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x 页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附录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4H 页
行状[李㙖]
先生讳槾字君直姓李氏。其鼻祖曰谒平。为新罗佐命功臣。高丽时有讳禹偁。以开国功锡封载宁。后世因以为贯。入本朝。观察使讳孟贤以清白显。县令讳瑷。娶宁海大姓白氏。子孙因家焉。高祖讳殷辅荫补副司直。卒 赠左承旨。曾祖讳涵县监。卒 赠吏曹参判。祖讳时明以遗逸徵授 陵署不起。号石溪。卒 赠吏曹判书。考讳隆逸例授通德郎。妣光州金氏。捡阅垓之曾孙。处士础之女也。 崇陵己酉正月某甲生先生。始匍匐岐嶷不群。石溪公奇爱之。尝拊顶曰使此儿加以鞿靮。当成千里驹。稍长游戏异凡。尝出游街上。遇优人着木假面戏而前。群儿惊走。先生独凝然曰人面大略相似。安有如此凶丑。此必木刻以为戏者。群儿撷苦李贮衽。呼与共餐。先生曰吾闻孔子不时不食。此物未黄熟。非所宜啖也。甫口授不烦纠督。十岁受小学。便能持循应对有法。弱冠时德器已袖然有成。及冠毕。就谒叔父葛庵先生。先生为书朱子说。秀才未说道要他理会高深道理。也须知得古圣贤所以垂世立教之意是如何。古今盛衰存亡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4L 页
治乱事体是如何。从古来人物议论是如何。这许多眼前底全不识。如何做士人。今世所习。虽做得官。贵穷公相。也只是没见识底人。若依古圣贤所教做去。虽极贫贱。身自躬耕而胸次浩然。视彼污浊卑下之徒。曾犬彘之不若。仍识其下曰弟子槾冠毕来见。观其容貌端严。视听专一。似若有可期以远大者。故书此以畀之。其责任期望之重已如此。尝因事会僚友亲戚。先生以眇然年少。端拱在末席。威仪整肃。人无不目动而心敬。从氏处士公顾谓诸昆弟曰此郎已成儒者气像。真吾家之宝树也。间尝读书于陶山书院。俛仰遗芬。想像兴起。于是益发愤笃志于向里之学。穷探力索。至忘寝食。六经四书之外。如心经,近思录,朱子书,退溪集等书。无不瀜贯会通。究极其旨趣。而工夫阶级学问门路。于是得其要领矣。副提学权公瑎以文章伏一世。尝以言事贬宁州。一见先生。辄加器重。因与讲近思录。茫然自失曰子吾之师表。及还朝。每逢南中大夫士。娓娓说先生。扬扢之不已。尝南行到月城。访御史孙公德升。孙公素闻先生名。即留与讲心经数日。充然有得。叹曰吾于今日。苟不见公。殆无闻而死矣。其与人为善。而为人所向慕如此。通德公久患消渴。先生竭诚扶护。枕席温凊之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5H 页
外。至如合药煎汤。亦未尝委诸人。戊寅丁外艰。送终守制。以礼自持。时有外兄弟之丧。居不数里而近。而先生以异姓虽邻不往之义。不得往临。亦自言其太执而终不敢过也。其严于守礼。皆此类也。始石溪先生屡避地于首比石堡之间。晚年决迁乔之计。卜筑于福州之兜率院。未三年而下世。及丧毕。通德公随葛庵先生。还入石堡故庄。既又复谋迁居于福。问舍于府东东坡里。未及就绪而卒。先生遹追先志。奉母移殡而家焉。迁徙草创之际。艰鲜备至。先生为出其妇家所买田一顷。列置兄弟之室。而不复为疆域畦畛之限。以为私奉养焉。人以此益多之。丙申遭内艰。庐墓终制。朝夕上墓哀号。朔望归哭殡筵。气力澌败。几不能支。村里皂隶之贱。往往有感动者。服阕。悉以家务属长子。就墨洞一区。置小斋以居之。以其去先墓直莽苍间。为便于望云也。取中庸言顾行行顾言之义。扁以顾斋。自是俯读仰思。俛焉日有孜孜。既以验之于心。又以体之于身。见之益明。持之益固。而远近抠衣之士。亦颇有信向之者。先生随才授业。不躐等以为高。一以开明心术变化气质为先务。斋据洛江上流。山水幽深。前有小屿在江心。波流撞激。喷雪堆珠。有殊胜之趣。先生于讲论研索之馀。有时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5L 页
访花随柳。徜徉优游于林峦水石之间。疏瀹其精神。资养其性灵。而俯仰顾眄之际。盖有神会而默契焉者。则有非俗学偏枯之习所可易而到也。先生自少小。审内外轻重之分。不复有当世之念。而诸父诸兄不欲遽废举子业。以故亦不为强拂苟难之行。僶俛赴公车。前后凡三选。辄屈于中书。而泊然不以介意也。尝赴京试。主试者以朱子书发策。钩深索隐。扣诘多端。诸生眩于所对。先生为之剖析开谕。援引宏博。京乡士入场者。毋论识与不识。更相质问。填咽旁午。人不胜其烦恼。而先生酬答如流。终日无厌倦色。人益服其德量。榜出。同舍者次第占名。独先生见屈而无几微色。因与同宿。鼾息如故。见者叹曰此老于得丧欣戚。淡泊如此。亦可验平日用工之有在也。顷之丰原君赵公显命按岭节。以朝家指挥。遴选各邑人士之年少有才识者。分隶乡校及书院。以为安东乃岭南之根柢而各邑观瞻之所在。采舆诵强起先生以训迪之任。先生既屡辞不获命。则盖尝一为诸生出。先为文以榜示之。仍又定为学令。谨其揖让进退之仪。严其讲论课读之规。拳拳乎仁义忠信之道。反复乎存养省察之工。其所以激厉诱掖之方。骎骎有振发作兴之渐。而会丰原去而学政遂以弛废。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6H 页
