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雨溪文集卷之三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雨溪文集卷之三
 挽词
  
挽裴守约(行俭)
圣代沉沦士。江湖见在身。伤心嗟耋弟。谁与乐天伦。
挽权瓢轩伯翼(锡揆)
每惜权司马。沉沦作野翁。今焉乘化去。谁复振乡风。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7H 页
挽密庵李先生
前言奥旨发幽微。千载虹桥路不迷。长夜满天风雨里。空教万目待金篦。
程家兄弟蔡家儿。洛建风流自一时。别有人间无限痛。公心直待百年期。
山南元气系冲襟。邃学真工贯古今。不识当年安抚使。可能宽我众人心。
河西一带属繁华。木铎南归日欲斜。三十一年华胥梦。满庭风露自黄花。
金徽玉匣奄生尘。几度虚堂月色新。惆怅广陵从此绝。龙门谁是百年人。
流光末运剧奔川。万手无功泣向天。一粒金丹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7L 页
仙不借。文翁何以属残年。
今人皆欲百其身。况我情深两世因。若使九原如宿昔。愿从仙驾蹑清尘。
挽振伯
玄都观里草烟微。一树衰桃带夕晖。千里美人消息断。满天风雨梦依依。
旅魂招断白云冈。枫叶萧萧海气苍。一带蟾湖天不限。露歌凄咽棹歌长。
孤臣血泪泣追愆。南北承 恩十一年。想得九原回首处。终南山色五云边。
谪居犹得近潇湘。岸草汀花足佩纕。此地芝兰多委折。愿君无复泣馨香。(蟾津近地有潇湘之号)
蛾眉犹自妒残红。谁道江梅此有䕺。百尺登楼非尔愿。吹嘘只得殿西风。
天心漠漠我无知。日索筳篿问吉期。每道归期丁卯是。归时不及未归时。
涨水滔天不见涯。孤舟一叶远乘危。舟人莫怨风涛急。何处人间无崄巇。
一片丹旌云水隈。野亭山榭亦含哀。亲朋此夕来相待。难把灵芝酒一杯。
挽权平仲(后准)三绝
与君结发为兄弟。哀乐相须五十年。会少别多常恨远。柰何今又隔黄泉。
我妹入厨君尚少。吾犹及见大翁时。古来福履非虚应。世世行仁自一规。
衮衮馀华有远期。满庭槐影正差池。如何箕尾升天日。不待儿曹返命时。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8H 页
挽从孙始宪三绝
三十颜回犹不幸。汝今二十八青春。人间未卒平生志。肯入空山化作尘。
玉树蚌胎皎皎姿。一时声誉照门楣。死生倘有回环理。惟愿吾家再得之。
前冬萧寺惜三馀。临别分留晦翁书。零落只今空在箧。看来时复泪盈裾。
挽再从弟永受(若钦)
美器苦易缺。佳木恒不蕃。物理有如此。人事宁复论。风前玉树姿。二十埋丘原。记尔生前事。声名蔼词垣。霜蹄未暂试。云路失高鶱。才命惜未全。祸福信无门。死者长已矣。生者最可冤。日落玄猿哭。风飞丹旌翻。青鸾啼向人。脉脉未能言。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8L 页
遗孩日以长。孑孑赖谁恩。草没故山径。秋深江上村。游踪长寂寞。厚夜何时暾。枫林暮萧瑟。彷佛灵魂存。
挽李顾斋君直(槾○四首)
衮衮徵贤礼。嚣嚣乐道心。吟时多皓月。卧处足幽岑。事业诗书里。生涯水石浔。翩翩何使节。勤苦为相寻。
厚德光辉发。衣冠俨若思。后生师表列。前席讲官姿。政著为家日。神安反席时。伤心季处士。从此辍埙篪。
充养求真地。偷閒实远图。恒云好消息。多在静工夫。得味功宜大。资邻德不孤。山花莫更发。岩径日榛芜。
南谷源流远。西山道气浓。今时无此对。往日数相从。久喜蓬麻益。频叨礼乐攻。武陵春水在。何处更扶筇。
挽李士直(栐○三首)
砚北工夫大。岩根占地偏。居閒多好味。处困得真诠。木榻穿双膝。茅窗据万编。州家方急士。师席属谁边。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9H 页
蔚蔚高阳里。风流有远期。家传诗礼学。人诵圣贤辞。丧乱惊前日。沦亡又此时。尚看诸子秀。鼎饭累成糜。
邈若山河隔。悲如骨肉情。园林依宿昔。谈论异平生。独雁声何苦。孤琴调不成。西门归去路。秋日雨中明。
挽李韬中(寅焕○三首)
岭海堂堂友。平生衮衮心。一身当职务。万事任浮沉。旧计书床冷。遗墟草木深。相随有令女。宝树不成阴。
一病缘何剧。高门栋础倾。嬉言才五日。凶问忽三更。远忆先人契。偏伤后辈情。浮生如梦里。牢落旧家声。
交亲自宿昔。盛际及君知。气象熙台上。风流洛社时。那堪三世哭。又作一封诗。缘业如无尽。来生是后期。
挽李大游(景翼○二首)
乃今刚者见。特立耿无邻。临事惟求可。为难不让人。屡空坚素履。当困守吾身。谁作张琳诔。分明告后辰。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09L 页
文彩浑馀事。精英实寡伦。往时惟尔仗。今后更谁亲。舟楫空须友。风波不见津。城中一夜话。追忆暗伤神。
挽安国华
锦水缁帷辟。良朋自远寻。论交新若旧。称德貌如心。谨拙言辞静。温和气味深。伊今难再得。谁与理遗音。
挽李粹彦(琓)
猗欤龟厓老。休休有古风。斯文大宗匠。今世一仙翁。国手高难著。公车选未充。居然乘化去。从此岭南空。
挽李汝彬(彦焕)
世德源流远。家声树立宏。沉潜求实德。隐约耻浮名。托契知新味。论亲续旧情。居然藏器逝。万事独沾缨。
挽郑梅山道翁(重器)
康成锡尔姓。宣父假其年。科第近思录。名声太极篇。沉沦庸玉汝。进退实关天。艾耋秋曹职。犹胜终弃捐。
挽再从弟振宇(命铎○二首)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0H 页
门户自沦丧。嗟君何遽亡。文词今俊乂。人物古贤良。道远行应到。楼成去忽忙。春萱看已老。宝树几时长。
灵车发不发。离恨正依依。父母犹疑梦。妻儿尚待归。制申哀未卒。天夺计终违。慈氏治丝线。为君缝柩衣。
挽权荷塘(斗寅○二首)
正脉从来锦水源。平时重望系林樊。从容礼法衣冠整。探讨文章事业尊。北壁风烟初返服。西园水石好开樽。梅窗昨夜香魂动。如对先生气味温。
尚及斯文运未衰。此生堪幸亦堪悲。多承款语先人故。数拜音书小子私。阿妹欲忘冤苦意。诸郎犹待长成期。于今万事俱无赖。只恨苍天不我遗。
挽权苍雪(斗经○三首)
