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寄翁集卷之六
寄翁集卷之六 第 x 页
寄翁集卷之六
 [附录○致祭文]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1H 页
致祭文[黄景源]
翼翼文宪。凉我 先王。如球如琳。有赫其章。胤子清修。袭文之祥。世掌策命。令闻洋洋。我卿承之。不陨厥光。志高而介。又洁以刚。九年忧服。其孝孔彰。三世书诗。何学之彊。敝衣萧然。不御风霜。得丧荣辱。脱焉相忘。才不人知。晚而潜郎。屈于百里。气益阳阳。位虽居卑。其行则方。外典四州。不私毫芒。羸马归来。室无豆糠。幽草盈庭。有隤其墙。白首怡怡。图书在堂。清苦自守。世德弥昌。有子能养。而又显扬。孰谓廉吏。流泽不长。绯衣有炜。荣动周行。总府是陟。隶院于翔。秩视亚卿。金带煌煌。东阡南陌。耆德相望。曳杖赋诗。与俱徜徉。奄忽乘化。俾予永伤。爰遣祀官。往荐芬芳。灵其不昧。歆此奠觞。
    弘文馆应教知制 教黄景源制 进
寄翁集卷之六
 附录○行状
  
先考 赠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都总管,行嘉善大夫,同知敦宁府事,兼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府君行状。[南有容]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1L 页
先公讳汉纪。字国宝。南氏。得姓自新罗英毅公敏。历十馀世。至枢密直副使君甫。与其兄洪甫。弟匡甫。分籍三县。而宜宁氏。最大以显。盖自英毅以来。千有馀年。圭组相袭。名德间出。孝友廉慎。以世其家。曾祖讳得朋。仁川都护府使。 赠议政府左赞成。祖讳龙翼。吏曹判书。两馆大提学。 赠谥文宪公。考讳正重。庆尚道观察使。 赠吏曹参判。妣贞夫人李氏。吏曹参判寅焕女。吏曹判书翼宪公庆徽之孙也。公以 肃宗元年乙卯八月初六日。生于汉师之第。始生。驸马都尉青平公为筮之曰。清明寿考。有位而无权。吉又何咎。年十馀。游教官许先生之门。驯质寡言。受言于先生。辄持守不失。先生喜与之言。所与言皆长者也。文宪公御子弟甚肃。公服事左右。未尝不欣然当意也。己巳。文宪公罹谗于朝。遁于野三年。益授公以书。遂通习六艺之文。及文宪公北窜以卒。归葬于杨州。而公从观察公守墓三年。子职甚饬。退则益治其书艺。学大进。甲戌。始来游京师。所与友。皆谅直清修之士。甲申。观察公卒。丁亥。祖妣蔡夫人卒。制既终。李夫人劝公赴试。遂举庚寅进士。自是骤被两铨剡举。其拟寝郎,教官,桂坊 王子师傅等官。殆十数。壬辰。始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2H 页
授 显陵参奉。以母病去。甲午。丁李夫人忧。服除。拜内侍教官。岁满升广兴仓主簿。转刑曹佐郎。庚子。出为永平县令。公在司寇。号刚严。及治永。为政上岂弟。人以问公。公曰。司寇。奸蠹之薮。治不得不严。永山邑可化以仁也。且郎官职簿书耳。守令任教化。恶可同也。闻者大服。居踰年。永果大治。而会权凶来为监司。公耻之。则投绂去。癸卯。除 世弟翊卫司翊赞。当是时。贼臣擅国。数危动 世弟。国人大恐。公以为职在侍卫。不可不一觐而去。遂出谢入对。 书筵方讲。 世弟目公谓曰。翊赞独无言乎。公辞以卫臣不与讲事。 世弟以故事强之。公乃缘章义起而对曰。孝弟顺德也。天人所助者顺。故人君能孝弟。则神明可通。蛮貊可格。况于吾臣吾民而有不服者乎。舜以匹夫。受尧之天下。而天下顺之。以此而已。 世弟动容称善。居数日。引疾免。旋除义禁府都事。不拜。又除翊赞。又不仕。今 上乙巳。由 永禧殿令。出守金堤郡。会郡大饥。公忧劳民事。匕箸为减。下令曰。毋流徙。毋盗掠。能出粟贷民者。上赏。闭籴者。有罪。谋于监司。蠲放贫户逋租。常税之入于官者。悉以归赈。不私毫发。于是所活累千人。旁邑流民。转相告语。至坏墙而入。公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2L 页