识者恨之。及丰原还朝。首以先生名登荐剡。有制行清苦。绳墨甚严。笃信朱书。如诵己言之语。由是 除永禧殿参奉。辞不赴。未几金观察始炯,李绣衣宗白交口荐达。 上心虚伫。特书姓名于 殿柱。又使道臣劝驾。朝议将欲大用。而先生已倦于世矣。是年甲寅十二月某甲。以疾终于寝。享年六十六。讣出。远近士林为位而哭。方伯金公在鲁,地主金公潍为致钱布。以庀丧事。翼年乙卯。葬于府东斗台洞子向原。士林会者数百人。配丰山柳氏。参奉义男之曾孙。通德郎世达之女。慈惠和柔。有齐美之称。先先生十八岁卒。有二男四女。男长天焕有文行声誉。先卒。次猷焕。四女李宪祖,柳光泽,金翼汉,郑干。天焕无子。以从祖弟奎焕子馥远为嗣。三女金龙铎,李敏采,赵景潜。猷焕男绍远,顺远,奉远,幸远。二女金驲行,金始成。内外孙曾并若干人。于乎。当先生之世。一堂文献之兴。于斯为盛矣。石溪先生以文章德望。仪表一世。存斋,葛庵两先生得陶山心学之传。以大启其关键。继而恒斋,密庵诸先生。方钻研经训。砥砺名行。埙篪之盛。箕裘之述。蔚然有海东高阳之称。先生生乎父兄师友之间。生质之美。得之天赋。而濡染之力。本乎蒙养。行笃于伦常。学专于鞭辟。袭家庭之典而申之以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6L 页
自得之妙。资究索之工而验之以躬行之实。事父母则生致其敬养。殁尽其哀礼。处兄弟则主以湛翕之情而济以征迈之义。与弟后溪公。许以天伦知己。讲说难疑。不住商量。待妻孥也。情挚而敬。不或以戏言慢色相加。教子弟也。习之以步趍唯诺。导之以忠信笃敬。或有过失。不小宽贷。其于饮食衣服奉身之节。尤致俭约。往往有人所不堪。而安之若性。此其居家日见之行。若无甚异于人者。而善学者因是而持循。亦可以不失于规矩矣。以为为学莫备于庸学。平生尊信二书。每于向晦宴息之地。必庄诵一过。经文章句之外。旁及或问小注。亦皆熟读而详说之。无一字放过。其于格致明诚之功。老益自厉。未尝一日而不加之意也。尝语学者曰人之秉彝。本乎天性。无有不善。而拘于气质。蔽于物欲。丧失其本心。甚者至于决性命之正而徇情欲之私。违禽兽不远矣。然本体之明。无时可息。使学者因其发见之端而扩充之。则良贵在我而义不可胜用矣。又曰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求放心。为可据之地。而放心之求。非如鸡犬之放。必求之而后得也。才觉便在。程子所谓一操便操者此也。求放心之法。莫如以敬为主。而所谓敬者。非直兀坐澄心。不接事物之谓也。必静存动察。跨过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7H 页
两头而用其功。不如是则得一半而失一半。不足为明体用之学也。又曰富贵荣华。不过热碗鸣声之顷。而又有素定之分。不可幸而致。非若性之为吾固有之物。可以求之必得。诸君何苦舍己甜桃。而寻山觅酸梨哉。苟于内外轻重之分。既明取舍。而日用动静之间。更加存省。则不患不到高明广大之域。又曰世之为士者。多以无实驳杂之戏。用为一场驩笑。此甚害德性。昔横渠张子初以为惟戏无伤。后来点捡以为德之不进。实由于此。当下克去。遂作东铭。其勇于迁善如此。此后学所可师法也。又曰末俗好指点学问之士。士之处此世者。固宜韬晦自养。然此事在人。实与饮食裘葛相似。不可须臾而离。岂尝闻避人之指点。而不衣不食者哉。一日过荷塘权公斗寅,苍雪权公斗经。二公俱以儒雅重望。见推一世。见先生至喜甚。留与同话。出入古今。亹亹不厌。因语及古圣贤造道浅深。荷塘公问朱子有云颜子胜于禹。又云禹工夫犹有粗底。何处可以验得禹之不若颜子及工夫粗处。先生曰颜子之无伐善无施劳等语。合物我为一理。而其言无迹。禹之历叙勤劳之绩。以寓警戒之意者。虽非矜伐而其迹著其言露。宜若有逊于颜子之浑然。且禹之赞舜也。则欲使全弛鞭扑之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7L 页
威。务广文德之教。而舜之复禹也。则欲使既迪其德而复象其刑。必并举而不偏废。盖天地以生养之德肃杀之威终始之。然后岁功成。圣人既明明德于天下。而又以其所谓刑罚之精华者象之。然后治功著。今以禹谟益稷篇所载舜禹之言。契勘称停。则禹之心下。似不若舜之明察。禹工夫莫有粗底乎。朱子云云之意。恐亦如此也。荷塘公拊手而言曰所论极细腻。学者不易看得到此也。又尝与玉川赵公德邻论中庸戒惧慎独之义。赵公主前段属静后段属动之说。先生主前段兼动静后段专言动之说。往复累百千言。不肯相下。然使知言者见之。亦可知其见解之精到矣。病世之为礼者。昧于天理之正人事之宜。而规规于仪章度数之末。乃取通典,仪礼及宋元明诸儒之论。采摭同异。参酌古今。而尤致谨于送终追远之节。隆杀疏数。各有援据。以故士大夫家凡有吉凶变节。无不待先生为之质焉。先生隐约林下。不以世务经心。然其忧时经国之意。未尝不眷眷于怀。尝道由竹岭。忽喟然叹曰朝家若革罢营将。就岭下置镇。使兼兵农之任。无事则课农训武。有事则进战退守。其与临危选将。仓卒赴敌。领不教之兵。失控制之所者。功德百之。其经远之猷。又非曲学偏见寂寞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8H 页