玉海根源瑞世英。一身公器更谁京。人间险路无穷尽。天下贤才不复生。当日武城终见黜。暮年文馆亦虚名。囊中书疏留遗草。省识先生捧日诚。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0L 页
征南冠盖又咸州。天遣贤豪一宦浮。胸海剩占山水乐。词源解助汗漫游。星文夜动蟾湖月。紫气晴蟠铁岭秋。回首青云诸学士。等閒谈笑坐瀛洲。
忆曾先子从游日。俱是河南立雪时。哀死至今多厚眷。阐幽当日荷深知。溪斋款晤终天别。先藁遗题绝笔辞。消息九原无路得。累然相对两家儿。
挽权晴沙(斗纪)
目击时虞已可伤。哲人何事遽云亡。擎天白简争秋色。映世清规作夜光。东海渐看收正气。西风又欲破残阳。暮道悽怆公私泪。凭寄哀章洒若堂。
挽李松月斋(时善)
先人之故及吾身。奉袂龙门亦已频。圣世百年林下士。熙台千古卷中人。居常迪道穷无怨。因不违亲德有邻。门外青松霜雪立。孤寒留带旧精神。
挽权护军(尚精)
朝廷优老不优贤。三品虚衔属暮年。䨓泽无人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1H 页
悲至死。仁山有屋慕终天。仪文疑解编修在。青史兴亡载纪传。隐德幽光谁撰实。谩将哀泪洒重泉。
挽七滩兄(世钦○三首)
玉质金章望若仙。平时佩服具韦弦。贾生治世犹横涕。韩子穷途独伴禅。净几明窗閒事业。青山白水好因缘。应知不尽思君意。攀得龙髯直上天。
曾是瀛洲第一贤。十年随意卧林泉。一区风月閒吟里。千古襟期静坐边。得失无心宜任分。穷通有数不尤天。于今末路人多瞽。谁识高风绝洒然。
牢落前行日看稀。我公何事又长归。桼园秋蚤惟残月。沙谷亭空但夕晖。先契昔年曾莫逆。馀生今日更谁依。九原若问人间事。门户如今太半非。
挽成同知(世珽)
厚禄清门福履成。承承伟烈莫谁京。身跻上寿膺馀庆。职拜中枢列亚卿。养德一生持雅望。推恩三世取尊荣。飘然乘化君何憾。落落晨星独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1L 页
怆情。
挽金护军(龙达)
山斋昔日往参寻。省识伊翁炳烛心。满壁图书皆隽味。盈箱句语总悲吟。清游共践金华约。衍福争看玉树阴。大耋虚衔司马榜。可能垂后阐幽潜。
挽权方叔(矩○二首)
花山世德久逾清。不出家庭教已成。路不他歧宜到远。功因百倍自生明。由来直道青天在。何害妖魔白地生。 圣教丁宁恩到骨。州人相告泪纵横。
鳣堂宿昔共追陪。玉树蒹葭两不猜。苍老折行推逸步。严师乐育许英材。古人与稽襟灵远。今世无庸器谞恢。忆得去年分手地。暮衰离别足嗟欸。
挽权清台台仲(相一)
目击时忧已可噫。如何今又哭公私。徒闻洛水龙閒卧。不见虞庭凤再仪。粹德冲襟身作度。清冰白玉口为碑。于今蕫笔谁能继。会待张琳撰实辞。
挽全阳君(李益馝)
谤毁无伤马伏波。归来不负旧山河。西湖烟月蹇驴稳。北海杯樽好客多。勋府藏名官不满。干城弃世国将何。精英不与身俱尽。化作风䨓吼夜过。
挽柳允卿
右侍郎为郡宰还。功名付与醉醒间。何妨宦味清如水。却喜官居近在山。父老争迎方待哺。亲朋相企欲开颜。嗟吾不及玉棺举。怅望云天涕泪潸。
挽伊湖兄(世镛)
亲踰袒免亦天伦。忧乐相须七十春。师道交传三世学。朋情共许一心人。闲邪正论扶伦纪。追本诚心质鬼神。倘使九原如宿昔。羡君先去拜吾亲。
挽李邦瑞(秀墀○并序)
    今年春。妹婿权孝祥。客死于庆山之试所。命锡以丧北归。君出迎于野次。哭之甚痛曰。天既赋之以奇才美器而卒早殁。何也。呜呼。孰谓君举进士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2L 页
未几。凶闻遽至。乃使吾哭君。复如君之哀孝祥哉。古所谓哀情吉语。惝恍难状者。真切至语也。念昔君与我并立雪于锦水之阳。君每以古人自期。大为先生之所称许。余退以语君曰。古之人如曾点漆雕开见许圣门。而程夫子讥其行不掩其言。夫圣门言顾行行顾言之训。吾与邦瑞盍相与勉之哉。于乎。山梁一颓。治任各归。吾乃知前言之不自量。而窃观吾邦瑞容貌辞气。令人不问知为先生弟子。孝祥亦同门之翘楚。天之何故不出一年。而遽夺吾二益耶。悲夫悲夫。始君委禽于永嘉权上舍之门。及上舍公殁而无后。则君力求本宗之当为后者。立而为嗣。又捐财以业之。吾闻为善者必有报。今君亦无子而死。而只有一女。异日如得贤婿之如君者。君之后事。必不至落莫。而其报施之效。可持契以俟。乃以近体一首。略叙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3H 页
颠末如此。
郊头春日共君伤。不谓浮生若此忙。别后音容魂杳杳。人间哀乐理茫茫。同门久服心期远。对座偏怜气味狂。当日继存高世义。可怜今复待贤郎。
挽权一甫(三首)
奇才旷度冠侪夷。气象元非贱俗姿。尚友喜看高士传。端居虚负圣人时。重登桂籍名为赭。暂试牛刀口作碑。莫谓瀛洲身未到。文章已被 四聪知。
山水亭中老此翁。材能何富命何穷。德无演福心无贰。仁不遐年寿不中。江实见尝还弃掷。野航横渡任虚空。却令傲骨埋尘土。遗恨人间业未终。
馆名䕺桂槐堂似。三桂䕺中又见君。自古善人多食报。秖今诸子各能文。那堪雁序惊秋断。无复牙弦对月闻。依旧碧溪山下宅。小庭书带自纷纷。
挽李汝刚(复焕)
几度伤心锦水湄。忆曾函丈共相随。过庭诗礼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3L 页
无私教。盈户荪兰许晚知。万事已成炊黍梦。孤根非复倚麻时。江山不改灵光在。应有归魂泣路歧。
挽河处士(德望○二首)
晋阳固是生贤地。多在山林少在朝。至行谓当移衮职。高踪胡不入旌招。三间屋里琴书静。半亩塘边竹树饶。自此寒山无片石。南云回首意遥遥。
相逢宿昔便相输。辞气之间见所趋。派接宗川元世德。居邻方丈即仙区。园中不养鸣皋鹤。门上常栖反哺乌。后嗣足徵天解事。诸郎个个是明珠。
挽玉舜伯(振韶)
嚣嚣堂里嚣嚣子。恁地嚣嚣乐且醇。人谓多闻好上舍。自称无事一閒民。沙潭网集堪供味。农圃功成不怕贫。何独行年五十四。死丧忧戚苦相因。
挽申士范(重谟)
文彩彬然玉雪姿。逢场意气为能诗。由来鬼物猜才艺。岂是壶觞损玉芝。世味渐看迟暮后。人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4H 页
情空忆少年时。萱闱岁晏麟儿弱。不忍分明唱楚辞。
挽再从弟敬吾(尧钦○二首)
生同华甲志同伦。竹马交欢如昨晨。对座不谈寒计活。恒言相许直心亲。论文几赏楼头月。把酒同吟野外春。忍说陶渊修稧事。今巡已少去巡人。