不忍拒之。视其孤寡。尤癃瘠者。赡之。皆泣谢而去。赈已。以疾求解。按使谓民情畏其去。力留之。明年。有时贵为按使。好操持州县以立名。尤惮公清方。公知不容。即解印去。按使愈怒。遂 启罢之。戊申。葬长子于杨州。挈家以归。时群小复用事。时时引用知名士。以取信于上。骤除公军资监宗簿寺主簿。公曰。吾虽小官。不可为时人进退。皆不拜。己酉。除户曹佐郎。又辞以疾。辛亥。拜刑曹正郎。吏素服公威明。摄迹行文书而已。讼者人得尽情。都民称其平允。迁掌乐院佥正。升汉城府庶尹。谢疾免。壬子。由军资监判官。转户曹正郎。谨簿书。简出纳。有言理财者。辄曰。理财不如节用。终其去。绝口不言利。奸萌用绝。癸丑。出知清风府。闷士不知学。大修校宫。选秀士。游居读书。听事已。肩舆就之。执经问难。于是。士各自修厉。出入有仪。乡里为之改观。校宫既新。诸生请行乡饮酒礼以落之。公曰。此古人化成后事。吾何与焉。且无其质而先其文。是教人伪也。乃进诸生。歌鹿鸣,行苇。乐饮而罢。又觞宴耆老于公堂。亲为之劝酬。出入令其子弟扶之。其癃病不至。以米肉馈于家。一境耸听。咸爱公养老有礼也。府多好山水。公时以小舟出游。百姓闻舟中笛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3H 页
声。争至沙上。以鱼果献焉。公不受。呼而劳之曰。尔能勤于耕桑。不令使君忧。其为献顾不贤于鱼果乎。民益大喜。寻以公事难监司。文牒旁午。监司疑其轻己。会公病疽。不视事数旬。遂以废务罢之。丁巳。拜司导寺佥正。戊午。出守㫌善郡。峡民岁输火粟若干斛。以补官用。公悉归之校宫。以养士。其治大略如清风。御吏屡以廉平 闻。而公已厌吏事矣。在任四年。谢病归。翌年。除青松府使。以年格已满。辞遆。甲子。公年七十而不肖忝列侍从。推 恩进通政阶佥知中枢府事。是年秋。 上献觞 东朝。覃恩诸耆老。而公进阶嘉善大夫同知中枢府事。 赐绵帛米酒。自是。有司岁致牛酒。寻同知敦宁府事。选 经筵特进官。先是。公与同庚九老修稧事。以春秋名节。为真率会。人以香山故事方之。至是侍臣以白 上。上问九老姓名。为之嘉叹曰。此好事也。寿且康宁。真福人也。一时荣之。丙寅。行掌隶院判决事。莅事数月。词理称平。除五卫都总府副总管。时不肖乞养为忠州。公上疏以为既受子养于外。又沾俸禄于内。为溢涯分。且近龙断。臣朝夕就木。与其荣于身。曷若安于心。屡辞卒不起。付忠武卫副司直。戊辰。哭孙公辅。悲伤疾动。弥留者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3L 页
累月。而神情恬夷若平昔。未几。患暴下。疾遂剧。以十二月初五日。考终于泮东侨舍。寿七十有四。公少多疾。晚节静养。精力寝强健。东溪赵君龟命。慕公之风而求见焉。退语人曰。南公貌癯而长。眉须清活。目视烂然。寿考君子也。又语不肖曰。子之承颜戏䌽。未可量也。不肖等亦私窃意。公内贞固而外完粹。形德克符。斯言尚有徵乎。不孝无状。罪列神明。祸不在躬。而于厥考。大德之报。啬于期颐。呜呼痛哉。讣闻。 赐赙祭如礼。以翌年二月丁未。葬于杨州先垄坐丑之原。后以不肖忝长成均。秩视正卿。 赠吏曹判书。公自幼。顺于事长。四岁。文宪公书训语于扇以遗之。公受而藏之。至老不敢失也。事父母。有纯行。其侍疾也。早夜不违床笫。卧起必自扶之。寝则候其息。食则数其匙。四体敏疾。如童儿也。李夫人疾革。斮一指。又割臂。垂血以饮之。夫人绝而苏者再。其居丧也。非甚病。衰麻不去乎身。馈献不以人摄。哭擗之哀。人不忍听也。蔡夫人之丧。公毁瘠几殊。李夫人从容慰譬之。公泣曰。丧孰不可自尽。而承重之子。一有不谨。是以己之罪。累亡父也。罪孰大焉。夫人亦泣。不忍复言。当祭而斋也。澡濯致洁。怵然如有畏也。其遇疾不躬。冠带明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4H 页
