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晚隐遗稿
晚隐遗稿 第 x 页
晚隐遗稿
 诗
  
华阳感吟
尤老栖迟地。遗风起后人。数丛岩下树。花发 大明春。
敬次尤庵先生赠行上人韵
云衲自何处。道高年亦稀。相将心里恸。论说却忘归。
旅榻偶吟
月明笼远树。风动响林峦。客里悄无寐。倚轩独见山。
晚隐遗稿 第 335H 页
春帖
新春吾有祝。心界净无尘。旧习从今革。工夫日日新。
夜忆星山归客
客散离亭夕。春留小砌花。星山归去路。滞雨宿谁家。
次南措大韵
旅馆逢迎地。山中岁暮天。夕阳君莫去。吾已闭柴门。
  其二
多少胸中事。举头欲问天。如何生我晚。未入仲尼门。
樵童
樵童歌绝壁。遥看若飞仙。堪笑空斋客。独吟日似年。
  其二
晚隐遗稿 第 335L 页
嗟吾生世晚。未入竹林仙。多少无穷意。长歌惜暮年。
道中作
日暮山行险。风寒雪亦寒。玉峰今远近。宜待月明看。
盆梅
小屋藏春色。吟诗到夜深。一枝灯下影。能识主人心。
岁暮
岁暮山中客。高吟步谪仙。家贫乏樽酒。何以饯旧年。
  其二
男儿生此世。何事老荜门。抚剑孤啸发。长风起暮天。
别李直斋(箕畴)谪会宁
向来横议日纷缤。朝野无非丑正人。斯世孰能知大义。岁寒松柏见君身。
咏葩山
山为锦帐石为盘。水自潺湲云自閒。景物无穷看不厌。欲将身世老岩间。
次思斋主人韵
俗踪尘迹不曾到。独掩空山山下门。最是这间无限兴。疾风飞雪舞长天。
偶吟
骑驴头戴浩然巾。白雪桥边霁月新。堪笑世间名利
晚隐遗稿 第 336H 页
辈。不知何似此閒人。
忆李万亨
万叠云山隔两湖。波流九曲更萦纡。相思一夜心千里。坐对窗间月影孤。
偶吟
雪月三更爽气侵。新诗咏罢夜已深。吾儒所业先穷格。莫向残灯费苦吟。
闻四郡多遁藏之地。行到清风有作。
生涯淡薄野农同。乐土曾闻日出东。斯世读书无用处。欲寻穷峡教儿童。
登玉溪山口占
山角崚嶒乱石连。缘溪一道树林边。征鞭暂歇回头望。落照渔村锁暮烟。
岩栖斋。次咏松韵。
凌云直干碧森森。贞节齐高万丈岑。树木犹为人爱惜。风来时自送清音。
金沙潭
金沙潭外雨霏霏。蹙石惊波若雪飞。寥落风光今失主。清流呜咽向人悲。
感怀
晚隐遗稿 第 336L 页
叶落庭前树。幽怀更悄然。疏林听雨过。空壁伴灯燃。夜永难成寐。炉寒不起烟。无穷霜露感。明发泪涟涟。
奉呈仲兄蔚山谪中(仲兄晚悔堂胄亨。上疏攻斥崔锡鼎礼记类编。谪蔚山。)
未洽团圆乐。明朝即别筵。同衾夜十五。分袂路三千。羁旅影还只。去留涕自涟。越江当日恨。千载足凄然。
谨次仲兄韵
相思千里恨。明月有高楼。孤烛燃乡梦。残砧捣客愁。棹讴寒透岸。渔火夜归洲。昨得平安字。 恩深胜地游。
  
其二
北宸云漠漠。南纪路茫茫。岭海三秋节。家山四美堂。(四美。即仲兄堂号。而尤翁所命。)白头愁瘴沴。青草梦池塘。最是鸰原恨。谁怜病在床。
  其三
孤露馀生在。相依弟及兄。保身无远策。卫道有微诚。别后三秋尽。愁中两鬓明。忽闻北来语。倍觉心魂惊。
昨日。凤云来传一封书。兼得琼琚。喜甚次呈。
不见吾兄久。华岑秘遁踪。火山新草绿。樽酒旧醅浓。月色侵书榻。风声送远钟。那堪怀壹郁。离恨满心胸。
  
晚隐遗稿 第 337H 页
其二
不见吾兄久。离愁几日休。晚烟笼远树。斜景到林丘。篑土从勤积。源泉不舍流。清宵无限意。遥听雁南游。
  其三
不见吾兄久。蟾光倏再圆。忧时言有激。仗义气无前。笔夺羲之妙。诗倾白也篇。怅然空伫立。春雨洒征鞭。
昨日。春煦甚和。强病扶策登松台。偶得诗。赠朴启三。
故人终不至。僧屋滞幽踪。落日乡心动。春山酒气浓。路长迷远梦。夜永闻寒钟。况复亲庭邈。愁来气塞胸。
  
其二
