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x 页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墓志铭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5H 页

曾王父德翁府君墓志铭
府君讳炯。字子晦。姓李氏。新罗开国元臣谒平之后。胜国时有讳禹偁。位侍中。锡采于海西之载宁。入 本朝。有讳午。以前朝进士。自密州遁隐于咸安之茅谷。门前培养紫薇花。以寓西山采薇之义。至孙讳仲贤。以局量文华被遇于 成庙朝。官至长玉署。当燕山戊午祸。补外宁海府。以忠正称。是生讳珷。 中庙朝原从功臣。于府君为高祖也。曾祖讳景成。县监 赠参判。祖讳㴐。以才行荐授掌乐院主簿。考讳而柏。承仕郎。妣晋阳姜氏。承旨世倬女。惠嘉贞顺。得妇道甚宜。以 靖陵乙未。生公于茅谷里第。自幼有纯诚。平生未尝一拂亲志。及当艰忧。易戚两至。奉祭祀以诚。处宗族以恩。早业功令。才华出等。屡占解额。不利于省试。遂谢绝名涂。从吾所好。手书乐志论揭付壁上。葺治园林。培花养竹。徘徊陇陌。课检农桑。每当四时佳节。招邀朋宾。觞咏自适。又或以款段尺童。周览山海名胜。富奚囊以归。风仪落落。德性充然。以其所居村后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5L 页

有饱德山。自号曰德翁。有人以诗讽之曰。饱德山前有德翁。如何堙没老山中。身似西天无量佛。一生只做度人风。公答之曰。饱德山前无德翁。看山岂不愧心中。欲学山名山必怒。不如无语坐春风。其韵岸之骚旷有如此。以 穆陵壬午考终于寝第。堋于山翼先陇之间某向原。配晋阳郑氏。参议承亨女。媲君子无违德。卒合祔于公之墓。生六男。梦钟,洪钟,勋钟,鸣钟,应钟,文钟。有二女婿。金荩,严泰时。梦钟有二男。载宗,载裕。有三女婿。李时昌,姜德济,朴履中。洪钟有二男。载禄,载祺。有三女婿。郭守贤,孙益知,姜命周。侧室子载福。勋钟有一男载祯。有二女婿。李而谦,李之翰。鸣钟有三男。载祥。载祎出后。载春。有一女婿。金尚亨。应钟有二男。载禛,载吉。有二女婿。李潡,李汇彬。文钟有三男。载禧,载禋,载禔。有二女婿。金益鍊,李泰元。曾玄以下不尽录。小子生也晚。虽未能及见其平日行治。窃因家庭宗族之言。缀成羡中之文。若夫显诗之刻。将乞于当世立言君子云。铭曰。
孝顺于家。忠信于乡。乐善好义。沟壑韬光。山名饱德。不孤其邻。瞻言仰止。以寓形神。芘覆遗赢。则百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6H 页

振振。于千万年。永享明禋。
先大父志真斋府君圹记
府君讳梦钟。字帝赉。姓李氏。本月城人。高丽时有以门下侍中补祚功臣封载宁君者。遂为今贯。入 本朝有讳午。以前朝进士。罔仆不就辟。自凝州遁居于咸安之茅谷里。有紫薇花遗事。是生讳介智。明农不仕。卒 赠参判。是生讳仲贤。以局量文华显 成庙朝。官至副提学。当 燕山戊午祸。以忠正见称于世。是生讳珷。 中庙朝靖国原从功臣。有 御赐录券。是生讳景成。县监 赠参判。南冥先生称养志之孝。于府君为高祖也。曾祖讳㴐。以才行荐授掌乐院主簿。祖讳而柏。承仕郎。考讳炯。有德望行业。妣晋阳郑氏。参议承亨女。以万历乙卯生府君于茅谷里第。甫三四岁。母夫人婴疾沉绵。乳不给。府君瘠羸太甚。母夫人忧之。以所供之鱼羹肉汁分与之。府君辞不食。母夫人嘉之。语于家人曰。孩儿他日必成孝子。及长。温净

