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默庵集附录
默庵集附录 第 x 页
默庵集附录
  
默庵集附录 第 133H 页
行状[申万夏]
本贯黄海道平山府。曾祖讳景祺承训郎。行长兴库奉事。妣宜人全州崔氏。祖讳堉处士。妣孺人全州李氏。考讳汝逵学生。妣孺人清州韩氏。府君初讳绾字子绶。后改讳球字君美。申氏自丽代功臣太师壮节公讳崇谦而始得姓。闻人达士名公巨卿。代未尝绝书。入我 朝。左议政文僖公讳槩相 世庙。配食 庙庭。文节公讳鋿以己卯名贤。士林并静庵俎豆。有子三人。其季讳华国生员。隐德不仕。负一世望。金黄岗继辉尝语人曰吾儿与申某齐名可喜。吾儿云者。盖指沙溪先生也。后以子磼勋。 赠领议政平洲府院君。生四子。长即磼文科刑判。录扈 圣勋。次讳礏于府君为高祖考。尝上章讼栗谷牛溪两先生被诬。宣庙褒之曰。直哉若人。今士气如此。寔由 祖宗培养之泽。尔弟砬身守边城。虏不敢近。有古良将之风。尔又愤不顾身。抗疏斥邪。有此奇节。是何尔一家。并生忠义。为国效诚若此耶。予庸嘉叹。仍 特赐六品禄以奖之。尝 除缮工监役不就。壬辰乱。孝殉伊川。次巡边使砬战死达川。次守御使硈战死临津。尤庵
默庵集附录 第 133L 页
宋文正公尝撰巡边公墓碑。而首揭监役公疏卞牛栗之诬。遇贼坠崖之迹而称之曰。盖自壮节公。世有名人。至公兄弟而尤盛。一门忠孝。可谓卓卓。玄石朴文纯公亦传巡边使。而称昆弟三人一时死事。府君常怆然诵朱夫子之言曰。先祖有善而不能暴白于后。是不仁也。当 肃宗癸未。举监役公前后事烈。闻于 驾前。命㫌其闾。 特赠司宪府掌令。曾王考奉事公年踰弱冠。以荫累补至奉事。贼臣自献时为提调。怀憾于监役公之疏斥其党。贬殿课。因解官不仕。退居维杨之培杨谷。即崔宜人外祖尹同枢霖之墓下别业也。王考处士公倜傥有奇节。当昏朝时。与伯氏避地洪川。复还旧墅。而羞与世低昂。人或劝仕。则辄攒眉曰士大夫策名科场。则已不可抗颜于筮仕之列。惟以诗酒自娱。逍遥丘壑。常以奉祭祀敦宗族为事。而及丙子虏酋僭号。不复事公车业。有子三人。学生公其季也。处士公孝友根天。与伯氏庐墓三年。凡于居丧之节。克尽其礼。俞参判櫶郑承宣勔尝比于大小连。而同枢崔邦彦志其墓曰孝悌其人。妣孺人韩氏。清州望族。 宣庙朝遗逸石峰先生讳脩之玄孙。通德郎讳友敬之女也。英慧聪敏。博古通今。有
默庵集附录 第 134H 页
士行。崔同枢所志有妇德为母则。实际语也。府君以崇祯纪元后三十九年丙午八月二日庚戌。生于维杨第。幼而聪明过人。志气抗慨。宗党咸以远大期。长承伯父警诲。律以朱夫子小学。行己有法度。风韵轩昂。见识通透。古今人物贤邪。斯文是非。无不该括而统会。议论明达。辞辨劲爽。乡鄙有疑。皆质而正之。尝梦孟子闻邪正。每曰余既无学。且生东陬。而梦见数千年前大贤。诚异事。吾于恶不仁。虽不敢妄拟。然能为拒杨墨之徒则是余志也。己巳春淀玄龄等。前后倡应。黜栗谷牛溪两先生 圣庑之享。府君与李炳等齐声斥之。及 上命窜疏头。又与金载汉等请同罪。夏袖掌令公状草。