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x 页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诗
  
挽李密庵(栽)
大老家庭贤子弟。斯文属望与年高。稻粱茶饭谁知贵。金石声歌即是豪。众理会心泉放海。一官迢级鹤鸣皋。惊嗟前辈凋零尽。今世何人觉后曹。
挽洪处士国宝(大龟)
一转收回英锐气。温纯仪度若天成。幽怀早向名场懒。邃学尤于易义精。世德灵承乡党服。斯文得与士心倾。六旬岁月终圭窦。在子何关衋众情。
挽安进士吉甫(日履)
当年义气振儒林。绝塞风霜不入心。忠信推来宜有施。伤心虚老凤山阴。
拙性常为广度容。几多规警发昏憃。从今伟语承无地。谩托心期胤友恭。
挽丁勉叟(惟慎)
天池六月夙抟扶。风翮前头万里衢。关北谣应河虎渡。峤南荣暂锦衣趋。方看紫海宣 王化。忍说商山冷客厨。柩过家前未出哭。至今悲恨泪盈须。
次丁进士玄成韵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4L 页
世态如棋随手更。中心相应是同声。江云渭树几年隔。华烛芳樽今日情。大陌风尘无梦到。广庭霜月入怀明。无端忧患败人意。别路春愁草唤生。
次尹文伯(烇)院中儒生会讲后韵
儒言儒行做真儒。讲讨精明古学模。周后序庠空茂草。唐时词彩费工夫。惟君诱掖兴群士。是邑弦歌庶永图。老我闻来增惓惓。须将诚笃勖生徒。
挽李处士(琓)
曾逢玉川子。语及南中士。此老少许可。所誉有所试。举公屈上指。斯言岂无以。仰惟潜隐德。未易窥涯涘。庸言与庸行。只循平平地。皆从实心推。纤毫无假伪。发之为文辞。典赡而纯粹。科第可拾取。奈何时命否。八十二光阴。萧条荜蓬里。湖忧先祖后。莫尚公昆季。虚直早弃世。而公竟穷悴。苍苍高莫问。谁能诘此理。在公亦何损。坦坦安素履。顾余愚鲁姿。偏承眷爱意。丁未少子亡。仁寿大耋至。手书惜其死。蔼蔼辞满纸。拜承经年后。奉读泪盈眦。病懒诚又浅。百未效一二。追思多悔尤。矧今人事异。温温好风味。九原嗟永秘。言终意无极。此恨何时已。
挽李君直(槾)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5H 页
亹亹东坡老。斯文属望尊。身游诗礼地。学究圣贤门。在涧娱图籍。式闾接盖轓。皋音登 象魏。野性守丘园。 圣眷纡衡泌。老星晦瑞垣。横经悲问业。擿埴衋无援。广度容疏拙。多闻发蔽昏。癃残犹寄世。康健遽还原。永隔鸾停表。难闻兰臭言。荆花惊又落。寝泪更添痕。
挽郑洛瑞(游莲)
嗟哉郑洛瑞。去作泉台客。君龄才五十。前路尚不窄。赋命岂其短。痘神也甚恶。忆君丱角年。手折玉莲萼。名声藉一代。鸿逵万里廓。药老旧家业。庶几看兴复。中身虽屯滞。朋从不寥寂。懿欤百行源。惟孝立人极。家庭无间言。亲知所信服。不匮天永锡。振振盈庭玉。庆福方川至。浮世遽风烛。惟我联戚属。居又一水隔。三歌从学字。情好愈自笃。温温好风味。何处更相觌。回首过从地。荒凉泪盈目。衰病违临穴。芜词少舒臆。
挽高天行(师健)
志洁身恭蹈善行。夙龄文彩映骚坛。累冠发解囊探物。辄屈春曹鰋上竿。分外浮名都付命。膝下荣侍亦欢颜。伤心良友今沦谢。他日那堪过蚁峦。
挽尹君(德勋)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5L 页
山南运气衰。耳边无好事。吾乡又不幸。死了端良士。天降若有意。夺去曷又亟。惟君生质美。所蓄非一技。世人尚文辞。而不究经义。厥或治经业。诵说只口耳。吾尝睹君文。广博无涯涘。反覆趋理趣。雅纯摆俗累。亦曾叩经旨。往往门墙迩。所讲非空言。受用看践履。后生真可畏。窃为乡党喜。常思策疲钝。劘切去吝鄙。抱璞固付命。二竖胡作祟。亲知共惜悲。老我心独异。黄泉有所知。吾儿傥依倚。
