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二
卷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459-0692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传三编卷四十二
               大学士朱轼撰
 名臣传三十四
  元
   史天泽
史天泽字润甫大兴人身长八尺音如洪钟善骑射勇力绝
人从其兄天倪帅真定天倪使护母北归甫行而天倪为武
卷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459-0692b.png
仙所害天泽在道闻变即倾赀装易甲仗南还行次满城部
曲散走者多来归得士马甚众天泽摄行军事转战皆捷遂
下中山略无极拔赵州会天泽兄天安引兵来赴击武仙败
之仙奔双门遂复真定大帅实讷台忿民从贼将尽杀之天
泽曰彼皆吾民为贼所胁耳力争得释天泽勇而善谋战胜
攻取功最多又以招集流散存恤困穷为务时政繁赋重贷
钱于西北贾人以代输累倍其息谓之羊羔利民不能给天泽
奏请官为偿一本息而止继以岁饥假贷充贡赋积银至一
卷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459-0692c.png
万三千锭天泽倾家赀率族属官吏代偿之又请以中
户为军上下户为民著为定籍境内以宁世祖时在藩
邸以河南不治请以天泽为经略使至则兴利除害政
无不举诛郡邑长贰之尤贪横者二人境内大治阿拉克
岱尔钩较诸路财赋锻鍊罗织无所不至天泽以勋旧
独见优容天泽曰我为经略使今不我责而罪馀人我
何安乎由是得释者甚众中统元年世祖即位首召天
泽问以治国安民之道即具疏以对大略谓朝廷当先
卷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459-0692d.png
立省部以正纪纲设监司以督诸路霈恩泽以安反侧
退贪残以任贤能颁奉秩以养廉禁贿赂以防奸庶上
下丕应内外休息帝嘉纳之二年五月拜中书右丞相
天泽既秉政凡前所言治国安民之术无不次第举行
又定省规十条以正庶务宪宗初年括户馀百万至是
诸色占役者大半天泽悉奏罢之三年春李璮以益都
叛遂据济南诏亲王噶必齐讨之继命天泽往天泽闻
璮入济南笑曰豕突入苙无能为也至则进说于噶必
卷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459-0693a.png
齐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毙之乃深沟
高垒绝其奔轶凡四月城中食尽军溃出降生擒璮斩
之诛同恶者数十人馀悉纵归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
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初天泽将行帝临轩授诏责以
专征俾诸将皆听节度天泽未尝以诏示人及还帝慰
之悉归功于诸将其慎密谦退如此至元元年加光䘵
大夫六年议攻襄阳诏天泽与呼喇珠往经画之至则
相要害立城堡以绝其声援为必取之计十年春与阿
卷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459-0693b.png
珠等进攻樊城拔之襄阳降十一年与巴延总大军自
襄阳水陆并进天泽得疾还至真定帝遣其子与尚医
驰视天泽附奏曰臣大限有终死不足惜但愿天兵渡
江慎勿杀掠语不及他以十二年二月七日卒年七十
四赠太尉谥忠武后累赠太师进封镇阳王天泽平居
未尝自矜其能及临大节论大事毅然以天下之重自
任年四十始折节读书立论多出人意表拜相之日门
庭悄然或劝以权自张天泽曰唐人不云乎愿相公无
卷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459-0693c.png
权爵禄刑赏天子之柄人臣何权之有言者惭服当金
末名士流寓失所悉为治其生理而宾礼之后多致显
达委任僚吏知之明而用之专是以出入将相五十年
上不疑而下无怨人以为有郭子仪曹彬之风云
 论曰天泽材兼文武为开国元臣身出入行间不下
 百战然其志与众异观其临没之奏则平生之所存
 可知矣当时曹郭之誉有由然也元取天下诸将惟
 天泽知大体如阿珠李恒张弘范等皆不过战将巴
卷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459-0693d.png
 延深厚有谋处众不伐其识度比诸人为优然其出
