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x 页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书
与金振伯(圣铎)
乖违颜色。累经蓂叶。每山中月色皎然。未尝不起想也。穷阴急景。寒令甚严。伏惟侍学珍卫景福。槾日间虽不敢废数墨之功。而气质依前无变。见处亦未能脱然有了悟。思得吾人雅敕之容精敏之识。以自扶策得去。而苦被忧冗牵挐。亦未克容易遂此衷曲。时为喟然而已。适与虎溪洞主。论中庸戒惧章不合。有些往复文字。未知鄙说果不戾于经旨否也。敢将彼此书藁仰呈。切祈批判以示可否。
与金振伯
阻奉颜色。蓂叶已五转矣。眷焉之怀。日夕弥襟。时欲率意命驾。宿留稳话。兼叙几处人事。今年炎暑。特地非常。病衰气力。不任触冒行役。苦俟凉风乍动。以酬此宿逋。已作十分准拟矣。忽闻尊新膺 除命。肃谢之行日子已近。暑气一味熇赩如此。末由往去掺别。然心旌常驰往。不能自定。槾废老矣。无复它念。思与吾同心之人。往还相从。以输写暮境衷曲。而允卿远宦北塞。雁书无凭。今尊又入京师。前期未易。老抱作恶。自倍恒品也。古人云做官夺人志。此则戒不知学之人未成德之士。或动心于喜怒爱恶之私。或役志
书
与金振伯(圣铎)
乖违颜色。累经蓂叶。每山中月色皎然。未尝不起想也。穷阴急景。寒令甚严。伏惟侍学珍卫景福。槾日间虽不敢废数墨之功。而气质依前无变。见处亦未能脱然有了悟。思得吾人雅敕之容精敏之识。以自扶策得去。而苦被忧冗牵挐。亦未克容易遂此衷曲。时为喟然而已。适与虎溪洞主。论中庸戒惧章不合。有些往复文字。未知鄙说果不戾于经旨否也。敢将彼此书藁仰呈。切祈批判以示可否。
与金振伯
阻奉颜色。蓂叶已五转矣。眷焉之怀。日夕弥襟。时欲率意命驾。宿留稳话。兼叙几处人事。今年炎暑。特地非常。病衰气力。不任触冒行役。苦俟凉风乍动。以酬此宿逋。已作十分准拟矣。忽闻尊新膺 除命。肃谢之行日子已近。暑气一味熇赩如此。末由往去掺别。然心旌常驰往。不能自定。槾废老矣。无复它念。思与吾同心之人。往还相从。以输写暮境衷曲。而允卿远宦北塞。雁书无凭。今尊又入京师。前期未易。老抱作恶。自倍恒品也。古人云做官夺人志。此则戒不知学之人未成德之士。或动心于喜怒爱恶之私。或役志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7L 页
于建功立名之间。而本心之德当然之则。有不能精察而力行之。往往失己离道。而不厌于众望。见讥于后世矣。如吾人一生林下读书。学不可谓不精。半世行身寡尤。德不可谓不成。又况一命之官。所管无多。有何设施之可言哉。然而仕宦发轫。实源于此。亦君子加意敕虑处也。末俗好点检问学之士。居今之世。为今之士。固当韬晦以避道气之名。然此事实如饮食裘葛。岂尝闻饮食裘葛。避人之点检。而不食不衣者哉。日用云为。虽有过人之行。若与此德相忘。则只是天资之暗合耳。于尊德问学之功。不相衬贴。孟子所谓行不著习不察。张子所谓心若忘之则只是俗事者。恐不可不入思议也。见慕之至。敢发狂瞽之言。幸宽其愚妄之诛而反有以辱教之也。墨洞向右边去。逾一小麓。更占一墅。主案有情。左右交合。自作一洞天。大江溶溶流入几席之下。眼底奇玩。应接不暇。比旧庄。尽不干事。时时独往。辄尽日忘归。拟以来月。经营小屋子。往栖盘礴倦游。他日或赐光贲。则当斸笋烧蕨。供话数昼夜。使涧户山扃。带得贤者之芳躅。如何如何。
答金振伯
属者共宿山庄。仍又偕之东坡。可谓从颂矣。而只随人酬酢。閒漫话言。初未及偲切紧着身己事。似此相
答金振伯
属者共宿山庄。仍又偕之东坡。可谓从颂矣。而只随人酬酢。閒漫话言。初未及偲切紧着身己事。似此相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8H 页
接。有何所益。吾辈不及古人者。虽非一端。而此一事亦为不及之一病源也。观朱先生与一时交友相警责者如何也。未相见时。往复戒勉。无所隐讳。既见温绎所疑者。愈益加切。惟如此而后。可谓为己之学。可冀有朋友之助也。吾人想独自时节。存省之功。未尝须臾不在于学。而及其接人而相熟相同。无以甚异于人者。实出于卑牧之意。其为谦光之美则至矣。而若一味以此为悦。则亦恐有害于大中至正之道也。此事如饮食裘葛。饮食裘葛。岂可嫌人非笑。而就暗地里吃著耶。愿尊养浩配义。不沮不惧。使内外交修。言行相副。则岂但师友渊源有所发明。亦可扶接得此个道脉。不至断绝于峤之南矣。如槾者鼎器已弊。无以鍊得丹成。然尚赖鞭策之力。不欲全作无闻之人。尊幸怜而不弃。时加镌诲。毋以我一日之长而难相违触也。如何如何。
与金振伯
锦水觌面问何如。未尝交一款话。归来山庄。心事累坠。数日而不能去怀。谨问日来。侍承起居何如。适间疑警。见趁清霁否。日望虎溪痘气开廓。奉邀文旆。相与从容于水光山色之中。不意鬼物揶揄。做出此梗。使不得迩清温之色。以祛钝滞之思。怅叹如何如何。陶山言行录。李天祥诸兄。会于三溪。雠校讫功。专人
与金振伯
锦水觌面问何如。未尝交一款话。归来山庄。心事累坠。数日而不能去怀。谨问日来。侍承起居何如。适间疑警。见趁清霁否。日望虎溪痘气开廓。奉邀文旆。相与从容于水光山色之中。不意鬼物揶揄。做出此梗。使不得迩清温之色。以祛钝滞之思。怅叹如何如何。陶山言行录。李天祥诸兄。会于三溪。雠校讫功。专人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8L 页
还旧帙于鄙所。约会东厓及左右。亦许不佞追蹑俊游。此会不可差池。若有未尽是正处。以来后人指摘。其肯曰在家不知。且左右未动者。弟亦何敢独任左肱而蹩(一作躠)于庄岳之间哉。闻东厓简通于三溪。移定会所于乡校。且言府中净帖。未痘者顶踵相接。虽则云然。府中是烦剧之地。未痘之人安安入处。似非畏慎之道也。西岳松棚苍绿。遮隔城市。且有顾瞻玩赏之乐。昔人讲讨次辑之事。必于閒旷之处。寒泉明招故事可徵也。吾辈虽不及古人行解万万。此一事独不追古人而从之耶。此间僻。未得达此曲折于东厓。彼中想有因缘往来之便。报道此意如何。絜矩好恶之辨。此非敢为好己胜也。惟如此执意看过。传文章句之意。可得通贯。若如来谕及不佞前说者。多与先儒之说相戾。且如云峰胡氏其学精切。北溪之后未见其比。幸虚心究察。勿以先入为主也。别纸辨禀。任笔信口。言辞未免鹘突。虽恃包借之私。旋恐得罪于君子人也。巡相累索左右论辨。向已送副。前此就巡相抵兄书中。略有所辨破。谩奉致思之地。
别纸
向日答巡相别纸。只辨章句将好恶作条目之意。不言传文亦做条目之意。舍本而讨末。举尾而遗头。使听之者不知其为何说。今请先陈传文之亦将好恶
别纸
向日答巡相别纸。只辨章句将好恶作条目之意。不言传文亦做条目之意。舍本而讨末。举尾而遗头。使听之者不知其为何说。今请先陈传文之亦将好恶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9H 页
