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 第 1a 页 WYG0459-0464a.png
钦定四库全书
 史传三编卷二十八
             大学士朱轼撰
 名臣传二十
  宋
   吕蒙正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五
年拜左补阙知制诰初蒙正父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
卷二十八 第 1b 页 WYG0459-0464b.png
不睦并蒙正出之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及蒙正登仕
迎二亲奉养备至入为翰林学士旋参知政事初入朝
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同列不能平诘其姓
名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也李
昉罢相以蒙正同平章事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遇事
敢言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帝嘉其无隐赵
普开国元老蒙正后进同相位普甚推许之先是卢多
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员外郎后以为常至是蒙正
卷二十八 第 2a 页 WYG0459-0465a.png
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
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
命不可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乃止授九品京官遂为
定制尝入对论及征伐帝曰朕比来征讨盖为民除暴
苟好功黩武则天下之人𤏖亡尽矣蒙正曰隋唐数十
年中四征辽碣人不堪命炀帝全军陷没太宗自运土
木攻城卒无所济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
归自致安静帝韪之灯夕设宴蒙正侍帝曰五代之际
卷二十八 第 2b 页 WYG0459-0465b.png
生灵凋丧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朕躬览庶政万事
粗理上天之贶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蒙正避席曰
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臣尝见都城外不数
里饥寒而死者甚众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帝变色蒙正侃然复位人皆多其直谅帝欲遣使朔方
命中书选才蒙正以名上帝不许他日三问三以其人
对帝曰卿何执耶蒙正曰臣非执盖陛下未谅耳臣不
敢用媚道以害国事同列悚息帝退谓左右曰蒙正器
卷二十八 第 3a 页 WYG0459-0465c.png
量我不如卒用所荐果称职景德二年表请归洛陛辞
日因言远人宜和弭兵省财古今上策帝嘉纳之真宗
封太山过洛幸其第问卿诸子孰可用蒙正曰臣诸子
皆不足用从子夷简任颍州推官宰相才也夷简由是
见知富弼父富言蒙正客也请令弼入书院事廷评太
祝蒙正许之及见惊曰此儿他日名位与吾相似而勋
业远过于吾令与诸子同学蒙正初为相张绅知蔡州
坐赃免或谗于帝曰绅家富不至此特蒙正贫时勾索
卷二十八 第 3b 页 WYG0459-0465d.png
不如意今报之耳帝即复绅官蒙正不辨后考课院得
绅实状黜之及蒙正再入相太宗谓曰张绅果有赃蒙
正亦不谢尝问诸子曰我为相外议如何诸子云大人
为相四方无事蛮夷宾服甚善但人言无能为事权多
为同列所夺蒙正曰我有一能善用人耳蒙正夹袋中
有册子每四方人谒见必问以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
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
之囊中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卒年六十八赠中书