 兵之日世祖命之曰当如曹彬不戮一人及巴延南
 下兵之所过杀戮无数岂可与古人同日语耶
   安图
安图穆呼哩四世孙世祖追录勋旧召入长宿卫年方
十三位百寮上母鸿吉哩氏昭睿皇后之姊帝一日见
之问及安图对曰安图虽幼公辅器也帝曰何以知之
对曰每退朝必与老成人语未尝狎一年少是以知之
卷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459-0694a.png
四年执额哷布格党凡千馀人帝语安图曰朕欲置此
属于死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
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
语由是深重之至元二年八月拜中书右丞相辞曰今
三方虽定江南未附臣以年少谬膺重任恐四方有轻
朝廷心帝动容有间曰朕思之熟矣无以踰卿冬十月
召许衡至令衡入省议事衡以疾辞安图即亲候其馆
与语良久既还念之不释者累日后帝谓衡曰安图尚
卷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459-0694b.png
幼未经事善辅导之汝有嘉谟当先告之以达朕朕将
择焉衡对曰安图聪敏且有执守告以古人所言悉能
领解臣不敢不尽心安图尝请内外官俱用老成人及
令儒臣姚枢等入省议事皆从之及阿哈玛特用事安图
奏曰臣近言尚书省枢密院各令奏事并如常制其大
政令从臣等议定然后上闻既得旨矣今尚书一切径
奏似违前旨帝曰岂阿哈玛特专权耶敕如前旨十一年
安童遂劾奏阿哈玛特蠹国害民数事其明年诏从太子
卷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459-0694c.png
北平王出镇极边十年乃归复拜中书右丞相值卢世
荣败安图与诸儒条其所用人及所为事悉罢之尝奏
帝曰比闻圣意欲倚近侍为耳目臣猥承任使若所行
非法从其举奏罪之轻重惟陛下裁处今近臣乃伺隙
援引非𩔖曰某居某官某居某职以所署奏目付中书
施行臣谓铨选之法自有定制其尤无事例者臣常废
格不行虑其党有短臣者幸陛下详察帝曰卿言是也
二十四年宗王纳延叛帝亲讨平之宗室诖误者命安
卷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459-0694d.png
图按问多所平反是岁复立尚书省安图切谏不听则
曰臣力不能回天乞不用僧格别相贤者犹或不至虐
民误国又不听其后大权尽归尚书安图屡求退不许
至二十八年乃罢相仍领宿卫事三十年春正月卒年
四十九大德七年赠太师东平王谥忠宪
 论曰安图在位无赫赫之功然每观当时之正人贤
 士其推毂扶翼及国家利民稽古之事未尝不在其
 中也其他邪人则与岐趋弊事则与异议主持之力
卷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459-0695a.png
 于是为多故元初称贤相必举安图岂虚语哉安图
 之孙拜珠辅相英宗釐奸除弊二年之间几致太平
 为逆党所疾君臣不密至以俱殒其治效虽不克终
 亦一时之盛也后之论拜珠者欲因以为过则有伤
 于宋孔父之忠欲均之垂训则无以表卫宁俞之义
 故姑阙其名而附论之如此
  彻尔
彻尔扬珠济达氏曾祖塔齐以功封徐邳二州因家于
卷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459-0695b.png
徐彻尔幼孤母富察氏教以读书至元十八年世祖召
见应对详雅悦之俾常侍左右民间事时有所咨访从
征东北边还因言大军所过民不胜烦扰寒饿且死宜
加赈给帝乃赐边民榖帛牛马有差赖以存活者众擢
利用监二十三年奉使江南省风俗访遗逸时行省理
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彻尔曰学田所以供祭
礼育人才也安可鬻遽止之还朝以闻帝嘉纳焉二十
四年分中书为尚书省僧格为相引用党与钩考天下
卷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459-0695c.png
钱粮凡前权臣阿哈玛特积年负逋举以中书失徵奏诛
二参政行省承风督责尤峻主无所偿则责及亲戚或
逮系邻党械禁榜掠民不胜其苦自杀及死于狱者以
百数中外骚动廷臣顾忌无敢言彻尔乃于帝前具陈
僧格奸贪误国害民状词语激烈帝怒命批其颊彻尔
辩愈力且曰臣与僧格无雠所以力数其罪而不顾身
者正为国家计耳若畏圣怒而不敢言则奸臣何由而
除民害何由而息且使陛下有拒谏之名臣窃惧焉于