不做题目。作条目之意。然后乃及章句可乎。传文絜矩章章首上节所恶于上四个段子。谓好恶之存乎心者得其正也。下节毋以使下四个段子。谓推此心以及于物。使上下四方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耳。好恶之与絜矩。既有在心在物之分。则好恶絜矩。安得并作题目而混为一途乎。不然则章句何以段段举絜矩字作题目。而好恶则只为引辞以明某事之目。而又章末章句总结一篇大旨之处。不曰皆推广好恶絜矩之意。而单举絜矩字耶。大抵发明絜矩之道。莫好恶近。故传文首以好恶作条目。以明絜矩之意。复引南山两诗。以咏叹絜矩与不絜矩之效。其曰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者。言上之人能絜矩而使民安居乐业之谓。即絜矩之事也。其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者。言上之人能推好恶之心。能尽絜矩之道。所以为民之父母。即好恶之谓也。反是者不能推好恶之心。故不能尽絜矩之道。所以为天下戮矣。固以好恶作条目。以释絜矩之意。而语意翻转倒说。先言絜矩之事而后及推之之道。故若似以好恶通作絜矩之义。而熟察而玩索焉。则其不以好恶作题目审矣。章句深源其意而详究其实。故先言絜矩之事。而后言好恶之心。以应传文之意。复自注其下两节曰此言能絜矩之效。此言不能絜矩之效。其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39L 页
曰效云者。上之人以其曾推是心。以尽絜矩之道。故盛德至善至此。而有以浃于人而咸愿戴己。此其效验处。恐人唤作当日政事上事。误认好恶与絜矩一例看。故特注于其下。以明其为效耳。执此数端而观之。则好恶与絜矩。自有先后体用之殊。如何并作题目。且絜矩已作题目。岂可更用好恶作小题目。反使絜矩为阳尊假立之侯王。约束都不管耶。或问中释好恶絜矩处。有曰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恶者不异乎己。则不敢以己之所恶施之于人。使吾身一处乎此。则上下四方物我之际。各得分愿。平均如一。截然方正。然则好恶絜矩。自有在己在物之分。如向所陈。似不可通同为说。且或问中向望归宿处。辄举絜矩二字者。凡十有二处。一无好恶絜矩对举互言之处。以此知好恶当与财货用人备员作条目为是也。传文至财货条。更端以明絜矩之义。故章句特下又字。以别前引之已终。至用人条。又申言南山两诗之义。故章句既下又字而更加申字。以收接南山两诗之意。以明絜矩之意。传文本以好恶作条目。以明絜矩之意。故章句亦随传文而作条目。以释絜矩之意。传文与章句洽洽地相合。如犬牙之相含。恐不可致疑于其间也。用玆语类答问中。亦以好恶作条目。云峰亦然。北溪陈氏亦曰絜矩之道。在于分义利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0H 页
别好恶。亦以好恶作条目。彼二氏者长于训解名物。岂无所考于朱子之说哉。若以好恶作题目。则传文与章句相左。诚如巡相之喻。其精思可畏。吾辈不可及也。至于同好恶不专其利。必欲分而言之。则同好恶。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之谓也。不专其利。即各得其分之谓也。而章末章句所谓推广絜矩之意者。可谓包括一篇之大义也。亲贤乐利。本谓先王新民之功。至于没世之久。而后贤后民及百姓里居仰其德业之盛。耕田凿井之利。殊非此章之意。而章句借引以證天下平而无一物不得其所之意。别无他奇妙意思也。如未中理。却以回教。
别纸
前此鄙说于好恶二字与财货用人同为条目。以发明絜矩之义之说颇详。而独于同好恶三字便是絜矩之说。犹未十分说破。终教己意不畅。而又使人听莹。今请先陈同好恶便是絜矩。而同好恶之外。更无馀法上一阶可以絜矩者然后。及于他辨可乎。章首六个所恶。就好恶之在理在心者而言之。此言凡物之大情也。下段六个毋。以就人己交接施诸政事者而言之。此言絜矩之要道也。故传之结语曰此之谓絜矩之道。而章句释之曰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可知同好恶是絜矩。而初无未及絜矩之前。半上
别纸
前此鄙说于好恶二字与财货用人同为条目。以发明絜矩之义之说颇详。而独于同好恶三字便是絜矩之说。犹未十分说破。终教己意不畅。而又使人听莹。今请先陈同好恶便是絜矩。而同好恶之外。更无馀法上一阶可以絜矩者然后。及于他辨可乎。章首六个所恶。就好恶之在理在心者而言之。此言凡物之大情也。下段六个毋。以就人己交接施诸政事者而言之。此言絜矩之要道也。故传之结语曰此之谓絜矩之道。而章句释之曰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可知同好恶是絜矩。而初无未及絜矩之前。半上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0L 页
落下。违絜矩不远之同好恶也。同好恶与絜矩。譬如克己复礼。才克己便复礼。非克己之外。更有复礼工夫也。故传初引南山有台与民同好恶之事。以实上文同好恶之义。章句释之曰言能絜矩。此言同好恶之为絜矩也。复引节南山不与民同好恶之事。以反结上文之意。章句释之曰言不能絜矩。此言不能同好恶之不得为絜矩也。此两引诗。专以好恶之同不同。申释絜矩之义。则其以同好恶为絜矩也审矣。大抵推此好恶之心。同其好恶于民则为絜矩。是由好恶之推而为絜矩。则好恶安得不为絜矩之条目乎。絜矩同好恶。同实而异名。向来来谕及此之报辨。误认同好恶为财货用人之题目。而副贰于絜矩。由此以进于絜矩。遂使一篇之旨。都输于同好恶。絜矩二字。毕竟归于上九无位无民之地。殊不知同好恶便是絜矩。非同好恶之上。更有絜矩工夫也。故章内除南山两诗外。言好恶处。传文及章句。未尝有一语带贴同字说来。而至章末絜矩归宿处。乃曰此章之义。务在与民同好恶而不专其利。皆推广絜矩之义云尔。则其以同好恶为絜矩。又可知矣。且好恶与同好恶不同。好恶是好恶于心。犹是我底。同好恶是将此身。放此万物中。一例看是物我为一底。其分自不同。而来谕传文中单言好恶处。辄带著同字。赚连说去。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1H 页
亦恐未安。由好恶之不偏。可到同好恶地位。尽有次第。不可滚合为说也。高明以小注诸子之就好恶言絜矩。兼好恶言絜矩。好恶不能絜矩等说。为与鄙说同乎。与高明之见相符乎。抑以其说为乱道违经旨。不足为据耶。幸辨正取舍之分。亦所望也。见谕章句所云好恶公私之公字。是同字意。篇中未为不言同好恶也。尤为不然。公字当与正字相配。私字当与邪字相对。而同字当与偏字相对。故传文引节南山下章句曰好恶徇于一己之偏。正应上文同好恶之同字。私是公之反。偏是同之反。同者欲其施于人者无不普也。公者戒其发于己者灭其私也。今将同字训公。恐于字义有未审也。朱子曰大学好恶。自诚意正心者而推之。故皆得其正云。而篇中复言好恶公私之辨何也。既言其公则反言其私而證之。劝戒之道。不得不尔也。来谕又谓传文先谨乎德之谨字。章句释之曰先谨乎德。承上文不可不谨而言。传文所谓不可不谨。指上文好恶而言之。则好恶之意。悉贯于财货之条。据此可知。此言似矣。而实则不然。传文更端言絜矩之道。虽在于推好恶之心。而其本又在于德。尤不可不谨云尔。则指意所归。只将一谨字。翻转向德上去。何曾带来好恶意耶。且德是纯粹底物事。下恶字不得。故但言外本内末之非财货。是利益底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1L 页
