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
卷二 第 1a 页 WYG1292-025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小辨斋偶存卷二
            明 顾允成 撰
  疏
   恳除邪险疏
吏部等衙门办事进士彭遵古顾允成诸寿贤奏为邪
险宪臣扫灭公论排陷孤忠明肆欺罔荧惑天听恳乞
圣明大彰乾断亟赐罢斥以快公愤以定国是事臣惟
卷二 第 1b 页 WYG1292-0259b.png
朝廷者天下之平也圣天子照临于上公卿百执事协
赞于下如青天白日毫末洞见虽有深怨积怒无所容
其毁虽有巧心峻舌无所交其辨孔子曰斯民也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臣往者见南直𨽻提学御史房寰
本论右都御史海瑞大奸极恶欺世盗名侮圣自贤损
君辱国姗笑戏骂无所不至虽然辞可文也难掩其实
人可欺也难枉其天瑞之口可掩而天下人之口不可
尽掩也当其时朝野闻之无不切齿抱愤臣等欲请尚
卷二 第 2a 页 WYG1292-0259c.png
方之剑久矣未几陛下因吏部之覆留瑞供职臣等谓
皇上之明如此寰之独无人心如彼亦必终有悔悟之
时犹可少缓其罪乃寰不知皇上优容之过也近乃论
瑞如前臣等见之益不胜骇愕不意人间有不识廉耻
二字如寰者臣等义不甘与寰同朝敢先为陛下别白
瑞及寰人品之槩而后正寰一一欺罔之罪臣等自十
馀岁时即闻海瑞之名以为当朝伟人万代瞻仰真有
望之如天上人不能及者至稍知学得海瑞直言天下
卷二 第 2b 页 WYG1292-0259d.png
第一事疏读之其大有功于宗庙社稷垂之千万年不
磨盖从万死一生中树节于我朝者陛下盖已谅之亦
无俟臣言也以房寰视之曾有万分之一乎且臣等伏
睹陛下风厉臣工孜孜不倦其于赏廉吏罪贪墨尤三
致意焉固天下所翕然向风也今瑞之廉与否寰之贪
与否行道之人孰不知之寰起自寒贱初尚矫饰以图
荐剡及稍得志遂贪污狼籍私橐巨万赀甲乡闾浙人
每谈及者无不掩鼻视若臭秽今其田宅赀产之侈与
卷二 第 3a 页 WYG1292-0260a.png
月旦乡评之丑皆万目所共视也自非兼并营私欺陛
下以剥小民何以致此瑞扬历膴仕食辛茹苦垂四十
年终不使廪有馀粟囊有赢金以负陛下为寰者一闻
其风宜毛发竦然愧死无地矣乃欲强面目而反噬之
耶且人固自有食秽自肥而幸于人之不我攻者矣未
有执己之贪而不畏人之攻反欲攻人之廉且昌言于
君父之前而无忌者此而无罚臣恐陛下赏廉罚贪之
意布之十数年而方信于天下者以寰之一疏败之而
卷二 第 3b 页 WYG1292-0260b.png
有馀也且欲天下人为寰甚易为瑞甚难寰身享贪饕
之利而反得笑瑞之迂拙此臣等之所痛心也夫皇上
念瑞先朝直臣拔之海滨委以留都之风纪使坐镇雅
俗近日章疏如囊剥之说愤世疾邪虽似太甚陛下犹
谅其朴忠容其狂戆不为浮言所摇此陛下始终爱惜
人才培养气节之大意而天下诵之史策书之以为古
今盛德事也且陛下自临御以来自阁臣以至台諌以
正直老成而起用者非一人矣而天下屈指则瑞居一
卷二 第 4a 页 WYG1292-0260c.png
焉瑞之列于正人久矣初瑞巡抚南畿时所至如烈日
秋霜搏击豪强则权势敛迹禁绝侵渔则民困立苏兴水
利议条编一切善政至今黄童白叟皆能道之近日起
自海滨无不曰海都堂又起转相告语喜见眉睫寰言
闾阎骚然几成大变何其敢于面欺也近在留都禁绝
馈送裁革奢侈躬先节俭以示百僚振风肃纪远近望
之隐然有虎豹在山之势即使寡才而其英风劲节振
江南靡靡之士风而濯之以清泠之水者其功安可诬
