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x 页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诗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58H 页
东游篇。赠高城使君权汝仰暨其弟汝重,汝久。(并序)
   一元融融。周流不息。变而为质。化而为形。轻清曰天。重浊曰地。合天与地而生曰人与物。一理贯三。无处无之。无物无之。圣人仰观以知天。俯察以审地。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此易之所由以作也。则以修之。体之立也。推以施之。用之行也。君子以之讲读而穷究。潜玩而体验。天理混全。无有间断。然敬难持。血气易怠。倘失其养。志不率气。气反而解郁。解则不及。郁则反害。君子知其然也。或提醒之。或振作之。或游泳之。或开畅之。是知乎游泳开畅之亦不可阙也。游泳开畅。自有其方。或咏诗或歌或琴或舞蹈或习射。亦或逍遥于云水之间。诗歌者开发堙郁。讽诵德义。琴者宣畅其堙郁。禁止其邪妄。振发其怠惰。荡涤其秽浊。消融其查滓。舞蹈者振发其郁。固其筋骸。观其威仪动止之间。礼节存焉。法象寓焉。射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58L 页
者周旋观其礼。揖让观其德。云水者乃造化之所在。万象咸备。有一言而蔽之曰仁与智而已。故宣尼乐焉。由是观之。诗歌琴瑟舞蹈习射与游山者。其助德之一端欤。非徒有助于德。亦有助于文章与笔力。昔太史公西游秦陇而文大肆。杨蓬莱东游关东而笔大健。此其验也欤。
   余无意于世者。夫何事焉。惟读书而已。读书之或间则或习笔焉。习笔之或歇则或琴焉。或讽咏古诗赋焉。或歌辞焉。或舞蹈焉。以之禁止焉。以之薰泳焉。以之寓怀焉。以之舒畅焉。如斯而已。或得家安而无事。日和而调畅。则随意而逍遥放旷于川石云水之间。开我之怀。广我之知。与造物者为契。而味其厚重不迁。周流不息之体而已。如斯之外。夫复何事哉。
   余闻昆崙者。地之最高处。天下诸山之宗也。周回盘亘万馀里。其下盖有九十九国云。昆崙有四大干。两干走西北。即西羌与北狄之域也。两干注东南。即中原也。其终南,雷首,王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59H 页
屋,蒲坂,太行,恒山,碣石,医巫闾,白头在北干。其葱岭,岐山,嶓冢,岷山,华山,衡山,嵩山,泰山,钟山,天台,雁宕,赤城,苍梧,蓝田,五岭诸山。皆在南干。其水则黄河出昆崙。流数万里配北干。长江出岷山。流累千里配南干。三江七泽。盖在下流近海云。
   余闻中原诸山。形胜风景。无处无之。大小限界。山川绝远。愿一见之而不可得也。时时而于文字与画图上神游之而已。
   余闻我国之山。皆祖于白头。有两干。一走平安。一走北道之分水岭。遂分三焉。一走京师。一走松都与黄海。其一走江原。为铁𡽹,金刚。而又南行为太白,清凉,新罗,小白,鸟𡽹,俗离,大屯,鸡龙,德裕,智异,月出,伽倻,广德,五星,小伽倻,光教,冠岳,秀理,江都,清溪等诸山。其水豆满出白头之左界六镇。鸭绿出白头之右界平安。汉水则出铁𡽹,五台等诸处。会流而配京都。临津则亦出铁𡽹。流都龙之北借。配松都而合汉水于月笼之西南。由江华,乔桐之间入于海。其大同江出妙香之左。配平壤。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59L 页
清川江出妙香之右。合博川江入于海。应大同。其洛东出太白山。由庆州之右入于海。其锦江出俗离之右。配扶馀等诸处。窃想我东山川。形胜风景。亦无处无之。而皆不若金刚之雄豪清健奇奇怪怪百态俱备者也。又不若岭东九郡之浩大广远开豁洒落者也。尤不若高城之浩大雄壮而兼之清绝萧洒者也。余蛰伏多年。怀无所吐。郁无所开。徒自游神于山水之间。想其两乐之趣而已。今也家适无事。身适无病。天气假我以清和。山川引我以风烟。遂忆金刚万二千峰之奇壮。桑海几万里之浩大。遂扫除人间小小之故。遂拂衣悠然而行。剑一奚囊一奴三马二。是行装也。乃由抱川永平金化金城。暨五日始踰断发岭。遂入金刚。遍踏内外诸山。遂引兴而东。海山形胜。历历森森。都在一眼之中矣。始知山之为山水之为水。仁耶智耶。厚重而不迁耶。周流而不息耶。浩浩焉荡荡焉。惚惚乎恍恍乎。使人意象无穷。兴趣无涯。此东游篇之所由以作也。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0H 页
此篇也。本末谐备。始终纤悉。大小毕举。精粗俱足。一动一静。体用备焉。一阖一辟。聚散系焉。一盈一缩。屈伸存焉。
   此篇也。内山自微而渐显。自小而渐大。自近而渐远。自下而渐上。自略而渐详。外山自盛而渐衰。自大而渐小。自精而渐粗。自上而渐下。自进而渐退。其以明阴阳进退消长盛衰之意耶。
   此篇也。内山外山。气像不同。文体自异。其以明体用本末之有所相须耶。
   
此篇也。先言内山而后言外山。其以明一气始终之意耶。
   此篇也。言内言外。界限截然。其以明阴阳表里之意耶。
   此篇也。内山则区而别之。众目森然。文体质而森严。外山则推其已言而反覆之。文体文而浩荡。其以明体立于内而用行于外之意耶。
   此篇也。既言水又言山。其以明两气对待之义耶。论水之体。异于论山之体其以明阴阳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0L 页
性质相反之意耶。
   此篇也。有论偏中者。有论邪正者。有论工夫者。有论理欲与得失者。诸峰率多异端之名。非偏之谓耶。主峰以大圣为名。非中之谓耶。流溢而迷路。或入于异端。非邪之谓耶。回路而复于本。非正之谓耶。自迩而远。自浅而深。自下而高。非次序之谓耶。循序渐进。不敢躐等。非工夫之谓耶。或僻于水石。或恋于繁华。非失之于欲耶。当其僻而节之。当其恋而戒之。非得之于理耶。
   
此篇也。首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此所谓理一而分殊。纲举而目张者是耶。此所谓天地设位。万象森罗者。非耶。此所谓放之则弥六合。收之则退藏于密者欤。
   此篇也。凡大小泉石。皆因其精状而详说之。其物各付物之义耶。大圣一景。随处而发见。其态虽变。其本则一。故随遇形拟。不弹重复。其以明参互反覆之义耶。其以明一理贯万之义耶。
   此篇也。举多寓借托之体。其欲隐微之耶。其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1H 页
中有朝北极冲碧落等之说。其寓合天道之义耶。多借仙而寓言焉。其有钦艳异端之意耶。其无意于世之意耶。抑是欲救躐等驾空者。不践实地之弊耶。抑以其将吾所知所得。质诸天地神明之意耶。
   此篇也。下及浩兮荡兮难为名。森森宛对无中岑。大海洋洋来入琴之句。所谓无声无臭者是耶。篇末悠然不耐再往兴以下。其望之而犹未见之义耶。
   此篇也。多说险易。其寓修德行己。有难易之意耶。
   此篇也。首言昆崙与五岳。推及白头。而始详于此。其以明原始要终之义耶。自内推外之义耶。其以明由根达枝之义耶。抑且寓吾道东之义耶。
   此篇也。两引先人诗。其以明渊源之有自来欤。多引诸人之作而證明之。其谦而不敢当欤。抑与人为善欤。其中亦有引湖阴诗等例。其不以人废言之意欤。
   此篇也。所含无限。不可以已上数语尽也。此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1L 页