丙辰二月在兴国寺(数年前寓此。朝起开窗。吟得一句而未成篇。今来适大雾。所见尤快于前。玆以足成。)
万壑烟沉疑海兴。千岩日照动星文。须臾变化快心目。妙处难容着见闻。
长郊细雨
非云非雾又非烟。暗暗霏霏万顷田。霢霂优沾新达麦。野农争祝两歧年。
远岫归云
乾坤交感夕同云。众岳阴阴气象昏。微雨夜过风更急。东飞南走乱纷纷。
妒花狂风
春还消息到山中。山上杜鹃先发红。捲地狂风吹落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6H 页
尽。向来荣艳片时空。
江岸松林
江头葱郁万株松。隐隐峨峨若众峰。不学青山秋后变。苍然一色阅三冬。
次寄郑成仲(之鏶○戊午)
向来多日住诸天。思欲逢君叙郁悁。春晚南洲无去雁。风轻东涧但驰烟。自怜衰瘁同枯木。深冀研穷若达泉。虚奖非关实地事。懒夫宁复有真诠。
投閒宜分偃幽扃。无得于中岂外形。混混流行惭逝水。岩岩竖立愧环屏。尘奁久懒磨昏镜。昼日谁云见沫星。君子一言为不智。还疑实德未纯馨。
流行实理见凉暄。架级依依若陛轩。高远先从卑处得。渊微须向说时温。中和界里知交养。善利关头辨别源。虚假从来非己有。徒言深畏大人门。
石假山斲成九峰。衣以苍苔。戏成。
斲成山岳衣苍苔。俄顷青峦簇簇开。疑是九疑山一面。随风漂转忽移来。
病中偶吟
心本无形象。操存在勿忘。閒思须放退。正念必滋长。端肃衣冠整。奔驰嗜欲亡。且当涵义理。毋恃敬单方。
雨中偶吟
春雨霏微暗远浦。江山寂历画图中。村烟一带从风起。始觉天机动不穷。
阶下种小梅。已累年而不见花。昨夕借栽古查一根。结花已蓓蕾矣。吟成一绝。
种得阶前小树梅。三年不见一葩开。如今始赏枝珠缀。深喜西邻借我栽。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6L 页
古查梅结花已久。小梅亦结一萼。而至三月不发。
时俗流从易变化。无情植物亦随时。看他红杏花争发。梅萼含珠吐尚迟。
挽尹文伯
常爱吾文伯。真醇有古风。诗书自素业。心事照高穹。璧水名曾播。鳣堂望更隆。居然乘化去。谁复起群蒙。
郑生瑬挽歌(乙卯)
我年十八二十时。获侍君先曾大父。堂宇轩敞临广野。子姓成行满庭户。君家胤胄本蝉联。相公深仁德施普。天神保佑无穷期。永锡尔类踵前武。悠悠世事真难料。嗟君弱岁失所怙。煢煢孤苦人谓何。燀赫门户惧草莽。懿君端悫异凡姿。能自克家家有主。礿祀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7H 页
蒸尝礼不愆。门墙无改昔时睹。高高亭子犹灏气。肃肃明宫压沙浦。青毡旧业若重光。争道贤孙能继祖。天胡付重反啬寿。数岁沉沉婴二竖。行年未满不惑算。伯妇才随奉车姆。重闱鹤发泪彻泉。地祇瑟缩应上吁。嗟嗟人世竟如何。奄哭君家四世讣。虽然天道岂终昧。丹穴二雏奇毛羽。以此持慰长逝魂。一阕哀词和薤露。
挽两杏亭洪公(处贞)
七十犹稀又十六。仁人遐寿验吾公。口无戏语心斯正。出不求名处得中。一子归宗家暂替。三孙盈户栋将隆。悠然乘化宜无憾。怀想端容尚泪瞳。
石假山
非块非石一奇形。海外蓬壶宛在庭。坐对真成幽隐趣。菊花丛里立亭亭。
瓠茎晚得生气。依墙升屋。淫雨墙颓。为所压伤。可叹。
瓠叶幡幡晚得气。软茎纤手倏升家。支离淫雨为墙压。生意摧残亦可嗟。
挽李进士(再昌)
