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x 页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行状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1H 页
八代祖副提学栗涧府君家状
府君讳仲贤。字遵圣。姓李氏。其先曰谒平。新罗始祖佐命功臣。高丽时有讳禹偁。封载宁君。故为今贯。自公三世以上居密阳。曾祖讳日善。司宰令。祖讳午。以进士见丽运讫。入咸安茅谷里。号茅隐。逮 本朝。屡徵不就。卒 赠参议。考讳介智。以父训明农不仕。卒 赠参判。母晋阳河氏。牧使敬履女。生四子。长讳孟贤。副提学观察使。次府君。次讳叔贤。次讳季贤。司议。伯氏副学公。经学文章擅一世。为临瀛大君外孙婿。 上赐第居京师。以两世不仕之义。不忍奉祠龛向京辇。遂传鬯于府君。府君之后。至今为承祀之宗。府君以正统己巳。生于茅谷里第。幼。神彩精粹。气量弘远。寡言笑。不喜游放。自始受读。不离亲侧。孜孜诵读。终日不懈。至十四五岁。遍览经史。以四子洛闽为性理之本。马韩欧苏为著述之径。效为大对。顷刻数千言立就。佔毕金先生见伯氏公。许以金昆玉友。府君不以科业自期。笃于养亲。非亲命不应举。壬辰中生员进士。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1L 页
丙申擢文科。名卿贵介。咸贺得人。明年例除国子官。时经筵诸臣。以公之文学可置经筵。荐为注书。府君新从草野来。入侍筵末。应对如常。 上甚奇爱之。日。 下手札赐宴经筵官于广延亭。府君亦与焉。记其事以藏于家。其略曰。 殿下天纵圣。能日亲经学。存亡之几。治乱之要。咨询讲答于纲目一部中。而乃酬此劳。宣以仙酝。昭以 宸翰。今是书也。岂特如庆历时汗漫飞白赐比也哉云云。前此月山大君望远亭成。 上亲制诗八章。令群臣赓和。府君亦赓之。后以正言移副修撰。寻移成均司成。课业馆生如家塾。馆中皆师事之。后又移修撰兼知制教。馆阁文字。皆就质于府君。尝入侍筵席。讲大学中庸。以穷理正心为箴诫。 上嘉纳之。后除献纳。府君以勉君德救时弊数百言呈疏辞递。自是或除铨郎典翰台省。又以养亲除外则或辞不赴。赴则以文治大有声绩。府君与朴迂拙,金濯缨尝为同僚友善。有相赠诗文而皆佚不传。惟有赠两公二诗。丙午丁内艰。是年。宗侄校理公瑺登第。府君贻书勉学。丁未丁外艰。缞服不去于身。丧制一依朱文公家礼。戊申服阕。庚戌升通政。自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2H 页
是以三品清班。年除月迁。不可以指屈。以礼议选副提学。公以局量文华。际遇 晠时。庶几展布所蕴。灾异之警。戚里之倖。随事论列。极言无讳。而徒忤权近。不见采纳则辄呈辞告归。又因章乞递。未尝终始淹一职。其进退之正。操守之严。凛然有不可夺者。性好俭朴。尝入侍筵席。所着冠服垢弊。 上顾视曰。汝之寒俭如此乎。因赐新件。府君拜受赐。至今品带一件。为传家之宝。甲寅 成庙宾天。府君哭之如丧考妣。因曰。数十年经幄之间。密迩之诲。频繁之数。今无地可报。趍哭廞卫。即谢病还乡。更无意于仕进。乙卯燕山即位。又以经筵官有旨促召。累辞不获允。黾勉就职。后以谏官移兵参。极论权嬖之误国。而已知言不见用。尤决意勇退。连辞必递。其前后谏藁辞章。不可一二数。而世代浸远。今皆散佚无传。独此一疏尚在。其略曰。 殿下自嗣服以来。荐引贤能。委官任爵。左右而前后之者。无非所以补不逮而熙庶绩也。若效古先哲王陈鼓立木之戒。则在庭群僚。非无面争之人。而廷争之直。每归于汗漫之科。权嬖之佞。易入于密迩之听。此乃误国之几。病民之渐也。伏望 殿下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2L 页