故人终不至。独自任行休。乘趣涉前涧。消忧步远丘。洞云当岫出。春日向西流。搔首含愁立。还思去岁游。
奉呈凤城使君
客来情缱绻。梅阁醉深卮。吏隐山花落。官閒院柳垂。仁声腾百里。儒化最南陲。琴罢仍无事。伫看太古治。
夜雨朝雪
春雨前林湿。风声半夜多。窗扉寒自语。村巷寂无哗。一枕三更梦。千山万水波。觉来朝日晚。残雪眼中花。
华阳感怀
晚隐遗稿 第 337L 页
磅礴层岩一洞开。后人来到独徘徊。尊周大义千年在。宗海长川万折回。葩谷烟霞迷绝壑。 皇明日月照苍苔。斜阳九曲悲吟久。不是芳春取适来。
华阳 宣额
王使朝临访庙门。千年盛举万人喧。葩溪鱼鸟知 天宠。华岳烟霞带 圣恩。明鉴烛奸排异学。至诚通道见真源。楣间昭揭黄金字。输与斯文永世存。
  其二
一出纶音万世休。荣光喜气洞天浮。玄机宇宙初阳月。泰运风雷涣发秋。 泽及重泉偏雨露。 恩覃华额耀琳璆。缛仪何幸身亲见。白首微臣感涕流。
作关西之行。拜别伯仲兄。
春风二月启西行。逖矣三千里外程。早识师生恩义重。却令兄弟别离轻。乡山归梦逾关岭。浿水寒云接塞城。今日斯文天丧痛。去留昆季一般情。
次南措大韵
居邻虎豹早扃门。樵客催归日向昏。鸦带暮烟投远树。客沾山雨入前村。空斋有思心长语。即事成诗孰与论。一曲高歌山寂寂。呼灯端坐岁寒天。
偶吟
晚隐遗稿 第 338H 页
岁暮龙蛇归大泽。天寒鸿鹄尽南翔。达人从古皆明哲。世道如今可遁藏。清洛浮云随剑佩。故山明月照茅堂。请看否泰阴阳理。大易床头圣训长。
华阳洞。留别三从弟(胄赫)
征马嘶风出洞隈。惜离情绪也难裁。孤松倚壁遥成盖。危石临流迥作台。半世同门论臭味。一旬联榻许襟怀。临分脉脉还无语。掺手慇勤望再来。
玉溪偶吟
何年卜筑玉溪阳。收拾烟霞共一堂。泣露黄花香自湿。带霜丹叶气初凉。吟诗对月幽情惬。把酒临风逸兴长。紫陌红尘非我愿。誓同樵牧老江乡。
次郑上舍(齐桧)
世路之难难上天。江湖卜筑已经年。新诗只为骚人倡。幽事休教俗子传。暂伴渔翁游柳外。更携琴友向樽前。高歌一曲青山暮。豪兴何如葛稚川。
晚隐遗稿
 疏
  
仁显王后出宫时。辨诬疏。
伏以臣等谨按。传曰。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是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没身不衰。又曰。与更三年丧不去。今我 中宫殿下。既承 先后抚爱之笃。又经三年之
晚隐遗稿 第 338L 页
丧。则其不可去也明矣。况诞膺圣德。夙著令誉。以窈窕之姿。被我 先后之亲选。为 宗社之所托。为臣民之所恃。九年于兹矣。臣等窃以为 殿下之仁明。必尽刑家之道。而 中宫之柔懿。必致内助之休。闺壸之化。可达于家邦。关雎之美。亲见于今日矣。臣等伏见宾厅之 批。辞旨极严。有非人臣之所忍闻者。王言一播。朝野震骇。岂意 圣明之世。乃有此莫大之过举耶。凡在今日臣庶之列者。莫不陨心丧魄。号泣于道路。此何景象。此何举措也。伏惟 中宫正位以来。允孚中外之望。未有失德之闻。而虽于闺壸之内。或有言语之失。岂可以得罪 宗社之目。遽加之哉。今我 元子之诞降。实是 宗社无疆之庆。虽深山穷谷。莫不欢抃。况在 中宫。宁有他意。臣等窃伏闻 殿下顷年。亲语群臣曰。 中宫劝选嫔御。以广储嗣。于此。足以见 中宫之意。深忧元良之迟。有此诚恳也。其心公虑远。自来如此。况今 元子既诞之后。岂有不喜而反怀不平之理哉。设令妇人性褊。事难尽善。惟忍可以全义。惟容可以全恩。伏愿 殿下。深惟大义之所在。俯察群情之所同。平心舒究。亟收前 命。俾天地日月。复见合德而齐曜。则 宗社臣
晚隐遗稿 第 339H 页