为修而已者比也。有遗集若干卷。皆所与知旧论性理工夫及训诲门人语也。先生曾孙宇启袖稡绣梓。一日又以先生从子凤焕所为家状来示㙖。且请一言以状其德。㙖自惟謏闻末学。无所知识。其何敢撰次评骘。以自犯不韪之诛哉。且釰南公家状。本自整理修雅。无复改评。敢再拜而辞。顾其请益勤。则又窃自惟念㙖之生也晚。虽未得操几杖侍燕閒于祖子孙诸先生之侧。以快其睹而薰其教。而尚幸从先人后。得以闻风而兴起者则有之矣。于是而得托名其间。述其馀光。又幸之大也。岂但事契之重。有不可终辞而已哉。遂不揆僭猥。第其家状而略加增损之如右。以俟立言君子之采择云。谨状。
 上之九年己巳嘉平。将仕郎前 懿陵参奉韩山李㙖撰。
墓碣铭[金㙆]
先生讳槾字君直姓李氏。新罗佐命功臣谒平。即其上祖也。高丽时有讳禹偁。以开国功封载宁君。子孙因以为贯。入本朝。有讳孟贤以清白显。官观察使。于公为六世。曾祖讳涵县监 赠吏参。祖讳时明参奉。 赠吏判号石溪。考讳隆逸通德郎。妣金氏。检阅垓之曾孙。处士础之女。以 崇陵己酉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8L 页
正月日生先生。幼岐嶷不群。石溪公尝抚顶曰此儿他日当为千里驹。叔父葛庵先生为书朱子训秀才语。识其下曰弟子槾冠毕来见。其容貌端严。视听专一。似可期以远大。故书此畀之。其期望之重如此。尝读书于陶山。益感愤笃志。经传心近朱退书。无不熟读精思。殆忘寝食。权公瑎与公讲近思录曰子吾之师表也。孙公德升与公讲心经曰苟不见公。殆无闻而死。通德公久患消渴。先生竭诚扶护。及遭忧。治丧居丧。一从礼制。外兄弟居在数里而丧出。先生以虽邻不往之义。不往临。亦自言太执而不敢过也。以先志奉母移殡。家于东坡。丙申丁母夫人忧。庐墓终制。服阕。置小斋于墨洞。取言顾行行顾言之义。扁以顾斋。日静处其中。俛焉日有孜孜。远近抠衣之士。益信向之。先生随才设教。多所成就。先生自少无进取意。以诸父兄故。僶俛赴公车而非其志也。尝赴省试。策问朱书。京乡士无论知不知。资问傍午。先生酬答如流。略无厌倦意。及榜出。同舍诸公次第登选。独先生见屈。而亦无几微色。丰原赵公显命按岭节。以朝廷指挥。选列邑人士。分隶校院读书。请先生主训迪之任。先生为诸生一出。文谕规勉。骎骎有作兴之渐。而未几遂废。识者恨之。丰原还朝。首以先生举荐。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9H 页
有制行清苦。绳墨甚严。笃信朱书。如诵己言之目。除 永禧殿参奉不赴。于是绣衣方伯交口荐达。 上特书姓名于 殿柱。使道臣劝驾。将欲大用。而先生不小须矣。是年甲寅十二月二十四日。以疾终于寝。享年六十六。翼年乙卯。葬于府东斗台洞子向原。配丰山柳氏。参奉义男之曾孙。通德郎世达之女。有闺范。先先生十八年卒。二男天焕有文行先卒。猷焕。四女李宪祖,柳光泽,金翼汉,郑干。天焕无子。以从祖弟奎焕子重祖为嗣。猷焕男绍远。先生天赋甚高。生长大方之门。其擩染薰陶而成就之者。固有以异于人。而其深造自得之工。莫非刻励勤苦中出来。是以其知之也明。其守之也固。论学则以求放心为下手处。而必以敬为主。设教则以变化气质为先务。而必扩充其善端。病世之言礼者。专事仪章之末而昧其本。则取通典仪礼及宋元明诸儒之论。考同异酌古今。要皆合乎天理而不拂乎人情。人咸就而质焉。先生隐居求志。若不以世务经心。然其忧国经远之谟。见于言议者。又非拘儒俗学之寂寞为修者比。而晚沾一 命。先生之志已倦矣。虽以 圣上之虚伫群公之汲引。而竟不能致则悲夫。然于先生。亦何有哉。先生曾孙宇启以俛庵李公之状。来请铭于㙆。辞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59L 页
不获。谨按而叙次如右。铭曰。
安陵世家。海东文献。胎光毓秀。笃生后贤。既质之醇。又学之笃。端严专一。葛老定评。曰吾师标。尚书所叹。行荐臬启。名题 殿楹。德尊行修。实大名盛。有崇四尺。我铭不谀。
 上之十年丙子正月日。后学嘉善大夫礼曹参判闻韶金㙆谨书。
墓志铭[柳致明]
先生讳槾字君直姓李氏。本出月城。高丽开国功臣讳禹偁。食采载宁而分为乡贯。入本朝。有讳孟贤副提学。有讳瑷县令。有讳涵县监 赠吏参。寔先生曾祖。祖讳时明号石溪。有大节。徵为 陵署郎不起。以 明社已屋也。 赠吏曹判书。考讳隆逸。妣光州金氏。检阅垓曾孙。士人础女。 崇陵己酉先生生。匍匐已不群。石溪公拊顶而赏之为千里驹。稍长游街上。有优人着木假面戏而前。同辈尽惊走。先生凝视曰人面而凶丑。必假也。甫上学不烦纠督。十岁受小学。便能持循。弱冠德器已袖然有成。冠毕就谒于叔父葛庵先生。先生为书朱子训学者辞以畀之。且识之曰弟子槾容貌端严。视听专一。可期远大云。时葛庵先生为东南学者所宗。先生与从兄密庵公。周旋应对于僚友广众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0H 页