察之于已然之迹。防之于将来之渐。亟加 宸聪。念哉戒哉。疏上。递职遂还乡。搆小堂于栗涧之上。日处其中。讨论经史。勉进生徒。莳花种竹。啸咏徜徉。若将有终身之志。丁巳忽补外宁海府。以前疏之忤于时也。府君蹜蹙就任。公事之外。辄杜门谢病。日著书以自娱。时人无不称叹。戊午秋史狱起。李克墩,柳子光等畜憾伺衅。乘时构煽一时名人善类。相继诛窜。金佔毕以吊义帝文事剖棺。金濯缨被极刑。金寒暄,郑一蠹,朴迂拙皆窜配。时有都承旨慎守谨者。即燕山妻兄也。以府君尝在言官。时与金濯缨为僚好。且与金司谏系行等迭直同僚。极论内嬖之姿横。故必欲乘几捏陷。潜与卢思慎,韩致亨等谋曰。前日治狱之时。不能尽除祸根。必有他日之患。请再鞠。公虽时在外郡。祸机叵测。侄校理公瑺书报此槩。府君莞尔而答曰。自古忠言直论之士。终以忠直见售。不以横枉为累。何足为虑哉。会有极言伸其枉者。事遂寝。府君闻之。拍案一叫。恨不与诸贤并籍。因口呼一绝曰。一死非难事。偷生反是羞。伶俜独立世。西望泪长流。侪友闻之。皆心许之曰。观此一诗。可知其视鼎镬如平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3H 页
地耳。宁在东海隅。尚弓马小文艺。为选邑中秀子弟。课朔讲学。数年之间。彬彬多文士。官廨之凋弊者。不劳民力。次第改观。如政堂,乡厅,海晏楼,河清亭。皆公之所缮也。会岁俭。公出月俸。每月朔赈济饥户。一境之内。无丐散之民。行乡饮礼。设养老宴。使僻乡下邑之人。始知贵年敬长升降揖让之节矣。及其解归。行李萧然。只衣簏书箱而已。邑之老少男妇。各赍鱼鲜酒醴。泣饯于路次。如失其父母。自是归卧栗川之上。杜门看书。世味日薄。然伤时忧国之恋。自不能已。中庙丙寅。襄阳有事。 朝之议者。以府君才局可任难事。特除是邑。府君承命反复。乃语于家人曰。吾今老且病。谢绝世路。若除邑于无事之日则虽以病辞。于义无害。而辞之于有事之日。殊非人臣报国之道也。遂即赴任。始襄民咻咻相告曰。侯来必先施威棱。民不能自安。及公至。不动声色。不烦刑狱。旬月之内。一境晏然。臬司以绩闻于 朝。升资嘉善云。戊辰。以疾终于衙馆。享年六十。自 上特下嗟惜之教。令道臣厚遗丧葬之需。返葬于咸安仁谷祖墓下。远近生徒与守宰之会葬者近千人。府君娶扶馀白氏。别侍卫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3L 页
启芬女。有贤德载州志。卒。合窆于府君之墓。生二男二女。男长曰玸。忠顺卫。次曰珷。 中庙朝原从功臣有勋录。女黄协,鱼应辰。玸有子景裕。 赠判决事。以其子大亨壬辰殉节。 赠判决之追也。珷有子景成。县监。南冥先生称养志之孝。妻李氏亦至孝。有井中生鳆之异。载家乘。景成有四子。曰㴐。掌乐院主簿。曰瀷。右尹。曰净。逸执义牧使。龙蛇之乱。从鹤峰金先生倡义树功。曰潚。郡守。亦倡义树功。子孙之世笃忠孝。皆府君之遗谟也。府君天性纯孝。自在龆龄。不违亲志。非亲命不应举。志体之顺迪。滫瀡之忠养。靡不用其极。及丁两忧。尽礼终祥。性又刚介。不肯苟循。自始释褐。入侍 殿中。以敢言直谏见忤权倖。而不悔也。又其十年经幄。 睿眷隆深。而每以尸素为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如其言不见施则辄色举勇退。不拘恋迟留。退休林泉。经史以自适。及在补外。又当祸机之叵测。而处危如常。不几微显于色。如府君。可谓夷险一节。慎始克终也。呜呼伟哉。许文贞公琛撰碣铭曰。性质温良。处事无竞。家称仁孝。朝允忠正。寒冈郑先生撰邑乘曰。以德量文华。历践华贯。未尝以贵加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4H 页
于人。日入郡廨。路遇一贱夫带单僮跨马横走。前导呵不得。欲执而下之。公令止之。才行数十武。僮有惊呼声。急往救之。已无及矣。乡人闻之。服其前知。公徐曰。僻乡贱夫。焉知朝章。吾以是偶然不问耳。又曰。公平生好俭朴。乘马缕膺弊绝。丘史采葛补缀。其不留意于章服有如此。竹牖吴公撰公之曾孙判决公行状。其世系说略曰。公有德量文华。官至长玉署。此足为万世之惇史。而独其年代浸远。文献之徵于后世者无几。只家状事实与诗文略于篇而已。岂非后孙之慨然兴感者邪。遂掇拾编次如右。以备泰山之一芒云尔。
从五代祖清州牧使茅村府君家状