瀡之供。怡愉顺迪之方。一出天心。小无间断。统抚五弟。分多润寡。不以尺布斗粟伤其伦情。紫荆长春。和气满室。人皆艳叹之。比之于马氏之白眉。早有文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6L 页

名。不屑屑于场屋。只以亲命随例应赴。屡屈省围。遂废举子业。专以敦彝伦笃孝友睦宗族课农桑。为治家之本。及遭内外艰。送死居丧。一遵家礼。日往哭坟茔。非风雨则不阙。丧毕。筑室墓下。每日省扫之馀。必整衣冠亲经史。教诲子侄。尝曰。文章虽好。徒役于此则易爽其天质。每事不事雕饰。笃志真纯。扁其所居之室曰志真。手题一绝于壁上曰。世事多歧伪与真。何心趍伪不求真。苟以伪真评善恶。善人多在守其真。家本不贫。轻财好施。往往有脱骖付麦之义。是故。晚年裘业渐落。而不以是为心。时有骚朋至。辄具济胜之需。徘徊竹林。啸咏自适。如所谓高山流水得知音。长物随身只一琴。宁谋北海长留酒。不愿陶朱远致金者是也。以 明陵壬申。疾终于山翼寓第。踰月葬于木果洞庚向原。配光州卢氏世厚女。慈良贞俭。族邻婢使无不誉颂。其闺则卒。合祔于府君之墓。有二男三女。男载宗,载裕。女李时昌,姜德济,朴履中。载宗有四男二女。男命培,永培,义培,顺培。女赵杉,辛孝元。又侧产一男尚培。载裕有三男二女。男克培,益培,硕培。女辛庆夔,李师由。曾玄以下不尽录。呜呼。府君禀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7H 页

质纯朴。性度慈良。居家。以孝友为箕裘。处乡。以忠信为茶饭。工于文而不汲汲于名利。明于物而不屑屑于产业。急人之风。恤穷之义。迥出人等夷。宗姻无不悦服焉。邻里无不仰望焉。此皆出于实心实德。无一毫饰伪于其间。又有风骚之趣。游观之癖。时结尚禽之徒。以摅五岳之想。至于世间得丧荣辱。都不关于胸中。如府君。可谓脱略尘臼。超然为叔世之真君子也。先考在世之日。常以府君状碣之未修为忧。每拟乞言于秉笔之门。因循未遑。遽又捐背。小子今日之恨。尤当如何哉。乃敢不揆僭妄。谨叙其世系及行治之槩如右。
先府君圹记
府君讳载宗。字述卿。姓李氏。在罗胄月城。洎丽贯载宁。遥遥厥绪。寔远以著。 国朝有讳仲贤。 成庙时。捷嵬科长玉署。于府君间七世。自是世赫官阀。为世景族。曾祖讳而柏。承仕郎。祖讳炯。考讳梦钟。皆隐德不仕。妣光州卢氏世亨女。以 长陵丙子生府君于茅谷里第。自幼至长。笃于孝友。人无间言。及当艰忧。极尽居丧之节。奉先必诚。不以昵远而驳其仪物。至于远代茔墓之奠。必亲检其精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7L 页

粗丰俭。以立岁规。见人昏葬失时。虽斥卖己产。以济其窘迫。早业公车。屡屈荆围。亲殁后决意废举曰。名利。外物也。不可以外物伤吾本分。遂沉潜论孟之书。风咏杜陆之诗。婆娑林壑。清修自吉。如所谓荣利如云幻狗衣。世人何事妄生希。林居自有无穷乐。一案诗书掩竹扉者是也。族大父恒斋翁之宰宜春也。葛庵先生之付处晋阳也。深嘉德义。面撕书奖屡屡焉。以 明陵癸巳。考终于山翼寓第。葬于本洞考墓下某向原。配昌宁成氏。直提学思齐后。士人昌遇女。婉淑贞敏。不坠世传之闺则。有四男二女。男命培,永培,义培,顺培。女赵杉,辛孝元。又侧产一男尚培。命培有四男二女。男斗望。奎望出后。井望,星望。女卢藩,成载复。永培有四男三女。男翼望,弼望。重望出后。云望。女安国城赵周城,安庆昌。义培有一男一女。男龟望。女宋玄封。顺培继男奎望。克培继男重望。女
金淑,辛师夔,辛光舜。曾玄以下不尽录。府君清谨谦冲。不屑强饰色态。不喜标揭高厉。处己接物。深以苟得为耻。平居未尝言人之过。然见人之循财忘义。矇不知廉耻者。鄙之若浼己。屡世承宗。谨守仪则。晨兴拜庙。净扫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8H 页