䪥歌凄断不成辞。日落山高野色迷。琴瑟声残春寂寂。池塘梦罢草萋萋。丰城怨气犹横斗。兰谷馀香尚在畦。厚夜冥冥归不得。冤魂应伴子规啼。
挽权昌言
冲襟雅韵映词林。世德相承济物心。庆福鼎来天可必。哀荣递急命难谌。朋侪各说亲交重。乡党同悲运厄深。若使九原如宿昔。更从先契数相寻。
前书一约愿无违。徕及先亭鹤未归。鹤正归时君亦逝。不知何处与同悲。
挽李龙浦(潍)
阳月苍茫天欲雪。善人何事又长萎。冲襟雅度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4L 页
倾朝望。玉貌琼章映世姿。野渡春湖犹带雨。江梅远味谩伤时。闭门终日无穷痛。半是公心半是私。
挽李国卿(廷荩)
太学儒生游太学。归来抱疾白纷如。一生忠悃宜徵行。到死诚心只在书。经术已成身困厄。技能虽富室空虚。即知为善终多福。留待诸郎食有馀。
挽柳晦而
䪥露悽悽素绋驱。故人云向九泉途。温醇性质真良士。磊落风仪古丈夫。世路功名成濩落。江湖契活任疏迂。卢仝屋破心犹泰。颜巷瓢空乐不渝。几处逢场开笑晤。向时岐寺做欢娱。迎春句里揩青眼。庆老筵中对白须。别袂才经三数日。交期那意死生殊。追思矍铄诗翁语。已兆飞升上帝都。款款情亲谁似尔。凉凉踪迹最悲吾。依然荷杖临门外。宛似骑牛过垄隅。胶桼盟寒空永叹。峨洋曲变但长吁。川林古渡波幽咽。云谷遗墟草欲芜。蒿里且休灵驭促。雨溪其奈只鸰呼。今归倘见阿咸否。新泪仍添旧涕濡。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5H 页
挽李尔章(之𤌍)
安陵柯叶最蕃昌。衮衮家学源流长。染身蒸性自成香。毓庆趾美垂无疆。二老迭兴益恢张。礼义文物斐然章。庭前宝树蔚成行。就中白眉称最良。天姿既秀又联芳。玉昆金季偕跄跄。闻诗学礼诵虞唐。孔家之孙荀家郎。儒风传袭已知方。长途附骥宜高骧。人间一梦变桑沧。汝家阸运非私殃。云深阊阖日无光。欲往诉之川无梁。由来茶饭自有常。乃祖家计合商量。魔儿作祟久卧漳。百念回薄劳中肠。终天孝思死不忘。薄葬遗命令人伤。贤子举缅两得当。百年双釰同一冈。观居此世痛云亡。七十年间长伥伥。仁山摧折锦里荒。何处重寻兰蕙场。芳尘徽躅日微茫。楮谷溪山空郁苍。迢迢尘迹隔仙乡。望之不见我涕滂。为君三叹起彷徨。海天寥廓月苍凉。
雨溪文集卷之三
 书
  
与权方叔(丁卯)
老废相阻。并与书尺而不相及。吾辈之落落。一至此哉。伏惟炎霖。尊体万相。命锡观居此世欲何如。而阅尽无限悲楚。毕竟海囚以榇还。生之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5L 页
乐。不如死而忘。柰何。世事渐艰。先师苦心将久而益晦。前后事实。每欲与同志。褒稡若干条。就质于老兄。而顾畏约无穷期。更念吾辈。亦老且死矣。失今不为。后无有向此开口者。玆以草藁仰呈。其末端数行。乃拙辞而求斤正者。并入勘破。左右前所闻见。亦为编入。幸甚。
与权方叔(戊辰)
积年睽离之馀。暂叙旋别。借乘行色。去留在人。又失归路更奉之约。怅怅至于今未已。近间静候更何如。命锡归栖山寺。四种毒疾。一时交侵。几不免死。今则三疾差减。而右目不见物。药不见效。得无为谨疾君子之罪人耶。先师缅礼。累岁经营。卒不免还复旧圹。吾侪及门之人。生者无几而病残如此。无以相役。人事变迁。有如是耶。贱疾药物。兄家药圃中一种耳。有用馀。命侍者分惠切仰。
与权台仲(乙亥)
近因衍河家便。得闻起居甚详。因见令所为诗若干首。恍若面晤。大慰怀想。命锡春初。遭室人丧。因奔迸四五月。今始还巢。苦恍悲情。不可胜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6H 页
言。顷与权君相履。语及尊家世德。获闻尊先持平公死事事。心壮之。求见其家乘文字。权君以为宗家失火。文籍荡然。无可示人者。命也。既叹伟迹之堙没。又恨后生之晚闻。谨构拙二十韵。要同志继和。将以为吾乡故事。旋恐初不考验于文字。轻信于口舌。或涉未安。窃料松巢湖阳诸先生。去古未远。似不无一二可考之迹。幸望誊示如何。顾耄耋之人。非料理文字时。然旷世之感。有不能自已者。玆因柳君行付书仰叩。伏惟视至。
答安国华
昔在蟾江返榇之初。伏蒙远垂慰问。哀死怜生。辞旨悲恳。令人感泣而落落无缘。迄未有谢。只有向风悲叹而已。即日清秋。不审静养启处如何。命锡家门不幸。学士从弟。竟作瘴海之鬼。尚忍言哉。尚忍言哉。系是运气。非独一家一人之私痛。而节节幽冤。吁天无从。白首孤存。精陨神丧。不知此身之寄于世也。柰何柰何。先师改葬。已卜日期。而本家事力。无以克襄。经纪完就。责在吾侪若而人。而如命身病已痼。伏枕杜门。叫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6L 页
痛欲绝。筋力之礼。末由自效。尤可悲也。想惟左右。不以老懈。必为攀和终天之诀。可得相对一哭耶。
与再从弟振伯(戊午)
隔岁平信乍到。移配 恩命继至。适值前年罔措之日。祸福之无常有如此。北望稽首。瞻天感祝。未知金吾以何日渡海。归时风路助顺否。康海间痘气鸱张云。道路无梗。又未可知。以此深虑。光阳风土虽恶。前闻先师所处葛隐村。瘴气稍轻。既到当就此讨(一作村)泊。想必有桑海之感矣。此中县里寓所。保无他忧。匙箸起居之节。比君在家时无损。岂非神佑耶。宗君祥月已迫。悲绪益深。前年闻君有出狱之阶。吟得一绝。有冥府古来无赦法。一樽相对待何年之句。今君既出陆而长逝者。无一回之期。柰何。我则老矣。非弱马残僮所能致身。然犹欲以七月望后发行。旱馀长霖。又可虑也。
答振伯(己未)
敬伯归。见手书。备审调候比前稍胜。颇慰远虑。第恨其往也。阻水不得付一字耳。伊后况味更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7H 页
何如。三春将尽。遥想情事郁抑。命近方卜居泗院之傍。老残营事。实非所堪。而势不得已。君若遄归。果成松石之计。则苏长公所谓谈笑卧江湖之乐。吾辈当继之。是庸为祝。前年春寓泗上。不胜离思。有暮年沧海别。春日远江心之句。因以怀恶。篇未及成。今年又寓泗上。分韵作十绝。离思比前年十倍苦也。欲录呈。而恐益君愁寂之怀。故不果耳。
答振伯
胤侄归。获承手滋。凭审伊时起居甚详。炎生后瘴雾不加炽。而调况更何如。命閒居中校阅药峰集。有讹处。且用古事处甚多。初看疑晦难晓。得韵玉知其来历然后。始信引据停当。动合法度。而未考处尚多。将谋求古书集众思。为一修整计。若非高明临决。不敢自信。姑俟后日耳。刚儿不至浪过。因其偶发之说。宇晋两侄。互相争辩。不肯相下。吾闻而笑之。作一律及小序以示意。未知渠辈以为如何也。因令诠达左右。以博寂寥中一粲。视至后为赐斤教。以为千里面目也。
