粹荷塘老。清真息山翁。岭南千百载。儒徒挹遗风。
闻郑相国(苯)蒙 恩复职。感而题。
忍说当年事。云惨白日曛。后世馀公议。东方有 圣君。绣帖从天降。璿香上墓焚。堂堂千万古。足以劝人臣。
李上舍振玉(世钰),申上舍伯献(瑊),宋上舍伯绥(履锡)来访。
君子交非外面亲。长愁离索会无因。南国秋风数百里。东州高士两三人。论议丛中知学力。峨洋曲里见心真。今行不是閒追逐。成德功由友辅仁。
慕寒斋读书。敬次西厓先生示枫岳有司韵示诸益。
茫茫坠绪可重寻。谦叟遗墟有士林(山名)。吾儒做得无他术。往圣传来只此心。苟求远大行由近。莫向平夷索太深。至乐无如文会友。古人滋味复于今。
与郑上舍伯英(俊)夜话
霁后东岭月。应知故人来。梅梧疏影里。清转入深杯。
至日
隐隐声如动地䨓。五更初刻一阳开。谁传造化真消息。坐对虚窗独树梅。
谢金参奉圣源(景澈)寄太白山蔬
新春雨润太白蔬。故人珍重寄穷庐。本来咬菜甘吾分。其味清新可代鱼。
示少年
我佩煌煌相鼠诗。人而无礼死胡迟。晦翁曾戒刘平父。把臂联床戏谑为。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3L 页
敬次鹤峰先生感兴韵 二首(저본에는 빠져 있는데, 본집 原目录에 의거하여 ‘首’자를 보충하였다.)
遥忆古圣哲。群蒙所共依。而我生也晚。叹息将安归。爬痒隔靴忧。失路擿埴悲。何江寒水里。秋月藏明辉。
于皇降衷初。人人共一春。莫问性善恶。何论俗漓淳。所以明明德。涤旧而从新。自有知者知。难向俗人陈。
晚悔
多犯先师所大禁。言非忠信行非钦。不能为己奚成己。自谓无心便有心。素欠工夫加缜密。终难意味觉深沉。莫云衰暮馀年短。收拾桑榆勉自今。
清夜
百年萧瑟但长啸。江海悠悠此一生。世事秋空烟九点。草堂清夜月三更。琴书自足残年乐。轩冕无心外物营。固陋寡闻惟可畏。空山愁听鸟嘤嘤。
枕流亭和李(光湜)城主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4H 页
清幽兼爽豁。形胜擅南州。风流太守乐。云水古亭头。壶中几牧笛。世外独渔舟。何羡新秋月。苏仙赤壁游。
旅轩先生卧游堂十一咏。写出西溪物色。感而敬次。
遍溪皆白石。依然玉壶辟。主翁坐观鱼。不愿锦绣席。
     
(盘石)
如彫复如画。𥓂砑此何石。怪也亦自然。造化潜相格。
     
(怪石)
干柯异于凡。前山得之会。伫见方塘上。苍郁盘渐大。
     
(盘松)
不与桃李开。肯与杏花落。大冬风霜紧。然后见本色。
     
(老松)
玉立萧萧影。潇湘岸上林。摩挲三叹息。岁暮托契深。
     
(竹林)
珍重晦庵翁。诗吟半亩塘。活水清依旧。云影伴天光。
     
(方塘)
枝带春消息。曾不怕穷阴。幽人在空谷。遥托岁寒心。
     
(梅花)
开花四节季。根我庭畔土。默感造物翁。不失时蚤暮。
     
(四季花)
知是果中魁。莫珍李柰实。点点如丹砂。盈盈映白发。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4L 页
(石榴)
团团千万珠。盈盘带朝露。甘液爽人喉。可医膏肓痼。
     
(葡萄)
傲霜花艳艳。时当秋序终。人徒知娱玩。谁验造化功。
     
(菊花)
次金退甫见寄
妙理难将言语谌。行之悠久自相寻。程朱仰继千年学。尧舜相传一个心。玄酒谁能知至味。瑶琴元是贵希音。须从无处察其有。然后方称着力深。
权苍雪忌日有感
如金如锡复如瑰。峤岳峥嵘士类魁。伥伥迷道馀衰朽。痛哭年年此日回。
秋日独坐。见菊花有感。
秋风淅沥打孤庵。吃尽人间几苦甘。愁从病枕千兼百。书入昏眸二变三。有何穷巷来佳客。时捲疏帘望远岚。珍重东篱霜后菊。幽香为我独芬馣。
记梦(并序)
   余平生尊慕晦庵夫子。读大全书而酷好之。八月十五日夜。独坐书室。诵节要中十馀篇。反复数下而就寝焉。梦到竹林精舍谒夫子。以近思录一二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5H 页
疑处质之。夫子随问辄对如平常。仍怃然太息而言曰此世犹有以此书向余问者乎。余又起而问曰张敬夫,吕伯恭,蔡季通,林择之,吴伯丰诸贤今在何处。夫子曰汝已见我。此友辈亦当次第相从也。又问曰见今读得何书。对曰方读大全。夫子曰不如读程子书。俄而欠伸而起。乃蘧蘧一梦也。仪刑謦欬。依然在目。而景仰千秋。水云绵邈。嗟乎不肖菲薄之诚。非敢曰感通神明。发于宵寐。而于赫在天之灵。其或闵怜我孤陋。而有以阴诱其愚衷耶。亦异哉。
竹林精舍拜先生。神气翛然更觉清。五鸡啼罢虚床梦。水静寒潭秋月明。
病中自慰
一身多病卧三年。文字程科已杳然。不妨刊落閒言语。圣学元非口耳传。
敬次西厓先生感兴韵(二首)
一理循环互不穷。花开于雨落于风。前盈后缺何心月。春北秋南底事鸿。不出洪匀陶铸外。无非大化混沦中。升沉倚伏多般事。看取须将塞马同。
正路平平歧路斜。来从何处去从何。奔驰汩没无归着。辩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5L 页
说纷纭各自家。实地谁知儒者事。浮名把作市人赊。瑶琴独抱龙门曲。夫子沧洲已发嗟。
药栏(三首)
普济心长志学初。青囊妙法孔颜书。民病未医身病紧。区区私计却惭余。
无用之身发已斑。存亡于世不相关。如何苟且贪生计。山采圃培未暂閒。
满园苓朮颖丰长。衰疾残躯得少康。祇是自家心上病。更将何药拔膏肓。
寒冈先生有无题诗曰月沉空谷初逢虎。风乱沧溟始汎槎。万事莫于平处说。人生到此竟如何。真格语也。余遂反其意而次其韵。为吾辈一节深一节之戒。
谷避月沉宁逢虎。波须风定可汎槎。万事必于平时谨。臧仓之子于我何。
寄金参奉光甫(景温)
萧洒青凉六六峰。云间挺出玉芙蓉。潭传白砾先生句。峡老丹砂隐士踪。浮世喧嚣浑隔绝。晚年居处自从容。几时红树苍岚里。携手登临更倚筇。
酬洪上舍国章(禹龟)见寄
前年八月送君行。今年八月见君书。君书郑重数十行。兼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6H 页
有一诗能起予。此世此情不易得。感叹无穷三复馀。病肺乾涸无佳语。木瓜何以报琼琚。祇愿努力及少壮。无使老大徒欷歔。夫夫出世不偶然。四性具于降衷初。着我之跟有正路。贮我之身有广居。古往今来群圣哲。出入起居个中于。曾氏自省传不习。颜渊常念实若虚。作之不已是君子。舜何人也我何欤。自己身上有馀师。事事无如反求诸。若能真积加邃密。自然诚实无分疏。广誉可敌被文绣。赡食本由勤菑畬。莫谓宝鉴已埋没。本面光辉明自如。磨之拭之日日新。如发蒙尘加栉梳。灵台四面八方间。垢秽散尽光风嘘。寒潭泂泂秋月明。梧槚郁郁春阳舒。坐看天理自流行。上有飞鸢下有鱼。哲人云亡大道隐。时俗所喜徒浮誉。胸中飘忽没根株。脚下纵横无阶除。朝游西方空寂界。暮向南华旷漠墟。官路平坦少人行。上山下水浑崎岖。傍人冷看笑且骂。毕竟戚施与籧篨。噫噫是岂山之性。义利关头分别疏。舍本取末迷不悟。蔑内务外共沦胥。都未惺惺存一念。安用孜孜读五车。西溪老叟长叹息。有怀耿耿无与摅。有时逢人语此语。听者谓之狂也且。迩来缄口数十年。泚笔欲书还趑趄。惟有一心不可欺。予识夫君君识予。薄于责己厚于人。难免讥诮画葫芦。钦君家学本亲切。盛年才华厚畜储。荏苒流光不相待。及时用力其虚徐。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6L 页
空山无伴独相求。临风寄语空蹰躇。
忆河养正有感(并序)
   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以夫子而馆焉。则其所存可知已。然欲寡过而不能焉。况吾侪小人乎。余平生自谓志学。而第缘绳检不免虚疏。存养未及着实。寻常举措。触处悔吝。实有过欲寡而寡不得之叹。名胜所从游。足以爱惜而规敕者。非曰无其人。而栖所隔阔。无缘相闻。惟养正斋河丈居密迩而频相接。有闻辄告。随事相规。看作死病之人旁有一医手。而今则此公之亡又有年矣。自公之亡。未知吾有过乎吾无过乎。日用接应之际。虽不敢知非而故犯。意者不觉不知之中。其必有认贼为子之弊。不一而足矣。嗟乎。理既不能自明。且无强辅在旁。其将章子而已矣。奈何奈何。
自失养正子。全身皆悔尤。骎骎不自悟。转转增包羞。有谁直谅者。为我忠告之。怅望九原三叹息。非是悲公实自悲。
挽柳西湖介仲
磅礴花山万丈高。气专清淑钟人豪。蚤已笃行如不及。老逾勤钜却忘劳。春满武城弦诵偃。风清栗里赋归陶。噫斯人也舍斯世。安得无吾五内熬。
赠郭镇若(安朝)
一童婢又一童奴。渴可饮兮饥可糊。天下事非吾辈责。山中人是隐流徒。十年古剑心相照。数日书堂德不孤。老少风情须尽醉。杏花村里典衣沽。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7H 页
观西厓先生辨阳明学语有感(并序)
   西厓柳先生尝有读阳明集诗。而二篇与小序。据理论辨。打破阳明之学。耳目口反复之喻。辞理的当。语意明白。虽使阳明复起。必不能妆撰而抵赖之矣。于乎盛哉。大抵阳明之学。以良知为主。而背驰于朱夫子即物穷理之训。然若如其言。是心自心物自物而判然隔绝。不相关涉。便是有体无用。以天地生人生物之理。分而二之也。噫噫宁有是哉。先生以为若非矫枉而过直。无乃禅家所谓改头换面。以笼驾一世者耶。此两款语。可谓透夺得阳明之肝肠骨髓。而若原其本则未始非祖述陆子静尊德性之论也。千古异端之弊。可胜叹哉。
矫枉过直同杨墨。改头换面等释迦。天下怀襄谁作俑。汎滥江西末流波。
夜吟
夜久松窗下。神清睡自无。风来陶岸柳。月满邵园梧。气象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7L 页
图何状。吟哦兴不孤。少人知意味。独坐到鸡呼。
赠孙上舍大隐(硕宽)
荒野空山亦可娱。古人风致个中于。颜渊淡泊居穷巷。曾晰安閒咏舞雩。初不相关当世务。怡然养得自家愚。莫移于贱淫于贵。而后方称大丈夫。
乙亥除夜
吾知七十九年非。非始知时死辄随。纵欲自新无可奈。知之何异不知之。
病中感怀
黄花发也否。窗外等閒秋。无时开口笑。逐日攒眉愁。人生如幻梦。斯世便浮沤。可惜当年志。千秋知有畴。
自挽(丙子九月二十日)
苦海漫漫几没身。飘然今日大归身。平生一恨泉台下。世德多亏获戾身。
鸣哀
心或忘亲举足时。今而后免愧先师。可怜穷鸟鸣哀日。虽悔前愆奈莫追。
哀松菊
霜后黄英雪上枝。主翁心事两相宜。从今寂寞荒园里。三径耔耘更有谁。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8H 页
石盆观鱼
夙应化而解物兮。䎸(一作晤)至理于潜伏。羌率性而乐育兮。包流活而不息。缅置盆而育鳞兮。挹明道之静觌。叩物理之自得兮。探道妙之昭晢。溯正源于洙泗兮。润澄波于伊洛。泂一真之不昧兮。涵万象而瀜会。将心地之冲澹兮。索趣味于静里。㗳靖虑而冥观兮。察昭著于庶类。彼在渊之潜鯈兮。谅斯理之攸寓。循性情而瀺灂兮。任天机之自然。既具妙于化生兮。知玩道之有术。宜至人之寄傲兮。盍置前而观诸。爰储水于石盆兮。养数尾之小鳞。移前川之潎泼兮。办几下之雅赏。纷同队而自适兮。亦孔炤于游泳。聿洋洋而于牣兮。适相忘于江湖。夺造极于或跃兮。于水知其得所。审波面之从容兮。觉生意之无穷。念物性之全乐兮。蔼心机之有得。允在玆而澹玩兮。抑何间于临渊。惹自家之静思兮。寓一般之真趣。吃紧处于这里兮。活泼地于那边。假易见而阐幽兮。稽至费而窥隐。道岂远于窅冥兮。理不外于默识。援二气之流行兮。占一物而浑然。抚遗轨而夐溯兮。究静界之实得。赜真诀而自强兮。胥仍物而昭道。嗟生晚而伥伥兮。味先师之遗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书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8L 页
上家庭书