庭阶。整顿先籍。温理旧闻。日用行事。与平人是同。而自然合节于规度。入则笃于彝伦。家道和平。出则人无亲疏愚知。咸称善信长者。至于里魁村厮以悍猾为名者。无不戢其伎俩。奔走承服。所谓蛮貊可行。诚为府君是道。而独其汩没泥涂。沉晦以终身。将使后之人昧昧然莫知其美。是可痛已。虽然。平日真心实德有如是。则天将默佑其后承。以食其未食之报欤。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传
迂拙子传
先生讳汉柱。字天支。姓朴氏。密阳人也。自密阳娶安孝文之女。寓居于咸安牛谷都音村。天性明敏强毅。自幼有伟度。及长。慷慨有大志。博闻强记。游于佔毕斋门下。以名儒见推于当世。成化乙巳。登文科。屡迁至司谏院正言。凡所奏御。无非格君心济时艰。及拜昌宁。以兴学校明教化。为治民政最。特命加阶。当燕山朝。尝以献纳陈谏疏。其略曰。文昭,延恩殿诸陵与夫文庙。旷不亲祭。而进宴赐宴。一不停废。仁政殿前。酣歌醉舞。闹咽婆娑。臣等心甚未安。一日入侍。进谏游宴事曰。自祔太庙后。太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8L 页

庙及诸陵殿。一不亲祭。龙凤帐幕。乃天使及大宴所设。而或至屡日不辙。慢游是事。其于孝思何如。燕山勃然变色曰。龙凤帐幕。是尔之帐幕乎。复进曰。此皆出于民力而为之。则虽谓臣民之帐幕可也。燕山默然。又论任士洪事。其略曰。奸凶贪邪者。动必欺君妨贤。至有臣子所不忍言之地。则古人比之刀釰。不其惨乎。今此士洪等。究其已然之迹。占其方来之害。臣等不识殿下之右此群邪者。何为邪云云。时主荒事非。知终不可有为。乃为养求外。拜醴泉。始至。郡人迎喜曰。是前日昌宁贤倅也。更相告语。莫敢违命。不烦刑狱。一郡晏然。居八月而戊午史狱起。以公尝游佔毕斋门。决配碧潼。庚申夏。无雨而䨓震阙门。量移乐安。时祸机叵测。而公处之泰然。不变其常操。在谪所丁外艰。柴毁过礼。几至灭性。甲子史狱再起。被拿而去。过金骥孙谪所。金要于路。微风于公云云。盖使自明也。公不答。金曰。有母在。更思量。公曰云云。金黯然而别。叹曰。朴君之舍生取正。人不可及。临刑。神色不乱。阳阳如平常。即是年五月十二日也。时年四十六。是日昼晦。雨下如注。大风䨓电。满庭失色相顾。嗟叹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9H 页

不已。及其讣到本家之日。䨓雨又大作。一柱长虹。插恨于庭前水斛中。横亘苍空。光焰烛天。其贞忠直节。感动天心。实无愧于古人。 正德丙寅。 中庙靖国。涣雪被罪诸贤。庚午。 赠承政院都承旨。以昌宁名官载胜览。墓在郡北蓬山东麓。至曾孙球。以孝行名。而自是嗣绝。茔域之不治者久矣。万历丁亥春。寒冈郑文穆公宰本郡。发民力加土筑阶。缭以周垣。固以扃鐍。为文以祭之。其文曰。某自早岁。幸从先进。窃得闻先生之风而有以感慨于中。既又从事吏役。奉符昌山。盖先生曾所遗爱之地。深愧不敏无以克承馀韵。玆又试郡于此。闻先生之墓宅在焉。方以始至。择遣一乡之士。伸告平生之忱。至于封埴护守之宜。敢不特加修饰。使东西行而过于是者。有所叹尚兴起于清忠不挠之操也邪。继又建祠于德岩。盖欲公忠荩之表章于斯世。而使后来之人知有所耸起焉。
呜呼。戊午之祸。尚忍言哉。乔桐主怠荒失德。群邪骛奸。一时善流。诛窜相续。金佔毕,金濯缨,金寒暄,郑一蠹诸贤。偏被其殃。而迂拙子朴先生。又其一也。时吾先祖副学公讳仲贤。与公为同郡莫逆之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79L 页