往拜尤庵宋先生。先生蹶然起敬。辄诵掌令公疏。不错一字曰。是爷子孙。不知有谁某。在今见君矣。爱重之加于诸生。已而士祸作。既诺而未果成。府君每叹曰吾祖志事。庶几藉先生。不朽久远而未克遂。此亦运气所关也。后果因遂庵权先生得铭。即丈庵先生笔也。时 仁显王后逊于私第。朝廷仍设科。府君慨然痛衋曰此岂臣子赴举时耶。因废而不赴。族父庄武公汝哲闻而义之。及甲戌倾否。乃与乡中同志。上章请复两先生从享。 上特令
默庵集附录 第 134L 页
该曹禀处而快示悔悟之意。士论快之。癸未丁学生公忧。丙申春。尹宣举文集刊行。湖中儒生。将欲陈疏请毁之。为时宰所挽。府君奋然。于七月壬午。上疏论尹宣举父子诬 圣祖党贼臣之罪。盖其疏略曰我孝宗大王。以盛德神武。当冠屦倒置之日。奋发大有为之志。 招延先正臣宋时烈诸贤。君臣相遇。密勿经营者。无非脩攘讨复之事。虽天不悔祸。中途薨殂。木马铁杖。遗恨千古。而惟其至诚可彻于神明。大义昭揭于宇宙。而不幸尹宣举者。以失节负累之人。恶闻春秋之义。媢嫉宋时烈。而又怀不满之心于 孝庙。尝贻书于时烈。托之规箴。乃以句践诈矣延广狂矣等说。并如讥诋于同德之君臣。宣举子拯。又以书诋毁时烈。一如宣举。拯之徒崔锡鼎祭拯文。以空言不躬高论无成等语。又诋毁之。又曰臣等近又得见宣举文集。其诬 孝庙之语。不特所谓句践之说而已。其丁酉日记曰往浴温井。朴跃起问余辞疏之意。以不死江都为言。信否。答曰然。实与略干士友约同死矣。士友皆死而独生可愧也。前日权次仁问余以此意。余曰江都之事。余则以为必不可不言。希仲曰今日有所避忌。不可言也。余曰以余当于今日。故敢
默庵集附录 第 135H 页
能言之。他日则不可出口云云。又其乙未日记曰尹希仲答书曰北师渡江。康王实在军前云云。以余江都之嫌。似当有讳处也。余实陷贼人。以他人而言之则不可也。当日同患难中人言之何害焉云云。又其戊戌年间。与权諰书曰 圣上说及江都。则极陈微情。冀幸感激者。实是本心也。又曰 圣上若察愚衷。俾作今日之杜举。则未必无补于世教也。僭妄之论。虽极狂率。亦可见其本心云云。噫嘻痛矣。彼宣举自编行伍。分守南城。与士友约死而独不死。又逼杀其妻而独不死。变名为奴而不死者。而乃敢欲比方于孝庙。至以有所避忌同患难人等语。私自酬酢。无所顾忌。噫。宣举虽以其身之不死江都。引罪自首。大声极言于 君父之前。在 孝庙何关。而必曰有所避忌乎。平公诚有钟鼓之失。宜受罚于杜篑。未知 孝庙曾有何失而可受宣举之罚耶。宣举欲护其身之累。上诬 君父之尊。噫嘻痛矣。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曰宣举于丁丑后。自为悔罪向善之状。以文敬公臣金集为师。以文正公臣宋时烈诸贤为友。遂引进之荐闻之。此所以窃虚名被礼遇者也。宣举之党贼镌(一作鑴)。固宋时烈之所尝非斥。而虽时烈亦岂知与贼
默庵集附录 第 135L 页