卷二十八 第 4a 页 WYG0459-0466a.png
令谥文穆
 论曰宋自艺祖以及太宗之初师旅亟兴日不暇给
 朝廷之规未定而践台辅者多周室旧臣虔恭朝夕
 惟恐有过所守者簿书之计而已若乃竭忠尽虑以
 道匡君犯颜数争不欺其志者自蒙正始观其延接
 人士搜阅俊彦书策贮囊以待敷求斯宰臣之法也
   张齐贤
张齐贤曹州冤句人也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
卷二十八 第 4b 页 WYG0459-0466b.png
力学有远志慕唐李大亮之为人故字师亮太祖幸西
都齐贤以布衣献策马前召至行宫以手画地条陈十
事曰下并汾曰富民曰封建曰敦孝曰举贤曰太学曰
籍田曰选良吏曰慎刑曰惩奸内四说称旨齐贤坚执
以为皆善帝怒命拽出之及还语太宗曰我幸西都惟
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异时可使辅汝为相也及
太宗立擢进士欲置齐贤高第有司偶失抡选帝不悦
一榜尽与京官于是齐贤以大理评事判衡州累迁著
卷二十八 第 5a 页 WYG0459-0466c.png
作佐郎直史馆改左拾遗车驾北征议者皆言宜速取
幽蓟齐贤上言方今海内一家朝野无事若缘边诸砦
抚驭得人但使峻垒深沟畜力养锐以逸自处宁我致
人此李牧所以用赵也圣人先本而后末安内以养外
臣虑群臣或以纤微之利侵苦穷民以为功能伏望慎
择通儒分路采访凡赋敛苛重者改而正之诸州有不
便于民者委长吏以闻敢循故常者重置之法以德怀
远以惠型民则远人之归可立而待也六年为江南西
卷二十八 第 5b 页 WYG0459-0466d.png
路转运使以饶信虔诸州产铜铁铅锡乃推求前代铸
法取饶州永平监所铸以为定式岁铸五十万贯凡用
铜八十五万觔铅三十六万觔锡十六万觔诣阙面陈
其事敷奏详确议者不能夺先是诸州罪人多锢送阙
下路死者十常五六齐贤道逢南剑建昌虔州所送索
牒视之率非首犯悉伸其冤抑因力言于朝后凡送囚
至京请委强明吏虑问不实则罪及原问官属自是江
南送罪人者为减大半先是江南诸州民居官地者有
卷二十八 第 6a 页 WYG0459-0467a.png
地房钱吉州缘江地虽沦没犹纳勾栏地钱编木浮居
者名水场钱齐贤悉论免之初李氏据有江南民户税
钱三千以上者户出丁一人黥面自备器甲输官库出
即给之日支粮二升名为义军既内附皆放归农至是
言者以为此辈久在行伍不乐耕农乞遣使选充军伍
并其家属送阙下齐贤上言江南义军例皆良民横遭
黥配无所逃避克复之后便放归农久被皇风并皆乐
业若逐户搜索不无惊扰不若且仍旧贯齐贤居使职
卷二十八 第 6b 页 WYG0459-0467b.png
勤究民弊务行宽大江左人思之不忘召拜枢密直学
士擢右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雍熙初迁左諌议大
夫三年大举北伐代州杨业战没帝访近臣以策齐贤
请行授给事中知代州与部署潘美同领缘边兵马是
时辽兵自湖口入寇薄城下齐贤选厢军二千誓众慷
慨一以当百辽兵遂却先是约潘美以并师来会战间
使为辽人所得齐贤以师期既漏虞美为辽所乘既而
东师败绩于君子馆美奉诏不许出战全军还州齐贤
卷二十八 第 7a 页 WYG0459-0467c.png
得报乃曰贼知美之来而不知美之退乃夜发兵二百
人持一帜负一束刍距州城西南三十里列帜然刍辽
兵遥见以为并师至矣骇而北走齐贤又先伏兵二千
于土磴砦掩击大败之擒其北大王之子一人帐前锡
里一人斩数百级获马二千器甲甚众端拱元年冬拜
工部侍郎辽人又自大石路南侵齐贤预简厢兵千人
为二部分屯繁畤崞县令曰代西有寇则崞县之师应
之代东有寇则繁畤之师应之比接战则郡兵集矣至
卷二十八 第 7b 页 WYG0459-0467d.png
是果为繁畤兵所败入拜刑部侍郎枢密副使淳化二
年参知政事数月拜平章事齐贤母孙氏年八十馀封
晋国太夫人每入谒禁中帝叹其福寿有令子多手诏
存问加赐与缙绅荣之四年罢相知定州以母老不愿
往丁内艰水浆不入口者七日自是日啖粥一器终丧
不食酒肉寻知河南府狱有大辟将决齐贤立辨而释
之徙知永兴军时閤门祇候赵赞以言事得幸提点关
中刍粮所为多豪横齐贤论列其罪卒抵于法加刑部
卷二十八 第 8a 页 WYG0459-0468a.png
尚书真宗即位召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尝从容言皇
王之道而推本其所以然帝曰朕以皇王之道非有迹
但庶事适治道则近之矣戚里有讼分财不均者入宫
自诉齐贤曰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自治之齐贤坐相
府问曰汝非以彼所分财多汝所分少乎曰然命具款