府君讳净。字汝涵。姓李氏。其先月城人。新罗开国佐命元臣谒平为鼻祖。至高丽有讳禹偁。以门下侍中补祚功臣食采于载宁。始移籍焉。入 本朝有讳午。以进士见丽鼎移。自密州遁隐于咸安之茅谷。圃隐郑先生曰。吾党失一贤士。门前有紫薇花故事。语载寒冈所撰咸州志。是生讳介智。 赠参判。是生讳仲贤。文科副提学官至兵曹参知。当燕山戊午祸。以名节称。于府君为曾祖也。祖讳珷。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4L 页
靖国原从功臣。考讳景成。县监 赠参判。南冥先生称养志之孝。妣骊州李氏。郡守鹤女。亦事姑尽孝。并载郡志。以 皇明辛丑。生府君于咸安茅谷里第。明敏有器量。非凡儿相。早以文词擅。屡解不利于省试。遂弃之。抠衣于南冥曹先生之门。得闻君子正大之论。以为立身行己之方。而其于天人性命之要。无不得其真诀。尝酷喜班,马书。为文章。欲效其雄健。至是始捐旧习。沉潜于洛建之学。常爱朱子诗所谓论性固当惟说理。谈空求理谅非诚。性外初非更有心。只于理内别虚灵。虚灵妙用由斯出。故主吾身统性情之句。俯读仰思。其于心性之工。妙契而深透者有如是。是故。曹先生甚器重之。崔守愚永庆。尤以道义相契焉。当龙蛇之变。府君在智异山中。梦有一白头老人来言曰。不堪凄风乏骨寒。府君惕然惊悟曰。此必先墓有变。急往视之。提学公坟茔果为贼所掘。剖棺露体。府君伏地大哭。即具棺椁衣衾。改葬如初。人皆以为诚孝所感。有此冥应。时岛夷蔽海而至。岭南首刳于兵。民皆雉兔窜。咸安郡守柳崇仁弃城走。被执于晋营。以白衣守城门。于是府君慨然发愤。倡起义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5H 页
旅。散家赀。招集流民六百馀人。设机捕贼。屡立奇功。而尚恨兵小粮乏。不能远图。遂呈檄于招谕使鹤峰金先生曰。 国家自受贼以来。列郡望风溃散。无一人御锋。皆入山林。与雉兔无异。悼之不忍。乃敢无赖之愤。出于血气之偏。呜呼。 大驾播越。为其臣民者。岂敢畏贼遁迹。不殉 国家之乱乎。宜咸二郡。地势偏利。可用兵之处。凶徒尽陷之。丹晋二邑。平险兼全。仆敢自招兵之日。至于今。日夜执干戈。望北云而沾衿。其何益乎国事。只手徒呼。心自摧折。伏愿閤下敢借精兵二千粮米三百石。则饰奇兵。绝昆泗陆路。以视贼势之分悬。閤下据险守要。与水将李舜臣。以观其蚌鹬之势。两贼之头。不日而致也。仆谓向者龙湾之战。斩其前锋则其馀无下手也。奈何畏约观势。使贼自相纵横也哉云云。金先生夙饱府君令望。大加钦叹。特差本郡召募官。一郡欢然相应。至于数千之众。因报于招谕营曰。郡不可无守。军不可无将。请还崇仁主之。金先生回牒以奖之曰。义士冒入贼窟。一呼乡兵。能聚数千人。苟非忠义素感于人心。何以至此。终始激励。期剿凶徒。惟是之望。仍遣崇仁还郡。以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5L 页
听召募官节制。府君与崇仁共守城设奇兵。斩获甚多。一日往拜招谕使于矗石楼。李典籍鲁。自右峡而来。极称诸义士力战之状。金先生闻甚喜。欲巡阅各邑。李公及府君随其行。至三嘉。先生命府君还郡。命李公往宜宁山阴。收检私储。府君谓李公曰。吾二人皆后。公无带行之人。奈何。金先生曰。咸安收粟。不可全委于崇仁也。时镇海贼将踰大岘。昌原贼出没漆原。每犯岐湖。府君左右驰却之。俱不得犯境。是故。府君在军则一军晏然不敢动。府君不在则军皆佚。且崇仁每以大杖驱卒致怼。故府君在傍匡救。推赤置腹。群情愈益倚重。前后获胜。皆府君之功。而每于报牒。不以功自处。任之于崇仁。金先生闻甚敬重之。尝荐授司圃署别坐。后又荐为沙斤道察访。时 行在截远。号令不通。甄拔出陟。委之于招谕使。故以朴思齐为宜宁县监。吕大老为知礼县监。郑起龙为尚州判官。姜德龙为咸昌县监。郑仁弘为星州牧使。府君则特荐外台为邮丞。兼咸安义将。终成大捷。时论咸称取人公正。尝告金先生曰。咸晋之间。战骨㬥露成堆。不忍目击。请令诸镇收瘗。时夜将半。金先生方就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6H 页