(一作鑴)酬答此诬辱之言如是哉。又敢讥诬 孝庙江都时事。隐然有使人不敢议己之意。而其子拯又肆然刊行其书。无复顾忌。又岂非无严之甚者乎云云。噫。府君此疏。真发摘宣举一生奸赃。露尽无馀。则宜其徒党之仇视府君也。而彼宣举即尹八松煌之子也。始则以太学生。请斩虏使。逮丙子江都城陷。与友约死。与妻约死。既友与妻皆死。而宣举则改名宣卜。从珍原君而逃归者也。乃敢隐然僭拟于当日 圣祖之处变。阴与镌(一作鑴)贼酬酢讥议。著之成书。藏之巾衍。要作传示久远。而继以其子拯一生所经营。专事掩其父偷生之耻。至谓栗谷真有入山之失。吾先人元无可死之义。乃敢肆然贻书史局。必欲置之尽善无过之地。而且于先正。公肆诋斥之不暇。盖拯之意以为刊行其父集于时移事往势炽力盛之后。而图得一种义理于媚虏家子孙。则有足以盖父之愆。至令骛外空言。诋毁我先正之所担负。且以临乱偷生。把作十分义理。将使我 孝庙洪功伟烈。无以信于天下后世。若此文一日在世则 圣祖受一日之诬。二日在世则 圣祖受二日之诬。不但君臣之伦斁坏。其流之害。有甚于洪水猛兽。故府君果有是疏而 上
默庵集附录 第 136H 页
批亦曰宣举之诬 圣祖。果如疏辞。则其为惊痛。孰大于此。予入览文集后处分焉。于是吴命峻,严庆遂辈。以史祸将作。恐动于前。李弘跻,林象极等。和之于后。群挤众排。请罪不已。终不允从。且梦窝金相公之劄 批曰。宣举本集中文字。谬妄则甚矣。请谴申某之章。终不允从者。予意正如卿劄语故也。庆遂罢职不叙。弘跻等八人。定配边地。仍 命毁去其板。以示明是非之意。翌年丁酉。下 王世子听理之疏 批曰。近日事。处分正而是非明。可以不惑于百世。事关斯文。顾不重欤。故特言之。予志汝遵。莫之或挠。自是宣举毁院追夺之典。次第而行。是年冬。府君丁内艰。景庙壬寅。尹徒得志。乃复宣举父子之官爵院享。还复毁板。秋台臣尹大英承望风旨。首发请罪之论。九月窜配府君于巨济府。至今 上即祚元年乙巳春。特命宥还。丙午选补 英陵参奉。丁未升 禧陵奉事。秋遭李寿沆诬捏。遂报罢。盖府君自少日素患湿痰。仍为中年瘴疠所重伤。至是杜门养疾。惟以针焫为苦。及甲寅疾谻。以三月十五日午时卒于第。享年六十九矣。既殓。贫无以营葬。涂殡过夏。城中章甫闻而悯之。讣告士林。闻者莫不嗟惜。赠赙以助葬。一时
默庵集附录 第 136L 页
诸公间挽诔。若宗人暻,丹岩闵奉朝贺,陶谷李相公。尤得府君树立大体。此其徵也。府君初娶安人海州吴氏先歾。窆于培杨谷尹同枢墓北向酉之原。再娶安人水原崔氏亦先歾。窆于家后向巽之原。己酉府君以其生卒世系。请于陶谷李相国。各志其墓。而属诸子曰。吾死后启两墓而就无水处合葬可也。至是依治命。乃启吴氏之茔。则果水齧前和。移其柩。以是年九月二十五日丁酉。合葬于崔氏之墓左傍。三娶安人安东权氏。学生益载之女。大宪格之后也。生于肃宗戊寅十月二十八日。性温柔承顺。夙夜无违。府君甚宜之。怜其无依曰吾冀免无后之罪。而五十后取君。终不毓一儿。此亦命也。吴氏生二女一男。男抱送六岁夭。女长适学生闵镇夏。次适进士李重郁。崔氏生五子女皆夭。取兄子徵夏为后。权氏生一子。三岁亦夭。徵夏娶学生李枝盛女。生三男。二夭。闵镇夏生一子曰琎。李重郁生一男三女俱幼。府君天资极高。刚果出伦。重厚忠信。身长骨秀。仪形甚伟。望之如鹗停。心地坦夷。不设崖岸。凡措诸事为。白直磊落。不计利害。闻斯行之。不与人私语。奔人之急。如救水火。接人无间亲疏贵贱。一以诚悃。吉凶庆吊。无所遗漏。