乃召两吏令甲家入乙舍乙家入甲舍货财无得动分
书则交易之明日奏闻帝大悦曰朕固知非君莫能定
者坐冬至朝会被酒失仪免四年李继迁陷清远军命
卷二十八 第 8b 页 WYG0459-0468b.png
为泾原等州军安抚经略使齐贤上言清远既陷灵武
一郡援隔势孤今加讨则不足防遏则有馀其计无他
蕃部大族首领素与继迁有隙者若能啖以官爵诱以
货利结之以恩信而激之以利害则山西之蕃部族帐
靡不倾心朝廷矣人言灵州斗绝一隅南去镇戎五百
馀里东去环州仅六七日程欲全军民理须应接为今
之计若能增益精兵以合西边屯聚对替之兵从以原
渭镇戎之师率山西熟户从东界入严约师期两路交
卷二十八 第 9a 页 WYG0459-0468c.png
进设若继迁分兵以应敌我则乘势而易攻且奔命道
途首尾难卫千里趋利不败则禽臣谓兵锋未交而灵
州之围自解然后取灵州军民置砦于萧关武延川险
要处以侨寓之如此则蕃汉土人之心有所依赖裁候
平宁却归旧贯然后纵蕃汉之兵乘时以为进退成功
不难矣时不能用未几灵武果陷十二月拜右仆射坐
事责太常卿分司西京景德初起为兵部尚书知青州
二年改吏部从东封还复拜右仆射时建玉清昭应宫
卷二十八 第 9b 页 WYG0459-0468d.png
齐贤言绘画符瑞有损谦德又违奉天之意屡请罢其
役三年出判河阳进左仆射五年请老以司空致仕归
洛得裴度午桥庄日与亲旧觞咏其间七年卒年七十
二赠司徙谥文定齐贤姿仪丰硕议论慷慨有大略以
致君自负留心刑狱多所全活喜提奖寒隽少时家贫
父死无以为葬河南县吏为办其事齐贤深德之事以
兄礼虽贵不替也仲兄昭度尝授齐贤经及卒表赠光
禄寺丞又尝依太子少师李肃家肃死为营葬事岁时
卷二十八 第 10a 页 WYG0459-0469a.png
祭之赵普尝荐齐贤于太宗未用普即列其前事以为
陛下若进齐贤则齐贤他日感恩更过于此帝大悦遂
大用之齐贤四践两府九居八座以三公就第康宁福
寿时罕其比
 论曰齐贤之用兵临敌制胜变化若神虽武夫健将
 有所不逮及其涖民施政弘清净务简易去民所疾
 苦是以所居民乐所去民思何其能也两登政府辄
 以事罢其亦有未竟其用者欤筹边事千里外若眼
卷二十八 第 10b 页 WYG0459-0469b.png
 见使施行其言裨益不少无同所见者故卒不行古
 所称才士者齐贤盖其人欤
   田锡
田锡字表圣嘉州洪雅人自为布衣有意风化上书阙
下请复乡饮藉田礼太平兴国三年进士高等授将作
监丞通判宣州累迁左拾遗上疏献军国要机者一朝
廷大体者四其略曰顷岁王师平太原稽功赏者二载
愿因郊禋之礼叙平戬之功驾驭戎臣莫此为重此要
卷二十八 第 11a 页 WYG0459-0469c.png
机也今交州未下老师费财纵使得之如获石田自古
圣人不务广疆土惟务广德业声教远被自当来宾臣
愿陛下修德以来远何必以蕞尔蛮邦上劳震怒乎此
大体之一也今谏官不闻廷争给舍不闻封驳左右史
不闻升殿陛记言动御史不敢弹奏中书舍人未尝访
以政事集贤院虽有书籍而无职官秘书省虽有职官
而无图籍臣愿陛下择才任人使各司其局职业修举
则威仪自严此大体之二也尔者宇县平宁京师富庶
卷二十八 第 11b 页 WYG0459-0469d.png
军营马监靡不恢崇佛寺道宫悉皆轮奂加又辟西苑
广御池而尚书省湫隘尤甚郎曹无本局尚书无厅事
九寺三监寓天街之两廊贡院就武成王庙是岂太平
之制度耶臣愿陛下别修省寺用列职官此大体之三
也案狱官令枷杻钳锁尺寸觔两并载刑书未闻以铁
为枷者也昔唐太宗观明堂图见人之五藏皆丽于背
遂减徒刑况隆平之时将措刑于不用法之所无去之
可矣此大体之四也疏奏优诏褒答赐钱五十万僚友
卷二十八 第 12a 页 WYG0459-0470a.png
有劝以少晦者锡曰事君之诚惟恐不竭矧天植其性
岂为一赏夺耶时赵普当国令有司受群臣章奏必先
白然后闻又令于閤门署状锡谓普曰公以元勋当国
宜事损检今群臣书奏先经中书既非尊王之体谏官
章疏令閤门填状尤弱台宪之风皆不便普引咎厚谢
皆罢之六年出为河北转运副使驿书言边要四事一
谓动静之机不可不审应动而静则养寇以生奸应静
而动则失时以败事今北鄙绎骚皆以居边任者规羊
卷二十八 第 12b 页 WYG0459-0470b.png
马细利矜捕斩小功贾怨结仇兴戎致寇愿饬将帅慎
固封守勿尚小利许通互市俘获蕃口抚而还之务使
河朔之民得务农业亭障之地可积军储然后待其乱
而取之则克乘其衰而兵之则降力省功倍诚要举也
二谓国家务大体求至治则安舍近谋劳远务则危为
君有常道为臣有常职是务大体也上不拒谏下不隐
情是求至治也汉武帝躬秉武节登单于之台唐太宗
手结雨衣伐辽东之国沙漠穷荒得之何用是舍近谋
卷二十八 第 13a 页 WYG0459-0470c.png
远劳而无功也在位之臣敢言者少言而见听未必蒙
福言而不从方且虞祸欲下不隐情得乎三谓利害相