物。亦下恶字不得。故章句但言同欲欲专之祸。其下又引康诰善不善楚书宝善人。又推极而拶到爱亲万善之本。一节深似一节。今曰好恶之意通贯于一篇之中。则即此数条。何处觅得好恶意思来耶。又来谕于言好恶处。爱贴同字说。何不于财货用人处。亦曰同财货同好人同恶人。而独于财货上。恋著同字不舍。其亦缺露而不周矣。高明既以好恶作题目。故于言财货处。强立一恶字。硬排说去。以明好恶之通贯。而终非本文之意。所谓桑树著刀。楮木出汁者也。好恶自是一件条目。而好恶之既同则已成絜矩之道。好恶与同好恶之不同科也如此。又可鹘崙说合之耶。大抵此章发首至六个恶字六个毋字。所该甚广。世间甚好不在这里耶。又引诗发明同好恶之义。至矣尽矣。絜矩之义。更无馀蕴。而曾子是忠信粘泥底人。惓惓意不能自已。故复就事为上言之。而事之大且难。莫如财货用人。故剔出言之。而财货是人之所同欲。故章句于言财货处。曰同欲曰欲专。至于用人则不惟人有善不善之可好恶。而我之好善未有易色之诚。恶恶未至探汤之切。则进君子退小人。未得索性。而丧邦丧家。未必不由于此。正好兼好恶著精彩极言之。其所以胜私而絜矩者。此其大者。故或问终篇。总括一篇之大旨而约言之曰此章之义博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2H 页
故言之详。然其实不过好恶义利两段而已。又以好恶义利对配说去。以此二义为终篇之归宿。即此而观之。则好恶为絜矩之条目。分外明白。至于同其好恶则乃絜矩之事。传文既明言同好恶之事。即系之曰此之谓絜矩之道。愚故曰同好恶即絜矩。同实而异名。来谕以同好恶为财货用人之小题目。以絜矩为大题目。不知同好恶之外。絜矩大题目所管者何事。传文及章句。何以同好恶为释絜矩之道耶。窃详高明一篇之中。拈出同好恶三字。以蔽一篇之意。其所以知见骨子虽深且密。而种种差爽。亦似从这里出来。幸更入思议如何。
别纸
辱惠长笺。指陈得失。剖析幽微。开示章句精密之旨。驰骋上下。辨博如海。虽使子贡之辨。更无所容喙。而迷滞之见。未能遽化。敢忘其固陋。玆又毕献所疑。以供发药之资。伏惟虚心采察。勿以荛言而不加意也。槾初来所见。亦与高明不约而同。虽文字短涩。意中所有。有不能尽宣。而指意要归。虽谓之相印符可也。独怪夫传文之旨。既以好恶作题目。则章句之释。亦宜段段举好恶字。亦如絜矩字之段段枚举。以明其为一篇之总脑。而章句于言财货处。未尝带来好恶之意。至用人条。始言好恶之事。数节之中。有引有不
别纸
辱惠长笺。指陈得失。剖析幽微。开示章句精密之旨。驰骋上下。辨博如海。虽使子贡之辨。更无所容喙。而迷滞之见。未能遽化。敢忘其固陋。玆又毕献所疑。以供发药之资。伏惟虚心采察。勿以荛言而不加意也。槾初来所见。亦与高明不约而同。虽文字短涩。意中所有。有不能尽宣。而指意要归。虽谓之相印符可也。独怪夫传文之旨。既以好恶作题目。则章句之释。亦宜段段举好恶字。亦如絜矩字之段段枚举。以明其为一篇之总脑。而章句于言财货处。未尝带来好恶之意。至用人条。始言好恶之事。数节之中。有引有不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2L 页
引。而语意参差不齐。巡相之见疑传文章句不相对值之说。穷无辞以勘破。又思絜矩为一章之总脑题目。故一章之内。章句之释。辄段段举几处絜矩字。用作一章之总脑题目。不宜更将好恶副贰他作次题目。使一篇之旨。鬼乱横分。未归于一。毋论义理。古人作文之体。亦不如是。若可更入思议。于是权倚阁先入之见。复就大学章句及或问等书。参合考究。潜心而玩索焉。则好恶自是絜矩之条目。当与财货用人同为条目。发明絜矩之意。昭昭然白黑分矣。始知圣贤之书。自有正当旨意。不可略绰一过而铁定自是。彼一定而不易者。若非上智之人。未可遽自处太重。不教他人来磨我也。若从来书衮合为说。则其势未免疑晦。故就其全篇。条举辨析。幸有以终教之。
来谕曰。絜矩之义。不过与民同好恶而已。则所谓同好恶者。絜矩之注脚训诂。而执事将作条目。要之亦非端的名称也。
絜矩好恶。泛言而泛观之。则虽若无辨。而细究其名义。则不能不殊。愚请先陈好恶絜矩之有辨。然后乃及好恶之作条目。夫好恶云者。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恶不异乎己者也。絜矩云者。既知其所恶。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人者也。絜矩章四所恶。即好恶之谓也。四毋以。即絜矩之谓也。好恶发于
来谕曰。絜矩之义。不过与民同好恶而已。则所谓同好恶者。絜矩之注脚训诂。而执事将作条目。要之亦非端的名称也。
絜矩好恶。泛言而泛观之。则虽若无辨。而细究其名义。则不能不殊。愚请先陈好恶絜矩之有辨。然后乃及好恶之作条目。夫好恶云者。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知人之所恶不异乎己者也。絜矩云者。既知其所恶。则不敢以己之所恶者施之于人者也。絜矩章四所恶。即好恶之谓也。四毋以。即絜矩之谓也。好恶发于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3H 页
己者无一念之不得其正也。絜矩施于人者无一事之不得其方也。好恶絜矩有存心处事之殊涂。然既推其好恶之心。与民同好恶。则便成絜矩之事矣。故传文言好恶处。若与絜矩无辨。而推其本实名义。则自有发己措事之不同。不可浑合为说也。上文君子有絜矩之道者。言上之人躬行此三事。而下之人便兴孝兴悌不倍。若使感发兴起之而不有以处之。则直是徒然耳。君子当有絜矩之政。使之各得分愿。此期之之辞也。下文此之谓絜矩之道者。言上之人能行絜矩之政。使天下之人上下四方。物我之间。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有馀不足处。此能之之辞也。好恶就天理人心上说。絜矩就推措政事上说。其分安得相同乎。朱子曰絜矩恕之事。又曰程子所谓充拓去时。天地变化草木蕃。今曰好恶不过絜矩而已。则又可指好恶谓恕之事。又可指好恶谓天地变化草木蕃乎。朱子又曰絜矩就政事上说。又曰絜矩是四面均平底道理。好恶絜矩果若无辨。则可谓好恶为专指政事上说。又可谓好恶为四面均平底道理乎。章句释絜矩曰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又曰身之所处。上下四方。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又曰此平天下之要道。此言上之人能推好恶之心。能行絜矩之政。故物我之际。截然方正。无一夫不获其所。絜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3L 页