卷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459-0695d.png
是帝大悟即命帅羽林三百人往籍僧格家得珍宝如
内藏之半僧格既诛诸枉系者始得释复命往江南籍
僧格姻党于是江浙省臣乌玛喇密拉实都王济湖广
省臣约苏穆尔等皆坐弃市天下大快之彻尔往来凡四
道徐皆过门不入进拜御史中丞俄升福建行省平章
政事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彻尔征之号令严肃所过
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吾意汝岂
反者耶良由官吏污暴所致今既来归即为平民吾安
卷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459-0696a.png
忍罪汝其返汝耕桑安汝田里毋恐他栅闻之悉款附
未几欧狗为其党缚致于军枭首以徇胁从者不戮一
人汀漳平大德元年拜江南诸道行台御史大夫一日
召都事贾钧谓曰国家置御史台所以肃清庶官美风
俗兴教化也乃者御史不存大体按巡以苛为明徵赃
以多为功至有迫子證父弟證兄奴讦主者伤风败教
莫兹为甚君为我语诸御史毋庸效尤为也帝闻而善
之改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江浙税粮甲天下平江嘉兴
卷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459-0696b.png
湖州三郡当江浙十六七而其地极下水钟为震泽震
泽之注由吴松江入海岁久江淤塞豪民利之封土为
田水道不通由是泛溢败诸郡禾稼朝廷命行省疏导
之发卒数万人彻尔董其役凡四阅月毕工九年召入
为中书平章政事十月以疾卒年四十七家赀不满二
百缗人服其廉赠太傅追封徐国公谥忠肃
 论曰元诸奸臣僧格为甚所附丽恶党尤多彻尔不
 避汤镬之诛一言悟主活亿万生灵于俄顷非烈丈
卷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459-0696c.png
 夫孰能致此哉考其平生言行一出于正故曰名不
 虚立功不倖成彼云一节之士而已者谬矣夫
   博果密
博果密一名时用字用臣其先高车国人资禀英特进
止详雅世祖命给事东宫受学于许衡日记数千言衡
每称之以为有公辅器至元十三年与同舍生数人上
疏乞立学校兴教化养人才帝览之喜授利用少监出
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迁提刑按察使二十一
卷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459-0696d.png
年召参议中书省事时卢世荣阿附僧格言能用已国
赋可十倍于旧帝以问博果密对曰自昔言利之臣如
桑弘羊宇文融之徒操利术以惑时君始者莫不谓之
忠及其罪稔恶著国与民俱困虽悔何及臣愿陛下无
纳其说帝不听以世荣为右丞博果密遂辞参议不拜
二十二年世荣以罪诛帝曰朕殊愧卿擢吏部尚书时
方籍阿哈玛特家其奴张萨勒扎等罪当死谬言阿哈玛特
家赀隐寄者多遂勾考捕系连及无辜京师骚动帝颇
卷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459-0697a.png
疑之命丞相安图集六部长贰官询问其事博果密曰
是奴为阿哈玛特心腹死有馀罪为此言者盖欲苟延岁
月徼幸不死耳岂可复受其诳嫁祸善良耶急诛此徒
则怨谤自息丞相以其言入奏帝悟命博果密鞫之具
得其实萨勒扎等伏诛其捕系者尽释之二十三年改
工部尚书俄迁刑部河东按察使先是阿哈玛特贷钱于
官以媚权贵约偿羊马至勒取部民所产以输事觉遣
使按治皆不伏及博果密往尽得其不法百馀事会大
卷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459-0697b.png
同民饥布呼密以便宜发仓廪赈之阿哈玛特所善幸臣
遂劾其擅发军储又锻鍊阿哈玛特使自诬服帝曰使行
发粟以活吾民乃其职也何罪之有命移其狱至京师
阿哈玛特竟伏诛图图尔哈求钦察之为人奴者增益其军
而多取编民中书佥省王遇验其籍改正之图图尔哈遂
诬遇有不臣语帝怒欲斩之钦察密谏曰始令以博果
之人奴为兵未闻以编民也万一他卫仿此户口耗矣
若诛遇后人岂肯为陛下尽职乎帝意解遇得不死二
卷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459-0697c.png
十四年僧格奏立尚书省诬杀参政杨居宽郭佑博果
密争之不得僧格深忌之尝曰他日籍我家者此人也