之席。整肃有仪。目之者皆敬重焉。尝读书于陶山书院。俛仰遗芬。想像兴起。益发愤向里。求之也博。而体之也深。副提学权公瑎,御使孙公德升素闻先生名。后先讲近思心经。茫然自失曰苟不见公。殆无闻而死矣。间以父兄之命就公车。被选者三。辄省试不利。每见屈无几微色。其在场内。无问人识与不识。咸就而咨焉。酬答如流无倦。戊寅丁外艰。守制甚苦。有外兄弟之丧。不数里而近。以虽邻不往之义不临哭。亦言其太执而终不敢过也。先公自宁海欲迁乔。卜地于安东之东坡里。未及就而卒。先生移殡奉母而家焉。迁徙草创。艰鲜备至。为出其妇家所资。与兄弟共之。丙申遭内艰。自以非长子。庐墓终制。朝夕上墓哀省。朔望归哭于几筵。至澌毁不可支。服阕。就莽苍地置小斋。即墨洞奥区也。以寓望云之感。取言行相顾之义。扁以顾斋。斋据洛江上游。山水幽深。江心小屿。波流冲撞。喷雪堆珠。景致殊绝。先生与季氏后溪公。逍遥游衍。疏瀹精神。返而求之讲论之际。翛然物外也。顷之方伯赵公显命兴起学政。强请先生主教。先生辞谢久之。乃出而整理之。为诸生陈仁义道德之说。骎骎有振作之效。会赵公去而先生亦归。识者恨之。赵公还朝。荐为 永禧殿郎。继而观察绣衣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0L 页
交章言 上。上书姓名于 殿柱。将大用。而先生已厌世。终于寝。时 英庙甲寅也。享年六十六。方伯地主为致钱布。以庀丧事。明年乙卯。葬于府东斗台洞子向原。配丰山柳氏。参奉义男曾孙。通德郎世达女。慈惠媲德。二男长天焕有文行早卒。次猷焕。四女李宪祖,柳光泽,金翼汉,郑干。天焕嗣男重祖。猷焕男绍远。以下不尽录。于乎。先生胚胎前光。揉染诗礼。生质之美既异。而琢磨之工又至。盖自石溪大节独竖海邦。而存斋,葛庵两先生继振儒铎。子弟之贤俊。其积也无穷。先生乃其杰然者也。钻研穷格。优游不迫。而绳引斤削。矩度森严。制义行礼。执守果毅。宁滞于守经。过于信古。而不容变而通之。盖其见之明守之确。有足以自信不惑者也。井井之旗。堂堂之阵。追踵古昔。范我驰驱。缊袍而不耻。阨穷而不悯。是其心又岂果于忘世也哉。故虽主教一乡。其事不终。而成人之美。淑人之心。可以见其素志矣。先生于密庵埙篪。博约之盛。晚而愈笃。处若师生之重。当时贤者如玉川霁山诸公。皆乐慕而尊之。有志此事者。亦无不出其门下。信向之实。有不可诬者。今其集中论经旨礼义诸书若启发后学之言。皆平铺如菽粟裘葛之可以服食。而又其论大禹颜渊处。独到之识。洞贯千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1H 页
古。若其论关防一事。筹画得其方。非寂寥谈经而已者也。先生居家。孝于亲友于兄弟。义于夫妇。慈教于子。皆可以矜式于后人。所谓何必居位然后乃为为政者也。致明以乡里后生。不及周旋教席且百年。先生玄孙海德徒以相知之旧。强委重以志幽之役。则非其人也。固辞而不获命。谨据俛庵李公之状。而附以平昔所闻者。以塞慈孙之请。系之以铭曰。
重则威学乃固。惟先生确有度。穷而至即践履。积之久有诸己。后群贤振家声。声弥长为世程。嘉义大夫前行兵曹参判兼同知义禁府事五卫都总府副总管完山柳致明谨撰。
挽词[延城李 浃]
亭亭一乔树。郁彼振谷阳。清风自生吹。霭霭扬芬芳。妍媚耻桃李。孤直比松樟。不受凡鸟栖。飞来者凤凰。根结尺五地。可依日月光。晚有雨露泽。毕竟宜栋梁。寒条纵摧残。老干犹昂藏。终保云壑趣。永免斧斤伤。
有兰生幽谷。紫茎冒朱甤。霜雪悴百卉。天香独能持。端为王者瑞。将纫充光仪。倘洽洒甘露。庶见九畹滋。终非众草伍。欲芳还自萎。援琴圣人操。千载复叹时。遗芳薰有人。见者爱赏之。林壑香不灭。留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1L 页
与后人知。
挽词[平原李光庭]
鹿门溪接武陵岛。春晚山中有落花。惆怅前春期已误。凭添一掬下东坡。
挽词[永嘉权 矩]
愚智虽殊趣味同。惟公爱我我知公。心荣道义无馀事。学绍家庭有实工。年德渐高时望重。仪容永閟士林空。题词更起通泉感。垂泪回头锦水东。
挽词[永嘉权德秀]
孤坟大鸟远。江山少微明。博学宜师席。虚怀厌物情。 朝方贤士重。老觉世荣轻。广矣西铭说。从今不复行。
忽忆从游事。于玆四纪绵。岂无闻一二。恨未讲三千。各老簪稀盍。相思梦屡牵。锦阳回首地。遗绪悼无传。
挽词[闻韶金命锡]
衮衮徵贤礼。嚣嚣乐道心。吟时多好月。卧处足幽岑。事业诗书里。生涯水石浔。翩翩何使节。勤苦为相寻。
充养求真地。投閒实远图。恒云好消息。多在静工夫。得味功宜大。资邻德不孤。山花莫更发。岩径日榛芜。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2H 页
厚积光辉发。衣冠俨若思。后生师表列。 前席讲官姿。政著为家日。神安反箦时。伤心季处士。从此辍埙篪。