生变易不定兵书曰不能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
知用兵之利盖事有可进而退则害成可退而进则违
利可速而缓则利必失可缓而速则害必至可诛而赦
则奸宄生心可赦而诛则忠勇解体可赏而罚则害勤
劳之功可罚而赏则利僭踰之辈诚不可不审也四谓
取舍无惑思虑必精夫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一得
卷二十八 第 13b 页 WYG0459-0470d.png
差之毫釐谬以千里自国家图燕以来连兵未解财用
不得不耗人心不得不扰愿陛下精思虑决取舍无使
旷日持久穷兵极武书奏帝甚嘉之七年徙知相州改
右补阙复上章论事明年移睦州睦州旧阻礼教锡下
车建孔子祠请入纸国子学印经籍给诸生诏赐以九
经睦人由是知学会文明殿灾又上章极言时政转起
居舍人还判登闻鼓院兼知制诰加兵部员外郎锡好
直谏太宗虽或时不能堪然心益重之端拱二年京畿
卷二十八 第 14a 页 WYG0459-0471a.png
旱锡言阴阳失和调燮倒置上侵下之职而烛理未尽
下知上之失而规过未能帝及宰相皆不悦出知陈州
召为工部员外郎复论时政阙失俄诏直集贤院真宗
即位迁吏部郎中出使秦陇还连章言陜西数十州苦
于灵夏之役生民重困帝为之恻然同知审官院与魏
廷式议不协出知泰州将行会彗星见疏请责躬以答
天戒帝召见优赐之咸平三年诏近臣举贤良方正翰
林学士承旨宋白以锡应诏还朝屡召对言事因奏曰
卷二十八 第 14b 页 WYG0459-0471b.png
陛下即位以来治天下何道臣愿以皇王之道治之旧
有御览但记分门事类无益治道臣请钞略四部别为
御览三百六十卷万几之暇日览一卷经岁而毕又采
经史要切之言为御屏风十卷置扆座之侧则治乱兴
亡之鉴常在目矣帝善其言锡乃先成御览三十卷御
屏风五卷上之时京东西淮南水灾遣使赈恤平决狱
讼锡言朝廷检勘灾伤乃是虚名施行赈贷亦非实事
今灾沴之馀盗贼若起适足以贻宵旰之忧而已帝为
卷二十八 第 15a 页 WYG0459-0471c.png
动容五年再掌银台览天下章奏有言民饥盗起及诏
敕不便者悉条奏其事帝以锡得争臣之体即日命兼
侍御史每进见帝容色必庄目之曰此吾汲黯也俄擢
右谏议大夫史馆脩撰连上八疏皆直言时政得失六
年冬病卒年六十四遗表劝上以慈俭守位以清净化
人居安思危在治思乱真宗召宰相示之且曰朕阅是
表多矣非祈泽宗族则希恩子孙未有如锡生死以国
家为虑而儆于朕者又谓李沆曰田锡直臣也朝廷少
卷二十八 第 15b 页 WYG0459-0471d.png
有阙失方在思虑锡之章奏已至矣若此谏官不可多
得天何夺之速乎特赠工部侍郎录其二子并为大理
评事给俸终丧他日帝幸龙图阁阅书指一漆函帝亲
署录者谓学士陈尧咨曰此田锡疏章也怆然久之锡
为人动必以礼言必以法贤不肖咸惮服之耿介寡合
未尝趋权贵之门居公庭危坐终日无懈容慕魏徵李
绛之为人以尽规献替为己任立朝以来章疏五十有
二自谓谏臣任职之常言苟获从幸也岂可藏副本示
卷二十八 第 16a 页 WYG0459-0472a.png
后以卖直耶悉焚之有咸平集五十卷
 论曰宋自开国群臣言事尽谏诤之道号称直臣者
 自锡始也锡事太宗位侍从知无不言为卢多逊等
 嫌忌频历州郡不尽其能晚遇真宗虚怀纳諌动见
 褒奖拔之庶僚之中三四年间致位卿班旋至大用
 矣值锡以天年终不然锡之忠直敢言又明习于国
 家之务其功施未可量也
   吕端
卷二十八 第 16b 页 WYG0459-0472b.png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初以司门员外郎知成都府
为政清简会秦王廷美尹开封端充判官太宗征河东
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
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
是恳请从行寻知蔡州有善政出使高丽暴风折樯舟
人大恐端恬然读书若在斋阁拜右谏议大夫许王元
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
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二使
卷二十八 第 17a 页 WYG0459-0472c.png
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
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因下堂随问而答