答权汝瞻(文斗)问目
俯询诸节。命锡非知礼者。德门有如参议公在。何必俯询于耄昏者耶。然有问无答。于心不安。略以所尝见闻者。仰备采择。不迁位别立庙。老先生本宅。既有已例。尊家处置。事固得当。旁题只当以宗子为之。虽祧迁位。礼有宗子岁率宗人一祭之文。况不迁位乎。告辞随宜措语如何。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7L 页
答黄尔直(后干○丁卯)
病伏山斋。昏昏欲绝。千里问书。忽此见及。借眼展读。顿忘呻楚。感荷良深。况审侍学。对时珍胜。尤用慰仰。命锡家门不幸。学士从弟。毕竟死归。吁天无从。尚忍言哉。斯世斯文之痛固有不敢语者。而顾以残骸馀喘。更无凭托。俛仰伥伥。不止为同堂死生之悲而已。柰何柰何。窃惟左右依归之义。始终一心。无愧古人。而不幸人事遽至于此。伤痛之情。乌得不尔。承喻为之悽感。而原念契谊。施及老夫。意寄勤挚。推借过重。且感且愧。不知攸谢。吾道益孤矣。后来之望。惟在于贤辈。只祈益自懋勉。以副慕用。
雨溪文集卷之三
 杂著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8H 页
呈备局文
伏以生等。伏睹备局事目。有泗滨书院毁撤之命。泗滨即生等先祖 赠判书世所称青溪公讳琎及其子药峰公讳克一,龟峰公讳守一,云岩公讳明一,鹤峰文忠公讳诚一,南岳公讳复一。揭安之所也。生等闻命震惕。不胜痛迫之至。本邑士子等。已即撤去院号。裹足封章。冀存祭社之典。而经年 阙外。累进累退。公议无所伸矣。生等固不当妄自胪列。以渎尊威。而其间事实。有不得不伸辨者。玆敢不避烦猥之诛。冒进崩迫之悃。伏乞閤下。少垂澄省焉。凡学舍崇奉。事系公议。则生等何敢冒陈世德。以增僭越之罪。而若其当初设立之意。则实非他书院比例也。盖青溪公衣冠之藏。在泗水之上。即其平日游赏之处也。公尝写真。有诗曰。生平未尽江湖趣。为写衰真寄舍南。往在乙卯年间。子孙遵其遗意。就山下立影堂。揭安影帧。时或瞻拜。以寓羹墙之慕。子孙之意。不过如斯而已。一时章甫间论议。以为青溪公既有兴起斯文之功。又有五贤子俱游退溪门下。得君子行己立身之方。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8L 页
或以文章行业名。或以道德风节称。考之溪门录,永嘉丹山等志及一时诸先辈奖许之文可知。其六贤家学之盛。有不可终泯者。以古事言之。宋虞部员外郎陈知俭。为其祖省华肖像建祠。而省华之三子尧叟,尧佐,尧咨配享焉。且于饶州有三徐庙。亦其后孙因先垄立庙之所。而徐延休三父子合享焉。其他闻喜之蕫泽。馀干之南溪。仙居之桐江。俱是子孙为先创设之院。而士林共尊为学舍。则今因青溪公子孙所建之影堂。以五贤子配食。岂不暗合于古事。而为斯文一盛事乎。于是子孙不敢私其室。而付诸士林。遂有同堂啜享之仪。初非徇私任意创设无稽之举。而终始不离于墓下。则便是古人思亭怀贤社之类也。左道绣衣不究事实之如何。无论祀典之当否。泛然论断。直请撤去。子孙痛迫。有不暇言。而未知于消详之道。果何如哉。虽然。此则生等只言前后梗槩之如此而已。非敢更有他一毫希冀也。生等之所以痛心而不能已者。 朝家既以儒宫为痼弊而毁撤之。则其创始营建之由于士林者。禁之撤之。宜无所不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9H 页
可。而今此泗滨。初因子孙已成之影堂。则其实私庙也。在 朝家有何禁人私庙之义。而只缘士林之干涉。致有儒宫之名称。而一朝迫切之严命遽及。此生等所以推心叩首。继之以血泣者也。噫。多年庙享之所。考古而有可据之迹。参今而在 禁令之前。则士子等所以遵 朝令而撤院号。吁私诚而冀社典者。实出于秉彝之心。而生等之所愿。异于是。山下数间之屋。本为影子而设。则先人之遗意也。子孙之至情也。揭安遗像。世世传守。以伸永慕之怀。斯亦足矣。今若诿以儒宫。一并毁撤。则已安之影帧。将安所置乎。子孙之至情。将安所寄乎。此岂非仁人君子之所可惕然而矜念者乎。伏惟閤下负国家权衡之任。掌该司斡旋之命。凡在别单中所论大小民情郁阏不通者。固宜从实敷奏。以尽辅理之方。况此生等之至冤极痛。不特为郁阏而已哉。噫。一物之失所。犹足以伤和气而召灾沴。顾此疏逖之踪。虽无概于閤下之心。而亦化理中物事也。其为先人粉身次骨之痛。亦不止于一物之失所。则閤下其忍恝然于斯。而不为之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19L 页
所耶。伏乞閤下。俯赐矜察。以状中辞意。移关本道。俯询私情。兼采公议。然后特为善处。许存影堂。使生等得伸无穷之冤。千万幸甚。生等无任血祝祈恳之至。
书湖阳权公遗卷后
孔子称曾子而曰参也鲁。程子曰。参也竟以鲁得之。盖质鲁之人。其立志也坚确。用力也笃实。如曾子之在圣门而得其宗者。虽不敢易言。而余以所闻。若湖阳处士权公。亦岂非鲁以得之者哉。公尝自称曰。吾少极昏钝。一字之解。如凿山之难。而铢累寸积。以至于此也。窃惟公心静而欲寡。言简而虑明。其生质固已美矣。而自志学时。已知圣贤之学。具在方册。求之之术。惟在读书穷理。传习于松巢家学。私淑于溪门诸子。本之经传。旁通百家。无书不读。读必成诵。蚤夜不懈。八十年如一日。其聚辨积累之际。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之妙矣。呜呼。千里之行。始于跬步。而非一日可到。万物之理。具于方寸。而非一念可穷。必须慥慥勉勉。循序渐进。然后理可穷而远可到矣。公以鲁钝之质。尽凿山之力。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0H 页
味人之所不味。勉人之所不勉。俛焉孳孳至老死。惟日不足。毕竟至于开通之域而后已。岂非所谓专用心于内者耶。今世之士以儒为名者何限。而以为无益而不学者有焉。画而不进者亦有焉。噫。非天下之智勇。谁能变其质而成其美。以为后世法哉。或疑公之文。若小逊于实。然文者。达意而已。记言而已。存斋先生状公之文曰。公之言行日用。无非读书中做出。不佞亦曰。公之文。皆从实际出来也。又何必摛华掇英。炳炳烺烺而后为至哉。公之孙文斗。以公之遗卷。遍走当世秉笔之门。图所以不朽公者。顾此晚生一言。固无加损。而诵其诗读其书。所感于心则有之矣。遂识之如此。公讳益昌。字茂卿。湖阳其号也。安东人。有隐德不仕。