民之幸。为如何哉。臣等今日之言。非但为 中宫而已。实痛 圣德之累。将未免为天下后世之讥议也。况臣之事君。犹子之事父也。礼曰。父母有过。子谏之。父母怒挞之流血。子不敢疾怨。起敬起孝。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今臣等何可默无一言。以自悖于事君之道。而重负我 殿下乎。臣等布衣藿食。地分疏贱。而名隶儒籍。与沐 圣化。目见 君父无前之举。不胜血泣痛迫之心。日昨。敢冒鈇钺。妄陈瞽说。见阻喉司。未彻 睿鉴。罔极之忱。不能自抑。兹敢更渎于 天地父母之前。伏乞 圣明。留神恕察焉。臣等不胜惶恐激切屏营祈恳之至。谨昧死以 闻。
尤庵宋先生济州栫棘时。乞命疏。
伏以 大圣诞作。万物咸睹。好生之德。洽于民心。举东方民物。莫不鼓舞于覆焘生成之中。而惟是累臣宋时烈栫棘六载。独抱至冤。形影相吊。与死为邻。斯已极矣。惨不忍言。而群小蜂起。齮龁不置。必欲杀之而后已。向者。告 庙之论。非我 圣上特为之轸念。则祸机几乎不测矣。幸赖 圣明终始曲全。馆学之疏。台阁之启。俱不得售其奸。夫孰不钦仰我 殿下至明至仁之大德也哉。兹者。清州儒生权大夏等。挟
晚隐遗稿 第 339L 页
前日私己之憾。乘此时邪论之馀。日夜奔走。鼓动凶孽之辈。劫勒微贱之类。仅得若干人。冒上丑正之疏。其言之诐淫邪遁。如见其肺肝。诚不足多辨。而臣窃念远近瞻聆者。或疑本道人心皆入于陷溺之中。故谨与同志之士。采一路公共之论。为斯文伸辨之计。伏愿 圣明。少垂察焉。呜呼。一自礼讼之后。群起众咻。至以贬薄 先王坏礼乱统之说。为之罪案。以至今日而极矣。诬罔 天聪。陷害儒贤。构成大罪。辗转层加。远窜之不足而至于安置。安置之不足而至于围篱。围篱之不足而又欲上告于 太庙。颁示于八方。必将以人臣不忍闻之极罪。加之于 三朝宿德之老臣。吁亦甚矣。臣苟欲仰首伸眉。论列礼制。则礼禁至严。固所不敢。而若其贬薄之万无其心。乱统之万无其罪。则亦可以一言明之矣。当己亥 大丧之日。大王大妃服制。行之以期年者。此乃 国典所载之制也。 祖宗已行之礼也。诸大臣之献议。而我 显考之所以裁断而行之者也。当时儒臣虽参于议礼之列。然元非独议而擅行者。及至庚子之秋。因许穆之疏。有收议之 教。儒臣献议中。果有四种之说。而此不过引疏家之说。以明穆说之不然。而固未
晚隐遗稿 第 340H 页
尝杜撰己说。以犯汰哉之戒也。况其献议之末。结之以一篇大旨曰。彼此牴牾处。若无程朱大眼目大力量。难可以一时意见遽断正。当以传疑之法处之。以俟后世。而姑从 大明律明白无疑者。此正阙疑殆之道。呜呼。惟此一言。真可以见君子之公心矣。 殿下若于燕閒之暇。 命进其收议。特赐 乙览。深味其语意。则不深斥人言。不偏主己见。而姑欲从周以俟来哲之意。自有不可掩者。于此可以见其无贬薄之心矣。于此可以见其无乱统之罪矣。呜呼。一字见解各自不同。或以为贱。或以为众。而抉摘勒持。以此谓之贬薄。虽来周吉索之深文。不若是其惨刻。而至于乱统之说。则尤甚无伦而无脊。此臣之所以益切痛骇者也。己亥服制。本非儒臣之以己见创始。而庚子以后。则穆之疏。儒臣之收议。皆置而不论。亦无因此更改之事。臣不敢知此辈指何事为坏礼。而指何事为乱统耶。甲寅 王大妃服制之时。礼官之至于改付标者。初非在外儒臣之所知也。而及至今日。罔非为载车张弧之谋。不亦痛乎。此辈日以攻斥儒贤为其能事。目之以罪魁。而居之为奇货。以贬薄二字。为其藉口之嚆矢。以乱统一语。为其发身之阶梯。立
晚隐遗稿 第 340L 页