所谓书不尽言。图不尽意者耶。
阴阳何年大阖辟。一元冲气何融融。搏攫一万八百年。勤哉造化之用功。峙而高者名曰山。西北有山名阆风。阆风高大几万里。出类拔萃为祖宗。经纬同度北极星。巍然正立地之中。一分为万亿。散作天下龙。正气注中原。于焉乃开通。分镇五大岳。恒泰衡华嵩。一枝走白头。盘亘东北间。逶迤数千里。滨海作三韩。三韩本自形胜窟。灵境处处多壮观。仙区何处最清奇。玉立万二金刚山。包罗之形万象备。岩岩其势浮天崇。岷山千里势亘天。对此不敢誇其雄。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直欲称儿童。千围簇拥粉屏障。半天散落金芙蓉。其中毗卢最高壮。特立撑支人马宫。雄奇巧怪无不备。大哉妙哉神明功。神明精力于斯穷。神明技能于斯殚。天亦无其上。地应无其般。有实必有名。传播中华国。中华与我国。大小界鸭绿。道路既脩远。山川且险绝。列子去已久。无传御风术。人身非羽族。谁能振六翮。世无壶公幻万里。谁能缩陈仙竹叶舟。欲济无由得。愿生高丽国。一见金刚山。中华之慕尚如此。何况东方人。我本疏阔者。于世无累身。一朝若举鞭。倏尔于斯臻。百故绊此躯。无计超浊尘。欲驰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2H 页
无逸骑。欲飞无羽轮。山长水阔阻我路。欲往见之嗟无因。风流适有好主人。作书要我云外踪。时当天气净如水。霜落千林秋影红。清风萧飒引高兴。千丈万丈横苍穹。扫除人间无限事。心中淡淡秋江空。袖里青蛇任三尺。脚下自有飞龙筇。飘然一夕振衣行。庚辰之岁秋八月。秋光无处不助兴。万水千山恣超越。云烟收拾五日间。晓日来登断发岭。丹霞深锁白玉峦。矇眬乍露浮空影。须臾日出霞气散。祥光照耀东天边。真形森森历历毕露出。恰似万群戈戟千朵莲。画耶梦耶不可状。使我一睹神恍然。俄然息定望山顶。彩云千片来回旋。兴来逸气如涛涌。笔下万千生风烟。顿惊洪子兴。依然生我篇。山与云俱白。依微不辨容。云收山亦露。一万二千峰。行行渐入方丈门。青莎白石清而幽。夕阳飞虹百川桥。明月笛声山映楼。释伽迥出地藏外。普贤高压长景头。玆间应多好泉石。我欲一一穷心搜。谁知灵源秘咫尺。落花无信欺渔舟。十王洞天地狱门。中有黄泉江自流。始王僧胡十王名。至今传讹纷嘲啾。黄泉地狱盖因此。妄说剉烧舂磨阴云愁。谁迎鬼教乱中国。更使东华山川亦带无尽疣。奇怪哉白塔峰。真宰当日巧雕锼。恰如白玉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2L 页
莲。茁然双芽抽。中开别洞天。异境恍惚真仙区。时闻鸾鹤下云端。此间知有神仙游。天风吹散药炉火。五云深处祥烟浮。祥烟袅袅瑞龙蟠。半空凝作琼瑶楼。依然身在缑氏𡽹。恍然如将见浮丘。悠悠兴无涯。浩然不可收。耽看不忍舍。竟日闲优游。森森造化态。杂然生我眸。千岩竞秀色。万壑争清秋。特哉彼何奇。自非诸山俦。孤危望高台。缥缈穴望峰。其下有鸣渊。急流声如舂。岩中忽得龙盘痕。尚想当日蜿蜿容。观来顿觉异。凛然貌若恭。回看渊源自岳根。宛是山水蒙。悟此微妙处。心广体自充。乘源渐而上。静流声淙淙。悠悠𡽹上云。落落涧畔松。深深瀛洲门。岩洞锁重重。朝来正阳寺。旭日照耀千山枫。疑是天孙织成云锦段。散挂晴天光玲珑。飘然独上天逸台。万二峰光来荡胸。闲来默坐歇醒楼。月白中夜三籁收。醉来浩浩歌。豪气盖九州。忽忆先人诗。胸次尽悠悠。高处毗卢天一握。晴时万瀑月中秋。精神渐恍惚。借问吾是谁。仙兴浩荡处。俗虑净尽时。壁上眼忽开。知是湖阴诗。万二千峰领略归。秋风黄叶打征衣。正阳寒雨烧香夜。蘧瑗方知四十非。进歇楼头药师殿。壁上分明吴道迹。精神夺天造。可令神鬼哭。金刚台对五贤峰。中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3H 页
通石路何萦回。彷佛杜陵诗。玉山高并两峰开。三香炉连狮子峰。石作莲花云作台。狂涡喷作千峰雨。怒瀑奔流万壑雷。金牛谁使五丁死。赤松来叱群羊眠。依然五山诗。恍然来眼前。青山飞禹斧。白石散秦鞭。清明忽觉洞天开。日月照耀壶中天。岩盘蜿蜿八字龙。一见知是蓬莱仙。观音洗头盆。怪语流作僧人传。中有五神潭。萦回恰似龙蜿蜒。奇岩有百形。或类龟或类船。波转盘石势回回。酷似三个真珠落。其中一孔最深宽。云是神龙头以凿。傍有一瀑布。恰似倒垂一匹纨。潭静稳无波。何人有术能观澜。枫林落水影荡漾。碧流环转红锦段。蓬莱洞中第一景。终日不厌看。何人留其笔。刻在岩之端。青莎白石聊同趣。霁月光风有别传。物外秪今成跌荡。人间何处不啾喧。怪哉普德窟。铜柱危千尺。攀崖强一临。凛乎慄神魄。莲花簇簇众香城。玉屏缥缈空中立。洗耳川上澄心潭。一路直与天宫接。三天洞内三天梯。太虚寥廓玉霄连。诸峰环列势重重。万象森森尽象乾。三十六帝皆来下。二十八宿各分缠。文昌两乙三台与北斗诸星列三垣。十二楼下五城峰。前有两重南天门。超超白玉京。中有灵霄殿。空外螺鬟拱如云。八道山河来三面。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3L 页
西南千里极目边。屈曲一带横如练。莲花万朵拥前后。恍疑群仙朝旒冕。此身何幸有仙缘。得与瑶池蟠桃宴。抽添几年文武火。自疑灵丹凝九转。恍御飘飘万里气。便觉胸中藏神变。借问此地是何地。令我变作如斯人。问诸左右僧。答以正名大圣一名毗卢云。因名忽忆先人诗。令我一诵壮心神。箕尾如倾汝为柱。乾坤将老我藏身。清兴不可禁。逸气横穹窿。旷然散游目。云空漠漠高飞鸿。黯黯一望天地间。琉璃万里东无东。浩浩更荡荡。始觉乾坤弘。苍苍更茫茫。惝若落鸿濛。不睹大易文。谁知造化翁。俯视深险一大谷。慄阴崖兮惊层巅。石角巉岩千万叠。岩洞沉沉九龙渊。风云时时变不测。此中知有神龙权。壮哉第九渊。直与银河通。银河倒泻一曲水。万劫长挂晴天虹。虹流千丈激中石。疾沫迷作千峰雨。神兴寒溪朴渊瀑。对此不敢争其首。庐山真面目。恍惚移于斯。不有李谪仙。而谁形容之。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盘涡轰轰万壑吼。常看白日腾雷斧。波心汹涌势翻山。水底鸿洞敖广府。敖广出没不安居。震惊三时鸣鼍鼓。冯夷鼓颊富媪愁。河伯奔藏海若怒。噫吁𡃰凶且险。令人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4H 页
一睹心神怖。惊山灵慄谷神震地祗愁天公。愁天公震地祗。噫吁𡃰险且凶。其流因成玉溜洞。波转白石声汹汹。东注百馀里。𣿬作无际泓。东南一望缥缈间。日月高峰遥相揖。真如两朵玉芙蓉。屹峍千丈撑空插。南望讲道遥帖赴宴脑传舍。迥压华盖额。香炉香案白马峰。拜仙与弥勒。北望天尊永郎峰。下有阿难连迦叶。谁将自私一偏名。强蔑真法迷千劫。前有聚仙峰珊瑚峰六道坛鍊丹石。天公故设此阶级。一脉许通人间迹。左有老子讲群仙。右有释迦拥诸佛。文殊普贤各骑一狮子。东西分成列。金门六直吏。相对拱牙笏。仙峦宛如讲虚无。佛岫恍若谈空寂。呜呼仙佛尔莫誇尔道奇。天心本自有所属。惟玆大圣中立嘿无言。以象示我中正易。使之挽回异端物。变化偏高粗刚质。余自嘿会通以心。教谕诸山灵。诸山环匝向我面。搢笏拱揖如我听。余玆渐消融。瞻前忽后恍然如有觉。开心大观八荒间。万景森然归领略。胸中洞豁自无碍。快莫快兮乐莫乐。乐莫乐兮不自抑。直欲升天朝北极。心赏未半了。诸僧告余日将夕。谁能折若木。不使崦嵫迫。谁能挥金戈。挽回三舍却。仙缘薄不可留。黯然独立神漠漠。盘回故迟迟。怅与群仙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4L 页