矩二字。所操至约而有要于平天下云尔。今曰好恶者絜矩之注脚训诂。主意若曰道犹路也。辟谓君也之类。传文之意。专以好恶发明絜矩之道。而今也混为一道。则不知以何者行絜矩之政乎。既以好恶之心。推行絜矩之道。则好恶正是絜矩之子目。条目之说。虽谓之端的名称。恐无不可也。
来谕曰。自引南山诗以下。至文王诗。则又因好恶之意。泛论在上者与民同之。则为民父母而得众得国。徇一己之偏。则为天下戮而失众失国。此皆只就絜矩道理上言所以为絜矩者。专在于同好恶。而未及乎政事推行之间。
上文以好恶作条目。发明絜矩之义。丁宁切至。更无馀蕴而意犹未已。故复引南山两诗及文王篇。咏叹之淫佚之。使之有以感发而惩创之。正如至善章之引烈文诗。以赞其止至善之效验也。今曰只就絜矩道理上言所以为絜矩者。专在于同好恶而未及乎政事推行之间。窃恐未察曾氏引诗證明之本意也。夫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者。亿兆戴己之谓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者。能推好恶之心。以行絜矩之政之谓也。好恶虽发于己心。而既同其好恶于民。则施诸政而尽絜矩之道者也。辟而为天下戮。则但徇一己之偏而不能行絜矩之道者也。故章句下。复
来谕曰。自引南山诗以下。至文王诗。则又因好恶之意。泛论在上者与民同之。则为民父母而得众得国。徇一己之偏。则为天下戮而失众失国。此皆只就絜矩道理上言所以为絜矩者。专在于同好恶。而未及乎政事推行之间。
上文以好恶作条目。发明絜矩之义。丁宁切至。更无馀蕴而意犹未已。故复引南山两诗及文王篇。咏叹之淫佚之。使之有以感发而惩创之。正如至善章之引烈文诗。以赞其止至善之效验也。今曰只就絜矩道理上言所以为絜矩者。专在于同好恶而未及乎政事推行之间。窃恐未察曾氏引诗證明之本意也。夫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者。亿兆戴己之谓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者。能推好恶之心。以行絜矩之政之谓也。好恶虽发于己心。而既同其好恶于民。则施诸政而尽絜矩之道者也。辟而为天下戮。则但徇一己之偏而不能行絜矩之道者也。故章句下。复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4H 页
自注云此言絜矩之效不能絜矩之效。朱子说如此分晓。而来谕之谓自相矛盾何也。抑别有说乎。若未及乎政事之间。一念之善而得众得国。一念之恶而遽失众失国。亦无是理也。
来谕曰。天下之事。不可尽举。举其大者。莫如财货。无贵贱上下。而欲其有而恶其无。人君导利而不施其所恶。则可谓同好恶之实事。而絜矩之道莫大于此。
传文发首至文王篇。单举好恶字。反复而极言之。未尝倚著于事为上。又推絜矩之事而极本穷源。言先谨乎德。言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又因有德有人而逼拶到财货上。言絜矩。来谕所谓复就事而言。而事之大者。莫如财货者是矣。前既不著事不靠人。公共地提掇好恶字。以发明絜矩之道。此复就事发明絜矩之事。其下复就用人言絜矩之事。好恶自为一条目。财货自为一条目。用人自为一条目。而但好恶就理上说。故所该甚广。如冢宰之并列于六官而实兼六职。乾坤之分配于八方而实统八子耳。好恶独兼言于用人者。人有善不善。好恶字洽好兼言之。若夫财货。民之所同欲。著恶字不得。故章句但言不能絜矩而欲专之之害。而未尝及恶字。亦事势之宜尔也。朱子曰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亦是
来谕曰。天下之事。不可尽举。举其大者。莫如财货。无贵贱上下。而欲其有而恶其无。人君导利而不施其所恶。则可谓同好恶之实事。而絜矩之道莫大于此。
传文发首至文王篇。单举好恶字。反复而极言之。未尝倚著于事为上。又推絜矩之事而极本穷源。言先谨乎德。言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又因有德有人而逼拶到财货上。言絜矩。来谕所谓复就事而言。而事之大者。莫如财货者是矣。前既不著事不靠人。公共地提掇好恶字。以发明絜矩之道。此复就事发明絜矩之事。其下复就用人言絜矩之事。好恶自为一条目。财货自为一条目。用人自为一条目。而但好恶就理上说。故所该甚广。如冢宰之并列于六官而实兼六职。乾坤之分配于八方而实统八子耳。好恶独兼言于用人者。人有善不善。好恶字洽好兼言之。若夫财货。民之所同欲。著恶字不得。故章句但言不能絜矩而欲专之之害。而未尝及恶字。亦事势之宜尔也。朱子曰中庸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亦是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4L 页
此意。但中庸言其所好。此言其所恶。又曰财者民之所同好而我欲专之。民有不得其所好者矣。玉溪卢氏曰财者天所生而民之所欲云云。故章句于言财货处。只曰欲专之。曰不专其利。未尝及恶字。诚以恶字于财货著不得故也。来谕必欲插入好恶字于财货中。想无成有。故曰欲其有而恶其无。曰不施所恶。生出章句所无之义。而强立一条目。以供必胜之计。恐有害于无适莫之道。而反为至公之累矣。大抵义理本同一源。若取其依俙相近者而说合之则何所不合。第其所以立言本意。文义旨趣。各有攸当。必欲强其异者。合而同之。徒见其愈凿愈乖而反失其正义矣。
来谕曰。自先谨乎德。至引康诰。不出乎絜矩之能与不能。而其能者。同好恶之谓也。其不能者。不同好恶之谓也。
首章数节。就好恶言絜矩。又向里而约之。以至于明德。言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又因有人有土而转就财货上。言絜矩。云峰胡氏所谓好恶不能絜矩。任己自私。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肥己。不可以平天下。玉溪卢氏所谓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云者。各有脉络。不可相乱。而今也毋论慎德与财货与善不善。必曰皆同好恶之谓也。
来谕曰。自先谨乎德。至引康诰。不出乎絜矩之能与不能。而其能者。同好恶之谓也。其不能者。不同好恶之谓也。
首章数节。就好恶言絜矩。又向里而约之。以至于明德。言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又因有人有土而转就财货上。言絜矩。云峰胡氏所谓好恶不能絜矩。任己自私。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瘠民肥己。不可以平天下。玉溪卢氏所谓有德则能絜矩。无德则不能絜矩云者。各有脉络。不可相乱。而今也毋论慎德与财货与善不善。必曰皆同好恶之谓也。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5H 页