帜而攻之者。则荐加尊荣。举幡而救之者。则立见祸败。目今朝除夕迁。顶玉腰金者。何论之从。而南迁北谪。戴盆号泣者。伊谁之故欤。凡有血气而耳闻目见者。莫不仰屋而窃叹。扼腕而太息。独我 圣明。莫之悟耳。惟彼乡曲虮虱之微。斗筲之小。承望其风旨。希觊其利禄。更名他师。倒戈弯弓者有之。聚会邪党。落阱下石者有之。此大夏等之所以接踵而起也。其所以乘时陷贤。俟衅规利者。此实鄙夫之常态。固无足怪。奈何以 殿下之明圣。独不深恶而痛斥之乎。今我 圣上诚能明照而深察之。则其必有恻然于渊衷者矣。呜呼。 圣明其果以累臣有大罪耶。夫其道德足以范世俗。忠诚足以质鬼神。而 孝庙之所尝倚毗。 显考之所尝礼敬者也。十世尚可宥。一毫无可疑。而今之妒贤嫉能之辈。皆欲甘心焉。呜呼。小人之害君子。自古而固然。 殿下亦何忍拘囚之。困苦之。至于此极也。炎天瘴海。非人所居。盲风毒雾。无人不病。今此白首累臣。馀日无几。傥不复见天日。溘先朝露。则其于 圣念。岂不衋然而有伤乎。伏惟圣明。圣德日新。圣学日进。傥能从事于格物致知之功。精一执中之训。而于天理人心得失之几。随事省察。随
晚隐遗稿 第 341H 页
处体验。则古今之治乱。贤邪之消长。举莫逃于鉴空衡平之中矣。夫然后引古而照今。推此而见彼。则孰是君子也。孰是小人也。其必有剖判之日矣。此臣之至愿。而芹曝之忱。有不任其区区焉。伏乞 圣明。不以人废言。留神澄察。毋令 先朝旧臣。见弹于蜮矢。而俾得保全性命。生还田里。则日月之明。孰谓之有偏。而天地之大。夫焉有所憾也哉。臣不胜激切祈恳之至。
请 神宗 毅宗两皇帝建庙疏
伏以臣僻处遐土。见识蒙陋。而独于父兄师友之间。早闻春秋尊攘之义。思切风泉。泪迸江汉。北向哽塞。积有年矣。臣窃伏惟念。我东方 宗社之危而复安。颠而复奠。是谁之赐欤。虽在百世之后。凡为我 君臣上下。举切于戏不忘之痛矣。恭唯我 太祖大王开国之初。 太祖皇帝肇锡以国号。荐降嘉乃之教。 列圣相承。遵奉先志。至诚事大。恪谨尽礼。夙宵靡懈。屡百年如一日矣。不幸壬辰蛮寇蛇食。 宗庙灰烬。生灵鱼肉。 宣庙迁湾。至欲内附。虽当日板荡危急之际。尚切父母孔迩之思矣。幸赖 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竭天下之财。勤劳八年之役。恢复三韩之
晚隐遗稿 第 341L 页
域。深仁厚泽。丰功盛德。天地同大。河海莫量。环东土数千里昆虫草木。何莫非 皇朝雨露之所涵育也哉。呜呼。丁丑之事。尚忍言哉。实出于忍痛含冤迫不得已之举。而其时斥和三臣。忠肝义胆。奋发激慨。只知蹈海。不避赴镬。其所秉执。直与日星争光。亦粤文正公金尚宪之裂书。文忠公郑蕴之剚腹。建诸天地。大节凛如。而年纪渐远。人情易忘。朝绝枕戈尝胆之议。野无雪涕复雠之志。顾瞻神州。满目腥膻。一部麟经。无地可读。而 园陵芜没。香火寂寞。 神宗皇帝陟降之灵。其将何所依归矣。即今长城以北。殽关以西。无非被发左衽之地。则呜呼 皇灵。举天下唯东土庶几临止。唯我东虽僻矣。中华之礼乐尚存。王春之日月独照。于昭在天之灵。其必眷恋于此也无疑矣。伏愿 圣明。追 宣庙之志事。笃崇报之典礼。营建 皇庙。永奉礿祀。则 皇灵有妥安之所。东表寓追感之诚矣。于不休哉。今于建 庙之请。一种异论之人。或言天子之尊。不可祀于偏邦。此实无稽之言也。苍梧有舜庙。会稽有禹庙。此皆后人之追思而荐享也。楚之遗民。立庙而祀昭王。故韩愈之诗云。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昭王。张南轩尝于所守之
晚隐遗稿 第 342H 页
州。立虞帝祠而祭之。则朱子作文字以表章之。此岂非可据之典乎。 神宗皇帝字小存亡之德。与天罔极。而至若 毅宗皇帝。死社稷之大义。撑柱宇宙。扶植纲常。永有辞于天下后世矣。今若虔奉 神庙之遗像。而以 毅皇神位。跻配于俎豆。则揆以天理人情。恐无馀憾。臣愚死罪。以为创建 庙宇。并享 两皇帝。在今日诚为正当道理。伏愿 圣明。即降 俞音。特建 皇祠。以阐 朝家崇奉之至意。以副臣民讴吟之情焉。