卷二 第 4b 页 WYG1292-0260d.png
也寰独何心伤陛下之明排海内之议关天下正人之
口而夺之气乎昔司马光言小人欲倾君子其禦之之
术有三曰好名曰好胜曰彰君过而已今观寰之诋瑞
千有馀言大槩不出此三术之外其曰大奸极诈欺世
盗名非所谓禦之以好名者乎其曰侮圣自贤举世皆
浊己独清非所谓禦之以好胜者乎其曰贬夺主威损
辱国体非所谓禦之以彰君过者乎臣请得正其欺罔
之罪寰之评瑞也曰乡愿曰穿窬曰鄙夫陛下试察瑞
卷二 第 5a 页 WYG1292-0261a.png
之为人果同流合污阉然媚世之乡愿乎果色厉内荏
惟畏人知之穿窬乎果患得患失吮痈舐痔之鄙夫乎此
其情实相反有是非之心者皆能辨之而寰颠倒是非
巧饰奸言以惑陛下夫瑞若可以为乡愿为穿窬为鄙
夫则虽指鹿为马亦何不可之有此为欺罔罪一自古
正人君子忧治世危明主有为其君痛哭流涕者矣有
讥其君不及齐文宣者矣后世不议其臣之过而嘉其
忠且以为君之能容也而诵其美非独此也周公之戒
卷二 第 5b 页 WYG1292-0261b.png
成王也而惟恐其有商王之迷禹之戒舜也而惟恐其
有丹朱之傲古圣贤之私忧过计类如此今瑞之疏曰
一介寒生且以圣人自许圣上所居何位可曰中人耶
夫不欲陛下为中人而欲陛下为圣人此正尧舜其君
之心也寰反指摘而诽之至曰贬英君为中主不知与
瑞之所言类乎不类乎此为欺罔罪二夫以瑞之狂而
陛下能容之君仁则臣直此天下臣民所以归美于陛
下也寰之言曰将使百姓怨我皇上之失政寰之意将
卷二 第 6a 页 WYG1292-0261c.png
谓陛下果有失政因瑞昭揭之而民始生怨耶抑谓陛
下果无失政因瑞之言而民妄生怨耶此则防川之说
其渐不可长者昔汲黯为谏议寝淮南之谋苏武为属
国系匈奴之望瑞三朝直臣四夷共仰今用之宪台而
反以中国为无人必逐去直言尽取庸碌如寰者以充
位然后为有人耶夫直言敢谏谓之贬夺主威忧治危
明谓之损辱国体此与秦之以忠谏为诽谤妖言者何
异借如寰之意世之甘言谀词颐指气使者乃所以尊
卷二 第 6b 页 WYG1292-0261d.png
主威铺张太平倡为丰亨豫大之说者乃所以崇国体
耶此为欺罔罪三古君子不得已而矫世则往往有偏
重之论故孟子之宽大不如万章之严小此非瑞一人
之言乃先儒救时之言也其非孔孟之受赐者盖痛近
时之鄙夫托孔孟之说以文其盗贼之身故有激而言
之意曰以吾之不可学圣人之可云尔今寰乃指此一
言为孔孟之诟而曰指孔孟为贪夫又曰臣不得不为
孔孟而仇瑞其词岂不强哉如察其情则大相矛盾盖
卷二 第 7a 页 WYG1292-0262a.png
天下固有辞然而意不然者如书有漂杵之文诗有孑
遗之咏此类是也今瑞非受赐之说其意岂真以孔孟
为贪而孔孟之非贪夫亦岂待一房寰之辨而始雪乎
瑞之意以愤世过激之言破假托圣贤以便身图者之
窟其言虽非孔孟而其情其理则不失为孔孟之正脉
也寰之意明知此言非为诟孔孟而发而佯为不解其
意又反从而形容之曰以孔孟为贪夫其意欲辟瑞而
无其端得此一言而执之以为辞盖以已敌瑞已不胜
卷二 第 7b 页 WYG1292-0262b.png
瑞以孔孟敌瑞瑞将杜口矣此之谓假公而济私言若
为孔孟而其情其理则孔孟之罪人也不然寰教诸生
以学孔孟其可学者多矣奚必先学其受赐耶天下之
学术卑污苟且悖孔孟者亦多矣何必先辟其不受赐
乎今为瑞者不幸而以非受赐之一言遂掷之于吾道
之外为寰者幸而得辟孔孟贪夫之隙为城狐社鼠于
吾道之中是孔孟乃为寰报仇之人孔孟受赐之一言
乃为寰肆谗之具举天下之人心莫不为之扼腕不平
卷二 第 8a 页 WYG1292-0262c.png
忿其强词夺理而寰犹扬扬然自任于皇上之前曰瑞
攘臂疾呼而攻孔孟臣为孔孟而仇瑞彼谓天下之耳
目果可以空言欺也此为欺罔罪四寰谓瑞不仁不智