不几于漫漶不分晓乎。朱子曰此章首尾。皆以絜矩之义推之。又曰此章大槩专从絜矩上来。今动辄曰好恶云尔。絜矩二字。果为无用之赘言矣。
来谕曰。絜矩固为一章之大题目。而所谓絜矩者无他。即与民同好恶也。财货用人。固为絜矩之条目。而同好恶之意。通贯于二者之中。好恶虽谓之小题目可也。
初以好恶就公共地。反复以明絜矩之义。复就财货上。以明絜矩之义。复就用人兼好恶。以明絜矩之义。如此看了。自然文从字顺。理随事明。无峣崎侧峻之患。来谕虽若新巧。而恐非本文之意耳。
来谕曰。见喻不欲以同好恶为题目。而必欲与财货用人。并列为三条目。愚不识所谓同好恶者。舍财货用人而行之何处。
凡传文中发明絜矩之条目。曰德曰善曰忠信曰骄泰曰义利曰仁人不仁。无虑十数条。至篇末。以理财用人分为二道。末复合之以一道而后已。初岂止三条目而已哉。饮食男女。耳目口鼻。日用百为。若大若小。谁非可好可恶者。其中财货用人。此其大者。得国恒于斯。亡国恒于斯。生养人只是这个。残害人只是这个。故特归重于此两事。亦如小人为恶。千条万端。而特举媢嫉一事为言者。以其流祸之尤甚故耳。如
来谕曰。絜矩固为一章之大题目。而所谓絜矩者无他。即与民同好恶也。财货用人。固为絜矩之条目。而同好恶之意。通贯于二者之中。好恶虽谓之小题目可也。
初以好恶就公共地。反复以明絜矩之义。复就财货上。以明絜矩之义。复就用人兼好恶。以明絜矩之义。如此看了。自然文从字顺。理随事明。无峣崎侧峻之患。来谕虽若新巧。而恐非本文之意耳。
来谕曰。见喻不欲以同好恶为题目。而必欲与财货用人。并列为三条目。愚不识所谓同好恶者。舍财货用人而行之何处。
凡传文中发明絜矩之条目。曰德曰善曰忠信曰骄泰曰义利曰仁人不仁。无虑十数条。至篇末。以理财用人分为二道。末复合之以一道而后已。初岂止三条目而已哉。饮食男女。耳目口鼻。日用百为。若大若小。谁非可好可恶者。其中财货用人。此其大者。得国恒于斯。亡国恒于斯。生养人只是这个。残害人只是这个。故特归重于此两事。亦如小人为恶。千条万端。而特举媢嫉一事为言者。以其流祸之尤甚故耳。如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5L 页
何如何。
来谕曰。见喻以好恶为先为体。以絜矩为后为用。初以好恶不许为题目。毕竟所论以好恶先于絜矩。而为在心之体。以絜矩后于好恶。而为在物之用。此不但使絜矩为阳尊假立之王而已。却不免之哙君臣之易位。恶在其好恶之为条目。絜矩之为题目乎。窃恐向来絜而矩之之见。作祟于此。而不觉其言之自相矛盾耶。
好恶絜矩体用之说。初非愚昧白撰出来。实本卢氏存此而不失。体之所以立。絜矩而与民同欲。用之所以行之语而修润之。张忠定所谓公事有阴阳体用。未判前为阴为体。已判后为阳为用。今此体用之说。亦犹是也。似未害于义理。而深加骂破。更入思议如何。且由好恶而絜矩。则絜矩不得不后于好恶。体用之云。亦非谓体尊而用卑也。何可以此而为君臣之易位乎。絜以方之。絜之以矩之云。虽有顺释倒释之异。而截然方正。平均如一之义则未尝不同。恐无缘生出此怪差之言。来谕之云。恐呵叱过分了也。
来谕曰。章下总论。务在与民同好恶者。已尽一章之大义。而又足之以不专其利四字者。既以同好恶总结财货用人两条。又以不专其利。结前后财货之说。此章句之至精至密者。且总结一章大旨。
来谕曰。见喻以好恶为先为体。以絜矩为后为用。初以好恶不许为题目。毕竟所论以好恶先于絜矩。而为在心之体。以絜矩后于好恶。而为在物之用。此不但使絜矩为阳尊假立之王而已。却不免之哙君臣之易位。恶在其好恶之为条目。絜矩之为题目乎。窃恐向来絜而矩之之见。作祟于此。而不觉其言之自相矛盾耶。
好恶絜矩体用之说。初非愚昧白撰出来。实本卢氏存此而不失。体之所以立。絜矩而与民同欲。用之所以行之语而修润之。张忠定所谓公事有阴阳体用。未判前为阴为体。已判后为阳为用。今此体用之说。亦犹是也。似未害于义理。而深加骂破。更入思议如何。且由好恶而絜矩。则絜矩不得不后于好恶。体用之云。亦非谓体尊而用卑也。何可以此而为君臣之易位乎。絜以方之。絜之以矩之云。虽有顺释倒释之异。而截然方正。平均如一之义则未尝不同。恐无缘生出此怪差之言。来谕之云。恐呵叱过分了也。
来谕曰。章下总论。务在与民同好恶者。已尽一章之大义。而又足之以不专其利四字者。既以同好恶总结财货用人两条。又以不专其利。结前后财货之说。此章句之至精至密者。且总结一章大旨。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6H 页
而但曰与民同好恶。不及财货用人。则以同好恶为一章之旨者。非所谓总脑而何。财货用人。非好恶中条件乎。岂可以是为作条目之證乎。
务在与民同好恶。不专其利。鄙人前说。未得要领。来谕亦似太周遮。与民同好恶五字。释好恶之义。用人亦兼好恶言之。则固包在其中。不专其利四字。却指财货而言。来谕以与民同好恶。总结财货用人两条者。恐亦未然。何以知其然耶。章句于财货条。曰不能絜矩而欲专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章末不专利之专字。串前欲专之专字。而自是两截语。巡相之分属。虽欠称停。而两截之云固是也。见谓一直连串底说。恐未然。愚固以为非吾辈之可及也。夫以好恶作条目之说。罄尽愚昧之见。而人微言贱。不足见信。更以朱子论难见于他书者及宋元诸儒之说明之。朱子曰不特好恶财用之类。事事亦当絜矩。又曰此章之旨。不过好恶义理两段。固以好恶财货。并言作条目矣。陈氏曰所以说絜矩之道。在于分义利别好恶。又曰此章出入经传者几千言。而求其绪。不过好恶义利之两端。利即财货之谓也。云峰胡氏曰就好恶言絜矩。又曰就财用言絜矩。又曰兼财用好恶言絜矩。又曰好恶不能絜矩。则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则瘠民肥己。不可以平天下。又曰好恶不能絜矩。安
务在与民同好恶。不专其利。鄙人前说。未得要领。来谕亦似太周遮。与民同好恶五字。释好恶之义。用人亦兼好恶言之。则固包在其中。不专其利四字。却指财货而言。来谕以与民同好恶。总结财货用人两条者。恐亦未然。何以知其然耶。章句于财货条。曰不能絜矩而欲专之则民亦起而争夺。章末不专利之专字。串前欲专之专字。而自是两截语。巡相之分属。虽欠称停。而两截之云固是也。见谓一直连串底说。恐未然。愚固以为非吾辈之可及也。夫以好恶作条目之说。罄尽愚昧之见。而人微言贱。不足见信。更以朱子论难见于他书者及宋元诸儒之说明之。朱子曰不特好恶财用之类。事事亦当絜矩。又曰此章之旨。不过好恶义理两段。固以好恶财货。并言作条目矣。陈氏曰所以说絜矩之道。在于分义利别好恶。又曰此章出入经传者几千言。而求其绪。不过好恶义利之两端。利即财货之谓也。云峰胡氏曰就好恶言絜矩。又曰就财用言絜矩。又曰兼财用好恶言絜矩。又曰好恶不能絜矩。则不可以平天下。财用不能絜矩。则瘠民肥己。不可以平天下。又曰好恶不能絜矩。安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6L 页