默庵集附录 第 137H 页
尤勤于吊死问孤。居家奉亲。必有程式。常于亲侧。必饬衣带。少无惰容。五十年如一日。朝夕进食必先尝。晨昏定省无违礼。志物俱备。必以其诚。父母常曰是善事我矣。府君之所为。无不颔可。前后居忧。情文备至。至于祭祀之节。尤极诚敬。少不如仪。则终日不乐。虽功缌之忌。必往与行素。以终其日。祖父母祠庙在莽苍地。而末年病不能行参拜。及趁其忌日。曰吾将死矣。得见祖父母祠板粉面而告诀。虽死可无恨矣。及其扶疾而诣。顾身不能拜起。惟跪伏香卓前。涕泣而已。尤笃于友睦。其兄子用夏主先祀。专以学生公土田。告于大孺人而尽归之。甥侄之无父者。迎归于家。视如己出。至于宗中大小事。不惮劳苦。惟力所及则必自当。族党多倚之。尝痛文僖公宗祀之无托。通于宗中而亲往平山。取宗姓之尤者立之。如护己家。文僖公所居养拙堂。三百年岿然于城西。而至今不圮者。亦府君之力也。再从兄总。以奇疾沉绵数岁。寻医问药。扶护饮啖。躬亲当之。劳瘁备至。而昼夜不懈者周年。及其死也。又自尽诚沐殓。时适大浸。津路甚艰。而涉危险。奔走营葬。不失其期。其嫂与孤又祟其病。日阽危境。府君抚孤而泣曰。兄则已矣。吾宗祧之
默庵集附录 第 137L 页
托。只此一块肉。而使是儿若不得保。则他日泉下。何以见吾兄乎。遂背负其孤儿。而中夜窜避。置于他所而苏。仍教养于家而视同己子。以此其孤视府君如父。及府君之丧。心丧致哀。内外先世墓道文字之未遑者。皆请于立言之君子而受之。性又严。闺庭之间。内外斩斩。妇女婢仆。无敢諠争。巫觋祈祝之事。一切严禁。不接门庭焉。平日于人少许可。且不能随时俯仰。常见人不是处。小无宽假。极言过失。必欲使改行而迁善。然人亦以是多不悦。性又喜扬善。苟乡中人士有忠孝之迹者。必使闻于 朝而㫌褒之。以作激劝之方。府君自少从事儒先。取舍极明。以为道东以来。朱子之学。至退栗两先生而始著。至尤庵而大阐。衣书之传。在于遂庵权先生。往事不绝。其卒也。加麻以寓尊道之诚。农庵金先生晚年。欲卜筑于渼湖。府君与院中儒生。买基请住。以为学者质疑之所。出入院中。黜恶褒善。甚有名称。金先生贤之。大加称赏。常语其子曰。申某峭峻刚直。汝慎无以不是处见之。其所以见惮于先生长者多类此。竹西申相公之柄铨也。才公之材。屡拟荫选而未报。杨州旧无乡约。府君尝与乡中同志。依栗谷增损吕氏者而行之。置善恶
默庵集附录 第 138H 页
籍而记之。以为劝惩之规。择卿宰之有位望者。为都宪而俾主之。士论多之。府君筮仕以来。虽在末官。以窃禄为耻。必思尽职。谨严自持。其为 寝郎也。爱养陵卒。不以循常守旧为心。痛革 陵卒之弊。他诸 陵亦援以效之。府君性好洁且勤。每夜分而寝。鸡鸣而起。痛扫溉室堂。不留一尘。几案必正。书籍器用必整。所居书室。扁以默愚。独处其中。淡若净界僧。常于利害祸福毁誉荣辱。不一动其心。而惟以善人君子之亨否。为己休戚。国事之理乱。