别。忍辞白玉京。茫然如有失。懒下三天梯。还寻来时路。徘徊蓬莱洞。不忍便移步。回望三天门。苍苍但云雾。馀兴尚未尽。齐唱钧天乐。云步摇摇蹑恍惚。朗吟一声凌虚曲。兴来为折丹枫叶。锦绣照耀千峰赤。环拥蓝舆上。遍插诸僧衲。人间繁华我无与。物外风流人谁争。秋风得意白足疾。众炬冲夜如流星。夜深归卧表训寺。明镜堂前霜月明。霜月明夜寂寂。镜天浩浩银河清。魂清骨冷不成眠。但闻松籁流泠泠。祥风吹送鹤背仙。空外时闻天乐声。得非吕洞宾。无乃安期生。飞身若流电。飘拂凌空行。与我若有素。呼我要相迎。警我孙登啸。娱我子晋笙。初示参同契。更誇黄庭经。饮我一圭丹。使我尘心醒。心醒骨亦清。骨清如毛轻。如毛轻行若飞。昔之崎岖今何平。崎岖平。脚下三山徒纵横。徒纵横。玆游兴已尽。更向十洲访旧侣。夜黑不可行。兀坐待天曙。祥光忽惊旭日出。飞龙促驾风云驭。或骑行或步行或行疾或行纾。穿林一路细如带。石溪回处知何所。千岩万壑路转幽。行行半日绝无开眼处。岩畔忽有瀑。云是白玉潭。无中得此稍可慰。籍作居僧好事谈。遥看一处众峰攒。巉岩恰似龙虎踞。深谷阴幽路不通。乱石杈枒如刀钜。如刀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5H 页
钜啮人足。步步留脚不能去。缘砯崖出石罅。辛苦脱险阻。篮舆閒閒始缓步。快上雁门(自注。一名内水岾。)岾上。划然一长啸。回看北极横亘亿万丈。诸星拥立高缥缈。森森十二次。错错分成列。疑是烛龙嘘出大雪迸下空。凝作冰山散在青天末。无乃太乙仙人别幻奇玉一大块。刻作莲花千万叠。白帝来聚无数金色神。各把戈戟插空重重匝。不然白龙冲空立。吸来云气纷纷而来集。谁知乾坤大精力。凝斯造化窟。壮哉奇异哉信乎天下一。于斯不可无一记。我欲记之眩恍不能记。我诗平生自拟海不渴。怪哉到此又不能题一字。雄文无如太史公。诡辩不敢庄周氏。无知应被智士讥。不文应被诗人刺。平生所学到此尽扫如。此而不耻将何耻。忽诵东溟郑老诗。山灵鼓舞为高低。群仙闻之争窟宅。王母闻之恨居西。因诗想像此气像。天下之山无能齐。龙眠吴道不能运意匠。各把绢素却立空啧啧。青天一张纸。李白不能挥洒五老笔。虽有仪秦辩。对此不敢容其舌。望之即倘佯。思之便懔慄。竦然恐触威。诸人屏息皆跪膝。催舆乃下𡽹。幸得肉山山路亦平易。行寻大寂庵。归宿榆岾寺。朝来起坐山映楼。两岸秋光妆如绮。寺后别有桂花树。异物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5L 页
还与摩诃似。摩诃之树被人斫。此树独保今在此。寺景看已尽。幽兴犹未已。呼僧催舆访仙区。萦岩一路云间指。青山深处有别洞。忽惊桃源于此秘。分明缩致内山船。借问此变谁所使。仙家老乙太多事。故作神幻戏我耳。沉吟欲形拟。诗到绝胜难会意。超然仍上万景台。𡽹南诸山罗如市。东望桑海碧如镜。壮观略与毗卢比。狂风忽然捲空来。雨后散气山西自。飞到一处随风渐消缩。散作片片飘如帜。又到一处飘散尽。但见一道横白气。又到一处消无馀。濛濛更霼霼。薰蒿更悽怆。始觉游魂义。又到一处绝无影。乃知乎返本而还始。人物死后气如斯而已矣。吾闻聚为阳散为阴。伸为神屈为鬼。沉吟半日默自会。了悟幽明无穷理。为御寒气饮一盏。胸中醺醺觉微醉。醉来骋望八荒外。逸兴飘飘不可止。不可止。转旷然。回看西北白云横玉宇。閒吟浩浩歌。振衣超然起。回舆仍向隐仙台。忽讶别一乾坤藏壶里。看看觉恍惚。忽魄动而魂悸。横布九叠云锦帐。倒挂十二银河水。七宝台前拜仙岩。傍有北斗三台。列仙环列各分次。中藏泉石大绝胜。十洲境中最灵异。清奇开豁自无双。欲与三山齐其位。神明无限有良能。于焉亦自施别技。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6H 页
别技出出别别态。天以幽赜无隐于我示。我既受天示。敢不以诗形以拟。微乎妙乎不可测。寡知小识吾何售。空持李白五老笔。虚布李白青天纸。沉吟数饷未一句。默默如愚徒玩味。玩味终日乐忘归。旷然逸兴迷远遐。行行渐入境幽处。忽遇非世清繁华。依然广陵夜。飞入太清家。峰峰狮子错凤鹤。谷谷瑶草杂琪花。虎鼓瑟兮鸾回车。云之君兮列如麻。谁知太白千载诗。预摸此景于我誇。万里之外若符合。使我一诵兴长嗟。兴长嗟。忽浩歌。跌荡兴无涯。忘形不自觉。几乎入无何。无何之乐乐未央。月出青山日欲斜。无何之乐不可极。不瑕得罪吾儒耶。遂收馀兴咏而下。驾空促回凌云车。归来閒歇榆岾寺。守僧为进清心茶。唯索然之山影楼。失向来无限之烟霞。清晨起坐忽开窗。落月满庭光婆娑。催舆因向外圆通。中横一岭高嵯峨。有时倒而骑蓝舆。有时步而攀松萝。行登佛顶台。危哉令人神怵惕。神怵惕。身自缩。反疑乾坤窄。须臾息乃定。下视桑海无边白。浩浩歌浩浩歌。昔何窄今何廓。徐然乃下崖。石路何屈曲。误信怪僧语。遂访生风穴。无风何故得此号。讶哉名异实。僧指旧鹤巢。落在岩之隙。午下松林寺。一岩冲空千尺削。岩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6L 页
下窟中六十四石像。喜事怪僧有此闲妄作。遂携踯躅杖。直上万象台上。旷然一遐望。西有海仙山。屹峍高千丈。北有天台列插万千戟。森然秀出云霄上。其下小山亦奇秀。匝地芙蓉名雁宕。东望沧溟极无涯。镜天万里光浩荡。日照琉璃贝气喷。半空环作森森象。依然画图里。徜徉不可状。下有盘石走卧瀑。萦回屈曲游龙像。从古流僧作怪戏。乘流顺势随其浪。白石盘盘可久坐。几个闲人来跌踼。石上蓬莱两处笔。腾跃蜿蜒龙虎㨾。分明蓬莱洞三字。气势雄且壮。趣味旷而远。神气清且爽。洞外又有钵形渊。深沉知是蛟龙藏。蛟龙神灵好变化。故作风雷时时誇伎俩。下流潴成一小潭。激石沿洄波荡漾。清斯濯缨浊斯足。尽日逍遥成放旷。山中既周观。吾将向东海。午下云田一回首。恍然身入白玉京中界。奇乎不可形。玉作万千莲花榻。遥望三日浦。直到蓬莱邑。南江一带抱城流。下归无极如碧玉。灵龟挟东西。万古相吸通神脉。中有缥缈海山亭。八翚扑扑将飞翼。我来凭之意浩然。直欲乘风冲碧落。西对金刚万二千。百里牙笏浮天色。东穷莽苍外。银海接天无际廓。北斗无端厌天上。忘却斡旋夜夜来此宿。更上带湖亭。形胜尤奇绝。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7H 页
金刚无限画中画。直与海山争优劣。奇乎怪哉悬钟岩。见者无不讶。外似张圆盖。内似虫食果。永郎之湖水如镜。画里丹青天我借。空中削出九仙山。恰似金莲横九朵。渊渊鉴湖水。琉璃十里澄光泻。清幽自作别世界。蓬莱当日于焉舍。萧然坐我会稽胜。此间合着贺老歌。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分留北斗精。万古无昼夜。向我忽异态。别幻新造化。疑入画中梦。惝恍几丧我。奇哉群玉台。亦一神化痕。掀空狂风大鹏搏。迷天惊雨长鲸喷。频看千层雪山翻。常闻万里雷神奔。雷神奔。雪山翻。使我一听惊心魂。惊心才定静习三两日。蓬莱风景尽数归吾文。依然缩来东胜州。更移桃花武陵源。怪来仙壶一何多。能于此中别又开乾坤。使我遇此新景象。能无日诗千万言。斜阳归帆七岛外。镜上森列星辰繁。俄然日沉夜如海。剪烛閒谈到子分。晨窗忽惊慧白生。瑞晕知已凝天根。閒思偶及帝尧世。历象日月钦若天。呜呼圣世去已远。羲和职废今几年。空馀糟粕在历家。千载纷纷诸子说。慨然欲验消长理。寅上东龟宾日出。天光黯黯海色动无际。青山尽含金光烛。波舂紫海镜光翻。锦纹荡作玲珑域。俄然祥云拥日上。六龙高下纷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7L 页