能如仁人能爱人恶人。财用不能絜矩。安能如仁者以财发身。凡此数儒之说。以好恶并财货用人作为条目。以释絜矩之义。凿凿可徵。而来谕甚者至于驱率前言。以从己意不得。使彼说还他彼说。此说还他此说。以高明温良谦逊之心。犹且如此。信乎讲论之际。易牵于有我之私。而自难住足于公平十字上地也。言语之际。冲口而出。有若好胜者然。若非高明虚受之量。何敢毕此衷曲。无所顾忌乎。幸冀更赐镌诲。开觉矇蠢。千万千万。
与金振伯
乍阻为郁。不审秋令。侍下道体如何。瞻溯不已。絜矩说。尚未承报。亦望一言批判。以发固陋也。近日閒看大学。以好恶财货作条目。发明絜矩之义。似更明白。中间虽以谨德爱亲仁善忠信等语。间见搀说。以明絜矩之本。而全章大旨。实不出好恶财货两端。故或问终篇。亦以是说结杀焉。章句所谓申言云者。应前好恶之说。非谓前言财货而复申好恶之谓也。前书见喻以同好恶释絜矩。如以主一无适释敬字之意者。可谓得此章之旨。而但章句以同好恶。元作絜矩之义说。而高明以同好恶。作副贰于絜矩说。此为少不同耳。且好恶是条目。同好恶是絜矩。高明于此界分。未尝劈画。辄和合为说。幸更入思议如何。胤子想
与金振伯
乍阻为郁。不审秋令。侍下道体如何。瞻溯不已。絜矩说。尚未承报。亦望一言批判。以发固陋也。近日閒看大学。以好恶财货作条目。发明絜矩之义。似更明白。中间虽以谨德爱亲仁善忠信等语。间见搀说。以明絜矩之本。而全章大旨。实不出好恶财货两端。故或问终篇。亦以是说结杀焉。章句所谓申言云者。应前好恶之说。非谓前言财货而复申好恶之谓也。前书见喻以同好恶释絜矩。如以主一无适释敬字之意者。可谓得此章之旨。而但章句以同好恶。元作絜矩之义说。而高明以同好恶。作副贰于絜矩说。此为少不同耳。且好恶是条目。同好恶是絜矩。高明于此界分。未尝劈画。辄和合为说。幸更入思议如何。胤子想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7H 页
懋学有时敏之功。后生中所属望不轻。可庆可庆。谬答疑义。未及细绎。被巡相要索。遽尔输呈。如有草本。倘见寄否。本欲裁书以请。缘忙未果。幸唤诏此勤恳之意如何。
答金振伯
前日往复疑义。间尝觌面相呈。而彼此犹未烂熳同归。古人有言尺素论心。有愈面语。玆复毕陈鄙见。望须更赐證驳。使胶滞之见。恍然有悟。千万千万。或有问于朱子曰天命之谓性。只是主理。才说命则气亦在其间矣。非气则何以为人物。理亦何所受。答曰极是极是。子思且就总会处言。此处最好看。又曰孟子说性全是理。若中庸天命之谓性。已是兼人物而言。又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赋者气也。受者性也。又曰天命之谓性。是全言理。虽气包在其中。说理义较多。若兼言气则说率性之道不去。又曰如有天命之性。则便有气质。又曰天命如君之命令。又曰命是告劄之类。又曰既有天命。须是有气质。又曰理难看。但就气上看。如看元亨利贞是也。合是数说而观之。则天命之命字。带得气字来。而其向望归宿则在性字上。故曰说理义较多。然命字是形化以前事也。道一而已矣。而随事立称。故在天则必就气言理。而其所以然者。各以其著见者言之。在天则阴阳成象。是
答金振伯
前日往复疑义。间尝觌面相呈。而彼此犹未烂熳同归。古人有言尺素论心。有愈面语。玆复毕陈鄙见。望须更赐證驳。使胶滞之见。恍然有悟。千万千万。或有问于朱子曰天命之谓性。只是主理。才说命则气亦在其间矣。非气则何以为人物。理亦何所受。答曰极是极是。子思且就总会处言。此处最好看。又曰孟子说性全是理。若中庸天命之谓性。已是兼人物而言。又曰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赋者气也。受者性也。又曰天命之谓性。是全言理。虽气包在其中。说理义较多。若兼言气则说率性之道不去。又曰如有天命之性。则便有气质。又曰天命如君之命令。又曰命是告劄之类。又曰既有天命。须是有气质。又曰理难看。但就气上看。如看元亨利贞是也。合是数说而观之。则天命之命字。带得气字来。而其向望归宿则在性字上。故曰说理义较多。然命字是形化以前事也。道一而已矣。而随事立称。故在天则必就气言理。而其所以然者。各以其著见者言之。在天则阴阳成象。是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7L 页
著见者也。在人则仁义成德。是著见者也。其所立称者虽异。而理未尝不同也。且中庸推原源头禀赋处言之。与孟子之剔出言之者。末流虽同而上面一截。所包不同。朱子所谓孟子言性。不曾推原源头。比大传言性疏略者此也。大抵天命之性。就人身中。指出所赋之理。则即纯粹至善之性也。就禀赋处言之。则有人物之异气。东阳许氏所谓气有通塞之不同。而气是载理之具。故章句先言气以成形。而后言理亦赋焉者此也。今谓天命之性。谓兼气质。则非常丑差。正朱子所谓在所不答者。若谓天命之命。以其在天。不是说人性上事。故带得气字者。亦有其说。建安丘氏曰继之者善。帝降之衷。天命之性。所谓降所谓命。即继字之义。云峰胡氏曰易曰继之者善。成之者性。子思之论本于此。新安陈氏曰成汤所谓降衷。子思所谓天命之性是也。朱子既曰继以气言。而丘氏又以中庸命字当继字。三子者之中。辨析尤为精切。今以所见与不佞同之故。并蒙收司连坐之律。然详究丘氏易中注解诸说。颇凿凿中窾。恐未可容易压倒也。朱子曰论本原则有是理然后有气。论禀赋则有是气而后理随以具。中庸天命之性。论人物禀赋。故章句有阴阳五行之说。近世学者因此又谓朱子本以理与气合者言性。为是说者。未察命字性字本意。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8H 页
而轻为之说者也。至于心之为物。贯幽明通有无。统性情该万化。固不可与肝肺肾五脏同条而共贯。然物类既异。其理各一。以木火土金水言之。木在地为木。在时主春。在五脏为肝。火在地为火。在时主夏。在五脏为心。金在地为金。在时主秋。在五脏为肺。水在地为水。在时主冬。在五脏为肾。然则在人。木之神当属肝。火之神当属心。金之神当属肺。水之神当属肾。所谓神。即仁义礼智之意思。而求其配属。不于肝心肺肾而于何乎。五行各专其一。而水行有二义。故水在岁有终元始元之事。在方位有龟又有蛇。在时有夜子时。在智既是其是而又非其非。在脏有左右肾。其他五脏之色味音声。莫不各有所属。分域各异。脉络相通。虽不如心脏之具得五行之理。潜天潜地。包括万化。亦不可全指肝肺肾。诿谓如空壳子。如手足脐膝之无所知觉也。或有问于朱子曰五行在人为五脏。心却具得五行之理。以心虚灵故然否。曰心缘是个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又曰肝肺五脏之心。却是实有物。若今学者所论操存舍亡之心。则自是神明不测。故五脏之心受病则可用药补之。这个心非菖蒲茯苓所可补也。又问心不是这一块物事。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耳。人有病心。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8L 页