端重仪容称法门。妙龄司马望深尊。儒林有事谁居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7L 页
右。云壑无喧矢不谖。忍说三兰青干折。犹欣一凤彩毛翻。伤心耆耇惊沦没。题寄哀章和泪痕。
挽高赉予(命傅)
呜乎高赉予。去作泉下客。华藻入时程。雅怀见士则。沉沦已可悲。祸殃曷斯酷。世故恨縻身。秋山阻一哭。
挽张参奉
纯性由天得。真源懋学求。身辞公府辟。名擅逸民俦。世既无公道。天胡促寿筹。病违绵渍奠。情谊负明幽。
吾岭嗟无禄。日惊善士亡。今公又窀穸。斯世孰贤良。一命身名屈。六旬岁月忙。三兰俱峻茂。垂后庆应长。
挽郑鸣世
人道吾乡郑上舍。词华谈辩真男儿。逢场意气起疏懒。一朝不见吁其悲。
诔金内翰(世镐)
莫淡匪水。先生之心淡于水。莫峻匪山。先生之行峻于山。使先生进位乎廊庙。庶几哉士趋正而浮俗镇。呜乎今其已矣世无复如。先生之淡而峻兮。百世之下。闻先生之风而兴起者。将必有鄙夫宽而懦夫奋者矣。
凤岩洪公(相民)挽辞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8H 页
凤岩文丈窀穸之奉有期。远近丈老及儒士咸作诗以挽。潍方有哭子之悲。心绪悽黯。无以吟成韵语。以数句长语。略道平日慕钦感慨之意。以代薤露之章。其辞曰。
接人和厚。海涵春生。律己方严。岳屹玉贞。英豪间气得于天赋者非偶然兮。又孰知夫中晚嗜学如刍豢之悦口。年弥高而德弥卲兮。所以四方之士奔走归向之恐后。幅巾深衣长终于圭窦。任他世路之翻云覆雨。积仁纯德不食报于嗣孙。抑何梦梦乎天道。𤃡水之西辰谷之原。寔衣冠之攸藏。恸缠童乌。不得相绋而临穴。永辞兮千古。苍茫兮悲恨长。
洪上舍(应龟)哀辞
 吾尚忍诔洪君也哉。昔余哭先处士公殡。始见君于忧服中。君甫成童尔。端雅皎洁。若清水之芙蓉也。厥后时造凤岩轩下。而每被接应胶挠。且自无取善之诚。未暇叩审其志业之所至也。乙巳夏。寓居芜湖村。一日。在族弟天源所。君之叔父尊公。忽然而至。坐才定。谓天源曰。吾侄应龟有重病。幸君一枉诊视。而教以治方也。天源初以有故辞。尊公遽呜咽涕下曰。此儿志操异凡儿。吾家之所期望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8L 页
不浅浅。吾弟早亡。诸侄年少。吾不忍其病之深而治之失其方也。愿君更思之。天源作而对曰。唯命。遂亟往治其疾。夫人之志行。信于家而后。信于众。君之见信于父兄如此。则其必有实于中而形于外矣。是后审君之辞气。则安详而恭重。见君之文词。则精致而简洁矣。丁未夏。举进士而来见我。时年二十四。察其容无喜满之色。是又能知内外轻重之分而所守之正。无所移夺于外至之浮荣也。噫。君之得于天赋者如此。君之笃于自守也如此。天假之年而进进不已。则德器之成。盖未可量也。而不幸短命。吁其可惜也已。为之辞以系之。辞曰。
木斋是祖。懒隐表孙。能自植立。允称其门。奚禀之粹。奚命之短。青山埋玉。玆之永叹。
金君诔辞
 礼山金君瑞光字君实。赘居于吾乡之三仁里。几十年矣。吾年少长于君。未尝同甘苦。接慇勤之馀。欢然观其举止文辞。已知其非庸众人。既又审听于其邻里之所称道。虽阨穷生受之极。犹不辍咿唔诵作之工。然后益信其中之所存。而所期望于君者。不浅之为丈夫也。不幸今年春。丧其妇于痘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9H 页
疾。是夏君又得疾于银岭。而客殁于佳村。年未满三十。吁其可惜也夫。今永归之期遽也。以数句长语。略杼心口相语者而挽其行也。噫。