无礼无义臣谓瑞为县令为巡抚百姓戴之如亲父母
可谓至仁当世庙时一疏格君心定国体批鳞犯颜不
顾生死可谓大义去就进退一惟君命是恭可谓知礼
忠君爱国一念皎如青天白日不以始终乱其心可谓
大智惟僻爱小民则仁之过疾恶大严则义之过以寰
卷二 第 8b 页 WYG1292-0262d.png
之横逆又何难焉而尚与之较量是非则礼之过虽有
辨疏曾不足以发寰万一之奸则机械小智诚不如寰
臣等方谓瑞徇仁义礼智而过不谓其犹有所未足也
呜呼寰尚知有仁义礼智乎仁义礼智之言胡为出于
寰之口乎此为欺罔罪五今士君子见一长者则语言
恭敬不敢稍涉于诙谐何者敬之也况天威咫尺臣子
承之踧踖不遑此岂狎侮之地而寰矜誇张放备诸谑
状如所谓开辟以来第四圣人者如所谓瑞之疏想是
卷二 第 9a 页 WYG1292-0263a.png
闭门读程策而有得者取臣下居常宾主酒席戏笑之
言杂之章奏殊为不恭之甚自古臣子告其君父曾有
出一戏言玩侮朝廷如此者乎此为欺罔罪六国家持
公论者惟科道而寰乃得倖进先据其穴固自谓我可
言人人不得而言我矣然为朝廷主张公道者尚有阁
臣有吏部有都察院臣在也今寰乃敢于陛下之前反
言听吏部都察院之指摘何寰之理曲而气更壮也夫
寰诚巧而合俗瑞诚拙而忤世然天理常存人心不死
卷二 第 9b 页 WYG1292-0263b.png
堂堂天朝君子满庭明有礼乐幽有鬼神圣贤有名教
史册有公论天地神明昭布森列彼岂视部院诸大臣
皆谀阿而毁即墨者耶盖彼且不难于欺陛下又何有
诸臣此为欺朝廷无人罪七臣观寰所指证瑞罪不过
曰器皿易袍故靴易带起官不辞而已此皆琐屑之谈
不足置辩就如寰所论不近人情亦不失为贤者之过
也夫以寰之诋瑞吹毛索瘢宜无不至而其所可言者
不过此类而止益足以明瑞之无他瑕玷而寰之阴险
卷二 第 10a 页 WYG1292-0263c.png
窥觇亦无所用其伎也臣再观寰本惟辟严刑用言官
二项似乎公然皆拾他人唾馀而曲终奏雅求解免于
公论正圣旨所谓屡经建白掇拾馀言者也何难察哉
夫寰之本情在于妒直忌廉危一瑞足以自安胜一瑞
足以自豪而乃造贬君辱国之谤欲以激皇上之怒称
苏秦蔡泽之事欲以起阁臣之猜援孔孟为羽翼令学
士钳口而不敢言借舆论为粉饰令缙绅同声而不敢
斥然后乘权势之积忿拔易撼之孤忠如鼓炉以燎毛
卷二 第 10b 页 WYG1292-0263d.png
累棋而必坠此劾章中之大奸侠也不意青天白日之
下有魑魅魍魉如寰者出于其间也夫天下无两是之
理瑞正则寰邪寰正则瑞邪陛下既谅瑞为孤忠必察
寰之欺罔据寰疏中谓生儒有如瑞者必将加之扑责
褫其章逢令不齿于学校矣夫皇上方重瑞惜瑞借其
人以风天下而寰必欲抑忼慨之士如瑞者令无容足
之地是皇上之所褒乃寰之所必摈也士君子之所师
乃寰之所必黜也以此倾贤仇正泼恣无忌惮之人而
卷二 第 11a 页 WYG1292-0264a.png
俨然居师表之位驱天下士风日入于诞妄谄诈之域
臣等有裂冠毁冕而去耳必不与之并立于朝也臣等
新进小生发天下之清议虽寰有奸如山不可动摇然
公论既明人心既快寰虽顽钝无耻亦何面目一日复
立于东南诸士之上乎臣等何私于瑞何仇于寰但念
天下之公议郁而不伸一海瑞尚不足惜正人有如海
瑞者相继而指为邪则君子之道日消矣一房寰尚不
足畏邪人有如房寰者相继而妨贤能则小人之道日
卷二 第 11b 页 WYG1292-0264b.png
长矣姤复否泰之机于是乎在不可不为之深虑也古
有太学生击鼓上书者臣等受国恩不敢在太学生之
后且瑞在先朝轻一身之死生以报国而臣等辄重区
区之进退不为瑞明之是无人心者也故不避烦琐冒
渎天听伏乞陛下以臣章下之大庭询之广众如果臣
言不谬乞将寰去之不疑将瑞任之不贰使天下晓然
知上意之所在则君子之道日长小人之道日消三代