寝。蹶然起坐曰。善言不可宿。即令具畚锸待朝举行。其为见重于先生。类皆如是。癸巳四月。金先生遘疠。易箦于晋营。权厝于头流山麓。时贼兵四炽。疠气弥天。人皆蹜蹜无生世心。而前后诊疾治丧。不变其平素者。惟府君及李公鲁,朴公惺,赵公宗道,吴公沄,郭公再祐,李公光岳,郭公䞭若尔人而已。府君当此板荡之时。举措得宜。平时行望。尤著于世。自外台升内台徵执义。而以军务剧辞不就。仍转丹城县监。丁酉为三嘉岳坚城将。有女贼投妖书。语涉不测。遂槛送于京师。肆诸市而锄其窝。 上嘉之。命升通政阶。拜清州牧使。疮残之馀。字抚尽心。使民聊生。而至于奉身之节。清俭自励。归橐萧然。只衣簏书箱而已。晚年移寓于晋西元塘里。移植故园红白两梅。扁其楣曰乡梅窝。又自号茅村。以不忘本也。性爱山水。亦尝结庐于岳阳之岌岩。取其泉石之胜也。时德川书院经贼燬。鞠为芜草。府君痛伤师门尸祝之无所。与一二同志协谋重刱之。其制一仍旧壮。与洞中耆旧修蓝田条约。而略加增损以明赏罚。邻境无不闻风观感。朝廷尤贤之。 除昌原都护府使。镇抚经乱军民。府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6L 页
君年既衰耗。无意从宦。而当国家艰难之辰。义不忍以衰辞。遂黾勉赴任。整顿民邑。踰年始解归。昌民遮道挥泣。咸怀借寇之愿。癸丑。考终于寓第。返葬于咸安大山里参判公墓后。士友莫不奔走悲呼。成斯文汝信祭公文略曰。 国是颠错。抗章以辨。 王用嘉奖。温言以勉。意者府君晚岁。北人用事于昏朝。如郑桐溪蕴,吴思湖长争辨被逐。未知府君亦尝论救此事而然欤。疏本无传。可恨也已。府君有二子。其长。壬辰之乱。没入日本。不知存亡。府君以是为平生之痛。其次而樟。有子焕。无嗣。取族子之翰为后。有二子皆幼。府君天禀英明。德性淳笃。孝友称于宗族。信义孚于乡党。倡义誓众则疮痍争奋。倚之若江淮保障。分忧州郡则疲癃徯苏。望之如寒后阳春。此莫非平日学问之力。夷险一规。用无不中节也。若举其大节而言之。则见宵寐而改妥先坟。孝感神明。起布衣而忘身殉国。忠贯日月。经劫烬而重新揭虔。义重师生而然也。所谓生三事一之义。府君实备之。则他何尚暇说哉。是故。寒冈郑先生尝宰本郡。修郡乘。以府君及朴篁岩齐仁,李篁谷称。推为三君子与同其役。而为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7H 页
文以奖之曰。朴仲思之隐德有操。李汝宣之宽厚长者。李汝涵之才行俱高。皆余所每见而每畏者也。东冈金先生曰。李汝涵忠义素著。大贤正论。千载之下。其孰能诬之哉。呜呼。府君之伟功茂德若是其卓然。则平生著述。必多传后之什。而儒林多故。本孙零替。举皆散佚无传。蠹鱼敝筴。只有诗文若干篇而已。岂非后生小子所共悲叹者乎。窃伏念吾门有宗匠南岳先生。不幸徙北迁南。居停于太不远之地。欲求传信之笔。微先生而谁欤。遂仰确于族祖台亨氏。谨蒐辑其残篇。次叙行业官阀如右。茧足渡河。请状于馆外。伏愿大父先生不以贱言为准。特以鼎吕之笔。删繁取要。阐发幽潜。以备其不朽。则全宗之幸。孰大于是哉。谨涕泣以陈。从五代孙命培谨书。
家世行录略
我鼻祖讳谒平。当新罗受命之初。神降于鸡林之瓢岩。为开国元臣。子孙仍贯月城。至苏判居明。始见族姓书。苏判者罗宗戚贵显也。是生金现兵部令。是生金书。当敬顺王时。以三重功臣封鸡林君。后数世至禹偁。以高丽补祚功臣门下侍中。封载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7L 页
宁君。月城载宁之分贯始此。其后元英工部尚书,根仁令同正小凤补祚功臣上将军,日善司宰令以上。居密阳治西中山召音里。墓在其上。子孙至今守护焉。司宰令有四子。长曰申。字伸之。受业于圃隐郑先生。博学力行。尤笃于孝友。亲丧葬祭之需。不烦一毫于诸弟。庐墓啜粥以终三年。筑室于召音墓下清溪之上。自号溪隐。每朔望。上墓哀省。会诸弟于堂中。暂不相离。时人称其堂曰孝友堂。恭悯时。以孝廉荐为司宪府内史。恭让时为司宪府持平。与金阳震等论赵浚,郑道传,南訚,南在,尹绍宗,赵璞等罪。遂流浚远地。又与姜淮伯,郑熙等交章请诛浚。并劾吴思忠。及圃隐遇祸。公流远地以卒。事见东史。我 太宗大王嘉其行义。特命旌闾。后入密州五贤。仲曰戌。司正。叔曰丑。生员。季曰午。进士 赠参议。号茅隐。于我为十世祖也。