使天而无意于生君也。胡然而禀其粹。使天而有意于生君也。胡然而啬其寿。嗟君生世之困阨羁穷兮。人不堪其忧兮。君处之裕。粗饭淡粥之甘如蔗兮。经史子书之恒在手。乡邻蛾子乐赴而薰其德兮。将一变乎偷惰。伫看敩学之并进兮。窃幸吾党之有士。何学业之未究而疾病之先缠。才客土之失耦。又逆旅之归魂。邻洞士友咨嗟而赙襚。及门孺子废食于累日。玆可见人心之所在兮。亦可验君之所养于平昔。惟君之死。死而不朽兮。视世之无闻而久存者。孰短孰脩。持以慰嬴博之悲兮。奈何乎君。君其永休。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疏
  
辞掌令疏
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臣李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主上殿下。伏以臣于本月初五日。伏奉前月二十九日承政院成贴有 旨。以臣为司宪府掌令。令臣斯速乘驲上来事。臣北向稽首。伏地祗受。庆溢蓬户。辉动穷阎。臣是何人。敢当斯恩。荣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69L 页
过而忧。感极而惧。陨越震悚。罔知攸措。臣家本寒素。质又庸贱。粗习口读。滥窃科名。四守邮职。再忝春郎。于臣涯分。千万满足。蒲柳易衰。疾病又痼。僵伏穷庐。与死为邻。甘与草木而同腐。铨曹不审人当否而谬拟清选。 殿下未知臣何㨾而远降 恩旨。臣若讳实而贪荣冒进。若可以真当此任者然。上欺君父。下欺私心。从他笑骂。腼然无耻。此真小丈夫龙断之所为。臣虽愚昧。亦不忍为此。臣请详陈其不敢当之实焉。臣窃闻之。 国家官爵。人品有五。太上德选。其次地望。其次文艺。其次干局。其次劳绩。德之一字。非所可议于臣身。落南已久。科第稀阔。累世不显。仅守儒业。以地则微矣。所读经书。殆同瞽诵。文辞短拙。不能达意。以文则芜矣。赋性至拙。触事迷惘。一个身心。不能句管。臣无干局。病伏累年。履历不多。邮官礼郎。效蔑丝毫。臣无劳绩。于斯五者。无一近似。虽寻常百执事之任。犹惧其不能堪当。况此台阁之职。何等重地。受人主耳目之寄。任百僚纠正之责。自非德望风裁为一时所推重者。莫宜居之。岂可使如臣贱品。滥厕其间污朝廷名器哉。传曰。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又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当仕任职。急趋君命。固臣子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0H 页
之恭。而于所不能之地。亦不敢进。亦臣子之恭也。君臣以义合者也。义之所在。皆所以为恭。此圣人所以许虞人之不往也。虽然。在臣分义。走伏近郊。仰陈不敢当之义。承 批退归。是臣心之所安。而不幸狗马之疾。自秋增剧。颓伏痛楚。于今五朔。顷日 恩旨祇受之后。又复昏倒不省。数日而定。即今气息如缕。若将澌尽。万无自力登途之势玆敢披沥肝血。恭修短疏。猥以萤爝之微。仰干日月之明。极知僭踰。罪合万死。因窃伏念。天地之于庶物。不以微小而废其生成之泽。父母之于子。不以不肖而绝其慈抚之 恩。今臣虽至微至愚。不敢自比于人。亦圣化涵育中一物也。倘蒙 圣慈曲加陶镕。察纳忱辞。 亟命刊去非分之职名。俾令滨死之微臣。得以安分待尽于沟壑。则是亦天地父母生成之德也。臣无任瞻天仰 圣悚慄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辞掌令再疏(甲寅)