无何为枢密直学士逾月拜参知政事时赵普在中书
曰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
言真台辅之器也时旦暮相端左右或曰端为人糊涂
太宗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会吕蒙正罢即相端
焉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同列奏对多有异
议惟端罕所建明一日内出手札戒谕自今中书事必
卷二十八 第 17b 页 WYG0459-0472d.png
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保安军奏获李继迁母时寇准
居枢密独召与谋准退端问故准以告端曰何以处之
准曰准欲斩之于保安军北门之外端曰必若此非计
之得也愿少缓其事端将覆奏即入奏曰昔项羽得太
公欲烹之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
况继迁悖逆之人乎且今日杀继迁之母继迁可擒乎
徒结怨雠愈坚其叛心耳以臣之愚宜置于延州使善
养视之以招来继迁虽不能即降终可以系其心而母
卷二十八 第 18a 页 WYG0459-0473a.png
死生之命在我矣太宗抚髀称善曰微卿几误我事即
用端策其母与继迁寻俱卒继迁子竟纳款请命端之
力也太宗不豫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
继恩忌太子英明阴与参政李昌龄殿前指挥使李继
勋知制诰胡旦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使继
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
曰宫车已宴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何如端曰先帝立
太子正为今日岂可更有异议真宗既即位垂帘引见
卷二十八 第 18b 页 WYG0459-0473b.png
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请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
群臣拜呼万岁继恩等皆坐贬真宗每见端入对肃然
拱揖不以名呼又以端躯体洪大宫庭阶戺稍峻特令
梓人为纳陛尝召对便殿访军国大事经久之策端陈
当世之务皆有条理端器量宽厚多恕意豁如也虽屡
经摈退未尝以得丧介怀两使绝域其国叹重之后有
使往者每问端为宰相否其名显如此卒年六十六赠
司空谥正惠
卷二十八 第 19a 页 WYG0459-0473c.png
 论曰朱子有言不贪之心一也而一介与千驷捐之
 有难易之殊不惧之心一也而平地与高台习之有
 先后之序是知定大事者非小器所能胜任何则成
 败之机重而罪责匪轻也当太宗晏驾事几不测虽
 有宏才远略文武兼资者未必能定之俄顷也端决
 机于始而坚持于后升阶审视然后下拜非器识凝
 定其孰能之迹其荐历州郡所在著声周旋同列群
 而不党小事糊涂岂笃论哉
卷二十八 第 19b 页 WYG0459-0473d.png
   李沆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少好学器度宏远其父炳尝
曰此儿异日必至公辅太平兴国五年举进士甲科尝
侍曲宴太宗目送之曰沆风范端凝真贵人也累官翰
林学士参知政事真宗咸平初以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李继迁久叛有图取朔方之意朝廷困于飞挽中外咸
以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边郡不可保帝以问沆
沆曰继迁不死灵州非朝廷有也莫若密召州将使部
卷二十八 第 20a 页 WYG0459-0474a.png
分军民空垒而归则关右之民息肩矣众议各异未即
从沆言未几灵州陷帝由是益重之沆为相王旦参政
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叹曰我辈安得坐致太平优
游无事耶沆曰少有忧勤足为警戒他日四方宁谧朝
廷未必无事后契丹和亲旦问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
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未以为然沆又日取