伏以人生斯世。得为丈夫。参三才之至理。具五行之秀气。其赋与之而禀受之者。可谓不偶然矣。然徒知其不偶然。而不思所以体察而践形。以充其不偶然之实。则其于草木鸟兽蠢然无知觉者。奚择哉。夫人有人道而后可谓之人也。而所谓人道也者。不过为子当孝为臣当忠而已。是故幼而洒扫应对。会其极于治国平天下。近而应俞唯诺。要其归于立扬显父母。其间许多节目许多功夫。莫非治平立扬上准备措置。则是知父母之望于子。子之所当俛焉而孳孳。仰以塞父母之望者。都不出治平立扬一件事之外矣。然而近自世教衰末。人心陷溺。士趋偷靡。义理之公。不能胜名利之私。中行之正。常夺于诡遇之巧。一场科臼。屈首奔走。而百计图得。便作龙断之人。其蔼然四端。不至于牿亡之者无几。则虽使高官美职。一蹴而得之。士苟有志。尚且不为。况穷通有命。利钝关数。其得也不可必者乎。盖一人之身。四大具焉。九窍百骸。无非吾有。发毛顶踵。孰非吾与。而若其至妙而至神。最重而最贵者。则惟一个心是耳。是心也虚灵不昧。具众应万。微难见危不安而善恶斯分。操则存舍则亡而出入无时。凝冰焦火。渊沦天飞。一听我操纵之如何。而人鬼关判然分析。不过一跬步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9H 页
间。则其为可畏而懔然者。岂翅如集于木陨于谷哉。或者曰科举累人。非科举累人。其实人自累之。苟能自洁。科举于我何哉。此固君子达论。然蓬在麻而直。玉处泥而混。若非颜孟以上义精仁熟。随遇自安。胸中常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底许大树立。横亘巩固。攧扑不破。而彼倘来纷华。不敢由外铄者。难可语此等地位也明矣。不孝无状。万不肖似。而犹于止慈之天。未免硕苗之蔌。寻常过庭之间。期待不草草。日用执业之际。诱掖每拳拳于此一事。亦必有大小轻重得失利害之判得于彼此之间。而使之不至于半上落下。终为寿陵之匍匐矣。若使姑徇其志而任其所好。沉潜于性理之书。涵泳于操存之工。温凊之假。乐我馀年。而日迈月征。寸进分益。小不失州里谨饬之名。大不负门户扶持之责。则莫非家大人终始顾复之赐。而彼一切进就之外。此亦非细事也。未知以为如何。一自罢试归后。回头场屋。意况萧索。辄为同研诸人交相嗤点。攻之以非吾徒。而犹不敢决然自外于铅椠之间者。诚以退陶先生答鹤峰之问而曰有父兄在。何可辄徇己意者也。敢以书陈禀。伏惟裁处。
答赵默斋
书册之役。不至全然废却。而随得随忘之患。一向如前。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59L 页
是本地不能紧切定叠。而本来胶扰之习。便作一边魔障。自谓口眼之已到。而心犹不到之弊也。只以朱夫子所谓少读深思。令其意味浃洽一句语。为对證投剂之道。而第其病根已固。似难容易动得。甚可惧也。比来省览中得一诚字拈出而表章之。遂为之赞曰资始资生。亘万古而流行者天地也。一往一来。无一息之间断者日月也。四时转运。胡为而无穷。五行消长。胡然而不差。究其本诚而已。虽在乎人者。岂无是理。故易曰君子以。自彊不息。子思子曰不息则久久则徵徵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非不知新进辈立言著述。为先师所呵叱。而实出于此一字。翕然妙契于心而手舞足蹈。不知其言之发于口也。毕竟若能保守初心。而从事于斯。则虽终身用之。不患其不足。而但所可忧者。自家不量力太甚。或未免上蔡鹦鹉之讥。而反为此一字罪人也。
答赵默斋
德川云云。有骇听闻。然笾豆之事。有司存焉。此非执事忧也。执事之所可忧。则有甚于此者。吾乡自曹先生倡道之后。一时门下诸贤。收拾遗徽。讲明师说。上而袭前贤之绪馀。下而为后学之矜式者。前后相踵接。而若其求之甚笃。讲之甚精。直向朴实头做将去而卓然成德者。惟谦斋翁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0H 页
是也。是以不佞常尊信二先生。以为吾乡之有二先生。如天之有日月。而今河先生之没。亦已累十年于斯矣。山天古洞。坠绪茫茫。慕寒遗斋。往迹寥寥。吾乡长德。未必不多。而其能讲书求道。仰不负先师。开来击蒙。俯不失新进者。未知谁也。窃恐执事不得辞其责也。格物之说。谨闻命矣。盖物各有所以然所当然之理。而吾之即是物以求之。或有所不得其极致者无他。只缘心有所蔽。知有不明。若于此等处。不思所以下心平气宛转优游。而直欲穷究力索急迫求之。则不能无胡思妄想。闯发于纷乱窒塞之中。而其毕竟所得。穷而凿矣。虽有千虑之一合。是何异于禅家所谓顿悟之侥倖耶。须用朱夫子所云须是一切扫去。放教胸中空荡荡地了。却举起一看。便自觉得有下落处。然后可得免此弊耳。承喻致知便是穷理。或不无可疑者。知是吾心之知。理是事物之理。故于宾主之分。有所未安。已有考亭正论。或执事未之察耶。然不曰乃是。而只曰便是。则似是对言之。而初非合言之也。何必有未安之忧也。
与赵梧斋
先大阮丈席已作九原人矣。生顺死安。在逝者无憾。而后生冥行之痛。愈往愈深奈何。如某不肖。得以受知之厚。早登执帚之列。凡于讲劘周旋。亲切尊信。而一朝遽至于斯。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0L 页
每对案临书。意思悽楚。不知涕淙淙自殒。而其遇肯綮难解处。辄复惘然自失。心昏臆塞。强加思索。而妄想叠出。是缘有疑必稽。常有所恃。而此一路忽然断却故也。古者乡先生没而祭于社者有之。其盛德遗徽之图所以阐扬之。亦一事也。近日欲与多少士友。呈文于城主。未知以为如何。此事于自家本意。不必为所愿欲。而大名之下。自有公论。亦事势之不得已。道理之所当然。则凡事但当循理而行。不必用意装点。一向遮截。今则襄事既毕。或已收杀宾僚。整顿心神。留念于温习否。向闻自诚明章所论。往往多警发语。而不能合席承款。所闻便是道听涂说。日前权汝行所传。亦随得随补。首尾穿凿。终欠彻上彻下完备底意态。甚可惜也。首末立论措语。或可教示否。河丈亦无异辞耶。
答宋松斋(之栻)
乡邻耇长。零落殆尽。齿德岿然于旁近士友间者。惟执事在。而屏床之下。辄不能频问起居。书牍之间。亦不能替修勤候。虽曰事势使然。其用心处。亦可论也。知蒙曲加宽恕。犹切惶恐无已。先先生行录谨再拜读之。君子操守之严。趋向之正。足令人悚然起敬。若非自家胸中素有一寸刚铁撑揭横亘。卓然为颓波之柱。其于得失关头。能如是从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1H 页
容而静暇。介洁而雅淡耶。钦叹钦叹。圃冶两贤事。当有后人之疑。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亦不可信也奈何。胡五峰知言论性处。颇失圣贤之本意。而朱夫子以为不若存而不论之为愈。则今亦用此例。恐未为不可耳。大凡士君子平生事行。四亭八当。无些个凹凸。岂颜孟以下所易道哉。
答荷塘权先生
隔岁暌拜。每逢人自北而来者。辄问起居。而所传互出。终不真的。辄以是为恨久矣。不自意伏承下书。即认道体刚健。且蒙示喻谆复。如茂无状。何以得此。感极而惧。无以为喻。学者掇拾之弊。诚如来教。敢不书绅。尝于知旧中。有二人者。而其一人则平生喜游。足迹不肯一日閒。遍一国名山巨川。无不周览。其一人则平居以舆地及古今人记游文字。翻阅涉猎。山之根支。水之源委。地势之高下浅深。道里之远近长短。无不洞然于心目间。自此旁人之欲闻山水说者。问于此而不问于彼。一日邀致两人者而叩之。则其于洞府景态之为如何。泉石胜致之为何状。绝壑真境可观而可乐者。彼不见者终是妆撰于依俙彷佛之间。而不如见者之明白而洞快矣。此岂非有志于吾学者。所当反隅而惩创者乎。此朱夫子所以日用之间。痛自敛饬。乃知敬字之功。亲切要妙。而悔却前日不知于此用力。徒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1L 页
口耳浪费光阴。有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之叹矣。
答密庵李先生
平生常爱朱夫子所云须从浅近平易处理会应用。切身处体察。渐次接续。勿令间断一语。乃自家合做底紧切功夫。区区所愿。惟从事于斯而俛焉孳孳。常有力不足之叹。虽欲望意味浃洽。伦类贯通。而不可得矣。彼德盛仁熟。精义入神这㨾地位。不知打透几个重关。阅历几个复岭而后至哉。此一事每为心上一物。而来喻又及之。信乎同气之感。千里咫尺。不必待后世之子云耳。大抵圣贤教人。只以是孝悌忠信庄敬持养。为下学之本而后。博观众理。近思密察。因践履之实而以致其知。其许多需用许多接应。都不出日用彝伦之外。而若于平居未遇事时。存养未熟。茫然都无主宰。及其事至然后。便欲随事理会。随处体察。事事物物。要做至当底道理。则其于急迫纷挐之间。疑晦窒塞之患。难保其必无。而不为事物之相夺者几希矣。是以高者以为不必规规于事为之末。务为险怪悬绝之言而以相高。卑者以为焉用拘拘于法度之中。习为记诵词章之学而以自弃。若非周行却立。瞬目扬眉。则都是阳尊阴抑。背面掉臂。而寂寂门墙之内。无与说此怀者。抱经独立之叹。安得不如来教之云耶。虽然不佞则有御者与苍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2H 页
雪丈在。可恃而无忧。在御者则吾不知也。秋凉伏乞为道自爱。
与密庵李先生
冬寒道体何如。伏惟涵养之久。造诣益精。为后学多有贺也。闻理气之说。近又哓然。而往往有同人之别处走者。陶山前后书。反复论辨。明白洞快。未知复有何等人。别立意见。别生辞说。惹起无事中一事。而乃有此同室操戈。以取卞庄子之窃笑耶。大凡四七之曰理曰气。已有溪训。不必为屋上之屋。而义理说去之道。正如先生所谓必须大着心胸。高着眼目。切勿先以一说为主。虚心平气。徐观其义趣。就同中而知其有异。就异中而见其有同。分而为二而不害其未尝离。合而为一而实归于不相杂。乃为周悉而无偏也。是故心是一个心而有人心道心之异。性亦一个性而有天命气质之分。此岂非若以心统言之则只曰心可矣。而如欲剖析其微妙危殆之异则不得不分言之曰人心道心。若以性汎言之则只曰性足矣。而必欲区别其本然禀生之殊则不得不各言之曰天命气质者耶。然则以此参看于彼。而其理皦然明矣。其本则四七俱是情也。而若以其本末终始。分别其所由然所以然。而使之各有所归属。则四端之所当属者非理也。而七情之所当属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2L 页
非气乎。但理之与气。自是相须。固未有无气之理。亦未有无理之气。此则不可不知也。然而义理上见得各异。儒林间争执转深。分崩离析。变怪百出。而谈论纷纭。定叠无时。谓先生不可信也。朱夫子理发气发之训。犹未免阴诋显斥。而心性分言之。舜禹思程。亦不能超然于今日雌黄之外矣。只当各守所守。各尊所尊。以俟百世之公议耳。
答密庵李先生
承喻伏审造道刚健。重以曲加镌诲。称奖过当。瞻仰盛德。感谢皇恐。穷理之说。谨当铭念。然心上膏肓。已非不足。而身病之自外铄者。又从以挟攻。春夏来。长作药窠中人。以此向时断续之工。一切为芭篱边物。奈何奈何。每读朱书至答吴德夫书所云去人欲存天理。且据所见去之存之。功夫既深则所谓似天理而实人欲者。次第可见。未尝不三复叹赏。一念服膺。以为未死前。如到此等快活境界。则当含笑入地。而顾涵养省察。专未吃着。是何异于缘木而求鱼耶。先祖妣墓铭。荷此勤念。自此孝烈义三大节。得以不朽于后。而宗族子孙。受不赀之惠。此感当千古矣。
答苍雪权先生
前月石泉奉诲。非可以寻常朋友会集之乐语也。虽以瞢陋如不佞。亦觉鄙吝就消。昏愚自拨。胸中比前如别㨾人。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3H 页