伏以臣于本月十七日。因本道道臣传 谕。伏奉承政院书状。恭审 圣批不许臣辞职。令臣从速上来察职者。臣受 命惶惧。尤不知所以措躬也。长者有呼。犹必即进。 君父之命。至于再降。虮虱贱臣。岂敢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0L 页
顷刻自安。耿耿一心。长悬象魏。顾臣癃衰笃疾。万无进身之路。玆敢冒万死。复申危迫之恳。伏俟 严谴。附进浅近之言。略贡愚忠。伏愿 殿下。哀怜而少垂察焉。臣闻古昔圣王之用人也。其访之也博。其择之也精。不以一人之誉而进之。不以一言之善而取之。必诸大夫国人皆曰可。然后用之。然又必历试于百执事之任。观其志意。考其行能。无一事之可疑。有众善之具集。然后擢置清显之职。为士者亦必自捡其身心。自量其才分。能则进。不能则止。不入而量。量而后入。故官无瘝旷。士不失己。此所以庶绩凝而俗化美也。今臣田野之一庸夫耳。年迫七十。名不出于乡曲。今日满朝诸大夫。孰知臣之有无哉。今玆荐臣。必出于一二臣偶知臣名者之手。然偶知臣名之人。知臣犹未审。而有此落虚之事。其不知臣之人。其以臣为何如哉。且臣出身之初。即遭台弹。不得从事于参下阶梯之职。未尝一随左右史之后。得进于 玉阶方寸地。瞻仰 日月之耿光。筵前进退。 禁闼出入。茫然不知其仪节。性又拙钝。闻见孤陋。两耳俱聋。不辨低语。痴騃之质。益复痴騃。使臣不自量而妄进。则入侍启事之际。其必左迷右茫。东颠西倒。不为台章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1H 页
击逐而去。则其将自陷于重辟。微臣一身。固不足恤。其为 清朝之羞辱。不亦大乎。此臣之所不敢进也。且臣疾病之状。略陈于前疏。而丑陋病情。不敢烦慁。窃惟 圣明必以为托疾辞职之例。而不 赐省纳焉耳。臣若畏罪而终不直陈。虽 天日之明。亦何以俯烛微臣疾病之实乎。臣少患肝热。不能久坐读书。随岁添加。凋瘁特早。才过四十。须发无黑。五十以后。已作废弃之物矣。己酉初冬。赴任高山。虚羸之躯。初入北地。重伤于雪壑饕风。自是之后。痰火挟攻。百疾交作。少触风寒。肢体如束。昨年秋冬。一倍添剧。重患寒疾。寒毒挟风。遍头浮浓。昏迷不省。几至一月。正月以后。本症肝热。乘虚峻发。胸胁之间。常若舂捣之状。心情悯瞀。玄黄莫卞。一日之内。往复无常。衰残气息。理难延保。虽欲自力。其势末由。此臣之所不能进也。臣生逢 圣明之世。获叨踰涯之荣。一病为祟。分义莫伸。而区区忧爱之忱。根于秉彝之性者。不至全泯。平居默念。窃有所慨然于时事者。怀欲陈之。而不敢附陈于初疏之末矣。晚得邸报。伏睹 筵中所下 圣谕。过自引咎。广开言路。此诚千古之盛节。而回否为泰之一大机会也。病里钦诵。不觉起立。玆敢以前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1L 页
日之所欲陈者。附进于后。伏愿 圣明。留神澄省焉。臣病伏遐陬。五年于玆。 朝廷之得失。臣未得以详也。臣野人也。请以田野之所目击者。为 殿下流涕而陈之。呜呼。天灾流行。何代无之。而辛壬两年之惨。古今所罕。哀此元元。何辜于天。其号呼困顿。遑遑悴累之状。诚不忍相对。而饿殍之颠于沟壑。逐日惊心。臣窃以一村之所目睹。参以行路之言。虽小县而几近千数。州府之大。或过数万。举八路而合计之。则不知其几百万也。古今兵燹之祸。未有酷于斯者也。死者已矣。其幸而存者。数年谋生。何所不至。卖牛马不足。则卖土地。卖土地不足。则卖家舍。卖家舍又不足。以至于截头发鬻子女。其能保守生业而依其旧㨾者。百无一二。哀我同胞无辜之民。