南谷源流远。西山道气浓。今时无此对。往日数相从。久喜蓬麻益。频叨礼乐攻。武陵春水在。何处更扶筇。
挽词[闻韶金圣铎]
瑶琴久尘匣。夫子理馀音。博大非迂阔。高明更切深。勤勤扶世意。眷眷诲人心。忍说斯文丧。空悲殄瘁吟。
圣代求遗逸。英声彻厦毡。姓名题 殿柱。 恩命赴林泉。好爵荣何有。幽居乐自全。还嗟天不慭。堪愧独登 筵。
锦水波寒后。昏衢失路身。渊源犹未歇。门屏幸相邻。命面箴规切。凭书讲讨频。秪今俱已矣。泪洒北山春。
挽词[遂安金夏九]
家传濂洛邃。儒望斗山齐。 宠畀 园陵秩。名登 殿壁题。不知玄发变。长向白云栖。天遽斯文厄。少微气惨悽。
挽词[永嘉权 万]
斯文值阳九。又哭顾斋翁。星晦江天暗。龙归岭海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2L 页
空。后生谁复仗。吾道遂全穷。仍忆锦湖岸。兔葵翻晚风。
霁山登对日。 天语及公身。 愿见怜衰病。招来指暖春。年筹穷腊月。泉路几时晨。可惜 筵帷上。终违博学人。
振谷亭台好。风生大鞴垆。欲裁狂简士。奈此小人儒。接引频书疏。提撕指辙途。从今韩宋辈。谁复戒空疏。(万登科初。先生引王德用语。戒其空疏。每怀先辈勉诲之语。末句云云。)
挽词[完山柳敬时]
性理微言玩赜专。知君家学是青毡。閒中志业兼三愿。林下名声彻 九天。先试寝郎才一 命。初开贤路遽重泉。斯人已矣今难作。何处新高四尺哶。
孤陋真同望鹄虫。游从愿作倚麻蓬。见闻博奥谁能及。器度恢弘寔有容。黄寺前冬成稳晤。岐堂后会阻重逢。当时诀语留遗汁。为写哀章和泪封。
挽词[完山柳升铉]
博带裒衣在涧阿。典刑知有大方家。钵传存葛儒风远。卷对程朱学力多。 圣代伫闻徵士起。斯文不幸哲人嗟。二年零落山邱恨。追写哀章涕自沱。
挽词[乌川郑重器]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3H 页
籍溪家学自康侯。德义文章世罕俦。场屋和光忘得失。江皋颐性任优游。弓旌才被 明时奖。杖舄翻藏厚夜脩。近岁法门消败尽。青山几处白云愁。
挽词[完山柳锡斗]
萧寺论文一月强。寝门哀泪忽盈眶。每钦寤寐求前哲。不复从游见大方。 昭代恩荣纡一 命。别区松菊带残香。百年林下埙篪乐。讲席凄凉夕照惘。
挽词[丰山柳圣和]
存斋葛老大鸣东。家有贤咸趾美风。博识雄词播众口。英才华闻达 天聪。方期硕德遐龄享。谁料微官一 命终。振谷亭空人不见。可堪闻笛夕阳中。
挽词[安东权相一]
薰陶擩染父兄傍。生长游居礼义场。学溯渊源真浩博。心全体用极包张。风波界外屋三架。松桂䕺中书一床。南士即今何所仿。锦阳寒月共凄凉。
笃实工程到鬓班。斯文雅望重如山。疏慵厕迹交游末。书疏论心往复间。有约清秋寻讲榻。无缘俗驾徂云关。法门衰败今如许。老泪空添碧海湾。
挽词[全义李山斗]
墨洞之中一草庐。硕人于此自怡如。贤言圣训心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3L 页
神著。世路名场手脚疏。东土伫看开后学。北阡那意闭玄居。茫茫此世无由见。为写哀章泪湿裾。
挽词[永嘉权 谟]
寥落东南日。惟公德望尊。晦陶为准则。存葛是渊源。经学平生事。贤谟自己言。如今乘化尽。吾道竟谁论。
圣主急贤士。招延非暮朝。鹤书行赴陇。凤彩忽藏霄。 上意空虚伫。斯文遂寂寥。那堪武陵曲。鸥𪆽影萧萧。
挽词[西原郑 玉]
去岁士林哭密庵。斯文雅望一身担。家传衣钵真源远。迹贲丘园道味甘。凤影忽看藏海外。鹤书无复到山南。平生未负西河笈。渍泪题辞只自惭。
挽词[真城李守谦]
儒林擅清望。凝厚出天然。静处深源溯。閒中至乐全。几年违雅范。此日隔重泉。吾岭今萧索。题词泪洒笺。
学有渊源盛。名家诗礼馀。一官终汉寝。四壁拥朱书。忽报新阡筑。那堪旧宅虚。空留双棣树。凉月影萧疏。
挽词[骊江李益中]
高阳八子里。程氏两先生。诗礼家庭袭。文章岭海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4H 页
倾。谩赍经国志。只署寝郎名。白首穷研地。埙篪继断声。
挽词[骊江李 潍]
亹亹东坡老。斯文属望尊。身游诗礼地。学究圣贤门。在涧娱图籍。式闾接盖轓。皋音登 象魏。野性守丘园。 圣眷纡衡泌。老星晦瑞垣。横经悲问业。擿埴衋无援。广度容疏拙。多闻拨蔽昏。癃残犹寄世。康健遽还原。永隔鸾停表。难闻兰臭言。荆花惊又落。寝泪更添痕。
挽词[绵城朴龙相]
志学伊颜见不偏。公车三黜老林泉。父兄师友渊源的。经训精微讲究专。俗士回心推定力。贵人虚己请要诠。奈何皋鹤闻天晚。一 命才能与表阡。记昨行车叩我门。衣冠颠倒接温言。参随偃室论文句。徵逐黉堂讲理原。别去音书惭惠许。向来忧故苟生存。终教后死违心素。追寄哀章重断魂。
祭文[金圣铎]
维岁次乙卯四月辛丑朔十五日乙卯。即近故振谷先生李公即远之辰也。侍生金圣铎适有京都观光之役。不得以素车从宾客之后。使再从孙始亨。奉薧鱼之奠。谨告于灵筵之下曰。呜呼哀哉。天之生公于世道交丧之际。而留公于群贤既殁之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4L 页