交。在乡切磨相益。在朝屡为同寮。而以尝在言官。论及权嬖。丁巳补外宁海府。及当戊己荐狱。并罹祸网。拿命几至任所。适有救之者倖免焉。则恨不与诸贤并籍。口呼一绝曰。一死非难事。偷生反是羞者是也。甲子再狱。闻公捐生之报。西望流涕。悲不自胜。及其归葬之日。哭公有诗曰。同朝又同郡。死生誓不离。今不随君去。孰知我颜怩。每读此句。当时契谊之密勿。忠愤之激切。宛然如昨日事。不任感慕之私。今按郑文穆公所撰咸州志则公之谏章筵禀。无非鹗立凤鸣。终然就死地。如骛从容。处死神色不变。岂所谓不畏义死。不荣幸生者非邪。孔子曰。志士仁人。杀身以成仁。孟子曰。所恶有甚于死。故患有所不避也。公实有之矣。当日䨓霆之示警。便是天神之共愤。则求之古史。亦罕其俦。然此非烈丈夫一时忿慨而作也。实出于大君子擩染学问之力也。其所以表著天心。扶持人纪。为万世人臣忠义之劝者。岂不诚难矣乎哉。后之人若以一节之士归之于公。则是不知公也。是以。文穆修其墓而文侑之。建其祠而尸祝之。苟非纯忠实学。并美齐光。百世之下。为士林师表。以若文穆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0H 页

之卓识高见。岂如是景仰尊卫之靡不用极也。第其后承永绝香火之奉。文献之传无其人。是为后生无穷之恨也。玆敢不揆僭越。特追先契之重。摭出郡乘中语。庸附愚见。述为一篇。而乌敢模状其德美风烈。以徵万一于来后邪。
直提学鱼公遗事
乡先生直提学鱼公。文章风节。为一乡之师表。而其擢第时梦眹之异。尤令人耸听不已。常怀一见其传信之文。近按郡乘。公讳变甲。字子先。其先江陵人。后徙咸从为县人。远祖振名以文吏显。至五代孙郎将遵亮。南迁于晋州。于公为高祖。曾祖讳得龙。中显大夫典客令。祖讳伯游。 赠通政大夫礼曹参议。行中正大夫三司左尹。考讳渊。 赠嘉善大夫兵曹参判。行奉训郎大丘县令。妣咸安郡李氏。茂珍府使云吉之女。 赠贞夫人。以洪武十四年辛酉生公。三十二年己卯。升司马。永乐戊子。中文科会试。时大提学郊隐郑公以吾梦得诗。云三级风䨓鱼变甲。一春烟景马希声。虽云对偶元相敌。那及龙门上客名。公果中殿试第一名。诚异事也。初拜校书副校理。屡迁至司谏院左正言知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0L 页