晚隐遗稿
 祭文
  
祭尤庵先生文
维 崇祯岁次庚午六月庚申朔。初三日壬戌。门人洪胄华。谨以瓣香单卮。哭奠于尤庵宋先生之灵曰。天眷斯文。笃降先生。先生间气。山岳钟灵。浩浩襟怀。岩岩气象。俛首学问。出入溪上。致知存养。实践扩充。义精仁熟。道大德崇。孝通神明。忠贯日月。充为言行。发为事业。动静云为。紫阳是师。门路之正。质圣无疑。以甘盘契。遭 上圣后。待以宾师。恩礼隆厚。由是感激。许以尽瘁。回看宇宙。冠屦倒置。思伸大义。期雪至耻。辽蓟风霜。誓同驱驰。皇天不佑。 龙驭遽升。忍痛
晚隐遗稿 第 342L 页
含冤。五内摧崩。 显庙继述。侧席如渴。 召命联翩。宠遇迥出。惟时贼鑴。摈斥朱子。号为名儒。莫不称异。独我先生。为世道虑。辞而辟之。其害乃去。今 王嗣服。异言逞慝。始托礼论。忍谓贬薄。六年瘴海。危辱万方。旧要同利。幸遏凶铓。世道益否。论议溃裂。门人逞憾。横戈倒戟。祖述邪学。扬波助澜。奸孽伺隙。巨祸萌端。 朝家有事。引古封章。群枉并起。眩乱 天听。三千海道。九耋孤臣。栫棘才加。拿使随臻。苍黄井邑。后命又急。攫搏奔驰。病㞃垂绝。尚力精神。扶坐向北。身加道服。口促宣药。呜呼痛哉。龙虎亡矣。父母没矣。泰山颓矣。帲幪掇矣。斯文之丧。吾道之厄。 邦国殄瘁。士林悲戚。洛闽正脉。孰承其嫡。邪说横流。谁廓其辟。呜呼痛哉。小子处门。十有馀年。提撕诱掖。受恩最偏。曾当祸初。不能致死。岁序易迈。祥期奄至。服制随阕。痛割曷极。鉴我微诚。歆此泂酌。呜呼痛哉。尚飨。
祭聋溪先生李公(秀彦)
呜呼哀哉。天叙五典。有天属人合之异。而父子兄弟。天属也。师生朋友。人合也。然而事父兄之道。必由师友而得之。故圣人重尊贤之义。与亲亲无间也。不肖无状。与先生。同尊师大老。而其及门之前。击蒙指教
晚隐遗稿 第 343H 页
者。先生也。其及门之后。退质疑晦者。亦先生也。大老之在也。尊大老而亲先生。皆无异于天属。则况山颓无所仰之后。其尊仰于先生者。为如何哉。而先生今亦已矣。小子安得不与二三子。绖而加麻。失声而长恸也耶。先生德业之盛。非小子所敢容喙。而近先生而知之详者。无如小子。则哀死述行之文。虽僭不敢当。而亦安能无一辞哭奠。以送祖载之行哉。先生孝悌通于神明。忠诚贯乎金石。其自身而推之于家。以及于国者。实无愧于古人。其爱君忧国之心。尊主庇民之诚。扶世道。兴斯文。抑邪说。正士趋之义。形于色。发于辞。而措诸行见于疏。陈筵奏之间。及于承流宣化之际者。固已著国人之耳目。在 国乘之记注。后必有述之者也。然而先生之生世。可谓不辰矣。甲寅一疏。自知不免而竟免焉。己巳祸机。先知欲退而竟不免焉。甲戌阳复。万死生还。不合时议。急流勇退。盖必欲不失在谪时操文祭大老之意也。立朝二十九年。曾无一日舒布其四体而安于朝廷之上。则先生所遇。何其不幸也。在谪而遭凶徒之宰其地。劫迁所居。惊动忧患。扶持跋涉。感伤致疾。而丧其子子母。夫妇丧病。分离哀感。致疾而丧其耦。及其归也。入室而
晚隐遗稿 第 343L 页
不见。拊膝而无侍。则先生家运。又何其不幸也。丧明而不能亲其殡葬。叩盆而不能凭其尸柩。公殁而亲不得知其丧。亲殁而公不及服其丧。天耶人耶。夫何使先生至于此极也。小子与先生。同高祖而异姓也。姻恤恩义。无异至亲。而自少受业。加以师生之义。则先生之亲小子。何间于子弟。小子之事先生。亦何异于父兄。家亲在世之日。其相亲爱亦同骨肉。孤露馀生。又失先生。入门而衔恤。出门而无适。从此而作穷人矣。呜呼曷归。余怀之悲。尤有所感伤于中者。先祖之德。幽而不显。赖先生之文。而其将阐明于后世矣。归语家亲于地下。则其必感涕于冥漠之中矣。呜呼哀哉。
祭听溪堂李公(遇辉)(丁亥)