直道复见于今而朝廷永享平明之治矣臣等不胜陨
卷二 第 12a 页 WYG1292-0264c.png
越待命之至
   恭请册立皇太子疏
礼部等衙门仪制清吏司主事顾允成等谨奏为圣谕
骤颁中外骇听敬矢愚诚恳乞圣明急赐召见阁部院
大臣公集朝议条陈祖宗近事以遵宝训以重宗社大
计事臣等于本月二十六日伏睹圣谕朕所生三皇子
长幼自有定序但思祖训立嫡之条因此少迟册立以
待皇后生子今皇长子及皇第三子俱已长成皇第五
卷二 第 12b 页 WYG1292-0264d.png
子虽在弱质欲暂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
立长你部里便择日具仪来行钦此臣等偶集朝房一
齐庄诵相顾狂惑及见大小臣工亦各相顾错愕计不
知所为莫不动色告语谓册立大典向来朝臣寂然无
敢条议激渎圣聪止缘遵奉皇上万历十九年册立明
旨著改于二十一年行兹已届期欣逢盛典且喜元辅
王锡爵星骑趋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司郎中
于孔兼即极力相戒无须激聒此事在锡爵担当臣等
卷二 第 13a 页 WYG1292-0265a.png
听闻此言且信且慰亦各告戒谓事在求成不宜早计
过责即圣旨万一未即传宣而相臣必有斡旋微权以
定宗庙社稷至计未数日也至二十五日皇上出禁中
密札竟付元辅私邸值元辅自陈待罪之日臣等不知
札中所云是何天语第科得君如元辅眷元辅如皇上
信无有迟缓册立以负祖宗在天之灵至次早礼部接
出圣谕则元子暨皇三子皇五子一并封王而锡爵亦
且入阁办事臣等始遂不能无疑或者皇上不谋诸阁
卷二 第 13b 页 WYG1292-0265b.png
臣竟自宣谕礼部以致宰臣不得封缴言官不及执奏
而在廷诸臣徒自望风扼腕莫可谁何及闻人言啧啧
封王之谕乃锡爵以寸晷立就即次辅赵志皋张位并
不得与闻而礼臣罗万化科臣张贞观部臣于孔兼
俱至锡爵私寓乃不得其一面始知今日之诏皇上以
一人议之臣等不至病狂丧心宁敢无言以负皇上昔
人有言天下事非一家私事盖言公也况以宗庙社稷
之计岂可付之一人之手乎皇上试清心而筹今日册
卷二 第 14a 页 WYG1292-0265c.png
立一事其关系何如者前而祖宗九庙之灵后而子孙
亿万年无疆之业近而四海臣民之注望远而九夷八
蛮之观听君子小人之所顾盼而趑趄宫闱近习之所
望风而承旨社稷安危在此一举皇上奈何易视之而
阁臣奈何尝试之也臣且不敢危言以激皇上兼忤阁
臣调停之意亦不敢漫述汉宋故典及祖宗朝远事以
滋烦渎敬体皇上法祖一念直据世宗肃皇帝穆宗庄
皇帝近事请皇上法之世宗肃皇帝于嘉靖十八年册
卷二 第 14b 页 WYG1292-0265d.png
立东宫该礼部具题故实见在并未有三王并封之事
而皇上创见之臣故知皇上之必有不安于心也且圣
谕大旨惓惓以皇后生子为言则皇上不记昔年正位
东宫之日乎维时仁圣皇太后亦在盛年而穆宗庄皇
帝曾不设为未必然之事以少迟大计法祖自近此言
皇上可思也臣等尝读圣祖宝训一字一句无非维持
社稷极虑后来圣子神孙师得其意则国本固而社稷
赖之不然而虚借文辞掩饰过举至良法美意徒以藉
卷二 第 15a 页 WYG1292-0266a.png
奸臣而资固宠也忠臣义士所饮血椎心宁死不忍见
此举动以负祖宗二百年养士之恩于地下矣伏乞皇
上近思旧章亟念国本不为一朝一夕目前逢迎之便
而为天下万世图久安长治之计则无如召见各部院
诸臣面议平台仍将祖宗朝近事逐一查明唯在不欺
皇上法祖至意臣心可剖臣言非谬臣等无任激切悚
慄之至
   为李见罗中丞讼冤疏(代翟从/先作)