制教。先是。台谏将李居易父子事上疏论驳。举司见罢。公亦抗疏极论。语甚剀切。 太宗览疏曰。某以昨日挟册书生。何能知国事若是其审欤。是国家大事。当与诸大臣议之。汝姑退。竟罢之。十一年秋。献纳有阙。铨曹注拟以入。 太宗不用其拟曰。有鱼某在。可授之。遂超拜司谏院右献纳知制教。盖庚寅之疏。虽不听纳。亦心记之也。时同列将鸡林府尹尹向暧昧事。欲上疏论劾。疏已成。公独不署名曰。吾于其时适在尹公所。详知此公必无此事。而敢构虚论启以陷人乎。遂奋然而起。又坐罢。十三年秋。除商州儒学教授官。公勤诲诸生。学舍难容。十五年秋。左议政朴公訔掌铨选。特启曰。凡为儒者。率惮教授之任。鱼某以壮元及第。不惮就职。勤于训诲。作成人材。宜速褒奖。奚待秩满而例迁乎。 上从之。屡迁至艺文应教知制教。盖艺文应教。儒林重选。必择有文望者乃授之。异日。 太宗览公制进之文。叹曰。此信能文之士也。公以离亲日久。欲辞职归养。两亲闻之。驰书固禁曰。如此晠时。立扬显亲。乃真孝也。况吾无疾恙。慎勿辞退。以此申复教戒。故公未敢辞归。十七年秋。拜朝奉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1H 页

大夫。试佥知承文院事。艺文应教知制教兼春秋馆记注官。参修 恭靖王实录。 世宗好学崇文。初置集贤殿。抄选文学之臣十人以充其职。十八年春。公被选。仍加朝散。拜集贤殿应教兼经筵检讨官。二十年冬。加奉列。迁直集贤殿。俄兼世子右文学。二十一年春。改世子左文学。夏兼春秋馆记注官。纂 太宗实录。二十二年春。制辟佛疏以进。 上览疏曰。辞甚切当。夏。代言金赭启曰。艺文应教解官时拜三品。古也。鱼某至六年之久而未升三品。实欠盛典。 上可之。遂拜中训大夫。升集贤殿直提学兼世子左文学。公自入集贤殿。 上恩稠重。未忍遽离辇下。常恨归养之已晚。每叹曰。事君日长。事亲日短。会宣德元年丙午春。患腰下蹇湿。因病呈辞曰。愿就家乡浴温泉治病。 上传教政院曰。此人终必可用。待病差速启。公行至昌宁家作诗曰。谢病归来一室幽。荒凉草树古池头。若余岂避功名者。只为慈亲不远游。至咸安本第。题壁上曰。归来栖息地。环堵两三间。风雨弟兄话。晨昏父母颜。门听双涧水。楼对四苍山。只要君臣义。休官谅不难。即公之志也。赞成权公踶谓人曰。我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1L 页

国辞爵禄者只二人。许判尹周与鱼某也。公既辞归。父母俱存。诸弟无故。忠养滫瀡。日以娱悦亲心为事。旧有殖货契券。悉取焚之。未有一毫干于词讼。真清世一閒人。朝议惜其行谊。授金海都护府使。不起。四年而参判公捐馆。凡丧制一遵家礼。不作神佛之事。乡党敬服之。服阕七年夏。以知司谏院事徵之。亦不就。期欲终养慈亲。而不幸先卒。享年五十五。乃宣德十年乙卯也。葬于咸安安仁南麓。公娶昌宁成氏。宝文阁直提学思齐之女。生一男孝瞻。登己酉科。累进至崇禄大夫知中枢府事。追 赠公资宪大夫吏曹判书。兼艺文馆大提学世子左宾客。后以孙世谦议政勋。加 赠公崇政大夫议政府左赞成。窃惟自古说梦者多。如所谓槐安之贵。粱枕之荣。皆谵诞不足信。若夫陶侃之天门登入。都督八州。丁固之腹上生松。十八为公。亦不可谓无其验矣。虽然。此皆出于精诚所到。以致神明之感应。非一时偶然之故也。公孕河岳之灵。禀圭璧之精。赋压高唐。笔抽五花。铁砚荆围。声名文采。冥感于有司之宵寐。梦中得句。不知其甚个兆徵。及其榜眼擢名。丁宁符合。如神欬鬼儆。此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六 第 82H 页

非但一时人之惊听。抑亦千古所罕闻者。则于此可知其梦亦不为无徵也明矣。公历典文任。屡蒙能文之 天褒。其文章著述不朽者多。而世代浸久。皆逸不传。独其归乡诗数篇。深得唐人体调。咸之人至今家吟户诵。以作一乡之风雅。此足以徵公之文献。更何必多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