出没。才离波面影忽沉。一圆翻逐金波灭。依然简易洛山诗。令人默会神恍惚。玉宇迢迢落月东。金波万顷忽翻红。蜿蜿百怪皆含火。送出金轮黄道中。潜心味其语。能阐无穷赜。使我两屈膝。不觉中心服。昏看白月出海底。玉烛黯淡银纱笼。飞到中天。倒泻无限影。银波万顷光溶溶。光溶溶。灏气凝无穷。恍然坐我万里琉璃界。此景天下应无伍。汝昂自誇有仙缘。能于此地来作主。忧民若赤子。邑中皆称父。治暇得閒日。携我六游三日浦。澄光十里平。淡扫琉璃开玉镜。开玉镜。丹青画出千峰影。危亭缥缈四松间。真是神仙境。丹书宛然至今存。云是四仙之名姓。湖南岩头蜿蜿廿八字。问是何人咏。镜里芙蓉三十六。天边鬟髻万二千。中间一片沧洲石。合着东来海客眠。因诗忽有觉。乃是杨蓬莱。蓬莱当日留其笔。石刻年久生莓苔。复有舞仙岩。四仙当日于此来徘徊。北有梦泉寺。石门通青冥。潇洒挹南江。爽豁接东溟。茫茫镜天外。点点罗七星。江湖山海尽在此。此景天下无争衡。寄语江南好事者。莫漫誇洞庭。乘流终日缓彩棹。惊起白鸥飞无数。青山深处有狮子。画角一声惊回顾。齐吟滕王阁关东曲。更唱苏仙赤壁赋。鸣桡鸦戛下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8H 页
苍茫。欸乃一声青山暮。青山暮。乐无限。乐无限兮无限景。耽乐圣所戒。恐丧天之性。遂收不尽兴。归卧海山亭。海山亭前夜月白。铁笛响彻行云停。夜深独奏望洋曲。望入无穷神黯黑。无形无象又无声。此时此意人谁识。悠然而吟朗然咏。浩荡乾坤无适莫。斯乐不可极。敛坐清晨静。默默静默默。思自抑思自抑。馀兴尚未尽。更向通川访丛石。丛石罗列二十四。凑合六面小石。千尺高矗矗。如何二十四。乃象十二月中与节。如何必六面。禀得北方之天一。疑是白玉楼将集。尚未备得柱础与阶级。分付六丁潜下世。默运神机如斯斲。不然女娲补天馀。等閒于斯掷。不然秦皇驱来时。金鞭巨灵神所叱。闻道中国失砥柱。无乃流落于此汩。不瑕皇天年老或有补。豫备擎天物。四仙閒暇来遨游。神龙呵护来蟠结。鲸波喷薄不能摇。屹然卓立何其确。撑乎柱乎尾箕宫。先天后天长焉无缺拆。分明老鳌万年角。大鹏不敢誇其搏风力。奇哉壮乎哉。回望沧海天无极。三山在眼中。莫道三千隔。尾闾可手探。扶桑可手折。猥哉我有心。与海堪争阔。潜神观察俯仰间。乃知大规矩。历历南北三万里。昭昭三百六十有五度。近望安边地。国岛鹤浦只隔一帆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8L 页
渡。世故转忙急。欲往见之嗟无及。回车金襕窟。更访神龙宅。架空作门形。金紫为窟何煇赫。矗立两丛石。削连千尺壁。壁上有小泉。玉溜常滴滴。无风快乘舡。仙境于余缘未薄。凌虚任所之。轧轧轻摇橹。海棠白𩿨洲。十里明沙路。风烟亦解画。依然摸出禅坦句。鸣沙十里海棠红。白鸥两两飞疏雨。遂将未尽兴。更向蓬莱乡。是时太守敞寿席。招致丝竹来四方。深秋九月大宴高。连天白幕如云张。高歌襄舞尽妙才。更唱迭舞争短长。歌声流绕白云遏。舞袖飘拂清风香。翩翩三个老莱衣。次第拜献万寿觞。荀氏一儿膝上置。谢家玉树庭前芳。亲朋为之献觞亦起舞。莲幕之宾与我齐升堂。歙谷太守追后。来后宴尽日穷其欢。清游又得此好会。无乃太侈耳目官。心官能无思。宜日三省生死关。繁华之乐乐乎哉。不瑕太宴安。水石之乐乐乎哉。不瑕太无常。念之及于此。何忧乎流连与荒亡。乡山黯黯忽入眼。却忆萱堂归意忙。秋风踯躅杖。一剑吾行装。辛勤千里越重岭。向来胜事都亡羊。仙区依依尚在眼。回首心茫茫。玆游于我冠平生。山水真乐吾独向。真乐吾独向。使我心地如有长。平生尘秽渐消涤。从今庶化仁智肠。文章笔力亦得助。字字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9H 页
句句尽化为金刚。高城得其广远致。丛石得其奇壮形。于中自有无尽势。浩兮荡兮难为名。谁知方寸咫尺间。万里苍茫更峥嵘。回想诸山诸水揔可怜。昔之所夥今何零。不待登泰山。可想夫子心。归来静卧草堂上。森森宛对无中岑。中宵閒弄伯牙曲。大海洋洋来入琴。悠然不耐再往兴。起步虚庭朗然吟。忽忆金生诗。使我逸气千丈增。象外重游病未能。梦中皆骨玉层层。
  属跋
   言者心之符也。文者言之修也。古人积学于中。有所抱而无所施。则夫何为哉。唯以引进后学。开导一世为心而已。此心无已。岂徒当世而已。亦虑夫后世天下。此文之所以不得不作也。观其文。余甚悼焉。其情也哀。其辞也隐。岂衰世之意耶。何谓哀也恻怛也。何谓隐也微婉也。然彼微婉者。其何为而然。必有所以也。若但微婉之而已。则不足以泄其情而道其怀。此寓风假托之所由以设也。故或托神仙而寓言焉。或托山川而寓怀焉。此离骚蜀道难之作也。或设所无之辞而寓言焉。此逍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69L 页
遥游之作也。或借古人之言。藏头而隐显之。或借俚野不经之言。出没而遁眩之。此伯夷传远别离之作也。其法不能无偏中邪正之分。然其本意则一也。君子不以辞害意。不以意蔽志。则可谓能体人之意。如此则何忧乎不知言不察言之讥乎。或问余曰寓讽借托则既得闻矣。敢问寓讽借托于六义何属。曰风雅颂皆有此体矣。但风雅颂。三代圣世之作。其寓讽借托也。中而不偏。正而不邪。经而不诡。非若后世之多流于偏邪诡也。或又曰其于风雅颂。既得闻矣。敢问于赋比兴何属。曰于赋无寓体。兴比则有。但比尤焉。曰赋比兴所属则既得闻矣。敢问寓讽借托之名义。曰寓者设非常之比。寓其意也。讽者反覆比谕而讽晓之也。借者借他人之言。藉重之也。托者不欲正言。故托辞也。敢问能解此法则能知言而知道乎。曰知道则吾未必也。于知言也何有。
梦作
城上一梅发。红香春意多。春意流动处。融洽万人家。
次唐诗韵
天地运元化。随时自变通。常周行至健。均赋意何公。大体寒而暑。神功雨与风。罚邪惟有震。干正本无虹。贤圣承中德。修为致极工。纲常元主孝。音律自调宫。冲气三才一。正风四海同。都俞犹进戒。寅协克和衷。痛矣衰微代。运乎造化翁。倘非当世杰。谁创古人功。功利七雄后。乾坤长夜中。戒深宣圣笔。冤结楚臣枫。仁义术方屈。经纶念却空。只宜退待命。益自饬其躬。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0H 页
题沈生若涉山水图
我曾独上毗卢峰。领得东溟无限趣。谁知一幅画图中。气势峥嵘千万里。
续龙洲句自勉(自注。下句龙洲赵公句也。)
时诵龙洲语。令人猛省尤。平生三不欲。(自注。酒色财。)快上百祥楼。
题三教图
佛乎贵魂魄。仙乎贵形壳。如何反贱道。虚无与寂灭。元来吾儒道。贱形贵其德。公哉物我忘。是与天心合。
题仙侠弄剑图
仙侠弄神剑。精光射斗牛。其眼中无主。其形何其愚。
题壮士勒马图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0L 页
壮士力挽辔。人鬼马而牛。(自注。人怒目张须。其粗豪不类于鬼乎。马颈缩。其形木顽。不类于牛乎。)人曰豪兮壮。我看粗且愚。
辛巳正朝
嗟我今年不惑年。如何心地尚懵然。潜心点检平生事。下愧于人上愧天。
  又
习气如今未尽磨。点心其奈病根何。大黄愿借将军力。涤我胸中积岁痾。
壬午元日自勉戒
年逾四十学犹蒙。克己须加猛省工。食色念虚心界静。怠荒萌断体仪恭。光明正大群邪伏。弘厚公平众志通。至德凝心言行顺。自能明哲合时中。
  又
截无忿懥与邪淫。浑是盈腔恻隐心。谁能正得今时乐。四海融融共一音。
清凉幽居
   家后有小园。家前有一玉带砂。砂内有阴坂环带于前。夜明月隐映于东山之际。前坡苍茫澹白。宛如一环之银海。余见而感之作此。
静坐深宵真味多。无中真象自森罗。明月乍窥园𡬾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1H 页
际。一环银海忽前坡。
过小皆骨(自注。即小丘也。)