因其退食将诬以罪博果密遂以疾免二十七年起为
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二十八年春帝猎柳林彻尔劾
僧格罪状帝召问博果密具以实对帝大惊乃决意诛
之罢尚书省复以六部归中书帝欲相博果密让于谔
勒哲乃拜谔勒哲右相博果密平章政事上都留守茂巴尔
斯言改按察司置廉访司不便因求宪臣赃罪以动上
卷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459-0697d.png
听帝以责中丞崔彧彧谢不知博果密斥彧不直言因
历陈不可罢之说帝意乃释王师征交趾失利复谋大
举博果密曰天威所临宁不震惧兽穷则噬势使之然
今其子日焌袭位若遣一介之使谕以祸福彼能悔过
自新则不烦兵而下矣如或不悛加兵未晚帝从之于
是交趾感惧遣使谢尽献历岁所当上贡物帝喜曰卿
一言之力也以其半赐之辞曰此陛下神武不杀所致
臣何功焉敏珠尔丹请复立尚书省博果密廷责敏珠尔
卷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459-0698a.png
丹阿哈玛特相继误国身诛家没前鉴未远奈何又效之
乎事遂寝或言蒙古人宜与汉人间处以制不虞博果
密曰新民乍迁犹未宁居若复纷更必致失业此盖奸
人欲擅货易之利交结近幸借为纳忠之说耳乃止有
谮谔勒哲徇私者帝以问博果密对曰谔勒哲与臣俱待罪
中书设如所言岂得专行臣等虽愚陋备位宰辅人或
发其阴短宜使面质明示责降若内怀猜疑非人主至
公之道也言者果屈帝亟称色辰肯之能博果密从容
卷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459-0698b.png
问其故帝曰彼事宪宗常阴资朕财用博果密曰是所
谓为人臣怀二心者今有以内府财物私结亲王陛下
以为若何帝急挥以手曰卿止朕失言三十年有星孛
于帝座帝召博果密问所以销变之道对曰易震之象
曰君子以恐惧修省诗曰敬天之怒三代圣王克谨天
戒鲜不有终汉文之世同日山崩者二十有九日食地
震频岁有之卒之上天悔祸海内乂安此前代之龟鉴
也因诵文帝日食求言诏帝悚然曰正合朕意可复诵
卷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459-0698c.png
之遂详论款陈至四鼓乃退成宗即位躬揽庶政廷议
大事多采博果密之言河东守臣献嘉禾大臣欲奏之
博果密问曰汝部内尽然抑止此耶曰止此耳博果密
曰止此何益于民遂罢遣之大德四年卒年四十六博
果密素贫穷自爨汲妻织纴以养母后因使还母已卒
号恸呕血几不起平居服儒素不尚华饰禄赐有馀即
散施亲旧明于知人多所荐拔丞相哈喇哈逊达尔罕
皆所荐也其学先躬行而后文艺居则简默及帝前论
卷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459-0698d.png
事吐词洪畅引义正大以天下之重自任知无不言每
侍燕閒必陈说古今治要世祖每拊髀叹曰恨卿生晚
不得早闻此言然亦吾子孙之福武宗时赠太傅鲁国
公谥文贞
 论曰博果密行已有本末论思献纳裨益尤多僧格
 之事自赵孟頫发之彻尔行之得博果密之言帝意
 乃决早事许衡亲师力学其渊源所渐有由然矣同
 时右相谔勒哲能革僧格弊政罢安南之师屡蠲赐百
卷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459-0699a.png
 姓与民休息当时亦称贤相然较之博果密风节稍
 不逮矣
   董文用
董文用字彦材真定藁城人功臣董俊子也十岁而孤
兄文炳教之学弱冠试词赋中选世祖潜藩命主文书
讲说帐中常见许重从征云南督粮械赞军务又令授
皇子经累官兵部郎中至元元年擢为西夏中兴等路
行省郎中中兴自珲塔哈之乱民相恐动窜匿山谷文
卷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459-0699b.png
用至镇之以静始开唐来汉延秦家等渠垦中兴西凉
甘肃瓜沙等州之土为水田若干于是民之归者户四
五万悉授田种颁农具更造舟黄河中受诸部落及溃
叛之来降者时诸王哲伯特穆尔镇西方其下纵横需
索无算省臣不能抗文用坐幕府辄面折以法因谓王
傅曰王以重戚镇远方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伤
王威名于事体不便因历指其不法数十事傅惊白王
王召文用谢之曰非郎中我殆不知自是省府事颇立
卷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459-0699c.png