四方水旱盗贼奏之旦以为细事不足烦上听沆曰人
主年少当使知四方艰难不然血气方刚不留意声色
卷二十八 第 20b 页 WYG0459-0474b.png
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吾老不及见此参政
他日之忧也及旦亲见王钦若丁谓等所为欲谏则业
已同之欲去则上遇之厚不忍去乃叹曰李文靖真圣
人也沆在相位接宾客常寡言马亮与沆同年生又与
其弟维善语维曰外议以大兄为无口匏维乘间达亮
语沆曰吾非不知也然今之朝士得升殿言事上封论
奏了无壅蔽多下有司皆见之矣邦国大事北有强辽
西有叛夏日旰条议所以备禦之策非不详究荐绅中
卷二十八 第 21a 页 WYG0459-0474c.png
如李宗谔赵安仁皆时之英秀与之谈犹不能启发吾
意自馀通籍之子坐起拜揖尚周章失措即席必自论
功最以希宠奖此有何策而与之接语哉苟曲意妄言
即世所谓笼罩吾病未能也为我谢马君沆尝言居重
位实无补万分独中外所陈利害一切报罢之惟此少
以报国耳朝廷防制纤悉备具或徇所陈请施行一事
即所伤多矣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
问之沆曰如斯人者才则才矣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
卷二十八 第 21b 页 WYG0459-0474d.png
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
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服沆言真宗
尝问治道宜何先沆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最
为先问其人曰如梅询曾致尧是也又尝问沆曰人皆
有密启卿独无何也对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则公言之
何用密启夫人臣有密启者非谗即佞臣常恶之岂可
效尤真宗尝夜遣使持手诏欲以刘氏为贵妃沆对使
者引烛焚诏附奏曰但道臣沆以为不可议遂寝驸马
卷二十八 第 22a 页 WYG0459-0475a.png
都尉石保吉求为使相帝问沆沆曰赏典之行须有所
自保吉因缘戚里无攻战之劳台席之拜恐腾物论他
日再三问之执议如初遂止景德元年卒年五十八上
哭之恸谓左右曰沆为大臣忠良纯厚始终如一岂意
不享遐寿赠太尉中书令谥文靖沆尝读论语或问之
沆曰沆为宰相如论语中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尚未
能行圣人之言终身诵之可也性直谅内行修谨言无
枝叶识大体居位慎密不求声誉动遵条制人莫能干
卷二十八 第 22b 页 WYG0459-0475b.png
以私公退终日危坐未尝跛倚治第封邱门内厅事前
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
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至于垣颓壁损
不以屑虑沆与诸弟友爱尤器重维暇日相对宴饮清
言未尝及朝政亦不及家事沆没后或荐梅询可用真
宗曰李沆尝言其非君子其信倚如此
 论曰真宗之朝多贤相最为世所称者沆及王旦寇
 准是也沆能遏真庙东封西祀之萌而旦至同其事
卷二十八 第 23a 页 WYG0459-0475c.png
 发于感叹旦能抑丁谓王钦若辈使十年不为宰相
 而准始受其欺终罹其祸时为之耶抑沆之劲正清
 苦所以发诚忠而养威重者实有以过人乎殷忧启
 圣虑远思深力持镇静以与黎元休息培国家元气
 者厚哉
   王旦
王旦字子明魏州人也父祜以文章显于汉周之际事
太祖太宗为名臣常谕杜重威使无反汉拒卢多逊害
卷二十八 第 23b 页 WYG0459-0475d.png
赵普之谋以百口保符彦卿无异志世多称其阴德尝
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旦少而好学
有文祜甚器之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通判郑州表
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真宗即位拜翰林学
士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咸平
四年拜参知政事契丹犯边旦从幸澶州而东都留守