为己忧乐。忠义之心。老而弥笃。语及时事。则必含泪涟洳。及在歧也。其困穷之节如一日。怡然无怨悔色。恬静自守。不以瘴气薰蒸为意。块处一室。虽暑月熇赩之时。终不开内户。馆人惧其生病。请开户迎爽。府君辄止之曰尔虽微贱。既有内外。不可不严截以别之。罪累之身。且不可为自便计。馆人有独子。甚钟爱而骄。一日闻有谇詈其母之声。府君命奴捉致庭下而责之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五伦。而尔于母不顺。可无罪乎。因命加笞。其父请止而不听。严杖以警之。时洪参判锡辅俟 谴于隔篱家。闻下叹曰名下固无虚士。世皆疑此公丙申一疏。我观其所为。始知非此人。不能
默庵集附录 第 138L 页
办此疏也。彼方以累踪。寄食息于其家而能笞其儿。此吾曹所不能及也。时同编配籍者凡数人。皆相与往旋以相慰。而府君则以为名在罪籍。岂可与同平时而追逐侪类耶。终不出门外一步地。取朱子书,尤庵集。沉潜玩味。优游以终日。及其放还也。府有尤庵院。始操文以祭之。伸平生向慕之诚。始得与洪公相面。洪公见其风采。接其言论。至使其子出拜。而叹其识见之高曰。尔辈师表之人。府君之行患难而见敬于人者如此。常戒不肖辈曰。吾家先祖以忠孝节义相传。世有名人。余虽不敏。坠落家声。无以教率尔类。而尝闻言忠信行笃敬。是吾家法。尔辈家贫无养。虽不免有所经画。而绝不可萌求利之念耳。不如是则自不觉其骎骎入于为恶之科。而辱及祖先。可不戒哉。临终之日。招诸妇女而诀之曰今日吾将逝矣。凡身后事。皆自措处。而问日早晏。有赴期者然。果以日中时。恬然就枕而逝。呜呼。府君没有年矣。状其行者。未有所属笔。尚稽志圹。徵夏以不肖陪事日久。俾任其责。噫。府君既不假是而著。且不肖之识见浅陋。言语卑弱。又不足模仿万一。然退思平日步趍警欬。悲怆哽咽。不忍书。亦不忍忘也。然府君之一生大节。专
默庵集附录 第 139H 页
在于丙申一疏。而半国之仇视府君者。亦专在于丙申一疏。世之君子读其疏论其事。则庶乎知府君之天性矣。呜呼。我 国家丙丁之耻。尚忍言哉。幸赖我孝宗大王以一隅偏邦。独任天下之义。首起宋文正先生。举国以听。先生乃以内修外攘之计。密赞 圣志。复雠之功。十八九可期。而天不助顺。弓釰遽遗。则志士仁人之痛。为如何哉。自是 圣继神承。无不以孝庙之志。为缵述之大本。使 大明日月。尚照 禁苑之崇坛。而环东土数千里生灵。皆知有含冤忍痛迫不得已底意思。能免于被发左衽之域者。何莫非当日君臣明天理正人心之功。而彼宣举者。以失节负累之人。猥仄贤师友间。幸得补过之名。而犹恐难容于后人之讥议。其一生辛苦经营。艰难排铺者。专在于欲掩其己累。故其毁板文字中许多说话。皆从护过藉重计出来。要使后人不敢谁何。而敢援 圣祖。阴自比拟。恶闻大义。阳勉先生。做出虚声之戒。实有忮克之心。乃反以当日江都所自处。隐然窃拟于蹈海之风。而至其子则斥然正而排先生曰此假托也空言也高论也。以先生之所秉者。都归于虚伪不诚之地。而刊行其父集。图得大义斯存之言于身后。
默庵集附录 第 139L 页