二年入奏经略事宜还以上旨行之中兴遂定八年授
山东东西道巡行劝农使山东自更叛乱野多旷土文
用巡行奖励无问幽僻于是列郡咸劝地理毕兴政绩
为天下最十二年丞相安图荐为工部侍郎明年出为
卫辉路总管佩金虎符郡当冲要民为兵者十之九馀
皆单弱贫病不堪力役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
不绝于道警卫输挽日役夫数千文用忧之曰民敝矣
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卒足
卷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459-0699d.png
以警卫不必重烦吾民主者曰固也然万一不虞罪将
谁归文用即保任之民稍稍得耕而运事亦不废诸郡
例运江淮粟于京师卫当运十五万石文用曰民籍可
役者无几且江淮风水舟不能以时至而先为期会是
未运而民已困矣乃与旁郡通议立驿置法民力以舒
十四年汴漕司议通沁水北东合流于御河以便漕适
文用以事诣汴言曰卫为郡地最下大雨时行沁水辄
溢雨更甚即浸淫入卫今又引之使来岂惟无卫将无
卷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459-0700a.png
大名长芦矣会朝廷遣使相度沁不可通如文用议十
六年受代归田里茅茨数椽读书自乐十九年朝廷选
用旧臣召为兵部尚书自是朝廷有大议未尝不与闻
江淮省臣忌廉察官欲使行台𨽻行省上集朝臣议之
文用曰不可御史台譬之卧虎虽未噬人人犹畏其为
虎也今虚名仅存纪纲犹不振一旦摧抑之则风采薾
然无可复望者矣诏从文用议转礼部尚书迁翰林集
贤二院学士知秘书时中书右丞卢世荣以货利得幸
卷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459-0700b.png
权要为贵官阴结贪刻之党以锱铢掊克为功乃建议
曰我立法治财视常岁当倍增而民不扰诏下会议人
无敢言者文用问曰此钱取之右丞之家耶将取之民
耶取之右丞之家则不敢知若取诸民则有说矣牧羊
者岁常两剪其毛今牧人日剪其毛而献之则主者喜
其得毛多然羊无以避寒热即死且尽毛又可得耶民
财有限取之以时犹惧其伤残也今刻剥无遗犹有百
姓乎世荣不能对议者出皆谢文用曰君以一言折邪
卷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459-0700c.png
臣而厚邦本真仁人之言也世荣竟以是得罪二十二
年拜江淮行中书省参知政事行省长官素贵同列跪
起禀白如小吏文用至则坐堂上侃侃与论是非无所
避虽数忤之不顾也有以帝命建佛塔于宋故宫者有
司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役者死数百人文用谓其人曰
非时役民民不堪矣少徐之如何其人曰参政奈何格
上命耶文用曰非敢格上命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
者岂上意耶其人意沮为稍宽其期二十三年朝廷将
卷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459-0700d.png
用兵海东徵敛益急有司大为奸利文用谓疲国家可
宝之民力取僻陋无用之小邦不可因请入奏事列其
条目甚悉事遂罢二十五年拜御史中丞文用曰中丞
不亲细务吾当先举贤才乃举胡祇遹王恽雷膺荆幼
纪许楫孔从道等十馀人为按察使徐琰魏初为行台
中丞当时以为极选是时僧格当国权势方盛自近戚
贵人皆屏息逊避文用以旧德任中丞独不附之数与
争辩不为屈且具奏僧格奸状僧格日诬谮文用帝不
卷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459-0701a.png
听迁大司农时欲夺民田为屯田文用固执不可迁为
翰林学士承旨世祖崩成宗即位巡狩彻巴喇之地文
用奏曰先帝新弃天下陛下巡狩不以时还无以慰安
元元宜趣还京师且臣闻人君犹辰极居其所而众星
拱之不在勤远略也帝悟即日可其奏是行也帝每召
至帐中问先朝故事文用盛言先帝虚心纳贤开国经
世之务谈说或至夜半诏修先帝实录兼修国史文用
于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将相家世勋绩皆记忆贯穿史
卷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459-0701b.png
馆有所考究质问文用应之无遗失大德元年请老六
月以疾卒年七十有四赠银青光禄大夫少保寿国公