逶迤之势更嵯峨。千里冲融春意多。画法无如天造化。半空能作碧莲花。
  又
造化为图妙入神。自然之象混无痕。尧舜以来周圣后。拟形惟有仲尼文。
  又
造化所为何敢名。空中能设大丹青。三军戈甲千官佩。百里芙蓉万丈屏。卓嵂森严犹可拟。混融圆厚尽难形。潜心恍若醒春梦。谁信神开道眼生。
次学种斋韵(自注。尹东美斋号。)
种宜平野不宜崖。人道吾知地道偕。耘去莠稊深有法。沃之洙泗浩无涯。须从后稷求治理。莫向樊迟作学阶。若待天时收实效。伫看他日润于斋。
咏磨石
动学天旋运一元。潜阳回处酿春暄。非冬亦自雪花散。不雨还能雷鼓喧。妙用即从泡肆验。奇形曾过巧工扪。脚跟已露期三百。岂向他山问本根。
  又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1L 页
乾元在上统坤元。静处寒能动处暄。见似雪涡三峡喷。听疑天鼓九门喧。真如日月初联壁。拟向虚危试一扪。不见帝车旋列宿。谁知北极是枢根。
鲁湖暮景
平沙漠漠水悠悠。船上风生夏亦秋。下日黯然天际色。不知谁是解神游。
题恭斋尹孝彦神龙图歌
君不闻惟天浩荡荡。其大其高谁能度。又不见沧海之水无涯际。其广其深谁能测。其中何物最神灵。升降上下惟所适。其名曰神龙。龙乎尔性义且智。造化之妙无不通。龙乎尔形奇且异。角鬣鳞甲何其雄。尔用何其神。倏忽云雨随雷风。尔行何其迅。六合之内须臾间。行藏自随时。或奋发或安閒。瞻前忽在后。龙乎龙乎神且神。何人有此造化手。敢自夺天真。使我一见便凛然。却立堂前久逡巡。吾闻善观者。能以其迹知其人。恭斋恭斋。吾知尔之所为。慎莫泄天机。呜呼千载下。不意复见真龙眠。呜呼吾能辨形不辨神。注目长天神黯然。
赠释性聪师(并序)
   释性聪者。性豪横桀骜人。少豪侠。晚喜空门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2H 页
之脱略无羁。公然甘心而落迹。名山大川之间。迹无不到。好义气多才艺。閒士公卿之家。往往出入焉。素狂直不喜权术巧诈之人。自以为倾心于正直无欲之士。盖慕其清高也。日余适遇此僧于钟崖之恭斋。与之同宿。说山说水。颇涤尘襟。恭斋爱其人品之不庸。乃曰尔名性聪。当字之曰戒寂。盖戒其豪俊好动而不喜寂也。余乃作诗反意以讽之。聪曰既有诗。盍识焉。余辞不获。遂为序。
无声听无听。听无是真聪。一寂斯为至。奚其寂寂中。
神龙歌
君不见天位上地位下。大哉至哉相配合。阴阳橐籥六合间。屈伸来往相辟噏。鸢飞鱼跃上下察。生意融融更泼泼。絪缊推荡互磅礴。化出五种三百六十含生族。大小巨细错成文。槩而别之曰蜾与羽毛与介鳞。五族各自有君长。人乎其天吾诚不能名。更有何物神通莫可状。沧海之水无涯极。大不可量深不测。彼乃神龙之所宅。受命于天镇四方。帝乃锡之以青黄赤白黑五等服。文章彪炳光陆离。宛与波澜争荡漾。一见可知神异相。巉岩之首蜿蜒形。鬼目隆准与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2L 页
广颡。帝又锡之以卫身用。参天之角蔽天鬣。尾如云旗瓜如戟。威藏颔下有逆鳞。睡中明月何辉赫。神光一试霹雳动。电喷闪闪天地赤。名之曰尺木。龙乎尔能胸抱三十六神鳞。背负八十一神脊。乃表若尔奇且异。乃性何不神且灵。信乎乃是天一真阳精。真阳精真阳德。智为体兮义为用。巍然独尊水府中。亿万鳞族皆其统。顺天之命承天宠。膝下且有九种子。其一为真种。各以其德别所属。部下各有千万众。珊瑚真珠夜光璧。各以其产争来贡。龙乎乃能有是子有是众。乃威宜其四海动。胸中自有大造化。呼吸阴阳时自弄。三十六宫长周旋。文之能有济时需。武之善用风云权。行藏出处自随时。静合地动合天。静时无中含有象。太阳藏彩虚危乡。动时文明万物睹。七曜照耀光煌煌。龙乎龙乎尔何为而若是神。瞻在前而忽在后。见不见兮闻不闻。恍兮惚兮莫辨其幻与真。龙乎吾有疑尔与尔质。请尔为我倾心听。吾观尔所为。不是愚狂其亦圣。何若是变化无常然。或潜藏或在田或惕若或跃渊。既藏宜自深。彼跃抑何心。知之周养之深。不可以不试。将欲赞化育而参天功。乘时好御九五势。云行雨施乾坤通。须臾润尽四海遍。万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3H 页
品欣欣和气中。有时乎伐邪而不使千正气。天关地轴吼怒神威雄。天街荡荡九万里。瑞彩盘郁光纷郁。龙乎尔虽有德有能有功烈。尔不可以自誇伐。龙乎上九不可以久处。宜早戒亢极。龙乎尔既知进退与存亡。无首之吉慎莫忘。神龙听默自会。收敛神功寂若无。渊渊其渊浩无穷。无穷之乐乐无虞。君不闻先天而天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龙乎龙乎尔能与此而同归。龙兮龙兮乃尔之神化兮。吾诚莫测其所为。
次睦甥君实自勉韵
万树春浓百鸟嘤。天人和处自无争。若终精一斯时措。讵辨无声与有声。
  又
闻君之格言。令我欲无言。无言养能久。庶可时中言。
鲁湖
黑云含雨欲淋头。回望京师淑气浮。面岳晚来烟始合。弼云高处雾初收。三山独得晴天色。二水同为浊海流。下视天西无尽势。微茫千里极悠悠。
  又
好放如飞疾去舟。微茫列岛点天头。诸山自有流云势。才道前洲却后洲。
喜晴辞
阴云蔽天久不开。苦雨连绵浃五旬。人尽病谷尽伤。嗟我不亿东方民。吾王扫萗(一作崇)墠。虔诚祷旻天。清风日夕起。万里无云秋廓然。萧然坐高楼。洒然心神清。如今人尽苏。年谷况又期西成。千门万户皆欢声。怡然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今夕是何夕。不乐复何为。凭栏浩浩吟。清兴正无涯。澄光泳乾文。淑气涵千山。青天有月为我来。流辉泻入胸怀间。持觞对此景。相与各尽欢。愿分此时意。大令天下皆欢颜。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3L 页
晴阴(自注。衿阳途中。)
冠岳青云外。三山白雨中。须臾风色变。天地尽冥濛。
  又
朝是巾衣客。晚为蓑笠翁。好笑须臾顷。閒忙绝不同。
小皆骨野
青莎白石清溪流。两岸园林处处幽。使我顿生遐远趣。依然身在武陵头。
次永守堂壁上韵(自注。主人庆▣▣字汝信。)
柴门寂寂废开关。世事悠悠心自閒。日月每更朝暮眼。云霞常作有无山。玄机浸浸春秋变。浪迹时时泉石间。风景解令诗兴发。夕阳沙路咏而还。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4H 页

解将夜气报平朝。静界不关尘世嚣。迎客已悬丞相榻。济川何用大夫桥。流光苒苒金乌转。生意摇摇野马飘。不有九皋仙鹤契。谁知吾志在冲霄。
  又
夜深溪壑月高低。霁后清光不受泥。最是个中真趣味。一声仙鹤半天啼。
  又
吾人之道果为非。静处閒探造化机。地僻山深客不到。时有村翁来扣扉。
宿永守堂月夜
半边月色半边阴。寂寂森森子夜心。赖有清溪知我趣。泠泠能作五声音。
三角山
三峰蹴立太空中。能使余心礭且雄。乃腹自藏神造化。有时云雨又雷风。
西山
滞雨西山夜。因想二子心。日月双悬节。清风振古今。
  又
周团别世界。森列玉为峦。初以武陵洞。更疑皆骨山。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4L 页

众壑生云气。徘徊岳岫间。漫漫平作海。缥缈五峰山。
三角山
灵莫灵哉三角山。神威不敢仰其颜。初生豪气终天布。化作秋霖万里间。
还过 昌陵野
诗逢三角每难新。可得其形未得神。不有圣人神眼力。何能形得得其真。
江中遇风浪
风蹙惊涛起百寻。船随波势共浮沉。涪江何似此江险。愧我心非程子心。
  又
舍去如斯达去斯。涪江犹有老人知。不唯定力能安命。亦悟玄微造化机。