若使镇长如此。磨以岁月。向来之习。可得太半去矣。信乎古人索居固陋之叹。出于实情。而非临时杜撰语耳。茂自尚咸仁桼诸士友处。逶迤数十日而归。颓惫萎苶。无复馀念。若如朱夫子之训鞍马之间。随处存养。道途之上。随事体察。则虽于跋涉奔走。自家下工夫也不相妨。而在道不能如此。归后亦以人事扰扰。不得收敛心神。对卷终日。岁月有限。义理无穷。而如此一向迁就。未知终如何发落。惶悚惶悚。證辨成书之论。窃意此不必待證辨而明矣。两家往复文字。布在一国。涂人耳目。据此可知其得失。而又况朱夫子理发二字。昭在语类。便成断案。复何用区区捃摭屑屑分疏。有若使气角胜者然哉。自夫名论携贰。人心破败。世道危险。义理至公之地。非朋比可到之处。而近来一种论议。专用异己排摈。虽以老先生之可质神明。犹未免丑诋雌黄之累。公论之迹熄。义理之晦塞。可谓极矣。而此事究竟在此世末之何矣。若使吾党有此辨證。彼间亦必有对举。而纷竞争鬨。殆无馀地。非但士林间气象不佳。将有上及于朝廷而有震荡之变。都不如敛以守之。静以俟之。以听百世之公议。而唯当讲习于朋友之间。诰教于子弟之类。使之有自家据守。而不至于随风逐流之归耳。鄙见如此。往往说及于士友间。而今承来教。果蒙印可。甚幸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3L 页
甚幸。
与苍雪权先生
寒热无常。节候乖顺。深为盛际忧也。老人体度节宣如何。恐有触感而损和平耳。每想石泉高斋。重屏匼匝。松桧掩映。丹霞翠烟。白石清流。不是烟火世界。虽欲致身于其间。一听谈论。此事非我分也。何可得也。近得人事收毕。杜门端居。致力于性理全书。而本来见理未明。每遇盘错肯綮处。意思索莫。重以大病后精神太减。遗忘之患。比前加甚。而随得随失。却无得力处奈何。朱夫子曰若未能遽通。即且置之。姑即夫理之切近而平易者。实下穷格功夫。使其积累而贯通焉。则于此自当晓解。古人亦有此病。而大医治方。且如是明白准备。然犹未能勤钜调用。期于责效。致使病根日深而药力日微。此则仓扁在旁。势将束手而退矣。虽然犹有切迫畏死之心。刚制不得。敢以别纸仰询。或可讨便回教否。
答苍雪权先生
涯角五百里。落落如晨星相散。而每有南下人。辄赐存讯。顾此无状。何以得此。矧审春和。气力平安。吾道之幸。诚万万矣。却与一方同志。聚首相贺耳。近有一浮屠亲切者。而偶作萧寺之话。语及儒释之辨。以彼此有无虚实。反复分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4H 页
晓。彼以为无与虚。诚为攻吾学机关。然此二字儒家亦用之。如濂溪之言无极。大易之言无思。皆无也。语心而曰虚灵。主敬而曰虚静。皆虚也。岂独于吾学而疑之乎。遂答曰儒之无。无而有。而释之无。无而灭。儒之虚。虚而实。而释之虚。虚而寂。以无极言则曰无极而继着太极。是乃以无而为有也。以心言则曰虚灵而便说具众应万。是又以虚而为实也。天生万物。各有其理。而之理也体与用相须。本与末相应。玆故无极之无。不害于太极之有。虚灵之虚。终归于应万之实。而若禅家所谓无与虚。则何者为用。何者为末。不过本与体之突兀寄寓于无形象无影响高妙空寂之域。而既无用处。体亦无孤立而长久之理。以此释迦,阿难,达磨,临济之属。纷然著说。有若分疏者然。而今就其书而观之。所谓轮回报应之说。因果慈悲之论。其言则虽曰普济。而其实则急于自私。处处破碎。在在渗漏。而雄谈诞说。终无可徵之验。则不得已以鬼王罗刹等语。大肆气力。诳诱众生。吾儒则以自欺为耻。而释则欺人。吾儒则以欺一人为罪。而释则欺万古。至于绝伦悖常。无父无君。姑舍是。释家宗主。唯是一个心。而如许做心术。是果仁乎不仁乎。若于地下真个有鬼狱。虽六度万行。具足圆满。尚难免舂磨烧剉之刑矣。渠亦无一辞抵当。而末梢以儒家祭祀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4L 页
之道方之。遂答以此一节。若不平心易气。廓然大公。而只如好讼之人。临时杜撰。口给以御人。则虽有吾说。徒弊舌而已。大凡祭祀。就为人子奉祖先。不得不然底道理而行耳。岂知神灵之必然藏乎寂然之中。以俟夫子孙之求而时出以飨之耶。故谢上蔡之言曰三日齐五日戒。求诸阴阳四方上下。盖是要集自家精神。虽然如是。以为有亦不可。以为无亦不可。这里有妙理于若有若无之间。须断置得去鬼神。在虚空中辟塞充满。触目皆是为他。是天地间妙用。祖考精神。便是自家精神。此虽一场閒谈话。犹是穷理中一事。犹未必其能不失大体耳。
答苍雪权先生
蒙惠书。倾慕之馀。感谢惊豁。如非此世消息。彼时道体愆常。缘何失摄。有此外邪乘虚之弊。虽在向复之后。尚切贡虑无已。痛自绳捡。时复提醒之喻。使此昏愦颓阘。得以惕然增气。却是奄奄垂死中。一碗大承气汤也。然日用之间。放过成习。绳捡既未痛加。提醒亦无其时。虽以御者平日眷爱之厚。不忍其坐视沦胥。直欲濡手而拯救之。恐是毕竟徒劳而无及耳。延平先生常说少从师友。幸有所闻。中间无讲习之助。几成废堕。然此个道理。时常只在心目间。未尝敢忘。朱夫子引此语对廖德明之问。而曰离群索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5H 页
之际。自能提撕。不废讲习体验之功。则与同堂合席。朝夕讲劘无以异矣。此等训语。政是索居者之所当省念。而只患严持守着功夫。不如古人。虽日夕讽诵。以寓箴警。而却不见半分得力处。奈何奈何。唯其一心倾向。所恃而自慰者。有我雪翁丈席在矣。冀蒙随證加砭。唤做死中求生。而每承来喻。辄以不近似之教命之。虽以至顽无耻。犹有愧汗沾背。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非但不佞之不胜过情之惭。在御者亦恐难免有失言之累也。虽然御者岂真以不佞有是哉。诚以其禀质卑弱。莫可振作。而弱者必扬之而后可与进道。故辄为此宽假奖勉之语。使之激发其志气。增益其愤悱。渐次加步。不使退却。则此因才道诱。辅翼而振德之也。将何以策励驽骀。日迈月征。以塞大君子爱人以德之万一耶。皇恐皇恐。
答权南谷(瑎)
蒙惠书。伏审令体万安。多贺多贺。诗文四十六章。荷此寄示。知执事胸中广大光明。无物不容。非如凡众人才有一长寸技。便自傲视当世。不与人接谈者比也。区区钦颂。非但为文章而已耳。不佞直蠹鱼辈。不佞安敢知也。然窃覸体格典赡。词致清绝。读未半而辄蹶然起敬。此则非不佞敢以其所好而阿之也。执事屏去事物。兀坐穷山。读古人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5L 页
书几八九年。即国人之所共闻。而果有是发于性情。水涌而山出。成于咳唾。玉戛而金铿。高深显晦巨细精粗。各臻其妙。唯意所欲。而如易之化。礼之节。乐之和。书之政。诗之风。春秋之义。剔刮精液。咀嚼英华。使人一见知其为正人君子之言。则信乎有本者必有末也。昔太史公讲业齐鲁之墟。观夫子之遗风而其文典重温雅。苏子由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然后退而作文。独步当世。今不佞之从执事游久矣。而其文之碌碌尘腐又何哉。时窃自惑而自笑耳。
答洪晚退(万朝)
岩廊之上。不忘岩穴。在明公为盛德事。而穷巷一韦布。坐受尊者之问。其过分极矣。私切悚然。泰茂积年亲病。了无对册时节。志业日颓。岁月难挽。将何以仰答平日期待之厚。警勉之勤耶。书末下询。后生愚昧。安敢与论于事系先辈处。而窃尝闻父兄耆旧之言。乙巳之狱。盖国家无前之变。士林罔测之祸。而祸机之从中酝酿。潜伏于隐微之间者。厥已久矣。晦翁先见之明。有以知其几微。故 明庙即位初政。府书启十条。乃出于晦翁之手。而始以严宫禁杜戚属。终至于宫府一体。勿开私门。其拳拳于一篇之中。亹亹于十行之内者。其意都在于尹元衡,李芑辈之缔结宫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6H 页
禁。交通内外。必为将来之祸。而预有以堤防之也。及其忠顺堂入对时。则火已燎原。玉石将焚。廷臣股战而无人色。当此之地。孰敢开一喙发一言哉。惟晦翁为能不顾祸福。挺身进 启。而以人臣分义。当专于所事事。必光明正大等语。一以救尹柳诸人。一以明衡芑阴秘。则晦翁之前后所言。明白洞快。极尽无馀憾矣。有何分毫可疑于其间哉。祇以晦翁与冲斋位德齐等。一体同功。而冲斋抗章之日。晦翁无一言。后人之不知故实者。或以此疑之。而此则大不然矣。夫君子之攻小人。虽在我强彼弱之时。犹有公不胜私。羸豕踯躅之祸。况是时匈狡之元衡主张于内。奸秘之芑与顺朋。锻鍊于外。强弱之势判然。而士林之祸将迫。尹柳诸人之罪止窜逐。亦云幸矣。若于此极言竭论而添却一场风浪。则宿炎更起。将有葛藤之患。而非但尹柳诸人之必归于死地。满朝名流。皆将连颈而受刃矣。晦翁则量此事机。不敢发言。而冲斋以满腔忠愤之不能自抑。为一疏将投进。则晦翁虽不能力沮其进。其危言之过激者则亦多刊去。而此疏一出。风波复作。尹柳诸人授首就戮。干连士流。或窜或死。朝野许多名贤。便成一网打尽。晦翁之不言于是日者。是果不能言而不言者耶。只以其事势之不得不如此耳。大凡君子处变。出处语默。虽或有不同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6L 页
者。而其自靖之义则未尝不吻然相合。是故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而孟子许之以贤人。比干谏而死。箕微不谏而去。而夫子称之以仁人。岂以其迹之异。反掩其心之同而遽议其是非优劣于彼此哉。以明公达识弘量。若少加商量。则庶可洞然于李先生当日心事耳。
答朴修撰(行义)
李正言之来。伏承宠翰。审病患大势虽祛。又以烦燥睯瞀。睡道未稳。此證非老人宜也。大凡人老则气耗。气耗则真元尽而客火上升。其势不得不降火而补元。料理主客之虚实而为之治也。然都不如虚心平气少酬酢节耆欲。与事物罕相接。而使本地常休歇也。况忧患之馀。积伤致病。而累月呻吟。又添一层积苦。心力澌败而外邪伺隙。有此火热之内外交炽。睯瞀烦躁。则又不可与凡常老人气败火升一例论也。势当先治其本源。而使是火渐次消熄。然后可以致邪不胜正。而不攻自破之效矣。补元之剂。虽不可废。亦不必一向汩没于药笼中。惟于日用间安心息虑。务为忘病。而至如图书花草之玩。溪山鱼鸟之乐。苟可以娱意适情者。不厌其常接。使心气常在顺境中。而无咈乱以生嗔恚。如退陶先生所云。似为今日之要法耳。不知以为如何。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7H 页
答姜三休堂(世龟)
每欲修付一书。探近来起居。而辄以鳞羽无凭。迄此迁就未果。意外承此转人记存。始知千里外书札往来。在于心而不在于便。一感一愧。俯伏不能起也。伏审秋风。令体康迪。近又谢官端居。门屏萧洒。满城桃李䕺中。看取岁寒松菊。自有这间无限真乐。不可与外人道者。可贺可贺。茂得保区区。书册之业。随时提掇。未敢全却。然本来昏慵。不能下功夫紧着。又无明师益友朝暮在旁而切磋。虽欲脱却旧习。唤来新境。何可得也。每索居岑寂中。念向来从游之乐。峻洁刚介之风。谨严截直之论。恍然在耳。使人起敬而不敢忘也。纸末云云。诚是意外。曷尝见有颜子而为桓司马家臣耶。信乎名利关头。无可恃人也。怒室色市。都无定论。世道至此。而未知发落竟如何耳。
答姜参判(硕宾)
千里记问。已系眷念非常。满幅辞教。又非等閒寒暄。以不佞愚鲁无状。得此大人君子哀怜而振德之者。实非平日所敢望也。尝读孟子书。至不挟长不挟贵之训。私以为若非胸臆间廓然大公。了无一毫物我间隔些子障得。此个道理。说得不能。此等地位。到来不得。试以是求之于当世之达尊诸公。其不挟于身者或有之。若其不挟于心者则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7L 页
未之见焉。于是遂喟然太息而闭目于世久矣。岂意斯世犹有斯人者存。而使孟子不我欺耶。不佞依旧卤莽。无足言者。向时场屋。已不置胸中久矣。而第恐此一事却未除去。义理人欲。交战于方寸间。而难免朱夫子所谓支离纷扰。狼狈道途。日暮程遥。竟无所归宿处也。
与权晴沙(斗纪)
士君子一出脚而便不忘沟壑之志。辄有此患。都不如杜门穷庐。不与世相干之为无弊耳。然这个别生他料量。已属私计妄想。安危祸福。但当随遇而处之。岂可以如许琐屑语为执事道耶。目今炎凉世界。好恶随人。才有小利害。心口相楚越。而犹有执事与金学士者。如执事与金学士。可谓读古人书。不负平生。一行迁谪。高名当千古矣。南厓绝远。税驾无他患。向后履用平安否。僦居宽广。物价廉平。亦非容易可致。第于日用起居之间。想有许多耐不得处。不审何以堪了。尝闻延平先生之训曰若大段排遣不去。只思古人所遭患难有大不可堪者。持以自比。则亦可以少安矣。此说却是为今日准备者。而执事能动心忍性。随处警省。不负朱夫子所云吾人所学。正要此处呈验者耶。虽然七十范忠宣。毕竟生还故国。岭海之外。未必皆死人。天道孔昭。尚有可恃。但九原难作。魂魄悽怆。如此等人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8H 页