卷二 第 15b 页 WYG1292-0266b.png
贤劳边臣苦罹极刑恳乞圣恩俯赐怜宥以溥皇仁以
慰人心事臣闻天地以生物为心人君以好生为德天
地之为道也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长养为事阴常居
大冬而积于空虚无用之地是以圣王法之虽曰赏有
功罚有罪二者固并行而不相悖然其将赏也必为之
加膳其将刑也必为之不举又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其不得已于刑也如此是古圣
王之心即天地生物之心也恭惟皇上宽仁天纵慈爱
卷二 第 16a 页 WYG1292-0266c.png
性成一切恩赏并从优厚至若隆冬盛暑解释系囚停
刑之诏无岁不下其不得已于刑又如此是皇上之心
即古圣王好生之心也天下方欣欣举手加额颂我圣
天子仁寿之治历万祀无穷极矣独原任郧阳巡抚今
奉旨依说谎律李材者朝野悲伤臣民嗟悼乃台省救
之而不宥法司争之而不宥臣不能不为皇上惜焉据
御史苏酂劾材前任云南冒功事状及材奏辨事状有
无虚实大故悬绝其间情曲节该先后诸臣言之已详
卷二 第 16b 页 WYG1292-0266d.png
臣未尝足涉滇南之境身与行陈之列不敢烦词为皇
上告也第闻论事者兼议其功论人者当稽其素臣广
东人也往材备兵广东内则山海盗贼凭险为梗外则
倭夷猖獗适破县城他如盘据罗旁之猺獠倏去而忽
来情状巨测岭海之多事未有甚于此时也材自到任
辕门以下倚以为重观其相机调度算无遗策除山海
之寇毋论已乃若罗旁千里为自来不庭之夷材当凌
督臣未征之前往往有东安等处泥城之筑羽翼渐孤
卷二 第 17a 页 WYG1292-0267a.png
犄角先设卒之有一州二县治之建其版图谓非材先
事而虑始不可也然此犹谓相持之兵尚可以渐图也
乃若倭夷则豕突狼奔仓卒攻压其势难支今日破电
白明日攻石城高雷一带郡县朝不保夕贼目中已无
全广矣材日监督将吏如把总陈尚信张得实辈等分
道计破倭贼于石城外村乌凹石嘴柳梳海山等处斩
首生获不可胜算又亲督总兵张元勋追𠞰倭于雷州三
次歼灭殆尽以故材被逮时应天府丞许孚远以先与
卷二 第 17b 页 WYG1292-0267b.png
材同事岭海服其功略形之书揭为材讼冤非虚语也
夷考材生平笃志好学躬行无愧不获于上勇退投閒
至于修身一揭力维心学性善一编深遏禅宗尤大有
补于名教以材之不曲学阿世如此则其不以欺罔事
皇上可知以材之效功于广东如此则未必纯无功于
云南可知量功计能罪不至死度酂论材之初意亦不
料皇上遂坐材以死也皇上即今召酂而问之酂未必
不谓材之罪当从末减也皇上即嘉酂摘发之能显示
卷二 第 18a 页 WYG1292-0267c.png
褒宠酂必不贪擢用之利以材一命易酂一官也且皇
上之重罪材也将以惩臣下之欺罔也然酂始轻言之
而皇上果重罪之则臣下争恐以一言之失开杀戮无
辜之渐由此且相戒以言为禁是皇上本欲以惩欺罔
而其究至于欺罔不得上闻也材今日之罪揆之事情
则不合揆之国体则不便无一而可者大抵兵事无常
不可尽拘以文法故汉魏尚名将也不免首虏之误近总
兵李成梁保障辽东即台省交章诋其冒功皇上终不
卷二 第 18b 页 WYG1292-0267d.png
以一眚弃干城之将真爱惜边臣至意有如材者功有
可录既不获比于成梁罪有可原又不获比于魏尚此
臣之所以为材痛也臣亦颇闻人言皇上之重罪材特
激于一时之不平耳稍徐之终当赦材无烦喋喋第材
年已逾六望七形神衰弱倘一旦不测病死狱中是使
皇上赦罪宥过之仁终无以白于天下忠臣志士益以
解体又臣之所以为皇上惜也臣本山林布衣初无出
位干进之嫌适符直言无隐之例又念方倭夷构乱广