呜呼痛哉。公胡遽至于斯。善类失依归矣。正论失标的矣。痛矣尚忍言哉。念余弱冠。委禽于公之门。公之视余。一似李文正之于孙明复。而余之事公亦如之者。于今几年矣。知公者莫我详。慕公者莫我深。则今公之归。安得无一言乎。呜呼。事亲孝而友兄弟。睦宗族。自是公家家法然也。余不敢独以是美公。而公之平日言行。无一不中于规矩。若公可谓纯实笃行之
晚隐遗稿 第 344H 页
君子也。公少游尤庵先生之门。先生亦以是亟称公。此余所尝亲听者也。公不以学问自处。而观其动止则醇熟矣。公不以文辞自任。而观其酬应则优馀矣。无所不能而若无所能焉。无所不知而若无所知焉。真所谓暗合道妙者也。待人无矜厉之色。处世无矫激之论。和顺积中。英华发外。人无贤不肖。见公者莫不深服而献诚。至于临大节当大义。的见是非。确然坚定。不挠于祸福之际。不夺于众多之口。吾于此。益验公所守之正矣。盖自时议之歧贰。公尝为世道慨然。而断断血忱。笃于师门。虽于易箦之后。吾道赖公而指南。目今怀清之间。无复向日风猷。余之尽室西来。盖欲密迩于长者声光。获蒙薰炙之益。而每见公静居一室。有若城市中山林。日与昆季诸侄。怡怡愉愉。和气融泄。为世钦艳。今焉已矣。尚何言哉。呜呼。近来一种邪说。复踵己巳之馀论。侵及师门。罔有其极。公奋然有伸辨之志。而忽婴二竖。赍恨而殁。噫亦天也。往在师门祸作之日。区区一念。唯有以身殉之。而以后事托之于公。公亦垂涕而许之。谁知余不死于当年。而哭公于今日也耶。乾坤倒置。义理晦塞。得闻尊周之大义者。我先生门下若而人也。今于 万东
晚隐遗稿 第 344L 页
享祀时。襕服当用中华制度。而即今东偏荡然无徵。独于公有之。以公遗命。今觅旧箧而赍往。触事追感。哀泪悬泉。呜呼哀哉。尚飨。
祭金进士(鼎一)(壬辰)
孝友敦睦。寔公之贤。曾侍亲癠。啮指祷天。诚感于天。乡党啧啧。顾余无似。寻常叹服。今焉永归。万事凄凉。何处得来。我酒盈觞。德门馀祸。贤妇随亡。葬同日月。先墓之傍。姻亲义重。尤增恸伤。兹将薄杯。敢荐微诚。
祭三从弟进士(胄煜)迁葬文
呜呼。上舍洪君晦。起自九原。还入九原。其三从胄华。凭棺而哭之曰。适来。人之时也。适去。人之顺也。君今顺也而我时也。以时从顺。若昼有夜。近来肩随凋落。吾衰甚矣。舍时之顺。其几何时。吾将与子。同归于顺。吾何必戚戚焉噭噭然。以有涯。悲无涯。不昧者存。无吐我酌。
祭仲兄晚悔堂文(乙未)
呜呼痛哉。粤我先师。传法紫阳。亲炙堂室。与闻其详。一角登车。大厦摧梁。沥血叫阍。小弟及兄。 天听漠漠。奉身而藏。筑近华阳。庭实杜蘅。黑水怀襄。分门凿窦。乱经之害。洪水猛兽。人皆缩颈。畏触祸网。公曰噫
晚隐遗稿 第 345H 页
嘻。吾独自当。奋不顾身。为章甫倡。辞严而正。言切而畅。泣玦行色。岭远路长。终始四载。辛苦备尝。诗书自娱。水土内戕。雷霆不日。归卧草堂。一病忧道。百药无良。厌居尘嚚。终归芴芒。泉里含笑。世间留谤。去岁之秋。来拜于床。公疾虽笃。色怡气清。顾我而喜。如醉如惊。床褥辗转。握手嘘唏。友于之怀。暂与相慰。遽遭此境。窃欲无生。中岁相离。我洛公乡。知有去年。岂舍一日。言念及此。五内摧裂。自悼之文。泣披遗箱。九绝之咏。忍看屏障。死生荣辱。兄虽恬然。人间六十。泡沫风烟。有才无命。理胡不臧。空抱才学。入兹不旸。全生全归。奚羡寿康。与其前誉。曷若后彰。弃兹家累。归省爷娘。白首人世。泣我零丁。同气之惨。类彼庭棠。东枝披折。西条亦伤。大衾焉设。埙篪谁赏。岁月过隙。万事亡羊。玄木长闭。素帐凄凉。孤儿叫号。若裂我肠。抆泪抑悲。慰兹孤煢。须臾无死。伫见立成。吾责在兹。俾也敢忘。一声长恸。我泪盈眶。百年悲怀。呼彼苍苍。呜呼痛哉。尚飨。
祭长子(泰增)(丁酉)
呜呼痛哉。我以先事。滞在乡峡。闻汝之死。七月十四日。始得还家。汝子彭尹之死。已过六十七日。而汝之