此生安得复见。良可悲也。非但地远。且有踪迹之嫌。躬进末如何耳。谨此走人致候。伏愿履道坦坦。自爱葆重。在我者已看得破把得定。则外物之来。终不能为吾患矣。
答李东厓(浃)
示喻深中时人之病。自古学者。着力不大段。见理不分明。其于省察造诣。却小缜密功夫。故其论常因仍苟且。喜合恶离。甚者为鹘囵吞枣。其次为和泥合水。金银铜铁。妇孺之所易分别。而犹合作一物看者有矣。是以虽以吕东莱之贤。亦未免此等病痛。而朱夫子以浑然无所不具之中。精粗本末。宾主内外。盖不可以毫发差者规之。况此圣远言堙。经残教弛。才高气逸。可与进道而有为者。一切驰骛于功利之说。汩没于词章之业。而其一二零星。回头渐向此里来者。强半多黾俛随波。牵补塞责。其于读书穷理。了无一字半句透却骨子看了。虽知口耳之学。为先辈之大禁戒。而此患安得免乎。如此一大病根。横亘胸中。欲破不能。往往见诸行事。发于言语者。专务糊涂鹘突。却无分别。言这心则只曰心而不言那个为人心那个为道心。言这性则只曰性而不言底处为本然底处为气质。以至于天下万物。而所见却如此。所论亦如此。合下无限病痛。即从见理不分明来。而见理不分明。亦由着力不大段做也。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8L 页
生长者。独立忧道之心。安得不如来喻耶。今则犹有苍密诸公与执事与息山丈在。斯文未必专丧。差过数十年。此患又非与今日比也。并与此等议论而不得闻也。奈何奈何。
答李息山
畴昔之梦。从老兄入俗离山中。搜岩问壑。历历如平日。毕竟不过蘧蘧一场。向风驰怀。终日不能已也。意外惠状适及。不知意中人一书札。其亦有前定而不偶然者耶。比来读书颐神。有古人之乐。平生做得那个他人做不得底德善而享得如许清福。长使人不胜钦羡。茂山栖寥落。索居无朋。惟逐日相寻者。二竖儿耳。文字披玩。本来伎俩。非有大事故大疾痛。亦自随时缀拾。而却是本地工程。专不紧着。往往看读之间。率多心口不相应之弊。其于日用体验。尤觉十分虚疏。自朝至暮。接应事务。至暮计其所句当之合理与否。常看合理处为三之一。而不合理处为三之二。或时合不合为相半。而纯合则无一日。若是而其有猛进之望耶。此政朱夫子所谓回首茫茫。计非岁月功夫所能救治。每令人忧惧耳。示喻诚然。天理不明。人欲横流。向里向外。主客倒置。则浮薄辈讥诋威喝。无所忌惮。而此边人巽软不刚。毅者亦未免望风摧挫。不得保其初心。故近年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9H 页
道学。外面被俗人攻击。里面被吾党作坏。为考亭之所叹息也。此系时运不幸。此系习俗难医。如欲只手登坛。一鼓可克。则单军弱卒。抵敌不得。而并与一片孤城俱见拔矣。都不如切勿较计。切勿争竞。任他其所为。而或遇其资禀之不甚粗率。心性之不甚回邪。议论之不甚怪僻者。因其所发而谆谆开谕。使之渐次回头。舍彼就此。或可为一时救急之道耳。不然将有元祐之祸。吾党激成之悔。老兄亦料理否。或人事便是掩耳而盗钟。虽使极口杜撰。其做心术阴秘处。随处绽露。莫可掩匿。不欲复挂齿牙间也。
与李息山
顷者自外归。伏读前月十六日所留书。长者有辱临之劳。而主人无迎接之礼。此岂我本心哉。今到金大集山居。备闻数四朋知团聚唔语。却以少一。多费眷恋。瞻望行尘。为之怅然累日也。不审税旆珍重。泥泞跋涉。得无大害于将摄之节耶。浴沂风雩之说。曾不以此等议论。开口于士友间。而遽见疑阻。遂成怨讟。物论风色。一至于此。此政朱夫子所谓不获讲学之利。而徒取废锢之祸者也。极可笑也。然曾点当日气象。恐非末学浅陋所能容易见得。率尔说及。所谓人欲净尽。天理流行。是乃自家胸中。了无一毫查滓遮障。与天地同其浑然者。而若非孔孟颜曾以上。不能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69L 页
到此等地位。未知曾点学问功夫。果能透彻此境界否耶。盖其本来已见大意。而适值春服既成。冠童咸在。杏坛时雨。朱弦疏越。则自然心气和平。天机流动。能不规规于事为之末。而有是云云之超然于诸子之外者矣。试以其有丧匍匐。倚门而歌。芸瓜断根。荷杖而起者观之。岂非狂者之行不掩言处耶。此一事初非有意装点而为也。若有意则便是私意。胸襟言语。必不得如是活泼泼矣。若后之人都不料这㨾意味。徒以为吾之着胸襟。以浴沂为法。做言语以风雩为仿。则虽有一言一事之适然彷佛于彼者。自家心术却是不好。人欲方未净尽。天理安得流行。是以朱夫子亦云须是见得曾点之所见。存得曾点之所存。而日用克己复礼之功。却以颜子为师。庶几足目俱到。无所欠阙。此诚至论也。早晚如见其人。以此书示及。非但见弃于一人。虽得罪于举世。所不辞也。
答李息山
承喻可见君子处朋友忠告之义。但念此等分别。却在读书穷理体察涵养。使内外交修。心目相应。然后方可无真妄之眩幻。去就之穿凿。而所谓似是而实非。似理而实欲者。不待作气用力。自然分明见得。近来不得与书册紧着相从。政如朱夫子所云不曾略𢬵得旬月功夫。而却于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0H 页
用合做不合做底道理及圣贤微言奥旨黑白做理会处。依俙彷佛摸捉不得。便同隔靴而爬痒。隔壁而听铃。乡日话头妄发。盖亦从是出矣。不因来喻之详。终亦未觉其病之在是。今幸觉得。不是小事。更愿老兄仔细寻绎。更推其类。尽将平生所谈论有相关处。一一勘验。辄赐镌诲。此吾辈不可容易放过处也。博约之辨。未知一向坚执否。世间人口无真是非。未知果孰为是。而苟知其非矣。即当服罪。依旧遮前掩后。巧为辞说。只此气象。却似不佳。考亭之于袁机仲。有曰公之不能使我为公。犹我之不能使公为我也。不若自此闭口不谈。各守其说。以俟羲文之出而质正焉。然以高明自信之笃。窃恐义文复出。亦未肯信其说也。未知斯人亦以为如此否。大抵私欲未克。气质未化。则不得无此等病痛之辄从其偏系处惹起。此从古学者之通患。政可一太息也。
答郑埙叟
远赐书问。知荷盛念。伏审履道郑重。自强不息。此岂一家一方之幸耶。穷理尽性之喻。非如茂浅陋所敢议也。而窃念理虽散在万物。而实皆管摄于我性。故在物之理。即是在我之性也。物与我虽有彼此主宾之分。而理与性固无内外精粗之别。须于日用间痛加体察。常存涵养。坐则坐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0L 页
体察。立则立体察。有小事则即其小者而察之。有大事则即其大者而察之。使物理事情巨细精粗是非真妄。毫分缕析。瞭然于心目间。而须于应接勾当之际。却从含弘平易上做将去。常令神气和平。道理圆满。不使贵我贱物轻浮刻薄之态。闯发于气象言语之间。然后此心常存。无所间断。而真积力久。亲切纯熟。在物之理无不穷。而在我之性无不尽矣。穷理尽性。虽是第一等地位。其本则都不出日用行事之间。而非日用行事细琐酬酢之外。别有此一件功夫之所可求也。然知之而未尝不为。得一善则拳拳而唯恐不及者。在圣门惟颜子一人而已。矇然无知者。不知此道理。其有知者。亦知之而不为。吾道穷矣。岂无有志者长太息耶。
与郑埙叟
今日一阳始生。是君子道长之时也。寂寞山门。独吟邵康节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及朱夫子忽然半夜一声䨓。万户千门次第开之句。而以古人静以养之。以观天地之心。窃有望于朋友之在吾方寸者。际玆李生经由备闻山居道体珍重。区区钦艳慰幸。岂笔舌所能既耶。穷居鄙况。一味颓阘。终少振作意思。惟恐醉死梦生。枉过了一生耳。顷诲不循忠告。遽有狼狈。知觉智愚之悬。不但三十里也。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1H 页
不能以舍己从人四字。常存胸臆间。为自家宝藏。且于事物应接之际。以其微细而忽之。则末梢归宿。便有此弊。此平生痛加铭念。懔然不敢忘者。而终是己私未尽祛。见理不能明。却有自主张一念。隐然系着于一边。而乃有此不觉不知之中。往往发作。触类而推之。日用许多百千万事。其处之当理者为几何。而处之不当理者又几何也。甚可惧也。姓金人事。枝辞蔓语。曲节层生。全无实情。徒事眩听。而东闪西倏。莫可把捉。政所谓手分世界中化现出来者耳。将来处置。未知竟如何发落。而世道人心之不可恃如此。岂非士君子所当相戒处耶。朱夫子所谓一我字直是百病之根。若斫不倒。触处作灾怪也者。尤为今日證案也。
答洪凤岩
伏承存札。仰认体履神休。区区庆忭。非但为自家爱恋之私耳。况此满纸谆谆。宠赐镌诲。规戒奖勉。推赤置人。虽至愚无状。安敢不油然而感。惕然而警。竭力致思。分寸跻攀。而仰答大君子不外之厚耶。第以气质之偏。终有所未革。造诣之功。终有所未笃。以致心力凋残。振拔他不得。掇拾断续之间。无一分进步。而徒有日暮道远之叹。朝暮往来于方寸间矣。格物持敬之说。未知庄岳之间。却有何等人为此怪僻悬绝之论而以眩曜之也。天下之物。其数有万。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1L 页
而日用之间。其应亦有万。然才有是物。便有其理。巨者细者精者粗者。浅近而易见者。高深而难测者。杂然并进。纷然凑合。而若不个个而体验。物物而省察。则彼理之在物者。岂能个个而自格。物物而自穷哉。是以格物穷理之道。无论巨细。随所遇而格之。勿择精粗。随所处而穷之。事事物物。皆得底蕴。而亦须料量其詶应合做底道理。使我斟酌损益。无不各当其宜。而一日如此。二日如此。常存此心。无所间断。则久之自然纯熟。万理无不照应。如妍媸之于开鉴。轻重之于称锤。而向之高深隐僻微妙难察者。却不待大段安排。而熀然于心目间矣。不然程子何以曰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积习然后脱然有贯通处耶。又况持敬之辨。尤不觉使人大惭。若以持敬把作格物外别件事看。则吾未知格物云者。却以那个道理而格之也。吾人进学功夫。终始许多需用。都是一个敬字。幼而自洒扫应对。长而至治国平天下。一动一静一言一行。无非敬字上做将去。则所谓格物。即日用常行。无日不然。无时不有底事物。而其可造次舍是敬字。先以是敬。正衣冠一思虑。整齐严肃。不怠不欺而后。胸中自无非辟之心。邪妄之念。而物来顺应。其理可格。焉有箕踞跛倚。放肆慢忽而得以格在物至当之理者乎。诚如此等话头。政是禅家所谓理须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2H 页
顿悟。不假渐脩者。非吾辈之所当知也。
答曹丈(锡基)
示喻曲折。非愚昧无闻所敢对者。而仰惟好问之义。有不敢隐默而自外。故敢以鄙见而复之。夫帝王韦布。虽有名位等级之截然不相等。而若以其所学而论之。初岂有彼此之别哉。学问大源头。不过一个心也。而秉彝降衷。贵贱同得。则因是心而做是学。其势虽欲异之。不可得矣。是故古者小学。上自天子之元子。下至凡民之俊秀。一是教以洒扫应对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五而入大学也。又教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法。以为下梢头施为行用之具。则元子将这道理治民。凡民将这道理事君。居上居下。用处虽异。而修齐治平。体段无间。所谓帝王之学。异于韦布者。却指何等处而言耶。窃意盛论只见其用处之分殊。而初不察其大源头一串来者也。以敬言则君之行敬于政事号令之间。士之行敬于动静云为之际者。用敬处虽异。而敬则同是敬也。以诚言则上之致诚于国家事为之地。下之致诚于心身收拾之方者。用诚处虽别而诚则等是诚也。比之有一银子。或有藏之于己者。或有散之于众者。大手段大布施。小手段小布施。聚散各异。阔狭不同。则自其用处而语之。虽曰判然。而若自其银子而观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2L 页