元份遇暴疾帝命旦驰还权留守事旦曰愿宣寇准臣
有所陈准至旦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帝默
卷二十八 第 24a 页 WYG0459-0476a.png
然良久曰立皇太子旦至京直入禁中下令毋得传播
及驾还旦子弟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诃声惊视之乃
旦也景德三年拜工部尚书同平章事时西北二边兵
罢不用帝以无事治天下旦务行祖宗故事慎所变改
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有所请必曰王旦以为
何如旦为人寡言笑默坐终日及奏事群臣异同旦徐
一言以定天下大蝗执政或袖死蝗以进曰蝗实死矣
请率百官贺旦独不可后数日方奏事飞蝗蔽天帝顾
卷二十八 第 24b 页 WYG0459-0476b.png
旦曰使百官方贺而蝗如此岂不为天下笑耶宫禁灾
旦驰入帝曰两朝所积一朝殆尽可惜也旦曰陛下富
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耳臣备
位宰府天灾如此当罢免连上表待罪帝乃下诏罪已
许中外上封事言得失后有言实荣王宫火所延者置
狱劾当坐死百馀人旦独请曰陛下降诏罪已今反归
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帝欣然
听纳当坐者皆免有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
卷二十八 第 25a 页 WYG0459-0476c.png
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帝欲付御史问状旦
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帝怒不解旦因
自取尝所占问之书进之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
为罪愿并臣付狱帝曰此事已发何可免旦曰臣为宰
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帝意解旦
至中书悉焚所得书既而帝复悔驰取之已焚矣由是
皆免及帝将东封契丹请于岁给外别给钱币旦曰东
封甚近车驾将出彼以此探朝廷耳乃于岁给银绢内
卷二十八 第 25b 页 WYG0459-0476d.png
各借三万谕以次年额内除之次年复下有司契丹所
借事属微末今仍依常数与之后不为例契丹大惭赵
德明言民饥求粮百万斛帝以问旦旦请敕有司具粟
百万于京师而诏德明来取德明得诏惭且拜曰朝廷
有人旦任事久人有谤之者辄引咎不辨至人有过失虽
人主盛怒可辨者辨之必得而后已旦专称寇准而准
数短旦帝以语旦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阙失必
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帝
卷二十八 第 26a 页 WYG0459-0477a.png
以是愈贤旦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闻
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不踰月密院有事送中书
亦违诏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准大惭及准
罢枢密使托人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
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准入谢曰非陛下
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
不可及准在镇服用僭侈为人所奏帝怒曰寇准每事
辄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騃何帝意解
卷二十八 第 26b 页 WYG0459-0477b.png
曰然此正是騃耳遂不问翰林学士陈彭年尝诣政府
呈科场条贯旦投之地曰内翰得官几日乃欲隔截天
下进士耶彭年惶惧而退其后彭年再来旦不见既而
同官向敏中为呈所留文字旦瞑目取纸封之曾不一
览曰不过兴建符瑞图进取耳帝尝示两府喜雨诗旦