颠连捐瘠。若此之极。则安得不伤天地之和而召阴沴之灾乎。时气甚恶。疠疫连仍。壬子之痘。癸丑之疠。尤极惨毒。里罕无丧之家。家无不病之人。春夏之际。遑遑于救疗。秋冬之交。役役于窆埋。南阡北陌。轊车相望。青山白屋。哭声相闻。人烟萧瑟。气像悽惨。虽使年谷稍登。尚难保其生业。况此荐凶之馀乎。昨年虽曰稍优。雨泽不均。人事未齐。被灾之地。殆甚于前。稍优之处。间多荒田。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2H 页
初伤于七月之淫雨。重损于八月之狞风。秋来所收。不如初料。可谓凶而不可谓之礼也。窃观村阎景色。不有数三年连礼。民未能复古。今一遇稍优之岁。而灾实之不均。秋成之无实又如此。若使遽同于连登之岁而责其徭役。则其势诚有所难堪矣。在 朝家保合生灵之道。当如大乱后时事。凡干赋敛之节。合有参酌裁损之事。而侧耳于穷巷。未见惠泽之加。徒闻催科之急。旧年未捧。并徵于一时。流亡逋欠。督责于邻族。官吏一出。四邻鼎沸。索贯株连。有若猛虎之驱群羊。千村万落。嚣然一乱。威之以栲掠。梏之于冷圄。几死仅生之民。安得不骇且散也。今之议者。必曰不如此。无以救来春之饥。然将以救民。而先以刻民。将以养民。而先以失民。臣愚不识其何说也。今则岁已改矣。籴已讫矣。往者不可谏。而来头怀来抚绥之方。不可不急急讲究也。大学传。引康诰之如保赤子。而系之曰。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嫁者也。初生之儿。不能自言其所欲。新嫁之妇。未尝学习于养子。而其所以出入顾复。能中其欲者。至诚故也。然则今日养民之政。亦在诚不诚如何耳。昔唐太宗贞观元年。关中饥。斗米直绢一疋。二年天下蝗。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2L 页
三年。大水。太宗勤以抚之。未尝嗟怨。太宗假仁之主。犹能以煦煦之仁而慰悦其民心。伏况以我 殿下之圣德。岂处于唐太宗之下哉。臣窃伏闻古老之传说。我 显庙大王。当去辛亥孔棘之岁。尝于大内进御一器饼。对案不进。而泫然下教曰。此饼亦可以救数三饥民之命。至哉 王心。大哉 王言。臣铭镂在心。时时庄诵。不觉感泪之自迸。此其至仁纯德。所以启我 肃庙五十年治平之熙运也。伏愿我 殿下。黜唐宗之虚假。体 圣祖之纯心。御厦毡之安。则思穷阎风牖雨室之苦。御文绣之衣。则思穷民悬鹑百结之寒。御大庖之膳。则思饥民稀粥恶菜之艰。视民之饥。犹己饥之。视民之寒。犹己寒之。亟下哀痛之 教。以慰民心而黜贪污。又令庙堂之臣。日讲节财裕民之道。若恫在身。如救焚拯溺。则至诚之道。何往不通。虽彼蠢蠢蚩蚩之民。亦必慰悦于 圣化之中。而忘其饥且死矣。传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书曰。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民心之所在。即天命之所在。民心之所离。即天命之所离。是岂不凛凛而寒心也哉。臣闻有司之臣。每以经费之匮竭为忧。经费之匮竭。固 国家之大患。而民心之失。尤有大于此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3H 页