晚隐遗稿 第 345L 页
死。实为五十五日也。汝之父子之夭。俱在五月之内。呜呼痛矣。此何事也。此何理耶。呜呼。殡汝于草洞斗屋。只令一奴守之。毒疠不霁。朝夕馈奠。亦复废阙。汝生而饥。鬼亦不食。是谁之咎。咎在我矣。吾抱此无穷之痛。宁有生意于人世乎。入城翼日。始行馈奠。为文号擗曰。汝是吾家之梁也。未有梁摧而家全者也。汝今死矣。吾亦何久于世乎。地下相见之日。吾知其无几。而一息未绝之前。何以遣此无穷之痛耶。天乎天乎。此何理也。吾赋命奇薄。早失怙恃。兄弟三人。相依为命。一自两兄见背。踽踽人世。惟汝是依。汝又先我而死。白首竛竮。此身何托。痛矣痛矣。汝甫五岁。始受史略书。至书契以前年代国都不可考。问曰。书契以前不可考。则人皇氏分长九州。何以知之。吾心甚喜之。八岁读通鉴。至赵充国屯田奏。使之一读成诵。则坐思移时。不错一字。自是余有欲速之心。或教十馀板。或教二十馀板。未半月。尽一册。时或不通。则挞之流血。以至十岁。文理不加透。读声低美。渐若生病。故遂不复劝读矣。汝之十五岁。吾遭内艰。庐于墓侧。三年之内。教以四书。一经服阕。率汝上洛。自是汝加意做读。昼夜不怠。向来轻清之质。反为沈重之器。虽苍
晚隐遗稿 第 346H 页
黄急遽之际。步履安详。语默适宜。入而事父母。备尽诚礼。退坐一室。终日对册。一向沈潜乎义理之书。对食而一边看书。就厕而手不释卷。睦宗族而尤缱绻于衰微。信朋友而尤致怜于贫窭。至于皂隶婢仆。必加恩爱。财利之言。不出于口。妓乐之戏。不经于眼。俨然若老成人。汝死之后。宗族亲知远近邻里之知与不知。举皆失声流涕。此亦可见汝实德感人之深也。痛矣痛矣。去年十月。吾谓汝曰。吾知汝意不专尚科目。而亦不免分功于制述。如有意学问。莫若专一之为愈。汝答以为我东习俗。非科目。门户难支。而吾宗之衰替日甚。重以亲老家贫。故屈首举业。刻励工夫。期以明年。事若不成。则归葺乡庐。与一二同志。讲明义理。又聚一家子弟。教导有方。则庶有补于门户。所以姑留于此者。只冀科名之或成耳。吾自闻汝此言。心内喜悦。呜呼痛矣。今汝已死。万事瓦裂。吾不欲复提说。而尤有所痛恨者。吾尝责汝曰。待汝成立。吾颜始展。汝以此若负大罪者然。刻期著功。视夜如昼。其间能无饥饱失时之叹耶。病祟积渐。医不执症。竟至于斯。若知如此。吾岂为是哉。吾在世则多腐心摧肝穷迫之痛。入地则有父母兄弟子孙之乐。与其生而
晚隐遗稿 第 346L 页
若此。不若死而为安。而哭汝四日。饮酒食肉。自同平人者。窃恐识者以为某也不死于父母之丧。毁灭于子孙之死云尔。则吾罪尤重。故忍而至此。然自不觉其失性丧心。骎骎然不免为识者之讥矣。呜呼痛哉。汝之葬地。为得与余同麓之处。成服后。仍与地师。周行湖西七八邑。终未占得。适过清安。偶得邑西四五里地一麓未坐之原。将以今二十九日靷归。即汝生世之日也。二十六日。破汝儿冢。并与汝柩。由水路溯上。八月十六日。将窆汝父子。姑安幽宅。以待吾归之日。祖子孙三世。相逢于泉下。则可以解此穷天地无穷之恸耶。尚飨。
晚隐遗稿
 杂著
  
自警文
余读苏东坡送同年稼说。未尝不三复咏叹曰。旨哉此言。稼不及时。则亦难有秋。而况学乎。大抵为学之要。在于时之一字。时乎时乎。可不念哉。一去而不来者。时也。难得而易失者。时也。鸡鸣为善。仰法大舜之圣。自洒扫应对。至如幼仪书计之学。罔昼夜孜孜。习与智长。则循序渐进。庶见成就之效。时乎时乎。盍亦勉旃。噫。若一失其机。则光阴如流。少壮之年虚过。志
晚隐遗稿 第 347H 页
业已老。崦嵫之景将迫。讲习者何时。刮劘者何时。道体之极。固难一蹴而到。万里之程。谁可跬步而进乎。余本禀性懒惰。赋才疏钝。读书廿载。犹昧鱼鲁之辨。行年三十。尚无乡党之闻。其过岂不在于后时乎。因记惜时之意以自警。