茅隐公当丽末。尝从游于圃隐之门。登上庠。圃隐劝以出仕。公曰。时不然也。因自密州遁隐于咸安之茅谷。终不出世。圃隐曰。吾党失一贤士矣。门前有紫薇花。寓殷岫采薇之义。栗里蔷薇之趣。与晚隐洪公载,典书赵公悦。悲歌啸咏。以泻其怀。尝有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8H 页
诗曰。幽篁园里数丛花。润色山村寂寞家。入室更看樽有酒。宦情从此薄于纱。又曰。乔木如存可假花。王春惟到暮山家。悲歌哀咏相随地。耻向长安再着纱。后寒冈郑先生撰州志。采入紫薇故事。因称之曰。此花与李氏同盛衰。卒 赠参议。士林俎豆于三嘉云衢书院。墓在咸安仁谷。夫人南氏。典书彦毅之女。双封。
九世祖 赠参判讳介智。继志不仕。明农好学。性温柔真醇。喜怒不形。以诗礼治家。及诸子贵显。南方奉使者。皆称觞献寿。闾巷填溢。人皆以为荣。永乐乙未生。成化丁未卒。享年七十三。右相许琛铭其墓。具言其事。贞夫人晋阳河氏。星州牧使敬履之女。开城府尹姜寿明之外孙女也。温毅静默。闺门严肃。教子有法度。一日。苍头自京至。报长男孟贤登第第二名。夫人颜色不变。徐谓曰。吾子当居魁。必误传也。翌日苍头继至。曰登甲科。夫人始笑曰。吾子岂居副乎。其有得于梦寐而自信如此云。盖于天顺庚辰试制之日。与崔自滨同等。考官以未定甲乙俱启。 上命进二人于前。亲问汉高祖,光武优劣。长男公辨对如流。 上深加嘉奖。遂置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8L 页
第一。故有魁副之互传。夫人既老。门亲问起居则答曰。安则安矣。但未闻读书声。盖不悦于儿孙之惰怠而有是叹云。语俱载郑文穆所撰咸州志。墓在郡西法守山西麓。双封。有四男。伯仲俱副提学。叔早卒。季荫司议。
八世祖副提学讳仲贤。生长诗礼之家。早以德量文华知名中外。成化壬辰。生员进士。丙申文科。其官阀行业。配位幽宅。见上家状中。
七世祖靖国原从功臣讳珷。禀质魁伟。智勇超迈。当 中庙改玉之日。选入内禁卫。立原从一等勋。 上特赐录券以褒之。 传旨略曰。顷者国运中否。 庙社将隳。予以寡德。叨居大位。幸赖同德之臣协赞推戴。咸有原从之功。予实嘉之。其敢忘哉。当示褒赏之典。以坚终始之盟云云。下吏曹颁赏。府君以一等勋加资。子孙承荫。宥及后世。伯氏讳玸。移居金官地。传鬯于府君。府君之孙。至今为承祀之宗焉。令人郑氏。郡守诠之女。奉姑诚笃。门仪有范。子县监公尝为养就仕。令人曰。人生有定命。何可妄意于分外。况从仕则子劳母逸。退休则子逸母安。何用官爵为。县监公遂止不行。凡训子孙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9H 页
类如此。享年九十一。事在郑文穆公所撰咸州志。墓在山翼壮元峰之南。双封。
六世祖县监讳景成。字得之。五岁遭父丧。人或劝肉则伏而不起。及长。奉母尽诚。暂不离侧。南冥曹先生过公必宿。劝之以为养出仕。公曰。老母在堂。不忍远离。先生许之曰。其养志者乎。退溪先生自宜春路过茅谷。访吴宜宁硕福。闻公至孝。亟枉致存。遂与数晨夕从游。先生赋吴宜宁竹斋诗一绝。公步其韵。先生甚嘉之。以孝荐授庇仁县监。以孝理治民。大有声绩。遭母丧。葬祭致诚。乡党称之。卒 赠参判。贞夫人骊兴李氏。郡守鹤之女。奉姑至诚。甘旨必具。一日脍鳆鱼以进。姑氏欲分与之。令人曰。平生不食鳆鱼。临殁叹曰。吾事姑无欺。惟不食鳆鱼一事。未免于欺。虽以珍味不敢共食。于心终有未安。姑闻之泣曰。然则不食鳆鱼。为养我也。语具载咸州志。俞政丞拓基。亦为郡守鹤之外后裔。以有姨戚之谊。熟知此迹。尝为岭伯。巡路设白场于晋阳。而悬题曰。平生不食鳆鱼。解题问于咸安载李氏。至今喧传为野稗。墓在山翼考墓下。有四男。长掌乐院主簿。次 赠右尹。次逸执义号茅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69L 页
村。次郡守号葛村。