之。终是一银子也。指甲者之银而曰异于乙者之银则可乎。只须克去先入为主之病。而少加平反。则未必费许多思量而可晓然矣。
答金月滩(昌锡)
閒旷之乐。极令人钦叹。丈夫有四方之志。此志不可负也。且国制专以科目取人。父兄之拟望在此。朋友之期待在此。立扬亦士君子一事。不可忽也。然而取科第在我。得宦达在人。在我者吾当尽吾力之所当为者。在人者吾何知也。从古抱负而不遇者。常有慷慨壹郁。横在胸中。逢人吐气。往往多不平音。而执事则高雅閒淡。了无这㨾气味。诗章之为士友所传诵者。超然有浊流之外。濯缨振衣底意思。若非有实见得于内外轻重之分。而不为外物移者。焉能及此。彼纡青拖紫。得意扬扬。虽幸而得之。特一倘来者耳。都不知此以外复有士大夫许多事业许多职责。此则不可与众人道也。
答郑篪叟
伏承宠札。华笺宝墨。宛带仪宇。况此鼎茵安稳。又是何等喜报。谨东乡再拜贺耳。门下新进辈。稍稍向学。此非此世消息。圣远言堙。经残教弛。荆榛塞路。莫知其向。时则以程朱之贤。犹未免半世沉淫于佛老之说。自非豪迈峻洁嶷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3H 页
然而杰特者。千歧万路杂乱丛中。超然独行。直启关键。诚难矣。今则有异端疑似之不分明乎。无经传疏释之尽精备乎。比之如一屋子。告厥成功。而堂宇丹雘极协绳墨。门墙阶级明有次第。而况有晦退诸先辈先唱而导之。则吾之所当为者。不费大段气力。不用别般捞攘。而直是遵是路而来。入是室而居耳。于焉游息。于焉笑语。是何等乐事。乃反拂袂而起。背面而走。驰骛于僻路幽径。而终身不知返也。宜乎朱夫子之有由是而至焉。宜亦甚易。而有志焉者或不能以有所至之叹矣。此不佞平日所自悼者。而今又仰献屏下。若分付新学而使之鉴戒振发。无半道而废则幸甚。曹生得与种种相接。第观其言语虽不多。却是一部大尔雅也。侪流中若得此等人多少。则将来负荷之望。岂如是寂寥耶。
答郑篪叟
惠书非所望。惊倒欢欣。不下拚拜。奉读数回。终是片牍上寂寥语。怅然东望。还有无聊之怀。特一俄顷间。而人心之变迁如此。诚可惧也。山居清旷。进德日新。士林之幸。当如何比。茂所读近思录。堇以十馀遍充数。借友人家二程全书。相对五六日。辄有阿睹之病。看读不得。杜门掩目。独坐终日。耳无所闻已有年。而目亦无许多事物骚扰于前。本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3L 页
地显然安静。而觉得日前外面走作不少。朱先生所云颇恨盲废之不早者。政谓此也。主一之说。若如若人之言。是何异于子莫之执中耶。主一者。无适之谓。而无适者。无所他适之谓也。凡人一日之间。动静无常。而动则动而敬。静则静而敬。一动一静一语一默。莫不一于敬而无所他适。则是所谓主一也。试以敬斋箴观之。则如潜心以居。对越上帝者。非静而敬乎。出门如宾。折旋蚁封者。非动而敬乎。能如是则动静虽变。敬固不变于一。而自家接应千百万事。其所主者一而已。此外复岂有他般意致别㨾话头耶。一方间漫之人。无端惹起怪僻意见。凿空架虚。极其奇巧。破东补西。务为钳制。令人抬头不起。转身不得。言念世道。不是细忧。朱先生尝叹异论蜂起。而曰而今而后。亦不复敢以此望于今世之人。姑抱遗经。以待后之学者云。而后之学者又如此。奈何奈何。
答李龟翁(垸)
山斋静僻。索居无伴。每独坐愁寂中。念畴昔师友讲习之乐。以慰寂寥之怀。而道丈嶷然容貌。磊落议论。未尝不往来于胸臆间矣。今承来喻。有梦寐相逢之教。始知人心不甚相远。足为千里外增一喟也。茂依旧儱侗气象。了无多少变动。常有见得迟钝之忧横在胸中。而且以心气昏弱。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4H 页
不能策励前进。怅惘徘徊。日觉无聊。近读朱书。得所谓不循其序而遽责其全则为自罔。但求粗晓而不期贯通则为自画一语。惕然感悟。愤悱自发。书揭壁上。替作韦弦之佩。然前路茫茫。非一二日可到。不知毕竟或无退步之患耳。何以则一造屏床。再瞻颜范。而数日从颂。益闻其所未闻也。临风瞻咏。徒切耿耿而已。
答卢芝阴(启元)
前月二十日书未覆。而又拜今十九日书。半千长程。便同咫尺声息。令人耸叹。而稽谢逋慢。其罪诚有不可辞者。皇恐皇恐。秋凉。向里履用郑重。进修笃实。此吾人清旷界也。何等慰满。辱喻却是读书人通患。窃意道之全体大用。虽曰一以贯之。其间许多曲折。许多条理。比之如蚕丝牛毛。头绪百端。而不可以一槩论也。是故圣人说理处。同而不害于异。异而不悖于同。而要其归则莫不归宿于一个当然之道。比若洛阳在天下之中。而东西南北九夷八蛮。奔走梯航而来者。其所取之路虽不一。而其终归于洛则一也。然则学者于此。须要先察其道理与语势之不得不如此者。而即其同者以求其所以同。即其异者以求其所以异。以知夫此同彼异。其实则一理。然后方可有得力处矣。若以目下文句之拘碍。不加平舒功夫。只欲急迫求之。则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4L 页
转辗窒碍。必无可得之理。虽或有所得。已涉私意穿凿。而不免于郢书燕说之诮。岂可乎哉。故朱夫子尝言大抵读书。须是虚心平气。优游玩味。徐观圣贤立言本意所向如何。然后随其远近浅深轻重缓急而为之说。此读书者之所不可不知也。未知以为如何。
答崔昆崙(昌大)
鄙人只一牛马走。至愚而陋。百不类人。而猥蒙学士不以其愚陋而陋之。得从下风。已十年于玆。有时樽酒团栾。深灯细话。每令人欲忘而不能忘耳。今又寄示诗文。要以一览而评之。此则非鄙人所敢当也。然学士既推赤而置人。鄙人亦岂隐默而自外也哉。我东素以文献称。而前后数千年。其杰然而鸣者多矣。古人陈迹。虽不可一二枚举。而大抵澹而精者学欧苏。简而深者宗韩柳。严而不厉厉而不傲者。祖司马迁斑固。皆可谓发造化之极。得性情之正。而今学士受衣钵于诸家。奋赤帜于骚坛。如天地之感。万物之情。国家之兴衰。人心之污隆。世道之升沉。咸寓于文而著焉。可喜可悲可愕可怒。神出鬼没。抑扬难测。使人读之。辄肃然而恐。悄然而感。欣然而乐。比之如彭蠡之泽。惊涛潏荡。则鼋鼍鱼龙。奔走而藏缩。蜀栈之道。日暮猿啼。则远客愁人。怊怅而徘徊。岳阳楼上。管弦迭唱。则商船贾舶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5H 页
住缆而倾听。可望而不可及焉。岂如蠹鱼辈组缀腐熟。啁啾篆刻者比哉。虽然文者所以载道也。为文道不可离。恨不以语孟近切之义。濂洛稳藉之态。以润色之也。𥌒者无视。聋者无听。而犹自悦豫于黼黻钟鼓之间。不知狂言之由口而出焉。亦极可笑也。
答吴药山(光运)
云山叠叠。烟水重重。千里杳然。便同蓬弱。未知一片书。自何而至也。眷念申勤。令人耸叹。而年来令体平安。又是第一等喜消息也。感贺无以为喻。茂愦愦何足道者。惟以疾病近或休歇。日以书册披阅。自慰其索居无聊之怀耳。西厓先生道学高明。不待他说。观于己巳燕行与大学诸生论辨一节可见。世远人亡。大道遂隐。葱岭江西之说。怀襄天下。而元明诸子中能脱然于此者。惟许鲁斋,辥文清数人而已。罗整庵,陈白沙,王阳明之类。高谈大言。罗列衡行。困知记,传习录等许多文字。无非假借儒家颜面。幻脱释氏骨子。而似是实非。真赝莫辨。彼众我寡。强弱悬殊。则当是时也。文清公读书一录。适足为一世笑骂。而孔孟程朱群圣贤道统之传。几乎熄矣。先生以藐然外国之一陪臣。入中朝士大夫都会之场。与大学诸生数百馀人。参互考證。反复论辨。数百年邪正倒置。焕然于一言之间。而遂使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5L 页
天下之人。始知孔门真诀。朱家成法。犹有一线未泯而在于文清之学。则此非平日见处分明。践履笃实。其可能乎。此时先生春秋二十八矣。其夙成如此。而晚年造诣。尤加邃密。又可知矣。是以退陶老先生闻其还而寄书称奖。有曰入燕者数多。能遇此等人作此等话头者亦无几。又曰发此正论。略点检其迷。不易得也。此岂非先生道学高明之大关领大證案耶。世之人但知先生再造勋业之盛。而却于自家向里功夫浅深高下。都不知得。往往有模糊不近似之论。甚可惜也。
与李隐峰(凤徵)
前月郑应教来访。做数日话。同舟泛月。极意相欢。甚奇事也。闻此友所传。近来气力强健。无减少壮。皓发童颜。望若仙灵。疾病为六极之一。而康宁居五福之三。此岂吾人所能容易得者耶。多贺多贺。李参议老兄云以疏事狼狈而归。归后物论朋兴。至今有风浪之虑。近得调停否。紫阳夫子有人口无真是非之叹。而今日则尤有甚焉。台端之一味含默而为自便之计者。不是异事。世道如此。未知竟如何发落奈何。前书所喻可作后人疑端。却是切实之论也。然凡人才分高下。知觉迟速。有难以一例言者。盖以其气禀之清浊粹驳。有万不同。而若其末梢成就分数。则未必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6H 页
在于才分高下知觉迟速者。亦以其下功夫勤慢紧歇之不同故也。窃尝以身亲经历者而验之。昔在鄙年九岁。就外传受读史记。自念人之为人。必有其道。兴起善端。做人㨾子。知有门路之所当由。而所读史家书。不过为通古今达事变而已。则决非初学急务。故以此意禀质于师。则座中诸长老一辞称奖。即以小学授之。既读小学。又能解为学次第。其纲领糟粕。先儒所称说者。未尝不留心而口诵。以读书将以穷理。下学须要上达十二字。手题书签而常目之。时则十一岁也。长老皆以夙成称许。远大期待。而其下梢头所成就则不过儱侗灭裂今日模样。前辈之聪明颖悟绝出等夷者。其于八九岁时。何必无此等著述。此等辞辩耶。如张无垢之八岁诵六经。亦可为已然之證耳。
答金持平(世镐)
贤族侄远来相访。袖致盛札。此非细事。感谢多矣。履用万福。玩索之乐。日造清旷。区区献贺。非直为平日爱慕之情耳。奉茂依旧伎俩。此友所亲见也。有何别般状可浼崇听者耶。每欲一进轩下。再听谈论。携得仁里诸益。做陶渊数日之会。以尽昔年未尽之乐而不可得也。徒羡仙洲水石游赏之富。而恨今人不如古人耳。此处当有先先生一间祠。而尚未有焉。却为名乡士友而慨惜。人口无公论。何一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6L 页
至于此耶。示喻云云。是亦朋友间亲切相爱之义。固不可一切挥却。然目下气象。便是朱夫子所谓吾辈与百万生灵。尽在此漏船上。而唤得副手梢工。诚有不可辞者。业已致身事主。死生祸福。惟其所制。非己所得专也。则其于自己分上当然底道理。更无甚么较计。毫忽可容于其间者矣。
与李素斋(万秀)
秋风动止郑重否。滔滔名利界上。未知甚人能保得自家天真。一片方寸。乍寒乍热。而逐臭随风。朝暮奔走。此则非吾徒也。然吾徒之中。不如此者又几人哉。每想足閒名亭迥出尘表。图书萧洒。松菊清绝。足令人振衣凭轩。洗却胸襟。而主翁以博泉嫡嗣芹谷长孙。须眉已白。终是一青袍而已。则可知咫尺城市。不与我相关。此岂辅汉卿以下人之所可能也。前书得于书发数月之后。至今披玩在案。如奉绪论。第其推奖太过而箴戒绝无。长者教诲之道。决不当如是。此则不得无憾。然君子之言。务尽包含。已往之恶。不忍斥言。而将来之善。必欲开示。则向所谓箴戒之意。自在于推奖之间。而勉以增益其所不能耶。是不可知也。
与李上舍(德标)
蘧伯玉行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老兄四十九年。虽无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7H 页
伯玉之非。然却于无非处便能知非。则德业日新。非特如伯玉而已。朋友新年之祝。惟在于是耳。茂逢新悰况。无复别㨾。惟以年进业退。为一心忧惧耳。玉山士友之会。近亦种种否。每念畴昔从游之乐。未尝不发于梦寐。弦矢一分。涯角杳然。不知何日。复得合席团栾如往时耶。相距绝远。便人虽未易。或有可付之阶。幸惠德音。为次面之资也。
与河上舍(世应)