烛而坐。愀然如有忧也。友于姊妹。推而至姊妹夫。爱好若兄弟。仲姊李氏妇。早寡而贫。公为经理其家。有无共之。育其孤于家。教诲均于二子。又取养内舅子幼而孤者。一如李氏子。后皆为善士。亲戚翕然称之。公性仁而刚。言讷而信。与朋友义。群居澹然。久而不可狎也。既而取酒相饮。相示以心。风流温厚。蔼然可乐。而酒半气酣。正衣改容。终不及于流连也。居职清恪。不修声誉。在州郡计口而食。不令有赢馀。归家之夕。丐贷为炊。听狱详恕。如恐伤人。至其行法。不可以力势夺。事官长庄谨。然论事不合。必反复之。未尝少降色辞。其贤者益见敬。而不肖者反见忤。故在官率不能久也。家居。不问生产。垣屋萧然。或至日昃不食。而顾恬和终日。手不去书。妻子在侧。举怡然忘其贫也。公天资高。简于外物。不见其可慕也。其俭于家。廉于为吏。亦其性然耳。非故矫俗为也。故能久而安。盖自布衣至老且贵。而饮食服用。无变也。一芥不以求诸人。无其名。虽与之。不取也。尝畜一马。驿人操百金求之。公曰。吾始买是马。用五十金。乌可倍直以徼利乎。竟受五十金。归其赢。驿人以告督邮。督邮叹曰。公殆非今世人也。公博观于文。穷日夜无倦。及老而爱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4L 页
书愈甚。得古人格言善行。谆谆为子孙言。一言不及于货财也。不肖在馆职。欲封事。公取见草藁曰。经幄章奏。当本之君德。不然。论事虽善。皆空言也。命改之。不肖尝从人饮醉归。公怒曰。汝幸得备位迩臣。不思正身肃恭以事 上。乃饮酒荒思。自隳职业耶。责之良久乃已。其语子孙。多类此。间又逆言人吉凶事成败。鲜不中。仕宦四十年。进不与小人比。退必为君子先。不怠小官。不苟细行。观其出处而可以知其世也。配青松沈氏。处士汉章女。弘文馆副提学攸之孙。孝慈谦顺。咸有女则。观察公甚贤之。使诸女师焉。先公四十一年卒。寿三十有三。 赠贞夫人。举二男一女。男长。有常。擢文科。有盛名。早卒。 赠弘文馆副修撰。次不肖有容。女嫁士人李德弘。后夫人亦沈氏。举一男三女。男有定。女嫁县监金纯泽。士人申景翰,李奎亮。有常娵参判李雨臣女。生一男二女。男公弼。县监。女嫁士人李演。校理元仁孙。有容娵判书俞命弘女。生一男公辅。进士。继娵崔氏。士人禟女。有定娵参判徐命九女。生一男公佐。继娵正言李圣海女。生一女。公弼娵参判吴瑗女。生一男二女。男一耇。公辅娵牧使安宗海女。生一女一男。男麟耇。外出男女总若干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5H 页
人。公少治博士家文。一时先进。咸推其典裁。数儒学才堪馆阁者。必首言公。然屡发解。卒不利。识者惜之。平生不喜以词艺自名。然其发于言志者。理趣真淡。往往遇兴肆笔。淋漓浑浩。愈出而愈不穷。所著有寄翁稿若干卷。所编辑成书者。有汗青要语十卷。可警编八卷。东律家选四卷。国朝故实三卷。又节纂退陶书讲学论理者为三卷。藏于家。槩公之德。专于内修。而不外衒。人鲜克知其详者。不肖又荒坠家学。不克光扬义训。大惧言行遂泯。罔以饬稚昧于久远。敢撰次其素所睹记为一通。徼惠于君子。请所以铭其墓者。惟执事。毋以其子之不肖而废其先人之德懿。宠以一言之重。不胜泣血恳祷之至。不肖孤有容。谨状。
寄翁集卷之六
 [附录○遗事]
  
遗事(二十三则)
公自幼小。性度端悫。文宪公喜为文酒会。宾客满堂。公独隅坐。读书不辍声。畏斋李文忠公常抚之曰。此儿心定。可远期也。年十二。赋古风长篇。南谷郑相公见之。亟叹赏曰。儿长大智虑必过人。以䌽墨十锭赐之。
公自甲申。至甲午十年。遭三艰。哀毁过礼。制甫毕。疾作几危。趾斋闵忠文公时提举内局。以珍丸良剂。络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5L 页
续赍送曰。使药可活人。吾于孝子乎。何惜焉。竹里俞尚书日遣人候问。语人曰。南君纯孝人也。神明其佑之。病虽危。终必无忧也。后月馀果瘳。
公初除永平。到官。日坐内衙。涕泗如泻。既而。欲诵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句。竟呜咽不能成声。
戊申。丧长子。屡除官。皆不拜。或问长子衰制未终。仕非礼乎。公曰。我禄仕也。出处可自由也。且吾上无老亲。仕非不得已也。竟不起。以终三年。
公于逮事 国忌。虽家居。必设素食。朋友死。亦食素。