后。付公以薖轴考槃之山水。而假公以优游閒暇之日月者。盖若有意焉。卒乃位不得早縻而竟止于一 命。寿不及大算而仅踰于六耋。进不能行诸当世。退不能传之后学。抑何理欤。呜呼。哲人之存亡运也。斯文之兴丧命也。乔岳既颓。群峰谁仰。梁木其坏。众榱何望。此吾党之士所以涕泣而相吊。慨然致惑于天道之未定也。呜呼。不佞鲰生于当世大人长德。委己而敬事之者。不止一二。其所心诚仰服。而自知其学而未能者。于公有三事焉。读书则灏噩之经。中和之传。口诵心思。不但于明窗棐几之下。而虽逆旅行迈之际。寝食言谈之间。未尝不咿唔而呻喟。至于玩伊洛之全书。绎紫阳之遗训。则其贯穿融会。有若躬造其门屏而亲承其旨意。此其不可能者一也。行己则人皆逯速而从俗。公则坦荡而遂志。世情之所共谓迂阔。而不悖于古谊则不以为嫌。物议之所指为打乖。而无愧于吾心则不以为忌。此其不可能者二也。待人则一言之得。称之不啻若自其口出。一事之善。好之不啻若由其身行。惓惓乎其扶世诲人之意。恢恢乎其听言从善之诚。此其不可能者三也。呜呼。此虽由于天赋之质美。问学之功至。亦岂非家学渊源之所自。圣铎幼而闇劣。晚益钝滞。既先师之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5H 页
弃我。又密翁之倾逝。擿埴乎昏冥之途。若远驾之无所税。幸我公之见怜。意欲以善而相及。盖前后数十年之间。其所以眷我而爱我者。不可以既之于笔舌。我则事之如父兄。公欲忘年而托契。我则瞻仰之弥高。公必自卑而诱致。警我以读书之烂熟。勉我以立志之不局。疑必许我以反复。理必容我以商榷。得侍则谆谆娓娓。莫非心性理气之训。赐书则只字片简。皆是饬励奖劝之说。虽其资禀庸下。志气卑陋。卒未能奉承而周旋。而赖公扶持提挈。而祛胸次之鄙吝。豁心田之茅塞者。殆不容屈指而更仆。谓受赐之永久。何厌世之斯亟。恸莫暇于为世。寔抚躬而深怛。呜呼洛江之上。有谷曰振。公卜筑于其间。理玉溪之馀韵。每以书而招我。我未能乎源源。间徒步而往从。猥出迎乎山门。坐我以其石坛。供我以其沼芹。醉我以德容。饱我以格言。盖一日之款一宿之晤。亦不觉其充然而有得。顾向德之无诚。又事故之相掣。曾未得从容于旬月之间。以饫公不倦之诲而奉公无斁之意。何数月之贻阻。奄人事之不可恃。方西驾之初旋。已东首而考终。承凶闻而痛哭。曷余怀之有穷。想山斋之岿然。花木郁郁其依旧。主人不在兮岩扉寂寞。忍经过之可又。念此身愚不自晦兮。久矣欺世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5L 页
而盗名。既 误恩之难堪。又方事乎趋营。寔狼狈之可忧。孰为余而唤醒。闻即远之有期。属我行之已启。违临穴而一恸。负平生之知爱。修薄具以替奠兮。聊寓哀于一杯。倘英灵之不昧兮。庶我衷之鉴哉。呜呼哀哉。
祭文[曲江裴行俭]
惟公。海东名胄。山南大家。学有渊源。厥流其遐。敬堂一脉。石溪馀波。存翁葛老。蔚为儒宗。暨乎密爷。丕振家风。公早趍庭。岂无所启。二程贤父。五峰令弟。朝薰夕陶。耳濡心悟。筮庙之初。敬受密付。服膺奖许。不懈益笃。慥慥向上。是充是扩。循序渐进。期造阃域。穷日继夜。疲精致力。文富学积。德崇业广。望实远播。士争趍仰。迭遣子弟。咸就函丈。叩箧问难。据皋奖掖。因材教督。开说多获。眷玆振谷。允合遁迹。江山秀丽。可以徜徉。地待人辟。名符贤坊。数椽茅茨。三尺短墙。庭列梅菊。阶植松篁。一室偃仰。恣意演绎。考图披书。始终无斁。凝神闭眼。敛膝对案。功深若思。志笃探玩。侯伯闻风。执贽争先。转而上闻。达于 九天。旌节临门。鹤书惊眠。倘一出山。抱负可宣。 殿壁书名。千载殊眷。际遇之盛。庶几复见。匀天无人。帝召还翩。一 命才沾。居然上仙。位不满德。寿未踰耋。气沮儒林。痛深后学。呜呼岁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6H 页
在单阏。公栖清峦。余甫志于。公已胜冠。始托密契。情义交欢。累月对榻。日夕论团。公读班书。我看迁史。公实勤挚。我则怠肆。时蒙规警。辅益良多。自是厥后。交孚亲加。沙寺冬月。辄复联床。幽居胜致。源源共赏。或时信宿。细话生平。扬古扢今。讨史演经。有酒辄㪺。相对细倾。几随下风。公骥我蝇。周旋后先。期以暮龄。公忽婴痾。我往候疾。恐或贻劳。自外径归。曾未数日。人事奄非。寝门一痛。不堪吞声。频入梦接。觉来泪盈。谁砭我愚。谁剖我疑。居常恻恻。出门何之。逝水沄沄。琴祥已迫。仪刑永閟。警欬靡接。独立暮道。悲来填臆。灵如不昧。庶鉴心曲。
祭文[汉阳赵是光]
呜呼。古人云出昆冈者皆美玉。产邓林者无凡木。以物观人则琬琰之宝櫲樟之材。其尽萃于安陵氏之一家一门乎。维我存葛两先生之文章道德。屹然为南士之宗匠。而又其芝兰玉树充溢门庭。公以存葛为从父。与密庵为从行。方之于古则胡门之籍溪也。谢家之灵连也。夫以卓荦魁奇之才。兼温良岂弟之德。其所濡染于家庭。征迈于日月者。自有人一己百之工。而人之遇诸涂者。不问可知为先生子弟也。仆尝愿为之执鞭者雅矣。公亦不鄙我。许以知己。有疑批破。贻书警策。而又欲引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6L 页