然。今以此说推之。则肝肺肾是木金水神所寓之舍。而洛闽诸贤之论心。每曰性是心所有之理。心便是理所会之地。心以性为体。又曰心如界方。一面青一面赤一面白一面黑。青属东方仁也。赤属南方礼也。白属西方义也。黑属北方智也。若以仁义礼智为皆出于心。而无与于肝肺肾者何也。盖尝思之。心之为物。理与气合。有虚灵知觉之体用。肝肺肾之理咸统于心。正如周家冢宰之并列六卿而实总百职。向所谓青赤白黑之喻。实五脏之色而皆属之心者。以心能管摄五脏之理。五脏之色。亦莫非心之所统。故尽属之心。而不复言其脉络之所自耶。朱子曰心恰似那藏相似。除了经函点灯。四方八面。皆如此光粲。又曰如个藏四方八面。光明皎洁。如佛家所谓六窗中有一猴这边叫。也应可见此心之灵。为一身主。而五常百行。皆在所统也。又以洪范貌言视听思验之。曰泽水曰散木曰杨火曰收金曰通土。五脏各有恭从明聪睿肃乂哲谋圣之工夫效验。修养家以七情分配于五脏。五脏非全没知思。而尝观医书。有云心为君主之官而神明之所出。然为物所感则易动。动则五脏之系相连于心。五脏之病先于心。所以圣人只是教人收心养心云。然则仁义礼智之配属虽有所自。而听命于心官固也。先儒所未言底。直于手分中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9H 页
摸索为说。必不中理。幸赐镌诲。
槾追白。既作元书后。濯去旧见。更来新意。复引来教而䌷绎。鄙说果是舛误。盖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五行之理。则五脏亦各具五行之理。而肝肺肾既无虚灵知觉之禀。故虽有其理而不能具寂感之体用。心则理气合成虚灵知觉。而为一身之主宰。故所具五性之理体用兼该。未发而其体寂。已发而其用通。盖心自具五性之体用。初非统肝肺肾之理而为心之全体大用也。倘非贤者反复不置。何以有此省觉。感幸之心。不可以笔尖既之也。
答金振伯
乍阻为郁。不审日间德履何如。辞不就徵。谨已奉悉。而措辞如何。归宿又于何处乎。幸密以见示。此不敢泄耳。来辨深感指迷之盛意。而犹不自量。啧有烦渎。幸恕宥而垂览焉。大学或问曰天道流行。发育万物。而得其正且通者为人。朱子语类曰天地那里说我特地要生个圣贤。也到那里洽相凑著生圣贤。若天之有意耳。中庸章句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赋之理云云。尝即其说而参互䌷绎。于穆不已之天。运于无形而未尝有主理主气之分。故所以为说者。只言所生之物。随其所值而未尝有使使之意。今见喻曰天之
槾追白。既作元书后。濯去旧见。更来新意。复引来教而䌷绎。鄙说果是舛误。盖天下之物。无一物不具五行之理。则五脏亦各具五行之理。而肝肺肾既无虚灵知觉之禀。故虽有其理而不能具寂感之体用。心则理气合成虚灵知觉。而为一身之主宰。故所具五性之理体用兼该。未发而其体寂。已发而其用通。盖心自具五性之体用。初非统肝肺肾之理而为心之全体大用也。倘非贤者反复不置。何以有此省觉。感幸之心。不可以笔尖既之也。
答金振伯
乍阻为郁。不审日间德履何如。辞不就徵。谨已奉悉。而措辞如何。归宿又于何处乎。幸密以见示。此不敢泄耳。来辨深感指迷之盛意。而犹不自量。啧有烦渎。幸恕宥而垂览焉。大学或问曰天道流行。发育万物。而得其正且通者为人。朱子语类曰天地那里说我特地要生个圣贤。也到那里洽相凑著生圣贤。若天之有意耳。中庸章句曰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人物之生。各得其所赋之理云云。尝即其说而参互䌷绎。于穆不已之天。运于无形而未尝有主理主气之分。故所以为说者。只言所生之物。随其所值而未尝有使使之意。今见喻曰天之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49L 页
生物。二气五行。纷纶交错而赋形成质。有昏明清浊之分。短长厚薄之差者。命之主于气者也。元亨利贞之理。赋于形气之中而为仁义礼智之德者。命之主于理者也。虽主于理而必有所乘之气。虽主于气而必有所载之理云云。其曰主理曰主气云者。语意若似天之命物。有主理底时节。有主气底时节。而赋与丰啬。有使使之意。明者意里。又虑理气之分析太过。下一转语曰虽主理而。(止)所载之理。以足前言之偏。而理气各有主张之意。依旧自在也。夫圣人有心故。以其情顺万物而有理气互发之时。天地不宰故。一气运于冥漠之中而机缄自尔也。何尝有主理主气之分乎。所谓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者是也。恐高明本意不如此。而语意不完。起人疑惑乎。抑贱谬错认文理。生疑于不当疑之地耶。朱子曰若不用明破。只恁地存养将去。自然有到处。若欲立言示训。须契勘教子细。或意高明于此更留意如何。天命之说。宁置之忘言。以待贱谬蒙心稍开观如何耳。至于五脏分配五行之说。得蒙顶针之赐。使钝根之资。得有领悟。区区感荷。言盖不足以形容。继此不以不敏为可弃。辱与之反覆则其幸又如何。
别纸
大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所谓继者。何继
别纸
大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所谓继者。何继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50H 页
之云耶。言继斯道也。上言道。其下即曰继斯道者善。中间元不容他语。曷尝有一分气字意。而通书旁注气字于继字下。若使此说出于贱谬。高明之见攻甚急矣。天命之性。祖于大传之义者。数三诸儒既明言之矣。彼既就言理处著气字。宁不可就此著气字乎。高明且道继善成性。自顶至踵。还曾著气字意思乎。以其在源头未属人底。兼人物言之。故旁注气字。大传中庸文脉语意洽洽印符。而以彼之言气为当然。而此之言气为可骇。特以人有圣愚之分故耳。或恐有妨于荛言犹择之义耶。至于五性之分配五脏。先儒未有明言之者。愚之自出意见。固犯不韪之罪。而尝观朱子答心脏特其枢纽之问曰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凡五脏皆然。意其肝肺肾之壳子。特其神舍。而五性之理寓焉。如心脏之为。又五行之在天在人。至理有自然相合之妙。除前书所引外。易之曰贞曰固。孟子之曰知斯曰不去。每以二义言之。而在人有二肾。天人之相肖如此。岂有有其枢纽而理却不寓焉。从来执得此意许久。累蒙顶针。始乃自觉己见只是自家手界中化现为说。未有明据。于是濯去旧见。复考语类。朱子答或人五行在人为五脏心独具五行之理之问曰心属火。是光明发动底物。所以具得许多道理。不言分配五脏之理。又曰心如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50L 页