黄山稧会录后叙(己卯)
黄山之有耆老会古也。吾州人物之盛。山川之胜。临河县为最。县东有岐山。山之下。即黄山寺。盖前朝古刹也。溪壑幽夐。楼观壮丽。而僧俗淳厚。足以接游客供娱赏也。衣冠之族。环山而居者数十百户。皆吾先祖青溪公内外子孙。亲谊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0L 页
不远。臭味相似。同居十馀世。虽躁静异品。贫富不均。而惟以本业为务。忠孝相勉。风流笃厚。气调清谨。耆德髦俊。世世相望。盖庶而教也。家塾县社之外。又有所谓庆老所。凡有耆老会。必于此寺而行之。为其路便而居广也。其会也馔不以珍味。乐不以妍唱。童颜鹤发。辉映一座。子弟环侍左右。以叙情素。尽欢娱而淡然无分外之想。是则由来世教然也。此寺之有此会。今数百年。而古未有记述文字。盛事伟迹。只凭传闻。颇为后生之恨久矣。及夫甲申之会。诸贤始作为稧帖。属景玉李公为之序。以记其事。谨按帖中吾祖居前列。吾父为侍子。其他诸长德次第列载。恍然若陪末席衬光仪。而前后五十年间。孤露馀生。观居此世。今玆之会。猥以年最长。巍然据上座。俛仰今昔。怆感之怀。盖不可胜言。虽然。所与会者。岂伊异人。大抵是旧案诸先辈之子若孙。而抑亦其亲兄弟之后人耳。于是续案修整之议齐发。而限年岁立案如旧。其年数不及者。并录左方。以为异日升录元案地。盖久计也。所恨者。世代迭迁。人事屡变。旧案子孙。或有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1H 页
先殁不录者。呜呼悲夫。案既成。吾族子正汉。承诸老命。序其事颇详。吾不必架叠乎。而独念世业有盛衰之不同。人物有古今之相远。而各保旧居。不坠遗绪。此则盖由先德之覃及耳。凡我同稧之人。盍亦谨遵遗则。德业之相劝。礼俗之相交。一如蓝田氏之乡约。然后事可久而乐亦无穷也。佥曰。唯唯。遂序次其言以识之。又各次程伯子陈公园修稧韵。第录其下。合之为黄山稧会续录。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矣。己卯九月日。旧稧子金命锡。书于卷末。
赠圭上人诗序(庚辰)
凰山寺。有僧名月圭者。颇识文字。貌秀可念。余一见。便知其非凡骨。招至前问曰。汝是何乡人。今住何山。圭拜而言曰。贫道本忠州人。世所称林将军之五世孙也。丙子后。国变家祸。尚忍言哉。孱孙流落至此寺。且有年。因呜咽不能言。余乃㧖掔而抚其顶曰。呜呼。余自学语时。已知而祖将军。为我国忠义智勇之士。及读权荷塘,李密庵所为传。益知其所未知。居常有九原难作之恨久矣。今乃见其为后孙者。尽可爱而可悲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1L 页
也。以余所闻当丙子时。 朝廷以北乱为虑。择将军为义州牧。将军叹曰。使我独当一面则可矣。今反受人节制。我何能为。未几胡大至。将军闭城不与战。夜练士卒甚盛。胡不敢犯。直向国都。将军谓元帅曰。彼素轻我。我固弱国不足畏。兵在后而不顾后。亦兵家所忌。诚若借我一枝奇兵。直捣其巢穴。彼既空国而来。其势必归。归则勿与交锋。往赴 上国。则君父之危可解。而亦可得全师而还矣。主将不能用其计。后 天朝军帅闻之。叹曰。此正孙膑直走魏都之策。汝国如用其计。岂有城下之辱乎。及至胡酋肆然而称帝。则乃反畏恶其能。必置之死地而后已。向者之言。未必不为之祟也。自古忠臣义士。为国家尽忠。计策不行而反受其殃者。前后何限。此志士仁人之所以悼叹而不已者。吾所以为汝祖伤惜者此也。见汝而悲不自已者。亦为汝祖故也。嗟哉圭乎。此寺即岐山下也。西周虽远。山名非偶。而祖尊周之灵。安知其不寓于此耶。汝其安而处之。凡我 宗国遗民。莫不有风泉之思。夫孰不爱汝而怜汝哉。圭也闻余言。益悲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2H 页
泣不自胜。余为作近体一首。以泻悲愤之怀以付之。
记景慕台事
晋阳处士李君世根。霁山君之门人也。方霁山自耽罗移配晞阳之蟾湖上。李君始负笈相从。卫护于摈斥之际。讲质于寂寞之滨。盖不以忧戚死丧易其志。视古区册巢谷辈。为如何耳。李君尝筑台僦舍之旁。以为周旋卒业计。谓其台曰函丈台。及霁山君以丧归。则李君痛失依归。更名其台曰景慕。盖亦没世不忘之意也。李君又尝不远半千里之地。操文致酹于霁山之灵。而余病滞山寺。未及见其人而叩其所存。是可恨也。玆识之。
记金华子事
李君世根有子曰某。有异质美行。方期之以远大。不幸短命死。晋阳士友莫不嗟惜之。称之以金华子而不以名。即因其所居山而号之也。金华子尝种兰于其家庙旁。盖当斗花戏竹之年。而其所好特在馨香之草。其志尚可知也。呜呼。冀枝叶之峻茂。而奄风霜之萎折。金华子其亦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2L 页
杨家童乌之类也欤。余尝见霁山君父子所为歌诗。未尝不歔欷悼惜。遂记此以附其末。
示诸孙
昔云川府君。有八字符。锦翁先生。有二字训。皆临终末命也。其曰。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者。瓢隐府君之所亲受于云川府君。而瓢翁以是传之锦翁。锦翁又以谨勤二字可持身之句。贻戒子孙。此岂独为其家子孙之所当服膺哉。吾尝有诗。自警曰。极知负下皆由己。谁信矜高却害心。所谓负下。盖出于太史公负下未易居之语。凡人负下者。皆㬥弃自画之类也。夫如是。穷何以不失义。达何以不离道。且人苟有矜高自多之念。则其于谨勤之意。亦左矣。吾平日非不知此而虚抛一生。今耄及之矣。虽悔曷追。昔者闻诸先君子锦翁在幼少时。适瓢翁寓居景山。景山之距锦翁居十馀里。犹尝逐日受课。一日踏雪赶到。至寒冻不耐。则就石上休足而后前进。劳苦如此。不学不措也。先君每以此语。举似不肖辈。今汝等亦不可不知此意也。汝等其勉之哉勉之哉。八十翁书。
挂箱衣铭(甲辰)
衣之朴。何害乎内美。蕴而藏之。非贼尔也。
雨溪文集卷之三
 祭文
  
祭赵玉川文
太白其颓。左海遂空。邦国殄瘁。士林齐恫。矧我受恩。以私以公。情不可极。语不敢终。吞声荐斝。视天梦梦。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3H 页