使半世之人靡然从之曰春秋大义萃于宣举一门。甚矣人心之陷溺也。为此说者。祸人家国。坏败伦纲。则府君丙申之讨。乌可已也。实不负少日拒杨墨之志矣。丙申以后。群奸侧目目之以凶贼。必欲杀之而乃已。当时之缙绅章甫。媕婀苟容。莫思堤防。则府君之一疏。实界生死。而于时也府君之气貌言笑。夷然不动。及其赴 谴也。催促狎吏。即就严途。如赴乐土。浩然无湘累之思。有九死靡悔之志。于其归也。见者咸有髭发胜昔之叹。此岂沽名自悦者之所为哉。彼忍能排大义。而以府君疏语。为陷人恶逆。置 君上于镜梦辈齿吻间而不脱者。其视府君之所成就。宁不愧哉。顾乃以受人指嗾。至今诋毁之不已。任世道之责者。倘以府君之行己于夷险者观之。则时辈之所断断者。不白而明矣。不肖敬述世系生卒。与夫言行之人所共知者。而谨就先辈称道之言。朝野挽诔之作。并采而论之。以俟知德者考焉。
崇祯纪元后百十二年己未八月二日。从子万夏谨状。
墓志铭(并序)[李宜显]
人有恒言曰不系世类。此特言其变耳。其实有未必
默庵集附录 第 140H 页
然者。人之哲愚。大率与祖先相配。求之古今。不可一二数。在昔 穆陵之世。 赠掌令申公礏疏斥溉,篈之奸。以伸栗牛二先生诬。 御批褒以士气。又 教之曰直哉若人。其后百有馀年。邪党复逞。黜二先生文庙享。申公玄孙球君美偕诸生力争。是时斯文阳九。尤庵宋先生朝夕及祸。又冒火色往拜。托以掌令墓文。后廿八年。抗章极论尹宣举蔑辱 孝庙。辞意凛截。义理明白。 肃庙纳其言。追削其人职。其徒怨毒次骨。至壬寅。竟窜之巨济岛中。公志气弥厉。操持益严。同谪者亦起敬曰名下无虚士。公之于掌令。真所谓克对而无羞。善继而不忝者。则世类之系。岂不信然矣乎。公平山人。鼻祖壮节公崇谦翊丽祖。统合三韩。终媲节纪信。勋烈并耀。其后文僖公槩相我 世宗致太平。卒配 庙庭。文节公鋿左右赵文正先生有重望。名载己卯录。寔掌令公祖父也。掌令公当壬辰倭难。捐生救母夫人。㫌闾 貤爵。其弟判尹砬,兵使硈。后先御倭。战败死之。昆季三人。忠孝赫著。公之世德然也。公在谪四年。值今 上新政。始放还。即除 英陵参奉。升 禧陵奉事。亡何为奸徒齮龁。褫职下乡。家势酷贫。饘粥不继。而一毫不干人。报本敦
默庵集附录 第 140L 页
宗。罄无不宜。孝友至行。超绝于世。乡里莫不敛衽推服。为人长身竦瘦。眉目棱棱。有不可犯之色。农岩金先生尝戒其子曰。申君峭直人也。尔辈识之毋忽。曾祖景祺长兴奉事。祖堉。考汝逵俱不仕。妣清州韩氏。石峰先生脩玄孙。公初名绾。后改今讳。以甲寅三月十五日卒。距其生丙午为六十九岁。娶吴崔权三氏。俱无子。以兄子徵夏为后。徵夏有一子幼。吴氏有二女。长适闵镇夏。生子琎。次适进士李重郁。生一子三女俱幼。公葬在杨州培杨谷三香山。以吴崔二配祔。即家后山也。余始与公未甚熟。及来依松楸。与公居比近。余辄随意过访。话至更仆。先辈故实。士论源委。无不历历剖判。谈论风生。气岸崷奕。益知其不为凡士俦匹。常喜晚得好友。拟为渊明南村之交。今已矣。追思每为之怆然。徵夏又来请志墓。其何忍辞。铭曰。