五世祖乐院主簿讳㴐。字汝浩。天姿英发。自始受读。一闻辄记。二十。已成硕儒。为亲赴公车。屡屈不得售。亲殁后。遂决意废举业。留心于经史子集。昼劬夜赜。令闻四著。特 除掌乐院主簿。亦异数也而终无进取之意。固守东冈。若将有终身之志。时郑仁弘蔚有声名。公历路暂访。试叩言动。已知其不祥之人。遂即辞归。马上题品曰。元规当日事。谁识在几微。或恐游尘污。西风举扇挥。归示诸弟曰。秘之秘之。仍戒之曰。不图冥翁门下有此人。汝辈慎勿为风声所趍。是故。仲氏茅村公出入同门。曾无一字连累。季氏葛村公为陜川郡守。与弘大忤。弃官而归。尝语仲氏公曰。所贵乎人者。孝悌而已。文章馀事耳。何足全懋哉。是故。埙篪唱和之什。颇有鸣世之作。而不喜收拾巾衍。且况享年未寿。仍值兵燹。搬寓殊峡。尽为遗佚。而第其春帖诗有曰。衡机迭运禅。属此三阳臻。有物皆生意。无人不乐辰。以春岁为首。于学日宜新。寄语诸昆季。床书愿共亲。其在生朝。讽示诸弟曰。人家四昆季。非不盛其门。所贵在成就。多小何足论。八龙与三凤。以才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0H 页
不以蘩。我非白眉者。那拟五马昆。愿言诸弟辈。吹篪以补埙。添修凤楼废。永保鸰原恩。念我诸雁序。近蹑曾考跟。追惟当日事。盛德不敢谖。联璧金闺邃。掌纶玉署尊。有时鸣朝凤。忠戆一世掀。伯兮家辇毂。仲兮守田园。联芳季补荫。奈叔抱幽冤。田荆花欲悴。谢草梦长烦。连枝共休戚。出于孝为源。以此为至乐。绵绵贻厥孙。为孙于是祖。敢不天显敦。愿言相惕励。无忝旧德惇。当此劬劳日。风树倍伤魂。聊述数句语。为我诸弟言。其声调之清爽。托意之纯真。实非寻常诗家吟弄。往往有濂洛体裁。故当时硕德巨匠。无不让之以真儒口气。而愈韬晦自少。不喜与人夸毗。又不欲标榜其门楣以号自处。然时人称之以薇村居士。恭人全州崔氏。参奉潭之女。承袭闺范。克配其德。墓在山翼祖墓之右。双封。
高王父承仕郎府君讳而柏。字干甫。早孤伶仃。受学于仲父茅村公。妙年令望。咸称踏实君子。又工于程文。大小科藉。如将拾芥。巧值龙蛇之乱。从季父陜川公。避乱侨寓于碧溪崇山等地。乱靖后始还旧庄。而流离波荡之中。犹能不移其所守。研究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0L 页
经史。矜式闾里。菀有时誉。至有直指之荐剡。而固守嵌岩。只以一郎衔以终其年。人皆惜之。 靖陵戊辰生。 穆陵庚辰卒。晚默堂李公景茂祭公文曰。世有闻人。不替相因。以及公身。坛宇休休。符彩酋酋。色映交游。莫敢侮咈。虚怀委曲。文藻古宅。竟岁康乐。配晋阳姜氏。承旨世倬女。墓在山翼考墓右。双封。
曾王父德翁府君讳炯。字子晦。孝友根天。生事死葬。诚礼两尽。早业功令。才华出等。屡占解额。不利于省试。遂谢绝名途。从吾所好。手书乐志论揭付壁上。葺治园林。栽花养竹。徘徊陇陌。课检农桑。每当四时佳节。盛备酒馔。招邀朋旧。且咏且觞。陶泻性灵。又或以只驴单僮搜山访海。富奚囊以归。风仪落落。德性充然。以其所居村后有饱德山。自号曰德翁。有人以诗讽之曰。饱德山前有德翁。如何堙没老山中。身似西天无量佛。一生只做度人风。公答之曰。饱德山前无德翁。看山岂不愧心中。欲学山名山必怒。不如无语坐春风。其韵岸之骚旷如此。尝赋秋怀曰。诛茅仍补屋。编竹又成扉。黍席秋禽集。蔬园画蝶飞。蓠花方杰杰。汀树远依依。步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1H 页
砌虫鸣屐。凭栏月上衣。青箱翻古纸。绿绮理新徽。山海音俱断。知交日渐稀。徒长林下啸。顿息汉阴机。种树方谋活。采芝可疗饥。提壶酌贤圣。引铫煎鎗旂。屋后千年桧。门前百日薇。莺花梦已断。凫藻家方肥。穑事关心算。诗愁减带围。交人辨邪正。临事察几微。自谅心无怍。何嫌众有讥。功名乖凿枘。世路昧脂韦。尚畏圭棱露。终求烂熳归。朝闻夕堪死。今是昨还非。剪去荆蓁莽。培来芷蕙菲。宜思先德阐。常恐后承违。园有禽鱼乐。门无驷马騑。书楼舞蝙蝠。缃匣走蛜蝛。溪光通陌淡。岚翠缭轩霏。枫赤山逾艳。柹红洞亦馡。秋光如此好。人事奈多唏。平生不喜作诗。有作辄弃。是以。篇什之传无多。府君生于 靖陵乙未。卒于 穆陵壬午。晚默堂李公景茂祭公文曰。学识益明。操守弥笃。杖信树交。明恕接物。文名早世。立扬无难。穷通有数。得失宁论。配晋阳郑氏。参议承亨女。墓在山翼祖墓间。合封。