也。臣于戊申乱中。以礼郎奔赴上京。听于道路之言。皆曰当死于国。岂可从贼。且闻列邑起兵之时。编伍之卒。无敢逃避。赴军期如赴乐地。臣窃自私语以为我 列圣之深恩厚泽。浃民心髓如此。幺么一小丑。何难荡平。不多日。居昌贼魁之歼戮。出于其徒之倒戈。民情大可见也。数年以来。民失常性。习俗大变。父而不知有其子。子而不知有其父者有之。夫而弃其妻。妻而弃其夫者有之。父子夫妇之间。犹尚如此。其他又何说乎。乖常悖伦之事。比比寒心。盗贼横行。略无顾忌。白昼现发。恬不知愧。臣恐葛荣,黄巢之乱。未必其不出于此辈之啸聚。而土崩瓦解之势。诚岌岌乎殆矣。噫。 国运不幸。凶逆之变。屡起于一纪之间。极无之灾。荐臻于数岁之内。矧今天灾之示警斯频。人心之危惧未已。守宰之贪残日甚。赤子之倒悬谁解。 国势之危急。如载漏船于风波之上。正使 君臣上下。聚精会神。竭心共济。犹恐有臭载之患。而窃闻廊庙之上。犹有恬憘之习。搢绅之间。未见寅协之美。谋猷未定。气像涣散。有若治平无事之世。真孟子所谓泄泄而沓沓者也。昔太戊修德而祥桑枯死。宋景三言而荧惑移躔。古史传信。岂谩言而欺后世哉。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3L 页
实以人事有转移之机。天道有感应之理。决不可委之于气数之难容人力。而不思所以图回之术也。伏愿我 殿下。大警动志虑。大奋励猷为。亟求所以收人心回天意之道。则 宗社幸甚。生民幸甚。抑又伏念今日之第一急务。在于收人心。而收人心之本。又在于疾敬德。此则非臣之愚所可揄扬其万一。唯有文纯公臣李滉所撰进圣学十图在。倘于万机之暇。清燕之间。深加潜玩体认之工。则其于涵养进德之地。必有神融心会。而为立大本行达道之枢要矣。先儒有言。夙兴夜寐,敬斋两箴。尤切于日用工夫。望留 圣意。 殿下圣质英明。卓冠百王。日开经筵。频接儒臣。其于道问学之工。可谓至矣。然窃瞷于政令注措之间。疏畅光明慈详和易底意思较多。深潜缜密严重允塞底气像较少。恐于大德敦化上。有些欠阙。故敢以立大本之说献焉。山岳高厚而宝藏兴焉。河海深广而货财殖焉。源本广厚则其收功也远。伏愿 殿下加勉焉。一介微臣。妄言至此。极知僭踰。然尧舜之盛。未尝无戒。愚臣惓惓。实出于此。伏望恕其罪而察其衷焉。臣罪积违慢。夙夜忧惧。玆于今二十二日。舁疾登道。行到闻庆地。冒触寒风。證情陡剧。神精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4H 页
散落。肢体莫收。气息欲绝。玆不得前进。僵伏旅次。收召魂魄。修疏付县。而心思昏茫。语无伦次。臣罪至此而尤万万矣。如使臣少可以自力。则岂不愿一瞻 天颜。㬥此悃诚。而苦守东冈之陂乎。伏乞 圣慈天地父母。察臣才地之不称。怜臣疾病之危剧。 亟命镌斥臣职名。毋令台府久空。且使垂死之贱臣。得以安意调治。少延残命。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无任悚慄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答曰。省疏具悉。应旨勉戒。俱甚切实。而首陈民隐。尤为嘉尚。可不留意焉。
辞掌令疏(辛酉○时有疏章勿许捧入之 命。故呈政院。选出给。)
通训大夫行司宪府掌令臣李潍。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百拜上言于 至行纯德英谟毅烈主上殿下。伏以臣于本月十二日。祇受承政院书状。恭奉 圣旨。以臣为司宪府掌令。令臣斯速乘驲上来事。臣病伏穷巷。已十馀年矣。杜门殿屎。罕与人接。窃料在朝诸大夫。不知臣之存殁久矣。今玆 除命遽下于千万梦寐之外。惊感陨越。继以惶惑。无其一二公卿。偶知臣之生存。而不知臣疾病之实。以臣累年居閒。意其或有所知识可备任使。而误达于 紸纩之下乎。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4L 页