近日日气稍定。想山居静趣。必有可闻于人者。每耿耿悬慕耳。茂日前得闻亲候平善之报。甚喜事也。儿子负笈而去。自此为閒居丈人逐日无限苦状。然成就后生。亦学问中一事。应不叱郤也。渠有如干才分。于教授间似能省得勤劳。然本来多气。为渠父者亦不大段检饬。便同耽罗驹不受羁靮。此一节大可关念。所仰恃者惟把作己出看而叱之笞之。随所宜而为之耳。文字犹是馀事。日用间须以做人㨾子道理说话。谆谆诲诱。俾无将来捍格之患如何。去时书晦庵训子帖付送。而亦未必其不为伯鲁之失矣。教导之力。安敢大望。只如朱夫子所云做得依本分举业秀才。不至大段狼狈猖獗足矣。而此亦不甚休歇。惟待大炉鞴锻鍊讫役后。始论其铸得巧拙多寡耳。近或一枉。以叙襞积。切仰切仰。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7L 页
与李甘泉(寿寅)
前月逆旅拚叙。足慰数年积阻之怀。而第缘逢别草草。馀怀黯然。人情尽无穷也。近日静候起居万重。日用书册上有见得亲切之乐耶。向风驰仰。无以为裁。茂罢试归来。澌惫莫振。费了许多筋力。而末梢又无味。侍下人事。殊可叹也。本来得失有命。淹速关数。固不足为在我介怀。而第念此一事却未除去。辄患牵连汩没。超脱不得。岁月有限。功业无期。而奔走道路。误了平生。此为大可忧也。然若如是东败西丧。一无所得。则将付之无可奈何。而决然谢却。静坐读书。以保其馀年。比诸向时纷扰。未为失计也。以塞翁观之。安知其不谓之福耶。向来纷竞。近已定叠否。此等人此等事。无非科举之弊。近来士子之称识字者。都不知吾儒身上有所谓为己功夫。故向外驰走。使气务胜。攻城略地。无所不为。经年阅岁。辄不知返。朱夫子所谓若果见得自己分上合做底事。千条万端。有终身勉勉而不能尽者。则亦自当不暇及此云者。岂非看人病痛切近端的之论耶。如有相见。说与以此个道理。恐无妨耳。
答郭易安窝
静候不安节。已收苏常。实喜幸万万。然老人气力。诚有不可恃者。幸无以差可休心。而更就谨慎将摄。以尽圆满道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8H 页
理。是区区之望也。茂非敢谢绝旧业。而事物交剧。心神散漫。不得与册子相近。此非细忧。只日夕悚惧耳。示喻曲折。曾已烂熳消详。彼间作说。只要驳杂和会。不肯分明打破。包罗众说。不令相伤。此政朱夫子所谓其实都晓不得。众说之是非得失。自有合不得处者也。古人以喜合恶离。谓鹘囵吞枣。若任他所为而不相干涉。非但目前道理终欠稳当。将来之弊。有不可胜言者也。惟在熟量善处之如何耳。
与李上舍(重光)
向来省试处变。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士君子平日读书之力。于此等处呈验。尽是朱夫子所谓浩然西归无愧于心也。即欲为一书以贺。而无缘寄付。迄此迁就。是岂本情也哉。归后想应静坐看书。益坚持养。个中许多真乐。自有他人之所不可知者。何由一近清论。呼我昏寐。以偿索居如渴之愿耶。茂寡陋无闻。志业日颓。了无一分悰况可闻于人者。平生所向处。杳然茫然地步有馀。而日月有限。且缘坐在遐僻。朋友隔绝。不得与同志之贤者。亲切磨砻。恐此一事为朝暮瞑目之恨耳。适逢此友。布此万一。临风不胜怅然。
与河养正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8L 页
向日斋舍之会。却失就静初计。还不如独坐松窗。整顿其心胸以终日也。南冥集事。顷对一二士友有所说及。而使之趁时禀请。想俯领其大槩矣。窃念先生以东方大贤。斯文绪馀。一语一句。莫非国人之所尊瞻。后生之所准信。则其于文献之所可徵者。不可不十分精详于取舍操纵之间。以尽其发挥盛德羽翼斯道之道。而不幸先生遗集印布百馀年。尚未成完书。使后之观者。未免掩卷而长叹。此非但吾一乡之忧。即一国之所共忧也。槩以其大违格例。不得不釐正者而言之。与德溪药圃书及龟岩家墓文。已有先辈去取相反之论。而特因仁弘争执之坚。遽有不循公议。颠倒登梓。而士林迄于今因仍苟且。不图其改。岂不为大可寒心哉。师友录即无闵诸公所撰述。而裒辑之际。或失照检。先贤讳字之误换。先生山游年条之讹舛。亦或有之。且龟岩先生之载录于师友间者。亦甚无义。此等处皆后人之不满意者。而且退陶先生所著游山录跋。不载于元集右录之下。此则当日仁弘之所为也。彼仁弘一生做心术。惟在谋害退陶。则在仁弘地其刊拔例也。而以今日士林言之。此等好文字之无端遗却。得无慨然者乎。或者曰跋文中末端语。不无碍眼。未必登载。愚意则以为大不然矣。有些子不可知等语。是先生学术源头之终有所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9H 页
未释然底意思。则以俗情论之。登载未安之说。容或无怪。而以古人大公至正之心观之。了无一毫如何之理何者。学问即天地间公物也。上自尧舜禹汤。下传孔孟程朱。而以至于今。则是乃至公地头。非私好恶可着处也。退陶此训。盖出于自家所见之不得不然。而决非有意于诋毁南冥。则先辈之以公心言之。后人之以公心取之者。顾何害于尊慕南冥之道乎。若使南冥真个无学术可疑处。则退陶之训。自然为言语过当之归矣。无论损益。无问利害。而只以公心而取之。以俟百世之公论。亦未为不可也。若以区区之俗情。较计利害。苟利于先生。虽拘儒之言皆取之。不利于先生。虽大贤之训亦斥之。有若子孙之于祖先。特以其血属至情私阿而曲护之。则是岂士林尊贤之道哉。南冥先生必咈然而不谓之可矣。未知执事之意以为如何。虽以胡文定之于二程书。有校雠之误。而朱夫子犹力言其当改。则况此一事。体面堂堂。复何有一分持重于其间耶。伏望广询于士友间。而为从速设施之道耳。
答河养正斋
近日日气暄畅。满庭梅花。未发者皆发。又有上下澄塘水活鱼跃。这间许多活泼之乐。不知外慕之为何物也。恨不与长者共之也。示喻朱夫子亦曰此学者之通患。然难骤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79L 页
革。莫若移此心以穷理。使向于彼者专则系于此者。不解而自释矣。虽长者之贤。恐不能超然于此患之外。鄙生则常诵此句语。为逐日需用之方。而方寸上纷扰走作之弊。太半顿放。显有效验。试以此留念如何。延平答问。以中间忧病有数十日阙却。而今闻长者业已卒业。复欲致力于渊源录。所谓贪贾三之廉贾五之者。指此等处而言耶。云云事。支离散漫。一至于此。如欲穷之。恐如伊川先生所云未必能穷而已化为释氏矣。宁不如置而不论也。
答河养正斋
伏承宠札。谨认进学日新。此区区所愿祝也。示喻逐章熟读。切己深思。不通然后考诸先儒之说以发明之。已有紫阳格训。读者必如此而后可有实见得。若初不寻思推究。反复致意。以尽其自己理会。直向先儒所说处。涉猎看过。则一时目下。虽无窒碍不通。终少着切见得透彻骨子。岂无居未久而便相忘之患耶。至若疑晦难通。则却是存养未熟。妄想在中而见理不明之致。常爱近思录中横渠先生所谓义理有疑。即濯去旧见。以来新意一语。最是气象洒落。意味精深。恍若洞见。学者窒塞肠胃而下。以疏涤之一良剂也。大抵疑晦做起。私意为之祟。而此念才发。已失正理。若不思其改图。而因仍破凿。则节上生节。昏瞀转深。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0H 页
徒费纷扰。竟难通透。此际不得不幡然摆脱。濯旧来新。胸中许多思虑。目前许多料量。都付之放下界上。而只须清源正本。整顿心神。更就本文而浸灌焉。则回头看旧来见处。宛然本面分明。比如寻到一处去。中间而失路者。汩没于乱歧曲径中而不为之复路。则转入于葛藤之中。丛薄之间。而之东之西。茫然无止泊处矣。若非决然舍却而更就大路而求之。虽终岁奔走。将何以到彼哉。此皆自家一生饱经历处。故敢因辱喻而贡一愚焉。若不被呵叱则甚幸甚幸。黉斋讲会。与城主商量卜日。供亿凡百。亦已区画。甚是一州奇绝事。吾辈不得不助成。前期数日。枉鄙所信宿。而并辔翼如则于鄙生为两得矣。
与河养正斋
前书想蒙垂烛。近者体候如何。今年即金文忠先生易箦之再回甲也。先生当日输忠竭力。鞠躬尽瘁。非但一国之所钦仰。海外蛮夷之人。亦皆传诵而起敬。则一祠有无。于先生有何加损。而独念孤城破败之后。犬豕跳梁之日。一方百万生灵。惟先生是依。先生是仗。如在父母之怀。而得免虎狼之口。则受先生之恩。蒙先生之德者。惟晋人偏深。而迄今矗石城外。无先生一间庙。孰谓吾乡有崇德象贤之一个人哉。此先父老所以竭心疲精。相土鸠财。图所以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0L 页
营立一祠。褒忠报德。而岁月浸远。公议竟熄。因循迁就。看作等閒一事。而无一人大声而先唱者。士气之萎苶。义理之晦塞。非但为不可使闻于一道。将为一国人所共唾骂而绝之也。此岂非腼然而可愧。懔然而可畏者乎。日月荏苒。奄当今年。千秋汾晋。云水犹白。而一片荒城。芬苾无所。忆当日力疾登坛。视事劳军之时。顿足椎胸。呼哭彻天之际。则今日吾辈之安坐室家。只为妻孥之计者。虽谓之全无善心可矣。鄙生窃不自知。方欲发文于一乡。与士友商议。而为亟期营建之计。未知盛意以为如何。金大集,河应瑞亦皆同事人也。想必无异见矣。
答李讷翁
前月十五日夜梦。与老兄及权一甫,金景伯从兄弟。入清凉寺。讲说大学修身章孟子道性善篇。觉来犹依然。而其论辨说话。恍惚可记。心异之而迄此不能忘也。及承来书。已发于十七日。而有再昨夜萧寺会话之示。古人所谓以神而交者。尽不诬矣。宜乎朋友之为吾人五伦之一也。暮春者。静候平善。进学强健。此吾辈所愿得也。多贺多贺。茂依旧伎俩。无足道者。惟愿收拾桑榆。得保寡过。以毕我馀生。而终是本地工程。却未切实。体段不立。条理涣散。艰辛掇拾。每患得其半而失其半。如仓库无红腐贯朽之积。军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1H 页
士无超距投石之勇。只是旋收旋支。或鼓或罢。终是不成头绪。若是而有前进之望耶。只取朱书中以敬为主而深察私意之萌。多为何事。就其重处。痛加惩窒。及试思自去冬以来已过之日多少。其间用心处。放荡几何。存在几何等数转语以自勉。而殆有不可及者。却恐道契如老兄者。平日期望。终归于浪费心力耳。
答李讷翁
来喻实慰孤陋。三复咏叹。意味深长。尽有向来见不到处。深有助于资益。为惠厚矣。尝读朱书。有云若要读书。即且读语孟诗书之属。就平易明白有事迹可按据处。看取道理体面。涵养德性本原。以为学者常谈。却不留意。汎歇看过。及十馀年来。以识肤见寡。随处拘泥。妄意博观天下之书。上自左氏庄马。下至韩柳欧苏。悉取而读之。盖时以世变。文以时异。而色色锦绣之章。个个金石之音。可喜可哀可惊可愕。牢笼百态。藏畜万变。诚使人爱悦欢欣而徊徨不能去也。然以吾家平日所闻而求之。其高谈阔论。都是驾凿。丽态华容。全尚奇巧。士君子载道之言。决不当如是。故遂瞠然而惑。怅然而归。复就经传而潜心焉。则言论平易。义理明白。使人手舞足蹈。愈往而愈深。比之如颠狂一男子。遍游天下名胜。登天台雁荡之颠。泛彭蠡潇湘之滨。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1L 页
东蹑碣石。西游锦城洛阳长安金陵钱塘。皆可游而可乐也。都不如归我乡里。入我室处。上以承父母之训。下而受妻孥之奉。而以终其馀岁月也。于是乎始知考亭之训于学者。真个有得力处。而凡事必身亲经历而后。方可透彻其里面矣。今承来教。甚幸同声之应耳。
与李讷翁
寂寂深院。梅事阑珊。浊醪山肴。政宜朋友之话。怅然东望。参商落落。只恨平生学不得缩地术也。近来道况珍重否。想满山薇蕨得雨初肥。朝夕临盘。可忘人膏粱。而日与旁近同志往来相从。有讲习团栾之乐。每念到徒使人健羡。茂以本来儱侗。且无贤师益友在傍警发。书册与自家心目。终是如油和水。不相混合。圣人之言。政在无穷处。而直穷到底关锁重重。未知何日透得尽耶。每诵何叔京所云一言未终。已觉其有过言。一事未终。已觉其有过行者。而以自况而自悼耳。前书示喻。尽是如老兄者所当知也。博于文而有约礼之工。博其学而有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力。则学者当惟患不博。只是博则易于杂。杂则反于精。末流之弊。骎骎于荒诞粗悖之域。而去吾道相远矣。只向博杂处用工。不曾要约处研究。虽以东莱之贤。尚且不免。而朱夫子于学者。一日所读书太多。以大病人在床。众医杂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2H 页