祭权润哉文
惟灵。受于师而经学高一世。游于艺而诗文擅当时。才非不及古人。行岂不如今人。柰之何天有霈而泽未得究。见其溺而人不敢援。倘所谓所能者天。而所不能者人耶。不佞敢作诗私痛曰。一抹轻云天际垂。星山真面带愁眉。嗟余有泪空沾臆。怅望西湖不复诗。斯可谓尽平生相爱之情耶。于乎。星山不老。洛水长流。三千年握手一笑之期。不几越乎。逖矣吾不复言。呜呼痛哉。
祭伊湖兄文
吾何忍述祭兄之文耶。兄之德音犹在耳。德容犹在目。伊湖汾浦之间。风物依然如旧日。吾何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3L 页
忍操吾笔。以事神之道事兄耶。于乎。昔尊府锦翁先生。师事我曾王考。家大人学于先先生。兄又从我家大人学。两家师道之相传。今三世矣。岁癸丑。兄自锦里来处吾家而学焉。方十一岁。家大人爱之。每称此子力量不少。可以远到。常置之床下。吾二人亦相依而相爱。卧则同枕。坐则同席。肄业焉。同其笔砚。饮食焉。同其甘苦。凡出入游戏。亦未尝少须臾相离。两人相得之乐。何啻若蚷蛩与鹣鷢哉。岁己巳。家大人疾数月而谻。兄涕泣不食。凡调药进粥。必躬亲之。穷昼夜不怠。庚午先夫人移居于新塘。距吾家稍间。常恨不得如夙昔相从。或于山寺同栖。或于书社共业。每诵读之暇。剧谈前言往事。或至夜分而不厌。吾赖此而开发者多矣。岁庚辰。以家大人命。同就葛庵先生门。进则问难经旨。退则温绎所闻。虽以弟之钝质迷性。犹不能无所益。况以兄敏识清才。其日迈月征之效。乌可量哉。家大人时或往拜丈席。退与密庵公。讲读伊洛书。吾等列侍末席。仰瞻风仪。俯听辩论。充然各有所得。当日气象意趣。到今思之。恍若一梦。及夫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4H 页
丈席次第捐世。家大人弃诸孤。吾辈亦老及之矣。每相对。未尝不以违先教背师训为惧。又以交相夹辅。不至大过。为馀年之戒。今焉已矣。复谁与为此论也。于乎。中年之会。不及初年。末年之会。不及中年。今则求为末年之会。而又不可得矣。伥伥然如穷人无所归。矇矇乎若瞽者之失其相。有事而无与议。有疑而无所质。天实余祝。谓之柰何。死者有知。想必归侍先灵。俯视此悲悴困苦之状而怜悯之矣。天地皆春。百卉重新。举杯以侑。依俙若昔年花树下痛饮。灵若有知。亦必洋洋乎在玆矣。情无穷而言不可极。一声长号而退。
祭振伯文(丁卯)
六旬弟兄之乐。于斯毕矣。千里归来之望。今已绝矣。已而已而。而又何说。琼琚玉佩之文。兰蕙冰檗之质。惟一心而戒惧。何罪戾之自速。后学望君之嘉惠。先师托君以绝学。文不坠而在玆。何一朝而奄忽。呜呼。温润之德性。清粹之容仪。今不可以复得。柰此不死孤存。伥伥然靡所适已焉哉。天实为之。嗟余怀其曷极。举一杯而长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4L 页
号。想亦有感于冥漠。
祭舍弟善馀(庆锡)(庚辰)
嗟君旷度。穷不为戚。事不累心。行不苟合。快然于己。超然于物。出无车马。居无庐室。随遇而安。何处不乐。常多好容。语无嗟咄。德何其优。命何其啬。文以不试。虚负经术。二室一子。终无嗣续。君虽知命。我则尤天。数年之间。丧惨难言。各自逃生。何暇相怜。分飞南北。到处侨迁。前岁黄山。时当立春。君自陶渊。踰岭踏雪。招朋引侣。留连三日。论诗说怀。间以谐谑。乐不可极。怅然成别。日暮禅囱。离怀转加。忽有人传。君有疾痾。因闻凶报。是耶真耶。抢地推胸。心焉若崩。邂逅一疾。君岂不胜。以我命薄。天实夺之。死若有知。知有前期。父母有灵。降监在天。全家消息。岂待君传。无辞可慰。有问何答。闻君即远。我当就诀。筋力不逮。嗟我衰耋。独卧松斋。无以吐臆。赍送薄具。聊叙万一。气短心长。语不可卒。灵若不昧。想亦悲怛。
雨溪文集卷之三
 遗事
  
先考通德郎 健元陵参奉府君遗事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5H 页
府君以 长陵己丑七月二十二日戌时。生于川前里寓舍。骨相俊异。眼彩明朗。瓢隐公大奇之。命第三妇权氏曰。亡儿无子而夭。每以其后事为念。此儿有异相。他日必大成。尔其善养之。
辛卯。府君年三岁。与次兄俱患毒痢。日数十旋。每旋必自下亲膝。不一污裳衣。及次兄不起疾。父母悲哀甚。府君挽裾号啼。不肯饮乳。人皆异之。
甲辰。以瓢隐公命。从族兄锦翁先生受周易。锦翁甚爱重之。时同学如质斋公昌文及锦翁胤子从兄弟。俱以才艺称一时。
戊申冬。丁所后母权氏忧。衰绖不脱。一步不出庐外。居丧仪节。一一禀白于瓢隐公。式礼罔愆。读礼之暇。旁及书史。瓢隐公以左传一帙授之。
辛亥岁歉。率诸口僦食于芝村。菽水屡空。色笑奉欢。友爱隆洽。赠诸弟诗。有曰。孝患无诚不患贫。
癸丑。锦翁下世。府君痛失依归。其子伯仲。相继夭逝。其季子世镛年才十一。府君延置同室。教养无间己子。卒为修士。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5L 页
戊午。孟侯胄瑞大设文会于府校。府君每居魁。孟侯延见府君。谓所亲曰。吾始以金君词格。为非流辈所及。今乃见其人。伟表雅韵。尤可敬也。是岁。与娅兄任公世宪。同选乡解。将赴省试。外舅洪公自省岘任所。具试纸资两婿。其一有佳徵。府君心知之。而以任公年长。任其自择。及榜出。任公果得第而府君见枉。略无几微见于面。任公称叹曰。君之旷度。非所及也。
己巳。 上令宰执各荐一人。葛庵先生以遗逸荐府君。府君闻之蹙然曰。遗逸之称。于我猥矣。窃恐望实不副。以伤儒贤之明也。有水调歌古意等篇。
庚午。云谷草堂成。云谷即锦翁先生藏修之所也。先生既殁。颓废不治。至是修葺其茅茨。疏瀹其池塘。溪山林麓。宛然旧时颜面。花药方列。囱几明净。日处其中。对案终夕。时从侄七滩公世钦休官家食。相与讨论名理。或遇酒微醺。浩唱陶渊明归去来辞。音节洪畅。气宇卓荦。闻者为之起舞。时叔父芝村公。出送荫补例资。府君次东坡风水洞韵。以示其志。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6H 页
冬。 国家设庆科。府君禀白于家庭曰。不肖疾病缠绕。身名蹉跎。惟愿早谢科第。从吾所好。芝村公在座强之曰。罗隐不第。命也。然古人有为亲屈者。第观今科。以决去就也。及到试围。考官申学士泶。雅闻府君声望。令从者要见首句。府君曰。宁落魄终身。不忍为钻穴隙处子也。遂罢还。