而进之于周行。顾此湔劣。安于暴弃。何敢当君子爱人以德之至意也。虽然期以晚暮。频入芝兰之室。以资蓬麻之益。而自知其学而未能者多矣。盖公作为文章。温雅而典重。博大而雄奇。若长江大河东注而无滞。措诸行事。正大而无曲。平荡而无偏。如坦坦砥道。直前而不顾。持己也庄整齐肃。望俨而即温。接人也缱绻款曲。无间乎亲疏。此岂非成德之士。体无不具。用无不周。而不止于一艺一能者耶。以故褧里之文章自见。而璞中之孚尹难掩。若使处之以经幄之官。委之以启沃之责。典之以文衡之重。专之以制诰之辞。则其必有济世救时之策。照耀人耳目。罔俾董马专美于汉。而暮年之祠官一 命。贤路岖矣。况乎盆日未回。岂肯向东冈外一武地耶。呜呼当十数年前。吾党之贤达耆旧固错落相望。而今皆有不慭之憾。惟公独为灵光而德星遽晦。是岂非天欲丧斯文耶。怅冥途之独立。悲九原之难作。非以哭公而聊以哭吾私也。呜呼哀哉。
祭文[闻韶金乐行]
呜呼哀哉。世之学问之士。常患夫畏蚩点而避标榜。僶俛仍因于流俗之所为。而先生乃独毅然以此学自任。古道自守。不恤其不谐于俗也。盖其规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7H 页
模之大则俗之所谓疏阔。而君子所谓致广也。绳墨之严则俗之所谓矫拂。而君子所谓密察也。惓惓于接引后生。而不乐者或有外廷之笑。津津于讲明义理。而不知者或有草木之诮。然君子之论。益复翕然以为道之所存。而知其庶几于成己而成物也。是其持敬穷理之工如轮如翼。未尝有所偏主而偏废。而博学详说。盖将以反说约也。不谓学之已至而益笃进修之功。不谓知之已尽而益恢虚受之量。不谓筋力之已衰而益励其苦淡之操。其德崇业广之实。岂众人之所可窥测也。向者宰臣慰荐。 圣明虚伫。果使先生出者。虽其从事于百执事之列。吾固知其风采功效必有可观。而至若 经幄顾问之地。典礼援据之间。左右横竖而沛然不穷。使人称之曰真讲官读书人者。求之当今朝廷。或未之得也。嗟 徵书之一下。奄苍天之不假。名空留于 殿柱。痛所均于朝野。顾小子之愚蒙。地幸近于贤者。自密翁之云殁。仰先生之炉冶。惟委靡而莫振。竟未抠衣于江舍。唉今日之已矣。虽怆悔而何及。昨岁挈挈于北县。闻先生之易箦。既不能以时而趋哭。又未从负土之役。逮玆居诸之一周。迹始及于灵席。岂道路之云远。匪事故之常婴。自惟诚意之薄劣。深有愧于中情。惟仰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7L 页
德其穷天。而斯言之不自欺。想先生之包荒。亦庶几其鉴之。呜呼哀哉。
祭文[门人韩山李汝靖]
道无古今。因人以明。人之明道。世不常生。中国犹然。矧是偏邦。惟我先生。天赋超卓。渊源有自。退翁其学。庭训有素。葛老其业。谆谨之德。岂弟之资。表里交正。动静莫违。循序渐进。精思实践。惟紫阳书。笃好斯偏。义理刍豢。富贵非愿。脱略尘网。遁世无闷。武陵山中。廿载春秋。晚暮以乐。惟理是求。穷深极微。无隐不搜。即事即物。无幽不穷。钻研坠绪。传得其宗。德润于身。行著于乡。名闻 九重。位止斋郎。命与时违。竟未骥展。在公奚憾。系世屯蹇。身穷道亨。齿迈德尊。儒林气苏。斯道赖存。祝公百年。永期遐辰。何意一夕。遽作修文。梁木既摧。泰山其颓。邦国之瘁。士林之悲。呜呼。神采毅然。乃公仪容。诚意恳恻。是公德量。明正之学。敬义之工。充养纯粹。积累从容。惟道孜孜。馀事文章。士有师表。邦有蓍龟。今胡不慭。而至于斯。呜呼痛哉。顾余小子。早托门庭。容我懵陋。偏荷恩情。奉以周旋。十有馀龄。奖掖谆至。俾免榛棘。窃念驽庸。质愚心塞。无所肖似。皋比自绝。庶策鲁劣。拟报他日。那意于今。人事奄忽。仪形永閟。后拜无缘。今当执绋。五内摧煎。敬荐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8H 页
菲薄。竭罄寸心。长号一声。冀赐昭临。
祭文[四弟 栐]
大道来东。源远未分。或背而淫。离丧本真。吾家家学。有的其源。兄在龆龄。端序已形。时诸父兄。咸期远到。亦既志学。慨然任道。曰世儒者。心目俱小。粗窥门庭。便谓已了。至德尽高。圣道虽远。要去极处。当立标准。规规近局。终小且窘。然其用功。从下做起。由粗入精。即物求理。切怕空荡。不贴身己。齐头互资。无靠一边。沈灌积累。馀五十年。造诣益深。见解日亲。晚占庄修。于洛之滨。乐符仁智。境绝尘荤。春堂日晏。冬釭夜深。修整冠襟。持养此心。静阅芸编。钻研高坚。千载岂远。迩如隔晨。只可神悟。难以言传。孰识其真。等视蹄筌。礼家由来。裒稡多门。或昧其本。轻以许人。兄阐其义。参互折衷。如叩洪钟。应酬不穷。不拂天则。复协人情。弟实褊迫。智同挈瓶。或据谬见。譊譊去争。每荷包容。警晓丁宁。徐除胜心。更看一遭。乃知颠妄。谩作叫呶。岂惟弟兄。实兼师资。庶几提掇。终受钳锤。获戾神天。感召伊戚。那知客疾。遽启手足。大业委地。绝响谁续。中夜拊枕。肠摧肝凿。孑立人世。谁复依倚。吟病癃瘁。尸居馀气。悲亦几时。行当同归。一杯荐诚。哀不能文。庶赐顾歆。以慰悲辛。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8L 页