抗疏扶纲。踔乎志气。于以述祖。孰争其韪。维杨一谷。短阜逦迤。莫云荒阡。下有奇士。大匡辅国崇禄大夫议政府领议政兼领 经筵弘文馆艺文馆观象监事致仕 奉朝贺李宜显志。
墓碣铭(并序)[李縡]
呜呼。尤庵宋文正先生尝作巡边使申公砬之铭。首
默庵集附录 第 141H 页
揭其兄监役礏疏卞栗牛之诬。遇贼坠崖之迹。而称之曰盖自壮节公。世有名人。至公兄弟而尤盛。一门忠孝。可谓卓卓矣。公监役公之玄孙也。祖讳堉。考讳汝逵不仕。俱以孝友节义业其家。公讳球字君美。倜傥有气节。自幼读小学。以是为行己法度。己巳凶党黜栗牛两先生于 圣庑。公同李炳等抗章力争。及圣母逊位。公废举自靖。甲戌更化。两先生复享。 壸位重正。公复就公车。农岩金公昌协晚年。欲卜筑渼湖。公自石室书院。同诸生买田请住。以为学者肄业之所。农岩语其子曰申某峭直人也。汝辈慎之毋忽。盖公见人不是处。必面斥之。少无宽假。故人皆畏惮之。丙申春。尹宣举文集始行于世。敢以康王杜举之说。诬及 孝庙。欲使人莫敢议其江都失身。心迹败露。举世骇愤。而无一人敢言者。公奋然上疏论之。义理明白。 肃庙纳其言。追削其人职。其徒齐起诟辱。目以士祸。梦窝金相国昌集白毁其文集。自是是非稍定。而公之仇怨。殆溢世。壬寅凶党得志。复宣举父子官爵。且复已毁之板。于是公窜巨济。公志气强厉。操守益严。同谪者亦起敬曰名下无虚士。今 上乙巳始放还。即除 英陵参奉。升 禧陵奉事。亡何复
默庵集附录 第 141L 页
为凶党所论。解官下乡。家素贫寒。疏粝不继。而处之逌然。一毫不以干人。公生于丙午八月二日。卒于甲寅三月十五日。以九月葬于杨州培杨谷巽向之原。公凡三娶。吴崔权俱无子。以兄子徵夏为后。女适士人闵镇夏,进士李重郁吴出也。徵夏子。公宅心制事。白直无邪。不与人私语。趍人之急。如救水火。宗中大小事。必身自担当。以先祖文僖公绝嗣。亲往平山。取宗人之可者。以为后。文僖公所居养拙堂。岿然不圮于三百年之后者。亦公之力。在亲侧无惰容。五十年如一日。尤谨于祭祀。祖父母祠庙在莽苍之地。而有祀辄参。老年病甚不能将事。则惟跪伏香卓前。涕泣而已。扬善遏恶。出于天性。乡中人士有忠孝之迹。必思所以褒显之。谪庐主人儿有谇詈母者。辄数其罪而痛杖之。其父固乞宽恕而不得。尝在乡里。依栗谷增损乡约法而行之。于善恶之籍。尤致严焉。家内斩斩如治朝。巫觋之属。不近于门。公之可见之行。固多人所难及者。而末年树立卓然。其细可略也。公于诸儒先中。最尊尚尤翁。其言曰道东以来。朱子之学。自退栗而始著。至尤庵而大阐。其在谪时。操文以祭于书院。岂非以志气相感而然耶。铭曰。
默庵集附录 第 142H 页
申氏之门。一何多贤。忠孝气节。乃其世传。奋义辟邪。公实趾美。前扶栗翁。后斥尹氏。势张力微。视古为难。诬 圣护己。莫掩肺肝。 宁陵遗泽。畴非在位。鹰鹯之逐。乃见一士。群公色惭。士林气倍。投之南荒。九死靡悔。俗曹何知。请质尤老。我铭厥美。大哉可考。资宪大夫议政府左参赞兼知 经筵事 世子右宾客李 縡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