辛未。省候芝村公于京邸。李参判聃命一见。便起敬曰。吾岭有巨人。吾何见之晚也。
壬申。李先生白 上。令郡国各举有才德者。置之州庠为师儒。乡论以府君当其选。竟以朝论携贰。不果行。
癸酉。李先生为铨长。举府君为 健元陵参奉。府君不乐曰。 主圣臣明。时则可矣。而柰病已深精已弊何哉。时处士公尚无恙。亦不强令出 肃。
丙子。处士公自芝村僦居河上。府君亦归云谷。逐日省觐。虽风雨不废。每佳辰令节。奉邀处士公执友。如乖厓柳公榰,景玉李公簠及无为堂泰基一柳履基诸懿亲。为真率会。韶颜白发。彷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6L 页
佛洛社故事。府君兄弟。极力营办。以为欢娱之资。而未尝使知其为之也难。故亲心安而人亦乐。为之留连也。
己卯。遭处士公忧。时府君衰年抱病。筋力已愆。而持丧严苦。一遵礼制。
庚辰。李先生因疏释。卜居于锦阳。府君喜曰。是殆天相我也。悉令门下学子就正焉。
辛巳。心制毕。亟往来锦阳门下。质疑问难。于天命率性之义。尤有契焉。
壬午。陶渊书堂成。初府君禀于诸父曰。卧龙草堂。是王考栖息之所。其下更置一屋子。以为子弟藏修之地。一以护守先躅。一以倡率后进。不亦可乎。诸父曰诺。屋既成。府君为著学令一通。大要本朱文公白鹿洞规。间斟酌时宜。定为条法。每月朔。诸父咸临。子弟毕至。进讲讫。讨论经旨。旁及诗史。情意款洽。礼仪端肃。梧里李公为文以识之。
冬。朝著大乱。台官请加罪李先生。传者或以为远配之 命。朝夕且至。远近人士惴惴焉。罔知攸措。府君曰。若仓卒有变。何以为计。遂相议裒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7H 页
财。料理行具讫。退与门弟子讲论西铭。梧里公曰。大兄之镇物如此。差强人意。既而停 启报至。
癸未。李先生家行冠礼。要府君为之宾。礼既毕。设小酌。府君起而请曰。乡饮之法。主人献宾。宾酢主人。此所谓迭为宾主也。小子请依此礼。敢执酌奉献。先生为之尽饮。府君拜谢而退。周旋揖逊之际。威仪可观。一座耸瞻。
正月十一日。即李先生晬辰也。子弟置酒速客。酒半。先生顾府君曰。老夫于此。兴复不浅。陶靖节归去来辞甚有意趣。君试为歌之。府君停杯浩唱。声彻寥廓。先生乐甚。复曰。古人云归去来辞。与出师表心事一般。吾亦为君和之。因与语及中州事。击节兴怀。慷慨不歇。乃言曰。近来彝伦斁败。专由于学之不明。盍相与勉之哉。
甲申。李先生弃后学。时先生犹不免罪籍。治丧之节。多有变礼。府君讲究法制。情文相称。及葬。士林推府君为执礼。
丙戌。延陵君李万元为府伯。欲行乡约法。令乡父老荐出厚德有重望者。为都约正。乡人荐府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7L 页
君。府君引疾呈单。府伯奉置案上。敬读数过曰。久闻此老为读书人。果不负所望矣。不肯遂递。李上舍浃为之语曰。此老高致。不就 徵辟。其肯为令公屈乎。吾之寓此府十馀岁。未尝闻此老入城府。虽强之必不来。府伯知其终不屈也。遂许递。
辛卯。府君年六十三。府君素多疾病。及晚岁。肌肉丰润。气力康健。人以为得养静之力。三月偶感寒疾。数日而剧。遗命奉先数条外。不复出一言。至二十一日戌时。悠然而化。呜呼痛哉。不肖尚忍言哉。以是年五月二十日戊申。奉窆于岐山北麓周谷艮向原。
府君襟怀坦荡。谦退若虚。虽处等辈。未尝有亵狎之容。终日语。不一及他人长短。及其义利公私之辨。截然有不可犯者。性真率。不喜矫饰。然燕居未尝不俨然端坐。凡签轴几案之属。整顿有序。不令摆乱。入其室。无不肃然起敬。
府君深自韬晦。专用心于内。虽子弟门生。莫敢窥其涯涘。读书虽有契心处。未尝轻以语人曰。知之不真。而遽欲人知。则是自欺而欺人也。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8H 页
侍父母之侧。其容愉愉翼翼。嗟咄之言。不形于穷阸之际。忿怒之声。不及于婢仆之间。或节日及父母生朝。盛备酒食馈献毕。与诸兄弟子侄共噱于膝下。和悦之容。雍穆之气。蔼然可掬。
不肖辈尝与二三同志。修四友禊。府君闻而不悦曰。汝父平日。未尝为此等事。非惟素性迂疏而然。近见末俗。因此益偷。虽是文房所需。殖利则一勿为也。
第六房叔父所居。间以大江。府君往来省觐。一如处士公联床之日。凡有吉凶大事。必咨禀而后行。尝谓不肖等曰。子弟事父兄之道。不可诿以他故而废省候之礼。且父兄在。凡事不敢自专。汝辈其念之。
不肖尝侍侧。府君为诵云川府君门户兴衰系子孙。子孙贤否系家尊之句曰。吾既不能一一出于正。而欲令汝曹尽善。诚难矣。古人有言曰。以身教者从。此虽吾所自反处。然每见汝曹习懒已久。未尝有激励奋发底意思。立心如此。虽有贤父兄。亦末如之何。惟辱门户而忝祖先。是惧耳。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8L 页
待亲戚。情意恳至。吾族门户阔大。躁静异品。而府君承上顺下。应接曲当。恩信周遍。各因其所业而勉之。虽有不惬于众。而为所贱恶者。未尝显斥之曰。骨肉无终绝之义。或有躗言侵及于己者。则旷然不以为意。以故无论亲疏贤不肖。莫不诚服而爱敬焉。
府君自少时。已有成就后进之意。见人稍有才性者。惓惓引进之不已。虽驽下凡品。惟恐其甘自㬥弃。或贫穷而无所归者。必曰于我乎处。疏粝菜粥。与同其苦。有或不安于心而请去也。则曰汝不闻尺布斗粟之言乎。使我日吃一盂蔬。与贤子弟共处。其乐莫过于此。惟此一念。至老不衰矣。
子弟门生有一善。则喜形于色。有一不善。则终日不乐。尝曰使我介然之顷。一喜一怒者。皆汝辈故也。先圣有言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我于诸君。不可谓不诚。而诸君之学。未见其有进益何也。岂吾诚有所未至者欤。
府君尝寓松庵。梧里公就叙。留与语终夕。梧里公曰。半世交游。肝胆不隔。今也愿闻大兄之志。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9H 页
府君曰。老病日甚。志虑衰迈。进就之念。断已久矣。幸今老先生倡起绝学。李孤山生并一时。倘见后生新进。蔚有成就。则老夫之志愿毕矣。梧里公叹曰。孟子云好善。优于天下。于我公见之矣。
令学者坐读有常处曰。坐不定则心不定矣。又曰。学者必要先立其志。志苟不立。百事做不得。设教未尝不以科目为事。然所重不在焉。尝曰。学者不宜规模狭小。规模狭小。则志气易盈。虽得一科。何用哉。又曰。丈夫要自有气象。