祭文[从子凤焕]
呜呼哀哉。尚忍言哉。去岁维夏。小子不天。奄失所恃。及秋而又有从弟夭折之惨。祸孽偏酷。魂遁魄夺。若不可生者。而尚赖府君与我先子。既耆不衰。作镇门户。庶几上天悔祸。馀存子姓。得以操几杖。陪游寂寞之滨。质疑请益。幸而得免于金银之陋。则往者固已已矣。而来者犹恃而无忧也。曾不淹岁。府君遽启手足。譬如大厦之摧柱。中流之失楫。恤恤乎遑遑乎。无所庇而无所之矣。况我先子从幼至老。其志同其学同其好古同。其不同俗亦同。以至于一出一入一动一静无不同。不啻如手足之相须以为用。而一朝失之。以此而处于朋友之际。割半之悲。亡质之痛。犹有不堪者。何况兄弟之爱乎。惟时先子嘘唏于悒。顾谓诸子曰吾家家学之传。今且息矣。尔曹将何所依归也。吾其为东祠之躄浮屠。尔曹亦不可因以摧折。遂自废弃也。尔曹其勉之。盖将异时。收拾馀绪。开发后人。使我青毡之旧业。不至遽绝。而在原之情。结轖难忘。投琴之恨。遣理不得。潜销暗铄。荣卫内凋而疾病乘之。亦惟小子不孝无状。获罪神明。府君即世之后。家学之相传者。无复有作而有述矣。呜呼尚忍言哉。惟我家学。远有渊源。曾王父石溪先生固已发端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9H 页
于前。而存斋葛庵恒斋诸叔祖先生继而大成于后。又再传而从叔父密庵先生及府君与先子趾美承休。讲道明理。蔚然为一代之宗儒。世之推美者。多以高阳里明招山故事拟之。而荀家八龙之无双。止为慈明而已。吕氏诸贤。晚多染迹禅宗。亦恐未必如吾家之门路不失其正当也。府君自幼擩染家庭之教。既又沉潜圣贤之学。切问近思。真积力久。学已造乎高明之域而犹慥慥不已。德已臻乎盎粹之地而常捡束不倦。其于教人也。或不待其愤悱。而谆谆然竭其两端而告之。是盖有得于明诚夫子之遗意也。尤明礼学。有来讼疑。判决公案。无异于烛照数计而龟卜也。胸怀夷旷。无物不容。未尝为此疆彼界。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者。固多訾謷。吾党之相爱不相忌者。亦或有疑其太疏。而晚来信服者为尤众矣。府君乐道安贫。不欲求知于人。而谷兰自播。皋鹤远闻。 恩纶屡下。拜官趣 召。且令道臣劝驾。而府君以老病辞不行。结茅江干。鸥鹭忘机。玩心图书。悦豢义理。盖有三公不换之乐矣。府君充养有素。精力不耗。若可以克享遐龄。而衰宗薄祐。丧威荐臻。次第凋零。至于如此。此岂独为吾家之不幸而小子之无禄耶。其亦有系于士林之厄而斯文之祸矣。小子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69L 页
窃悯然。不敏每当过庭侍燕之际。不以椎钝。辄蒙提掇。而铅刀无发硎之质。墨地乏受采之资。虚负平日教诏之意。拊躬惭悼。若无所容。秪今何处更承春风之座。以充饮河之量乎。吁天无及。但有淫泪而已。呜呼哀哉。尚忍言哉。府君之盛德大业。要非小子之所可知。而亦非小子之所可言也。有伟遗文。藏诸巾衍。后世倘有子云。其或能知而能言否。日月斯速。中祥已迫。敬奠一觥。跽荐哀情。庶格幽阴。应赐降临。呜呼哀哉。
祭文[堂侄台焕]
繄我家学。流长源远。肇自副学。实拓基畈。曾考是承。礼干义橹。既明而备。在仲叔祖。道脉方恢。家事不贫。维时叔父。擩染身亲。驰无向外。得自近里。天人之微。性命之始。知先行后。静存动察。几分善恶。功在存遏。礭笃专精。以赜以订。冻解冰释。恢刃肯綮。由博而约。要絜纲提。敬义挟持。轮翼两齐。惟礼家言。千涂万辙。聚讼终古。公案谁决。爰取其中。首事沿溯。淹贯经义。爬罗笺注。节天裁人。旁通义起。权度不差。众蔀自披。馀溢文章。不事修为。信笔成言。临文断辞。抛却体裁。陶泻性灵。劲自山立。滚若波倾。培根达条。不艰而古。夫岂词人。刿字鉥句。晚占别墅。于洛之滨。素鍊萦襟。青岚染巾。左图右书。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十 第 570H 页
玩意怡神。彼绶何慕。我佩弥章。逍遥自适。岁月于荒。望崇德卲。闻敬觌醉。侯伯拥彗。士类交贽。 圣朝急贤。弓招沓至。终未时起。兆足以仕。咸谓如公。岂久耕凿。不次之擢。非朝而夕。庶几遐筹。终塞舆望。天不慭遗。壑舟遽藏。理固多僭。天亦难谌。呜呼哀哉。懿惟府君。德宏心大。谓人为尧。无类可化。无论贤愚。不拣亲疏。咸推悃款。倾倒蕴馀。信向者众。孰不心虚。而余小子。百无一能。时垂奖许。复掣鞭绳。曰汝可为。田地不窄。畴蘉而退。畴逸而获。固守坚定。最初路程。所以紫阳。明告安卿。尔尚勖玆。余不尔欺。遗墨郑重。尚在巾笥。终愧式谷。空教颡泚。呜呼哀哉。属我不吊。荐降大戾。公茔未乾。后翁继逝。晓天寥落。稀星又没。道气消歇。家学缺绝。疑将畴启。迷或谁诏。匪直家祚。寔关世教。哀我子姓。于何终禄。言念及此。肝肺寸坼。栾栾嗣孙。受重后时。奉讳之日。不敢以期。庸考变节。载陈祥事。仍荐一觞。庶冀歆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