进。百药交下喻之。若于此般道理斟酌而裁处焉。则何有手犯之虑哉。
答申克斋
地不过数宿舂。而阻阔已三四载。窃惟古人千里相从之义。岂谓今世有友道哉。惭叹惭叹。深冬伏闻老兄起居平稳。造道益精。此吾儒分上快乐事。岂非同人所相贺也。侪流中向里笃实。无复如老兄者。而来书有功夫废却之叹。所谓功夫。指书册从事处而言耶。书册从事。固难日日可得。如有疾病忧患及事物交杂。此时不得不废了看读。而只是诸般接应之间。痛加省察。以致大小精粗曲当于理。使我胸臆间常存涵养。浸灌义理。内外交修。则自家功夫自在于其中矣。此外复岂有别㨾功夫耶。若书册之业。则只就无故时随力为之勿忘勿助。无所间断。披阅间得力。不患其不足矣。未知老兄亦以为然否。
与申克斋
秋意憀慄。意象悽惨。此时不得无同人之怀。想老兄亦同此情也。山居幽夐。进学着实否。论语想已了当。近日又读何书。新见得知。有可闻之语。而恨未能致身于左右。以叩其一二也。仆操存之念。断续无常。一念私欲起处。已是天理息灭。破屋之寇。随处发作。而东面未逐。西面又至。只手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2L 页
防备。益觉艰辛。此时若无一敬字外面看检。里面支撑。却无着手处。而彼苏氏兄弟犹患其打破不得。此考亭夫子之所以崩心疾首极力排摈。有其为学者心术之祸最为酷烈之训也。岂非吾辈懔然相警处乎。向时一种之论。近亦无回头否。变怪层出。斯文破败。吾人无用于世。只自己身心一段事。又不会讲究得彻。众盲摸象。各说异端。不知却如何收杀者。政谓此也。可叹可叹。然在人之事。吾何为也。只当权倚阁。而用力于自家所当为者可也。
答申克斋
示喻深中学者之病。然若使人欲尽祛。天理尽明胸臆间无一点查滓。而廓然大公。如止水明镜。则物来顺应。如影随人。其接应区处之道。亦自然合理。而初不待大段费力矣。只是未到此等地位。便要检察管束。为卫内捍外之道。而亦患局促缠缚。转身不得。田地陋隘。而无放顿处。若一向如此。复惹他私意夹杂。而人欲不能去。天理不得明矣。幺么一个身上。如是百病层出。末梢死亡之患。岂非大可忧耶。常爱近思录横渠先生所云心要弘放。文要密察一语。凡于日用间。未尝不留意从事。而姑未有得力处。然其心则欲与朋友而共之耳。
与金雨溪(命锡)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3H 页
天地闭藏。万象萧索。此时朋友之恋。比平昔增一倍。所谓人穷反本者此耶。想同堂之内。团聚群居。桑麻之谈。义理之说。做得无限至乐。而此事非他人之所能有也。茂自家本来昏慵。重以傍无彊辅。其前进非可望也。每临书观理。却患若存若亡。左右迷藏。欲得于西而反失于东。自知于于界上。浪送光阴。毕竟无归宿处。浩浩大化之中。自有一个安宅。正是自家安身立命主宰知觉处。而岂有这境界止泊时耶。敬伯向来所慎。想已收无妄之喜。为我语不相忘也。
与李云冈(麟徵)
前书时值人事扰扰。却失报谢。切拟寄付于兵营便。而去者又不告而去。辜负盛念。迄至于今。前后事却非本情。然两度违繣。安敢曰无罪也。春暮台体起居如何。想苍颜白发。棣华联床而瀜瀜。这气象足令人可观。往往士友南来者。传都人之说。而云有司马公家风。听闻之美。尤为相爱者耸贺耳。儿子连有往来。其于座下周旋。或无大得罪否。渠既愚騃太甚。为渠父者亦无所教。导养成就之劳。恐为长者忧也。第其禀质朴厚。心无机变。若教之则不出绳尺之外。京华习俗。全尚浮靡。百巧乱人一拙。若天资轻薄者。有教猱升木之患。而此子则无是忧矣。幸把作己子看而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3L 页
随时教诲。随事指导。呵叱挞楚。无所不可。而日与庭下诸少年居处。磨砻读书制行之方。使之长时留念如何。区区窃附于德门。而不避弱龄儿息千里道途之勤者。全以是耳。令咸向学着实否。此君忠厚谨严。有巨人气味。甚可爱也。然进就之念太急。此念若未除却。恐不能远到。时文之业。姑使徐缓。而读去心性等书。分别得内外轻重之分。似是急务耳。
答洪校理(重铉)
南北相望。各是千里外人也。无由相近。以续宿昔之欢。有时向风驰想。能不依黯。惠书来。伏审动止康福。慰仰慰仰。人海扰扰。本非老兄所乐。苦债安得不然。然自家胸中能随处淡然。了无一毫外念往来于灵台间。则无处不是从容閒旷。彼纷聒喧嚣。何与于我哉。茂乡居之况。别无奇特。数亩山田。耕奴勤力。饘粥非我忧也。而惟岁月前进。志业日退。朋友平日责勉期待之意。恐为枉费心力。是为大惧耳。示喻是何言也。莫是颜子以多问于寡。以能问于不能底意思耶。然谢上蔡尝曰富贵利达。今人少见出脱得者。士大夫若常存此心。何事不做。何往不济。用之一生。将无不足之患。此外更无为老兄谋忠也。如茂不足道耳。古往今来。多少圣贤豪杰鞰经纶。事业不得做。只恁么死了底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4H 页
何限。虽以孔子之至公血诚。孟子之粗拳大踢。犹患到底无着手处。况一腐儒无轻重者乎。
答宋知足堂(夏徵)
涔寂中奉书。慰满却不下饥者之于食渴者之于饮也。示喻不意执事有此不当疑之疑耳。一向汩溺于故纸堆中。是朱夫子与吕子约书中语。而非谓凡他学者不当用力于读书也。特以子约一生病痛。却在专务史学。汩没于三代以下史家诸作。而于自己身心上都不着力。故朱夫子以此等箴戒。为对證投剂之道。而曰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究。不亦误乎。又曰读古人书。直是要虚着心大着肚高着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栏。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亦无用处云。而其末继之以清源正本之训。其意惟在于打破子约受病偏重处。使知其枉费心力之终必为无益之劳。而必须振杀回头于涵养操存之功。留意于圣贤书而以扩充之也。是故其前一书曰大抵此学。以尊德性求放心为本。而讲于圣贤亲切之训以开明之。以此观之则其本意所在槩可知也。若使道文学一件事。谓之不必致力。则是江西诸子徒取上面功夫。而独守虚灵之识。反昧天理之真者也。岂有是哉。岂有是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4L 页
哉。然而虽于圣贤书看读。亦自有许多妙理。但当虚心静虑。痛加省察。而常使本地和平。神气舒泰。除务径欲速之念。去悠悠汎汎之习。而只要浸灌滋深。反复玩味。真积力久。渐见自然纯熟而后可也。若以子约忘饥渴忍寒暑而昼夜耽读。以致气耗而生病。则其名虽曰好学。其实便是纵欲。其轻浮促迫。非但为气象不佳。却于做心术。亦岂非大乖悖耶。谨以愚见而复之。安敢望必无纰缪也。适有扰扰。不究覼缕。
答安松窝(命夏)
猥蒙枉过。续拜宠存。前后所得多矣。无任百拜谢耳。秋寒伏惟进道刚健。此非一人一家之福。何幸如之。示喻非愚陋所敢知。而已有考亭定论。或因遗忘而未及领会耶。有曰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揌(一作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初非四者之外别有所谓天理者可知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而彼四端之蔼然者。从其至善中流出来。则是乃天命条理之分为四者而寓于人者也。此吾人初无智愚。同得于天者。而夫何如执事则超然向上。如不佞则一切趋下。彼此之判然不相及。便同鸿鹄之于壤虫。此不可知也。犹其源头所禀受处。至善而无恶。故尚有四端之未泯者。而却望有朋友救拔。是何异于平生戕贼人病根既深。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5H 页
已到死亡关头。然后还复唤医求生。而殊不知仓扁在旁。亦末如之何者耶。极可笑也。
与金卧溪(圣钦)
晦翁别南轩诗曰朝来出别语。已抱离索忧。古人于朋友。才出别语。已有离索之忧。而吾辈则离索未知几岁月也。若真个知孤陋寡闻之为可忧。则必命驾而相从矣。若是而谓今世有朋友之道哉。向时所慎。想已苏健。素知真元充实。心力磊确。外邪客气无可乘之隙。而缘何无妄失摄。有此大段触感。闻中间添发。大势才去。积败未完。而又以耽看册子。致有损却神气。若然知犯程子所谓无知觉不识痌痒之戒。甚非平日朋友所望于敬伯也。然此足为后日已验之惩毖。失马安知其不为福耶。大抵书册看读。虽是吾儒分上不可废者。而若不虚心观理。反复浸灌。专事章句上涉猎翻阅。而却使吾心奔走汩没于方策间。则圣贤训诲着意精微。下语切近处。都不得理会。而徒致本地上纷扰急迫而已。其心所在。专务贪多而欲速者。都是私欲。无可论也。虽实无此心。而性癖本自喜书。手不能释卷。口不能休读。才说癖字。已是私系。而心界无大公和平底气象可知也。若除不得此心。而因循掩置。则一日二日。便作自家伎俩。而事为接应之间。往往有发作。其害岂止于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5L 页
册子上而已耶。
答金霁山(圣铎)
一别三载。颜面依依。涯角相望。长作梦中之会。天之生斯人。使之同世同志。而不与之同里闬。其意何哉。是不可知也。新秋承欢平迪。造诣着实。良为朋友贺耳。茂直是旧日人。何足道者。非不知自家分上事有所可为者。而本来昏阘不能自力。朝夕又无强辅切磋之益。常患欲进旋退。意象萧索。平生做得那个事业。而须发遽如许耶。殊可自笑而自悼也。示喻谨悉至意。尝于最少时读孟子至此章。窃疑其文义。意谓若于既放之后而求之。则心之既放。已是操存之所间断。所谓求放心者。非谓待其既放而求之也。只是胸臆间常存此求之之心。而念念不忘。长时准备。使是心不至于放也。细究注脚。可得其彷佛。而其后见语类及大全中答郭希吕书。向来愚见。偶中千虑之得矣。今承来喻。益有痛快之论。尤不胜喜幸万万。
与金霁山
水陆累千里。行李利泊。向后起居连安。此祸患中一喜事也。何贺如之。直道而行。例有此患。此孟东野所谓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者。而非但今世为然也。死生祸福。有命自天。但当顺受而已。此外复岂有好道理耶。仆无用之身。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6H 页
老而不死。思欲制鍊形魂。长生度世。以见其末梢作如何出场。然此屈三闾之所未得也。疾病囮中。衰落日甚。瞑此目而不见其不欲见者。又几何岁月耶。患难相问。不当后人。而病人事辄不如意。当待神气稍醒。肩舆一进。先送儿子。布此区区。想有以谅恕之耳。令胤果终始相守而无别㨾病患否。想父子相对。以义理相怡悦。而山川云物。凄凉惨怆。不足为季通湘累楚囚之悲矣。
答金霁山
退甫以庭训宠赐委访。惊倒拚握。如对其尊大人仪范。况此惠状。备及节宣佳重。区区慰豁。岂穷居寂寞中可易得耶。来喻足见高怀。所处亦无适而不安。持养素定。主宰牢确。虽以患难愁苦之酷。破不得自家胸中超然快活底意思。则吾辈平日读书之力。于此等处可验。此岂章子厚之所能夺耶。大凡看书之法。先要虚心而后察理。心不虚则理不明。理不明则圣贤语意精微。透彻他不得矣。历代先儒见得不同。横说竖说。端绪累变。其中亦不无穿凿傅会。而其言之不可信者。若有一说为平日先入之惑。则目前所见。每为彼牵引而失其正者有矣。非敢曰先儒之所失。我必得之。而但能端束其操存之念。持守其涵养之功。以致本田地廓荡荡无一物。则吾心便是圣贤之心也。圣贤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6L 页