先大父志真斋府君讳梦钟。字帝赉。早袭庭训。笃于孝友。晚弃程业。诗礼治家。尝曰。文章虽好。过役于此则易爽其天心。馀事业文。笃志真实。扁其所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1L 页
居之堂曰志真。手题一绝于壁上曰。世事多歧伪与真。何心趍伪不求真。苟以伪真评善恶。善人多在守其真。家本富饶。轻财好施。往往有脱骖付麦之义。奉祭馈宾之节。极称其仪物。无毫芥吝啬之态。是故。晚年裘业殆至耗损。而不以是为心。时有骚朋至。辄具济胜之需。徘徊竹林。啸咏自适。如所谓高山流水得知音。长物随身只一琴。宁谋北海长留酒。不愿陶朱远致金者是也。尝读白香山燕子诗。叹燕子之不学反哺乌。步其韵以赋之曰。燕子与乌鸟。俱不辨雄雌。苟无雌与雄。何能产尔儿。燕子巢梁上。养儿日孜孜。儿长四散去。更无见母期。乌鸟栖树末。馈儿不知疲。儿长不离侧。反哺其母饥。同是一微物。天心何瘠肥。形性各肖母。尔看尔毛衣。气类元相殊。不可栖一枝。凡禽亦有种。莫视等閒飞。善恶皆人戒。见尔良心归。尝在洛中。见池塘莲花盛发。登楼赋兴曰。残阳收暑上楼消。起捲缃帘晚兴挑。点水青苔钱万叶。满塘红藕玉千条。秋生江国鹍徽动。日暮长亭雁字遥。白露苍葭无限意。怀人不寐到明朝。挽晚默堂李公诗曰。祖有忘川师畏翁。古家风韵即吾公。经工自得渊源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2H 页
里。庭训相承孝友中。妙岁声名嵬发解。一生寻数牖颛蒙。人间七十犹云寿。堪痛吾乡硕士空。公笃于本分。不以声诗自诩。而往往发为口气。无非掷地金声。是故。当时善流之从游者。无不推之以南州高士。万历乙卯生。 明陵壬申卒。配光州卢氏。世厚女。奉君子无违德。墓在山翼木果洞。合祔。
先府君讳载宗。字述卿。年甫六七岁。已承父母志无违。母夫人尝有疾。虽群儿闹戏于门外。初不顾眄。终日在侧。涕泣以进食饮。见者抚背称叹。及长。忠养志体。温净甘旨之供。小无阙焉。及遭艰忧。易戚之节。前后两至。奉先诚笃。不以昵远而驳其奠需。至于先茔奠献之节。支孙之看事者虽众。必亲检其勤慢以为岁常。见人婚葬失时。则忧之若己当。虽金谷匮乏之中。出力以济之。是故。宗族知交。无不悦服焉。早业公车。屡屈省围。仍自啧啧曰。名利外物也。不可以外物伤吾本志。遂沉潜于论孟之书。风咏乎杜陆之诗。婆娑林壑。闇然自修。如所谓荣利如云幻狗衣。世人何事妄生睎。林居自有无穷乐。一案诗书罨竹扉者是也。族大父恒斋先生之宰宜春也。葛庵先生之付处晋阳也。深嘉德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2L 页
义。面撕书奖屡屡焉。 长陵丙子生。 明陵癸巳卒。夫人夏山成氏。昌遇之女。直提学思齐之后。贞雅有俭德。不坠世传之闺则。有不肖孤四男。长曰命培。次曰永培。次曰义培。次曰顺培。墓在山翼考墓下。合祔。
主簿先祖有弟曰净。遗逸柏府执义。世所称茅村先生是也。其行业与官阀。见上家状中。曰潚郡守。郡守公倜傥有气节。龙蛇之变。倡义旅屡立奇勋。鹤峰金文忠公忘忧郭忠翼公大加褒奖。荐为陜川郡守。时仁弘遥执朝权。凌压地主。公肮脏焉。不受其节制。仍与仁弘忤。弃官归乡。更不出脚于昏朝(语载燃藜记述)晚年卜居于安仁之葛田洞。扁其斋曰葛村精舍。逍遥于凤鸣四仙之间以寓逸趣。旁近士友。无不景仰其清风。生于万历庚戌。卒于乙卯。墓在仁谷先墓下。
副学先祖之兄副学公讳孟贤。字师圣。景泰丙子生员。己卯 殿讲。通易学启蒙。庚辰魁春场。即授成均注簿。时公尚未娶。 上甚奇爱之。问宗室女有可与为婚者。近宗无可者。独咸宁大君外孙女当婚。但今年非吉年。留待明年。迁殿中。差书状赴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3H 页