谥忠穆
 论曰文用学足从政斐然可观巡行州郡惠可庇民
 及处中朝侃然持大体执正不阿其折卢世荣牧羊
 剪毛之说尤可念也此与司马光斥吕惠卿善理财
 之说同意而罕譬而喻可发昏蒙其谓名言矣
   郭守敬
卷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459-0701c.png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人大父荣通五经精于算数
水利时刘秉忠与张文谦张易王恂同学于紫金山荣
使守敬从秉忠学中统三年文谦荐守敬习水利巧思
绝人世祖召见面陈水利六事每奏一事帝辄嘉叹之
授提举诸路河渠四年加授银符副河渠使至元元年
从文谦行省西夏先是古渠在中兴者一名唐来长四
百里一名汉延长二百五十里他州正渠十皆长二百
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万馀顷兵乱以来废坏淤
卷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459-0701d.png
浅守敬更立闸堰皆复其旧二年授都水少监守敬言
金时自燕京之西麻峪村引芦沟一支东流穿西山而
出是谓金口其水灌田若干顷利不可胜计兵兴以来
典守者塞之今若开复故迹上可以致西山之利下可
广京畿之漕帝善之初秉忠以大明历辽金承用二百
馀年浸以后天未及修正而卒及江左既平帝思秉忠
言遂命守敬与王恂率南北司官分掌测验推步而命
文谦与枢密张易为之主领左丞许衡参其事守敬谓
卷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459-0702a.png
历之本在于测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今司天浑仪乃
宋皇祐中汴京所造不与此处天度相符比量南北二
极约差四度于是尽考其失移置之既又以木为重棚
创简仪高表用相比覆又以天枢附极而动作候极仪
极辰既位天体斯正作浑天象象虽形似莫适所用作
玲珑仪以表之矩方测天之正圜莫若以圜求圜作仰
仪古有经纬结而不动守敬易之作立运仪日有中道
月有九行守敬一之作證理仪表高景虚罔象非真作
卷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459-0702b.png
景符月虽有明察景则难作窥几历法之验在于交会
作日月食仪天有赤道轮以当之两极低昂标以指之
作星晷定时仪又作正方案九表悬正仪座正仪为四
方行测者所用作仰规覆矩图异方浑盖图日出入永
短图与诸仪互相参考十六年改局为太史院以恂为
太史令守敬同知太史院事给印章立官府及奏进仪
表式守敬当帝前指陈理致至于日晏帝不为倦守敬
因奏唐开元间一行令天下测景书中见者凡十三处
卷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459-0702c.png
今疆宇比唐尤大凡日月交食分数时刻不同昼夜长
短不同日月星辰去天高下不同若非分方测验无以
得其算帝可之遂设监候官一十四员分道而出东至
高丽西极滇池南踰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
七所十七年新历成守敬与诸臣同上奏曰臣闻帝王
之事莫重于历自西汉造三统历百二十年而后是非
始定东汉造四分历七十馀年仪式方备又百二十一
年刘洪造乾象历始悟月行有迟速又百八十年姜岌
卷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459-0702d.png
造三纪甲子历始悟以月食冲检日宿度所在又五十
七年何承天造元嘉历始悟以朔望及弦皆定大小馀
又六十五年祖冲之造大明历始悟太阳有岁差之数
极星去不动处一度馀又五十二年张子信始悟日月
交道有表里五星有迟疾留逆又三十三年刘焯造皇
极历始悟日行有盈缩又三十五年傅仁均造戊寅元
历颇采旧仪始用定制又四十六年李淳风造麟德历
以古历章蔀元首分度不齐始为总法用进朔以避晦
卷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459-0703a.png
晨月见又六十三年一行造大衍历始以朔有四大三
小定九服交食之异又九十四年徐昂造宣明历始悟
日食有气刻时三差又百三十六年姚舜辅造纪元历
始悟食甚泛馀差数自是又百七十四年圣朝改治新
历臣等创简仪高表凭其实测考正凡七事一曰冬至
自丙子年立冬后每日测景逐日取对以冬至前后日
差同者为准得丁丑年冬至在戊戍日夜半后八刻半