所言。初由是心中流出来者。今岂有不知之理乎。是故朱夫子曰莫问他是何人所说。所尊所亲所憎所恶。一切莫问。而惟本文之意是求。则圣贤之指得矣。若于此处先有私主。便为所蔽而不得其正。此夏虫井蛙。所以卒见笑于大方之家也。此仆平日所闻于师友者。而虽不能以身行之。其为人谋忠。而欲与同志者同之则久矣。须于新进辈课呈口授之间。试以此告之亦如何。南李诸君往来相从。极可尚也。赵忠简海上问讯。岂能掩捕而尽杀之乎。
与金霁山
日月无情。不解孝子之心。转头之顷。已经旬朔。想攀擗罔极之痛。去益如新。伏闻襄礼云已启期。朝廷亦有 特恩。却是孝理中一美事。为明时多有贺也。然在哀兄感祝哀痛。尤有所不自已者。每与同志诸人。说此而哽塞也。发行未知的在何间。闻道路痘挭。便作一网。冒危触险。亦非终孝审慎之道。以哀兄则固不暇于自己分上死生祸福。而在朋友相爱之义。合有消详。使之避彼而趋此。故与千期千膺及晋叔诸君。相议飞书。询问于历路亲知。相与出人马等待于乾净处。取路迂回。虽是戴星至痛中又一至痛。然事势如此。此亦付之于无可奈何之外。无复好道理善计策矣。仆之素忌此疾。哀兄所知。使二仆马往士谷。一从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7H 页
千膺指挥。邀行于中路。更又探得其朝夕休歇处而为亲进握慰之计。然作路不得不过丹城向三嘉。而自此相距处。无一村无梗。从山谷间寸进而后。似可为一时遮眼之道耳。
与尹计安窝
夜来伏惟政候珍重。为贺满万。讲室既有黉斋。何必别求他所。碧梧堂似无妨。而乡厅太近。儒生经传讲习。乡所公务举行。或不无混杂未安之端。供亿凡节。虽曰自官办当。许多章甫累月支供。必有末弊之难言者耳。况且黉堂即学宫首善之地。而挽近以来。风俗颓败。学教陵夷。士子之视是斋。便同逆旅传舍。而初不知其为逢掖依归之所。今因讲会而使之寝处于斯。游息于斯。各知其今日岿然一敝舍。本为此揖让弦诵而设者。亦教诲之一事也。讲册许多圣贤书。何所不可。而第念自今日以前。未尝有此等事。既无贤师长策励导率。而循俗记诵词章之习。为士子辈胶桼之盆。虽有稍稍识字之名者。其于为学功夫次第。一向贸贸。全不近似。教以大学而先入入德之门。然后语孟中庸渐次循序加工。俾有以由近及远。不失阶级。此又设教之先务也。未知盛意以为如何。学规有朱夫子南康定式。亦不必别为条件耳。闻一乡新进辈。闻此讲会决计。莫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7L 页
不耸动兴起。岂意吾愁痛僻陋之邑。得有此好事耶。河进士及河院长处。已发书耳。
答尹计安窝
公务詶应。虽曰难堪。然不如是。何以为官司也。吾辈平日着功夫。不过自己分上当然底道理。而所遇事务。却有厌苦之念。已是道理亏欠。须于日用接应间。随事省察。随处诚实。使事事物物。皆当于理而无歉于心。然后方可为不负所学。而所谓功夫不出于此矣。朱夫子与范伯崇书曰官事扰扰。想不得一向静坐看书。然暇时速须收敛身心。或正容端坐。或思泳义理。事物之来。随事省察。务令动静有节。作止有常。无使放逸。则内外本末。交相浸灌。而大本可立。众理易明矣。此外别无着力处。此岂非今日执事之当剂乎。敬义夹持之说。就观原书指意。恐是收拾持守。为敬以直内。裁制取舍。为义以方外。故总而结之曰敬义夹持云耳。若以此书末体当出来之训。朝暮服膺。可忘詶应之劳也。
答尹计安窝
持敬之说。甚盛甚盛。然细观来喻。有以此持敬功夫。作动静两截看底意思。此则恐不然矣。敬字功夫。不过曰正衣冠一思虑。整齐严肃等事。而所谓整齐严肃。非谓闭眉合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8H 页
眼如土偶人尔。只谓一念持敬。此心常存。则其威仪气象不得不如此。而且如此然后方可以克怠忽而主乎一矣。若以此心内外持循。动则即其动处而敬。静则即其静处而敬。一事一物一语一默。无非一于敬而无适于他。则何往而非正衣冠一思虑也何往而非整齐与严肃也哉。然则吏退庭空。独坐虚堂。是静之时。而潜心对越。无敢惰慢。则是乃静而敬也。事至务剧。起居号令。是动之时。而随事体察。务尽谨畏。则此又动而敬也。焉有动静之二三耶。但功夫次第。差有先后。而论其先后之分。则静为先而动为后耳。噫若无一敬字。人不得以为人矣。大凡人性非放荡则昏弱。而这放荡人。以是敬而做谨饬。这昏弱人以是敬而做振发。以之变化气质。陶成㨾子。而自我一身。以至于天下万物。其许多需用许多效验。都不出于一敬之外。则朱夫子所谓敬之一字。为万善根本者。岂非学者所当终身而佩服者乎。尝于少时读书。得诚字而甚尊信之。窃以为一生工程。百事做得。有此一诚字足矣。其后更思之。若无敬字。徒诚无着手处矣。比如黑夜迷途。不把一枝火。虽欲进步。亦末如之何。故辄又尊信敬字。把作方寸上二字符。而每遇同志。说及于此。不敢隐默而自掩。为专利之计耳。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8L 页
答李海皋(万维)
闻五马南为。知有早晚闻问。而岂意到官三日。即有此专价之勤耶。江阳南郡中山水名乡。涵碧烟湖之胜。既极奇绝。且西而黄溪瀑布。北而红流泉石。皆风流太守簿书之暇。往来啸咏处也。此老兄平生宿愿而今得之。多贺多贺。朋友指导之教。以愚观之。恐老兄难免失问之讥。养子之道。非处女经历处。然周爰之意。不可负也。请以胸中所存者而复之。大凡牧民之官。失己偾事者。率由一我字所倒不得。而此则非老兄所可忧也。惟老兄刚介以临下。安详以做事。折其有馀而以补其不足。则号令施措之间。自有足乎己而无待于外者耳。未知老兄能留念否。
答洪梧泉(重徵)
秋霖乖常。令体葆重。区区耸喜。无任远诚。沈参判令公竟不起疾。自此忠言直道。不得复见于世。良为于悒。言仁录荷此千里寄示。与人为善之义。尤不胜仆仆感叹。
答李安东(万元)
政候动止。若序康迪。积慕之馀。仰贺无已。第以邑巨务剧。间多捞攘损神。是为可闵耳。然自家胸中。自有安閒清旷界。彼事物之自外至者。何足以累我。簿牒之暇。读书玩理。兼与诸贤之在治下者。种种团聚讲习。要使我体认涵养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9H 页
之工。不为冗务所挠夺。实区区之望也。大全书五百里脩程。有此印妆专价。用意勤钜。殆无以为谢。自此杜门溪堂。随意被阅。不知外慕之为何物。而以终我馀岁月矣。盥手尊阁。朝暮在案。南冥先生所谓与人为善之义。何日而可忘耶。向时影真摸来。既执事所赐。而今又有此书之贶。前后事相应。亦似不偶然矣。异哉异哉。一来之教。敢不铭念。早晚如有一隙。必欲造拜轩屏。会旁近士友于庐江。数日打话而归。然远地事何可必也。
答金无言斋(𤃡)
合浦月影台。曾于眉翁记文中槩知其名胜。而未知当日眉翁之游。亦有如执事者同之否。得地难而得人亦不易。宜乎使我而不能忘也。示喻谨领至意。大凡为学。若非温故。不能知新。故朱夫子之言曰但诸生听者。须时时抽摘问难。审其听后果能反复寻绎与否。此训为生徒教授处发者。而非但教人为然。自己看书。亦却如此。必须虚心研究。融会贯通。使圣贤训诲浃洽于吾心。然后积久纯熟。见理益明。推及于所到处而有知新之功矣。若一见遽已而更不加温习。日用之间。便成相忘。而向时之见。还复茫昧。则虽欲前进。可得乎哉。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曾子日三省而曰传不习乎。古人用力处。于此亦可见矣。然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89L 页
区区所仰复者。非敢谓自家所能为也。直以不耻之意不敢负。而敢将夙昔所闻于朋友之间者。仰备裁择。虽使不蒙峻斥。尚难免能言之累耳。皇恐皇恐。斋记知荷不外。而韩文公脚下不是做文章处。安敢下手。然厚望不可负也。谨当留念耳。
与李星湖(瀷)
索居穷庐。百念全灰。惟有日夕瞻恋。结在方寸。劈破不能。每想山居幽夐。人事全稀。占春秋于花木。玩岁月于图书。此乐知者知之。非可与外人道也。钦仰诚万万耳。茂本来颓阘无自强之力。只欲取益于朋友。得保其寡过。而僻居无闻。孤陋日甚。他日相看。使老兄缺望多矣。曾子以亚圣之资。行三省之工。而犹待执烛之童子。始知华皖之非礼而易焉。则况吾辈小人不待人警发。而其有可望于日用间耶。虽愚甚使贤士友如老兄者。逐日在傍。随事提醒。则庶不至于枉过了馀生。而亦末如之何耳。此非细事。甚可忧也。安百顺向里一向。而尹李诸益亦种种相从否。面面不可忘也。
答李星湖
意外洪校理来访溪庄。报起居甚悉。而传惠问札。披玩惊豁。如非并世人消息。况此庚炎蒸郁。甚非老人宜也。而犹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90H 页
保气力强健。进道亲切。区区柏悦。更作如何状也。儒释一本之说。未知刱出于甚人口吻。而其和之者又何等人耶。物有本末。相须而成。则一本而二末。未之闻矣。彼此之判然各异。比之如薰莸冰炭之初不相当。则其落落难合。彼岂不知。而其所谓一本云者。必指其心体寂然者而言也。然其体寂然。虽无彼此之异。而儒则观是寂而知其有感而遂通之妙。释则贪是寂而归之于偏枯消灭之域。毫氂既差。千里斯缪。而二者之分。悬绝若天壤间。则原终反始。所谓一本者何也。释家所谓心经者。有备言治心之法。而假借吾儒家群圣贤之训。杂以其师之说而为一册子。且大慧语录传灯录等书中论心处。往往有与吾儒外面恰相似者。必于此等文字。但见其治心之方。不知其所治之道。甲则为如何。乙则为如何。而遽有此怪僻轻浮之论也。是何异于白羽之白。如白雪之白。白雪之白。如白玉之白者耶。朱夫子曰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所争毫末耳。然此毫末却甚占地位。为此论者却是只就毫末看。而不向占地位处看也。大可笑也。世远人亡。大道遂隐。江西馀论。遍天下滔滔。而人情常患好高而慕奇。以圣贤切近之训。看作刍狗例谈。而务为此等新语。以眩人听闻。此非细忧也。如老兄任吾道之责者。不可无严排峻叱。以塞日后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90L 页
无穷之弊耳。无已则出示节要中答吴公济一书及与徐子融往复鸡抱卵之辨足矣。安用多费辞说为哉。
答李星湖
千里寄问。此非容易事。令人感叹。闻连以病患。不得近书册。以老兄好学。至有书册相离。则其病患作苦可知。惊虑不可言也。然此心此理。随处操存。随处体察。亦无往而非学也。岂如凡人兀兀孜孜。堆纸中汩没者比哉。贤胤晨昏之暇。必不浪送时月。资禀极纯明。志尚不局促。若乘以过庭之训。而向里着实。将来士友依仗。不但在老兄而在此君矣。每与山南同志为德门贺也。子毋读书之云。不觉奉幅大噱。继之以一喟然耳。士君子读书修道。虽非有意于世用。亦非无意于世用。而但用我与不用我。在于世而不在于我。我则自尽其在我而已。在人者我何为也。禹稷之通。孔孟之穷。伊吕之先穷后通。皆时有幸不幸耳。岂足以一愚妇愤激鄙俚之说。取以自况。而又为朋友道哉。然老兄胸中非本有此物。因一件事抑郁愤慨而发。则所谓忿懥不得其正。君子亦不免焉者。为此等处而言耶。姓赵人事。便是能碎千金之璧。而拳拳于一破釜。良可拍手。
与李星湖
衰老病蛰。倍切朋友之恋。每念少壮从游。山斋笑语之乐。
西溪先生集卷之二 第 291H 页
禅室切磋之益。依然如一梦场。而此事非此生复可得也。向风驰神。只怀抱作恶耳。秋风伏惟起居增休。进德日新。书册之工。已成老兄欲破不能。近则读何书而所著述又几何篇也。宏博之辩。古奇之迹。必有可娱于耳目者。而亦非所敢望耳。茂老朽癃疾。住世如客。只欲安顿心神。收拾形骸。为得正而毙。而恐不得矣。自此吾辈相从。当以泉下为期。不知彼处亦有追逐源源如此世否乎。临书祇切悒悒。
答金修撰(汝键)
清选德门世传之业。况吾兄才富学博。迥出流辈。自此逸驾脩途。沛然莫之御也。区区柏悦之情。尽无穷也。然以古人忠告之义。窃有为吾兄道者。夫士大夫平生读书于蔀屋之下。而毕竟名利海中一朝坏之者。只以患得失三字在胸中故耳。此心未去。百事不做。此今日吾兄之不可不知也。未知能留念否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