京。踰年还始娶。即右议政坡平府院君尹坤之曾孙。同中枢三山之孙。副正坞之女。遂 赐第居京师。成化丙戌。又擢拔英试。屡迁铨郎典翰应教直提学。升副提学。累 朝经幄。 睿眷深纡。荐除海伯罗牧。以治最录清白吏。府君兄弟。以经学文章擅一世。佔毕斋金先生。许以金昆玉友。平生著述必多有不朽之作。而皆佚于兵燹。只有次金太仆湜西门岭韵一律。曰。西岭嵯峨斗插天。登临有路可夤缘。还疑汗漫凌霄汉。直欲遨游挟羽仙。地近蓬瀛閒日月。天连沧海渺云烟。登高作赋知谁最。使节高吟思涌泉。正统丙辰生。成化丁未卒。墓在杨州瓦孔里金台山。有七男。长曰瑺。成化癸卯生员。丙午文科。官至校理。(沔川派。)曰玮。荫别提。(仁川派。)曰琜。县监。(杨州派。)曰𤤹。县监。曰瑽。判官。(晋州派。)曰瑷。县令。(宁海派。)曰玖。进士。(原州派。)县令公少从仲父提学公宰宁海。因娶邑中大姓真城白氏而家焉。是生殷辅。荫补副司直。是生涵。再登第官至宜宁县监。号云岳。海邦文学。自公始擅。是生四子。曰时清进士。曰时亨宣教郎。曰时明斋郎。号石溪。曰时成护军。石溪公倜傥有奇节。万历壬子生员。崇祯丙子后更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3L 页
不出世。取地名。移隐于安东府西大明洞。笃行力学。荐授 康陵参奉不就。世称大明处士。有七男。长曰尚逸。二十三。登上庠。以倡义斥邪论。见锢黄签。晚授 长陵参奉不就。号静默斋。次曰徽逸。以学行特徵。授 庆基殿参奉不就。世所称存斋先生是也。次曰玄逸。以山林重望。屡徵至大冢宰。不幸际遇靡终。世所称葛庵先生是也。次曰嵩逸。亦以学行荐授洗马。官至宜宁县监。世所称恒斋先生是也。次曰靖逸。次曰隆逸。号平斋。次曰云逸。葛庵之第三子曰栽。的承家庭真诀。以行义文章继为儒宗。特除掌乐院主簿不就。世所称密庵先生是也。平斋之第三子曰槾。又以笃行君子徵 永禧殿参奉不就。 上特题殿柱曰。墨洞处士李某。以寓愿见之心。世所称顾斋先生是也。
副学公之季弟司议公讳季贤。德性纯粹。孝友笃至。为一代士林之所推许。早登司马。荐授掌隶院司议。叔氏讳尚贤罹冤狱。公劝兄逃避。以身代之。竟陨狱中。乡邦无不激励叹服焉。有四子。曰玣。曰琛。曰琮。曰琠。字可沽。九岁失怙。服丧如成人。平生抱至痛。不治产业。不出乡邑。闻有幽阒处则辄移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4H 页
家。研经究史。教诲子侄。远近士子。闻风来学者亦多。晚居大山祖墓下。乡人称大山处士。任龙潭撰咸州志序。有曰州之寓族之良者。朴承旨汉柱。李处士琠。即其尤也。周慎斋次公书堂韵。有曰青山绕舍水循除。书院端如白鹿庐。为道诸生须着力。功崇只在惜居诸。赵涧松所撰三纲九绝诗。公居其一。有曰痛亲非命抱哀伤。闭户终身不践乡。追养每思如在敬。想公心事可沾裳。玣有子喜弼。号茅斋。中隆庆司马。尝为昌原儒学教授。郑文穆公咸州志有曰。年七岁丧母。人劝鱼肉则辄垂涕曰。兄不食吾乃食。恐染腥秽。佩匙终丧。后遭父丧。与兄喜连庐墓三年。琛有子喜成。字汝诚。号陶庵。赵涧松传信录有曰。公业文种学。或贯三场。累举不中。乡论惜之。寒冈郑先生论咸州人物。许公有明敏之才云尔。先世家学渊源之随处胚胎。一门阀阅之煊赫有如此。岂不伟哉。
 粤惟吾家家学。始阐于提学公兄弟。菀然为东国联璧。而派分支别。散居各处。虽不以宦族名于世。儒贤辈出。鸿硕相望。称以峤南华阀阅则亦无愧焉。夫官方之最高者逸爵。而伯派则葛
茅溪先生文集卷之五 第 74L 页
庵先生。以柏府持平。累徵至大冢宰。仲派则吾从五代祖茅村先生。以柏府执义。屡迁至牧使。虽其位望悬殊。是为一门之二南台。荫仕之掌乐院主簿。称以卧仙。清峻为筮仕之越阶。而伯派则密庵先生。以遗逸膺是选。仲派则吾五代祖薇村公。亦以才行膺是选。是为一门之二卧仙也。较诸他占科第腾贵显。岂不清且高欤。此莫非伯仲两提学先祖之蕴抱学术。不能尽骞于当时。以食报于来仍者也。自馀各派之官阀行业。又何能一一枚记哉。呜呼。人家祖先有潜光懿迹。而为其后承者。气运凋残。学识蔑劣。则不惟不阐扬先徽。终至昧昧其世烈。人或有问而不能对。是岂不惕然知惧者邪。因窃伏念家先文迹。前既荡佚于兵火。后又荐灾于郁攸。断烂残篇。存者无几则尤恐其愈往愈无徵。乃敢掇拾家庭睹闻。并录其婚宦生卒阳居幽宅。以为家世古迹。虽其文拙辞芜。不能形容其万一。犹使后生小子开卷辄记。顾躬思祖。克绍家声。无忝其所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