聪明特达可任言责者。不为乏人。而耄昏滨死之微臣。受此踰分之 恩荣。臣诚悚缩。罔知攸措。臣本庸人。质又懦弱。无学术可以补 君德。无风节可以肃朝纲。碌碌愦愦。无一善状。使臣年方壮盛。身无疾病。固不堪受重寄而蹑清班也。臣受气虚薄。早抱风火之疾。四十以后。便成衰丑。至于今。年已七十三矣。虽少时强健之人。理宜衰弱。况臣气弱而病笃者乎。加以两耳俱聋。傍人言语。必俟其高声大叫而后。仅领其梗槩。假使无他疾而可以进身。朝廷得失。何以察之。百工邪正。何以辨之。 筵席至严。 天威咫尺。而下询 圣教。将左右视而不能对。群臣陈启。将矇然不知为何等说话。此一事已是不可堪之大节。而筋力已澌削。神精已消亡。亦无以自强趋造于朝。臣之情势。亦甚闷蹙。且念臣之占取科名。初岂有退藏之志。疾病未剧之时。有 除命辄赴。未尝为辞免之计矣。庚戌北邮行还后。宿症越添。随岁增剧。辗转沉痼。有朝暮溘然之忧。无一分人世之况。当 圣上至诚求治之日。不得效犬马之劳于百执事之后。臣罪至此而尤万万矣。抚躬自悼。望 宸增惕。伏乞 圣慈。怜臣疾病之深笃。递臣踰分之职名。俾令安意待尽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5H 页
于沟壑。是亦天地生成之恩也。臣无任悚慄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书
  
答郑子成(玉)
腊月初五日及二十二日两度书。深感左右为病戚。用意之勤挚也。苦无便阙谢。深自歉恨。新正远惟应剧馀旅味佳吉。慰溯倍常。潍前患似间。而本證肝热。又复发动。神精散落。而虚带台衔已累月。前腊初五。祇受 恩旨。十一日。拜疏到监营。以有违格送还。即为改正以送。其间费了十馀日。度于岁末或岁初。当到京。而尚未承 回下。稽慢之罪。日积邱山。寝食俱废。夙宵忧恼。焦闷曷极。在乡呈疏。如是迟滞。病势如可自力。则不敢为一向退伏之计。而中路之必不颠仆未可知。尤极闷蹙。适密阳先达从上京。强疾艰草。
与闵正郎(兴道○甲申)
自闻移寓近邑。日有瞻向。而缘疆域稍左。又私居穷约。不能赢粮数舍为就拜计。今者得官。幸近芳邻。私窃自幸。庶几因此得遂扫门之愿也。即日天时向热。伏惟尊旅中动静贞吉多卫。潍重为时论所驳。自顾不材无用。分为山中之散木。猥蒙 收叙。得此近邮。
龙浦先生文集卷之二 第 175L 页
第驿巨弊极。将无以收杀。恐不能报效涓埃耳。再昨。才到任所。而病残之质。重伤于数十日驰驱。神气顿疲。不能自强。且念区区之迹。不敢唐突蹐门。玆以书先于下执事。不知盘木不见斥于匠石之门耶。从俟日间调理。当谋一进。
上吴判书(始复)
孟春犹寒。伏惟台监体候动静。履贞居亨。颐养冲裕。潍穷乡晚出。未尝有一日扫除之劳于门下。而窃仰盛德之馀光有年矣。伏幸 恩移。近在道内。而私居贫约。今又官守在远。不得躬进纳刺。敢因京邸便人。祗修问安之仪。不任悚仄之至。
与权处士(㙫○己丑)
生并一世。居不同道。闻问无由相及。秋间入京。得闻尊贲趾丘园。心窃倾向。入此境以后。日闻其所不闻。欣慕爱悦。如入芝兰之室也。即日霜天。伏惟静养雅趣佳胜。潍碌碌趋尘。无以自托于君子之门。而犹有一段好善之心。不泯于秉彝之天。顾到邮属耳。公务多掣。且以少子成昏。今将由还。不得趁叩幽轩。此怀殊悢悢也。早晚拟一遂计。姑先替伸。
  执贽相见。古礼则然。某物送呈。幸勿见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