自安山还到鲁津。闻舟因风浪覆没。人多溺死。感而作。
前舟不戒后如前。水底惊魂揔可怜。傍人莫道此江险。宦海风波其亦然。
道峰山
如人如戟又如莲。势似浮天又插天。但见仪形随处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5H 页
异。不知神态与时迁。
三五七言
秋风清。秋月明。晓来睡初罢。宫漏传五更。满室淡白神虚明。森然寂听无中声。
次鲁谷长歌行韵(自注。鲁谷。李处士万敷号。)
天下皆明我独矇。天下皆聪我独聋。除是变我气化我质。谁能超出形局中。自我别良友。索居清凉浦。欲调声音无律吕。欲为方圆无规矩。何望颜氏乐。恐为樊迟圃。昏昏云雾塞鸿朦。我欲廓之无长风。光明如得日月辉。可与天地神相通。鸢飞鱼跃上下察。三十六宫春融融。光阴苒苒岁将晏。帝车何事催转汉。考亭奚叹三秀芝。董生虚下三年幔。青山有榛湿有苓。彼美人兮真我伴。皎皎白驹不可亲。欲往从之嗟无因。如将有车又有船。越太行兮涉大川。大道自坦坦。谁其阻我前。东门虽好奈我何。哀彼市也长婆娑。贫贱任白屋。仁义有安宅。君子素其位。无入不自得。三坟五典满架书。此中自有无穷乐。无穷乐。动以天静以地。其惟至诚能终始。斯意与谁讨。怅望南天一枕倚。一枕倚。欲见未见还一喟。
次李白天马歌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5L 页
元气淋漓造化窟。黄河忽出神龙骨。流星尾振天发。深藏风云时出没。周流游志四极。或恐有一蹶。昆崙太行几超越。乃御九万凌。恍惚长风呼。飞电趋闪烁。神光喷双凫。来从玉兔去金乌。背上河图光动珠。优游黄白赤道衢。拟转阁道入清都。时下人间九州区。此步千载无人沽。敛足独自立。人以其形愚。乃腾奔气轩轩。足下但见流云翻。须臾历地户。瞬息经天门。九逸是驺从。八骏乃儿孙。白云岂青天。丘陵空崔巍。不知有峻坂。倒行何为畏日晚。人非遗我我自遗。任他伯乐等弃之。笑杀田子方。漫用下车悲。累哉玉山禾。何关饱与饥。渴饮玉流饥琼枝。我自閒閒不摧眉。愿逢神尧一剪拂。八銮朝日舞咸池。
题画扇
青青水中草。落落岩上松。焉得携琴鹤。悠然坐此中。
赠江陵使君(自注。时李震休为江陵。)
岭外风烟有别天。非仙何得此中缘。乘桴我未从尼父。蹈海君应觅鲁连。千朵祥莲五台色。九秋明月镜湖船。他时倘破尘心尽。为访蓬莱海上仙。
三五七言
霜空清。虚欲明。尽性以知天。心安无所惊。羲经父传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6H 页
于斯乐。彼哉任尔人间情。
效青莲体
秋山漠漠秋天廓。寒蝉泣罢千林阒。造化不悲人。白日如流急。院深人语寂。黯然空自立。
江上即景
随风帆影学云流。恍尔南洲忽北洲。起处起来去去处。未知其尾焉知头。
閒兴
玄琴自太古。常有四时春。夜静滩声厉。秋澄人意新。广野开天地。明月简星辰。可矣清凉浦。甘为玉洞人。
月夜漫兴
天围大野众星垂。月浪西流漾素秋。恍疑万里扶桑界。银海茫茫灏气浮。
秋夜闻砧声
月明霜夜夜寥寥。憭慄秋怀不自聊。征雁惹生闺女㥘。寒衣处处急砧高。
栗园晚兴
心随流水淡。兴与白云长。随阴移席坐。终日自清凉。
到小丘望三角山
久不西来京洛间。天边奇绝是何山。胡使我人离此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6L 页
好。玉琴寒月独盘桓。
秋月照寒水
青天有物自何来。一镜昭昭明古今。其光自皎洁。玲珑流入寒江心。江心得此益自新。浑体澄澈无纤累。除非圣人大胸襟。安得比之此江水。呜呼小子尔侧耳。吾将一一枚其数。始于伏羲与炎帝。备于黄帝传小昊。颛顼受之帝喾继。百年粲粲尧舜禹。其流流入商周世。生知学知汤文武。更有何人继其后。周公制礼乐。彬彬四十年。氤氲淫泳万邦春。鸢戾天鱼跃渊。其后何人集大成。大成至圣父宣王。猗欤盛哉谁比方。惟天为大惟尧则。荡荡乎无能名。天地大覆帱。四时相错行。日月照耀相代明。万物并育不相害。道并行不相悖。小德小川流。大德大敦化。荡荡乎无能名。天地斯为大。删诗书定礼乐。述大易作春秋。丁宁训诫意。恻怛不忍千秋忧。生而自神灵。焉不学何常师。历数千馀载。若合符契同一规。呜呼其后四圣后。乾坤寂寞长夜中。谁能力挽回苍穹。河南何幸两程出。千载更振皇王风。其后何人创厥坠。功同禹孟朱文公。濂洛之水水如月。波澜直与洙泗通。馀波注退溪。至今流吾东。流吾东。流不已。导流千古谁能洪。
破冰渡江
堤头立马望京师。无限江山尽绝奇。洁布东西白纱练。澄凝上下碧琉璃。冲来寒气难堪耳。碎破冰心仅渡之。临此方知需坎义。需之于血险于泥。
  又
碎破冰心艰运船。两船相籍两相便。先难后易因交易。贤圣之言岂不然。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7H 页
超然台八景
瞻彼云岳山。晓月横一抹。其魄过半长。其魂过半失。直待来旬望。复得清辉复皎洁。人心道心消与长。正与此月同圆缺。君子善保养。不使终息灭。不灭终回复。伫见澄光上下澈。
   
(右云岳晓月)
斜日挂石门。馀辉返向东。天射落景虽云好。岂如朝昼清新色。
   
(右石门落照)
广岭日暮烽信至。年年岁岁月复日。君子持心亦如此。日新又新常如一。待人必以孚。应物必以实。人而无信其何行。譬如车无輗与軏。
   
(右广岭夕烽)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7L 页
雨后玉琴洞。晴岚横一抹。随时自捲舒。不与尘烟同明灭。
   
(右玉琴霁岚)
广柳十里韶光烂。枝间乱掷千片金。间关自得春风心。问尔胡不流入千门万户去。谩向此中空好音。
   
(右广柳流莺)
芦林深汉水清。中有游鱼鱼自乐。自乐乐无涯。此乐人谁识。春波正浩荡。乐彼朝阳时自跃。
   
(右芦洲游鱼)
盘岩之水水如罗。清流无限洗尘浊。潺潺恐未力。化作一道飞来瀑。
   
(右盘岩飞瀑)
风头日暮何处声。知是坚城闭门角。警人之心猛如虎。畏威不敢为妄作。呜呼我愿不敢为妄因无恶。
   
(右坚城暮角)
别咸兴判官郑大卿(名宇柱)
民强化远且雄州。望属良才 圣渥优。地近三春犹狄俗。天寒五月亦清秋。城头滚滚江流阔。山外茫茫海气浮。到日试穷无尽趣。清风万里乐民楼。
  又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8H 页
咸州从古号神区。百里野中千里流。万岁桥连天共远。乐民楼与地俱浮。看云时惹南乡恋。报 国长怀北阙忧。重岭阻心魂梦断。愁学胡山定白头。
别咸伯(名震休)
吾先此地有儒功。君到须询古老翁。至今遗泽甘棠在。文化咸称召伯风。
赠道元师
明生宝镜淡无尘。尔是空人我实人。主敬莫言同本领。禅心不似道心新。
释远别离
远别离。离恨长结潇湘浦。猿声悽断如有诉。解道心中无限苦。虎斗生盲风。龙争骤𥌒雨。杞国之忧何所补。胸中有怀欲诉帝。以额叩关阍者怒。齐东野言太多变。无乃诬我尧舜禹。欲往辨之路有虎。有疑终未释千古。含怨死魂随九疑长徘徊。彼耶斯耶何者是。飘荡绿云间。一去何时还。空馀血泪留江竹。黄烟白月愁空山。山崩水渴竹有绝。此恨悠悠终不灭。
代李太白说蜀道难
蜀山巉岩蜀壑断。使人听之惊心寒。中心有怀自不平。欲吐未吐愁千端。愁多不无寓言发。为说人间行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8L 页