公与朋友处。色笑不苟。未尝一言徇人。见其过失。必面言之。不肖者。或引以自疏。里闬宴集。公至则四座为之肃然。
公在官。自奉甚约。居处服用。视在家时无异焉。逮其解归。计日赍粮。到家之夕。假贷为食。婢仆亦素识公意。各自谨饬。虽破器弊席。不敢以官物自私。其自金堤归也。有一马空还。公谓家人曰。吾在家。常苦马粥难继。须以糠秕作斛载去也。盖虑其有空马必有所载。故以是沮之。
公于出处之节。绳墨甚严。义有当去。未尝一日濡滞。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6H 页
亦不以谋于人。常自言吾处世孤立无助。然而不惧者。以与人无竞耳。
判隶院时。时当盛寒。而早衙晏罢。日以为常。或劝其少休。公曰。若云老不堪烦。不如不仕。既仕。何得惮劳废务乎。
尝公退顾语家人曰。吾不舍禄仕。直为十口地耳。苟得数亩田园。可备麦食葵羹过十年。吾事足矣。既升秩。家人谋具袍带。公笑曰。安有致仕之年。乃具朝衣者乎。竟止之。
尝以公事。诣李文贞公。文贞时判吏部。谓公曰。安岳缺守。欲以公处之。得无嫌其膏腴否。公曰。仕本为贫。不愿居富。敢辞。既退。文贞私窃叹曰。不亦贤乎。众患不得。顾独辞焉。此吾所以重夫人也。卒以公为剡首。闻者多公之能让。而文贞之能公举也。
公性喜山水。所宰永平清风㫌善。皆号多名胜。公暇日辄载琴笛出游。竟夕而返。或自作短歌。又使人和之以写意。遇绝佳处。辄命酒四五行。言笑绝简。顾同游者曰。乐事易歇。不可太费情兴也。
性喜观书。不肖幼时。常见其案上。置论语一部。早夜读之。又旁治纲目。至晚年。喜读中庸。盖于书。博览无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6L 页
遗。而独不喜演史稗记。恶其夸诞绮巧也。
甚恶方术家言。见术士不交一言。常戒子孙曰。家国之祸。多由此辈。慎勿近也。
不肖尝以当今言路闭塞为忧。公曰。人君。天也。惟至诚。能动天。吾观三司章奏。皆卤莽塞责而已。其称可观者。亦不过沽直耳。未见其真出于恻怛忧爱之心。如此而可望其感动 天听乎。且其言或出于逞憾。或出于树党。使 主上尽从其言。未必无害。汝知言路闭塞之为可忧。是则可矣。不自知诚意之不足。亦惑矣。
不肖为汉学教授。将赴译课。公曰。汝解汉语乎。对曰。未也。公曰。不解其语。何以第高下。且一经译试。必开象胥往来之路。汝其辞之。遂不赴。
圭峰沈公,顺庵李公。号能诗。而最服公赡博。每称某友少时读书甚富。故笔力遒健。至老不衰云。
有二奴甚悍难驭。公皆杖而毙之。谓不肖等曰。彼如蛇蝎。不得不去之。然德教不及。而刑必举此。何足为子孙法也。其奴之子已长。公以赐不肖曰。抚之以仁。俾其怨毒不萌。其后奴果忠顺。服勤三十年。如一日。公甚嘉之。庇恤有加焉。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7H 页
公尝言交游不可不慎。人之心术。隐微。虽难测。听其言语。察其容止。观其好恶。可得其六七。乌可廋哉。往往逆言人吉凶。鲜有不中。
公晚年愈减节嗜好。一物不以芥于心。至或向午不设食。不言晚。至夜不设烛。亦不言暗。至大寒盛热。未尝言一字寒热。人请其故。公答曰。人凡有不堪。惟静嘿自守。为可以胜之。非惟寒暑饥渴。凡百所遭厄困险阻。皆然。
公命不肖。草亡兄行状。既成。公览之曰。汝兄之贤固如此。然人之知之。未必能如汝也。或疑其溢美。则非汝兄平日卑谦之意也。遂自制之。
不肖为托文宪公碑铭。诣陶庵寒泉庄下。留数旬。乡中有成老錪。将冠其子。戒不肖为宾。不肖辞之。累请。固不许。既归。公问曰。乡中长老请汝冠其子。汝何固辞。对曰。泉翁虽病。门下自多知礼者。今以京华过客。而遽作人上宾。恐非谦下之意。心有不安。故辞之。公喜曰。汝处世当常持此心。然乡人欲行古礼。其意甚好。至于屡请。则许之。亦何害也。
尝病中。呼不肖于床下。诏之曰。古之朋友。以德相辅。今之朋友。以名相求。此争夺之阶也。尔其慎之。又曰。
寄翁集卷之六 第 557L 页
吾祖先儒素为家。子孙能守而勿失。终不为负国之人。尔其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