卷二 第 19a 页 WYG1292-0268a.png
东百万生灵之命俱悬于材材业以再生赐全粤臣何
忍不为全粤捐生以报材乎是以发愤流涕为皇上陈
之以为皇上即过听臣宽材之生臣生亦安皇上即重
罪臣代材之死臣死亦安臣不胜陨越俟命之至
   拟上惟此四字编疏
敬进大儒格论恳乞圣明特赐省择以隆治道以正人
心事窃惟天下之治乱系于人心人心之邪正系于治
道治道之隆污又系于学术自尧舜禹汤文武孔孟之
卷二 第 19b 页 WYG1292-0268b.png
亡也学术淆乱而治道人心从之即世所称豪杰之士
有志于天下国家者往往以事求可功求成为先务之
急幸而乘机遘会稍有树立则遂高自扬诩而反笑夫
致力于本原者为迂为拙也寥寥汉唐数百载间惟董
仲舒诸葛亮正谊明道鞠躬尽瘁数语略见大意一发
千钧岌岌乎殆哉迨宋周敦颐程灏程颐张载诸大儒
辈出而后帝王圣贤之道灿然于昭于世朱熹益发挥
宣畅其说尝入奏事或要于路曰正心诚意之论上所
卷二 第 20a 页 WYG1292-0268c.png
厌闻慎勿复言朱熹曰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
默以欺吾君乎其与陈丞相书则曰上不敢愚其君以
为不足与言仁义下不敢薄其民以为不足共成事功
而王伯义利之几反复与陈亮辨析不遗馀力此独何
心真见夫立学术事功之闲者正心诚意四字也溃正
心诚意之防者义利双行王伯并用八字也所以其忧
深其虑远凡其修之家效之廷入以告于君出以语于
人者惟谨守尧舜禹汤文武孔孟以来授受之心法而
卷二 第 20b 页 WYG1292-0268d.png
不敢分毫假借随时委蛇也抑臣因此而重有感焉夫
谓之双行犹知义之为是利之为非也谓之并用犹知
王之为是伯之为非也近乃有以无善无恶为宗者举
义利王伯一切扫除而浮游于莫可是非之地有从而
难者且曰无声无臭何思何虑固圣门密谛耳曾不知
善性体也正自不落声臭奈何以声臭例之正自不落
思虑奈何以思虑例之况乎等诸恶而同归于无哉同
之以为无即无之以为混于是老佛之空乡愿之似无
卷二 第 21a 页 WYG1292-0269a.png
忌惮之小人皆渊薮窟穴于其间始也见谓无一之可
有究也弊且无一之不有始也并以善为恶究也遂以
恶为善故无善无恶之说其圆融巧妙若超正心诚意
而上之至其酿毒之深贻祸之远且在义利双行王伯
并用之上甚可惧也朱熹又尝答门人吕祖谦曰孟子
一生费尽心力只破得枉尺直寻四字今日诸贤苦心
劳力只成就枉尺直寻四字臣亦曰孟子一生费尽心
力只破得无善无恶四字今日讲学家苦心劳力只成
卷二 第 21b 页 WYG1292-0269b.png
就无善无恶四字夫学贵治本治要反经正心诚意四
字不著则无善无恶四字不息无善无恶四字不息则
修齐治平未易几也臣为此惧不揣固陋间辑朱熹奏
议与其书牍论及于治道者汇次成帙僣名曰惟此四
字编俯效芹衷仰尘宸览伏惟圣明严自欺之戒于十
目所视十手所指之时克有所之思于忿懥恐惧好乐
忧患之际正心诚意建其有极使为人臣者惟此四字
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惟此四字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惟
卷二 第 22a 页 WYG1292-0269c.png
此四字以事其兄而勿令邪说横议得以充塞于中臣
愚幸甚天下万世幸甚
 
 
 
 
 
 
卷二 第 22b 页 WYG1292-0269d.png
 
 
 
 
 
 
 
 小辨斋偶存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