袖归见有一字误写将入奏正王钦若止之已而密奏
之帝愠诘旦曰诗有误字何不来奏旦但拜谢诸臣皆
拜惟马知节不拜具以实奏且曰王旦略不辨真宰相
卷二十八 第 27a 页 WYG0459-0477c.png
器也帝顾旦而笑焉帝欲相钦若旦曰钦若遭逢陛下
恩礼已隆且乞留之枢密帝遂止及旦没后钦若始大
用语人曰为王公迟我十年作相钦若与陈尧叟马知
节同在枢府因奏事忿争帝大怒命付狱旦从容曰钦
若恃陛下厚顾上烦谴诃当行朝典然观天颜不怡愿
且还内来日取旨明日召旦问之旦曰钦若等当黜未
知坐以何罪帝曰坐忿争无礼旦曰陛下临驭天下使
大臣坐忿争无礼之罪或闻外国恐无以威远帝曰卿
卷二十八 第 27b 页 WYG0459-0477d.png
意如何旦曰愿至中书召钦若等宣示陛下含容之意
且戒约之俟少间罢之未晚也帝曰非卿言朕固难忍
后月馀钦若等皆罢旦尝与杨亿评品人物亿曰丁谓
久远当何如旦曰才则才矣语道则未他日在上位使
有德者助之庶得终吉若独当权必为身累后皆如言
内臣刘承规得幸病且死求为节度使帝语旦曰承规
待此以瞑目旦执不可曰他日将有求为枢密使者柰
何遂止旦为相宾客满堂无敢以私请察可与言及素
卷二十八 第 28a 页 WYG0459-0478a.png
知名者召与语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言而献之观
才之所长密籍其名其人复来不见也每有差除先密
疏三四人姓名以请所用者帝以笔点之同列不知争
有所用惟旦所用奏入无不可丁谓以是数毁旦帝益
厚之故参政李穆子行简以将作监丞家居有贤行迁
太子中允使者不知其宅帝命问旦人始知行简为旦
所荐旦凡所荐其人未尝知旦没后史官修真宗实录
得内出奏章始知朝士多旦所荐云谏议大夫张师德
卷二十八 第 28b 页 WYG0459-0478b.png
两诣旦门不得见意为人所毁以告向敏中为从容明
之及议知制诰旦曰可惜张师德敏中问之旦曰师德
名家子有士行不意两及吾门状元及第荣进素定但
当静以待之耳若复奔竞使无阶而入者当如何也石
普知许州不法朝议欲就劾旦曰普武人不明典宪恐
恃薄效妄有生事乞召归置狱乃下御史按之一日而
狱具议者以为不屈国法而保全武臣真国体也张旻
为马军副都指挥使被旨𨕖兵下令太峻兵惧欲谋为
卷二十八 第 29a 页 WYG0459-0478c.png
变帝召二府议之旦曰若罪旻则自今帅臣何以御众
捕谋者则震惊都邑今但擢旻使解兵柄反侧者当自
安矣帝从其言以旻为枢副兵果无他帝语左右曰王
旦善处大事真宰相也薛奎为江淮发运使辞旦旦无
他语但云东南民力竭矣奎退曰真宰相之言也张咏
知成都召还以任中正代之言者以为不可帝以问旦
对曰非中正不能守咏之规他人往妄有变更矣天僖
中疾甚累疏恳辞帝曰朕方以大事托卿而卿疾如此
卷二十八 第 29b 页 WYG0459-0478d.png
因命皇太子出拜旦皇恐走避太子随而拜之旦言太
子盛德必任陛下事因荐可为大臣者十馀人其后惟
李及凌策不至宰相亦皆为名臣旦复求避位帝睹其
形瘁悯然许之寻又命肩舆入禁中帝曰卿万一不讳
天下事复谁托旦曰知臣莫若君惟明主择之帝历举
有时望者一二人旦不对帝曰试以卿意言之旦强起
举笏曰以臣之愚莫如寇准帝曰准刚褊更思其次旦
曰他人臣所不知也后岁馀竟用准为相旦与杨亿素
卷二十八 第 30a 页 WYG0459-0479a.png
厚既疾甚延入卧内撰遗表旦授以意曰吾忝为宰辅
不可以将尽之言为宗亲求官止叙平生遭遇愿日亲
庶政进用贤士而已仍饬子弟当务俭素毋厚葬以累
清德表上帝幸其第赐赉甚厚卒时年六十一帝临之
恸赠太师谥文正乾兴初配享真宗庙庭旦事寡嫂有
礼与弟旭友爱甚笃婚姻不求门阀被服质素家人欲
以绘锦饰毡席不许服饰过者即令减损有货玉带者
弟以呈旦旦命系之曰还见佳否弟曰系之安得自见
卷二十八 第 30b 页 WYG0459-0479b.png
旦曰自负重而使观者称好无乃劳乎亟命还之平生
不置田宅曰子孙当各念自立何必田宅徒使争财为
不义耳真宗以其居陋欲治之旦辞以先人旧庐乃止
诸子多贤素最知名与欧阳余蔡称庆历四谏
 论曰易称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真宗
 之于王旦其庶几者乎当是时契丹始讲和好德明
 亦受约束帝能虚怀恭已以尽群下之情而旦受不
 世之知竭诚殚智以忠于上虑事周密见微知彰是
卷二十八 第 31a 页 WYG0459-0479c.png
 以兵息于外政修于内列庶位者多公卿之𨕖黎民
 乂安有宋三百年间未有如此盛者也或乃指其不
 谏东封以为大圭之瑕然旦之功烈远矣
 
 
 
 
 
卷二十八 第 31b 页 WYG0459-0479d.png
 
 
 
 
 
 
 
 史传三编卷二十八