路难。行路之难险复险。说之之苦酸更酸。形容我欲借比体。孰若蜀山千重峦。千重万重又千重。气势横亘天中看。青泥才尽鸟道危。半空别是羊肠盘。青猿莫施蹀蹀勇。黄鹤无计泠泠翰。谁言西北独天倾。以彼方玆应一般。金轮还使犬也吠。一线谁识青天宽。屈子何售八龙驾。穆王难驰天马鞍。噫吁又𡃰险若此。使人当此愁盘桓。扪参历井仰胁息。十步九坐兴长叹。叹来我欲说此难。舌涩气短唇喉乾。他人闻此尚咨嗟。当者岂不摧心肝。入之斯难出何易。处此奚暇心生欢。如令所守或匪亲。不化豺狼应化蚖。吁嗟余美尚无恙。愿言及此摇心官。休言锦城乐且安。皇舆宜早回金銮。锦江胡然是汉水。王垒岂可当长安。蛮风宁是汉礼乐。羌服奚比周衣冠。传闻少帝御紫极。日月天衢双弄丸。恃险宁为苟安计。天下纵横戈与干。苟安宁为必安地。一隅未有天可汗。言之及此胆如裂。中夜耿耿余衷丹。噫吁𡃰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空汍澜。
题画扇
顿忘渭川兴。一味近严光。夕阳莫好卧。不如坐朝阳。
闻蝉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79H 页
遥遥何处有蝉鸣。惊杀凉心已半生。缘底借来天女杼。乱丝终日织秋声。
题画扇
树敛阳心密。鸟藏清气眠。何得重开发。春风正浩然。
余二十二时。以痘丧五岁女星英。今四十三。又以痘亦丧五岁女孟敬。怪哉。为作一诗。以识悲怀。
五龄痘夭女星英。孟敬今胡痘五龄。恍尔感从心上起。宛然形在眼中行。星乎冰雪兼兰蕙。敬也聪明尽孝诚。肠若有知应裂尽。莫听巴峡断猿声。
赠净彗上人
天河常逐斗杓奔。日月交环左右门。镜号照魔吾已有。笛名无孔尔曾闻。真心欲向空中得。妙理焉知实体存。恶死乐生还乐死。却将形壳视浮云。
忽思五岁死女孟敬
尔哭吾还哭。殃乎此酷然。游魂已碧落。守魄亦黄泉。恍尔声遗耳。依然面在前。殃乎何所恨。命也奈苍天。
挽宗侄宪休
生长同邻里。知君直若松。操持清不浊。禀赋俊非庸。行事元无忒。文辞亦可宗。有才其奈命。馀庆定无穷。
咏小桃
氤氲六合气迟迟。鸢自戾天鱼跃池。万物均含生意处。天心先发小桃枝。
春景
元气淋漓亘古今。融融混混只阳阴。山山都是氤氲意。水水皆为清浊音。花绕嫩林千叠绣。春浓细柳万丝金。儿童忽报新消息。雨后前溪鱼跃心。
  又
和气融融犹未亨。化工精妙孰能形。儿童忽报新消息。雨后春光十倍青。
杏林春景
和气融融三月时。杏林十里景迟迟。儿童忽报新消息。生意初形雨后枝。
春过小皆骨
千里氤氲图画中。半空融出碧芙蓉。沉潜渐悟深长味。去岁今年自不同。
挽李进士(洙)
庄盆才叩已惊人。继报双龙遽会津。一法笔家闻与见。同年竹马友兼亲。霜添荆树分枝痛。雨和梁山泣血痕。他日流岩溪上宅。寂寥风月谩伤神。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0H 页

生长同邻年又同。尚思骑竹与吹葱。君胡弃我永归去。使我独留斯世中。
  又
莲花折早拟登龙。半世丧贫奈命穷。身后幸馀三宝树。伫看花实化千丛。
论阳明
自私又自用。臆度解经书。狎贤仍侮圣。骄傲肆妄愚。
次朴季良韵(名思汉)
斯民斯理古惟今。孰自为浮孰自沉。能语下时方语上。未知阳处岂知阴。死生若已明人鬼。真伪何难辨铁金。倘或一丝非恻怛。此心谁信是天心。
雨后閒兴
天自高明地自平。中间自有浩然行。云边列岫千重秀。雨后清溪百道鸣。无象已知真有象。有情谁信是无情。眼前时物都生意。野草油油一色青。
咏鹜(自注。俗名多玉。)
莫誇尔多玉。多玉不如谷。谷玉不须多。惟德是所勖。
咏鹊
爵爵又甲甲。爵禄不须甲。人爵尔虽尊。不如尊天爵。
次江汉亭韵
江汉西流到是阿。朝宗日夜归心多。蹊因有树閒成趣。水自无风怒作波。日浴春光真锦峡。星涵秋影亦银河。清缨浊足随时义。千载何人更此歌。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0L 页
次上韵咏大滩
为筑不须取彼阿。下江自有稳流多。回涡荡作旋风浪。喷石飞成挂剑波。巴峡奔雷真滟滪。龙门转毂亦黄河。吾将舍彼归于此。尽日閒閒鼓枻歌。
  又
为筑不须取此阿。上江亦有稳流多。山常远世何曾污。水自无心未始波。回棹自能穷学海。乘槎可以上银河。吾将舍此浮于彼。一任沧浪鼓枻歌。
过斗津
山自高高水自流。中间汎汎一扁舟。天遣散人閒自在。兴随山水共悠悠。
草芝浦。乘兴下窨岛。
苍茫列岛点天西。乘兴何溪不剡溪。可笑白鸥还有意。掠过馀网拾遗鱼。
又次江汉亭韵
为居奚尔取斯阿。秪为观滩戒惧多。非雨非时常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1H 页
震。无风无日不惊波。心随逝水朝宗海。文学星辰布列河。浩浩纵谦夫子濯。游方犹可风人歌。
过小丘
奇奇奇壮彼奇山。玉立峥嵘云汉间。如非俗离与皆骨。谁与此山能一般。
  又
居然一雨雨连旬。洗尽青山一色新。谁能洗得胸中尽。不使渣留一点痕。
敬和水调歌头
富贵不骄吝。贫贱岂穷忧。谁能穷理知命。造化与相酬。陋哉西施奇计。果矣西湖清唳。谁若顺施收。将欲穷洙泗。永作济川舟。
鸱夷子行与止尽奇谋。元非莘野耕田。犹未渭川钩。能𧬄百年荣贵。閒泛五湖烟月。一棹尽悠悠。弄霸犹馀术。豪兴满沧洲。
三釜渊
山开野广别乾坤。挂剑千寻石作门。真宰备施神造化。庐山瀑布接桃源。
孤石亭
高高三百丈。宛在水中央。卓尔千万古。强哉莫此强。
次韵
备得山明水亦佳。智仁之乐一时偕。耽真不到穷源处。堪愧初心尚未谐。
金将军庙
山下忠臣庙。悲风千古愁。烈烈当年气。至今冲斗牛。
北宽亭
乘兴登临此壮游。胸中万里浩悠悠。茫茫大野随天尽。滚滚长江与日流。宝盖独当交会势。枫川自古帝王州。东山略得宣尼趣。智水仁山处处优。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1L 页
弓王基
中原形势范围洪。可见当时力量雄。若使此人能有德。三韩应入大包容。
  又
内能周密外恢洪。千里山河大会同。若使圣人居此地。含弘天地保无穷。
北宽亭
宝盖山光叠叠奇。江流平野势迟迟。凄凉辽伯何年墓。寂寞弓王旧日基。野外荒城馀败堞。山头落日是谁碑。天公故借无穷画。费我胸中不尽诗。
宝盖山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2H 页
宝盖山光万丈浮。洞门深锁洞天幽。山中风景周观尽。明日逍遥向永洲。
  又
人间行乐揔云浮。何似山中处处幽。白雪夜来铺满地。不妨看作白沙洲。
金水亭。次蓬莱韵。
南薰琴伏羲心。熙熙太古音。惟有泉明吟。茫茫初月上瑶岑。流照前江澄更深。
金水亭
别有壶天地。仙人迹杳茫。江流分野色。山势入天光。云壁松声远。烟汀鹤梦长。悠然垂钓坐。荣辱尽消亡。
苍玉屏
苍崖千丈削为屏。其下深潭澈底清。仙人旧迹今何在。漫有清风起后生。
次蓬莱韵
山下澄光镜面平。岚生朝日画图明。随风细雨濛濛下。沙上双双白鹭行。
哀崔泰仲辞
吾之道即君道。君之心即吾心。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利断金。拟结百年伴。终老烟霞间。君胡遽弃我。长往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2L 页
不思还。凄凉讲磨场。寂寞金玉音。恍前后兮形与影。魂彷佛兮何处寻。
登新岘
日暖天晴无点风。春光万里正冲融。乘兴独登新岘上。芙蓉千叠画中浓。
奉赆湖南方伯之行(洪重夏)
五十七州尽付身。吾公何以答吾 君。谋思公慎方宣化。耳目聪明是长人。教则先文刑则恤。摩之以义浴之仁。果将此道为治本。庶见湖南一域新。
  又
昨见枢精忽吐明。俄闻乔木有迁莺。陈章始为专城养。建节旋蒙刺使荣。佥曰 九重忧可解。吾知十济化偏行。口碑能刻甘棠咏。南口应流万古声。
咏磨石