尝曰。一切名利嗜欲等事。最害人德性。学者要当著力胜将去。
府君于书。无所不读。非疾病事故。必潜心默对。手不停披。虽孙吴阴阳卜筮之书。亦皆汎滥博观。尤喜濂洛关闽书。看到身心亲切处。辄劄记而省览之。或书示诸子曰。古人为学之意如此。尔等其念之。
晚来喜读中庸叹曰。使我身无疾病。得以专力于此书。庶几有所益矣。
常以春秋左传纲目等书。置诸案上。反复温绎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29L 页
曰。圣贤著书。岂徒然哉。学者要当知百王之正法。定万世之是非。然后临事自无所苟。
尝劝人读书曰。昔者闻诸李孤山曰。人少时不读书。则晚来不胜其无聊。此言最善名状。近见失学之人。少而与朋辈驰逐。及其老而块居。心无所著。摇摇然如落絮游丝之浮游无定。宜乎不胜其无聊矣。
尝曰。剧读了无意味。必须优游厌饫。若时雨之润物。终见有自得处。
又曰。吾所谓勤读者。岂必陈编败册。朝吟暮诵之谓哉。必须发舒精神。休养性情。要自得好意思。
又曰。读书而不能手舞足蹈者。以无心得故也。虽多亦奚以为。故曰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又曰。勿忘勿助。君子以为居敬工夫。岂独居敬为然。读书亦有此法。
府君不喜著述。朋酒之间。有唱然后和之。湖山游历。兴到然后陶写情性。然朗咏一次而止。未尝立稿。七滩公赴京时。有赠诗一律。脍炙一时。其诗有江乡佳节已黄花之句。故或以为江乡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30H 页
黄花主人。又有从此白云潭上月。清光专属钓渔家之语。清逸萧散。洛下文人学士传诵云。
府君于财利。泊如也。尝曰古人云财上分明大丈夫。此言甚快人意。土地臧获。皆身外物。其得丧聚散。何异于太空云来去耶。
不肖孤命锡取妇。妇家颇殷足。府君戒之曰。司马公有言曰。假使因妇财以致富。苟有丈夫之志者。能无愧乎。观此足以知此老胸中洒落。汝其念之。若以妇人之故。而得财自满。则其不为古人之罪人耶。
庚午岁饥。空乏殊甚。只有布帛若干。为贸迁资活计。适里有庶族人死不能殓。府君招其敦事者。开笼示之曰。你可择其可用者。取足焉。其人感叹不已。
府君常慨然于古礼之久废。谓梧里公曰。乡饮酒礼。圣人所以为尊贤养老而设也。愿与君讲究遗法。断然行之。使学者从事于揖逊升降之节。进退酬酢之仪而观感焉。不亦可乎。梧里公叹曰。意甚盛也。非公何以闻此言耶。
府君平生喜闻过。尝谓不肖等曰。父之有诤子。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30L 页
犹国之有诤臣。吾每以随事规谏。望于汝曹。汝曹何乃不能尔耶。尝阅纲目。至武侯集众思相违覆之语。三复而叹曰。夫以武侯之才之智。而犹且云然。况才智不及古人。而可拒谏自用乎。遂书其语以自警。
府君雅喜为山水之游。所居沿江数十里。有胜地如落渊,仙游,白云,镜浦。皆先躅所留处。暇日杖屦逍遥。澹然忘归。悠然有出尘之想。尝梦得明月清风无限游之句。觉而叹曰。清风明月。岂天所以饷我哉。
御奴仆。恩义并至。若天气甚烈。则未尝强使之执役。无已则或解衣以益之。尝谓不肖等曰。陶靖节云此亦人子。可善遇之。此仁者之言。汝等其念之。
先妣恭人南阳洪氏遗事
先妣姓洪氏。南阳人。南阳之洪。自高丽金吾卫别将先幸。始见族姓书。历累世至讳可臣。仕我 宣庙朝。以洪州牧。平李梦鹤难。策勋封宁原君。官至刑曹判书 赠右议政谥文庄公。于先妣为高祖。是生讳荣。汉城府庶尹 赠吏曹判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31H 页
书。是生讳宇定。丙子难。挈家南下。除工曹佐郎。不起。卓荦有高节伟行。是生讳克。以许文正公荐为养贤库直长。娶青松沈氏。进士讳紞之女。 孝宗丁亥二月三日。生先妣。
先妣性安静和顺。自髫龀时。侍父母侧。未尝有违忤。稍长。事诸兄如事父。事诸兄之妻如事母。直长公甚爱之。拊其顶曰。此儿生而有顺德。异日必宜家享厚福矣。
及长。亲执臼灶。劳苦绝甚。不以艰悴状贻亲堂忧。直长公喜曰。此真吾孝女也。别给一婢子曰。此所以志之也。
先妣家法素清俭。于归初。奁具笼储。草草殊甚。年少妇女。往往窃言而相讥议。先妣笑曰。吾家装送固当见讥于人。然柰家贫自不能华美何哉。念昔遭难流离。我先君兄弟。服贾奉养。犹患不给。食不重味。衣不用帛。今吾一饭之顷。岂敢忘先人勤苦时耶。
祭祀致谨致悫。每斋日。夙兴澡剪。凡藻蘋酒浆。无不在视祇肃。夜则旁人或昏倒。独燃灯坐待。祼荐孺慕之痛。感动左右。虽远代轮行之祭。亦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31L 页
先期预备诸品。无或贻君子忧。
先君子素善病。当暑尤剧。先妣至诚救护。躬煮粥药。未尝替人。衣不解睫不交者。或至累月。及遭大故。年已六十五。服衰奉奠。不以衰瘁而少懈。才阕服。谓诸子曰。夫死从子礼也。自今以往。每事惟当听于汝辈耳。
先君平生好施与。先妣承顺其志。虽甚窘乏。随力应副。门下多族子来学者。先妣视犹己子。诚心接际。终始无厌倦色。诸子弟视先妣亦犹母也。自处谦逊。待人周洽。虽邻婆里媪。苟年老矣。未尝直斥其名而善遇之。是以邻里。莫不爱慕焉。
不肖辈尝预具寿衣服。先妣蹙然曰。吾平生口体不安于华侈。岂以死而易其性哉。且于所天之丧。既不能致美而无憾。慎勿以文绣之服附身。但令完洁足矣。
侄子洪亿。请以未分田民立契券。答曰。吾家素贫。宗祀常患不给。无我以。惟勿坠先业可也。
丁未先妣年八十一。冬十月。忽感疾弥留。一日招不肖等曰。夜梦夫子告我以大期。吾其逝乎。
雨溪文集卷之三 第 432H 页
及其惟几。则曰且移我东首卧。既反席。一一面诀诸子女。示勉戒意。又曰。吾庋阁中。奉置若干米鱼。所以为先考忌日需也。须临时勿忘也。又曰。吾今年适与吾祖妣同。吾无祖妣之德。而享祖妣之寿。亦云幸矣。死亦何恨。顾宗孙敏行曰。吾两家同居六十年。未尝有失色违言。尔等须勿替也。诸子泣请进粥。开目省视曰。病无可为者。然为汝辈且一进矣。少顷恬然而逝。即十一月七日启明也。呜呼痛哉。不肖尚忍言哉。明年正月某日。奉窆于临河县东松石坤向之原。从先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