界方。一面青一面赤一面白一面黑。皆言之于心。而不分属于他脏。意肝肺肾之脏。虽有其物而初无知觉。虽有其理而不能发见。独心脏虚明光▼(日+仓)。又兼知觉。故能为五性之字母。总统诸理。而其所统。又非兼统肝肺肾之理。盖心里自具五性之理。非必取他脏之理而具统之也。未知此义如何。凡此启蒙。实荷诱掖之勤。多荷多荷。心具五性。既闻命矣。独怪夫朱子于一枝木一点火。犹曰见得他仁礼意思云。而在人五行显有成象。而理反不寓。而心之为物。果有四方青赤白黑之各色耶。又七情分属五脏。人有怒则伤肝。忧则伤肺。惧则伤肾云。而独不禀五性。有若禀气而不禀理者何也。幸一一明析。以解胶漆之盆也。高明见谓台侄。尽如汝叔之说。仁能包义礼智。若谓仁属于肝。肝能包心肺肾乎。此则恐未能尽人言。朱子每言仁包礼义智。未尝言心包肝肺肾。心有些形迹。理元无兆眹。心合理气而自成一物。又为五性之字母。能统五性。五性又于心官所统之内。仁为长兄。能包义礼智。义意自不相类。如何如何。幸更入思议也。
答金振伯(甲寅)
岁里伏承腊月廿五日出书。缘在山墅。发春始得开读。从审彼时消息。即今岁换矣。伏惟寿堂气体益享康宁。省下道履懋敏日章。区区向慰。不宁新岁例贺
答金振伯(甲寅)
岁里伏承腊月廿五日出书。缘在山墅。发春始得开读。从审彼时消息。即今岁换矣。伏惟寿堂气体益享康宁。省下道履懋敏日章。区区向慰。不宁新岁例贺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51H 页
而已。槾新年所得。只是魗老二字。一命之职。已是过分。而 当宁眷注。 筵臣 启达。至使不佞追蹑俊武。窃恐朽骨馁鱼反败锅羹。用此缩恧。近已讨便控诉吏曹。若得所愿。则惟思收拾桑榆之工。以追古人所谓报不报之恩耳。明间去渭阳省舅。历修数处人事。旬时上入山庄留数日。舍车而徒。沿江穿山。进叩仙扉。未前伏希珍毖。
答金振伯
前月廿间。伏承翰教。山里坐鲜与人接。迄未裁谢。倘蒙思恕否。春序渐阑。仁风扇和。伏惟此时。寿堂康豫。兄弟欢侍。琴瑟静嘉。而朝昼所为。又无愧于俯仰。为之一羡而一慰也。槾身世常在林寄中。耳目别无相接。心累不待驱除而自减分数。江山又有以爽我神精。而理地不至昏窒。所助似亦不少。近缘主舍者无糊口之资。儿辈以仆不耐其小仁之心。减食饮以及人。为有妨于老人。煎迫令下来。就养于渠。年老气衰。任其作弄。自山翁而为野翁。郁郁不可堪。因思少日志意狂疏。妄有济人利物之心。此心未副。到老益窄。至于今时。不能长活手下一二人性命。时以自哂耳。
别纸
前此论及前后娶共一椟。愚亦未知其果合于情文。鄙家先代亦有此事。继室则异椟而只就龛内同奉。
答金振伯
前月廿间。伏承翰教。山里坐鲜与人接。迄未裁谢。倘蒙思恕否。春序渐阑。仁风扇和。伏惟此时。寿堂康豫。兄弟欢侍。琴瑟静嘉。而朝昼所为。又无愧于俯仰。为之一羡而一慰也。槾身世常在林寄中。耳目别无相接。心累不待驱除而自减分数。江山又有以爽我神精。而理地不至昏窒。所助似亦不少。近缘主舍者无糊口之资。儿辈以仆不耐其小仁之心。减食饮以及人。为有妨于老人。煎迫令下来。就养于渠。年老气衰。任其作弄。自山翁而为野翁。郁郁不可堪。因思少日志意狂疏。妄有济人利物之心。此心未副。到老益窄。至于今时。不能长活手下一二人性命。时以自哂耳。
别纸
前此论及前后娶共一椟。愚亦未知其果合于情文。鄙家先代亦有此事。继室则异椟而只就龛内同奉。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51L 页
私窃以为礼曰夫妇体实异故异殡。精气无间故并配。以此推之。前后妣并配一椟。似有所据。程张所言。虽各不同。至朱子有云乾大坤至。自有等分。后配是礼聘所娶则亦可并配。勉斋收入于仪礼续编。永为不刊之典。可幸依而从事。而前承口喻。礼有并配之文。未见其为共一椟。所谓并配云者。谓安置一龛之内。安知其必共配一椟耶云云。斯言亦有理。故此亦然之。归来欲更检礼书。寓中无全书。只就抄节之文。审其归宿。则于考妣丧毕合配处。只称配字而无共一椟之文。未知共一椟之云。见于何书。若此处配字为共一椟之意。则前后娶并配无疑耳。又按祠椟乃程子所制。而两窗椟乃韩魏公所制。今之奉安于两窗椟者。去祠椟。并奉前后妃两窗椟。既合祔则祠椟之合祔。若无甚异。而人之不怪于彼而独怪于此者。以两窗椟宽大而祠椟狭少。且以事生之礼。比附于事亡之事。而骇于创见。不知精气无间。非复有内外之分。自不同于殡宫兆域之犹有体形之迹未化也。然举世皆然。则遭此节拍者。亦且顺而随之。何为异俗而独不然。幸绵蕝而见告如何。向去虎院时未结公案。故欲得中适之论。谩并及之。非以并配一椟为必可行耳。小物不遗。亦系穷格之事。回示可否亦望。
答金振伯
答金振伯
顾斋先生文集卷之三 第 452H 页
日委访。迨玆感荷。未相见间。常思有多少就质事。既见。不过打讨闲话而止。点检来。吾辈实无日用密察功夫。故致得似此慢些子。深可惧叹。即日中夏。伏惟味道增祉。槾日前遭弟妇之丧。老弟常怀忡悒。哀侄嘈嘈殡宫。绕耳触目。解能伤心。山墅景物方浓。而怀事如许。不得尽意把玩耳。徂玆黉堂讲会之日。被城主援止。而忧患所迫。不免决起。未得与闻讲论次第。旋用怅恨。偶忝溪院任席。院事板荡。朱先生有言料理钱谷。亦莫非为己之事。非不欲经心。而自无杀活手段。将来凡干。只先有司而已。不欲太无端俟割收黄云。柬请一二同志。为讲古书一部计。窃料来赴之人。不过城东一偏地。或招不广之非议乎。临时持禀是计。
答金振伯
自吾兄遂初之后。合先奉候。而偶此数月来。病孱倍尤。未及遂衷。存书先之。佩荷之馀。旋切罪悔。因审执御在行神相。欢侍万福。又以为慰也。伏闻自 上有三接之异数。必有嘉言嘉猷沃悦 圣衷者。林下穷经。正好今日要用。足以慰满士林之望。下交贱劣。其为欣贺。倍万恒情。深欲起躬扳叙。熟闻进 御诸节。而不惟病躯怕寒难动。家中将有不腆礼干。卒卒无暇。姑俟发春。始遂此怀。
与郑洛瑞(游莲)
鳞羽沉断。蓂荚两转。未审车骑尚留前寓未。穷家乏使。末由送探消息。不惟阙却合修人事为未安。瞻跂乡往。迨无日不飞驰于大江之南矣。仲春协风宣和。伏惟气体动止骘相万福。槾不觉中齿发已如许。静循初心。感愧交集。思欲寸寸收拾。以冀桑榆之效。鼎器已弊。无以养得丹成。时发喟然而已。三哥见读何书。幸望面命耳提而极言之。毋失青春光景如何。今之时。既无师生严督之事。家有贤父兄。岂可任腾腾。不加钳锤乎。愿少加意焉。
答金振伯
自吾兄遂初之后。合先奉候。而偶此数月来。病孱倍尤。未及遂衷。存书先之。佩荷之馀。旋切罪悔。因审执御在行神相。欢侍万福。又以为慰也。伏闻自 上有三接之异数。必有嘉言嘉猷沃悦 圣衷者。林下穷经。正好今日要用。足以慰满士林之望。下交贱劣。其为欣贺。倍万恒情。深欲起躬扳叙。熟闻进 御诸节。而不惟病躯怕寒难动。家中将有不腆礼干。卒卒无暇。姑俟发春。始遂此怀。
与郑洛瑞(游莲)
鳞羽沉断。蓂荚两转。未审车骑尚留前寓未。穷家乏使。末由送探消息。不惟阙却合修人事为未安。瞻跂乡往。迨无日不飞驰于大江之南矣。仲春协风宣和。伏惟气体动止骘相万福。槾不觉中齿发已如许。静循初心。感愧交集。思欲寸寸收拾。以冀桑榆之效。鼎器已弊。无以养得丹成。时发喟然而已。三哥见读何书。幸望面命耳提而极言之。毋失青春光景如何。今之时。既无师生严督之事。家有贤父兄。岂可任腾腾。不加钳锤乎。愿少加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