沙潭开基告文
天生我人。大有付畀。处彝伦常。重三生义。己巳之后。走入深山。杜门敛迹。三载以还。矧伊兹乡。接近华阳。山开旧颜。如陪先生。舍此何之。爰得我所。我思古人。靡斯谁与。人皆谓余。不愚则妄。诋毁虽力。我岂尔诳。圣贤有训。曰操曰守。操守维何。立志无疚。非正之事。悖义之地。身不敢处。足不敢履。出处行藏。惟义之视。我既知此。人笑奚耻。独念此身。家贫亲老。鹤发在堂。乌哺未效。寓屋长漏。移席就乾。子职已亏。心不自安。兹占閒地。刬开新宅。明沙白石。茂林脩竹。流水高山。淙淙簇簇。羹宜泽莼。脍可潭鱼。邻寺鸣钟。尤觉起余。力耕荒田。可供朝夕。上奉下保。庶几偃息。馀力读书。濂洛关闽。死而后已。何敢言贫。只手经营。费尽心力。鹪鹩一枝。于分亦足。栖遑半世。今有所托。始事之初。露告心肠。伏惟地灵。保佑无彊。
晚隐遗稿 第 347L 页
沙潭上梁文
遁以正志。羲易著无疑之辞。择不处仁。孔圣有焉智之训。愿得数架之屋。聊为一枝之安。瞻彼九重天。阍阻云路而难进。邈矣三千岁。岛隔鳌海而莫寻。曷若考槃在阿。养真性于寿域。弃喧处静。陶至乐于荜门。伏念胄华性不谐时。才非适用。始抠衣于墨谷。盖自童稚之年。逮负笈于苏湖。猥蒙奖诲之德。春诗秋礼。愧工程之蔑如。夏凊冬温。乏诚孝之纯至。顷缘士林之祸作。以致君子之道消。唉一身之无依。余将安仰。瞻四方而靡聘。吾今曷归。载渴载饥。闷瀡滫之屡乏。靡家靡室。忧寝处之不宁。幸兹沙潭之别区。实是湖路之胜壤。天悭地閟。閒自在于几年。土肥泉甘。盖有待于今日。肆将只手而规画。乃命匠石而经营。爰始爰谋。东西南北之占地。为梁为栋。大小长短之抡材。有私蓄。有私财。敢为妻子之吃著。美哉轮。美哉奂。聊备父母之燕居。称其役而程其功。可以容膝。丽不过而俭不陋。宁患打头。尔其山接华阳。想武夷之清秀。地近黔岳。挹道士之风标。口传甘香。羹荐东吴之菜。盘登异味。鱼供丙穴之腥。而复列岫浮空。障人间之尘秽。长川泻峡。输笔下之波澜。曲渚沙明。疑是山阴
晚隐遗稿 第 348H 页
之雪。芳洲水煖。宛似濯锦之春。邻僧乞诗。兰若住白云之外。倦客携酒。枫桥在青草之间。盖将携手同归。岂曰洁身长往。藏书一架。满籯之金不如。守道百年。蕴椟之玉犹在。仁者山。智者水。山水自乐者耶。用则行。舍则藏。行藏犹义而已。得其所也。李愿之盘谷谁争。舍此何之。王维之辋川真是。勖尔郢匠。听我巴讴。儿郎伟抛梁东。一笠一蓑烟雨中。勤苦读书无用处。只将耕凿教儿童。儿郎伟抛梁西。白石盘陀泻碧溪。居士秋来侈亦甚。锦林枫叶绕幽栖。儿郎伟抛梁南。望中青嶂酿归岚。此翁深趣无人识。云捲秋空月满潭。儿郎伟抛梁北。千寻巨岳撑空直。先生旧宅至今存。草木犹为人爱惜。儿郎伟抛梁上。白云何事起遐想。夜深引手决天河。欲向尘寰洗欲浪。儿郎伟抛梁下。独携沙弥说真假。世间何处有知音。难续山阴乘雪夜。伏愿上梁之后。地媪呈祥。岳渎献瑞。昆季祖孙男女老少。举寿觞而和慈颜。孔孟曾思周程张朱。慕圣贤而接正脉。
默会堂记
孔子有言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今余结构于玉溪山东。名之以默会。盖取此义
晚隐遗稿 第 348L 页
而寓之云。夫吾身之主。谓之心。事物之极。谓之理。举斯加诸。虽穷天极地之事。莫非此理也。虽往古来今之事。亦莫非此理也。密察而融通。沉潜而渊默。不言而存诸心。随处而契乎理。真积力久。道体呈露。启迪颛蒙。直指正路。则大学所谓知至而意诚。中庸所谓成己而成物。尽次第事也。余于斯堂也。既以此名之。而行之不力。将不免屋漏之愧也。窃欲当日下功。以自警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