三冬贞固是将元。雷复潜阳一点暄。河作盘涡回浪撒。车因驰驷舞衢喧。奇吟昔入铜仪譬。巧术曾经木偶扪。常运自成乾健象。斡旋谁识极为根。
依旧青山绿树多
狂风昨夜雨如注。天掀地撼江生涨。汤汤浩浩势如雷。怀襄之势谁能障。崩山或裂石。拔木翻平陆。船樯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3H 页
随浪势。出没不暂息。初疑天关裂。更忧地轴转。无乃天地复辟开。不然沧桑变潜中。不耐㓒室忧。通宵耿耿神如丧。江干消息问如何。昨日所见今何状。晓来风雨小止息。起坐焚香心略降。何处人语报平明。曙色淡淡初日上。惊破郁闷怀。快揭孤篷骋新望。谁知青山与绿树。本体宛然俱无恙。浓浓叠叠各新态。洗出青天无尽象。山容历历有脉络。树色森森分条理。峰峦宛有笃实辉。叶实细徵元亨利。一本分作万千枝。万分会处终归一。千千万万各异质。凿凿不紊同礼律。今之显也岂有馀。昨之蔽也何曾汩。潜心密察彼何人。物各付物无些失。物自有则则难辨。形以上之方能观。元来至观贵微妙。至理难以粗心看。玩景何必有形枝。神游可寻无中峦。从知众妙聚一心。一心宛是天一团。呜呼晦翁是我师。警我千古神心开。中宵静坐思寂然。森然万象生灵台。
次汉阴韵
江势环为带。山开野色多。晴雪桥边树。暮烟何处家。
偶吟
继往开来孔孟传。谁将斯道奉于天。人之出处元相异。莫以夷齐认鲁连。
忧道吟
真能忧道不忧贫。不愧于天不怍人。静动藏行俱是易。是其人也是其神。
露湖
江心上下与天心。日照层鳞浑是金。谁识黯然天际象。万归为一密森森。
六臣墓
公胡愧食首阳薇。谩使孤坟怨落晖。丹心耿耿今犹在。惟有青天白日知。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3L 页
东郊途中偶吟
雨后春光十倍青。助余神气浩然生。方知四圣无穷妙。能使天心万世明。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诗
  
孙武陵
海外溪山亦武陵。松篁隐隐四边兴。心閒始得濂翁趣。汀草离离满意青。
小丘
白玉人间世。芙蓉十里屏。仪章千万亿。次第下云空。
次朴嘉平韵(名庆承。字基卿。)
相离十年前。相对十年后。一笑更无言。新诗看在手。
又次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4H 页
怀抱多年今始开。语从心曲不知裁。殊途已悟同归妙。何事憧憧数往来。
挽宗侄参判震休伯起
月中重桂曲江莲。出入银台雨露偏。朱芾早追前世焕。金书飞上九天悬。南湖治有三年效。北国恩承九代先。闻道年生勒索笔。信知名誉异邦传。
次郑道叔四吾堂韵
机池风月尽无边。物外天非尘世天。求乐合求原宪乐。饮泉须饮伯夷泉。樊迟未可徒治稼。原壤何关但有年。莫使身名同草木。虚生虚死永无传。
遐思岭东岭南
五岳三山与十洲。梦中何日不神游。遥知万二千峰月。半夜分涵碧海秋。
通津广城
摩尼天畔起。瞻彼屹崔嵬。雁送千峰雨。潮驱两海雷。江流叉地大。地势抱江回。天险固如此。是谁保障才。
  又
壮哉天设险。砥柱护王京。水自朝宗势。山皆掎角形。茧丝岂父母。保障是朝廷。要害关防固。何忧敌国兵。
  又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4L 页
千里山河聚。都归囊括中。江流交便歧。海道合而同。东北俱要害。西南尽会通。妙哉清野术。坐使虏无功。
  又
谁以茧丝地。化成保障天。固吾清野郭。断彼运粮船。应接宜乘利。转漕自有便。人和胜地利。经济在时贤。
  又
西南形胜尽雄大。随意乾坤兴自饶。数脚湿云山雨暗。一声鸣雁海天遥。三秋灏气前江月。万里晴雷半夜潮。忽感盘风归鹤势。黯然天际思迢迢。
广城秋夜
月色洗空星满天。骨清神会自无眠。心閒遥望秋山色。兴到时吟大易篇。
  又
寥寥秋夜长。欹枕听潮声。归雁亦何意。霜月独自鸣。
  又
偶坐自无寐。开窗听潮声。寥寥秋思远。遥夜不胜情。
  又
月明夜已晓。远村犬吠声。心閒玩羲易。天道自分明。
江都
昔观枫岳胜。今上摩尼山。地尽西南际。天倾东北间。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5H 页
昭明神自远。包括量仍宽。默想吾师趣。黯然思万端。
  又
堑上台高万丈孤。恍然身在太虚无。西南巨浸无天地。东北诸山护国都。浑错吾知真造化。范围谁识大规模。倘非夫子神明眼。畴判阴阳未画图。
  又
一山分擘自千枝。万水朝宗总合归。混混吾知大元气。渊渊谁测至玄微。方圆庶度乾坤限。嘘吸难寻橐籥机。以此能推无画易。许君亲自见包羲。
  又
潮信循环自至诚。渊渊不测是神灵。恰如一大琉璃镜。昭照方圆浑错形。
  又
摩尼山前秋月辉。镇江山北早鸿飞。潮生潮落海消息。何自而来何自归。
  又
摩尼山前秋月辉。镇江山北一雁归。潮落潮生海消息。往来惟有白鸥知。
  又
江都关防意。候望是要旨。炮弩与火具。进退随指使。
秋兴
云间千行雁。天际万重山。不知秋色里。神游阿那间。
江都归兴
西南山海大观归。正是高秋九月时。汉水看看愈好好。华山望望出奇奇。光如万里琉璃镜。势若千群阵马驰。形胜海东为第一。信乎邦国大都畿。
咏李杜
盛唐文彩号彬彬。特立其中孰出群。白首拾遗杜陵老。青莲居士谪仙人。藻思浩汗能驱海。律法森严可泣神。真意纵谦风雅颂。得之馀韵亦清新。
无题
晨窗忽警众鸡鸣。恰是箫韶奏九成。谁识自然天帝乐。一时三十六宫声。
天人
大哉易之道。循环无终始。穷思欲拟议。懵然心如醉。想其混沌时。盖乃寂然耳。无中自有象。森然犹可指。阴阳包五行。历历无不备。阳动自浑然。浑然一元气。天一数之始。化出真元水。炎炎地二火。焦煎成渣滓。天三鼓风雷。抟成一块子。燥以地四金。坚凝不可毁。充乎五数足。完成一大地。生成先后数。殚尽元宰技。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6H 页
广乎三万里。其势平如砥。水载火以举。上下均停止。璇玑外运健。万古常不坠。乾坤始对待。尊卑各正位。虚实互包裹。形气相依倚。七曜上森列。煌煌分躔次。山河下区域。高低分流峙。融融坎离气。升降成泰否。氤氲自化醇。造化流不已。大哉而至哉。厥道自简易。美利利天下。不言无不利。气化与形化。流形分品类。气以成其形。具此本然理。健顺五常德。纲纪仁与义。诚实与分别。终始资信智。节之必于礼。非敬何能履。当其未动时。虚静本无累。天下万物事。都备腔子里。有澜自有波。几动则曰意。从来四端绪。蔼然随感起。体用本一源。动静无二致。谁知一心中。感应别有异。分明七个情。思恐忧怒喜。生于血肉气。本自因滋味。元来四与七。头面本自二。原生二个字。本自分卒帅。未可彼胜此。只可此胜彼。危安在操舍。敬怠分生死。行身与处事。义欲分人鬼。君子知其然。常自克其己。孜孜实用力。意自无虚伪。消融与涵泳。恒一无参贰。洪炉点雪消。气像自纯粹。元来君子道。如斯而已矣。求精必自粗。行远必自迩。人若厌小节。忽而俱废弃。根之本无据。末之将何至。所以大小学。次第分首尾。由来庸学道。亦自有纲纪。知行有先后。显微有隐费。
弘道先生遗稿卷之三 第 86L 页
浑然而灿然。众象自昭示。谁知率性道。应在五伦事。大哉圣神术。经权有张弛。的哉实而当。若道之有里。躐等沦虚寂。毋若老佛氏。
次梧柳堂韵(李佥使润堂号)
有才空老恨无功。身健谁知矍铄翁。见理妙方须实体。感人要旨在虚中。溪山春日融融气。梧柳朝阳淡淡风。一念每驰沙塞外。梦中犹试射雕弓。
挽唤惺斋(权处士甲万)
猥托忘年契。恒深仰止情。功名无苟志。孝友是真诚。学本程朱做。事由礼义行。有赍终未展。谩遗士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