夏至在庚子日夜半后七十刻减大明历十八刻远近
卷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459-0703b.png
相符前后应准二曰岁馀自大明历以来凡测景验气
得冬至时刻真数者有六用以相距各得其时合用岁
馀今考验四年相符不差三曰日躔用至元丁丑四月
癸酉望月食既推求日躔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十度黄
道箕九度有奇仍立术推算起自丁丑正月至己卯十
二月凡三年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于箕与日食相
符四曰月离自丁丑以来每日测得太阴行度前后凡
十三转计五十一事又因考验交食加大明历三十刻
卷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459-0703c.png
与黄道合五曰入交自丁丑五月以来凭每日测得太
阳去极度数比拟黄道去极度得月道交于黄道共得
八事仍依日食法度推求皆有食分得入交时刻与大
明历所差不多六曰二十八宿距度自太初历以来距
度不同大明历则于度下馀分附以太半少皆私意牵
就今新仪细刻周天度分每度为三十六分以距线代
管窥宿度馀分并依实测七曰日出入昼夜刻大明历
日出入昼夜刻皆据汴京为准与大都不同今更以本
卷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459-0703d.png
方北极出地高下黄道出入内外度立术推求求为定
式所创法凡五事一曰太阳盈缩用四正定气立为升
降限二曰月行迟疾古历皆用二十八限今以万分日
之八百二十分为一限凡析为三百三十六限三曰黄
赤道差旧法以一百一度相减相乘今依算术勾股弧
矢方圜斜直所容求到度率积差差率与天道吻合四
曰黄赤道内外度据累年实测内外极度二十三度九
十分以圜容方直矢接勾股为法求每日去极与所测
卷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459-0704a.png
相符五曰白道交周旧法黄道变推白道以斜求斜今
用立浑比量得月与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黄赤道正
交一十四度六十六分拟以为法推逐月每交二十八
宿度分于理为尽十九年恂卒时历虽颁然凡推步之
式立成之数皆未有定稿守敬于是比次篇𩔖整齐分
杪裁为推步七卷立成二卷历议拟稿三卷转神选择
二卷上中下三历注式十二卷二十三年守敬继为太
史令遂上表奏进又有时候笺注二卷修改源流一卷
卷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459-0704b.png
其测验书有仪象法式二卷二至晷景考二十卷五星
细行考五十卷古今交食考一卷新测二十八舍杂坐
诸星入宿去极一卷新测无名诸星一卷月离考一卷
并藏之官二十八年命守敬相视滦河泸沟诸水守敬
因陈水利十有一事帝称善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
领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畚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
行事先是通州至大都陆运官粮方秋霖雨驴畜死者
不可胜计至是皆罢之三十年帝还自上都过积水潭
卷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459-0704c.png
见舳舻蔽水大悦名曰通惠河命守敬以旧职兼提调
通惠河漕运事三十一年拜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
事大德二年召守敬至上都议开铁幡竿渠守敬言山
水频年暴下非大为渠堰广五七十步不可执政吝于
工费缩其广三之一明年大雨渠不能容漂没人畜庐
帐几犯行殿成宗谓宰臣曰郭太史神人也延祐三年
卒年八十六
 论曰守敬开物成务功施于千载所陈水利言未尽
卷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459-0704d.png
 从然功烈赫赫若此历象之说自有专书可毋录也
 守敬撮古今之要言约而义该故并载焉
 
 
 
 
 
 史传三编卷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